企业集团资金筹集分析(精选8篇)
企业集团资金筹集分析 篇1
1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概念
资金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地讲, 资金管理的内容包括筹资管理 (即资金的来源管理) 、投资管理 (即资金的投向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 (即采购资金、存货资金、应收账款等管理) 、现金流管理、资金运作与资本运营等。狭义地讲, 资金管理仅指资金的筹集与运用、货币资金的计划调度与监控, 重点是现金流的管理。
2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研究
2.1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介绍
就目前而言, 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模式, 笔者首先对这几种模式进行简要说明。 (1) 统收统支模式。是指集团的一切现金收付活动都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 一切现金支出都通过集团公司财务部门付出, 现金收支的批准权高度集中在集团公司的批准人或授权人手中。 (2) 拨付备用金模式。是指集团公司按照一定的期限统拨给所属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一定数额的现金, 备其使用。待到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发生现金支出后, 持有关凭证到集团公司财务部报销以补足备用金。 (3) 结算中心模式。是由集团公司为内部各子公司设立的, 主要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子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 (4) 内部银行模式。是将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与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资金管理机构, 主要职责是进行企业或集团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拨、运筹。
(5) 财务公司模式。它是一种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财务公司大多是在集团公司发展到一定水平后, 由人民银行批准, 作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而设立的, 所以, 它还担负着集团公司的理财任务。
2.2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对于上述五种模式的利弊分析, 笔者将其分成三类, 首先是统收统支和拨付备用金模式, 其次是结算中心模式和内部银行模式, 最后是财务公司模式。
2.2.1 统收统支和拨付备用金模式利弊分析
统收统支有助于企业实现全面收支平衡, 提高资金流转效率, 减少资金沉淀, 控制资金流出, 但不利于调动各层次开源节流的积极性, 影响各层次经营的灵活性, 以致降低集团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效率。拨付备用金有助于企业实现资金预算管理, 达到减少内耗的目的。其缺点是资金整合力度偏弱, 无法解决资金过多占用问题。上述两种模式主要适用于非独立核算的分公司。
2.2.2 结算中心和内部银行模式利弊分析
(1) 结算中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各子分公司有独立的财务部门, 有独立的二级账户, 有财务管理权, 这使得子公司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②统一进行资金结算和账户管理, 减少了现金沉淀,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效益;
③结算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能够真实反映分公司财务状况。
(2) 结算中心的不足之处是:
集中结算后, 由资金结算中心在合作银行开立统一的结算账户, 资金结算中心再给集团各成员企业开立内部结算账户;资金结算中心与开户银行之间建立业务收支往来关系, 结算中心负责内部成员企业的业务往来关系, 并分别进行资金收支的明细分类核算, 结算中心相当于外部市场与成员企业的桥梁。这种做法割断了成员企业与外部资金市场的联系, 增加了对外结算环节, 同时结算中心内部资金调剂时, 面临很大的风险。
(3) 内部银行从本质上来讲, 就是集团公司的结算中心, 信贷中心, 货币发行中心和监管中心, 这些功能都是面向集团内部的成员公司。除了内部银行可以发行供集团内部使用的支票和货币 (用于内部的结算和支付) 这一点外, 其他方面的功能结算中心基本可以具备。其利弊之处和结算中心有较大的相似性。
2.2.3 财务公司模式利弊分析
(1) 从财务公司模式的优势来看, 由于财务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地位, 它能实现经济、自发的资金整合控制功能, 可以承担集团的理财职责, 具体表现为:
①通过在企业集团内部转账结算等加速资金周转;通过融资租赁和买方信贷, 减少资金需求, 解决集团内部产品购销问题。
②财务公司具有结算中心、内部银行所不具有的货币市场同业拆借的优势, 可以为集团开辟广泛的短期融资渠道, 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成本。
③扮演投资中心角色, 将集团暂时闲置的资金投向高回报项目, 或者用于集团本身发展, 使资金运用效率最大化。
(2) 另一方面, 财务公司模式也有不利的一面:
财务公司的准入制度比较严格, 需要集团整体的经营业绩来做基础, 并通过人民银行的批准。它进行的是完全市场化的管理, 不可避免的要直接面对更大的风险, 比如政策风险, 客户风险等。
3 国内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与改进措施
3.1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围绕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很多问题都和资金管理相关,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企业的运行离不开资金运动。资金管理是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目前, 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对资金的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 同时存在一些问题, 如思想认识不够;信息失真, 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资金散乱, 使用效率低;资金管理不善, 影响企业运营等。
3.2 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有关措施
3.2.1 设立资金管理中心, 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
主要从集团整体资金政策及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与落实、对外担保对外融资业务的统一办理、大额资金收支方案的评估、存量资金运作调剂方案的拟定、资金报告系统的构建、以各成员企业为基础的统一内部银行管理机制的建立, 以及对各成员企业资金收支存业务的监督指导、内部资金借贷、资金业务培训等方面做好工作, 实时提供资金流转信息, 分析资金收支情况, 提供集团经营决策所需要的资金信息支持。
3.2.2 加强融资管理, 拓宽融资渠道
不同的筹资渠道, 资金成本不同, 只有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才能最终实现降低资金成本的目的。一是依靠资金管理中心实现内部企业相互融资, 充分发挥资金管理中心的资金管理作用。根据集团内部各企业的资金状况, 灵活调度资金, 尽可能在集团内部解决各企业的资金缺口, 减少集团外部贷款, 节约利息支出, 以降低集团整体资金成本;二是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其具体形式主要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等, 合理运用它们相当于取得了无息贷款等。
3.3 如何强化资金管理, 创新运作模式
3.3.1 以加速资金周转和实现资金增值为目标
在资金运动过程中, 各种资金的形态变化具有继起性, 并以相对独立性的运动参加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循环。资金运动应带来一定的价值增值。因此, 企业的资金管理, 必须以加速资金周转和实现资金增值作为控制的行为目标, 以便及时的组织资金供应, 保证资金周转通畅无阻, 合理节约使用资金, 不断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和资金增值幅度。
3.3.2 以资金计划或资金预算为控制准则
企业资金控制需要一定准则来进行。具体的控制标准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是通过资金计划或资金预算来实施管理。也就是在资金预算或资金计划基础上, 制定各种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 把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纳入计划或预算许可的范围, 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
3.3.3 以对资金运动实行监督检查为手段
(1) 加强资金管理, 排除了重大财务风险的隐患:
加强的资金管理, 规范了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的投资、筹资决策行为, 有效地控制了投资、筹资的随意性, 排除了重大财务风险的隐患。
(2) 集中资金管理, 加强企业资金的监控和管理:
加强的资金管理, 可及时掌握资金存量、流量、流向, 加强对开户企业资金进出的监控和管理, 有效地规避“经营代理风险”, 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下属单位的评价及监控机制。
参考文献
[1]胡杨.财务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
[2]朱惠芹.财务管理与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浅议建筑企业的资金筹集和管理 篇2
摘 要 本文对建筑企业的资金籌集和管理进行了研究,对资金分散筹集和管理的缺点进行了阐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资金 筹集 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良好的现金流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资金的流动贯穿企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良好的现金流是企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不断发展的直接源动力,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依赖于有效的资金投入和合理运作,科学的资金筹集与管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保证。
目前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上大多比较松散,集团公司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模式,难以从集团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统一安排投资和筹资活动,不但增加了财务管理成本,而且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下面以建筑行业为例谈谈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
一、建筑企业的资金特点
由于建筑行业是完全竞争行业,行业利润率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资金的科学筹集和管理是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
建筑行业具有单个项目造价高,资金划拨频繁,单笔资金数额比较大的特点。企业内部法人和非法人单位分散占用资金,多头开户,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一是容易引起资金分散,单个账户的资金存量小,使集团总部管理资金的链条拉长,削弱集团总部对资金的管理力度。相当一部分的工程项目出于各种需要必须按项目设立专户,专款专用,造成资金闲置和沉淀。二是由于不能有效、及时地调度资金,造成一方面企业账面反映资金充裕,但实际却无资金可以调动,并且银行贷款规模巨大的怪现象,不但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且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约束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三是不利于企业总部对各下级法人和非法人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如果下属单位特别是非法人单位财权过于放大,就会削弱企业总部的知情权和控制权,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就增大。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方法
由于资金分散管理存在不少弊端,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不是高度的集权管理,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度集权与放权,只是对企业大的资金管理方向进行集权,如对融资,对外投资,资金的调配、下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的任命等进行集权,而对日常生产经营的资金拨付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权。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管理,一方面,有利于盘活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资金统筹后,可调剂一部分资金作为内部信贷资金,减少银行贷款规模,减少银行利息支出。
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可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强化集团对属下公司资金的调配权,二是集团总部直接任命下属企业财务负责人,三是统筹下属企业的筹融资,四是加强资金的流转与监控。
(一)确立对企业的资金调配权
建立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是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方法,但对于未能有条件建立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的企业,也可以采取变通的方法,同样起到结算中心的效果:为了掌握集团的资金流向和资金状况,可要求下属企业每天上报资金存量和收支情况。这样也同样起到及时掌握整个集团资金流向和情况。规定集团对下属企业具有资金调配权。集团可以根据经营需要,从下属子公司调配资金,调盈补缺,平衡整个集团的资金需要,将盈余的资金借给资金紧缺的企业,但并不干涉子公司正常的资金流动,这样,不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降低了整个集团的对银行的刚性负债,降低了财务费用,提高了集团的经营效益。
这个调配权也适用于分支机构众多的企业。笔者所在集团属下一公司分公司众多,原来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的模式是:将原来各分公司承担施工任务的项目收款直接划到各分公司,由各分公司直接支配,造成资金大量沉淀在基层,整个公司帐面看起来资金非常充裕,是银行借款的数倍,改革后,资金集中在公司总部支付,各项目的收款不再划拨到各下属各分公司,资金紧张的局面立即缓解,不仅归还了全部银行借款,还有充裕的资金行其他项目的投资。
(二)确立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任命权
下属企业的财务总监和财务负责人由集团直接任命,财务总监参与对下属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与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任命的财务负责人既对集团总部负责,向集团总部汇报工作,又对经营者负责,行使企业内部会计职能。该项制度的实行,使集团能全程了解下属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时了解下属企业的财务状况,确保企业内部统一财务政策的有效运行,有利于资金管理和运用。
(三)加强对企业融资的统一管理
对于银行的授信,如果单个法人企业单兵作战,独立向银行申请授信,由于单个企业融资规模小,带给银行的效益也相对小,议价能力也将大大降低,甚至难以获得授信。特别是建筑行业企业,每个中标项目必须开立保函,银行收取的保函保证金多的达保函金额的30%,少的也要10%,占用企业的大量资金。如按最低10%算,按笔者所在集团开立保函量算,所占用的保证金也要过亿之巨。统一由集团申请授信后,由于向银行申请的额度巨大,与银行议价的能力也迅速增强,全集团在各银行的保证金通过几年的调整,全都降为免保函保证金,并且规模小的企业也搭上集团的顺风车,获得了所需的授信额度。
(四)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监控
加强资金流转的跟踪与监控,提高资金安全性。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将经营风险的控制前置,施工企业从参与项目投标就要进行风险评估,要对项目业主的履约能力,项目的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对业主履约风险低,项目资金来源有保证的优质项目才参与竞标,对业主履约能力差,项目资金来源不确定的项目坚决不参与投标,从承接工程项目前就把好风险关。承接项目后要监控好资金收付两个环节:一是收款环节。要确保收款的及时性,严格按照合同中约定付款时间及额度进行资金结算,防止甲方拖欠工程款。二是资金的支付环节。如果项目有分包,分包合同的款项支付条款尽量与总包合同挂钩,分包部分的工程款支付进度不得超过与甲方的收款进度,并规定如总包方如不能按合同规定支付工程款,那分包合同的工程款支付也相应顺延,预防变相垫资。
对于借支的款项,制定详细的借款规定,借支的款项要在审批表写明归还借款日期,过了规定日期未还款要进行催收,催收没正当理由仍不还的要向所在部门发通知书甚至告知纪检部门。
良好的资金筹集和管理,可以大幅减少企业的银行刚性负债,大幅增加企业的可调动的资金,以及减少应收账款坏账率,促使企业财务状况趋向良性发展,报表指标优良,银行对企业的评级不断提高。这又提升了企业的融资能力,评级的提高也提升了企业在投标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王浩明,张翼.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企业集团资金筹集分析 篇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中的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增长了20多倍, 建筑业的增加值也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左右增长到7.0%以上。在我国, 现有的贷款规定对企业贷款限制的比较严, 尤其是地方中小型建筑企业。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建筑企业的扶持, 积极引导、协调商业银行对建筑企业的信贷支持, 然而, 银行贷款的增加和企业发展的速度不同步, 有时候还存在对企业贷款减少的情况。因此, 很多企业, 尤其是建筑企业的资金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 导致建筑企业在发展中由于资金筹集而形成了发展的瓶颈。
二、榆林市中小型建筑企业资金来源现状
(一) 自有资金缺乏
榆林市建筑企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内部集资为主, 外部资金来源非常有限。榆林市建筑市场行业目前已经饱和, 而且竞争非常激烈。由于利润少, 原材料价格变动较大, 有些建筑企业由于资金缺乏的原因经常出现拖欠工程款的现象。资金短缺使得建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现金流量净额减少的情况, 这成为阻碍建筑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另外由于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签定合同的不平等现象, 往往出现施工企业先垫付资金或者提供了一些担保金等情况。造成了施工企业资金不足照常进行施工的现象, 这样就会经常出现拖欠工程款的现象。由于自有资金不足, 所以造成建筑企业资金出现严重缺乏。
(二) 筹资渠道过窄
根据榆林市建设银行2011年底对建筑企业筹资状况的调查分析, 榆林市建筑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 其次是自筹资金, 其他资金来源渠道还有民间借贷、股权融资、财政投入、内部集资以及其他方式。此次调查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发放问卷调查表426份, 收回426份, 有效率100%。通过分析, 在参与调查的426家企业中, 有372家选择银行贷款, 占87.32%;有369家选择自筹资金, 占86.61%, 有134家选择民间借贷, 占31.45%;其他的资金筹集渠道分别是股权融资、财政投入、内部集资和其他方式。如图1所示。
(三) 缺乏为建筑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
建筑企业贷款的数额一般都比较大, 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 又寻求不到其他企业的担保, 所以, 建筑企业要从银行获取贷款, 通常只和担保企业之间相互担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投入为企业发展支付各种费用。这些费用主要用在:工程投标保证金、工程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项目进场等方面的支付上。建筑企业用于承担生产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非常少, 往往不能满足公司的资金需要。为了降低资金贷款的风险程度, 银行方面用于为企业提供贷款进行了信誉分级, 分别是1~3亿元不同信用额度。如果建筑企业要想获得相应额度的贷款, 就必须一家或者几家企业的担保, 这几家企业的资产额度也必须达到规定的贷款要求。但是对于榆林市这样的企业比较少, 因此, 建筑企业一般会找当地的担保公司。但是, 如果一家担保公司出现问题, 资金链就会受影响, 同时建筑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榆林市的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贷款担保的信用体系不完善, 急需要改善。
(四) 筹资难度大, 成本高
多数建筑企业规模小, 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管理混乱, 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资金而导致企业发展受限。由于企业规模小, 资金匮乏, 得不到外来资金的支持, 企业在发展中步履维艰, 市场竞争力较弱。而且如果要进行银行贷款, 成本很高, 银行一般考虑到偿还能力的影响及到期不能按时偿还的风险因素, 使得一些建筑企业在银行信用贷款中存在信用危机。所以银行考虑到这些中小企业的状况, 一般很难给中小企业贷款, 由此增加了中小企业筹资的难度。从银行的角度来看, 由于一些建筑企业的财务状况很糟糕, 财务信息不透明, 银行在对企业进行贷款评估时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 所以银行一般考虑到这些风险问题, 不会很顺利的给予贷款。
资料来源:榆林市建设银行项目开发中心
三、榆林市建筑企业资金筹集难的原因
(一) 内部原因
1. 管理不到位, 盲目上项目
榆林市作为陕西省能源大市, 随着经济发展, 榆林市利用自身的能源优势, 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展速度很快, 城市建设投资增大, 考虑到发展的合理化、科学化和可持续性, 榆林市政府逐渐减少了基础建设投资规模。但是由于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 对项目投资没有合理化的规划, 不考虑政府的宏观调控, 还是盲目上项目, 当经济出现萧条时, 这些建筑企业财力出现不足, 资金出现短缺。此时再进行资金筹集难度很大, 成本很高。
2. 部分建筑企业违法违规现象严重, 导致企业信用下降
为进一步推进榆林市建筑安全质量工作, 确保2011年县以上城市规划区施工建设安全进行, 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于2011年3月至5月, 对全市十个县区、榆林经济开发区和市属在建工程建筑安全质量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为, 三个县建筑企业施工无问题, 其他七个县城均存在不同情况的施工安全问题, 并在全市给予了通报。对于违规的企业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落后, 企业领导的商业信用意识淡薄, 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对建筑企业的严格评估, 导致建筑企业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3. 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
许多建筑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信息公开制度, 财务制度不健全, 企业信息透明度差, 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 缺乏详细的资产负债信息与其他财务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报表缺乏可靠性, 银行无法有效的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掌握企业的资金运用状况。又因为建筑企业之间的交易大多采用现金交易的方式, 无法取得相关凭证, 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资金监管的难度。所以商业银行就更不愿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调查建筑企业的财务和信用状况, 这直接导致建筑企业很难得到信用贷款。
(二) 外部原因
1. 商业银行对建筑企业惜贷
榆林市建筑企业创造了榆林市生产总值的65.59%, 工业增加值的60%, 全市财政收入的43.2%, 但随着近年来榆林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原来对建筑企业的筹资政策的歧视并没有改变。榆林市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 主要是一些施工设备, 对商业银行来说, 对他们的贷款就存在很大的风险问题。考虑到这些问题, 商业银行在对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进行贷款时都非常谨慎, 存在“惜贷”现象。商业银行对外进行贷款时必须要有不动产抵押, 或者第三方担保。许多企业达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 出现资金困难。另外在建筑企业施工中存在很多拖欠工程款现象, 而且逐渐发展成为“常规”现象。这种“三角债”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同时无形中也降低了银行对建筑企业的担保信任。
2. 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
榆林作为能源丰富的城市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 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呈现不足, 尤其是资本的供给不足。另外, 由于榆林的建筑市场体制还不是很健全, 导致很多民间资本无法进入资本市场, 以神木县民间借贷和邻省鄂尔多斯的非法集资尤为突出, 更不用说是建筑企业筹资市场了。加之榆林的资本市场不发达, 致使国有大企业挤占中小建筑企业的银行贷款份额。
3. 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够健全
信用环境差、缺乏完善的担保体系一直是建筑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瓶颈问题。1999年我国经贸委《印发〈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产品在产品市场广、技术含量高和发展前景好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担保对象。但是建筑企业中存在的担保机构不多、资金不足和缴纳押金等都是信用担保面临的问题, 这就加大了建筑企业的筹资成本, 增加了筹资难度。另外, 榆林市还没有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 有权威的资信评估机构也很少。
4. 榆林市建筑企业资金筹集措施
第一, 建筑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机制, 并与银行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良好的信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也是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关键性因素。建筑企业在与银行的业务开展中, 要重视与银行信用关系的培养, 如果与银行发生违约时, 建筑企业应该主动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最大可能挽回由于自己的失信而导致的损失。不能把对银行的借款作为一次性交易活动, 如果采取这种态度, 那么将来企业一旦存在资金需求, 再次与银行进行沟通或谈判时就会存在很大的交易成本。所以, 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维持稳定和持续的业务结算关系是企业在资金急需时能获得银行贷款的前提, 也是企业能否争取到银行给予其保函筹资的关键性因素。
第二, 建筑企业发展中不断营造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 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为了解决企业短期的资金需求, 好的商业信用融资环境是最为主要的, 因此, 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的监管, 营造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才能够获得良好的筹资渠道。建筑企业在商业信用筹资中为了拓宽筹资渠道, 关键在于: (1) 和原材料供货商、建筑机械设备供货商等保持良好的关系, 并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 (2) 严格按照签订的合同办事, 依法履行合同要求, 如果出现意外情况, 必须分析原因, 按照合同要求给予补偿, 避免出现到期不按时付款的现象。 (3) 在建筑施工中, 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有选择地承揽一些自信较好、违约率低的工程项目。在合同签订中最好能够争取预付备料款和预付工程款, 这样能够节约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的资金流。
第三, 广泛利用各种筹资政策, 开展多渠道筹资, 尝试新型筹资模式。
首先, 通过租赁来代替购买大型建筑机械设备, 为企业发展节约资金。建筑企业一般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大, 投资大。对于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来满足对这些设备的需求, 同时可以降低企业筹资的压力。其次, 建筑企业在施工时所需的进口工具, 可以利用出口信贷来完成。通过出口信贷可以规避中国金融市场对企业购买资金的制约。最后, 中小型企业应该积极利用国家给予的资金扶持政策, 积极获得筹资。按照国家对现代中小型企业的要求, 如果符合条件, 国家可以在财政补贴、援助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企业以补助, 帮助企业发展。因此, 榆林市建筑企业应该开拓技术创新, 实施现代化企业发展道路, 走高新技术企业的路子, 来获得国家给予补贴的条件, 从而实现拓宽筹资渠道与企业成长同步进行。
摘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地方建筑企业。榆林市中小型建筑企业在筹资中出现自有资金缺乏、筹资渠道过窄、缺乏为建筑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以及筹资难度大, 成本高等现象。从筹资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并提出建议:建立可持续的银企关系;营造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 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利用各种筹资政策, 尝试新型筹资模式。希望以上分析能为地方建筑企业资金筹集提供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中小企业,资金筹集,建筑企业
参考文献
[1]缪华昌.企业缘何陷入过度竞争的旋涡[J].施工企业管理, 2006 (10) .
[2]贺云龙.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 2003 (02) .
[3]于洋.中小企业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9 (11) .
浅谈企业如何筹集资金 篇4
一、国家货币政策对于金融市场及企业筹资的影响
(一) 2009年经济形势及货币政策
2008年9月以来, 世界经济遭受了自20世纪初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 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的密切联系
1. 金融市场, 是指货币的借贷、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的买卖等融资活动的场所。
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单一货币形态的资金商品, 其价格表现为利息。由于信用期长短不同, 安全性不同, 形成不同利息率。在同等条件下, 利息率的高低, 取决于资金供求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充分发展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企业筹资, 指企业筹集资金。
任何一个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都需要有适量的资金, 而通过各种途径和相应的手段取得这些资金的过程称为筹资。
市场经济社会, 企业的大多数资金都是从金融市场中筹集而来的, 也就是说, 金融市场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而金融市场的功能在企业当中也主要是依靠筹资和投资等过程得以体现。金融市场与企业筹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当前企业筹资中的几种常用筹资方式
当前, 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筹集资金, 可以通过不同渠道, 采取不同的方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衡量收益大小以及成本高低等因素, 并结合金融市场最新动向而选择适合企业的可行的筹资方式。目前企业最常用的几种筹资方式如下:
(一) 银行承兑汇票筹资
银行承兑汇票是以实体经济作为背景, 由银行签发的期限不超过6个月, 到期后由承兑行无条件支付的票据, 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支付结算手段和信用工具, 背书以后可以转让流通, 并且可以通过贴现获得现金, 具有很好的流通性, 愈来愈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 成为企业进行现金管理、弥补日常经营用现金不足的重要手段。
银行承兑汇票开票的手续费较低, 目前为票面金额的0.5‰, 采用这种方式支付的筹资费用远低于采用借款方式的费用, 而且比较灵活, 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资金解决一时的困难, 达到筹资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10月起,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系统正式推广, 并将逐步取代纸质银行承兑汇票,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除具有纸质银行承兑汇票的特点外, 其额度更大, 最大金额为10亿元, 纸质银行承兑汇票最大金额为1亿元;其期限更长, 最长时间为12个月, 纸质银行承兑汇票最长时间为6个月。同时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简化了票据的传递环节, 操作更加灵活便捷, 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推出, 表明人民银行对票据业务发展方向的确认及肯定, 票据业务将有更广泛的空间, 因此在企业未来筹资中, 票据筹资仍是一项很好的选择。
(二) 保理筹资
保理筹资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一种解决应收账款问题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其基本功能包括应收账款管理、融资及买方信用担保等。
保理业务的概念:卖方采用赊销方式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形成债权, 并据此向银行申请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业务, 提供的融资款可以视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在信用期内, 债务人的付款作为保理融资的还款来源。保理筹资费用包含手续费 (一般为1‰~2‰) 和流动资金贷款利息。保理业务由于是以买、卖双方企业之间真实、合法的交易和债权债务关系为背景, 还款资金来源相对可靠, 坏账风险相对较低。保理筹资既为资产规模较小、资信等级较低的企业开辟了融资渠道, 又为银行增加了新的客户领域, 目前多数银行正在积极推广。
(三) 银行贷款筹资
银行贷款筹资是当前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之一。银行贷款有短期、中期与长期贷款之分, 利率各不相同, 企业须根据贷款的用途与期限, 选择恰当的贷款种类。银行贷款的筹资费用为借款利息。
在我国, 银行贷款一直在企业筹资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企业大部分资金来源仍然依靠银行贷款。
(四) 发行债券或发行股票筹资
在证券市场中筹集资金, 是企业筹集资金的另一种主要途径。
1. 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或可转换债券, 从资本市场筹资。
对于市场信誉较好、现有负债比率较低、企业资产控制权又较重要, 不可轻易发行股票, 而且销售额与盈利情况相对稳定的企业, 可选择申请发行债券来开展社会筹资。但发行债券势必增加企业的负债率与经营风险, 因此需要企业从实际出发, 慎重决策, 并做好到期还本付息的计划。债券的筹资费用为发行手续费和债券利息。
2. 通过发行股票筹资是指通过公司或下属企业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 直接从资本市场筹资。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与企业实行多元化产权的改制需要, 在进行企业产权重组的同时通过吸收股份筹资, 正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吸收股份筹资, 主要是组织公司制企业时, 向社会法人定向募集股份, 以及向本企业职工按改制的要求实施职工持股。对少数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上市公司, 则还可通过股票上市, 向社会公众募集股份。
(五) 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是指银行基于企业存在上下游供给、需求关系给企业提供的一种融资服务。供应链融资基于企业之间真实的贸易背景, 与银行贷款相比门槛相对降低, 比较适合资信等级较低难以取得信用贷款的企业。
供应链融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 保兑仓融资:
是指生产方 (卖方) 、经销商 (买方) 和银行三方合作, 以银行信用为载体, 由银行控制提货权, 生产商受托保管货物并承担回购担保责任, 为经销商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保兑仓融资在我国的中小股份制银行开展得比较普及。
2. 金银仓融资:
是指经销商持银行认可的购销合同和订单, 基于优质生产商的信用, 以银行认可的仓储公司出具的仓单作为质押, 向银行申请的融资。
3. 合格证质押模式:
是指银行、企业、经销商签署三方协议, 经销商向银行存入20%~30%保证金, 银行开出100%的承兑汇票给企业用于经销商采购货物, 货物发到经销商处, 合格证送银行质押, 经销商向银行打款取证, 承兑到期时, 如经销商不能偿还余额, 由企业“回购”货物, 将回购款汇入银行。
三、金融市场中企业筹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 企业对银行授信不重视
银行授信工作是银企开展筹资业务的前提条件, 银行授信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稳定, 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但是目前仍有许多企业对银行授信不了解, 不重视, 筹资业务发生之前不与银行接洽、进行授信, 直到有业务发生时才开始办理, 使企业处于被动状态, 直接影响筹资效果。
授信是商业银行对客户提供资金支持, 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向第三方做出保证的行为。授信内容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信用证、保函、债券发行、担保等银行业务;同时包含授信额度和授信条件。银行授信额度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筹资资源, 银行下达的授信额度取决于企业的“硬信息” (如财务报表等) 和“软信息” (如企业规模、运作的规范性等) 的质量。
银行授信对企业至关重要, 许多金融产品都依托于银行信用等级。例如, 保理业务要求买方、卖方至少有一方是银行可以接受的信用法人客户。企业信用评价等级应介于AAA至BBB+之间。
因此, 建议企业对多家银行开展授信工作, 做到有备无患, 发生筹资业务时可以与不同的银行接洽, 达到筹资的目的。
(二) 企业筹资渠道和方式仍然受局限, 视野不够开阔
在筹资工具方面, 尽管目前金融衍生工具已经有上千种, 但是我国企业在运用创新方面还比较欠缺。而且我国企业筹资的视野不够开阔, 选择的筹资方式单一, 一提到筹资只考虑向银行借款, 而不是综合考虑多种筹资方式并加以比较, 以最低筹资成本达到筹资的目的。
建议拓宽筹资渠道, 创新筹资方式,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 不能局限于现有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还应注重筹资渠道的拓展和方式的创新与组合。对同一项资金的筹集, 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对比和组合, 达到以最小的筹资成本与风险实现最终的筹资目的。
(三) 提高筹资效率
许多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 由于工作效率不高而影响筹资的进程, 甚至会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 所以企业要注重筹资效率的提高, 力争能够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发挥筹资的作用。筹资市场是瞬息万变的, 例如贴现业务, 每日的贴现率均不相同, 只有抓住有利时机, 快速反应, 才能为企业节约筹资成本。
(四) 企业要注重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从国内外企业发展过程和经验看,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是必然趋势。所以企业也要重视与金融的结合, 建立稳固的银企关系, 从而更有利于自身的筹资。
建议企业可以对原有融资网络进行优化, 从而以一两家主要银行为依托, 形成融资主渠道, 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的银行作为辅助融资渠道。通过银行授信管理, 与银行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形成利益共同体, 牢固银企关系。
总之, 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筹资, 首先需要将信誉置于首位, 只有靠诚信才能筹集到所需资金;其次要在筹资渠道的拓展, 筹资视野的开阔, 筹资方式的选择和创新等方面更加积极地考虑, 并且要注意筹资结构的合理调配, 使企业在金融市场筹资的收益最大化, 风险和成本最小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论企业资金筹集最佳策略 篇5
关键词:企业,资金筹集,资金管理
一、企业资金的筹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企业将被全方位地推向市场, 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而优胜劣汰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财务资金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要搞好资金筹集, 建立合理的筹资结构, 加强资金的管理, 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资金的筹集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 通过一定的渠道, 采取适当的方式, 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难免会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 解决的办法是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筹集资金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来确定筹资方式, 预测筹资风险, 选择一个最佳的筹资方案。
二、企业资金的筹集渠道
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可分为外部资金和内部资金, 对实业集团而言, 主要的外部资金来源是金融机构中的银行贷款。从银行贷款筹集成本分析, 其筹集成本主要有利息支出、公证费、抵押资产的评估费和保险费等, 在时效上, 由于需提供担保、抵押、评估、保险、审批等手续, 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在用款时限上的要求。内部资金主要包括:企业保留盈余和提取的折旧, 靠企业积累和提取折旧筹集资金最经济, 不用支付筹资费用。但要以企业盈利为前提, 且筹集的资金有限, 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融通有以下优点:一是降低企业集团的筹资成本, 筹资成本包括利息和利息收入缴交的税金及委托银行手续费, 利息费用在企业集团内部发生。对企业集团而言筹资成本仅为利息收入应交的税金和少量的手续费, 比向银行借款成本低。二是时间快, 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根据集团对内部企业信用的掌握, 可不提供担保、抵押等手续, 手续较银行贷款简便, 在时限上能满足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要求。三是获得税收上的差别利益。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金借款, 由集团中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向其他成员企业调剂资金时企业集团的利润实际上从高税率企业转移到了低税率企业, 有利于降低企业集团的所得税, 提高其净利润和企业价值。
三、企业资金筹集最佳策略
第一, 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机制。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有必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完善结算中心制度。预算可以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年初企业应根据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 对公司资金的取得和投放、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分配等资金运作做出统筹安排。根据资金预算总目标, 统一筹集、集中使用资金, 调剂资金余缺, 确定经济合理的现金余额, 并将资金预算分解下达, 年度内各项收支严格按预算执行。
第二, 针对货币支出和收入的严格管理。财务部作为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 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制度作为货币资金支出风险管理的基础。一旦公司的组织结构确定, 财务部会根据此结构颁布各管理层的财务权限和制约条款。对于各项费用支出可以根据管理权限, 授权能够审批的额度, 通过严格审批, 能够使得资金不至于浪费和滥用。在资金收入方面, 尤其形成应收账款, 要进行严格管理, 事前分析客户资信情况, 事中做好记录跟踪, 事后及时催缴。
第三, 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在资金利用环节上, 可以利用流动负债中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闲置资金进行短期的投资和生产, 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的消耗和不必要的资金占用, 在必要的情况下负债经营, 利用暂时的负债资金来补充企业资金的不足, 以此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资金周转, 加速存货周转, 缩短应收账款周期, 延长应付账款的付款期。
第四, 建立风险指标监控体系。资金管理过程中, 会涉及到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及营运风险。筹资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资金结构, 做到长短期资本、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有机结合, 有效地规避和降低风险, 降低筹资成本。企业应加强对资金营运风险的控制, 通过对资金风险指标的监控, 及时掌握资金运用状况, 规避本企业内部的营运风险。
第五, 建立和完善集团内部融资机制。是提升企业集团价值, 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重大的价值。基于实业集团现状, 本着降低筹资成本、整合集团资源、寻求集团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且我们的筹资规模也较小, 故筹资方式不宜多样化。但随着实业集团业务的发展和骨干企业的壮大, 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等需求的提高, 与企业改制相结合, 我们还将尝试更多的资金筹集渠道和筹集方式如: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 力求资金来源结构最佳, 筹资成本最低。
第六, 明确集中管理下的母公司资金管理权限。集团母公司实行集中式资金管理的内容包括:信贷集中管理;收益分配集中管理;完善结算中心制度, 使子公司资金的出入处于母公司的严密监管下;重大资金投向集中管理;银行账户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国兴.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式管理实践[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2) .
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资金筹集研究 篇6
一、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资金现状
(一)资金短缺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引进技术设备需要资金,废物处理需要资金,生态保护还需要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除了正常的产品销售收入外,还有两个来源,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节约的废弃物和排污成本,如废水处理后循环利用。但目前由于初次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使得原材料的价格显著偏低,而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中,原材料的回收、加工的环保成本却很高,如果没有国家的一些相应政策的扶持,根本无法与原材料加工产品相竞争。
(二)缺少资金监管机制
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无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专项资金甚至侵吞资产等问题突出。企业的投融资情况、资金收支、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掌握不全,投资决策随意性大。很多企业难以及时掌握的财务状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另外,由于监督工作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都是从属的,意志完全受领导者的支配,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财务监督乏力、滞后,资金跑冒滴漏依然严重。
(三)资金管理观念差,管理方式与手段落后
循环经济企业考核通常将利润作为衡量企业的标准,而忽略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循环经济形成的规模化大生产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需要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作支撑,而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传统的管理手段是无法做到的。大多数企业资金占用不明,产品成本构成不清,材料消耗、工时定额不准,考核决策无依据,满足不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单纯依靠传统的手工方式来统计、核算、传递有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难以跨越管理幅度、地域分布、交通通讯方面的限制,监督管理必然滞后。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资金筹集渠道
(一)企业自身原始积累
通过资本循环积累自有资金,让资本最大程度地增值,这是企业最基础、最根本的筹资渠道。要搞好商品经营的资本循环,必须从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重点抓好从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移。其中,资金积累的关键,一是在于附加值的大小,重点是提高科技附加值,销售附加值与名牌附加值;二是在于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周转次数。
(二)国家财政投入
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可以申请国家财政或地方财政投资,通过国有资本金的形式投入企业。对于过去“拨改贷”政策时期的国家财政贷款,在符合当前政策的前提下,也可申请实现“贷改投”,转为国有资本金。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企业可争取政府财政中环境治理贷款等低息或贴息贷款。
(三)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筹资是当前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之一。银行贷款以贷款是否需要担保为标准,可分为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信用贷款主要凭借款企业或担保人的信誉,没有实物担保,只能用于具有良好信誉的优秀企业;抵押贷款则是由借款企业提供一定的固定资产抵押、证券抵押来作为抵押品,也有少数情况可用名牌商标的无形资产价值进行抵押,如果借款方违约,不能如期归还贷款,则可拍卖商标权进行还贷。
(四)吸收股份,发行股票
吸收股份筹资,主要是组织公司制企业时,向社会法人的定向募集股份,以及向本企业职工按改制的要求实施职工持股。对少数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股票上市公司,则还可通过股票上市,向社会公众募集股份。在转换企业的体制、机制的同时,通过股份与股票运作也实现了筹资。
发行股票可以筹措社会资金,并分散企业风险,但股票也决不是如某些经营者误认为的“不要还本付息的长期资金”。发行股票是向社会公众交出一部分企业资产所有权,同时也意味着公众拥有的所有权、收益权与对企业经营的公开监督。
(五)发行企业债券
对于市场信誉较好、现有负债比率较低、企业资产控制权又较重要,不可轻易发行股票,而且销售额与盈利情况相对稳定,增加资本可以大幅度增加盈利的企业,可选择申请发行债券来开展社会筹资。但发行债券也会增加企业的负债率与经营风险,因此需要慎重决策,并作好到期还本付息的计划。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慎重决策。
(六)利用外资
企业利用外资筹资不仅指货币资金筹资,也包括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筹资与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筹资。利用外资包括利用国际性组织、外国政府、外国社团、外国企业与外国个人的资金。外资的直接投资方式,主要有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等方式。由于利用外资是一种跨国境的经济行为,受外资政策、国家间政治关系、不同的文化传统及国际金融状况、外汇波动的影响均较大,因而须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按积极、合理、有效的原则开展。
(七)租赁筹资
租赁筹资是企业作为承租人,根据与出租人签订的租赁契约,付出一定的租金,来获得在规定时期内租赁物的使用权或经营权的一种筹资方式。租赁筹资分为对生产设备的租赁筹资与对企业的租赁筹资两类。对生产设备的租赁筹资又分为融资租赁方式与服务性租赁方式两种。
(八)盘活企业内存量资产
合理压缩原材料与中间半成品库存,处理产成品积压,收回被拖欠的应收贷款,提高劳动生产率与资金周转次数,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出租出售闲置资产,盘活级差地租,开展出售专利技术、有偿输出管理、出售独立销售权等无形资产经营。
(九)商业信用筹资
如商品赊销、预收货款、预收服务费、汇票贴现、拖后纳税及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等方式。
三、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资金筹集创新
(一)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循环经济专项基金进行融资是保障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
(1)循环经济专项基金来源。
建议以循环经济发展条件比较好的省市作为试点,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建立专项基金,用于调节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由中央财政在预算中实行专项、专户、列收、列支管理。基金经费来源除通过财政专项拨款外,还可通过资源税费改革的专项利用、社会捐赠等途径来解决。
(2)循环经济专项基金运用。
循环经济是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与领域,政府应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以资金支持,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扶持。对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促进区域内部协调发展的企业或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在资金的支持方式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税前还贷、贴息贷款、环保补贴等。此外,政府在给予技术研发资金支持时,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态度,必须从扶持地方特色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给长期的基础性科研工作更大的支持。政府动员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推广、实施及监督。专项基金主要投向于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金融、科研机构等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支持中介服务、鼓励居民循环消费等。
要使循环经济基金滚动利用起来,发挥更大效用,关键是选项。专项基金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既要考虑社会效益又要考虑经济效益,以保证基金贷款按时收回。在基金建立的初期,要首先选择企业经营状况好,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要鼓励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商品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对有市场前景、有发展前途、有效益的循环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投资项目,应加大基金贷款力度。待基金积累滚大到一定规模后可以考虑用以支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成本(包括老企业升级改造、高新技术企业开工上马、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问题,以及安排一些经济效益稍差,但社会效应影响较大的治理项目和循环工程,贷款时间可相对长一些,也可分期偿还。
(3)循环经济专项基金投资管理。
规范专项基金借贷政策。循环经济专项基金建立以后,就纳入了信贷资金渠道,必须按有偿借贷的信贷资金管理原则投入运行,避免过去环保贷款实行豁免政策,在理论上与贷款的有偿性相矛盾的现象。为了使基金贷款能按时回收,可以参考周转金的管理办法,上级财政与下级财政签订贷款合同,然后再由当地财政与企业签订合同,贷款到期后由当地财政负责还款,这样一来各级之间都有了约束关系,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只有坚持“有借有还,到期归还”的信贷原则,使循环经济专项贷款基金滚动积累,才能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灵活运用贷款利息杠杆。循环经济专项基金贷款应执行国家银行的相关利率,既可以改变以前环保资金低利率使用形成的对企业行为制约力的弱化所造成的资金积压、分散、挪用、只贷不还等弊端,还可以充分发挥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增加循环经济企业发展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使企业在使用专项资金时更加认真负责。在体现循环经济专项基金贷款的优惠性上,可根据不同情况,实行浮动利率,对那些在还贷期间内项目效果好、设备运转率高的单位可以采取适当下浮贷款利率或贴息等办法。
待循环经济专项基金试点取得经验以后,再逐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整体发展以及循环型社会的最终建立。
(二)创新循环经济融资政策手段
开发性金融,是在市场缺失和市场机制形成不充分的条件下,由政府给予某些支持,运用金融机制,开发市场、建设市场,以带领商业性金融、推进发展经济的金融关系和金融活动的总和。
开发性金融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优融资机制。由于循环经济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性质,循环型企业项目缺乏商业价值,从事这些经济活动要冒很大的风险,所以商业性金融不愿或不易介入,财政机制也不可能完全解决。这种特殊的状况决定了必须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的作用。
国家出资作为开发银行资本金,并赋予开发银行准主权级政府信用及相应的法律地位,这是开发银行市场化运作和取得市场业绩的基础。在资金来源上,开发银行享有在市场上发行金融债券的特许权。按照国际惯例,开发银行金融债券是政府机构债券,其使用不同于国债体制建设和市场建设。这就形成了开发性金融具有政府财政“无偿拨付”和商业性金融“有偿贷放”双重性质的特殊运行机制,是政府财政和商业性金融的巧妙结合,这种特殊性质正符合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的融资需要。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可以实行“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实现市场出口”的融资机制。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就是由各级政府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该地区的循环经济战略规划需要,整合内部资源,选择确定项目,推荐申请开发性金融借款。开发性金融机构依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水平、履约情况以及信用复核情况确定借款总量。开发性金融孵化,就是通过组织增信,在政府协调下以融资推动项目建设和融资体制建设,完善治理结构、法人、现金流及信用等四大建设,使项目逐步由收支流量平衡的法人向资产负债表式的法人形式转化。实现市场出口,就是依据现金流建设的发展趋势,针对借款性质、用途和使用情况设计不同的偿还机制,包括正常信贷还款、母公司回购、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还贷等市场化出口的偿还机制,以及对于部分公益性项目所采取的政府回购等财政性偿还机制。
在循环经济条件下,对于那些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环境无污染、能有效推动产品结构升级、资源循环利用的行业与企业,开发性金融必须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开发性金融将市场开发出来,具有了商业价值,商业性金融才勇于进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三)发行循环经济专项公债
通过发行实施循环经济债券的形式,向广大民众筹资。
(1)发行循环经济专项公债可行性。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如前所述,许多项目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倾斜,而且需要政府的直接投资,但政府资金来源有限,发行专项公债不失为一种扩大财源的有效方法。同时,由于循环经济具有代际受益特征,而公债的偿还也具有代际转移性质,即公债的负担由当代人转移到后代人身上,符合财政学家们提出的世代重叠理论。循环经济专项公债的发行因此具有了一定合理性。
(2)发债主体及范围。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循环经济专项公债的发行,建议先从省一级财政开始试点,而不应各级政府都可以发债,更不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放开。对于试点地点的选择,应该是在经济实力强的东部沿海省份或者资源型省份,因为这两类省份投资环境好,又有足够的财力偿还债务,在试点初期反应会好一些。同时要求发行专项公债的地方政府必须连续几年没有财政赤字,有良好的信誉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循环经济专项公债的发行对象应尽可能地广泛,因为广泛的投资者能形成对专项公债的巨大需求,便于专项公债的快速发售,同时也有利于公平定价。发行循环经济专项公债,既为社会资金找到了投资方向,又可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3)循环经济专项公债使用与监督。
由于循环经济专项公债主要是为了解决地方循环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因而所筹集的资金只能用于循环经济建设上,重点支持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支持一批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可回收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循环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资源勘探开发及高效利用技术等重大技术开发项目,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一般而言,其中部分项目的投资效果主要是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而不会形成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清偿这部分债务的资金主要是地方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另外部分项目的投入,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因此,政府可用其收益作为担保,并把所获收益作为本金和利息的清偿资金来源。
(四)发行循环经济彩票
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应循环经济要求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投资渠道单一,缺乏经济利益驱动机制,这样一方面造成循环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而另一方面又使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额不断增加,大量的社会资金找不到投资方向。发行彩票是政府有力的调控手段,聚集了大量的资金。所聚集的资金应当主要用于工期长,见效慢,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高的公益事业,如教育,社会福利、循环经济等。目前建议国家发行循环经济彩票,以其公益性质在筹资方面具有其他融资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把它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政策创新,更广泛地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循环经济发展。
(五)争取外资投入
要加强同大的外资企业的合作,争取高新技术和外资的投入。同时,可以吸引外商来华投资于循环经济领域,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还可以利用资本市场证券化的趋势,加快循环经济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到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解决循环经济发展资金缺乏的难题。
四、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资金安全管理
(一)建立企业资金安全保障机制
企业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建立安全防范意识,在资金使用全过程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将企业资金的进出、调动、内部周转等建立在公司的严格控制之下,建立合理的审批授权制度、复核制度、授信制度、结算制度、盘点制度等相关的资金保障制度,用制度来保证资金的安全使用。
(二)实时监测保障机制有效运行
坚立防范意识,建立保障机制只不过是保证资金安全的一个基础,企业安全机制是否能有效运行才是关键。企业应运用各种手段,如定期不定期抽查安全制度的实施情况;运用网络技术实时监督每一笔资金流向;对比分析企业价格成本资料;盘点实物等,对企业所建立机制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机制有效运行。
(三)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投资的目的是促进循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通过严格的法律监督,才能实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没有相应的控制污染、循环利用资源的技术能力,在国际贸易和环境外交中的地位将是脆弱的。循环经济资金来之不易,要重视环保科学技术的开发,增加环保科技投入,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浅析企业资金的筹集及管理对策 篇7
关键词:企业资金,战略管理,融资渠道
资金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企业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 保证企业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可用性和效率性显得尤其重要。企业在资金管理中, 除了要保证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外, 还要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价值, 满足企业的持续有效健康发展。但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认识较为落后, 企业资金管理不位, 强化对企业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资金筹集的来源及风险
企业资金筹集是指通过各种不同方式, 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筹集成本低、风险小的筹集来源筹集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需要的资金。其方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股票、债券融资、融资租赁以及内部筹集资金。其中, 采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内部筹集资金方式, 财务风险相对较小, 但筹资成本高;采用向金融机构借款、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等筹集方式, 财务风险相对较大, 但是付出成本较低。企业应充分从筹资条件、筹资成本、财务风险、资金结构、市场状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理性选择筹资方式, 满足企业健康发展需要。
二、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 完整且合理的制度规范是其高效运转的关键因素, 为保障企业内部资金正常流通、运转及使用, 企业必须首先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及运作的资金管理制度, 才能有助于企业对内提升、对外扩充。
当前众多企业的关键性问题在于, 一方面, 企业管理者缺乏根本的资金管理专业知识, 以及实际资金管理经验;另一方面, 资金管理过程中所必备的资金使用规划、资金价值观念等因素欠缺, 再加上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使得主要管理人员对资金管理失去积极性、创造性和合理性的意识, 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企业长期且有效发展。
(二) 缺乏先进的资金管理办法
管理方法或者管理手段能够最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成败, 尤其是作为企业“命脉”的资金, 是否具有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办法, 将直接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产生影响。简言之, 企业内部较为落后、古板且局限的管理办法, 会使得企业资金使用出现不合理、低效且浪费的情况。随着社会进步和企业的不断发展, 如果企业缺乏系统性、先进性的资金管理办法, 可能会出现企业内部账目不清、资金使用混乱, 甚至资金短缺等问题, 导致企业为缓解经济困难而向银行贷款, 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内部的财务成本。
(三) 缺乏充分的资金监管行为
当前各类型企业所制定推行的资金管理制度、办法或相关规定虽然对资金的整体管理办法做出明确说明, 但从实际情况研究发现部分企业仍然出现存货囤积、坏账增多、资金占用过量等情况。管理学中强调“过程控制”, 即事前计划、事中监督、事后反馈, 许多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 虽然考虑监督职能、责任分配, 但制定的监督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并未发挥有效作用, 进而导致资金预算及使用脱节。
(四) 缺乏明确的资金控制机制
当前阶段各类企业大多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及要求, 制定了企业资金使用规划, 但实际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划中提出的时间、任务、要求等执行和完成, 并及时反馈的情况较少, 这使得资金使用规划推进受到严重影响, 造成整个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仅局限于表面工作, 即仅对公司财务账目进行管理, 而部分关键层面即对企业资金具体使用情况及过程却疏于控制, 这使得企业投资、发展、壮大过程更为随意, 影响了资金使用情况的掌握、调整及控制, 阻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
三、企业资金筹集和管理对策
(一) 提升企业对内、对外核心竞争力
为实现企业资金筹集和管理工作顺利、高效且有效开展,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换言之, 从根本上全面、科学地提升企业对内、对外核心竞争力, 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资金筹集管理工作, 合乎企业内部发展需求及外部环境要求。因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体现的是其自身所具有的决策能力, 其来自于企业整体的全局观、判断力、规划和创新能力, 使得企业由内而外的文化影响、诚实守信和质量保证等得以凸显。简言之,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对于企业整体还是员工个人, 都能够起到长时间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并对企业资金筹集管理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应强调运用创建优秀人才队伍、策划典型的商标品牌、关注细节的分块管理、明确科学的管理规划、优化内外核心资源、积累持久的企业文化等方法, 实现企业资金筹集管理高效率。
(二) 强化企业资金筹集和管理能力
强调企业资金筹集和管理能力, 归根结底, 需要“以人为本”, 作为企业运转的重要推动力, 资金运转即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较高难度, 且较为复杂的关键性工作,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各个环节也受到人为因素的牵制。
一方面, 企业经营者及管理者必须树立科学、合理且符合实际的资金筹集和管理的意识和理念, 加强有关资金管控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 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 同时将工作中的重要经验进行提炼和整理, 最终整合并且形成有利于企业有序、有效发展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 企业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认真对待资金筹集和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 并对其负责, 需要工作人员为达到更客观、科学、正确地预测资金筹集管理风险, 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 有效地保障企业资金运转等目的, 努力地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及工作素质, 为企业资金筹集管理给予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三) 升级企业资金管理信息化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不同领域及行业也顺应时代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和革新, 现代企业内部管理, 特别是企业资金管理工作, 尤其需要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支持和促进。众所周知, 企业资金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和基本运转等工作环节息息相关, 而企业对资金管理的时效性要求较高, 需要加强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企业外各相关行业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互动, 以实现资金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因此企业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 从根本上变革原有资金管理方式。
为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客观性、科学性、及时性及有效性, 首先, 企业必须保证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 改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的更新、推广和应用, 解决企业信息化升级的难题;其次, 与企业信息化资金管理相关的软件开发、调试等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建立完备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再次, 企业内部应当注重建立与企业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并监督其有效实施, 反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问题, 逐步加以改进;最后, 企业必须加强资金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提升人员的素质能力, 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升级的优势和作用。
(四)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资金风险对企业经营影响非常明显, 仅次于宏观政策风险。首先, 完善企业内部的资金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内部审计、资金使用审批等方面的制度, 特别要强化资金使用流程管控, 结合企业发展实际, 配备必要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其次, 拓展企业投融资渠道。在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的基础上, 不断拓宽企业的投融资渠道, 尤其是在融资方式上, 要尽可能融入直接投资、债券、贷款、商业信用等多种形式, 通过拓展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分散风险, 从而做好企业的风险事前控制。第三, 推行资金管理的集中式方法。为了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性、资金使用效率性以及企业收益性, 在企业内部推行结算中心制度或依据企业规模适时成立资金调度中心, 由企业领导或主要负责人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用, 保证企业的资金使用流畅性, 满足企业市场开拓的资金需求。第四, 加快企业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管理。当前, 多数企业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非常强烈, 因此, 企业需要对应收款项、库存问题展开分析研究, 严把合同签订、资金结算、款项催收等各个环节, 加快企业的现金回收, 减少库存, 提升企业的现金流动速度, 保证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姚晓红.浅析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商贸.2014 (31)
房地产企业资金筹集的方法和措施 篇8
房地产企业的筹资现状
筹集资金可以支持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建设过程, 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主要是为了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以合理的成本、科学的方式筹集资金是房地产企业运转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筹资现状不容乐观, 企业无法获得有效的外源资金支持, 长期陷入投资回收期长与持续再生产的矛盾中, 无法实现良性循环。
(一) 银行信贷为主要筹资渠道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筹资结构体现出了明显的贷款倾向, 筹集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与传统的外源筹资。自有资金主要包括企业前期的资本积累及股权融资, 而传统的外源筹资则包括银行信贷及其他资金来源等。据调查发现,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筹资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银行贷款、自有资金以及其他资金来源占据总筹资份额的80%以上, 其中银行贷款是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 房地产企业对银行贷款已过度依赖, 一旦资金链条出现问题, 风险将由开发商直接传至银行, 资金来源单一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不但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增高, 也使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增长。
(二) 债券所占比例较小
上市筹资不但可以化解金融风险而且可以降低筹资成本, 但出于金融机构的安全性考虑, 我国对房地产企业上市制定了严格的审批规则, 房地产企业短时间内还无法实现上市期望, 企业筹资结构中, 股票与债券的比例较小。与一般债券相比, 房地产债券收益较高, 且具备足够的安全性, 但受国家政策制度的限制, 房地产债券并不常见, 发行债券的企业也屈指可数, 加之债券市场运行机制存在缺陷, 国内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并不考虑使用此种筹资手段。
(三) 缺乏健全可行的法律制度
虽然我国近来颁布了一系列的企业筹资法规, 但缺乏健全可行的法律体系, 相关的规定内容也较为模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 房地产企业亟须强大的法律体系作支撑, 但我国关于房地产筹资方面的法律制度明显缺失, 导致资金持有者与提供者不能平衡彼此的利益关系。严密的法律体系是支撑金融市场发展的有效基础, 只有不断完善房地产筹资方面的法律法规, 才可以使其走上规范的发展道路。
选择筹资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一) 企业规模
在选择筹资方式方面, 企业规模是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 不同规模的企业筹资结构不同, 小企业规模较小、市场风险较大且资金信誉较低。因此, 一般采用私人借贷、家庭筹资等方式;中型企业一般采用股票筹资方式, 但受自身经营形式的限制, 企业一般很难发行股票债券, 部分中型企业也采用借贷、家庭筹资等方式;大型企业具有自由选择筹资方式的优势, 它们可以自由选择银行借贷、股票、债券等筹资方式, 并根据筹资成本选择最适合企业的筹资方式。
(二) 企业业绩
企业业绩在筹资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较好的业绩会使企业较易获得外部筹资, 良好的业绩一般表明企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途与更大的资金信誉, 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也就更加容易。反之, 如果企业业绩不稳定, 则表明资金信誉较差, 只能更多的依赖内部筹资。
(三) 企业资金管理与运营能力
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是审查企业还款能力的重要因素, 企业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持, 资金管理水平较低, 会很难由银行获得贷款。同时, 资金运营能力较差的企业也不适合筹资规模较大且筹资过程较复杂的方式。
(四) 企业发展阶段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 筹资方式也有所不同。创业阶段, 因企业具体情况模糊, 风险较大, 一般依靠创建者的自有资金。正常营业阶段, 企业具备了较好的营业绩效, 向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可能性增加。较大规模阶段, 企业获得了更广泛的筹资来源, 可以使用股票、债券等筹资方式。
房地产企业筹资原则
(一) 合法性
房地产企业的筹资活动将会影响社会的资金流向, 并涉及了重要的经济权益。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筹资渠道较多, 为了维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我国对不同行业、不同渠道的筹资方式都做了相应规定, 以免因非法筹资行为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 在筹资过程中, 房地产企业应严格遵循合法性原则。
(二) 合理性
筹资主要是为了拥有一定数量的运营资本, 以维持企业一段时期的经营与发展。筹资过程中, 房地产企业还应遵循合理性原则。合理要求企业的筹资方式与资金数量都符合规定, 企业选择筹资方式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的发展情况、项目的开发周期等因素。筹资方式选择失误将会严重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资金数额应是项目开发所需要的资本限额, 既避免因资金不足影响经营过程, 又防止因资金过量影响筹资效益。同时企业筹资过程中还应合理确定资本结构, 确定股权与债务的合理比例, 既避免因债务过多导致财务风险增高, 又要合理运用债务运营, 提高资本的收益水平。
(三) 及时性
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购买地皮、工程建造等方面都不能耽误, 合适的时间、合理的资本结构将会为企业节省更多筹资成本, 减少经营损失。为此, 房地产企业筹资时应尽力满足及时性原则, 不但应避免因筹资过早出现的资本闲置现象, 而且还应防止因筹资延后错失房地产项目的最佳开发时机。
(四) 利益最大化
筹资主要是为了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利益主要指的是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条件下, 企业一段时期内获得的税后利润。除销售收入外, 企业利益还受筹资成本、经营费用、收益时间、税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筹资时应注重提升经济利益。发行股票需要支付股利, 发行债券需要企业支付利息, 筹资成本越低, 企业所获得的利益就越大。因此, 在筹资前期, 房地产企业应分析企业的预期收益, 并选择最佳的筹资方法。
房地产企业资金筹集的措施与方法
(一) 健全相应的政策制度
当前房地产企业筹资困难的首要原因便是相应的政策制度不够完善, 筹资市场缺乏一定的稳定性。为此, 相关政府部门应健全相应的政策制度。首先,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为房地产行业的筹资领域开辟多种渠道。我国现行的法律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房地产的发展壮大。政府机构应积极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 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 结合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现状, 修改补充筹资方面的法律条例, 确保房地产企业可以认真履行自身责任。其次, 应加强房地产筹资工程中的风险监督, 确保将金融风险降至最低,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可行的建立金融控制体系, 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性。最后, 应完善房地产行业的信用评级系统, 建立完善合理的信用评级制度, 确保评级过程的公平公正。有效的信用评级系统是保障房地产金融发展的重要前提, 为此有关监管部门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将评级的公允性外包, 自己仅负责监管工作。
(二) 构建完善的筹资体系
成熟的房地产市场, 开发商的资金来源并非银行贷款与发行股票, 而是主要采用债券发行、投资基金、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方式进行筹资, 当前贷款比例过高现象并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应实行多方投资、多方承担风险的筹资体系, 鼓励多元化的房地产筹资链条, 这样不但可以利于筹集资金, 而且还可以分散潜在风险。此方面美国房地产行业运用的十分恰当, 美国房地产资金大多来源于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例如, 保险企业、养老基金、房地产投资基金等都是股东, 从而形成了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群体。我国应根据当前的房地产发展现状, 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 构建系统完善的资金筹集体系。
(三) 构建多种筹资渠道
【企业集团资金筹集分析】推荐阅读:
集团企业资金管理08-14
加强集团企业资金管控07-31
企业集团的资金管控06-20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07-28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08-23
企业集团的资金控制08-24
企业集团核心能力分析09-25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分析10-11
企业资金管理案例分析08-18
恒力集团企业核心能力分析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