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业投资(共12篇)
科技创业投资 篇1
历时8个多月的2008中国科技企业创业融资培训活动近日在宁波落下了帷幕,来自科技企业、创业者、国家级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民营资本及新闻媒体的代表们出席了总结颁奖活动。活动中对66个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科技创业项目及为创业融资培训活动成功举办提供组织和支持保障的10家国家级孵化器及16家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了奖励和表彰;举行了以“尊重创业、服务投资”为宗旨的中国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网站的开站仪式,科技部副秘书长郑国安、宁波市副市长余红艺共同启动了网站开始按钮;活动同期还举办了科技企业创业论坛及2008优秀科技创业项目展示及推介等系列活动。
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环境,提升开发区、孵化器对科技企业的服务功能,利用社会资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人才、技术和资本的结合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要措施。受宁波市政府邀请,风险中心、火炬中心每年举办一次科技创业融资培训活动,活动从2002年开始,当时以面向宁波地区的科技企业为主,覆盖江浙及国内部分地区,随着几年来培训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受到科技企业、创业者、地方政府、风险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的欢迎,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特别是近两年各地国家级孵化器和风险投资机构的积极参与下,活动范围及影响力都有了迅速的扩大,为了适应这一发展变化,从今年起将以往使用7年的“中国(宁波)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更名为“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为了帮助更多的孵化器内科技企业参加培训活以及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今年共有全国2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的几十位投资专家赴华南、华中、东北、西北、华东等地对,南宁、昆明、襄樊、芜湖、杨凌、郑州、邯郸、临沂、哈尔滨、吉林等1 0家国家级孵化器,就科技企业发展、商业计划书撰写、国家扶植科技企业的政策措施等科技创业企业最关心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对不能参加现场培训的创业者还通过网络进行了网上培训。风险投资专家们对科技企业提交的《商业计划书》逐一进行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并与创业者们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交流,有针对性的解决科技创业者普遍存在的缺乏创业经验及融资知识、投融资双方信息渠道不通畅等问题。今年共有3152个科技企业及创业者参加了创业融资培训活动,共提交748份商业计划书,它们分别来自国内24个省市以及开发区、孵化器、中科院等系统,其中还有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多个国家的海外留学生项目, 与往年相比参赛项目数量及质量均有较大提升。
为了解决培训活动的时限性, 利用网络优势使培训及投融资服务活动经常化、可持续化, 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 宁波市政府与风险中心、火炬中心今年共同设立了“中国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网站, 丰富并加强了中国科技创业大赛的的培训服务功能、辅导交流功能、融资推荐功能、项目评价及投融资服务等功能, 满足了投融资双方多方面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前六届培训活动已帮助了几百家科技企业融资成功,其中有159个项目落户在宁波,注册资本超过5.62亿元。
科技创业投资 篇2
作为非周期性质的医疗健康行业,延续了多年来技术升级的产业风口,成为近几年备受欢迎的前景行业之一。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发展下,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医疗信息化等行业成为投融资领域的宠儿。
另外,随着人口消费水平的上升,医疗服务、养老、精准医疗、基因测序诊断等领域也会持续受到关注,特别是一些智能+医疗的器械项目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创新药的黄金十年也正要到来。
2020个人创业项目2、汽车出行
在新能源车的极速发展下,汽车出行领域又一次迎来红利期。国家政策的鼓励、以及大众消费的持续增长,更多车企将会面临被整合的命运。
特别是经历了过去几年政策红利期发展下的新造车企业,随着蔚来汽车的上市,几大头部车企占领市场后,更多新造车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结局。20期待已久的新造车企业也将面临量产交付的挑战,最终谁能真正赢得市场还是未知数。
伴随车企发展,一些智能车联网技术和产品也将迎来一大波机遇,尤其是在5G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后,部分车联网技术和产品会获得资本的更多青睐。
2020个人创业项目3、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
AI+应用场景的落地成为这几年来的风口投资领域,目前这个领域已经从科技阶段进入到应用探索阶段,而且会与各行各业进行更广泛的结合。
预测这一机遇将不亚于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巴巴所诞生的机遇。
目前在AI领域已经孕育出多家独角兽企业,包括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头部公司商汤科技、深耕AI芯片的比特大陆、全球领先的计算机视觉巨头旷视科技、国内首个自动驾驶领域独角兽MOMENTA,
AI通用平台唯一的独角兽企业、金融领域第一大AI技术服务商第四范式、嵌入式人工智能平台的全球领导者地平线等,这些企业仍然会成为年行业发展的焦点,并且在资本的助推下,也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与迭代。
此外,在AI落地的相关垂直领域,与医疗领域、地图、仓储物流等领域的研发将值得期待。而自动驾驶领域也会有新的企业进入,与巨头百度等大公司进行角逐。
2020个人创业项目4、短视频
随着5G网络的普及,短视频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短视频行业的春天真正到来了。在4G的时代,受限于网络传输速度和上网的费用,大家一般是在WiFi环境下看视频,当然少数土豪除外。
但是进入5G时代以后,网络传输速度大幅提升,上网的资费也会调整到更加合理的空间,这样完全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看视频。
这样一来,短视频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会有更多的机构和工作室开始制作短视频。当然,短视频的竞争也会理加激烈。现在做什么赚钱?做短视频投资小,利润大,是真正赚钱的行业。
年前的《科技创业》 篇3
为什么有的人头发硬有的人头发软?为什么不同人种头发颜色会有不同9人人都有头发,你是否对头发也充满好奇呢·近日,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集团宣布将旗下著名的“破解头发的奥秘”科普晨捐赠给中国科技馆,并表示将全力支持其在中国的巡展。在这个全球著名的科普展上,你可以了解到关于头发的各种知识。从1 909年成立至今,100年来欧莱雅始终将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作为自己发展的使命。每年欧莱雅都会将3%的营业额投入科研和新产品的开发,其全球科研人员达到3000多名。在普通的人眼里一提到科技就会想到,IT、航天等领域,而欧莱雅作为一家化妆品公司为什么如此重视科研呢?对于欧莱雅的百年发展来说科技创新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创新基因百年传承
1909年,法国巴黎,年轻的化学家欧仁·舒莱尔成立了“法国无害染发剂公司”。当时社会上流行使用祖传秘方或传统药方来进行染发,欧仁·舒莱尔却大胆创新将头发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产品.这一理念在当时可谓是革命性的。他将厨房改做实验室,夜以继日的刻苦研究,最终舒莱尔研制出了欧莱雅的第一款无害染发剂“L’Aurreale,美容产业迎来了新篇章:女士们第一次可以安全有效地染发了。正如欧莱雅第三任CEO欧文中爵士所说: “欧仁·舒莱尔对产品的热爱,研究的信心和对工作的献身已经永远烙印在了欧莱雅的DNA中。”
目前欧莱雅集团在全世界拥有17个研发中心和13个化妆品评估中心。在全球各地拥有的有效专利数达三万多个,平均每年申请500多项专利。正如业内专家所评论的,在百年发展中,欧莱雅的科技创新推动了整个世界化妆品行业的飞速发展。
突破科技改变生活
赫莲娜、兰蔻、薇姿、碧欧泉、美宝莲卡尼尔等,这些品牌很多人都非常喜爱,但大家并不清楚这些国际知名品牌都是欧莱雅集团的旗下产品。经过百年发展,如今的欧莱雅横跨护肤、防晒、护发、染发、彩妆、香水等众多领域,其创新的美容产品,甚至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模式。
染发在最早的时期需要耗费三个小时,冗长的染发过程困扰了众多女士。1 92 8年欧莱雅推出了行业第一款快速氧化染发剂lmedia。这一突破性的超快染发产品,彻底改变了护发市场,其创新性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染发工艺。当人们在为脱发问题而苦恼的时候.这一问题也吸引了欧莱雅研究人员的目光。1996年.欧莱雅发现了第一种抗脱发分子,亚美尼斯(Aminexll),在治疗脱发方面向前迈出重要一步。作为一项历经超过十五年研究的成果,这种分子能够抑制造成毛囊硬化的酶,从而减少脱发。作为九十年代重要科学突破之一的含有亚美尼斯分子的护发产品,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信赖。
除了基础科技的研究,在产品应用方面欧莱雅同样引领潮流。比头发还要微小的睫毛,也是欧莱雅科研历程中的重要一笔。欧莱雅旗下的赫莲娜品牌在50年前自创了第一款自动并且不需加水的“Mascara Matic”睫毛膏。这款产品首次将睫毛膏与内置刷涂抹器相结合,当年一推出就立即成为广受女士追捧的畅销品,由此.睫毛膏交成了一种可精确使用的时尚附属品和美容工具,人们睫毛膏的历史由此改写。
本土研究定制美丽
随着欧莱雅集团的不断壮大,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给科研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其中,如何应对“美的多样性”成为重要课题。因为美的概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所不同。如果试图在全球去推广一种美的模式,绝对难以成功。例如,在衰老的标志上.亚洲女性出现皱纹的时间要比西方女性平均晚十年,她们将肤色暗沉和出现色斑视为衰老的信号。这就要求化妆品公司调整在此地区的抗衰老产品战略,将美自类产品作为护肤保养的第一阶段,抗皱类产品作为第二阶段。而在非洲,许多女性则苦恼于睫毛疏密不均.这就促使了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浓密型睫毛膏的发展。
“作为一家全球性化妆品公司,我们必须对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需求异常敏感。”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谈到,“为了反映出各地本土的美,在每一个国家我们的产品都是精心设计互不相同。”据了解,针对中国内地市场,欧莱雅就曾进行过长达6年、非常细致的针对中国女性皮肤的研究。比如,欧莱雅希望了解四川女性皮肤与哈尔滨女性的皮肤是否一样,研究结果表明确实不一样.因为她们的饮食习惯和所处的气候条件不一样。他们还发现,中国女性油性皮肤的比例比其他地区的人略高一些;同时,中国女性对彩装大色彩下面的小色调的追求也不一样。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欧莱雅对在中国投放的产品配方进行了调整。对此,盖保罗特别谈到: “这不仅是一种微调.实际上是一种新的配方。”
绿色环保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全世界都在追求绿色环保的发展模式,而这与欧莱雅百年来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自1999年起,欧莱雅就联合各方专家创造了“绿色化学工程平台”来开发用于美容品的生态友好性分子。2008年,他们更提出“绿色分子,延缓衰老”的理论,该理论指引着欧莱雅坚持绿色环保的研究方向。经过7年的努力,欧莱雅推出了革新成果玻色因(Pro-XyIane)专利分子.该分子的合成过程秉承了绿色化学理论的原则,加之其革新性的抗衰老功效同时也获得了全球专利。玻色因最终成为首个绿色化学在化妆品领域中的研究成果。
据悉,过去的25年期间,在绿色创新方面,欧莱雅已经持续投入8亿美元。“我们强调在全球所有的市场都使用可降解的植物性原材料,并利用低污染生产技术生产可降解的产品。”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总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6.6%。每生产一个产品,所用的水量减少3.8%。同时废科回收率则提高到95%。”欧莱雅连续两年跻身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发布的“全球可持续发展企业100强”名单。
作为一家百年企业,近日,在第40个地球日到来之际,欧菜雅宣布了其全球十年长期环保规划,预期2005至2015年期间将进一步削减50%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单件成品耗能量、耗水量。面对未来的发展,欧莱雅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安巩表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全球化妆品公司的翘楚,我们必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这种长期的、自觉的承诺给了我们一个很高的基准。我们将凝聚所有的力量.来接受未来的挑战。”
关于欧莱雅全球
欧莱雅集团创立于1 909年,《财富》全球500强之一(第353名)和《财富》“全球50家最受赞赏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公司。2008年,欧莱雅集团的全球销售额达175亿欧元。2009年对于欧莱雅集团是一个特殊的年份,6月这个传奇的化妆品王国将迎来它100岁的生日。
欧莱雅集团在全球拥有63.000多名员工及互为补充的26个国际知名品牌,产品销售遍及世界13O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际品牌包括:巴黎欧莱雅、卡尼尔、Softshoen CaFson、美宝莲、薇姿、理肤泉、巴黎欧莱雅专业美发、美奇丝、Redken、兰蔻、碧欧泉、Kiehl‘s、植村秀、赫莲娜及Cachrel、GiorgioArmani。 Ralph Lauren和DIESEL化妆品、以及TheBody Shop等。
关于欧莱雅中国
1996年底.欧莱雅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于1997年2月在上海建立中国分公司总部,又相继在北京、广州等重要城市设立办事处。此后.欧莱雅集团将旗下的国际知名品牌逐步进入中国。目前,欧莱雅集团在中国拥有16个代表不同文化的知名品牌,这些品牌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在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科技创业投资 篇4
当前,创业已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然而,大部分个体创业者受专业水平、资金积累、市场敏锐度、人脉关系等个人情况限制,难以凭借个人的单打独斗获得创业成功;相比之下,构成合理、凝聚力强、规范化运作的创业团队对新创企业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十年前,Cooper的研究就发现,在不同地区的955家新企业中,95%的企业都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创业家组成团队建成的[1]。Cooper和Bruno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80%的高成长型企业大多数是以创业团队形式创业,而无法继续生存的失败企业中则较多是以个体形式创业的[2]。由此,Cooper 和Daily总结认为,创业团队是新创企业成功的关键,由创业团队创建的企业绩效往往优于由单个创业者创建的企业绩效[3]。国内学者张玉利和杨俊也对我国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60.5%是合伙创业或者团队创业,而只有39.5%是个体创业,并且团队创业更容易成功[4]。
创业团队领导的新创企业比个体领导的新创企业存活率要明显高得多,是因为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技能互补可以提高他们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降低新企业的失败风险,更重要的是团队形式能够形成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从融资渠道、关系网络等方面提高创业成功率。因此新创企业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团队。优秀的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不好的创业团队(如创业目标模糊、对创业市场不熟悉、缺少持续的努力与坚持等)同样会导致创业失败 [4]。那么优秀创业团队都具备怎样的特质?本文基于理论分析,从团队能力、团队文化、团队制度三个维度建立优秀创业团队的特质模型,并对小米科技创业团队进行案例分析。
1 文献综述及理论模型
1.1 文献综述
比较早进行创业研究的学者主要有Knight、Schumpeter、Kirzner等人,他们将创业活动看成是一种个人的努力,而忽视了创业机遇的识别及执行还需要社会化的过程,例如,创业团队中的成员交互获得等。因而,管理学家Hitt 等认为,不应该只关注创业中个人的创造力、知识和期望,更应该强调创业团队成员的社会与认知互动,从而对创业研究的重视由企业家个体逐渐上升到团体层面[5]。
Carr对创业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成功的创业团队包括支持团队合作的共同价值观、有价值的目标、目标明确可衡量、超强的个人及团队能力、针对目标做出承诺、有效的反馈及团队为主的奖酬体系等[6]。而Campion和Higgs针对如何更加有效地整合团队成员,提出优秀团队的七大特征,包括:目标、授权、弹性、关系与沟通、最佳生产力、肯定与欣赏以及士气[7]。近年来学者们对成功创业团队的特征研究发现,行业经验、创始人作为CEO、内部招聘是影响创业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 [8];我国学者沈超红和罗亮则认为核心技术、团队结构和对企业及产品的准确定位是优秀创业团队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其中,核心技术决定着企业产品的市场覆盖面,进而决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团队结构则强调一股独大、文化认同、员工服从等相对集权的管理模式,企业和产品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企业的发展[9]。
综上所述,学者们已对优秀的创业团队特征、创业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也对创业团队的构成和成员能力进行了阐述,还有零星提到准确定位、文化认同、员工服从等团队管理模式的,但总体来看,更多的是对创业团队自身结构的关注,而对整个创业团队与所处的情境关注甚少,尤其缺乏系统的关于团队文化和团队制度的研究。然而,团队文化对于加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团队制度对于规范员工行为和提高团队运作效率至关重要 [10]。因此,本文从团队成员能力、团队文化、团队制度三个维度,建立优秀创业团队的特质模型,并对小米科技创业团队进行案例分析。
1.2 理论模型及分析
创业团队的成员能力不仅是创业团队中的重要人力资源,也是新创企业赢得竞争实力的强力支撑;共同的创业愿景和创业目标促使成员组合在一起创业,浓厚的团队激情和积极的团队氛围逐渐沉淀成团队文化,是维系创业团队的持续动力源;随着创业团队的发展,冲突再所难免,而完善的制度化管理则能有效地保证团队有序经营,增强团队的竞争实力 [11]。因而,在创业过程中,不但需要有能力的团队成员,还要有良好创业团队文化及合理的制度,三者相互补充又相互制衡,构成创业团队的“金三角”,模型详见图1。
1.2.1 团队能力
领导能力是引导、鼓舞员工以特定的方式承担使企业成功所必要的任务的能力。在新创企业中,创业团队领导者的作用尤为突出,因为新企业成立时间短,组织制度和行为规范尚未建立,创业团队和新企业的行为更多取决于领导者 [12]。作为新创企业的核心,创业团队的影响力体现在,对内协调、整合并引导成员,对外处理信息交互、资源获取的事务,是团队与外部世界的沟通桥梁 [13]。另外,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所带来的感召力与影响力,能够使团队成员紧密追随,在行为上更容易表现出凝聚力和协同一致。
团队成员能力是打造优秀创业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往往要求创业成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成员之间的专业技能有互补关系。如果创业团队成员在技能、知识和能力方面实现互补,那么创业团队就能实现较高的效率 [3]。因而,在组建和发展创业团队时要考虑弥补当前专业能力上的不足,以此寻求引进的成员。Baron和Shane的研究指出,理想的状况是,如果一个团队成员所缺少的东西可由另一个或者更多的其他成员提供,那么整体的确大于部分之和。在一个团队里,专业知识搭配合理,技能经验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对于团队高效完成任务、提升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意义重大[14]。
关系能力是创业团队通过社会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在创业团队创立与发展时十分重要。Ensley等研究了美国著名经管杂志Inc Magazine中出现过的八个团队,发现搜寻商业伙伴最常用的渠道是社会网络[15];Francis和Sandberg发现友谊关系使得新创企业能够吸引一批实际上将自身价值定位到远高于新创企业所能及的范围的人[16]。另外,创业中的企业需要获得组织内外诸如员工、股东、顾客、供应商和投资者等的支持,为此,创业者需要具备与这些利益相关者打交道的人际关系技能,通过与各方主体形成广泛的社会关系,为新创企业争取金融资本、关键技术、人力资本和管理经验[17]。
1.2.2 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是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并为完成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 [18]。在创业初期,团队文化渗透到创业活动的每个细节,不断影响创业团队成员的思想意识,使团队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对创业目标、团队决策进行承诺与支持。纵观以往的研究,成功创业团队的文化主要包括三个主要因素:团队愿景、团队氛围以及团队激情。
Day等研究指出,当团队开始创业,团队领导者必须明确新创企业的任务和愿景,这对创业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创业团队在全力前进之前,必须让团队内每个成员都充分了解企业的愿景、目标与战略,将自身参与创业的个人动因与创业目标相融合,激发团队的创业热情[19]。另外,Zaccaro和 Klimoski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团队领导者设立一个较高的绩效目标并且鼓励团队成员去实现这一目标,同时提出可行的行动战略并付诸实践,会比没有这样做的团队获得更强的团队凝聚力与团队绩效[20]。由此,凝聚人心的愿景与经营理念是团队合作的基础,目标则是愿景的细化,是为团队成员指明方向、帮助团队运作的核心动力。
团队氛围包括凝聚力、忠诚度与协作程度,对于一个氛围良好的团队,其依附性、信任度和满意度等都比较高,团队成员也更愿意激情投入地创造出优异的绩效。Ensley等研究表明,新创企业的高管团队凝聚力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即销售增长与盈利能力),还通过减少团队成员情感冲突间接影响企业绩效[15]。Foo等指出,团队内部成员彼此关系的性质和亲密程度影响着人际信任水平的高低,融洽的成员关系有利于创业团队内信息的流动和分享,有利于成员彼此间的沟通以及对他人认同感的形成,同时还有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工作效率与质量[10]。
激情是驱使创业团队保持旺盛斗志的动力源泉。创业过程充满高度不确定性与艰辛,因此要有强大的事业心和艰苦耐劳的思想准备才能发挥出个人最大的潜能 [18]。团队激情在创业团队中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励创业团队的旺盛斗志。
1.2.3 团队制度
由于创业团队成员偏好、判断和期望存在一定的差异,经历较长时间后,创业团队将面临团队的治理问题,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团队制度,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的合作制度框架将非常有必要。以下从团队组织模式、激励机制、团队分工三个角度对团队制度进行分析。
创业团队的组织模式设计最根本的作用是分配决策权限,明确每一位核心成员的职责,避免创业团队中的兄弟意气致使管理陷于混乱,是创业团队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 [21]。如果创业团队忽略组织模式的建设,那么信息就不能在组织内顺畅传递和分享,意味着组织内资源配置未得到优化,反而会强化部门间的边界,降低组织的凝聚力,阻碍创业团队的发展,此时组织模式就必须进行组织模式变革 [10]。
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保持团队士气的关键,创业团队激励制度是一种基于集体绩效的薪酬管理模式。团队成员经过共同努力取得团队绩效,组织应根据一定的绩效评估标准对团队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合理评估,按其绩效给予团队成员薪酬,组织对团队成员的奖励反过来又会强化创业团队绩效水平的提高。
合理的团队分工对工作绩效有积极影响。在进行分工时,首先就是对每位成员进行角色定位,让他们清醒、客观地认识自己,明确每位成员应该发挥的作用和应尽的职责,避免出现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和角色超载的现象 [21]。同时,在团队分工上,应使团队成员所承担的职能角色与其偏好的团队角色相匹配。在增补团队成员时,应在分析已有团队角色组合的前提下,确定所需的团队角色,再通过对团队人选的角色胜任力考察,甄选合适的团队成员加入,提高创业团队的综合实力。
2 小米科技创业团队的案例分析
2.1 小米科技公司及创业团队概述
小米科技,全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4月6日正式成立,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科技的成立获得了来自Morningside、启明、IDG和小米团队共4 100万美元的投资,其中小米团队56人投资1 100万美元。小米科技成立之初员工数仅为170人,现有员工超过500人。小米科技的三大核心产品是手机应用软件米聊、智能手机系统MIUI和智能双核手机小米手机。
小米科技于2010年4月正式启动手机实名社区米聊社区,在推出半年内注册用户突破300万。2010年10月,小米手机启动研发,2011年8月16日研发完成,正式发布小米手机,自此开创了手机销售的“狂潮”(小米手机历次开放预定和购买的数目统计如表1所示)。小米手机历次几十万台的开放购买和预定的手机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例如,2012年4月6日和24日分别在6分钟和12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限量开放购买10万和15万台的目标,10月18日推出的小米2代首轮开放购买20万台,也在短短几天内销售一空。到2011年12月,小米科技经过两轮融资累计积累资金达1.3亿美元,在2012年6月又获得新一轮2.16亿美元融资,企业整体估值达到40亿美元,相当于诺基亚的一半,超过新浪、搜狐这两家门户网站。
目前我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智能手机也逐渐发展成为主流。小米科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企业人员规模、产品销量、融资规模等方面获得惊人的成长速度,离不开创办该公司的优秀创业团队。小米科技公司的创业团队是由雷军带头组建,共有7名成员,分别是董事长兼CEO雷军,总裁林斌,副总裁黎万强、周光平、黄江吉、刘德以及洪峰(团队成员以往工作经历及现负责事务见表2)。这支创业团队成员来自Google、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被誉为“超豪华”的创业团队,对小米科技的创业过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资料来源:根据小米科技公司官网资料整理所得。
资料来源:根据小米科技公司官网资料整理所得。
2.2 小米科技公司创业团队分析
小米科技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小米创业团队的努力,同时也证明小米创业团队是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下面结合本文的理论模型,从小米创业团队的能力、文化和制度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为更清晰起见,小米创业团队的能力、文化和制度三方面维度特征总结于表3。
2.2.1 团队能力维度
1)创业团队中领导的丰富经验和领导才华。
雷军是小米科技公司的灵魂人物,他在创办小米科技公司前已所取得出色的成就,并通过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物色和组建了小米科技公司的创业团队。事实上,小米科技公司创业团队多数是与雷军有着良好友谊并相互信任的业内同仁或朋友,而雷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领导才华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能力互补的超豪华创业团队。
在小米核心创业团队中,成员们都是专业领域内的顶尖人才,专业实力十分突出,多位团队成员都曾在世界顶级的高科技企业中担任要职;成员在专业能力和技术上也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格局,有负责开发手机系统的、开发手机软件的、设计手机以及做手机硬件的,分工十分清晰明确。同时,小米创业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使得这个团队具有多元化的因素,具有更加广泛的认知来源,包括价值观、经验和技能等,在实质性的工作任务当中,多元化的创新性及合理的冲突水平,大大提高了小米公司的战略决策质量。
3)团队成员广泛的社会关系。
小米创业团队成员凭借过往出色的工作经历,在其专业领域内积累了广泛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能使得他们比普通创业者更容易识别和开发潜在的商业机会,能更快速顺畅地向外界传达企业信息而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让外部资源所有者对新创企业做出正确评估,降低外部机构的信息识别成本和获取成本,从而更容易获得外部企业和机构的支持,为小米科技公司有效调动资源和高速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2.2.2 团队文化维度
1)明确的共同愿景。
在小米科技公司创业之初,所有创业成员们就已经明确了小米科技公司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并明确“使手机取代电脑,做顶级智能手机”的公司愿景。这个共同的愿景促使专业背景差异较大的团队成员能凝聚在一起,共同奋进,充分调动着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并时刻激发团队成员的创业激情。
2)良好的工作氛围。
小米科技公司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给予高度的赞赏与肯定,他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自己的伙伴。他们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拒绝冗长的会议和流程,喜欢在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形成了小米科技轻松的伙伴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团队成员彼此共享信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学习,从而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3)团队创业激情。
小米科技公司的创业成员大多为资深手机发烧友,他们认为,只有手机软硬件的高度结合才能出好的效果,才有能力提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基于他们的共同理念与理想,在雷军的邀请和组建下,他们形成了一个有激情、有梦想的创业团队,而他们的创业激情已成为小米手机发展的原动力。
2.2.3 团队制度维度
1)宽松、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大多数创业团队在创业初期为了将公司业绩提升上去,都采取集中精力研发新产品的战略,让公司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并赢得生存的资本,却忽略了为新创企业制定一个完善合理、有章可循的制度。事实上,雷军早已认识到对于一个新创企业,清晰的组织模式的建立能够使大量的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好的管理制度也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因而,小米科技首先在组织架构上将“强专业弱管理”的理念制度化,建立宽松、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2)促进营销、研发等部门开展跨部门合作。
产品是企业各部门共同工作的结果,没有各个部门之间的互相作用和配合,就不可能有好的产品,因此,小米科技公司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经常进行密切沟通,相关的营销人员、产品研究经理等甚至经常被整合到一个团队,以小组形式促进跨部门沟通合作,从而对市场做出最快的反应。
3)合理的激励制度。
小米公司实行透明化分配机制,形成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双管齐下的激励原则。物质方面,在金山公司工作时雷军就以“宝马”汽车激励网游团队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小米公司中,雷军更是为创业团队成员和普通员工提供了优于同行的薪酬和福利;在精神激励方面,金山曾经的“互联网精神”、“做到极致”、“用户口碑”和小米时下的“为发烧而生”等口号无不彰显雷军在精神和愿景激励方面的丰富经验。
3 结语
随着第三次高科技创业浪潮的兴起,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团队已发展成为新经济背景下财富创造和价值实现的领头军。本研究以小米科技公司的创业团队为案例,在对国内外创业团队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创业团队的能力、文化、制度三方面提出优秀创业团队的金三角模型,认为只有能力、文化、制度三者有机结合,均衡发展的创业团队才能在新信息时代取得成功。本研究结论及启示主要有:
1)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需要有一个能带领团队不断走向成功的“领导”;同时,团队成员构成上,如果能在技能、知识和能力方面形成互补,那么创业团队就能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高效率;创业团队的社会关系在一定方面上意味着这个创业团队获取资源的能力,这在企业创立与发展时十分重要。这些经验在创业团队组建初期时,为我们物色和挑选创业伙伴提供了重要启示。
2)在创业初期,团队文化将渗透到创业活动的每个细节,不断影响创业团队成员的思想意识,因此,一个共同、明确的创业愿景,良好的团队氛围以及团队创业激情,将能促使创业成员凝聚在一起激情工作,在思想上统一和凝聚员工思想,形成整个企业紧紧地围绕在创业团队周边工作的良好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些经验为完成创业团队组建并开始创业不久的团队提供了启示,这一时期的团队文化将可能影响到创业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3)随着企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团队文化的约束是不够的,团队文化只是一种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统一成员行为的无形链条,只有将团队组织模式制度化,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而宽松、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促进跨部门合作和合理的激励制度,才能保证企业不断前进。这些经验在创业活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时提醒我们,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组织基础和保障,它不仅能塑造成员的行为,还为团队文化提供制度保障,与团队文化相辅相成,因此,仅仅依靠文化的管理是危险的,完善合理的制度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证。
4)一个创业成功的团队,在创业的不同时期需要分别重点关注创业团队的能力、文化和制度中某一方面的建设,对这意味着,创业团队的能力、文化以及制度构成了创业成功的金三角,三角之间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除了挑选合适的创业领导与伙伴外,还需要在创业愿景、团队氛围和创业激情方面形成自己的团队文化,并且加强制度方面建设,才可以保证创业活动持续有序进行,保证企业稳定健康发展,获得创业成功。
摘要:以团队为主体的创业活动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新的增长点。对于新创企业而言,一个优秀创业团队需要具备哪方面的能力才能带领企业发展并高效运作,这一话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团队成员能力、团队文化和团队制度三个要素角度探讨优秀创业团队的特征,建立模型并结合小米科技创业团队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团队成员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团队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源,团队制度是企业有序运作的保障,三者相辅相成,是优秀创业团队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
科技创业投资 篇5
科技咨询是科技咨询机构接受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的委托,组织科技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的智力服务工作。科技咨询是中小企业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既要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李克强总理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这是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结果,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实际和创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实现途径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既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发展的竞争新优势。要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要求必须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石,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使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包括新创办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创业创新,不断为企业这部创新发动机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汇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和规模化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初创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重大技术和发明的商业化最初都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同时,初创企业也是就业增加的引擎。据美国一个最新的分析报告,近年河南众益集团——客观公正、科学严谨、技术可靠、高效服务
来在美国新增的20%就业中创业企业占3%。正是那些创业者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前,也正是那些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业者,推动着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我们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创业创新。对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尽管许多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但创业也可以在现有企业内部进行。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更需要弘扬创业精神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和企业长久的发展,大企业由于具备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是创新发展的“野战军”,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表现为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中小企业使创新产品快速实现商业化,还表现为大企业本身可以培育、孵化出许多小企业。从我国看,目前许多大企业也正在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腾讯、金发科技、达安基因等大型企业围绕全产业链需求,有针对性地创办孵化器,孵化培育了大量科技型创业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海尔提出要把企业员工由原来的雇佣者和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和合伙人,大力推进企业内部“自创业”,实现企业由出产品到出创客的转变。
二、科技咨询服务概述及特点
1,科技服务业概述
科技咨询业是指专业咨询机构依托信息和专业知识优势,运用现代分析方法,为解决各类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复杂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劳动,向客户提供决策依据和优化方案的智力服务型行业。
新兴科技咨询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柱的第三产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而且科技咨询业是系统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分析方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类经济、科技和社会复杂问题进行的创造性智力劳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提供智力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科技服务业蓬勃发展,它以智力成果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和运作服务,对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优化资源配置,推进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科技咨询业是智力高密度集中的知识生产活动,它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和决策水平来推动社会均衡、快速、可持续发展。
2,科技服务业的特点
科技咨询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近几年来,科技咨询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新型科技咨询业服务质量和能力稳步提河南众益集团——客观公正、科学严谨、技术可靠、高效服务
升。科技咨询业在助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等创新驱动发展中挥了重要作用。
3,科技咨询服务业重点任务
为加快科技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国务院近期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了科技咨询服务的重点任务:一是鼓励发展科技战略研究,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管理咨询等科技咨询服务业。积极培育管理服务外包、项目管理外包等新业态;二是支持科技咨询机构、知识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积极应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网络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三是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利用。支持发展竞争情报分析、科技查新和文献检索等科技信息服务,四是发展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集成化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重点任务的确定为科技咨询的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三、科技咨询服务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中小企业主要是以技术应用与推广为主,基础研究能力较弱,抗研究风险能力不强,整体研发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及时地、积极地开展自身的科技创新活动,因为只有依靠科技咨询服务推动科技创新,才能够进步、发展,也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支摔引领作用,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创新驱动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科技工作者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排头兵,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在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
1,科技咨询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开展战略咨询和联合攻关,解决企业战略定位和核心技术瓶颈问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确定战略发展方向。科技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战场。推动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着力提高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在关键领域、瓶颈地方下功夫,敢于超越和担当,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掌握竞争发展的主动权,结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建立院校专家合作,企业加大了研发经费投入,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在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团队、促进产业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河南众益集团——客观公正、科学严谨、技术可靠、高效服务
如在我公司的科技咨询服务工作中,指导并帮助新乡东升制药有限公司与新乡医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实施“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及RNA提取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项目已完成研发并应用,获得国家药监局批文,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指导“冻干粉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已认定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帮助河南帕菲特搬运设备有限公司与河南工学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合作实施“基于轻量化设计的智能化搬运装备技术集成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已实现量产并投放市场,替代进口,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并获新乡市科技进步奖。
2,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指导企业借力高校专家及其创新团队的科技研发实力,在达成合作后,企业的发明专利、技术成果,新产品研发方面明显提升,获批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如在我公司的科技咨询服务工作中,帮助辉县市祥和牧业有限公司与辉县市动物疫病防疫控制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实施“湖羊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及示范推广”项目,项目已完成研发并应用;我公司帮助对项目相关技术进行总结,制定技术规程,作为地方标准经新乡市技术监督局发布;项目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并获新乡市科技进步奖。
3,助推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科技咨询业运用其优势,指导企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如在我公司的科技咨询服务工作中,指导辉县市利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创新创业综合体——“利民慧农”星创天地建设,成功获省科技厅、国家科技部认定及备案;帮助其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实施“食用菌绿色高效生产及废弃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申报2017新乡市科技重大专项;帮助河南威盛电气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河南师范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共建智慧水务测控信息技术及应用研发中心,推进智慧水务智能测控终端及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研发及产业化,目前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智慧水务测控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科技咨询服务业的发展发现和要求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服务业是知识智力密集程度很高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科技知识背景,更要有广阔的视野,而且要通晓现代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多学科知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专业,是最好的品质”,科技服务河南众益集团——客观公正、科学严谨、技术可靠、高效服务
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一定要有创新型的人才,人才问题始终是提高和保证科技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最突出问题。创新型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的状况是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以致整体素质不能适应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缺乏一大批科既懂技术、又懂法律且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标准低,综合性科技服务业人才的缺乏是影响科技服务机构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服务创业环境。对于科技服务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在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上要给予必要的保障,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激励,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全身心投入科技服务工作,充分施展他们的创造、劳动和智慧。政府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做出周密的安排和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和措施。为科技服务人才创业提供优良的环境。提高科技服务人员物质待遇,完善科技人员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二是借用“外脑”,多层次、全方位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服务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请设立博士后实习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服务业的复合型人才。吸引曾在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取得成功经验的人才,特别是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的科技服务人才来指导工作。建立科技服务业人才库和项目成果库,鼓励留学人员创办科技服务机构。
三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人员的培训体系,提高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把培训作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对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出明确要求,根据人员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重点,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在时间和经费上予以保证。培训内容既要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公共关系以及现代科技、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也要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以及科技中介服务的方法、规则、手段等专业技能。
2,积极拓展业务领域,纵横双向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后,以团队为阵营,内外部培训为途径,逐步逐级的开展研究;其次要积极拓展业务领域,纵横双向发展,横向即同行强强联手,纵向即面向服务对象纵深服务。
五、总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实现途径,创新驱动发展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急需充分认识和发挥好科技咨询在创新驱动发河南众益集团——客观公正、科学严谨、技术可靠、高效服务
展中的重要作用,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用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经济方式新的增长。
河南众益经济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集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工程招投标代理、政府采购代理、工程造价编制与审核、工程造价鉴定、工程质量鉴定、房屋安全鉴定、环境损害评估鉴定、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科技成果评价、科技项目代理与评估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集团公司。
河南众益集团是中国物管协会房屋安全鉴定委员会单位会员、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单位会员、河南省科技咨询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注册造价工程师协会单位会员、河南省建设工程招标协会单位会员、河南省注册税务师协会单位会员、河南省司法鉴定人协会单位会员,并具有国家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甲级资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甲级资质、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甲级资质、河南省科技咨询机构甲级资质、税务师事务所执业证书、司法鉴定许可证书,入选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库、多地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库,获得中国科技咨询协会推荐证明、河南省科技咨询业协会推荐证明等资质。
读我们的科技创业 篇6
没有不挣钱的行业,只有你挣不到钱的行业。绝大多数场合,一个创业者对行业的选择,就基本注定了他日后的成败。这听上去有点悬,也许相当一部分人不服气,但事实就是如此。一个人适合在一个什么样的行业开始创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回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问题根本点,答案就简单多了。因为生活中,“知己”的人的确太少,你、我、他都扪心自问一下,真知道自己的兴趣、特点吗?真知道自己的强项、弱势吗?即便知道了一些一点,它们跟你想要选择的行业、创业方式、进入时机都有哪些内在关系?都有哪些逻辑关系?都有那些依存关系?如果我们连这些基本的东西都无法做到了然于心就开始创业前进,创业就真成了冒险的游戏。
2004年11月:2004年中国城市科技创业环境100优排名
“科教兴市”已成为中国每座城市的战略目标,“创业在XX”已成最为流行的城市口号,高新区、科技园、创业中心成为了城市的新风景,一大批生机勃勃的新兴高技术企业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名片,所有的政府都在笑脸相迎、招商引资——“中国城市科技创业环境100优排名”意在这种积极的背景下,通过一项由相关研究机构、专业媒体共同发起、组织、实施的中立性排名,通过对政府一系列相关公开信息的整理、分析、计算,客观理性地依次排列出中国年度前100名创业环境优秀的城市,让我们的城市清楚自己在全国范围中的准确位置,让更多的创业者、创业企业找到最适宜自己创业成功的地方。让不断汹涌而来的国外投资、企业对中国各城市状况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引导和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投资进入。
2004年12月:(100家小企业调查思考之领导人篇)小企业如何长大
几乎所有的问题,追究到最后都是人的问题。世间所有的成功,归根到底都是人的成功。对创业企业而言,创业者从一开始就无可回避地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成功的创业者和领导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大风大浪中通过学习、吸纳,不断进步、净化而来的,但有个前提,想成为成功领导人的人,必须有着健康的性格,有着良好的人格素养,有着善良宽厚的道德品质。这些往往被人忽略,而技能性的东西却被我们看得过重。
恰恰就是这些既不好量化,又容易人云亦云的前提和基础,其实早在冥冥中就已决定了一切。
2005年1月:2004中国创业投资全面复苏
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延续了2003年以来的回暖趋势, 投资更为活跃,并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据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中外创投机构在2004年共对253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投资额总计12.69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投资案例数量较2003年增加43%,投资金额上升28%,中国创投业已经进入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2004年,IC行业得到了创业资本最多的青睐,以4.24亿美元的总投资额位居各行业榜首。作为2004年的最大热点,海外上市推动创投繁荣, 外资/本土差距依然存在,外资主流创投来势凶猛,中后期投资仍居主导,地域分布上海稳坐第一,退出收获颇丰,募资表现平平。
2005年2月:(100家小企业调查思考之资源整合篇)小企业如何长大
资源整合能力的强弱,不但应该成为衡量创业者、企业家能力的主要指标,更直接关乎企业的成长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的确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这种能力,也不是想具备就可以学来具备的。所以,这个问题就回到了团队的问题上,创业者、创业家或企业必须具备、拥有这种能力,方式上都可以取长补短,各有个性。
就资源而言,也有真伪之分,要有这方面的鉴别能力。知道真伪了,还要懂得正确的整合方式和手段,那些流传了若干年的以交易、拉拢、,贿赂为手段的整合方式,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何整合,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希望本专题能在对众多案例的解读中,给读者一些真切的感受和参照。
2005年3月:(100家小企业调查思考之创业环境篇)小企业如何长大
不论遇到了多好的环境,我们都应该告诉自己:这只是追求创业成功的外因。而外因始终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但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尽可能地营造和追求适宜于我们的最佳环境。作为创业者,我们内心都充满着必胜的欲望,尽管创业失败的比例居高不下。
于是,环境和创业,创业同创业者,成功与失败,就永远在这种博奕中 相持着前进,输赢永远都有。
科技创业投资 篇7
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人物, 格兰诺维特 (Granovetter) 继承并发展了波兰尼 (Polanyi) 的“嵌入性” (Embeddedness) 概念, 认为经济行动是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的, 不管从何种角度出发研究经济现象, 都必须考察经济行动者所处的社会网络, 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具体互动, 这种关系结构制约着经济行动[1]。科技创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网络行为, 即是一种如何利用科技创业家自身积累的或者是可以借以利用的财务网络、信息网络、信任网络等网络资源的网络行为。科技创业实践表明, 社会网络是科技创业家借以识别和利用创业机会的重要资源, 社会网络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网络是科技创业家获取创业资本的重要资源, 这些资源的拥有状况及其联系的紧密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对科技创业初期的决策及科技创业企业成长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客观地讲, 无论在国内, 还是在国外, 对科技创业家创业过程中的社会网络与创业资本获取问题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仍然较为少见, 有必要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对科技创业家创业过程中的创业资本获取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2 从社会网络视角审视科技创业家的创业行为
当今科技创业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优势模仿、市场需求多元化等增加了科技创业企业的决策风险, 但也给科技创业者带来了新的机会。识别把握机会、理性的冒险、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是科技创业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侧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entrepreneurial、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等作为关键词也随之流行。一些学者将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创业活动的研究[2], 正如有的研究者注意到的, [3]这反映了理论界与实践界顺应时代的范式转变。
科技创业家植根于社会网络之中, 因此社会网络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 科技创业家的社会网络和资源积累, 即集中考察科技创业家网络及其在资源积累和整合中的作用, 运用新经济社会学理论分析科技创业家网络的本质、网络在传递知识和资源方面的作用、各种类型的网络如何互补, 以及社会资本和关系资本在决定创业活动成败方面的重要性, 及信任和关系资本, 即考察信任的本质及其对社会资本创造的影响;集中关注网络和关系资本, 分析企业如何捕捉和利用网络的知识创造价值等问题已经成为创业研究关注的主题。[4]一般说来, 科技创业家的社会网络具有三种构成要素:成员之间交换内容信息;网络治理机制;由成员之间的交叉关系所创造的网络结构。从网络内容来看, 有些研究关注科技创业家获得无形资源的渠道。例如, 网络关系为科技创业家承担风险提供感情支持, 社会网络为科技创业过程带来的一个关键优势就是获得信息和建议的通道;而与风险投资家和专业服务组织的联系是接触关键人物和市场信息的重要方式。从网络治理机制来看, 信任、权利和影响在网络交换中是关键因素。与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协调相比, 网络治理具有独特的成本优势。网络结构是各参与方之间直接和间接联系的模式。格兰诺维特引入关系强度的概念描述了个体成员组成的关系网络的紧密和疏远程度, 他以互动频率、感情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等四个维度将关系分为强联系 (strong ties) 和弱联系 (weak ties) , 并提出了弱关系优势的假设。例如, 弱联系网络是通往强联系网络不一定包含的信息来源的“桥梁”, 有时弱联系在获取某种信息时却更重要[5]。因此, 科技创业家网络覆盖面越广, 可能发现的机会也就越多。对此可以作出的进一步的诠释在于:科技创业家通过与广泛的社会网络的积极互动以及由此收集信息、由交谈而思考和评估资源这三种认知活动来发现机会。
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中有两个基本要素, 即行动者和社会关系。前者一方面是有意识的行为主体, 另一方面其行为又不得不受社会网络的制约;后者则是在行动者之间因某些特定的关系而发生互动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联系模式。社会网络结构及关系性资源能对创业活动会产生重要影响。正如笔者在以前的研究中所指出的[6], 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对科技创业家成长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科技创业家网络一般被分为个人网络和社会网络两种类型。个人网络是建立在相互认同、全面信任基础上的, 网络节点是由与科技创业家日常活动直接关系的人组成的, 包括家庭成员、同乡、同事、配偶、同学、老师、朋友等血缘、地缘、业缘、亲缘、学缘等关系者;而社会网络是在某一市场或产业中, 为某种目的而形成的较为松散的关系同盟, 包括代理商、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中介、政府等构建起的社会性网络。由于网络节点之间交流接触的强度是有区别的, 据此网络联系可以划分为强联系与弱联系。弱联系的主体间存在较高的异质性, 可以提供不同的资源, 因而对企业的经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个人网络中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联系属于强联系, 而社会网络中各主体间的联系则属于弱联系[5]。社会网络与科技创业资源获取及科技创业家成长紧密相关, 对大多数科技创业家来说, 他们重要的资源是错综复杂的个人网络, 但相对于个人网络而言, 社会网络对他们的创新行为将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 社会网络将为他们带来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
社会网络视角的创业研究认为, 价格机制失灵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给科技创业家留下了创新空间, 科技创业家可以利用自己的关系网络来获取相关信息, 从而识别和把握创业机会。卡森 (Casson) 认为, 创业家专业于对稀缺资源协调的判断, 他们的这种判断力高于其他人, 之所以高明是因为他们取得信息的渠道和能力优于别人[8]。对于创业网络的重要性, 布朗 (Brown) 和罗斯 (Rose) 特别指出, 贯穿这些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主题是影响和形成创业战略的财务网络、信息网络与信任网络的作用, 通过这些网络, 财务与管理的外部化也使企业运作得同样有效[9]。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有的学者认为, 创业是一种网络行为[10]。
3 科技创业家的社会网络与资源禀赋
科技创业是资源匮乏前提下的机会驱动过程, 是蕴涵大量不确定因素的行为过程, 但科技创业家创业时并非一无所有, 科技创业家创业前资源禀赋构成其创业的资源基础。Patrick Firkin指出, 科技创业家创业的资源禀赋构成包括经济资本 (Economic capital) 、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 和个人资本 (Personal capital) [11], 其中经济资本是科技创业家所有的可直接变现的各种财务资产的总和, 包括个人存款、持有的股票等。社会资本是嵌入科技创业家现有稳定社会关系网络和结构中的稳定资源潜力, 其价值取决于关系网络规模与关系成员所有的资本量, 分为基于家庭关系的 (Family orientated) 社会资本与基于社会网络的 (Network orientated) 社会资本两类, 另外, 还包括社会资本范畴的文化资本 (Cultural Capital) 。科技创业家个人资本由个人资本范畴的文化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 人力资本又包括一般人力资本与特殊人力资本及其他个人属性 (Personal Attributes) 所组成, 一般人力资本包括个体受教育背景、以往的工作经验及个性品质特征;特殊人力资本包括产业 (Industry) 人力资本 (与特定产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与创业 (Entrepreneurial) 人力资本 (先前的创业经验或创业背景) [12]。
科技创业家在创业初期往往并不具有充足的经济资本, 并且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缺乏历史业绩而难以通过抵押方式获得银行贷款, 其仅仅凭借某项好的思路或发明而去发现和捕捉机会, 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并创造出潜在价值, 亦即科技创业家并不具备创业所必需的足够经济资本。创业初期的创业资源极其有限, 其通常寻求控制资源而非拥有资源, 如建立在科技创业家创业精神、能力素质、人格魅力等禀赋基础之上的人脉关系、社会网络有助于科技创业家获取政策扶持的倾斜、风险资金的青睐甚至银行贷款的资助, 还可以适当地发掘律师、会计师、有关专家、技术顾问等“外脑”资源。人力资本同样是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但从资本担保性的角度来看, 科技创业家的担保能力严重不足。这是因为, 科技创业家虽然拥有人力资本, 但是其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易剥离, 且许多科技创业者因缺乏运营企业经验而声誉不足。在一般情况下, 人力资本的担保性弱于非人力资产, 非人力资产的投资专用性更高;而且, 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存在机会主义行为, 很可能使非人力资产拥有者在投资后受到要挟, 因而, 科技创业家的人力资本担保性较差[13]。由于创业初期的艰苦环境和难以预测的市场前景, 科技创业企业并不足以吸引稀缺性人才加入, 甚至是不乏科技创业家的不少早期创业的合作伙伴在创业艰难时期伴背信弃义、中途退场, 但最终成为企业财富的人力资源正好是科技创业家最初的资源禀赋。通过社会网络方式积聚的创业资源既可以降低创业成本、推进创业进程, 同时又降低创业风险。如果将人力资本包括在广义的经济资本范围内, 科技创业家的资源禀赋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尽管独立的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均可以为科技企业家创业资本的积累创造条件, 但科技创业家的经济资本有助于其构建更为健全的社会网络, 而其社会资本亦为科技创业家获取经济资本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 科技创业家所拥有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创业过程中具有规模效应, 两种类型的资本自身在不断膨胀和扩大, 其表现形式亦在隐性和显性之间不断转变, 同时随着创业历程的不断演进, 科技创业家不断成长, 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科技创业家个人所拥有的金钱财富、品牌声誉以及在创业家市场中的价值得到提升, 其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将更为健全和丰富, 并且规模性和异质性都将得到提高。科技创业家的资源禀赋与其创业资本积累关系如图1所示[14]。
4 科技创业家社会网络与创业资本获取
就科技创业家创业过程来说, 两个方面的资本尤为重要, 一是创业所需资金, 二是社会网络 (包括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因为资金主要完成现货交易, 而社会网络资本则经常是满足长期合约的要求, 两者之间并不完全可替代。如何获取这些资本, 一方面取决于经济和社会制度安排以及交易成本结构, 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创业家个人筹措资本的能力, 后者是区分创业家与非创业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创业家创业资金的来源结构有一些统计数据可供观察, 但缺乏制度的分析, 而创业家社会网络资本则大多被认为不是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而让给社会学、人类学和研究创业的学者去研究。表1是有关研究者根据一些统计数据整理的一个比较[15], 整理后的数据分为三类:一类是创业家创业资金中个人积累 (包括从家庭继承的财产) , 第二类是从亲戚、朋友、熟人等关系网络获取的资金, 第三类是从正式的组织机构如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等获取的资金。
从表1可看出, 美国、中国 (大陆) 和中国台湾三种不同的经济中创业家创业资金的来源有着高度的近似性。其中, 个人积累的资金 (包括家庭继承的财产) 约占创业资金的一半, 原始数据还显示出, 家庭财产继承只占很小的比例。这表明, 大多数创业者的创业是靠自身劳动积累开始的, 而不是继承家产的结果。另外, 从关系网络获取的资金占创业资金的24%—30%, 而从正式的组织机构如银行、风险投资公司等获取的资金不足1/4。无论在金融市场很发达的美国还是在相对不发达的中国 (大陆) , 对创业企业的融资都只是创业资金来源中不大的一部分。从表1中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尽管各个国家 (地区) 经济环境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但创业家创业资金的获取结构并不存在很大差异。尤其与人们一般的想象有所不同的是, 注重关系网络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利用关系网络的融资比例上, 并不比更注重正式组织制度的美国来得高。这表示, 创业企业在资金获取上普遍利用了创业家社会网络的作用。但可能隐含的区别在于, 中国大陆和台湾在通过正式的组织结构获取资金以及个人积累资金上, 可能同样要依靠关系网络的支持, 这在中国 (大陆) 经济转型时期的市场状况下被很多个案所证实。不少科技创业企业通过与银行、政府的关系网络而获取贷款是常见的事实。
注释:1.美国数据来源:Inc.Magazine 500 (1992) , “Source of Seed Capital” (经归类整理) ;2.中国数据来源:《中国私营企业年鉴》 (1994) (经归类整理) ;3.台湾数据根据Tyler Biggs (1988) 的估计 (见Hamilton, 1998:60-61) ;4.个人积累包括个人储蓄和家庭继承财产;5.包括亲戚、朋友、同志、乡邻的资金借贷和支持;6.包括银行、信用社借贷以及风险投资、按揭资产和政府担保贷款等。
不可否认, 经济资本是创业过程中稀缺的重要资源, 融资行为是科技创业家资源整合行为的核心。由于缺乏信用记录, 科技创业家通常无法赢得风险投资家和金融机构的信任。即使在美国, 也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新创企业在创立期能够筹集到风险资本。大多数科技创业家在耗尽自身的经济资本以后, 转向求助于其家庭、朋友和熟人, 社会资本成为其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如表2 所示, 在全球创业观察 (GEM) 项目参加国或地区 (2002 年共计37 个) 中, 基于家庭关系的社会资本是创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占51%;其次是基于社会网络的社会资本, 占38%。[16]全球创业观察 (GEM) 2006的报告显示, [17]在2005年共计35个参与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 创业企业与受资方关系为:54.3%来自家庭成员和亲属, 32.8%来自同事、朋友或邻居, 12.9%来自具有商业创意的陌生人。可见, 社会网络对创业融资活动影响很大。
科技创业家利用其以社会关系网络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来获取创业资金, 一方面跨越了难以获得借贷资本与风险资本的障碍;另一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简化了融资手续, 缩短了融资时间, 降低了融资交易费用, 保证科技创业家在最短的时间内聚集必要的资源以迅速组建新企业。科技创业家将其社会资本转化为可控财务资源, 进而提升为科技创业企业启动资金, 保证了科技创业企业的迅速创建, 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创业机会。
科技创业家的社会网络, 是一种蕴含于结构本身的个人资源。科技创业家利用社会网络的行为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高度依赖于科技创业家先前拥有的个人社会关系网络, 通过利用社会关系网不仅能改善科技创业家的创业环境, 而且能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前所述, 当科技创业家进行资本融资时, 由于没有信用记录, 通常不会博得风险投资家和金融机构的信任, 但是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亲戚朋友会依据与其长期交往所形成的牢固关系而进行天使投资。有关调查表明, [18]科技创业家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其社会关系网络:北京、天津、南京、长沙等四个城市创业家的创业资金均主要来源于其社会关系网络 (亲戚、朋友、同事等) , 其比重分别为:77.8%、90.9%、87.2%、100%, 见表3。
此外, 科技创业家利用社会关系网络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外部资源, 使科技创业企业实现外部成长。所谓外部资源就是科技创业家可以支配但是并不拥有所有权的资源, 这可以降低科技创业失败的风险。
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 [19]当代中国企业融资可以通过三条渠道:内源型融资、亲情熟识网融资 (简称亲熟型融资) 和正式金融制度型融资 (简称制度型融资) 。内源型融资主要是指科技创业家利用自身的工作积累或者原来创办企业经营所得来投资于新办的科技企业。这种融资方式简单明了, 对于科技创业家来说有很大的自由度, 但是不利于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尤其是对于科技企业创办来说。亲情熟识网融资主要是指科技创业家通过家族、同乡、朋友和技术伙伴的关系网络, 通过共同出资或者借贷的方式, 取得创办科技企业所需的资金。这种方式可以获得比较充足的资金, 而且也有利于建立合作关系, 不足之处可能是创办企业先天就存在产权纠纷, 而且科技创业家的行动也容易受到制约。对于科技创业家创办科技创业企业的融资渠道来说, 正式金融制度型融资往往是最困难的, 除非科技创业家已经具有了一定名气。此外, 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以及科技企业创办, 各级政府都提供了专门的资金来支持科技创业家创业, 但覆盖的范围有限, 不可能解决所有科技创业家的融资难题。
4 结论
金融支持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业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GEM参与国的情况来看, 新创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私人权益资本, 包括自有资金、亲戚朋友借贷和引入私人股权筹集资金;二是创业资本融资;三是二板上市融资。GEM项目中主要也是考察两种类型的新创企业融资途径, 一类是非正式投资 (informal investment) , 主要针对私人权益投资的情况, 另一类是创业资本投资 (venture capital) , 根据所在国家和地区所有创业投资前一年的数据和信息, 用于衡量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给新创企业创业投资的状况。
尽管从GEM参与国家和地区金融支持的情况来看, 在创业资本中, 非正式投资占新创企业资金来源的比例相当高, 但是创业资本投资对于推动新创企业发展的作用却非常大, 尤其是对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据统计, 2003年, 我国创业资本投资占全部国内资本投资的比例仅为0.8%, 列在GEM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最后一位, GEM的均值水平为8.O%, 说明我国全部国内投资基本上都来自非正式投资, 创业资本投资所占的比例极低。从创业资本投资占GDP的比重来看, 我国为0.04%, 比2001年的0.01%有所提高, 但是仍然属于创业投资水平极低的国家之列[20]。
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讲, 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条件下从事科技创业, 社会关系网络确实很重要, 甚至关系的强度将远胜于信任, 这在科技创业家与政府部门的网络构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 以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 运作方式尚不够规范、运作效率也不高, 网络各主体间的联系松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我国科技创业家在网络构建的过程中, 必将经历由“关系”网络逐步向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的过渡, 这是我们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科技创业家创业过程中的创业资本获取乃至科技创业家成长的创业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着眼点。
科技创业投资 篇8
自主创新科技型企业大多遇到融资瓶颈, 严重阻碍了跨越式发展。因此, 需要在当前的可支配资源和投入规模基础上, 进行整合和集成, 构建以创业投资机制为主导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力求打造促进自主创新科技型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的制度化平台。
一、以创业投资机制为主导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 致力于建立一种有助于要素聚集和成果转化并能够加速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过程的有效机制是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想要实现这种聚集和转化, 就需要在完全发挥和利用现有市场资源以及金融机构的基础上, 全面构建以创业投资体系为主导的资本市场。因此,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功能设计和职能定位上应致力于成为: (1) 支撑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要素的平台, (2) 展示优质自主创新科技型企业健康发展价值的平台, (3) 长期服务于全社会资源效率提升的制度化平台, (4) 集合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金融资源的平台。
二、以创业投资机制为主导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架构特征
在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过程当中, 要始终将实现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最终的发展目标, 将科技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作为有效方法, 进而渐渐建立以创业投资机制作为主导而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相关的金融机构作为基础, 来为自主创新科技型企业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的高水平制度化平台。其构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借个方面:
(1) 在依托载体方面, 要将不同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进而为那些满足相关条件的自主创新科技企业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资信联络以及沟通机制。
(2) 在主导机制方面, 要加快促进构建创业投资体系, 从本质上解决自主创新型企业在传统融资模式中的资金获取问题。
(3) 在指导思想方面, 要全面坚持市场化的基本原则, 尽量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相关机制, 并尊重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规律, 进而定位处置好国家政策与市场选择之间的关系。
(4) 在资金构成方面, 要始终将建立社会资本为主、政府资金为辅的信息网络, 使其充分具备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功能。
(5) 在服务对象方面, 要始终以提升并实现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市场价值作为最终目标, 将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充分利用起来, 进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促进其中具有优势的企业快速成长。
三、构建以创业投资机制为主导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应以全面提升全社会资源效率制度化为主旨, 在形成技术创新体系的整个过程当中, 应充分重视那些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 为实现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大力支持。总而言之, 通过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来进一步发展并推行创业投资事业的顺利开展。
能够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向相关企业的聚集, 进而有利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并最终实现其重构与支撑。因此, 构建以创业投资机制为主导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体系难以支撑微观经济基础的重构。虽然, 商业银行在我国的金融资源分配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是, 不管如何改善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运营机制及治理结构, 都无法大幅度提高对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进行的所有改革都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减小了某些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分业经营的情况下, 尽管商业银行可以为信贷市场提供有限的短期资金, 但在微观经济基础的重新构造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却非常有限。
2.传统的金融模式及服务手段使得我国的自主创新型企业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资金可得性问题。现阶段, 我国的经济仍处在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的阶段, 也就是自主创新科技型企业在企业组成中所占比重比较小。所以, 基于现阶段银行在资金分配但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现状, 我国的这种金融体系已经不能为自主创新企业带来一些新型科技, 也不能在我国的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方面提供有用的金融服务。
3.以创业投资机制为主导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自主创新科技型企业价值的实现。在资本市场上, 参与者素质的高低能够决定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 而参与者中占主导地位的就是上市公司以及机构投资者。现阶段, 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基本现状是上市公司质量偏差且股票投资价值比较低,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创业投资活动比较滞后, 且对那些有着良好的成长性以及那些投资价值比较高的优质企业缺乏一种有效的资本市场输送机制, 而这进一步导致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产生。若要改变这种现状, 就必须加大开展和推动构建以创业投资机制为主导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推动自主创新型企业成长和创业资本聚集。
四、以创业投资机制为主导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实施手段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建设实施的过程中, 通过分析和研究其功能定位和构架特征, 提出了以下几种有效的实施手段:
1.设立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为了全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应该设立政府创投引导基金, 为符合要求的相关企业提供政策引导, 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向政府申报的方式, 来获取创投引导基金的支持。目前, 北京、天津等地方政府已经设立了政府创投引导基金, 并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落实创业投资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
必须落实当前对于创业投资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的规定, 即如果创业投资企业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对没有上市的自主创新企业进行投资, 并且投资时间超过两年, 则其应纳税所得额可以用其投资额的70%进行抵扣。如果当年不能完全抵扣的, 可以逐年延续抵扣。
3.充分利用政策性银行的融资通道
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政策性银行的有关政策, 解决金融体服务体系中市场失灵的问题, 完善系统中的不足。另外,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性银行对社会资金进行引导, 加大对科技型自主创新企业以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究与开发的融资支持力度, 支持能够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融资活动。而且, 政府还可以利用政策性银行为自主创新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
4.积极争取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
政府应该对科技含量较高、成长性好、具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型自主创新企业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另外, 对当前的信贷模式进行改革,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贷服务项目, 为自主创新企业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信贷支持。
5.进一步发挥科技保险的积极作用
政府部门还应该不断推动和发展科技保险的试点工作, 通过科技保险来降低科技型自主创新企业的风险, 还应该建立完善的保险机制, 为新产品研发以及成果转让提供保障。此外, 地方政府还要提供一部分科技保险补贴资金, 来保证科技保险能够充分发挥的积极作用。
五、总结
总之, 构建以创业投资机制为主导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一项具体而又复杂的工程, 与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在科技金融不断寻求创新的时代下, 我国逐渐加快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 但在这个过程中, 也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以解决和完善, 同时还需要政府提供不断的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促进自主创新科技型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的制度化平台, 实现跨越式发展, 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创新国家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冠英.我国科技金融资源配置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 2012.
[2]李士华, 邓天佐, 李心丹.创业投资在科技金融中的定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科技创业投资 篇9
目前, 江苏省有91位院士、115所高等院校, 大部分院士分布在高校, 而高校在校大学生有116万多人, 拥有巨大的人才资源, 而这其中大部分又在南京。近几年来, 南京高校科技创新创业工作成绩斐然, 高校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成果创新为重点、以体制创新为保障、以服务社会为目的, 在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 主要科技投入量大, 成果明显。仅2004年, 南京地区高校在科技的人力投入约为3万余人, 带动全市各行业3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其中, 通过各种渠道共获得科技经费30亿元;共实现技术转让1000多项, 其中专利出售50多项, 其他知识产权出售400多项;技术转让合同金额约2亿元。
(2) 创立大学科技园, 打造高校科技孵化基地。南京地区目前有三个颇具规模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
(3) 积极组织各类科普活动和科技服务活动, 推动高校提高科技水平, 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南京地区高校通过组织参加“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活动”, 表现突出, 成绩名列前茅;通过“产、学、研高层论坛”、“高校校长沿江科技行”、“高校校长苏北科技行”等一系列活动, 提高高校科技创新的理论水平, 加强高校科技的转化力度。
二、影响南京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创业的因素分析
南京市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难, 科技与经济脱节仍然是困扰问题之一。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外部政策、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 也有科技成果本身转化条件不成熟的因素, 但是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科技成果需求因素, 企业缺乏转化科技成果的动力和压力。科技成果应用或生产单位对技术的需求程度是决定科技成果转化程度的首要因素。由于市场经济不完善, 竞争机制不健全, 一些驻宁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没有把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有些企业包括周边地区企业虽然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但新技术的使用需要一笔投入, 又不一定能保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企业领导人受到任期、产值、利税等硬指标的约束, 从短期行为出发, 影响科技成果的利用, 影响了企业领导与高校科技的融合。
(2) 科技成果固有模式因素, 科技成果本身的技术条件不成熟。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科技管理的基本模式为:开题立项→研究开发→成果鉴定→申报获奖;上级部门包括高校科技管理工作人员在政策上偏重于科研经费的多少, 鉴定项目、获奖成果及论文的多寡, 而忽视成果的转化。因此, 使得科技成果在技术上不够成熟, 仍停留在实验室的理论研究阶段, 离成果转化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科技专利还须在小试和中试的基础上进行再开发, 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从而进行工业化、商品化生产。而高校科技就算是转让到有关企业, 也往往不能在现实生产中投入运行, 浪费许多人力、财力, 造成企业不敢引进最新科技专利。
(3) 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不足因素。一项成熟的或成功的新技术成果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 需通过实验室成果、中间应用放大试验、工业化或产业化三个阶段, 资金投入比例大致为1∶10∶100, 而南京市仅为1∶0.7∶100。显然, 用于技术应用开发的资金明显不足, 而这一点又恰恰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关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来源渠道少, 缺乏市场急需的风险投资, 缺乏本地区企业的前期资金注入。
(4) 政府政策激励因素缺乏。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市政府的促进作用不是直接干预科技成果转化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的行为, 而是通过宏观政策间接地干预。南京地区缺乏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的整体发展规划, 驻宁高校的科研与社会生产脱节, 高校科研的效益观念、大生产观念和市场观念淡薄, 使大量的科技成果游离在企业和市场之外。目前, 虽然南京市政府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优惠政策, 但银行、税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配套措施不力, 政府还没有真正起到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 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良好市场外部条件并未真正形成。
三、促进南京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创业的体制与机制
南京市有关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科技兴市”战略, 应该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科技用人观念、科技人才机制与创新文化。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竞争制度。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竞争制度, 决定了企业要把科技创新 (Innovation) 作为经营之道, 因为企业作为追求盈利最大化的主体,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取最大利润, 只能是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创新。可见, 高校科技创新创业的关键和根本, 在于形成和培育出“盈利→竞争→创新”的企业经营机制;后者又在于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制度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制度的构建, 特别是创造出有利于各类企业自由创业和相互充分竞争的、有充沛活力的市场体制, 将能大大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本地化的势头。
(2) 建立有利于高校科技本地化的人才培育机制。贫瘠的土壤是无法长出硕果的。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也要依赖良好机制和体制。这就要根据科教兴市战略的总体要求做好科技人才的培育规划, 形成良好的人才培育机制, 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使人才培育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如可以通过组织重大项目攻关和科研创新, 进一步加大高校各级层次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 加大培养现场工程师和高级技师队伍的力度;还可以通过政府继续推行各类人才基金、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等来造就科技英才, 也可以鼓励民间组织和海外经济组织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同时, 要鼓励高校跨学科、跨部门的交叉研究, 解决一些重大科技问题, 使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在肥沃的土壤里发芽扎根。在人才引进机制方面, 要注重以重要岗位、重大项目公开招聘引进掌握国际尖端技术的高校科技顶级人才和领军人才, 通过建立“海外咨询专家制度”邀请留学人才中的尖子人才参与重大项目、工程、课题的立项和评估工作, 并及时建立研究智囊库, 实现“引才”与“引智”并举。
(3) 建立和完善科技精神产品商品化制度。科技发展史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业已表明, 创造发明和精神产品的无偿使用即“共享制”和“行政调拨制”是扼杀科技进步的。而实行精神产品和科技成果商品化, 对其进行市场营运, 使多种多样的精神产品和知识形态的科技发明, 以商品形式进入市场, 科技创新劳动, 由此有了交换价值属性并且在交易中转化为创造者收入, 这样既激励了科技精神产品的创造, 又激励了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 建立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体制。现代市场经济是金融驱动和支撑的经济。金融体制的创新在现代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产品周期短, 更新加快, 从而投资与经营风险大的高科技创新创业的发展, 有赖于投融资制度的创新。适应信息革命而得到发展的风险投资制度和创业板市场制度, 支撑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有力地推进了高校科技创新创业, 已经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所证明。地方政府要着力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和经营创新劳动股权制度。赋予地方企业重要经营者和高校科技精英以持股权, 使其人力、智力、投入转化为企业资本投入, 这是现代市场经济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方面。
(5) 建立健全科技市场制度。科技产品的市场化和科技市场制度的发展, 是当代市场制度创新的另一重要方面, 这一市场交易制度在有偿基础上促使科技知识产品和其他各类创新成果的流动化, 推动了企业的技术革新, 促进引进、消化、自主创新等形式的技术革新和经营创新, 其表现是企业研发活动和智力生产的加强。企业不仅制造物质产品, 而且生产和出售研发的专利权、品牌、商誉等知识产权。可见, 技术市场一方面使高校科技产品的生产从属于市场机制, 使市场成为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 市场激活了企业间在技术革新上的竞争, 由此, 推动了高校新科技的进步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6) 加大国家对大学科技园、高校技术创新孵化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大学科技园等孵化机构为创新创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创造社会资金与高校师生科技知识相结合、共同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平台。
参考文献
[1]胡长生.高校创新创业的促进因素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6, (4) :35-38.
[2]吴裕根.谈高校创新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强化的着力点[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7, (3) :132-135.
[3]王琳, 刘华锋.高校创新人才培育环境的构建[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 :74-78.
科技创业大赛的品牌传播 篇10
1 导入CIS系统策划大赛
CIS系统是企业统一识别系统, 目前已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适用, 是对事物对象从整体进行建设和发展。CIS系统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 三者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念识别系统是灵魂和核心, 行为识别系统是在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的具体工作, 视觉识别系统是与受众最直接接触的标识等符号。CIS系统可以从整体和统一的层面上系统地对事物对象进行策划和建设。
创新创业大赛要努力打造成品牌大赛, 须进行系统地策划和运行。首先, 必须明确大赛的理念和主题, 以及举办的目的和意义, 需要达到的目标。其次, 围绕着理念和主题开展一系列与创业有关的工作和活动, 阐释主题、深化主题。第三, 在视觉识别系统上必须要设计与大赛有关的标识、宣传色、主题曲等。
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为例, 活动主题是科技创新、成就大业, 大赛开设了专题网站, 设计了绿色的豆芽形状的大赛LOGO, 寓意着成长;大赛宣传推广的主题色为绿色。江苏科技创业大赛主题是科技创业、梦想成真, 大赛LOGO以英文单词S (代表江苏) C (代表创业) 为基本元素, 宣传推广的主题色也为绿色。但是从CIS系统角度考虑, 仅有上面的内容还不全面, 在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中还有大量的内容有待开发, 这两大块内容的开发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比如行为识别系统开发, 可以围绕大赛开展一系列和创业有关的专题活动, 如行业专题研讨会、高端论坛、项目对接会、精英讲座、导师培训等。视觉识别系统还可开发内容, 如大赛主题曲、户外宣传广告、宣传手册、大赛纪念品、名片、服务用品等。
2 进行大赛媒介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是传播学理论中的传播效果研究, 是美国学者在上个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的, 主要内容是:受众对社会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频次之间, 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媒介报道的频次越多, 受众的关注重视程度就高。
根据这个理论, 反向思考,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全国的一项重要赛事, 联动28个省市一起举办, 要想达到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效果, 就必须借助媒介的力量进行宣传推广, 所以有效的媒介议程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 全媒体多角度整合报道。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广播、杂志、音像等多种媒介集合报道, 营造一种创新创业氛围。在媒体报道的过程中, 不仅要请媒体来, 更多地还要调动媒体的主动性, 以媒体采写新闻为主。如果媒体报道虽多, 但对大赛报道都千篇一律采用通稿, 受众看到的是一种景象、听到的是一种声音, 这样的效果也不一定好。
其次, 有所重点地“制造”新闻。这里的“制造”新闻不是凭空捏造新闻的意思, 而是对大赛进行谋划, 组织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新闻价值包括: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活动当中包含的新闻价值要素点越多, 媒体的关注度就越高, 传播的效果就越好。这就需要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 从媒介议程设置的角度出发, 比如邀请国内知名的创业者当创业导师参与到活动中来, 可以提升大赛的权威性和关注度;创业励志歌曲、大赛标识等征集, 邀请更多人深层次地认识和理解创业大赛;邀请往届获奖选手进高校、园区等进行宣传, 扩大活动的知名度。
第三, 处理好高端性和可看性之间的关系。科技创业大赛涌现出的优质项目往往代表某一领域最高端的技术水平, 科技含量相当高, 但是用媒介来表现的时候可能会遇到难懂、不生动等一系列的问题, 如果处理不好高端性和可看性之间的关系, 将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第一, 报道创业故事。以人物为主线, 挖掘人物的创业经历、讲述人物研发的产品, 传播人物的创业精神, 而不是单纯就产品或者企业进行报道, 任何报道因人而生动。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结束后, 江苏广电总台《新财经》栏目连续两周报道大赛, 每天选取1-2个团队或企业的主创人员的故事进行讲述, 其中还穿插点评和背景资料介绍, 可看性强, 让本身比较生硬的技术显得生动了很多, 节目收视率高。第二, 多用比喻、比拟等表达方式进行叙述, 增强报道的易懂性, 将高新技术真正推广到社会, 让更多人关注。
3 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赛事程序
科技创业大赛最吸引人的除了相关奖励政策外, 赛事本身的设置是一个最核心的要素, 赛事设置合理、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团队和企业报名参赛, 参赛者可以在比赛当中取得更多收获。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赛事流程是:各省辖市分赛区进行初赛, 然后将优质项目推荐到国家比赛。分赛区比赛先是在当地广泛组织报名, 报名项目通过专家初评后推荐进入全省复赛, 复赛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 评选出优秀项目进入决赛。国家赛的流程与地方赛基本一致, 各赛区推荐的项目专家进行初评, 遴选出的优秀项目进入全国半决赛, 以现场答辩的方式为主, 最后各个组别比赛的前十名推荐晋级全国赛决赛, 争夺一、二、三等奖。这个流程的设置没有大的问题, 但是需要思考以下几点内容:第一, 走入国家决赛的团队和项目, 全程参与下来要经历至少4次现场答辩, 是否会给参赛者带来疲倦感?团队和企业是否有那么多的时间投入到持续半年的大赛中去。第二, 赛事流程设置目前仅仅是现场答辩和点评, 没有变化感, 是否具有吸引力?第三, 比赛只是一个平台, 选手参加比赛取得奖励和政策支持是一个方面, 更多地是希望在这个专业化的平台上能学习和收获到更多信息。仅仅做一个比赛, 获奖的毕竟是少数, 而大赛需要持续举办, 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如何保证。
鉴于以上情况, 需要明确的是:第一, 作为全国性的比赛, 精简流程, 优化流程, 同时可增强比赛的参与度和趣味性。比赛需要严谨, 但不能呆板, 过于呆板和没有变化的赛制也不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第二, 大赛仅仅是一个平台, 应在大赛平台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附加值, 如科技金融的对接、专业的培训、与风投的对接等。不仅要关注大赛的获奖项目, 对更广泛的报名参赛者同样给予关注, 同样为他们提供服务帮助, 助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第三, 将季赛和年度赛结合, 将比赛的影响力扩大到全年不间断的赛事中。江苏科技创业大赛目前正在探索这种模式, 每个季度举办比赛, 将季赛的优质项目推到全省年度赛中继续比赛, 季赛冠军项目建议直接进入年度赛决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规避前面所提到的流程问题和附加值低的问题。
读我们的《科技创业》 篇11
不论遇到了多好的环境,我们都应该告诉自己:这只是追求创业成功的外因。而外因始终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但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尽可能地营造和追求适宜于我们的最佳环境。作为创业者,我们内心都充满着必胜的欲望,尽管创业失败的比例居高不下。
于是,环境和创业,创业同创业者,成功与失败,就永远在这种博奕中 相持着前进,输赢永远都有。
提供一个这样的关于环境的专题,提供那么多在对环境的整合选择中成了赢家的案例,期望给读者一些启迪,如此而已。
2005年4月:中国区域创业成本系列调查长江三角洲篇
应众多创业者的要求,作为《2005年中国科技创业状况报告》的内容之一,中国区域创业成本系列调查“长江三角洲篇”公开亮相。
做这样的创业成本调查未必是我们的强项,但我们深知这对于创业者的重要。几乎每一位创业者在开始创业前,创业成长中,以及创业成功后,都对自己所处或将处的创业城市、城市环境成本有过调查了解,有过急欲详细了解的愿望。
对创业者而言,创业成本是个很广泛的概念,至少有软硬之分。我们这里展示的是硬成本中的主要部分,至于“软成本”,因为太难评判,因为见仁见智,我们只好在“中国城市科技创业环境100优”中去通过选票、专家权重等来体现。
2005年5月:中国区域创业成本系列调查——珠江三角洲篇
调查的创业成本主要是指商务成本中的硬成本以及创业者、创业企业员工的生活、生存成本。商务成本只是创业成本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主要部分。为了便于调查统计,为了给创业者提供一份清晰的选择创业城市的创业指南,我们选取了科技创业者迫切需要知道的主要商务硬成本进行材料的收集、甄别、整理以及相关数据的调查采集。
系列调查,困难在所难免,而且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他地区的调查将更为艰难,但只要有一颗同创业者一起成长的心,对创业者负责,对杂志的忠诚读者负责,我们的特别关注、我们的杂志会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
2005年6月:特别关注——京沪深三地创业政策环境比较
位于中国北、东、南的京沪深,既是中国的人才政策高地,也是最具活力资源的都市型城市,不论是北京的政治文化中心优势,还是上海的经济金融中心优势,以及后来勇于居上、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深圳特区,三地的比较,一定会带给我们许多的言语不清和意犹未尽。
通过理性客观的比较,对我们创业者而言,在获得许多资讯的同时,还会产生许多启发,不同的创业者适合不同的创业环境,不同的产业技术适合不同的区域条件要素。对此,我们不敢涉足太深,但通过貌似表面化的比较,许多结论会油然而生、自然孕育。
2005年7月:中国区域创业成本系列调查津京唐地区篇
前3期《特别关注》版块为创业者提供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创业成本调查以及京沪深三地创业政策环境比较。本期应创业者要求,推出京津唐地区的创业成本调查。
我国3大经济圈中,和经济繁荣的长三角地区以及资源丰富的珠三角地区相比,京津唐地区作为我国的心腹地带,有其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它的创业优势正逐渐凸现。
其中,北京的创业机会,是其他任何城市难以比拟的。虽然有人说,北京做事要讲“关系”,但在e时代、新经济下,北京那种淡化工业、重工业,重环保,高科技发展极为快速的特点,以及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都利于个人创业。
2005年8月:主任建议信箱
“主任建议信箱”,倡导“不讲大道理,只提小建议”,把我们的注意力牵引到对创业者、创业企业的具体建议上。别看建议小,往往越具体的事越难办,越大的道理越好讲,迎来送往忙,开会汇报忙,不论多忙,为了这点小建议,真还得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为创业者奉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科技创业投资 篇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科技园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二次创业理念的兴起, 科技园区的创业环境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如今对于创业环境的研究存在很多视角, 有关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也较为丰富, 这些都为本文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目前对于科技园区创业环境的研究较少, 尽管在一般性区域, 创业环境对创业绩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影响的显著性和持久性相比于科技园区要弱。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 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背景下, 资源短缺是科技园区内企业普遍面临的严峻问题。为提升创业绩效、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园区内的企业需更加关注如何从外部获取企业生存所需要各种有效资源。因此, 对科技园区创业环境具体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研究的同时, 理顺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的关系, 挖掘内在深层次的原因, 有助于企业协调自身创业活动与创业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 促进企业成功创业。
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1.1 创业环境及其构成维度
不同的学者对于企业环境的定义不同。目前比较经典的创业环境定义是由Gartner给出, Gartner认为创业环境是在创业者创立企业的整个过程中, 能够对企业成长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外部因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1]。国内学者李华晶认为, 创业环境本质是一种制度环境, 在创业活动过程中个体或组织所必须面对和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而蔡莉等将创业环境界定为资源要素环境, 提出了基于要素匹配原理的创业环境研究框架, 认为创业环境主体包括政府机构、中介机构、大学与科研机构、关联企业、融资机构等[2]。
在创业环境与创业成功关系的研究中, Gnyawali和Fogel提出从创业和管理技能、社会经济条件、创业资金支持、政府政策和规制、创业的非资金支持部分五个维度对创业环境进行分析[3]。研究指出, 创业环境是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因素的有机组合, 外部创业环境对新创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全球创业观察 (GEM) 构建的创业环境体系从九个维度对创业环境进行测量。 之后, GEM (2008, 2009) 重新对创业环境模型进行修改, 将创业所依赖的环境概括为基本需求环境、创新创业环境和效率强化环境。张立柱等 (2008)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从政府部门政策支持、金融环境、科研开发、商务环境、基础设施、人文环境与社会规范等六个方面对创业环境进行评价[4]。谭颖、陈晓红 (2009) 认为创业环境由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构成, 主观环境包括创业机会、竞争情况、社会资本, 客观环境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支持、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文化规范[5]。罗山 (2010) 将创业环境进行了划分:无形因素环境;有形因素环境[6]。郭蓉等 (2011) 从政府政策、文化与社会规范、金融支持政策、商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七个方面对创业环境进行研究[7]。
在整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 由于环境概念具有很强的外延性, 对其进行全面界定有助于企业更系统地看待、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联系与整合。因此, 本文在传统创业环境的界定基础上, 对科技园区创业环境的维度进行的更为详细、明确的划分, 即从基础设施、园区管理、创业文化、融资、政策法规、人力资源、服务、技术支持八个方面对创业环境进行全面研究。
1.2 创业绩效及其构成维度
创业绩效的研究与创业环境类似, 大多源于组织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 杜建华等 (2009) 在社会资本与创业绩效间关系研究中采用了成长绩效、财务绩效及创新绩效三个维度对创业绩效进行测量[8]。沈超红等 (2011) 从企业生存、企业成长、员工承诺、客户信任四个维度对创业绩效的结构进行探索[9]。总体而言, 对于创业绩效的测量不同专家采用的指标体系不尽相同, 但财务绩效、成长绩效以及创新绩效最为常用。
科技园区创业环境指科技园区内参加新技术开发的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组成的一种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网络系统, 园区创业绩效就是该系统取得的在创业方面的成绩。所以, 科技园区的创业绩效应考虑到成长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能力指企业在创新过程中, 有效运用通讯与信息技术, 将知识、信息、技术等各要素不断归入生产过程中的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反映了该地区的知识和技术发展情况。成长能力是指在创新主体拥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前提下, 通过有效开发和配置各种资源, 最终获取创新成果可持续成长的情况。
综合以上分析, 本文在对创业绩效测量时, 采用多维度指标测量的方法, 以企业的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为主要的测量指标来衡量创业绩效。财务绩效维度包括投资回报率和利润率、企业市场价值、企业产品销售增长和市场份额;企业成长绩效维度包括顾客满意度、员工建议采纳度、内部满意程度以及员工的平均生产力情况;企业的创新绩效指标包括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新产品产值占销售总额的比重、专利申请数、新产品数目、创新产品的成功率、企业新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的时间。
1.3 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
国内外相关研究认为, 创业环境的宽松程度对创业企业获取机会、存活、成长有直接影响。 创业环境对企业的产生、成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Miller (1978) 指出, 创业环境不断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新创企业的高绩效紧密相关[10]。Zajac (2000) 对外部的环境进行维度划分, 并针对外部环境与创业企业技术战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11]。研究指出创业企业所处环境发生的变化会加速竞争, 同时技术转化程度也会因此得到提高。Lumpkin、Dess (2001) 以创业绩效与创业导向的相关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研究发现, 一般企业的创业决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变化程度和环境宽松程度的影响[12]。Henri Grundstén (2004) 针对创业企业外界环境与拥有专业技术的创业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 环境资源要素的可获得性对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有积极的影响效果[13]。 Wiklund和Shepherd (2005) 也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 他以小企业为研究对象, 对小企业创业绩效和创业导向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 发现了创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对小企业创业绩效与其创业导向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14]。Hackle (2008) 等认为提供资源的主体通过自身的功能及功能之间的关系为新企业创业供给所需的资源, 促进了新创企业的形成[15]。国内研究较为典型的是崔启国 (2007) 从网络角度对创业环境与新创业企业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沈超红等 (2010) 对国外学者关于创业环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研究表明创业环境与创业成功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16]。
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存在相关关系, 且各维度创业环境对创业绩效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结合上面的理论分析, 提出以下验证性假设 (如表1所示) 。
资料来源: 本文整理。
2 研究方法
选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中小企业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通过向该地区企业方放调查问卷以完成数据收集。大规模调研共发放问卷800份, 回收653份, 回收率81.63%, 筛选出有效问卷512份, 有效问卷率64%.
通过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 (1) 企业成立年数主要集中5年以下, 累计百分比在85.15%以上; (2) 企业所属行业主要集中在通信和信息传输、 计算机和软件行业, 两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1.68%和39.65%; (3) 企业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所占比例比较大, 为53.71%; (4) 在企业性质上, 民营企业所占比例较大, 约占67.38.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调查问卷中的测量项目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进行测量。问卷的设计在参考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编制, 其中创业环境部分在Gartner (1985) 、Penning (1982) 、Morris和Kuratko (2003) 、Bartlett和Ghoshal (1997) 、Brown和Butler (1995) 等理论基础上进行改编, 创业绩效部分在Wiklund (1999) 、Murphy (1996) 、Lumpkin (2004) 关于创业绩效的测量指标上进行改编。同时结合对被试的访谈、 预测试、然后对问卷内容做一定的修改。 被试对象限于了解企业情况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所涉及的问卷包括创业环境和创业绩效两部分。创业环境由基础设施 (5项目) 、园区管理 (6项目) 、创业文化 (6项目) 、融资 (6项目) 、政策法规 (7项目) 、人力资源 (6项目) 、中介服务 (5项目) 、技术支持 (6项目) 八个因素构成。创业绩效由财务绩效 (4项目) 、成长绩效 (4项目) 和创新绩效 (6项目) 三因素构成。采用SPSS 16.0和Amos 5.0进行统计分析。
3 实证结果
对于收回的有效样本数据, 分别利用SPSS 16.0 和Lisrel 8.7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基础上再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3.1 因子分析
(1) 探索性因子分析
对所有测量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得到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 如表2所示。其中KMO值在0.70~0.87, 且Bartlett球形检验给出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 小于0.01的标准, 拒绝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的零假设, 故各测量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2) 验证性因子分析
对各测量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结果如表3所示。各测量变量的因子载荷T值都大于2.58, 显示各测量指标在0.0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大于0, 且各测量指标对潜变量的因子载荷值显示了各测量指标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3.2 假设检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根据理论模型, 确定本研究结构方程的初步模型M如图1所示。
利用Lisrel 8.7软件对初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 拟合结果除了拟合指标χ2/df、NFI、RMSEA达到了参考值的要求, 其他拟合指标不在拟合接受范围内, 因此通过对初始结构方程模型做进一步修改调整, 拟合结果如表4、表5所示。
注: *表示p值<0.05; **表示p值<0.01; ***表示p值
<0.001。
注: *表示p值<0.05;**表示p值<0.01;***表示p值<0.001。
从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结果来看, χ2/df=1.645, p=0.000, 达到显著水平, 表明本文测量模型的协方差矩阵与实证资料的协方差矩阵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存在。从绝对拟合指标来看, GFI=0.94, AGFI=0.90, 均达到了要求值0.90的标准;RMSEA=0.053, 小于接受值0.08, 从相对拟合指标来看, CFI=0.95, IFI=0.95, NFI=0.91, 这些指标均大于要求值0.90的标准, 因此模型的拟合较好。
4 结论
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通过对科技园区内的创业企业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 在传统的创业环境界定基础上构建更加全面的科技园区创业环境的维度, 建立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关系模型, 并通过653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及统计软件SPSS 16.0、Lisrel 8.7, 运用因子分析及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对创业环境及其各维度与创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为我国科技园区内企业有效地利用创业环境提高绩效、提高创业成功概率提供现实参考。从这些通过验证的假设所体现的内在联系来看, 科技园区创业环境中所包括的创业文化环境、融资环境、人力资源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对科技园区财务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基础设施环境、创业文化环境、园区管理环境、融资环境、人力资源环境、技术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对科技园区市场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创业文化环境、园区管理环境、融资环境、人力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对科技园区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基础设施环境、园区管理环境、服务环境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 基础设施环境、服务环境、政策环境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未能获得支持, 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除了理论上的贡献之外,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能够提供一些实践启示。从要素间的作用关系来看, 充分肯定了创业环境要素对创业绩效的重要作用, 因此, 培育和构建良好的科技园创业环境, 进而提高科技园区创业绩效成为科技园区企业和政府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科技创业投资】推荐阅读:
科技创业园08-21
科技创业教育模式论文10-25
研究生科技创业教育05-11
科技型创业者05-12
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简介06-26
大学生科技创业园07-03
杭州科技创新创业政策10-07
环保科技公司创业计划书05-23
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申请报告09-10
民丰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汇报材料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