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基本状况漫谈

2024-10-12

大学生基本状况漫谈(精选7篇)

大学生基本状况漫谈 篇1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近20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观、人生观、道德观和学习生活就业等四个方面概括了高职学生思想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同时依据调查结果, 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教育, 正确引导学生把握“自我”的两项重点教育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特点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大力推进和快速发展, 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 了解他们的想法, 研究他们的思想状况, 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 也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然之举。为此, 在2007年10月至11月我们选取了江苏省内12所高职院校, 对近2000名学生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社会观、人生观、道德观、学习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其结果对我们科学认识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 正确评价其观念和行为, 合理设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当前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的基本特点分析

1.社会观:正面积极但不够成熟稳定

调查表明, 大多数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热点。积极拥护改革开放, 对我国社会发展前景表示非常乐观。具有正确的社会理想, 拥护党的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思想稳定, 政治方向明确, 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社会观的总体特征表现为正面而积极, 但政治观念上还存在较多模糊认识。

2.人生观:进取务实但知与行不统一

总体而言, 高职学生对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认识较为正确, 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追求社会价值”, 希望寻求两者的统一。积极、进取、务实是高职学生人生观的主要特征, 理论认知和实际行为的矛盾是其主要困惑。

3.道德观:从善多元并偏重个人取向

调查表明, 绝大部分高职学生的道德认知正确, 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标准, 具有较崇高的道德理想和追求, 表现出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较文明的日常行为。在某些道德问题上则明显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 认识分歧较大, 表现出较为宽容多元的取向, 道德责任感仍需加强。

4.学习生活与就业方面:追求自我实现与忧虑理想前途并存

调查表明, 高职学生对自我发展有一定的期望, 十分关注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关心学习成绩, 追求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关注就业, 面对社会竞争的心理压力较大。人际融洽、生活和谐。但自我发展的目标定位不清, 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够, 学习被动, 自信心不足。

二、当前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1.理论引领,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对大学生开展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其“理想信念”的问题。这里所讲的“理想信念”, 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 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始终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从调查情况看, 目前高职学生涉及“理想信念”方面的认识总体上是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的, 但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的经验层面, 还未“升华”为内心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 甚至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存在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如尽管有57.15%的学生认为“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但只有38.64%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尽管有57.75%的学生赞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但只有32.84%的学生赞同“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尽管有66.79%赞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但不赞同“不管实行什么制度, 只要民富国强就行”的只有32.19%, 不赞同“私有化是我国未来的必然趋势”的也只有23.85%。同时调查结果显示, 凡涉及政治理论的问题, 学生正确回答的比例明显下降。

二是对政治和社会发展关心的自觉程度不够。能自觉关注“时政要闻”的只占到51.97%。自认为非常关心和比较关心“社会和国家发展情况的”占57.79%, 而对“身边的同学是否关心社会和国家发展情况的评价”为“非常关心和比较关心”的只有42.41%。对“周围的同学经常议论的中心话题”的排序前三位为:“文娱体育新闻” (61.62%) 、“日常学习与生活问题” (56.48%) 和“同学关系” (52.96%) , 而排在末三位的依次为:“民主政治建设” (3.58%) 、“外交和国际关系” (17.65%) 和“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 (18.55%) 。

由此,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一方面高职学生存在一些模糊的社会认识, 政治理论修养亟待提高;另一方面政治热情和关心社会的程度不深, 了解社会不够。因此, 如何进一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引导学生自觉深入地了解社会, 认识我国的现实国情, 提高自我的政治理论修养应该成为当前高职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因势利导, 教育学生正确把握“自我”

关注“自我”、重视“自我”是当代青年的显著特点, 这既是“人本主义”思想的现实体现, 也是人们“主体意识”觉醒的必然要求。调查显示, 高职学生无论是社会观、人生观, 还是道德观、就业观, 也都明显地反映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自我实现”的渴望, 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了“自我”的迷失和对“自我”的过度追崇。因此, 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善于解决对“自我”的正确把握问题。

一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我”。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合适的“自我定位”, 走出彷徨、失落的心境。调查结果显示, 高职学生在涉及理想和前途的“自我发展”问题上有三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其一是有50.97%的学生认为在高职学习“与理想相去甚远”;其二是有50.27%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处在“不喜欢也不讨厌”的“感情淡漠”状态;其三是有50.13%的学生认为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 “学习动力不足”。这“三个50%”说明, 高职学生的“自我定位”没有和自己的现实紧密结合起来, 仍处在“迷失而困惑”的状态。其次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防止因“自我膨胀”引发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在以上“人生观”和“道德观”的调查结果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受到“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不正确认识仍占一定的比例, 只关心“自我”不关心社会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根据高职学生重视“自我”, 追求“自我实现”的特点, 大力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比较有效的教育策略。而传统意义上的“灌输教育”、“高调教育”从方法上看不适用, 从效果上看不理想。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要求, 必须以尊重学生“自我”, 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为基础才能得以贯彻和落实。调查显示, 58.98%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一般、效果不好或无效果”;而认为效果比较好的教育内容的前三位排序为:“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51.23%)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40.84%)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38.88%) ;而最喜欢的教育方式排序为:“教育活动” (40.05%) 、“主题班会” (27.87%) 、“专题报告” (20.11%) 、“传统授课” (11.95%) 。可见, 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活动, 是当前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

总之, 本次调查使我们较客观地了解了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 正确把握了这种状况的基本特点。这必将有利于我们把来自现实, 反映学生实际情况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 作为我们德育工作的主题, 有重点地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科学合理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基本状况漫谈 篇2

石嘴山市第九小学 杨静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话很朴素,却实在耐人寻味。近几年来,教育系统内部的各个层面对教师基本功进行不少评头论足,困惑也常常萦绕心中。一是一线教师越来越觉得不会教书了,二是学校管理层对新教师的素质有些微词,三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更加明显暴露。教师的真功夫究竟是什么,现在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不断修正?本年度继续教育要学习的其中一门课程正好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我对教师基本功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一、如何体会教师基本功

开宗才能明义,追根务必溯源。对于教师基本功的内涵,我们还需要牢固把握,否则,就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要求,就很难廓清教师基本功的外延,就无法有效进行教师基本功的培养、培训和评价,最终也就很难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受到普遍性认同的关于基本功的表述是:基本功指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教师基本功指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和技巧。教师基本功应包括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等。教师的基本素质最主要的内容应是师德修养;教师的基本知识应包括教育理论、学科知识、心理学知识等;教师基本能力应含有组织教学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科研能力等;教师基本技能主要指撰写教学设计、说课、评课、作业设计以及基本的听、说、读、写等。随着新课改纵深推进,一些新的教师基本功项目也相继进入教育内部的话语情境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科研等,但是这些都没有超出教师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范围。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对于教师基本功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我们要引以为戒,否则后患更大。由于惯性的作用,很多教师对于教师基本功的理解还窄化在“三字一画”水平。当然,对于“三字一画”我们还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只能加强,绝对不能削弱,要有一条底线来进行硬性约定,不能产生“三字一画”是雕虫小技的错觉,不能容许对多媒体的依赖而替代“三字一画”;由于思想准备和基本功结构的不足,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呼唤的新的教师基本功缺乏积极接纳态度,甚至产生过抵触情绪,因此在优化教师基本功结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走过场的现象;由于教师自身惰性的存在加上管理者和培训者不注意照顾不同教师群体的智能结构的差异,也使部分教师对基本功产生无所适从的困惑。因此,对于教师基本功的认识,我们既要面向全体教师明确最一般性的指标,又要注意兼顾不同智能结构的教师差异性,还要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来对待体现层次性。国外有位研究者(Dreyfus&Dreyfus)在研究教师成长时,把教师成长划分为5个阶段,即:新手水平教师,高级新手水平教师,胜任水平教师,熟练水平教师和专家水平教师。如此分法比较切合教师专业成长实际,思路也比较明确,值得我们细心体悟,当然,这位研究者对于教师基本功的认识还是没有超出教师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范围,只是围绕教师基本功而着重在教学专长方面表述得更加精到和细致和富有个性。这位研究者认为,教师的基本功要逐步转化成为教学专长,必须历经具体的实践过程,可以说与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成正比的,只有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专长才能够逐步获得,一般来说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0年的工作经验,或10000小时的教学时间。真正成为专家水平教师,其教学专长(教学知识和能力的成长)最为关键。因为教学专长包含学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长和诊断专长。学科知识专长是指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它包括一个组织良好且易于提取的知识实体。不仅指特定的内容知识,还包括优化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课堂管理专长是指支持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课堂条件的知识,此专长作用于:维持课堂教学任务的进行;预防或迅速消除课堂不良行为;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而采取的教学行为等。教授专长是指为了完成目标,有关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总和,存在于复杂但有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能力包括计划、监控、评价和应变等,这些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课堂情境,使教学变得更为流畅。诊断专长是指获得关于全部学生和个别学生信息状况的方法,这些信息状况的内容主要有: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学生的能力、学生现有的学业水平、学生的强项与不足,等等。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具有高尚的师德。即使意识到师德重要性并且强化了师德重要地位,也未能有效解决师德和教学“两张皮”的问题。

二、如何以主体状态进行基本功修炼 教师基本功具有专业性、基础性和习得性,教师基本功的修炼离不开教师主体的自觉。第一,要摈弃消极心态,树立积极心态 要打破安于现状、不求进步的守旧心理。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老师自我感觉良好,也有的认为自己年龄也大了又传到码头车到站的情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抛弃自卑脆弱、自暴自弃的畏难心理。有些年轻的教师刚工作时热情很高,激情四射,总想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但一次两次的挫折和失败便把他们打垮了,从此,他们便一撅不振,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来,成天唉声叹气,心灰意冷,热情降至了零点,有的甚至不堪一击,走上了绝路。还有的教师总觉得自己底子薄,自卑心理极强,什么机会都不争取,自然结果是原地踏步了;要放弃文人相轻,闭关自守的狭隘心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教师会遇到诸多的新问题、新矛盾,单纯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但我们教师已习惯于“单干”,甚至有一部分教师还存在在“文人相轻”、“闭关自守”现象,这些心理都会严重阻碍我们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综上所述,教师在修炼基本功的过程中,要自觉树立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和共赢意识。

第二,历练良好习惯,涵养学术品性

习惯决定成败,品性重在涵养,如果教师能够坚持从八个方面(也交叉,但每方面还是相对独立的)进行持之以恒的修炼,教师的基本功内涵就会显得更加厚重,外延也会因此显得更加实在。

一要终身学习。教育教学工作相对于现实来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育教学工作相对于未来讲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学习力是教师一切能力的前提和根本,是教师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传统教学中“一杯水与一桶水”的静态师生关系由于信息时代来临已经明显不合时宜。通过专业学习和相关培训不断丰厚和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底蕴、内涵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自身价值应该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

二要学会创新。学会创新,需要教师主动打破墨守成规的陋习,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风格,需要教师提高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敏感关注度、敏锐洞察力、敏捷革新力,能够主动转换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读,能够对那些所谓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抱以冷静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深刻辨析和独立判断。

三要学会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和难点,也是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的重要标志。实现有效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多媒体工具。当前,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和应用,已经突破了原先课件制作、应用的简单层次,发展至教师课前利用网络成功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件制作、信息化教案设计、教师网络集体备课与教研,课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深度学习,课后教师利用网络展开教后反思有效提升其专业能力等促进学生深度、有效学习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方向和注重过程性应用实效方向靠拢。需要提醒的是,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教师个体的单打独斗是无法满足实际要求的,需要集体攻关。四要学会调适。从特定角度讲,一切教育教学就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知识和心理等人际关系影响。教师的心态、性格、气质等心理品质由于其成人特征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的心理品质是否健康、积极、稳健,教师是否能够正确面对来自问题学生、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等学校人际环境的压力,以及教师能否正确面对来自自身专业发展、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压力,当面对来自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时,教师能否自觉主动进行心理调适、自我心理解压,这不仅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基本品质与能力之一,也是教师消解职业倦怠感和提升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条件。

五要学会欣赏。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必要态度,也有效实施教育的重要方法。欣赏学生,要做到“赏而无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必须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要学会合作。现代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综合知识能力,而且要有较好的合作能力。一是与学生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一起研究学习方法。只有与学生合作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二是同学科教师的合作。学科内的教师经常交流教学信息,研究教学案例,讨论教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学科间的协同合作。不同学科的教学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联系,学科间教师经常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学信息,有利于师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四是与社区民众的合作。教育教学要关注社会现实,要和学校之外的各个系统建立良好的互信互助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走出校门,走进社区,与社区民众开展交流与合作。合作力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应然要求,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实然需求。

七要学会科研。教育科研能力是一项逐渐得到认同并且不断得到强化的基本功。教育科研不仅仅局限在课题研究上,当然,课题研究的要求更加规范也更为严格。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来说,方式方法可以更灵活些。八要学会反思。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是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会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知反思,不愿反思,不会反思,常常在工作中只注重速度、进度、结果,不注重过程,更不注重师生投入与获得之间的效益,通常是某项工作完成后即抛至“脑后”,自己很少回头看,使得工作中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导致问题日积月累更加难以解决。学会反思,应该是每位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应该养成写教学日记、写教学扎记、写教学随笔等习惯。

三、如何有效进行外力驱动

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师的基本功水平呢? 我们既要坚持使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又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采取心得对策。

(一)加强培训,注重实效。尽管在新课标实施初期,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了对教师的培训,但许多培训流于形式,许多教师并没有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仍以传授知识为终极目标,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忽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从本区域实际出发,确定培训重点项目,明确培训具体指标要求,不能再搞大呼隆培训,一刀切培训。学校在进行校本培训时更要针对校情、师情和学情,明确整体带动型培训项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认真地进行培训和考核。

(二)提供机会,增强内功。信息化的社会的明显标志之一就是信息更新周期快速缩短,因此,要多渠道优化教师基本功结构,培养教师的真功夫。首先,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论修养。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书本中学习,更要在实践中学习。既刻苦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的学科知识,更要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尤其要充实《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等。其次,要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互听互学,教学相长。在校内积极开展“我听人人课”、“人人听我课”、“我评人人课”、“人人评我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切实搞好集体备课,加强教案和学案的研究,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或聘请外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校内上课,传经送宝,以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2.开展竞赛,扬长补短。广泛开展专题性、研讨性基本功竞赛活动,严格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如组织教师每学期设计一份最佳教案、上一堂生动课、写一篇优秀论文等。3.以优带“差”,相互促进:在教师中开展“结对子”活动,并且实行项目及目标管理,让优秀教师为一般教师在师德上作表率、业务上作导师,将“青蓝工程”落到实处。学校应制定具体措施,严格要求一般教师坚持先听课后上课的原则,鼓励优秀教师上好示范课、观摩课,一般教师上好汇报课,通过“传、帮、带”活动,实现结对教师都向新的层次发展。

漫谈英语教师的语言文字基本功 篇3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英语教师也不例外。一个语言文字基本功好的英语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能正确传授知识,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外,其准确的发音,恰当的用词,生动的阐释,传神的表情达意,奇异美妙的联想,这些光芒四射的语言艺术魅力,还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教学中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上一定是丰满的,在人格上一定是健全的,是将来可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材。这样的老师历史上不乏其人。例如,中西文化的架桥人李赋宁在讲课时给学生带来的那种来自情感的冲击:当他讲到德伯家的苔丝紧紧抓住订婚戒指,生怕被未婚夫遗弃时;当他讲到奥德修斯漂泊十年回到家乡时容颜大改,只有他的老狗认出他时……李赋宁常会声泪俱下。学生在他如此生动的授课中,一点一点地体会着另一种语言的神韵和魅力。这不正说明了,教师不仅是要能把事理讲明,更重要的是要讲好,要用典雅的语言讲出。而这种典雅的语言并非想说就能说出口的,因此,作为老师,就应该有喜欢练笔的兴趣,应该好练笔。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能用更加典雅的话说出事理,从而感染学生。

反之,一个语言文字基本功差的英语老师,他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枯燥乏味的,教学效果也自然是事倍功半的。

要把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字互译,尤其是文字翻译,应依据严复先生的翻译理论:信、达、雅。信是第一要义,译文不能离原文太远。光信不达,译文没有读懂也不行。至于雅那就全看译者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了。例如《水浒传》,在西欧国家最早翻译这部名著的是法国汉学家马赞,他用的题目是《水浒传摘译》,当时发表在巴黎1850年第57期《亚洲杂志》上。由于巴赞是有名的汉学家,对汉语言文字掌握得相当好,译文做到了“信、达、雅”,所以这部书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同样是这部书,1927年在德国柏林出版的西方最早的70回全本译本,名叫《强盗与士兵》。这是由一位语言文字功底差的中国留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另一位根本不懂汉语的人“创作”的,不但不忠实于原著,而且还对原著有很大程度上的曲解。像这样的译著,何谈“信、达、雅”。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授译文时要做到“信、达、雅”,必须具备扎实深厚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否则将无从谈起。纵观中外翻译大家,如果他们不具备语言文字基本功,乃至更深一层,何谈各国经典、名著的互译,就更谈不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了。由此可见,对一个教师来说,语言文字基本功比什么都重要。基本功不好,教不好英语,尤其是高年级英语。更不可能培养出高端英语人才。因此,教师要以自身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为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榜样,确立自己的威信。基本功不扎实的教师是很难得到学生的尊重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鸡西市第一中学

大学生基本状况漫谈 篇4

1、学生的热情对滑雪课的积极影响

由于滑雪运动是极富刺激性的体育项目, 是融健身、娱乐、欣赏于一体的好项目, 可以说雪上项目教学是北方特色, 符合21世纪新教学思路, 也是教学改革中注重体现教育思想先进性、特色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组织灵活性、教学方法多样性的具体体现。让大学生喜欢上滑雪运动, 突出课余体育锻炼的健身性, 带动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强化参与意识, 让这项与大自然、与山林、与雪融为一体, 享受清新空气和明媚阳光的运动深人人心。低温的滑雪环节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不畏严寒、努力奋斗、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大学生在多变的环境下运动, 可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 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心肺功能、反应判断能力、平衡灵敏素质的锻炼和发展。

2、学生基本状况对滑雪课的消极影响

2.1、畏惧、胆怯心理阻碍动作学习

在心理学中畏惧是一种防御性的心理状态, 会产生包括防御反射在内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人体处于危险环境中所具有保护性的防御心理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滑雪课动作复杂, 滑行中身体不容易控制, 危险性也超过学生的最大运动能力, 使学生容易产生畏惧、胆怯的心理。尤其当其他同学摔倒或出现事故时, 这种恐惧感越发加重, 在行动上表现犹豫不定、畏惧不前。

2.2、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破坏教学的顺利进行

具有较好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是完成运动练习的基本条件。所谓身体素质是指身体的基本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协调、平衡;运动能力就是在运动过程中身体所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 看到滑雪技术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或者摔倒几次后使自己丧失信心, 在高山滑雪课中易产生畏俱、胆怯的情绪, 不敢做动作, 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老师需要多下功夫来指导, 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

2.3、事故再现影响学习兴趣

滑雪运动以其特有的惊险、娱乐、健身、休闲等体育魅力, 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 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滑雪课中去。有些学生认为滑雪太危险了, 导致一系列的心理过程。特别是本身有运动创伤史的学生以及身体的伤病未痊愈的学生, 更有“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的恐惧感。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内心对滑雪的美好想象, 在他们的心理产生抵触情绪, 降低学习兴趣。

2.4、缺乏滑雪运动的相关知识产生厌学情绪

很多学生在上滑雪课之前没有对教材进行预习, 甚至有些院校根本没有教材, 致使学生对高山滑雪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多, 理解的又比较肤浅。容易认为高山滑雪是一项速度非常快、危险性非常大的运动项目, 因此产生了预前畏惧心理。而在课上一旦出现问题又不能解释, 找不到动作学习技巧, 也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2.5、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滑雪课教学中, 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主观的接受知识的内驱力, 来到雪场的时候非常高兴, 当穿上雪板在雪地行走不便或摔一下时就有些畏难情绪。造成了他们对滑雪课冷漠, 不重视。

2.6、意志不坚定影响学习的主动性

意志品质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 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等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对于部分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 在滑雪练习中一旦遇到动作难学, 在山坡上摔跤产生磕碰现象。

3、加强积极削弱消极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 我们在滑雪课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积极影响, 削弱消极影响。具体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种措施:提高身体素质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完善心理素质的培养, 合理组织循序渐进, 激发学生对滑雪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重点技术学习, 建立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 (此论文为黑河学院校级课题《黑龙江滑雪旅游资源开发对我院冰雪运动方向人才培养导向的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姚广军.谈滑雪运动在普通高校中的发展状况[J].冰雪运动, 2006 (1) :31-32.[1]姚广军.谈滑雪运动在普通高校中的发展状况[J].冰雪运动, 2006 (1) :31-32.

[2]陈宝海.对北方高校冬季开设滑雪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 2005 (1) :65-66.[2]陈宝海.对北方高校冬季开设滑雪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冰雪运动, 2005 (1) :65-66.

[3]郭芳.论影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开展滑雪课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冰雪运动, 2004 (1) :32-34.[3]郭芳.论影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开展滑雪课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冰雪运动, 2004 (1) :32-34.

漫谈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篇5

一、“以审美为核心”的价值探究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 大部分音乐教师的理念与“以审美为核心”是有一定距离的, 或者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更关心学生学习音乐的“技”, 而与“艺”相关的审美可能只是一种附属物。课程改革从提高高中学生艺术素养的角度, 确定了高中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这是必要且及时的。这是因为这一基本理念存在着这样的价值:

第一, 音乐教学本质上是为了满足高中学生的审美需求。高中学生是注重审美的, 这种美既包括外在的表象美, 也包括内在的内涵美。显然, 审美中的“美”是指内涵美, 而音乐是可以表现这种内涵美的。

第二, 音乐教育可以满足高中学生的精神需求。从实际来看,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辛苦且枯燥的, 在这样的生活中, 学生的精神世界需要充实;从高中学生的成长来看,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精神需求较高的阶段。而音乐教学既能在学生枯燥的高中生活中插入艺术的点缀, 更能在高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为其精神世界注入艺术的活力。因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本着“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可以让音乐教学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 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实施现状

对照高中音乐教学的现实, 我们可以发现“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落实得还不够。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 音乐教师本身并没有很好地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对自己所从事的音乐教学工作还停留在机械地完成课程目标或教学任务的水平上。这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只是一种放松, 得不到艺术的熏陶, 自然也就谈不上审美。

第二, 高中音乐课堂上更多的是进行艺术的分解活动, 譬如一些以器乐、声乐、音乐鉴赏为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分解实施很有必要, 但要注意实施的策略, 机械地教授器乐或声乐, 机械地进行音乐鉴赏, 往往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片面理解, 从而让更为丰富且更为重要的音乐情感、音乐联想和音乐创造的营养产生流失现象。这就使得音乐教学离审美越来越远。

第三, 音乐教学有时成为一种“过度教学”, 即通过与专业水平相近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去追求专业音乐的水准, 结果使得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这种过犹不及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离音乐审美越来越远。

三、“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解

那么,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来理解“以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 准确理解音乐教学。这里强调的基本理念首先与音乐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音乐教学事业的理解是密切相关的, 甚至可以说, 有什么样的教学理解, 就有什么样的音乐教学。强调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 意味着在音乐教学的设计中, 一切环节都要围绕审美来进行———核心的含义意味着在音乐教学中的任何行为都是从“审美”这一概念出发的, 反过来一切教学行为的结果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服务的。凡与此理念相背离的, 均不能称之为对音乐教学有了准确的理解。

第二, 重点强调情感体验。审美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的体验过程, 审美不同于文化学科知识学习中的输入与输出, 审美更多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 语言与文字均不足以描述人们所感知的美的全部。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音调来表现美的, 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得到了音乐信息之后, 会在内心产生热情、伤感、豪迈、婉约等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对于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第三, 夯实音乐知识技能。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并不是说要淡化对基本音乐知识技能的培养, 相反, 审美是需要基础的, 这个基础就是对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尽管可以直接体验音乐与美, 比如说不懂五线谱的演奏者或歌手可以准确地弹奏出或演唱出曲子所需要表达的美, 但有了五线谱可以更好地理解、表达和演绎曲子。

第四, 注意审美价值的引导。美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很多时候美就是一种价值观。什么是美?价值观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回答, 对于当下的高中学生而言, 更需要引导他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 而这与音乐教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四、“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写真

教学实践表明, 高中学生常常表现出不喜欢审美的态度, 这一态度背后的真实情形是学生不喜欢标签式的审美教学, 而对于以审美为核心的贴近学生实际的音乐教学, 学生恰恰是喜欢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体会———当某种蕴含美的音乐呈现在学生面前时, 让学生去自主感悟, 然后教师再适当地解读与延伸, 学生会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喜欢。在这样的过程中, 虽然没有挂出审美的招牌, 但却是一个真实的审美过程。因而, 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而言, 我们要记住学生需要的是内心与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美接触, 而不是给枯燥的音乐课堂挂上审美的标签。正如笔者曾在课堂上将《春节序曲》和《蓝色多瑙河》同时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感觉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之美。

总的来说, 以审美为核心, 意味着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 而最终的教学方案与课堂教学的实施, 应当是这一理念的产物。如同果实一样, 教学理念是内心的核, 而课堂教学本身则是外面的果肉。教学理念不是学生直接需要的, 但学生需要的却是由教学理念生成的。

摘要:只有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去实施高效教学,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那么什么样的理念才是先进的理念呢?这其实还要从高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审美为核心——出发, 去理解并实施音乐教学。

漫谈英语教师的语言文字基本功 篇6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英语教师也不例外。一个语言文字基本功好的英语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能正确传授知识,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外,其准确的发音,恰当的用词,生动的阐释,传神的表情达意,奇异美妙的联想,这些光芒四射的语言艺术魅力,还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教学中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上一定是丰满的,在人格上一定是健全的,是将来可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材。这样的老师历史上不乏其人。例如,中西文化的架桥人李赋宁在讲课时给学生带来的那种来自情感的冲击:当他讲到德伯家的苔丝紧紧抓住订婚戒指,生怕被未婚夫遗弃时;当他讲到奥德修斯漂泊十年回到家乡时容颜大改,只有他的老狗认出他时……李赋宁常会声泪俱下。学生在他如此生动的授课中,一点一点地体会着另一种语言的神韵和魅力。这不正说明了,教师不仅是要能把事理讲明,更重要的是要讲好,要用典雅的语言讲出。而这种典雅的语言并非想说就能说出口的,因此,作为老师,就应该有喜欢练笔的兴趣,应该好练笔。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能用更加典雅的话说出事理,从而感染学生。

反之,一个语言文字基本功差的英语老师,他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枯燥乏味的,教学效果也自然是事倍功半的。

要把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字互译,尤其是文字翻译,应依据严复先生的翻译理论:信、达、雅。信是第一要义,译文不能离原文太远。光信不达,译文没有读懂也不行。至于雅那就全看译者的语言文字基本功了。例如《水浒传》,在西欧国家最早翻译这部名著的是法国汉学家马赞,他用的题目是《水浒传摘译》,当时发表在巴黎1850年第57期《亚洲杂志》上。由于巴赞是有名的汉学家,对汉语言文字掌握得相当好,译文做到了“信、达、雅”,所以这部书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同样是这部书,1927年在德国柏林出版的西方最早的70回全本译本,名叫《强盗与士兵》。这是由一位语言文字功底差的中国留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另一位根本不懂汉语的人“创作”的,不但不忠实于原著,而且还对原著有很大程度上的曲解。像这样的译著,何谈“信、达、雅”。

大学生基本状况漫谈 篇7

以教材当中涉及的中医为例, 高中的历史教学中, 不能仅仅知道几本医书和几个医学家, 还需要了解中医理论的一些基本常识和中医的精华所在, 可做如下补充拓展:与西医以人体解剖为基础, 重视局部的定量的系统分析相比, 整体思维的理论是中医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地方。中医包含的阴阳平衡学说、脏腑经络学说, 强调用系统的、整体的思维看待疾病, 认为人的整个身体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 并依据局部病变影响整体的理论, “创立了脉诊、舌诊、足诊、目诊等方法, 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与现代的医学全息理论完全符合, 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赞誉和重视”。学完了古代的天文历法、农学、医学、数学等科技成就后, 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所学的大量的科技成果, 从中提炼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整体特点, 使学生对其特点有一个整休地、深入地认识 (这些内容只有人民版有所涉及, 其他版本没有相关内容) 。教师可做如下分析提炼:分析中国古代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体系, 它以解决农业、历法、商业和赋税计算等实际问题为目的, 汇集了大量的应用题目及算法, 在代数运算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可得出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用技术和经验积累, 轻理论探讨, 因而实用技术发达, 而向近代科学转型的理论储备却不足的特点。分析中医、古代天文学的特点可以发现我们先人善于应用朴素的整体思维, 具有宏观把握世界的高度智慧, 但另一方面忽略对个别物质的深入探究, 满足“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模糊性的一般法则, 缺少实证分析、定量研究和实践检验, 使得传统自然科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分化, 包括医学在内的很多学科知识因为没有实证也无法让人信服。得出中国的传统科学“重整体综合思维, 轻视具体的定量分析”的重要特点。

在学习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中的中国古代文学时, 也不能停留在记住几首唐诗宋词作品, 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学艺术的民族特色。通过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如下几个要点:与中世纪的西方文学相比, 不论是抒发建功立业情怀的唐诗, 咏叹缠绵悱恻的宋词, 还是揭露黑暗现实的元曲, 描绘日常生活的明清小说, 都把写作对象聚焦到现实世界。中国文学具有关注现实、关注人伦道德, 而不重彼岸世界的理性精神;古代文学强调文以载道, 注重道德垂训的功能, 具有明显的道德教化色彩;中国文学有“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传统, 主张文学作品中有节制的感情宣泄, 重含蓄深沉、意味隽永之美, 很少有西方文学中大悲大喜的作品, 反映了“中华民族平和、宽容、节制的文化性格”。文学艺术史教学中对这些内容的有效提炼, 可以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认识更为深刻。

上一篇:儿童口腔保健下一篇:重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