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保健(共12篇)
儿童口腔保健 篇1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儿童的身心健康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家庭与社会的稳定团结,并对民族未来的整体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1]。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社会对儿童保健服务也有了不同需求,由四病防治向计划免疫、营养指导、定期体检等预防控制医学服务转变,旨在促进儿童健康,关注儿童保健[2]。但在我国基层乡镇医疗中,儿童保健服务程度还较低,亟需寻找有效的儿童保健管理方法指导儿童保健[3]。本研究通过对选择的试验乡镇应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探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在乡镇儿童保健中的保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的试验乡镇在应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建册人数有1 010人,儿童保健管理人数902人,系统管理人数732人。
1.2方法
对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应用前后乡镇的儿童保健管理质量进行观察,统计儿童保健管理率及系统管理系统情况,调查居民的应用前后满意度。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中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后保健质量比较
经统计,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保健服务管理人数902例,占建册人数的89.31%;系统管理人数732例,占管理总人数的81.15%。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后,管理率增加至97.67%,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7,P=0.028);系统管理比例占实施后管理总人数的97.20%,与实施前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2,P=0.015)。见表1。
2.2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后家长满意度调查
在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后均选择了100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实施前,100位家长中有25例非常满意,39例基本满意,17例认为服务一般,19例不满意,总满意为81%。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后,100位家长满意度调查中,41例非常满意,45例基本满意,11例一般满意,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97%。实施前后家长总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48,P=0.021)。见表2。
3 讨论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是指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中,依照规范化的服务流程为儿童提供现阶段开展的各种儿童保健服务项目,具体包括有儿童保健室、婴幼儿喂养室、儿童接种室、儿童观察区等,使儿童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中可按照规范化的流程方便地完成上述各种保健项目[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前保健服务管理人数902例,占建册人数的89.31%,系统管理人数732 例,占管理总人数的81.15%。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后,管理率增加至97.67%;系统管理比例占实施后管理总人数的97.20%。这表明应用一站式保健服务后乡镇医院就诊儿童人数显著增加,儿童保健管理率及系统管理率明显提高,提高了家长对儿童保健管理的重视。另外,通过对应用一站式保健服务前后随机挑选的100 例儿童家长进行的满意度调查发现,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儿童家长总满意度为81%,实施后满意度显著增高至97%,这说明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将更专业规范的保健服务展现给儿童家长,使其改善了对乡镇儿童保健管理原有印象,增强了对乡镇儿童保健管理的信任,提高了对乡镇儿童保健管理的满意度,对促进家长更多正确了解儿童保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还使乡镇儿童保健工作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应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之前,儿童保健与儿童疫苗接种属于独立的两个部门,需要同时接受体检保健和计划免疫的儿童需要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往返进行两次缴费检查,这不仅十分麻烦,还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家长及儿童的时间,激起了其不满情绪,降低了家长对计划免疫之外的儿童保健服务的接受积极性[5,6]。而应用一站式保健服务后,家长只需为儿童进行简单的筛选和缴费等手续,即可方便地进行包括计划免疫在内的各项保健服务,不仅有效节约了家长和儿童的等待时间,还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7]。
总之,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的应用促进了儿童保健工作在基层医院的顺利开展,提高了儿童家长的满意度。
儿童口腔保健 篇2
一、目的
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指导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问诊。
询问儿童的喂养、饮食及口腔护理情况,了解是否喜食甜食、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否有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否使用安抚奶嘴,口腔清洁、刷牙等卫生习惯。
(二)口腔疾病筛查。
1.面部检查。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系带的检查。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乳牙有无早萌、滞留、反咬合。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
3.龋齿检查。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三)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4.口腔清洁。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幼儿每天刷牙2次。3岁以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儿童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保证刷牙的效果。当儿童学会含漱时,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
5.纠正不良习惯。幼儿期尽量不用安抚奶嘴;纠正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6.口腔健康检查。儿童应该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由家长选择具备执业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检查牙齿,请医生帮助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此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
7.局部应用氟化物预防龋病。3岁以上儿童可接受由口腔专业人员实施的局部应用氟化物防龋措施,每年2次。对龋病高危儿童,可适当增加局部用氟的次数。
8.窝沟封闭预防龋病。窝沟封闭是预防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应当由口腔专业人员对儿童窝沟较深的乳磨牙及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达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
(四)转诊。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当予以及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口腔专业门诊进一步诊治。
1.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2.舌系带过短。3.乳牙早萌或滞留。4.乳牙反咬合。5.龋齿。
四、流程图
五、工作要求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当为儿童和家长提供口腔健康指导,为儿童提供定期口腔疾病筛查服务,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转诊。
(二)从事儿童口腔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当接受儿童口腔保健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原卫生部疾控局印发的口腔保健相关技术规范执行。
(三)口腔检查应当在自然光线或良好照明条件下进行。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追访转诊结局。
六、考核指标
儿童口腔保健 篇3
肥東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东部,总面积2211平方千米,辖18个乡镇,常驻人口861960人,是一个劳务输出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儿童保健体系日益完善,城市儿童家长获取信息的来源也较多,家长的主动性亦较好;相比之下,我县农村儿童保健工作相对落后,乡镇卫生院儿保门诊用房和设备简陋,保健手段单一,技术力量薄弱,保健服务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需求,家长的主动性亦较差;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提升农村儿童保健服务,我县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布置的任务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从2007年开始开展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经过2年的创建,全县12家乡镇卫生院的儿童保健门诊建设达到标准化水平,实现基本设施齐全,人员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美,监督管理规范。
1 方法
1.1 以条件优越者先进行创建的原则确定创建单位 创建合肥市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的必备条件有:(1)有专门儿保门诊,分设有候诊室,测量室,检查室;(2)专职儿保医生一名经过培训;(3)护士一名,负责测量和协助医生工作,经过培训。我县本着条件优越者先行创建的原则向合肥市卫生局提出申请,2007至2008年共申请12家卫生院。
1.2 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创建 乡镇卫生院按照《合肥市农村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建设标准》开展工作,市妇幼保健所每2-3月督导一次,县妇幼保健所每月督导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力求工作达到规范的要求。
1.3 制定奖励制度 儿童保健工作长期以来不受重视,创建规范化门诊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房屋装修和添置空调,电脑等设备,院长们有畏难情绪,为了提高乡镇卫生院创建规范化儿保门诊的积极性,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县,市卫生局制定了奖励制定,把创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与评定先进挂钩,创建合格后分别予以5000元,1.7万元奖励,使创建工作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1.4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3年来,市级举办了10多次培训班,县级举办了6次培训班,培训人员达到663人次。
1.5 设备配备 为改善基层乡镇卫生院儿保门诊设备简陋状态,利用补助经费为创建合格单位配备了武汉计算机软件公司开发的电子秤及身长(高)测量设备,也专门配备了电脑。
2 结果
通过2年的创建,12家乡镇卫生院全部验收合格
3 工作体会
3.1 儿保门诊服务环境得到改善 创建合格的卫生院儿保门诊由以前的一间简陋门诊改造成兼有候诊室,测量室,体检室功能完善的服务门诊;增添了电脑,空调,办公桌椅,文件柜,身高体重计等基础服务设施,墙壁上悬挂有关科学育儿知识宣传栏,体检流程,服务承诺等,并对就诊环境进行了美化,童趣十足,光线充足,布局合理,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2 儿保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申报创建的卫生院能按照创建标准,配备专职儿童保健医生1名,为体检儿童提供系统体检服务,并配备护士一名,负责儿童身高体重的测量及资料的整理归档。创建规范化儿保门诊2年来,队伍素质整体提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等指标逐年下降,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等指标也完成市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乡镇儿童保健工作焕然一新,软硬件上了一个新的水平,促进了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3.3 儿童保健综合服务能力增强,信息统计更加准确 儿童保健门诊的相关资料,包括DPDQ筛查登记本,高危儿管理登记本,体弱儿管理登记本,儿童出生花名册,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本及死亡报告卡,乡镇例会及培训记录,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井然有序;能够按照4.2.1体检时间实行预约体检制度,体检所得信息一并录入由成都金石软件公司提供的众信妇幼业务儿童健康体检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并追踪随访,不能管理及时转诊;建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制度,每季度对辖区儿童死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及上报;及时上报各类儿童保健报表;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要求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
儿童保健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工程,各级政府必须把儿童的健康的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层保健机构的硬件设施,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条件;我县的规范化儿保门诊建设与发达地区的县市相比,还相距甚远,仍需进一步学习,进一步完善,以使得我县的儿童保健工作能够再攀新的台阶,更好的促进农村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殷刚柱 ,傅苏林 ,邵子瑜等 合肥市2006-2010年儿童保健指标完成情况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2):3374~3375.
儿童口腔保健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64例进行保健检查的儿童均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儿童, 按照入院体检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 观察组男10例, 女22例;年龄1~5岁, 平均年龄 (3±2.0) 岁。对照组男15例, 女17例;年龄0.5~6.5岁, 平均年龄 (3.5±3.0) 岁。两组小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进行保健:小儿出生后医生及其家属为其婴儿建立儿童保健卡, 按时为婴儿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的喂养方式及护理均由家长自己护理保健。观察组采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进行保健:小儿从新生儿期就要通过科学健康正确的母乳喂养, 包括喂养姿势、含接姿势要正确, 保证早吸吮、勤吸吮, 母子间皮肤早接触、多接触, 按需哺乳, 及时判断母乳是否充足以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母乳喂养6个月后小儿应进行混合喂养, 开始添加辅食, 应保证添加食物的多样化, 保证饮食营养的均衡、适量, 保持健康的体重, 并建立良好的喂养行为。针对脐带的护理, 脐带脱落之前应注意包扎的纱布有无渗血现象;小儿臀部的护理应注意勤换尿不湿, 清洁耳朵、新生儿的沐浴以及抚摸在新生儿期的护理极为重要;并及时识别新生儿危险症的表现, 若出现症状或体征均应及时送入医院, 产后42d后去医院或社区建儿童保健卡, 在适龄期进行预防接种。家长应按时对儿童进行体检, 例如儿童生长监测, 用儿童生长监测图对儿童的体重、身高等指标进行动态地观察, 了解生长发育的趋势, 早期发现生长缓慢现象, 进行有效的干预。并且按时进行听力的检测、口腔的保健护理、视力的保健等以及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并积极治疗, 加强身心健康教育。
1.3 保健疗效判定 采用我院自拟保健效果满意度调查表, 对两组小儿保健满意度进行调查, 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 保健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总例数 ×100%。疗效判定标准如下[3]:显效:通过儿童保健, 促进了小儿的身心健康, 身高、体重正常, 臀部、口腔、听力、视力等正常;有效:小儿的身高、体重等指标正常, 心理方面异常;无效:通过儿童保健, 小儿的身心健康, 身高体重不成比例, 出现呆小症、侏儒症等, 臀部、口腔、听力、视力护理保健没有效果, 有异常现象。 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保健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9%,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疗效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两组保健疗效有差距, 见表1。
2.2 保健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保健满意度为10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4%,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小儿的保健极为重要[4], 在新生儿期, 小儿刚开始脱离母体独立的生活, 小儿生存的内外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从而易使小儿发生体温不升、体重下降的体征, 最终产生如产伤、窒息、感染、溶血等各种疾病, 此时的小婴儿发病率、死亡率高。因而关于小儿的保温、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等方面应加强保健。对于婴幼儿期的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 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小儿活动范围渐广, 接触周围事物增多, 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 需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又因小儿为混合喂养阶段, 需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此阶段由于接触外界较广, 小儿自身免疫力仍低, 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需要注重保健。学龄前期儿童体格发育速度较前又减慢, 达到稳步增长, 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 应根据这个时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点, 从小培养优良的美德。学龄前期小儿防病能力有所增强, 但因接触面广, 仍可发生传染病, 易患急性肾炎、风湿病等, 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学龄期的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 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 矫治慢性病灶[5]。64例保健小儿, 在采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进行保健和普通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进行保健的保健效果及保健满意度效果的对比中,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保健效果较好, 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培斌, 宋苏萍.儿童保健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及运行〔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35) :4946-4947.
[2]谢万忠, 黄宏云, 李宗年, 等.沙市区儿童保健工作现状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8) :2489-2490.
[3]卢延芳.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12) :116-117.
[4]何能清, 黄俊芳, 贺卫权, 等.新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19) :2169-2171.
儿童保健知识 篇5
一、儿童膳食营养保健指导: 1.供给合理平衡膳食 在热能充分供给前提下,注意蛋白质的质与量,及其它营养素的供给。做好荤素、粗细搭配,防止过食零食、甜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2.作好一日三餐膳食安排,尤其注意早餐热能、蛋白质的摄入,使早餐供热占一日总热能的30%;午餐不能过于简单,热能约占全日的35%一40%;晚餐为30%一35%。
3.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及生长发育。
二、儿童口腔保健:
1.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尤其是2-6岁年龄段,除了选择适龄的儿童牙膏,还应注意,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刷牙时间应维持在3分钟左右,口腔及牙齿上的细菌才能得到充分清除。
2.正确的刷牙方法是:顺着牙,竖着刷,刷完里面再刷外面。不可横向来回用力刷,否则会损伤牙龈。
3.平时要少吃糖果。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预防龋齿的关键。此外要注意宝宝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不用舌头舐牙齿。4.如果发现牙齿有病且一直得不到改善,应及时就医。
三、儿童眼睛保健指导:
1.保持端正的坐姿:与桌面和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
2.做好用眼卫生:看书看电视半小时让眼睛休息5~10分钟,距离电视屏面2.5~3m,光线充足。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
3.平时多补充维生素A,可有效预防夜盲症。比如:鱼肝油、蛋类、奶类、胡萝卜、菠菜、韭菜、海带等。4.多做运动,定期检测视力。
四、手足口病的预防保健:
1.讲究卫生:玩耍前后、饭前便后都要坚持洗手。每天陪着宝宝的同时也应注意做好大人的个人卫生。
2.勤洗手:用洗手液或者肥皂,将手上里里外外都认真地搓洗数次,洗一次手的时间得在1分钟以上。
3.多消毒:小孩的玩具、奶嘴,这些每天与小孩密切接触的物品也要经过认真消毒。
4.增强体质:通常手足口病以及病毒感染都爱“盯上”体质弱的宝宝,家长有必要、有意识地常带宝宝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比如选择环境优美、空气好、人又少的公园等地。
五、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十要点
1、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儿童口腔保健 篇6
关键词:课堂健康教育;儿童;口腔保健知识;行为
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牙龈炎、牙周炎及龋齿的高发期,而这些口腔疾病对儿童的健康生长及发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这个时期对儿童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教育能够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有效地预防各种口腔疾病。为了准确探究口腔专业医生的课堂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影响,本次研究主要以某中心小学2014年9月秋季入学的学生120人作为研究对象,在课堂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学生开展了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性研究,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某中心小学2014年9月秋季入学的学生120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二年级学生60人,男生30人,女生30人,年齡7~8岁;五年级学生60人,男生35人,女生25人,年龄10~11岁。
(二)教育方法
采用课堂集中授课的方式,由口腔专业医生对两个年级的学生分别进行课堂健康教育,时间为2小时;其次在课堂健康教育前后要对被教育的120名学生做一份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问卷调查。
1.教育内容
(1)口腔专业医生可充分利用牙齿模型及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讲解牙齿的具体结构、牙齿的类型、牙菌斑及龋齿的含义、坏牙形成原因及口腔细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等内容。(2)口腔专业医生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减少糖的摄取量。指导儿童在晚上睡觉时要养成漱口的良好习惯,避免吃糖分高的食物,如棒棒糖等。(3)可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标准、科学的刷牙教学视频,有效消除牙菌斑的刷牙方式、刷牙时间及刷牙次数。让学生在家选择合适的牙刷,根据牙齿的实际情况对软硬度进行挑选,并建议学生1~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建议使用含氟量高的牙膏。(4)推荐学生定期开展口腔卫生的检查工作,提议至少6个月为1次周期去接受正规口腔医院的健康检查。患龋齿较多的学生建议3-4个月进行1次检查,以便于及时发现口腔内存在的疾病,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
2.问卷调查及内容
主要方式:口腔专业教师在授课前与授课后分别为学生对于口腔保健的知识及行为开展问卷调查,并在课堂当场由学生进行填写,且问卷要当场收回,回收率达100%。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牙菌斑就是牙垢、龋齿就是蛀牙、龋齿对于口腔有害、引发龋齿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和糖分、正确的刷牙方法能够清楚牙菌斑、经常摄取食用甜食和饮料会损害牙齿、含氟量高的牙膏能够有效防止龋齿的出现等。
行为知识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进食后要及时漱口、用温开水或者漱口水进行漱口、每天至少刷牙2~3次、每1~3个月更换牙刷、使用软硬适中的牙刷、牙线能起到清洁牙齿细缝的作用。
3.问卷的评价指标
口腔保健知识、行为问卷各20道题,每答对1题为2分,满分为40分,20分以上(包括20分)为及格,对及格率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教育前60人的保健知识及格率为60%,保健行为的及格率为50%;教育后60人的保健知识及格率为g5%,保健行为的及格率为97%,可见,在实施课堂健康教育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实施课堂健康教育前。通过对比可知,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以我国现阶段儿童口腔疾病的现状来看,儿童患龋齿率高达65%~85%,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我国儿童龋齿高患病率的主要原因是儿童缺乏相应的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意识;儿童及家长缺乏口腔卫生和疾病防控知识的基本认知与了解,且没有掌握正确、科学的刷牙方法。故对儿童实施课堂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教育,能提高儿童对于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
通过对某中心小学2014年9月秋季入学的学生120人进行课堂健康教育的研究,发现实施课堂健康教育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的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实施课堂健康教育前,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儿童口腔保健 篇7
1 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主动了解并掌握足够的口腔保健知识, 家长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对儿童口腔保健的教育[4]。儿童在成长过程中, 不同的牙齿发育阶段提倡使用不同的口腔保健方法, 家长指导孩子养成保护牙齿的好习惯。孩子在牙齿萌出初期, 晚上不要让孩子含奶瓶睡觉, 或者尽早不让孩子使用奶瓶, 避免孩子的乳牙刚萌出不久就龋坏。从3岁以后, 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并教其正确的刷牙方法。家长要限制孩子甜食的摄入, 多吃五谷杂粮, 锻炼口腔的咀嚼能力, 多吃蔬菜水果, 增强身体免疫力, 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5]。家长也可以定期带孩子去口腔医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 通过检查也能发现早期症状不明显, 容易被忽视的口腔常见疾病, 如龋病, 发现后, 即可将其控制或预防在萌芽状态。
2 学校教育
学校应积极开展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的口腔状况。在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后, 尤其是进入的学校采取住校全封闭式的管理方式, 学生的生活方式对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更是大, 学校应积极进行干涉引导和教育。在课余时间里, 学校可以邀请口腔方面的专家做专题讲座, 传授口腔保健知识, 可以开展小班化论坛, 面对面解决学生、老师关于自身的口腔问题, 更正其对于口腔保健的常识性错误, 可以搭配宣传单, 宣传资料的发放, 反复播放广播和视频, 积极开展一些关于口腔知识的竞赛, 进一步巩固知识。学校也可以对老师定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教案培训, 教授最新的口腔知识, 介绍口腔保健的经验和方法, 让老师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一对一的解决[6]。
3 儿童本身
儿童本身对于保护口腔健康的意识和日常养成的习惯极大地决定了其口腔的状况。处于成长期的儿童, 接受能力强, 求知欲足, 通过家长、学校的教育和自己的学习之后, 口腔保健知识和行为大大增强, 他们能自主选用小头软毛牙刷, 每天刷两次牙, 每次刷牙3 min, 使用含氟牙膏, 刷牙竖刷等, 他们能够渐渐意识到经常吃甜食喝饮料对牙齿有害, 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质对牙齿有益, 锻炼身体能增强免疫力, 避免一些口腔疾病的发生。一段时间后, 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经过6个月的调查, 儿童受教育后, 其牙石检出率, 患龋率显著降低, 菌斑指数, 龋齿数结构有明显改善[7]。在同辈中, 会存在一种同龄人领导的潜在性影响, 同龄人之间的学习速度甚快, 没有心理障碍, 孩子在互相学习的环境中, 能更好得将口腔保健知识掌握好[8]。
4 医疗预防
在家长和孩子都意识到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后, 通过窝沟封闭, 免疫防龋, 预防性树脂充填等方法可有效得预防儿童龋病的发生。 (1) 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一种无痛、没有创伤、经济实惠、无副作用的防龋方法, 不但能有效降低患龋率, 还可以降低由龋而引发的各种并发症, 节省因治疗龋齿而花费的时间和资源。窝沟封闭的最佳时机为牙齿完全萌出, 且尚未发生龋坏时。也有研究证实了窝沟封闭对减少窝沟龋的发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龋方法[9]。 (2) 预防性树脂充填。预防性树脂充填是仅去除窝沟处的病变牙釉质或牙本质, 根据龋损的大小, 采用酸蚀技术和树脂材料充填早期窝沟龋, 并在牙合面上涂一层封闭剂, 这是一种窝沟封闭与窝沟龋充填相结合的预防性措施。 (3) 免疫防龋。免疫防龋通过提高宿主的免疫防御能力及抑制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打破四联因素并存的状态, 从而降低龋病发生的可能性[10]。目前还在寻找适合的疫苗, 有专家将一种转基因植物被动免疫自愿受试者, 显示受试对象龋活性的明显下降, 引起举世瞩目[11], 这种方法将在未来带来深刻变化。
参考文献
[1]冯奕文.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知识、行为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 2008 (5) :1621-1623.
[2]王国珍.991名10-15岁儿童龋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 2011.
[3]彭彩燕.健康教育在儿童口腔保健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0) :141-143.
[4]Saied-Moallemi Z., Virtanen J.I.Disparities in oral health of children in Tehran, Iran[M].2006 (12) :262-264PMID:17164073.
[5]闫华侠.探讨儿童龋齿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4) 192-193.
[6]徐玮.上海市3岁和6岁儿童口腔健康_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 2012.
[7]J.Appl.Oral Sci.The Efficacy of the Inter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for Oral Health Improvement in School Children[J].Serbian Dental Journal, 2012, 11 (59) :27-31.
[8]刘美娟.青少年的“同龄人”交往和群体心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0 (4) :57-62.
[9]零月丽.窝沟封闭防龋疗效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 33 (6) :804-805.
[10]樊明文.关于免疫防龋[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 41 (5) :279-281.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篇8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 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 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 营造良好环境, 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 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 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 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一) 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 监测方法
在健康检查时,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 结合家长需要, 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 (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 , 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 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 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表1) , 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 并在“□”内打“√”。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3) 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 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 (DDST) 、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 (DST) 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 转诊
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 应当登记 (附件1) 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 并进行随访。
3. 预见性指导
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 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 根据个体化原则, 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 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 新生儿期
1) 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 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 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 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 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 如按需哺乳。
3) 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 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4) 给新生儿抚触, 让新生儿看人脸或鲜艳玩具、听悦耳铃声和音乐等, 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2) 1~3个月
1) 注重亲子交流, 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婴儿带有情感的说话、逗弄, 对婴儿发声要用微笑、声音或点头应答, 强调目光交流。
2) 通过俯卧、竖抱练习、被动操等, 锻炼婴儿头颈部的运动和控制能力。
3) 增加适度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刺激, 听悦耳的音乐或带响声的玩具, 用鲜艳的玩具吸引婴儿注视和跟踪。
(3) 3~6个月
1) 鼓励父母亲自养育婴儿, 主动识别并及时有效的应答婴儿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逐渐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2) 培养规律的进食、睡眠等生活习惯, 多与婴儿玩看镜子、藏猫猫、寻找声音来源等亲子游戏。
3) 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多与婴儿说话、模仿婴儿发声以鼓励婴儿发音, 达到“交流应答”的目的。
4) 鼓励婴儿自由翻身、适当练习扶坐;让婴儿多伸手抓握不同质地的玩具和物品, 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4) 6~8个月
1) 父母多陪伴和关注婴儿, 在保证婴儿安全的情况下扩大活动范围, 鼓励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
2) 经常叫婴儿名字, 说家中物品名称, 培养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引导婴儿发“ba ba”、“ma ma”等语音, 提高其对发音的兴趣。
3) 帮助婴儿练习独坐和匍匐爬行, 扶腋下蹦跳;练习伸手够远处玩具、双手传递玩具、撕纸等双手配合和手指抓捏动作, 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5) 8~1 2个月
1) 帮助婴儿识别他人的不同表情;当婴儿出现生气、厌烦、不愉快等负性情绪时, 转移其注意力;受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2) 丰富婴儿语言环境, 经常同婴儿讲话、看图画。让婴儿按指令做出动作和表情, 如叫名字有应答, 懂得挥手“再见”。
3) 帮助婴儿多练习手-膝爬行, 学习扶着物品站立和行走;给婴儿提供杯子、积木、球等安全玩具玩耍, 发展手眼协调和相对准确的操作能力。
4) 增加模仿性游戏, 如拍手“欢迎”、捏有响声的玩具、拍娃娃、拖动毯子取得玩具等。
(6) 1 2~1 8个月
1) 给予幼儿探索环境、表达愿望和情绪的机会。经常带幼儿玩亲子互动游戏, 如相互滚球、爬行比赛等;引导幼儿玩功能性游戏, 如模仿给娃娃喂饭、拍睡觉等。
2) 多给幼儿讲故事、说儿歌, 教幼儿指认书中图画和身体部位, 引导幼儿将语言与实物联系起来, 鼓励幼儿有意识地用语言表达。
3) 给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 通过练习独立行走、扔球、踢球、拉着玩具走等活动, 提高控制平衡的能力。
4) 鼓励幼儿多做翻书页、盖瓶盖、用笔涂鸦、垒积木等游戏, 提高认知及手眼协调能力。
(7) 1 8~2 4个月
1) 家长对待幼儿的养育态度和行为要一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给幼儿自主做事情的机会, 对幼儿每一次的努力都给予鼓励和赞扬, 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2) 学习更多词汇, 说出身边物品名称、短语, 鼓励用语言表达需求和简单对话;学习区分大小, 匹配形状和颜色等。
3) 提高幼儿身体动作协调能力, 学习扶着栏杆上下楼梯、踢皮球、踮着脚尖走和跑, 握笔模仿画线, 积木叠高等。
4)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如用匙进食、用杯子喝水, 学习脱袜子、脱鞋;固定大小便场所, 练习示意大小便。
(8) 2 4~3 0个月
1) 鼓励幼儿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 如收拾玩具、扫地、帮忙拿东西等, 促进自信心的发展, 激发参与热情。
2) 当幼儿企图做危险的活动时, 应当及时制止;出现无理哭闹等不适宜的行为时, 可采用消退 (不予理睬) 或转移等行为矫正方法, 让幼儿懂得日常行为的对与错, 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教幼儿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身体部位以及一些短句和歌谣。学习执行指令, 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需求;培养幼儿理解“里外”、“上下”、“前后”等空间概念。
4) 学习独自上下楼梯、单腿站, 提高身体协调及大运动能力;通过搭积木、串珠子、系扣子、画画等游戏, 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9) 3 0~3 6个月
1) 提供与小朋友玩耍的机会, 鼓励幼儿发展同伴关系, 学习轮流、等待、合作、互助与分享, 培养爱心、同情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2) 通过与小朋友玩“开火车”、“骑竹竿”、“过家家”等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游戏, 保护和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3) 经常给幼儿讲故事, 并鼓励幼儿复述简单故事, 教幼儿说歌谣、唱儿歌、讲述图画, 不断地丰富词汇,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练习双脚交替上楼梯、走脚印、跳远等, 提高身体协调能力。通过画水平线、画圆形、扣扣子、穿鞋子等, 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5) 逐步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 学习自己洗手、进食、穿衣、大小便等生活技能。帮助幼儿学会适应新环境, 做好入园准备。
(10) 3~4岁
1) 允许儿童在成长中犯错, 让其学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以正确方法纠正不良行为, 避免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
2) 帮助儿童适应集体环境, 逐渐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关注分离焦虑情绪, 引导适当的表达, 妥善处理和缓解消极情绪。
3) 采用丰富的词句与儿童对话、看图讲故事, 耐心听其说话及复述故事, 鼓励儿童发现、提出问题并认真回答。交流时注意与儿童眼睛平视。
4)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鼓励儿童练习走直线、走和跑交替、攀登、骑三轮车等, 学习折纸、剪纸、画画、玩橡皮泥、使用筷子等。
5) 通过有主题的角色扮演等团体游戏, 鼓励儿童自由联想、保持其好奇心。培养儿童注意力及对事物的观察力, 引导和培养兴趣爱好。
6) 帮助儿童学会遵守生活、游戏和学习的规则, 鼓励儿童独立完成进食、穿衣、入厕大小便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11) 4~5岁
1) 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性别差异, 建立自我性别认同。
2) 引导儿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 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鼓励儿童多接触社会, 遵守各种规则, 强化其乐于助人的意识。
3) 增加猜谜语等简单的抽象思维游戏, 学习按形状、大小、颜色、性质、用途等将物品进行归类, 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4) 学习儿歌、讲故事、表演节目;练习跳绳、扔球、接球;练习复杂图形剪纸、摆拼图、搭积木等。
5) 注重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玩具和图书。
(12) 5~6岁
1) 给儿童设立适当的行为规范, 引导儿童遵守社会与家庭生活规则和要求, 对儿童的各种努力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促进儿童的自尊和自信的发展。
2) 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 适度、适量体验挫折, 并为克服困难做出努力, 培养其坚持和忍耐的品质。
3) 逐渐学会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懂得与人相处所需的宽容、谦让、共享与合作, 同情、抚慰、关心和帮助他人。
4) 鼓励儿童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多与儿童交流幼儿园及周围发生的事情, 积极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
5) 练习跳绳、单脚跳、拍皮球等;经常画图画、做手工、玩创造性游戏。学会整理书包、文具及图书等物品, 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 高危儿童。
1. 管理对象
(1) 早产 (胎龄<3 7周) 或低出生体重 (出生体重<2500克) 。
(2) 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颅内出血。
(3)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惊厥, 持续性低血糖。
(4) 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 (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
(5) 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 (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 。
(6) 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 (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等。
2. 管理方法
(1) 登记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儿童建立健康档案时, 通过询问家长或查阅围产保健手册, 确定高危儿童。填写“高危儿童及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登记表” (附件1) , 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 并进行随访。
(2) 专案管理:区 (县) 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接诊高危儿童, 并填写“高危儿童专案管理记录” (附件2) , 纳入到专案管理。
(3) 结案与转诊:连续两次评估正常并年满1周岁的高危儿童可结案。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 转诊到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进行诊断和早期干预。
3. 专案管理内容
(1) 监测次数:对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评估, 每季度至少1次, 可根据监测手段和实际情况决定发育监测密度。
(2) 监测方法:应当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量表 (如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 (NBNA) 、DDST、DST等) 以及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监测评估。
(3) 咨询指导
1) 根据筛查结果对儿童养育人进行结果解释。
2) 针对筛查中发现的养育及发育问题进行咨询指导。
3) 对需要转诊进行诊断和干预的儿童家长解释转诊原因及目的。
(三) 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1. 管理对象
(1) 一般心理行为发育问题:不适当的吸吮行为、咬指 (趾) 甲、饮食行为问题、睡眠问题、遗尿、过度依赖、退缩行为、屏气发作、暴怒发作、习惯性摩擦综合征等。
(2)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言语和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异食癖、拔毛癖、口吃、睡眠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儿童心理障碍还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等, 遇到此类儿童应当及时转诊至精神专科门诊或专科医院。
2. 管理方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儿童健康检查时发现的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转诊至区 (县) 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的心理行为发育门诊。心理行为发育门诊接诊一般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和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儿童, 进行评估、初步诊断和咨询指导。诊断困难者应当及时转诊至心理相关专科门诊或专科医院, 并协助康复治疗。
四、
服务流程
五、工作要求
(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儿童健康检查基础上, 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和预见性指导, 早期发现高危儿童, 及时登记转诊。区 (县) 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设立高危儿童监测管理门诊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门诊, 负责辖区内高危儿童专案管理和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的评估识别、咨询指导和转诊。
(二) 从事儿童心理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儿童心理保健及精神医学专业技术培训, 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三) 开展儿童心理保健工作的专业人员应掌握心理行为发育监测方法, 注重个体化差异, 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强调保密原则。根据结果给予科学指导。
(四) 区 (县) 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应有环境适宜的高危儿童监测管理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门诊用房, 配备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量表和工具。
六、考核指标
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与常规防治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深圳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临床治疗经验发现, 儿童口腔疾病主要有:龋病、牙髓炎、根尖周炎、乳牙替换和其它如多生牙、牙错位、牙阻生、冠周炎、牙髓病、牙折等。并且病状在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1.2 方法
找到儿童不同时期的病理病症, 采取不同的措施治疗和预防。
1.2.1 病状的发生的主要阶段
胎儿期:胎儿发育期间, 牙齿在母亲怀孕的第5-6周起开始形成。从胎儿5个月左右开始乳牙钙化, 出生前釉质已完成钙化。胎儿4-5个月时恒牙胚也已经形成, 恒牙胚的关键期是出生起到3岁, 并一直延续到18岁。因此孕妇需摄取足够的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等物质, 禁止吸烟、嗜酒、滥用安眠药等, 以避免胎儿乳牙釉质发育不全、唇腭裂等因妊娠期间的不良习惯而出现的病症。
新生儿期:有些新生婴儿牙床上会生出学名"上皮珠" (马牙) 的米粒大小的乳白色片状或球状物, 不久便会自行脱落;有些婴儿在出生不久就已经萌发牙齿, 叫诞生牙。诞生牙因为没有牙根或牙根较短, 极易松动, 常有脱落而被吸入气管的危险, 必须及时拔掉。否则会因吸奶时摩擦舌系带, 造成褥疮性溃疡, 而影响吮吸奶。另外因产妇阴道白色念球菌感染导致的鹅口疮, 会导致婴儿口内乳白色、凝乳状假膜, 引发婴儿哭闹。此时应及时用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母子消毒。
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此时期为牙齿萌出和替换期, 一般一周岁内萌发出第一颗乳牙属于正常;2岁半左右20颗乳牙全部长齐;3-6岁随着颅面和恒牙胚的发育, 乳牙间出现以便容纳更大的恒牙的生理间隙;6-7岁乳牙被恒牙代替;12-13岁乳牙被替换完毕, 形成恒牙列。
1.2.2 治疗与防治
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是龋病的高发阶段, 从乳牙萌出开始3岁时患病率直线上升, 7-8岁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5-6岁时儿童乳牙的患龋病率高达80%-90%。龋齿患病为: (初龋) 牙上开始出现小洞, 不疼-- (中、深度龋) 对冷、热、酸、甜出现过敏疼--自发疼、夜间疼、碰牙疼、牙床红肿等症状-- (最终) 出现残冠、残根。长期牙疼会严重影响儿童进食, 使其长期缺乏营养, 身体发育不良。甚至因为不敢吃硬东西, 而使颌骨发育缓慢, 并且是新生的恒牙排列拥挤, 从而导致牙龈炎、牙周炎等。
2 结果
由于龋齿在口腔中长期存在而未被家长发现或未引起关注, 导致儿童患根尖周炎的比例很高, 约占牙体牙髓病的31.99%。患儿平均年龄为6岁左右。另外因上颌乳切牙根尖暴露而拔牙的儿童平均年龄仅为4.84岁。在治疗调查中发现需做牙髓治疗的人次明显高于龋齿充填人次, 而且需做根管治疗的比例比较高。这说明预防的薄弱性导致了龋病的严重性。
3 讨论
目前我国对于儿童的口腔疾病还多为治疗, 预防保健的开展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因此儿童口腔保健工作需进一步提高。儿童牙病的预防除借助口腔医疗机构外, 还有赖于家长、学校及全社会的关注。改善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早期防治是这些根治病症的最佳办法。
3.1 儿童口腔疾病的病因 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细菌、饮食和宿主。
3.1.1 细菌
细菌在牙表面形成牙菌斑, 其中变型链球菌能使饮食中的糖发酵产酸, 酸可以使牙齿脱矿、变软, 形成龋洞。
3.1.2 饮食
注意食用饮料和糖。饮料对牙齿患龋率和酸蚀症的发生有明显影响。相关学者对饮料的危害进行研究发现, 牙酸蚀症与饮料有明显的相关性, 牙酸蚀程度与饮用饮料的多少也密切相关, 饮料已成为儿童患龋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3.1.3 宿主
牙齿咀嚼面上有许多细微的窝沟, 龋坏易从这些部位开始。为了防止牙齿窝沟龋的发生, 需要医生用窝沟封闭剂将其封闭起来。这是一种有效的预防龋病的方法。
3.2 口腔保健预防
口腔保健应从物质预防和饮食两方面来进行, 物质预防龋齿有两种有效的方式:应用氟化物和窝沟封闭剂。
3.2.1 物质预防
氟化物可以改变牙齿的结构, 增强抗酸的能力, 因而使牙齿变得更加结实, 增加牙齿的光滑面。氟广泛含于加氟的自来水、牛奶、加氟盐、含氟药片和滴剂中。但过量使用含氟物品也会导致氟斑牙的发生, 因此要适当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防龋措施。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时, 5-6岁的儿童每次挤出黄豆粒大小的儿童专用牙膏, 早晚各一次;3-4岁要酌情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用氟水含漱时, 5-6岁的儿童可以每次使用5mL 0.05%的氟化钠溶液漱口1分钟, 之后吐出, 5岁以下的儿童不宜用等等。另外儿童适量饮茶或饭后用茶水含漱也具有防龋作用。适度保护牙齿, 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可以大大降低牙齿的发病率。
3.2.2 饮食预防
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但从口腔保健的角度讲应该少吃糖。糖与龋齿病的关系也已经被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 吃糖可以导致龋齿。尽量减少单独吃糖的频率, 最好随正餐一起吃, 不要在两餐之间吃, 并且食后应立即漱口。
饮食注意粗细搭配, 多食水果、蔬菜, 有助于清洁牙齿和按摩牙龈。另外建议家长每3-6个月带儿童到口腔门诊进行一次常规检查, 尽早发现问题, 及时预防, 及时矫正牙列拥挤等错颌畸形, 争取把龋病, 龈炎、错颌畸形等口腔疾病控制消失在初级阶段。
3.2.3 行为预防
进行日常护理的方法之一是刷牙。刷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为, 是机械性去除菌斑和白垢最常用的有效方法, 刷牙可以降低龋齿病的发生率。刷牙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 由父母用裹纱布的手指蘸温水擦洗婴儿的口腔和牙齿, 每天至少一次;1-2岁时家长协助幼儿刷牙, 每天一次;2-3岁时要教会儿童自己每天坚持早晚刷牙。刷牙时要正确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大小和情况的保健牙刷和牙膏, 注意牙膏的用量和刷牙时间。5岁以下的儿童牙膏不应含有任何药物, 刷牙时间一般应达到3min左右, 且能按正确的方法刷牙, 牙面、邻面余留的菌斑要用牙线、牙签等清除;特别提倡5岁以上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 还要注意牙刷卫生, 每两个月要更换一把新牙刷, 所有人都应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善人群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的基本方法, 加强口腔键康教育是重要的和必然的。儿童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 可塑性强, 口腔健康知识及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口腔健康行为。促进学校口腔卫生是开辟未来口腔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的基础, 所以抓好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 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
3.2.4 群带关系预防
要做到儿童全面口腔保健, 妊娠期的妇女也应加倍注意。孕妇的口腔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婴儿健康。妊娠期妇女易发生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牙釉质酸蚀和智齿冠周炎等口腔疾病, 妊娠妇女口腔疾病不仅影响自身健康, 而且潜在影响着胎儿健康。现象研究表明, 口腔疾病能引起妊娠期的异常, 如流产、早产、低体重出生儿、先天性疾病等。增加对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的了解与改善, 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增强个人身体健康, 对优生优育和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 母亲还是孩子行为的模板, 母亲的口腔保健习惯对幼儿口腔护理和口腔健康状况也会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增加孩子的健康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石四箴.儿童口腔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71.
[2]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使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1, 78.
[3]须俊滟, 樊落, 夏兰, 等.美国围产期妇女和婴幼儿口腔保健项目介绍与启示[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 (7) :21-23.
当代儿童口腔医生培养的思考 篇10
儿童口腔医学是口腔医学的一个亚专业,我国1998 年才有了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专业委员会,是口腔医学领域的年轻学科。儿童口腔医学是唯一用年龄而非学科来命名的口腔专业,可见本专业将儿童群体特殊性放在重要考量的位置。儿童正处在心智和体能的发育期,对于外界事物好奇敏感,稳定持续性弱,疼痛阈值低,对口腔内的临床操作不会轻易配合。就诊的儿童常常有哭闹、抗拒合作现象,需要医生花费更多治疗以外的时间做儿童的行为管理,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社会,这成为大多数口腔医生不愿意选择该专业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儿童口腔医学认识的逐渐提高:儿童期对于人一生的口颌系统正常建立、功能行使、颜面美观、心理人格都至关重要;以及儿童口腔诊治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儿童口腔医生工作和待遇有了较大提高。同时,对于儿童口腔医生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1 责任意识
儿童口腔科就诊的婴幼儿或者低龄儿童往往是人生第一次检查口腔,此时接诊医生的责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能医生的诊断就会影响到孩子口腔的一生,虽然他们多半会哭闹,不合作,但相对于面临的医学责任,儿童口腔医生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和技术准备,能够给患儿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从而做出恰当的诊断。儿童口腔由于龋病高发,位居儿童慢性病发病率的第一位,比第二位哮喘发病率高出4 倍。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5 岁儿童乳牙疾病的患龋率为66.0%,有97%未经治疗。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治愈率很低。随着口腔医疗意识的提高,社会逐渐认识到儿童龋病的危害,龋病的治愈率有了一定提升,但和我国2 亿儿童的基数相比,儿童龋病问题依然严峻。同时发现在儿童龋病治疗中,龋坏牙齿治疗后出现新发龋很常见。因此,儿童口腔医生不仅仅要治疗好儿童的龋病牙,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家长和患儿能够养成自觉维护口腔卫生的习惯,避免出现“补了颌面坏颊面,补了近中坏远中”被动局面。一定要对儿童作龋病的风险性评估,并提出个性化的防龋或治疗方案,促进并参与儿童龋病的治疗。目前公认完善的龋病风险评估需要对个体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氟化物应用、易感个体及其口腔微生物群、个体所处社会、文化背景和行为因素综合分析鉴别。因此要求儿童保健口腔者或口腔医生与儿童的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详细了解儿童出生状况、发育情况、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及其父母的口腔保健状况等,根据评估结果获知机体对龋病的敏感性,从而制定个性化口腔卫生保健及计划[5]。这些对儿童口腔医生提出极高的责任意识。
儿童口腔医生需要在患儿治疗的始终都贯穿预防宣教行为,在复诊时更要对患儿口腔卫生行为进行监督。同时一定要对家长进行宣教,让家长知晓患儿的龋病出现问题需要医生治疗,而更重要的预防措施———口腔卫生维护和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家长的监督配合,避免出现家长在孩子面前发出“我让你刷牙你不刷牙,现在牙齿又坏了吧。”这一临床上常见的埋怨。要让家长知晓孩子口腔维护需要家长的监督,不能简单地对孩子发号施令,而对结果不管不顾,要在刷完牙后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纠正。对家长的宣传教育的另一功用是可以降低家长对医生的期望值,从而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中华医学管理学会相关数据表明:约70%的医患矛盾、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交流不够、缺乏互相理解造成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邹静教授谈到医患关系紧张时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患者及患者家长对医生期望值过高。要让家长充分明白:孩子的口腔问题需要家庭防护和医生治疗共同完成,缺一不可。
儿童口腔医生对于儿童早期错颌畸形要充分重视。儿童口腔另一危害较大的疾病———错颌畸形需要所有儿童口腔医生的重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儿童替牙后错颌畸形发病率高,畸形程度重,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健康与形象。这与我国儿童口腔事业起步晚、发展不均衡、儿童早期错颌畸形治愈率低有直接关系。因此现今要求儿童口腔医生对于就诊儿童的口腔疾患有整体判断,调查儿童整体口腔健康水平:喂养方式、营养状况、口腔卫生维护、是否有遗传病史等,从而评估患儿的龋病风险、错颌畸形风险、牙周病风险等。
2 合作意识
以年龄段命名的儿童口腔医学就注定了其涵盖口腔全科医学的内容。其中涉及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牙周黏膜病学、口腔正畸学、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的各学科内容。
有些儿童口腔的疾患不能在儿童阶段(小于14 岁)完成治疗,需要在成年后去对应专科科室做进一步的诊治,这就需要儿童口腔医生和所涉及疾病的专科医生能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治疗患者的目标。比如,根尖未发育的年轻恒牙外伤在经过儿童口腔医生的根尖诱导治疗后,在对冠修复时,如果普通的内科修复不能满足功能需要时就要和修复科医生共同设计方案,必要时还需要口腔正畸医生和牙周医生参与会诊。所以,儿童口腔医学本身就要求从事该专业的医生具备很好的合作沟通意识。例如,上颌发育不足患儿往往在儿童期出现症状,在经过儿童口腔医生的一期治疗后需要在口腔正畸科接受后续治疗,儿童口腔医生可以充分发挥其行为管理的特长,使得患儿和家长有足够的配合保证其疗效,做好后续治疗的基础。
3 爱伤意识
著名骨科专家卢世璧院士指出,爱伤敬业乃医生之道。爱伤必然敬业,敬业必然爱伤,二者相辅相成。所谓“爱伤”具体来说就是“爱你的患者,爱你的工作”。爱护和尊重患者是医疗道德的基本规范,充分保护患者的利益和照顾到患者的感受,是医生应尽的义务。针对儿童口腔这个特殊群体,爱伤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儿童就是我们每个人基因的延续,是每个人的未来。儿童口腔医生绝不能将工作机械化、程序化。要认识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都需要有个性化的交流与表达,需要合理的运用行为管理方式。如果经接诊的患儿年幼时得到我们的关爱,等到未来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才可能会有同样关爱别人的心。甚至可以说,每个孩子都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种族能否健康发展,爱他们就是爱我们自己。
学前儿童日常保健要谈 篇11
【关键词】卫生保健;学前教育
学前儿童保健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前儿童的免疫力,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使儿童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
一、学前儿童期保健要点
学前儿童期是指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这一时期小儿行走及语言能力增强,与外界接触机会增多,自主性及独立性有所发展,但免疫力仍然低下,对危险物的识别能力差。其保健要点为:
(1)保证充足的营养。这一时期由于饮食逐渐由乳类转变为普通食物,故需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各种营养素的搭配。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等。
(3)防止意外。防止车祸、烫伤、触电、中毒及摔伤、跌落、异物吸入等。
(4)早期教育。加强语言能力的训练,如背儿歌、讲故事、唱歌、做游戏等。同时还要进行认知能力及道德品质的培养。
(5)预防接种,加强免疫。根据各种疫苗初种后的免疫持久性,按期加强免疫接种。
(6)生长发育监测。定期做健康检查及体格测量,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二、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一)日常护理
1.居室
小儿的居室条件首先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清洁舒适。冬季学前儿童的住房不能过冷,一般室温在18~22℃为宜。夏季屋内要凉爽通风,但要避免吹过堂风,还要注意防止中暑。室内设置和物品应注意安全防护,床垫软硬适宜。
2.衣着
(1)衣着面料。学前儿童皮肤娇嫩,排汗量多,因而学前儿童的贴身内衣应选用纯棉的面料。
(2)衣着款式。学前儿童衣着款式的选择应该简洁、方便、安全,大小宽松适度,色彩明亮、欢快和醒目,充满童趣。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睡眠习惯。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应培养学前儿童独自睡小床的习惯,并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安静、光线暗淡,睡前不拍、不抱、不吮手指,使小儿自然入睡。
(2)卫生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保持被褥清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睡前洗脸、洗脚、洗臀部等习惯。
(3)饮食习惯。要让孩子保持一个好的饮食习惯,如进食时心情愉快;注意饮食卫生;进餐环境应安静舒适。
(二)营养
(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成分,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保证机体生长和组织修复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能提供能量。小儿生长发育旺盛,需要蛋白质量比成人多,母乳喂養的学前儿童,每日需蛋白质2g/kg,牛乳喂养者每日约需3.5g/kg。
(2)脂肪。脂肪的功能是供给能量,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护脏器及保暖,同时还是人体细胞、组织的主要成分。学前儿童每天应摄入脂肪10-15g/kg。
(3)糖类。糖类是机体能量最主要的来源。婴儿每日需糖类12g/kg。婴儿饮食中糖类不宜过多。同时注意,也不宜供给过少。
(4)维生素。维生素虽然不能供给能量,但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其功能是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维持正常的生理发育。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5)矿物质。矿物质不能供给能量,但是构成人体的成分,并为调节生理功能所需要。根据其在体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6)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可刺激肠蠕动,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泄。但是学前儿童期要注意不要给学前儿童吃很粗的纤维,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7)水。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机体新陈代谢及体温的调节都需要水的参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水的需求量相对较多。婴儿每日需水150ml/kg,以后每增长3岁每日减少25ml/kg。
(三)体格锻炼
体格锻炼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最好措施,同时也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体格锻炼有两种方式: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自然因素,进行空气浴、日光浴、水浴的三浴锻炼;另一方面是体育运动,如主、被动操,体操,田径,球类等运动。
(四)传染病防控
由于小儿抵抗能力差,对各种传染病有较强的易感性,所以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工作是保证儿童健康发育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有效防治传染病,应从传染源、传染途径和被传染者三个方面都做好防控工作。
(五)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要有计划地对小儿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我国卫生部规定,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5种疫苗的接种。
参考文献:
[1] 梅国建.儿童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43
[2] 向海英.学前儿童抚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7-118
儿童保健门诊家长健康需求调查 篇12
1.1 对象
选取2010年1月30至2010年6月30之间, 到我院儿童保健室为其子女进行儿保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派专人收发放调查表, 发表时讲解填写内容及要求, 由家长自愿填写, 实际发出问卷104份, 实际回收100份, 有效回收率96.2%, 最后将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家庭基本情况
家长文化程度:初中以下 (含初中) 学历占16%, 高中及中专学历占27%, 本科以上 (含本科) 学历占57%;婴幼儿男女比例为1.08∶1, 年龄分布:6个月以下 (含6个月) 婴儿占52%, 6~l2个月 (不含6个月, 含12个月) 婴儿占16%, 1至2周岁婴儿占20% (不含1周岁, 含2周岁) , 2周岁以上 (不含2周岁) 婴儿占10%。
2.2 儿保常识
(1) 76%的家长认为米粉应该是在4个月时开始添加, 只有2%的家长认为是1个月就开始添加。而49%的家长填写米粉添加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吞咽动作。 (2) 大家都知道, 6个月至2周岁是婴儿最容易出现疾病的时候, 近一半的家长 (占46%) 认为是由于缺钙所致, 近五分之一 (18%) 的家长人认为是缺铁性贫血所致, 对于4至6个月的婴儿来说, 什么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最好食物呢?有近一半的家长 (49%) 认为是动物血和肝, 超过三分之一 (36%) 的家长认为是蛋黄, 只有5%的家长认为是配方米粉和配方奶粉。 (3) 关于佝偻病佝偻病是以小儿发育迟缓, 骨软变形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在婴儿期较为常见, 那么到底是因为缺什么所致的呢?近六成 (57%) 的家长认为是缺钙所致, 近四成 (38%) 的家长认为是缺维生素D, 而有5%的家长认为是缺锌。另外病发年龄到底是多数呢?有近四成 (38%) 的家长认为是6个月之前易发病, 但也有近四成 (37%) 的家长认为是6至24个月的时候, 而五分之一的家长认为任何年龄均有可能病发。那么如何预防此病的发生呢?近三分之一 (32%) 的家长认为应该给婴儿补充维生素D制剂, 而近三成 (29%) 的家长认为应该多晒晒太阳, 另外有超过五分一 (23%) 的家长认为应该给婴儿补充钙制剂。
2.3 家长对儿保门诊的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 不同家长对儿保门诊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家长希望儿保门诊开设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评价和营养咨询 (69%) 、常见病咨询 (51%) 和早教 (43%) , 但是也有超过1/5 (23%) 的家长希望开设心理咨询方面的项目。 (2) 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基本一致, 主要表现在常见病的预防和处理 (50%) 、喂养 (43%) 、营养 (4l%) 和智力和心理行为问题 (32%) 四个方面。 (3) 从哪能学到关于儿童保健的知识呢?家长们都各有各的招, 真是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有超过七成 (73%) 的家长是通过书籍或宣传册获得知识的, 超过四成 (42%) 的家长通过医生个别讲解或咨询, 超过三成 (34%) 的家长通过广播、电视、VCD、上网等方式获得, 但也有少数家长 (5%) 选择去上孕妇学校或家长学校。
3 讨论
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常见病的预防、处理和喂养两大方面, 科学合理地喂养婴儿不仅能促进婴儿的正常发育, 还能预防与减少疾病的发生, 但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家长们还存在一些误区, 需要给予纠正。
一般来说, 米粉开始添加时间应该是在4个月以后, 因为<4月的婴儿, 体内淀粉酶分泌不足, 因此难以消化米粉, 所以过早添加会引起肠胃疾病的发生, 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但是如果添加时间过晚, 婴儿由于较长时间只吃母乳, 会拒绝吃其他食物, 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常说的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 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但是绝大部分 (57%) 的家长却认为是由于缺钙所致, 只有近四成 (38%) 的家长正确, 这与媒体对钙的过分宣传有关。随着孕妇保健意识的增强, 人民生活的改善, 婴幼儿中出现佝偻病情况已经大大降低, 并没有媒体广告宣传的那么多, 但是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一定要引起家长朋友们的重视[1]。
缺铁性贫血一般多发于儿童, 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此病对儿童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如智力低下、发育迟缓、注意力分散以及精神异常等[2]。2岁以下小儿早期缺铁性贫血会使其智力低下和发育迟缓, 其主要原因是, 此年龄段小儿生长发育较快, 对铁的需求量很大, 而婴儿主要以母乳和牛奶为主食物来源, 这些食物含铁量比较低, 无法满足小儿体内的需要, 最终导致缺铁性贫血。据武蕴梅等[3]的研究发现1至12个月的婴儿有15.56%被检测出缺铁性贫血, 而7至12个月的婴儿有32.1%被检测出缺铁性贫血, 所以此病的发病率很高。很多家长认为预防此病的办法是给婴儿吃些动物肝脏和蛋黄, 其实婴儿消化能力比较弱, 不可能消化这些食物。其实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米粉中, 已经强化了铁、维生素D和A, 因此靠这两样食物完全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和佝偻病。
关于获取儿童保健的知识的途径, 目前主要是通过与医务人员交谈为主, 一般医院都会向家长发放健康教育的小册子, 使家长获取到相关的知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是护士, 现在由于患者较多, 看病较难, 使家长在候诊时有较长的时间与护士进行接触, 因而护士可以按照家长的需要, 给予其相应的指导, 如向家长发放小册子、看光碟、看墙报等, 在必要的时候要给家长予适当的解释或示范, 总之要因人而异, 使健康教育给家长带来实惠[4,5]。
本次调查中近六成 (57%) 的家长学历是是本科以上, 他们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非常关心的, 只有家长接受了科学合理的育儿知识,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因此在对婴儿教育的过程中, 家长是关键, 必须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 必须把基本的保健知识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家长, 只有这样, 才能让婴儿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郡淑艳, 肖殉.北京市外来人13儿童保健服务需求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3, 18 (4) :231-234.
[2]韩煊, 洪琦, 卢光进, 等.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儿童保健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8 (11) :61-62.
[3]武蕴梅, 刘彦.北京市海淀区200名外来人员儿童保健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22) :3158-3159.
[4]陈刚, 吕军, 刘英涛, 等.流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8) :64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