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管理

2024-09-03

节目管理(精选12篇)

节目管理 篇1

1 领导重视, 周密部署, 保障安全播出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也是大众传媒, 肩负着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 以及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 安全播出工作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声音能否及时准确传达到千家万户的大事, 是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和根本要求, 我台领导非常重视安全播出工作, 成立了安全播出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安全播出会议, 加强安全播出管理, 制订了一系列安全播出规章制度。在重要播出时期, 重要播出时段台领导都亲自到播出第一线坐阵指挥, 并督促指导部门主任及技术人员现场解决实际技术问

关于美食的故事, 虽然片中夹杂着获取食材的艰辛和劳作的辛苦的表述, 但整部片子从头至尾洋溢的都是人们快乐富足的神情: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有这么多快乐生活的人们, 生活是美好的!这种情绪的传达很大一部分就是通过摆拍的镜头来体现:太湖大闸蟹的主人手拎大闸蟹哈哈大笑、北京贵春在自家阳台菜园里尽情引吭高歌、湘西农家小孩子抱着荷花鱼蹦蹦跳跳、宁波顾阿婆做好年糕后家人猛嚼年糕等等, 这些镜头都是典型的摆拍。但这种摆拍不仅没有排斥真实, 反而突出了人们内心更真实的情绪。 (2) 演示过程。《舌尖》从头至尾用了大量的镜头介绍每一种地方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为了把这个过程拍得好看, 避免表现形式单一, 创作者除了不停变换制作地点、不断压缩延长制作过程等手法以外, 还大量使用“摆拍”来完成美食出笼的过程, 虚化或抹题, 确保播出安全。作为播出部门, 我们一直紧绷安全播出这根弦, 扎实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消除麻痹松懈思想, 实现了安全播出“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最终目的。

2 提高节目制作水平, 确保播出节目质量

节目播出是节目由策划、编辑制作至与观众见面的最后一关, 是电视台面向观众最直接的窗口。而今天的电视观众, 对电视节目的技术质量已不是满足过去的“看得见、听见声”了, 他们需要更清晰、更稳定的图像质量, 以及悦耳、动听的音响效果, 因此, 电视节目的高质量播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节目是通过采、

去背景, 突出过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兰州马保子第四代传人马文斌表演拉面, 马文斌一身白装, 背景完全黑色, 观者感觉马文斌就像是在一张纯黑色的舞台背景布上表演一样, 这种纯净的画面把马文斌的拉面过程艺术化, 观者赏心悦目。 (3) 介绍人物。《舌尖》在介绍人物时采用了最直接的摆拍方式, 让主人公直接暴露在镜头前。在介绍京族万尾渔村最后五个会高跷捕鱼的渔民时, 采用的手法就是让五个渔民的面部特写直接面对镜头, 展示自己的表情。此时拍摄者和被拍者达成了某种默契:我们都知道, 镜头就在你我间。 (4) 概括总结。《舌尖》在每一集的最后, 都会把这集提到的人物进行梳理和总结, 采用摆拍, 让所有人物都直接面对镜头, 展示食材, 展示表情, 这里面既有全家福合照, 也有单人剪辑, 既有兄弟, 也有母女, 这种全新的纪录片结局摄、录、编等工序制作完成的, 它是集体制作的成果。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是由众多的因素合成的, 节目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节目各环节制作时的质量, 一期播出节目的完成必须经过节目审核和技术审核, 只有通过这两项审核的节目带才是合格的播出节目带。审核过的节目是播出的信号源载体, 它的技术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安全播出质量。

从播出的角度讲, 安全播出质量包括播控切换技术质量、周边设备、播出链路设备技术指标质量以及各栏目节目自身制作编辑质量。播出技术质量的优劣总体上讲是指节目播出时图像声音质量的好坏, 包括图像切换时是否跳动;图像相位是否偏移;图像副载波是否锁

方式或许为将来的纪录片拍摄开创新的样本也未可知。

《舌尖上的中国》在镜头画面拍摄上独树一帜, 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种手法外, 还有很多创新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镜头角度变化多端, 通常都会出现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 比如在转动的微波炉里, 端着的蟹黄汤包盘上, 腌制泡菜的缸底, 行进中轿车的前部引擎盖上, 肩挑的笋筐里以及转动的的磨盘上等等, 随处都可以安放镜头, 这种镜头角度拍出来的画面给人的感觉非常新颖独特。再比如, 片中大量使用特写镜头 (比如切菜) , 单一镜头重复运用 (比如倒油) 等, 细节的真实被刻画的无以复加, 这种颠覆传统的新型纪录片拍摄方式为我们电视从业者提供了更深的思索。

(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浙江温州325000)

定;硬盘播出与系统是否同步;是否与播出系统帧同步锁定、色相位调整是否满足播出质量指标等。安全播出质量是各个节目部门工作质量的最终最完满的体现, 也是保障节目收视率的基本前提条件。搞好安全播出是节目制作、节目播出有关部门共同的责任。

3 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

我台自实行硬盘播出后, 播出节目分别有新闻部、广告部、栏目组将节目提交到播控中心视频服务器, 播控中心每天要根据总编室安排的节目单上载播出的影视剧, 同时还要和新闻部、广告部核对播出的节目, 进入播控中心每天有三张单子 (节目播出单、新闻播出单、广告播出单) , 各节目编播部门和播控中心的衔接非常关键。尤其是在新技术新设备运行的时候, 如果磨合得不好, 由于上传节目不规范、分类不明确而造成的播出事故率会直线上升, 播控中心根据本台实际加强与总编室及其它节目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严格播出审批制度, 以总编室节目单为主, 新闻单、广告单为辅, 做到三单合一, 明确职责, 层层把关。

严格按照播出单播出。总编室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节目, 播出串联单要及时送到播出岗位, 直播节目应事先与播出部联系, 临时修改节目单要有完备的手续, 并应尽可能提前通知, 避免引起设备和播出调度带来的问题。节目上载标识必须规范, 播出带的技术审查要落实。对于需临时修改的节目, 必须立刻在视频服务器中删除, 所有上载的节目必须有总编室签字, 方能提交上载。避免了各节目生产部门直接提交上载播出引起的复杂局面。播出中心上载机房既要热情地为节目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又要一丝不苟的按章办事, 把好节目质量关。

4 强化值班管理

强化播出值班人员管理, 减少技术性人为责任事故。随着硬盘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逐渐提高, 设备故障率逐渐降低的情况下, 播控值机人员的警惕性有所松懈, 值班意识不强, 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制定了一套硬盘播出系统操作规范, 电视节目硬盘播出值机管理规范, 根据工作岗位和处理突发性事故的能力制定了播控中心绩效考核办法, 使工作量和事故率挂钩, 用制度和规程来约束可塑性很大的值机人员。同时, 在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的同时完善了播出相应制度;各频道、各机房在监视监听时相互照应制;合理地设置岗位, 明确岗位职责, 根据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科学地对播出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职责、工作业绩实行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健全了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各种播出系统控制设备的开关机程序;健全播出机房交接班管理制度, 细化了交班应注意的事项、接班应检查的主要项目, 规范了播出人员播出中疑难问题的报告请示制, 坚持播出过程中的巡机检查制, 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还制定了对播出机房可能造成的各种防灾预案, 加强防范意识, 确保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设立关口, 层层把关。

5 加强技术保障

加强播出设备维护管理, 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降低系统设备事故故障率。安全播出要求电视播出系统硬件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运行状态, 必须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目标计划、明确设备维护责任人、建立设备维护档案, 严格维护验收复查。

随着电视数字化、自动化技术设备的不断应用, 部门针对不同设备的特点, 将播出维护工作重点放在对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维护保养方面, 做到有检修计划、有组织实施, 大大地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确保了播出系统的正常运行。坚持维护制度, 在不影响播出的前提下, 对各频道、关键部位、实行重点维护。建议实行一般故障不过夜, 难点故障及时处理制度;对送修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实行送修责任制、催办制并记录在案, 制定了播出系统各种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案, 对突发故障部门领导、业务骨干随叫随到等管理制, 并备齐各种应急抢修工具及重点设备器材的备件, 为处理各种播出技术突发事件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6 狠抓制度落实

再好的制度, 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不加以制度的落实, 那就会形如空文。制度的落实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加强并稳定维护队伍。技术维护是第一线的日常工作, 相对而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成绩, 而事故差错却往往容易被发现。所以很容易导致人心涣散, 缺乏应有的凝聚力。所以管理者必须采取对一线人员进行待遇倾斜及相应的优惠政策, 主动地从多方面关心重视他们, 解决实际困难, 鼓励和吸引技术人员到播出工作一线去工作, 留住技术骨干。

抓好制度的落实工作。要有经常性的检查执行规章制度的好与差、优与劣。每个岗位的每个工作人员, 都有其“责、权、利”。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 即不劳不得, 多劳多得。制度是播出人员的行动规范, 只有道理讲清, 赏罚分明, 才能吸引好的人才, 差的自然会被淘汰。

注重运用科学化管理。必须有充实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技术管理上;必须引入科学的正规化管理方法, 强化制度的落实;必须引进激励机制, 赏罚分明, 重奖重罚;必须加强干部考核制度, 优胜劣汰, 任人唯贤。

播出线是节目的最后防线, “播出线上无小事”, 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 充分认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依靠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防范措施, 把好最后一道关口, 切实保证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周健《实现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有效方法》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4.04

[2]罗蕴军《提高播出人员业务素质保证电视节目播出安全》[J]《西部广播电视》, 2003、04

[3]罗蕴军《强化技术管理确保播出安全》[J]《声屏世界》, 2003、

节目管理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们:

大家好!很荣幸参加这次竞岗演讲。

今天我竞聘的职位是xx电视台文体频道节目管理部主任一职。

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吕捍民,年龄36岁,大学本科学历,党员。现为影视频道管理部负责人,新闻工龄已步入第14个年头,负责部门工作已近两年,先后从事过审片、后期编辑、栏目编导、导播、制作项目负责人、以及部门负责人等。

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我在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这次参加竞聘是对我以往工作的一次系统总结与回顾,同时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促进与鞭策。我,很有信心来面对这次挑战。

记得一位古人曾这样说过:“立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但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十几年来在多个岗位上的摸爬滚打过,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引以自豪的电视人,也把自身的业务素质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勤于工作、喜欢挑战、敢于破壁,是我在多年的具体工作中磨练出来的性格。我要把它化作我的动力,再接再厉去迎接下一次挑战。

▲这回,之所以参加这个岗位的竞聘,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点优势:

1、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爱岗敬业与无私奉献精神。

我自知勤可以补拙,多年来始终没有放弃过对方方面面的学习,对工作更是一丝不苟,自2000年我台开始实行专业频道制运作以来,我已七年没有请过假,通过日复一日的工作,我深深的爱上了这份工作,更爱上了这个团体,这也成为了我能够取得一点小小成绩的根本原因。那么有人会说,自己能够做好自身的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一个集体的工作,去带动整个部门全面发展吗?接下来我讲第二点:

2、我曾先后在电视台的多个部门和岗位工作过,从事过栏目编导3年、节目导播1年、后期剪辑4年、以及频道节目的包装制作与宣传工作5年,有比较丰富的实际电视工作经验。对频道的电视节目有着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近几年,我又是多项具体工作任务的最终实施者,无论是集体创作、还是个人想法,都在完成的过程中都承担着关键的角色,所以对成型的每一部片子来讲,有着很熟悉的操作经验。此外,通过努力,与同事协作、以及自己创作,以电视剧《天龙八部——宣传片》、《并州之剑——包装片》、《我们的城市——系列形象片》、《生活搜查线——主持人形象片》、《向快乐出发——开播片》等为代表的作品,在全国、省、市电视行业的各项电视评比中,获得奖项十余起,这些都是对自己工作的实际检验,也是对自己决心立志于电视行业的巨大鼓舞。

在近两年,由于工作调整,本部门主任调任其他部门,工作精力与重心逐渐放到了另一部门,部内的许多具体工作,落到了我的肩头,我勇敢的承担起来,以使良好的工作氛围得以继续发扬,在兼顾具体工作的同时,更多的开始思考整个部门较为全面的工作。两年来,工作中没有发生任何疏漏,此期间还协同全体部门人员,齐心协力完成了影视频道的整体包装设计的改版,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为日后频道的专业打造奠定了一个基础,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影视频道以“剧为先”,在对影视剧的宣传上,动了很多脑筋,开掘了多角度的宣传形式,推出了不同角度的电视宣传版本,配合“节目购销中心”、“明星全接触”节目组,完成多起有关电视剧宣传的大型活动节目,也多次获得台、频道领导的首肯。连续三年获得电视台优秀编辑记者,并多次被评为台先进工作者。

为使部门工作能有所发展,从今年3月份起,我倡导在部门进行帮辅活动,利用每周五下午时间,由业务性强的人员对新员工以及技术水平较弱的人员进行帮助辅导讲解,甚至留作业。带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提高业务水平,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这两年的锻炼,我觉得已能够胜任部门的工作任务,并有信心完成好下一步的工作。这对未来频道的建设、各项包装制作任务、以及日常事物打下了基础。

3、我有比较理想的年龄优势,36岁这个年龄,在我台业务骨干的年龄结构中,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在经验、责任、意识、技能方面,都处于最佳时期,我会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未来的工作中全力以赴,为我台的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 谈谈我对竞聘新职位的理解:

文体频道,从成立到现在的七年中,风风雨雨几经变换,始终在xx台处于边缘频道,收视、人气、效益均有待于提高,在下一步的频道建设中,台领导对文体频道的未来也充满了期望。文体的频道管理部,在接下来的任务中,也十分艰巨。它不仅要制定日常的部门规范,处理日常的节目运行、编排播出,还要对频道的整体形象、宣传制定方向,围绕频道的重新定位,合理安排并牵头制作部分电视片,建立与频道栏目之间的沟通,频道与台内职能部门的沟通,对重新架构后的频道做多方面的工作。

所以文体频道管理部主任这一职位很具挑战性,我决心再勇敢的去拼一次。

▲谈谈新职位的工作目标管理与规划设想:

1、在频道总监的领导之下,对重新定位和架构后的频道,做相应的日常节目运行。分析每个时间段位的特点,与总编室联络获取相关信息数据,对频道各节目的收视效果有及时全面的了解。

2、在频道整体方案的确定后,参与规划节目安排与设置,辅助频道领导和其他部门开展相应工作。

3、重新定位后,研究制定整体包装宣传方案,报频道领导审阅。确定方案后,组织力量,与制作部门人员,一起策划实施完成。

4、作好对主要栏目的宣传推广。对自办节目,配合节目部作相关宣传,对引进节目作适当宣传。

5、根据台里规定,频道领导指示,制定部门人员管理考核办法,鼓励先进。

6、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力争创意制作出一些优秀的电视片,能够在全国、省市的各级电视节目评比中有所斩获。

7、使部门上下和谐共进,逐步形成一个在执行力上行动坚决,制度落实上严谨高效,节目质量上优良的有活力的频道,提高创新能力,把部门与频道工作做好。

目标和起点之间,隔着坎坷与荆棘;理想与现实矛盾,只能用奋斗去统一。我会不遗余力地完成好未来的各项工作,无论是什么岗位,我都会孜孜不倦。我相信自己,同时也期待大家投出对我信任的一票。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浅析广播节目中法制节目 篇3

【关键词】法制栏目;广播;法治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和宣传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中广播法制栏目的出现就极具代表特色,为了更好对广播法治栏目进行分析,笔者从法律广播节目特点、法制栏目的作用以及法制栏目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法律广播节目特点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949交通广播《说法》栏目作为新疆地区较为受欢迎的法律广播节目之一,自2006年开播以来,就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普遍关注,成为新疆地区最为优秀的广播节目之一。该节目时刻关注法制进程,传递法律知识,推出了《好法官讲好案例》、《第一现场》、《以案说法》、《交警做客直播间》等栏目,此外,该节目还联合法官、律师、交警、消防员共同进校园和社区,开展了多场现场普法活动。2006年至2015年,该节目在乌鲁木齐地区广播收听率市场调查中位居同时段第一。

节目以新疆地区政法新闻及专题为主,国内热点为辅,针对新闻热点中的存在的法律问题和服务展开评说,这是一档为路上人提供法律服务、法律信息和一对一帮助,凸现频率交通特色的法律服务节目。节目以移动人群作为受众对象,侧重于交通生活。节目为移动人群做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从法律的角度去理解、解决问题。主要形式包括新闻、专题、访谈;话题讨论等广播表现形式。信息来源和表现形式多样,时效性、信息量和深入性兼顾。此外,《说法》节目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法理性

广播法制栏目普遍具有法理性的特点,这也是广播法制节目的本质和特色。一般而言,广播法制栏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推动我国法制建设,因此,只有在法制广播栏目中不断增加法理性的研究和分析,才能促使广大受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法律常识、让更多受众群体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不断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播法制栏目的传播性和关注度,而且对于我国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也必然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二)真实和公正性

首先,广播法制栏目中所有选择的新闻案例都是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并且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因此,在通过广播法制栏目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时,既不能夸大、扭曲新闻事实,也不能根据主观臆想胡编乱造,因此只能基于现实的基础上,对于新闻事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其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进行广播法制栏目时,宣传和评论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就像案件在没有最终确定的时候,就不能将相关的犯罪嫌疑人定义为罪犯。相关主持人员在进行栏目主持时,也要注意客观和公正性,不能带有自己的情绪和偏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和主持人自身的素质以及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关系。

(三)宣传教育性

广播法制栏目作为重要的法律宣传普及形式,节目自身具有宣传教育特点,它不仅有助于帮助很多不了解法律知识人员学习和接触到法律,维护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而且它还让人们能够更加了解法律知识的重要性,让人们能够自觉守法,避免碰触法律的红线。

(四)互动性和故事性

与其他媒介形式法制栏目项目,广播法制栏目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它能够随时的和各方专家,普通的听众展开沟通对话,从而提升受众群体的参与度。而且为了能够增加栏目的吸引力,避免单纯在栏目中使用晦涩难懂、抽象而理性的法律条文,因此,广播法制栏目也会穿插一定的故事性,从而能够让更多的受众愿意收听。

二、法律栏目的作用

(一)推动我国法律建设

作为我国法制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栏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法制建设。首先,通过对于新闻案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有助于人们了解我国当前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健全的地方,从而有助于我国法律不断完善和革新,以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其次,法制栏目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宣传方式,有助于让更多的受众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因此它提升了法律的推广和普及,进一步凸显了现实生活中法制的重要性。

(二)提升了人们的法律意识

广播法制栏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法律意识,让人们学习到了更多的法律知识,尤其是通过对于现实生活中案例分析,更是有助增强受众群体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让人们能够进一步懂得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此外,通过广播法制栏目对于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还有助于增强法律的权威性,培养人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

一直以来,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都是法制的核心价值追求。因此,通过广播法制栏目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尤其是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新旧体制矛盾突出,广播法制栏目可以更好的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并未执法者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更好的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三、法律栏目的相关问题

(一)节目法制含量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法制节目已经达到繁荣的阶段,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法制含量的缺失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很多节目更加注重法律知识的堆积,而不注重法律信息对于受众的有效性,接近性的缺失会减弱法制宣传的力度。

(二)广播法制节目模式化

由于法制类节目的特殊性、严肃性非常强,所以在制作节目时,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法制节目都普遍的模式化,尤其是在节目选题、节目互动方式以及相关流程上都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的审美疲劳,降低了广播法制节目的权威性。

四、总结

进入新时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闻事业不断发展,传媒业竞争日益激烈,广播法制节目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其不仅对进一步展现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旧体制矛盾、人治与法治的冲突等问题有着巨大帮助,而且对转型社会树立正义与公平,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执法者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提供有益的借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人们在不断推动法制栏目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法制栏目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节目法制含量不够、广播法制节目模式化等问题对未来法制栏目的发展势必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广播法制栏目应该不断发展创新,扬长避短,促使节目不断完善,并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高爽. 浅谈如何做好广播法制节目[J]. 中国传媒科技,2013,06:57-58.

[2]刘锦岳. 地方广播法制节目的改革方向[J]. 中国广播,2015,03:64-66.

[3]林晓静. 浅谈广播法制节目的播音与主持[J]. 新闻研究导刊,2015,10:61.

[4]黄进,陈昕. 广播法制节目选題要素[J]. 新闻前哨,2005,12:63-64.

[5]高艳璞,冷丽,姚琨,李阳. 广播法制节目如何学法用法[J]. 新闻传播,2010,01:105.

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管理剖析 篇4

1 电视综艺节目制片人与项目管理基本概念分析

1.1 电视综艺节目制片人的概念

电视综艺节目制片人是指整个综艺项目的总负责人,管理整个综艺节目的制作,具有监督管理和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从项目策划的完善、嘉宾以及观众的挑选、节目的录制、资金周转、拍摄剪辑和后期的审查播出等各方面进行组织和安排,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各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制片人进行调整和解决,制片人从一定角度上看相当于经济组织里的董事长和电视台的代言人,需要对节目制作过程中所有的工作负责任,所以电视综艺节目制片人的综合素质对于节目的制作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1.2 项目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是指把既定的某一个项目作为管理研究的目标,运用专业系统的管理理论来对整个项目进行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根据具体的内容对相对应的管理部门进行任务的分配,从而更有序地实施管理方案,更加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控制的进行管理,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实现动态化管理,提高整个团队协调能力,最终达到相关项目利益人的收入预期,实现投资的实际经济目标。

2 目前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

2.1 电视综艺节目存在一定的虚假性

目前我国的一些综艺节目中存在一定的虚假性,甚至部分节目是以作秀的形式来吸引观众从而获得更高的收视率。比如一系列的相亲节目中,一部分男女嘉宾以颜值高、有个性等特点被招聘到节目中,以假装相亲的形式来渲染节目效果,扩大节目知名度。除此之外,一些企业管理者组成的招聘节目,以招聘人才为噱头进行企业宣传活动,其中一些应聘者不乏为演员,以应聘者的身份去参加,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平台去做广告,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目前我国一些户外运动竞技类的综艺节目中也存在设定剧本、安排比赛结果等现象,存在故意捧嘉宾的嫌疑,为给观众展示某嘉宾更完美的形象而进行一些特意的安排,或是在节目后期进行专门的剪辑,类似穿帮的镜头也时而被网友吐槽,例如:林心如作为《奔跑吧兄弟》的节目嘉宾时,远镜头显示她在背后偷袭鹿晗,用右手撕名牌,但是近镜头却换成了左手,这让许多粉丝唏嘘不已,所以虚假性是我国综艺电视节目中存在的比较突出也比较普遍的问题。

2.2 只注重节目效果,忽略内容

综艺节目中存在许多话题讨论环节或是嘉宾访问的部分,对明星的隐私信息进行揭秘以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收视率,节目中的对话大多以玩笑、调侃的形式进行,谈话内容空洞、无味,缺乏一定的内涵。许多节目的主持风格以嘉宾的身份和地位来确定,对于比较火,粉丝数量众多的明星,主持人大部分言辞以“捧”为主,进行各方位地夸奖,而对于刚出道或是不太火的嘉宾,主持人以吐槽、起哄为主,以“肉麻”“毒舌”为个性的主持人很多时候基本忽略嘉宾的感受,自己在轻松、吐槽的氛围中洋洋得意,忽视对别人的基本尊重,让一些嘉宾略显尴尬和不安,这类为了炒作节目效果的方式会对一些分辨能力较差的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让他们误以为“毒舌”是一种正确的行为,引导他们的价值观走向歧途。

2.3 数量众多,浪费资源

从电视这一市场行情上看,综艺节目已经开始呈现泛滥的趋势,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类似的节目层出不穷,相亲类的节目就有许多档,例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爱情连连看》《窈窕蜀女》《百里挑一》《非常完美》等,各个电视台都想通过综艺节目来吸引观众,最终形成综艺节目数量剧增的情况,这就使得各个节目之间的直接竞争难度提高,而同类节目大都在周末的黄金时段播出,观众对于节目的信赖程度以及欣赏角度都存在差别,因此造成类似节目的收视率更加没有保障,对于低收视率的电视台来说,制作这类节目就会出现浪费资源的情况,所以,综艺节目数量众多,资源浪费的情况也是目前我国电视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大同小异,缺乏新意

放眼国内相对比较火爆的综艺节目,大部分属于引进的节目,购买版权,比如《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从一定程度上我国的综艺节目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另外一些节目在创新的过程中换汤不换药,在一些节目的基础上加入各种不同的元素,使得整个节目呈现出一种“面目全非”的感觉,违背了最初节目制作的初衷和目的,这种现象也是目前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的另一大隐患。

3 加强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管理的策略

3.1 重视创新管理

国内的许多电视综艺都是模仿韩国综艺节目或是引进国外相对比较火的节目版权,使得电视综艺节目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大同小异,这也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感觉,所以,在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管理中需要进行创新管理,从节目的选材方面入手,进行相对比较新颖的节目模式,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选择节目题材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征集,集思广益,为节目的创新制作提供更多的灵感,也让节目制作的题材更加具有市场性、从众性。从嘉宾选择上也需要跳出高颜值、高人气等模式,选择一些具有特点、更加接地气的嘉宾,让节目更加地亲民,让更多的观众找到更强的认同感,从而提高收视率和整个节目的人气。从节目内容上进行创新,目前的户外竞技节目深受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喜欢,但是各个节目之间存在很多的共同点,所以在综艺节目创新管理方面需要对竞技内容、规则以及其他细节部分进行创新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节目的脱胎换骨,为更多观众带来新鲜感。创新管理是电视节目长久存在的必然要求。

3.2 规范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电视节目制作也需要对财务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和安排,而电视节目制作的财务管理活动却存在明显差别,需要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在一起。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不在数量多,而是在于质量精良,在对节目进行资金投入时,需要严谨考察这一节目的发展前景,对综艺节目进行整体的调控,将财力集中在相对具有优势的项目中,实现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节目制作的前期策划、生产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等活动的经济预算活动需要进行确切的数额,以保证经济效益。同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更大程度地顾及社会利益的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提高,比如进行一些爱心捐赠活动、扶贫计划以及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将财务分配的比例进行更合理地分配,从而更好地规范财务管理,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管理提供更多优势。

3.3 优化剪辑管理

剪辑属于节目后期制作的重要内容,是整个节目制作的最终环节,但是对于整个节目的最终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承担着节目质量的好坏的责任,所以在综艺节目制作管理中需要不断优化剪辑管理的内容,保证节目的制作水准。剪辑工作的安排不仅需要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同时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耐心和对艺术十分敏感的人来担任这一工作,将每一帧、每一句画外音、每一个配乐音符进行仔细推敲和检查,既要注重网络用语的先进性,同时也要加入传统文化知识的元素,更应该注意字幕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尽可能将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普及,充分发挥电视的传播效用。在优化剪辑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广纳贤士,综合不同方面的人才进行制作。同时也要注重技术人员、拍摄人员的培训、深造工作,让他们与最先进的技术和制作团队进行学习,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动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制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注重资源整合

我国目前电视行业存在的综艺节目不胜枚举,各个省市地方台甚至中央台,都纷纷开始加入综艺节目的制作,以此证明自身的实力。各个电视台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虽然不同节目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合作也是目前经济社会存在的必然关系,在节目制作与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资源的整合,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资源最大程度上的优化配置,调动起各个方面的力量,对某一节目进行制作和管理,以保证节目的质量和整体的制作水平,比如与其他网络平台合作提高知名度、通过现有的资源平台进行节目的宣传,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具有知名度的“网红”作为节目嘉宾,降低制作成本。资源整合能够帮助电视台实现综艺节目存在持久性、长远性的目标,以有涵养、有内容、制作精良等特征来延长综艺节目的寿命。

4 结论

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管理是目前电视台十分重视的工作部分,对于提高收视率和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效用。本文提出了当前综艺节目发展存在的问题,比如存在一定的虚假性、只注重节目效果,忽略内容、数量众多,浪费资源以及大同小异,缺乏创新等等,更深层次地剖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节目组的运行与企业相似,需要运用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理论进行指导,以保证更顺利地取得经济效益。在吸引广告商的同时,电视综艺节目的制片人更要兼顾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以及社会价值,注重电视行业在我国文化行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更积极地应对电视行业的发展前景。在本文的后半部分为节目组的综艺节目制作管理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在未来的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只有重视创新、规范财务管理、优化剪辑管理进行资源的整合才能真正提高综艺节目的制作水平和质量,为促进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摘要:目前我国电视市场上存在的综艺节目种类不断增加,节目的数量也越来越庞大,在制作水平方面更是良莠不齐,这些综艺节目给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但是也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从而更好地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文章主要从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管理的策略这两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基本概念,存在的问题,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卜彦芳,尉晓莹.电视综艺节目传播模式创新及路径构想——以东方卫视《女神的新衣》为例[J].新闻界,2015(4):37-41.

节目管理 篇5

一、前言

电视社教节目即以对目标受众进行社会、文化教育为采编初衷的电视节目。现阶段,电视社教节目具体的节目形式较多样,专题纪录片式、议论式、文教式、小品式、采访式等均十分常见,具有题材广泛、创作随意、社会指导等特征。在编辑电视社教节目的过程中,强调寓教于乐、寓教于服务,具有欣赏性、教育性的同时,对象感和亲切感突出。可见,社教类电视节目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编的质量,而采编质量与采编经营管理有效性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对电视社教节目采编经营管理方面展开研究对推动电视社教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视社教节目采编经营管理的主要思路

电视社教类节目的质量和创收与采编部门的经营管理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采编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社教节目强调教育性的本质特征,在提升社教节目的教育性、宣传性和对目标受众的吸引力的同时,创造更大的收益。[1]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大方面进行,首先,实现联办节目创收。所谓“联办节目创收”,即通过与社会力量共同开展节目采编工作,通过缩减社教节目采编成本、增加节目源等,达到提升采编收益的效果。但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由于联办的过程中,相关主体的具体目的可能存在差异,期望的形式可能不统一,这会造成采编工作受到他人的限制,调控力度下滑,影响社教节目的收视率。所以,在具体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措施保证不以牺牲社教节目的质量和教育本质为前提。[2]其次,创新采编管理模式,使采编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自我优化积极性得到激发,进而不断优化社教电视节目的采编过程,不断提升社教电视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为其收获更理想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三、电视社教节目采编经营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联办节目创收电视社教节目在联办的过程中出现采编受制于他人、取材范围过窄、协调环节较多、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的可能性非常大。特别是目前电视台并未将联办节目纳入系统管理体系的情况下,采编人员自身针对联办节目的创优意识较低,更加大了联办节目同时实现优质和创收的难度。在此背景下,本文认为电视社教节目采编经营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不断进行优化:

1.坚持社教节目的宗旨,把握采编主导权。在联办社教节目的过程中,采编部门应注重发挥自身的策划、修改作用和终审的权力,建设一支经验丰富、采编专业能力强、对社教节目本质把握清楚的采编队伍参与到联办社教节目的采编工作中,利用自身的专业性和经验,认真、准确地取舍联办单位的节目方案,预防联办单位试图借用社教节目在宣传、权威方面的优势,传播不利于正确价值观形成、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舆论或理念。

2.注重节目质量与社教节目宗旨、收视对象的要求相一致。在社教节目联办的过程中,应从节目形式出发,树立强烈的节目意识,用采编部门自身的专业性带动联办单位重视节目质量。例如,在联办单位提出节目方案后,采编部门应对其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优化,并向联办单位准确、全面、专业地阐述方案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联办单位可以走出自身对节目认识的盲区,使联办社教节目可以发挥寓教于乐、寓教于服务的实际作用。[3]另外,考虑到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电视节目在联办的过程中,忽视收视对象分析,造成寓教于服务的功能难以发挥、收视率显著下滑的教训,在进行联办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将联办内容的着眼点与收视对象的关注点有机结合,并在确定节目形式、采编方向等方面尽可能满足收视对象的需求特征,保证联办栏目的对象性和亲切性。例如,本台《法治在线》节目虽然属于联办节目,但在采编的过程中,采编人员走进公检法司的基层现场采访,直接探讨司法改革、法治民生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话题,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

3.准确定位,创建风格。联办节目与自办节目一样,在采编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其具体的受众特征和内容等准确定位,并形成对应的风格,避免因节目特色不突出导致难以提升收视率。这要求采编人员在采编的全过程,注重采编视角的新颖、视觉包装的到位、采编深度的适中,提升节目的辨识度。[4]

4.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同时挖掘联办的效益。社教联办节目在采编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电视台自办节目考核标准进行,以此保证联办节目的质量;另外,由于联办单位对联办节目的态度直接关系到联办节目的质量和收益,所以采编人员在参与节目联办的过程中,应积极树立“全方位服务意识”。即除记者外,编辑人员、主持人等均应结合社教节目的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提升对联办单位和联办节目的服务能力,及时、有效地解决联办单位在节目采编过程中存在的困惑。[5]例如,部分联办单位需要主持人组织知识竞赛,此时主持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就会成为联办单位衡量部门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准。电视社教节目采编经营管理工作只有全面、高质量地完成以上工作,才能在保证节目质量、坚持节目宗旨的前提下,实现收益的提升。

(二)创新采编管理模式

在社教节目采编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积极引进现代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管理模式的优化调整,提升采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节目质量、扩大节目收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采编管理模式的创新:

1.优化用人机制。社教节目采编部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具有人才结构单

一、缺乏经营人才等问题,使节目在形式、收益等方面均不是很理想。所以,应在管理者认识到采编人员结构和采编人员积极性对提升采编部门的运行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性的前提下,积极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并结合社教采编人员的业务需要,开展相关的培训,优化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任人唯贤。[6]另外,将考核激励制度引入人才管理中,推动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落实,进而使采编人员形成忧患意识,结合自身的岗位需要,对自身的技能、专业性等方面进行不断的优化。

2.推动边学边干、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社教节目对采编人员的专业、经验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完全依靠培训提升采编人员的能力,不仅效果不直接,而且会使采编人员不能准确掌握重点,产生理论与实际脱离的错觉。所以,在采编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为采编人员提供和创造可以提升其专业能力的实践活动机会。例如,分期分批组织社教节目采编人员异地采访或定期组织采编人员参加社教节目交流研讨会等。只有将理论培训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才能推动社教节目采编人员迅速成长,提升社教节目的质量。

3.从管理要效益。社教节目采编人员要提升自己的能力除了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外,还需要在长时间内一直被全面、规范的制度所约束,避免出现不良行为和思想影响节目的采编质量。所以,在社教节目采编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按照电视台的节目监审制度、采访制度、岗位制度等,结合社教节目的特征,建立与社教节目采编人员工作特征相匹配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而推动规模化、目标化、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另外,在社教节目采编经营管理制定相应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积极落实激励机制,使采编人员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积极进行自我优化。例如,社教节目采编部门可以定期组织优秀稿件评选活动,并对表现优异的采编人员予以物质或职称奖励,使采编人员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形成更强烈的工作欲望和积极性。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电视社教节目采编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大创新力度,对推动节目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结合采编工作在社教节目中的地位、特点等,开始探索具体的经营管理途径和手段,这是社教电视节目采编部门顺应时代发展、提升社教节目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应不断地将其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浅析电视节目中方言节目的利与弊 篇6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收视率

方言电视节目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样式,由于采用方言播报这一特殊的形式,使节目获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同时也因使用方言而颇受争议。

一、普通话发音与方言的对比

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顾名思义为“一方之言”,是一个地方民俗、习惯、文化、传统的积淀,也是传承乡土文化的载体。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是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是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汉语电影、电视剧、话剧必须使用的规范用语;是我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在工作中必须使用的公务用语;是不同方言区以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交际用语。

掌握和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摄影话剧演员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

汉语方言复杂,语音乃至词汇、语法因时因地而异。有的地方话较为接近普通话,有的地方话则与普通话存在较大的差异。

汉语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其次是语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要小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要格外留心。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方言中有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話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就是“我没有他好”。看到这句话觉得没什么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对错来。

著名语言学家、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钱曾怡也指出:“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从来就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相反,二者是互补共荣的。”事实上,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超过80﹪的人还在讲着多达近千种的方言。

二、对于电视节目中各类方言节目的分析及探讨

随着电视的普及及各种多媒体的应用,电视节目样式越来越多,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样式——方言节目。由于普通话与方言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方言节目在受欢迎的同时还受到颇多的争议。

《拉呱》、《阿六头说新闻》、《都市碎戏》、《道听途说》、《南昌老说事》、《大口马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方言类节目走进了我省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媒体。方言类节目是否已出现过多过滥的趋势?

从新闻类节目来说,例如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我个人认为是弊大于利,原因是新闻类节目内容带有一定的严肃性和真实性,用方言播出就会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所以说是弊大于利。

山东台《拉呱》属于民生类新闻,它用方言播出是利大于弊,此类新闻本来就是描述居民生活中的事情,用方言播出更能让受众接受,更能体现主持人的亲切感,增强了它的真实性,所以是利大于弊。

从旅游类节目来说,成都台的《美食美刻》我认为是弊大于利,它本身就是一档引导旅客消费跟旅游的对外节目,主要观众是去成都旅游的旅客,旅客不一定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所以产生的消费影响会相对的较少,因此是弊大于利。

方言节目开播后的收视率迅速提升,但千万不能把方言类节目当作提高收视率的灵丹妙药,要警惕大众媒体滥用方言,可以将方言类节目的贴近性和亲和力适当的运用到普通话节目之中。针对部分方言类节目内容空泛、注水严重、甚至朝“戏说”发展的情况,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语委主任高海浩说,媒体要从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来看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面对多元化,媒体的第一责任是引导而不是迎合,要在多元化中引领主流。少数地方可以适当用部分方言类节目,但主调一定要是普通话。我们鼓励创新,但决不支持用低俗的手段“戏说新闻”。

三、方言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用法规“梳理”方言类节目,语言的统一可以增加一个民族的团结,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离不开始于秦朝的统一语言文字。“在我国的法律框架内,普通话和方言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普通话是显而易见的主流文化,依法办事才能规范阶段过分流行的方言类节目。”省教育厅副厅长、语委副主任张绪培这样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就过顶了“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播音用语”,广电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中也明确规定“以普通话为基础用语的播音主持人,取得与岗位要求一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的方可申请相关执业资格注册。

除了依法推广普通话外,还应加强方言类节目的审批和规范。对要开办方言节目的频道定位、节目传播规范、播出时间量等进行界定。面向全省观众的省级频道,不宜开办方言节目,市级频道的节目也不宜采用异地方言进行播出,要利用法规杠杆对现有方言类节目进行规范化的“梳理”,方言节目之所以受观众喜爱是方言本身带给人的亲切感是普通话无法取代的,有的类型的节目可以用方言播出,例如娱乐类;但是有的类型的节目却不能用方言播出,例如新闻类。

很长时间以来大家对方言类节目的关注都好像只集中到“方言”这个词上了,很多对方言类节目持反对意见的人就是这样,拿《拉呱》这个节目来说,它能这么受欢迎,并不仅仅是因为该节目以方言的形式播报新闻,还在于它的故事化结构、观众喜闻乐见的播报内容等等很多其他的特点。

综上所述,方言类节目是有其应用空间得,可以创新,但不是所有的节目类型都改成方言版。对于方言节目中有利的地方我们进行推广,例如方言节目中的亲切感和贴近观众的生活化。而对于有弊的地方我们用其他方式进行化解。方言可以作为普通话的补充,在日常生活中增进亲情乡情,在艺术领域中繁荣民俗文化,以及其他的一些方面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 篇7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公众提供互联网 (含移动互联网, 以下简称互联网) 视听节目服务活动, 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 是指制作、编辑、集成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视音频节目, 以及为他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作为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 负责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实施监督管理, 统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内容建设和安全监管。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作为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 依据电信行业管理职责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

地方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和地方电信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及接入服务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及其相关网络运营单位, 是重要的网络文化建设力量, 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和维护网络文化信息安全的责任, 应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 接受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和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

第五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负责制定行业自律规范, 倡导文明上网、文明办网, 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传播健康有益视听节目, 抵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传播, 并在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活动。

第六条发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要有益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 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正确导向,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大力弘扬体现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 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提供更多更好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充分发挥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网上空间, 形成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第七条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 应当依照本规定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以下简称《许可证》) 或履行备案手续。

未按照本规定取得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指导目录由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商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八条申请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 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具备法人资格, 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 且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

(2) 有健全的节目安全传播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3) 有与其业务相适应并符合国家规定的视听节目资源;

(4) 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技术能力、网络资源和资金, 且资金来源合法;

(5) 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 且主要出资者和经营者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

(6) 技术方案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7) 符合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确定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总体规划、布局和业务指导目录;

(8) 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条件。

第九条从事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服务和时政类视听新闻服务的, 除符合本规定第八条规定外, 还应当持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或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其中, 以自办频道方式播放视听节目的, 由地 (市) 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中央新闻单位提出申请。

从事主持、访谈、报道类视听服务的, 除符合本规定第八条规定外, 还应当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从事自办网络剧 (片) 类服务的, 还应当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未经批准,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

第十条申请《许可证》, 应当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向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中央直属单位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应当提供便捷的服务, 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提出初审意见, 报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审批;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或者初审意见之日起40日内做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其中专家评审时间为20日。予以许可的, 向申请人颁发《许可证》, 并向社会公告;不予许可的, 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许可证》应当载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播出标识、名称、服务类别等事项。

《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 需继续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 应于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 持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 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续办手续。

地 (市) 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转播类服务的, 到省级以上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中央新闻单位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转播类服务的, 到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履行备案手续。备案单位应在节目开播30日前, 提交网址、网站名、拟转播的广播电视频道、栏目名称等有关备案材料, 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应将备案情况向社会公告。

第十一条取得《许可证》的单位, 应当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向省 (自治区、直辖市) 电信管理机构或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 (以下简称电信主管部门) 申请办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或者履行相关备案手续, 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或变更登记手续。电信主管部门应根据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许可, 严格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域名和IP地址管理。

第十二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变更注册资本、股东、股权结构, 有重大资产变动或有上市等重大融资行为的, 以及业务项目超出《许可证》载明范围的, 应按本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办公场所、法定代表人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的网址、网站名依法变更的, 应当在变更后15日内向省级以上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和电信主管部门备案, 变更事项涉及工商登记的, 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当在取得《许可证》90日内提供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未按期提供服务的, 其《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如因特殊原因, 应经发证机关同意。申请终止服务的, 应提前60日向原发证机关申报, 其《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连续停止业务超过60日的, 由原发证机关按终止业务处理, 其《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

第十四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单位应当按照《许可征》载明或备案的事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 并在播出界面显著位置标注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批准的播出标识、名称、《许可证》或备案编号。

任何单位不得向未持有《许可证》或备案的单位提供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有关的代收费及信号传输、服务器托管等金融和技术服务。

第十五条鼓励国有战略投资者投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企业;鼓励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积极开发适应新一代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特点的新业务, 为移动多媒体、多媒体网站生产积极健康的视听节目, 努力提高互联网视听节目的供给能力;鼓励影视生产基地、电视节目制作单位多生产适合在网上传播的影视剧 (片) 、娱乐节目, 积极发展民族网络影视产业;鼓励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传播公益性视听节目。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当遵守著作权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采取版权保护措施, 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提供的、网络运营单位接入的视听节目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已播出的视听节目应至少完整保留60日。视听节目不得含有以下内容:

(1) 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 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 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 破坏民族团结, 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5) 宣扬邪教、迷信的;

(6) 扰乱社会秩序, 破坏社会稳定的;

(7) 诱导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的;

(8)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 侵害公民个人隐私等他人合法权益的;

(9) 危害社会公德, 损害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10)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用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电影电视剧类节目和其它节目, 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的管理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播出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 应当是地 (市) 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的节目和中央新闻单位网站登载的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

未持有《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为个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不得允许个人上载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 在提供播客 (视频分享) 、视频分享等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时, 应当提示上载者不得上载违反本规定的视听节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播、链接、聚合、集成非法的广播电视频道、视听节目网站的节目。

第十八条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发现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传播违反本规定的视听节目, 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对含有违反本规定内容的视听节目, 应当立即删除, 并保存有关记录, 履行报告义务, 落实有关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主要出资者和经营者应对播出和上载的视听节目内容负责。

第十九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当选择依法取得互联网接入服务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网络运营单位提供服务;应当依法维护用户权利, 履行对用户的承诺, 对用户信息保密, 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用户、做出对用户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损害用户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偿服务时, 应当以显著方式公布所提供服务的视听节目种类、范围、资费标准和时限, 并告知用户中止或者取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条件和方式。

第二十条网络运营单位提供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服务时, 应当保障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 保证传输安全, 不得擅自插播、截留视听节目信号;在提供服务前应当查验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许可证》或备案证明材料, 按照《许可证》载明事项或备案范围提供接入服务。

第二十一条广播电影电视和电信主管部门应建立公众监督举报制度。公众有权举报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2008年第6卷第4期及时处理, 不得推诿。广播电影电视、电信等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 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

电信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系统接口和网站数据查询资料。

第二十二条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依法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进行实地检查,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进行实地检查时应当主动出示有关证件。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可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同时, 可对其主要出资者和经营者予以警告, 可并处2万元以下罚款:

(1) 擅自在互联网上使用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的;

(2) 变更注册资本、股东、股权结构, 或上市融资, 或重大资产变动时, 未办理审批手续的;

(3) 未建立健全节目运营规范, 未采取版权保护措施, 或对传播有害内容未履行提示、删除、报告义务的;

(4) 未在播出界面显著位置标注播出标识、名称、《许可证》和备案编号的;

(5) 未履行保留节目记录、向主管部门如实提供查询义务的;

(6) 向未持有《许可证》或备案的单位提供代收费及信号传输、服务器托管等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有关的服务的;

(7) 未履行查验义务, 或向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提供其《许可证》或备案载明事项范围以外的接入服务的;

(8) 进行虚假宣传或者误导用户的;

(9) 未经用户同意, 擅自泄露用户信息秘密的;

(10) 互联网视听服务单位在同一年度内三次出现违规行为的;

(11) 拒绝、阻挠、拖延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或者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12) 以虚假证明、文件等手段骗取《许可证》的。

有本条第十二项行为的, 发证机关应撤销其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擅自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 由县级以上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可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传播的视听节目内容违反本规定的, 由县级以上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可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未按照许可证载明或备案的事项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或违规播出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的, 由县级以上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可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五十条之规定予以处罚。

转播、链接、聚合、集成非法的广播电视频道和视听节目网站内容的, 擅自插播、截留视听节目信号的, 由县级以上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可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之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对违反本规定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 电信主管部门应根据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 按照电信管理和互联网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关闭其网站, 吊销其相应许可证或撤销备案, 责令为其提供信号接入服务的网络运营单位停止接入;拒不执行停止接入服务决定, 违反《电信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的, 由电信主管部门依据《电信条例》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吊销其许可证。

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 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广播电影电视、电信等主管部门不履行规定的职责, 或滥用职权的, 要依法给予有关责任人处分, 构成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出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 除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外, 其主要出资者和经营者自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受到处罚之日起5年内不得投资和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

第二十八条通过互联网提供视音频即时通信服务, 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

利用局域网络及利用互联网架设虚拟专网向公众提供网络视听节目服务, 须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由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前置审批, 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

电视节目品质管理的困境和出路 篇8

转型期的中国电视传播业目前处于一个尴尬的发展时期。一方面, 我们有关电视节目内容的管理尚处于建立架构阶段, 具体的节目品质规范标准还未形成系统, 因此只能靠临时针对个别“越轨”节目发布“禁播令”的方式来维持节目品质的底限;另一方面, 促进电视节目良性竞争的市场条件还不具备, 品质的高低并未真正成为节目的生命线, 渠道垄断某种意义上成为限制节目品质的现实障碍。但这不等于说我们的电视节目品质乏善可陈, 事实上也出现过一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佳作。真正令人困惑的是, 很多低品质节目获得了高额的市场回报。这种反常效应, 尤其在业界普遍以收视率作为基准的末位淘汰制度压力下, 很容易将制作者引入错误的方向, 品质和收视率似乎成了一对矛盾。本文将通过对国际经验的分析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电视节目品质的现实困境

节目制作粗糙、思想境界不高、艺术水平低劣一直是我国电视界备受苛责的顽固问题。随着商业化的不断扩张, 这个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加突出。电视节目品质的管理面临着现实的困境。

困境之一:我们对节目品质的认识不足。

品质实际上包含了对电视节目道德、美学和技术三个纬度的评价。换句话说, 高品质的电视节目必须同时满足道德评价、审美欣赏和技术水平三个纬度的高要求。这是从思想内容到技术手段的综合评价。

很多人将电视节目的“品质”和节目的制作“质量”等同起来, 认为高品质就是指高质量。狭义上讲, 节目质量指的是节目制作的精致、精细程度, 它不涉及节目的道德评价和美学追求。很多文章从制作技术的角度 (如摄像、编辑、信号优劣、画质要求、片头包装等) 对节目的质量进行评价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一些人将品质的区分简化为两极:要么是精品, 要么是低俗品。这个认识忽略了品质本身客观具有的区间意识, 忽略了在低俗和高雅之间还存在一个不同等级的过渡状态。

这两种认识上的偏差都会对我们的实践产生影响。单纯强调技术水平而忽视其道德和美学追求, 节目即便制作精良也谈不上高品质;反过来单纯强调思想性而不顾制作技术质量要求的节目也不能算高品质的节目, 很多说教性的节目就存在这样的毛病。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观众喜欢的节目就是高品质的节目。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 但问题是把观众这个庞大的人群简单化了。高品质节目当然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但是观众喜爱看的未必都是高品质的节目。这里面牵涉到观众人群的兴趣差异和不同电视节目的功能差异。电视节目品质的高低当然应该由观众来评价, 但应该由什么样的观众来评价就成了问题。我们不能把观众的“口味”简单地当作节目的“品味”来对待。

总体来说, 节目品质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 由公众根据社会现有的道德、文化、艺术和技术水平进行衡量。这是一个动态的标准, 因为参照系本身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因此, 10年前甚至5年前认为的高品质的节目现在未必还会被认为是高品质的。这样的认识有助于促进电视节目制作业永不停止追求, 而不是睡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困境之二:市场和政策环境不利于节目品质的提高。

电视节目品质的直接负责人是节目的制作者, 制作者追求的高低、水平的高低, 是影响节目品质的两大要素。首先是追求要高, 要有制作高品质节目的欲望, 这样才能朝着高品质的方向去努力。其次是本身水平高 (包括思想水平、艺术修养和制作技术都要高) 。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有可能制作出高品质的节目。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的节目制作业总体上水平较低。我国电视节目制作业起步较晚, 比英美等发达国家要落后20多年, 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电视传播业的交流几乎空白, 限制了我们在技术上和艺术上丰富和完善自己。但缺乏追求高品质的动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不完善的市场机制。

我国的电视节目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一方面是渠道商的绝对垄断地位, 一方面是节目市场收视率的畸形竞争。在商业化体制下, 市场表现决定节目的存亡。由于我们的节目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存在着制约节目制作者追求节目高品质的因素。电视播出渠道在我国具有绝对的强势地位, 渠道商的选择标准决定了节目的品质走向, 而制作者则完全受这根指挥棒的指挥。

另外, 政府在电视节目品质规范管理方面也还有值得完善的地方。对于节目品质的政府规范无外乎“奖”和“罚”两个方面, 两个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在电视节目“奖”的方面, 节目类型覆盖太偏, 一些重要的节目类型没有涉及。我国现在影响较大的电视奖有“白玉兰奖”、“金鹰奖”、“飞天奖”、“金帆奖”、“金话筒奖”以及“中国新闻奖”中的电视部分。“白玉兰奖”面向国际, 奖项包括电视剧、纪录片和动画片三大类;“金鹰奖”针对国内电视剧、电视文艺节目、电视记录片、电视美术片、电视广告片和电视主持人设6类奖项;“飞天奖”是单纯的电视剧奖;“金帆奖”是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方面的奖项;“金话筒奖”是针对广播电视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奖项;“中国新闻奖”是单纯的电视新闻节目奖项。数量很大、观众也很爱看的很多娱乐节目并没有涵盖在上述奖项的评选范围之内;电视节目制作的很多重要环节还没有设置过奖项;而且上述奖项的评选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节目的品质也值得研究。

困境之三:电视节目品质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在商业化竞争的压力下, 很多电视台将收视率作为评价节目的最重要指标, 有的电视台甚至实施了以收视率为基准的“末位淘汰制”。但收视率只能说明有多少人收看了这个电视节目, 它不能说明这些节目本身品质的高低。也有人提出了补充的指标 (比如“满意度”、“欣赏指数”等等) , 这些指标对于节目的品质具备一定的说明能力。但是, 特定人群的满意度高低有时也不能说明节目品质的高低, 因为“满意度”更多体现的是收看者个人的喜好程度, 而个人的喜好很多情况下具有个人“口味”的偏好。另外, 欣赏指数和节目的类型也有关系, 严肃性节目比娱乐节目享有更高的欣赏指数。比如在英国的研究发现, 在收视率相近的情况下, 资讯类节目比娱乐类节目的欣赏指数要高出10个百分点。[1]

电视节目品质所涉及的三个纬度中, 起码有两个是很难量化的。思想水平的高低、艺术旨趣的雅俗等等向来就是更加侧重于主观评价的领域。不同的人因为自己所持的标准起点不同而往往导致评估结果差距甚大。比如, 精英人士所鄙夷的节目很多并非一无是处;而一些专家欣赏的节目观众却欣赏不了。但是也确实存在一些节目能够做到雅俗共赏, 老少皆宜。这说明电视节目的品质具有客观性的一面, 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个客观性就能够制作出品质不俗的节目来。

理论界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能够提供太大的帮助。虽然有一些针对收视率的反思性文章, 但是究竟应该如何测量节目品质才更有效、更科学, 并没有突破性的答案。在电视节目品质评价方面我们主要还是跟在商业性调查公司的后面。电视节目的品质确实很难进行精确的测量,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Russ Taylor对此也深有同感, 他认为我们现在还拿不出一个像样的精确方法来测量节目的品质。[2]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不能改良现有的方法和思路, 其他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做法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二、电视品质管理的国际经验

尽管提高电视节目品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但是一些国家针对本国国情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下面我们分别介绍美国和德国这方面的经验, 这两个国家实行不同的电视传播体制。

(一) 美国的配套制度设计

美国是一个商业化电视体制为主的国家, 电视节目的品质主要靠政府的规范、市场的竞争、行业自律和社会团体的压力来共同完成。政府首先给电视节目品质制定出底线要求, 然后在政策上设法采取有利于节目品质提高的措施。FCC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对电视节目的内容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 各电视播出机构必须遵守。电视台/网每年要提交一份评估报告, 看看自己是否符合FCC的要求;如果有不符合的地方, 准备拿出怎样的整改措施。FCC则对各电视台/网的表现进行监测, 对违规者作出处罚。

在比较完善的市场条件下, 竞争能够促进节目品质的提升。有研究认为, 节目的品质和收视率、欣赏指数呈正相关关系。[3]因此, 选择高品质的节目也就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 从而获得可观的市场回报。为了防止电视网垄断对节目品质的不利影响,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比如实行制播分离、鼓励节目辛迪加的发展等。配套的政策还有“辛迪加——财务收益规则” (Financial Interest and Syndication Rules) 和“黄金时段准入规则” (Prime time access rule) 。[4]这样, 一个以节目品质为核心的竞争秩序逐渐形成。

行业自律指的是各种电视机构协会、电视从业者协会对于会员所提出的节目品质方面的规劝和要求。比如全国广播人协会 (NAB) 经常以致信的方式对会员的行为加以评价和指引。社会团体对节目品质的批评作用也很大, 尤其是一些未成年人家长团体经常会针对电视节目中的不适表现加以挞伐, 迫使电视播出机构不敢掉以轻心。

在播出环节, 美国对于电视节目品质管理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标准的量化和可操作性。FCC在宏观上对不同类型、不同内容节目的播出比例以及播出时段作出规定。比如, 要求电视台每年必须播出一定时间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内容, 在年终评估的时候进行对照, 未达到要求的将受到处罚。

(二) 德国的全面品质管理

德国对电视传播业实行的是公共广播电视与私营广播电视并存的体制。随着20世纪80年代私营电视台的出现, 德国的公共电视遭遇了巨大的挑战。公共电视如何在节目品质上和商业电视竞争成为业界思考的问题, 他们给出的是采取全面质量管理+节目评估的双管齐下的策略。

德国电视品质管理指标共计10项, 分别是:1, 以受众需求为主 (观众的接受程度是衡量节目品质的重要指标) ;2, 和“竞争”保持距离 (市场竞争的胜者不一定是品质最好的) ;3, 凝聚性 (组织文化的发展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获取品质的先决条件) ;4, 紧密性 (工作同仁应该知道电视节目是“整体的”, 包含制作和受众两个方面) ;5, 一致性 (节目的品质必须得到内部人员和外部的受众两方认可) ;6, 持续性 (长期甚至是恒久对于品质的追求) ;7, 完整性 (在制作流程各阶段对于品质都有要求) ;8, 协调性 (各部门对于品质要求的协调) ;9, 沟通 (信息的透明化和互通, 也包括对于受众的部分) ;10, 经济性 (掌握经济原则, 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达到最高的品质) 。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不同类型节目的品质标准。如:综合性节目的品质标准要求是多元化、相关性、专业性、合法性和受众接受程度;资讯类节目的品质标准是资讯数量、相关性、正确性、清晰、客观、多元、平衡、即时性、易理解性、呈现类型;非虚构性娱乐节目的品质标准是相关性、合法性、受众接受程度、专业性和伦理规范;虚构性节目的品质标准是美学、制作技术、演员表现、剧情内容、表现形式等。

对于单一节目的评估, 一方面是对公共电视台的节目内容进行长期的大规模的纵向分析, 一方面将ARD和ZDF两家公共电视台的节目和其他电视台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受ARD和ZDF的委托, 德国从1985年开始就对ARD, ZDF, RTL, SAT1, Pro Sieben等电视台的节目内容进行长期的大规模分析。[5]

三、中国电视节目品质管理的出路

根据上面的分析, 我国电视节目品质的管理需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打破电视台的垄断, 实现制播分离。渠道垄断再加上制播不分离, 电视节目提高品质只能靠制作者良心发现的自觉和政府的行政禁令。但事实证明, 单靠制作者的良心发现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比较恶化的情况下。而政府以“禁播令”的方式进行节目品质管理效率太低, 也无益于从业者进行对照遵守。

2.研究制定新的节目品质评估标准。没有拿得出手的有说服力的评估标准, 就没有办法对节目品质进行有效测量。我们目前对于节目品质的评价基本上处于两极状态, 精英评价和大众评价经常发生冲突。现在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能够代表当代社会文化和价值方向的评估机制。

3.完善配套制度, 保障节目市场良性竞争。缺乏良性竞争是我国电视节目市场的一大弊端。优质的节目往往因人为的限制而得不到应有的市场地位。这样就逼得节目制作商采取一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进行竞争。主管机构缺乏制度的配套设计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4.制度执行要严格, 保障制度的严肃性。对于政府而言, 节目品质管理的思路很明确:制定标准——完善制度——强化执行。没有标准, 从业者无所适从;制度不完善, 就有漏洞可钻;执行不严格, 制度和标准就形同虚设。从长远来看, 只有保证从业者在统一、明晰的规范下运作才有利于这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5.提高对节目品质的认识, 制作者要有长远眼光。电视制作业是一个大投入、多环节、重合作的行业, 而电视节目市场又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 要想真正做出自己的品牌, 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 坚持节目的品质要求, 不能因为一时的不顺利就轻易降低自己的标准。高品质的节目需要时间的积累, 它通常不是急就章或者草率拿出的产品。

我们目前对于节目品质的评价基本上处于两极状态, 精英评价和大众评价经常发生冲突。现在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能够代表当代社会文化和价值方向的评估机制。

2008年是中国电视事业诞生50周年。我们祝福中国电视事业在各个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节目品质有较大的提升。

注释

1[1]苏钥机.电视欣赏指数十问十答.传媒透视, 1999-06.

2[2]Russ Taylor.Measuring Quality Television.Federal Communications Law Journal, Vol.55.

3[3]陈华峰, 孟庆茂.电视节目质量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

4[4]这方面的情况可以参考作者的《从“辛迪加”看美国电视节目创新的制度设计》一文--作者注。

节目经费管理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篇9

当前,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强有力的冲击。一方面,互联网新媒体大量分流传统媒体受众,舆论影响力和社会动员能力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广告市场正面临着被蚕食的风险。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发布的《2015中国广告花费总结》的报告,2015年传统广告刊例花费同比下降了7.2%,互联网新媒体仍保持较快增长。面对新兴媒体的竞争,传统媒体必须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服务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

节目经费是传统广电媒体的主要支出项目之一,加强节目经费的管理,对于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竞争、增强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需求分析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成立于2004年,目前拥有12个电视频道、5套广播频率,在本地有较大的影响力,广播本地市场份额超过55%,电视本地市场份额超过40%,深圳卫视稳居全国省级卫视前十方阵。

2009年,为通过使用预算这一有力的管理工具,充分发挥预算在配置资源、强化控制、沟通协调等方面的作用,提高集团整体竞争力,有效调动和合理统一配置有限的资源,在保证政治宣传任务圆满完成的前提下降低节目制作成本,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深圳广电启动了节目经费管理系统(一期)的规划和建设,目标是实现节目经费预算管理信息化,以加强和规范节目经费预算管控。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往的事前经费申请、事后财务报销的节目经费管控模式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管理需求,应对质量效益提升的需求,集团对节目经费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节目经费全流程管理

预算只是节目经费全流程管控的一环,节目经费预算与节目立项、合同执行、经费结算等环节密切相关,做好节目经费预算的管控,客观上也要求实现对节目经费全流程的管理,必须打通节目经费申报、审核、执行、结算、播出、收视、广告等环节,实现全闭环管理。

1.2数据平台共享

要实现节目经费的全流程管理,节目经费的数据信息必须要与节目编排、节目播出、人力资源、财务、广告、收听收视等数据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要打通相关系统的数据接口。

1.3信息数据库

为提高经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客观上要求建立人员、成本、供应商等信息库,允许对相关的要素进行不同纬度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通过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可以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提供支持。

2系统设计

目标是加强和完善节目经费各环节的管理,实现全流程协同管控,基本实现全成本经费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以栏目为核心,可以精细化到单期节目和三级科目。多方数据采集,实现经营数据集中展现。立足于节目经费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流的审批管理贯穿其中,同时包括节目相关数据的管理。同时,实现与OA信息门户、财务、播出编排、收视收听率、广告、数据智能分析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权限管理,确保数据安全。系统设计尊重现有业务和用户使用习惯,注重易用性。

2.1设计思路

定位于集团发展的高度,对节目生产全流程中每个涉及经费的环节进行协同管控,构建一个全流程的节目经费管理系统。

针对广电行业的特点,有选择地引入ERP或MRPII的核心管理概念,进行吸收转化,如唯一识别码(Item Number)具体化为节目编码、预算科目编码、技术资源编码、节目人员编码等,物料清单BOM (Bill Of Material)具体化为技术资源模板等,成本BOM (Costed BOM)具体化为成本模板、预算模板等,并可以借鉴ERP或MRPII的生产计划管理、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管理方法。

2.2设计要点

1.全流程的节目经费管理系统。实现“经费计划——经费执行——经费监控——经费考核”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2.基于成本模板的经费计划管理。借助成本模板辅助预算编制,为科学、合理、规范地编制预算提供依据。

3.基于资源模板的经费执行管理。借助资源模板规范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为管理精细化和节目成本控制提供管理工具。

4.多系统数据集成。将经费(成本)数据、收入数据、收视收听数据、编排播出数据、技术设备数据等进行整合,提供给管理者全面、综合的决策分析报表。

5.围绕节目生产全流程设计,为各环节的融合预留标准接口。

6.可扩展性设计,为未来业务发展和系统升级预留充足空间。

2.3总体流程设计

节目经费管理全流程涉及节目部门、总编室(负责节目立项)、审计室(负责经费审核)、财务中心(负责费用报销)等部门,涉及环节较多,需要加强对重点业务流程的设计和梳理,主要包括立项申请、预算申请、节目经费借款、节目经费报账、技术设备计费确认、人员薪酬确认、经费结算等七大业务流程。同时,集团修订了节目经费审核办法和节目经费预算科目表,从流程、制度方面规范节目经费的管理(图1)。

2.4系统总体架构

为适应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要求,系统基于B/S架构实现,采用“平台框架+功能模块”的开发思想,将基础的内容做到平台框架中去,以节目经费管理需求为导向的功能性内容作为插件装配到平台中,而且即使将来需要对功能进行改造,也只需将改造完的内容装配到平台中,而不至于对系统的基础设施进行修改,保证系统能够根据发展的需要,随时进行单个功能模块的添加、升级。

整体架构基于J2EE软件架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采用模块化的开发模式,遵从SOA的设计思想,标准化并开放各功能模块的接口规范,并以Web service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为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系统的核心设备,包括硬盘阵列控制器、关键服务器、网络核心交换设备均不存在单点故障隐患,支持主/备、Cluster或其它等效安全模式。

系统部分采用虚拟化架构,除数据库服务器外,其他服务器均通过虚拟机进行部署,实现系统的按需、动态、弹性扩展,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管理效率。

系统可抽象为“五个层次”的总体逻辑体系架构。

1.基础设施层:承载整个系统的物理环境,包括各类主机服务器、存储设备、桌面设备、路由设备、交换设备以及线路、UPS等硬件环境及数据库等软件环境。

2.数据资源服务层:即应用系统数据源层,是信息资源的集合。各种信息按照其反映的不同事物或事物的不同属性归属信息的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按照客观事物的相互关系在信息资源内部建立起与之对应的有序结构。

3.应用支撑层:利用中间件和组件作为应用系统业务逻辑控制中介层和数据源层之间的数据联系平台。

4.系统业务逻辑层: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向导,采用基于J2EE应用服务器平台开发的JSP、Servlet、EJB等作为应用系统业务逻辑层。

5.用户表示层:通过用户端的浏览器,采用HTML、CSS、Ajax、ActiveX等技术手段实现用户表示层,实现完成应用系统与用户间的人机会话功能,提供人性化、贴切的用户体验。

2.5系统主要功能

节目经费管理是一套完整的节目管理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节目立项管理、节目信息管理、预算管理、执行过程管理、结算管理、综合查询分析管理、基础数据管理等部分。

1.节目立项管理

实现对节目立项申报审批全流程的管理,根据集团相关规定由频道频率、编委会、管委会审批通过后,由立项申请单位把相关电子数据导入本系统并按要求补充完善,审计室相关人员在系统上确认后建立节目基本信息(按照现用的编码规则生成管理全流程使用的唯一节目编码)。

2.节目信息管理

支持对节目自身相关信息的管理,包括节目名称、节目编码、播出平台、播出计划、预算制订、合同管理、付款、文档管理、人员、技术设备等。提供节目维度的播出、经费预算、合同、付款、收视收听率、编排播出、节目收入、审批流程、供应商等查询分析统计视图。

3.预算管理

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调整和预算查询。

节目立项后,由节目制片人进行预算申报,只有已立项并设置节目基本信息的节目才能制定预算。预算编制过程中,能清楚提示标识出价格超过参考指导价格的科目。

预算审批实现对节目预算审批过程整个流程的管理,包括:对节目预算进行初审后,提交节目经费审核会议审议,会议审定的预算金额按照财务审批流程报批,节目预算发布公示。审批过程中,如申报资料不合格被退回或预算核减金额(批复金额减去申报金额)超过预算申报金额一定比例的,预记制片人不良记录,经相关人员审核确认后生效。

节目经费预算一经确定一般不作调整,特殊情况下,按增减量预算方法编制预算,并上报节目经费审核会议审核。

可以根据节目编码、节目名称、负责人、预算单位、申报日期等条件进行预算查询。

4.执行过程管理

对合同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合同的基本信息、合同来源、主要经济条款、付款条件、相关文档等。根据合同的实时信息,提供合同台帐。按照支付条件按期进行合同支付。

5.结算管理

符合预算审批金额、科目和合同要求的经费结算,制片人可以在系统中打印出标准的报账单,报财务审核结算。实现财务结算流程的审批。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节目(常态节目、非常态节目)进行结算控制,也可根据科目属性进行结算控制。

为实现与才财务系统的对接,结算科目要与会计科目保持一致。

6.综合查询分析

包括对节目的收入情况(包括广告收入、线下收入等)、节目的编排播出、节目的收视收听率进行管理,根据结算明细,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人员劳务成本、设备使用成本占比等,收入数据、编排播出数据、收视收听率数据实现与相关系统的互联互通。根据节目预算、节目收入(广告创收等)、播出编排、收视收听率等数据建立相应的模型,分析节目的投入产出效益。

7.信息发布

提供一个各模块入口合理分布、界面美观的首页,并提供信息发布功能。

8.基础数据管理

1)科目管理,支持科目分级的维护,科目子项定义支持各种控制属性定义,如是否有浮动比率等、是否专用科目、标准指导价格等,建立与预算科目与财务系统科目的关联,实现与财务系统的凭证数据接口。

2)预算模板管理,用户可针对不同类型的节目定制不同的预算模板,或把用户之前申报过的预算表的内容另存为模板,并根据人员、设备等不同科目类别进行分块设置。

3)成本模板管理,主管部门可以为不同类型的节目定义不同的成本模板来规范和辅助预算编制工作。成本模板在同类型节目预算科目对比分析时,可以提供更清晰的报表结果。成本模板既可以实现对预算科目的有效管控,也可以实现对预算额度的指导。

4)备选数据管理,提供节目类型、制作形式、资金来源、转播车、播放形式、制作方法、播出频道、审核表格式、台内拍摄地点等数据的维护功能,提供数据类型维护和数据项维护功能。

9.信息数据库

包括技术资源信息库、供应商信息库和节目人员信息库。

技术资源信息库提供技术资源基本信息、技术资源成本指标维护功能,提供技术资源信息的查询分析统计功能,包括技术资源的参考价格(历史价格)、成本指标、指导价格、使用排期等业务数据。技术资源数据实现与技术设备管理系统的互联共享。

供应商信息库提供供应商基本信息维护功能,可将供应商进行分类分等并根据供应商合同情况进行信用登记设定,提供供应商信用预警功能,能够方便查看到与该供应商发生的各类业务数据。

节目人员信息库提供节目人员基本信息维护功能,可设定节目人员信用等级,提供节目人员信用预警功能,能够方便查看到与该人员发生的各类业务数据。

2.6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按照SOA的设计思想,标准化并开放各功能模块的接口规范,并以Web service等方式实现与其它应用系统双向数据交换。

1.与统一身份中心的接口

实现与统一身份中心人员信息和组织架构的统一管理和信息同步,并实现与相关系统的单点登录。

2.与集团信息门户系统的接口

实现与集团信息门户系统的单点登录,与OA电子公文的待办事项、经办事项、拟稿、查询、统计、组织架构的统一视图。

3.与财务系统的的接口

在节目经费管理系统上生成报销凭证供财务系统调用或提供财务系统生成报销凭证需要的数据,实现与财务系统的对接。

4.与播出编排、收视收听率、广告系统的接口

实现对播出编排系统节目播出编排单、收视收听率系统节目收视收听数据、广告系统节目广告创收数据的调用。

5.与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的接口

提供符合集团标准的接口,支持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对相关数据的抽取、分析。

6.与技术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接口

实现与节目相关的技术设备的使用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的调用和共享。

3结束语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节目经费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节目经费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对实际经费报销的数据分析,修正预算审核的精度;结算的“量”和“价”来源于节目生产过程中真实有效的数据;覆盖“预算、执行、结算”三大环节,实现了对节目经费的全过程管控;在经费管理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节目的成本、收入、视听率数据,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同时,系统还实现了与财务、播出编排、收视收听率、广告、技术设备、人力资源和数据智能分析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可以进一步为集团生产经营管理业务提供支持。

下一步,进一步根据市场的购销规律,以及经费管理运行积累的数据,实现节目的收入和成本的市场化评估,以及与节目生产管理全流程充分融合,实现点收入和点成本管理,是节目经费管理系统优化完善的方向。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要进一步优化经费管理的结构、流程,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率,促进全媒体融合发展。

摘要:本文结合深圳广电的实践,从节目经费管理的角度,介绍了节目经费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包括设计思路、设计要点、总体流程设计、系统总体架构、系统主要功能、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等方面,实现了节目经费的全流程管控。最后对节目经费管理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节目经费,预算,执行,结算,全流程

参考文献

[1]CTR:2015中国广告花费总结[EB/OL].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6/03/02/1358192980.shtml.2016-03-10.

[2]赵为纲.深圳广电的媒体融合发展[J].现代电视技术,2016(1):55-58.

[3]廖成玉.中央电视台新址节目生产管理系统技术应用架构及系统部署[J].现代电视技术,2014(2):62-68.

新北京电视中心节目代码管理系统 篇10

新北京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系统[1]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编排节目单,并作为全台节目备播的枢纽,实现节目内容、质量把关、实现全台节目播出计划的统一调度。在具体功能上,按照业务流程可将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划分为:节目代码管理、节目单编排、广告/宣传单编排、字幕播出单编排。

节目代码管理系统是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充分考虑到了节目代码在整个新北京电视中心制播网络系统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节目备播环节、节目单编排环节更是发挥其重大作用。根据新北京电视中心统一规划,节目代码应来源于办公业务系统的节目生产管理部分,作为全台节目代码产生的唯一源头,必须保证在全台网络化中的起始流程,正常稳定运行。

2 节目代码生成

节目代码是节目播出、节目管理、节目统计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节目单与视音频文件关联的依据。它包括普通节目代码、宣传包装片节目代码,节目代码来源于办公业务系统的节目生产管理,也可由总编室编播系统根据其规则自行产生节目代码,然后同步给办公业务系统。图1给出了节目代码生成参考图。

按照统一规划,节目代码应来源于办公业务系统的节目生产管理部分,作为全台节目代码产生的唯一源头。结合全台网络化项目的实施周期、时间先后的综合考虑,在新北京电视中心制播网络方案设计中,主要考虑了以下3种情况,以保证全台网络化中起始流程的正常稳定运行:

1)如果办公业务系统的节目生产管理部分在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之前建设完成,各节目中心可直接向节目生产管理部分申请节目代码,然后通过办公网、生产网之间的接口调用实现与节目选题的关联。同时,办公业务系统的节目生产管理部分会向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同步节目代码信息,以保证节目代码的一致性。

2)如果办公业务系统的节目生产管理部分在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之后建设完成,那么在这之前需要负责办公业务系统集成的厂商提供全台节目代码规则。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将采用此规则,在接收到各节目中心的节目代码申请后,返回相应的节目代码。最后,同步给办公业务系统的节目生产管理部分。

3)鉴于目前台里各项目的进展情况,如果以上两种方式都不能满足,在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设计中也考虑到自行制定节目代码规则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总编室编播系统将独立完成节目计划管理、节目代码管理等,以保证节目制播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全台网络化的业务流程。

目前的系统设计已针对以上3种方式做好准备,采用何种方式主要取决于新北京电视中心制播网络相关项目的进展情况。在实际运行中,建议第一和第二种方式能够在互为备份的模式下运行,以防止系统级别的单点故障出现。第三种方式主要是考虑到台里项目进展情况而准备的应急方案。

3 节目代码类型

根据节目类型的不同,将具有不同的节目代码。根据新北京电视中心的业务需求,将节目代码划分为3类节目代码,分别为普通节目代码、广告宣传时段代码、宣传/广告条目代码。图2给出了新北京电视中心节目代码类型参考图。

节目串联单与节目视音频文件的描述信息中,都具有同一个节目代码。通过此代码,建立节目串联单与节目视音频文件之间的关联,为节目备播、节目内容审查提供了技术基础。下面以一个节目时段为例对3种不同的节目代码类型加以说明:

1)普通节目代码,是一个节目时段中播出节目代码,在一个节目时段中一个节目可能由不同的节目段组成,但都对应一个普通节目代码。此类节目包括电视剧、专题节目等。此代码可由新北京电视中心办公业务系统的节目生产管理产生,也可由总编室编播系统根据其规则产生。

2)宣传/广告节目代码,是一个节目时段中宣传、广告节目时段所对应的代码,在一个节目时段中可能包含多个宣传/广告时段,并对应不同的宣传/广告节目代码。此类节目包括节目宣传、频道宣传、大型活动宣传、广告等。此代码可由新北京电视中心办公业务系统的节目生产管理部分产生,也可由总编室编播系统根据其规则产生。

3)宣传/广告节目的条目代码,是一个宣传/广告时段中不同宣传节目条目、广告节目条目所对应的代码,每一个条码将对应一个宣传/广告节目的条目代码,作为该条目的唯一识别标识。此代码由总编室编播系统自行制定规则产生,然后分配给宣传、广告节目的编排模块。

3.1 普通节目代码

普通节目代码是各节目中心通过新北京电视中心办公信息化系统的桌面终端,向总编室申报节目播出选题计划,其中包括宣传包装片的选题计划,经编排科或宣传科分别审核后,获得普通节目代码。

对于首播节目,包括自制、外购节目,在节目选题计划申报过程中统一分配普通节目代码。对于重播节目,如无修改直接采用原有节目代码,如有修改重新分配节目代码。

3.2 广告/宣传节目代码

各节目中心在制作宣传片时,须将宣传片创意报送总编室宣传科审核,通过后获得宣传包装片节目代码。宣传包装片制作完成,经节目中心审核后送媒资播出库,对其统一管理;再由宣传科审核,审核通过方可安排播出。在普通节目计划申报过程中,必须先获得由广告部、总编室认可的广告、宣传播出方式,同时确定广告/宣传节目代码。

广告宣传时段代码为三级树形结构,最高一级为广告宣传时段,中间一层分为多个时间段,按照约定分配给广告或宣传,最后一层为广告条目或宣传条目,对应上一层不同段位的广告、宣传段。

广告宣传时段代码和广告宣传时段内的广告段位、宣传段位由节目编排系统分配。在节目播出前2周,编排科根据已制定好的广告、宣传策略及节目的实际编排,由新北京电视中心节目代码管理系统自动分配当天本频道的广告宣传时段代码,并反馈给广告部、总编室宣传科进行广告、宣传包装片的条目编排。

3.3 广告/宣传条目代码

广告/宣传条目代码,是指每个广告/宣传时段内单个广告、宣传条目代码,由新北京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内部统一分配。

4 节目代码规则

节目代码控制着整个节目生产环节,可用于节目编排,资源使用跟踪。所有用于播出的节目,都需要一个唯一的节目代码。该节目代码总共为44位,如表1所示。下面举例说明节目代码规则。

假设1频道频道代码为001;足球栏目的栏目代码为ZQ0;午间版版次代码为002;拟播时间为2009年10月1日15时30分(即200910011530);拟播时长为25分30秒(即002530);节目名称为《足球大看台》(256)期(ZQDKT256Q0);子序号表示期数和电视剧集数等,此时为0256。按照以上信息,申请整个节目代码为:001ZQ0002200910011530002530 ZQDKT256Q00256。

使用节目代码的节目需要建立特定的文件命名关系和节目代码关联,使用节目代码的文件主名称定义:播出版可在上面的代码前加上AIR00前缀,制作版带字幕加上NLECG前缀,不带字幕版加上NLE00前缀。

5 节目编排与节目备播的关系

电视台的每一个频道播出的节目由多种不同节目内容组成,包括:普通节目(例如:新闻、专题、电视剧等)、广告/宣传节目以及字幕播出等信息组成。这些信息由不同的业务模块完成节目准备,最终需要形成一个以满足全台节目播出需要的、完整的播出节目单。

在新北京电视中心制播网络系统设计中,将采用后台自动处理方式完成,降低人工干预,提供节目备播效率与准确性。

备播节目汇总是建立在节目单编排与节目备播两者紧密结合,共同完成播出节目准备工作。图3给出了新北京电视中心节目单编排与节目备播关系参考图。

在节目迁移、上载到媒资播出资料库后,会将节目准备信息写入到媒资数据库。在频道节目单编排环节,将以此节目代码为依据查询媒资数据库,提取节目准备信息,建立频道播出节目单与节目视音频文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节目单审查环节,根据已建立的对应关系,直接通过节目串联单,自动读取媒资播出资料库中的播出节目,进行频道播出节目单审查与节目内容审查。审查通过后,发送频道播出节目单,并迁移节目到播出二级存储,完成节目备播工作。

6 节目编排与办公网系统的关系

新北京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可综合利用办公资源,方便节目单编排,将部分节目编排业务模块部署在办公网系统。图4给出了新北京电视中心节目编排与办公网系统的关系参考图。

新北京电视中心办公网的桌面终端上部署节目单编排的业务模块,采用C/S方式[2]通过高安全区部署的应用服务器访问总编室编播系统。采用此部署方式,可满足不同的节目单编排任务环节,可在不同部署区域完成。例如:提前3周、1周的频道节目单编排可在办公网进行,频道播出节目单(提前1~2天)的编排可在制播网内完成。考虑到系统安全性,在制播网络内也部署了部分频道节目单编排站点。当办公网与制播网连接出现故障时,直接在制播网内进行频道节目单编排。

7 总编室/广告编播系统与媒资系统的关系

总编室、广告编播网络系统是一个与媒资系统紧密结合的系统,通过基础网络设备与媒资系统公用的FC导向器、汇聚层交换机得以实现。图5给出了新北京电视中心总编室/广告编播系统与媒资系统[3]的关系参考图。

总编室、广告编播网络系统中的各种工作站设备按照单网或双网方式接入与媒资系统公用的FC导向器、系统内部的接入层以太网交换机。接入层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与媒资系统公用的汇聚层交换机,与主干系统的汇聚层交换机,实现与主干系统业务支撑平台之间各种服务器设备的连接,例如:核心数据库服务器、时钟服务器、认证服务器等。总编室、广告编播网络系统通过与媒资系统公用的FC导向器,与主干系统FC网络链路连通,实现对媒资系统、各生产业务系统的视音频数据的访问。

根据新北京电视中心制播网络系统采用统一的数据库部署方式,在业务支撑平台建立服务于各业务系统以及业务支撑平台的核心数据库,但同时保留各业务系统数据库,作为业务子系统数据库。图6给出了新北京电视中心总编室/广告编播网络系统访问数据库参考图。

正常情况下,总编室、广告编播网络系统中的工作站点利用媒资系统内部的应用服务器访问主干系统的核心数据库服务器,同时媒资系统将核心数据库服务器的所有数据备份到部署在媒资系统的内部数据库服务器。如果主干系统内部的核心数据库不能够正常运行,可通过切换数据库指向的方式,将系统内部的各种工作站点和相关服务器的数据库指向切换到媒资系统内部数据库服务器上,以保证节目编排的正常进行。

8 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节目代码管理系统是新北京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目备播环节、节目单编排环节发挥着重大作用,是保证新北京电视中心网络化中的起始源,必须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卢英锁.数字电视中心总编室编播网络系统[J].电视技术,2010,34(2):61-64.

[2]雷振甲.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系统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节目管理 篇11

《诚人之美》刚一问世,就受到了网民的高度关注。首期节目上线4天,点播已超过500万次。“这是档最不‘凤凰’的节目,但却又是非常新鲜好看的节目”。这是来自《诚人之美》节目的一段观众留言。的确,长久以来,“凤凰出品”的节目,走的是人文时政路线,但《诚人之美》的诞生,宣告了凤凰视频不同以往的节目类型诞生:它希望更活泼,更娱乐,更年轻化。事实上,《诚人之美》的节目形态在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中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它融合了真人秀、脱口秀等各种特点,话题火辣,尺度大胆,而从话题和嘉宾的网络甄选环节就开始融入的互联网元素,又使得这档节目有着鲜明的互联网特色。据凤凰新媒体负责视频业务的副总裁陈志华介绍,“互联网视频节目,一定要具备电视级的制作品质,又充分融合网络的互动元素,才能具备自己独特的价值。单纯拷贝电视节目没有出路,只有结合网络特色,才能让节目获得持续的生命力,才能具备独特的网络营销价值。”

与其他视频网站的自制策略不同,凤凰视频的自制策略,不在网络剧和微电影上发力,而是聚焦于“自制节目”。陈志华介绍,一方面,凤凰视频依托凤凰卫视的资源,在主持人、编导、策划等方面有着深厚的人才和经验积累,相比其他视频网站更多半路出家的编导团队而言,更加专业。另一方面,互联网自制视频节目,对积累差异化内容,树立网站自身品牌形象,有着越来越大的意义,此时发力,相比对影视版权的投入,性价比更高。

凤凰视频的自制节目策略开始于去年年底,至今,已经形成非常完整的节目带。有综艺类节目,如《诚人之美》、《我有我腔调》;有大型时事辩论节目《全民相对论》;有人物访谈节目《非常道》、《财子佳人》;有脱口秀节目《锵锵80后》;有聚焦专业领域的对话节目,如IT界的《对弈》、文化界的《雪夜漫谈》;有自制人物纪录片栏目《甲乙丙丁》等。

这些自制节目特色鲜明,制作精良,网络味道十足,引领了中国网络视频节目的风向。从数量上,已经相当于一个中游卫视频道的自制节目量。其中很多节目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品牌价值,进而获得了广告客户的认可,实现了冠名和植入融合的营销案例,如宝马已投单对《对弈》全年冠名。而有的节目,已经实现了电视台的反向输出,如《全民相对论》等。

电视节目制作项目化管理之浅见 篇12

1. 对目前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1 对中国电视的产业化进行分析

一般来讲, 中国电视的发展主要依赖的是计划经济, 在一定意义上属于极其典型的自成一体以及条块分割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推上电视规模的大国之位, 但是, 根据电视的产业规模, 中国还属于一个电视弱国。电视产业的相关经营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断进行开放, 与此同时, 国外的电视媒介集团对中国市场的利润虎视眈眈, 这造成了电视产业在中国的压力。因此, 目前中国电视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变革。我们自从电视的开始对电视的定位可以说经历了极其曲折的变化发展过程。在改革开放之前, 电视有着非常强的意识形态的色彩。当改革开放之后, 党和国家对于电视的具体定位随着工作重心的逐渐转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改变了电视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认识。确定媒介的经济方面属性后, 有了逐渐发展的中国广电的产业化趋势, 逐渐形成了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电视方面的经济系统。实施“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广电事业分类以及“政事分开”管理, 这种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广电的实际需求类型以及服务特征的进化。在前期进行的这些探索取得了运行机制方面的许多市场经验。然而, 因为在财务、人事以及激励机制方面严重缺乏相应的以及及时的配套措施, 同时在组织目标方面存在的许多差异, 根本不能彻底对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化解和解决。要想长远地发展电视产业, 应该改造电视产业的部分企业方面的形态。

1.2 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播放体制进行分析

电视节目的制作以及播出属于电视传播实际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这两个部分的具体实施在不同的国家以及电视制作当中或者是属于资格不同的主体, 或者是统一同一机构。通常情况下, 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是不同资格主体, 被称为是“制播分离”。该分离指的主要是部分商业利益与实施权力之间的分离。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 因为受到统一性极其高的电视运行体制以及管理机制方面的影响, 电视台实行的基本都是“自给自足、自制自播”的模式。电视节目的制作和完成属于不同的部门, 相关的权限集中于电视台。这里提到的电视节目, 指的只是作为一种载体的产品, 根本不存在商品方面的色彩。改革开放之后, 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电视播出时间的延长以及频道的增加。旧有的电视播放模式导致制作部门极其有限的能力与逐渐增大的节目需求, 这两者之间形成了矛盾。为了将这个矛盾进行有效的解决, 很多电视台与国外的电视台进行无偿的互换以及交流。然而, 随着电视制作的成本、技术以及规模的逐渐扩大, 观众有了逐渐提高节目质量的要求, 要想解决矛盾首先就应该突破机制。

2. 分析电视节目在生产体制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法规问题

要想良性以及健康的发展电视产业的经营, 应该由法规来进行有效的保证, 我们可以从国外的电视经营的相关发展当中看到技术以及法规是有效推动电视产业的动力。这两者之间实现有效的促进:法规方面的变革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当中包含的产业能量进行解放, 而技术的进步会对法规方面提出全新的变革上的要求。电视在中国诞生以来, 都处于潜法规或者法规缺失的状态。

电视产业有着非常复杂的经营范围、对象以及涉及的具体关系, 同时还有着更加复杂的社会完善阶段。现阶段, 在很多方面电视产业经营基本都处在经营无序的一种状态。除此之外, 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公司之间的交易根本不能在相应的规则之下进行透明的开展, 主要依赖的是攻关手段以及电视台的私人关系,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威胁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

2.2 生产机制的问题

通常来讲, 运用“自制自播、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所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仅仅属于产品, 并不属于商品。这样的机制所需要的评判标准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具有政治性的, 没有充分考虑受众的需要和市场的实际需求。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造成了比较低的电视节目制作水平, 有着非常差的节目选择性;有着极其封闭的制播系统, 不能有效促进电视节目市场的发展。由于严重缺乏投入产出方面的基本概念, 导致电视节目的生产机制被称为是花钱的机制, 没有一个非常有效的评估标准。

3. 分析实施电视节目项目化管理的优势

3.1 属于生产运作机制的一次创新与突破

对电视节目实施项目化管理, 对于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 对品牌节目进行打造, 提升频道的形象以及对配置制作的资源进行集约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 项目化管理还是将制作力量有效推向市场, 实施制作播放一定程度的分离, 进而有效提高电视台竞争力的训练方式。

3.2 有利于制作和播放的分离

因为电视台与制作方之间的关系属于准购买的关系, 实行的主要是播放之前的购买, 在原则方面, 电视台能够按照合同来对平庸作品进行拒绝, 节奖超罚。如此, 项目制作方要承担风险, 必须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来打造电视节目。

3.3 有助于提高节目市场化的程度

通常情况下, 项目责任人必须承担市场的压力, 应该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以及挖掘, 对电视节目进行严格的制作。另外, 当制作完节目之后, 项目的制作方应该对节目的发生进行充分的考虑, 实现市场中有效的回报。

4. 划分电视节目的生命周期

4.1 项目的策划阶段

电视节目的项目化管理主要是为了制定出良好构思的一个项目计划, 来准确确定出项目的费用、进度以及范围。在节目的整个制作中, 项目计划是初级阶段制作决策的一个最重要和最基础的任务。

在电视节目的整个制作中, 策划阶段属于最重要以及最繁忙的阶段, 直接决定着节目制作过程的顺利进行。目前, 策划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形成相对完整的项目策划方案, 能够提交并实施。项目策划指的主要是电视项目从预想提出、研究、实际酝酿到将该项目正式地列入审批程序之前的阶段。

4.2 项目的规划以及实施的阶段

实施项目的主要目标为组织、计划以及控制项目的时间进度、财力、人力以及工作的实际内容。先是项目的规划阶段, 组织专家来对项目进行分析、讨论、评测以及认定, 再根据认证的最终结果来修改建议书, 对分析报告进行撰写。另外对项目管理机构进行组建, 确定出制作的人员。确定出制作的财务以及工作计划。之后是具体的实施阶段, 在该阶段, 需要先制定实施计划, 并且项目经理来核对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完整性, 对计划进行签署, 动员全体人员, 项目小组实施项目化管理, 建立沟通以及管理渠道, 之后根据项目计划来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确定出具体的播放体制, 并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适当的调整项目计划。

4.3 项目的收尾阶段

该阶段主要指的是项目按照实际的计划进行实施, 一直到完成善后工作。对电视节目进行一定的销售和评价, 当得出结果之后, 来修改、调整以及强化电视节目。之后根据评价来绩效考核节目的相关人员。

5. 结语

目前, 电视节目的项目化管理已成为企业基本生存以及快速发展的一种非常重要以及必要的手段。现阶段, 电视节目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应该将项目化管理真正的运用到电视节目的实际制作以及管理当中, 将电视节目的相关制作纳入有效的项目管理的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

参考文献

[1]韩益亚.高清制播下的项目化管理解决思路[J].现代电视技术, 2011 (5) :11-12

[2]袁九生.电视节目制作开放实验室建设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4) :42-43

上一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下一篇:混合式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