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利用率

2025-01-09

文献利用率(共12篇)

文献利用率 篇1

图书馆有限的文献购置资金只能选择有限的文献品种———这是采访馆员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使用学科文献核心出版社测算结果构建的学科文献采访体系[1], 可以解决这个难题。3-5年, 是学科文献采访体系维护所必需的周期。在两次全面测算之间的这段时间内, 及时进行学科文献采访的细部优化, 可以让相关信息, 特别是读者对学科文献利用的信息动态进入文献采访调整中, 对于提高采访资源配置效率十分必要。

做到以上事情, 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及时采集馆藏文献利用率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二是充分调动学科文献采访体系中预置的一项设计:经过测算, 每一个学科文献都具备核心出版社区域和重要出版社区域, 前者为必选, 后者则可根据需要决定选择与否, 具备选择弹性。

于是, 我们先为每一种学科文献的文献利用率作数据采集和分析, 再根据其分析结果决定该学科是否需要选择其重要出版社区域中的出版社所属学科文献品种。学科文献采访体系构建中的这项弹性设计, 为我们的学科文献品种选择提供了可能, 而其前提是学科文献的文献利用率数据分析结果。

1 文献利用率采集与分析

文献流通数量与馆藏文献数量的比率, 即馆藏中被利用过的数量占全部馆藏的百分比, 是为文献利用率。换一种说法, 文献利用率是文献机构在一定时期 (多为一年) 内所收藏文献中被读者借阅的数量占同期入藏文献总数的比率。在这个指标上, 国外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高, 如美国234%、英国500%, 我们国家较低, 只有25%。拿最近的数据来看, 2012年一所985高校馆藏利用率15.62%、一所师范类省属本科高校馆藏利用率52.72%[3]。历年新购文献的借阅率, 作为读者利用入藏新书的衡量指标, 其在文献采访工作评估中的作用被排在首位。

1.1 2012、2013年文献利用率采集

西昌学院图书馆采用学科文献核心出版社测算结果构建的学科文献采访体系作为主要遴选方法后, 累积的众多数据可以作为未来采访调整的依据。这里就包括入藏图书的文献利用率。2014年5月底6月初, 使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统计子系统, 逐一采集了2012、2013年各学科文献利用率, 经过数据导出、整理, 对不同统计途径数据作加权平均处理, 形成下表:

根据系统说明, 统计途径为“按种”意为某种书只要有1册被借阅过, 即为已使用, 借阅多次仍计为1次;而“按册”意为同1册书, 当借阅次数多于1次时, 仍计为1次。

1.2 2012、2013年文献利用率分析

按照西昌学院图书馆入藏图书利用率统计表的“加权比较值”, 对30个学科类别进行排序, 可知30个加权比较值的中位数是由教育与教育事业学科的0.89和汉语学科的0.87作算术平均得到的0.88。30个学科类别文献利用率加权比较值的算术平均值为1, 大于也被用于测度顺序数据集中趋势的中位数0.88, 说明数值序列中有较为突出的极端值出现。于是采用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位置代表值来作分析———使用中位数以及四分卫位数。

整个数值区间的下四分位数为旅游经济学科的0.63, 上四分位数为语言学学科的1.25。即有25%的学科类别文献利用率比较值在0.63以下, 有25%的学科类别文献利用率比较值在1.25以上, 有50%的学科类别比较值介于0.63~1.25之间, 此时的四分位差为0.62, 说明中间50%的学科类别文献利用率比较值较为分散。

2 文献采访多维度优化

根据分析结果, 2014年学科文献采访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2.1 采访强度控制

2014年的学科文献采访中, 高于上四分位数1.25的7个学科进行高强度采访———采访所有的核心出版社及重要出版社书目, 这些学科包括:心理学、艺术理论、工艺美术、英语、绘画、管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低于下四分位数0.63的7个学科进行低强度采访———只进行各自所属核心出版社书目采访, 不作重要出版社书目采访, 这些学科包括:农业经济、无线电电子学与电信技术、水利工程、信息与知识传播及情报、法律、环境与安全科学、化学工业;介于上下四分位数之间的16个学科作选择性采访———根据文献购置经费状况、签约馆配商文献品种配置, 在学科类别文献利用率比较值基础上进行选择是否进行各自所属重要出版社书目采访。

2.2 重点学科配置

在2.1节采访强度控制的大框架下, 本校的教学科研重点与增长点也需要考虑。农业科学及生物科学两门学科的文献利用率比较值分别只有0.77和0.82, 低于中位值0.88, 位于上下四分位区间下端靠上位置。作为优势学科, 这两个类别需要优先发展, 可以归入到高强度采访系列。同样理由, 排在上下四分位区间最末的旅游经济学科刚处于下四位数点位上, 因为全省战略对于学校所处地区的定位要求, 未来有成为优势学科的可能, 可考虑作高强度采访。类似地, 仅有0.40比较值、位处下四分位数之下的信息与知识传播, 文献采访背景是新开办的新闻及主持专业, 馆藏文献极度缺乏, 也应在一定时限内作高强度采访。

2.3 学科类别删补

考察统计表, 位置处于最末端的三个学科:法律、环境与安全科学、化学工业, 其采访依托的专业萎缩, 读者减少。这个判断从2012、2013年两年间利用率 (按种) 可以明显看出, 法律类别从17.23%降到9.29%, 环境与安全科学从20.51%到5.45%, 化学工业更是沿着21.69%到3.70%急泻了近6倍。这些专业除了保持低强度采访外, 应着重考察今明两年专业招生状况, 没有明显改善, 可考虑删除这些目录。相同的思路, 高文献利用率的类别就应该找出相近学科进行增补, 譬如心理学的临近类别伦理学, 艺术类别中各国艺术及摄影、戏剧曲艺、电影电视艺术等。

3 结语

作为评估一家图书馆工作效果的主要指标, 文献利用率的高低分化日益彰显出其重要性。首当其冲的就是其在文献采访工作评估中的作用。作为图书馆业务流程的龙头, 文献采访引领着其后所有业务工作, 决定了图书馆服务质量, 控制着图书馆服务深度, 影响着图书馆的外在面貌。抛开其他细节不谈, 文献采访的要津之处就是文献品种的选择和控制, 而这就是文献利用率指标显露重要作用的地方。如前所述, 通过考察读者的文献利用率细节, 作出客观分析后, 可以从多个方向进行文献采访的调整优化, 包括采访强度、学科配置和类别删补等。此外, 优化的维度不限于此, 传统意义上的读者教育、阅读推广与文献布局调整, 甚至复本率考核、馆藏剔旧设计等也能在采访优化中展现能力, 提高学科文献的利用率。

摘要:文献利用率的数据分析结果, 结合学科文献采访体系固有的弹性设计, 能够实现图书馆两次学科文献核心出版社测算周期之间文献采访优化的需要。让读者的文献流通利用信息动态反映在文献采访的多维度调整中, 可以优化配置学科文献采访资源, 提高采访效率, 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关键词:文献利用率,学科文献采访,文献采访优化,核心出版社

参考文献

[1]曾红岩, 罗明英, 坤燕昌.学科文献核心出版社测算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1, 55 (11) :52-55.

[2]黄宗忠.文献采访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1:365-366.

[3]王启云.纸质馆藏文献利用率为什么那么低[EB/OL] (2013-04-02) [2014-06-0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676153.html.

文献利用率 篇2

目前,很多县图书馆已经开始重视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并且经过多年的收集,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为数不少的县馆反映馆藏地方文献利用率不高,从而对收藏地方文献的重要性产生了一定怀疑。

县馆地方文献利用率较低,是客观事实,我们应当在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中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

我认为,县馆地方文献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地方文献收藏不系统、不全面。由于缺藏,用户查询得不到满意结果,削弱了用户利用县馆地方文献的积极性。

2、藏书组织不合理,地方文献与其它馆藏图书混藏,地方文献湮没于图书海洋之中,用户查询时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力,影响了利用。

3、目录组织不合理,由于没有单独设立地方文献目录或目录检索途径较少,用户不方便利用。

4、对地方文献的宣传不力,用户对县馆地方文献收藏情况不了解,不知道县馆有收藏地方文献的职能或不知道县馆具体收藏了哪些地方文献。

5、县馆地方文献收藏工作的历史较短,收藏的地方文献多,搞现代或当代地方文献,当前的利用价值较低,用户在周围容易得到,不必利用县馆。

我们应抱着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提高馆藏地方文献的利用率。

一、加强地方文献的揭示报道工作

1、编制馆藏地方文献目录,即单独设立地方文献目录。首先是设立地方文献总目,揭示馆藏全部地方文献。其次是编制专科或专题地方文献目录。地方文献总目应设两套目录,一套书名(题名)目录,一套分类目录,专科或专题地方文献目录,可采用书本式目录。把目录复印若干份,有针对性地提供给用户,使用户熟悉馆藏。

2、完善馆藏地方文献目录体系。如:地方文献设分析款目和附加款目,在地方文献中析出有关书名、篇名及有关段落,编制相关索引,参照等,使之适应用户多方面的检索要求。

3、编写地方文献内容提要。在著录和编目中,县馆对一般图书大多省略了内容提要项。但是,馆藏地方文献的著录和编目,内容提要项绝对不能省略。内容提要是对文献的深层揭示,是用户选择和利用文献的关键部分。用户通过内容提要可决定取舍,并引发通读原文。

4、举办馆藏地方文献展览,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馆藏地方文献的情况,举办馆藏地方文献展览是直观宣传馆藏地方文献的好办法。通过展览,可以宣传馆藏,吸引用户,扩大馆藏地方文献的影响,提高地方文献利用率。

5、举办馆藏地方文献信息发布会,这类信息发布会可选在本馆地方文献收藏具有一定规模时、建立本馆地方文献库(室)时、有一批新的地方文献入藏时、或有某种收藏利用价值较高的特殊地方文献到馆时;信息发布会也可与地方文献展览同时举办。

6、编发馆藏地方文献通报。通过编发通报,报道地方文献入藏信息,通报可采用明见式在画廊张贴,也可采用书目形式散发,还有通过广播、电视进行宣传,以引起特定用户的注意。

二、加强地方文献的管理利用工作。

1、设立地方文献专室或专架,吸取地方文献与普通图书混藏不易检索的教训,根据条件开设地方文献室或地方文献专架。从而使用户缩小检索范围,避免因大海捞针而费时费力。

2、设专人负责地方文献工作。地方文献反映一个馆的藏书特点,县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必须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并实行采访、分编、藏书管理一人兼,从而减少因多层次管理,而造成人为的检索障碍,

这样,对县馆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要求必须要高一些,不但熟悉地方文献工作业务,而且要熟悉采、编、藏、用四大环节的业务技术;不但能兢兢业业守摊,而且要主动开展地方文献服务工作;不但有一定业务技术能力,而且要有一定宣传组织能力。

3、有针对性地开展送地方文献以上门服务。县馆地方文献工作人员一要熟悉馆藏地方文献情况,二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本县对地方文献的需求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把地方文献及时送到显型或隐型的用户手中;

4、加强用户培训,举办地方文献重点用户培训班,提高用户的地方文献利用意识,辅导地方文献检索方法,通报地方文献收藏动态,征询用户对地方文献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与用户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5、组织编写全县地方文献藏书联合目录。为了开发地方文献资源,解决小型分散、你无他有、你有他无的问题,必须从地方文献资源共享需要出发,组织县内各地方文献收藏单位,编写全县地方文献藏书联合目录。并且通过馆际互借、一证通用等方式解决地方文献用户的需求。

6、开展馆藏地方文献借阅服务和复制服务,要建立地方文献三级管理制度,对某些文献只可内阅、对某些文献可以外借,对某些文献可提供复制服务。为了方便利用,对有证用户和无证用户都应同等的提供借阅服务和复制服务,但在收费上要有所区别,对有证用户可提供免费服务,对无证用户可提供有偿服务。

7、建立地方文献利用档案制度,档案制度包括建立地方文献基本用户档案,服务登记档案和用户反馈档案。

8、大力宣传利用馆藏地方文献的效果,在广泛收集利用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广播、电视、板报等形式大力宜传利用地方文献的效果,从而促进地方文献的利用。

9、做好馆藏古籍地方文献的整理及评估工作,对馆藏古籍地方文献要做好修复、翻译、校勘、注释、标点、断句等整理工作,对残缺地方文献要做好补充收藏工作,对重要地方文献要做好评估论证工作,重要地方文献的评估论证工作要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从而提高地方文献的保存利用价值,调动用户利用地方文献的积极性。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之我见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检索;改革建议;利用性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56-01

全球Internet的应用席卷五大洋,风靡全世界。现代信息网络作为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正构筑起一个崭新的信息网络环境。社会信息化及信息全球化的结果下诞生的文献检索课,文献检索课涉及面广,与其他许多专业有紧密联系和交叉。高校文献检索课的诞生也是社会信息化及信息全球化的结果。

21世纪知识信息成为第一生产力,作为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正在成为继物质和能源之后最重要的要素和战略资源。人们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信息资源是人类进行学习、研究、知识创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事业发展的基础。当今时代被喻为“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适应社会信息的发展,就必须掌握和利用检索工具,才能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那么大学生如何在网络信息源中寻找、检索、获取、判断和利用有价值的网络信息呢?为此针对这些问题对“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一、文献检索课的发展背景

從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部在国际上率先确立了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程,该课程如同外语、数学课程一样,是各学科大学生的公共课程。此举曾引起美国同行的羡慕和赞同。

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初期,仅有部分高校在即将毕业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中,根据其需要开设了一些文献检索讲座,介绍如何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所用教材为各校教师自编讲义,对文献检索课性质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检索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上。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文献检索课教学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此要求高校开设文献检索课,并称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课;同时为促进文献检索课更加广泛的开展,还对文献检索课的课程性质与任务,教学目的与要求做出了细致而全面的规定,将课程名称改为“文献检索课”,简称“文检课”,这标志着我国普通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迄今为止,全国已有近千所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同时各大高校图书馆内建立了学生机检实习的电子阅览室和信息服务中心,为检索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实习基地。近年来,我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当代高校学生对信息需求与利用的现状

(一)信息获取技能障碍

查找信息和资料首先想到的是到书库、资源室直接查找,但是学生信息知识和检索能力较差,对于利用电子出版物、数据库查询没有形成习惯,甚至很大一部分同学根本就不会用检索式,甚至不懂得求助,只知道自己摸索,有的同学不会就放弃了,这就需要图书馆增强对学生的检索技能培训。新的优秀的检索工具,图书馆馆员如果不去广泛深入地大力宣传,其利用率不高,图书馆在引进电子文献数据库后,一定要花很多精力去发展潜在读者,读者使用的多寡是评估电子文献数据库的重要因素。

(二)信息筛选问题

网络上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各种各样、不同门类的信息资源,由于缺乏有力的控制与约束,网络信息中混淆着许多虚假、伪劣、低级的垃圾信息,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筛选和判断能力,就会影响有效信息的正常吸收与利用。网络信息筛选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大学生虽然经过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往往缺乏深入研究,在进行信息筛选时,有些随意和盲从。所以大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判断能力有待提高。

(三)知识产权知识缺乏

有些学生知识产权法制意识淡薄,不了解或不知道的竟占一半以上,如有些学生非法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用自动下载软件、智能机器人下载工具非法下载,将个人上网账号交给外单位合作人员使用,向其他任何未授权用户提供代理服务器或系统的文献传递,有的学生进行整本期刊批量下载等,目前国内和国外电子资源出版公司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且都有严格的监控措施和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知识产权的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三、提高高校学生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方法

(一)加强大学生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力度

文检课的内容及教学方式应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而进相应的调整,其内容应逐步转为以计算机检索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网络信息检索技能,应着重讲授不同手段(包括手工、联机、光盘、网络)检索信息方法途径和技能。教育学生如何分析、利用信息,用不同的检手段、检索途径、检索方法查找信息;选择检索式入口,择检索词,编辑检索式,调整检索策略等技巧查找信息。

(二)在图书馆主页的检索系统中设置自助系统

让大学生能根据指南、菜单或窗口的自动指引使用,将常见的操作方法、检索疑难等纳入请求帮助系统,以简洁的公共咨询界面为读者解疑答难。

(三)编制学科、专业和专题网络检索指南

让大学生对图书馆的网络主页、电子信息资源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各学科变化的规律有所了解,并对它们归类、整理、建档,建立网上学科、专业和专题信息引导系统。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给“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总之,经济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学校,必须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成长氛围,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蔚,易平. 大学生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调查分析_魏蔚[J]. 陕西教育·理论, 2006, 卷缺失(Z1): 180, 182.

[2]陈伟,汪琼.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编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论坛, 2004,(2).

[3]王永红.数据仓库开发失败原因分析研究.电脑开发与应用.2004第一期

[4]徐冬节:深化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利用,图书馆论坛, 1997

文献利用率 篇4

一、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 期刊管理服务理念先进, 但服务方式单一。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的一个终极目标是为广大读者服务。“爱馆、爱书、爱知识、爱读者”, “一切为了方便读者, 努力为读者创造更好的读书环境, 提供更完备的服务”是现今高校图书馆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能力要不断提高, 服务态度要无条件做好”“对一线人员的工作评价, 以读者的评价为最高标准”等等一直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这种服务理念贯彻到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 同样也是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自始至终的服务目标。但是, 目前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服务工作仍是常规的、浅层次的、被动的基础服务, 服务方式单一。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缺乏诸如期刊书目信息的导读工作、优秀期刊的推荐工作, 更不用说对广大读者的需求进行主动分析, 提供有针对性的二次文献的开发、定制、推送等。期刊阅览室依旧沦为读者的休闲娱乐室, 服务的深化处于长期空白状态。

(二) 普遍存在阅览座位过少、刊藏种类过少等突出的问题。阅览环境主要是指阅览室的布局, 开放时间, 刊藏的建设等,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快速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软件设施相较以往已得到较大改善,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整体阅览布局是合理的, 舒适的, 人在书中, 书在身边。开放时间的延长也为广大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期刊提供了方便。期刊阅览室一般可以提供多个信息点, 只要读者自带电脑, 即可实时上网查阅, 方便便利。但是, 高校图书馆由于场地所限, 相对于众多的读者, 座位过少, 加上期刊阅览室的期刊不能外借, 常常对真正需要期刊信息的读者来说陷入无座可坐的尴尬境地。目前期刊价格上涨, 图书馆经费紧张, 因此所购期刊数量和种类有限, 而高校连年扩招, 读者众多, 造成人多刊少, 矛盾突出。

(三) 读者众多, 自身需求旺盛, 但获取能力处于盲目、空白的状态。高校读者群体简单地说是师生, 其中教师可分为专家用户和教师用户, 专家用户不仅需要某一自己专研的特定的文献, 还需要图书馆提供二次开发的期刊文献信息, 提炼后的增值信息等。教师用户需要的是本专业相关的最新动态参考信息, 针对性强, 范围固定。学生用户是高校图书馆最为庞大的读者群体, 其需求呈现多样化、范围广的特点。他们索求文献的能力处于不同的状态, 但都有一些普遍的特点:为了寻找所需的期刊或文献漫无目标, 不能快速地搜索整个资料库。查找不到时也不知通过何种渠道获取所缺资源。有时急需一份文献信息时, 面对大量的期刊资源不知从何下手。有时查找较长时间才突然发现得到的是无用甚至是错误的信息, 走了许多的弯路。

(四) 期刊资源严重不足。高职院校的办学主要以教学为中心, 科研任务不多, 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而非研究型的, 广大师生也主要要求图书馆提供与他们课程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虽然我院图书馆也致力于“特色”建设和完善, 但由于面临经费紧张、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 能够投入到图书馆期刊的资金少之又少, 造成图书馆的期刊种类、数量减少, 导致期刊文献的供不应求, 期刊资源严重不足, 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这除了期刊价格大幅度上涨, 新办高职院校存在经费不足、新增专业多等情况外, 又有经费使用不合理、检索体系不完善、深层开发不够、资源共享少等原因。

二、高校图书馆提高期刊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一) 加强期刊订购工作。期刊的订购不可能一劳永逸, 它必须根椐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采访人员在选购期刊的过程中要根据本校的教学实际和专业设置, 办学特色、办学目的、科研方向以及本馆的经费等, 以满足全校读者的阅读要求来确定本馆期刊的建设框架, 增订读者需求的期刊, 停订读者利用率低同时又对读者利用价值低的期刊。

(二) 坚持计划性管理, 提高期刊利用效率。期刊管理的价值在于运用根据读者对象需要, 加强期刊的采集方向、方式、程序和管理的规划, 做到有计划地采集和合理开发借阅渠道, 是提高期刊利用率的客观要求。为此, 其一, 要对读者群进行抽样调查, 包括对各二级学院、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以及教师进行调查, 因为他们是期刊利用主体, 他们的要求是期刊采集的方向其二, 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期刊的发展动态, 结合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 有计划采集。其三, 必须运用图书馆统计学方面的知识从质和量方面对期刊工作进行评估, 如适时统计期刊被借阅的人数次数, 测算出期刊的实际利用率, 凡是借阅率高的期刊, 必须适当增加, 对于借阅率较高的期刊必须保留, 对于极少有人借阅的期刊, 要分类进行处理, 属于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需要的要继续采集, 否则, 可适当减少采集。此外, 期刊审计也是提高期刊利用率的重要方法, 这是运用专业化标准对图书期刊工作进行综合性评估, 评估方式可对读者进行调查, 对期刊效用、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进行全面评估, 统计期刊利用数据和结果, 为进一步做好期刊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三) 实行全开架阅览, 充分发挥馆旅作用。开架阅览是现代化图书馆服务的改革方向, 是向读者充分展示馆藏提高藏刊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封闭式借借还还管理服务方式已远不能适应读者需要。图书馆应转变观念, 破除重藏轻用的思想, 实行开架服务, 方便和满足读者自由选择利用期刊文献的需要。使那些在目录中无法充分揭示的信息资源让读者实际利用, 有效提高利用率。当然开架阅览也会给管理上带来某些难点, 如期刊丢失、破损、乱架等情况出现。但如果因这方面的因素而影响开架服务的坚持, 那势必影响读者的有效利用。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一位馆员说得好:“绝不能因为1%以下的窃贼而影响99%以上人们学习和研究。培养人才, 发展科学事业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了因丢失图书而损失的价值”。基于同样的认识, 笔者认为全开架阅览是期刊服务工作应坚持的方向。在坚持开架服务的同时, 应切实加强防护管理, 避免和减少开架期刊的丢失率。

(四) 坚持人性化管理, 努力改善阅读环境。阅读环境, 是读者阅读期刊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包括阅览室内的一切客观条件、整洁情况和空气标准;人文环境是指室内布置、制度建设、服务条件等。阅读环境的优劣对于提高图书期刊的利用率有很大影响环境优越, 阅读者就会感到身体舒适心情愉悦, 就会增强读者的读书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如果阅读环境差, 读者会有一种借到杂志赶快离开的心理。因此, 期刊管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处处为读者着想, 积极主动地为读者创造优越的阅读环境。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客观条件, 进行精心布置尽力拓展和利用空间, 创造一种通畅、整齐、舒展的阅览格局, 最大限度地扩展阅读容量, 并形成一种舒适的阅读环境。二是对期刊杂志进行科学归类, 便于读者查找和阅读。三是合理制定借阅制度或规定, 使借还制度简明、规范, 使阅读环境安静。四是改善服务态度, 主动、热心地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

文献利用率 篇5

【摘要】本文阐述了市地情资料作为地方文献的一种新形式,其类型和特征所具有的新内涵和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地市级党校在市地情资料开发与利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广东省一共有21个地级市(包括广州、深圳2个副省级市),是全国地级市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21个地级市党校(包括广州、深圳2个副省级党校),各个地级市党校开发与利用好本市所拥有的市情文献资源,不但能为各市政府的决策服务,为各市的经济建设服务,而且在总体上能促进各市其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我省增创发展新优势提供重要条件。

l 市地情资料的类型和特征

市地情资料是反映与揭示市地情内容的文献资料集合,它作为地方文献的一种新形式,是指记载一个市(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的文献,着重于现实和动态。市地情资料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市地情资料和社会市地情资料,前者是反映该市自然状况(包括地理位

置、气候和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的文献资料。后者则是反映该市社会状况(包括人口、民族、行

政区域、政策体制、生产力水平、社会文化等内容)的文献资料。

(2)按时间发展阶段可分为历史市地情资料和现实市地情资料。前者是反映不同历史时期该市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及历史渊源,社会沿革等内容的文献资料。后者则是反映现阶段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教科文体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文献资料。

(3)按其范畴可分为宏观市地情资料和微观市地情资料。前者指反映全市各社会基本要素的总的情况和特点及该市在国内、国际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及相互关系的文献资料。后者是反映该市(县)、某系统(单位)或某方面问题的具体情况与特点的文献资料。

(4)按其公开程度可分为公开出版的市地情资料和非公开的市地情报资料(即内部资料)。前者包括公开出版的书刊报及声像资料。后者包括各种内部出版、编印的刊物,快报,调查材料。文件汇编等。

(5)按其载体形式可分为印刷型市地情报资料和非印刷型市地资料。前者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后者包括录音带、录像带、磁带、光盘等类型资料。

2 市地情资料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1)地方性。市地情资料反映的范围,以一个市地域内的各方面基本情况和特点为主,兼顾反映与本市相关联的有关内容,体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征。

(2)原始性。市地情资料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非正式出版的灰色文献(包括各种快报、手册、资料汇编、档案、手稿、拓片、图片等第一手材料),体现原始性特征。

(3)连续性。市地情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记录和反映市地情发展变化的文献资料也必然连续不断地充实发展着,体现出市地情资料内容上的连续性与动态性。

(4)广泛性。市地情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跨学科、跨行业、跨时代,层次复杂载体多样,体现出资料收集的广泛性与多渠道性特征。

(5)无序性。市地情资料内容广泛,类型各异、载体繁多,来源分散,呈现出不易管理的无序性与不规范性。2开发利用市地情资料要解决五个问题

2.1 解决目标定位问题

目标定位是关系到市地情资料建设格局和服务方向问题。开发和利用市地情资料,既是一个为党校教学科研人员和学员提供本地的有关资料,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问题,又是一个如何为当地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问题。在全国社会科学研究战线上,党校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生力军,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方面,形势对党校系统的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开发和利用市地情资料,有利于党校系统的科研进一步面向社会,面向实践。发挥优势,党校图书馆既要为干部教育服务,又要为领导决策服务。市地情资料的开发和利用,首先应定位在建设一个市地情资料的利用中心和研究基地这一格局上。

2.2 要重视对市地情资料工作的领导

由于市地情资料工作是党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图书馆的领导,首先要重视对市地情资料工作的领导;要加强对图书馆的投入,首先要对市地情资料中心加大投入量;加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首先要运用到市地情资料管理上来,这是一件有远见卓识的新举措。要有计划性,有战略眼光,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专门进行此项工作。当前,这项工作还没有起步的党校,应先把市地情资料阅览室建立起未,先给教学科研人员和学员提供一个阅览市地情资料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建立市地情资料阅览室的图书馆,一方面要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和特点,多在“开发”二字上下功夫。

2.3 要解决市地情资料的来源问题

建立市地情资料阅览室或利用中心,关键是要解决市地情资料的来源问题。因此,首先应搞好市地情资源调查,掌握反映本地区情况的有哪些载体,从而使收集资料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以征集为主,多管齐下。在征集途径上,要争取各区县及各单位的大力支持,逐步建立地方文献征集网络,以保障市地情资料的广泛性和连续性。目前,以当地党委、政府联合发文征集市地情资料,己成为征集资料的主要形式。但如果仅局限于发文是远远不够的,应做到征集与征订、征集与交换、征集与索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以征集为主,多管齐下的格局。

2.4 在市地情资料的具体采集工作中,要尽力做到“广”、“全”、“专”、“精”

具体说来,一是采集的范围要广。凡涉及市情、区(县)情的,不论是反映自然状况的还是反映社会状况的资料;不论是古代的文献还是近,现代的文献;不论是公开出版物还是内部出版物,不论是文字出版物还是电子出版物,均在采集之列。二是反映的内容要全。市地情资料的内容只有全才有优势。要做到人无我有,人缺我全。这样日积月累,馆藏丰富,才能具有权威性,因此,凡有关市地情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教文体,史地、旅游、金融、外贸、司法、治安、民族人口等各个方面的资料,均应作为市地情资料阅览收藏的内容。三是文献的.整理要专,采集文献是基础性工作,将采集的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是深层次的基础工作,也是为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所作的准备,因此,加工整理要列出若干专题,要有专人负责,形成专题数据库,以便形成网络和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方便读者查寻和使用。四是文献的典藏要精。有关市地情的文献资料,采集之初可能力数不多,但年复一年,集沙成塔,数量会大大增加。从长远的发展考虑,对采集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大量的内部文件和非正式出版物,每年必须进行一次筛选,选出精华来。可分出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有短期保留价值的,没有保留价值的几种类型,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少而精地典藏那些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经常剔除过时的、多余的副本及无保留意义的资料。

2.5 加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保障市地情资料的交流使用

当前,现代科技的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开发应用,知识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图书馆的现代化与多功能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如果说旧有馆藏方面马上使用微机管理还受到种种技术上、操作上的障碍的话,那么新的市地情资料,从一开始便纳入现代化管理之中则是不可少的,也是可行的。市地情资料的采集,除传统的印刷型资料外,还要大量采集视听型资料和机读资料。日新月异的电子出版物将大大丰富市地情资料,而市地情文献的采编。开发、利用和传递,必须有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支撑,今后发展的趋势,就是大力发展图书馆的现代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的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求建立市地情资料阅览室的图书馆,必须做到:一是重视硬件的配备。必须配备586以上电脑,同时开发和购置相应的实用软件,在各个关键环节上使人工操作微机化。二是重视人员的配备。调配或培训专门微机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以保障文献信息的著录、贮存、检索、查阅。利用的自动化和为读者服务的高效率。三是要有网络化计划。从一开始便要考虑到今后实现全省党校系统或与政府部门的资源共享,文献资料的采集要立足本地,信息的利用力图资源共享,既要有短期的目标,又要有战略的考虑。条件许可的党校,可先在校内联网,设立网络系统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进一步发展下去,可在全市、全省党校间联机,协同开发,实现网络化电子信息服务,资源共享,快捷地,高质量地发挥其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杜安. 党校图书馆建立省情研究室探讨[J].图书馆论坛, (5)

2 芮新文. 浙江省党校市地情资料开发利用研讨会综述[J].情报资料工作, 1997(5)

3 何桦. 浅谈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 甘肃理论学刊, 1997(4)

4 李绍斌. 党校图书馆应开发省情文献资源. 唯实,1997 (11)

谈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和开发利用 篇6

一、地方文献在公共图书馆中的重要性

地方文献就是有关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等等,地方文献是以区域为中心的信息载体和知识源泉,反映一个特定地区的地理、人文、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宗教、风俗、民情诸方面的综合性历史和现状,是该地区发展轨迹的客观缩影与文化底蕴的结晶。地方文献按不同的学科属性可划分为地方社会科学文献、地方自然科学文献、地方经济文献等等。地方文献与一般文献比较,它既有一个地区记述范围,反映地方的人和事,形成独特的区域文化和鲜明的地方特征的区域性,又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特点,具有独特的时代印记和特征。地方文献多处于地方人士之手,史料翔实,数据真实,具有权威可靠性。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现状的真实反映,收集、整理和利用好地方文献,对于全面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和政策措施,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党和政府对图书馆事业在五十年代就提出了加强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要求。1982年文化部下发的《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图书馆对本省、自治区、市的正式出版物和有关本地区文献、资料应尽量全面收集。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公共图书馆对于地方文献的收藏有多少?利用率如何?已成为文化部对其进行评估、定级的标准之一,这就更加确立了地方文献在图书馆馆藏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说来,地方文献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1、地方文献收藏是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行各业都极力挖掘自己行业的特殊地方潜力,并形成自己的地方特色。处于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无疑是其形成地方特色的重要手段。特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优势,一种价值,也是决定其能否成为有别于其他馆,具有自己独特实用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

海北州图书馆地处州府西海镇,西海镇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它是中国核工业科学技术自力更生的发源地,在这特殊的区域,特殊的科学技术史、特殊的核工业事业给后人留下了一件件珍贵的特殊史料。海北州图书馆收藏的《221基地建设规划图》、《221基地水暖管道建设规划图》和《东方巨响》、《原子城揭秘》等图纸、书籍文献在全国独具特色。

2、地方文献收藏决定着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地位。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经济的记录和反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决定了一个公共图书馆服务当地社会与经济的程度和质量。地方文献包括从古到今上下几千年所有该地区政治、经济、自然、历史、军事、人物等一切自然的和人文内容的资料与记载。因此,公共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收藏,除了及时、准确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历史情况外,其收藏有多少、收藏是否全面,以及是否能把握和反映当地特殊的历史发展重点都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文化、历史等的研究,关系到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当地从事研究该地区经济、文化、历史的特殊读者群的需要,从而关系到该馆在当地图书馆中乃至社会上的地位与作用。海北州图书馆收藏的《221基地区域建设规划图》和《221基地水暖管道建设规划图》资料,为州城建部门在新城镇建设规划中给予了启发和帮助,纪实书籍《东方巨响》、《原子城揭秘》,在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建设中提供了许多的珍贵历史资料。为此,州图书馆在海北州城镇建设、文化建设中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该馆的事业发展也得到了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3、地方文献收藏是图书馆为当地建设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地方文献是当地特殊历史和各类地方特殊专业史的基本史料,所以它对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它能为本地的修志工作提供大量的基本史料,为政府机关研究工作、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准确的资料;为当地原有设施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海北州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就为当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海北州政府最初对西海镇原有设施进行开发利用时,对原221基地建设的十八个厂区的用途及厂区构造,都是从海北州图书馆收集的地方文献中了解和掌握的。现在已有部分厂区被开发利用了,有的成为了新型的企业工厂,有的已被修复原貌,成为了旅游景点,这些设施的开发利用推动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地方文献资源的征集和收藏

地方文献在公共图书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地方文献资源的征集收藏工作尤其重要,因为征集收藏地方文献是开发利用的基础,必须要明确收藏的范围和重点,制定征集原则,并自觉遵循。

1、地方文献资源的征集。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而又细致的工作。因为它涉及面广,并且分散,加之历时已久,征集就困难。要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应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成立“地方文献征集小组”,委派文化素质高,事业心、责任心强,又能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同志,专门负责,充分掌握征集的线索。对历史的地方文献,可利用各种工具书查找,编制缺藏目录,掌握收藏单位,以便有计划地通过交换或复制方式补充完善,对现代地方文献则要面向社会广泛收集。第二,要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制度,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说明征集地方文献工作的必要性,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确立地方各机关团体向地方图书馆呈缴文献资料的制度,及时收集本地区正式及非正式的出版物和省内各单位自编自办的图书、报刊、简讯等资料。第三,开展各种以收集、宣传地方文献为主题的活动,举办地方文献展览,以求得社会的认可,征集到社会上或私人保存的有价值的地方文献。第四,要加强与同行业的横向联系,用交换、复制等办法征集,以便丰富、完善馆藏。

2、地方文献资源的收藏。在公共图书馆中,地方文献的收藏应以以下几个部分为主:①地方史料。包括地方志、名碑、拓片、名人字画、家谱等,特别是地方志。因为地方志是一种以区域为中心,记述某一区

域的地理形态、气候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历史事件、历代地方人物、艺文、名胜、风俗等历史性资料的总汇。它既是地方资料,又是地方著作,一般也是地方出版物,并且内容广泛,史料详实,材料系统,因而对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都是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料。各馆都应重点征集收藏,力求完备。②历代地方名人的著作及传记资料。凡是本土人士的资料,只要印成书本,不论其是否知名,是否公开发行,或是散见于报纸杂志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尽力收全。③地方出版物。地方出版物是指某一地区历代刻印、出版、发行的一切资料,包括本地区的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其中符合本地区经济文化现实需要,同时又能反映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出版物也应重点征集收藏。④地方革命文献及音像电子资料。地方革命文献是研究地方革命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料,也是形成馆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公共图书馆都应重视收集。一般正式出版的,或者内部发行的比较容易收集,但在收藏第一手材料如手稿、原件、回忆录底稿等就不如档案馆、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只能是通过影印复制手段,收藏复印件,以供读者阅览和研究。至于地方电子音像资料,是未来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非纸文献迅速增长,图书馆应重视本地这类文献的收藏。

三、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地方文献对公共图书馆无论如何重要,收藏的如何有特色,其重要意义最终还是体现在开发利用上,唯有对它的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要使地方文献资源被读者充分利用,必须根据读者的各种需求,将地方文献进行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同深度的整理、加工、活化为动态的信息情报源,开发程度越深,利用就越充分。各公共图书馆应该根据馆藏特色和发展情况,制定每年的开发计划,这样才能使地方文献资源得以更好的利用。

1、建立地方文献信息目录。地方文献各类信息资料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为了能充分反映、提示所藏资料,应该建立比较完善的目录体系,使之比较系统化、条理化,这是地方文献信息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建立地方文献目录,按文献形式划分种类,分别建立分类目录、主题目录、题名目录、著者目录和专题目录、联合目录等,保证地方文献的完整性,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

2、编制书目,方便读者查阅。地方文献在研究开发当地自然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发掘有地区特色的产品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通过编制很有参考价值的书目、索引、汇编等各种专题资料目录,以方便读者查找原文。编制中要把文章题目、责任者、刊名、日期、关键词等著录清楚,而且力求做到资料面广、内容集中、观点全面,特别是要抓住新的观点、方法、技术等,有条件的可利用现代化的电脑设备来贮存、检索。最后把筛选加工的信息及时提供给读者,以实现地方文献的利用价值,从而发挥其社会作用。

3、收集整理专题资料,开展专题服务。地方文献信息所收录的资料内容庞杂、学科众多,如果根据读者情况及本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主动剪、摘、复制一批专题文献,把零散的专题资料系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就可使读者直接获得原始文献,节约时间,加速研究进展。

4、建立数据库,提高利用率。随着多种网络建设的开通,地方文献的网上需求越来越大,开发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势在必行。目前计算机的发展为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各馆在利用馆藏提供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可着手进行数据库开发。另外,各馆还可根据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分期分批地建设一些有较大政治影响和经济效益的专题地方文献数据库,从而把开发和提高地方文献利用率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5、发挥功能,举办各类活动。为使社会各界了解本地的历史,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各馆特有的地方文献资源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地方文献专题展览、研讨会和知识竞赛,开辟地方文献通报、简介、评价等专题,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为读者提供直观信息和动态信息,提供一些直接参与的机会。

利用专利文献,服务高校科研 篇7

专利文献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出版物的总称[1]。

专利文献是申请或批准专利的发明创造, 即包含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成果的有关资料, 以及保护发明人、专利所有人及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注册证书持有人权利的有关资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 (或其摘要) 的总称。这些资料是在专利审批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文件, 有些是公开出版的, 有些则仅为存档或仅供复制使用。

我国自1985年4月1日实施专利法以来, 也形成了自己的专利文献体系, 它主要由《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外观设计专利公报》以及与前二者相对应的专利说明书组成。专利文献是记录有关发明创造信息的文献。广义包括专利申请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检索工具以及与专利有关的一切资料;狭义仅指各国 (地区) 专利局出版的专利说明书或发明说明书。由于专利可区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植物专利、再公告专利、防卫性公告、商标、技术诀窍等, 专利文献也可按内容作相应类型划分。

2 专利文献的特点

2.1 内容新颖、时效性强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应当具备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此外, 各国专利法也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必须具有新颖性。特别是因为大多数国家采用了先申请原则, 即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内容申请专利的, 专利权将授予最先的申请者。这就促使发明人在完成发明构思之后尽快申请专利。事实上, 一些重大发明常在专利文献公开10余年后才出现在其他文献中。近年来, 一些国家相继采用了早期公开制, 发明说明书自申请专利之日起满18个月即公布于众, 这更加快了发明内容公开化的进程。

2.2 技术资料详实、可靠

现在很多申请专利文件地撰写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代理人会同发明人共同完成, 且还须经过专利局审查员的严格审查才受理公开, 因此专利文献内容详实、可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中要求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应当包括: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和具体的实施方式, 经过审查后的专利文献能够系统、详尽地反应该技术在本领域科技发展的全过程, 内容详实、可靠, 具有很高的实用参考价值, 这是其他科技文献无法比拟的。

2.3 集技术、法律、经济于一体

专利文献记载技术解决方案, 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披露专利权及专利所有人权利变更等法律信息[2]。从专利文献中可了解发明技术的实质、专利权的范围和时限 (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有效期限为20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则为10年) , 还能根据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技术范围、领域分布, 分析出专利技术的销售规模、潜在的市场、经济效益等等, 洞察正在开拓的新技术市场以及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4 载体多样、格式统一、形式规范, 使用方便

现在登录http://www.soopat.com/Home/Index网站, 就可以利用表格检索各单位各类专利信息, 利用IPC分类搜索就可以按照国际专利分类号 (IPC) 检索工具进行不同专业领域专利的检索。世界专利可以通过高级检索和IPC分类搜索包含99个国家和地区、超过8500万专利文献, 时间跨度超过350年的中英文世界专利信息。各国专利说明书基本上都是按照国际统一的格式印刷出版, 著录项目都有统一的识别代码, 国家名称也有统一的代号。这使得查阅者即便不懂原文也能识别该说明书的要点, 给查找专利文献提供了方便。

3 利用专利文献服务高校科研活动

3.1 科研项目立项之初, 进行专利检索避免重复研究

研究课题开题立项之初, 及时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和科技查新, 利用专利文献内容新颖、时效性强和技术资料翔实可靠的特点, 全面了解该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水平和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到知己知彼, 发掘未被开发的技术领域, 选择高起点和新的科研领域, 避免重复劳动和资金浪费。对于纵向课题而言, 可提高课题的获批概率, 为以后进行课题研究节省研发时间和科研经费。就横向课题而言, 可为合作单位开发出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是提供本技术领域最新的技术服务, 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3.2 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 进行专利检索可丰富研究内容, 推动技术创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进行专利检索可了解该科研项目的发展历史、现存的科技成果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 有利于科研人员开拓思路, 启发创造性的思维, 丰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在研发过程中通过专利文献的检索, 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当前的市场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资金投入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 尽快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市场化, 并进一步实现该技术的产业化。

3.3 科研项目完成后, 进行专利检索可适时申请专利,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在研究课题临近完成时, 进行专利新颖性检索可为科技成果的鉴定提供较科学的尺度[3], 了解自己的科技成果处于国际和国内的同类技术的何等水平, 为科技成果的鉴定提供确切的材料。在发表论文和鉴定会议召开前, 先申请专利以免使专利申请失去新颖性。在科技发展的今天, 一项新技术成果不仅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专利, 而且要拥有该技术的专利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一些重要技术方案很多情况下仅仅申请一个专利是远远达不到技术保护效果和范围的。为此, 在申请专利保护时应该分别申请, 在把主要技术申请核心专利的同时, 还要把与此相关要保护的技术一并申请专利, 以形成一个专利群。用一个专利群把该新技术进行大范围保护,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专利技术, 保证以后该技术在进行专利转化和实施时,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专利纠纷。

3.4 科研成果转化时, 检索专利的法律状态, 减少专利侵权和诉讼风险

专利的独占性使得有效专利技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就无法实施其技术, 否则就构成专利侵权, 产生法律纠纷。为此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时要对该领域的专利技术进行法律状态检索, 以避免专利侵权, 减少诉讼风险。

综上所述, 专利文献的特点决定了其在高校科研活动中所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因此高校只有有效、合理地利用专利文献, 才能为科研活动保驾护航。

摘要:专利文献具有内容新颖、时效性强;技术资料详实、可靠;集技术、法律、经济于一体;载体多样、格式统一、形式规范, 使用方便等特点, 对高校的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针对专利文献资料的特点, 探讨了高校如何利用专利文献资料服务科研活动。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专利文献,高校科研活动

参考文献

[1]孙洪.专利检索对科研开发及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作用[J].舰船科学技术, 2007, 29.[1]孙洪.专利检索对科研开发及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作用[J].舰船科学技术, 2007, 29.

[2]贾志琦, 邵曰剑.有效利用专利文献,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山西科技, 2008 (1) :91-92.[2]贾志琦, 邵曰剑.有效利用专利文献,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山西科技, 2008 (1) :91-92.

文献利用率 篇8

1. 做好期刊文献资源订购工作。

期刊的订购, 应根据需要和馆藏特点去进行。最重要的是馆藏体系要与本校科研方向、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读者的需求相贴近。为使期刊文献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 必须充分掌握读者的需求情况, 以便增强选刊的针对性。一是要广泛征求各方面读者的意见, 特别是教学、科研人员的意见, 使订购的期刊首先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可以通过召开读者座谈会、问卷、利用网络等形式了解读者的需求, 以此来指导购买。二是要认真准确统计分析往年期刊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对那些利用率高, 又是教学科研核心期刊应系统收藏;对那些边缘性的、学科相互交叉而利用率又不高的期刊应削减;要加强馆、系协调减少重复期刊的订购。三是要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期刊出版信息, 及时掌握期刊的出版动态, 力争及时地订购所需期刊文献资源。四是面对电子出版物的蓬勃发展, 依据本馆实际情况, 对印刷型期刊和电子期刊进行合理配置, 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2. 加强现刊文献资源管理工作。

现刊文献资源管理是期刊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 因为相对过刊而言, 现刊的内容更新, 利用率更高, 现刊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期刊文献资源的利用率。由于期刊时效性较强, 应尽量缩短新刊从验收到上架的周期, 充分发挥现刊的时效性, 满足读者的需要, 提高利用率。在期刊验收、登记过程中, 会经常发现刊名变更、停刊、合刊、增刊等现象, 在投递和借阅过程中, 也时常会出现缺投、丢失等现象。因此, 一定要严把期刊的验收、登记、清点关, 掌握现刊的到馆情况, 一旦发现缺失及时补缺。

3. 做好期刊宣传、导读、参考咨询工作。

高校图书馆必须开展好馆藏期刊文献资源的宣传工作, 使读者了解有关信息、新的科研成果、学术研究动态、新期刊内容介绍、馆藏期刊介绍等。可以通过办期刊座谈会、宣传栏、电子屏显示等形式, 使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了解期刊, 实现期刊的文献资源作用。也可以采取推荐优秀期刊及优秀论文, 及时报导学科专业发展动态、科研成果等形式, 通过宣传提高师生的读书质量。

4. 提高检索现代化手段。

实现检索手段现代化是必然趋势。未来的时代将是一个学科交叉渗透、信息量更大的时代, 传统的手工检索已无法适应期刊信息的开发利用, 因此, 必须实现期刊信息检索现代化, 即必须利用计算机去进行文献收集、整理、加工、存贮, 以实现信息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迅速性和科学性,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大大提高检索期刊文献资源的速度。要做好上述工作, 就要求期刊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掌握期刊情报的收集、存储、组织、传播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能够从众多的看似无用的文献资源中捕获有价值的资源, 向读者提供最快、最新、最准、最全的期刊资源, 使其充分发挥文献资源职能。

5. 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通过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是提高期刊利用率的有效途径。阅览室是人流较多的地方, 是读者进行教学、科研、学习的重要场所。阅览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效率。优美舒适的阅读环境不仅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还能成为对读者施以教化的文化环境。因此, 图书馆要做到室内整洁、宽敞、明亮, 书架桌椅摆放合理、整齐, 期刊排列有序、标引清楚, 阅览区内可以摆放绿色植物, 并且还要制定阅览室内不许大声喧哗, 接打手机到室外等规章制度, 从而保证安静、舒适、优雅的阅读环境。

6. 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期刊工作人员应熟悉本馆各种专业期刊的性质、内容, 针对学校重点学科、重点科研课题的相关内容, 为科研人员提供广、快、精、准的信息服务, 对新入学大学生做好阅览室期刊导读, 针对毕业生做好毕业论文相关资料推荐等。因此, 高校图书馆必须引进或培养一批具备某一学科专业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电子期刊知识的人才, 建设一支掌握期刊工作专业知识, 能胜任期刊文献收集、整理、检索等专题服务的人才群体。期刊工作人员要经常进行调查研究, 在了解用户科研课题需求的基础上, 主动地、有选择地将研究课题所需的最新情报资料以最快速度传递给用户, 这将为促进科研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璐.邵永初.加强管理, 提高高校图书馆期刊利用率[J].青春岁月, 2012.20

[2] .吴君平.夏宁.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的管理与发展调查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8

文献利用率 篇9

关键词:西北地区,CASHL,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

0 引言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于2004年3月15日正式启动,兰州大学图书馆是CASHL西北地区服务中心。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缓慢,虽然已不断加大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投入,但很多实际业务工作仍无法顺利开展,再加上很多人为“壁垒”的存在,严重阻滞了西北地区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本文从CASHL的资源体系、服务内容出发,认为CASHL是一个优秀的文献共建共享平台,可充分利用此平台推进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

1 概述

CASHL由教育部统一领导,其原则为“共建、共知、共享”,方针为“整体建设、分布服务”,宗旨是组织若干所具有学科优势、文献资源优势和服务条件优势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有计划、有系统地引进和收藏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为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工作者提供综合性文献信息服务。其网站主页名称为“开世览文”,即打开世界的窗口,纵览人文社科文献。

1.1 资源介绍

目前已收录11796多种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其中核心期刊3586种,将SSCI和AHCI收录的核心期刊完整收藏;1799种电子期刊,过刊的回溯年代早至1665年;28万种早期电子图书,包括很多国外著名的人文社会科学数据库,最早始于1473年;以及全国70所高校图书馆的52万种人文社科外文原版图书。

1.2 服务体系

CASHL的资源和服务体系由两个全国中心、五个区域中心和十个学科中心组成,统一以其名义对外开展服务。全国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是CASHL的中枢,负责资源整体规划建设和服务,对各区域中心和和重点学科中心进行协调;区域中心设在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几所大学,是CASHL的骨干,其在统一规划下,负责本区域的资源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献服务;学科中心设在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利用自身资源特点和优势,负责某些学科或领域的重点收藏和建设。

1.3 服务内容

CASHL服务内容包括: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查询,收录了7500多种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提供目次的分类浏览、检索查询,及文献原文传递服务;高校人文社科外文图书联合目录,收录了70多万种文科专款引进的印本图书和34万种电子图书,提供70所文科专款院校图书馆的人文社科外文图书联合目录查询;高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总览,包含两大序列:《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以及SSCI和A&HCI收录的核心期刊;提供9000多种国外人文社科重点期刊的目录供用户推荐订购,用户的推荐意见将作为CASHL订购期刊的重要依据;提供文献传递服务,用户可以直接发送原文传递请求,或检索、浏览后请求原文;专家咨询,请专业素质高的咨询专家开展文献信息咨询、研究课题查询等服务;提供用户CASHL馆际互借服务。

1.4 运作模式

CASHL运作模式主要是在不侵犯知识产权下采用文献传递服务,通过对文本文档的扫描,形成电子文档,利用网络传递到注册用户手中。该模式保证了文献传递的效率,也有效地保证了文献原件知识产权。普通用户可检索数据库,浏览目次。注册用户主要可以享受原文传递功能,仅需1-3个工作日即可得到所需文献。CASHL运作主要采取非营利模式,CASHL文献传递中心一般都给予用户大规模的补贴,减轻了用户的使用负担。

1.5 使用情况

CASHL目前已拥有600多家成员馆,并且在逐年增加。截止2011年,CASHL已提供文献服务60多万篇;全文下载期刊文献730万篇;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累计4400多万次,受益逾500万人次。CASHL无论在资源建设、运行保障、组织管理方面都属国内一流,有效的推动了高校人文社科类文献的流动性和共享性,对我国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巨大推动作用。

2 西北地区高校利用CASHL存在的问题

2.1 影响力度不够

据统计,西北地区(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成员馆的发展趋势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经过7年多发展,到目前为止西北地区已有成员馆62所,绝大多数为高校图书馆,但高校成员馆仅占西北地区普通高校图书馆数量的近1/3。尽管CASHL也接受个人用户注册,但由于结算操作相对比较复杂,一般个人注册用户均来自高校成员馆的用户,尽管每年成倍增长,但注册总用户数并不庞大,截止2010年9月,西部地区成员馆注册总用户数1536个,而四川大学仅2010年用户注册数就达411个;陕西全省成员馆申请文献总量1897笔,而河南师范大学2009年就申请13957笔文献;从此可看出CASHL在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中的影响具有局限性,至少有2/3的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实现CASHL的利用。

2.2 使用效率偏低

CASHL是国家花费巨资建设起来的国家级社科文献保障系统,CASHL服务是基于按每笔服务依笔累计的收费方式,突破传统,在费用结算方面存在着最终分担的问题。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经费有限,采购的文献资源一般是采用一次付费,长期使用的原则,很多用户馆拿不出专门的经费补贴于用户。西北地区高校读者习惯免费使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CASHL提供的文献传递服务收费标准是:扫描、复印每页0.3元,加急费每篇10元。如果没有经费补贴,很多读者将不会选择使用CASHL来代替其他信息资源。同时CASHL信息传递速度较慢,也影响了用户的使用。大英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BLDSC提供文献一般正常处理时间是接件后24-48小时内。目前西北地区各高校图书馆一般也要求在接到CASHL文献请求后3天内处理完毕读者文献请求,但由于图书馆办理传递所需手续繁杂,文献传递员有限而用户申请无限等许多主、客观原因造成CASHL文献传递不及时。此外西北地区高校校园网建设不完善,很多家属区没有开通校园网,也对CASHL的使用造成一定影响。综上所述,CASHL偏低的利用率和国家巨额投入极不协调,现实中西北地区高校CASHL的利用规模远不及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

2.3 用户受众相对狭窄

目前使用CASHL的主要是硕士生以上研究人员,据CASHL调查分析发现,接受CASHL服务的用户中教师和研究人员占44%,研究生占44%,西部地区开展双语教学时间较晚,大量的本科生个人外语水平及外文使用习惯的缺失亦妨碍了用户对外文文献的使用欲望,同时本科生研究能力较弱,日常作业和毕业论文多参考中文文献,也影响了他们使用CASHL的频率。

3 西北地区高校利用CASHL推进文献资源共享的设想

3.1 充分发挥学科中心作用

兰州大学是CASHL资源体系的学科中心之一,也是CASHL西北地区的核心。兰州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且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其网络数字化发展较快。应充分发挥学科中心作用,带领西北地区高校提高CASHL的利用率,加强文献资源建设。要深入开展对其他高校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增加各类优惠服务政策;建立合作机制,利用CASHL馆际互借平台开展广泛的文献传递,实现资源共享,努力带动西北高校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3.2 制定经费补贴政策

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其它地区图书馆的经费补贴政策,对CASHL使用进行差额补贴,对高级职称和在读博士以上人员给予最高补贴;对其他人员进行依次递减补贴;推动CASHL本馆利用率,间接上调高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规模。同时,CASHL管理中心非常注重西北地区高校的利用状况,实行特殊的补贴政策,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

3.3 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虽然CASHL在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陕西举办了专场宣传活动,提升了一定的认知度,但在广大读者中认知度还不高。CASHL西北地区中心和各省成员馆应加大宣传力度,多组织校园专场培训活动,让更多的读者了解CASHL资源优势构成、优惠的服务费率、便捷的传输途径,尤其是让本科生了解CASHL,对CASHL西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4 重视馆际互借人才培训与选拔

西北地区图书馆应该依靠CASHL优秀的培训机制,定期选送馆员参加CASHL年会和相关技术培训。兰州大学图书馆也应牵头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班,提高各馆文献传递员业务水平。同时各馆在选拔文献传递人员时,要重点考察人员综合素质。CASHL提供的内容外文占很大比例,既要掌握图书情报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还需很高的外语水平,只有“复合型”的人才,才能更好完成这项工作。

4 结语

现代图书馆的一大发展趋势是资源共建共享,CASHL应运而生。高校图书馆通过利用CASHL的资源和服务,取代了部分文献的订购,缓解了经费紧张的情况,解决了外文文献资源不足与读者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西北高校图书馆应高度重视CASHL的应用建设,加强宣传推广,实行制度保障,提高CASHL利用率,加强西北地区高校文献保障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姣玲.提高CASHL在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利用率的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2).

[2]严利民.西部高校图书馆依托CASHL成就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J].兰台世界,2009,(03).

[3]井水.依托CASHL推动西北地区高校文献资源共享建设[J].2011,(8).

采取多种措施 促进文献资源利用 篇10

一、重视数据收集, 了解读者需求

图书馆的数据统计是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之一。图书馆馆藏建设是否适应本馆读者的需要, 正是依据对馆藏文献和读者情况等方面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的。近年来, 我们借助图书馆“汇文管理系统”, 对专业馆藏结构、文献更新情况、文献利用情况、读者分类情况、读者借阅情况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和研究, 每年做出馆藏结构分析报告和馆藏利用分析报告。通过这些原始真实的统计资料, 了解馆藏文献在各馆藏地的分布情况, 分析馆藏文献分布是否合理;对新一年来新入藏文献和已入藏文献进行统计, 了解馆藏文献的更新比例和速度;统计馆藏文献当前利用的实际情况, 了解利用率低的图书和利用率高的图书, 以此作为馆藏资源建设的依据;统计读者分类了解读者群的借阅趋向和读者兴趣, 有助于根据读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收藏文献;统计读者借阅情况是对一年来读者借阅册次和分类借阅册次进行统计, 了解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长此以往, 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趋于科学性、合理性, 有利于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我们所要努力的就是让利用率为零的书刊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加强多方沟通, 确保入藏文献与需求相匹配

文献质量是影响文献利用率的关键因素, 采购工作一定要围绕读者的需求展开, 只有所采购的图书为读者实际所需要, 才能提高文献的利用率。要想了解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馆员必须要与读者进行多方沟通。

一是根据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市场变化需求的特点, 密切关注学院招生和专业设置情况, 向学院相关部门了解新学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为做好下一年度的采购预算提供依据和准备。

二是深入各二级学院了解有关专业的调整变化情况以及信息需求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得出分析结论, 为制订下一年的文献采购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及时调整文献采购结构和比例, 尽量满足教学需求, 发挥文献保障作用。譬如, 负责图书采购的工作人员, 会订期的把相关新书目通过学院网络发送到各教学单位, 让任课教师直接圈选图书。每年期刊订购时, 也会直接把期刊征订目录发到各系院, 让教师直接提出选定意见, 这样一来所采购的图书, 征订的期刊必然为教学所需, 长此以往, 会促进文献利用率的提高。

三是建立由各系院学科带头人, 图书馆采访负责人共同组成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小组。在此基础上, 开展一系列的互动活动。如我馆每学期一次的读者座谈会, 请各系院的老师代表和学生代表, 谈谈他们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设, 了解各系院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同时, 图书馆的采访人员也可以参加系院的教学会议, 听听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设, 了解教学第一线的文献需求情况;还可以请任课老师推荐学习参考书、邀请老师们到图书采购现场进行现场采购等等。

四是建立一个长效的调研机制, 做到定期、定时、定责、定人开展调研, 并设计一套能够及时、科学、便捷地获取读者借阅信息分析的技术方法和保障措施, 为文献采访、组织提供现时的读者需求信息。读者借阅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地需求目标。读者借阅需求调研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例如, 我馆现在开展的每两个月一次的“服务之星”评比活动, 借助问卷调查方式, 开展读者借阅需求的调研工作, 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进而掌握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 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文献采访工作。

三、优化服务内容, 促进文献利用

一是做好新书推荐和热门书推荐工作。我馆把每一批新到馆的图书, 根据学院专业设置的情况, 挑选部分图书, 把新书的索书号、书名、内容提要摘抄下来, 再配上新书封面的照片发到图书馆的网站上, 这样读者不用到馆就可以知道图书馆新到图书的信息, 及时了解到馆的新书资源。热门图书推荐是结合形势和社会需求, 把一段时间内读者借阅率较高的图书信息发布在图书馆的信息栏及图书馆的网站上, 以上两种工作的开展, 大大方便读者的查询, 有利用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二是及时发布排行榜, 开展荐书服务, 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借阅积极性。图书馆流通部门每月统计一次读者借阅情况, 把借阅图书前10名的同学信息发布在图书馆的信息栏中, 增强同学们的荣誉感, 从而激励他们借阅图书的热情, 同时作为图书馆年度先进读者评选的依据。馆里还开展了“读者推荐我来买”的特色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资金不足是普通现象, 馆里坚持尽量使有限经费用到刀刃上。根据读者所需, 尽量满足个例读者的购书申请。目前可采取读者QQ群、网站信箱、或在流通台登记等多种形式, 将把所需图书的信息登记下来, 馆里就会单独采购, 到馆首先加工完成后通知读者, 做到人性化服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和读者的满意度。

三是坚持“服务至上、读者为本”的理念, 制度服从于服务。我馆开展的具体措施有:延长图书借阅开放时间, 每周达80小时以上;每遇到学生考试期间, 还会加开借阅时间, 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自修;采取自愿申请办理“VIP”的方式, 增加学生借阅图书的册数, 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通过不断深化、完善服务手段和措施, 来促进文献的利用。

四是加强图书宣传和阅读指导工作, 充分发挥知识宝库、第二课堂的作用。首先, 我们十分重视新生入馆教育, 并求实效和创新。使学生在入校之始就了解利用图书馆的意义及作用, 了解图书馆的藏书布局、规章制度, 介绍相关数据库资源及如何查询图书等, 引领学生走进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其次, 采取多种形式, 加强宣传和阅读指导工作。如图书馆网站、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 大力宣传阅读的价值。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如每年结合“世界读书日”、学院的读书节等, 举办辩论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兴趣。

四、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养和管理, 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无论怎样求新求变, 图书馆永远不变的主题就是服务。图书馆不能拘泥于传统而单一的借阅服务、被动服务, 多元化服务是当前图书馆的特点和趋势。要想让读者了解图书馆, 我们必须先掌握好各方面的技能, 如熟悉图书馆藏书布局、分类法类目设置、计算机信息检索等。读者咨询时须认真对待, 不得敷衍, 做到微笑面对读者, 仔细听清楚读者所需, 熟练掌握各种检索手段, 做到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若要吸引读者、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就要多角度、多领域地开展个性化、网络化、学术性的主动服务, 积极探讨深层次、实质性、个性化的服务方式。要以其优雅的环境, 优质的服务才能不断提高读者满意度, 从而促进流通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 本人坚信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 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 用科学的态度不断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 加强正确的阅读引导, 提供优质服务, 并积极争取学院相关部门及全体老师的支持和参与, 齐抓共管, 势必能使图书流通量有所增长, 充分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普通偏低的现状, 本文结合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工作实践, 从重视数据收集, 了解读者需求;加强多方沟通, 确保藏书与需求匹配;优化服务内容, 促进文献利用等方面, 对如何有效地开展服务, 提高文献利用率加以探讨。

文献利用率 篇11

【关键词】民族地区;白族文献;拯救策略

桑植白族创造了辉煌灿烂而又独具特色的白族文化,由于地处西部边缘,桑植白族文化研究一直被忽视、遗忘,作为民族高校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信息研究者,挖掘白族民俗文献,保护白族祠堂等古迹建筑,宏扬白族民族文化,丰富张家界世界名胜风景区的“本土民族文化特色”,“着力提升文化软势力”,“打造具有张家界特色的独特文化品牌”,提升其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繁荣民族文化,服务张家界旅游、经济,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价值珍贵。

1.桑植县白族的来源

湖南桑植白族,并非土著民族,原本是居住在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大理地区的一部。白族自称“白子”、“白尼”,汉语意为“白人”。从文献记载,约公元前2世纪,云南大理一带居住着许多分散的民族部落,三国两晋称“叟”;唐宋时称“白蛮”、“河蛮”、“下方夷”;明清以后称“民家”。解放后1956年11月,根据广大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确定以“白族”作为本民族的统一族称。湖南桑植境内的白族是南宋末期从云南大理一带的居住区迁来,据详细历史记载,是随兀良合台组建的“寸白军”攻取南宋大后方潭洲(今湖南长沙),后因蒙哥大汗战死,寸白军被就地遣散,大部分返回云南,而以王朋凯、钟千一、谷均万为首的一部分,“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落慈邑”,来到了桑植芙蓉桥、麦地坪、马合口一带,“乐其风土,解甲归田”。他们“插草为标,指手为界”,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2]现在桑植白族约10.42万人,以谷姓、王姓、钟姓为主。1984年以前,该地区的白族居民其民族身份不明,自称“民家”,被本地居民笑称“民家佬”,经反复核实,桑植“民家人”被国家民委、省民委正式认定为“白族”。1984年10月桑植正式成立了7个白族乡。[6]

2.古代家谱、祠堂的价值与渊源

2.1 古代祠堂的价值与物质依托

祠堂,又称祠庙、祠室,也有称作家庙、宗祠的,主要价值体现为血脉的圣殿,是旧时祭祀祖宗、乞求丰收的所在,它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可称为血脉崇拜的圣殿。在汉代,祠堂多建于墓所,后世无所限制,一般建于宗族聚居地附近,岁时由族中人共致祭。据张载《张子全书》卷四《宗法》条称:“且如公卿一旦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既死,遂放散……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造宅一区,及其所有,既死则众子分裂,未几荡尽,则家遂不存;如此则家且不保,又安能保国家?”所以,他主张“立宗子法”,“以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古代祠堂分天子宗庙、民间祠堂、民间祠堂、孔庙等。古代祠堂的修建和维持其物质依托是祭田,祭田是全家族的公共财产,其收入主要用于支付祠堂祭祖的各种费用以及抚恤族众等。除祭田外,族人的捐资也是维持祠堂活动的经济保障之一,较著名者便是范仲淹的“收族”。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至皇佑二年(1050),范仲淹在苏州、长州、吴县买常稔田千亩,号曰“义田”,“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婚取凶葬皆有瞻。择族之长而贤者一人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金石萃编》卷一五六《义田记》)。

2.2 古代家谱文献的功用

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用》中说:“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所谓“家乘谱牒”,就是一个家族或宗教的世系表谱,通常叫通家谱、族谱,又称宗谱、支谱、世谱、世系录、通谱、总谱、会谱等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谱是血族习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在宗族制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多方面的社会功用。第一,家谱是维持宗族组织的要件之一,没有家谱对于血脉的明确描述,宗族即使聚族而居,也会世系稍远就相视如路人,甚至还会世系紊乱,宗族关系完全被破坏的局面。第二,家谱是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教材,起着睦族治乡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第三,家谱是实施家长权的依据和保障。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可见家谱功用主要体现在维系血脉,保持家风。

3.白族祠堂毁坏、民俗文献流失的现状

湘西以土家族、苗族居多,1957年9月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多年来,民族工作者多研究该民族的民俗文化、历史渊源、文物保护等,而桑植白族文献研究稀缺,其文化、文物、民俗保护没有具体的措施,致使大量的文物古迹、民俗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与遗忘,其损失不可估量。

3.1 白族祠堂严重毁坏

王氏海龙祠,白族祠堂又叫“本主祠”。为王海龙之后裔修建,位于桑植洪家关海龙坪中央,四周全为火砖勘砌,内为木瓦青房,分前后两厅,每厅三间。前厅分上下两层,下层中间是走廊,两侧是厢房和厨房,上层三间楼台,供私塾、议事之用。后厅筑有三座神台,系本主大、二、三公塑像神位,神龛上有神帐、香炉、海螺等物,堂内画有麒麟。两厅之间为一四方丹墀,丹墀两端为砖墙,高出檐脊数尺,随水面起伏成凹形,前塑龙头,后塑龙尾,以瓦为鳞,状如双龙出海。祠门为牌坊式建筑,边框或塑或画山水鱼龙、人物花鸟,中间塑画匾,内嵌“王氏祠堂”和“俎豆千秋”八字,祠门呈八字形,内外均有长条楹联,外书:“溯祖德于点苍,欣喜孝子贤孙宏开甲地;衍宗支于桑邑,尤其万代后世蔚起人文”。内书:“白虎青龙骏奔在庙;春露秋霜燕私其宗”。整座祠堂雄伟壮观,飞檐斗拱,画栋雕梁,龙头高昂,风铃叮当,惜经世纪风雨飘摇,现外貌全存,而祠堂内设施多有损坏。墙上的麒麟图依稀斑驳,屋宇损坏严重;谷氏廖坪祠堂建于清道光年初年,谷氏祠堂是廖坪大将军谷永和袭用的“回音壁”、“仙鹤井”老祠堂。根据当地老人回忆该祠堂较为雄伟,前面有高大的牌楼,门前伫立着两头狮子,祠堂内有木雕菩萨12个,高七尺,祠堂分里外三层,中间是谷氏源流碑,两边是厢房,采用“三房一照壁”格式建造,如今只剩下高高的门牌,和残垣断壁,祠堂内现已住了三户白族人家,狮子、菩萨、照壁等,在文革时损毁,其文物古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目前保存较完整的仅麦地坪钟氏祠堂。

3.2 白族民俗文化被汉化失去传人

民族语言逐渐消失,根据笔者调查,1982年原中央社科院民族语言专家赵衍逊(白族),对桑植“白族”的语言648个单词进行考证,结果发现与大理白族语言基本相同,因白族没有单独文字通用汉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大理白语与汉语比,只占8%,而桑植只占3%,远离故土700多年,还能保持本民族的部分语言实在难得。仅仅20多年,桑植除部分老人讲白族语言外,年轻一代,已不再讲白语,不久的将来其语系只是一个传说。[6]

民俗逐渐被汉化,首先居住建筑逐渐汉化,以前的土木结构的瓦房,四合天井,最具特色的是三滴水门楼,以木刻、石雕相结合,突出其气魄和艺术风格,现在逐渐被高楼替代,少了几分恬静幽雅的田园氛围。

其次,饮食文化也逐渐汉化,白族爱食酸辣冷口味,有“叶儿粑”、“油炸粑”、“雪枣粑”、“仙鹤井”等特色小吃,家家火炉前一壶烤茶,凡客人来访,首先必须烤茶相待,一般斟三道,即头道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烤茶,二道加核桃片、乳扇和红塘,三道加蜂蜜和几颗花椒,白族办喜事都用一碗“三蛋茶”款待客人,现在这些饮食文化也逐渐失去了。

白族服饰过去男子服饰上身着白色对襟衣,外穿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宽裤衩,头缠白色包头,肩挂绣花挂包。妇女着衬衫、领褂和围裙,式样多为紧身和束腰,发式为辫子盘在头顶,缠以鲜红头绳,然后用绣花或彩色毛巾包裹,一侧垂下雪白的缨穗,这些装束现在只有在舞台或传统节日上才能出现了。

婚俗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著名的白族对歌定情已成过去,如媒人说合、发八字、填庚书、道喜、报日、接媒、下书、朝拜等过程,在青年白族男女婚姻中已很少出现。

其中最具白族特色的歌舞“杖鼓舞”、“九子鞭”、“花灯”、“白族调”、“对口山歌”、“小调”、“本子曲”等民族艺术逐渐失去传人。

宗教信仰逐渐淡漠,如游神、还三元、穿青脱白等祭祀活动仅剩八十多岁的几位老人主持,没有年轻的传人。

4.抢救白族民俗文化、文献、祠堂古迹的具体策略

早在1986年,日本东京大学文化人类学研究室、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共同研究员,云南民族学院访问学者,“横山广子”就来到湖南桑植县洪家关、芙蓉桥、马合口、麦地坪等几个白族乡进行白族文化考察,她对桑植丰富的白族民歌赞不绝口,特别是具有“活化石”的傩原戏,如还三元、游神、穿青脱白等她作了详细的记录。对白族舞蹈“仗鼓舞”、“九子鞭”、“霸王鞭”等白族舞蹈,每个动作进行拍照,她把在云南大理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该县得到了解决。[6]

4.1 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部开展收集、整合白族文献工作

作为湘西北唯一的综合性民族大学——吉首大学,其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部挖掘该县的白族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整合,建立白族民族文献特色资源库,保存并宏扬白族文化功在千秋。

首先,必须领导重视,组织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与当地白族乡镇领导取得联系,深入到该县的七个白族乡实地考察、指导、整理、收集民俗文献,对白族的语言、歌舞、服饰、建筑古迹等,进行音像制作、图片摄制,对已经形成的图书文献进行收买或接受赠送,对赠送者颁发证书,予以奖励。同时,积极编写《桑植白族文献信息资料汇编》,从桑植白族的历史渊源、民俗文化、歌舞艺术、古迹建筑、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资料收集汇编,使该书成为白族文献大全。

4.2 维修白族祠堂建立白族家史馆

县民委鼓励白族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余热,组织一批有威望的白族老人,积极编写本族的家谱,组织人力维修祠堂。资金来源可在家族中在外工作的族人、白族民营企业中进行募捐,对于较大贡献的白族企业、个人,建祠堂功德碑,予以昭示功绩,同时,每年向市县民委、文物管理局申请划拨一定的维修资金,力求节约原则,共同来承担保护文献、文物建筑等工作。对于祠堂的修复,力求保持原貌,祠堂内增设本族家史馆,收集家族各历史时期积极向上的历史文献、家谱文献、名人传记、影像资料等进行保存,如开国将士谷壮猷、红军师长王炳南等,向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起到模范与榜样的作用,以增进社会的大融合。

4.3 增派民族高校白族毕业生担任乡镇领导

确实落实中央2009年政府再就业发展规划,选拔一批民族高校的毕业生,深入民族地区基层,担任乡村领导职务,发挥专业优势,发展白族绣染、编织、雕刻、打造等民族工艺,服务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科技等共同繁荣。

4.4 政府鼓励白族乡修建特色村寨

政府对白族乡特色建筑进行统一规划,明确设计模式,同时实行奖励机制,对白族民居建筑的审批、办证等费用实行减免,对于公路、临街面已修房屋,政府整体实施穿衣戴帽工程,花少量的钱,实现最大的观赏、实用价值。既解决了部分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又彰显了白族建筑文化特色,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具体化。

4.5 发扬民族文化,积极申报非物质民族文化遗产

对白族歌舞、宗教、民族艺术等一批优秀的民俗文化积极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白族民歌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植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桑植的“白族游神”、“仗鼓舞”等,已申报第二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传获得成功,其起源于白族迁始祖来桑艰苦创业的祭祀活动。同时,定期举办白族文化节活动,如白族“三月街”、“火把节”、“尝新节”、“过四齐年”、“赶会”等节日活动,鼓励白族乡中小学学生校服着白族装,从小了解本民族的服饰文化,加深民族感情。

5.白族文献、文物的利用

5.1 宏扬白族文化发展区域合作

2009年3月,桑植芙蓉桥白族乡政府成功的举办了首届“三月街”白族文化节。邀请了在外地工作的白族籍同志、云南大理姊妹县的白族代表、云南民族学院的领导、湖南电视台领导以及吉首大学图书馆的同志等,来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参加以白族祠堂为中心的“三月街”白族文化节庆典活动。盛装白族服饰,以白族舞蹈、民歌、游神等为重点,大力宣传桑植白族民俗文化,互相学习,联络加深兄弟间的感情,提升白族人民的文化素养。

多年来,与云南大理发展区域合作寻求文化和经济支持。与云南大理的祥云县、洱源县建立了“姊妹县”,云南大理为桑植县芙蓉桥乡修建了一条“大理白族街”,投资116万元用于洪家关白族乡科技楼的建设和芙蓉桥白族乡卫生院的改扩项目,为改善芙蓉桥中心小学办学条件赞助100万等。从1993年至今,云南民族学院每年为桑植县白族乡定向招生委培生10名,为桑植县培养了一大批民族实用性人才。

5.2 利用民俗文化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白族特色村寨为依托,以民俗文化、民族工艺为主导,以当地民族高校为理念支持,联合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德夯苗寨”、“凤凰古城”、张家界世界自然风景名胜区、贺龙元帅故里等,发展自然、人文、红色系列旅游,扩大本地就业渠道,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积超.人口流动与白族家族文化变迁[M].民族出版社,2006.93-136.

[2]游俊,李汉林.湖南少数民族史[M].民族出版社,2001.339-343.

[3]陈自文.张家界自然人文研究文集[M]. 云南人民出版,1999.58-63.

[4]高元发,彭多意.人神之间[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5]吕名中.南方民族古史书录[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25-38.

[6]王珍翠.大庸文史[M].大庸民族侨务局,1993.124-141.

[7]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35.

[8]赵寅松.白族文化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4.129-145.

[9]向延宏.大庸市革命文化史料汇编[C].1995.55-67.

文献利用率 篇12

关键词:网络环境,独立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队伍当中的一支新兴的力量。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 学校的专业设置向多学科发展, 再加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读者获取多元化知识的阅读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这样就出现了图书馆文献资源与学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不相适应的现象, 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 研究如何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图书馆文献资源在利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馆藏结构不合理, 文献资源整体水平偏低;电子资源量少质差, 利用率低;读者阅读意识淡漠, 文献检索能力低;图书馆服务方式落后, 文献宣传力度不够等等, 这些都阻碍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众所周知, 图书馆的书籍只有最大限度地被利用, 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价值。独立学院图书馆要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价值,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调整馆藏文献资源结构, 丰富电子资源, 以适应学校新建学科建设的发展

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陆续成立了许多新的院系。为了满足这些新建院系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要及时调整馆藏结构, 适时购进相关图书, 这样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 也可以进一步丰富馆藏。同时, 由于各高校图书馆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购书、全面满足读者的需求, 只能是在立足于本馆文献资源的基础上, 发挥馆藏特色。因此, 对于馆藏文献资源既要保持本校传统专业文献资源的优势, 也要对馆藏构成中的陈旧过时文献资料适当加以调整, 用各学科专业的前沿书刊取而代之。图书馆应根据形势的发展调整藏书结构, 在保证重点学科的专业书刊收藏的同时, 对学术价值、欣赏价值较高的文献进行合理选购。再者, 还要根据学校办学发展方向, 有所侧重地购进学校新的学科增长点所需的文献资源, 使本馆的文献资源质量更符合学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多方面需求。此外, 还要加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将瞄准数字化文献、文献资源共享、跟踪学科专业的前沿等方向发展联机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网络化信息资源等, 这些都将成为图书馆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高校图书馆除了保证一定数量的印刷型文献入藏以外, 必须重视和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根据本校学科专业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积极引进和购买各种高质量的数据库。同时, 还应根据馆藏特点, 加强自建数据库的建设, 不断充实和丰富网上信息资源。

二、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 提高馆藏文献的再开发和利用

图书馆是藏书之所, 所收藏的图书都是为了让读者利用的, 要使馆藏资源更有针对性, 就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 针对读者的反馈信息有选择地购进文献, 这有助于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也有助于馆藏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同时要及时准确地做好新购入文献的宣传工作, 通过新书展示目录、书评、新书刊通告等形式及时地向读者推荐本馆新近购置的文献资源, 引导读者了解新的文献, 有针对性地引导读者利用, 从而有助于文献资源利用率提高。对于高年级的同学, 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的方式, 强化他们的信息意识, 教会他们查找和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并重点专门介绍本馆各种数据库和网上常用信息网站的检索途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等, 让其充分利用我们的馆藏资源。另外, 还要开展深层次的导读工作。高校图书馆应把导读工作深入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导读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 他们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借阅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给予直接的指导和帮助, 尤其是帮助学生改变原来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逐步养成自主学习钻研的习惯, 学会利用图书馆, 学会科学的阅读方法和学习技巧, 锻炼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专业研究, 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对于库存文献资源, 应进一步挖掘其利用价值。要根据读者的借阅频率及时补充和更新相关书籍, 合理掌握剔旧的尺度和原则, 对于内容严重过时、借阅率长期低下的呆滞文献资料应及时下架;而对于时段性借阅较强的文献资料, 如开学初或毕业设计前借阅量大, 应根据其时段的需求对架位进行适当的调整;像我们这样的既设有样本书库、又有复本书库的图书馆应该加强各书库的协调, 重点保证一线书库的文献资源利用。此外, 要充分发挥样本文献资源的利用价值, 切忌重藏轻用。对于复本书室的文献资源也应根据读者的借阅需求不断地进行调整, 适时地将复本书库的文献资源充实到基藏书库, 做到物尽其用。

三、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传统高校图书馆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图书馆过渡,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各高校图书馆的传统封闭状态。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工作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各工作环节应用现代化技术, 摆脱了传统手工借阅的繁琐手段,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加快了文献的流通频率, 促进文献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 方便了读者的借阅, 读者可以通过校园网登录到图书馆网页, 查阅自己所需的资料。网上阅读及预约借阅的开展, 各种电子资源和特色数据库的购进使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从图书馆预约借阅到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

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使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有质的提高和飞跃。通过现代化文献利用情况分析技术和软件, 及时了解和掌握文献利用情况, 为文献资源的采访方向和馆藏结构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同时, 具备良好网络环境及技术支持的高校图书馆除联合建立公共文献资源数据库之外, 还要逐步建立揭示馆藏内容的文摘数据库, 对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 在更高层次上满足读者需求。

四、拓展服务手段与加快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并行

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及服务层次的多元化, 图书馆网页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手段。高校图书馆网页, 是校园网上信息量最大, 读者点击率最高的页面。建立一个内容丰富、界面友好、链接完善、便于操作的图书馆网页, 并把国内外图书馆热门网点与网页链接起来, 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利用网上信息资源, 是图书馆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制作网页时, 应以宣传、介绍和利用本馆文献信息资源为特色, 并注意网页内容的更新, 使更多、更新的文献信息, 通过网络更快、更好地提供给读者, 使电子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另外, 各馆可根据本馆的现代化技术水平联合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文献利用服务平台建设, 增加读者对各馆文献资源情况的了解。高校图书馆都有各自的馆藏特色, 应该杜绝因为求全而造成文献资源的重复引进, 造成文献资源的浪费。地域相邻、相近的各高校图书馆应该在保持本馆特色的基础上, 通过馆际协调采购等措施, 调整文献资源结构和规模。同时在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心的统一带动下, 抓好网络化建设, 加强网上协作开发, 尽快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建立网络图书馆, 在更多层次上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五、加强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和科研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工作任务理应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中心。图书馆应该主动与教务处、科研处和各教研室联系, 随时了解教学和科研人员的教学、科研动向, 为他们及时提供有用的文献信息。而要做好文献收藏和信息提供工作, 就要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 如经常深入教研室或召开教师座谈会, 了解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和倾听他们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在科研工作方面, 要主动与科研处联系, 每年在科研课题申报前, 协助检索查新、筛选课题, 使科研课题申报水平逐年提高;对一些重点科研课题, 应给予定题跟踪服务, 使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以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图书馆只有把业务工作与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参谋部和信息中心, 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要求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

馆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馆员在读者和文献资源之间的关联作用对文献资源利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馆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充分发现、挖掘文献资源的利用价值, 把其中的精华推荐给读者。馆员的专业素质应包括:掌握和运用本专业技术的能力, 对知识的开拓创新能力及合理的知识结构, 尤其要有与高校特色专业相关的学科背景。现代化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现代化的专业技能, 包括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并进行一般性的维护, 能利用网络系统开发网上信息资源, 还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图书馆员在开发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方面, 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开拓创新能力。有了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 有利于对文献资源进行深层次的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开发, 进一步发掘文献资源的潜力。

网络环境的迅速发展, 再加上现代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律,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我们要迎接挑战, 不断创新, 争取馆藏文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海花.关于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思[J].怀化学院学报, 2007 (6)

[2]王玲.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探析[J].图书馆学刊, 2005 (1)

[3].黎刚.关于提高文献信息利用率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

上一篇:棉花目标价格下一篇:推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