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防范控制

2024-09-18

分析与防范控制(精选12篇)

分析与防范控制 篇1

在医疗卫生深化体制改革的今天, 面对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需要我们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制, 医院的财务风险才能得到有效的防范和积极的控制。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单位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财务管理活动中, 因为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导致医院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 为此医院可能产生损失。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方面若出现问题, 财务风险都有可能随时出现, 偿债能力随之降低。

二、财务风险发生的征兆

医院发生财务风险, 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为了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我们应当明确了解财务风险发生的征兆:财务结构出现持续恶化的状况。集中表现为医院出现资本性投资膨胀营运资金供应出现困难;资产负债比例过高, 偿债能力不断减弱增长速度方面, 业务收入持续低于业务支出。财务经营秩序出现混乱状况。财务经营机制不科学, 使用资金时存在较强的随意性;会计信息真实度不够, 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存在较严重的浪费现象;投资无度, 回报率偏低。财务经营信誉明显下降。作为医院的无形资产, 财务信誉是医院理财非常重要的条件, 医院的信誉程度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医院的举债情况。财务信誉良好的医院, 对筹资、采购、信用结算等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反之, 医院财务信誉很低, 很难成功举债, 债务一旦到期而现金又缺乏时, 举新债还旧债的可能性很低, 从而影响资金的周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持续下滑。医院门诊量数量越来越少, 质量越来越低, 收支结余长期出现赤字;资本保值增值困难, 导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持续下滑。因关联单位倒闭而致使牵连。医院如为关联单位提供担保, 担保额度越大, 医院随之受到的不良影响也越大。自有资金出现不足。如果一个单位自有资金在30%以下, 说明该单位正濒临警界线。

三、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要完善。医院对于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无法调控, 但是医院不应当处于被动状态, 而应当了解情况, 结合医院的实际进行积极的面对。首先, 医院应当认真分析和彻底了解变化着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 对其变化规律以及趋势进行把握, 并适时对自身的不足做出调整, 改善医院财务管理环境, 制定适合医院的财务管理方案, 通过以上措施, 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可以得到预防和规避。其次, 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变化, 财务管理体系应适应新形势进行调整和完善。设置财务管理机构时要注重合理性和高效性,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把医院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做到位, 同时要注意财务管理体统的提升, 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 可以避免医院因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而遭受风险。

医院财务预算管理要健全。在预算管理观念方面医院要及时更新, 健全医院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在编制过程中要全面和仔细, 力争深化到每个部门和项目, 医院财务预算要具备可行性和执行力, 并且定期向领导汇报财务预算情况, 及时分析评价财务预算状况, 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

医院财务流动管理要加强.作为医院资产比重较大的部分医院的流动资产是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关键环节, 也会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所以, 医院应当完善自身的流动资产管理模式。医院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应收款的管理可以有效的防止坏账的发生,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管理。对抢救重大伤亡事故和无主病人发生的医疗欠费, 可以请求当地政府给予帮助, 申请相应的补助。为了减轻医院的压力, 可以建立抢救重大伤亡事故和无主病人医疗救助基金。另外, 对于那些困难病人医院和医生也应当为其考虑, 给予相应的照顾, 可以开出不同“套餐”的治疗方案供病人自愿选择, 较低的医疗费用也会减少病人欠费。此外, 医院需要加强医院存货的管理。医院的收益、流动性及风险的综合水平与医院的存货管理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存货管理的关键是控制存货的数量、存货成本、其资金占有比例的情况, 确定合理的存货储备和经济订购量, 医疗的正常运营活动尽量以最低的存货成本维持。

医院财务内控机制要健全。领导内控意识要增强, 医院管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内控。对于财务工作, 医院负责人一定要高度重视, 认真抓好财务工作, 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财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践行者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应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力争做好财务工作。只有全院端正动机、上下一心, 齐心协力, 及时沟通, 才能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也是非常必要的, 可也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

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化, 医院的发展离不来财务风险的管理, 财务管理部门应敏感地捕捉医院财务风险, 进行及时准确的判断, 使财务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 让医院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目前, 医疗卫生体制在进行不断的改革, 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医疗市场, 医院的财务管理也出现了一定的风险, 本文就从财务风险发生的征兆出发, 探讨如何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以预防医院因财务风险而蒙受损失, 并且有效的规避医院财务风险。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参考文献

[1]尹丽霞.谈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 (02) [1]尹丽霞.谈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 (02)

[2]卫荣宁.论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 (16) [2]卫荣宁.论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 (16)

[3]刘丽, 张金贵.试论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J].卫生软科学.2009 (01) [3]刘丽, 张金贵.试论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J].卫生软科学.2009 (01)

[4]李丹.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9 (04) [4]李丹.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9 (04)

分析与防范控制 篇2

自从发生金融海啸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会计业务作为银行的传统业务,在银行业不断开拓与创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强化会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目前,银行会计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有人力风险、操作风险、监管风险等。基层银行如何加强内控建设,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是一项不可掉以轻心的工作。这是我国银行业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业务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银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银行的内部控制指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以确保国家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为目标。为此,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保证在各级部门和各级人员中得到正确且充分地贯彻执行,以有效杜绝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内部欺诈与犯罪行为。

二、会计风险控制的意义

会计风险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实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已成为各家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环节,相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而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认识上不充分,理解上有偏差

银行会计风险的控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对风险的控制认识还不充分、不确切、不完整,存在着这样几种倾向:一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对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认识不够;二是以为内部控制是稽核、审计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三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没有整体认知。上述认识上的不充分、不完整是导致会计风险控制措施难以落实、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应有效用的重要原因。

2、未形成完整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滞后

一是有关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原则性较强,操作性不足;二是有关内控制度建设的具体要求散见于各种会计制度中,既缺乏完整性,也弱化了内控制度的重要性;三是制度建设上存在滞后性。从总体上来看,银行内控制度对新技术、新问题研究不充分,在会计制度中所体现的内控措施落后,如对电算化条件下如何防范风险,在“柜员制”劳动组合下如何实施有效控制等,尚缺乏制度规定。

3、核算程序未形成刚性约束,存在薄弱环节

多年来,银行会计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电算化处理,都遵循“双线核算”的原则,相互联系、相互牵制,有着一套较完善而系统的核算程序。但是,在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内控制度却未及时跟进,现行核算程序中也暴露出了逆向操作、“一手清”等隐患。如结算制度规定,应先收妥款项再签发银行汇票、本票,但有些操作人员却是先签发汇票、本票再收款。又如制度规定,商业银行跨系统的转汇应通过人民银行,但有些银行通过其他商业银行转汇等。这就涉及到一个会计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关系问题,会计制度应是操作规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操作规程应是会计制度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会计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技术手段与保障。而目前的操作规程未对会计制度的执行形成刚性约束,必须按制度执行的硬性规定变成了凭良心、凭习惯办事。由于技术保障措施的不得力,核算程序本身又留有违规操作的隐患,以至于核算过程中屡有违反会计制度的事件发生。

4、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

银行业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会计监督与银行监管,有专门的储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应该说机构较健全。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监督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银行风险防范。现行的一些监督方法与控制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如前所述,属于事中控制范畴的核算程序其相互牵制弱化,属于事前控制范畴的制度建设滞后等。二是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缺乏对内控制度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不仅在监督手段上,而且在监管人员素质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会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分析重点控制环节,完善会计核算程序

会计是银行业务的基础,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核算程序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中心。要按照银行业务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分析核算程序中的重点控制环节,尤其对联行结算等要建立一套严密的、呈刚性约束的会计操作程序和财务处理系统,以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约束力。一方面要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提高控制技术,强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硬性约束。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强化科技控制约束力。目前,银行会计电脑软件程序主要是仿手工的,遵循“双线核算”的原理,符合当今会计理论,但其缺憾是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随着银行电子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改变软件编程的“仿真性”,不断提高其科技含量,不仅是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电子商务等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内部控制的客观要求。

2、按照自律、激励与控制原则,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 一切好的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对银行从业人员来说,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就目前情况及案例看,一些银行出现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不落实。因此,一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会计人员行为准则,形成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二是运用激励与约束原则,在人员配置上,一方面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三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可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变对会计人员的事后监督为事先预警,做到事后、事中、事先三管齐下,使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得以有效运行。

3、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基层银行会计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水平和工作能力,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必须对他们加强教育和学习。加入世贸组织后,会计人员思想文化领域面临新的挑战,在会计队伍中要深入开展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文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他们,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由于前几年队伍扩张迅猛,所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结构中也是高中生、中专生偏多,会计人员的培训多为“师傅带徒弟”传统形式,在传授业务技能的同时,“师傅”也可能把违规习惯传授给“徒弟”。会计人员遵章守纪观念淡薄,按章操作的意识不强;不仅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容易为犯罪分子所利用。对此必须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如采用请教师授课、自学、强制训练、业务知识测试、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把他们的学习成绩与年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员工教育和培训,努力开发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4、实行“比例待岗制”,增强就业危机感

根据总行举行的会计岗位考试成绩,对考试成绩较差的按一定比例给予待岗,以增强员工就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待岗人员只享受基本工资的待遇,通过待岗整顿和培训教育后,符合上岗条件的,可重新上岗,盘活存量人力资源,以此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素质的目的。

5、营造“家园”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团队意识

由于会计人员文化程度上的差别,思想上的认识水平必然存在着差距,为了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注重营造以“家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氛围,力求建立亲情式的“家园”工作环境,增强员工凝聚力。两三个人能起带头作用,但两三个人绝不能起全部作用。在目标明确下,通过各位员工各负其责、强烈参与、团结互助,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集体作战”的意识和功能,打好每一“仗”。任务完成好了,奖金拿多了,员工就不知不觉地会为自己部门、单位感到骄傲。这样既达到引导员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工作上来,消除思想上的杂念的目的,也会减少工作上的差错。

6、加强会计负责人的管理

有什么样的主管,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员工,为了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应制定一套对会计负责人的提拔、管理、使用、监督方面的办法。一是在负责人的选拔任用上,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对发现不适宜在负责人岗位工作的人员要及时采取措施,果断处理,切不可一拖再拖,酿成恶果。要把岗位轮换、请假提前请示并办理交接手续等工作制度化、具体化。通过岗位轮换、干部交流、定期考核等措施,加强对负责人的监督制约,消除风险隐患。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两手都要硬”。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法纪条规教育、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同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三是进行有效的行为排查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监督、教育,真正把负责人队伍管住管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7、正确处理好业务拓展与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系 从近几年案件暴露的问题看,除抢劫案件外,几乎是“十案十违章”。因此,基层银行在抓业务拓展的同时,也要抓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决不能出现“管理为业务让路”的现象。银行的每一项业务都伴随着对风险的分析、评判、监控、转移、分解等处理方式展开的,风险始终伴随市场而存在,要开拓市场就必然要承担风险。风险防范和控制与业务拓展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互为表里的。是一种赌博,走上的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任何一谈风险控制就牺牲业务拓展,或一谈业务拓展就忽视风险控制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应该面对现实,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做出精密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安排。同时,要有条不紊、缜密地推进各项风险管理基础工作,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使业务得到高质量可持续的拓展。

8、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加强各岗位的管理和监督

一是制定岗位责任制。根据相关业务之间相互制约的规定,如计算机人员与操作员之间分离、钱帐分管等,切实解决串岗、混岗、交换操作等问题。建立和完善各个岗位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章办事。二是从严密制度入手,查找会计部门的风险点,并制定切实有效防范案件的措施,强化岗位内控机制建设,解决一手兼多岗或随意顶岗而容易造成工作失误的现象,对会计岗位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轮岗或分工调整。三是加强帐务的对帐管理工作,严格按规定要求双人交接进行对帐,严格按有关规定和支付结算办法要求加强对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过渡性科目的核算管理,切实防范结算风险,确保国家财产和资金安全。四是严格执行授权制度,加强现场监管。

9、完善监督检查制度

开展系统的全方位的监督检查,重在防范,把安全防范的“关口”往前移。一是组织检查组大面积地开展检查活动,要发挥筹资、财会、保卫、纪检监察等部门各自的职能优势,同时又要加强协作形成综合优势进行检查监督,以对各种违章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二是做到既讲求量,又讲求质。既要按检查内容进行检查,如库存现金、凭证;又要检查本质上的东西,如操作程序、现场监管、技防设施、应急预案的操作熟练程度等。查出问题签发整改通知书,并建立整改意见和追踪检查制度。三是检查要与辅导相结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告诉经办人员正确的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做到不得重犯错误。四是要紧跟市场,研究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及时建立新业务监控体系,完善内部监督检查机制。通过检查以达到检查促管理,检查促规范,检查促发展的目的。

10、要奖、罚分明

对发生的各种经济案件,无论其职务高低、背景大小、都必须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开除的开除,该移交司法机关的移交司法机关,决不能心慈手软。对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要一查到底,分清责任。严格落实案件查处“四个不放过”,即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资金未追回不放过,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对各类检查中发现的各种违规违章行为,也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以杜绝隐患。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也要实行奖励,建立激励机制。对那些遵章守纪,防范风险或者举报、堵截案件的有功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奖励鼓励员工同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作斗争。

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免疫系统或免疫力偏低的生命体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而内部控制就是“生命体”的免疫系统。因此,欲使银行这一特殊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就必须在大力拓展各项业务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推进其自身免疫系统——内部控制建设,以保证银行的稳健发展。

论 文 题 要

一、银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二、会计风险控制的意义

三、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认识上不充分,理解上有偏差

2、未形成完整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滞后

3、核算程序未形成刚性约束,存在薄弱环节

4、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

四、会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分析重点控制环节,完善会计核算程序

2、按照自律、激励与控制原则,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

3、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4、实行“比例待岗制”,增强就业危机感

5、营造“家园”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团队意识

6、加强会计负责人的管理

7、正确处理好业务拓展与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关系

8、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加强各岗位的管理和监督

9、完善监督检查制度

网上银行风险控制及防范策略分析 篇3

关键词:网上银行;风险控制;风险防范;策略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上银行的繁荣,但是随着网络银行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其中隐含的风险也随之显现出来。从某种意义而言,网上银行确实给银行和用户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银行和用户的一些信息也都暴露在网上,再加上一些银行和用户缺乏必要的网络安全意识,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牟取暴利,进而造成风险,危害银行和用户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在我国的网上银行体系中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防范体系,增强用户的风险意识,在使用网上银行的过程中规范操作,严守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地防范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维护用户和银行的合法权益。下面对网上银行一些常见的风险类型及成因进行阐述,进而对网上银行的风险控制及防范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网上银行常见风险类型及其成因

(一)技术风险

网上银行面临的技术风险主要是由于技术漏洞或者技术采用不当导致的风险。网上银行业务具有高技术性、无纸化和瞬时性的特点,一旦在技术方面出现问题或者处理不当很可能会使银行和用户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技术风险是目前网上银行风险中最核心的内容。技术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技术落后或技术采用不当导致的风险。目前我国大部分银行在进行网上银行系统开发与维护时都是采用技术外包的形式,如果软件公司对银行业务了解得不透彻,在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技术或管理方面的漏洞,直接影响到网上银行的安全;网上银行系统出现问题时,软件公司进行维护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给系统留下安全隐患。其次就是由于系统设计过程中由于技术漏洞造成的安全隐患,比如信息加密程度不高、防火墙技术不发达等,都可能会给银行与客户带来重大损失。另外,网上银行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还面临着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一些网上交易平台,在用户与银行交易进行过程中以植入木马、猜测密码等程序方式盗取用户信息,以达到其非法目的,这也是目前网上银行亟需防范的一大安全威胁。

(二)操作风险

网上银行操作风险一般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银行内部人员由于专业操作技能不强导致的误操作而引发风险,另一个就是由于客户不熟悉计算机相关操作以及缺乏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被不法分子利用盗取个人信息而引发风险。究其原因,网上银行操作风险主要是由于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而导致风险的发生。操作风险的发生大多集中在网络银行使用或交易的过程中,造成操作风险的因素包括内部操作过程、系统缺陷或者外部人员、触发事件等多方面,需要相关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和防范。

(三)管理风险

从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网上银行还属于新生事物,无论在应用还是管理方面都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规范作为指导,网上银行的管理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商业银行业务特征来开展。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不强,就可能会给网上银行带来风险。网上银行管理风险除了来源于系统内部管理缺陷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银行内部某些人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与外部人员勾结作案给银行网上系统造成风险,危害银行和用户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网上银行加强监管是目前我国相关部门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网上银行风险控制及防范策略

(一)加强网上银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为了保障网上银行的安全性,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加强网上银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尤其是在技术方面要加以改进和完善。首先,加强技术开发,在进行网上银行系统设计开发时要选择技术水平高、熟悉银行相关业务的软件开发团队,以保障开发出的网上银行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提高互联网与网上银行服务器之间以及门户网站服务器和银行内部网络之间防火墙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外界对网上银行的非法入侵;完善监测系统,并对意欲侵害网上银行的行为和活动进行记录并及时报告,防止非法入侵活动危害网上银行安全。此外,在利用网上银行进行交易活动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加密技术,保证网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不被非法分子利用而危害银行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对网上银行的监管

为有效控制和防范网上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很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第一,创新监管手段,健全非现场监管体系。传统的监管手段对网上银行业务无法实施高效、全面的监管,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加强技术建设,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网上银行进行电子化实时监测,从而适应金融监管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具体操作时要利用加强监管部门与银行业务系统的融合,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管指标体系来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分析,科学地评价网上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状况,从而帮助银行及时地识别和防范风险。第二,转变监管理念。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在网上银行监管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我国要积极借鉴这些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网上银行业务监管的指导方针和具体的实施规划,为网上银行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进而提高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第三,提高网上银行监管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完善身份认证机制。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对交易的双方进行金融身份认证有助于保证交易、支付活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降低交易过程中的金融风险。

(三)加强用户培训,规范网络操作

针对目前我国网上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需要银行等相关部门加大对内部人员以及用户的培训力度,提高银行工作人员及用户对网上银行操作的规范性,帮助用户解决常见的安全问题,有效避免安全风险。比如,银行可以在营业厅内设置网上银行体验专区,派专人对不熟悉网上银行操作的用户进行操作培训,帮助用户学会正确规范使用网上银行;银行还要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网上银行应用培训,加强对网上银行的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自身的操作,从而有效防范风险;此外,当用户要求网上银行开户时,银行工作人员要为用户提供必要的指导并帮助其正确安装和使用网上银行系统,提高其网络操作的规范性,以保障用户财产的安全性。

三、结语

影响我国网上银行安全性的因素很多,可能会给银行和用户带来安全风险,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需要银行和用户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网上银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对网上银行的监管;同时银行还要加强对用户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操作的安全性,从而帮助银行和用户有效地控制和防范风险,提高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网上银行真正为用户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武晓达.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控制及防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2]曲锋,张立伟.网上银行的风险及防范控制探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3]王绍龙.网上银行操作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天津大学,2013.

分析与防范控制 篇4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 保证资料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是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有关工作人员之间, 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手段。内部控制制度按其作用范围可分为两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建立的控制程序, 用于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并保护企业的资产完整性。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 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 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控制, 存货控制, 固定资产控制, 投资融资控制等。内部管理控制也称经营控制或业务控制, 是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及其执行的有效性, 保证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而设置的各项管理程序和方法。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主要内容有:预算控制, 成本控制, 员工薪酬控制, 内部审计控制等。

2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多数中小型工业企业具有生产规模较小、业务单一、经营灵活、效率较高的优点, 相对大企业而言, 具有一定的创新优势。中小企业大多数采用寻找市场空白、特色经营等经营策略, 具备较好的经营弹性。然而它们大多资本技术构成较低、规章制度缺失、家族式管理, 管理随意性大, 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企业都将内部控制制度视为一纸空谈, 从而使内部控制成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盲点。

3中小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分析与评价

3.1员工素质影响内部控制的深入执行

人是重要的内部控制因素, 员工素质的高低程度往往决定内部控制的成效。中小型工业企业经营活动单一, 经营规模小, 人员配置水平参差不齐。在企业的人员培训中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浅显且不系统, 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也十分缺乏, 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账目不清等问题。

3.2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为内部控制埋下隐患

中小企业的人员配置往往没有大型企业的专业对口, 各司其职, 往往发生一人身兼两职甚至数职的现象, 造成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 从而引起相关人员与企业领导之间串通舞弊的发生。同时企业岗位轮换制度执行的不及时给相关人员以权谋私提供了可乘之机。对于中小型家族企业, 企业领导集权现象非常严重。

3.3规范的管理结构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设立独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 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 发挥对公司财务和董事、利益相关者行为的监督作用。我国中小企业领导集权控制严重, 导致内部监督体系残缺不全、有关制度不够合理或流于形式, 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厉性。并且股东会、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审机构功能严重弱化。不规范的公司管理结构严重影响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体制, 降低了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 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3.4对资产和资金的安全性考虑不足, 缺乏科学的决策制度

中小型工业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不甚完善, 因而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弊病:

1) 对现金支出和收入审核不严, 造成浪费或者资金闲置;

2) 固定资产控制不严, 企业资金缺乏科学计划与决策, 没有运用财务管理知识对购置固定资产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与收益预测, 导致过量购置固定资产或者盲目投资等不科学的决策。在国际金融市场低迷, 市场需求时高时低的情况下企业难免会陷入财务困境;

3) 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 充分考虑赊销对象的经济实力和现有市场行情, 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 资金收回困难, 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4) 存货控制薄弱, 没有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与签约监督, 以及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中的审计执行不力。部分企业月末存货资金占用过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使其失去了资金的机会利润, 形成存储损耗风险。

5) 对原材料、固定资产、半成品、成品等存货管理保管不善, 物资流失浪费严重, 给企业造成过多营业外损失, 降低企业利润。

3.5企业的风险意识淡薄, 内部控制不到位

中小企业的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经营风险评估不够, 普遍存在着对内部控制熟悉不到位的现象。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缺乏的就是这种风险意识和机制。它们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 导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企业只能仓促迎战, 力不从心。

4完善中小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措施

4.1提高企业员工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及相关素质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员工对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 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首要条件。提高企业领导及员工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思想, 让他们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是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正常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在此同时, 企业必须重视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其一, 提高中小型企业领导的管理素质;其二, 注重专业技术培训, 大力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内部控制知识水平;其三, 注重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 使内部控制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更新、同时做到熟悉法规、客观公正。

4.2着重解决企业内岗位设置牵制性不强的问题

企业可以采取岗位牵制措施并制订严格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严防有关人员徇私舞弊的行为发生, 使各个岗位能够相互制约。企业还应建立健全内部相关人员的岗位轮换制度, 通过轮换, 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情况, 有效杜绝相关人员间的相互串通和舞弊现象的发生。这种轮换, 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职位特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

4.3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 加强内部审计

只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保证在完善公司治理机构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对内监督作用, 确保内控制度不是形同虚设。同时, 企业可以采取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措施来保证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请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4.4建立健全的资产安全完整维护体系, 防范财务风险

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防范中小型工业企业财务风险, 保持资产安全:

1) 严格现金管理, 定期核定库存现金限额、不得坐支现金、做到日清日毕、严防白条抵库。

2) 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应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运用, 对固定资产及其他投资要进行科学计划和决策, 权衡各种利益与风险, 防止企业盲目扩张。

3)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 例如应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等级评定, 审核客户的经济实力, 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 严防坏账。对已经取得确凿证据后确认的死账、呆账, 进行稳妥的会计处理。

4) 加强存货控制。企业要尽量避免大量存货积压在库、加大存货周转率, 降低存储损耗风险。

5) 加强对各类财产物资的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 维护安全。物资保管员应认真负责, 严把进货出库关, 防止企业财产流失造成损失。

4.5企业应该加强风险意识, 建立起可以识别、分析和治理风险的机制, 避免盲目扩张等行为

在金融危机结束之前, 企业经营面临较大风险。企业应该在加强投资控制, 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控制方面做足功夫, 防止融资、投资可能失败会造成的经营风险。企业应该制订一个具体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这样可以在风险发生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的损失, 例如, 可以制订物资采购风险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企业项目实施风险防范、技术风险防范、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等风险防范制度。鉴于金融危机的发生, 企业融资和投资会面临很大的影响, 企业的风险管理者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和策略适用条件制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趋利避害”, 争取最佳财务状况, 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例如可以制订财务风险规避, 财务风险预防, 财务风险分散, 财务风险转移, 财务风险自留等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敏.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监控技术[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19.

[2]张国康, 黄金曦, 罗彬.内部控制制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3:5.

[3]罗锐韧.财会业务百科全书[M].2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116.

[4]刘大勇, 李翠霞.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商业研究, 2008 (5) :65—68.

税收风险防范与纳税成本控制 篇5

一、税负分析 1999年 突破1万亿元 2010年近八万亿元 税种多 税率高

消费者:纳税人 企业:收税人 税务局:数钱人 银行:存钱人 财政局:花钱人 消费者:受益人

二、税收风险分析

(一)少缴税

1、非主观故意。

2、主观故意。

个体户——中小企业—达到规模—上市公司 生意人——商人——企业家——资本家——慈善家 生存 发财 发展 家族 人类 分析:侥幸。(1)查不出来;(2)搞定。

风险之二:多缴税

第一,权益放弃。如增值税专用发票超过认证期不得抵扣。财产损失未按规定审批。税收优惠不知道。第二,税收安排。茅山牌野生苦瓜茶 公司分立 农厂——茶厂

税务安排:集团组织架构安排、公司股权结构安排、业务流程安排、交易结构安排。

花生米——————花生油+花生粕

春季客户联谊会

活动期间,共赠送数码相机180万元。作: 借:营业外支出-馈赠180万元 贷:银行存款180万元

凭证:商场开出的增值税普通发票。

三、税务管理

目标:降低税负 防范风险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国税发[2009]90号)完善制度: 业务流程: 岗位职责

财务总监:税务筹划、企业内控、资本运作、报表分析

税务顾问:事前决策、日常咨询

税务部:参与公司决策、设计操作方案(税务安排)、审核经济合同(税务安排、条款规范)、开展纳税自查、税务稽查论证、协调纳税争议、组织税务培训、集中税务咨询、指导纳税申报、税务审批、税务备案事项,定期(按月)收集、整理、更新、解读、传递税法,税收统计分析、税收风险评估、加强发票管理、税务档案管理、关注税制改革、完善税务管理制度、绩效考评与奖励、其他涉税工作。

集团公司——税务顾问

财务总监

税务部(经理)

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税务师事务所 办税员 办税员 办税员

第二讲 税务稽查风险防范与沟通技巧

要求: 事实清楚 依据充分 程序合法 处理适当

一、事实认定

应纳税额的大小是由生产经营情况决定的。经济合同、账簿凭证是生产经营情况的载体(证据)。合同条款的不规范、会计差错,都会导致税务人员错误地认定事实,从而错误地适用税法,导致多征、错征。案例:某企业将股权的增资款,首先计入资本公积,办理股本变更后,将资本公积转增实收资本。

房屋认购协议 订金 诚意金意向金

租赁合同:

租期一年,月租金1万元,前2个月免租。租赁一年,年租金10万元。支付日期:从第3个月起,每月支付1万元。每月确认损益10/12个月。

股权转让业务: 鉴于:

1、甲公司持有M100%,出资额2000万元,账面价值亦为2000万元。

2、基准日,M公司欠甲公司债务800万元。甲将M100%转让给乙公司,约定:

1、转让价格为4000万元

2、甲公司承诺:放弃M公司债权800万元。请思考:三方分录?

鉴于:

3、甲公司持有M100%,出资额2000万元,账面价值亦为2000万元。

4、基准日,甲公司对M公司债权800万元。甲将M100%、债权一并转让给乙公司,约定:

3、股权转让价格为3200万元

4、债权原价转让800万元。请思考:三方分录?

鉴于:

1、甲公司持有M100%,出资额2000万元,账面价值亦为2000万元。

2、基准日,甲公司欠M公司债务800万元。甲将M100%转让给乙公司,约定:

3、转让价格为4000万元

4、乙公司、M公司共同承诺:受让后,M公司免除甲公司债务800万元。请思考:三方分录?

改为:股权转让价4800万元,支付方式:4000万元现金支付,剩余800万元由乙方代甲方偿还M公司债务。

相关法律主体的会计分录

二、税法依据

1、谁主张谁举证

沟通方法:先肯定,再反问。

2、政策执行时效

案例:财税[2006]162号:土地出让合同按照“产权转移书据”计征印花税。该文件没有注明执行日期。文件于2006年11月27日颁布。

税务机关依据该文件要求某房地产企业2004年、2005年与国土局签订的出让合同,补交印花税。:原国税发1991155号:土地出让合同,不属于印花税暂行条例列举的征税合同,不征印花税。

(1)查询此文件之后,是否有新的文件?(2)文件执行起始时间:

A. 如果税法(广义:法律、法规、规章、复函)已注明执行日期,从其规定。

B. 如果税法没有注明执行日期,区别情况处理: 对已颁布税法的解释,其执行时间与被解释的文件一致;如果对已颁布税法的修订,从该文件颁布之日(含本日)起执行。C. 新法不得溯及既往(实体从旧原则)。

3、精准理解税法

穿透:立法精神、出台背景、执行时间、新旧衔接、税法与会计差异、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举例说明)。

方法:查找有无补充规定(通常是函复); 建议主管税务机关书面请示总局,答复后执行。还要注意请示书面材料由纳税人起草,税务机关修改,以免税务机关断章取义。

例:

集团(老板个人持100%)

子公司甲 子公司乙。。。(集团75%、美国25%)(集团75%、香港25%)

生产衬衫 生产西服

借:其他应收款-老板2800 贷:银行存款2800

次年地税稽查:财税[2003]158号:个人股东向公司借款到纳税末不归还,又不用于本公司经营,视同分配,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征个税。

例:新疆某企业享受从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三年。该公司将第一年的亏损安排到第四年弥补。“先亏先补,连续计算不间断”。

例: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34条: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费用,从开始生产经营的次月起,在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内分期摊销。

有人发现税法未强调平均摊销。

120万元。第一年摊1199999,第2-5年 1元

4、严密逻辑推理

税务处理决定书:贵公司2010年8月第234号凭证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30万元,向职工张某支付工伤赔偿15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应调增所得额45万元。

三、账务调整

四、法律责任

(一)纳税义务

1、多缴税款。征管法第51条:三年内发现多缴税款可以退还。

2、少缴税款。

(1)漏税。只补不罚,过期不补。

征管法第52条:因税务机关的责任导致纳税人不缴或少缴税款,在三年内追征,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纳税人因计算错误等原因(是指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或者出现了明显的笔误)少缴税款,在三年内追征,最长五年。

征管法实施细则第98条:因税务代理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代理,导致纳税人少缴税款,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及滞纳金,并对税务代理人处以少缴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避税(黄灯)。只补不罚,不加收滞纳金,从08年1月1日,关联交易转让定价被补交所得税的,从税款所属次年6月1日起,按照基准利率加收利息。如果纳税人不配合税务机关定价调整,税务机关有权按照税法规定的方法核定价格,并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再加5个百分点。此利息不得在税前扣除。母公司25%——全资子公司15%——客户 税务机关应补25%,还是10%? 答案:补税率差10%。

《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002号)第30条:只要总体上国家税收没有减少,原则上不作调整。

企业所得税法特别纳税调整一章“纳税人采取一切不符合商业目的的安排,导致不缴、少缴、递延纳税,税务机关都有权合理调整。”为了防止税务人员滥用税法,侵害纳税人权益,必须报经国家税务总局反避税处函复后执行。转让定价:关联交易

转移定价:独立交易。——对转、互转、前后转、交叉转。

(3)偷税。既补又罚,过期不罚。

征管法第52条:税务机关有权无限期追征所偷税款和滞纳金,但超过五年不再处罚(征管法第86条)

(二)扣缴义务。

1、扣缴金额

2、扣缴时间

3、缴纳地点。重庆某集团收购香港A公司持有三亚M公司100%股权。A公司应纳税款由重庆某集团代扣代缴。

4、法律责任:征管法第69条:未按规定扣缴,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并对扣缴义务处以50%以上3倍以下罚款。

国税函[2004]1199号:向纳税人追缴税款时,既不对纳税人,也不对扣缴义务人加收滞纳金。

(三)其他责任。。。。。。。。

五、文书签字

10000万元

六、税务档案

第三讲 企业所得税难点与沟通技巧

一、权责发生制(普遍性与特殊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除另有规定者外,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另有规定,必须有明确的税法依据。

1、某企业2010年9月管理费用列支一笔当期咨询费30万元,作:

借:管理费用-咨询费30万元 贷:预提费用-**事务所30万元 附件:合同、发票。

2011年6月税务检查时,上述款项仍未支付。稽查局: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可以扣除,上述款项没有支付,因此不得扣除。

请思考:可以扣除吗?如何沟通?

2、年末计入成本费用尚未支付的利息、水电费能否扣除? :可以。

3、提而未交的营业税、房产税能否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实际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允许按规定扣除。

4、高尔夫球场销售会籍卡,每张30万元,服务期30年。

一次性确认所得,还是30年平均确认? 营业税是一次性缴纳,还是分期缴纳? 借:银行存款30万元 贷:递延收益30万元

借:预付账款——预付税金30*5%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30*5% 年末: 借:递延收益 贷:主营业务收入

同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预付账款-预付税金。

所得税按30年平均缴纳,与会计处理一致,不作纳税调整。——国税函[2008]875号

4、水、电、气公司向客户收取的一次性“开户费”。是一次性确认所得,还是分期? :一次性确认所得。(国税函[2008]875)

5、南宁某矿业公司收到地方政府财政补助3000万元。政府会议纪要:该款专用于矿井维护。公司按照剩余的开采期10年平均确认损益。请思考:一次性确认所得?还是分10年平均确认所得?

:国税函[2009]18号: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按10年平均确认所得。

6、甲公司向乙公司借款1000万元,借款期三年,自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年利率6%。合同约定:借款期满一次性还本付息1180万元。乙公司会计及税务处理如下:(1)会计:每年确认利息收入60万元

(2)计算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8条: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应收利息的日期确认。

(3)纳税调整方法:第1、2年利息收入分别调减60万元。第3年调增120万元。

7、股权转让业务

07年签订转让合同,收取30%价款 08年收取70%价款

09年元月办理股权变更登记。请思考:股权转让计税收入确认? 答案:国税函[2010]79号:股东变更之日。

二、追溯调整原则(权责发生制)

由于定期减免税、税率调整、弥补亏损期限等政策性因素,要求准确计算每一所得额(收入额、扣除额),不得提前或滞后。这是反避税原则的要求,也是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以前所得额计算错误,都需采取追溯调整办法。

1、甲公司2004-200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2006-2008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004年申报所得1000万元,已享受所得税优惠330万元。2010年7月税务检查发现2004年隐瞒收入200万元至今没有入账。请思考:是否补税?是否罚款?

:国税发[1997]191号:免税查补税款,不补税。减半,查补税款,按减半补税。征管法第86条:超过五年不再处罚

2、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暂估结转固定资产,并从次月起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后,调整固定资产原价。

会计:不调整已提折旧,采取未来适用法,在剩余年限内继续计提折旧。

税法:财税[2004]215号:采取追溯调整法,即重新计算原所属折旧,涉及应补退税款的,按规定处理。

3、甲公司2007发生财产损失300万元,已作营业外支出处理,年终30个工作日报税务机关审批财产损失,由于证据不足,暂未获得审批,企业主动作纳税调增处理。直至2010年3月,方才取得税务审批,允许在税前扣除。请思考:如何处理? 答案:重新计算07年所得额,按规定办理退税或抵顶当期(2010年)应纳所得税。如果07年亏损,08年所得相应调整,并按规定办理退税等手续。——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5号公告、国税函[2009]772号。

三、配比原则

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所得额,而不是收入额,所得额是必须扣除成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弥补亏损后的差额。征管法第35条:收入准确、成本不准确,税务机关应当核定征收。

国税发[2008]30号:应纳税额=收入额*核定利润率*税率

查补税款=流失税款;不得“以补代罚”,对纳税人的违法行为,按规定处罚,但不得改变计算税款的方法。

1、税务机关查增的收入,能否作为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扣除的基数? :可以。

2、税务机关查增的会计利润,能否作为计算公益性捐赠扣除的基数?

:可以。

3、税务机关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能否先弥补所属及以前亏损后,再计算补交税款?

:可以。——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20号公告。

3、某商贸企业采取账外经营(部分业务进销不入账)偷逃税款被查。请思考:查补账外收入,同时,账外的成本(能够提供合法凭据)能否扣除?账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没有超过180天能否认证抵扣? ——国税函[2005]763号

4、某混凝土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所有原材料均为个体运输户提供,均未取得发票,企业只记载收入和往来。无其他任何核算。申报税费时,根据估计数编写财务报告。

四、客观性原则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允许按规定扣除。

“实际发生”是指各项经济交易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真实的经济交易必须取得合法的凭据(证据),即原始凭证。包括经济合同、汇款单据、入库单、个人身份证复件、法院判决书或裁定书、律师调解书、评估报告等等,其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应当取得发票的,还必须取得发票。

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8]88号)等文件规定:未按规定取得合法凭据不得在税前扣除。

1、合法凭据是指发票吗? 合法的凭据≠发票。

第一,合法的凭据范围大于发票; 第二,并非所有支出都需要发票。

2、哪些支出必须取得发票?哪些支出不需取得发票?

(1)向国内单位或个人支付的款项,凡属于增值税或营业税征税范围(无论征税,还是免税),都必须取得发票。反之不需要发票。

(2)向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组织支付的款项,开具财政票据。

(3)向国外的单位或个人支付的款项,应取得收款收据。

常见不需要发票的例子:

向员工支付的工资薪金、工伤赔偿、法定补偿金;不构成价外费用的违约金;房地产企业向居民支付的遮光费;捐赠支出;土地出让金;税费;统借统还利息支出;股权(股票)受让款;接受投资的房屋、土地使用权或其他无形资产;以合并、分立方式取得的非现金资产等等。

请思考:向职工个人支付的集资利息是否取得发票?

企业购买旧设备?

农民个人将自已种植的树木转让给本公司?

3、发票开具时间和地点是如何规定的? 北京甲公司(债务人)向上海乙公司(债权人)借款1000万元,时间三年,年利率6%,合同约定,在第三年末一次性还本付息1180万元。请思考:发票应当何时何地开具?

发票开具时间: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实际收到利息与合同约定的应收利息日期孰先原则确定。本例,在第三年末一次性开具。

请思考:甲公司第一年、第二年列支的利息既没有支付,也没有发票,能否扣除?

发票开具地点:营业税纳税地点——上海。

4、发票开具的金额是指实际交易的金额,还是流转税计税依据?

旅游公司的营业额是指旅游公司向旅游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为旅游者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门票等成本。

外购不动产再转让,按照售价扣除买价后的差额,作为营业额。

开票的金额是指实际交易的金额,即应收价款。

5、应取得未取得发票,如何纳税调整?以后取得补开发票,如何处理?

:汇算清缴期满之前,纳税允许扣除的金额,应当取得发票却没有取得发票的,必须作纳税调增处理。汇缴期满的当年或以后又取得补开发票的,不得直接调减收到发票的所得,而应当采取追溯调整办法,重新计算原所属的扣除额、所得额、所得税,涉及应退税款,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办理退税,或者抵顶当期应纳所得税额。

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税法要求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必须取得发票,目的是加强上游企业税收的管理,如果上游企业不开发票,有可能隐瞒收入,偷逃流转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应取得未取得发票,调增所得。取得补开发票,再追溯调整。

该项纳税调整,既不是永久性差异,也不是时间性差异,不会产生递延税款。企业应作备查登记。

以后取得发票,涉及应退税款的,作: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以前损益调整

凭证:发票、税务机关审核确认资料。应退税款抵本年应纳税额的,在预缴本年所得税时,作为本年已交数填写。

第二,应取得未取得发票,是指应当在本开具的发票(注意开票时间)。

第三,应取得未取得发票,如果是已经扣除的金额,才需纳税调整,反之,也不作纳税调整。

例如,在建工程(合同约定:先支付定金,再按照形象进度支付工程款,按规定,收到定金、合同约定的应收工程款日期开具发票)成本中应取得未取得发票的金额,由于没有计提折旧,因此也不用作纳税调整。

第四,为什么要追溯调整,而不能简化处理,直接调减收到发票的所得?

:这是权责发生制(实施条例第九条)的要求,也是反避税要求。如企业不得将免税期间的发票,在应税期间调减所得。

第五,依据征管法第51条:缴纳税款之后三年内发现多缴税款,可以申请退还。

因此追溯三年。超过税款所属期三年,一律不再退还。

第六,发票截止日是12月31日,还是次年5月31日?

:5月31日。

6、未取得发票,应当调增未调增处理,被税务机关检查,税务机关应当如何处理(直接调增所得?还是要求补开发票?)补税后又取得补开的发票怎么办?

:在税务处理决定书下发之前取得补开发票的,不作纳税调整,税务机关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7、发票开具不规范(瑕疵)怎么办?

五、税法优先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纳税人采用的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一致的,必须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例:投资性物业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会计上不提折旧,计算所得税时是否允许调减折旧?

:允许调减折旧。

固定资产(房屋)会计上选择按30年计提折旧。计算所得税时,纳税人可以选择按20年折旧,前20年调减,后10年调增。第一年税法折旧年限一旦选择,不得改变(即使会计估计变更)。

注意:有些收入、成本的确认,税法没有规定的,视同所得税处理与会计处理一致(国税函[2010]148号)。

例如,外商投资企业减资,因汇率变动形成的资本公积是不征企业所得税的。

六、合理性原则

第一,凡税法规定了具体扣除比例的,从其规定;凡没有明确扣除比例的,则全额扣除。前提是与生产经营有关。

第二,各项支出应当符合经营常规,对不符合经营常规的支出,税务机关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调查。

七、准确性

允许扣除的金额必须准确,不得估计。(1)除税法明确允许扣除的准备(如金融企业的贷款损失准备)外,未明确的准备一律不得扣除。如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均不得扣除。

(2)除税法特别规定外,预计负债不得扣除(因为还没有实际发生,则金额是估计的)。

(3)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定的项目、计提基数、计提比例),计提的专用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可以扣除。——特别规定。

第四讲 增值税政策解析与操作

一、征税范围

难点:增值税与营业税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1、外购货物对外销售,并提供建筑业、服务业劳务,全额缴纳增值税。

例:甲企业外购设备销售给乙企业,甲企业筹划在合同中划分为设备价款和技术服务价款,然后将技术服务费开具营业税发票,缴纳营业税。

请思考:此方案,行否? :不行。

必须由另一家关联的企业与客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2、自产货物并提供建筑业劳务,如果能够取得施工资质证书,税法允许征税,其中,货款缴纳增值税,施工费缴纳营业税。

为了规避定价的合理性,纳税人通常在异地成立安装公司。

2、财税[1999]273号:技术转让免征营业税。手续:将省科技厅技术认定书报税务机关备案(国税函[2004]825号)。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如果与技术转让费开在同一张发票上,均可享受免征营业税,另开发票的,不得享受。

以设备为载体的技术转让,必须分别开票,设备价款缴纳增值税,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定价必须合理,否则税务机关有权合理调整。

难点二:兼营

兼营增值税和营业税业务,如果同时向一个客户提供属于混合销售业务。

特殊规定:国税发[1996]202号:宾馆、餐饮企业兼营增值税业务,除非另成立分公司,否则一律缴纳营业税,不征增值税。

二、征收方式

(一)销项-进项

(二)简易征收办法(1)小规模纳税人

(2)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特定产品(3)销售08年12月31日之前购买的旧设备

(4)旧货经营(指购进旧货再出售)单位经营旧货 注意:

第一,自然人销售货物不得办理一般纳税人。第二,不经营发生增值税业务的企业,即使销售额达到标准,可以不办理一般纳税人。

如房地产企业销售多余的钢材

第三,即使是个体户,凡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也必须办理。化整为零,可以有效解决标准问题。

第四,小规模划转为一般纳税人,期末存货最好为零(提前销售或退货)。

第五,因为小规模纳税人是不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因此一般纳税人销售给小规模纳税人,应注意下列问题:

(1)运输费用应则小规模纳税人承担。一般纳税人收回代垫运费,不属于价外费用,不征增值税。运输公司将发票抬头开给小规模纳税人。

(2)成立培训(考试)、营销策划公司,采取“二对一”模式,可以分解为增值税收入和营业税收入。

三、计税依据

(一)销项税

1、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1)代垫运费不属于价外费用。

(2)终止交易,销售方收到的违约金,不属于价外费用

(3)销售方收到的货款延期利息,属于价外费用,缴纳增值税17%(或13%),如果与客户签订借款协议,可以应收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从而利息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

不过,如果是关联方就不用这样操作了。(4)销项税的筹划:

第一,通过税收优惠筹划。例如生产农机是缴纳13%,财税[2001]113号:批发、零售农机免征增值税。因此,成立农机销售公司,由生产企业销售给农机销售公司再销售给客户,可以节省一道增值税。

第二,通过成立关联公司将某些服务,由混合销售全部缴纳增值税,转化为营业税。注意客户的性质。

第三,销售方发生的咨询费、运费、指导服务费、安装费等成本费用(营业税发票),如果能否客户承担,可以减轻税负。

2、视同销售业务

凡所有权转移,均需视同销售。

自产产品如果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虽然所有权没有转移,也需视同销售。(如自产钢材用于本企业建厂房)。

无偿赠送视同销售。买一赠

一、买五送

一、捆绑销售不属于无偿赠送。注意操作方法。

案例:“好立方” 董事长:陈建华 主业:食品包装

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几家包装厂,年销售总额20余亿元。

2年前,第二创新——新品牌“好立方”——连锁超市。

特色:超市是可移动的——废旧集装箱改装

地点:不在城、镇,而在村!

问题:

解决方案:

(二)进项税

1. 所有外购的货物(包括工程物资、礼品)都需要取得专用发票,实际领用时,如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再计算进项转出。

2. 存货发生了非常损失需转出进项税。实施细则第16条: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丢失、被盗、以及变质失效损失。

(1)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不再转出进项税。

(2)生产过程中合理的损耗,无需转出进项税。(3)运输过程中产品变质、损坏,属于管理不善,需转出进项税。

(4)食品、保健品、药品因为供过于求,超过保质期,而报废,不属于非常损失。

(5)商品减值(跌价),应当提取减值准备,不属于非常损失。

(6)超市每月都会盘盈、盘亏,通常是商品串号,属于会计差错,应当盈亏相抵,然后作为损失,并转出。(7)原材料损失,通常不考虑原材料成本中的运费7%、人工等,直接转出进项税17%。对于农产品需换算,应转出=原材料/(1-13%)*13%。

产成品发生非常损失,应转出外购部分的进项税。

应转出=产成品成本*物耗率*综合扣除率

物耗率=(产成品成本-人员工资等)/产成品成本*100% 综合扣除率=(原材料1*税率1+原材料2*税率2。)/(原材料1+原材料2+。。)

原材料发生非常损失,原材料成本300万元,税率17%。残值含税销售收入为25万元。请计算应转出?

应转出=损失额*税率=[300-25/(1+17%)/(1+10%)]*17%

3、兼营征免税产品、营业税收入,对征免税、营业税业务共同耗用的外购项目,其进项税划分不清,按照比例计算转出。

操作技巧:。。

思考题:原材料用于产品研发:

(1)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2)不视同销售,但需转出进项税(3)既不视同销售,也不转出进项税 答案:(3)

思考题:公司将产品发放给员工:(1)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2)转出进项税

(3)既不视同销售,也不转出进项税

答案:(1)。注意:如果原材料用于发放给职工,进项税转出。

思考题:公司将生产的饮料用于本单位招待客人:

(4)

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5)转出进项税

(6)既不视同销售,也不转出进项税

答案:自产产品用于个人消费,视同销售。如果是外购,则进项税不得抵扣。

思考题:公司将生产的饮料用于赠送给本单位客人:(7)

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8)转出进项税

(9)既不视同销售,也不转出进项税

答案:外购或自产产品用于无偿赠送,视同销售。

思考题:发动机生产厂家将产品用作本公司固定资产使用。是否视同销售?

:否。

思考题:钢材生产厂家,将产品用于本公司建造办公楼,是否视同销售?

:是

思考题:

甲公司有A、B两种产品,均对外销售。其中,A产品继续加工成为B产品,且B产品免征增值税。A直接对外销售,需缴纳增值税。

A用于连续生产免税B,是视同销售,还是转出外购原材料、水电等进项税? 答案:转出。

筹划:

四、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总公司将产品划拨到分公司用于销售,总公司、分公司分别缴纳增值税。

总公司划拨到分公司的货物,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如何规定的?

(1)按照具体结算方式判断(2)发货的当天 答案:(2)。

第五讲 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 年薪60万元。

每月发放5万元,税率30%。改为:

每月发3万元,一次性奖金24万元 36万元税率为25%,24万元税率为20%。

二、劳务报酬

三、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军队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篇6

关键词:军队审计;风险控制

控制与防范军队审计风险的措施,我们把它归纳为强化风险意识、理顺管理体制、整顿经济环境和加强制度建设这四个方面。下面具体阐述:

(一)强化风险意识

风险,是靠人控制的。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控制行为。因此,我们把强化风险意识,作为控制与防范军队审计风险的首要措施。古人讲:“读书好,种田好,学好都好;读书难,种田难,知难不难”。一样的道理,审计有风险,知险不险。只要我们从思想上强化风险意识,时刻绷紧“控制盒防范审计风险”这根弦,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办法一定比风险多,我们就一定能够 找出办法来,应对审计风险。

强化风险意识,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更不能只喊口号,一定要有相应的措施加以落实。比如:在筹划审计工作时,要把控制审计风险作为重要内容,安排审计计划时,要安排出时间来,专门进行審计风险调查;在审计工作准备阶段,要对固有风险和检查风险进行专门的测试和评估,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查清楚潜在的审计风险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在审计工作实施阶段,要根据对审计风险水平的测试与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加以防范;在审计处理处罚阶段,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为处理处罚不当而带来的过度风险。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强化风险意识,不要上下一般粗,也不要左右一般齐,一定要突出重点。我认为,当前,应当重点抓好军事斗争准备项目审计、国防科研事业费审计、装备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出包工程审计等这些领域的风险防范工作。从实践的情况看,在这些领域中最容易发生审计风险的是领导干部经济审计和出包工程审计。比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它就要防范审计风险的重点领域。 为什么它是防范的重点领域了?因为它把审计的结果人格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和廉洁自律的状况进行考核,审计结果,与干部的褒贬奖惩和进退去留密切相关。如果没有问题,我们说成有问题,这就是埋没了好干部;如果有问题,我们没有发现,就等于为带病提拔的干部“背书”。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高层重视,基层关注,特别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尤其计较,是一种十分敏感的审计,风险很大。一褒一贬,事关声誉,事关前途。人们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其风险指数就越高,凡是人们高度重视的审计内容,就容易发生审计风险。因此,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必须强化风险意识,采取一切积极的手段,努力的防范和控制军队审计风险。

(二)理顺管理机制

体制,就是体系制度。人们在研究社会改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体制改革。因为组织体系和组织制度,是一切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运转的基础。人们在遇到社会问题的时候,首先就要从体制方面去寻找应对的措施。因此,我们在寻找应对军队审计风险的措施时,当然要从体制上想办法, 从体制上找对策,理顺管理体制,最核心的问题是要保证军队审计的独立性。首先,组织要独立,必须做到与被审计单位没有隶属关系,独立于审计对象之外;其次,人员要独立,做到审计人员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再次,工作要独立,做到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其他部门人员不得干扰和干涉;最后,经费要独立,做到审计部门必须的经费,纳入军费预算,依法实施保障。目前看来,这些问题都还有些差距,关系不畅通,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容易受到体制内各种关系的约束和牵制,组织上、工作上独立不起来,经费上也有些依赖,很难独立地实施审计,容易引起审计风险。所以,我们必须在理顺体制上下功夫,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审计人员能够不受干扰地、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规避审计风险。

关于理顺审计体制的问题,有两点我们必须强调:第一,体制改革问题,是一个顶层设计和顶层决策的问题,它是由中央军委和总部机关决定的,不是普通的审计人员可以左右的。但是,进行一些必要的研究和探讨还是可以的。应该说,这几年,经过全军上下的研讨和呼吁,审计的独立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第二,体制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因素是人。因此,在理顺审计管理体制的同时,必须要强调审计人员在思想上,人格上的独立。我们必须把审计人员思想、人格的独立性与体制上的独立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理顺管理体制的目的。

(三)整顿经济环境

这里所说的整顿经济环境,就是要整顿军事经济环境。愿意有两个,第一,当前军事经济环境确实存在问题,确实需要整顿。审计的时间表明,当前的审计风险和潜在的审计风险,基本上都是由于军事经济领域内,内部控制制度不严、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经济运行失序,或者是故意徇私舞弊所带来的。如果不加以整顿,无论是预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装备审计、基建审计,还是其他类型的审计,都要面临、甚至还会发生巨大的审计风险。因此,必须加以整顿。第二,这是军队审计基本职能的必然要求。军队审计与地方审计不同。服务部队、服务打赢是它的基本职能。审计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因此,军队审计形成了一个传统的原则叫做“一审、二帮、三促进”,就是要通过审计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改进工作,促进军事经济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帮助被审计单位整顿经济秩序,是审计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通过,整顿经济秩序,又可以控制盒防范审计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整顿经济秩序,也是应对军队审计风险的重要对策。

(四)加强制度建设

实践表明,要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最可靠、有效的办法,就是依托制度进行管理。过去,我们在审计制度建设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提高,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带来了新的风险,需要新的制度加以调整和规范,以规避新的审计风险。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抓好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现行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两个方面的工作。1、在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重点是要抓好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交叉呼声制度、设计处理处罚制度和审计结果运用制度等制度的建设。其中,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针对设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监督制度,是一个审计部门自我管理的制度,也是军队审计基础建设的的重要内容;交叉互审制度是针对一些敏感的、受到较大干扰的项目,所建立的审计制度。即在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组织下,甲地的审计人员审查异地的审计项目,异地的审计人员审计丙地的审计项目,依次类推,循环交叉进行。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审计结论更加真实可靠。

审计处理处罚制度是一个老制度,虽然出台多年,但应用这个制度进行处理处罚的案例及其少见,可以说,这个制度没有实用价值。比如:其中规定的罚款,及其罚款标准等,过去无法执行,与现行的情况更是离差很大,需要重新进行调整。

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篇7

一、强化社会审计的独立性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刚刚成立时,大多是由一个或多个以上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或大专院校发起设立,长期以来,会计师事务所与一些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另外,国家各级审计机关均为政府办理,他们对政府及一些国有企业的审计能否做到独立,显然令人十分怀疑,更难以表明其所持立场的客观公正性,这种传统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事务所审计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大量的审计诉讼案例说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背景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状况,内控制度及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方式等都会带来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委托业务的可接受性。

1. 客户品行端正,信誉良好。

客户具有正直的品格,则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小,固有风险就低;反之,固有风险就很高。即使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审计人员也难以使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内。

2. 应尽可能详细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状况。

注册会计师面临着许多形形色色的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其经营特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越复杂,审计的相对风险就越大。有时即使注册会计师能搜集到很多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但也很难揭示经济业务的实质,因此,在承接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充分估计这一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3. 对财务状况不佳的委托单位要尤其加以注意。

过去大部分审计诉讼案都集中在陷入财务困境的审计客户。当其面临破产或偿债出现问题时,股东或债权人总想把损失转嫁他人,而目前的法律常常判有赔偿能力的一方败诉,故这种客户的审计风险很大,一般最好拒绝。否则,执行较详细的审计,提高审计费用。

三、增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要求与审计能力所达到的程度之间有一个期望差。审计由于所应用的工具和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及其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影响,使得它在满足公众需求方面,始终处于被动位置,这也使得审计人员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如何将这些风险控制在他们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对审计人员应做如下要求:

1. 树立风险观念。

我国的审计人员数量虽多,但层次不高,即使有会计证的人员,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长期挂靠体制也养成了一种墨守陈规,不求发展的工作态度,造成了审计工作质量的低下,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把思想转变过来,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对审计的要求,增强风险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 遵守职业道德要求。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在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职业标准。审计人员一定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并在执业时严格遵守,这样才有可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才能在审计中不会发生过失,至少不会发生重大审计风险损失。

3. 提高执业水平。

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报表的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这说明审计的结果是要做出判断。这种判断能力来自于审计人员的经验积累和专业能力,判断贯穿了审计过程的始终,因此,审计人员不仅具有执业所需的会计、审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还需有实务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确立适当的收费标准、切忌只求经济效益、不问审计风险的做法

随着现代经济生活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及影响范围的扩大,审计业务迅速扩展,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也急剧增加,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许多执业人员却无视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这一问题,抢客户,压价收费。创收意识加大了收费的随意性,却严重削弱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缺乏了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质量自然难以提高。因此注册会计师的收费应以服务质量、工作量大小、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为主要依据,同时也要考虑到市场风险的大小,按规定标准合理收费。增强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五、执行适应的审计秩序,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合理的审计要求制订合理科学的计划,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集中审计资源于高风险审计领域,确保识别所有重大差错或非法事项,最终通过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把风险控制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可以说,审计风险的防范本质上就是质量控制的问题。

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办法是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准则。它规定了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建立一套严密的、科学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在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严格质量控制,使审计人员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事务所可以选择业务较全面的客户,审计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注册会计师对每一重要客户的年度审计做出一份标准的审计工作底稿,以供其他人员执业时参照,这样既便于有效地理解准则,又有实例可供参照,提高了作业的标准化,减少了执业的随意性。

六、加强自我保护,促进有关法规的健全

1. 签订业务约定书。

业务约定书可以明确委托方的会计责任和受委托方的审计责任,明确业务的性质、范围及双方的权力和义务,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这样一旦发生法律诉讼才有可能将审计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 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在西方国家投保充分的责任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在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按规定建立职业保险基金,办理职业风险。但保险公司还未开展责任险业务,因此,行业协会应积极与保险公司磋商,努力促成该项业务。尽管这不能排除可能受到的法律诉讼,但能防止或减少诉讼失败时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审计风险损失。

3. 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

银行会计风险控制与防范 篇8

一、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

(一) 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

严格地说, 即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如果有比较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 仍可以将银行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仍有一些欠缺。有的银行以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 宏观监管缺乏有效性, 表现为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 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二) 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

我国的经济环境已逐步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在市场化进程中, 市场经济所常见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 如, 市场存在着不公平竞争、市场的约束机制缺乏等等。而目前我国社会平均利润率尚未形成, 金融机构的账面投资回报又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涌入, 在缺乏健全的市场准入标准情况下, 银行的风险日趋增大。

(三) 会计制度执行不严格

有的金融机构虽然建立了各项制度, 但在业务处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有章不循、不按操作规程办事的现象。有的应由会计主管审批的重大事项, 主管人员并未对其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而只是在形式上盖章了事;有的虽然建立了事后监督制度, 但流于形式, 事后监督员只是对传票的要素进行简单地审查, 并未真正起到对每笔会计账务处理全过程的事后监督作用, 从而导致案件已经发生而很长时间发现不了, 给国家资金造成重大损失。

(四) 基层行管理不到位, 违规操作现象严重

近年来,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 各行网点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存款上, 往往以存款论英雄, 用存款指标的考核代替管理, 导致基层网点建设严重落后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 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 为了拉存款而置有关制度于不顾, 违章操作问题相当突出, 直接导致了风险的发生。

(五) 银行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银行新业务的不断发展, 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有的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风险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部分基层网点存在着自己“说了算”等问题, 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 违规操作、违章行为时有发生。

(六) 内部稽核不力

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工作的稽核缺乏实效性, 稽核制度有名无实, 流于形式。稽核工作往往是稽核人员敷衍了事, 在有关凭证和账簿上盖个章, 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 没有起到稽核工作的实质作用。

二、有效防范和控制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 进一步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1.真实核算资产质量。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 银行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标准。以推行五级分类为契机, 加强检查与监督, 使金融机构能真实地反映其信贷质量, 对其他资产的核算, 按照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孰低原则进行计量。同时, 按照各类资产的实际风险, 提高提取呆、坏账准备的比率, 适当放宽呆、坏账核销条件, 以体现金融企业的高风险性。

2. 改进固定资产折旧办法。在目前实际分类折旧的基础上, 特别对电子机具等技术更新快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法。

3. 适当降低金融机构的税负水平。虽然财政部、税务总局对降低金融企业营业税做出规定, 但目前与国内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行业的营业税率3%相比, 同第三产业营业税负担相比, 金融业仍是最高的。因此, 需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的税负水平。

4.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应充分考虑金融创新、金融新业务加速发展的趋势, 制定规范金融新业务的相关会计标准及规定, 使金融会计制度建设具有超前性, 防范金融新业务的会计风险。

(二) 加强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会计核算必须严格遵守银行会计制度及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 必须遵循真实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谨慎性四项基本原则。正确使用会计科目, 遵守记账规则, 准确反映表内表外业务;密押、印章、凭证、账表的管理, 联行印押必须分管, 并建立交接登记制度;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均要设簿登记, 表外核算, 专人保管;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 以真实、有效的凭证为依据进行账务处理;合理合规地列支各项费用及税金, 正确反映各项收入, 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据的真实、完整。

(三) 构建高效的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

1. 实现内控制度资源的优化配制。

要按银行业务运作方式, 建立起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 如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稽核部门的日常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财务监测机制等。机制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 关键是要树立三个观念, 第一是内部控制的设计要从以防止银行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银行风险防范为出发点;第二是树立系统的、全局的观念, 将内部控制建设成各项制度、措施有机联结, 既相对稳定, 又能随环境、目标的变化做相应调整的有机整体;第三是树立信息安全观念, 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加快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 已成为内部控制有效与否至为关键的一环。

2. 运行过程中的监控。

(1) 事前控制。主要包括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及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反馈。有效的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利率风险率、资产收益率、贷款收息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备付率、流动成本比率等, 分别从市场风险、资产状况、资本情况、流动性状况等方面反映银行面临的风险状况。

(2) 事中控制。主要指对银行经营的稳健性进行动态监控。银行管理部门应具备风险防范意识, 制定考核指标做到利润与稳健经营并重, 要将风险指标作为主要的责任指标之一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考核部门可根据各种指标、数据间的相互对应关系, 根据指标值与警戒值的对比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息, 敦促、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修正措施。

(3) 事后控制。指通过完善各种现场、非现场的财务检查制度, 对银行稳健经营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复核检查。例如, 考核各单位有关控制银行风险责任指标的完成情况, 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四) 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一支高素质会计队伍

1. 各级银行的领导要认真学习金融法规以及会计基本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 做到懂法、懂规章, 按法按规章办事。

2. 建立一支政治过硬, 业务精良, 纪律严明的会计队伍, 将专业对口的人员充实到会计岗位。

3. 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 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的意识与能力。

4. 完善激励制度, 建立一套权责明确、奖罚分明的考核评价体系, 切实把会计管理绩效与物质利益激励紧密结合起来。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篇9

1、私利风险。

由于我国政府审计目前缺乏设计合理的制度安排, 部分人员的“个体理性”难以自觉自动地符合全社会的整体利益, 由此带来私利风险。主要表现在政府审计机关少数人员对审计风险认识淡薄。审计风险在我国还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目前我国政府审计特别是审计署和省级审计机关领导对审计风险已高度重视, 但基层审计机关对审计风险认识不足。在实际中出问题往往在基层。如果领导者对审计风险认识淡薄, 就谈不上对审计风险防范控制。领导者的认识风险不同于审计人员的认识风险, 审计人员的认识问题产生的风险是局部性的风险, 是可以通过领导的管理活动进行控制, 是可控风险。而领导认识问题带来的风险会对审计工作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甚至可能是不可挽回的巨大失误。因此审计机关领导的认识风险是最大的审计风险, 对此我们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不要只看到发展的机遇, 而看不到审计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现实的挑战引起的审计风险。

2、责任风险。

从审计工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范围是否全面, 是否存在超越职权范围, 在制定计划安排项目时是否有预见性、科学性, 审计监督的目的是否与宏观决策和政府中心工作相一致。二是是否严格遵守审计工作程序, 审计方案编制是否全面、可行, 对审计事项和主要内容是否少审、漏审, 审计资料的归类整理是否完整、符合逻辑, 审计工作底稿是否齐全。三是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是否充分、相关、有效, 每份证据是否真实、可靠, 对审计情况和问题的定性是否准确, 使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 对问题处理处罚是否妥当, 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文字表达是否确切, 审计报告是否真实客观。四是审计工作方法是否得当, 工作作风是否深入, 是否存在违背审计职业道德, 在被审计单位弄虚作假, 隐瞒事实真相, 以审谋私, 以权谋私等。

3、体制风险。

政府审计现行双重管理体制的缺陷弱化了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机关和人员可能由于上级审计机关和同级政府的压力而简化审计环节或查出问题不予公布, 甚至不了了之, 由此给政府审计带来的不利后果称为体制风险。

4、来自被审计单位的固有审计风险。

主要表现在:一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 是否有效地将编报的差错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内部控制系统健全, 就能有效地阻止差错的产生或检测差错所在, 为审计工作的防范风险提供客观依据。如果审计人员检测发现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形同虚设, 则在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将判断存在内部控制风险, 从而不再考虑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对报表差错的预防与检测功能, 可见内控制度不严, 是引发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二是被审计单位会计工作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过程, 是否严格符合会计准则, 选择和运用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恰当, 是否对各项经济业务流动做出完整的会计记录, 是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合法、完整等。三是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是否存在其他违纪违规的行为, 银行账户、现金、会计凭证和账簿有无疑点。

二、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1、树立审计机关全员风险意识。

审计工作实践说明, 有效控制风险的关键是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如果忽视审计风险控制, 不断出现审计质量事故, 轻则引起复议, 重则上诉讼法庭, 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损害审计形象, 危及审计事业生存和发展。高度重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维护审计生命促进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既要提高审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 又要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强化审计风险意识, 把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作为审计机关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2、坚持职业怀疑审计观。

职业怀疑又称正当怀疑, 是指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或反映这种履行状况的经济信息, 没有理由给予百分之百的信任, 除非有明确的绝对的证据。随着现代审计功能的拓展, 审计业务逐渐复杂化, 为了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正当怀疑的审计理念。审计人员应假定所需要证明的认定中可能存在不实、不合理或不合法之处 (只不过目前还不知道其具体表现形式及存在的环节) , 并以专业怀疑的眼光进行审查、分析、判断, 及时、敏锐、准确地捕捉可疑点。

3、加强审计质量管理, 提高防范审计风险能力。

应收账款的控制与防范 篇10

应收账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应收账款作为一个会计科目,与其相关的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它在公司财务报表上反映了一个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和资产盈利能力的水平。因此,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必须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研究。

二、日常性应收账款对策研究

我们说能否有效地解决应收账款问题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下面将从企业的日常性的经营活动和资本性的投融资活动这两个方面来研究解决应收账款的对策。

1. 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解决应收账款。

市场经济需要以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来充当媒介进行交易。即为“W-G-W”的形式,货币起着中介作用。现实中,企业会陷入一些经营困境,这样就出现企业现金流中的货币不足,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要正常运营,以物易物的方式解决应收账款问题。

2. 用会计方法管理应收账款。

在的应收账款实践中,现在的市场是买方市场,因而他们更愿意选择“无本逐利”,将资金压力转嫁给企业。因此这种策略的效果不是很好。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实际管理中,通常使用账龄分析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赊销净额百分比法来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与控制。

三、资本性应收账款对策研究

1. 应收账款的债转股。

我国的债转股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在政府直接经营管理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对政府承担社会责任的条件下,由政府、银行、国有企业三者之间解决债权债务的新方法。应收账款的债转股的具体方式。(1)当债务企业暂时无力还款,但经营能力或产品市场还可以,那么债权方可以将应收账款(流动资产)转换为股权投资(长期资产),实现纵向联合,增强自身对本行业的控制力。而债务企业将属于短期负债的“应付账款”转变为“所有者权益”,可迅速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风险。(2)如果是同产业链上的上游企业,并且债务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强或产品市场很有前景,那么债权方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将应收账款转换为股权投资,形成更大的行业集团航母。

2. 应收账款的代理融资。

根据财务杠杆比率=债务资本(B)/权益资本(E),在每个行业都存在这个比率的制约。当其比率接近或达到顶点,那么也难通过负债融资新项目所需的资金,这时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来获得投资所需的资金就不失为一剂良方。应收账款的融资涉及到应收账款的转让以及应收账款的销售。这对我国企业来讲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但对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讲,却是非常普通的事情。

(1)无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购买。采取无追索权的方式购买应收账款,即代理融资(销售应收账款),贷款人购买应收账款,对借款人(产品销售者)就再没有追索权,公司销售产品后的一切账款回收工作都要由银行来完成,公司不再对应收账款的回收负责任。商品的购买者被告知应收账款的主体已发生了改变,以后直接对贷款者进行支付。不过银行也会按较高的折扣率并收取较高的手续费以弥补可能的损失。

(2)有限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购买。采取有追索权的方式购买应收账款,即抵押应收账款,贷款人不仅对应收账款有留置权,而且也对借款人(商品销售者)有追索权。如果购买商品的人或企业不付款的话,销售企业必须承担这个损失。

3. 应收账款的证券化融资。

所谓资产证券化,是资产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可预见未来现金流入的资产进行组合,构造和转变成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存量资产包装后转让于特定的中介机构(如特设信托机构等),由其向资本市场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以获取资金,用以购买所转让的资产,资产发起人即获得资金流入。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运作方式,即先将若干小额债权集中,使之达到一定的金额,交由信托投资机构之类的中介机构保管,然后评估等级,由保管者代为发行证券,并交投资银行,由其包销。

摘要:本文针对日常性的应收账款,提出可以用以物易物、会计方法、亚文化等方式来加以解决;针对资本性的应收账款,提出可以用债转股、代理融资、资产证券等方式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日常性应收账款,资本性应收账款,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刘慧勇:债转股——理论政策与运作.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

[2]James R.McGuigan.Managerial Economics (8th edition).China Machine Press,2002

分析与防范控制 篇11

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

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概念

所谓危险点分析,即在正式作业之前,对可能的危险点予以系统分析与判断,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保障检修人员生命安全的一种方法。

危险点分析的必要性

在变电检修现场,所有检修作业均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重视和做好危险点分析,能够基于科学角度探究安全事故的诱发原因,从而深入了解检修作业中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由此可见,危险点分析工作的推动与落实,是对系统安全的有效补充,是保障电力企业安全运营的有力措施。在危险点分析中,确定危险点是基础,消除危险点是目的。通过危险点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发现潜在的事故隐患,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发挥预防的积极作用,从而保障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重视和做好变电检修的危险点分析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分析要点和步骤

危险点分析的要点

对检修场地的特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高空、带电以及交叉作业等,分析其可能给检修人员带来的危险;对检修环境的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易燃、易爆以及有害气体等,分析其可能给检修人员带来的危险;对检修用的设备及工具等进行分析,分析其可能给检修人员带来的危险;对检修作业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分析其可能给检修人员带来的危险;对检修人员的身体素质、操作技能、安全意识等进行分析,分析其可能给检修人员带来的危险。

危险点分析的步骤

首先,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即将开展的检修作业情况,不仅要分析一般特点,而且要关注检修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对过去同类作业或类似作业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为本次危险点分析工作和安全防范控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其次,召开班前会,积极落实具体的分析预测工作。要求所有检修人员全部参与本次会议,并将检修作业的整个过程合理划分成若干阶段,接下来让与会人员逐个阶段地分析和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点,并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控制措施。在检修作业中,危险点往往不止一个,所以,分析预测时应最大限度地将全部危险点都寻找出来。最后,集思广益,总结本次检修工作中需要特别加以防范控制的危险点。

最后,在已经确定的危险点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控制措施,且向全部检修人员交底。值得一提是,检修前提出的危险点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其与检修实际是否完全相符还有待检验。对于耗时长、环节杂、参与人员多的检修作业,若想在正式检修前将全部危险点均一个不漏地找出来存在较大的难度,再加上正式检修时情况处于不停发展变化之中,新的危险点随时随地可能出现。所以,检修人员应密切联系检修进程,及时且有效地落实危险点预测活动,从而真正保障检修作业的安全性。

变电检修现场安全防范控制措施

在变电检修现场,应做好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控制工作,最大程度地保障检修过程的高效进行和安全进行。在实际作业环节,应明确检修人员的分工,要求各司其职,积极做好分内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负责区域内危险系数较大的设备,从而以标准化的作业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还需要严格落实现场勘察工作,从而落实安全防范控制工作。

做好检修工序控制

对于变电检修工作而言,其具有相应的作业顺序,所以,实际检修中应做好工序控制,结合各个阶段及不同部分的特点采取科学的过程控制,在要求的时间及区域内结束检修工作,如需要停机检修的设备,其检修工作通常要求当天结束,以确保该设备能够尽快恢复生产。变电设备普遍具有价格高昂的特点,为避免给变电设备带来不必要的损伤,检修作业时更需要做好检修工序控制,通常采用分区分片轮流断电方式来开展检修作业,借助计划合理的检修以保障相关设备的安全性。

建立健全检修制度

立足于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健全检修制度,这是保障变电检修工作高效进行和安全进行的基础。借助健全的检修制度不断强化检修人员的安全作业意识,进而指导和规范他们的作业行为,从而保障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按照操作标准操作

检修人员应加强对操作标准的学习,以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而管理部门则需要针对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展开定期考核,并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以不断强化检修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检修人员进行培训时,应着重进行安全操作规范的培训,要求检修人员运用标准的材料、工具以及方法进行检修,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检修作业的风险系数。在变电检修的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检修人员应严格依据操作标准进行作业,如果作业风险防范手册尚未提及这一个工况,则需要集思广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将工况描述及其解决办法准确记录下来,以便形成文本形式的操作标准,服务于将来的检修作业。

加强监测工作

对处于运行状态下的设备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在运行状态下,对变电设备进行密切监测,能够实时准确地把握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安全情况,指导检修人员高效地调整设备状态,从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运行。然而,部分变电站没有严格落实设备监测工作,给变电检修工作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应重视和加强监测工作,以便风险因素的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

案例分析

在220kV变电站220kV相应间隔上母刀闸检修作业中,由于母线采用上下母接线方式,因而不仅涉及高空作业,而且涉及立体交叉作业,同时还面临作业场地相对狭窄以及施工人员相对密集的问题,所以,工作负责人针对工作情况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及预测,确定了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以及起重伤害等一系列危险点,并制定了下述安全防范控制措施:第一,在检修项目正式开始之前,对所有检修人员进行认真的工作内容及安全措施交底,全体检修人员均需要在交底书上签字。在没有落实交底工作的情况下,班长无权安排工作,同时检修人员有权拒绝开工。第二,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应配备安全带以及延长绳。转移到新的检修地点之后,首先应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另外,如果存在夜间照明不足问题、施工程序不清问题或者天气恶劣等问题,应暂停施工。第三,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应为相关工器具系上白布带,避免其高空跌落,给地面人员或设备带来损伤。第四,刀闸起吊作业时应予以规范捆绑,借助木杆进行有效固定且保持平衡,避免出现空中坠落,与此同时,安排专人对吊车司机进行监护。第五,当出现吊车旋转机构失灵或者指挥信号不清等状况时,有权拒绝继续作业,吊具应选择合理,吊装方法应科学。第六,在正式操作之前,应对电动工具以及导线等进行严格检查,避免有破损漏电的发生。第七,在正式操作之前,应对检修现场进行有效巡视,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而每天收工之前,应对检修现场进行彻底的清理。

制定出安全防范控制措施之后,填写“危险点分析控制措施卡”,然后向全体检修人员交底,并要求其签字。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既定的各项安全防范控制措施,工作负责人应严格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责。通过对检修现场危险点的深入分析及落实相应安全防范控制措施,从而保障变电检修工作的高效进行和安全进行。

企业筹资风险控制与防范 篇12

一.筹资风险概述

(一) 筹资风险的概念与类型

筹资风险是指, 在企业进行筹资的过程中, 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 对企业造成的预期结果以及实际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性。这些因素就包括:资金的供需市场、币种的结构、筹资的来源结构、宏观经济其环境的变化、以及期限结构等等。

从风险产生的原因来看, 其主要是分为资金性的筹资风险以及收支性的筹资风险。资金性的筹资风险主要是指, 在企业中, 在特定的时间内, 资金的流出量已经超过了流入量, 而导致在到期之后, 没有能力偿付债务的本息。这是一种个别的风险, 往往表现为某一项的债务不能及时的偿还。此外它还是一种支付风险, 与企业的收支是否有盈余没有直接的关系。它是因为在理财中没有处理好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对现金的预算与实际中的情况不相符合, 这样产生的一种支付危机。也或者是因为资本结构没有安排妥当而引起, 比如说, 在资产利润率比较低的时候却安排了一项较高的债务, 或在安排债务时没有合理安排, 引起的偿债高峰。收支性的债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在收入小于支出时, 对到期的债务本息没有能力偿还的一种风险。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 就会减少企业的净资产, 进而会减少资产的总量。如果负债没有改变, 就可能会使得亏损更多企业的偿还资产这种能力也将会降低。终极性的收支性风险就表现为, 如果企业破产其剩余的财产还不能支付债务这种情况。

(二) 形成筹资风险的原因

筹资风险的形成往往是由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 决策失误。在投资中项目中, 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这时如果是决策失误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就不能形成或者是建成一种生产的能力, 也就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资金收回, 进而来偿还本息, 这就使得企业可能会面临着很大的财务性危机。

第二, 负债规模。当一个企业其负债的规模越大, 其利息的费用支出就可能会增加, 因为收益的降低而使得偿付能力的丧失, 或者是破产几率增大。同时, 如果是负债的比重提高, 那么企业财务的杠杆系数就会越来越大, 也就使得股东的效益幅度加大, 因此说, 负债的规模也就越大, 使得财务的风险也就越大。

第三, 负债结构以及期限不合理。即在一个企业中, 对长短期借款所使用的比重, 负债的结构以及期限使用如果是安排不合理, 比如说, 应该使用短期的资金, 却采用了一种长期的借款, 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

第四, 金融市场。这是资金融通的一个重要场所。企业的负债经营可能会受到金融市场的一种直接影响, 比如说, 负债的利息率其高低情况就与金融市场中资金的供求有着直接的关系, 此外, 金融市场如果出现波动, 例如说汇率以及利率出现变动, 就可能会导致筹资风险。

第五, 经营风险。即企业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 其本身固有的一种风险。当一个企业完全用一种股本进行融资时, 经营的风险就会表现为企业内部的总风险, 这时完全是由股东来均摊的。因为财务杠杆对股东有着影响, 这就使得股东的收益会增加波动性, 其所承担的风险也就会大于经营的风险。同时, 企业如果是经营不善, 应支付的利息要大于营业的利润, 这时股东就没有收益, 只能是用股本来支付利息, 如果严重, 就会丧失企业偿债的能力, 进而被迫会宣告企业破产。

第六, 负债的利息率。利息率如果越高, 其利息的费用就会越多, 破产的危险性与几率就会越大, 而且利息率也会影响着股东的收益, 在负债中, 如果利息率越高, 其财务的杠杆系数就可能会越大, 那么股东的收益也就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二.筹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一) 资金型的筹资风险控制与防范

对资金型的筹资风险进行控制与防范, 要注意对资产的来源以及占用之间的搭配做好合理的安排。这是避免风险的一种策略, 就是按照资金的运用期限来筹集相应的期限。对一些流动型的资产可以通过短期的负债来给予满足, 而对固定资产以及长久性的流动资产要用长期的负债以及所有者的权益来满足。这样就避免了稳健性正常下的浪费以及资金的闲置, 也避免了冒险性政策下的一种高风险压力。

(二) 收支性的筹资风险控制与防范

对这种风险进行控制与防范, 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优化资本的结构。合理的预期利率、提高经济的效益、实施债务等等。

首先, 对资本的结构进行优化, 这样从总体上降低收支的风险。对所谓的最佳资本结构就是指, 在一个企业所能够接受的筹资风险的范围之内, 最低的一种资本结构,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负债资本, 只有股权资本, 这样尽管没有筹资的风险, 但是其资金的成本比较高, 而且收益也不会最大化。相反, 企业如果没有股权资本, 也就不可能会有负债性的资本, 如果负债的资本过于高, 企业的资金成本尽管可能会降低, 而且收益也可能会提高, 但是风险却可能会加大, 所以说, 在企业中要确立好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 权衡好筹资的成本以及筹资的风险, 进而使得企业达到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 积极主动的实施债务的重组, 进而来降低收支性的筹资风险。如果企业出现了经营的亏损, 使得自己的收入不抵支出, 那么企业在处于破产时, 就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与债权人进行协商, 实施债务的重组以及计划, 而如果是将部分的债务转化成为一种普通的股票, 或者是降低负债的利率, 这样就可能会使企业在新的资本结构中, 挽救破产的情境。

再次, 对企业经营的管理要进一步的加强。要尽可能的扭转亏损, 增加盈利, 进而来提高自己企业的效益, 进而从根本上对收支的风险降低。将收支性的筹资风险进行降低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利的水平高风险就会降低, 债权人的相关权益就会有所保障, 从一种长期的发展来看, 销售的收入来抵补销售的支出时就得到一定的盈利, 短期现金的流量如果合理, 那么先进的收支以及销售的收支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等价的关系。当一个企业盈利越高时, 企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来用于支付利息, 有充足的资金来用于对本金进行偿还, 也就是说, 企业就会有再筹资的能力, 在筹资中将到期的债务进行归还, 所以说, 对经营管理能力进行加强, 增加收入节约支出,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 这样就有效的将收支性的风险降低, 而且还增加了资本的利用率进而避免了风险, 提高了企业的收益。

最后, 要建立风险的预测体系。企业应该立足与市场, 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财务信息网络以及风险的预防机制, 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以及防范, 监测事态发展的状态以及形式, 对财务风险的临界点进行定量的预测, 要及时的反映出已经发生或者是即将发生的与实际的情况不相符合的变化,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风险的规避方案, 在合理筹资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分散降低风险。比如说, 根据财务杠杆的原理来控制负债的相关比率, 进而来控制投资的风险, 采用总资本成本的比较法, 来选择出一种最小的融资组合,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现金的流量分析, 来保证充足的资金来偿还债务。在控制经验风险的基础上再将筹资风险降低, 使得企业来按照市场的相关需要来进一步组织生产经营, 对产品的结构做到及时的调整, 积极努力的将企业的盈利水平加以提高, 力求避免因为错误的决策而导致可能会出现的财务危机, 进一步降低企业风险。

总之,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势必会遇到一些风险, 企业工作人员要积极的树立一种企业的风险意识, 要对风险的影响积极的重视起来, 采取合理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降低企业的风险几率, 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的实施与深入的背景下, 在企业中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客观的经济风险, 也就是筹资风险。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 取得更大的经济价值, 就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筹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本文就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筹资风险,控制与防范

参考文献

[1]余磊;从融资角度探究经济危机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之路[J];经营管理者;2009 (4) [1]余磊;从融资角度探究经济危机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之路[J];经营管理者;2009 (4)

[2]宋贵奇;构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预警体系的探讨[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2]宋贵奇;构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预警体系的探讨[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3]邱小林;;国有企业改制中内部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 (第[5].辑) ——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3]邱小林;;国有企业改制中内部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 (第[5].辑) ——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上一篇:虚拟可信平台下一篇:多变量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