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艺专业研究生

2024-09-30

环艺专业研究生(精选12篇)

环艺专业研究生 篇1

2012-2013学年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下, 我有幸到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跟随著名教育家、建筑设计家顾大庆教授, 开展为期一年的研修,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研究设计教学史, 翻译, 编写教案以及参与授课, 逐步了解了国外对于建筑及环艺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理念。境外院校的观念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发展一个设计方案, 而是为了发展设计的能力, 是为了探索设计, 发展概念性的思考并熟悉工作的方法, 其次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最大的区别在于, 学校可以提供探索和试验性实践的自由, 这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学生设计创意的源泉, 职业生涯进步的基石。

一、设计教学史的研究

美术与建筑的教学模式均起源于1671年成立的巴黎美术学院 (“鲍杂”模式) , 国内的高校一直延续着这一模式, 该模式有三个阶段, 五个特点, 以美术训练为基础的第一阶段, 以快题和渲染为专业课的第二阶段, 以及在设计事务所实践的第三阶段, 其教学特点有, 一是展评竞赛, 通过作业的集中评阅, 决定学生是否晋级, 二是垂直式的教学组织——图房, 渊源于设计事务所, 完全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学习场所, 包括了各个年龄和学习阶段的学生, 三是快题+渲染, 以项目为驱动, 训练学生快速形成设计方案, 并深化方案的能力, 四是设计师兼职教学, 以师徒的形式传授设计经验。五是高低年级互助, 高低年级共同参与任务;这套教学模式在设计教学史上发展了很长时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 也露出了一些弊端, 比如专业的学习更多依靠学生自身的天赋和教师的设计经验, 其次作业的练习更侧重绘画效果的表现, 因此在1919年, 德国的包豪斯学院 (1919-1933前身为德国魏玛市立工艺美术学校) 提出了通过手工艺与艺术的结合训练, 来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同样也有三个阶段, 以感知训练为基础的第一阶段, 以进入材料工作室熟悉材料并动手操作的第二阶段, 以及在设计事务所实践的第三阶段, 其区别与鲍杂教学模式的特点有5个方面, 一是模型化教学, 改变了先前的图纸教学, 通过直接观察、分析、研究模型去思考设计, 二是基础课程由绘画能力的训练提升为感知能力的训练, 三是由侧重立面渲染, 转为重视平面功能的分析, 四是注重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

所以, 如果分析国内高校目前的体系以及课程, 会发现大部分院校的专业体系、教学方法、课程甚至改革的方向, 基本上还是在上述两种模式的范围内, 基础课程仍秉承了巴黎美术学院时期的教学理念, 重视绘画技法和形式感的训练, 专业课则采用了包豪斯时期, 侧重从平面功能分析展开设计课程教学, 但在教学方式上, 却还是图纸绘制教学, 没有采用模型研究教学, 在专业实践阶段则很难和设计行业产生融合, 这除了缺乏有效的行业交流平台外, 其关键的原因是无论在上述哪种教学模式中, 行业、设计师的介入往往是从学生入学时的基础课程开始直至毕业实践,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只在高年级实践期间一蹴而就, 在低年级期间与行业基本绝缘。

不仅如此, 20世纪50年代后, 时代不断变化, 设计教学的模式也不断发展, 继包豪斯之后, 有了德州骑警式的教学改革, 产生了苏黎世式的教学模式, 并传承到了亚洲香港中文大学。对比近十几年来, 国内高校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正逐步被新的模式所替代, 实践很多, 理论的支撑似乎越来越模糊, 因此顾大庆教师的研究逐步被国内学界认为是一条创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路线, 而在香港期间, 通过和导师及多位老师一齐参与教学研究、体验, 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二、中大的教学研究

一般来说设计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是设计工作室, 而如何来组织它的设计工作室, 则取决于不同院校特定的教育理念。

1.设计工作室制度与本质

中大把设计教学分为五个工作室, 一年级的基础课程作为独立的“基础工作室”外, 其余课程在四个主题工作室中进行, 一个主题工作室分别由数位具有相同或相近设计观念和兴趣的专兼职教师组成, 主题的界定来自于不同的设计方法, 即建构, 技术, 人居, 城市。主题工作室是一垂直式的组织机构, 每个工作室融合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工作, 一个学期的课程任务有的由工作室自行命题, 有的是由几个工作室共同协商决定。每个学期结束, 学院以年级来划分的大评图, 在一周的时间内每天是一个年级的评图, 这个教学架构的特点是即鼓励各工作室发展各自的设计态度和方法, 又通过期末大评图等环节提供一个在学院层面各工作室互相交流和比较的平台, 工作室的运作由学院教学经费支持, 包括各种讲座、讲课、评图等。

2.梯队模式的主题工作室

高校院校中, 教师教学通常有两种, “协作制”和“梯队制”。“协作制”就是一个教学团队, 每个老师有不同的观念, 各自忙于自己的教学, 除了大家在共同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外, 教学上没有任何交集, 团队的负责人也可以说是协调人, 只是负责协调教学事务。“梯队制”是由一个教师主教, 多个老师辅助, 其优势在于可以形成合力开展教学, 在中大则是在协助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以教案为中心, 以研究为基础的团队合作运行方式, 在同一教案下工作的教师有共享的观念, 知识和方法体系作为教学依据, 教师以合作的方式参与教学并共同发展教案, 如此来保证设计教学的质量。

3.课程体系和运作方式

中大把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设计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是强调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的能力, 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具有研究和剖析设计的能力, 逐步形成一个从共同基础到专项设计、研究的过程, 同时为了使得三个层次形成一个整体, 在运作方式上, 首先通过工作室内部的评图机制来加强三个层次之间的交流, 其次是公共讲座, 再次是工作室之间的联合教学, 最后是工作室的设计项目。

总而言之, 在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的一年研修中, 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对设计教学的历史脉络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 其次最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研究现代教学和设计的方法学观念, 最后希望通过本次海外学习、研修, 计划在今后的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方案中, 参照香港高校的教学模式, 形成不同学期不同层次、能力的课程群, 并以课程群建设工作室, 然后通过设计实践及授课情况的反馈, 调整教案, 推动课程的不断升级, 做强设计专业, 达到高校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顾大庆.《空间、建构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顾大庆.《建筑设计入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环艺专业研究生 篇2

姓 名:

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黄石理工学院

学 历:本科(应届毕业生)

联系电话:

性 别:男

政治面貌:团员

专 业:环境艺术设计

手 机:

电子邮件:

教育经历

获奖情况

实践经验

技能水平

景观设计师证.熟悉CAD.3DMAX.Photsoshop等软件.并具有一定手绘,文字表达能力.

自我评价

通过在大学里担任过学院的学生干部.锻炼了自己的为人处事.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在担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让我加强了自己对工作及事业的责任心跟事业心.在专业方面.曾在黄石市的一家建筑装饰公司实习过一段时间.对建筑前期方案.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有一定的了解.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环艺专业研究生 篇3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性。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动手能力较强、有一定实操经验的学生最受到社会欢迎。通过企业反馈,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往往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培养才能真正顶岗,使得企业在培养技术人员方面还要下很多功夫。而有些学生被培养成熟了,能够顶岗工作后又以工资待遇低为名跳槽,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因此当前用人单位不太愿意接受刚走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和缺乏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环艺专业而言,切实推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建筑制图课程作为与学生对口就业直接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加强针对性、实用性,是我们当前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基于“校企结合”的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就需要我们在努力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与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强调前后课程相关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满足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岗位工作需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適应社会需要,转变课程教学模式

当期高校建筑制图课程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讲完理论知识后,学生开始大量临摹建筑施工图、结构图以及装饰施工图。学生感觉课程难懂,枯燥乏味。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体现“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的特色。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对当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入深入分析研究,寻求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建筑制图课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根据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突出注重实践,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原则,其次,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建筑模型、现代化教育技术及外出参观施工工地等方式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教学质量。

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制定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案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建筑制图课程改革的重点。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并不是简单地增减内容,而从实际出发,根据环艺专业特点进行适当、合理的删减,精选内容,增加与学生就业联系紧密的施工现场的识图、绘图环节,适当减少临摹图例。

高职院校环艺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还是面向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岗位,所以应该具备熟练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围绕环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删去作用很小的一些章节,例如《建筑制图》的教学内容中,“画法几何”主要任务是研究空间几何元素的投影,以及在平面上表现空间几何的图解方法。而其中的图解方法在建筑装饰工程中很少用到,对后续的课程学习以及将来的就业用处并不大,内容也比较抽象难学,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差。其实这部分内容可以穿插在一些实例图中进行讲解,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调整是可行及有效的。

加强实践教学,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构建现场教学的场所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满足就业需求,在建筑制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组织安排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走校企结合的路子,采用到施工现场、相关设计公司参观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实地了解建筑物的空间特点,熟悉装饰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流程。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前期可以在学校建立的实训室进行,课程后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在就近装饰工程中得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以真实的工程案例为基础,根据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交叉进行,使整个课程安排既有在校内对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的对照图纸的参观教学,又有在校外实训基地或附近施工场地的现场教学。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按企业设计的出图标准完成平面图的绘制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为了有校外现场教学的场所,还必须得到相关企业的配合,事实上企业也希望在学校教育中就有工作现场环境的模拟训练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以使他们一旦进入企业,就能迅速融入到生产劳动中。我们在一些活动中,与相关企业也达成了合作协议,为课程改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建筑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充分体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传统的考试方式凭一张试卷或者一张临绘图纸很难完全反映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也难以体现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绘图能力。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应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际绘图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实行平时课堂作业、校外现场绘图、分组作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有利于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建筑制图》作为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应根据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应用性,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本文系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院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校企结合”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2013HYJY∕22)

环艺专业研究生 篇4

为达到“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 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在不断地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尝试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改革。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从德国引进的“项目化教学”法正广泛地运用于我国的高职教育中。项目化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可以真正融入到任务的过程中,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更便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重新构建所学的知识内容,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有很大的改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课堂教学由以往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教材由以往的理论化课本为主转变为以“项目”方案为主, 教授内容由以理论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由于课程教学法的改变, “项目”从原来作为练习附属于理论知识转变成了现在课堂教学的中心。

二、教学项目设计的重要性

项目化教学, 是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某一具体的行业任务传授学生相关专业知识与锻炼学生操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 “项目”是指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生产或方案设计。项目教学通过承载一定的教学内容,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 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或把项目分解成的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项目”一般由企业实际设计、生产引进而来, 教师根据课程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项目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团队合作、组织计划、主动学习的机会, 并学习处理在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协作的方式, 共同制订计划、分工合作探索, 直到完成整个项目。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一般按照“项目选取、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和评价、项目总结”4个阶段进行。[1]

项目化教学模式中, 作为课程中心的项目, 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如果实际项目并不针对教学, 生搬硬套的结果只会导致项目设计不科学, 有的项目选择覆盖面不够, 有的项目案例与专业课程知识相脱节, 造成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由于各专业实际情况各异, 有的专业项目选择设计难度较大, 有的专业工作型项目覆盖面相对较窄, 对硬件的要求较高, 教学组织比较困难, 许多项目无法进行实践论证, 难以实施。[2]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 教师在选取项目的时候一般都能注意到选择企业实际设计、生产中典型案例作为教学项目。但作为牵引学生学习的教学载体, 应在教学实践中选择恰当的设计实例、生产项目等, 才能更好的适应教学需求。并且在挑选后要对实际项目进行适当的处理, 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及教学特点改进, 使其更加适合教学中课程的特征, 这一过程即项目的教学化处理。项目的教学化处理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工作能力, 是项目化教学改革高效开展的必要条件。

三、项目的教学化处理

教学项目的处理必须根据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与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课时与学情进行。教学项目选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难易适度, 考虑学生的先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如果项目过于简单, 则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而太复杂, 也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 会降低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 项目设计应便于分组, 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这也是较大项目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再次, 项目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有创造头脑风暴、发挥自我创意的可能。另外, 项目还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化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兴趣是项目化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项目选取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所选项目的内容是否为学生感兴趣的。在实际项目的甄选中, 如果能够由富有项目教学经验的教师与专业学生代表共同挑选, 最终确定一个实施教学的项目为佳。除基本原则外, 项目选择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课程性质的分析。

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许多教师认为无论什么课程, 项目化教学中的项目越贴近实际项目越好, 项目越完整越好, 其实则不然。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三大类。专业基础课顾名思义, 学习的是专业基础, 学习的是完成实际项目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在项目选择时, 更适宜选择典型项目的部分前期工作任务作为项目化教学的任务基础。专业课、专业实践课的项目选择要步步递进, 专业课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 专业实践课就完全根据实际项目的背景、要求、工作过程、角色分配等完成。例如,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中, 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的项目就选择实际项目中电脑制图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项目。住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空间设计作为课程教学项目。工作室、毕业设计等专业实践课程应直接选取实际工作项目, 完全按照实际项目的操作步骤、工作要求完成, 作为学生最终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衔接。

2. 理论知识的分解及其与能力锻炼的结合。

与传统教学相比, 项目化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学生技能的掌握, 都是通过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项目操作来实现的。在项目的实践操作之前, 要完成对专业理论相关知识的认知;在项目的实践操作过程中, 要通过操作项目来实现知识理论化到实践化的转换。因此要将理论和实践内容分解到一个个项目和任务之中, 强化技能的训练和强调知识的获取同等重要, 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中进行。要解决好项目的实用性和知识的系统性问题, 教师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对知识按认知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分析归类并提取知识要点;二是根据知识要点合理地选择针对性项目, 项目包含的知识要尽量避免过于离散;三是要根据选定的项目重构知识的系统性。[3]

职业学校培养的应是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素养的技术人才, 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下功夫, 才能使课程改革具有实效性。同时还要明白, 项目化课程改革必须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才能呈现动态的发展, 取得好的教育效果。[4]

3. 注重项目的开放性。

项目教学法将“项目”从原来作为练习附属于理论知识转变成了现在课堂教学的中心, 课堂教学也由以往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在传统的教学中, “项目”一般作为案例进入课堂, 教师通过完整的项目案例讲授来告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运用时的情况。从项目的整体设计到具体操作, 从项目涉及专业知识的整理到这些知识的具体运用, 教师都毫不保留地讲授给学生,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显然违背了项目教学法积极开发学生自学能力, 发挥学生创意的思想。将项目如案例一般直接、完整的搬入课堂显然是不可行的, 我们必须保证项目具有开放性, 即不完整性。具有开放性的项目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将项目的基本情况告知学生, 学生自己分析、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会有各种变数, 每个团队通过自己的理解形成不同答案, 发挥各自的特长。学校不是生产标准产品的工厂, 利用项目的开放性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例如,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中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的项目设计, 教师只提供住宅原平面、户主基本信息等内容。具体空间的调整、各功能空间的排布、室内设计风格的把握等内容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分析客户需求等学习过程逐渐完成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激情与能动力是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身临其境获得感受后被激发出来的, 而教学项目的开放性正是保证学生有足够实践机会与专业感受的前提。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也是满足教学活动体验的第一步。

4. 强调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项目教学法是由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德国引进的, 在德国职业 (专业) 教学计划中, 十分注重非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如设计师的培训计划中除专业范围的技能要求外, 还十分强调行动领域的组织领导与交流能力、跨职业的遵守法律与环境保护和数据安全、企业经济管理和信息交流与计划制订、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要求。[5]

项目化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与完成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 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除了联系各科专业知识、锻炼操作技能, 同时还学习了自我管理、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这是学生进入职场、适应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设计项目在企业中的操作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包含设计、制图、效果表达、施工管理等不同角色。这是环艺专业性质决定的, 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优势, 必须加以利用, 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四、结语

项目设计是决定项目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实训项目的设计计划中, 必须按照各门课程的教学需求,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知识体系规律, 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按照先掌握基础, 再理解专业理论, 最后到综合运用规律设计实训项目, 并按照专业知识点的关联性分解整体项目变成教学单元任务。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单元任务, 整体掌握项目所包含的知识体系, 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项目化教学中, 需要探索、总结、完善的内容很多, 随着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普遍使用, 积累的经验也会大量增加, 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总之, 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还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地努力。

摘要:项目化教学是由德国引进,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已实施多年。但是项目化教学课程整体方案围绕的中心“项目”究竟如何确立, 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等问题是一个制约一线教师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关键。本文针对项目化教学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课程性质、理论知识与能力锻炼的结合、项目开放程度、核心能力锻炼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与讨论。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项目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晓燕.项目化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 2010, (7) .

[2]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研究, 2009, (9) .

[3]徐峰.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8) .

[4]范凤萍, 李俊伟, 陈红琴.项目化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收获[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

环艺专业实习报告 篇5

第0

专业实习报告书

年 月 日

艺术设计(环艺方向)专业实习报告书

第1页

目录

1、实习的基本情况…………………………………..……………...……….….…1 1.1 实习时间、地点……………………………………………………….…1 1.2 实习任务 ……….…………………………………………………….…1

二、实习目的 ………………………………………………………………….….1

三、实习公司简介………………………………………….…………………….…1

四、实习安排………………………………………….……………………….…3

五、实习内容及过程…………………………………….…………………….…3

六、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4

一、实习的基本情况

本人自2011年07月15日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聘到设计师助理一职。正式开

艺术设计(环艺方向)专业实习报告书

第2页

始了我的实习也即工作。

实习起止时间:自2011年07月15日起至今。实习单位:河南美林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详细地址:中州大道航海路交叉口美林国际一号楼六零九室 实习部门和岗位职责:

公司设计部,负责量房、画图、设计、与客户沟通。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

绘画电脑效果图及施工图,运用CAD、Photoshop、3DMAX等绘图软件进行制图;与客户沟通沟通了解其需求,为主案设计师更好的服务;跟踪好售后以及潜在客户;做初期预算,物质、家具、五金、软装等配置表。

二、实习目的

1、了解室内装潢设计在本地的市场现状及前景。

2、进一步掌握计算机设计软件的运用,如ps,3dmax,cad等。

3、尝试将自己的软件技术与美学设计功底相融合运用到实习过程中。

4、初探做好室内设计师的方法,熟悉室内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步骤。

5、培养人际交往与社交能力,为日后相关技术工种作准备。

三、实习公司简介

河南美林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办公空间、餐饮酒店、商业空间、学校、医院、别墅、住宅等场所的装饰设计和施工;集装饰设计、工程设计、材料配送、木门、地板、家具、装饰品开发为一体。

公司与先进的设计理念、精神的设计功底为先导,以规范的管理、精湛的施工技术为基础,以完善的服务体系为依托,以产业化模式经营为优势,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装修产品和服务,并不懈努力以提升和超越客户的消费价值。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全体员工一直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的经营理念,”客户的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始终坚持以客户的需求和满意为核心,从而使公司不断壮大,并赢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成为装饰行业中的佼佼者。

艺术设计(环艺方向)专业实习报告书

第3页

公司将一如既往的致力于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完善、更完美的装修服务。并愿与业界同仁携手,共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环境,树立行业新风,推动行业发展,引领装修新潮流,构建和谐社会之和谐装修新篇章!

四、实习安排

第一阶段开始,我只懂得个软件。评自己的爱好,还有公司的引导,我从简单的手绘图开始,慢慢的懂得室内视觉上的知识,慢慢的还能画出手绘图出来。接下来就是仿别人的作品,自己用软件,把别人的作品一模一样的仿出来,就这样,我在过程当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

第二阶段,我再也不用一模一样的跟着别人画了,学会了用别人的优秀用品和家宅设计的精点,集中到自己的作品中,就这样,我开始能独立的出室内效果图了,评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很快就能应手得心的画出个效果图来。

第三阶段,就开始运用CAD绘出各种住宅平面图和施工立面布置图,画施工图,不但要会绘画还要求要懂得人力学和各个家具的长度、高度、等比例大小!现在正着重在这一方块的工作中。

五、实习内容及过程

首先需要了解室内设计的程序步骤:

1、设计准备阶段

设计准备阶段主要是接受委托任务书,签订合同,或者根据标书要求参加投标;明确设计期限并制定设计计划进度安排,考虑各有关工种的配合与协调;

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如室内设计任务的使用性质、功能特点、设计规模、等级标准、总造价,根据任务的使用性质所需创造的室内环境氛围、文化内涵或艺术风格等;熟悉设计有关的规范和定额标准,收集分析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对现场的调查踏勘以及对同类型实例的参观等。

在签订合同或制定投标文件时,还包括设计进度安排,设计费率标准,即室内设计收取业主设计费占室内装饰总投入资金的百分比。

2、方案设计阶段

艺术设计(环艺方向)专业实习报告书

第4页

方案设计阶段是在设计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分析、运用与设计任务有关的资料与信息,构思立意,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深入设计,进行方案的分析与比较。确定初步设计方案,提供设计文件。室内初步方案的文件通常包括:

(1)平面图,常用比例1:50,1:100;

(2)室内立面展开图,常用比例1:20,1:50;

(3)平顶图或仰视图,常用比例1:50,1:100;

(4)室内透视图;

(5)室内装饰材料实样版面;

(6)设计意图说明和造价概算;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补充施工所必要的有关平面布置、室内立面和平顶等图纸,还需包括构造节点详细、细部大样图以及设备管线图,编制施工说明和造价预算。

4、设计实施阶段

设计实施阶段也即是工程的施工阶段。室内工程在施工前,设计人员应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意图说明及图纸的技术交底;工程施工期间需按图纸要求核对施工实况,有时还需根据现场实况提出对图纸的局部修改或补充;施工结束时,会同质检部门和建设单位进行工程验收。

其次了解室内设计方法,师傅给我讲解了以下三种:1)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总体与细部深入推敲 ;2)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局部与整体协调统一 ;3)意在笔先或笔意同步,立意与表达并重。

经过仔细推敲和在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我发现上面三条确实很实用,跟那些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交流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六、实习收获和重要心得体会

随着实习的时间久了,也了解了,有时也会跟着师傅去工地,因为公司的业务量还是不错的,所以有正在施工的工地,也有刚接手的毛坯房需要量,在这期间我也量了几次房,开始是师傅带着量得,师傅也没有具体告诉我怎么量,我也只是凭着以前跟学长聊天所了解的那些量房的步骤来做,自己手画平面图没什么问题,比例画的还可以,每个墙面都量得很仔细,以为很顺利的,但是当量高度

艺术设计(环艺方向)专业实习报告书

第5页 的时候自己犯难了,卷尺是钢的,但是拉出来的长度太长,卷尺就会撑不住变弯,怎么也不能准确的量高度,身边也没凳子什么的,所以翘着脚,尽量的把卷尺伸到上面,慢慢量;本以为这已经是最难得事了,谁知道当量梁的时候就更郁闷了,高度还好,宽度就不知道怎么量了,量房这个事还不能随便写个大概的数字,这也让我想起了以前看着别人量得房画CAD平面图的情景了,如果房子没有量好,那么后面画图就会很烦躁,即使不是自己画那么也不能给同事带来麻烦和不确定的数据,所以我向师傅求助了,不是不想动脑筋想,因为怕量房耽误太久会耽误师傅的时间。师傅那过卷尺拉出尺子,把尺子弯成“U”字行,举过头顶,在量得底面量起来,并且调整两手的平衡来把握刻度线与梁垂直平齐,很快记住了数据,然后在纸上标出了数据,并且特别说了梁和窗户的测量标注方法,以及室内水管的位置测量标注。量房一件看似简单的事,却有这么多该注意的地方,并且量房是设计的基础,是后面方案设计的一切的基础,很重要,所以容不得半点马虎,对于后期的是施工就更重要了。

在施工的工地里看着工地的工人忙碌的景象,看着他们不断的把板子切割测量装订,有些地方不明确的地方也跟师傅交流然后确定最后的施工尺寸等等,施工就会牵扯到很多建筑材料的问题以及构造施工工艺。施工之前必须要有个好的设计,施工设计阶段包括修改完善设计方案、与各相关专业的协调以及完成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图三个部分的工作。方案设计完成后,应与水、电、暖、通等专业共同协调,确定相关专业的平面布置位置、尺寸、标高及做法、要求,使之成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装饰施工图包括相关的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装饰设计施工图完成后,各专业须相互校对,经审核无误后,才能作为正式施工的依据。

根据施工设计图,参照预算定额来编制设计预算。工程开工前,在建设单位的组织下须向施工方进行技术交底,对设计意图、特殊做法做出说明,对材料选用和施工质量等方面提出要求。我所认识的材料选择时,要着重从功能、客户的爱好方面来考虑。装饰材料的种类按其特性分有木材、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化学纺织材料、石材、玻璃等。

木材一般用于顶棚、墙壁、地面等处,装饰性较好,但多用于室内,室外很少利用,但其有不耐久性的缺点。石材是建材装饰材料中最常用的,使用面积也

艺术设计(环艺方向)专业实习报告书

第6

是最大的,是室内、室外都可以使用的材料。

石材的种类也很多,有大理石(分为人造、天然两种)、花岗石(天然、人造)及预制水磨石;从外观和加工形式上分为抛光、烧毛或凿毛几种。石材多在公共场所的室内、室外利用,它可以用来装饰地面、墙壁,而顶棚则很少使用,一般都是用纸面石膏板加木龙骨,工装可能就会用到轻钢龙骨等等。现在,装饰材料中出现了许多合成材料,其可造性和可塑性都非常好,其仿木材和 石材等的效果,几乎可以假乱真,装饰效果非常好而且造价又很低。

环艺专业研究生 篇6

关键词:手绘;电脑制图;教学改革

1 高职环艺专业课程设置要符合高职环艺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对市场和企业调研可知,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市场前景无比广阔,在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尤其是室内设计等方面需要大量人才,未来会有大量的学生进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系,也将有大量毕业生要走向市场,然而毕业生的质量令人担忧。据报道在某次招聘会上,一位高职环艺专业毕业生前来应聘,聘方叫他手绘招聘会现场的场景,结果他画不出。这种尴尬的现象绝非偶然。就目前毕业生而言,具备过硬的制图能力(尤其是手绘制图)的并不多。手绘与电脑制图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设计方案主要靠效果图来说明,绘图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是整个培养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上述培养目标的未达成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专业基础课——手绘和电脑制图的课程设置、教学措施、教学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

2 重电脑轻手绘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重电脑而轻手绘”这一误区产生的原因有:第一,整个业界对手绘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正确的引领,工程招投标更像电脑效果图竞赛。第二,客户更青睐电脑效果图的精确性和仿真性。第三,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措施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第四,电脑软件制图学习,易上手,趣味性强,见效快,可以反复修改,大量复制,没有美术基础的人也能操作。相比较而言,手绘训练是长期的、枯燥的,短期内难以见效。高职学生入学时就存在美术基本功不扎实的状况,再加上人为的惰性,诸多因素导致重电脑轻手绘现象的产生。

手绘与电脑制图都是设计师创造性思维的展示,手绘更体现思维的过程,而电脑效果图更趋于体现思维的结果。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效果图都需要美术学原理作支撑,手绘训练不仅是获取美术基础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手绘能力的强弱也将决定电脑效果图的效果。目前初学者过度关注电脑软件操作,忽视了设计创造的过程学习,忽视了创造性思维和美术基本功的训练,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方案的设计上,结果将导致我国整体设计水平的降低。

3 手绘与电脑制图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尽管许多专家撰文呼吁:“手绘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电脑的作用只是体现在它是设计的辅助工具,电脑不可能代替手绘”可是收效并不明显。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明晰手绘与电脑制图的关系,明确手绘的重要性。其次要合理分配课时,适度侧重快速手绘表现课程。再次,对教学手段要不断进行创新,另外还要不断完善各种评价机制。

(1)比较手绘与电脑制图各自的优越性、合理分配二者课时。1)手绘有以下优越性:第一,手绘是基础技能,能反映设计师的想象能力、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二,手绘为电脑制图积淀绘画基本功,手绘能力的高低决定电脑效果图的质量。第三,快速手绘能及时和客户交流,电脑制图无法与之相比。第四,快速手绘能及时记录设计师的灵感和思维创造过程,便于收集相关设计资料,它是提高设计师修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2)电脑制图的优越性:第一,利用电脑软件制作的效果图能模拟真实的场景,可接受性强。第二,和手绘相比,软件学习易上手,快捷准确见效快,深受学生的喜爱。第三,用于制图的电脑软件功能强大,其控制图形、敷设色彩、三维观摩、储存、复制的功能都是手绘难以比拟的。

从二者相互的因果和逻辑关系来看,虽然二者的学习都必不可少,但是手绘学习的重要性更胜一筹。在学习过程中要适度侧重手绘,兼顾电脑,才能有效地掌握这两项技能。“电脑是一把双刃剑,在教学中需要适度把握。否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因此,对学生进行徒手草图训练是十分必要、不可或缺的”[1]在整个效果图教学安排中,考虑到手绘的基础性特点要适当加大其课时数,手绘课占60%,电脑软件制图占40%较为合理。另外,目前高校课时安排多是阶段性的,手绘这门技艺在间歇以后容易生疏,所以,手绘课的安排要有延续性和长期性。

(2)手绘与电脑制图教学措施改革。1)手绘教学改革。设计艺术基础教学总是涉及造型、构成、色彩等基础课。这些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是:素描几何形体写生、素描静物写生、素描人像写生、色彩静物写生、色彩风景写生等。这是沿袭纯绘画专业学生的训练方法,对设计类学生不是很实用,因为学习内容与专业特点联系不是很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教改精神,把握环艺的专业特点,整合基础绘画课程,围绕“快速手绘”重点讲解“线描、透视、结构、色彩搭配”等知识点。就素描而言,要以设计表现为宗旨、与透视图结合、侧重对形体空间结构的讲解,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和用线造型的能力,尤其重视快速线描表现,要加强想象力与记忆力的训练。教学过程中不必强求造型的严谨,注重快速表现和创造想象意识的培养,这样学生的作业会轻松快速而不拘谨。开始阶段,学生的表现能力较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数量的增多,就会逐渐入门。运笔如行云流水,表现自然能随心所欲。手绘的种类有水粉画法、彩铅画法、钢笔淡彩画法、马克笔画法、喷绘画法,综合画法等,这些在教学中都要涉及,但要重点加强彩铅、钢笔淡彩、马克笔等快速绘画的教学。2)电脑制图教学改革。电脑效果图的制作一般需要掌握三个软件(AutoCAD 3DS MAX Photo-shop)内容较多,初学起来较容易,要想精通掌握很难。“教学中要将AutoCAD 3DS MAX Photo-shop三大软件的学习内容重新架构,立足AutoCAD,知识重点锁定电脑效果图制作,详尽讲解AutoCAD核心建模技术,使这种建模生成的四边形面,从本质上更加符合光能传递软件的渲染原理,极大地提高渲染效率。其次,把3DS MAX归纳总结为相机、材质、灯光和辅助建模等几大部分,详细讲解电脑建筑效果图制作中的经验技巧、原理甚至公式化运用。最后全面细致的讲授Photo-shop在效果图制作中的应用技术和专业技巧。”[2]三大软件教学不宜割裂开,有机的结合教学案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手绘能力增强更有利于电脑制图的学习。这样的教学目的明确、手段灵活多变、教学效果一定很好。endprint

(3)手绘与电脑制图教学模式改革。高职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真实环境的实践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模式之一。教学情境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转化为工作情境。第一,模拟一个企业效果图设计项目,教师是企业负责人,学生既是企业员工,负责人要求每一个员工分别制作一套手绘效果图和一套电脑效果图,去参加项目竞标。第二,校企合作,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设计项目。这两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角色产生了转换,能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感,目前已经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并取得初步成效,还应该大力推进,深入开展。

(4)评价机制改革。1)对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评价措施的改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可以对施教者(学院、系部、教师)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受教者(学生)进行评价。第一,对施教者的评价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其一,对相同专业的学院、系部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比较。其二,举行校级、市级、省级等不同规模的环艺效果图绘制比赛。第二,对受教者的评价可以改学校考试的方式为企业测评的方式,聘请企业设计师给学生的效果图评分、写评语,引入社会评价机制。社会评价与学生成绩直接挂钩,更有利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而同时对施教者和受教者评价将使得整个高职院校目标一致,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终将顺利完成教和学的目标。2)建立考级制度。像素描考级、英语考级一样,建立手绘和电脑效果图综合考级制度,手绘占60分、电脑占40分,不同岗位要达到不同的等级。同时把效果图等级水平作为高职学生毕业的前提条件之一。这样,效果图的制作水平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教育时指出,“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3]社会各界,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育者们须认真领悟报告精神,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努力适应市场需求,对包括“手绘”与“电脑制图”在内的各类高职课程大胆改革,不断创新,确保为经济快速发展的我国各类市场输入大量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过伟敏.在电脑时代对设计徒手草图训练的再认识[J].视觉同盟,2006(9).

[2] 鲁英灿,康玉芬.15天从入门到实战——电脑建筑效果图制作专业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0.

[4] 周长亮.手绘艺术效果图技法——建筑室内外表现[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5] 胡明.高职环艺教学中手绘与电脑绘图训练之我见[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6] 李郎然.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建议[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07(3).

环艺专业研究生 篇7

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艺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建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目前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滞后、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实际操作能力薄弱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内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的变化, 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产生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变化, 学生需要靠自己的实践能力取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另外, 由于艺术类高校的不断扩招, 设计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用人单位需求实践能力强, 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大学生, 而大学生普遍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2、国内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 存在理论教育与实际操作能力脱节的现象

由于缺少专业教师, 更缺少有在企业从事设计工作的经历的教师, 导致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 学生所接受的基础训练也只是以造型为基础内容的表现手法, 真正的设计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教学效果不明显。

3、国内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本身带有很强的实践性, 许多专业课程的作业都是用虚拟课题来做, 目前国内院校缺乏将课程与社会课题及科研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 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师的课题当中或者企业的设计项目中, 造成学生毕业后与社会、市场需求脱节。

4、国内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缺少学生实践、实训场所

目前, 大多数高校由于办学经费等原因, 没有为学生提高充足的校内实践场所。完善的实践教学场所, 才能形成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验教学保障系统, 成为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拓宽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工作室”

室内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以经济社会建设为中心,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专业实践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 有效地推动实践教学的建设。

1、“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工作室内,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学生通过工作室参与教师社会生产实践课题研究, 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工作室具有设计公司的一些基本特征, 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环节训练;同时它又是一个教学的场所, 它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广泛的实践教学面, 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问题上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2、“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是我国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对包豪斯实践性教学的大胆借鉴。其目的是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 让教学为实践服务;实践为教学提供验证, 同时也可以为设计教育提供一部分经费支持, 这种良性循环的实践型教育模式, 正是由艺术设计教育自身的实践性所决定的。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意识到只有强化实践能力综合训练, 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实践能力的、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设计人才, 所以要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室实践结合起来, 构建以实践能力为中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设计、制作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把设计实践提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来。

3、“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

“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包括工作室的功能、设置、师资队伍和教学组织四个方面。工作室教学机制主要将传统的班级为单位的统筹安排的封闭教学机制, 转换为以工作室为基础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的、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工作室实践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工作室作为设计企业创意研究机构参与设计的全过程与政府、企业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工作室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实践能力。指导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化的知识与实践能力, 具备“双师型”素质。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 为导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 实行小组化教学, 学生人数受到控制, 教学对象相对固定, 师生之间的关系已转换为传统师徒之间的关系, 这样学生参与导师的实际项目, 逐步提高在本专业方向知识与技能的积累, 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艺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

工作室是一个对外的社会实践窗口。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通过建立环艺工作室, 开展专业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专业竞赛和实际项目设计, 锻炼学生专业技能, 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开发适宜企业设计运作的项目实训课程, 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现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艺工作室, 经过近几年来的不断实践探索, 构建了成熟的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

1、环艺工作室专业方向、课程配置合理

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通过依托环艺工作室这个平台,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了解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 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设置进行调整、完善, 分为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两个个方向, 以及对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学院根据社会对岗位的需求, 对整个专业课程设置进行重组与调整,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 扩大实践教学环节, 使实践体系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并使每门课的实践教学内容更加有效。

2、工作室开展同政府、企业的多方合作, 互惠互利, 以较多的社会项目来代替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作业, 使设计作业自然转化为设计产品

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艺工作室与周口市政府、扶沟县政府、河南派普工程有限公司等政府、企业合作, 形成长期业务往来, 先后完成周口市川汇区交通枢纽景观设计, 扶沟县行政新区景观规划, 周师范学院行政楼图书馆室内设计等设计任务。师生共同完成设计项目, 共同开展科研活动, 激活课堂教学,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 使课堂教学富于活力。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生的实践问题,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环艺工作室这个特定实践教学平台, 了解社会的需求, 带动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 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

3、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企业各项工作实践的机会

学生通过参与设计工作, 了解企业工作模式, 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 尽快的融合到企业的工作中。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艺工作室实践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提高了专业就业率。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作为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一环, 是对理论课程的补充和完善。

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环艺工作室通过对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贯通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为目标, 坚持多内容、多形式、循序渐进的实践培养模式, 并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提高和完善, 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傅欣:《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

[2]凌士义:《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 2006年第7期。

[3]张秀鸯:《实践教学的改革初探》,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

环艺专业研究生 篇8

环艺专业考察课程属于社会实践环节, 是环艺专业必修课之一。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要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且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从社会中去积累大量的素材。环艺专业相比较于其他绘画类专业, 其专业与社会需求关系更加密切。所以我们要以社会需要和就业为导向, 从过去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中走出来。把建构主义理论融入实践教学当中, 以人为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以市场为导向, 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要求

建构主义认为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单向的知识传输, 学生被动接受, 其中很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不能凭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互动产生新的信息。在环艺专业考察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单靠老师灌输或外界强行植入, 要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基础, 在考察中通过与外界互动形成的新的信息。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的见解去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信息。其次,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认为每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 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进行专业考察课程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更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多与学生交流, 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老师是教学的主导, 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三、构建主义教学模式模式在环艺考察课程中的应用

(一) 多媒体的引入实现情景化学习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是环艺考察课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构建, 在环艺专业考察外出前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去获得, 其一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 通过视频或图片方式展现出考察的路线安排, 当地的建筑, 地域文化, 风俗人情等等。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能够直观的了解考察路线中重要的信息, 并且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相结合,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例如苏州路线, 老师展示其中一部分园林的视频或图片, 有的学生看完后对于园林曲尽通幽的空间布局有兴趣, 有些同学可能对其中细微的各种窗饰感兴趣。其二是通过互联网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可以针对这些有兴趣的部分去互联网上找到更为详尽的信息, 并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 建立自己的信息库。直观而丰富的视频和图片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前期资料收集与后期的实地考察联系起来,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准确的意义建构。

(二) 主动学习环境和互动学习环境的设计

基于考察前期获得的信息资源及个人的兴趣点不同, 在考察进行过程中,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每个人的考察过程都是整体而又独立的, 针对一个大的考察方向, 每个学生的侧重点不同。针对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的设定自己的考察重点和课程主题, 以多元化, 多样性的考察主题带动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在考察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主题主动的去寻找收集相关信息, 用多手段多渠道去进行信息记录, 并在头脑中进行初步的分析整理。培养学生对于周围事物观察的敏锐性, 鼓励学生在考察过程中积极思考, 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进行主动学习的同时, 老师还应该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分析和总结, 创造互动学习环境。

(三) 多样性课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艺术考察课程最后的成绩可以从考察考勤, 调查报告 (可以通过视频, 照片, 文字, 绘画等表达方式) 及最终的课题作业来评定。作业的评定标准不能单看结果, 学习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承认个体间的差异, 这种发现式和探索式的学习促使选择课题的侧重点不相同, 使得课题出现差异性, 最终形成个性化作业。这样基于每个学生知识背景不同的学习,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己主动参与考察过程的设计。每个同学发挥自己的长处, 找到学习的乐趣, 不会因为跟不上而失去学习动力, 每个学生的作业都是融合了自己思考和总结。学生自主设计是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综上所述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考察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实现情景化教学, 设计主动和互动的学习环境, 多主题作业的设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的意义构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环艺专业考察教学, 能让环艺专业考察课程更好地发挥其实践课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黄百春.建构主义原理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大视野, 2010.

环艺专业研究生 篇9

从表中不难看出: (1) 教学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高职类环艺专业青年教师占教学的主体力量, 一线专职教师较少, 与国家所要求的“一线教师应占全体教职工总数的80%”的比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 专业化、“双师型”教师缺乏。目前, 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 但是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教育厅的培训获得“双师”资格, 真正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较少。

环艺专业师资的整体结构影响教师的素质能力, 教学中具体表现在:一部分教师只能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 不能带领学生进行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面对施工现场的装饰性材料不能道明用处, 也不能讲解施工工艺及流程。这样学生无法真正进入工程实践的角色中, 毕业时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能体系, 给以后的就业留下了隐患, 这种不能完成高职教学目标的教学无疑是不成功的。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 人们对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详细地展开研究, 在总结诸多影响专业发展的因素中, 师资建设中教师的素质能力摆在首位, 它对教育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引发了笔者的思考: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与教育目标培养相适应?这正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严格意义上讲, 素养与能力是有区别的。人的素质是指一个人稳定的特性或心理特征。素质与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能力不等于素质, 如果能力成为了一个人的稳定的特征, 就成为了人的素质;但能力又要以素质为基础, 能力的强弱是素质的体现。如学习能力, 它是一个人的智力各要素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从人的发展教育观来对人的素质进行分类, 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认知素质和社会性素质。健康的身体, 平和的性格, 坚强的意志, 广泛的兴趣, 较强的记忆、想象、思维、自我意识, 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等, 这些都是“双师型”教师须共同具备的素质。能力即技能与方法。能力分为心理学意义上的能力 (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 以及职业意义上的能力 (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要深得学生与社会的欢迎, 就必须在能力和素质两方面努力。

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 源于大量的教学实践、实际工程案例经历而有所超越和升华的综合特质, 它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外建筑史、艺术概论等理论知识, 遵循环艺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规律, 包括勇于教学改革创新,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 (室内外设计原理思维程序、空间创意及家具陈设造型的方法论, 徒手表达图形与动手操作软件的能力) 、娴熟的实践技能 (施工工艺与装饰材料的运用技能、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工程设计文案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与甲方或客户的沟通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与对装饰行业、市场敏锐的反映和判断能力等。

二、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的特征

1. 积淀性

环艺专业教学有它的特点和教学规律, 树立空间尺度感和掌握空间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关键所在, 而专业教师空间设计素质与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知识实践积淀、积累, 不断感悟内化, 逐渐发展的过程。“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2. 综合性

环艺专业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专业教师素质是综合知识的表现, 包括专业教学规律的掌握, 艺术修养与审美, 多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 学术水平及设计过程的理性思维和个性张扬, 设计风格的偏向与文化理念的崇尚。

3. 敏锐性

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对装饰行业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现象 (如材料、风格) , 装饰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应有敏锐的洞察力, 始终以新视角站在设计的最前沿, 使环境艺术设计的时尚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对象。

4. 实践性

环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 强调学以致用。一方面, 教师在完成教学之余, 提高自身教学和学术素质, 以更好服务学生;另一方面, 教师穿梭于课堂与市场之间, 在实际的工程案例中体现教师的社会性素质。从工程的接单设计到施工过程, 让学生了解流程, 教师的素质必须在实践中形成、发展提高。

把握好这四个特点, 对环艺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的内涵

1. 思想素质

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除应具有一般教师的师德师貌外, 还必须遵守职业 (行业) 道德。教师在行业中所表现的人际关系、职业意识、职业情感与职业行为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 直接影响学生进入行业后的知、情、意、行, 影响该行业的道德风貌。教师应熟悉建筑装饰公司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职业责任和职业态度, 并能有效传播给学生。

2. 理论素质

(1) 善于总结教学规律, 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去探究环艺专业的教学方法, 勇于改革教学, 严谨治学。 (2) 熟知环境艺术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基础知识, 掌握施工工艺与材料运用方法。 (3) 熟练地进行室内外设计图形表达 (包括各种制图软件与徒手绘制) , 了解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联系。

3. 能力素质

(1) 实践技能。实践技能是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所特有的内在素质, 往往也是学校专任教师缺乏的。一个项目从开始谈判与量房到设计、从材料的选购到现场的施工与管理、到工程的最后验收和交付使用, 专业教师应熟悉每一个岗位技能的操作流程。 (2) 理性的设计思维能力。即教师应具有在纷繁复杂的设计风格与潮流中, 准确地抓住符合委托方要求的既有实用价值, 又能体现自我、富有艺术感染力主题设计的作品的能力, 真正做到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 同时能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3) 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教师应具备与学生、家长、装饰行业及相关企业进行交往的能力, 把学生安排到装饰企业实践, 安排他们有序地与客户进行接单沟通, 学会谈判桌上的技巧, 让家长放心。 (4) 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善于发现建筑装饰行业的新锐现象, 收集新的相关信息, 进行新的教学创新。 (5) 经济意识。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应有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就业观等经济观念, 熟悉装饰行业的竞争规律, 掌握装饰行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策略。开发学生办公司、当老板的自主创业的潜质。 (6) 掌握本专业的人才市场行情。环艺专业教师应掌握与专业有关的人才市场情况, 帮助学生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激发他们的才能和个性发展, 做好人才需求调查, 了解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人才质量, 确定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从而使职业教育课程紧跟岗位要求的变化。

四、如何提高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1) 不断总结该专业的教学规律, 加强环艺专业理论学习, 在学习中吸取营养, 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著名诗人陆游在谈到如何做诗时指出:“工夫在诗外。”学习专业教学规律, 教师必须把工夫放在认认真真读书上。读书破万卷, 下笔才如有神。

(2) 在工程项目实践中锻炼。实践是理论的源泉, 只有大胆地去实践, 才能丰富自身的理论素养, 获得更多的经验和体会, 掌握各种设计方法和理解不同空间处理的组合规律, 提高设计施工实践能力, 逐渐完善自我, 成就自我。

(3) 在学术交流和工程项目合作中发展。获取信息, 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博取众人之长, 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 实现自我提升。

总之, 环艺专业教师的素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要我们具有教师的时代责任感, 做装饰行业的有心人, 潜心钻研, 勇于实践, 挑战传统, 一定能由“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型、创新型的集教师素质、行业素质为一身的高素质教育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桂建生, 胡国强.人的发展教育论[M].长沙:岳麓书社, 2002.

[2]姜野.高职环艺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

[3]王玉苓.关于培养应用性高等艺术人才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02, (1) .

环艺专业研究生 篇10

目前“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来源不一, 专业化、“双师型”教师缺乏, 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教育厅培训获得“双师”资格的, 真正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较少, 教师具有的行业素质离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环艺专业是和市场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专业, 不论是室内建筑家装设计, 还是园林景观或室外工程设计, 专任教师除了需具有专业设计知识外, 还需要及时掌握最前沿的信息, 了解客户的需求, 熟悉各种材料的品质、价格, 懂得怎样节约成本, 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以优质的工程质量赢得市场。具备专职教师资格又具有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在高职教育环艺专业的教学中尤其重要, 加强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能力的培养, 才能在教学中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 把学生培养成为市场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专职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

专职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 是一所学校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因此高职院校应把培养本校专职“双师型”教师队伍放在首位。培养环艺专业专职“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有以下途径:

(1) 关于青年教师的培养, 由老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去听老教师的课, 向老教师学习上课时组织课堂、组织教学、传授知识的能力。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 高等职业教育中环艺专业的教学还没有脱离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很不够,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得不够紧密。这不仅是受普通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更主要的原因是目前高职环艺专业缺乏既具备教学能力又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环艺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大量培养“双师型”教师。可根据环艺专业课程的要求, 成立以核心课程为中心的教学工作室, 每个教学工作室由1~2名室内设计专业的资深教师牵头, 再聘请2~3名行业专家, 加上室内专业的一些中青年教师组成。在授课过程中, 以资深教师和外聘教师带动学校的年轻教师。资深教师和外聘教师作为课程导师, 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方向、主要内容、作业形式以及授课方式。在课程的开始、中间、结尾的各关键点以及评分总结时亲自授课, 而年轻教师则需全方位、全过程关注学生, 在技法训练及上课过程中全面辅导。

这样就不是单一的老教师的“传、帮、带”模式, 而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团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传、帮、带”。这种授课形式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积极作用, 充分利用资深教师和外聘教师的教学与实际工作经验对青年教师加以引导。

(2) 通过校本培训和派出考察学习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选送优秀的专职教师到规范的专业培训基地接受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的职业技能培训, 或聘请师资培训基地的专家对在校专职教师进行培训, 通过专家、学者作报告或现场授艺, 使专职教师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技能。

(3) 进行学院与企业专业及业务的交流, 安排青年教师到装饰装修公司任职, 提高其实践和获得项目、主持项目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的交流, 使教师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了解行业内的新资讯, 提高应用、推广和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手法, 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围绕实践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在具体的实训项目中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技术开发的能力, 让学生的知识不仅停留在理论上。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提高学历, 为其创造进修学习的条件。

(4) 为教师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 鼓励教师继续学习, 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知识结构的先进性。另外, 在引进新教师时要逐步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 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

(5) 参加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技能大赛。通过参加技能大赛, 既使专职教师得到了锻炼, 增长了见识, 又可以让其认识到差距, 找到自己的不足, 从而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6) 在教学中实施“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是适合高职院校环艺专业教学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充分利用校内外人才和教育资源, 主动把教学、设计与市场推广和应用相结合, 把理论和实践、设计和生产、教学与研究纳入学校的各项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 使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 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得到锻炼, 让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融会贯通,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师生教学相长, 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技能, 也提高了教师“双师”教学水平。

二、环艺专业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中,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改善高职教师结构, 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 不再是弥补高职院校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 而是新时期高职教育的需要。聘请一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 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 是做好高职环艺专业教学工作、提高实训质量的迫切需要。这些人不但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 而且拥有较强的实践与科研能力, 能为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 促进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作用的长效机制, 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培养兼职教师队伍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从校外企业、公司等聘请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兼职教师。他们有最及时的市场资讯, 了解新材料, 掌握新技术、新工艺。要协助这一部分兼职教师了解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以及授课的教学计划, 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 使他们能快速地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在他们的促进下专职教师也能更快地接近市场, 有利于专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2) 从各兄弟院校中聘请兼职教师。这样既可以降低教师培养的成本, 又能弥补各校教师在专业结构上的不足, 还有利于教师不同风格间的交流。

(3) 兼职教师作用的发挥, 还有赖于建立一整套兼职教师聘用、管理、教学评估机制。学院要结合兼职教师的教学特点, 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评估机制, 规范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 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素质与能力的特殊要求, 高职教育环艺专业培养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环艺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职业能力。因此, 建立一支专、兼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高职环艺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环艺专业师资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终极目标。

摘要:环艺专业有别于文理科专业及其他的美术专业, 特别是高职院校的环艺专业更加注重实践性, 强调动手能力, 与市场结合紧密, 这就要求环艺专业的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本文从专职教师及兼职教师两大部分出发, 提出了环艺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环艺专业研究生 篇11

关键词:环艺设计专业 项目引领 产学研赛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高职院校,需要培养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硅湖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硅湖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及教学实际,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将理论融入实践进行教学,将技术融入艺术,逐渐探索出比较符合实际的“项目引领,产学研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项目引领,产学研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施“项目引领,产学研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在公司真实案例情境下,将实际生产工作、讲授与学习过程、申报科研项目、参加技能大赛进行有机结合。

硅湖学院环艺设计专业依托苏沪交界的地域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将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设计项目进行实践,在学院教师及企业一线设计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真实案例学习实施,将优秀设计成果进行施工并参加市级及省部级技能大赛,取得获奖成果能很好的检验学习成果,也能够更加激励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习与参赛结合,使学生掌握工作岗位的综合技能,顺利实现学生到设计师的角色转变。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1.专业设置情况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室内设计和室外景观设计方向,是一门将技术与艺术能较好结合的学科。硅湖学院环艺设计专业主要面向高中毕业生及中职毕业生招生,学制三年,修业年限为六年,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大专学历层次。环艺设计专业是建校以来最早开设专业之一,多年来与数十家装饰设计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本专业目前是艺术类专业中人数最多的专业,同时也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为江浙沪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室内设计及景观设计人才。在环艺设计专业基础上,申请了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并开始招生。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掌握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表达设计意图,具有从事室外环境景观设计、室内装修、室内陈设、家具设计、展示设计等专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面向室外景观规划、室内装饰装修等设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表达等职业能力,具备室内设计师专业能力,具备从策略到创意、从设计到执行的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主要面向核心岗位有室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家具与陈设、展示设计、软装饰设计等。

3.专业发展情况

相对其他专业而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种比较新兴的艺术学科。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行业一直比较火爆,伴随装修施工技术的进步,设计行业得到迅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以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为办学方向,纷纷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仅包括艺术类院校和建筑类院校,农业财经类院校均有涉及,其中大多数高校办学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专业实践设置不合理,整体专业发展较为混乱,需要重新规划设计科学、全面的课程体系,以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流于形式,专业课程与专业实践没有很好的结合;而时代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技术加艺术的人才,“项目引领,产学研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较好的解决方案。

三、“项目引领,产学研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培养既具备创新设计能力又有实践经验的设计人员,需要改进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真正项目引领下,将产学研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一线工作岗位,能否投入生产或实际应用、是否取得实际效果是检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高标准之一。随着人工费及行业工资标准的不断上调,设计人员流动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单位不愿意培养没有实践经验的新手设计师,更希望找到能够直接面对工作岗位的设计人员,以便创造更多更直接的设计成果及利润,给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及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入职工作前明确整个工作流程,并掌握一定的实践经验及专业技能。硅湖学院环艺设计专业三年制高职教育采用“2+0.25+0.75”的分配方式,大一阶段主要学习基础课程(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大二阶段主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大二暑假在校企合作单位或者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大三阶段开学初期0.25比例的时间完成专业综合设计课程及毕业设计起步工作。通过暑假现场实践、专业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的真实项目案例流程的演练,最后的毕业设计工作在剩下的0.75的时间完成,可结合毕业实习同步进行,让同学们尽快的适应了工作岗位。对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除了常规的毕业设计展览之外,还要参加由国家、省厅及行业学会主办的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参加技能大赛有助于让学生认真对待设计作品,获取的荣誉奖励会进一步鼓舞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学生荣誉的获取,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影响力,为环艺设计专业的下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2.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训平台的创建

产学研赛结合是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多方共赢的有效合作模式,硅湖学院立足昆山,辐射长三角,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多方面的合作关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周边多家装饰设计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锻炼、校企合作教材及校企合作课程等横向课题建设。

在校学生协助公司设计师完成CAD施工图及效果图的图纸深化工作,同时邀请企业一线设计大师及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走进课堂,成立“名师工作室”、“众创设计工作室”等,学院搭建平台并完善相关设备,让校企合作项目真正落地,并将学生设计成果参加技能大赛,与兄弟院校同台竞技,获取的成果将很好的促进环艺设计专业的发展。

3.配备实训设施,引导科研创新

硅湖学院环艺设计专业具有专业画室、模型设计实训室、摄影工作室、专业高端机房多个(含Sketch Up草图大师实训、Photoshop软件实训、Auto CAD施工图实训、3ds Max 效果图设计实训等)。

引领学生主持过多项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环艺专业师生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多项;多位老师还组织参与了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公开出版了多本专业教材,发表了十几篇学术及教学改革论文,主持了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省级课题。引导学生参与职业资格认定,取得江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颁发的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三维数字化高级绘图师等多项职业资格认定。

4.以赛促学,申请专利,强调过程,重视结果。

关注技能大赛通知,结合本专业课程实际,确定相关的技能大赛项目。《立体构成》课程对于比较有创新意识的优秀设计作品予以申请专利,《Auto CAD施工图设计》课程主要对接江苏省工程图学会主办的CAD技能大赛,室内设计类课程主要对接江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举办的江苏省室内装饰设计大赛,也关注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相关竞赛,经过环艺设计专业师生的努力,多次在省级及以上的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此外环艺设计专业定期举行期末作品展及毕业设计展,邀请当地媒体机构、兄弟院校及生源学校前来参观指导,在苏州地区有了较大的影响力。

四、“项目引领,产学研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意义

1.有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项目引领,产学研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有效指导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办法:须带领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产学结合形式的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主持(或主要参与)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工程应用项目、研究开发项目、管理咨询项目等应用性项目;主持(或主要参与)应用性课程或项目课程包的开发与教学改革,并编写实训指导书、出版教材、或发表论文;主持(或主要参与)学院实验实训室建设;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或校企合作相关工作等均作为认定的依据,学院从政策鞭策角度促使教师成长,有助于实现学生、企业、教师多方的共赢。

根据学院提出的升本的要求,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高水平教师,建设懂理论、高技能、有成果的师资队伍。硅湖学院环艺设计专业各位教师合理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到实践、科研、教学并重并协调发展,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项目引领,产学研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体验式教学的认知规律,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中预期校企合作的实践效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该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结合社会及产业最新需求,灵活转变教学计划,与学院倡导的“社会需求就是办学方向,企业满意就是质量标准,适应经济就是学校发展”的办学方针是一致的。

综合对比显示,硅湖学院环艺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位于同类院校前列,从事本专业学生的数量居于昆山市首位,远远高于同类兄弟院校。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均受到较高的评价。环艺设计专业“项目引领,产学研赛结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为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3.加强专业建设水平与办学能力

实施“项目引领,产学研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及学生都提出了要求,各位老师也给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推行,师生各方面的成果逐渐凸显,技能大赛荣誉、大学生实践创新成果、主持课题研究数量及论文的发表质量、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量均有很大提高。专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及环艺设计专业的影响力,在高职院校生源逐年萎缩的情况下,环艺设计专业规模仍在增加,硅湖学院环艺设计专业的就业仍然供不应求,为下一步申报省级重点专业及学院升本工作打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琦红.环境艺术设计“产学研训赛”人才培养模式探析[M].安徽:美术教育研究,2016.

环艺专业研究生 篇12

关键词:环境艺术,三大构成,教学改革

1 概述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建筑基础、空间感觉和创意思维等方面的训练为专业基本教学结构,室内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以深入学习方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环艺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以空间为设计的本质与主体,环艺专业的构成课程教学应切合本专业特点,力求把构成原理同建筑物形态与空间组织相结合,以空间作为形式训练的核心,体现不同于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课程的特色。

2 环艺设计专业中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比和分析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中的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训练的手段上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2.1 构成课程设置间缺乏连贯性

构成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通常被划分作为独立的三个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安排在第一、二学年的教学中,和专业素描、专业色彩课并行。三个课程之间缺乏连贯性,不利于学生把三大构成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研究形式和造型规律的训练体系来学习。而且在这个时期,刚入学的学生对专业方向的知识大都才刚刚接触,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储备,存在对于三大构成较为抽象、形式美法则的理解较为困难的问题。

2.2 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和启发性

三大构成作为设计类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相似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在教材的选择上往往内容都比较单一、大同小异,表达的语言简短,所采用的图例也简单、老化,缺乏新意,所表述的内容和图例都缺乏实用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不强。很少考虑教学内容对于不同设计专业的针对性,且缺乏与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未能理论联系实际,未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实践性不强,对学生难有吸引力,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利于学生在本专业背景下理解和应用构成原理,并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学习构成没有什么用处,忽视该课程的学习。

2.3 构成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缺乏变化和调整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般性介绍讲授构成理论,然后布置做授课理论相对应的图形构成练习,缺乏相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构成理论应用实例的深入分析,抽象枯燥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思维。

构成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设计技巧训练与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构成原理的实践应用。面对接受进度不同的学生,要找准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还要把握学生中存在的个性问题,要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创造的空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正确的引导,不至于千篇一律,不至于使学生缺乏兴趣,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感。

2.4 构成课程的训练和表现手法上缺乏深入和创新

对比参照传统的构成教学基础训练,课题练习要求往往没有任何约束,学生往往只套用基本构成原理完成最基本的形式训练,作业层次明显浅层化和简单化,而没有形成具有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特征的构成语言能力。对于刚刚涉入设计领域的学生而言,过多的自由反而导致创作上的盲目性;课题练习表现手段和材料应用上往往比较单一,构成设计课变成了耗时耗力的纯手工制作课。

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课程教学上的调整

环艺专业构成课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已被广泛关注,不少学校与教师已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探索与改造的实验,本文借鉴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构成教改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进一步的系统归纳和研究探索,寻求更为合理合适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训练方法等。

3.1 构成课程设计上的调整

构成设计课程是为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服务的,但必须保证构成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环境设计专业相关联,课程与课程之间有合理的衔接,在课时与教学内容安排上要考虑与实际需要进行科学、有机的安排。

针对构成课程在环境艺术专业总的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教师应对其先修、后修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条件加以系统研究,合理配置。

基于环艺专业特点和本课程课时限制,整合三大构成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教学环节,在平面构成模块中加入色彩构成模块的知识,并加强两个教学模块之间的连贯性,然后将立体构成结合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特点向空间构成倾向转化,从平面构成中二维平面图形多方式的组合,到立体构成由二维图形向三维实体的演化过程,再到进一步的空间构成训练,将具有环境艺术设计特色的构成系列课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在构成课程前开设部分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得以具备初步的专业概念和知识储备,从而能够顺利提高基础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3.2 构成课程教学内容上的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将与授课内容相联系的环艺设计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并较为深入的分析构成原理在环艺设计中的演化和应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授课生动、形象、丰富,又能让这些优秀的应用设计作品理念深入学生的心里,对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拓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3 构成课程教学方法上的调整

构成设计这门课程的原理相对抽象,传统教学模式一般包括讲授、示范、练习与辅导、讲评等教学环节。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构成设计课程应侧重建筑语言在构成训练中的运用,创造和强调秩序性和规律性的构成造型,从而更为接近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本体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构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吸收新语汇和新手法,丰富构成教学的内涵。如解构主义的变形、扭曲、错位等设计语汇,由视知觉和动力学原理而形成的动态构成设计手法等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之外,可增加结合课题练习进行的课外阅读、参观、讨论、小组设计、展示与观摩、综述与座谈等教学环节,建立起横向交流与学习的媒介,与传授形式的纵向传授方式形成交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的构成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要突破传统的单一讲授方式,以各种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要勇于创新,不能仅靠板书,还要结合多媒体课件,采用幻灯、动画、视频短片等多媒体形式演示复杂形体的变化和研究,使教学更为直观、更易理解。

3.4 构成课程训练和表现手法上的调整

课程训练是设计教学的重要方面。构成课程对于课题练习的要求和完成形式上也应依据学科特征和学科应用要求。

传统构成课程中学生要花上许多时间来“精心”完成一张构成作业,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揣摩研究形式关系和创造构成造型。构成教学要真正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在表现手段上有所变革。

课程训练的表现手段不必局限于手绘上,也可以结合电脑辅助设计。在构成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电脑较之手工制作具是更易于储存、快速便捷的操作工具,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去开发思维。在传授构成理论的同时,结合电脑教学制作范例示范,使得学生知晓应用便捷的电脑手段即可完成复杂的构成作业。

4 结语

构成设计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而三大构成课程是可用以提升表达美的教学活动,其延展功效在于能够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艺术天赋。构成课程作为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核心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顺利从专业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在构成课程教学中,应引入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和有益经验,并与本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设计知识运用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用创新思维展现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这些都将引发我们对传统构成设计教育的新思考。

参考文献

[1]过山.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4):25-26.

[2]苏子东.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11):29-34.

[3]葛鸿雁.关于设计和设计教学中思维逻辑性的思考[J].新美术,2006(4):8-9.

[4]顾大庆.空间、建构和设计——建构作为一种设计的工作方法[J].建筑师,2006(1):14.

上一篇:丁苯酞注射液下一篇:数据库连接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