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监督

2024-09-30

教师监督(精选5篇)

教师监督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广义的教师监督与管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 体罚学生, 经教育不改的; (三)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 影响恶劣的。而本文的教师专业行为监督与管理是指基于教师专业化职业的“行内”要求, 在充分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同时, 对教师专业行为进行必要的外部诊断、监督、纠正与管理。教师专业行为是由其所处的当前教育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环境中的各种事件所控制的, 行为改变的目的就是从专业角度分析、识别这些事件。教师专业行为监管包括对与专业行为有关联的各种环境事件进行评估和改变;对不符合教师专业行为的改善及良好行为的增进与塑造。建立教育秩序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管理的教育是软弱的教育, 以外在行为监督与管理校正教师的专业发展, 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秩序稳定的重要工作。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外力因素

生命就是无常, 就是变动不居。所以尼采所讲的主体不是旧形而上学者所讲的理性的主体、精神的主体、灵魂的主体、不朽的主体等等, 而是自然的主体、本能的主体、欲望的主体、永远变化的主体、多元的主体。主体的“缺陷”需要外在的制约才能弥补。与其他工作相比, 教师工作的自主性相对较高。医生、律师的行为容易受到监督, 而教师有自己独立的工作空间——教室。教师是“教室之王”, 教室像一座城堡, 不仅私人的权利受到严密保护, 而且彰显个人英雄主义, 实践行为的随意性较大。有时, 教师往往不去对问题做最佳的判断而仅凭借强烈的个人偏好来决定所要采取的行动。因此, 实践性的教师专业化的职业, 经验是其专业发展的基础之一, 而经验的主观性总结难免偏离科学的专业发展方向, 建立“纠偏”监督机制是必要的。还有类似教师在线购买、下载各种论文、教案、工作计划和总结, 在复制他人的工作成果后, 自由地去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有兴趣的事情, 如炒股票、做家教, 迷恋看肥皂剧、上网游戏和聊天等。教师的发展是私人行为, 也是公共行为, 也是一种教育的话题。对教师行为监督的终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 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 教师的历史使命便无法完成。有研究表明, 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通过个人的内驱动力来实现, 也需要外部管理系统的支持, 引进目标管理机制。教师专业行为监督和管理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和目标管理机制的外部动力支持系统。

2. 教师自我监管能力提升的保障——预防为主

斯图尔特 (Stuart, 1972) 说:“被普遍地归因于自我控制的行为, 可以被分析为操作反应的一个特定子集, 它们事实上是由环境控制的。”行为主义者也认为, 事情的安排是有顺序的、有规则的、可预言的, 因此也是可以控制和塑造的。行为是可塑的, 即是说可以通过学习、教育、训练、实践, 乃至通过监督、评价等方式, 改变人的行为模式。教师专业行为也是如此。因为, 教师专业行为与主、客观因素是相关联的, 如果人的主观因素发生了变化, 或者客观因素的变化促进了人的主观因素的变化, 那么, 发生变化的教师意识所发动的行为, 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没有或缺少外部奖励或惩罚的情况下, 教师实践行为也会发生, 教师专业行为外部监督更是为从“出漏补洞”转变为“防微杜渐”。人的各种行为是为了获得预期的利益, 或者为了避免将来的麻烦, 许多活动所指向的是反映未来的结果。对远期结果的预期, 为选择活动指明了一般的方向, 并且提高了活动参与水平。王夫之说:“知之尽, 则实践之而以。实践之, 乃心所素知, 行焉皆顺。” (《张子正蒙注·正当篇》) 行为是认识的目的, 任何问题都是从小到大, 在轻微时掉以轻心, 到严重时则难以收拾。以监督提升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 使高价值的行为增加, 低价值的行为减少。学校监督, 社会舆论监督, 制度监督, 教师职业良心自律等等“居安思危”的心理倾向, 体现了值得称道的战略眼光——预防为主。

3. 加速教育教学社会化进程, 为教师的社会能力“补课”

美国学者莱温在群体动力学研究中提出, 改变人的生活空间的力有两种:一种是产生于人自身需要的“自身力”, 另一种是来自周围环境的“诱惑力”。对教师发展影响最显著的, 是那些既有教师个体自身的力又有来自外部影响的各种“能量场”的诱导力。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可以以社会为主体, 这种方式是个人完全从属和依赖社会, 也可以以自我为主体, 这种方式是个人的一切事情都依靠自己, 自己对自己负责, 进而对他人、社会负责。两者的有效结合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造主义者希望更多的人能成为社会变革的主体, 改变自身以及周围的环境。如乔治·S·康茨呼吁, 教育者应当带头争取权力, 并利用这些力量为理想生活而奋斗, 使自己摆脱“奴役心理”。教师应更多地参与社会事务, 要在改善自己的同时, 能够去教育他人。改造主义者期望教师既是一个教育者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 有勇气付诸行动。而事实上, 教师天天生活在学校的小圈子里, 与社会接触了解的机会少, 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差, 在封闭的教育系统中难免视野狭窄, 缺少独立性, 产生系统内部的依附性工作状态。教师应当是一个完整的职业人, 即会教书, 又会做人, 做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在发展自己成为一个“生活通”、“社会通”的同时, 增强社会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巨大的教师专业发展外部支持系统, 可以助长教师优良行为的发生, 使优良行为的一致性的标准在群体内部广泛传播。

4. 对专业能力不足教师的保护

任何影响行为选择的因素, 都会对个体的发展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促使人们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的有益的效能自我知觉, 有助于能力的增长。相反, 引导人们回避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活动的自我无能感, 阻碍了自身潜能的发展, 使具有消极自我知觉的个体失去了更正的机会。对于一些“平庸化”的教师, 其专业行为如果没有达到社会所要求的标准, 作为一种“逆向关怀”的专业行为监督, 会使教师自觉惭愧。让教师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化发挥,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的原则, 帮扶每一位教师。例如日本对“指导力不足教师”的最新指导思想是不让一个教师掉队, 对不合格教师以帮为主。首先, 确立判别“指导力不足教师”的程序。日本各地县级教委直接掌控辨别“指导力不足教师”的权限, 为了使这种辨别做到公正与准确, 61个县级教委确立了有关的认定程序。其次, 针对认定的每名“指导力不足教师”采取处置措施。第一步是将所有已认定的“指导力不足教师”送去研修 (日本对“教师进修”的说法) , 各地县级教委规定的研修期限不等, 最短为一年, 最长可达三年或以上;第二步是根据每个“指导力不足教师”研修后的具体情况给予因人制宜的处置, 其中有“恢复原职”、“依愿退职”、“依法退职”、“依法停职”、“调动工作”、“惩戒免职”、“继续研修”等。日本在处理“指导力不足教师”问题时十分慎重, 体现了一种维护教师正当权益的人文关怀。

二、教师专业行为监督与管理的策略

没有一剑封喉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追求效率的社会中教育的科学管理地位更加凸显。不论是教育系统内部的监督、还是教育外部的监督, 不论是对教师个体行为的监督、还是对教师群体行为的监督, 不仅是可控的、而且是可行的。

1. 建立国家、地方、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评价教师行为的标准有“硬标准” (如出勤率) 、“软标准” (如工作态度的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等) 和专业标准。现代教育一般都是由国家举办、管理和监督的公共事业, 教师根据法律规定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标准实施教育活动, 执行的是国家的教育公务, 教师因而也就成为了国家的雇员, 教师职业也就具有了国家公务性质。国家的意志、利益、要求必然会成为教师们外在的工作标准和内在的追求目标;同时, 不同的国家及其不同的发展时段又会对教师的工作及教师的从业标准提出不同的要求, 这些标准和要求又会成为教师的培养、培训标准及个人专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因此, 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以及对教师的工作和从业标准的不同要求, 必然会在宏观上对教师文化的生成过程与类型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起到预设性的引导、定位作用, 进而影响着教师的文化与专业化进程及程度。国家的教师专业标准是一个参数系统, 作为教育的法律文件, 反映着教育的国家理想 (对教师实践行为的要求) 并观照社会及个人实现这一理性的可能性 (教育过程的技术保障) 。当教师缺乏个人实践经验时, 采纳地方文化的示范性的标准尤为明显。教师根据所采纳的标准来调节自己的工作, 判断行为表现的充分性。即使对活动已有过经验, 教师的自我认识仍受到地方示范的标准的影响。从学校外部看, 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制度、教师教育课程鉴定制度以及教师机构质量评估制度等。从学校内部看, 应该建立“以校为本”的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考核和评价机制。教育实践中有许多“潜规则”, 不合理的应当将其边缘化直至祛除, 用国家、地方、学校各类教师专业标准来衡量教师的专业行为。

2. 完善配套制度

教师要经过长期的训练以掌握工作方法和实践能力, 必须有一套合理完善的培养机制和监督体系作为支撑。行为的对与错, 不在于行为者本身, 而在于外在的制约力是否生效。以规矩成就方圆, 所以霍布斯说:“契约如果没有剑的保证等于一纸空文”。教育组织被看作为“被控制着的” (非市场化的) 组织, 被动地认同更广泛的制度化力量, 通过制度认同而不是技术效率保证教育组织的成功, 如梅耶所言, 学校是强制度环境和弱技术环境的统一体。制度可以起到规范、保障和引领作用。如, 在以色列尽管教师工会等多方反对, 但教育部长还是草拟法案, 将对教师进行登记、制订行为准则、建立教师风纪法庭。除了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标准以外, 很多组织机构也有其内部制定的各种政策、条文和行事准则, 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行为。称职的教师必须了解并遵守这些准则。作为学校层面应承担着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的社会责任, 而一些学校往往对后者重视不够或存在偏颇。只有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协调起来, 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和具有生命活力。教师需要集工作与发展于一身, 融实践与发展于一体, 在工作与实践中发展自我, 并通过自身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工作效益。另外, 教师专业行为监督与管理要与教师专业申诉相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教师“消费者协会”, 教育工作不是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 教师的工作不能商业化运做, 不是完全的自由放任、无为而治的状态, 要人为干预, 教师也可以进行申诉。

3. 建立教师行为监管的责任共负机制

每一位教师已明显地感受到来自教育行政、社会、家长、学生的密切关注, 特别是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因此, 由教育行政、社会、家长、学生组成社会监督体系, 实施责任共负机制。特别要实施教育行政官员 (即教师管理阶层) 的专业化。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 中小学校长除了他必须当过教师、具有特定教师专业资格以外, 他还必须修习一定学分的教育管理方面的课程, 以获得当校长所必需的教育管理方面的资格证书。但是对于更高级别的教育管理人员, 目前尚未建立明确的专业标准, 随着教育专业化和民主化程度的提高, 将“教师专业”拓展为“教育专业”的观念变革将成为一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 建立一支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干劲高, 具有求真务实、敢讲真话的专业化的教师监管队伍, 发展教师自己的专业组织, 组建“行内”的专业责任体系, 专业责任体系的目标是将教师专业行为纳入到系统之中, 使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这个责任体系中的每一层面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由于专业活动所依赖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内的知识, 因此, 专业外的人很难从事相关的专业活动。只有业内人士才有能力对业内的事务做出准确判断, 对业内事务做出专业的裁决, 如审核教师的资格与能力, 判断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品行等。为此, 作为一种专业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组织, 这类专业组织可以起到保障专业权限、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保证专业水准、提升专业地位的作用, 并促进教师专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4. 帮助教师制订职业发展规划

有这样一种惯性定律:运动中的物体易于保持运动状态, 反之, 静止中的人或物也易于保持静止状态。如果教师处于静止状态, 懈怠无力、退缩不前, 就会逐渐甘于这种状态, 不愿或不敢举步向前。鼓起勇气克服最初的惰性及惯性的静止, 充分发挥和利用惯性运动释放的能量, 以此借助外力的助推作用成就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行为监管中的组织或专业人士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风格进行分类, 帮助每位教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全面制订近期和远期的职业发展规划, 使教师的职业目标转化为专业目标,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教师与学生的代际关系会从初任时的“大哥哥或大姐姐型”转变到后来的“叔叔或阿姨型”, 直到最后的“爷爷或奶奶型”。在这个过程中, 新教师会受领导的监督和评价, 但随着教师的不断的成长, 领导对成熟的教师的监督就少多了, 教师的自主权就会越来越大。不断地进行终身学习、接受终身教育、更新观念、更正行为, 教师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专业行为监督和管理中的障碍性因素

教师的工作是情境依赖的、个性化的创造活动, 其工作效果很难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检验, 其专业行为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判断。合格教师有共性的特征, 问题行为的教师各有各的问题, 教师专业行为监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1. 教师的因素

知识、观念、价值、信念等属于教师的精神世界, 而“人的精神世界恰恰是最难把握的现象”, 教师的精神世界作为内在的自我是复杂的。首先, 杜威说:“人基本上是一种由惯性铸成的动物。”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地带, 有自己熟悉的活动范围和经验, 在其中就会觉得安全、舒适和稳妥, 一旦逾越, 则可能会遇上困难、麻烦、危险和挑战。一些教师用过去的经验夸耀自己, 满足于某种经验, 体现了教师的一种特征:总是对的, 表现为自以为是。所以有些欧洲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是“中国人讲道德, 但不讲规矩”。消极应付乃至抗拒外在的监管时有发生。其次, 教师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是难以分离的, 工作的时间具有无限的延长性, 工作的地点具有不确定性, 休息的时间有时也在工作。如教师下班后在家中怎样批改作业, 为上课做怎样的准备等都是监督工作难以触及的。再次, 教师的工作标准具有不同一性, 工作效能具有不确定性、内隐性和滞后性, 并且具有非实证意义上的科学性, 增加了监督的难度。很多老师忙科研、忙课题、忙论文、忙办班、忙赚钱, 花在教学上的时间明显不足, 缺少一种服务社会和他人的教师专业属性, 敬业精神不足。学者庞丽娟作过一项调查, 我国75%的教师存在能力不足或缺乏的现象, 而不仅仅是教育理论的缺失。

2. 政府因素

教师监管存在“缺位、越位”问题, 即主要职能不到位和方式不合理问题。所谓越位是指管了一些可以不管或者不该管的事。所谓缺位是指该管的事又没有管。“缺位、越位”实际上是履行职能不到位和手段、方式不合理。根据伊里奇的观点, 现在教育机构的控制性太强了, 我们需要一个“友好的”教育体制, 推动教育的发展。在当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恢复教育的公益性的过程中, 不难看到这种情况:政府在掌控更多的教育资源、承担更多的公共教育责任的同时, 行政权利也随之膨胀, 实行大一统的“管制”, 强化“教育局办学”。教师被国家、社会买断, 被动代其行事, 服从其意愿, 教师被当成了工具, 致使有一定自由度的职业教师产生了逆反心理。责任泛化致使执行主体缺位, 制度的繁多会导致人性的“冷漠”, 因为名目繁多的制度构成了人行动的主要依据, 人就拥有了制度意识。而人一旦拥有了制度意识, 他们的实践行为就不再是发自内心的, 而是基于制度的理性行为。导致教师凡是制度所限的就不做, 如果制度不加限制就可以做。而当下宽松的入职标准也使教师供过于求, 随之而来的是教师职业工资过低, 并最终导致整体教师专业行为的缺失。

3. 社会对教师不合理的期望

改造一个不合格学校的硬件, 只要有钱就可以, 一两年即可见成效。塑造一个专业化的教师群体比改造硬件困难得多, 花的工夫要大得多。教师的专业行为提升是一个链条。这一链条的终端环节是“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驱动装置是“好教师的人才发现”、“培养与积极性的调动”, 前提条件是“教师工作条件、权利、社会地位和合理补偿”、逻辑起点是对教师期望的反思——我们对教师的期望是什么?哪些期望是合理的和应当满足的?哪些期望是不合理和需要改变的?由于传统教师“圣化”的宣传和现代社会升学、就业的功利色彩, 社会对教师寄予了太多的期望。现实中很多学校只给教师下任务、压担子, 学校成了教师的“工作坊”, 而不再给教师学习、培训和发展的机会, 对教师监督有余而促进教师发展不足。整个社会似乎有一个看不见的监控教师行为的“黑匣子”。教育决策失去了教育家的声音, 教师缺少话语权。一些教师只能感受职业的前途迷茫, 而觉得教师的职业无所谓成功。

“金字塔的建造者, 不会是奴隶, 应该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瑞士钟表匠塔·布克的这个预言不断被考古家所证实, 因为严格监管的地方很难造出优秀的东西, 人的能力只有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才能发挥最佳水平。创造性的教师劳动, 仅仅靠纪律、规范约束是难以想象的。教师专业行为监管的基点是赋权给教师, 而不是“防教师”, 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 而是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A·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下册) .林颖, 王小明, 胡谊, 庞维国等, 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方彤.日本也有不合格教师.中国教育报, 200703-12-08.

[3]申继亮.教师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檀传宝.建立教师专业标准应当考虑的三个问题.2004 (4) .

[5]L·J·宾克莱.理想的冲突.马元德,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6]阮成武.主体性教师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5.

教师监督 篇2

“三讲三比三争当”主题活动

工作总结

我校作为县委教育工委确定的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的试点学校,为提高教师日常管理监督科学化水平,引导广大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做表率、树形象、当标兵。我校结合校训“涵养、致知、力行”,开展了“讲涵养,比师德,争当育人楷模;讲致知,比技能,争当教学能手;讲力行,比业绩,争当岗位标兵”的“三讲三比三争当”主题教育,进一步深化县委提出的“五治五促五争”活动要求,加强教师日常管理监督,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经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到总结提高,我校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工作秩序井然,初步形成了人人重视、人人参与,教师有进步、学校有提升的良好局面。现将一年来我校开展教师日常管理监督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讲涵养,比师德,争当育人楷模

一是学习师德规范。1.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尤溪县公职人员日常行为“十严禁”》、《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师德规范20条禁令等法律法规文件。2.学习本县朱玉春、纪巧玲等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在校内广泛开展“学典型,赶先进”师德教育活动。3.分阶段开展了“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全体教师阅读教育专著,撰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成为专家学者型的教师。

二是践行高尚师德。开展“学习实践师德规范,做德能双馨教师”为主题的践行师德系列活动。7月3日举行了“微笑做教师”师德宣誓活动和承诺签字仪式,做到“微笑面对学生,微笑面对家长,微笑面对同事”。

三是开展“百师访百家”活动。全体教师利用暑期时间主动“走进学生家庭,贴近学生心灵”,切实做好“贫困生”和“学困生”的帮扶互助活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做好心理健康辅导,从精神层面关爱他们,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二、讲致知,比技能,争当教学能手

一是机制创建促成长。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监督制度,完善过程跟踪测评制度、阶段性评估考核制度,实施教师专业成长考核制度,努力形成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动态的、交互式的评价。

二是“青蓝工程”共成长。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发挥名师的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启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尽快成为教学骨干、能手,全面提升全校教师综合素质。三是搭建平台助成长。

一是网络平台。利用海西网络远程培训平台、教育技术远程培训平台、低碳生活远程培训平台、书香八闽网等,组织教师参加网络远程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及理论研究水平。

二是展示平台。积极开展业务技能竞赛。通过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比武、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三是科研平台。实施“八个一工程”。即为每位教师每年订阅一份教育刊物;每人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报告或教育叙事或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开设一节优质观摩课;每学年记一万字读书笔记。

三、讲力行,比业绩,争当岗位标兵

一是推行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根据《三明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机制,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动态了管理,提高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效,做到备课抓深,课堂抓活,练习抓精,辅导抓细,讲评抓透,教研抓实。全面客观分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现状,排问题,找差距,定措施,力避敷衍粗放,追求精细管理。着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优化作业布置、批改、反馈等环节,着力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杜绝“有偿补课”、“ 有偿家教”现象。学校对教师“备、教、辅、改、评”等教学环节实施过程采取动态跟踪的方式促进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确保各项工作常态化。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放在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建立质量监管三级监控制度。实行教学质量三级监控制度,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常规化。1.学校监控。组建课堂教学监控小组,以学校行政人员为主,以教研组组长、年段长为辅。实行校长负责制,组建学校监控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教育教学情况。2.学科教研组监控。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本教研组教学研究。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活动1次,做到计划、时间、内容、主要发言人四落实,并做到有书面记录。每月组织一次常规检查,要求超前备课一周,课后反思100%,对学困生的辅导要有跟踪记载。3.教师自我监控。对学生学习进行规范化监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教学常规要求,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评课详实、客观。组织单元质量检测,及时进行质量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每学期期中考试后组织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与联系。

让人民监督员敢监督善监督 篇3

一是着力探索人民监督员监督谈话“7+4”模式。强化监督的流程,把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工作向前扩展到控告申诉阶段,向后延伸到监所检察阶段,严格落实权利告知制度,确保职务犯罪案件从受理、侦查、起诉到刑罚执行的每一个阶段都处在监督之下,力争在“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违法的”监督情形方面创造亮点,还将尝试人民监督员与职务犯罪嫌疑人家属零距离接触,让人民监督员能够真正介入检察权行使各个领域,保证人民监督员充分和正确行使监督权。进一步拓宽人民监督员知情渠道。

二是着力保障人民监督员监督权、知情权。完善检察机关各部门的联系,密切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与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协调,做好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与职务犯罪案件的“撤案不诉双报批、立案逮捕双备案”制度的衔接,使监督工作与执法办案环环相扣,延伸监督范围,让人民监督员介入侦监、公诉、民行、控申等其他重大有影响的案件中,使案件的处理兼顾法、理、情,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减少社会对抗,加强横向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人民监督员微信群及时向人民监督员发送检察动态,定期组织检察工作座谈会向人民监督员通报检察工作、监督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

三是着力激发人民监督员工作活力、提升履职能力。主动上门走访人民监督员。定期到人民监督员工作单位走访,加强与人民监督员工作单位的沟通协商,取得人民监督员所在单位的支持。继续坚持邀请视察、参加会议、参与执法办案、庭审观摩等好的经验做法,每季度定期组织人民监督员进行培训,让人民监督员及时了解最新法规政策,及时对人民监督员在履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增强人民监督员履职能力。

教师监督 篇4

本文结合一堂高中政治课课堂录像的观察并进行分析, 探讨呈示行为的有效性以及教师运用各种呈示行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呈示行为的观察记录

笔者观察的是广东实验中学张培军老师《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人教版) 的录像课。这堂课历时38分钟42秒。笔者从语言、文字、现代教学媒体等三个方面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呈示行为及其具体运用进行了观察, 详细记录见表1。

二、课堂呈示行为的运用及其效果

(一) 运用

语言呈示:本课教师讲授共约18分钟, 主要集中在新知识点上。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 教师也进行了步骤清楚、逻辑合理的讲授。整个讲授过程中, 教师语音准确, 语词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 结合讲述内容本身结构选展开讲述

文字呈示和动作呈示:文字呈示和动作呈示出现频率共0次,

声像呈示呈示:现代教学媒体呈示行为呈现次数较多, 其中以静态、含文字和图片的PPT课件出现最多, 达15次。另外还有2次视频。

(二) 效果分析

这节政治课是新授课, 教师课堂呈示行为以语言呈示和声像呈示为主, 文字呈示和动作呈示出现频率共0次。

1. 语言呈示占主要地位。

上述分析显示, 语言呈示所占比重最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讲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政治学科教学实际情况, 本课教师采用的讲授类型主要为解释式讲授和问题中心式讲授。前者是运用知识陈述、程序说明、结构显示、符号转译等方式进行的讲授, 一般适用于概念的定义、意思的解释、实验方法与步骤的说明、题目的分析等的教学, 属于讲授的初级类型。如讲解什么是“红头文件”就是运用解释式讲授。问题中心式讲授是以解答问题为中心的讲授, 是在教学中常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方法探究、答案求证的讲授类型, 属于高级类型的讲授。如教师提问:“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利?”围绕问题展开新知识点教学, 学生思维也随之运动并在整个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师兼采初、高级类型讲授, 体现出他对教学内容, 特别是重、难点的把握, 并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能。

2. 文字呈示设计缺乏。

本课教师没有写板书, 重要的知识点都以PPT的形式呈现。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作用, 我们也不无担忧地看到,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运用, 板书在我们的教学中越来越被教师忽略, 很多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退化, 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淡化板书的作用, 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自始至终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整节课下来, 在黑板上没有留下一个字、一句话、一幅图。在当前, 高中政治课教学效率低下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改革, 不管是观念的转变, 还是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从根本上说, 还是为了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 教改需要追求的是效率和实用, 而板书对于教师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本课没有板书, 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3. 现代教学媒体呈示提高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比较抽象, 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和容量, 丰富了教学内容的感性天地, 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节约了教学时间, 并能及时反馈信息, 以利于教学措施的及时调节和强化, 为政治课教学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 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政治教学, 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爱学”、“乐学”,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本课授课教师借助PPT课件、视频, 突破重、难点和巩固知识点, 显示了其自身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也使教师的现代教学媒体呈示行为发挥了应有的效用。

4. 动作呈示缺乏。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接受的信息总量中, 有83﹪从视觉获得, 只有11﹪从听觉获得。视觉接受的信息不仅比例很高, 而且内容颇为丰富, 视觉当之无愧地成为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 优秀的教师十分重视体态语言的运用, 把体态语言看成是有声语言的润滑剂和调味品。而本节课教师动作呈示缺乏, 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三、课堂呈示行为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的来说, 这堂课教师的课堂呈示行为是丰富而规范、高效的, 始终在为实现本科教学目标服务的。通过对这节高中政治课教师课堂呈示行为的记录分析, 总结出教师课堂呈示行为应注意的问题:

(一) 关于语言呈示行为的运用

语言呈示行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为主要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呈示行为, 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影响因素: (1) 语音、语流、语速。 (2) 用词的准确性与模糊性、专业术语使用的时机。给教师的运用策略建议有: (1) 语音准确, 语词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 (2) 结合讲述内容本身结构选择某种组织形式, 展开讲述。

(二) 关于文字呈示行为的运用

文字呈示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即使在现今大量使用PPT的课堂教学中, 文字呈示也是必需的。教师要做到: (1) 教师预先设计。 (2) 不断观察学生的反应。 (3) 字迹清晰、醒目。 (4) 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 (5) 不要连续长时间板书。

(三) 关于声像呈示的运用

要依据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生特点和媒体的功能与特点等因素, 选择恰当的呈示媒体或媒体组合, 视觉材料的逼真度以中等程度为佳, 听觉材料背景干净, 声音、语音清晰。

(四) 关于文字呈示行为的运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到的动作可以有: (1) 微笑。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说过:“笑就是阳光, 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的确, 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动人的表情。我们在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 微笑的驱动力常常会比惩罚的更强烈。 (2) 眼神。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堂上, 教师巧妙地运用眼神来表情达意、组织教学, 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 触摸。这是一种相互接触的肢体语言, 而且这个动作运用得好, 还能直达孩子的心灵。

教师监督 篇5

——教师个人自查报告

武当不凡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一种只图虚名、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主要表现在贯彻落实、调查研究、服务群众、项目建设、召开会议、改进文风、责任担当、工作实效、履行职责、对待问题这10个方面。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倾向,务实求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敢于吃苦,善于创新,乐于奉献,做一名受老百姓欢迎的合格教师。

一、取得的成绩

1、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积极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教育教学方面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二、存在的问题

1、形式主义方面:思想认识不够深刻,各种学习记笔记书写不够工整和精细。总认为这些理论太过政治化,只要走走形式,不必太过认真。

2、官僚主义方面: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但是与人沟通时语气生硬,缺乏磁力。

三、努力方向:

1、勤奋好学,努力进取

加强业务学习,自觉坚持每期学两本业务书籍,并作好要点笔录。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切实转变观念,增强紧迫感,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积极、主动参予教学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

2、谦虚真诚,艺术育人

在工作过程中,谦虚真诚,虚心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不高高在上,不盛气凌人,以平和的语气和心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建立更加融洽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师生关系及家校联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打造更加先进的班集体。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喜欢模仿,教师应做到表里不一,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老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家长的人格,不以势压人,不呵斥,不指责,真诚地与家长相处,努力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调动学生家长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的工作,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4、关爱学生,全面育人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需求。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带有色眼镜,偏优生,歧差生。给学生同等的机会,让他们有个性的展现自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充满自信,在学习上积极主动。

5、开拓创新,树立大局意识

在教学工作中,要开拓创新,敢于突破常规思维,想别人之所没想、所不想,树立敢闯、敢冒的精神,只要所思、所识、所想、所为符合教学工作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就大胆地干。要勇于剖析自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积极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其他同志请教,请别人帮助查找问题,对于别人的批评和指正,自己决不敷衍,坚决摒弃面子思想。努力树立大局意识和集体意识,一切以学校大局为重,服从学校和领导的安排,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不抵触不应付,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克服患得患失的思想顾虑,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

6、遵纪守法,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向学生乱收费,不向学生和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礼貌礼貌,不赌博,不斗殴,不酗酒,爱护公共卫生,语言规范健康,禁止粗俗言辞,衣着朴素端庄,随时以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

上一篇:中等舞蹈学校下一篇:实时频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