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寓教于乐教学方式

2024-07-26

美术寓教于乐教学方式(通用6篇)

美术寓教于乐教学方式 篇1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 体育游戏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保证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体育游戏是体育活动综合性较强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教学手段, 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健身,娱乐活动

一、游戏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和伙伴

游戏是一种极普遍的现象, 孩子们在自由玩乐中, 可以不必顾忌地域的限制尽情玩耍, 完全展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意图。因此, 游戏本身又含有“玩耍”和“娱乐”双重的意思。同时, 也表明游戏本身也是一种体育活动。正如荷兰文史学家浩依金在《游戏与人》中提到的那样: “今天, 在我们的生活中, 人们已除去了那种认为玩是一种恶习的意识, 从身心健康出发, 玩耍不仅对孩子, 而且对大人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体育活动”。

游戏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负重、对抗等活动技能。同时, 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 如原始社会末期的鄂温克儿童经常进行的“打熊游戏”, 正是鄂温克人游猎生活的真实反映。而现代社会中, 儿童乐园里那些大型的电动游戏、电子游戏, 则是现代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新发展的体现。

二、什么是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一种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 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体育游戏可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竞赛性游戏是活动性游戏发展的高级阶段, 如球类运动中的篮球、排球、足球、手球、乒乓球; 田径运动中的接力跑、障碍跑游戏等。竞赛性游戏有规定的场地、器材和比赛时间, 有固定的成员和严格的统一规则, 具有复杂的技术和战术, 并且需要专门的训练。而活动性游戏, 则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较复杂的规则, 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 场地、器材以及比赛时间, 也没有严格的规定, 它最适合儿童和青少年活动。

三、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注重体育教学的方式, 发展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在学习过行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和放松的心情,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游戏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它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运用中都存在巨大的潜力,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1. 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习惯养成

看似平淡无奇的体育游戏中, 其实潜藏着巨大的能量,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互动意识, 从而为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出积极的贡献。体育游戏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娱乐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模仿各种角色,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遵守社会规范, 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如在“拔河比赛”“通过障碍”“传递小球”等游戏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就可以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然性。只有全组同学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配合, 步调一致的完成同一个动作, 才能取得游戏的最后胜利, 这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 都有显著的作用。

同样, 由于体育游戏竞赛性和对抗性因素较多, 通过游戏中的各种规则把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 要求他们严格遵守游戏规则、认真对待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 对于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养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体育游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现代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基于此, 教学大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是“全面的身体素质练习”。但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抵触的情绪, 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体育游戏的内容新颖, 形式多样, 具有丰富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恰恰可以解决体育教学中枯燥乏味的问题, 集教育与娱乐于一体, 在寓教于乐中消除学生内心的枯燥感和抵触情绪, 并且, 新奇好玩的体育游戏更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比较兴奋。通过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

身体素质练习, 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运动量较大, 运用游戏进行练习时, 学生情绪较高, 但兴奋度过高时往往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因此, 教师要在练习中注意运动量的控制, 防止负荷过大产生意外伤害, 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 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3. 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运动方式, 在游戏的过程中, 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 记忆力和判断力, 而且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平衡、时间、空间等感觉的灵敏度有较高的要求, 更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去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在“传递小球”游戏中, 要求每位学生手持一根空心塑料管, 不得借助任何帮助的将小球由起点传递至终点,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就要开动脑筋, 运用体力、技术、智慧通过种种考验, 取得胜利, 而失败的学生马上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 争取下一轮的胜利, 这些都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的。因此, 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 充分运用和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根据场上形势瞬间的变化, 采取对策, 决定胜负,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有人说, 游戏是学生的“良师”, 也有人说, 游戏是体育老师的“益友”。因为有了它, 枯燥的体育练习可以变得鲜活生动, 沉闷的体育教学可以变得生机盎然; 有了它,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有了更加广阔的驰骋空间, 学生的身体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我们呼唤有更多的游戏可以“回”到孩子们的身边, 走进我们的体育课堂, 我们期待对游戏的研究能为体育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法论, 并帮助体育素质教育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倪宏江.“分层次教学”尝试.体育教学, 1999, (4) .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邱雍炭.高中体育课堂“分流教学法”探讨.体育教学, 1999, (4) .

[5]李安成.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初探.体育教学, 1999, (4) .

[6]季浏, 胡增荤.体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美术寓教于乐教学方式 篇2

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进而展开思维和想像的翅膀去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学习。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表现。

一、重视教材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行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具体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学习美术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逐渐明白学习美术的重要性。教师倘若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最有效的手段,它具有特殊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的东西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千篇一律、多次重复的东西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教学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变换地刺激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三原色、三间色”时,如果抽象地讲解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可先用水彩颜料调配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支玻璃试管内,再拿三支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给学生,然后讲解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由哪两种原色调配而成,再拿试管做演示。当教师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支试管内,晃动后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这个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学生像看魔术表演一样看教师演示,个个兴趣盎然。

三、激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会使人对该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总想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总想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尤其是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在绘画上往往多次受挫,因此对绘画毫无兴趣,甚至惧怕绘画。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有意创造条件,给他们展示才华的平台,并及时给予评价,学生会因得到鼓励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渐渐提高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相同图样排排队”时,教师介绍了几种不同的绘制方法,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第一种方法是描绘,适合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第二种方法是拓印,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印制。如莲藕的截面像朵花,花菜的截面像棵小树,大白菜的菜根截面像朵玫瑰花„„这种方法适合任何学生。第三种方法是剪纸,只要掌握剪纸的方法就可以了,不需要有太好的绘画基础也能制作出精美的图案。这样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人人都能参与,个个动手操作,再加上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寓教于乐教学方式 篇3

寓教于学思想品德教学初中生一、前言

初中思想品德对于初中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特殊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伴随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学校的教育观念逐渐改变,教学不仅仅是授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过去大多数老师以学生成绩的高低判断学生的好坏。如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逐渐引起学校的重视,然而初中思想品德的考试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开卷的形式,再加上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乏味、无趣,致使很多学生形成了“思想品德是副科,考试可以抄书,所以不必认真去学”这样错误的观念,致使学生忽视了思想品德的学习,寓于教学的教学理念就在这样的状况下应运而生。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寓教于学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这一理念是非常有必要。要科学合理的把寓教于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寓教于学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如果老师对寓教于学的认识不充分,甚至不接受寓教于学的教学理念,那么寓教于学就无法发挥其中的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老师也要改变对学生的看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这就要求老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识。老师要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个性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可以让性格开朗的学生积极发言,甚至上讲台讲解,而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要投以欣赏的眼光,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老师在认识学生的过程中,还要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能愉快的学习。

老师要贴近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学生,在生活中也应该关怀学生。如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应该积极与学生共同面对,耐心引导,做学生心灵上的导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使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融洽,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老师要认识到不止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需要关心,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也需要关心,因此,老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充分考虑每个同学的感受。

三、通过举例子讲解理论

怎样将寓教于学科学地应用于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是老师必须重视的议题之一。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理论性很强,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的念出课本中的内容,那么该节课就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的讲解,老师尽可能的运用丰富的语言,结合例子进行讲解。例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讲解,老师可以举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名人作为例子来介绍,如周恩来总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周恩来总理一生都在为党和人民做贡献,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赢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然后,列举与之相反的价值观代表人物,如三鹿奶粉事件,老师可以严词批判事件的当事人,只为了眼前的利用,而不惜伤害无辜的小生命,这样的价值观是严重扭曲的,最终,导致社会声誉和钱财两空。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分析导致后者情况发生的原因,我国过去的教育里大多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学生对学习内容吸收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学生没有在关键时期培养道德思想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很容易导致学生走上弯路,以此强调、提醒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另外,老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思想道德的见解,以及自己崇敬的名人和崇敬的缘由,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了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果偏离,就要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思想道德轨道。

四、创建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老师要积极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同时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使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因地制宜采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过去的课堂氛围通常是严肃的,老师不停的授课讲解,学生一言不发,参与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老师很难清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老师要积极创造轻松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内容拓展相关的课外知识,或者讲解一些相关的笑话,这样不仅可以让课堂气氛轻松,同时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五、注重课堂多样化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模式的多样化,在寓教于学的教学方法中是关键的,多样化的上课方式有助于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关于思想道德的培养、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中多次体现,这说明了国家教育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树立学生思想品德的意识。因此,为了帮助初中学生更好的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老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愉快的接收思想品德知识,使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充分发挥作用,这就求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形式有所改变。例如,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如选取一段感动中国人物的视频,播放完后,让学生发表观后感,以及学生对美德的看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多读书多看报。例如,在课堂上举办“政治时事我知多少”等课堂多动,或者在每节课开始之前先让学生先上讲台给其他同学讲解一则时事新闻,或者一个美德故事。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堂的氛围中,使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课堂教学效率高,使寓教于学的教学理念达到目的。

六、结束语

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授予学生理论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寓教于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把这一理念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有助于初中生对思想品德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率。于思想品德任课老师而言,正确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寓教于学的最终目的。寓教于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对初中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甚至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素英.“寓教于乐”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新校园,2015,(10):88.

[2]陈远生.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汇,2014,(07):169.

美术寓教于乐教学方式 篇4

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外, 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识字资源。比如走在街上, 户外广告词, 标语等, 学生上下学路上都可随机学习。比如到公园去就可以教学生认识动物、植物, 从而学习这些动植物的汉字写法, 这样学习起来既生动又扎实, 这种感性教学方式, 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使学生的识字率和同年级相比,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识字教学法效果要好得多。其次是形象教学, 比方“盖”字, 教盖字时, 可用顺口溜:“王字俩嘎达, 把皿字压趴了”;再如“森”森林的森字, 可有顺口溜:“不出头, 不出头, 就是不出头”;还有比较难记的几个字“戌戍戊戒戎”这几个字真是很少有十分准确的把它读出来的, 如果把它说成:“横戌点戍戊中空, 二十为戒十为戎。”一下子就记住了。这种形象教学加顺口溜教学, 在孩子的幼小记忆中, 想不记住都难。特别强调的是, 在识字教学中, 学生随身一本字典是十分必要的, 一定要养成习惯, 在家里把字典放到触手可及的地方, 无论是看电视还是听收音机, 听到不会写的字就要立即查一下, 这样日积月累, 你学到的字一定比别人多, 而且能准确的应用。

二、寓识于玩, 在活动中识字

教育心理学认为, 保持和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 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 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形式——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如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一课中的“喜”字时用猜谜语的方式, 老师出示谜面“一口吃掉十颗豆豆”, 学生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猜出谜底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个字。在课堂上, 老师引导学生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 既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巩固, 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中的“趴”字时, 一名学生说他可以编个字谜“八只脚”。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 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识字, 效果会很不错。当然, 这一环节, 我通过家长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然后, 我把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语文课定为课外识字汇报时间, 组织他们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 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识字成果的机会。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还有更好的识记方法吗?促使学生把好的识记方法介绍给大家, 如平时课堂上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画一画”“演一演”等识字方法都从学生口中脱口而出, 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识字和阅读的关系

美术寓教于乐教学方式 篇5

一、寓教于学的思想品德教学理念

寓教于学的教学理念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也比较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水平, 将其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 教给学生知识只是其中一项教学内容, 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是最主要的教学任务。举个例子, 众所周知, 食用地沟油会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曾有专家表示, 能够研发出地沟油的人至少是拿到博士学位的, 只有博士级别的人才具有这样的知识与技术。这就意味着, 很多高学历的人虽然学历高, 知识丰富, 但却能够为了谋求私利而做出违背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的行为, 给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而组织思想品德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避免学生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所以, 将寓教于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当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另外, 教师本身需要对寓教于学形成正确认知, 并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 才能对寓教于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充分运用。如果教师对寓教于学了解不够全面、深入, 就无法将该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所以, 教师应为学生做好榜样。对学生而言, 如何将教师所教的知识全部吸收起来并内化为自身的经验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日常的教学中, 虽然教和学之间联系密切, 但要充分发挥出两者的综合作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要将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思想与道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也需要借助于教学理念来实现。所以, 要实施寓教于学的教学方式并不容易。

二、寓教于学教学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1、结合现实案例展开讲解, 关注学生感受

一直以来, 我国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 教师常常会将考试的分数来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不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我国应积极推进素质化教育进程, 对思想品德教学引起重视, 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现如今, 寓教于学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如何对寓教于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运用是一个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在对寓教于学方式进行运用时, 教师可以结合现实案例来进行讲解。举个例子, 在讲解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两个概念时, 教师可以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向学生讲解两者的定义,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然后, 教师可以将一些现实的案例运用到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当中。如对一位学生们十分熟悉的名人——雷锋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雷锋具备着怎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让学生们明白, 虽然雷锋的一生非常短暂, 但他用他的一生在默默的为人民服务, 他的人生很有价值。另外, 教师还可以再举一个反面的事例来作为对比, 如地沟油事件, 虽然研究地沟油的这些人有着很高的学历, 丰富的知识, 但他们却丧失了作为人最基本的良知和道德品质, 通过这个案例来让学生明白,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最重要的前提, 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最后, 在教师讲解完之后, 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获得的感受表达出来, 并说一说自己崇拜的人物和崇拜的原因, 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认真聆听, 从中判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是否完全正确, 若有学生的三观出现偏离, 教师应及时将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实施寓教于学的教学方式时, 除了引入现实案例之外, 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针对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一个观念来与学生一起探讨, 并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师放在主导地位,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 很难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应转变自身的角色,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并积极与学生互动, 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从思想品德教学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另外, 教师还应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 确保寓教于学的积极作用能够得以实现。

总之, 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现实案例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全面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初中阶段组织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学目的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是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寓教于学的教学理念比较科学、符合实际, 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 本身应对寓教于学的相关理念形成正确认知, 在教学中多多运用现实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并与学生加强互动, 充分发挥出寓教于学方式的积极价值, 推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J].施红.学苑教育.2012 (03)

[2]浅谈初中政治课中的参与式教学[J].张立新.教育艺术.2012 (01)

美术寓教于乐教学方式 篇6

本文结合《亲昵》一课中蕴含着的情感因素, 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三个方面谈谈小学美术课堂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寓情于景,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发现美

寓情于景中的“情”指的是师生间的一种默契交流和相互认可, “景”则可以理解为融洽的课堂环境。在和谐课堂环境中, 师生之间融洽的配合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容易地被激发, 学习欲望也随之被调动起来。比起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 师生间相互启发交流的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讲故事则是唤起小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个好方法。本课通过展示绘本《抱抱》拉开序幕, 讲述一个关于森林里动物之间爱的抱抱的情感故事, 唤起学生兴趣的同时营造出愉悦欢快的学习气氛。短片观赏结束后, 让学生来讲述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对亲昵的感悟, 发现友情之美和亲情之美, 进而结合生活中多种亲昵的表达方式, 总结出亲昵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 拥抱是最直接、最自然的一种。在父母的怀抱里, 我们感受到无可取代的亲情与关爱;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和爱护中, 我们感受到友情的可贵和温暖, 从而自然地导入亲昵课题。

二、寓情于教, 通过欣赏图片、游戏活动、师生互动, 让学生感受美

情感教学必然注重“以情施教”, 寓情于教理所当然成为情感教学的核心原则。美术课的情感教学从对图片、动画、艺术品的感知开始, 这是学生了解和接受知识, 同时也是展开思维的过程。对已感知的美术知识进行充分感受, 对其做出判断, 即由表面认识转向内在体验。

在课程安排中, 采用欣赏剪辑视频和图片的方式继续深入教学: (1) 人与人之间的亲昵; (2) 动物与动物之间的亲昵; (3) 短片《疯狂原始人》温馨片段; (4) 拉斐尔《坦比圣母》。

挖掘生活中的情感元素并使其在美术教学中发挥情感教学作用, 用真诚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感化学生, 附加直观生动的图片、动画欣赏和手工作品欣赏, 提高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大师的表现手法, 感受艺术作品中的大美无言,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灵感, 为下一步动手制作做好铺垫。

三、寓教于乐, 通过手工制作, 让学生创作美

寓教于乐是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环节, 美术课堂的重心倾向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因此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动手制作时间。再多的启发和灵感到实际成形时都会遇到各种困难, 因此, 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启动智慧去解决。通过实践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包括学会协作、直面困难、思考周全、互帮互助、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的形成。

结合《亲昵》一课, 在手工制作环节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运用彩泥塑造亲昵景象。小学生想象力丰富, 色彩感大胆欢快, 如何把学生的想法更好地表现出来, 则需要教师从技法上进行指导。示范时注重两方面讲解:一是材料的合理运用, 二是制作技巧的处理。让学生展示自己创意的同时掌握技能、技巧, 真正融入课堂,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本课学习中, 学生对学习有持续、高涨的热情, 他们结合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 并对其加以充实和延伸, 在情意、认知领域有积极有效的收获, 在操作、能力领域有切实有益的提高。

小学生模仿性和可塑性都很强,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的情感素养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既为人之师就要为人师表, 言辞举止端正,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多展现乐观、和蔼、积极的情感状态, 以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与学生沟通, 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 使学生在情绪上和情操上都愿意向教师看齐, 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素养, 这正是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大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学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下一篇:心理教育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