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的社交价值(共6篇)
电商的社交价值 篇1
摘要:所谓社交化电子商务, 是指将关注、分享、沟通、讨论、互动等社交化的元素应用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现象, “豆瓣网”正是向此过度的一个电商平台。此外, “豆瓣网”作为小众的电商网站, 其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的转型之举也是大数据时代下的必然选择, 因为它的转变不仅仅是在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交化电商的前进, 同时也为处在非垄断地位的许多小电商企业起到先驱指引的作用。
关键词:社交化电商,豆瓣转型,大数据时代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个体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紧密, 每个用户已从最初单纯的信息接收者, 转变为发布信息的创造者。人们不再仅仅限于购买商品, 更可以对产品进行品论、评级等整合型多方位的个性化内容推荐。所谓的社交化电子商务, 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衍生模式, 它主要借助SNS、社交媒介、社交网络、微博、网络媒介等传播途径, 通过用户自发生成信息、彼此间的社交互动等形式尽力影响销售行为, 以此来促成商品的最终购买。
豆瓣作为中国新兴电商的一员不断尝试着运营种类的多元化, 而其在2013年9月17日推出的“东西”版块, 宣告了正式向社交化电商转型。在保留原有清新风格的基础上, 豆瓣拓宽了经营类别, 同时支持其他电商购物平台的商品链接, 既方便用户也增强其对产品使用的依赖性。
1 社交化电商背景分析
1.1 顺应了社交化网络蓬勃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电脑网络在国内的普及, 科学技术在数十年间的迅猛发展, 推动了社交网络用户的大规模增加, 然而在提高用户户数量的同时, 也使得SNS网络平台陷入盈利困境:第一点, 社交化平台种类繁多, 同质化的社交网络无法满足数目庞大的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导致边缘用户甚至核心用户群体的大量流失, 行业竞争激烈;同时, 面对众多的用户群体, 社交网络不满足于依靠广告收入的单一运营模式。因此, 为了进一步扩大用户数量与规模, 提高用户的粘性, 社交化电商注重应用新的营销工具来创新盈利模式, 代表着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盈利模式必然是多元化的。
1.2 提升电子商务行业网站信任度的必然选择
电子商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其电子购物的过程之中, 诸如诈骗、泄露用户隐私等的涉及隐私安全、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负面信息不断涌现, 导致大多数用户对于电子商务网站的信任度下降, 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信任危机。社交化电子商务实行实名制, 能有效地避免互联网上因匿名而造成的诸多问题。因此, 将SNS社交元素融入电子商务行业可以提高用户与运营商双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从而有利于提高全行业的用户粘性, 增强用户对于电商网站的信任度与忠诚度, 重塑核心用户群, 以解决消费者对于电子商务行业的信任危机。
1.3 对于传统电商寻求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 传统电商行业趋于饱和, 行业内部缺乏具有约束力的准则, 物流混乱, 竞争激烈, 价格倾轧的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 与国外成熟电商模式相比, 竞争力低下, 亏损数额庞大, 国内电商企业亟待转型。社交化电商的发展有利于为我国电商发展提出新模式, 同时有利于构建传统电商行业的良好风气, 为推动传统电商行业的转型提供了重大现实意义。
1.4 创造就业机会, 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社交化电商的蓬勃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广大的就业机会, 但是由于行业发展不成熟, 仍有许多领域尚未开发完全。因此, 社交化电商的发展有利于社交化电商的成熟转型, 能够解决该行业发展后续力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拓宽其商业领域, 从而有利于扩大行业内部的就业机会, 为拉动就业, 创造就业机会, 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2 我国社交化电商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近年来, 我国社交化电子商务逐渐成长起来, 成为互联网行业内部一个大热的发展趋势。从原有的垂直电商、微博、社交媒体等占据流量优势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营销服务, 过渡到由电子商务网站自己开设相关社区、论坛等方式来活跃新老用户, 社交化电子商务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虽然我国已经迈出了社交化电子商务的第一步, 但是由于行业普遍处在发展初期, 经营模式并不成熟, 难以把控全局, 这就使得我国的社交化电子商务所暴露的弊端重重。
2.1 运营资金、资源的不足
目前国内的社交电子商务处在初创期, 很多企业因为经济实力不够而导致运营资金的不足。再加之经验管理上的缺乏, 一味将国外的范本生搬硬套, 没有真正契合到中国的实际国情中去, 而造成在经营过程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改善。
2.2 同类型产品同质竞争激烈
目前我国已有的几家社交化电子商务平台中, 同质化倾向较为严重, 他们很大程度上把社交化电子商务仅仅停留在开设相关社区、论坛上, 用户只是在传统电商的基础上体验到了与他人进行信息的沟通与分享, 而形式方面却没有过多创新。企业没有真正做到结合实际情况, 进行市场细分, 开发自身特色, 导致了社交电子商务市场的无序竞争。
2.3 过分依赖单一平台
电商导购网站的蜂拥而起成为我国互联网近来的热门现象。这种网站兼具社交和电商两种模式, 给电商发展创造了全新概念想象空间:基于社交分享、兴趣分析和内容筛选, 大大降低搜索成本, 同时网站通过电商销售分成可以直接获得收入。但本质上, 电商导购网站仍未超脱于中国互联网的最基本商业模式:流量的低买高卖。其流量高度依赖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来源, 收入又高度依赖零售电商平台巨头。显而易见, 网站无论流量和收入哪一端出现问题, 都会破坏这种模式的正常运行。
3“豆瓣网”社交化电商运营模式分析
3.1“豆瓣网”概述
豆瓣网是一个Web2.0网站, 其受众以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群体为主。截止至2013年4月十日, alexa排名约为全球111名, 全国第19名, 注册用户超过7000万, 月度覆盖用户超过一亿。同时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海外推出英文版的SNS社交平台。毋庸置疑, 豆瓣已经在某些程度上成为中国Web2.0的典型代表。
3.2“豆瓣网”B2C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1) 建立比价系统, 从而获得销售分成。
在豆瓣网提供的盈利性服务中, 同质产品的比价占据了非常重要的部分。只要有豆瓣用户通过网上的链接进入卓越、亚马逊这样的电子商务网上商城购物, 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利润的分成。
(2) 拓展更多商业空间, 实现从兴趣分享型网站向线下生活社区型网站转变。
在豆瓣目前所有的注册用户中, 其中一半左右都是社区用户。豆瓣社区已经显现出鲜明的新特点。与之前仅仅局限于读书、电影、音乐等领域相比, 豆瓣网已经开拓了一片更为广大、更为宽阔的商业领域。因而, 目前一些线下实体的机构, 如出版社、咖啡馆等也在尝试与豆瓣进行合作。
(3) 打造具有切实操作性、可用性与人性化的平台, 注重优良的用户体验。
在豆瓣网上, 用户可以自由且不受限制地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其中, 豆瓣网上所有的内容都由用户来构建和决定, 甚至在豆瓣主页出现的内容上也取决用户的兴趣导向选择。豆瓣网建立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 以用户个人为核心, 从而以用户独特的兴趣为网站的导向。
3.3 转型成功因素分析
(1) 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体验。
与大多数社交网站不同, 豆瓣是一个完全的动态网站, 它不存在一个静态的页面, 信息是无时不刻变动传输更新着的, 因而呈现给每个注册用户的主页也是充满个性与区别的;同时, 同一个用户在不同时间点上登陆豆瓣, 也会看到完全不同于其他时候的首页。因此, 个性、动态, 这都是豆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体验。
(2) 对使用者极具吸引力的创新型网站模式。
豆瓣网站的模式不是对于国外网站的简单复制, 更多的是一种对于外国成熟模式的整合与借鉴。豆瓣网借鉴了来自于flicker网站的简约素雅的界面风格, 同时吸收了该网站关于分享的概念;而在进行电子商务的方面, 豆瓣吸收了亚马逊有关于用户评价和推荐的元素;另外, 豆瓣吸收了国外SNS型网站的优点, 将社交化关系融入电子商务领域, 有利于提高用户群体的粘度与忠诚度。
4 社交化电商发展趋势预测
如果说电商对社交网络的羡慕源自其对未来的担忧的话, 那么社交网络拥抱电商, 则来自其对当下商业模式的困惑。通过对于“豆瓣网”具有借鉴意义的社交化电商转型之路, 我们从社交媒体化概念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 现代新型的电子商务系统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社交媒体性质, 虽然电商平台都建立在虚拟的网络之上, 但其根基立足于现实世界的社交网络, 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SNS平台嫁接电子商务模式, 目的是将独立的社会化营销方式直接移入电子商务平台。因此, 通过对于“豆瓣网”从社交网站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证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 新兴社交化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具有以下趋势:
4.1 社交化平台与电子商务融合加强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 尤其是网络购物市场仍将保持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数倍以上的增速。在此市场背景之下,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 不同的电子商务企业会依据其企业的规模, 企业的期望而制定不同的战略方案, 从而推动电子商务向多元化发展, 在此过程中, 许多新型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也将会不断涌现出来。
在社交化平台日益火爆的当今, 电子商务的加入是大势所趋。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电商流程, 从网上订单, 卖家确认信息, 发货, 物流运输最终送达到消费者的手中, 这是一系列连贯的过程。为了提高电子商务交易的效率, 为了保证过程的进行, 需要社交化平台和电子商务间保持高速、高效的信息交易, 这需要二者之间加强磨合达到相辅相成的功效, 同时这也势必会对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产生深远影响。
4.2 科技发展推动社交化电商新形式产生
每次科学技术的变革都会给社会发展、人类生活方式和需求带来巨大的改变, 这一过程产生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目前, 我国已经开始逐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移动终端的社交化应用日益增多, 商贸活动也愈加频繁, 社交化电子商务蕴含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尤其是移动设备的发展和位置服务的深度应用, 更是促进社交化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成长。
4.3 线上线下营销一体化
为了使社交化电商能够充分适应市场环境, 需要积极探索虚拟现实结合的服务信息平台, 如引入服务型组建和信息评论分享机制等。完善线上线下的营销一体化, 这将不仅作为巩固社交化关系的补充, 更能使营销内容变得丰富。一方面, 生活服务型组建的的添加, 是便民活动的体现, 能够实现不出门即可办理各项生活服务项目, 如缴费和充值等。另一方面, 信息的评论分享机制建立, 有利于完善社交化电子商务体系中的匹配、现场展示交易、论坛交流分享、团购、秒杀和走秀等多种形式和活动, 让参与者之间增强认识、增进感情及增加信任, 达到交友、学习与供需对接等多个目的。
参考文献
[1]董鹏军.电子商务企业盈利模式探究[D].山东大学, 2013, 6.
[2]蒋娟.我国社交化电子商务的传播效果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12.
[3]苏落.解剖“社交电商”[J].成功营销, 2014, (01) :15.
[4]冯敏敏.基于SNS模式的电子商务营销方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电商的社交价值 篇2
自2013年以来,全球范围的互联网平台开始了一次大迁徙,手机取代了电脑,成为绝大多数网民的常用上网设备,这一改变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沟通交流更加便捷。权威机构的统计显示,早在2012年6月手机网民的规模就达到了3.88亿,首次超过了台式电脑的用户,这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步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这说明我国的电子商务步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从而催生了有别于淘宝、京东的一种社会化移动社交电商模式。目前微商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前期是利用智能手机和微信号开展电商商业务,社交电商创业者通过在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平台进行商品营销,即C2C模式:从2014年开始、以微店为代表的专业B2C社交电商平台兴起,厂家通过平台或发展代理商的方式来销售产品或者服务。从目前的增长趋势来看,社交电商作为移动购物的一部分,其发展趋势必将势不可挡。(二)社交电商是以微信为基础而存在的
做信利用“病毒式”推广方式,使得用户在网络上形成自发传播的推广方式,通过用户之间的传播,使传播速度、传播数量呈现出几何倍数增长。现在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在公交车上、地铁上,抑或是路上,随处都可以看到低头看微信的人们,每天早晨起床后或者临睡前要做的事情就是看微信,微信几乎占据了人们所有碎片化的时间,这就为微商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与基础,而且微信多是以朋友为纽带的、这种信任关系十分牢固有利于微商的良性发展。
(三)国家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说明中国对互联网的重视提升到了国家层面,而微商的出现实际上也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市场产物。有了国家的支持,相信中国的微商发展会越来越规范,其前景也一定是喜人的。
达令家-全球女性时尚消费平台,由上万家线下时尚女性实体店,打通“线上社群+线下社区”资源流量,与国内6亿女性共同打造专注中国女性消费聚合平台的优质品牌。
IDG资本、红杉资本。今日资本、光大控股、苏宁易购,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以及国内知名的零售巨头之一,组团投资达令家这个平台,过去一年投资7个亿;
现面向全社会启动店主计划,背景强大、平台可靠、奖励丰富、绝佳时机、前景可期!在这里,你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顺手开店,自用赚钱,推荐朋友做店主或者购物赚钱。零库存风险,一站式服务让你轻松化身社交圈时尚分享达人获收益。
“社交电商”:跨界的边界 篇3
淘宝“坑爹”,“社交电商”来了
Facebook模式引入中国后,成就了开心网、人人网等社交网站;Twitter模式引入中国,成就了新浪微博;从此,“社交媒体”的热浪高涨不下。
作为另一支新军,Pinterest模式进入中国之后,成就了“美丽说”、“蘑菇街”等“社交电商”网站,他们从一开始便以“跨界”的姿态出现——用户在分享出自己产品图片的同时,可以标上图片中产品的价格,以及出售该产品的店铺链接,点击便可进入店铺购买该商品。
“‘社区化’是是形成‘购买’的手段。” 就如蘑菇街CMO李研珠如此解释“社交电商”。
“美丽说”副总裁杜郭伟却更愿意以社交媒体的角度为出发点,来看待“社交电商”:“传统的时尚杂志,用户看完后不知道里面好看的衣服去哪里购买,但‘美丽’说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么,“社交电商”的产生,究竟是社交网站发展出的必然成果,还是源于电商网站推广需求,又或者是这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偶然的一次交叉?
国内“社交电商”的诞生,与另外一个电商平台——“淘宝”不无关系。
一批从“草根”发展而成的“淘宝大店”,聚集在这个“卖家集中营”的平台上,迫于竞争,有些卖家想尽一切办法钻“淘宝”规则缝隙,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淘宝“信誉危机”:图片广告缺乏真实性,甚至“信誉等级”也能买到。“淘宝”的监管已经明显力不从心。在“信誉危机”的环境下,买家希望能得到更真实的信息和更中肯的推荐。
同时,淘宝平台上的推广手段很难差异化。众多大卖家一旦发现某个手法有效,很快就会变成集体非理智行为,有限的资源在有限的空间内催化,最终会迅速点爆价格。动辄上百万元的广告位,甚至“秒杀”才能拿到,而效果并不让人满意。淘宝也被一些卖家称为“巨坑爹”的地方。
依托于“淘宝”、卖家或其他电商的这种推广需求和销售需求,以及消费者需求,便催生了“社交电商”。
买家,还是卖家?
“社交电商”刚诞生两年,就有了很漂亮的数据。数据显示:“美丽说”和“蘑菇街”4月的每日独立访问者分别为320万人和220万人,给淘宝带来的月交易额分别为7亿元和1.5亿元。
“社交电商”被人看好的一个理由是,它可能比社交网站更有盈利前景,又比电商更有互动空间和客户黏度。
它以图片为内容主导,图片比文字有更直观的表现力;以“瀑布流”的图片陈列方式,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而在浏览过程中,看见喜欢的产品图片,可以直接点击图片上的“喜欢”按钮,这个操作可以为产品加分,并将其收藏或分享;从看到产品,到进入店铺购买,操作十分便捷。当然,交易完成之后,该平台即可从店铺处获得佣金。
当然,毫无疑问,社交电商的生存根基在用户。
当初,为了响应淘宝“信誉危机”所催生的需求,社交电商应运而生。如今,它能否真的将自己建设成为一个有公信力的盈利组织?
如今国内社交网站的收入模式,“美丽说”主要靠给其他网站带来流量之后的佣金,以及部分品牌广告,“目前主要的收入来自淘宝交易的佣金,品牌广告方面的表现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未来‘美丽说’的主体收入模式一定是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杜郭伟说。
“蘑菇街”的收入模式则主要依靠佣金。
“蘑菇街”的李研珠一再强调:“不可避免每个社交电商平台上,都会有部分卖家在动作,每天在‘蘑菇街’分享出来的商品中,有78%被我们的系统判定为卖家发布或卖家的托儿发布,或疑似有利益关系的推荐,我们会直接过滤掉。”
“我们不考虑卖家是谁,只考虑商品。目前还没有接受卖家的打算,只要开了这个口子,卖家的行为可能是致命的。”李研珠强调,“抓买家、放卖家”是其长期定位。
多大的想象空间?
现阶段,“社交电商”网站上展示产品都是在服务女性用户,集中在服装、美妆类。为什么选择女性用户?
“美丽说”副总裁杜郭伟解释说:“女性天然是有分享需求和欲望的,尤其是在穿衣打扮方面。”只要引起她们的兴趣,传播就不是问题;而只要她们分享、讨论起来,购物也就产生了。
“蘑菇街”CMO李研珠也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台戏谈不了5分钟就是买东西。”
而在如何引起她们的兴趣,鼓励她们积极分享并产生购物,实现网上的“客流量”,这两家网站正极力尝试不同的做法,并试图形成差异。
“美丽说”定位在女性时尚领域的Social Media(社会媒体),甚至定位于“时尚社区”,重点在于“分享”。为了给女性创造一个纯粹的讨论环境,它甚至不允许男性注册。
杜郭伟解释说:“我们要解决女性用户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自己变得更美丽。而这个问题具有太大的想象空间了,淘宝去年4000亿元的销售额中,与此相关的近25%。”
为了吸引更多时尚白领参与使用,“美丽说”正在积极与一些大品牌合作,推出一些免费试用、试穿活动。
而“蘑菇街”的重点是在导购方向,用户以85后、90后年轻女孩子为主。“最初的种子用户是一批年轻女孩子,后来发现在这个群体中口碑传播的速度和作用极大,而且她们的购买力让人惊喜。”李研珠说。
为了更快、更准地博得目标用户的“芳心”,“蘑菇街”针对自己的目标用户,推出服务产品“小组”(如“平胸组”“痘痘组”等),让具有相同特征的用户聊起相同的话题,保证相互推荐时更有说服力,增加用户黏度。
而且,为了抓住年轻女孩群体在网上的高活跃度,发动她们更积极地分享,“蘑菇街”还发起“求团购”,号召“小圈子”组团购买。
李研珠强调说,“爱分享”的氛围是要靠培养的,“她们的需求真的非常多,就看你能否抓准这些需求,这需要耐心。”
社交电商:互联网格局新趋势 篇4
社交电商博弈
今年8月1日, 阿里和新浪宣布即将推出“淘宝微博版”。这一消息的宣布, 酝酿多时的“社交电商”博弈战打响了。阿里新浪的合作、微信5.0上线……社交电商博弈战瞬间愈演愈烈。
淘宝微博版
2013年8月5日, 阿里和新浪合作推出的“淘宝微博版”正式上线, 共同策划进入购物2.0时代。一个是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 一个是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 二者之间的合作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很快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与讨论。
在用户习惯向移动化迁移的背景下, 微博能够帮助淘宝占领移动互联网电商入口。一方面开拓了一个获取流量、用户的新入口, 打造一个全新的营销阵地;另一方面基于微博淘宝版的社交属性, 除了开发大量新用户, 还可以利用社交关系对用户进行维护和管理, 将其发展为稳定用户, 并强化老用户对店铺和商品的粘性。而对新浪微博来说, 双方能够深度整合社会化数据和电子商务数据, 大幅提升推荐信息的精准度, 在商业化与用户体验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此次合作的用户体验方面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账户互通, 降低用户注册登录的成本;二是淘宝商品信息在微博中以CARD形式出现, 增加信息容量, 协助用户全面了解商品特性。
对淘宝卖家而言, 淘宝微博版的作用更显著。微博现已成为卖家触达海量消费者的重要营销渠道。淘宝微博版有意在用户发布微博时除了输入文本外仅保留图片和表情两个选项, 直接以丰富的图片吸引消费者关注。同时, 加设了数据中心, 提供商情监控、影响力分析、粉丝分析、微博页面分析以及转化率分析等多项专业服务, 通过对社交数据的解析, 帮助卖家优化推广计划。
随着合作的推进, 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将打造出用户虚拟生活平台。基于数亿社交媒体用户与数亿电商用户的数据互通, 将产生海量的有价值的消费信息。
不难看出, 阿里和新浪的合作在这场社交电商的博弈战中来势汹汹, 双方目的和收获明显, 因此造成了业界的危机感。其中“反击”最为明显的就是另一互联网“大腕”——腾讯。
腾讯的“野心”
面对阿里和新浪的强势合作, 腾讯也迅速推出微信5.0。微信的野心是成为线下商家的本地服务入口, 腾讯未来很可能将类似苹果Passbook的产品添加进微信。这就可以描画微信O2O业务成型后的情况:邀请或等待商家开通微信公众账号, 要求商家以微信会员卡的形式与用户对接, 用微信移动支付完成支付。
腾讯近几年的发展一直胸怀“开放”精神, 微信公众平台受到欢迎之后, 并没有把API接口统一模板化, 而是把开放平台分给了第三方平台。诸如“微信逛”、“口袋通”等创新型企业随即成为微信的再生父母, 他们提供的“I/O交互”、“CRM客户管理”、“多媒体营销活动”等新玩法, 既彰显了微信开放平台的无限可能, 也更加“接地气”, 刺激了用户的使用感官体验, 同时扩大了企业主动营销内驱, 给了微信极大的推动力和膨胀感, 像后来提出的轻APP概念、本地化O2O大本营、取代支付宝做移动端支付、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等口号。
而电商也一直是腾讯的心头痛, 只有用户和流量无法在电商领域立足, 而腾讯也不放过任何发展电商的机会。这次微信公众平台的热潮给了腾讯“可乘之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展SNS社交化电商也极具优势, 一来贴近用户、交互便利, 二来方便创新个性化全方位服务体验, 再依托朋友圈庞大的口碑推动, 加之即将开放的微信支付通道, 一个封闭的电商生态圈将组合而成。而以互联网逻辑发展上位的淘品牌,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觉得这个生态圈是一片肥沃的土壤。
尤其微信5.0的上线, 更是奠定腾讯进行O2O模式的基础。在微信O2O背后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 那就是腾讯生活电商团队。目前腾讯生活电商团队在微信中以名为“微生活”会员卡的公众账号独立运行, 并没有与其他公众账号体现出区别。不过从渠道推广上看, “微生活”正肩负起为微信推广会员卡的任务。
根据腾讯的一份资料, 在138天的时间里, “微生活”会员通过微信会员卡在汉庭预定房间数超过61 884间, 汉庭为生活会员平均订单量大于638间夜/每天, 按订单额算为17.8万间夜/每天。
微信支付后续的使用场景也将基于O2O模式, 将线下扫码全面铺开, 包括一些典型的线下场景, 如电影票购买、公交卡充值、景区门票等, 抛开传统电商模式的禁锢。
阿里PK腾讯
阿里在宣布和新浪合作推出“淘宝微博版”的前一天, 确认暂时停止与微信相关的应用在服务市场的订购。对此, 淘宝网相关人士回应称, 目前在服务市场上有一批跟微信营销、微信推广以及客户管理相关的应用, 这些应用存在很大的数据安全隐患, 可能导致淘宝数据外泄。此次下架涉及以微信为核心功能的纯微信应用共计19个, 以微信为辅助功能的相关应用共计10个。而腾讯也不甘示弱, 以“垃圾信息影响用户体验”为由, 出台了一些针对淘宝商品及淘宝卖家在微信上营销的限制措施。
在微信5.0和“淘宝微博版”推出的敏感时期内, 彼此以“用户体验”和“保障用户安全”为由进行相互屏蔽, 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这一场“社交电商”博弈战。业内人士表示, 阿里封杀微信、微信打通交易通路, 都不仅仅是出于交易安全和用户体验的考虑, 更不希望未来成为对方的一个“工具”。
随着微信支付环节的完善, 以及交易闭环的打通, 阿里很担心未来的淘宝卖家与买家在微信上进行沟通、购买、客服和售后, 而阿里仅仅成为了一个“光秃秃”的商品展销柜。而腾讯的顾虑则在于, 不希望微信最后仅沦为淘宝的一个流量入口, 为淘宝的交易输送用户。
目前看来, 这场博弈战还将持续。然而究竟“社交电商”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使得阿里和腾讯这两个互联网先行者打起这场如火如荼的战役呢?这还得从社交电商崛起角度来说。
社交电商的崛起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 也就是说, 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根据这样的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交网络不是昙花一现的流行产物, 也不是目前已知网络的附加品, 人们越来越希望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互动与实用价值, 而这一需求也将社交网络带入了平台化的应用时代。平台化也使得社交网络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商业性价值也越发体现。
国外的咨询机构曾做过调查, 87%的电商企业使用社交渠道, 79%用来提升品牌认知, 74%用来获取客户。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也曾公开表示, C2B在未来大有可为, 甚至是颠覆性的。
C2B是指聚合分散但数量庞大的用户, 形成一个强大的采购集团, 通过SNS社交网络, 将需求传递给供应商, 从而实现定制化贸易。随着SNS网络的发展, 需求聚合的成本越来越低, C2B变得可行。
同时,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正在发生改变, 消费者拥有更多的资讯, 他们不再完全受制于销售资料的影响。他们圈子里的好朋友、同行、网友正在提供各类消费建议。口碑和效仿一直是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 互联网的SNS阶段将口碑和效仿规模化。社区化商务加强了购物者的零售体验, 使口碑的力量真正转变成销售的力量。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 社交电商被认为是互联网的新格局, 也是电商竞争的新格局。这一格局之所以能够形成, 主要得力于移动为主和大数据两方面的发展。
移动为王
各种移动终端的推出, 致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移动终端的崛起, 意味着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价和向好友寻求中肯的建议。移动设备的数量继续增加, 同时由于品牌厂商越来越关注社交媒体, 加上移动市场的蓬勃发展, 社交媒体必然会抛弃传统的显示广告商业模式而转向新兴的社交商务模式, 这也再次证明“移动为王”。对于电商企业而言, 移动终端的入口是其当前发展的一个短板, 与社交平台合作, 可以弥补其不足。
“移动”同时也意味着简便性。所有生活、工作的需求都能够通过一个移动终端得到满足几乎成了当代人的追求。技术者也在不停开发各种满足人们“轻松移动”的设备和应用。
社交电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于这种“移动”功能的追求, 随之“一键支付”的便捷移动支付方式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大数据
阿里金融总裁胡晓明曾表示:数据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也意味着, 能够抢先把握大数据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把握了产业发展先机。
绝大多数独立电商很难形成融支付、数据、服务、平台为一身的生态系统。电商所拥有的数据更多是来自消费者的消费信息, 而社交平台则拥有其他属性的信息, 其信息属性更多体现在用户的兴趣和热点话题等。
正如马云所说的大数据时代的核心不是分析数据, 而是分享数据。沉淀下来的微博用户消费数据及消费兴趣, 将助力新浪微博的大数据挖掘和积累, 从而分析出用户潜在的消费动机, 让社交电商更为精准和智能化。这就是社交电商隐藏的数据力量, 在帮助实现用户引流的同时整合更多数据。
银行, “旁观者”?
互联网领域里有很多技术应用的突破, 比如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 都已经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在阿里、新浪、腾讯这三大互联网企业打着激烈的社交电商博弈战的同时, 银行不能仅仅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银行也应该及时跟上社交购物年代的运营思维, 否则支付业务和客户数据价值将处于劣势地位。
社交电商带来的这些启示, 其深层涵义在于提醒传统银行业需要坚持创新的思维, 把握互联网发展的格局变化, 认清社交电商背后的实质, 充分发挥本身固有的优势。根据社交电商形成和发展的趋势, 银行业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
把握支付创新模式
从阿里和新浪联手推出的“淘宝微博版”来看, 新浪虽已经获得支付牌照, 但淘宝微博版的支付环节仍然需要跳转到淘宝页面实现, 并没有形成独立支付闭环;而腾讯也是借用微信5.0的支付功能来为闭合的O2O奠下基础。这一点可以看出在社交电商发展中, 社交平台更多是导流作用, 支付仍然是基础。
在社交电商“移动为王”的背景下, 未来的支付模式发展方向几乎都离不开“移动”这一特征。
首先是支付模式。移动化支付, 会逐步蚕食传统的支付市场, 实现支付的电子化、虚拟化、数字化;刷卡模式将逐步退出舞台, 无卡模式将成为主流, 交易虚拟化、近场支付和虚拟账户交易的结合将成为最终的形态。手机刷卡器、盒子支付将会是过渡性产品, 在这个过度期间, 需要累积的是资源、用户和商户。
其次是应用模式。银行业要在移动支付推动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 快速开发、开通移动支付通道, 为各种第三方支付机构及应用工具提供接口。银行本身更要开发移动银行APP, 分流银行柜面业务, 将需要去银行柜台办理的业务转移到移动终端。移动支付工具快速普及, 但钱包应用将成为主流, 最终融合成“支付+钱包+理财记账+优惠”, 取代实体的钱包。手机将成为出门必不可少的多功能工具。
布局大数据
散落在社交网络、电商网站、物联网等网络应用中的大量蕴含着用户信息、偏好、消费和行为习惯的电子数据, 正逐步释放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和资产。业内人士表示, “无论银行还是电商, 有了大数据资源, 不仅仅可以做信贷, 其应用要广泛得多。”除此之外, 大数据还能够帮助精细化用户, 分析各种业务走势, 也能创造更佳的客户体验。
社交电商将看似不同却尤为相关的数据进行大整合, 其数据分享和分析将达到更高的精确度, 数据的力量得到充分地挖掘。传统银行业近期开始尝试进军电商, 也是受到电商企业金融业务兴起的启示:传统银行业开始意识到大数据的作用。然而目前银行业大数据的布局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需要认识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 用户产生的数据只有达到足够大的体量才具有分析和决策参考的价值。目前只有阿里巴巴、京东、百度、谷歌等老牌互联网公司拥有的数据达到如此规模, 相比之下, 银行用于收集数据的电商业务刚刚起步, 收集的数据量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 电商行业开始往社交网络发展, 从另一角度看是为了分享大数据, 打通不同平台接收更大更精确的数据。而银行业相比电商行业更需要慎重对待数据分享, 原因在于银行数据的安全度要求要远远高于电商和社交平台。因而如何做好数据分享, 银行要牢记“成也萧何败萧何”的道理, 既要适当开放也要把握好“度”, 重视用户的信息安全管理, 不要让大数据分享陷入安全隐患之中。
注重渠道导流
反观阿里和腾讯的社交电商博弈战, 其实也是一场互联网生态之争。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 都希望借用社交电商获得在互联网竞争格局中更有利的位置, 另外也是借用社交电商来触及开展更多的业务, 比如支付业务、基金业务。这一过程中, 双方都在争取全面接触用户, 进行业务导流, 利用社交增加用户粘性, 对此银行业也要重视。
面对互联网技术改变并动摇了银行的传统客户基础的情况下, 银行业要认识到自身固有的优势, 比如每个用户都需要拥有银行账户, 电商企业的业务依附传统金融业, 很多资金依然来自于银行。银行更要认识到来自电商竞争威胁的业务方面, 如支付业务、基金业务, 银行要提高竞争力, 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着力点是需要在存量客户中增加黏度。与此同时社交电商的崛起, 用户可以以自助的形式灵活获得信息, 谁的信息先进入眼帘, 谁的口碑更好都将影响他们的选择。所以银行要与时俱进, 重视拓展渠道。
渠道的重要性在于使银行面对互联网格局发展时不至于沦落到“互联网成平台, 银行成应用”的被动局面。既然互联网可以挟用户与银行竞争, 银行为什么不能借网络而将竞争的主导权重新夺回呢?
目前, 从许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分流率超过70%这一点可以看出, 客户已经越来越依赖于电子渠道, 特别是互联网应用的金融服务。银行已经借用网站的形式获得一定的客户流量, 那么接下来银行要乘胜追击, 社交电商的启示是银行也可以利用社交平台。
小红书内嵌社交基因的跨境电商 篇5
2016年3月,小红书完成了1亿美金的新一轮融资,此次融资后,公司估值高达10亿美金,正式跻身独角兽俱乐部。
2013年10月小红书购物攻略诞生,它是一个覆盖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热门旅游地的基础购物指南,这些都是由公司创始人找当地购物达人编写的,有性价比高、特色鲜明的品牌和商家介绍。当年圣诞节到来时,小红书快速掳获了一批有海外购物需求的用户。2014年12月开始,小红书进行了战略升级,从海外购物社区升级为社区型电商。
正是因为从由全用户贡献内容的产品信息分享平台起家,小红书最大的卖点并不在于把线下的购物场景搬到了线上,而是加入了真实的购买用户的背书。它以帮助用户发现好商品为核心来降低用户搜寻成本,通过内容社区的互动未来能够实现对很多非标品的购买需求的满足, 属于精品型的购物模式。
做电商的首先要面对供应链问题。小红书采用的是最大程度上保证商品品质的自营模式,以此打消用户对“商品真假”的疑虑。其在货源端直接与品牌商和大型贸易商打交道,如澳洲保健品品牌Blackmores和日本最大的药妆集团麒麟堂等。而在销售方面,则主要通过跨境电商保税仓发货给国内用户,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间。小红书在郑州和深圳保税区都拥有自营仓库,仓库面积在全国跨境电商中排名前列。
与其他自营B2C电商来相比。小红书的优势首先在于,社区的存在,包括用户笔记、点赞、评论等构成的大数据,都可以让其预判产品的销量,从而降低库存风险。另一方面,小红书“福利社”采取了闪购模式,有95%的商品会在上架2小时内卖完,商品周转期最长为两周,库存压力较小。
阿里搏杀腾讯社交电商大爆发前夜 篇6
社交电商更广义的称为社会化电商,是指将关注、分享、沟通、讨论、互动等社交化的元素应用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形式,或者是将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简单来讲,就是用社交的方式促进电商销售。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社会化电商,既体现在消费者购买前的店铺选择、商品比较等,又体现在购物过程中通过IM、微博、论坛等社交工具与电子商务企业间交流互动,还体现在购买商品后消费评价及购物分享等。从电商企业的角度来看,通过社交化工具的应用及与社会化媒体、社交网络等合作,完成企业营销、推广和商品的最终销售。
社会化电商具备两大核心特征:一是具有导购的作用;二是用户之间或用户与企业之间有互动与分享,即具有社交元素。目前,社会化电商主要有5种形式,不同的电商经营主体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有选择地把社会化电商的5种形式灵活组合运用。
第一种,基于社交网络的熟人分享推荐。社交网络是互联网用户量最多的应用之一,根据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国内网民数量为5.91亿,社交网站的使用率高达48.8%,足见社交网络可对电商产生的巨大价值。
腾讯旗下拥有QQ、微信,注册用户分别达8亿和5亿的这两大社交应用,可以说已经掌握了国内社交网络的绝对控制权。随着社会化电商的概念崛起,腾讯正在致力于将社交流量转化成电商销售额。7月31日,腾讯联合小米在QQ空间独家首发小米新品红米手机,短短30分钟预约量就突破了100万,腾讯社会化电商的实力凸显。同时微信的朋友圈促进电商销售的案例更是被津津乐道。
第二种,基于微博的社会化媒体推荐。微博也是最受欢迎的网络应用之一,使用率更是高达56%,微博大号拥有大量粉丝,这增加了其话语的权威性,所以很多淘宝店主都乐于让微博大号转发商品信息来带动销售额。
阿里集团正是看中这一点才在今年4月29日以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的18%股份,而7月底更是推出了新浪微博淘宝版,阿里通过投资入股使具有社会化媒体属性的微博向淘宝导流,以此来帮助卖家获得站外流量,提升业绩。
第三种,基于优质商品与小清新用户体验的社会化电商导购平台。据统计,目前国内社会化电商网站超过50家,市场规模已过亿元。根据消费内容可将社会化电商导购平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蘑菇街、美丽说为代表的网络零售导购网站;另一类是以大众点评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务业的点评网站。
社会化电商导购平台是以优质商品或服务为主体的,通过用户UGC以及网站编辑使商品或服务呈现最佳效果供消费者做出选择,盈利方式以销售分成和广告收入为主。由于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蘑菇街、美丽说等社会化电商导购平台吸引了大量女性用户,并成为淘宝卖家最热衷的除淘宝之外的导流平台。不过此种形式对淘宝的截流影响了淘宝的营收,所以淘宝一直想封杀类似网站,同时主推自己的同类产品,目的是将社会化电商流量掌控权握在自己手里。
第四种,大型电商企业自建的电商社区。为了要沉淀自身网站的流量,各大电商都推出了自己的社区,如基于淘宝的淘江湖、凡客诚品的凡客达人、乐蜂网的蜂向标等。
电商自建社区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来,沉淀用户,为主站导流量;二来,增强电商网站是社交属性,让用户有归属感;三来,建立忠实用户群,提升网站品牌软实力;四来,提供导购服务功能,增强网站营收方式。由于社会化电商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各大电商都在加大网站社区的建设投入,在流量越来越贵的今天,沉淀用户是节省成本提升转化率的最佳方式。
第五种,基于知名论坛营销导入。论坛是社交网络发展的根基,虽然随着社交网络、微博等新形式社交方式的崛起,论坛的市场地位不断下滑,但仍然有大量的忠实用户。豆瓣、天涯、铁血军事等知名论坛仍然活跃在互联网界,对电商的导流作用不断被深挖出来。
豆瓣汇聚高质量的影视、书籍、音乐等内容,拥有大量忠实用户,前不久豆瓣上线了对接电商网站的图书购买链接,在用户查看书籍介绍时可直接通过豆瓣提供的电商网站链接下单。铁血军事网也从单纯的军事论坛转型成了军事用品的电商。而天涯与苏宁易购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广告、内容营销等方式为苏宁易购导流量。社会化电商的发展使论坛重获生机。
若说电子商务是网络零售的经营,那社会化电商就是对流量的灵活运用。社会化电商的价值是尽量提高流量转化率,帮助企业提升销售额。拥有大量流量的腾讯与阿里,则是社会化电商流量的最大主导玩家,因为帮电商将流量转化成销售额可以获得销售提成收入或广告收入,这一市场价值超过千亿,阿里与腾讯都想获得最大收益,所以两大巨头因社会化电商的主导权而再度交恶。
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正在经历移动互联网进程,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腾讯微信抢得先机,为了不让腾讯微信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社会化电商之路崛起,阿里利用自身在电商市场的统治力封杀微信二维码,以此来抑制腾讯的社会化电商发展,同时阿里也在积极推进自己的社会化电商布局。社会化电商大势所趋,必将成为电商行业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发展至今已经到了大爆发的前夜,接下来阿里与腾讯之间的恶战将会愈演愈烈。
【电商的社交价值】推荐阅读:
大学生社交电商创业真的是机遇吗07-31
企业社交平台的价值06-10
虚假的社交11-06
电商的电商05-31
社交媒体的营销意义10-13
社交礼仪的意义09-26
社交媒体传播的法则07-18
社交中的赠送礼仪07-19
虚拟现实的社交之路06-07
社交电视的特性与创新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