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职称(精选4篇)
历史职称 篇1
在中国,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职称制度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一直是高校和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也是全面推行高校全员聘任的基础。
一、中国古代教师职称制度探源
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很早就有助教和教授作为学官并形成一种制度。我国古代的职称制度可能就起源于这里。
(一) 助教的起源
早在一千六百多年以前, 西晋为了世家豪族子弟学习, 就创办了贵胄学校——国子学, 助教就诞生于西晋国子学中。国子学中的助教称为国子助教, 其职责很明确, 就是一般的专业教员, 在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的总领下, 辅佐博士讲授经学。
(二) 教授的起源
教授作为学官始于宋代。教授作为学官大量设置则是在庆历四年 (公元1044年) , 当时宋仁宗诏令各路、州、县立学, 置教授为学官, 以五经、艺训诲学生。教授的选任标准是严格的, 宋代规定, 各府州教授须由地方选聘名师宿儒担任, 后又规定必须是制科、进士科出身或由上舍毕业, 并作过官的才能充当, 自熙宁六年 (公元1073年) 起, 教授人选要由朝廷直接任命。在古代, 教授的品位一般比博士、助教还要低。
(三) 古代高校教师的选任
古代官立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治国安民的官吏, 大学教师本身就是国家的职官。因此, 大学教师的考选、任用、考核、晋升等, 基本上由当时政府所实行的文官考选和考绩制度所决定。
二、我国近、现代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确立与发展
(一) 我国近代教师职称制度的确立
我国近代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最早可以上溯至洋务运动时期的洋务学堂。
1、洋务运动时期高校教师职称制度。
19世纪60—90年代, 清朝统治者内部有一部分人主张办“洋务”、兴“西学”, 创办了一批新型的外国语学校、工业技术学校和军事学校, 为洋务事业培养所需的各种专门人才。这些新式专科学校移植了西方的教育制度, 在教师任用上, 一般都实行教师招聘制, 但当时并无严格的招聘标准。
2、戊戌变法时期高校教师职称制度。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维新运动主张“废科举、兴学校”, 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的前身) 。这些新式学堂实行教师招聘制。
(二) 现代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发展
1、旧中国职称制度。
1912年, 当时的教育部颁布《大学令》等法令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规定大学教员分教授和助教二等, 必要时聘任讲师。1917年, 教育部的《修正大学令》规定, 大学教员分为正教授、教授、助教授三等, 必要时聘任讲师。此外, 这时期的教育法令还对教师的聘任及有关方面作出正式规定。从实践来看, 蔡元培1917年后在北大实施的一系列教师聘任改革措施最具有代表性。
2、根据地和解放区的职称制度。
战争时期, 根据地和解放区没有统一的职称制度, 职称名称也不一样, 不进行评审, 而是由政府考核、任用, 但非常严格。根据地和解放区职称制度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待遇最高, 实行“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各边区的职称条例都叫“优待专门技术干部办法”。
现代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任职标准很高, 要求非常严格;二是待遇优厚, 知识分子地位很高;三是国统区实行评审制, 解放区实行考核任用制。尤其是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实践, 其实就是直接聘任制, 对我们今天的职称改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建国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发展及趋势
(一) 建国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发展
1、技术职务任命制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 许多工作尚未理顺, 各高校也沿用了国民党时期的教师等级。1952年7月, 政务院公布的技术职务暂行等级表中把高等学校的教师职务分为五级, 分别为教授、副教授、讲师、教员、助教。到1956年以前, 我国对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上实行的是技术职务任命制度和职务等级工资制度。1956年以后, 工资基本处于冻结状态, 技术职务的任命工作也基本停顿下来。1956年6月, 遵循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精神, 有关部门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条例》, 开始学衔评定。
2、职称评定阶段。
1960年2月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及教育部《关于执行〈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这两个文件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高校教师职务条例的形成。。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职称工作也随之停止。
3、技术职称制度恢复阶段。
1978年2月, 教育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高等学校恢复和提升教师职务问题的请示报告》, 要求恢复职称评定, 并对执行中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此阶段职称评定的特点是:职称只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和能力的称号, 由专家评审确定;没有岗位要求和数额限制;不与工资待遇挂钩;一次获得, 终身拥有。
4、职称整顿阶段。
由于职称评定在实践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1983年9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整顿职称评定工作的通知》, 高校职称工作随之进入了两年多的整顿阶段。
5、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阶段。
1986年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关于改革职称评定,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中发 (1986) 3号], 决定在全国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1986年3月, 《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颁布施行, 标志着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确立。
(二) 趋势
历史表明:高校教师职称聘任制才刚刚踏入正轨, “以聘代评”是其总的趋势。
1、科学设岗是职称改革的核心内容。
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本着精简、优化、高效的原则, 根据高校发展的规模、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水平等来进行。我们可以借鉴日本按讲座或学科设置岗位的经验, 按照教研室任务和学科教学任务设置教师岗位。
2、建立凭能力、重业绩为导向和标准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是关键。
论资排辈的职务评聘方式一直贯穿于整个职务申报评聘过程中, 很难从根本上破除, 这种“排队等候”的评聘模式大大削弱了有才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要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重新定位职务评价机制, 实现由重学历、重资历的评价机制向重能力、重业绩评价机制的转移, 放宽学历、资历等硬件要求, 代以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业绩来说话。尤其对个别能力较强、业绩突出的要允许, 甚至鼓励自主、越级申报。
3、单位自主聘任是大趋势。
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岗位设置和工作需要从具备任职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 可全省或全国甚至全世界公开聘任。受聘上岗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单位签订协议, 使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契约化、合同化。
4、加强聘后管理是重要环节。
要革除流于形式的传统考核方式, 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动态管理, 制定职务能上能下的考核机制考核作为兑现职责和待遇的最重要标准。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动态管理, 制定职务能上能下的考核机制。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要把日常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相结合, 并以日常考核为基础。可以借鉴美国对不同的岗位实行不同聘期的制度, 对职称较低的教师一年一聘, 也可象英国那样对低职称教师实行“试用期”制度。
总之,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有着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保障机制、人才交流机制逐步完善,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一定会朝着“社会化评价为基础、岗位需要为前提、聘约管理为手段、法律制度为保障”的方向健康发展。
摘要: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近现代教师职称制度,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田子俊:《中国高校职称评聘制度历史沿革》[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3)
[2]王怀刚、林玉英:《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的历史与深化》[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
历史职称 篇2
尊敬的评委会:
我叫余明飞,男,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3月出生于贵州遵义县,2004年6月毕业于贵州安顺师专(现安顺学院)政史系,并取得初中政治教师资格,2005年8月考入遵义县山盆镇丁村初级中学,2010年1月通过函授学习于贵州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取得本科学历,2011年8月通过遵义县县城教师招考调入遵义县第六中学,2013年参加初中历史教师资格申报合格(资格证在办理中),现任初中历史教师、遵义县第六中学纪检委员职务。八年来,我一直从事初中历史和政治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各位领导和同仁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自2008年12月获得中学政治二级教师资格,至今任中二已满4年,任现职期间考核都是合格,在德、能、勤、绩方面成绩比较突出。根据职务晋升条件,我符合申报中学历史一级教师条件。以下是我四年来的工作述职。
一、思想品德表现——敬业是本
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积极负责任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奋勇进取;遵守法纪,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件小事。
我特别注重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良好的师德,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已任,勇于迎接新 挑战,具有创新意识,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不断上进。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阔眼界,关心身边事、国家事和天下事,增长知识,练好本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尊敬领导,与同事团结协作,服从安排,与人为善。
二、学识水平——提高是根
本人从教八年来,始终积极探索和学习,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努力攻关,把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在自身素质方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强化提高。
我深知,要不断“充电”才能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我牢记 “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广泛阅读,我吸收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我的视野逐渐开阔了。同时,我更感谢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带给我新鲜的源头活水,让我的备课方式教学手段有了新的起色,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审美情境,我力争让每堂历史文课都能“有声有色”,让我的课上有阳光和彩虹。
我的教学观是:注意从主体意识上唤起学生的觉醒,从主体精神上解放学生的思维。重视对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训练,关注学生练笔主体意识的培养,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把学生的个性体验放在阅读教学的核心位置上。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其理解、分析、体验、感悟的能力也不同。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同时,我注重师生双方的互动与对话,让所有同学都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三、教学能力——根深才能叶茂
我受聘中二职称四年来,我一直担任政治和历史教学工作,始终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先后任教过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政治、历史教学,熟悉教学大纲,对教材有比较充分的理解,能正确理解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研究新课程新课改,能依照教育学心理学原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能正确传授内容,重点突出。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爱国主义精神。在课堂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为了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实施以激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终极目标的开放课堂。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课堂上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民主,把看书权、思考权还给学生,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采用对话式、启发式、主体式和课内分层等教法进行教学,同时有针对性讲解知识,启发和引导学生在自学、讨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挖掘学生潜力,加快由难向易的转变,变“教会”为“会学”,有效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促优辅差。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关键是一个“活”字,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是绝对出不了成绩的。我在教学中能“活”字当先,不拘一格,敢冒风险,敢闯禁区,在课堂上,我不拘泥于教材 这个“例子”,常常在课堂上“即席创作”式地修改教案,从学生的内在求知出发,探讨一些有意义的话题。
在德育和法制的渗透工作中,我善于利用政治、历史学科在思想性和情感性上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开阔眼界,关心身边事、国家事和天下事,增长知识,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给他们看,教会他们如何交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向他们分析知识素养与成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做爱国青年。
四、教研能力——科研是先导
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我总是积极发言,主动和同事一起研究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交流教学体会,研究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设计课堂提问形式,交流在课堂上如何将学生的错误回答化为课堂的有用资源等等。近几年来,我注意收集先进的教学思想,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五、工作实绩
2012年9月,在遵义市举办的贵州省第四届中小学优质课(初中历史)评选比赛活动中获一等奖。
2012年6月,在遵义县的初中历史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2012年5月,遵义县中路片区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2013年7月,获遵义县2012县级优秀党员称号。2013年4月30日,在遵义县教科局组织的2013年全县教师学科培训中,参与了历史学科示范课讲授和教学讲座。另外,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个人”等称号。
综上所述,我认为,自己在德、勤、能、绩等方面表现优秀,教学效果好,合乎中学历史一级教师资格,恳请各位领导、评委予以批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努力工作,无愧于党的教育事业。
历史职称 篇3
修订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标准。为适应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需要, 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按照高中初1∶3∶6的总体控制目标, 对河南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最高等级设置和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拟定了《河南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河南省调整后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一是事业单位的分类更加科学、合理, 切合实际;二是体现了向专业技术人才聚集单位倾斜, 向河南省优势行业、专业倾斜的特点;三是体现社会资源均衡化的导向;四是结构比例控制标准普遍适当提高。
乡镇大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政策有变化。鉴于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已全面推开, 新调整的专业技术职务 (岗位) 结构比例控制标准对基层单位已给予了适当倾斜, 与此相衔接, 《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工作的若干意见》 (豫人[2006]56号) 中乡镇“年满50周岁或在农村工作30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可不受结构比例和岗位数额限制”的规定, 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2010年起不再执行, 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从2011年起停止执行。
关于乡镇中心校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申报职称要按教研员评审。在乡镇中心校从事中小学教研工作的人员, 申报中学、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须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任职年限达到相应要求, 按照教研员的评审条件进行申报评审。对其教育教学水平和工作业绩的要求, 申报中级职务须“在CN学术期刊上独立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篇以上”, 申报高级职务须“在CN学术期刊上独立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篇以上”, 其他业绩条件在原教研员标准上降低一个级别。
技工院校毕业生申报职称时学历可以分别比照中专、大专对待。根据国家和河南省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 为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 在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报名参加专业技术资格 (执业资格) 考试时, 技工学校毕业生比照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的学历同等对待, 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高级班毕业并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的人员, 比照大专学历对待。
申报护理专业主任护师人员要求护理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从2010年起, 申报卫生和计划生育系列 (专业) 护理专业主任护师的人员, 须具备护理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担任副主任护师5年以上, 且所在医院符合床位和设岗要求。对于不符合学历要求但业绩特别突出的人员, 可以破格申报, 破格条件参照豫人职[2007]17号文件中主任医 (药、技) 师、主任中医师破格评审条件执行。
历史职称 篇4
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如何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产生更大的精神力量,这个问题很值得深究。具体到历史学习中,一直以来就有很多问题困扰着学生,如时间记不住,线索理不清,关系不理解等等。实际上,历史学习不能简单的认为秘诀只有一个“背诵”,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历史思维能力种类很多,如比较、分析、概括、综合、归纳、演绎等,其中“历史归纳能力就是将众多历史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探求反映历史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思维能力。具有归纳能力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会接受历史的启示,汲取历史的智慧。”
一、归纳对象
可以概括的历史知识,从历史发展的自身状况来看,主要有两大类;
第一类主要是相对静态的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性质(或本质、实质)、结果(包括后果)、影响等;
第二类主要是相对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趋势、规律。
二、指导思想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所主张的普遍联系等原理在历史学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需要获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迫使西方国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重压下发展很不充分,导致了近代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很强的软弱性、妥协性,无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被迫流产。
历史唯物主义也提供了很多理论和方法。如由于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级不断扩大,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词曲、绘画等文学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恰好印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2.遵循历史常识。如时间是学习历史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前后顺序要牢牢记住。要做到“论从史出”,严格依据历史信息,切不可想当然地信口开河。
三、过程方法
第一步:分类。从时空相同、性质类似的史实中找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都属于列强率先挑起的战争;孙中山、华盛顿、甘地都是“国父”级的人物。目前的高中历史教材已经按照单元或模块形式体现出来了。
第二步:罗列。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罗雪尔(Wilhelm Roscher)曾指出:“各个国民是如此紧密地联系着,如果缺乏对总体的观察,就不可能对个别的国民做出任何根本性的观察。同时,过去的国民——已经死亡的国民,它们的发展过程都已经成为一种完结的存在摆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以特殊的启示与教训。如果新的国民经济表现出一种同过去的国民经济相类似的倾向,我们在认识这种倾向时就可以从这种类比关系中得到极为宝贵的启示。”因此归纳可分为现实史实归纳和历史史实归纳两种。相对而言历史史实较为完整,也比较可靠。但为保证历史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定要尽可能全面考察历史,搜集尽可能多的历史信息,而且在研究有关问题时不能忽视现实史实的存在。
第三步:总结。例如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结果大概有三种:一种是成功了,如朱元璋改朝换代自己做了皇帝;一种是失败了,如李自成兵败身亡;还有一种是介于两者之间,既成功又失败,如宋江招安投降,封官后又与方腊相互损耗,落了个服毒自杀。
总结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应用,如分析历史问题可从政治(包括军事、外交、民族关系、法律等)、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考虑;原因可分为内因、外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影响可分为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直接影响(对当时的影响,相当于作用)、深远影响(对后世的影响)等等。
第四步;升华。如为何朱元璋不能实行民主政治,为何李自成骄傲自满,为何宋江要投降,一言以蔽之,这都是由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他们生活的时代局限性所导致的。
总之,只要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十六字方针,历史知识的总结一般会比较成功。
四、呈现方式
第一种,线索。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个单元,我们可以找出三条线索,把“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古代选官制度”以箭头为指示按照朝代演变的顺序,很清晰的呈现出来。
第二种,框架。充分利用大括号,按照内在逻辑关系,把相关历史知识如背景、过程、影响从上往下一一排列,各分项如背景还可以进 一步细化。
第三种,表格。如《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个单元,可以在表格中这样安排:横排分为“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这四个阶段,竖排先分为两大类别: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在物质生活中,再细分为“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而且每个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在精神生活中,再具体为“风俗习惯”“大众传媒”这两个方面,然后再细分。一个表格的绘制思路一般如此,即要能找出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或人物、事件等),再加以重组。
第四种,图表。如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画一个只有右上部分的坐标系,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发展指数,把各时期的发展指数连在一起就构成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曲线图。
第五种,诗词。如对时间的记忆,就有这样的朝代演变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六种,口诀。如中国画发展演变的口诀:中国画起原始,演变各朝有特点。三代人物肖像主(夏商周),秦汉门类最齐全。士大夫有名作,魏晋南北画活跃。隋唐五代画高峰,两宋艺术全发展。文人画元明清,写意山水占主坛。
总之,历史知识的学习必须把记忆和理解结合起来,这就离不开一定的方法特别是归纳总结法。在实际应用中,只要开动脑筋,实事求是,我们一定能总结到位,让历史知识生动起来,历史学习快乐起来。
参考文献:
【历史职称】推荐阅读:
历史教师职称08-30
初中历史高级教师职称评审述职报告10-18
化工职称职称08-25
职称申报职称须知06-09
教师评职称出书 小学教师评职称述职07-04
英语职称10-15
中级职称10-18
职称05-10
职称问题05-31
专业职称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