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创新(共9篇)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创新 篇1
美术课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美术鉴赏课, 在美术课程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 它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 是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现阶段的高中美术鉴赏课, 由于各地的教学条件、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不足等差异, 致使课程的实施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 现任美术教师必须灵活把握教材, 使其具有多样性和弹性, 以适应本地区、本学校, 因地制宜地开设好美术鉴赏课。
鉴赏课是普通高中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对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拓展和延伸, 它能使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 提高鉴赏水平并学会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美术教师, 想要上好鉴赏课, 可将精力设定在教材分析和学习方式上来, 一方面可以帮助构建学生的审美情趣, 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更多鉴赏美的方法和技巧。
一、教材分析
1. 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 面对琳琅满目的鉴赏素材, 教师必须分析、汇总、分类, 选择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作为讲解的范例, 一方面, 本着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认识美术作品的价值和作用, 欣赏中外优秀的传统美术作品;另一方面, 本着以拓宽美术课的范围,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选择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学习。
2. 明确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对于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要持明明白白的态度。美术鉴赏包括分析体会和综合判断, 所谓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成步骤, 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 就艺术而言, 它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体会艺术作品, 这一过程其实是一个从感性理解到理性分析, 最后回归感性理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会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 这个过程就是形成审美想象的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恰当使用美术术语 (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 , 寻找被鉴赏对象的切入点, 从他们自己的某些观点出发, 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使艺术鉴赏结果趋于完善。
3. 灵活应用教材
教材的应用和各地区的现有资源现状是分不开的。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并熟知当地的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和自然资源等。利用课余时间拓宽教材, 把课堂从校内转移到校外,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 调查、考察美术现象, 在对实物进行美术鉴赏的同时, 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家、以家乡为荣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多样化是近些年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趋势。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即在美术教学中, 不能用“接受式”或者“不接受式”, 这种单一方式作为主要特征的方式来学习, 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能得以生成和发展。下面就美术鉴赏学习方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1. 学生全程参与进来, 淡化师生教与学的关系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 新的教学观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参与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互教互学, 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参与的过程中, 教师参与的重点在组织、指导, 切忌主观地将学生的探究引入自己的思维定式。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参与的面更宽, 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恰当地向广度、深度的方向引导, 使他们参与的程度更高。
2. 在美术教学中应当注重创设情境
教师努力创设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的情景, 鼓励学生持个性态度理解作品, 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 借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 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例如, 《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中,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充分观察体会, 还可以以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过程, 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加强美术鉴赏和外界的联系
从社会生活当中寻找适合的范例引入课堂, 让学生观摩、赏析, 使美术鉴赏不再是“空中楼阁”。近年来, 中国文化市场相当繁荣, 电视当中类似“鉴宝”的节目层出不穷, 吸引了大批的国人去观看, 专家对持宝人的艺术品进行观摩鉴别, 使大家既开阔了眼界又长了见识, 特别是对专家的点评, 佩服至极。这么好的素材, 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完全可以把它引入课堂。一方面,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拓宽学习内容, 另一方面, 还可以把课堂模仿节目的形式去完成。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但轻而易举掌握了对作品分析的技巧, 同时还获得了知识, 提高了综合分析的能力。
美术鉴赏是一门有关美术理论的课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记载研究历史, 传承人类文明, 不仅是高中生, 就是作为普通市民也应该普修这门课程, 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作为教学的参与者, 有责任让学生了解人类优秀的文明史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基础设施的好与坏不是上好课的主要原因,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 想办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的。
现代教育改革涌现出洋思中学、东庐模式、杜郎口教学等一批先进的改革试点与教学模式, 我们可以学习借鉴, 从鉴赏美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切实获得美学的体验, 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更为广阔的美术天地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摘要:美术鉴赏课是普通高中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对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拓展和延伸, 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 是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然而, 由于各地的教学条件、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不足等差异, 致使课程的实施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 现任美术教师必须灵活把握教材, 使其具有多样性和弹性, 以适应本地区、本学校, 因地制宜地开设好美术鉴赏课。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教与学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创新 篇2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今天我和老师们分析教学方式中的两种主要方法: 一是学生自主式学习,二是教师传授式学习。
从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看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对于一些学习内容而言,不仅要有学习方式和组织形式,我认为有些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
二.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
看美术鉴赏教学方式
为了清除行为主义的弊端,改变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学习方式就是建构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主动学习+传授教学。
在教材的知识建构上,首先打破了以往美术鉴赏单一历史性。这次我们是将原有的历史线索和美术知识置于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法则之下,以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来统领历史和知识,为学生学习所用。
(二)新学习方法
本次的课改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及合作式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则突出了综合性、实践性和灵活性。
对此,我们在新《高中美术鉴赏》中特别关注了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的学习,以及鉴赏原则与鉴赏实践的结合。就是学习美术鉴赏法则、知识和艺术实践、艺术思考与判断结合。教材中1—8课是在介绍美术鉴赏原则,就是美术鉴赏知识,9—20课是中外美术作品、流派、美术现象和各种美术门类。
教学建议一:教师要研读本教科书,希望教师在理解鉴赏原则后,从后12课中找到对应的案例——美术鉴赏的原则知识与美术作品,使学生能自主研究与判断,自主分析作品。我们在编写中运用了大量有代表性的图片和有一定历史发展脉络的资料,在增加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使鉴赏知识实践的深入化、科学化和具体化,即知识与作品紧密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则。
教学建议二:
①教师可首先开讲本教材中的鉴赏原则,并带领学生对书中的作品(范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知识。
② 教师在后12课中找出作品(案例)请师生共同研究出的知识再对新的作品进行自主研究(或合作学习)。
注意 ① 要重视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时。② 要重视鉴赏原则与实践的结合。
2.美术知识与审美的结合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注意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审美的过程。
美术鉴赏应是学习知识和审美活动同时作用,互为需要,不能分裂的整体。审美需要知识,知识只有在审美过程中才能升华,形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建议三:教师一定要把美术鉴赏看做是审美的过程,要突出美术的特性。要在把教师自己对美术作品判断介绍给同学们的之前,首先给同学们一定得时间,观看作品,这是同学们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切不可把同学们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改成教师对作品的印象。
教师讲授是要让同学们知道美术鉴赏是要有心理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科学、地理等方面知识作基础才能有效的完成这一审美过程,一定要讲清各学科与美术的关系。为学生打开审美的窗户,帮助同学们走上审美的大道。
三.从鉴赏活动的五种能力的培养美术看教学方式。
1.知觉能力;
2.描述能力;
3.对作品的解读能力;
4.批判思维能力;
5.查阅资料的能力。
1.知觉能力。
学生 ① 是否能看懂作品的表现内容?给你的第一印象?
师生 ② 作品是什么时间的?有什么特点?
教师 ③ 作品有实际作用吗?
教师 ④ 作品的表达方法?
师生 ⑤ 作品的风格?
教师 ⑥ 作品创作的过程?
2.描述能力
教师对作品的题材、艺术要素、形式等做简单的描述。(描述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作品的过程)。
学生 ①感官(感觉)的描述(可不涉及思想和意义)
师生 ②对题材、主题、造型要素与形式的描述。
3.对作品的解读能力
教师分析一件作品之后要让学生按教师的研究思路分析另一件作品。
教师① 解读一件作品,要想读它需要什么知识?
师生② 解读作品(理解和认识作品)不但要说出作品的内容,还要说出它的意义。
4.批判思维(口头陈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养成学生
批评思维的四种态度。
①对美术作品的接受态度
②容忍费解的作品(看不懂)
③能允许不同的观点
④有一种怀疑的态度。
5.查找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内外自学情况,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帮助他们。
教学建议四:从鉴赏能力的培养角度讲,这一能力的完成要有自主学习和教师帮助及生生合作才能最终完成。
总结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作用。谨记,教师是学生的导师。
从学习过程看,美术鉴赏主要是由三个阶段来完成,即:
1.学生直觉感受作品——自我表达能力。
2.知识学习——教师传授和学生查找资料及合作学习。
3.回到作品——学生运用知识和自我阐释。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意义 篇3
一、美术鉴赏的内容及目标
1.绘画。这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中国的敦煌壁画、中国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以及法国印象派的油画,都属于世界美术史上最典型的代表。
2.雕塑。这是指采用雕刻、塑造等手段,使用物质材料,创造出可视、可触,占据一定空间的艺术形象的一种美术形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雕塑艺术逐步脱离实用工艺而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如中国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充分展示了雕塑艺术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3.工艺美术。这是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产技术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種美术形式,它一般分作实用工艺美术和特种工艺美术两大类。在美术这个大家庭里,工艺美术是最庞大的一种艺术门类,它在我国各种美术形式中历史最为悠久。如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商周时代的青铜工艺;汉代的织绣工艺等,都成为世界工艺美术灿烂的代表。
4.建筑艺术。这是人类将自然改造得符合自己的需要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创造,它是汇集了实用和审美的一门艺术。中国蜿蜒万里的长城以及古典园林;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的神庙等,都是历史悠久、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
学习美术鉴赏的方法,就是要鉴赏中外优秀的传统美术作品、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用美术术语描述以及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二、美术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贡布里希将情境作为正确解读图像的三个变量之一,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必须结合文化情境才能真正理解美术作品。比如,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画家并不是一般地描写一位女性的面貌,而是把她作为一个刚从中世纪的宗教束缚和封建制度下解放出来的新的女性来刻画。画家敏锐地抓住对象一刹那间的微笑,娴静而端庄的姿态,一切细节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美。这时候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联系文化情境,让学生了解当时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制度、民族特点以及历史文化等。学生才能正确认识和解读画家刻画蒙娜丽莎端庄安详的神态和极为神秘含蓄的笑容,不仅仅是出色地表现一个处于上升时期的阶层女性,而是生动地展示了人物的精神美,学生进而更深层地领会到美术作品的内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受到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受到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自然就形成了人的情操。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人类在不同时期所创造的美术作品,无不包含着人类对至真、至善、至美等崇高情怀的理解与演绎。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将会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不断提高,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增强他们对未来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热爱,使他们形成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术鉴赏是一种认知活动,它遵循着人类认知活动的一般规律,像人类一切认识一样,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不全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不是只有一次就停止,它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不断循环往复,一次比一次深化,一次比一次得到更多的认识成果。人们观赏美术作品,是由视觉做引导,以作品的直观感受为开端的,随之,观赏者总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与审美经验去领悟与理解作品。这其中包含着观赏者的联想、补充和再创造的过程,进而达到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层次的审美境界。因此,欣赏能力的高低是与观赏者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与艺术修养密切相关的。就欣赏某一幅具体作品来说,最初的直观感受固然十分重要,但只有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生平、所属流派、风格特征、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美术知识等,才能使自己的感觉、联想朝着合理、正确的方向,深入形象的内涵,达到妙悟。
三、美术的审美娱乐效用
美术有别于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它是一门造型的、空间的、视觉的艺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大量、广泛地接触到各门类的美术。通过美术欣赏,全面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艺术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人们的思想养料,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它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改变人们的思想面貌,从而影响社会。因此,艺术的社会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往往需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始终离不开艺术鉴赏。艺术家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鉴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一个艺术作品,要是缺乏艺术魅力,不为人们所欣赏,它的教育作用就会落空。如果绘画作品无人感知,将是一些遗弃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只是一堆没有生命的石块,作品只有通过接受主体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艺术生命力。尤其是艺术的审美教育、审美认知、审美娱乐等诸多功能,都不能由作者或作品来实现,只能由鉴赏主体自己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来实现。在这种艺术鉴赏的审美创造活动中,鉴赏主体同样可以享受到创造的愉悦。正如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在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作过程中产生无比的喜悦一样,鉴赏者同样可以在审美再创造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才能,将鉴赏者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之中,从而获得极其强烈的美感。
四、美术的教育功能
美术具有教育功能,但美术不是道德教材或布道书,它的教育功能隐藏在审美价值之后。如宗教巧妙地利用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创造了宗教艺术。以佛教艺术为例,佛教壁画、佛教雕塑和佛教建筑的影响也许比佛经更大。中国的佛教艺术遍及大江南北,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壁画和雕塑、乐山大佛以及数不胜数的寺庙,无不体现出艺术的教育功能。唐代雕塑的乐山大佛是世界第一大佛,以整座山开凿而成,大佛的耳朵可容二人,它的脚上可坐百余人。面对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汇合处开阔的江面,目光宁静悠远。乐山大佛本身就让人感到佛的庄严与慈悲。宗教就是这样利用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宣传它的意义的。
纵观人类的所有活动,我们可以说,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的活动之一,因为它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既诉诸人的心理,又诉诸人的生理,既针对人的理性,又针对人的感性。在美术鉴赏活动中,主要诉诸的是视觉,而视觉又是人的主要感觉。视觉不仅给人提供必要的信息,而且也是人生乐趣与幸福的一个重要源泉。可以说,美术鉴赏是对学生进行视觉训练最有效的科目,是学校审美教育最重要的活动。普通高中开设美术鉴赏活动,对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乐年.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奚传绩.美术鉴赏[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有效策略 篇4
一、建立新的美术欣赏教学理念
1.在欣赏美术作品时, 应将作品的美感呈现在学生面前, 以作品特有的艺术魅力直接感染学生的情感, 让他们在接受与想象中体验作品的丰富内容, 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使美术欣赏课成为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养成的重要场所。
2.在美术欣赏过程中, 不能一味地由教师进行讲解, 而应给学生留下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作品中。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 鼓励学生个人已有水平的发展, 激发潜力, 从而促使提高学生自我认识程度, 树立自信心。
3.制定合理的综合评价体制。应将关注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态度、情绪,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美术世界、如何教会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等方面列入教师的评价体制, 有效管理美术教学。
二、情感的介入
由于农村生活较简朴,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生活阅历、审美经验及知识修养等都有待提高, 特别是情感积淀严重不足。因此主动对美术鉴赏产生兴趣的学生较少。在美术鉴赏课上,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内容进行想象, 深入的了解画家应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在操作上, 可以通过营造课堂审美情境, 引导学生动用视觉、听觉、触觉, 甚至通感, 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的感受, 如对《蛙声十里出山泉》这样的作品结合音乐进行联想感悟, 然后通过趣味性的问题, 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 引发学生通过讨论, 对作品进行深层次思考, 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可能。最后让学生在对学习成果的交流中, 在老师的肯定中, 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和满足。
三、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
众所周知,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不是凭空出现的, 而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创造出来的,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当时所处环境的影响, 因此了解文化情境对作品的鉴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文化情境, 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 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所以在讲解美术作品时, 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 而不应该只是讲技法。如在鉴赏美术作品《大宫女》时, 中国农村学生和西方在文化上的心理差距就比较明显地呈现出来。这时候应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在古希腊的时候, 就有对人体美的推崇。例如古希腊人有裸身参加体育竞技运动的风俗习惯, 西方人较早开始人体解剖学、人体美学的研究等等。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奠定了西方人以人体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这样他们会更加自然地接受大量的人体雕塑和人体绘画作品。此外, 通过放录像、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搜寻等方式也可创造出教学情境, 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 提高学生的兴趣。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 农村高中的美术教师更应重视美术鉴赏课的教学, 从学校现状及学生心理特点出发, 不断探索高中美术鉴赏的发展之路。
摘要:农村高中学校, 由于设施设备、师资力量有限, 办学观念陈旧, 大大制约了课程的设置及实施, 特别是美术鉴赏课,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 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是美术鉴赏课的最终目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研究, 提出了一些提高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措施, 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情感积淀,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美) 阿瑟艾夫兰.邢莉, 常宁生译.西方艺术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探究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 篇5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
多年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都难以获得高中学生的充分重视,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普遍对于美术教师的提问回应不够积极,難以实现师生间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要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标。因为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当前具体教学状况,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来展开相应教学活动,并且应结合当下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不断的充实教学课堂,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充分发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鉴赏水平。
一、与时俱进,转变师生的角色与观念
学生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将教师脑中的知识直接转移至学生的头脑当中,而是一个不断理解渗透的过程。这就涉及到了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及观念差异性的问题,师生之间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每位学生都属于教师生命中的过客,而每位教师则是学生们永远的教师,所以教师对于学生们而言意义非常深远。教师在教育当中发挥出的作用非常明显,这也就在无形之中直接将教师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因而由此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距离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占据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们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优秀的教师通常是以学生为主体,其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针对学生们的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具体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及思想观念,坚持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将自身定位为引导者,这样才能提升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思考的意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制作和运用微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微视频欣赏,实现情感激发
要想培养和提升学生美术审美素养,相应的艺术氛围就显得极为重要,因为处于此类艺术氛围当中,学生们的情感将随之调动,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本身就是美术鉴赏的关键环节。能够激起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的方法很多,采用精心制作微视频的方法是其中不错的选择,配以和谐的音乐,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了过来。同时,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兴趣大增,其对美术知识的记忆也将随之加深,从而有效提升审美水平及创造能力。
例如,《新的实验》这课可以精心制作播放美国艺术家波洛克在创作滴淌画和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创作《牛》的视频,并且让学生体验创作“滴淌画”的乐趣,也可让同学尝试画骨架式的“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讲述《战争与和平》的课程时,教师可播放相应的战争题材影像,比如精心收集和制作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像,即可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将由此勾起学生对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最终将由此提升教学的效果。
2.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美术鉴赏课程的开展,其课程内容较为注重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以往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借助图片的形式来实现。这种方式很难给学生更为直观的体验,并且因为手法过于单一,促使学生感到明显的枯燥乏味,长此以往,教师本身也将觉得越来越疲惫,而学生本身对所学的知识内容也将很快淡化。所以就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方面入手,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说,而情感对于学生而言同样重要。情感氛围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原动力,引入作品当中将成为作品生命力的真实表现。
例如,在讲述《与时俱进-现代雕塑》的课程时,教师事先去专门的雕塑公园进行影像视频录制,然后精心改造制作一番,配上相应的音乐,最后安排进入到课堂教学计划当中。学生们耳濡目染,一般都对此类公园比较熟悉,但是如果学生们能够在课堂当中感受到此类熟悉的雕塑被直接拍摄制作成录像和视频,并且还为其配上了优美的音乐。学生们必然将变得极为兴奋,注意力完全被视频内容所吸引,由此课堂教学将变得极富效果。又如,《民间美术》这课,可先精心拍摄符合地域特色的吉祥喜庆欢度春节的过程画面,配以情景音乐,学生一定深有体验,以此展开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结合网络,巩固学生知识
如上所述,美术鉴赏课程,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必不可少,但是学生们在鉴赏外国优秀作品时,通常对作品及其作者本身所处的年代、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知识一无所知,导致其对作品理解时变得非常的困难。这就可以借助网络图片、知识和人物视频传记等来促使此类知识更加详尽、直观,从而起到巩固学生知识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的课程时,教师即可给学生们欣赏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作者是德拉克洛瓦。学生对此一般所知不多,这就可以借助百度、谷歌等相关搜索类引擎进行查询,直接输入人名,即可迅速的查阅到大量和作者相关的作品图片、文字资料和视频记录。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甚至对作者的生平、所处的时代以及情感价值观念进行相应的了解。
三、采用归纳比较等方法,最终达到有效教学
归纳比较在教学中比较常见,具体是采用归纳的方式来明确比较两者的区分异同性,从而找出其中的重点,并由此对比较对象起到更深的感悟和理解。而在美术课鉴赏教学当中,采用比较法,能够促使学生们迅速的接受相应的美术知识,特别是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当中,更是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鉴别能力。经过此类教学学习,还将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课程时,不知不觉和其他的科目产生比较联系,从而由此获得意外的收获,最终将以此刺激学生学好美术鉴赏的浓厚兴趣,形成良好的循环作用。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美术鉴赏课程的良好开展,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化引导,积极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尽可能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效果。此外,还应当尽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敏.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有效教学探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61.
[2]汪建华. 探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J]. 美术教育研究,2016,04:156.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创新 篇6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展高效的素质教育, 这就让美术鉴赏教学有了全新的意义, 同时也让高中生的艺术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起来, 因为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成长平台。在美术鉴赏课的开展过程之中,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特长, 并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从这个角度来讲, 美术课程应当发挥学生兴趣爱好的主导作用, 也就是充分运用学生的表现欲望, 让他们主动进行美术知识的学习。美术教师们需要逐步引导学生表达自我, 并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与美进行充分观察和体会, 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让理解更加深刻。
二、美术鉴赏课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教学领域, 教师也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鉴赏教学。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项具有艺术性的工作, 在课堂上,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并就具体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美术鉴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即兴发挥, 因此, 教师可以对高中生的思维进行引导, 让他们找到学习知识的捷径, 长此以往, 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将大有裨益, 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最终达到了美术鉴赏课程的目的。
在运用网络实施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也应当积极融入网络之中, 与学生进行充分的网上交流, 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指导, 让美术鉴赏变得更高效。除此之外, 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 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计算机来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 让自己的灵感与想法得到表达, 设计完成之后, 可以在班级内部组织作品评选活动, 选出艺术性高的作品, 然后让全体学生观摩和学习。
三、美术鉴赏课需要寻找到自身的特色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 教师需要探寻美术教学的特色, 并且要把这种特色充分发挥出来, 建立起具备个性化特点的美术教学课程。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 需要教师进行钻研和分析探讨, 从而形成个性化的美术鉴赏教学, 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当美术鉴赏课程变得更加个性化后, 美术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 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 就能够为审美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因此, 新课程改革下的特色美术鉴赏课程必不可少。
四、美术鉴赏课需要运用创新型作业
在学科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不但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 也需要重视课堂之下的教学, 也就是作业的布置。作业对于学生们的成长而言意义非凡, 这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因此, 教师需要充分理解作业的用处, 并且思考如何让作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这就需要对作业进行创新。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就美术作品的艺术范畴进行讨论, 可以探究手套、书包甚至是一张纸是否属于美术作品, 为了让学生的探讨更加深入, 理解更加深刻,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产品发布会的场景, 然后让学生融入其中, 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为此, 教师应当对全体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然后在每一个小组之中选出一名代表作为美术作品的设计人员, 然后让其余的学生作为发布会的参与人员, 设计人员的目标就是把作品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告知参与人员, 不但包括作品的造型, 也包括颜色和功能, 等等, 在这个介绍过程中, 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而且他们能够对所要表达的要点进行详细思考, 从而深入理解每一件艺术作品的内涵。在活动开始之前, 教师需要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活动, 这包括介绍语言的有效组织和要点的充分思考, 要尽可能用精练的语言来进行相关表达。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在介绍美术作品的时候, 应当充分融入自身的思想和观点, 并对主题进行充分思考和讨论, 这样一来, 他们就在无形之中提升了自身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审美情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下, 教师们需要充分发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主导作用, 并对美术鉴赏课程实行整体化思考和改革, 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改善教学质量, 为提升高中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和个人素质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耿婷婷.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创新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3.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创新 篇7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鉴赏,创新
音乐鉴赏,顾名思义其重在对音乐的鉴别与欣赏,这就意味着教学过程中要超越简单的音乐知识的传授,而重在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应当坚持能力导向。而作为一种能力的培养,其既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关,又与教师对音乐鉴赏的理解水平有关。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注意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努力去打造一个高效的音乐鉴赏课堂。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所收获。2014年5月,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中,笔者所上的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国新歌剧》荣获省一等奖。现结合实践将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总结如下,请方家同行批评指正。
一、理解音乐作品,夯实音乐鉴赏的基础
音乐鉴赏的对象肯定是音乐作品,而对同一个音乐作品往往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音乐鉴赏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多元取向的过程。但作为教学,教师又应当注意给学生提供一种基础性的作品理解,这种理解一方面对学生具有基础性,另一方面又应当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奠基和提升的作用。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其一般不给学生提供视觉表象,而是努力为学生建立一种听觉表象。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一个转换的过程,因为听觉对象一般来说是抽象的,我们可以说某一首曲子优美动人,但对其描述一定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真正的“优美与动人”其实是个体的一种体验,语言的描述其实很难完全准确地将这种感受描述出来。而表象往往以形象的形式存在,这种由抽象向形象的转换,常常给音乐鉴赏教学带来挑战。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面对这样挑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这种建立在音乐理解基础上的鉴赏教学,关键在于对音乐作品的描述以及问题的提出。因为这两者是联系音乐作品与学生的有效纽带,其完成主体是教师自己。例如,《木兰诗篇》的欣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主欣赏由男女合唱的第三乐章中的唱段,然后再自主地从演唱、乐队、表现形式等角度思考本剧的创新之处。这两个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的设计在学生与作品之间形成了联系关系;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由学生通过合作去归纳中国新歌剧的发展特点(其中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意识到:中国新歌剧始终以民族音乐为基点,同时又融入了时代精神与现代意识。因而这就是一条不断发展与创新之路。有了这样的认识,便可以认为学生接受了有效的音乐鉴赏教学。
二、拓展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的水平
音乐是音乐,音乐又不仅仅是音乐,尤其是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教师的视角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本身。这是因为每一个经典的音乐都不纯粹是音乐的产物,而是音乐创作者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通过其对风土人情的理解,以及个人生活的体验创作出来的,其自身的文化基础与哲学认识都会对音乐作品产生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特别强调音乐鉴赏的教学要打开视野,要从文化的角度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如果将音乐鉴赏比作一棵树苗生长的过程,那么一个音乐作品的诞生背景、创作者的音乐认知等就是这棵树苗生长的沃土,而学生对音乐作品鉴赏的理解就是树苗生长的方向,教师则担负着为树苗的生长施肥、浇水的任务。在这样的隐喻下,音乐鉴赏教学的思路就会明晰起来:作为一种“表情”艺术,音乐是社会各种形态与认识的情感表现,鉴赏教学中重在理清音乐作品的情感脉络,是喜怒哀乐,还是悲欣交集,是浪漫洒脱,还是凝重深沉,是法兰西风格,还是意大利风俗……都需要在鉴赏中才能切身感受。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的,是中国的音乐特色,从《二泉映月》到《阳光三叠》,再到《渔舟唱晚》,要引导学生注意感受。音乐鉴赏教学时,可以走先听觉表象后视觉表象的道路,先让学生去感受音乐,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去想象出相应的画面。这种从抽象到形象的教学方式,往往可以准确地反映学生的鉴赏水准。
同时又要注意的是,音乐鉴赏的教学也不必完全拘泥于音乐本身,正如同吸收营养一样,更好的吸收方式不是直接补充维生素,而是吃各种不同的蔬菜。在笔者的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尝试就是利用电影、电视剧等载体,来让学生欣赏音乐。这种类似于图文并茂的鉴赏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对影视片段的观看中获得对音乐的理解。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音乐对视觉对象的描述作用。
三、读懂音乐之美,升华音乐鉴赏的境界
音乐鉴赏教学,有必要让学生认识何为音乐鉴赏,以及如何进行音乐鉴赏。要让学生读懂音乐之美,升华音乐鉴赏的境界。笔者以为,读懂有两个层次,一是完成音乐鉴赏的过程,二是从更高的角度认识音乐鉴赏教学。这就好比是吃饭与做饭的关系,知道什么样的饭好吃是一种水平,知道怎样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又是另一种水平。高中阶段是学生艺术积累的重要阶段,能够从更高的高度认识音乐鉴赏,笔者以为是音乐鉴赏教学的应有之义。
有人将音乐鉴赏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感官欣赏、感情欣赏和理智欣赏。笔者以为这样的划分很好地界定了音乐鉴赏的层次,其伴随着学生的学习动作,就应当是感觉的参与、知觉的参与,以及思维的参与。听到一段音乐便知优劣,这是感知的结果,而能够引起心灵激荡,则是情感作用的结果。如果能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与视角去读一件音乐作品,能够从音乐作品诞生背景的角度去赏读音乐,那就是理智欣赏了。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创新 篇8
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 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分析和评价, 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丰富学生美的情怀, 享受美的愉悦, 引发无穷的想象, 体验再创造的快乐, 激发强烈的探求欲望, 使欣赏者内心产生表达和创造的力量, 从而形成创新的内驱力。随着鉴赏活动的不断进行, 学生美术素养应具有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力会得以不断提高。
创新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到了高中阶段, 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 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 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 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 他们求知欲强烈, 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 接受新知识。在这时, 美术鉴赏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正是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产生极大作用的好时机, 此时, 加强对高中学生审美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极其重要。
那么,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 怎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力呢?我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不断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就是要培养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作为老师就应广泛的涉猎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水平, 丰富自我。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不断充实自己, 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 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 试图从多方面, 多种途径去考虑, 对随时涌现的想法, 只要有价值, 就要付诸实践, 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如果我们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碌碌无为, 那么, 怎样为学生答疑?有不间断的学习才能适应并胜任高中美术教学, 这是创新美术教学的一个大前提。
第二、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正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在步入数字时代的今天, 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已成为加强直观效果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成为一种新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把以往人们常用的直观教具, 如挂图等准确、逼真地通过屏幕反映出来。具有如下的特点:1.形象直观, 声画合一。2.简捷灵活, 动态感强。3.信息量大, 传递迅速。4.形式活泼, 表现力强。所以, 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如下优势:1.节省课堂教学时间。2对一些理论知识通过画面可得到非常直观的诠释。3.为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条件。4.声画并用, 充分刺激学生感官,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可以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更好地输送给学生, 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 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 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 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
第三、创设课堂氛围,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 改变教学方式, 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产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俗话说: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作为教师, 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 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 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 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
比如在欣赏徐悲鸿的《八骏图》时, 引导学生理解画家用国画水墨画技法, 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轻重的变化, 寥寥几笔, 就把马的奔腾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神奇。再比如, 讲述一些艺术家的趣闻,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 鼓励学生文字形式描述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上网收集课程相关资料, 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另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和相关自然资源进行参观、调查等多种学习形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 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 热情大胆, 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 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 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 促进生长, 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 比较突出, 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 促其开花, 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 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 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 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 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在美术鉴赏活动中, 鼓励学生交流, 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因此, 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 寻找一些教学策略, 让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地参与。
第四、注重想象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思维的想象力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 在人的一生中, 想象力呈逐渐衰减的趋势。孩童是最具想象力的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 各种行为规范、既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定式的灌输, 影响了意识本源中原始的想象力, 约定俗成的思维逐渐增多, 打破常规的思维逐渐衰减直至消失, 而想象力也丧失殆尽。有研究表明:创意力强的人, 其维持想象力的时期就相对长。因此, 青少年时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期, 也是最富有活力的创新时期。
想象力的培养、开拓和应用是美术教育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美术教学中, 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 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有意识地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设置教学情景激发想象。比如用音乐形象激发想象音乐和美术是被称为姊妹艺术, 同出一源, 都是表达人类心灵的产物。通过音乐和美术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美,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想象。运用现代科技的产物, 可以更好地寻找和发现到自然界美的元素, 运用到教学中来。3.开发潜在创造意识。人人都会做梦, 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潜意识的反映。对梦的回顾可以激发人的潜在的创新意识。欣赏一些超现实主义的画家的作品, 可以让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4.积累生活素材促发灵感想象。所谓灵感, 就是在思维过程中, 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联想。作为美术教师, 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 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创新 篇9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
高中美术鉴赏课和欣赏课有着本质区别。鉴赏需要读者认真地欣赏、感受完作品之后,再对作品进行评价。高中美术鉴赏课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并且加强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交流互动
要想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当作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梵·高的《向日葵》时,倘若教师直白地讲该画很经典,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一些模仿《向日葵》的画作呈现给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对于美术鉴赏课而言,利用语言教学是非常单调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呈现教材上沒有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看。教师还要注重为学生介绍相关的美术知识,来丰富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创新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积极创新教学策略。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个性鲜明、思维灵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演讲活动的形式,通过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建筑作品进行鉴赏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教师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工艺展览等活动,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高中美术鉴赏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要想提高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策略,还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邓子平.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04):84-86.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创新】推荐阅读: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07-04
高中美术鉴赏二课10-27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试讲教案06-27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08-02
高中美术鉴赏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案例10-21
2017重庆教师考试—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10-23
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策略09-14
美术鉴赏课的导入方法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