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堂教学

2024-08-03

幼儿课堂教学(共12篇)

幼儿课堂教学 篇1

幼儿舞步伐和幼儿舞蹈创编是幼儿师范舞蹈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知识技能。幼儿舞步伐教学对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但长期以来,这二者之间的作用和联系很少引起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幼师舞蹈教学的一线教师,在此,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悟,对幼儿舞步伐教学对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之间的重要作用做一个简要探讨。

一、幼儿舞步伐教学为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夯实基础

步伐学习是舞蹈学习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还是幼儿舞蹈的教学中,步伐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幼儿舞蹈步伐的学习在整个幼儿舞蹈课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既为幼儿舞蹈组合的学习提供了保障,更为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夯实了基础。

1.由量变到质变。在幼师,几乎所有的舞蹈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幼师学生大都没有接受过舞蹈教育,基础较差,动作掌握能力较弱,因此在舞蹈学习中需要老师与学生付出很多的精力。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并不简单,一学期通常只能完成2-3个组合。而技能的学习通常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样的知识量和练习量,很难让学生达到质的飞跃。这样的动作能力和动作质感,对于后期的幼儿舞蹈创编课程都将形成不小的阻碍。而幼儿舞步伐的学习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在幼儿舞蹈学习中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当前的幼师舞蹈教材中,幼儿舞蹈步伐分为走类、跑类和跳类,共20种步伐。将这些步伐都编成一个简单、独立的训练组合,就有20个组合,这对于幼师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学习量,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合理安排。而这些组合,具有很好的训练目的和针对性,从难易度上来说,由于步伐和舞姿单一,训练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为简单,知识容易掌握,学习兴趣自然高,学习效率也较好。对于教师来说,由于学生掌握起来容易,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就大大增加。当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这20种步伐时,他们的幼儿舞蹈在舞姿上将有一个较大的改变,从而促使学生在幼儿舞蹈学习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2.由肢体到思想。舞蹈的物质载体是人的身体动作,舞蹈的表现手段是人的身体动作。几百年来,舞蹈语言一直被认为是肢体的语言,有很多人认为舞者就是用肢体在说话,是一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但与之相矛盾的是,舞蹈创编却是靠思想在说话。而舞者在用肢体语言表达时,也并非是毫无思想的,相反,舞者需要将丰富的情感融入肢体动作中,这就需要舞者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因此,肢体语言只是舞蹈艺术的基础,而舞蹈艺术的灵魂则是思想。肢体语言与思想语言是幼儿舞蹈的基础与灵魂。幼儿舞步伐是幼儿舞蹈肢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舞蹈创编的基础部分。由此可见,在幼儿舞蹈中,肢体的训练是思想创造的基础。在幼儿舞步伐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对各种步伐的知识要领有了较熟练的掌握,对其难易程度和运用有了较好的把握,对幼儿舞蹈的特点也有了较深的认识,能较好的将幼儿舞蹈的肢体语言与幼儿的身心特点相结合,使幼儿舞蹈由简单的肢体语言上升到思想层面,形成具有思想的肢体语言。而这种具有灵魂的幼儿舞蹈才是创编课程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

二、幼儿舞步伐教学为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提供素材

幼儿舞蹈的创作需要大量的素材作为保障,如果缺少素材,教师就无法进行创编课的教学。因此,学生对幼儿舞蹈素材的积累对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要。而幼儿舞步伐的教学有20个基本组合,如果将适合幼儿民族民间舞的步伐再次提炼,创编成教学组合,就会积累成更多的幼儿舞步伐组合,这就为幼儿舞创编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1.音乐素材。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中,教师们通常会发现,学生在音乐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不会选择合适的音乐,一个好的音乐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创作有着很好的引领作用。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音乐的选择都很茫然,局限性很大,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例如,学生通常会选择当下很流行的《甩葱歌》、《小苹果》等网络歌曲作为创编音乐,要么就是选择《小燕子》、《卖报歌》等音乐进行创编。前者具有时代气息,但从思想上来说缺少内涵,不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后者由于年代很久,已经被很多人创编,很容易使学生受前人创编的影响,不易形成自己的思路。而幼儿舞步伐的学习,使学生在组合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音乐素材,正确有效的引导了学生的幼儿音乐审美,使学生能较好的判断适合幼儿舞蹈创编的音乐素材,为幼儿舞蹈编导课程的音乐素材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动作素材。肢体语言是舞蹈的基础,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离不开大量的幼儿舞动作素材。大量的幼儿舞步伐教学组合为幼儿舞蹈的创编提供了动作素材。笔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在学习幼儿舞蹈创编时,认为最难的就是动作素材的缺乏。以往由于幼儿舞步伐的教学在整个幼儿舞蹈教学中占的比重不大,通常都是一带而过,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因此学生在动作的积累上较少。笔者在对幼儿舞蹈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后,增加了大量幼儿舞步伐组合的教学和训练,通过近一年的尝试,学生对幼儿舞的掌握全面提高。在后期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中,与以往没有进行过幼儿舞步伐组合学习的学生想比较,学生的动作能力大大提高,促进了幼儿舞蹈创编的学习。

三、幼儿舞步伐教学为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打开思维

幼儿舞蹈的创编是用思想在说话,而创编者的思维开阔与否至关重要。打开学生的创作思维是幼师舞蹈教育者在进行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时的重要环节,但这个环节对于舞蹈教育者来说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

1.题材与主题。每一个舞蹈作品都需要进行艺术构思。而在艺术构思中题材和主题是关键所在。在幼师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不够,对题材和主题的选择存在很多困难。笔者在进行幼儿舞步伐教学时,将步伐教学组合运用不同的主题和题材进行创编,使学生见多识广,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为学生在后期的幼儿舞蹈创编学习中积累大量的主题和题材。

2.舞蹈思维。舞蹈的思维过程:感知—思索—发现—完成。幼儿舞蹈思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有形材料——肢体动作;另一个是无形材料——编舞者的心里活动。以上两个幼儿舞蹈思维的基本材料都可以通过幼儿舞步伐的教学和训练来积累。有形材料即肢体动作的积累,在大量的幼儿舞步伐组合训练中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而无形材料即编舞者的心理活动,则可以通过步伐组合中大量具有幼儿身心特点的题材得到感悟。例如:蹦跳步组合《小袋鼠》、《小青蛙》,鸭走步组合《小鸭子》等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幼儿与动物之间的心里活动;具有维吾尔族幼儿舞特点的踏垫步组合《哈密姑娘》、彝族特点的踏跳步组合《圈圈舞》等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少数民族儿童的心里特点。利用幼儿舞步伐的训练打开学生的创作思维,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也就不再困难,只有让学生用思维去引领整个创作过程,才能创编出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

四、结语

幼儿舞蹈创编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职业技能,也是幼师学生渴望学习却又畏惧学习的一项教学内容,其原因就在于创作思维不开阔,素材积累不够,幼儿舞蹈基础不牢固,对于幼儿舞蹈认识不全面,内心情感不够丰富等。而幼儿舞步伐的深入、全面和系统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幼儿舞蹈基础,打开创作思维,积累大量素材,提高对幼儿舞蹈的认识,丰富内心世界,全面促进幼儿舞蹈创编的学习。因此,幼儿舞步伐的学习对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师幼儿舞蹈教学中应加强幼儿舞步伐的学习,以促进学生舞蹈能力的全面发展。

摘要:幼儿舞步伐的教学是幼师幼儿舞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舞蹈的基础内容。幼儿舞蹈创编是幼儿教师的职业基本技能,但是,幼师学生在幼儿舞蹈创编学习中存在很多的困难。而作为基础的幼儿舞步伐学习则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困难。本文从幼儿舞步伐教学为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夯实基础、提供素材和打开思维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幼儿舞步伐教学对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舞蹈,肢体语言,艺术思维

幼儿课堂教学 篇2

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幼儿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幼儿教学;口语能力;生活经验

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形式与中、小学上课不同,因受课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时期的幼儿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好游戏是他们的特点。另外幼儿年龄小,活动能力有限,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没有目的性,只是凭兴趣,觉得有味就听,没味道就不听也不看。所以很多教师都会觉得幼儿园的课不好上。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成人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做个有心人。成人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或让成人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

成人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二、使作品生动形象、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记忆

幼儿的思维从具体形象为之,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角色之间的关系,幼儿很难理解,通过多媒体的灵活操作,利用硬件把几种事物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都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使幼儿对作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达到理解,学习的目的。例如:在《狐狸吃葡萄》中,为了让幼儿重点了解狐狸如何绝食的这一情节,了解狐狸心理活动特点,我采用点切画面和定格的方法,将故事发展情节凸现重点,加深了幼儿对作品人物性格特点的了解,在表现狐狸贪得无厌,绝食成功的心理表现时,我们采用延长相同内容放慢速度和作定格处理,使幼儿对作品中的含义有了清晰而概括的认识,达到了理解、学习的目的。

三、简单、规范的语言,让幼儿学说

正式的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幼儿在非正式活动中积累的点滴、零碎经验基础上的同伴间的交流,教师指导下的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形成概念。而语句不完整,语序颠倒是幼儿较常出现的一种语病。数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如何让幼儿将具体的经验提升到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去让幼儿学说。

在正式活动中,“水果店里的水果是怎样摆放的?”引导孩子思考后去分类摆放。在第二次进货时说:“这次进货要请你讲一句话:几个苹果添上几个苹果就是几个苹果?”教师运用填空式的句式让幼儿学说。让能力强一些,语言表达较完整的幼儿先说,在让其他幼儿跟着说。随后用“你们觉得这句话长吗?怎样才能说的短些呢?”于是,就有孩子说:“2添上1就是3”,让孩子明白要说的更短些、更精练些。幼儿在教师语言的暗示下,在模仿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会了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表达。

四、在活动中练习口语的能力

幼儿园丰富的活动不仅使幼儿身心得到愉悦,更可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并在过程中提高了口语的表达水平。我利用幼儿园组织的“讲故事”比赛,让幼儿逐一上台表演故事,幼儿按得分高低依次挑选自己喜欢的奖品,孩子们争先恐后,兴致浓浓。组织“小小记者团”活动,通过“小记者”的采访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锻炼,活动中,教师的延伸,满意的微笑,夸奖的话语,小小的奖品及伙伴们热烈的掌声,都是激发孩子表现欲望和兴趣的催化剂,能促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地参与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新颖有趣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了语言的乐园。一段时间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喜欢与人交谈,能绘声绘色的讲述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和见闻,能大胆为客人表演儿歌、故事比以前更活泼开朗了。

教师一定要做到相信孩子并及时给予幼儿指导,多给幼儿思考和讲述的时间。让幼儿有一个独特的思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在用词、语句的连贯方面给予指导,起到一个调色的作用。

五、及时观察并鼓励幼儿上好语言课

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观察,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扩大眼界,发展幼儿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的认识是从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观察法是幼儿园上课的有效方法,也是幼儿园上课的常用方法。因此,在上课前,根据教学要求,做好观察前准备,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观察开始时,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引起观察兴趣,也可提出一定的思考问题来引起幼儿观察。观察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去感知观察对象,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语言描述观察的对象,允许幼儿相互交谈,然后进行指导。在观察结束时,要总结观察的印象,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条理化。也可运用文艺作品,如图画、儿歌等,教师也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在发展的进程中一步一个台阶,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教师在上课过程通过敏锐的观察,一旦发现幼儿在某一方面的一点点进步马上要给予鼓励、表扬。我认为教师这种外在的鼓励可以转化为幼儿内在的需要,使幼儿在体验到成功喜悦后萌发不断攀登的愿望。因此能灵活地运用鼓励的语言,调节好孩子的情绪,是教师的魅力所在。

幼儿课堂教学 篇4

1 学生创意潜能开发的目的

学生创意潜能的开发是指在“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中, 结合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 根据幼儿歌曲的审美要求, 结合舞蹈课程的教学、美术绘画、语言朗诵等相关幼儿歌曲演唱的要求, 培养学生演绎幼儿歌曲的创意能力。此教学目的在于重视学前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同时对“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质量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理念, 也为学前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方法, 从而实现教学由知识讲授向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的转变。

“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区别于音乐专业的声乐课教学。它以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为基础。 (2) 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 (1) 声乐技巧的教学; (2) 教师对幼儿歌曲的音乐、结构进行分析讲解; (3) 学生演唱; (4) 学生再结合舞蹈、朗诵, 绘画等教学手段进行歌曲的创编; (5) 教师点评等教学模式。“创编”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现, 是这五个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在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发声技巧或者儿歌演唱的基本发声特点, 再结合幼儿歌曲的音乐、歌词和情感, 请学生自己设计歌曲演唱的舞蹈动作, 把歌曲的内容和内心的感受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当学生完成创意表演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这个过程是一个互相学习提高的过程。然后教师给予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带有鼓励性小结。目的在于鼓励、提升学生未来的从教能力。

2 教学现状和问题

“2012年2月10日, 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文件中提到:在《专业标准》里面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 (1) 以幼儿为本; (2) 师德为先; (3) 能力为重; (4) 终身学习。” (3) 但在目前“幼儿歌曲创编”课堂教学中, 个别任课教师没有遵从这一标准, 由于受到音乐专业的影响, 课堂教学偏重于技能技巧的训练, 对学前大学生音乐教学的培养过于专业化, 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音乐综合素质、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问题具体如下:

(1) 教学目标不明确:个别教师对教材没有仔细研究, 认为此教材太简单, 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教学上, 没有根据少儿歌曲的特点教学, 体现出学前教育的方向。在授课中, 侧重于声乐技巧的教学, 并且多是以美声为主, 没有引导学生怎么用幼儿容易接受的、优美动听的音色歌唱, 存在着只重视学生能用美声唱几个高音, 能唱几首成人“美声”作品, 体现不出此课堂的教学是为幼儿园小朋友培养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特点, 从而忽视了学生应该全面发展、创造力的培养等问题。比如:《好妈妈》这首儿歌教学, 是一首节奏明快、曲调流畅、朗朗上口的亲近妈妈的儿歌, 在大学生的知识传授层次上, 可能此歌曲从音乐的结构到歌词的理解上有些简单, 但是, 这是一首贴近幼儿心理的歌颂妈妈的歌曲, 表达了幼儿热爱妈妈, 关心妈妈的幼儿歌曲, 需要给学生讲解清晰, 要用优美动听的演唱来打动幼儿纯真的心灵, 让我们的幼儿园小朋友从小就知道关心他人, 珍惜别人的劳动, 珍惜我们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演唱时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形象的、甜美的语言讲解歌曲, 演唱歌曲时还需要运用形象的肢体动作、生动的面部表情和优美的音色歌唱等教学手段来演绎这首儿歌。告诉学生, 只有这样的创意表演, 才能感染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 才能达到对幼儿园小朋友的美学教育目的。

(2) 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 教学评估存在片面性, 单一性。在期末考试或者平时成绩考评中, 对学生测试的内容不够全面、具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却很少在学生成绩考评中体现。由于教师教学重点的导向, 导致了学生对平时课堂教学比较茫然、不够重视, 不知道此课堂的真正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创新的努力不够、表现得不够积极, 疲于应付, 大部分抱着能期末成绩及格就可以了, 最后导致了学生教学能力不足。

(3) 学生的音乐知识比较欠缺。由于所招收的绝大部分学生没有音乐基础知识 (笔者已经在部分2013级学前专科班级和部分2014级学前教育本科班级做过调查) , 歌唱的技能技巧几乎是空白, 又不能很好编排歌曲所需要的舞蹈性肢体动作和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解, 使得学生在演绎这些歌曲的时候很生涩, 特别是声音的技术更是空白。有些学生在演唱幼儿歌曲上, 不知道歌唱所要表达的情感, 音色没有特点, 音准不够, 声音直白, 音乐没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表达一些儿歌的审美时力不从心, 更谈不上今后对于少儿的审美教育。

3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 知识技能教学。知识、技能是保证学生创意潜能开发的保证, 是学生创新的技术支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声音技术技巧的训练, 技术是保证学生创意潜能的前提, 没有技术技巧的声音永远是直白的, 没有感染力的, 这种声音技术不同于成人的美声;其次要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 结合课堂教学中对少儿歌曲的音乐特点的分析, 特别要根据目前幼儿园教材中的每首儿歌内在的审美要求, 即情感要求, 素质要求, 使学生能够领悟到每首少儿歌曲所要达到的美育教学目的。如作曲家需要根据歌曲有目的做的一些拍子设计和创作, 比如歌曲大小调的变化、节奏快慢的变化, 歌曲风格的变化、歌词的变化等, 目的是用来抒发歌曲情感的, 需要我们演唱者能够把歌曲内在的美表现出来, 需要我们进行二度创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全面的演绎每首儿歌, 才能真正把音乐的真谛诠释清楚, 才能运用儿歌对幼儿园学生进行美学教育。

(2) 结合“幼儿歌曲创编”教材中的少儿歌曲, 通过分析, 总结归纳, 挖掘歌曲内在的审美要求, 首先, 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每首幼儿歌曲词曲结构, 体会每首歌曲词曲作家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和少儿的内心世界, 当学生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后, 教师首先要做示范演唱的引导, 然后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 创意教学, 尤其包括为幼儿歌曲创编动作, 运用语言的亲和力和甜美的音色歌唱。最后, 每个学生表演完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教师给予有鼓励性的、简单的、有针对性的小结, 最后再让学生谈体会、谈困难、谈收获。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 “拾稻穗的小姑娘”“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要当解放军”等诸如此类的经典少儿歌曲, 歌曲音乐的美, 歌词的美, 意境的美必须要通过我们老师的演唱, 才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启发, 让他们明白每首歌曲的演唱所要达到美的标准和境界,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创造性地把教师传授的演唱方法, 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 恰当地运用到幼儿歌曲的演唱当中。我们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才能达到国家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课程价值”中明确指出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 课堂教学中, 改变课堂授课方式, 由知识讲授型课堂转变为音乐活动课堂, 特点是活动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充分实现国家的新教学理念“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学中可以转换师生关系, 学生可以是老师, 充分体现实践教学课堂的师生互动教学法, 给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和创作、表演的机会, 开发学生的创新、创意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放在师与生的角色中转换, 通过课堂的教学环节实践训练, 培养学生在今后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综合能力, 学生们在实践中挖掘潜力, 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挫折, 从而提高学生们幼儿歌曲演唱的教学能力。

(4) 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快乐的课堂氛围。以鼓励引导教学法为主, 兴趣教学。教师教学的热情, 和蔼的笑容, 语言的亲和力, 无不是在鼓励和引导着学生, 也为学生今后的幼儿园教学课堂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教学示范效应。在课堂教学中, 只要学生敢于积极努力, 敢于尝试, 课堂教学就成功一半。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 及时总结, 也许开始有些学生做得不够好, 音色不够润, 歌词表达没有感染力, 肢体动作没有美感, 整个演绎过程没有文化内涵, 没有艺术性, 不是我们教学中想要达到教学效果, 更没有美学教育所要达到的要求, 但是学生只要敢于尝试, 学生就会进步, 学生就会不断地完善, 学生的自我创新就会不断的继续和提升, 最终会达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求, 我们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4 结语

我院学前专业“幼儿歌曲创编”课程教学是学前专业学生将所学的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技能技巧、钢琴即兴伴奏、舞蹈、绘画、朗诵, 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实践为主的课程, 是由“学习者”向“教师”角色延伸的跨越过程。每节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离不开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学经验的积累, 也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示范和指导, 面对当前学前教育师范生在幼儿歌曲演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通过我们全方位的努力, 这些问题最终才会得到解决。

注释

11胡小龙.论音乐教学中幼儿师范生创造力的培养[G].甘肃高师学报, 2009.14 (1) .

22 陈岩, 樊春艳.谈“教、学、唱、用、创”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G].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4) .

幼儿课堂教学 篇5

课堂提问要使全班幼儿都能参与思考,但不同幼儿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有差异,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符合不同认知水平的,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要求。无论哪个班,都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中等生占绝大多数。因此,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以中上等学生水平为主,在此基础上将某些问题作一些深化,某些问题分层次,以便在课堂中向这些幼儿提出。总之应尽量使每个幼儿都有回答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例如:科学活动《光滑的玻璃制品》,所设计的提问“看看桌子上的东西,找找哪些是玻璃做的?是干什么用的?”这是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你还知道哪些是玻璃做的?是干什么用的?”“你们摸摸、看看这些玻璃制品,它们是怎样的?”是针对大多数幼儿的:对能力教强的幼儿可以问他们“我们来看看、摸摸,比较一下,玻璃制品和我们认识的塑料制品有什么一样或不一样的地方?”

2、提问后应给予幼儿一定待答时间。

幼儿课堂教学 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习惯;方法探究;问题探讨

所谓习惯,就是在生活中主动要求自己并坚持下去的规律和过程。幼儿教育过程中为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渗透,让幼儿从心底认同并认真践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很多方面,不仅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包括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幼儿主动去要求自己,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安排,这需要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一、现阶段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阻碍

1.幼儿被动接受教师的要求,产生抵触心理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孩子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出于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不得不勉强完成。这种教育方式与幼儿活泼好动、不喜欢被限制的特性相违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幼儿教师反复单调,苦口婆心地强调饭前便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将自己的物品放好,这样的“碎碎念”不仅不会促进幼儿养成一定的习惯规律,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有效达到预期的效果。

2.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与生活实际产生脱节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为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做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的环节,只是传统的说教,如此不仅不能给幼儿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更不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给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过于急于求成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不断的渗透中自然形成,但是,目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期间出现错误或者孩子投机取巧,教师往往不能理解甚至进行批评。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幼儿慢慢地适应,反之,如果教师对孩子要求过高,则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并失去信心,对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可谓得不偿失。

二、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具体对策

1.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幼儿主动形成生活习惯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有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学习、生活以及游戏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针对幼儿的特点,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学习,不喜欢传统的说教,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使得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进步。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会帮助娃娃折叠衣物,给娃娃洗手洗脸,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得整洁干净。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午餐时间播放相关的幼儿歌曲,如:香香饭菜一大桌,系好围巾拿好勺。不说不闹不乱看,一心一意把饭吃等。这样的方式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使得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生活中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可谓事半功倍。

2.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需要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意识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通过鼓励和赞扬帮助幼儿学习和保持良好的习惯。比如,我们要表扬将玩具放回原处的孩子,肯定幼儿的行为,并让其他幼儿向其学习;手工课后引导幼儿清理自己的手工垃圾,完成后给幼儿发一些小奖品作为表演。如此,就可以无时无刻地提醒孩子自觉保持好的习惯,让幼儿养成正确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就在无形中种下了优秀的种子。另外,言传身教也很重要,教师是幼儿的榜样,通常幼儿都会以教师的一举一动为标准和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让幼儿在教师的影响下,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鼓励幼儿,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行习惯培养

幼儿教师应该用爱和理解去引导幼儿不断完善自己,要在幼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教育,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也会影响幼儿对于生活习惯的理解,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件令人快乐和开心的事情,绝对不是一个任务。幼儿毕竟还是孩子,教师要用包容的心态去引导孩子,即使幼儿做错了,也要耐心地分析原因,帮助幼儿逐步提高能力,鼓励幼儿不断突破自己,增加自信,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总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在生活中渗透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多元的、趣味的教育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杜长娥,张红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研究”综述[J].山东教育,2013(Z3):36-39.

幼儿课堂教学 篇7

关键词:幼儿教学,语言,思路探析

幼儿语言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谈话、阅读、听说游戏以及文字作品赏析等活动,给予幼儿有效的语言刺激,促使幼儿可以掌握普通话,提升幼儿文字符号的识别能力,且可以与他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与交流,确保言语的条理性与清晰性。此外,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提升幼儿的语言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幼儿语言学习的原则

1. 轻松愉快的原则。

教师应把握幼儿语言教学的自然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渗透语言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用餐之前,让幼儿先简单地说明饭桌上菜品的名称。在幼儿做游戏之前,则可以引导幼儿说明游戏的名称与关键词。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与表扬,认可幼儿取得的任何一个成绩,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语言教学环境。

2. 趣味性原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开展语言教学时可以引入多种有趣的小游戏,了解幼儿所喜爱的事物,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传授语言教学内容。此外,教师应精心为幼儿挑选有趣的图书,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

3. 直观性原则。

幼儿早期主要需要根据动作与形象进行思维,因此,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时,则需要与具体的事物结合,如:动作、情境与形象等,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钱币,让学生理解金钱的概念,辅助于实际的事物,化抽象于具体,使得语言教学可以更加的直观可感。

二、幼儿语言教学的措施

1. 歌曲导入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幼儿普遍喜爱音乐,特别是节奏感较强的音乐,甚至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自己的身体。因此,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幼儿喜欢音乐的特点,根据语言教学的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喜爱的节奏感较强的音乐,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充分地调动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幼儿语言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例如,教学《春天在哪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与春天相关的画面,以声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直观地、生动地向学生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语言认知的兴趣,进而导入《春天在哪里》的教学内容。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暂停键,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春天的画面,加深幼儿对春天的理解,且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描绘心中的春天,提升语言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2. 开展语言讲述的活动。

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的幼儿热爱语言交流活动,更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喜好,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一定的语言讲述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亲身感受语言讲述的全部过程,体验到语言教学的魅力。在语言讲述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开展合作讲述的活动,促使幼儿与同伴间进行合作,提升幼儿语言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说出你喜爱的名字》的活动。首先,教师应布置任务,让幼儿掌握一定的历史著名的人物故事,可以通过向家长、朋友与同学的询问,或者查阅百家姓字典等途径获得。而后,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喜爱的名字,且讲授人名后面的经典故事,在各个名人的故事背后,幼儿内心获得精神上的鼓舞,一方面,培养幼儿的语言讲授能力,另一方面,则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与精神品质。

3. 充分利用语言教材。

语言教材主要是绘本,以图画内容为主,文字数量较少。在教材改革的背景下,幼儿绘本教材形式多样,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推动幼儿的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幼儿对绘画与色彩比较感兴趣,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提升幼儿语言认知的技能,以变化多姿的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章节时,由于教学内容中充满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教师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开展教学,则会使得学生陷入疑问之中,无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然而,由于视频播放的速度较快,幼儿无法理解故事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绘本的教材,使学生阅读小蝌蚪找妈妈的内容,在阅读之后,则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描述小蝌蚪找妈妈的全部过程,进而学生可以理解小蝌蚪与青蛙妈妈长得不相同的原因,更了解小蝌蚪逐渐向青蛙转变的全部过程,从而取得良好的语言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幼儿处于低龄阶段,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教师应把握住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调动幼儿的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在体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掌握规范发音的方式与技巧,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与语言的表达能力,奠定今后幼儿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文丽.浅谈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发展幼儿的语言[J].学周刊.2014.15:90

[2]杨庆.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如何发展幼儿语言能力[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2:217

幼儿课堂教学 篇8

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 幼儿老师应该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 对每个幼儿做到不偏不倚, 让他们同等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其次, 幼儿最善于模仿别人的动作行为, 这时老师就应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在对幼儿进行礼貌用语教育时, 不仅要求幼儿记住礼貌规范, 还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带领大家学会宽容他人。最后, 幼儿老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 严格按照原则处理幼儿所犯的错误, 让幼儿们明确对错、明确是非, 并且勇于承担自己犯错的后果。

二、采取多种教育手段

幼儿都是喜欢做游戏的, 所以老师可以把对幼儿思想品质教育的内容融合在游戏之中, 教会幼儿合作、宽容、理解等道理。同时老师也可以细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 在问题出现时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指导, 这样就可以加强幼儿的记忆, 在下次出现同样问题时, 学生可以自主思考, 避免问题再次重演。总之, 要适时把握道德品质教育的每一个时机, 运用多种教育手段, 将乏味无聊的道理生动地教授给学生。

三、家长、老师互相配合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孩子的动作行为, 发表一些关于孩子道德教育侧重点的意见, 让老师在学校里着重培养幼儿的某一方面道德素质, 帮助幼儿培养良好、全面的道德素质。同时, 家长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多加注意, 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避免孩子随意模仿。还有, 老师可以和家长在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活动中进行思想的交流, 共同汲取对方所提的建设性意见, 为提高幼儿道德品质做出最大的努力。

总之, 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 并且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复杂, 但幼儿老师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 为提高幼儿道德品质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幼儿课堂教学之我见 篇9

一、阅读让幼儿更快乐

伟大的戏剧学家莎士比亚说过,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天空没有太阳;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也常说孩子们要是没有宝贝书, 就好像生命中没有爱的温暖。

于是我和幼儿一起创建了一个充满书香氛围的“乐书吧”。里面放置的书全是家长与幼儿一起精心挑选的。在他们读书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 令我感受颇深。

乐乐是个害羞腼腆的小姑娘, 她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是不能大胆地在别人面前表现。

有一天, 乐乐来到乐书吧, 她一眼就看到了乐书吧里“每日推荐”上放着的那本曾在班上获得一等奖的亲子自制书——《美丽的春天》。她兴奋地举着, 企图想吸引其他的幼儿的注意, 可遗憾的是, 没有小朋友注意到她, 她显得有点失落, 了无情趣地翻了翻, 转身想离开。这时, 我快速地走过去, 拿起那本书, 故作惊讶地说道:“呀!这本书在这呀, 太好啦!”也许是我夸张的声音吸引了她, 乐乐转过身来, 小声地问道:“老师, 你也喜欢看这本书吗?”“是呀, 这本书多好看呀, 乐乐, 你想和我一起看么?”乐乐点了点头, 乖巧地在我身边坐了下来, 阅读的时候, 我不断地用语言引导着乐乐, 慢慢地乐乐敢开口大声说话了。看着她专注的样子, 我突然想到, 为什么不给乐乐创设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呢?于是她阅读完后, 我夸张地鼓了鼓掌“乐乐, 你太棒了!”没想到我的掌声真的吸引了许多小朋友, 他们纷纷围了上来“老师, 你们在干么呀, 什么事情这么开心呀?”我故作神秘地说道:“乐乐给我讲了个很好听的故事, 你们想听吧, 那就让乐乐给你们讲吧。”于是, 小朋友们把乐乐围了个水泄不通, 纷纷缠着乐乐要听故事, 这时我也适时地参与进去“乐乐讲一个, 乐乐讲一个!”看着小朋友们如此热情, 乐乐显得有点手足无措, 惊慌地看着我, 我微笑着对她说:“乐乐你行的, 记住声音大一点就会更棒的!”看着我肯定的目光, 乐乐开讲了, 这一次她讲得更好了:美丽的春天到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 柳树也长出了嫩芽, 美丽的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看着乐乐讲得神采飞扬, 还有小朋友们专注的样子, 我不禁为自己的小计策成功而沾沾自喜, 通过这件事, 我深深地体会到, 今后在引导幼儿阅读的时候, 我们不仅要及时地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 更应该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愉快、和谐、能充分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情境, 使他们敢说、喜欢说并及时得到反馈。

二、情景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

《纲要》中提到“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这充分显示了对愉快、宽松的外部环境的重视, 故事情景中角色的扮演正好满足了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的特点。

午睡时, 我们常用小猫和小猪的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入睡, 如“小猫睡觉醒不了, 猫妈妈走过来瞧一瞧”和歌曲《小猪睡觉》, 小猫走路很轻, 猫妈妈是教师先示范轻轻走路, 幼儿一学就会。小猪睡觉在睡觉时的角色扮演方法是打好呼噜后, 就很乖地睡觉了, 效果立竿见影。和同伴交往时, 小班很多幼儿会为争抢喜欢的玩具而发生打人、咬人事件, 所以教会他们如何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如《尖屋顶和圆屋顶》教会了他们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送给好朋友分享, 自己不是没有了, 可以找其他的玩具代替, 这样懂得分享大家会更加喜欢他。因此, 我特地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搭玩具比赛, 他们可以用自己家里拿来的玩具, 幼儿有了分享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后, 以前争抢玩具的现象明显减少。故事《爱心伞》讲的是好朋友相互帮助, 在下雨天, 幼儿撑着伞, 穿着雨鞋, 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故事场景, 为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我又把故事引入到游戏, 如小兔子躲雨的游戏, 幼儿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玩游戏, 游戏中体会着互相帮助的快乐。

在很多游戏中幼儿模仿着故事里好朋友的相处, 慢慢学会了友好交往的本领。如果课堂秩序没有建立好, 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时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 通过这样的方式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使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 不知不觉地懂得了课堂常规, 并能在模仿故事的情节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也能与他们一起在角色扮演中实现教学目标。

三、培养幼儿的兴趣

有一天, 上课时间到了, 幼儿仍是吵闹不休, 无意中听到几个小朋友在兴致勃勃地讲述着电视中看到的“变魔术”节目, 我灵机一动, 在小朋友面前若无其事地走了一圈, 边走边模仿魔术大师的几个动作, 并特意地走到几个吵得最凶的幼儿面前眩耀了一番, 他们好奇地看着我问:“陈老师, 你也会变魔术吗?”“那当然, 不过呢, 大家要安静, 我才会变给你们看!”他们急于想看我会变出什么东西来, 都静了下来, 并好奇地看着我, 我为了不使他们失望, 就变了一个绳结解开了的小魔术。他们看得很起劲, 要求我再变一个, 于是, 我在他们眨眼间“变”出了一个“太阳”, 这一招非常有效, 大家就这样安静愉快地开始了《太阳喜欢》的音乐活动。

由此, 我慢慢体会到,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可知他们活泼好动, 注意力易分散, 自控力差, 所以要想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就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任何形式的不尊重、限制或否定态度都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因此, 教师要敢于突破, 敢于创新, 使幼儿在对新事物的新鲜感中对参与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其在积极参与中快乐地学习, 以提高教学效果, 使幼儿快乐成长。

摘要:幼儿时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 也是性格形成、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 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应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简单地论述了如何提高幼儿课堂教学效果。

幼儿课堂教学 篇10

一、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对幼儿阶段的幼儿来说, 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每天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了, 因此,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要重视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1. 围绕语言内容进行超前或后续的积累。

所谓超前就是课前丰富, 根据活动内容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并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后续的积累, 就是一种经验的迁移。如活动后的模仿、创编活动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这就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学习, 有利于两种经验的相互迁移, 发展幼儿的语言。

2. 其他活动中生活经验和情绪经验的积累。

作为幼儿教师, 我们应学习在教学中, 运转自如地让幼儿从各个方面使用它们自己的经验。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需要加工改变, 尝试运用绘画、编舞等形式进行活动。这样, 幼儿的生活经验逐步积累、具体、丰富, 就为儿童增加了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感受, 并能迁移到作品学习中。

3. 鼓励学生表达, 在表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必须要通过幼儿亲口说出来才能清楚他们所处的水平, 进而予以科学的引导, 这样在不断的实践积累中就能够慢慢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努力创设语良好地言环境的氛围

幼儿的成长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语言能力的形成也不例外。幼儿教师和父母是对孩子语言能力影响最大的。因此, 教师应该和幼儿家长联系, 力争在幼儿语言能力发展上形成教育的合力, 都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示范。

在日常生活中, 成人与幼儿的自由交谈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环境。幼儿不仅从成人那里学习用词、造句和表达的技能, 而且在自己的表达有困难时, 可以得到及时帮助。我们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父母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 体现了父母对幼儿人格的尊重, 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对此,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 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 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同时,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 父母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 抓住时机, 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 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 鼓励幼儿的表达, 并让幼儿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

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才愿意讲、多讲。我们尽力地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语言活动中, 我常常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在自由活动时, 发现没带玩具的幼儿, 就引导他自己去找好朋友, 并鼓励幼儿说一些好听的话和同伴一起玩;图书角是开放式的, 幼儿随时可以翻看;在故事表演的时候, 我常请他们自己分配角色, 引导他们通过交谈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将视、听、说、练有机结合

我经常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 让幼儿亲自体验, 增长见识, 从而发展语言。我利用农村幼儿园的天然优势, 常常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中, 让他们多看。为了进一步拓宽幼儿的见识, 丰富他们的词汇, 我还经常引导幼儿到社会中多接触事物。在活动中, 幼儿不仅学会了交往, 而且语言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次, 让幼儿多听。培养幼儿能注意倾听, 这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 首先要学会听, 能够听得准确、听得懂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于是, 我给幼儿提供了多种多样听的机会, 鼓励他们听后模仿、想象, 并讲出自己听到了什么, 再用游戏形式加以表演。幼儿学习兴趣非常高, 不仅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人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了。再次, 让幼儿多说。为了发展幼儿积极的语言, 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 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为幼儿创设“说”的环境。我在班中开设了“每日一话题”和“故事角”活动, 使幼儿无拘无束地投入到活动中, 把自己的话题通过“我来说一说”活动都讲出来了。最后, 让幼儿多练。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还要让孩子多练、重复练。当孩子用词不当时, 教师及时纠正, 并让他们重复练习。我利用活动的各个环节, 让幼儿在学习生活技能的同时, 得到相应的语言发展。以上四个方面有机结合, “视”“听”的内容最终转化为幼儿的认识, 主动地通过“说”“练”反映出来。“视”“听”都是为说服务, 在说、练的过程中,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园内教学各科教学的渗透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经验, 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各科教学中, 除语言学科以外, 虽不以发展儿童的语言为主要目的, 但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教育因素, 只有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有机交叉与融合幼儿的语言教育, 才能使幼儿的语言真正得到全方位和谐的发展。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融合语言教育语言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那一串串音符、节奏以及旋律变化的背后, 幼儿都会编出不同的故事。在音乐活动中, 要注意引导幼儿听音乐、讲感受, 在讲述、表达活动中进一步感受音乐形象。在体育活动中融合语言教育在体育活动中, 儿童的活动量往往比较大, 他们兴致高, 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这一特点, 我在平时教学中, 让幼儿先讨论并讲述出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然后让幼儿自由练习;活动休息时, 再讲一讲怎样才能做好动作。这样, 既注意了活动的动静交替, 又通过自身的体验讲出活动特色, 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幼儿园教学设计中幼儿特征探索 篇11

关键词:幼儿教育;特征;心理发展

幼儿教师必须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幼儿生理发育规律具有一定的认识,并注重幼儿个体之间的个别差异,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国内外许多的专家和学者对幼儿心理发展持有不同的观点,但纵观这些观点不难发现它们的共通之处,即幼儿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这些心理活动发展的特点与幼儿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在幼儿园,有不同的年龄班,小班(3~4岁)的孩子明显地不同于中班(4~5岁)的孩子,与大班(5~6岁)子的心理活动水平就更不相同。但是幼儿教师要注意,年龄与幼儿的心理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不是年龄决定幼儿的心理发展。

1、小班幼儿主要心理特征。

第一,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小班儿童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情绪性强,是整个学龄前期儿童的特点,但年龄越小越突出。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如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

第二,爱模仿。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看见别人做什么,自己就想做什么。

第三,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让他们说出某一小堆糖有几块,他们就用手一块一块地数才能弄清,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在心里默数。 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

2、中班幼儿主要心理特征。

第一,爱玩、会玩。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儿童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解决。

第二,思维具体形象。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很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

3、大班幼儿主要心理特征。

第一,好学、好问。好奇是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儿童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教师给予回答。

第二,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

第三,个性初具雏形。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显示出绘画才能。

二、幼儿生理发育规律

3~6岁的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比前一个阶段慢,和学龄期比依然速度的发展着,但保持了相对平稳的速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生理特征表现比较明显的是动作机能的发展。

1、粗大动作的发展。

第一,跑步能力的发展:3岁时,幼儿步履简单、走直线,跑时不能轻易拐弯或停止;4岁时,幼儿能跳跃、单脚跳动,跑的也更快了;5岁时,幼儿相当灵活,走路有节奏,能避开障碍物。

第二,跳跃能力的发展:3岁时,开始跳,但动作比较简单笨拙,距离较短;4岁时,可在原地起跳,其高度大概30cm,距离可达60至85cm,但很难跨越障碍物;5岁时,大多能完成单脚跳等复杂动作。

第三,借助器械进行运动能力的发展:幼儿到了5、6岁,就喜欢使用运动器械做活动游戏,如跳绳等。

总之,在整个幼儿期,大肌肉运动能力逐年提高,运动能力发展也很快。

2、精细动作的发展。

第一,穿衣能力的发展:幼儿两岁前就学会脱鞋子、袜子,4岁左右能脱掉上衣。

第二,饮食能力的发展:1岁左右可以用汤匙,3、4岁可以握住筷子,5岁时学会使用筷子。

第三,动手能力的发展:幼儿到4、5岁时会做拧毛巾的动作,到6岁时基本可以做好。但刚开始拧的毛巾总是湿漉漉的,因手指力量不够。这时期的幼儿手眼协调,能基本完成生活自理动作;能使用书写工具,完成基本图形的绘画;能使用剪刀等工具,进行剪纸折纸等比较复杂的动作;各种精细动作发展的基本阶段,能完成手部基本的精细复杂动作。

幼儿特征分析在整个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幼儿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幼儿教育教学科学,尊重个体差异性,结合自身实际经验,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

幼儿课堂教学 篇12

《幼儿教育的基本要素———幼儿》这一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章节,在《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具有基础地位。根据大专学生学习水平,教学目标需基于学生的兴趣,强调学生个体发展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体现“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因此制订适合中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幼儿的特性,理解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能运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的方式,分析幼儿的特性,并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接纳、尊重和善待幼儿,初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运用幼儿的特性分析、解释幼儿行为;并能初步运用科学的儿童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学重点的制定依据是掌握了幼儿的特性,才能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从而指导教师的教育行为。考虑到大专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水平,本课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视频、案例,理解、归纳幼儿的特性,并能迁移与运用。难点的突破口在于幼儿的特性概念较抽象,通过自主见习经验回顾、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展示的形式能够将幼儿特性具象化、生活化,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在一起。运用教育心理学“最近发展区”原理,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以歌曲形式复习幼儿园教育要素——教师,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律动:《老师去哪儿》(根据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改编)。

思考问题: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

《老师去哪儿》:

幼儿:幼儿园里有个人很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的手巧还有点严肃,牵着我学会了走路,教师:谢谢你光顾我的小礼物。你是我读过最美的童书,纽扣住一个家的幸福,爱着你呀风雨无阻。

幼儿:老师老师我们去哪里呀,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教师: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

教师:这是第一次当你的老师,我们的心情都有点复杂,你拼命发芽我白了头发,一起写下一撇一捺。

幼儿:老师老师我们去哪里呀,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教师: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

幼儿:老师老师我们去哪里呀,你就是我的园丁和灯塔。

教师:宝贝宝贝时间的手一挥,你是永远的珍贵。

学生回忆、教师总结:

1.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1)专业素养: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和专业基础。(2)人文素养:具有事业心,热爱幼儿,具有爱心、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2. 教师角色:生活照料者、学习支持者、社会沟通中介者。

带着问题进入新课:(1)教师为什么要有这些素养?(2)教师的素质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回顾已有认知经验,通过小组自主查找资料,以头脑风暴,自发感悟的学习方式了解幼儿的特性

学习任务1:请根据你的见实习和生活经验,课前预习小组查阅资料等方式,观看老师推荐的视频,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选择使用思维导图或者用其他方式回答问题,小组之间比赛,看哪一组写得又多又准确。

讨论问题:幼儿是什么样的人(个体)?

学习任务2:观看纪录片《婴儿日记》视频,将概括幼儿特性的词语绘制在思维导图中:

教师出示幼儿特性相关资料,归纳、提炼学生总结的特性———教师总结:幼儿的特性是完整的人,是独特(差异)的人,是发展(不成熟)的人。

(三)归纳小结幼儿的特性,启迪思维

观看数字故事《令人惊叹的幼儿教育》。同学们今天学习了幼儿的特性,是为了形成了正确的儿童观,并能够运用儿童观指导教师教育行为。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多积累,多运用,熟能生巧。

1. 幼儿的特性:是完整的人,是独特(差异)的人,是发展(不成熟)的人。

2.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幼儿教师的角色和素养,初步形成了儿童观,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对待幼儿应当有怎样的态度?

回答:理解、接纳、尊重、包容;宽松、亲和、愉快。

(四)作业设计,巩固延伸

结合对幼儿园一个班级的观察,评述该班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幼儿特性,儿童观是否正确?写成500字以上的观察报告。

四、板书设计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具有鲜明民族精神,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根据高校人文素质教学的特点和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对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和作用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增强大学生文化创新意识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美]蔡伟忠.幼儿园教师实用手册[M].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

上一篇:SIR传染病模型下一篇:管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