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下行政管理

2025-01-15

体制改革下行政管理(精选12篇)

体制改革下行政管理 篇1

一、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体制不顺, 财务管理制度不

健全在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 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领导, 在行政上受本单位领导, 会计人员有的随领导意志而变换, 导致财会队伍不稳定和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人员在行政权力的压力和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往往会做出一些违反财经纪律的事。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和监督,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普遍较为薄弱。长期以来, 行政单位习惯于基数递增的预算, 预算观念不强, 即使在近年来新财政体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 大部分行政单位的预算编制与执行还是粗放型的, 行政单位的理财意识普遍缺乏, 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较为薄弱。

(二)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操作性不

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一般都过于笼统、定义较为模糊, 执行制度的人员往往无所适从。比如行政单位往来款清理时, 有一些确实不能收回的坏账如何确认问题, 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子入账问题等等。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 职能分工的细化, 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目标的实现, 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修正滞后于财政体制的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后, 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会计集中核算、国库授权支付等新名词层出不穷, 不仅仅带来了新的概念, 也给财务管理领域带来了新的管理课题。

(三) 财务公开度不够, 公用经费管理

不规范新财政体制要求各级行政单位为当地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 满足公共需要, 实现财政资金的配置, 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提供有选择权与监督权, 这就要求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公开。目前, 行政单位的预算是通过人大大会的, 决算是通过人大常委会的, 没有公开行政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过程。新财政体制推行后, 财政对行政单位的监控加强了, 行政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使用定额标准, 下属单位、专项经费支出成了新的“挖掘点”。一些行政单位专项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 经常有行政单位将正常的公用经费放在专项经费中开支, 核算中心由于不熟悉单位业务, 区分不了哪些是专项经费, 哪些是正常经费, 也就无法达到监督的目的。

(四) 财务分析缺乏新财政体制要求

行政单位加强本单位的财务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 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调查表明, 目前行政单位普遍缺乏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 财务人员往往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的编报说明来代替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有的单位的编报说明也就只有寥寥几百字, 不能客观、深入的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导致了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目前单位的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机会少、意识不强, 对单位的业务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缺乏了解, 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 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 从单纯的会计核算角度进行分析, 不能从全局角度看待财务收支的合理性, 因而做出的财务分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与片面性, 找不准问题的要害, 难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分析报告。

二、完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 推广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理

顺财务体制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办法是集中办理资金结算, 单位不设会计、出纳, 现金、转账、汇兑等资金结算由报账员到核算中心办理, 预算经费由财政拨入, 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先就近交入财政专户, 再按规定划入单位账户, 单位经费支出和其他支出从单位的账户中核付, 不能透支。集中进行会计核算, 由核算中心统一发放工资, 审核各行政单位的原始凭证, 填制记账凭证, 登记会计账, 编制会计报表, 随时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资料。集中管理会计档案, 行政单位档案全部在核算中心统一保管, 分单位、分年度装订成册;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进行编目、立卷、归档, 便于查账、审核、利用和管理, 单位资金情况及档案资料负责保密。建立单位支出审核制度, 单位报账的凭证必须有单位印章、主管领导签字必须与预留的印鉴一致。建立凭证审核制, 单位所有原始凭证都必须完整、真实、合法, 必须是合法票据, 有具体用途, 经过经办人签字, 并且写明具体用途。

(二) 强化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

设财务管理制度作为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机制, 包括《原始凭证规范化要求》、《会计凭证审核制度》、《备用金制度》、《支出审批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档案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制度。强化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对于规范各单位财务收支管理, 形成一套完整、全面、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 使行政单位在新财政体制下财务管理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同时, 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增强行政单位参与预算管理的意识。

(三) 实行财务公开财务公开, 就是行

政单位办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财务开支, 在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前提下, 向干部群众和社会公开, 将财务开支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下。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入与支出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入、上缴、开支、下拨情况;上级专项收支、下拨情况;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变卖情况;基建投资来源、所办经济实体及所有门店出租的管理费、利润及使用情况;招待费开支情况;医药费、差旅费、会议费使用情况等等。公开形式为在机关公开场合或单位电子政务内网上设立财务公开墙, 接受群众监督。

(四) 规范公用经费使用新财政体制

下, 行政单位预算一经人大大会通过, 就进入预算执行阶段, 一般不得随意变动。加强对行政单位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主要涉及到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审查和实施政策的情况。定期对预算进行审查, 以确保各项政府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防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拖延问题。

体制改革下行政管理 篇2

摘要:事业单位是以国家为后备支撑,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而存在的一种具有中国经济特色的组织形态,其对稳定我国市场经济水平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作为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内控视角下,探究和探索构建具有我国经济发展特色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关键词:内控视角 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构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从2004年开始颁布、被推广。通过该文件的深入推行,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已有显著的提升,但是,离该文件控制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确保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高效益的目标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进一步强化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寻找出一条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有效捷径成了每个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首要任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则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推至前台。

一、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同点

在内控视角下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因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存在许多共同点,让两者之间具有相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相同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目标成本为衡量、以业绩评估核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成果和财务管理效益,最终目标是达到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经济效益的终极目标,完成社会使命。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使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资源达到利用最大效益,最终完成既定的管理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效率及产品。两者之间的管理目标存在一致性。从本质上来说,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受内部控制运行效果直接影响的。因此,从内控视角下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都非常重视对过程的控制

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预算管理行为要贯穿于整个管理环节和每项具体工作中,要求绩效管理工作要融入到整个预算管理的过程。而内部控制也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措施应该涵盖到事业单位的每个经济行为,以及事业单位管理的每个基本流程当中,都必须具有内部控制的意识,也必须依照内部控制来实施。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都具备全面性原则,对管理前的防范、管理控制以及管理监督整个过程的控制都非常的重视。

(三)都体现出了共同参与的管理特征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要的整个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整个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有关的所有人都必须参与其中,需要各个部门,每位员工共同参与、相互配合。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既定目标逐渐实现,依据既定管理目标制定的相关措施才能顺利开展。而内部控制的实施也是如此,需要内部控制管理团队、财务部门及内部执行部门等主体共同参与,以确保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执行。内部控制工作也具有全员参与性。

二、内控视角下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一直都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自身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推一步走一步的状态之下,预算绩效的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实际上的提升。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实行的是分开原则,将预算绩效工作与内部控制工作分开进行管理。这种预算绩效管理方式在内部控制条例实行之后会大大增加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量,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执行后的管理效果没有预期的那么明显。另外,一些事业单位会因为对业务能力的管理比较重视而忽视对预算绩效和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也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热情。还有一部分是单位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认为事业单位的主要存在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的社会效益,而不注重对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即便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之下,也不需要向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一样去注重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这种错误的管理认识制约了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限制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之后,通过我国财政部门的政策指引,我国事业单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绩效评价体系。这套体系当中对绩效管理指标的解释和规定仍比较宽松和广泛,缺乏精准、严谨的词义解释和定位。对内部控制中的决议投票机制的规定较少、要求较低,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决策功能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管理不够完善,可能会在项目申报和批复制度中的风险考核管理效益变低,有时候甚至出现项目风险超标仍却通过决议的不良现象,致使国有资产的投资风险增大,国家资本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三)信息化建设滞后

2014年的《规范》指出,事业单位应该要加强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强化内部信息数据资料的管理工作,要积极运用单位信息系统单位内部控制开展管理工作,尽量减少人为操作内部控制的现象发生,以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还不够深化,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升,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仍通过人工管理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使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数据、可行性?蟾婕澳甓缺ū碛胧导是榭龃嬖谝欢ǖ牟钜欤?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大大缩水。

三、内控视角下构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从管理意识方面强化内部控制下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团队自身应该加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正确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对内部控制的促进作用,以及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发展的推动作用,然后加大宣传力度,将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传播到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氛围。其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速度较快,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团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为了保证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水平满足国情发展需要,应该定期对事业单位整体员工组织业务培训和内部控制理念宣导,以此来保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和内部控制管理队伍都能基本掌握内部控制的先进理念和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方法。最后,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源能得到最大效益的发挥,应该将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有效地融入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当中,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二)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工作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根据《规范》的要求,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管理应该具有预测风险、规避外部投资风险的作用。可见,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首先要将项目决策的设定目标纳入到事业单位内控控制的管理范围之内,然后采取集体决策、专家咨询辅助和项目技术参考三者相结合的审批机制,并依照我国法律法规以及财政部门有关的规定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立项评审制度。同时还要依据动态监管机制实施对项目决策实施动态监管,项目实施后还应及时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收集预算执行过程中有价值的预算管理信息。

(三)强化预算管理全程控制

基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原则,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措施时应该先采用预算执行实时监管制度,监管部门或者是财务部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要进行及时地登记和记录,并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总结。其次,建立与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执行通报制度,定期公开预算监管信息,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开性。最后,建立与监管制度相符合的事后整改机制,及时整改预算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在发展中往往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事业单位应该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当中积极地深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资源库。依据事业单位所处的行业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单位自身的经营状况,收集与事业单位有关的相关信息及对手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科学的分析、合理的总结,为后期预算管理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数据支持。

四、结论

综上所述,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内控控制的重要内容,其应该响应内部控制规范的号召,通过树立从内控视角下构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意识,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信息工作水平,强化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全程监管和控制,进而不断地完善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体制改革下行政管理 篇3

摘要:本文以治理商业贿赂为背景,坚持行政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以排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展的种种阻力为突破点,从主体、制度两个层面对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实障碍进行分析思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目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过去几年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引起学术界对其未来发展的广泛关注。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当前正面I临着诸如商业贿赂等因素造成的多重发展困境的困扰。作为贿赂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商业贿赂在某些领域出现蔓延、泛滥之势,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滋生腐败行为,对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危害。可以说,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治理商业贿赂联系起来,是对现实的有力回应,更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的必然需要。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体性障碍因素分析

应对日益严峻的商业贿赂形势,以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需要,进行行政审批领域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要取得一定成效仍面临着诸多现实障碍。

1.思想观念束缚。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深受传统观念和管制思维的影响,传统行政观念中的消极因素如官本位观念、特权观念的消极制约都阻碍着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行政审批制度出现的历史时期来说,不可避免带有计划经济理念遗留的影子。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摸索的过程,我国政府开始了范围广、程度深的管制改革,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管理理念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日益突出。但是长期的集权统治而缺乏权力机制的有效监督及制约,注定了权力腐败横行的不可遏制性。

此外,不良的商业伦理价值、潜规则意识泛滥的社会风气、潜规则意识的文化心态,都助长了审批权力异化、商业贿赂大行其道。商业贿赂作为潜规则的一种现实表现形态,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透视潜规则所腐蚀的不仅仅是权力,商业贿赂对市场经济、社会秩序的践踏从根本上背离了公平的要求,破坏了社会公众正当利益,利益方对于商业贿赂潜规则的默许,是对于公共行政的公正、公平价值的牺牲。

2.部门利益危害。政府部门利益问题由来已久,行政部门偏离公共利益导向,追求部门局部利益,其实质就是变相实现小团体或少数领导个人的利益。本质上审批权力所属主体是社会公众,审批权力部门属于行使主体,权力行使主体以维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借社会公众赋予的公共权力为途径满足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做出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从而导致了权力异化、贿赂腐败的现象。

从审批制度改革历程看,部门利益的危害表现在不能从公共利益、改革的全局、宏观层面出发。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冲突、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冲突时,有些审批部门深受传统特权观念影响,由于部门利益作祟,不能很好的调节利益关系。保留权力也意味着为权力滥用和权钱交易创造弹性空间,就以变通的方式、途径保留权力,对于取消权力百般抵制,造成改革效果不明显。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制度层面阻滞因素分析

1.审批运行机制尚存薄弱环节。审批运行机制属于行政审批制度的核心部分,程序不够严密、方式方法不够科学、标准不够完善、过程不够透明的运行机制是不能实现行政审批目标达成审批效果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权力腐败的关键因素。

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审批实施程序主要包括申请与受理环节,审查与决定环节及期限环节。当前的审批程序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所需求的一些制度如信息公开制度、期限规定、听证制度建设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建设还不够完善,另外制度之间的有效结合还不够紧密,如听证制度的有效开展同信息公开工作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以及部分审批程序过于繁琐复杂、审批事项标准不明,增添了暗箱操作的机会。

同时在审批的手段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电子审批作为现代化审批的手段,行政许可法中明确提出了其功能在于在行政机关的网站上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方便申请人采取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与其他行政机关共享有关行政许可信息,提高办事效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对于电子审批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它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及应有的重视。

2.审批监督制约机制乏力。对于行政审批权力的有效监督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及防范权利滥用、治理商业贿赂的必然要求。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与建设形成严密的监督体系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行政机关应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主要涉及两个方向,一是对审批客体的监督即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的监督。一直以来,对审批之后的项目执行情况缺乏现场审核和后续的监管或者审批权、监管权、处罚权属于同一机关或其对应的下级机关,相互之间没有制约,审批就难免流于形式。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对违规审批的监管缺乏有效措施,审批监管不到位还存在死角。

三、结语

体制改革下行政管理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新财政体制

一、前言

所谓财务管理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处理、活动及与各方面财务相关的经济管理, 直接关系着行政单位的开支收入。但是在新财政体制不断深入, 传统财务管理方式明显存在许多弊端, 因此改革财务管理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 研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在新财政体制环境下, 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不能够凭空想象, 必须要从其财务管理现状中分析存在的问题, 结合问题改革才具有实用价值。从财务管理现状来看, 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财务体制及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新财政体制环境下,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属于财政部门管理, 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从业人员也是根据领导的意愿而随意调动, 导致内部会计人员流动性大, 业务能力低下。会计从业人员在领导的意愿或利益的驱使下, 做出一些违反法律的事。另外行政事业的单位会计制度不健全, 缺乏监督机制。并且行政事业单位没有预算观念, 传统的基数递增预算观念根深蒂固, 然而随着新财政体制的不深入,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已初步形成, 但进财能力缺乏, 财务制度的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二) 财务管理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实用性

行政事业单位所制定的财务制度定义不清楚, 笼而统之, 制度的执行也没有力度, 导致实际操作困难。随着新的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各部门职能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强, 从而提高资金使用率, 应当加强重视。财政体制改革之后, 各行政部门预算, 行政采购, 国库授权以及会计集中核算等专业名词不断出现, 这不仅是新的概念产生, 也是财务管理的全新课程。

(三) 财务不透明, 对财务经费缺乏规范管理

在新的财政体制中明确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产品于民, 满足公众需求, 实现财政经费配置, 公共产品的提供需人民群众的认可, 同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这需要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化。目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通过人大会表决, 人大常和决算, 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并没有透明化。在新的财政体制实行后, 财政真接监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使用, 对公用资金进进定额预算, 各下属企业单位, 专项资金的支出又成了新的目标。由于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支出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常把公用资金混到专项资金使用, 这给财务核算带来困挠, 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

(四) 财务分析制度与方法不完善

在新财政体制环境下,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强化分析本单位财务, 从分析中发现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 对现有财务状况进行衡量, 预测未来财务发展趋势, 这样才能够给管理者提供有力决策信息。从一些调查发现, 如今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本单位中还没有财务分析制度, 大多是依据会计报表与年终决算来分析, 仅仅几百字的编报说明, 根本不能够客观深入体现单位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 这样就造成财政部门与单位决策者仅仅掌握片面财务运行状况。如今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极少参与到管理中去, 根本不了解单位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分析财务时大多是根据已发生经济业务, 单纯分析会计核算, 并没有从全局角度去分析财务收支合理性, 因此财务分析具有较大片面性与主观性, 很难给决策者提供出有效财务分析结果。

(五) 不能够系统体现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

不能够给公众及监督部门提供有效会计信息, 必然难以全面、集中、完整及系统的去考核与评价财务责任的履行情况, 也就有违政府财务受托的责任。从现实实况来看, 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中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报告内容上比较分散, 财务报告内容上也不完善, 所披露信息过于简单, 根本不能够反映出政府的固定投资核算。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措施

从上面新财政体制环境下, 分析单位财务管理发现还存在各种问题, 随着新财政体制不断深入, 财务管理跟不上实际需要, 因此必须要依据实践情况进行改革。在新财政模式影响下, 也只有不断革新与完善财务管理才能够跟上发展所需。要改革财务管理,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转变财务管理模式, 构建新型会计机构

要适应新财政体制模式发展需求,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就必须要转变传统财务组织模式, 在平衡与稳定基础上重视开放性。因此, 应该在行政事业单位创建出新会计组织模式, 加强培养会计人员。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就需要革新财政知识, 完善培养会计人员的机制, 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出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同时还需要强化科学理念和技术创新上有机结合, 采取有效激励措施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 进而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益。

(二) 打破落后思维模式, 运用全新管理思路

做任何事情首先就是思想问题, 思想决定态度, 而态度决定行动。因此要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 就必须要打破陈旧的管理思维模式, 运用全新手段与措施, 从根本上入手进行革新。财务管理流程上, 要打破传统单一化管理手段, 朝着信息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传统模式上财务管理仅仅起到核算功能, 但是在新财政体制下要具备核算监督、决策、预测及计划等各种功能, 最终转变财务管理的重心, 发挥其真正的管理职能。

(三) 强化票据管理, 控制非税收支

强化各种检查力度, 要在单位中制定出完善的票据年检制、公开承诺制、票据公示制等各种工作制度, 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票据使用、领用、结账以及核销;构建出完善的票据稽查工作制度, 还要组织人员抽查核对单位的收入与票据所开具金额;单位的财务人员还必须要及时做单位和非税收入对账工作, 对于有预算政府非税收支全部依照预算计划分批分次进行划拨, 无预算政府非税收支, 一定要分用途、分项目详细的列表出清单, 得到财政审批之后才能够划拨。

(四) 加强采购管理及编制能力

要改革财务管理就必须要强化采购管理, 必须要在原有理念基础上强化创新意识。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必须要依法对采购体制进行完善, 打破分散采购模式, 实施规范采购流程。当然科学采购还需要人来实现, 就必须要加强采购人员专业与技术水平, 不断更新与完善采购模式。在改革财务管理上还必须要重视预算, 这个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角色。因此必须要加强预算编制能力, 提升预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预算中涉及到的资金项目要依照程序向财政部门上报审批, 进而实现单位各项业务与财务资金有效运营。

(五) 完善财务管理程序, 实施规范化财务管理

在新财政体制环境下, 行政事业单位中资金管理模式和支付方法都有着巨大转变, 包含了上缴资金的流程、支付资金流程、报销费用流程以及采购流程等等。因此在发展财务程序过程中, 就要逐渐对财务管理环节进行改革, 确保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正常化。

四、结语

总之, 在新财政体制指导与影响下,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结构发生着极大变化, 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财务管理改革才能够促进其发展, 但是改革不能够空口而谈, 必须要从其财务管理现状中发掘存在的问题, 进而结合单位实况提出有效改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财务管理改革的目标, 才能够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国生.改革预算会计和构建政府会计体系的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9, (6) .

[2]王瑶.政府导人成本会计初探[J].财会月刊, 2010, (9) .

[3]金希萍.论政府会计核算基础[J].事业财会, 2009, (6) .

[4]姜春燕.浅析政府人工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8, (7) .

[5]周晓萍.企业财务会计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 2011, (3) .

体制改革下行政管理 篇5

一、内部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单位和财务人员的职责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由本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通过日常会计工作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以及由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定期进行的内部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第二十七条中进一步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监督制度,并对单位内部监督制度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单位和会计人员必须自觉承担内部监督的责任和义务。如若不履行该义务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二、内部会计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监督按监督的主体不同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内部监督大多属于事前监督,它可以规范会计行为,明确责任,奖惩分明,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避免因责任不清而导致互相扯皮、推委,甚至越权行事,可以制止一些违纪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准确、规范。倘若缺乏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那么再严格的外部监督也难以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出现,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难以得到贯彻执行。这一点已被实践所证明。一套完整的内部监督制度可以保护单位资产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及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一套薄弱的内部监督制度本身就是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犯罪的诱因。所以强化内部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三、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监督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很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也冲击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同程度存在会计凭证失真、会计信息模糊、内部管理松弛、会计监督不力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内部监督制度残缺不全,严重的并未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有的会计人员放弃了监督的职责,认为会计工作只是记账、报账,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对一些明知违规的现象不予抵制;有的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更有甚者为了小团体或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弄需作假。另外还有一些单位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简单,什么人都能干,所以安排一些无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做财务会计工作,这些人员无财务专业知识,对财务政策、制度本身就不了解、不熟悉,在政策和制度的执行中难免出现偏差、漏洞,丧失了内部监督的能力。这种种情况致使内部会计内部监督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严重的出现一些违纪现象,给国家带来损失。所以没有严格有效的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必将导致管理的混乱。

四、公共财政框架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的思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公共财政是法制财政,是阳光财政,行政事业单位的用财理财过程也应当是公开透明的,要做到这一点,除建立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机制外,必须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监督成为一种以法律为基础、为依据的有效监督,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管理。

范预算单位的设置

凡独立核算的单位必须具备独立核算的条件,这是实行独立核算的前提。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业务的限制,人员较少,会计业务也较少,大部分没有财务专业人员,也不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合理分工,有的会计人员身兼数职,不能按要求进行合理分工,达不到互相牵制的目的。如有的单位会计兼采购,有的采购兼审批,更有甚的单位会计出纳一人兼。有的会计人员由于不是专业人员,不了解财务知识,发挥不了会计的监督作用。完全不具备独立核算的条件。笔者认为,对于编制在30人以下的单位不易独立开户,应实行财务集中支付制度;对于虽然编制在30人以上,但单位没有财务专业人员的,由财政部门予与委派或以系统、部门为单位,实行集中支付。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业务培训工作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有会计资格证。行政事业单位也不能例外,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从业人员资格的审查力度,没有会计资格证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会计工作。同时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对会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因为会计法规、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会计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实践需要不断积累和丰富。所以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继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胜任会计工作,才能熟练运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预算、分析和控制,使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监督的认识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单位内部监督的成败,并不取决于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人员本身,而取决于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认识、重视和信任程度,取决于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合理建议的采用率,取决于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授权”和内部监督制度的建立、完善及运行有效性等方面。只有单位负责人重视,才能切实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才能在会计监督过程中遇到内部或外部阻力时,给会计人员以足够的支持,才能自觉带头遵守有关的会计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监督制度的顺利执行,会计的监督职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所以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监督的认识,是实行有效监督的前提。

4、完善单位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内部监督的核心之一是在单位内部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有效的会计管理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保证,使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制度上保证会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以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防止会计事务处理中发生的失误和差错以及营私舞弊等行为,增强财务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笔者认为各单位应根据各自不同的性质及具体情况,依据《会计法》等法律规章,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的、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内部制度的规定要体现相互制约机制,同时制度规定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一是坚持“钱、帐分管”制度,即凡涉及到款物的收付、结算及其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个以上人员分工办理;二是在会计核算上坚持复核制度,制单和审核要由两人分别负责,坚决杜绝制单、审核、财务负责人一人承包的现象;三是严格印章控制,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由本人或其授权人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同时会计和出纳之间分工要制度化,不能一人包办代替;四是明确审批程序,即所有开支必须先经过财务负责人审核票据是否符合规定、开支是否符合政策、手续是否齐全后,再由领导批准核销,充分发挥财务人员“闸门”作用。

(2)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对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要明确,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实行决策权和执行权相分离,使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之间能够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既要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也要防止多头行事、各自行事。

(3)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财产清查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之前必须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查明实存数与帐面数是否相符,并查明不符的原因和责任,制定改正措施,做到帐实相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单位不仅要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还要保证财产清查制度得以具体落实。

(4)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内部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部监督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单位内部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外,要有专门机构或人员对会计资料进行再监督。有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的该项工作由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进行,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的要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

5、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实施内部监督的重要保证

体制改革下行政管理 篇6

关键词:协同理论 专业教育联盟 构建

协同理论,于1976年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后被广泛地应用于众多领域。该理论认为,整个环境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这些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律和方式加以整合利用,可产生协同效应,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大于各个独立组成部分总和。高等教育体系亦是如此,它既是具有特定范畴和内涵的相对独立的体系,同时又处于国内外社会的宏观环境之中,与其他系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各个系统的协同共生,既为高等教育体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高等教育也为其他系统输出智力、技术和社会服务,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专业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單位。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可见,高等教育体系要实现与外部各个系统的协同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各个专业与外部各个系统的协同。因此,如何有效、持续地构建和保持专业与社会系统的协同共生关系是当前各个专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联盟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在与其他分系统的互动中,既提供管理和服务,也从中吸取资源和能量,彼此相辅相成,协同共生。作为为该系统提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行政管理专业就不能仅仅依靠高等学校这个单一主体来建设,而是需要更为广泛的社会主体参与其中。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构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联盟便是实现该专业内涵式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方式。

1.产学研协同发展,是构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联盟的外部需求。大学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最能产生新知识、开发新技术,要将大学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研、教学、生产一体化,已然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科学和经济综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以高等教育为主导的、同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的联合体,也已是世界各国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模式。产学研协同发展也就成为了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然而,面对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现实,要满足行政管理专业产学研协同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充分调动起社会力量参与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能动性,就必须更为广泛而有效地吸收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2.行政管理学的特点,是构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联盟的内在驱动。由于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的特殊性,行政管理学产生发展于社会实践,又反哺服务于社会实践,是一门系统性、应用性、实践性、发展性很强的综合学科。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必须强调和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而要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仅仅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是难以实现的。构建专业教育联盟,充分利用研究对象的社会资源和实践经验,是弥补学校教育理论有余、实践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构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联盟的价值性

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联盟,是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兼具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为目标,以高校为主体,吸收融合企业、政府等国内外教育资源,形成内部有机整合、形式相对松散的教育联盟,创新人才培养,推进社会服务,实现各部分的协同发展,双赢共生。由此可见,通过构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联盟,能够有效地发挥各个系统的特色优势,解决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

1.有利于整合共享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建立高校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国内外组织的专业教育联盟,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序合理地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来,激励各个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能动性,能够有效地将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教学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互通共享,从而推动产学研的良性互动,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

2.有利于促进行政管理专业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强调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结合。构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联盟,通过多方合作、资源共享,注入新的教学理念、融合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充实师资队伍结构、加强“质量工程”建设、优化教学管理,以专业为基点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内涵发展。

3.有助于创新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须从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跳脱出来。通过构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联盟,有助于拓宽和提升校校合作、校所合作、校企合作、校府合作、国际合作的渠道和层次,有助于搭建学生实训平台、实践基地,尽可能实现学校学习与社会需求无缝接合。

4.有助于实现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功能。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均来自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越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生命力就越强盛。建立专业教育联盟,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行政管理的教学、研究人员便更能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脉动和对人才的要求,洞察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反馈到教研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和进行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适应性和适用性更强的人才、研究成果和各种服务。

三、构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联盟的策略

1.树立合理化认知规划专业教育联盟。作为系统性、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行政管理专业,其发展必然不能脱离现实环境。随着社会对于行政管理人才水平层次的需求不断提高,一家办教育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样快速发展的进程,构建专业教育联盟是适应时代潮流与要求的趋势。专业教育联盟不仅对于高校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其他各联盟方亦具有正面价值,是一种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模式。只有各参与主体认识到了专业教育联盟的必然性和价值性,才可能调动他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宣传和引导,使更多的社会主体对专业教育联盟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是构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联盟的思想基础。

2.采取多元化形式构建专业教育联盟。对于联盟的参与者及其形式应依据联盟的性质和目的而定。既可以是双方合作,也可以是多方合作;既可以是地方性联盟,也可以是跨区域联盟。行政管理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领域,构建该专业的教育联盟,应该广泛联合科研院所、政府、行业、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甚至包括国外资源,采取多样化、相对自由的结盟模式,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师资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各取所长,各尽其能。

3.搭建信息化平台共享专业教育资源。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联盟的资源共享、沟通协调,必须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予以实现。搭建信息化平台是提高联盟运作效率、降低建设成本的基础性条件。加快校园网学习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联盟各参与方已建立的网络环境,实现教务信息网上发布、实现图书、教学视频等资源的网上共享,实现网络授课实时互动,使学生接受跨时空接受教育,真正达成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信息互通有无的目的。

4.利用柔性化手段管理专业教育联盟。由于构成主体的多样性,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联盟是一个内部密切合作、外部形式相对松散的组织。对联盟的管理则应该采取柔性化的手段,针对联盟的目标,突出不同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成员、组织形式,并提供差异化的教育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

[2]唐纪良,曾冬梅.协同与共生:大学生“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与探索[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杨启光.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区域院校联盟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6):31-35.

[4]李岩松.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新趋势——大学国际联盟的产生及其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54-157.

[5]林君芬.基于服务联盟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整合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8):72-79.

[6]裴乐.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聯盟战略[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8-73.

[7]夏东民.联盟化: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化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22-24.

体制改革下行政管理 篇7

一、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公共财政管理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环境和基础发生了变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以及权责发生制改革等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运作和管理,实现了单位用款计划与资金拨付相分离,减少了财政资金拨付环节,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事业单位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支付商品与劳务购买款,由财政零余额账户或单位零余额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新《制度》通过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科目,以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环境下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求。

(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政府收入分为“类”“款”“项”“目”四级、支出功能科目分为“类”“款”“项”三级、支出经济科目分为“类”“款”二级,能够准确、全面、清晰的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是编制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以及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在会计核算中分别按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和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设置明细科目,从技术上确保部门预算、会计核算和部门决算的一体化。

(三)权责发生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理念,新增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以虚提折旧和摊销的方式,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价值。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相关净资产,而非计入当期支出,即借记“资产资金-固定资产”或“资产资金-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科目,这样处理在满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求的同时也真实反映了单位财务信息,既能准确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也真实体现了资产的价值。

二、新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不足与解决措施

(一)公共基础设施界定较难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公共基础设施的范围包括城市交通设施、公共照明设施、环保设施、防灾设施、健身设施、广场及公共构筑物等其他公共设施,这些类别如何划分,新制度未界定。实际上,一个政府投资项目可能会有多个发改立项项目,比如新建一条公路,除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可能还有公路夜景照明工程、配套电力管线工程等项目,这些配套项目都是公共基础设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夜景照明工程和配套电力管线工程是视为公共照明设施单独进行会计核算,还是视为公路项目的一部分按照城市交通设施进行整体核算,新《制度》未明确,在实际操作时容易造成混乱。从公共基础设施折旧的相关规定看,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要根据各组成部分的使用寿命区别对待,使用寿命不确定的部分不用计提折旧。因此,建议按不同类别项目分别核算,这样处理可以根据使用寿命的不同而确定是否计提折旧,或计提折旧的年限,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共基础设施的价值。

(二)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会计核算问题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设置“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实际上,许多事业单位也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市政园林养护、城市河道维护等项目很多地方是由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独立运作实施的,事业单位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新制度未明确。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三种方案:一是保持项目实施主体不变,帐务处理交由主管部门核算;二是事业单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三是事业单位参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今后出台补充规定设置“公共基础设施”科目。第一种方案中项目实施主体与核算主体相分离,实质上是一种报账制,人为增加了资金流转环节,如果主管部门审核不严,可能会出现财务风险。第二种方案没有单独核算反映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的情况,没有与事业单位自用资产相区分,不利于摸清家底、加强对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的管理。第三种方案既不改变现行核算主体,也能清晰反映单位各类资产情况,建议采用该方案。新制度实施后,实际上有部分地方的事业单位已经按照第三种方案操作。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修订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侧重于反映单位预算收支情况,而对财务状况信息反映不足。随着我国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会计演变为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模式。新《制度》实施后,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既要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也要全面反映单位财务管理状况,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也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理念,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管理、控制财务风险,提高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等。按照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趋势,政府财务报告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2016年财政部将选择几个中央部门及省(直辖市)进行试编。这个发展趋势势必也将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预算管理仍然实行收付实现制的情况下,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将“双轨”并存,并且随着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信息公开等要求的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范围必将进一步扩大。例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跨年拨付的奖金、跨年支付的政府采购尾款、基建工程保修期结束后形成的跨年度质保金、押金以及债务分摊到各期的利息支出等会计核算,也将会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四、结束语

当前,各个行业都在加快步伐进行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作为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又是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在改革中不断的发展进步,新《制度》很好的兼顾了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要求,但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需要出台政策加以完善。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财政管理和政府会计体系改革,未来必将建立起与现代预算管理相符合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

参考文献

[1]姚以贤.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核算初探[J].新会计,2014(5):33-39.

[2]王丹阳.浅析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J].大众商务,2010(8):145.

[3]黄桦.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计核算实践[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7):57-58.

体制改革下行政管理 篇8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

财务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保障,是基础性日常工作之一。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可能来源于上级单位拨款或者下级单位上缴、专项补助等,具有多样化特征,所以财务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需要根据资金不同来源性质做出具体分类管理。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主要职责是向社会公众提供行政服务, 主要是一些公益性和服务性质的业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首要内容就是必须编制合理科学的财务预算,合理配置资金资源,加强事业单位的经济审核和管理工作,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避免国有资金闲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事业单位整体运行效益。 通过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监管,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保证事业单位良好运行和健康发展。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单位的收入开支, 所以财务管理改革必须具有针对性,需要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纠正现有的问题。 下面,本文将浅析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和有待完善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首先表现在对于专项资金的管控上。 事业单位项目立项把关不严, 专项资金核拨前的项目调查论证不足或者缺失, 导致所谓专项资金在使用中与项目不匹配, 而实际操作中,各级财政预决算的支出科目都存在列支专项资金项目。 另一个方面就是往来款项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往来账项大概在事业单位流动资产的一半以上,但是有很多都是呆坏账,回收的可能性偏低,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

2.2 财务管理职能发挥不完全

有效的发挥财务管理的全部职能, 有助于实现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整体控制。 但是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停留在基础层面, 财务工作者被烦琐的费用报账和日常管理事务淹没,对于本单位的其他事务根本没有精力顾及,不能全面了解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 自然也就不能对单位财务活动实现整体的管控,存在诸多财务管理职能的缺位,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2.3 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 人的因素对管理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大多业务水平不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由于事业单位待遇福利的稳定性和早期招收劳动者的学历问题,财务人员知识更新换代较慢,大多为中专或者专科学历,专业技术职称也大多在初级及其以下,同时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责任感也有所不足,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低下并且难以提升。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建议

针对中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当前的问题,应当根据各个单位的实际财务工作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1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者是直接执行和处理财务管理实物的, 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环节,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素养。 在选拔录用财务人员时,既要关注求职者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关注其综合能力,比如纵向横向沟通能力,团队能力,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等。 事业单位还需要常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活动,鼓励财会人员参加交流,更新知识储备,提升财务管理技能水平。

3.2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实行有效财务管理的制度保障。 首先,采取分类管理方式,专款专用,专项资金与项目匹配,杜绝资金挪用。 其次,严格管理资金预借支,职工因公借支款项严格审批,事项完毕后及时核销,往来款项结算严格管理,及时清算,减少和避免出现呆坏账。 第三,明确预算外资金的性质,纳入财政管理体系,禁止出现有利于管理范围外的资金。 第四,采取票款分离制度,把项目立项审批、收费支出和稽查分离,开票与收费分离,财政经费与开票收费脱钩,收费必须上缴,经费必须下划。

3.3 强化财务管理监督

监督监管是财务管理有效运行的外部保障。 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单位内部的自查自纠工作, 并且可以聘请社会第三方事务所机构进行审计稽查。 加大对应收应付款项的清查,明确债务债权的发生事项和时间, 调取原始凭证并与债权债务相对人核实,发出催收信函或者及时履行支付义务。 同时还要查处业务处理中的各种违规行为,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一定的处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4结语

在新财政体制的背景下,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重大的变革,必须结合单位自身实际需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措施,才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虹.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研究[J].商,2015(18).

[2]常本晰.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价值工程,2013,32(13).

体制改革下行政管理 篇9

1 新会计制度给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会计科目分类, 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 增强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财政资产,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同时, 新会计制度的出台给我国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现代化行政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善提供了全新的完善思路, 对进一步建立节约型政府机关具有积极的作用。

2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管理概念不明确

行政单位与其他的企业单位不同, 行政单位的管理运营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 而不是为了盈利而运营存在的, 其内部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 由于资金的来源是无偿提供的, 所以就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存在, 这也就使得很多行政单位对财务管理不是很重视, 很多行政单位都或多或少有财务管理松懈的问题存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部分行政单位发现了这一问题, 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适当的改进。还有一部分的行政单位在科目设置、会计核算、财务监督等方面存在核算风险。

2.2 财务预算及控制管理不及时

由上述的情况我们可以得知, 行政单位主要的资金来源都是由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无偿补助, 资金的特殊来源使得行政单位对财务管理的意识并不是特别的充足, 而且很多对财务预算的编制准备也不是特别的充分。财务的支配很难从实际的需求出发, 最终导致预算不准确, 经常会出现超出预算的情况, 在运用资金的过程中, 也没有一个管理财务资金的能力, 使得在实际的使用中出现了大量浪费资金的情况, 甚至一部分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资金, 破坏了财务管理的规则。

2.3 资金管理不规范

由于行政单位的资金使用支出不规范, 致使出现很多的超支浪费现象, 一部分内部管理人员利用公款大吃大喝, 旅游, 使得政府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除此之外, 内部财务人员对账目随意进行改写, 财务处理上的不规范也是当前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主要因素, 这些问题在行政单位中都是非常普遍的, 再加上一部分行政单位在资产的管理上相对比较开放, 没有专门的标准去规范, 使得资产的闲置现象非常严重。

3 新会计制度下的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行政单位的管理人员要担负起单位行政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重任, 以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为法律依据, 加强行政单位对内部会计管理的控制力度。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财务管理的因素, 要能够分清楚资金的供配支出, 将财务资金用在刀刃上, 并且对财政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透明化公开化的处理,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而且还要按照会计制度的实际需求来创建财务管理观念。

3.1 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科学性

行政单位之所以会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问题, 这与行政单位的行政是有直接联系的, 行政单位的运营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 因此它的内部财务管理不像其他企业单位那样严谨。为了进一步确保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可以得到有效的实行, 因此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已经成为当前所有行政单位共同关注的问题。解决方法首先就要完善行政单位的审批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 进一步提高岗位会计师的专业化水平, 执行岗位责任制, 并且要求我们的行政单位管理人员要做到分工明确, 各个部分的审批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标准, 对平时的收支核算要进行公开化透明化的处理, 这样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3.2 强化资金管理规范性

行政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 资金管控的不严格是行政单位最大的问题, 因为只有确保了专项资金预算的数目准确且用途明确。有行政单位高层经过讨论之后同意的情况下才准许拨款, 而且还要保证专项资金不可以超过预支的金额, 不可以与基本支出相混淆, 如果发现了对资金使用不规范的人员, 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惩处,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人员违规操作, 而且也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 让其他的工作人员能够提高自觉性, 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进度。

3.3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要结合实际, 建立风险防控管理机制, 对财政资金管理风险点进行逐一排查, 深入分析风险源、全面排查风险点、正确描述风险表现、准确界定风险等级、科学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构建起切实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防控管理。同时, 要对财政资金风险防控管理机制进行考核评估, 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4 结语

通过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对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这些问题要想得到有效的解决, 就需要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的改革。自从实行了新的会计制度之后, 虽然在财务的管理上还是会有一些问题存在, 但是它与传统的会计制度相比还是有很大的进步, 新会计制度的实行使得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王慧力, 许洪彪.当前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现状、成因及对策[C]//迎接新世纪——2010年长春市财政系统科研成果集锦.2010.

[2]王竞, 詹雷.加强行政机关财务管理, 构建节约型政府[C]//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3]高爱华.试论行政机关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C]//2015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

[4]翟华婷.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机结合是县级财政改革的方向[C]//2006年山东省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征文.2006.

新形势下行政办公室的管理实践 篇10

1 充分认识行政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地位

办公室作为单位的行政中枢, 在单位的地位和作用都是无可比拟的。作为办公室的管理人员, 了解办公室的作用和所承担的责任是重中之重, 特别是要认识在新形势下赋予办公室的新责任, 而提高行政管理素质也就成了一种必须。而行政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 办公室是综合性行政机构, 掌管单位的日常行政文件、管理、接待等工作, 尤其是办公室还承担着车辆管理等工作。大事和小事都是行政办公室的职责, 使得办公室成为了单位正常运转的纽带。另一方面, 尽管很多时候办公室管理的事务显得琐碎, 但对于外来人来说, 行政办公室更像是一个对外办公的窗口, 而办公室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态度代表着整个单位的形象。

2 正确把握行政办公室的管理职能, 加强管理实践

从管理办公室的角度来看,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主要面对的是单位人员、上级、下级和单位外的工作人员, 这必须要起到协调各部门, 联系上下级、团结单位外人员的重任, 而对于办公室的行政管理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2.1 作为上级助手的作用在办公室里对上级所部属

的任务必须要坚定不移地执行, 并起到组织人员实施计划, 再到与各部门的成员接洽通气的责任。再者也承担着维持正常工作的秩序以及保证任务完成的工作。

2.2 计划实施的参谋作用对于方案的计划和实行都

起到辅助作用。这表现在, 深入工作的一线, 了解各部门对计划的看法和意见再统筹计划向领导汇报以起到参谋的作用。再者, 也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对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 这就是在管理行政办公中做好领导参谋作用的表现。

2.3 协调各部、维持全局的作用办公室在管理工作的

时候需要负责协同各部门统一, 并且维持工作的正常秩序。包括向领导信息的传达以及传达领导的最新指示精神等等。这也是起到协调上下、联系内外、维持全局的中坚作用的。

2.4 后勤保障作用办公室会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琐

碎的事, 这就是一种保障作用的体现。另外有效地协助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的按时完成、维护各部门的良好关系, 并且促进员工的高昂斗志也是其保障后勤作用的标志体现。

3 提高办公室效率、重视管理中的实践的有效措施

3.1 行政组织得当是前提在日常的办公室行政工作

中, 经常部门之间会出现一些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 这个时候办公室行政人员需要迅速出面来解决矛盾, 否则会造成职责部门的办公顺序就一片混乱的局面。特别对于本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日常接待工作, 不能因为组织问题而怠慢了来访者以致损单位的形象。

3.2 促进专业素质的提高, 加强岗位专业化在新形

势下, 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 就需要更加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所以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办公素质是提高办公效率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在日常紧急处理和接待这方面的工作, 如何协调各部门人员、接待客户、外来办事人员中都起到关键性作用。

3.3 在强化团队的概念的同时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合

作关系特别对于办公室的接待人员和车辆管理人员来说这一点特别重要。这两项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也需要管理人员的相互合作来完成。只有保证办公室的整体合力才能发挥办公室行政的最大效能。而日常接待工作就是与外来访问或有合作事务的人员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这对于建立单位良好的形象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3.4 要加强服务意识在如今的大形势下, 各种纠纷问

题层出不穷, 这就需要办公室行政人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对于车辆管理上也会存在一些矛盾, 这就需要我们工作者保持为大众服务的态度, 作矛盾的润滑油缓解出现的各种问题, 要具有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但是在具有服务意识的同时, 不能丧失应有的一些原则, 这是根本前提。

进入二十一世纪, 人们总希望以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行政管理也是这样。在政策的决策、实施、信息的传递以及辅助上, 就目前而已, 我们都还可以做得更好, 而在新形势下, 办公室的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讲究高效率以及实用的新时代, 所以积极提高员工素质成为提高办公室效率的必然导向, 所以要求员工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可以预见, 在新一轮的企事业单位改革中, 办公室行政工作的改革会被推到改革浪潮的前沿。

参考文献

[1]李晓丹《.大型企业办公室管理创新与实践》《.广东科技》.2011年20卷4期.

[2]左朋涛《.高校办公室工作绩效评价方法与实践研究》《.天津大学》.2005.

[3]邓华《.办公室研究述评》《.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4期.

体制改革下行政管理 篇11

【关键词】财务管理;管理创新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逐渐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面临更大的挑战。财务工作管理机制的创新是确保资金安全和完整的基石,是强化廉政建设的强大武器。虽然我国现阶段不断对财政进行改革,但其财务管理制度并没有根据国家的财政政策及时调整,制度比较松散,监督机制也不完善。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就不能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导,就会导致财务管理内部出现财务管理不清晰的状况,导致有部分人员钻空子,甘于冒风险,导致账实不符、侵吞公款的现象出现,给国家财政带来损失,影响财务管工作的开展。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只有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

2.管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

在新时期,财务管理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也还处在一个相对初期的阶段,虽然已经构建了信息管理系统,但其内、外部各部门之间缺失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不能针对财务信息进行通体的规划和管理,降低了财务信息共享度,阻碍了财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由于财务管理复杂而精细,有一部分人员不能合理使用软件导致财务管理方法陈旧,为了完成工作陷入大量细碎的工作中,影响工作效率。这种知识经济应用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缺失,正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财务系统平台不稳定、起冲突、遭遇计算机病毒的攻击等情况 ,造成财务信息数据丢失,对我们的财务工作产生很大影响。

3.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仍需提升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综合水平不高的问题,高级财务人员较少。据了解, 有些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可能是一人兼数职的工作,也有些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甚至是无证上岗,所以他们对新政策法规掌握的熟练度较差,更谈不上创新。财务管理具有复杂性,由于部分人员不能合理使用科技软件,导致财务管理方法陈旧,为了完成任务陷入大量繁琐的工作中,严重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显然,现有的人员结构和专业水平已经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思路

1.创新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为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有力的依据,是防止歪风盛行的有效途径。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牵制机制,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安排要符合岗位不相交原则,形成内部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对于大笔资金的支付要做到公开透明,提高审批权限,从源头上杜绝徇私舞弊、侵吞资产的现象发生。其次,在监督机制的建立中,应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通过科学合理的监督保障财务管理的透明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算管理、会计管理、资产管理等,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整个财务部门的工作能力。

2.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在信息化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财务管理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样制约着财务管理的发展。2010年开始,多数行政单位的财务处理系统纳入财政大平台,由财政局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但是该平台的建设有待完善,包括完善数据库、建立智能化处理系统。新时期,财务系统的专业性较高,只有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建立财务综合管理平台,加强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在网络平台上实时了解预算安排、预算执行力和经费节超情况,强化财务管理的约束力,最终提升整个部门的财务管理的预见性和可控性。

3.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最终编制的预算计划。建立一支不仅能够掌握传统财务的管理思想,还能够掌握现代化管理设备的高素质混合型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及时更新他们的相关会计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促使财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熟悉财经类的法律法规,保证执证上岗,并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鼓励人员主动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加强与其他部门彼此之间业务技能的切磋交流,促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不足之处,提升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为财务工作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优质保障。

三、结束语

在新形势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复杂而精细,为确保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机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财务管理路径的优化,严格要求财务业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专业素养和创新改革能力。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改革的要求,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更新财务管理创新理念的同时,不断强化财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真正有效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有效管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勇志.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新思路[J]. 时代金融. 2012(30) .

[2]谢曼霞.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J]. 经济师. 2016(08) .

作者简介:

李艳(1986—),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学历硕研,研究方向:财务。

体制改革下行政管理 篇12

在新形势下, 有人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来源较为简单, 并且在对资金的使用上账目单一、方向明确, 因此, 需要处理的财务档案管理也是简单、明了, 甚至没有必要建立相关档案管理。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 在新形势下,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同样有着重要地位,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使财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我国是处于发展中的国家, 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投入, 在这几年里, 虽然我国的财政收入较以前有所提高, 不过, 仍然达不到相关要求, 而对财务档案进行管理, 除了可以清楚地记录实际收入与支出的情况之外, 对财务档案进行分类归档, 在今后进行预算编制、进行工作的制定时, 可以作为参考资料来进行。同时, 对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档案管理, 还可以帮助同级的财政部门对财政进行管理提供相关依据。

(二) 进一步防止经费挪用、乱用现象的发生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 财政拨付款是为了进一步履行国家的职能的, 遗憾的是,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是办公室经费被挪作他用, 而之所以这样, 在于没有科学的档案管理, 有的甚至就不进行建档, 有的在记录上存在虚假。因此, 不仅会使国家有限的财政资源遭受浪费, 还会使一些人偏离正确的航线。

二、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上有所进步, 不过,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较为薄弱, 对于已经颁布并且正在实施的档案法以及档案管理办法, 没有进行足够的认识, 有的甚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认为这些档案法律法规无关紧要。同时, 由于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健全, 尚缺乏执行力度, 因此, 使得财务档案管理没有得到规范。由于单位不同, 其管理标准也不相同, 因此, 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一些小型的机构或者单位, 由于财务人员只是兼任, 没有专业的知识来进行管理, 因此, 素质较低, 使财务信息失真。

(二) 对档案管理重视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活动时, 通过财务档案管理对经济活动进行真实的记录和反映, 财务档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档案资料, 要开展相关活动和工作, 必然要以档案管理作为基础。因此, 财务档案管理也是日后出现纠纷时进行处理的主要依据。遗憾的是,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关领导对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视不够, 在他们看来, 单位的财务信息是属于机密文件, 要采取相关保密措施进行管理, 也就是把票据和账簿进行封存, 有的甚至把财务的账单捆成一堆, 然后进行随意地堆放, 不仅不建立相关档案, 更别谈上管理了。而有的单位虽然已经建立了财务档案管理, 但是管理工作显得很粗浅, 对档案管理范围也不明确, 没有进行很好的归类。

三、完善财务档案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对档案管理工作起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 有必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或者进行再教育, 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 要积极引进这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 对其进行后期工作的培训, 使工作人员能够与时俱进, 并在管理水平及思想方面保持先进意识。

(二) 树立起财务档案管理意识

要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 上至单位的领导, 下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都要树立起足够的重视, 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地位, 认识进行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明确档案管理对于突发事件以及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所起的积极意义。

(三) 采用先进的系统对档案进行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 要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 可以采取计算机进行管理, 并且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建设、更新, 使档案管理不仅具有准确性, 更具有实效性, 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使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时更加顺畅。同时, 还要不断地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关于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足够的重视, 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标, 对档案管理进行科学规划, 使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都能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总而言之,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而言, 要充分认识到财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当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能够找出存在的不足, 进一步探讨出解决的对策, 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得到顺利进行, 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活动时, 通过财务档案管理对经济活动进行真实的记录和反映, 因此, 财务档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档案资料, 要开展相关活动和工作, 必然要以档案管理作为基础。文章通过对当前阶段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探讨当前档案管理存在的现状, 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使财务档案管理为行政事业单位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淑杰.如何加强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 2010, (18) .

上一篇:行业时讯下一篇:生物质颗粒燃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