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系毕业论文

2024-06-03

体育系毕业论文(共12篇)

体育系毕业论文 篇1

近年来,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 目前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 但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导致了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因此, 就业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家长、学校和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因为就业状况不仅影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其它专业相比, 体育教育专业 (简称为体教专业) 毕业生就业专业性较强, 范围相对较窄, 目前体育专业人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情况, 而体教专业是体育专业中唯一的师范类专业, 就业面更窄, 要搞好体教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必须从体教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薪酬期望、就业行为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并在认真分析其原因之后加以正确引导, 以利于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初次就业率, 谋求体教学生就业期望尽可能的向社会需求靠拢。

因此, 对体教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对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2013届体教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旨在帮助体育专业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谋求合适职业, 同时为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方向提出意见。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安体育学院体教系2013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和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的基本情况

在这次调查的样本里, 女生有27人, 占总人数的27%;男生有73人, 占总人数的73%。

这当中考取大学前, 来自农村的共有79人, 占总数的79%;来自县城的共有14人, 占总数的14%;来自城市的学生共有7人, 占总数的7%。

2.2 就业意向

2.2.1 毕业生的职业期望

本题列出了毕业生可供选择的职业, 每个学生要求按自己所期望从事的职业做出选择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 毕业生最想从事的三种职业分别为:教师、自主创业者、政府部门。因为教师这一职业被毕业生认为是福利待遇高、工作轻松、声望高、与专业对口而排在第一位。

与此相对应, 按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性质来说, 中小学才是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渠道。西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毕业生把教师作为最理想的职业, 由此可以看出西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毕业生能务实和理性的选择职业。

自主创业排在第二位, 可见体育专业毕业生对自主创业有着极高的兴趣。也说明体育教育的学生对具有挑战性的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

政府部门, 因为其职业声望, 经济收入、福利待遇较好而被毕业生列为第三位。但是近年来政府部门对体教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少, 加之这些单位对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这就造成了竞争激烈和体育教学专业毕业生竞争力的缺乏, 加之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减员增效, 空余职位较少, 所以政府部门给体教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另外, 受到专业和报考要求的限制, 体育院校毕业生考取公务员的比例也比较低。

2.2.2 毕业生对求职地域的期望

如图1所示, 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体教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的取向偏向于大城市、中小城市, 期望去西部的占3%, 去贫困农村的仅占1%。

2.2.3 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因素

有12%的学生选择实现自我价值, 这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对于择业价值取向、职业评价标准、职业选择、求职意向等的总体看法, 它对大学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活有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不仅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择业行为, 而且对于他们的工作态度、劳动积极性, 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随着利益观念的影响和加强, 大学生的商品意识不断加强, 功利色彩日益浓厚, 受其影响, 西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毕业生有20%的学生把“工资及福利待遇”作为就业时考虑最主要的因素。

有9%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是否对口”。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 毕业生在就业时对“专业对口”的要求下降, 甚至放弃。体育教育由于专业性强, 加上体育专业学生本身知识结构的局限, 造成专业迁移性较差, 就业范围较小。在目前我国体教毕业生己不再是紧缺人才的情况下, 显然西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在我们是否还要紧抓住师范生的“专业对口”不放这个问题上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总体上看来, 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体教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择业标准比较合理。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 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能否在就业单位获得锻炼和进步。总之, 不论在什么单位工作, 应该要有“终生学习”的态度, 确保自己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

2.2.4 毕业生的薪酬期望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 2009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月总收入为998.53。图2显示, 毕业生对于月薪的期望为800~1000元左右的只占28%, 表明毕业生的月薪期望高, 自身的定位与市场的承受能力不一致。这同时也反映出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 西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降低薪金期望来适应就业形势变化。

2.3 就业行为

2.3.1 择业前的准备工作

经调查, 西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对就业有充分准备的占16%, 有些准备的占60%, 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在择业前已经有所准备。

2.3.2 就业方式选择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 西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式前三位是:先实习, 再双向选择;参加各种招聘会;父母安排。

通过“先实习, 再双向选择”就业的学生占到54%, 这种新的就业方式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也顺应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参加各种招聘会”、“父母安排”就业的同学分别占12%和19%, 这说明了各种招聘会和通过让父母安排的已成为西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最主要的就业方式。从这2年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学生也都是通过参加各种招聘会而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的。

2.4 就业冲突

通过数据可知体教专业毕业生比较看重就业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劳动力主要来自高校, 因此高校应确保学生毕业时具有就业和职业成功的能力和素质。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能力, 必须从整个在校期间抓起不能等待就业环节才开始着手。

专业影响占第二位, 体教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较单一, 主要的就业领域是教育系统, 在教育系统就业是理所当然, 但毕业生就业去向过于集中不利于就业率的提高, 就业渠道过于单一就势必造成就业竞争的加剧, 因此应该为体教专业毕业生拓展更宽的就业渠道。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体教专业本科毕业生最想做的3种工作分别是;教师、自主创业者、政府部门。43%的毕业生月薪期望在3000元以上。在就业标准的选择上, 西安体育学院体教专业应届毕业生把实现自我价值、薪酬等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中小城市为毕业生的首选。毕业生就业冲突方面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困难分别是:专业社会需求太少、缺乏社会关系难以找到工作、缺乏社会经验和就业能力、难以在社会立足等。

3.2 建议

3.2.1 转变就业观念, 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该努力增强自身素质, 拓展就业渠道, 转变就业观念。

3.2.2 优化体教课程设置

调整课程结构, 扩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全方位人才, 增大就业口径。

3.2.3 进一步规范就业制度、建立公平有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1) 严格实行体育教师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 (2) 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逐渐减少体教专业的招生数量尽量实现招生计划与就业率挂钩。

参考文献

[1]曾建斌.高师体教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3) :84-88.

[2]国家统计局信息管理中心全国城镇家庭人均月总收入统计[EB/OL].http://news.tom.com/2006-08-25/OOON/1372808/.html, 2006-10-23.

[3]刘献国.我国高师体教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 :97-102.

[4]周三中.浅析大学生创业的推动力及限制因素[J].现在农业科学, 2009 (10) :151-152.

[5]易三平.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报, 2006 (9) :102-105.

[6]周济.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2) :8-11.

体育系毕业论文 篇2

【摘要】中学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阶段,搞好中学体育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中学体育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并简要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价值;建议

1 前言

“体育”一词的含义是“身体的教育”,其英文全称是“Physical Education”,一般译为“体育教育或体育教学”,“中学体育教育”指的就是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中学时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时期,搞好中学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对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介绍中学体育教育的价值,指出现阶段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建议。

2 中学体育教育的价值

2.1 中学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中学体育教育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组织体系。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教师实施知识点拨为特征的体育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身体的免疫能力和对环境的自我调控能力,对学生适应未来快速多变的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2.2 中学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挖掘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工具。

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阶段,健康的体魄是其物质基础,没有强健的体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只能是天荒夜谈。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保证学习所需的精力,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水平都处于最佳的状态。

2.3 中学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源泉。

众所周知,人的精神状态是以身体这个有机体为基础的,毛主席早年就已深刻地阐明了这一辩证关系:“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自先野蛮其体魄。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良好的意志品质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独立能力、自制力和毅力普遍下降,而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日本心理学家小林晃夫、松田岩男对体质弱、运动能力差的青少年与体质强、运动能力高的青少年作了比较。前者缺乏能力,不爱活动,不善交际;后者情绪稳定,活动能力强,适应性好,社交积极。许多研究都表明,体育教育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学生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2.4 中学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

中学体育教学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如练习密度,运动强度等)和心理负荷(如紧张与轻松,独断与协作等),要克服物体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困难,要调适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时空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体育中的社会文化属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集体意识、协作意识、进取意识、创取意识、守法意识等人类优良的品质。

2.5 中学体育教育是促进学生交流的重要方式。

体育运动过程中,能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同学间的友谊并增加团结。通过体育活动,能够扩大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加同学间的相互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和谐文明的学习环境

此外,体育与文化、艺术等活动一样具有较强的娱乐功能。学生们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乐趣和快感,因而它也成为学生娱乐的一种形式。总之,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以它特有的教育方法、教育规律和教育效果,发挥着其育人的特殊作用,为学校和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高素质的学生。

3 中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在体育教学思想上,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现今中学体育教育尚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忽视思想教育,重竞技、轻普及的现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体育教学成为“分数第一”,单纯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眼前的短期教学效果,而忽视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3.2 在体育教学的实施中,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

中学体育教育中一直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一般中学每学期体育课学时数为30多个学时,理论学时数只占总学时数的10%左右,即2~4学时,在这么少的学时里教师要把实践项目的理论基础讲清楚是很困难的。如果能够加大理论教学力度,在上实践课之前教师把相关知识做一定讲授,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就能很快掌握动作要领,课后可以自己去锻炼,提高自己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 在体育教学的方法上,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今中学体育还存在着“灌填式”与“强制命令式”教学的现象,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搞“一刀切”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千人一面,一样的要求,一样的负荷。或者干脆来个“放羊式”,“一个哨子两个球,晒晒太阳吹吹牛”,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4 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建议

4.1 转变教育观念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新设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切忌“分数第一”的短期行为。

4.2 合理选配教材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应注意所选教材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注意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多种潜在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彻底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的功利思想与短期行为。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体育教学的物质条件――场地与器材的制约性。

4.3 改革体育成绩考核方法。

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4.4 以赛促教,形成传统。

中学体育教育要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多种不同形式的竞赛。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无论赛会规模大小,都要经过赛前申办、赛前训练、场馆布置、赛前传播、竞赛开幕、运动竞技的过程,这一极具轰动效应的文化现象无不与体育有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色相伴随,形成了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社会化效果。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到教学上来,而且将这些活动形成制度,形成风气,主要教材项目形成传统,有利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改变了下课铃声响,彼此不来往的体育教学现象,既可创造浓厚的体育环境,又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起到教学双赢的效果。

4.5 全面发展,强化德育。

中学体育教育在进行身体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强化德育功能。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德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法。例如,通过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良好风尚;通过集体项目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品德;通过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耐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通过武术、体操等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参考文献

[1] 钱耀庭,罗映清.学校体育学.

[2] 邓恩周.中学体育教育[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3] 程伟航,罗勇智.浅谈学校体育的价值与功能[J].体育函授通讯,,(4):19~20.

[4] 邹峰,周员汉.浅谈体育的育人作用[J].教学研究,7月:184.

[5] 蔺宾川.浅谈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教育园地,208月:98.

[6] 李祥.学校体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 王洪波.体育与德育并重的育人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68~69.

[8] 王红,王东桥,孙鲁.培养锻炼习惯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40~541.

[9] 罗玲红.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6):829~830.

[10] 李全德.浅析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消费导刊,2009,(2):184.

[11] 李敏.中学体育教育的改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6(1):119~124.

体育系毕业论文 篇3

上海市教委昨天公布2015年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2016年起,初三毕业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项目全部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的项目执行。

根据方案显示,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由统一考试和日常考核组成,各15分,总分共30分。统一考试分设四类项目,包括长跑、游泳、50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单杠、双杠、篮球等,考生要在四类项目中各选一项。统一考试的时间必须在2015年4月进行,并于4月底前完成,具体时间由各区县选定,每位考生的全部项目必须在当天内连续完成(游泳项目可另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评定项目中,本届初三毕业生其七年级评定项目为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50米跑、坐位体前屈、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八年级、九年级评定项目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的规定项目,分别为体重指数(BMI)、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而2016年起,初三毕业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项目全部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的项目执行。(李星言 《新闻晨报》 2015年3月13日)

体育系毕业论文 篇4

过去一年, 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取得许多成绩, 校舍和训练场地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装修, 专业课和文化课等软件条件进行系统升级, 后勤、教务、学务、网络管理、音乐和体育学院等兄弟单位为体育舞蹈专业提供了许多服务和帮助。这样的条件和环境让学校加快了融入和进步的步伐。李鑫老师也被聘请为西亚斯体育艺术教育学校常务副校长, 全面负责西亚斯体育艺术教育学校艺术类相关专业的招生、教学工作。

迁址后的中西合璧

2013年, 学校搬迁到西亚斯国际学院。这所中外合作的办学机构推崇中西合璧的办学理念和“全人”教育模式。这里有欧洲街, 也有中国园;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练功房, 也有漂亮的高尔夫球场和室内游泳馆;有国内知名教授, 也有严厉的美国老师……最重要的是, 西亚斯国际学院开设体育舞蹈专业, 并通过良好的自身条件和教学口碑争取到河南省体育类专业高考的自主招生权。河南省体育运动舞蹈学校体育舞蹈专业可自主招生并向西亚斯学院输送人才。同时, 西亚斯与20多个国家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可以帮助学生继续开拓出国深造的机会。

开展中俄夏令营

2013年, 经过多次互访和考察, 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舞蹈专业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制定了互派师资, 互派学生, 积极参加两国之间的夏令营等条款。8月, 中国学生们远赴白俄罗斯参加为期18天的夏令营;11月, 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校长及副校长到访西亚斯学院, 并决定派国家队教师来中国授课;12月, 学校首次派出3名学生去白俄罗斯留学深造。接下来, 双方将进一步探讨未来的合作方式。

自主安排文化课

迁址后, 学生们的文化课统一由学校自主安排, 借助西亚斯大学的师资力量和当地的教学资源, 聘请优秀的文化课老师, 建立了自己的师资队伍, 加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和管理, 帮助学生们在专业水平和文化课等多方面精益求精。经过一学期的努力, 成效显著。

不一样的毕业照

体育系毕业生求职信 篇5

体育系毕业生求职信1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看我的简历和求职信。我是来自重庆大学体育学院的届毕业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增强了我的能力,拓展了我的知识,磨练了我坚强不屈的性格,为我以后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思想方面,积极进取,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参加了学校第四期党校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结业。现被发展为重点积极分子。

学习方面,品学兼优,曾获得国家专业二等奖学金一次,三等奖学金五次,通过了国家二级计算机考试,学习了系统的计算机课程,可以自己制作课件进行教学。

工作方面,在校期间任职为文体部部长,曾多次组织过学院文艺、体育方面的活动,也曾带领学院学生参加学校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健美操大赛,获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受到院里领导、老师、学生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优秀团干部”。现任辅导员助理,辅助老师处理学生就业在期间产生的各种问题,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辅导员助理”。

能力方面,在学校组织的师范生基本功大赛理论讲课大赛中获三等奖。在学院组织的第五届“开创杯”排球、篮球联赛中获第一名,还被评为“最有价值球员”、“优秀裁判员”称号,在学院组织的基本功大赛篮球比赛中获第一名、健美操大赛第二名,“佳家杯”乒乓球联赛第二名,模拟招聘会演讲第一名。同时还是国家二级裁判员。

实践方面,实习期间由于学校的需要,我留在学校公共体育部实习,主教排球。实习期间,我可以独立的组织和上好每一节课,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准确、完整的交给学生,由于方法得当,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和喜欢。实习结束,代表实习组在校讲的公开课,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我知道以上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脚踏实地的工作,真诚友好的待人,谦虚、努力的.学习。希望各位领导能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把最好、最真诚的一面,展现在您的面前,以赢得您的信任和工作的机会。谢谢!

此致

敬礼!

体育系毕业生求职信2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我是南达科塔州立大学体育系毕业,除接受正式体育课程教育外,还选修多种心理学和儿童管理课程。往年暑假期间,我曾在大学附近几个郊区地方,担任过志愿运动场指导员。一九八三年暑假,曾担任过助理、负责南达科塔州,华尔顿青年运动。此外,还负责拟订大美尔伦城,特殊儿童暑期计划。在职期间,威廉詹森是我的上级,他同意证明我的工作情况。

另外,我还有一项经历,从一九八五年至今,我在南达科塔州,洛克福特城,市内公园担任康乐指导员。主要工作,系负责拟订城市公园康乐计划,包括各种娱乐和运动在内。

如阁下认为我适合该项工作条件,请尽早惠函赐知面试。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体育系毕业生求职信3

敬启者:

顷阅日报,得悉阁下招聘运动指导员,我深信符合该项职务所列条件。

我是南达科塔州立大学体育系毕业,除接受正式体育课程教育外,还选修多种心理学和儿童管理课程。

往年暑假期间,我曾在大学附近几个郊区地方,担任过志愿运动场指导员。一九八三年暑假,曾担任过助理、负责南达科塔州,华尔顿青年运动。此外,还负责拟订大美尔伦城,特殊儿童暑期计划。在职期间,威廉詹森是我的上级,他同意证明我的工作情况。

另外,我还有一项经历,从一九八五年至今,我在南达科塔州,洛克福特城,市内公园担任康乐指导员。主要工作,系负责拟订城市公园康乐计划,包括各种娱乐和运动在内。

如阁下认为我适合该项工作条件,请尽早惠函赐知面试。

此致

敬礼!

求职者:XXX

体育系毕业生求职信4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向您辛勤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时也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求职信。

我叫xxx,是xxx大学化学系体育系xx届毕业生。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希望能成为贵校的一员,为贵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尽我的全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大学期间,我注重培养和全面发展自己。积极参加了多项学院活动,受到学院师生一致好评。这些经历不但有利于提高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及修养,还塑造了我成熟乐观、遇事谨慎、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个性,培养了我较强的管理与组织能力。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更坚定了“自信、自强、勤奋、谦虚”的人生信条。

我性格开朗、乐观向上、自信稳重、诚恳务实,待人热情真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一直铭记的警言。我热爱教育事业,能够运用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并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思维敏捷,善于创新,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在学校与同学关系融洽,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如教育实习,家教,商场销售工作等,与同事、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社会实践工作使我具备了敏锐的洞察力、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果断的行事作风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学会了为人处世之道。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积累的社会实践经验使我自信能胜任贵校所要求的工作。

我的知识、胆识与卓识期待您的赏识!

我的慧心、爱心与信心也定会助您实现伟业雄心!

最后祝贵校教育事业一浪高过一浪,明天更胜今天!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体育系毕业论文 篇6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6所高校824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较为理想,但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就业的比例较低。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部门依次为学校、企业、公务员和街道。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已经形成,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从业。在未来,这些地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持续的增长;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中从业的毕业生比例偏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325-03

Pres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n Graduates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in China

WANG Shu-hong, LI Jin-l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Abstract:By investigating, literature, interview, logic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studie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824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who graduate from 6 colleges i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eneral employment rate of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is satisfied, but the rate that graduates employed in social sports field is low. The order of departments that graduates are serving is school, enterprise, civil service and community department. In economic developed areas, the employment market for the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has already formed, and more than one half of the graduates are working in the business sports service place and related field; The demand of social sports talents will increase instantly in these areas. But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 rate that graduates serving in social sports field is low; the employment market for the social sports graduates still hasn't well formed.

Key words: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graduates; employment

1998年,教育部在第4次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订时,将社会体育专业列为正式专业。在以后的10年中,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迅速。截止2007年6月,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本科院校已经达到173个[1]。这些院校中,绝大多数已经有毕业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部分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也即将面临毕业。社会体育专业是一个新办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这是每一个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院系领导、教师和广大社会体育专业在校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直接关系到该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门研究却非常少见,在一些相关研究中由于研究者研究角度及侧重点不同,无论是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分析、结论中,读者都难以从中清楚地看出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状况。研究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对于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宏观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天津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宁波大学近6届824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调查结果用EXCEL进行统计、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就业率 尽管我国现行就业率统计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在衡量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时,就业率还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指标。部分高校近几年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见表1:

表1 我国部分高校2003-200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注:1) 表中山西大学2003-2006届就业人数根据毕业前夕签约情况整理而成,其中包括了读研和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2) 华南师大、首都体育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根据第五、第六届全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中的数据整理而成。

教育部公布的我国2003年、2004年、2005年大学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分别为83%、84%、81.7%。从表1可以看出,山西大学的2004届、2005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沈阳体育学院的2003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首都体育学院2004-200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和华南师范大学200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远远高出全国的平均水平。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来看,我们认为还是较为理想的。

2.2 毕业生去向 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是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而一个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去向是毕业生与社会需求适应程度的初次检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服务领域,主要有以下四类:街道社区、商业性体育及相关服务领域、体育行政部门、教学与科研部门(与该专业相关)[3]。与此对应,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口单位是街道和社区、体育经营及相关服务场所、体育局或文体局、与专业相关的学校或科研所。我国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见表2、表3,毕业生的总去向见图1:

表2 我国5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

注:表中数据根据课题组调查及第五、第六届全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中的数据整理而成。

表3 天津体育学院1999届~2004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

注:该表引自全国第三届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资料中张仲宝的《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前景的分析与探讨》一文。

通过调查,我们还了解到宁波大学、上海师大、天津体育学院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有1/4左右供职于一般企业,从事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调查结果显示:6所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及相关领域工作的约占毕业生总数的35%。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具有如下特点与趋势:1) 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及相关工作岗位上从业的毕业生比例较低。2) 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去向在地区间差异较大。3) 毕业生业涉足较多的领域,从事的职业出现多元化趋势,部分学生选择自己创业。

图1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去向

2.3 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主要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经营管理人员,最大的就业市场还是社会体育指导和社区服务。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指出,经过10年努力,我国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普遍建立体育指导站(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65万人以上。与规划中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口很大。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短时期内在群众性健身领域中不可能设立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这些指导员多是志愿者或兼职人员,日本、德国等国的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大多是由兼职或业余自愿者队伍组成。也就是说,公益性的社会体育领域中并没能给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服务领域还是在商业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及相关服务领域中。我国的体育产业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4],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还不发达,因此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的就业岗位还十分有限。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地区间差异很大。以2007年人均GDP为例,上海、北京人均GDP分别为65 473元和57 431元,而辽宁、山西人均GDP分别为24 645和16 143元[5]。上世纪90年代国家制定了《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总体的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也都把体育产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离不开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也离不开人们的消费观念。2006年在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针对首都经济的发展,将体育产业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目标。北京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后,预计到后奥运经济时期,体育产业将占到北京市GDP的3%。[6]在国内与北京处于同样发展阶段的上海、深圳等城市,在“十一五”时期也将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和新的增长点。目前,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已经步入良性运行轨道,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形成,超过半数的社会体育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从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城市的商业性体育服务业将会出现旺盛的需求,因此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出现持续的增长。

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对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速度的规划要低于全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以山西省为例,省政府于2001年2月颁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把体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又颁发了《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发[2002]8号文件精神加快新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以促进山西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也离不开人们消费观念。传统的消费观念在今天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人们的体育消费。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成,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也是制约这些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较早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沈阳体育学院考虑到本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就业岗位较少,于2004年把社会体育专业并入体育教育专业中。尽管中西部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但是通过分析山西大学近4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趋势:在学校中就业的百分比逐年下降,而在商业性体育健身娱乐和相关场所中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这种趋势在2005届和2006届毕业生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的在学校、企业、政府部门、街道、媒体、部队工作,也有部分人读研、出国深造、西部支教或自己创业。其中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现象:如山西大学2004届毕业生中有3人选择创业——自己开店,有8人(占总人数的26 .7%)读研。首都体育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试和在街道工作的比例较大。体育专业毕业生能够从激烈的公务员考试和“街道干部“、“村官”选拔中脱颖而出,足以证明他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接受大学教育作为一种个人成长经历,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专业对口”,而是选择能够进行自我实现的职业和岗位。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特定的优势,他们外在形象气质好,乐观自信、善于交际,特别是在参军、警察岗位公务员考试中在体能与运动技能方面具备专业优势。如何拓展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专业以外其他领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一个值得各高校重视的问题[7-14]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较为理想,但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就业的比例较低(约35%)。毕业生去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就业较多的部门依次为学校(31.3%)、企业(30.1%)、公务员和街道(14.4%)。社会体育专业的主要服务领域在体育产业部门,受现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并且在地区间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形成,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从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地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持续的增长;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中从业的比例偏低,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

3.2 建议 高校教育主管部门要公布新办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根据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加强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宏观调控。经济发达地区在未来几年可以考虑适度增加招生规模,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要严格控制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点和招生规模,以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课程建设,增设一些应用性课程,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培养一专多能的通才,开展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全面提高该专业学生在其它领域和行业中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高校及其主管部门要重视对新办专业的研究,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以及毕业生对工作环境、收入、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满意度,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促进专业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3:135-139.

[2] 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王树宏,李金龙.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速度、布局及规模态势及存在问题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11-1313.

[4] 孙彦,李春玲,崔晓.论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61-163.

[5] 中国31省市区新经济实力排行榜.http//:www.business.sohu.com.

[6]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http//: www.bjoe.gov.cn.

[7] 张仲宝.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前景的分析与探讨[C].全国第三届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资料.

[8] 赵立.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十大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125.

[9] 曹可强.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交流材料[C].全国第五届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资料.

[10] 童莹娟.宁波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6):99-102.

[11] 郭亦农.体育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

[12] 刘善云,刘保华,仇丽琴,等.从社会岗位需求状况分析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31-1533.

[13] 汪元榜.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74-975.

对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的思考 篇7

一、要科学分析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的性质与必要性

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 是国家教育部近年来根据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采取的重大举措, 它牵动着全国初中学生、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心。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竞争的社会, 这就要求跨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如果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没有养成一定的运动兴趣和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 无疑高中阶段的压力就更大。体育锻炼要求学生付出较艰苦的努力, 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而中小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等均处于发展阶段, 具有不稳定、不持久的特点, 若没有一定的督导机制, 这种自觉性难以长久维持。与此同时, 那种认为只有重视体育升学考试才可以提高学校体育地位的思想也在愈演愈烈。事实上,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学校体育的作用和地位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在过去的应试教育机制中, 总是片面地追求智育成绩的高低, 单纯地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判定学生的优差。现在的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如果也按这种模式进行, 而不是着重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那又何谈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呢?因而, 只有明确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的性质, 将其同素质教育的各方面协调起来, 使之产生良好效果, 学校体育的作用与地位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二、正确理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区别对待两种教育中的考试现象

目前, 我国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定义, 其内涵的界定、运行机制的建立等问题, 正在由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柳斌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中提到:“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摆脱应试体制影响, 使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一个改革方向。”同时文章中也指出了素质教育应具备的三层含义:第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三是要让学生主动发展。

而应试教育则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单纯为应付各种考试, 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 教学中往往采用加班加点、题海战术, 把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

综上所述,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目标和指向的不同, “片面追求”或“全面发展”是它们的分水岭。那么, 应试教育中的主要手段即考试和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运转的各种教育规范, 以及教学方式等是否就可以全盘否定呢?事实并非如此,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也具有一定的联系, 在某些方面还难以将它们硬性分离开来。单就考试这一现象来说,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反对应试教育的同时, 并不否定或排斥考试, 一些必要的合理的考试手段若得到较好的操作还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

三、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与方式, 正确操作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

正确认识了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的性质和必要性之后, 还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良好的操作, 即要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内容与方式。否则, 这种认识也只是纸上谈兵。具体操作考试要涉及很多因素, 但一般要注意如下两点:

1. 端正思想认识, 正确对待考试。

各级学校体育职能部门和广大体育教师首先要视考试为教学的延续, 要把考试同教学任务和内容紧密衔接起来。既要以教学中全面的素质教育为考试的基础, 又要发挥考试的多功能性来促进全面的素质教育。考试并非只有选拔功能, 最重要的是它的检测功能, 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除了选拔身体素质合格的学生进入更高一层次的培养阶段外, 还要检测学生身体素质的合格程度。考试从某种程度上能说明一所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好与坏, 但也不能就此一锤定音, 因为体育考试受到很多内外因素的干扰, 失常现象屡屡发生。考试作为一种手段, 其目的是促进教学, 教学搞好了, 考试的重要性就相对削减了, 学生应试的压力就会更轻, 我想这也是素质教育中考试的意义吧。

2. 协调教考过渡, 实行综合评估。

通过“普九”义务教育, 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应该不断进步, 不断完善, 他们每取得的一项成绩和获得的一次进步, 均构成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一部分。如一种基本技能、知识, 一种良好心理品质等, 都是全面素质的组成部分。有些地方的学校本着客观实际的态度, 建立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档案, 量化每次成绩的比率, 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毕业时的升学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估。事实证明, 这种良好的教考过渡, 既能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发挥考试监督和检测功能, 又能培养学生开拓进取、不畏困难的坚强性格, 从而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 避免出现应付考试的被动局面。

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体育专业,就业,困难,对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如何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是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以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主线, 结合实际情况, 分析当前体育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几年中国经济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健身意识也不断增强, 人们追求身心健康的意识渐浓, 体育健身在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中备受青睐, 体育大众化、生活化已是大趋势。这就需要既具有体育专业知识又懂得管理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为体育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体育院系学生就业有其自身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就业的口径小, 毕业生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 就业范围具有行业性, 多数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是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在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中很难“一拍即合”, 毕业生竞争力不强。

1.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高, 就业口径窄

中国目前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等14所专业体育院校。笔者从近年全国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上了解到, 体育院系毕业生二次就业率情况尚好, 但一次就业率情况不理想, 而且毕业生的就业口径不宽, 就业结构不合理。在单位性质方面, 到教育系统、体育系统等较为稳定的事业单位的就业人数比例较大, 而到企业、部队等领域的人数明显偏少, 部分行业很少甚至不接收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地区流向方面, 毕业生分布地区窄, 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 湖北省仍是毕业生流向的主要地区。

2. 毕业生的期望值高, 视野较窄

学生择业观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 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农村中学基础差、起点低, 在择业时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 宁可放弃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 也要争取留在大城市、待遇高的工作单位, 并以此作为择业的标准, 从而导致一些毕业生有业不就, 表现为有些学生眼高手低, 不考虑个人的发展空间等。

3. 专业供需矛盾突出, 就业率不平衡

近几年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总需求基本保持稳定, 但其结构性矛盾突出, 专业之间需求比例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从学历看, 研究生的需求量远远高于本科生;从专业学科结构上看, 体育院系优势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好, 就业率较高, 而通用类专业毕业生尤其是新开设专业的毕业生, 有效需求不足。与其他名校同类专业毕业生相比, 就业竞争力和优势明显不足, 供需比和就业率都处于较低水平。

二体育院系毕业生的就业特点

1. 相对集中于城市和发达地区

据调查, 近几年的体育院系毕业生, 有80%的人热爱体育事业, 毕业后从事体育工作。但由于体育工作的特点, 特别是教学、训练和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必须具备一定的场馆和器材设施, 这些条件在大城市、大城市的学校或大单位比较好, 在基层和一些边远地区则无法满足。加之现在多数大学生都娇生惯养, 不愿意到偏远的地区和农村地区工作。

2. 倾向于非体育行业

近几年的毕业生, 绝大多数热爱体育, 愿意从事体育工作。但从社会需求信息反映出需要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单位越来越少。加之有的同学对社会接触较少, 对社会的认识比较肤浅, 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身价, 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择业期望值较高。目前社会对学体育的人 (高水平运动员除外) 仍怀有一定的偏见, 他们往往不被社会重视。而金融、外贸、税务等大单位、大公司工资收入高、福利待遇好。一边是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单位, 一边是条件优越、物质待遇优厚的非体育行业, 这是促成近几年体育院系毕业生改行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影响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原因

1. 客观原因

第一, 社会因素。首先, 就业政策不完善, 就业指导工作不健全。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队伍还存在许多不足, 满足不了就业工作开展的需要。虽然高校设有学生就业指导部门, 工作内容包括制定学生就业政策, 对学生进行就业技巧培训、择业咨询, 收集用人单位信息、组织供需见面会、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等, 实际上多数人依然是坐在办公室等着用人单位前来登记需求信息。一些高校也会组织招聘活动, 把学生推向市场。但如何调动社会人力资源中间机构参与, 如何提高就业率, 还需要高校转变思想, 以适应高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其次, 社会上对体育专业存在偏见。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学体育是成绩不好、品德不良的学生。这样无形中给体育专业的学生加上了一个“不行”的枷锁, 使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处处碰壁, 对广大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再次, 用人单位领导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在中国, 企业的领导或主管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 职工体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认为体育锻炼不需要专门的体育知识指导, 既不对职工体育投入经费, 也不将体育纳入企业管理范畴, 这就影响了职工健身活动的开展, 基本关闭了招收体育人才的大门。

第二, 学校因素。首先, 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毕业学生人数剧增。从1999年起中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 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 由此带来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现, 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2010年全国最困难就业专业统计结果显示, 体育专业排在第三位, 对口单位太少是最大困难。其次, 课程体系不尽合理。目前, 体育院系的课程体系中, 在课程结构的层次配置上, 呈现出基础狭窄的状况, 表现为一般基础薄弱, 专业基础窄。课程结构要素配置的特征是重实践轻理论, 重术科轻学科, 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 重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轻非竞技类的体育项目,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 重直接经验轻间接经验, 重课程深度轻广度, 重必修课轻选修课。中国体育院系的课程体系导致人才培养的统一性突出, 灵活性较差, 不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 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不利于学生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毕业生择业的困难处境。最后, 家庭因素。家庭经济状况与毕业生找工作有直接联系。现在, 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受到父母的倍加呵护, 家长怕孩子吃苦, 想让孩子找一个既轻松、待遇又好的工作, 反对孩子到偏远地区支教、当老师, 反对孩子待在农村……再加上巨大的就业压力, 使许多大学毕业生左右为难, 深感纠结。

2. 主观原因

第一, 毕业生的就业择业观念。体育院系毕业生在择业时, 价值标准趋向商业化, 择业理想趋向务实化, 许多毕业生择业时只盯着大城市和富裕地区, 很少考虑急需人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择业时只想到高等院校谋求职位, 就业期望值很高, 但高等院校要求必须具备研究生学历方可考虑招收。体育院系的一些毕业生就业意识淡薄, 只是在毕业时才感觉到择业的压力, 没能在大学的四年间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就业时感到力不从心。

第二, 毕业生自身素质不高。就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 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从近年来人才招聘的情况来看, 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 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 设计应用能力不足;其次, 缺乏拼搏意识, 不能抓住朝阳行业的就业机会;再次, 缺乏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意识;最后, 求职能力不强。

第三, 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在自主创业方面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由于体育院系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没开设相应的课程, 没有为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提供自主创业的知识储备, 再加上体育专业学生本身的文化课成绩普遍比较低, 在文化课方面表现出不重视、丧失信心, 对自主创业更加不重视。学校和老师的不重视, 学生自身不努力探究, 使体育专业毕业生缺乏自主创业的理论知识。

四体育院系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1. 父母帮忙介绍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在其就业上, 父母主动为他们获取一个轻松快乐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有一定家庭背景的学生, 父母宁愿让他们继承自己的产业。

2. 学校介绍

学校的就业推荐是大学生求职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通过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推荐, 获得就业渠道并取得就业成功。统计显示, 每年通过这种方式就业的大学生大约占总就业率的40%。

3. 自主创业

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有少数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这样比较灵活, 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一致, 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缓解就业压力。但由于刚毕业缺乏社会经验和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加上缺乏资金, 起步较难。

五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1. 自身方面

第一, 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做好就业准备。毕业生应正视当前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 改变自己的择业观念, 不能好高骛远, 盲目追随。理性又客观地评价自身条件, 科学地进行就业定位, 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调整心态,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当前就业形势。

第二, 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自身能力, 将自己塑造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 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 在专业与岗位间寻找更多的结合点, 做到既能就业, 又能实现专业理想。

2. 学校方面

第一, 适当减少招生数量, 缓解就业压力。学校应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严格录取机制, 采取优胜劣汰的原则来控制招生规模, 缓解供需矛盾, 减轻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 优化招生结构, 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 提高办学质量。

第二,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在中国,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以往的国家安排工作转变为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这一巨大转变使许多高校学生颇为困惑, 他们缺少风险意识, 缺乏竞争观念, 更忽视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 加之在校缺少应有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 没有掌握良好的自我推荐技巧, 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优势, 以致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鉴于这种情况, 在高校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 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 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利于学生从入校起就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指导他们做好思想、心理、知识、技能及仪表等方面的准备,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为他们在择业过程中能顺利找到最佳立足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拓宽专业口径, 树立品牌意识。学校要积极创立品牌, 增强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以就业为导向, 做好就业服务。调整专业发展思路, 有针对性地加快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的调整, 以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为核心, 整合教学资源, 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 实现体育专业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 发挥各自的优势, 强化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不但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而且精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有利于提高择业和就业的竞争力, 拓宽就业渠道。

第四, 增加毕业生实习时间。为了让毕业生能有较长时间接触社会, 锻炼自己, 提高能力, 延长毕业生的实习时间, 由2~3个月延长至5~6个月, 让他们有较长时间在社会上收集需求信息, 联系接收单位, 通过实习, 接受用人单位的考察、挑选。这样, 实习结束时, 接收单位也落实了。改变以前收集信息面狭窄的缺陷及学生因请假去找工作单位和到单位面试而影响学习的弊端。

第五, 努力探索由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新路子。创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设计中贯穿于职业定位过程的主线, 其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学会选择, 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处理好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个人特征与职业特征的匹配问题。通过创业教育, 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完善、提高自身素质, 挖掘潜能, 主动适应社会及职业发展的变化, 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凭借自己的实力在人生设计中达到预定目标。

3. 社会方面

第一, 政府应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制度保障。全面开放就业渠道, 降低自主创业的门槛,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应当实施更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使其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政府还应适当降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门槛,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担保和其他服务。

第二, 建立专业性就业市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 是提高毕业生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应建立健全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就业市场服务体系, 使学校和社会有机地衔接, 减少体育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和人才浪费的现象, 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 加快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开展毕业生就业远程服务, 运用各种现代化手段, 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工作, 通过网络建立学校——地市人才交流中心——用人单位的一条龙就业服务体系, 大大减少毕业生的求职时间,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做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沟通工作,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效率, 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就业市场体系, 使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第三, 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选才观。用人单位应任人唯贤, 不应以社会上对体育毕业生的看法作为判断标准, 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和评价体系, 以能力为核心, 不仅要重视能力的判断标准, 更要重视思想道德的修养。体育毕业生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性格开朗、社会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交流和沟通, 用人单位可建立一种培养—选拔的模式, 通过先培养后选拔的方式对人才进行合理利用。

第四, 适当限制办学规模, 减少就业压力。教育部相关部门应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加大审查力度, 对各高校设置的体育专业进行合格评估, 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对社会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组合。对不具备办学条件或办学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 应取消其办学资格;控制和停办一些地区设置重复、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偏低学校的体育专业。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限制办学规模, 缓解供需矛盾, 减轻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游俊.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工作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7 (3) :10~11

[2]王进.南京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3) :20~21

[3]易三平、曹武萍.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9) :30~31

体育系毕业论文 篇9

1 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 . 1 就业面相对较窄, 就业压力巨大

目前国内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普遍很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育生就业面太过狭窄。体育生就业主要面向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指导和体育康复保健几个方向,就业领域十分有限,并且对体育生的社会需求趋于饱和甚至有向过剩发展的趋势。因为体育专业与别的专业联系较少,很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得不放弃体育专业重新学习工作技能另谋出路。

1 . 2 文化基础薄弱, 企业要求日益严格

体育生一般从小开始系统训练并且往往因为体育训练影响正常文化课程的学习导致文化基础薄弱。大学体育老师一般对体育生比赛成绩过分看重而忽视了文化课程的学习,因此,大学毕业时体育生的文化素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另外体育生文化基础薄弱还导致体育生进一步深造的可能性减小,考研成功率很低。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企业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以此来适应科技知识的高速革新,因此,体育生无法得到大企业的重视,这让原本在就业方面就不占优势的体育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1 . 3 毕业生对自己认识不够客观, 对就业抱有过高期望

虽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教育普及开来,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生都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群,难免部分学生会对未来工作存有过高期望。期待大学毕业后能够找到高薪酬、低工作时间、低工作量的工作。面对用人单位招聘不积极主动,总是以为下一个会更好,不能切合实际积极调整。还有很多同学专业知识不扎实,大学四年不够刻苦整天在学校“混日子”,专业能力不达标很多工作没法胜任。大学生对自己认识不够客观导致就业问题越发的严重。

1 . 4 行业知识匮乏、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单一

很多大学生缺乏找工作的主动性,行业知识匮乏,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单一。以我多年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接触的学生为例,很多学生依赖心理较强,总是习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对就业信息关注不够,不能积极主动的靠自己去找工作。另外很多同学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认识不足,对行业发展不了解,导致对将来从事工作没有兴趣,对就业产生恐惧。因此,在就业问题上学生的主观认识也是特别重要的。

2 具体对策:树立一个思想、采取四项措施

2.1 树立一个思想

理论指导实践,只有高校毕业生拥有科学的思想指导才能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杀出重围。面对残酷的就业大环境高小学生必须树立“客观的分析自身能力,乐观面对工作岗位,先就业在工作中提高自身能力”的思想。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面对就业高校学生要勇敢的走出第一步,不能怕苦怕累,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对社会和工作的认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只有先就业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才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 四项措施

2.2.1 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能否找到工作关键还是看学生自身素质是否过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否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平时注重对自身能力的锻炼做到公仔平时而不是要找工作了才临时抱佛脚,从根本上提高个人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才能在毕业找工作时赢得主动权和选择权。很多大学生从高中起就憧憬美好的大学生活,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不需要再学习,因此,上大学之后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学风建设,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学习刻苦、热爱钻研的学生,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同时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学生到工厂或单位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并通过实习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机会去实地考察了解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了解行业需求,有助于在校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2.2.2 学校完善毕业生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为达到更好的毕业生就业效果,学校必须完善毕业生信息。各系辅导员可以将每一名同学的信息汇总起来,清楚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教师可以合理的借助学生的力量,每一个班设立一个就业助管,定期向辅导员汇报班级就业情况,帮助老师摸清每一个同学的就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学校还要拓宽就业渠道,学校就业管理中心要到社会中去引进好的用人单位和相关企业,做好校内招聘会为广大毕业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氛围。同时因为本校学生是“主场作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在用人单位的面试中超长发挥。

2.2.3 学校做好优秀学生就业推荐工作,为就业特困生提供帮助

面对不同的素质的同学学校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措施,对在校学习刻苦、思想进步、团队意识突出的同学学校可以考虑向用人单位推荐的形式帮助这部分学生就业,这部分同学如果在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还可以帮助学校在业内培养良好的口碑,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受欢迎程度。对于毕业生中的就业困难生学校也要提供帮助,学校可以定期统计就业困难的学生,建立微信公共平台发布为就业困难同学发布就业信息,建立微信讨论组或飞信和QQ群组定期更新就业信息,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更好的获得就业信息。学校只有通过帮助就业困难的那部分同学就好业,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

2.2.4 建立健全校友机制,互帮互助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 系

建立健全校友机制是指与历届毕业校友保持联系,与校友所在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优先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可以在全国各地建立校友会,校友会之间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实现校友之间共同进步,使得整个校友整体都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校友在各个用人单位获得更好的发展,反过来在学校需要校友的帮助,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校友会和校友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校友和学校双方良好的互动,学校促进校友在单位的进步,校友成长后又能为学校的发展和学校应届毕业生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3 结语

虽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不景气,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空前膨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但是如果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毕业生能够客观现实的制定就业目标脚踏实地的就业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相信所有高校毕业生都能有一个好的职业发展。希望本文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参考。

摘要:高校应届毕业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财富,历届高校毕业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应届毕业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发动机。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尤其是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现状更是不容乐观。高校培养学生时投入的资源和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提供的指导和帮助是应届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的关键。做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时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该文从高校体育老师的视角,从历届体育生就业问题总结经验,对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试着提出几点促进体育生就业的建议,希望能对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起到参考作用。

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倾向调查研究 篇10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而体育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局限和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小, 就业难问题更加明显。本文从学生自身就业准备和学校就业指导两个角度出发, 对位于川南地区的4所高校的体育专业2012届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倾向调查研究, 旨在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川南4所高校体育专业2012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共发放问卷300份, 收回有效问卷273份, 有效率91%, 其中男生219人, 女生54人。

2 结果与分析

2.1 毕业生专业认知

2.1.1 对专业课程及课程改革的认知

调查发现, 有69.8%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 应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改革;65.4%的学生认为应注重课程的社会需求性和实用性。在访谈中, 多数学生认为课程的专业性和基础性很强, 但未能与社会所需很好地接轨;必修课较多, 选修课较少且方向单一, 社会实践和工作参与机会太少;53.7%的学生认为自身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和就业单位的需求。

2.1.2 对专业前景和就业前景的态度

体育被喻为21世界的朝阳产业, 随着人们对正确健康观的不断了解和认识, 对科学健身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专业前景调查中, 56.7%的学生认为体育专业前景持乐观态度, 33.4%的学生持一般态度, 仅有9.9%的学生持消极态度;但对就业前景的调查结果却大相径庭, 有45.5%的学生对就业持消极态度, 仅有20.1%的学生持乐观态度;另外, 从男女生比较来看, 女生对就业前景更加忧虑, 这与行业人才特点和用人单位性别需求有关系[1]。

2.2 毕业生就业意向

2.2.1 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调查和走访, 发现毕业生普遍缺少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准备不足。57.1%的学生表示对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模糊;17.8%的学生没有规划过, 感觉很茫然;仅有25.1%的学生有过较为明确的规划或设计。

2.2.2 就业意向选择

教师行业依然是体育专业毕业生优先考虑的职业, 排在第一, 但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教师的人数也仅占36.6%。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就业意向选择呈现多元化。男女生在就业选择上有很大不同, 选择体育教师和继续学习深造 (考研) 的女生比例多于男生, 而选择警察和健身指导的男生远远多于女生。另外, 也有少部分学生选择考公务员或自主创业, 但比例较小。

2.2.3 择业考虑因素

从整体来看, 自我实现是毕业生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 占70.8%, 其次是经济收入 (68.5%) 、社会地位 (60.9%) 和兴趣爱好 (58.7%) 等。但是男女生在首要因素的选择有所不同, 男生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女生则更注重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在专业对口的选择中, 仅有35.3%的学生考虑是否对口, 传统就业观念已经发生改变。另外, 仅有6.2%的学生择业时会考虑国家的需要, 说明在社会转型时期, 利益与奉献的冲突以及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减弱已经可以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中凸显出来[2]。

2.2.4 求职途径

“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使学生的就业主动性得以提高。在求职途径选择中, 学生们大多通过招聘会 (72.1%) 、网络 (67.4%) 和亲友介绍 (47.4%) 等方式求职。分析其原因, 各种规模的招聘会仍然是毕业生求职的最普遍的途径和平台;网络求职具有成本低、学业影响小、信息效率高等特点受到学生欢迎;亲友推荐的求职因成功率较高、发展预期较好也成为主要求职途径之一。但是, 由于体育专业毕业生对自身能力和综合实力的不自信, 仅有38.6%的学生选择自我推荐求职。

2.3 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满意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半 (48.7%) 的学生对所在学校、学院提供的就业指导不满意, 持满意态度的学生仅有16.2%;对当前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非常了解的学生仅有39.5%, 其他学生表示一般了解或是不太了解。说明学校就业指导的宣传方式、信息传播、指导帮助满意度较低, 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学生最希望得到的帮助选择中, 排在第一位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其次是专业技能的强化、学校推荐、就业心理调适。说明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双向选择”就业模式是认可和接受的, 学生希望能较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了解社会需求, 为将来择业就业做准备[3]。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体育专业毕业生对体育专业的前景较为乐观, 但对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表示不满, 对自身能否顺利就业表示忧虑;学生的就业意向选择和求职途径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 并且择业时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经济收入水平;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管是方式还是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 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3.2 建议

3.2.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供需平衡

虽然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 但有关高校课程尤其是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还相对滞后, 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所需, 没有实现供需平衡。高校必须改革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调整课程设置, 开拓实践平台和提供实践机会, 在提升学生体育专业素质的同时,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如计算机、外语、文化素养等, 变“毕业即失业”为“毕业即上岗”。

3.2.2 提前职业规划, 加强培训指导

职业规划能帮助学生解决“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环境支持允许我干什么”、“我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等问题, 促使学生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4]。从新生入学起, 就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让学生在了解职业的基础上展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应健全就业信息机制, 提供多渠道的信息服务, 开设职业生涯辅导和就业技能培训课程, 让学生了解自身能力与特点的同时了解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打基础。

3.2.3 抓好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使学生容易产生思想包袱和心理压力, 学校应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 如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人们对健康观念的再认识, 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 新兴体育产业的发展等给体育专业学生带来的有利形势, 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避免和纠正择业上的短期行为, 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需要的同时, 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薛红.高校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引发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2 (2) :28-30.

[2]范向前.论高校毕业生选择性待业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27 (3) :248-251.

[3]吴春丽, 等.浅析大学生不正确择业观对就业的影响[J].教书育人, 2005, 10 (1) :27-28.

体育系毕业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专业 就业现状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4-02

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1)学校重于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忽略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存在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强,实践能力较弱。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技能学习显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力显得不足,学生的特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选用的教材过于注重大篇幅、广泛式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深入性地分析。

(2)当前高校学校公共课,基础课占用学时三分之二,而专业课程只有三分之一,再加上学生班额的原因,具体分配到每个学生头上的技能学习时间就少之又少,学生在技能学习上没有连贯性,学习效果差显而易见。

(3)当前各个学校教学投入不到位,导致学生听得多,看得少,模拟(虚拟)多,实践动手少。学生技能学习是实实在在的动手操作,雾里看花突显出学生技能学习存在缺陷。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教师缺乏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把握,导致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此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现状,探索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学习培养策略,寻找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能够为高校提供一套可借鉴、可操作的专业技能教学及管理的办法,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解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实际体育教学实际存在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在教材选择上应选择统编教材或体育教育规划教材。为了使用体育教育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在教材选择上应选择最近出版的优秀教材。考虑到本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以及社会对于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的层次、数量,应当科学制定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规划,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吸纳新的内容,以保证教学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在教材编写方面,应当充分利用社会以及院校自身优势资源,组织教师、运动员参与到教材编写中,始终将“工学结合”作为教材编写的核心要求,在做好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将体育教育企业一线工作任务分解到教材中或者是教学项目中,参考具体的教学资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切实提升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二)健全就业组织机构,完善就业政策

学生就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学院上下的支持与协调,因此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是履行自己的职能机构,积极主动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要建立和完善有关激励政策,做好学生就业协调工作,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明确其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各院系是直接承担学生就业协调工作的责任单位,要以学生组织以及教研室、教研小组为基础,围绕服务工作建立各种服务小组,确保一有需要即行出发。

(三)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丰富的知识体系是保证其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如果高校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不过关,那么势必会对其日常教学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而只有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开展工作才能够得心应手。同时针对当前不断变化的教学工作形式来说,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对之前的教学知识体系进行更新与完善,如果仍旧停留在过去的工作模式,对于新的教学理论知识以及理论技能不去学习,那么是无法胜任多元化的教学工作的。因此高校要针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向高校体育教师传授当前教学管理中新出现的知识、技能,并且对于其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在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应该注重协调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注重把握不同个体的思想动态以及行为习惯等变化,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相应的教育策略,充分挖掘出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师教育体系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推动教师教育体系的长远发展。

通过研究,旨在寻求制约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学习质量的因素及解决的对策,寻找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高校提供一套可借鉴、可操作的专业技能教学及管理的办法。促进学校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快推出符合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校本教材或教学案例,进而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体育系毕业论文 篇12

一、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 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主要是在大中专学校中小学等教学单位以、社区体育指导部门、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项目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二、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一) 社会需求的因素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需求单位侧重的教育科目为田径、篮球、健美等, 同时大学生也更倾向于选择此类科目, 相反, 体操、跆拳道等需求量小的项目, 学生学习的热情度也不高。这一问题导致高需求科目竞争大, 低需求科目人才难寻, 过于集中的倒三角使得原本择业观念不科学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对专业的工作。实际上, 学校对于传统项目的需求较高, 但学校的人才更新率低, 需求量小, 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人数有多。而体育培训、健身会所对于非传统项目的需求高, 但人才少, 这一结构性差导致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很难初次满意就业。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 以学校为主的求职单位更偏向于招收男性体育老师, 对于女性求职者带有普遍的偏见, 认为女性求职者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适合体育教学。这样的就业歧视, 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率低。

(二) 高校扩招发展因素

高校扩招是导致大学毕业生求职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体育教育专业也是如此。几乎每一所师范院校和体育专业学校都开设了此类学科, 导致专业人才拥挤, 加之上文提到的对于科目选择指导的缺乏, 使得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水平常年徘徊在平均线以下。以上饶师范学校为例, 目前体育类专业的在校人数为850人, 比78年恢复高考以来翻了好几倍。

(三) 毕业生自身因素

毕业生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职业预期过高, 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另一个就是自身水平层次不齐, 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需求。本文开篇就提到, 不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认为未来的就业方向是学校, 也必须是学校, 进入地方教师编制更是终极目标。但是教师队伍更新速度低, 人员流动小, 需求量低, 很难满足如此大的就业人数。实际上,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并不窄, 随着服务业的兴起, 毕业生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

三、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建议

(一) 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 对就业市场进行有效调控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 为了能够帮助大学生就业, 应该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的扶持力度, 这样既有利于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就业, 又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持久发展。现阶段, 我国市场经济状况总体良好, 但是也存在着诸如为了自身利益而破坏“三公”原则的行为和现象, 因此, 政府要构建和完善相应的制度, 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与督导, 监督用人单位招聘是否遵循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是否存在就业“潜规则”形象等等, 对于不正之风要严厉进行查处。同时, 要对就业制度服务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 使其发挥出真正的指导作用,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体制。在这一体制下,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自身素质强, 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毕业生能够找到较好的工作, 而各方面条件都不怎么突出的人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舞蹈专业毕业的大学生, 更要对自身的素养进行提升, 使自己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 在就业和创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 学校加强就业指导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贯穿大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 按照不同的年级实施不同的就业指导策略。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强调的是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认识, 在二年级着重大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三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喜好对自己的职业确定出方向;在四年级正对的是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通过就业指导达到理智择业。大学四年同时也是四个阶段, 他们的有机结合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摘要:我国高校多次实行扩招政策, 逐年增加的毕业大学生和逐渐走低的就业率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的突出,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专业类中的主要分支, 近些年屡屡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 自2011年开始, 体育教育专业已多次成为十大就业困难专业之一。实际上, 就业问题突出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问题, 学校、社会和毕业生自己都是影响因素。本文就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生就业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以及就业形势严峻做简要的分析, 提出一点建议, 就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的改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蔺文革.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 (05)

[2]赵冰.我国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内容和实施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 (04)

[3]沈芝萍, 王俊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改革思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 (06)

上一篇:铁路乘务方式下一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