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取缔

2024-09-26

行政取缔(精选4篇)

行政取缔 篇1

摘要:行政取缔行为的涵义及性质是行政法学界争论非常大的一个议题, 本文在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对行政取缔的含义及性质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认为行政取缔是指享有行政取缔权的行政主体为维护稳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秩序, 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 采取剥夺财产性的手段及其他手段, 对非法组织、无证经营行为和其他严重违法行为予以取消、禁止或终止, 使其从事实上或法律上予以消灭, 不复存在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取缔的性质是一种结合性的行政强制行为。

关键词:行政取缔,涵义,性质

一、行政取缔的涵义

我国许多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都有关于行政取缔的内容规定。但是都没有对行政取缔的概念予以界定, 而且大多数学者在其著作和论文中没有对行政取缔下定义。只有极少数学者对其予以定义, 但仍有分歧, 有的分歧直接影响到行政取缔的性质、特征等其他方面。因此对行政取缔做一个相对科学的定义是我们必须要予以解决的问题。目前学者们关于行政取缔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1.依法取缔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取缔非法设立或有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组织的行政处罚形式[1]。

2.行政取缔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采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 对国家明令制止的组织、活动所实施的强制制止与制裁[2]。

3.行政取缔是指依法具有行政强制取缔权的行政主体依据法定的程序, 对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取缔对象, 实行取消其法律主体资格或者终止其违法行为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3]。

4.取缔是指依法具有行政强制取缔权的行政主体对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取缔对象实施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4]。

5.取缔是指对非法主体及非法活动予以解散终止的处罚形式[5]。

6.取缔是指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对社会危害较大的行为人 (包括法人及其他组织) 依法强制在一定 (特定) 时期、场所所实施行政取缔形式[6]。

7.行政强制取缔, 是指依法具有行政强制取缔权的行政主体, 对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取缔对象实行取消其法律资格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7]。

8.取缔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伪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经营者, 采取收缴、查封和公告等方式, 终止其继续从事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处罚[8]。

以上这些对行政取缔不同的陈述或定义, 分别代表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 不同视点和不同的侧重点对行政取缔的看法。有的侧重于行为表现, 有的侧重于采取的措施形式, 有的侧重于性质。这些观点中有些本质是相同的, 有些观点包含着本质上的差异。例如, 有的学者认为行政取缔是行政处罚表现形式, 有的认为是行政强制措施。而且以上定义都没有清楚地对“取缔”的内涵与外延予以界定。因此, 笔者认为应重新对行政取缔予以定义。“对一个概念下定义的任何企图, 必须要将表示该概念的这个词的通常用法当作它的出发点”[9]。研究行政取缔也一样必须从它的通常用法作为出发点和切入点。在现代汉语中对“取缔”一词, 《辞海》将其解释为“禁止和制裁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明令取消或禁止”;台湾三民书局版《大辞典》解释为“管制、惩罚违法违规行为”。从以上释义可以看出, 取缔主要是指对某事物或行为的取消、禁止、制裁和惩罚。具有强制性和惩罚性, 当然这只是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简单理解取缔。不过我们又从学者对行政取缔的9种定义中, 可以归纳出行政取缔含义的一些共识性内容:一是行政取缔是行政机关或行政主体实施的;二是被取缔的对象基本相同 (非法组织或非法行为) ;三是都承认行政取缔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据此借鉴以上定义成果并结合行政执法实践可以认为, 行政取缔是指享有行政取缔权的行政主体为维护稳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秩序, 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 采取剥夺财产性的手段及其他手段, 对非法组织、无证经营行为和其他严重违法行为予以取消、禁止或终止, 使其从事实上或法律上予以消灭, 不复存在的具体行政行为。此定义揭示了行政取缔的实施主体、取缔对象、取缔采用的手段、取缔的目的、取缔的性质, 是一个比较完整、科学的概念。

二、行政取缔的性质

经过长时间的学理探索和研究, 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取缔的性质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 行政取缔行为属于行政处罚。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众多, 但其本上都认为行政取缔的性质属于行政外罚, 行政取缔就是行政主体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所给予的一种惩罚或制裁。例如, 杨海坤教授认为, 无论是从行政处罚的本质特征还是从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措施的区别上来看, 取缔都应当属于一种行政处罚[11]。观点二, 行政取缔是行政强制措施。学者陈绍辉在分析了不同观点基础上提出了行政取缔的性质属于行政强制措施并阐述了理由[11]。观点三, 行政取缔行为具有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的双重性, 是以行政处罚手段为主, 兼有行政强制措施的集合行政行为。有学者将行政取缔与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的定义及基本要素特征上加以比较, 分析异同得出行政取缔是集合性行政行为[12]。观点四, 行政取缔行为是一种强制限权性的具体行政行为。例如, 有的学者认为, 把“取缔”作为行政强制措施是欠妥当的, 而把它作为行政强制执行又觉牵强, 但作为一种限权性的具体行政行为可能更恰当[13]。观点五, 取缔行为接近于行政强制执行[14]。观点六, 取缔行为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15]。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邪教组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 采取各种手段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予以取缔, 明显具有刑事强制措施的特征。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取缔行为也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我们认为, 行政取缔是一种结合性的行政强制行为[16]。具体来讲它有以下几种属性: (1) 行政取缔是一种独立的具体行政行为。它不是行政处罚行为, 不是行政强制措施, 更不归属于以上论述的其他性质。它是一种独立的行为模式; (2) 行政取缔是一种行政强制行为。行政强制, 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 对相对人的财产、身体及自由等予以强制而采取的措施,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 拘留、罚款、吊销或扣留许可证和执照, 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行为也属于行政强制。从狭义上讲, 行政强制专指收容教养、收容教育, 强制检查治疗、强制戒毒、强制传唤、强制带离现场等对人身自由的限制, 以及查封、扣押、冻结、强制拆除建品物、变卖拍卖财物、强制转让专利权强制转让商标权等对财产的强制。[17]行政取缔过程中行政主体采用行政强制措施和处罚措施来达到行政目的, 又由于这两类措施属于广义的行政强制行为, 故行政取缔是广义的行政强制行为; (3) 行政取缔行为是结合性的行政强制行为。行政取缔过程是行政强制措施 (行为) 和行政处罚措施相结合构成的行政强制行为。行政取缔的目的是要“彻头的彻尾”的消灭非法组织和非法行为,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行政主体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 行政主体首先要采用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使非法组织和非法行为立即暂时停止活动, 以避免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个人利益造成更大的损害。因为行政取缔的对象本来就是非法组织和非法行为者, 其所从事的活动已经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 对社会秩序造成了定程序的损害, 为了及时地制止违法行为的漫延, 行政主体必须给被取缔对象先行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予以遏制。第二步, 行政主体采用行政处罚手段方能永久地终止非法的活动。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主体针对被取缔对象所作的临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 只是暂时地制止了违法行为的继续进行, 还没有对取缔对象从法律上彻底地终止违法行为。要彻底地达到行政取缔的目的必须借用行政处罚手段 (尤其是其中的没收和罚款) 。因为通过没收违法行为人的非法财产和非法所得及从事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设备、工具就剥夺了无证经营进行违法行为的物质条件, 通过罚款一方面既是对违法者的惩罚, 另一方面也剥夺了无证经营者从事违法行为的物质条件, 同样可以更有力地促使行政取缔目的地达成。所以依法取缔包括没收非法财物, 吊销营业执照, 行政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依法取缔只能通过其他行政处罚措施表现出来, 并得以实现[18]。本文认为, 完整的行政取缔实施过程就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措施两个阶段构成。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前提和基础, 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继续和发展, 两个阶段相辅相成, 共同完成行政取缔所要达到的行政目的。

行政取缔 篇2

【发布日期】2001-05-10 【生效日期】2001-05-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

进一步彻底取缔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的紧急通知

(2001年5月10日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2001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决定把严厉打击拼装汽车行为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重点之一,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拼装汽车行为,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等违法犯罪活动。为了进一步严厉打击拼装汽车行为,彻底取缔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集中力量做好打击拼装汽车行为,取缔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工作。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严厉打击非法收购拆解拼装汽车行为迅速取缔报废汽车拆解拼装市场的通知》(工商公字〔2001〕第105号)发出后,各地采取有力措施,迅速开展行动,河北、安徽等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与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取缔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有少数地区,对取缔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工作认识不够,行动不快,抓得不紧,情况不明。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充分认识开展打击拼装汽车行为、取缔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的工作,对于保护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与公安、经贸、质检、海关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拼装汽车(特别是利用报废零部件拼装车辆)行为,彻底取缔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

二、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把严厉打击拼装汽车行为、依法彻底取缔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作为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首要大事来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把彻底取缔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作为督导工作的重点,认真组织、迅速行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辖区内彻底根除非法回收拆解报废车辆拼装整车的行为,绝不能让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死灰复燃。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其它废旧商品市场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章行为。

三、进一步加强责任制。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辖区内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的取缔工作真正担负起职责。对整顿不力、瞒报漏报工作情况、利用报废零部件拼装整车行为屡禁不止、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未能彻底取缔的地区,要依法、依纪追究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以及其上级机关有关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加强信息沟通反馈工作。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对辖区内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和厂、点的情况认真清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应在接到本通知后,将已取缔的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的基本情况,立即上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整顿办”。对清查、取缔报废车辆回收拆解市场和打击利用报废车辆零部件拼装整车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工作情况,也要及时汇总,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每周一次上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整顿办”。

行政取缔 篇3

1 案件简介

2007年9月, 执法人员查处该市某镇韦某无证行医行为, 现场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并对现场进行拍照, 同时提取记录韦某诊治病人费用的笔记本, 经过询问证实韦某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医学诊疗活动。执法人员认为韦某无证行医的行为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以电话方式向分管领导请示批准后, 制作《卫生行政取缔决定书》当场送达, 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24条、第44条规定, 查扣用于医疗执业活动的药物和器械, 并告知申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其后, 韦某申请行政复议, 对卫生局作出查扣药物和器械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要求撤销《卫生行政取缔决定书》, 理由一“卫生局没有事先向其发出不准行医的通知”;理由二“程序不合法, 没有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告知听证的权利, ”。市卫生局进行答辩, 无证行医是严重扰乱医疗市场秩序, 极有可能引起患者生命健康损害的行为, 需要当即采取措施制止这种违法行为, 而且在6月份当地报纸刊登了“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医疗市场”的通告, 韦某理应知悉公告方式进行的告诫;卫生行政部门的取缔行为是行政强制措施, 并非行政处罚决定, 在目前行政强制法尚未制定之时, 是否必须告知听证的权利, 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均未明确规定, 不能认为程序不合法。此后, 韦某自行撤回行政复议申请。

2 行政强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统一的程序立法

行政强制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制度, 必须建立在统一的立法基础上。目前, 我国有关行政强制的立法极为分散不统一, 关于行政强制执行种类、主体、权限、程序、强制措施等的规定散见于不同的法律、法规甚至规章规定之中, 由于没有统一的思路作指导, 现实中不仅表现为多头立法, 而且还表现为分散性甚至冲突性以及实施中的混乱性。

2.2 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混乱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 有关行政强制执行的设定极为混乱, 呈现“无序”和“政出多门”之特点。主要表现一是设定的主体多元且混乱。据统计, 截止2004年底, 我国现行法律中有62部对行政强制作出了规定, 行政法规中有72部对行政强制作出了规定[2]。

设定混乱还体现被设定的行政主体混乱、权限不清, 阻碍了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执法部门不可避免地造成职能交叉、重叠。就本案而言, 无证行医的取缔可以依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行政法规的设定由卫生行政部门执行, 可以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业医师法》法律的设定由卫生行政部门执行, 也可以依据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行政法规的设定由工商管理部门执行, 形成设定主体多重, 执行主体交叉的现状。

2.3 行政强制执行手段和程序不够健全

我国立法中对于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没有任何规定, 实践操作中也无统一模式, 使行政强制执行在具体操作时有很大困难。如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 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的强制执行手段, 但遇有拒不履行的, 行政机关本身并无任何有效的强制执行手段, 执行起来也就更加艰难;同时也极易造成违法与不当, 从而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本案当事人提出行政复议的理由之一“要求听证权利”, 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现行法律法规未作明确规定。由此可见, 行政强制执行手段的缺乏与力度不够、程序欠缺已经成为行政强制执行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 行政强制措施的运用

行政强制是属于运用国家机器的强力来直接干预公民的权利义务, 因此是一种最严厉的手段。行政强制措施合理运用, 就能够令行禁止, 保证有良好的法治社会;反之, 如果行使不当, 就会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带来巨大的损害。行政强制执行模式可以分为三类:行政机关执行模式;司法执行模式;混合执行模式, 行政机关和法院都有对行政决定的强制执行权。我国的体制属于第三类。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 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或者依法强制执行。”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1) 条件, 即“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 (2) “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可以不是必须, 它只是一个选择[1]。

行政强制机关自己实施的强制执行, 数量占行政执行的主要部分。迄今为止, 我国有24部法律赋予行政机关自己实施强制执行的权力, 有22部行政法规赋予行政机关有强制执行的权力。

现行立法中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 名称千差万别。据1999年调查统计, 当时的法律、法规、规章中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有260多种[3], 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强制方式中, 有的实质内容相同, 表述不一样, 如强制销毁和强行销毁, 强制拆除与强制清除, 扣押、暂扣和封存, 加处罚款和加收罚款等;有的同一概念, 性质不一样, 如取缔, 在有的法规中是行政强制措施, 在有的法规中是行政强制执行, 在有的法规中又是一种行政处罚。以卫生行政强制措施所指向的对象和内容为标准, 可以分为: (1) 人身强制:如《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强制隔离、强制治疗等。 (2) 财产强制:如《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取缔、查封、扣押、强制收缴、封存可疑食品及《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临时征用交通工具或其他财产、封存水源等。 (3) 行为强制:如《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强制消毒、强制检疫、限制或者停止集会、集市等人群聚集活动[4]。

本案无证行医的取缔, 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行中有关问题的批复》指出, “卫生行政部门对未经批准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违法行为进行取缔, 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不是行政处罚”, 可以收缴、查封非法经营的药品器械, 或者查封其非法行医场所, 或者予以公告。在当前没有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的情况下, 这一行政解释对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运用取缔手段处理打击无证行医、无证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5]。

4 实施行政强制的程序

行政强制法草案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依照下列规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书面或者口头报告并经批准。当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应当在事后立即报告;由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救济途径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制作现场笔录;实施查封、扣押的, 制作查封、扣押清单, 查封、扣押清单一式二份, 由当事人和行政机关分别保存;现场笔录和清单由当事人、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当事人不在现场或者当事人、见证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 应当在笔录中予以注明;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根据行政强制法草案的一般规定, 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管理相对人在行政强制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理论上主要应注意3点: (1) 事先说明理由。在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前充分的调查取证, 应当告知理由, 以便听取辩护意见。 (2) 事中听取意见。没有事中听取意见, 事先告知也就没有意义。 (3) 事后告知权利。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 应当告知行政救济的途径。

据本案取缔无证行医引发行政复议的理由, 笔者阐述取缔这种行政强制措施有关程序方面的2个观点。

4.1 行政强制程序中设置告诫

告诫是指当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其义务时, 行政主体通过法定形式向行政相对人发出通知, 期待其自觉履行, 并告知其如不自觉履行其义务, 即产生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在行政强制程序中设置告诫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对行政相对人的尊重;二是减轻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的对抗情绪。如果我们通过事先的告诫, 让行政相对人意识到不履行义务将可能带来更大的法律后果,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更容易合作, 从而提高行政行为的可接受性[1]。虽然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未作详细规定, 不作为作出行政强制决定的先决条件, 但在行政强制措施实际操作中有可取之处。

4.2 取缔不适用听证程序

取缔作为强制措施, 是否适用听证程序呢?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是:“取缔”的法律功能来看, 类似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照, 但后者的前提条件是相对人在此之前已经获得许可证照, 取得了生产经营的权利, 因而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而取缔行为则完全不是这样, 管理相对人本没有取得合法行为的资格。听证程序考虑到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的。但江湖游医本身即无长期固定的医疗服务场所, 如按照听证程序走下去, 则时间上势必给违法者以喘息之机而逃脱惩戒。听证程序应充分考虑了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国情。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的, 尤其是那些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 各地时有发生, 不依法予以“取缔”狠狠打击, 不足以对违法者形成威慑。这也是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管理领域的特点所决定了的。需要指出的是, 取缔虽不适用听证, 但行政相对人还是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诉讼等途径获得救济的。

参考文献

[1]孙加瑞.中国强制执行制度概论[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73.

[2]冯俊海.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立法与实践分析[J].山东审判.2001, 2:24.

[3]马生安.论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模式选择及其程序设定[J].行政法学研究.1997, 1:38.

[4]权文选.谈谈卫生行政强制[J].中国卫生法制.2004, 2:23.

取缔通知书 篇4

按《江西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规定车辆清洁服务要在门面内进行,洗车的废水要有专门的水沟收集并排入下水道,而你占用人行道洗车,属占道经营,任由污水和泥沙散落在街道上,不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给通行的人和车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严重影响街道形象!街道居民的生活用水不能用作经营性用水,凡未办理经营性手续的,均属非法经营,政府将依法取缔,你涉嫌非法经营,现要求你在10天内租好门面,并完善好设施,办好相关手续,否则政府将依据《行政许可法》以及《行政处罚法》对你采取断水、没收经营设备以及罚款等措施。

严田镇规划建设管理所

年8月4日

上一篇:产业合作示范园下一篇:全球铁路运输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