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群的电子商务专业

2025-01-12

岗位群的电子商务专业(精选4篇)

岗位群的电子商务专业 篇1

1 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降温后面临的挑战

我校是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高等职业院校, 也是全国最早一批高职院校之一, 2001年开始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经过专业教学团队的不断努力, 2010年成为校级重点专业, 2001年至2007年专业招生情况比较理想, 每年招生人数稳定上升, 这与当时参加高考的学生规模、专业需求热和部分高校的扩招政策有关。然而, 2008年却成为专业招生人数的拐点, 从2008年至今, 专业招生情况不太乐观, 招生人数逐渐减少,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出现了“假饱和”现象。

专业教学团队走访兄弟院校时发现,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部分兄弟院校还因此加大了对该专业的改革力度, 根据市场动态和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变化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 例如有的学校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设置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方向。当然也有部分兄弟院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取消或停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给曾经“火热一时”的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 通过改革给传统专业注入活力, 同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面临生源不足、发展遇到瓶颈的不利局面, 专业未来该如何发展?我想这是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 应该找市场、找企业要答案。因为只有掌握市场动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才能把握准专业发展的方向。然后通过改革给传统专业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1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电商专业群

我校位于湖北武汉, 地处中国光谷的核心地带、葛店经济开发区, 是全国最大的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企业聚集地之一, 区域内IT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多达数千家, 该区域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学校利用这种区位优势, 大力发展电商专业群, 并于2014年成立电商学院, 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 以便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2.2 计算机网络专业如何服务电商专业群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何服务电商学院, 真正融入电子商务专业群, 这是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不得不深入探讨的问题。

事实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在电子商务企业中有着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从企业网络的规划与组建到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 再到网站的运行与维护, 以及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相关业务岗位, 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直接参与, 而且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电子商务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未来一段时间,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将会呈不断增长的态势。

电子商务行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潜在需求, 也让我们找到了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教学团队不得不在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激励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依托学校的区位优势, 尝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进行大胆的改革, 根据电子商务行业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设置商务网站建设与运维方向。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群进行适度的融合, 为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打造更多实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3 合理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确定了专业改革的方向后, 必然要对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为此, 专业教学团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人才需求调研工作, 通过走访企业、走进兄弟院校, 并对毕业生进行回访, 获得了大量有用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统计, 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本专业毕业生所面向的企业、从事的工作岗位以及企业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 这些都是我们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直接依据, 并且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新技术的变化,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将成为常态, 至少保证每学年进行一次。

计算机网络技术 (商务网站建设与运维方向) 专业主要面向IT服务类企业、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政府部门、教育培训机构、金融机构等与网络组建与维护、网站建设与运维管理等业务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包括:IT服务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助理工程师、网络运维工程师、网站编辑员、网页设计师、PHP程序员、网站技术支持、网站前端工程师、PHP开发工程师、网站运维工程师等。

课程体系开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即由职业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态度共同构成的职业核心能力) 为导向, 设计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

教学团队对本专业毕业生在从事以上工作岗位时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解, 确定了三个典型的工作任务, 即网络组建、网站建设和网站运维等。

其中网络组建工作任务所需的技术支撑课程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互联设备的配置、服务器安装与配置、Linux操作系统、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综合项目实训、电子商务概论等。

网站建设工作任务所需的技术支撑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PhotoShop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JavaScript程序设计、PHP编程基础、数据库管理 (Mysql) 、基于PHP的Ajax技术、jQuery程序设计等。

网站运维工作任务所需的技术支撑课程包括:网站建设综合实训、CMS应用 (内容管理系统) 、商务网站运维与管理、HTML5移动Web开发等。

另外, 我们在走访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过程中, 大多数企业受访者认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相当重要, 他们甚至将其摆在高于业务技能的重要位置, 即所谓“先学会做人, 再学会做事”。因此,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 应突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并将其作为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课程开设,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12个素质教育学分, 方能达到毕业标准。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专业教学团队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 首先针对本专业学生今后有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开展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职业能力的层级性特点, 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等三个层面。基本能力是针对某一行业一线工作的通用知识和能力;专业能力是能覆盖相关职业岗位一线工作的代表性知识和能力;核心能力是针对某一职业特定岗位所必需的独特知识和能力。

根据对学生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 构建符合本专业学生在专业能力上逐步提升的课程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 (商务网站建设与运维方向) 专业采用“四位一体、课证融合、分段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

“四位一体”是指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教育教学规律, 学生的角色由初学者到技术骨干或行内专家, 遵循一般的人才成长规律, 构建“课程实验、学做一体化综合项目实训、校外项目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种技能层次的实践平台;“课证融合”即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 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相关岗位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相融合, 达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真正接轨的目的, 有效缩短学校与企业间的距离, 实现毕业生就业直通;“分段实习”即将实习过程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学年完成岗位认知实习, 第二学年完成岗位体验实习。为了帮助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 积累必要的工作经验, 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第三学年安排至少为期半年的企业顶岗实习。

4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应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结合市场需求对传统专业进行必要改造, 要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变化设置新的专业方向, 为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合理调整课程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使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摘要:截止2014年, 全国高职院校接近1300所, 其中设置计算机网络专业高职院校也有几百所。然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正在经历从“热”到“冷”的降温过程,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招生情况不太乐观, 招生规模不断下降。这是否意味着网络技术人才已经出现过度饱和, 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技术人才, 如何改革才能给专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是值得所有高职院校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作者所在学校的实际出发, 结合本校特点, 谈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供兄弟院校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雷超阳, 刘军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1.

[2]胡飞跃.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9.

岗位群的电子商务专业 篇2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如思科;懂得路由协议,TCP/IP协议等,熟悉局域网知识,网络设计、安装、维护和管理的能力。这一层次,思科的CCNA、CCNP、CCIE认证在业内具有权威性。一般来讲,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涉及这一层次的东西较少。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比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平台上,服务器操作系统目前有server2003;数据库有SQL

server;电子商务应用有commerce server、content management Server;安全保证有ISA

server等等。在这一层次,微软的诸多认证如MCSE、MCAD、MCSD、MCSA、MCDBA等无疑对知识的掌握有帮助。但也不是电子商务专业学习的重点,和电子商务实施平台联系较大的岗位有网站开发等。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

品的设计、开发,比如界面设计,可能就需要涉及html、css、xml、脚本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Dreamweaver,Photoshop等网页设计和图象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在这一层,在某些学校,部分对技术有兴趣的同学有可能达到。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这个层次主要负责网站WEB页面的开发与后台的技术支持;能够满足运作层对技术层的要求;精通ASP/PHP/CGI

3种开发工具的一种,能够独立开发后台;精通SQL

SERVER、ACCESS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库的开发。有1年开发经验;能够读懂常用于JSP的代码,并且能够编写基本的JSP程序;精通HTML语言,完全能够手写HTML代码。在这一层,在某些学校,部分对技术有兴趣的同学有可能达到。像网站策划、网站编辑、网站开发等岗位都和这个层次有很大关联。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熟悉网络营销常用方法,具有电子商务全程运营管理的经验;能够制定网站短中长期发展计划执行与监督;能够整体网站及频道的运营、市场推广、广告与增值产品的经营与销售;熟悉网络,网络营销和办公软件;负责公司产品在网络上的推广;对网络营销感兴趣,并能很好的掌握电子商务及网络发展的各种理念。这个层次适合的岗位有网站运营经理/主管、网站推广、外贸电子商务、网络推销员等。

从上面电子商务实施的层次性,对我们电子商务专业到底具备哪

岗位群的电子商务专业 篇3

1.高职复合型专业顶岗实习运作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从“专业型”向“复合型”专业顶岗实习的过渡,要求我们树立全新的顶岗实习运作模式,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手段对传统的顶岗实习运行体系进行提升。

1.1 以职业岗位群为实习目标

现代技术革命的速度日益加快, 新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生命周期也日益缩短。在这个变化迅速的世界里, 人一生可能需要转换很多次职业, 这已经成为现代职业的重要特征。即使从事同一种职业, 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适应职业内容的变化要求。因此, 高职复合型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应针对相应的职业岗位群,重点培养学生不同岗位的技术集成能力。在制定顶岗实习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了解现在乃至将来复合型专业职业岗位群发展的趋势,要明确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聘请企业、行业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顶岗实习模块的构建。以我校复合型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近年来顶岗实习为例,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生物技术产业迫切需要大批熟悉科技成果产业化操作的“下游工程人才”,因此,我们设计的顶岗实习岗位群模块主要有:生物技术技能岗位群、生物产业经营管理岗位群、生物产业质量管理岗位群、生物產业营销岗位群、生物产业物流管理岗位群、生物产业客户服务岗位群,通过岗位群的目标定位,力求将所掌握的单项技能有机地组合起来,融会贯通。

1.2 合理进行岗位轮换

顶岗实习实施岗位轮换是提高高职复合型专业学生“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灵活度”的有效途径。我校复合型专业顶岗实习的具体做法是:每个岗位群采取相对集中的小组形式进行,依据每个岗位群的任务及性质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在完成某一岗位群的顶岗实习任务后,各个小组交叉换岗。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每周集中一次,视实习的具体情况,总结得失,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及素质。每个岗位群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写出阶段性实习小结,由学校和企业的指导教师填写顶岗实习综合评价表。

当然,岗位轮换式顶岗实习无疑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了方便企业工作安排,我们采取了“人数固定、人员流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在企业的不同岗位群轮流进行,确保企业的每个岗位群始终有实习学生在为企业“工作”,不会由于实习生的间断,而使企业的工作安排增添麻烦。

2.适应高职复合型专业顶岗实习保障机制的构建顶岗实习保障体系是把那些对顶岗实习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机地连结起来,并通过它们之间的互动协作,构成一个能维持和提高实习质量的稳定而有效的整体。顶岗实习的保障机制不是靠个别部门或少数人来完成的,特别是面向职业岗位群的高职复合型专业的顶岗实习保障机制需要地方政府、学校各部门、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参与。

2.1 政府协调

政府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政策性文件,但是多数地方政府并未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制订具体实施条例,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优惠政策。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在相关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建设上的不到位制约了顶岗实习活动的有效开展。近些年, 北京、上海等地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对接收学生的顶岗实习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国有大型企业对接受实习生也比以前有了一定的热情,承担了不少教育培养任务。以我校为例,从2008 年起,我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与海门临江开发区管委会就“政府参与”模式下的顶岗实习过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政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的沟通平台,确保了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2.2 学校

2.2.1 建立“校企双赢”运行模式

企业都是受利益驱动,办企业就是为了盈利,企业觉得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没有什么好处,就不会愿意接受学生。高职复合型专业顶岗实习涉及的岗位群多,企业不仅要为学生安排较多的工作人员对其生产技能进行指导,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再加上学生操作不熟练或者基本技能较差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学生工作的疏忽大意还会对自身的安全造成伤害,企业还要为此支付学生的各种医疗赔偿费用。面对这种现状,学校可以让利于企业,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对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或者将学校自己的“优势资源”与企业作“交换”,换回学校的“稀缺资源”-顶岗实习岗位,达到校企共赢,例如,?南通精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我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优势互补,共同成立校企合作“精华”班,以充分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实现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学校各方共赢的局面。

2.2.2 加强过程管理

高职复合型专业的顶岗实习是面向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轮换”式顶岗实习,尤其需要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否则,顶岗实习就会流于形式。因此,学校应首先对顶岗实习过程各个环节制定可操作的管理流程和方法并实施科学管理。其次,实施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相结合。最后,落实“管、跟、考”制度。“管”是要有制度管,要用学校、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学生,并派专人定期检查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遵守制度的情况;“跟”就是要有人员跟,如学校指导教师、企业师傅,还要有记录跟,让学生每天或每一周都有详细的记录;“考”是要有考核制度,学生实习不是简单的形式,必须通过培养方案要求的考核目标。

2.2.3 树立指导教师“首要负责制”的理念

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中肩负着协助教学、学生管理及教育、校企沟通、意见反馈等重任。因此,树立指导教师“首要负责制”的理念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骨干作用,落实指导教师首要负责制,制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及考核奖惩制度,增强其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

2.3 企业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不应仅仅追求利润,看到眼前利益,而应树立长远发展战略,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应切实采取实际行动,主动与学校签订实习协议和相关协议,认真制订行之有效的关于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理顺与学校的关系,全程参与“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成绩考核及教学评价,使基于“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2.4 学生

学生的职业兴趣是引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了基础理论、专业综合知识后,企业一般都有着美好的憧憬,他们希望到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但是,企业“顶岗实习”环节需要学生付出体力和脑力劳动,其辛苦程度远非在学校教室里理论学习所能比拟,比如,有时需根据企业需求加班,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职业兴趣引领和专业、岗位认知指导,在“顶岗实习”前宣讲实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帮助学生正确预见实习中的各种困难,从学生层面保证“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STHZ]3.适应高职复合型专业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STBZ]

近年来,我校复合型专业通过不断摸索,初步构建了以企业评价为主,由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三元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从近几年学生的跟踪调查情况看,该套评价体系为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提供了抓手,指明了管理的具体目标,明确了管理的责任,有效避免了某些环节上管理不到位甚至缺失现象。

3.1 企业评价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对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是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价的重要指标,占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50%。企业可通过实习考勤记录表、实习业绩记录表及综合考核评价表对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纪律、职业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给出总体考核结论并评定成绩。具体操作时,可针对不同的职业岗位群采取过程考核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由于顶岗实习的学生是初次接触企业的工作岗位,各方面都比较生疏和不太适应,并且每个岗位群的实习时间大约只有1个月的时间,因此,考核时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绩效考核为辅。如我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物流管理岗位群和客户服务岗位群主要采用过程考核,生物技术基本技能岗位群、营销岗位群和质量管理岗位群可采用过程考核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在绩效考核中,以非量化指标为主、量化指标为辅的考核办法,如对于生物技术基本技能岗位群应知内容的掌握程度、操作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采用非量化考核,而完成工作任务和合格品率可采用量化考核。另外,职业道德、工作態度和工作纪律主要采用过程考核,岗位技术( 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可采用过程考核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3.2 学校评价

学校指导老师的综合成绩评定占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20%,其依据内容主要有:①实地巡查指导,②电话巡查和网上指导,③学生与老师互动交流情况,④企业的反馈意见,⑤学生顶岗实习总结报告。

3.3 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由实习日志和实习总结报告2部分组成,其中,实习日志占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10%,实习总结报告为20%。

(1)实习日志

实习日志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指标,不仅反映学生做了什么,而且还可以反映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从我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近年来抽查的结果看,有80%的同学实习日志填写比较完整,并且大部分学生的实习情况较好,实习单位都给出了较高的评价。

(2)实习总结报告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获得并提高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而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通过撰写的实习总结报告来体现。我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总结报告包括以下 4 部分内容:

①企业概况。主要介绍实习企业的生产规模、管理模式、主要产品、产品信誉和产品销售情况、企业发展前景等情况。

②岗位技术工作总结。不同岗位群工作总结的内容应不同。如发酵一线操作工岗位的技术总结包括工艺流程、设备工具、操作技术、关键加工环节技术参数、设备维护等;物流管理岗位总结可包括原辅料种类和质量要求、产品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运输及贮存条件等;质量管理岗位可总结企业如何应用GMP、HACCP 等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进行质量控制。

③实习闪光点评价。实习闪光点评价是我校的创新举措,它是指学生在实习期间取得的实习任务书规定之外的其他任何成绩,如代表企业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参加企业活动获企业奖励、对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拥有技术发明等。实习闪光点评价与顶岗实习看似毫无关系,但这些对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增强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鼓励和发掘。

④实习思想体会。如对岗位所需知识技能与自身适应情况、对生物技术企业工作和生活的感悟、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自己存在的差距、工作中遇到问题后的解决方法和体会、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等。

[STHZ]4.展望[STBZ]

就当前我国的实际状况而言, 高等职业院校既要培养专门技术人才, 又要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太单一, 即不能仅仅着眼于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 而应使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将复合型技术人才纳入高职培养目标体系。另外,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行业信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为就业提供了许多岗位,也产生了一些新型岗位(群)。探索、构建面向职业岗位群的高职复合型专业顶岗实习运作模式、保障机制及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本专业的生产、管理各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凭技能立足于市场,胜任本专业岗位群的工作,凭本领立足于社会,成为受现代产业欢迎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岗位群的电子商务专业 篇4

在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的建设任务。 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专业群” 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实现特色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我院会计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并以会计专业为核心,以会计信息管理、审计专业为支撑建立会计专业群。 从会计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出发,探析高职财经类专业群建设的途径,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院校专业群概念

高职院校的专业群主要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以及基本技能要求,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由若干个紧密相关或专业技术基础相同的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 专业群中的各专业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中的专业。 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需满足两个基本的条件:其一,,是否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所必需的实践教学;其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是否共同拥有。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专业群既要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又要体现产业变迁的最新要求,进而适应经济运行机制的最新变革。 从这个角度讲,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群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以会计专业技术为依托,按照社会岗位的需求来开办的一些类似或者相近专业的集合。 其具体专业有,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审计实务和财务管理等。

三、财务会计岗位群

高职会计专业群的建设应该以会计职业岗位为基础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会计职业包括的岗位主要有:出纳、核算、监督和管理等岗位,则相应的高职会议专业群也应该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 其中出纳和会计核算这两个岗位的业务能力是所有专业的基础和核心, 而管理岗位则是综合能力培养的必须能力, 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岗位则是拓展能力的主要依托。 所以,各岗位的要求不同,相对应的专业也各有不同,如下表所示:

制定审计策略、对审计计划进行拟定、对审计程序实施、通过审计方法运用、对审计证据进行收集、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工作总结、 撰写审计报告。

对实施审计所需资料能熟练收集;对审计程序、审计时间能熟练确定;掌握审计约定书的要素以及签订的方法;掌握审计整体计划及项目计划的编制;通过审计证据的收集,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掌握审计意见的阐述方法;能撰写审计报告初稿,协助相关人员完成审计工作;整理审计资料并对审计档案进行保管。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也是大前提,立足于中小型企业组织自身的业务和特点,和高职会计专业基于会计岗位的设计出发,高职人才的培养应具有实践和职业的综合特性,高职会议专业培养的学生的方向应该以中小型企业或者非营利组织等机构。 其就业定位要求高职学生可能要具备一人多岗的能力,以适应中小型企业和单位的要求。 所以,在专业设置上,尽可能的有交叉和替代性, 这也就意味着, 财会专业群的每个专业的学生可以交叉到其它岗位群中的岗位去工作。

四、结合岗位群的财务会计类专业群建设的途径

(一)构建 “岗位、课程、证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会计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 技能、 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要求,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和会计职业规范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规范标准组织教学,重组课程体系,规划课程内容,明确课程要求,探索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的一致、 课程内容与企业最新技术发展的一致,使学历文凭与会计职业证书制度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 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按照会计职业岗位对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引导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及实训教材,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考核与评价标准。 在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的同时,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要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念,使教与学双方实现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 “双师型”教师,建设由行、企、校共同参与的师资队伍

以会计专业为核心, 提高专业群内各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 把完善“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作为为重点,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几方面入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

首先,选好核心专业带头人,鼓励其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和海外培训,使专业带头人的行业影响力增强;其次,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推荐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培和省培计划,推动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资产评估师等专业资格考试,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三是,强化中青年教师到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代理记账公司、大中型企业财务部等进行顶岗实践, 增强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四是,在专业群建设中依照师资共建和共享的原则,聘请具有丰富财务经验的行业和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设置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开发校本教材等工作中,建立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作为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设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按照市场调研分析,借鉴国际会计认证标准,参照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标准,引入行业企业岗位职业标准。 构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会计监督等岗位知识和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内容融入到《会计核算基本技术》、《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操作》 等课程中,将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内容融入到《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企业纳税实务》、《初级经济法应用》和《中级经济法应用》等课程之中,将ERP资格证书内容融入到 《会计电算化操作》等课程之中,实现课程与职业证书的对接。 从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职业证书三个方面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会计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建设内容均包括:课程定位、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学习情景安排及学时分配、学习情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方案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教学实施条件和教学建议等项目。建设特色教材。并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 教案、教学录像、习题集、实训指导书、实训项目等课程资源补充完善, 增加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自检参考指南,网上自测题库、技能训练库、考试题库、虚拟企业实践教学案例、案例精选(或选读)、其他教辅资源等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四)建设共享的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基础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关键。 建设财会专业群的实训基地要求以会计专业技能做为基本基础,对校园内外的各方面资源进行融合, 建设一个综合性强的会计综合中心。 其项目可以有,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手工实训室、审计、税收实训室、银行业务实训室等。 通过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对设备进行整合,提高利用率,也节约办学成本。 也可以在相邻各校之间协商共建实训中心,进行办学模式的创新和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16

[2]马必学等.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基本问题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3]刘景光.当前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研究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

上一篇:认知与行为下一篇:儿童游戏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