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的探索

2024-10-21

方法的探索(共12篇)

方法的探索 篇1

一、公式法

由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或其他一些 (如12+22+…+n2等) 公式来解题.

例1 (1) 1+4+7+…+ (3n+1) =___.

(2) {an}成等比数列, a2=2, a5=16, 则a1a2+a2a3+…+anan+1=____.

二、倒序求和法

类似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时, 可采用正序、逆序写和的两个和式相加后求出该和.

分析可得到S=

三、分组求和法

形如{an+bn}型.

例3 (1) 求的前n项和.

分析分组后, {an}为等差数列, {bn}为等比数列, 分别求和后相加.

分析展开后分组求和, 分成两个等比数列和一个常数数列分别求和, 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 勿忘公比q=1与q≠1的讨论.

(3) {an}中, n为奇数时, an=5n+1, n为偶数时,

分析分组后注意奇数项的公差与偶数项的公比.

四、错位相减法

形如{an·bn}型, 其中{an}为等差数列, {bn}为等比数列.

(2) Sn=1+2x+3x2+…+nxn-1.

分析注意对x=0和x=1的讨论,

五、裂项求和法

形如 (其中{an}成等差数列, 公差d≠0) 等.

点评注意相邻两项不能正负抵消时分组求差.

方法的探索 篇2

加强党内监督是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坚实堤防。有效地开展党内监督,必须进一步拓宽思路,全方位地加大综合推进的力度。

1、强化监督意识,营造浓厚氛围。搞好党内监督,需要增强“三个意识”:一要增强党员参与监督的责任意识。党员参与党内监督,与腐败行为做斗争,是每位党员应履行的一项权利和义务,是关心党、爱护党的具体体现,否则就是党性不强的表现。二要增强服从监督意识。在党内生活中,每个党员都既是监督他人的主体,又是被他人监督的客体,党内不允许有不服从监督的特殊党员。三要增强监督地位人人平等意识。这是党内相互间一种新型的政治关系的体现。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是平等的、相对的,而不应该是一种从属的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做到平等监督,关键是领导干部要克服特权思想和居高临下的意识,既接受监督,又支持监督。

2、严格监督重点,凸现表率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必须抓住权力这个核心,抓住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这个重点,这是实施党内监督的关键环节。因此,对领导干部应坚持“三严”:一要坚持严格教育。这是增强人格力量的基础性工作。首先,严格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提高理论水平;其次,强化“三个代表”的目标意识,保持党的先进性,铸就实践楷模;其三,注重党性锻炼,增强政治素质。从而牢固树立自警、自省、自控、自律的能力和拒腐不染的思想警戒线。二要坚持严格管理。这是日常监督最有效的方式。要把好“四关”:选拔前把好“入口关”,征求纪委意见,加大考廉力度;任职时把好“警示关”,组织廉政谈话,明确廉政勤政要求;任期中把好“评议关”,推行党风廉政考察,廉政档案,廉政诫勉制度,进行定期与动态相结合的考核评审;任届满把好“监审关”,接受组织的离任审计与干群的质询等等。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严格管理程序和方法。三要坚持严格监督。这是促进党员、干部严以律己必不可少的纪律措施。应做到“三要三实行”:要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正确适度的“权力制衡”;要坚持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实行群众性的“行为制约”;要坚持执纪监督制度,实行拒腐防变的“专项制控”。从而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始终处于有效监督之下。

3、完善监督体系,畅通监督渠道。为提高党内监督的辐射力、强制力,应当建立起上下结合、内外相济、纵横交错、多元并举的监督体系。一要坚持以党的组织监督为主渠道,强化“内活力”,拓展党的自身监督途径。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全委会、党代会与常委会在决策、执行、监督三个层面上的作用。加大对常委会决策权、执行权的制约监督,保证民主集中制的真正落实。切实保障党员依照党章规定行使批评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充分发挥党员的民主监督作用。二要保证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权能到位。一方面,纪委自身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向上级纪委负责和向同级党委负责的一致性,积极履行监督职责;要逐步理顺党内监督体制,实行中央以下党的各级纪委直接受上一级纪委领导并对上一级纪委负责的垂直领导体制,在人事、经费、财物等方面不受同级党委的制约,解决好对同级党委及其成员监督不力问题。另一方面,党委要大力支持纪检工作,为纪委行使监督权“壮胆撑腰”创造条件,做到权能到位。三要加强党外监督,形成完整的监督网络体系。坚持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司法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机统一,形成全方位监督的整体合力。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畅通群众了解情况的渠道;扩大评议权,加强群众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保护检举权,重视群众检举问题的查处。同时,强化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实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保证各级干部自觉遵纪守法,做到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4、细化监督制度,强化监督措施。一方面,要细化制度。《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作为党内首部监督法规,在党内监督工作和监督领域是管总的方面的。它适用于党的各级组织、所有党员,涵盖了党内各种政治和组织活动,从实践角度看,亟须各级党组织把它进一步具体化。重点做好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重要情况报告制度、人大对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述职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制度的细化工作,分门别类,明确具体内涵和操作程序,努力形成一整套综合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办法,使之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要根据形势和任务要求以及党情、国情的变化,吸收和借鉴外地反腐败的新鲜经验,不断创新党内监督制度。另一方面,要强化措施。做到“三个要”、“三在前”。“三个要”:一要方向明。要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党内监督工作意义,只有这样,党员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起来,监督成效也就会大;二要眼睛亮。要能辨别真假,识别善恶。对坏人坚决查处,毫不留情。对本质好,只因缺乏经验而犯错误的同志,要多帮助教育;三要原则强。要坚持原则,依法监督,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严肃认真地监督检查,以事实为依据,按党规党法论处,丝毫不能带有个人的杂念。“三在前”:教育在前,对苗头性问题,早打招呼,把违纪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范在前,对倾向性问题,研究措施,把问题解决在成风之初;制约在前,对普遍性问题制定制度,堵塞漏洞,防止问题的再度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增强党内监督的效果。

5、构建法规体系,做到依法监督。既要进一步完善预防腐败的法规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有关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法规和制度,既为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提供了基本准则,也为纪检监察机关实施依法监督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预防和惩治腐败斗争中,仍然存在一些法律空白,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把成熟的廉政制度上升为法律,以法制化的规则和程序制约权力的运行,使掌握权力的人员只能在法律限定的范围、程序、程度上行使职权,确保制度的稳定和落实。又要加强廉政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没有作为廉政法规实施主体的纪检监察机关对这些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些法规和制度就可能被束之高阁,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而依法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对各项监督制度和措施的执行情况要经常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分工负责抓好落实。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坚决纠正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象。对因不落实监督措施和制度出了问题的,要追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同时,各部门党组织要自觉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真正负起对本部门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的责任。随着预防和惩治腐败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随着依法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遏制腐败势头的蔓延,以至最终彻底铲除腐败是指日可待的。

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篇3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途径。本着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和“四有”新人,按照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主导,是实现教育的根本。

在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时代,特别是电脑网络的形成,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这种观念已经越来越让人们接受。因此,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学习方法。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中华民族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但在教育中,始终是“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对其是否有兴趣,都一股脑的强行灌输给学生,形成了单调的“教”和“学”的关系。教师是知识的最高权威,学生是纯粹的接受知识者。在“教”和“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选择没有发言权,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并且已经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因此,正确树立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才是目前教育的根本。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已经不能诠释今天教师职责了。知识已不是所谓“七十二行”所能包容的,知识的发展更新日新月异,我们教师还力图让学生死记硬背地记住一些知识,如老一套的课堂教学模式“听讲——背诵——练习——教师讲解”,这将会是一位失败驾御工作者的先兆。引导学生学会寻求和获得知识的方式、方法,是基础教育的重点。

仅利用课本上有限的一点知识来培养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自身要有渊博的知识,在引导学生学习中,更应集思广益,广开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的学为主,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呢?教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教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教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赏析美、体验美,进而创造出美,寓教于乐,寓乐于教。

二、师生在“教”和“学”中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

“教”和“学”两者缺一不可,是辩证统一的。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都是师传授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绝对地位,标准答案,已严重制约着教育工作者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教师和学生应在学习中处于平等地位,共同探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打破格式化的教育工作者。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能力,掌握也是现代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老师应用赏识与激励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动机,让孩子们带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活动。课堂上老师会用亲切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激励的手势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期望。他们认为,学生要“敢犯错误,错误是学习的一部分”。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会简单地去纠正,更不会去批评,而是通过错误去发散、引导,往往获得意想不到而又喜出望外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时,老师们创造出很多巧妙的方法去激励他们,如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给学生积累点数、发放奖品等,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进一步努力的积极性。

三、课堂氛围轻松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英语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英语教师们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体,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充满阳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课前师生问候对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作用

每当上课铃响,我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Good job! Excellent!”: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摇摇头或摆摆手,并鼓励学生:“Try next time.”而不是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感到自卑,从而失去再次回答问题的勇气,小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自尊心,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心理教育,应考虑到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发展。

2.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把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个体,边听边做,边说边做,在发展听力、训练口语、培养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水果、动物等名称时,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或边听边画;在学时间的表达时,让学生做一只钟的模型,边拨动时针、分针边练习句型;在学习家庭成员名称时,让学生做一做指偶,互相玩一玩,猜一猜……在这些活动中,会画会做的小朋友总是特别受到大家的关注,而其他孩子们从他们那儿既能学到如何用英语自由表达,又能欣赏优美的艺术品,得到了美的熏陶,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正蕴含于这一次次的教学活动中。如,在一年级的教材《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中,就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表演,表演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完成任务,学生为了得到认可或表扬,就会尽心尽力、发挥其想象力,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作者”与“童子”之间的对话,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参与其中,不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且情景交融,让知识变活,让学习不再那么死板,同时有利于学生记忆。在“学中玩”可以让学生乐学,“玩中学”可以让学生消除玩与学之间的对立心态,自然接受知识,将有所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掌握课文内容必将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涉及到春、夏、秋、冬的大自然教材内容,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摩,去寻找,自己去发现问题,这样不但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都具有极大的帮助和锻炼。

3.讲课应富有艺术性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的艺术,较高水准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现就语基短文这些“趣味贫乏”、“教学两难”的课型谈谈我的体会。

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例如: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画,他自己觉得很不错。图上画的是小朋友们穿着夏装堆雪人,果树上结满了黄澄澄的梨,鸡在河里游泳,小草、野花与垂柳被风吹拂的方向不一致。若教师提问:“是不是这个画家画的很不错呢?你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也是这样吗?”这时同学们肯定会众说纷纭,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继续发问:“有哪几处错了呢,那么,它究竟错在哪?”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几个问题上来了,对“知其所以然”产生了兴趣,随后,让学生再对照有关规则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一位学生口答上述问题。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有效探索研究的方法 篇4

一、设计问题情境,有效探索研究

人的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必须在自由的、民主的、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发展,探索研究教学更应努力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营造一种学生能“自由呼吸”的环境,意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其心智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捕捉创造灵感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例如:在教学习题时,我设计如下问题情境,让学生研究,逐步找到合理的解题方法。已知:在△ABC中,AB=AC,点D、E在边BC上,AD=AE。求证:BD=CE。

问题情境:(1)要证什么?(2)你学过什么方法?(3)如何证明?(4)能否改变成探索性问题?

让学生探索讨论,这时大多数学生都只会想到证三角形全等,我请学生用这种方法证明后继续提问: (1) 在图中有什么特殊的三角形? (2) 这种三角形除了以上用的“等边对等角”外,还有什么性质? (3) 利用这种性质你是否能想出另一种证题的方法? (4) 如何证?

用两种方法证明后,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更为简单,然后再来研究(4)的问题。通过比较后学生发现在做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且有些方法会更简捷、更巧妙。

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协作精神

所谓小组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探索研究学习积极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还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也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我这样设计问题:在一服装厂里有大量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布料。现找出其中的一种,测得∠C=90°,AC=BC=4,今要从这种三角形中剪出一种扇形,做成不同形状的玩具,使扇形的边缘与半径恰好都在△ABC的边上,且扇形的弧与△ABC的其它边相切。请设计出所有符合题意的方案,并求出扇形的半径。

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最终设计出符合题意的方案,学生马上动手,其中有一组讨论得非常热烈:

(1)方案1,以B点为圆心,半径为4的扇形。

(2)方案2,以A点为圆心,半径为4的扇形。(马上有学生反对:这两种情况不是一样吗?只能算一种,接着又想出一种方案3。)

(3)以A点为圆心,半径为2姨%2的扇形。

学生发现只要以A(或B)为顶点,C为顶点画扇形即可。

我问道:除此之外,有以其它点为顶点呢?

学生又忙着画。最后得出结论:可以以AB中点为顶点,BC(或AC)上的点为顶点,画扇形来满足题意,最后组完满地解决了问题。

这个案例说明,小组分工合作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完整地解决问题,体现合作的优越性。

三、运用多元方法,进行有效探索

1. 类比探究

在初中数学中,有许多知识间有着内在联系,并有很多知识在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上是相同或相似的,如分式的运算和分数的运算。我在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时,先让学生做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再让学生仿照分数的加减进行分式的加减,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同分母分式加减的运算法则。接着在异分数的通分的基础上,探讨异分母分式间的通分。学生既能对新知识加强理解,也能区别新旧知识间的不同。

2. 联想探索

联想探索就是由观察到的问题的具体特征,联想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多方向、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研究问题,达到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迅速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梯形中位线定理时,设计探索证明过程,启发学生联想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

四、改革评价机制,激发探索研究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1. 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作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2. 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给予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3. 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进行“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的教学时我就使用了探索研究。课堂上我先精心选择了几个因式分解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再请学生说出他是如何思考的,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展开讨论,总结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激发学生探索研究。

4. 考试评价多元化。以往的考试都是千人一卷,千篇一律闭卷。分层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开卷或闭卷,但要诚实地在卷面上注明是开卷还是闭卷,对考试成绩感到不满意的可让他们利用其它时间重考一次,教师应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想实现探索研究的有效方法,不仅要看教师的教,还要看学生的学,只有两者紧密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并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不断尝到甜头的过程中收获更多,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彦辉.数学启发探索法及教学设计案例.武汉:数学通讯, 2003.

精细化教学评价方法的探索 篇5

如何较好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管理者研究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要求教育精细化,管理精细化,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要精细化。笔者认为,学校传统的用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有不足之处。它们比较粗糙不精细,只是一个平均数,大概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它们只能在同学科相比较成绩,不能跨学科相比较;而且它们看不出教师的教学成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与上次考试相比较)。因此,需要改进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使其更加精细化。

笔者长期从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五中学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方法,可以实现教师考试成绩的跨学科比较和反映教师的教学成绩是否进步。下面就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在一次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后,首先将全年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总分)由高到低排序。排好后再由高到低分成九段,使第一段的学生人数占全年级学生总人数的4%,第二段占7%,第三段占12%,第四段占17%,第五段占20%,第六段占17%,第七段占12%,第八段占7%,第九段占4%。

如此划分成九段的理论依据是美国教育界最常使用的标准九分法。按标准九分法的理论:任何一次考试,如果正常,全体参加考试学生的成绩应成正态分布状态。在正态分布中,每一个标准九分段内所包含的学生百分比人数就是如上。

接下来,将全年级学生所有考试的学科的成绩,分别也由高分到低分排序,即单科分数排队(每一学科都排)。排好后也由高到低分成九段,同样,使第一段的学生人数占全年级学生总人数的4%,第二段占7%,第三段占12%,第四段占17%,第五段占20%,第六段占17%,第七段占12%,第八段占7%,第九段占4%。单科成绩分段的方法和总分相同。

分好后,找出每一学科的前六段(4%、7%、12%、17%、20%、17%),每一段的最低分数各是多少。

再在以总分确定的前六段(4%、7%、12%、17%、20%、17%)的学生中,以各单科中的各段(前六段)的最低分数为依据,分别数出每一位教师在以总分确定的前六段中在每一段里所教出学生的人数(统计时,高于各段最低分数的学生算做教师教出的人数,低于各段最低分数的学生不算),然后把每位教师教出的各段人数分别乘以9分、8分、7分、6分、5分、4分,然后相加求和。把这个和除以教师所带班数,就可得出该教师所教一个班的教学量化分数了。在生源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分数越高,说明教师的教学质量就越好。

利用这个量化分数,就可以对教师们的教学质量,进行精细化的考核了。可以看出这个量化分数能够打破学科的界限,使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进行比较(前提条件是年级内各班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基本均衡)。

按照我国划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学生的理论,这个方法实质上只考核了班内的优秀、良好和中等生以上的学生,及格和及格以下的学生没有考核。

更重要的是,用这个方法还可以精确计算出,教师教学成绩的进步率。具体方法如下:

用教师这次考试前六段学生的分数值与该教师上一次考试前六段的分数值比较,即可得出该教师在这次考试中,这六段学生分别增加或减少的分数差值,将这六个分数的差值(增加为正,减少为负)相加求代数和,就得出该教师教学成绩的进步率分数了。

用这个进步率分数,就可以使教师自己进行前后的纵向比较。这个分数十分关键,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好与不好,关键要看教师在原有的基础是否有进步。我们学校在评价教师时,是非常看重这个分数的。

前面所计算出的量化分数,是只对各科都比较均衡的学生进行考核后计算出来的,偏科的学生没有考虑(一些学生,只有一两门课学的比较好,其它课程学的不好,因而总分不高。按上面的方法评价,一些单科教学比较突出的教师会感到吃亏)。这是教师们难以接受的。因此,我们又引入一个量化分数,它是专门评价教师对偏科学生的教学情况。上一个量化分数我们称量化分数1,这个量化分数我们称量化分数2。

量化分数2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首先将各学科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每科都排),排好后,同样分成九段(分段方法与总分相同)。再数出每位教师教出前六段的学生人数。然后将这六段的学生人数,分别乘9分、8分、7分、6分、5分、4分,把它们相加求和再除以这位教师所带的班级数,所得的商再减去该教师的量化分数1,即可得出这个教师所教偏科学生的量化分数(还不是量化分数2)。

将年级的全体教师教偏科学生的量化分数相加求和再除以全年级教师数,就得出一个平均分(教偏科的)。再用每位教师教偏科学生的量化分数减去平均分,就可得出每位教师的量化分数2了(有的教师量化分数2为正,有的为负)。教偏科学生的量化分数高于平均值的教师(说明教师的单科教学成绩在全年级比较突出),我们说这样的教师有量化分数2,低于平均值没有量化分数 2。这个分数不是每位教师都有的。

量化分数2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量化分数1和量化分数2合在一起,就能较好较全面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了。

用这个方法,还可以对全年级每个班的教学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它也是先将全年级学生的总分排序,排完后分成九段(4%、7%、12%、17%、20%、17%、12%、7%、4%)。然后再计算出全年级每一个班,在前六段中的学生人数。

把这六个段的人数分别乘以9分、8分、7分、6分、5分、4分然后相加求和,就得出每个班的量化分数了。用这个量化分数,可以对全年级的每个班进行横向比较,看哪个班成绩好(前提也是每班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基本相同)。

同样,如果与上次考试相比较的话,也可得出一个进步率的分数(方法与上面得出教师教学成绩进步率分数的方法相同)。利用这个进步率的分数,可以使每个班级自己进行纵向的比较,看自己有无进步。

对班级的考核,我们一方面要看班级的量化总分数,更要看班级成绩的进步率分数。因为班级的量化总分数,与班级生源的质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而班级成绩的进步率分数,就只与教师的工作质量有关了。考核班级和教师,关键要看其在原有的基础是否有进步。这样的考核,才比较公平合理,不会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永远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

以上所有的计算过程,我校已全编成计算机软件,由计算机来完成,十分准确和方便快捷。

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是:

1、由于教师的量化分数1,是依据每位教师平均在自己任教的一个班中,所教出六段的人数计算出来的,所有教师全是如此。所以,这个量化分数可以做跨学科比较使用。这样,全校教师不论是教哪个学科,都可以相互比较教学成绩了。

当然,各班生源的质量和数量都要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个量化分数才能较好地使用。

根据我们的经验,学校越大,教师越多,跨学科比较的结果也越准确(若在一个县的范围内使用效果更好)。

2、依此方法,可以计算出教师教学质量的进步率,这一点最为重要。考核教师关键是要看其看教学质量是否有进步。量化分数1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看的(要考虑教师所教的生源的质量)。而进步率的量化分数就不用,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提高。用进步率这个量化分数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最为公平合理的,老师们也最服气。它会极大地调动全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3、在我国的中小学里,往往存在成绩较差的学生受歧视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的成绩较低,致使全班的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受到了不好的影响,影响了教师的利益。笔者设计的这个考核办法,它只考核班里的成绩优秀、良好、中等的学生,部分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没有列入考核范围。这样就把教师的利益和学习差的学生分开了,因而就能减少教师对差生的歧视行为和降低辍学率。另外,这个考核方法,还给教师一个正确的导向,若能把成绩较差的学生,提高到中等生的范围里,还可以提高自己量化分数。差生是中等生的后备生源,鼓励教师教好差生。

4、通过量化分数2,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喜欢程度。它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

“量化是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标志,衡量学校管理工作是否精确化的最好标准就是让数据说话。数据化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它能一目了然地掌握精细化管理的达程度。”本文就是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希望和全国的教育同仁分享,努力提高我国的教育管理水平。

探索有效课堂管理的方法 篇6

【关键词】课堂管理 因素 方法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课堂管理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涉及方方面面,影响着课堂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课堂管理的好坏不仅受管理者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影响,同时还与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课堂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分析这些因素,对实际课堂管理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学生的学习风气

同样的教学内容在学习风气比较差的班级和学习风气比较好的班级同时进行教学,得到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相较之下,教师在学习风气良好的班级进行教学要顺利得多,教师讲授课程时也会觉得轻松愉快。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需要整个班集体共同努力,长期坚持才能形成,它需要每位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之中。

(二)教师的管理机智

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具备迅速恰当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教师是课堂管理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个人素养、工作能力、教学态度、组织管理经验等,都直接影响课堂管理的效果。

(三)课堂人际关系

课堂人际关系,是指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如果学生喜欢授课教师,喜欢听授课教师讲课,便会自觉遵守这位授课教师的种种课堂管理要求,会努力去学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学科。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便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了班级的课堂管理质量。一个学校大环境的管理机制直接影响到每个班级乃至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教师既是课堂管理的主体,又是学校领导的管理对象,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态度必然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态度。若学校管理过于专制,缺乏人情味,则会导致教师行事作风缺乏主见,盲目依从;若学校管理过于松懈,对教师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则容易导致教师工作消极,缺乏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也会不自觉地将这些不良情绪带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比较而言,如果学校领导能用民主的方式尊重每一位教师,教师也可以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管理中,解放思想,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管理的方法

(一)师生共同管理纪律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接收。而课堂纪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不仅需要教师提出要求,还需要学生认真配合。这就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并以此共同遵守课堂纪律。

(二)教师的自我修炼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板书、讲解、教具等方式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接收到信息后,经大脑处理,以表情、语言、动作等形式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自己的授课方式和速度进行及时修正。另外,当教学偏离正常轨道时,教师要注意约束自己,迅速回归正题。教师在授课时要尽力做到表述精确,画图清晰,板书科学,切忌随意涂抹,写错或者说错。教师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工作态度和人格魅力的影响者。教师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在上第一堂课时,教师一定要精心备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保持下去,在学生心中逐渐树立起威信。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了威信,在日后的课堂管理中才能更加轻松顺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在课堂上会经常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师需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妥善处理。例如有个别学生出现上课走神、开小差等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这时,教师尽量不要急于批评指责,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这些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如遇到不得不中断教学来处理问题的情况,则需要教师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地处理。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干部充分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营造一个教师引导学生自治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按质按量完成规定任务,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教师从准确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开始,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给他们同样的学习锻炼机会。教师不要忽视成绩差的学生,不要过多地指责调皮学生,因为教师的不平等待遇会影响学生一辈子。教师还要从学生处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采用暗示方法调控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暗示方法,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常用的暗示方法有:语言暗示、环境暗示、表情暗示、目光暗示、姿态暗示、手势暗示、衣着暗示、行为暗示、信誉暗示、情境暗示、自我暗示等。暗示方法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灵活运用。

(七)明确课堂要求和学习方向

教师在每堂课上课时需要让学生明确当堂课的课堂要求和学习方向。此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目标地集中注意力,主动跟着教师讲课的思路进行学习,这样,师生双方才能在课堂活动中相互协调配合。

【参考文献】

[1]韩伟.高职院校课堂管理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10(17):202,206.

[2]李国娟.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课堂管理模式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39-40.

电子作业的批改方法探索 篇7

关键词:电子作业,批改方式,弊编,对策

时下科技迅猛发展, 教师和学生早已习惯了信息化教学。自然电子作业的批改成了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教学检查的中心议题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大教学反馈的增值作用。电子作业的批改在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然电子作业的批改方式也成了众人瞩目的领域。

一、传统的监督机制造成的作业批改弊端

(一) 把电子作业打印成纸质

应检查部门或检查人员的要求 (电子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也必须能看到, 且方便检查) , 有的老师为了方便检查或不至于在教学检查中被列为“典型”, 干脆让学生通通把电子作业拿去打印, 打印之后再评作业, 评完之后拿去让学生签上反馈信息。这样既劳民伤财又没有得到真正的反馈。

1. 打印作业的弊端。

把电子作业都打印出来对学生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 (如果是优秀作业要留存打印一下也无妨) , 目前很多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几乎都是电子作业 (如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广告专业、装潢专业、影视广告专业等) , 电子作业的留存方式一般为上传网络或刻盘。

2. 作业批改的空洞性。

学生打印作业之后, 老师批改, 批完之后再让学生看老师的评语, 再写出反馈信息。这样除了有一个过程之外就是留了一个毫无意义的凭据。上交完作业之后, 学生对这个作业已经不关心了。教师在上课期间有很多工作 (如收集资料、写教案、做课件、改作业等) 要做, 所以作业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批好发给学生, 这期间肯定要有一个时间段。事隔几天之后再让学生看老师的批语, 学生写出反馈信息, 这个反馈信息往往是随心所欲或是应付。完全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学生最初做作业时的热情早已荡然无存, 学生既不能处于当时的环境, 找不到当初的情景和感觉, 又哪来的真心写反馈呢?

(二) 在记录纸上面记下批改记录

为了方便检查, 或说明自己的作业已经批改, 有的教师在白纸或记录纸上写下批改记录, 然后让学生写下反馈意见。这种脱离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检查人员看到又有何意义?拿着批改纸, 打开电脑对半天才知道是哪次作业。

二、应对之策

电子作业从大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性电子作业, 另一类为主观性电子作业。

(一) 客观性电子作业的批改

客观类电子作业指这类作业有较标准的答案, 即此答案是确切和无懈可击的。

1. 办公软件类作业用“修订和批注”批改。

在Office的整套软件中, Word、Excel、Power Point当中都有修订和批注功能, 可以用修订和批注功能对这类文件格式的电子作业进行批改。用“修订”功能完成对电子作业的批改, 用“批注”功能实现对作业中的任何内容写评语和评成绩, 好的内容也可以用“绘图”工具栏中的线进行标示。两种或多种功能相结合从而实现电子作业的批改, 这种批改方式和效果都比纸质作业的批改更加直观, 还保持了学生作业的原貌。优秀的作业可以通过大屏幕进行公开点评, 通过公开点评进行对比, 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 激发学生赶学、超学的欲望。

2. 图片类电子作业 (仅限于软件基础课) 放入Power Point中进行系统批改。

很多设计方面的专业开设软件基础课程, 比如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Illustrate、Auto CAD、3D等, 一般所留作业都是电子作业, 而且最后的效果都是以图片形式呈现的。这类作业的批改, 其实在课堂上基本能完成。因为每个教师在实训课上都会巡视辅导学生, 有不足或不妥之处就当场告知或做示范或帮其改正了。评价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然后加以补救。由此可见, 实训课的辅导是最好的评价和反馈。但是这种方式在其中教学检查时不能留有任何痕迹, 也很难给检查人员解释。我认为可以让学生把所做全部作业 (修改过后的/此处仅指图片类的作业) 插入PPT文件中, 如果作业次数不多可以一次作业一张幻灯片, 作业次数多的话, 可以四至六张效果图一张幻灯片。这样教师在批改时就会很方便, 可以直接评价其制作效果, 教师直观地看到效果就能看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掌握。比如:Photoshop中的图像融合效果, 只要看图片的相接处就知道学生对这方面的实际掌握情况。这类作业也可以让学生先写上自己的评价, 自评也是作业批改的一种方式, 且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弱项, 找到薄弱环节进行强化, 这样学生就能有目的地学习, 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二) 主观性电子作业的批改

主观性电子作业有很多种, 此处仅以设计作业为例。

对于一些主观性较强的电子作业, 不能直接给予评价, 像《图形创意》、《广告创意》、《包装设计》、《室内设计效果图》《景观设计》、《室外场景设计》等课程的作业, 最后呈现形式是图片或效果图。教师在收作业之前应该让学生在每次作业的下方标注上设计说明。只有明白了作者想表现什么, 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价。这种评价不能是批评指责和判断性的语言, 只能说有没有以最佳的视角和方式进行表现, 这种表现形式是否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是否很好地表达了商品的诉求, 此设计中有没有容易引起观众歧义的元素, 等等。每个教师在评作业时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这类作业的批改评判应该先让学生自己写上设计说明, 然后自评一下, 如果需要打分, 也可以给个大致的标准, 再按照这个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打分。学生先给自己打分, 然后四至六个同学一组相互打分, 最后教师根据自己的标准统一再打分, 这几个分数平均起来就是最后得分。这种方式相对公平, 是对学生的学习公正的过程性评价。

像动画类和影视类的也可转为视频 (avi) 格式插入PPT中进行批改。这类文件如果在原文件上面批改一是不太方便, 二是不能系统评价, 三是每次查看都要打开原程序。像Flash文件和Premier文件都可以输出为视频格式, 并且在PPT中就能播放, 查看方便, 也方便检查。放入PPT中进行批改也不失为一记良策。

在此建议, 无论你采用何种批改方式批改作业, 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为目的。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由于他所站位置的不同, 可能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所以教师在作业批改的评语中要尽量避免刺激性的语言。

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篇8

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有滋有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组织成立摄影组、航模组、家电维修组、板报组、小制作小组等,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展才华。让他们在大海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定期举行小型竞赛、物理学史实笔赛、基本概念抢答赛、物理规律猜谜赛、新型设计实验赛,让每个同学在不同场合多露脸,多闪光,以成功激情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课堂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从推导到理解、应用定律完全都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议,动手练,这样就会理解透彻,记忆牢固,应用自如。学生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搞清了,弄懂了,课下做题时间短,课业负担就会减轻。

二、精心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故意设计实验情景:在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多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当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竟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老师接着说: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三、教师要充分展示物理的内在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化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而展现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出发,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一)指导预习

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当学生对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

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教师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英语书面作业批阅方法的探索 篇9

1. 实践与探索过程

我对常规批阅方法做了第一次改进。

首先, 对学生进行调查询问, 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老师讲评时没有对自己的错误订正,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于是把方法调整为:老师批改练习时一一把其中的错误指出, 在讲评时, 把典型的错句抄在黑板上, 并请犯此错误的同学将其改正 (但老师不宣布此错就是他犯的) , 以加深印象, 然后留出5分钟时间给学生把正确的句子抄写两遍, 再把练习本收上来。老师对所有练习翻阅一次, 如发现不修改错误的学生, 老师则令其修改。这样做虽收到一些好的效果, 但同样的错误有时还会出现, 因为学生只改一次, 印象不深刻, 而老师阅读了两次, 也费神费时。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进行了第二次改进。

(1) 出示书面表达评价标准。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书面表达评价标准:书写工整2分, 单词拼写正确2分, 语法正确2分, 连词适当使用2分, 适当发挥2分。

(2) 严格要求, 做好“两业”。让学生准备好两套作业本, 一套是平时常用的四线格作业本 (下称A本) , 另一套是和中考答卷上的格式相同的练习本 (下称B本) 。此法意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书写法, 让其有意识适应考试。因为许多学生书写不过关, 在A本上写的, 因为有格式限制, 整体看不错。但若把其移到B本上, 看起来就不一样了, 对于同一篇文章, 学生必须书写两遍。使用哪一本学生可以自由支配, 但要求学生无论先用哪一本都必须书写认真, 否则重写。依照此法, 同一篇作文, 学生需要改正第一遍中所犯的错误, 再抄写第二遍。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做后即查的良好习惯, 同时, 也会使学生所犯的各种错误逐渐减少。

(3) 双管齐下, 批改B本。两本作业完成后同时上交, 根据簿本种类, 分归两类。老师重点及时地批阅B本, 尽可能把其中的错误一一指出来, 还可选一小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面批。阅读完后, 把B本发给学生, 组与组之间交换作业本, 要求同学们按评价标准给别人打分。学生打完分后, 老师收回作业本, 归物原主, 让其在原文中用另一种笔进行订正。因此, 学生不得不在订正当中把文章看一遍。订正完后, 让学生保存B本并让其注意自己在文中所犯的错误。对于A本老师只需批上与B本相同日期即可, 原文不动保存, 暂时不发。待布置下一次书面表达前把B本收上来, 再把A本发下去,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书面表达当做短文改错来做, 有多少错就改正多少, 这恰好符合短文改错的设题来源。这样, 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再看上一两遍。该程序完成后, 再把B本发下去, 因为两本内容相同, 且B本已被老师批阅及学生自我订正过, 这样, 学生就可以把B本作为参考答案, 核对自己A本中的批改是否正确, 究竟有哪些是误改、漏改的。在该步骤中, 学生还需要对自己的文章再看上一两遍。

2. 实践与探索反思

从上述各环节中可以看出, 学生最初把文章写出来, 到最后把A本中的错误纠正完毕, 同一篇文章, 要求学生写、读、改至少五遍以上, 收到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 适当间隔, 反复循环, 错误的重现率在学生后来的书面表达中大大地下降了, 而且正确的表达能铭刻于心, 大大提高了写作的整体水平, 并且短文改错的答题正确率也随之提高。

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篇10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意义及滞后原因

意义: (1) 随着经济的发展, 写作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中阶段, 要重视实施写作教学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为他们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2) 高中英语新课标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也是高考考查项目之一。 (3) 当前研究出现失衡现象, 对高中阶段写作教学实证研究极少。滞后原因: (1) 对写作教学重视不够。 (2) 方法陈旧, 以教书为主, 忽视学生要求, 学生写作兴趣不大, 甚至心存畏惧。 (3) 高中教学中知情分离。 (4) 教材资源匮乏, 师资不足, 师资培训滞后。

二、对现行的结果教学法的反思

结果教学法是传统的教学法, 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的最终结果上。这种教学法由教师分析范文, 学生模仿范文写作, 然后教师批改作文, 进行评述。评述包括文章内容、组织结构、措辞、语法等。结果教学法有其优点, 同时存在严重不足。优点:结果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它注重范文的指导作用, 强调学生阅读和背诵优美的范文并进行模仿, 因而有助于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不足:结果教学法一向注重写作的结果, 因而导致学生对写作的意义和过程产生迷糊认识。他们错误地认为, 学生写, 教师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并且他们对教师的评语和修改的部分并不认真阅读, 大多数学生只看重分数, 只有极少数学生根据教认真分析, 正确对待, 将有助于学生学得有劲, 学得主动。比如讲初三“两种社会制度共存”时, 可以设计“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解决;讲“可持续发展战略”时, 可以设计广告: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由此引出全社会关注的“拒绝白色污染”与环保问题, 给学生讨论。其次, 运用现代多媒体, 增强教学吸引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媒体, 组织教学。例如讲“人生难免有挫折”时,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讲“交通秩序”时, 投影各种交通图标, 让学生辨认;讲开拓进取品质特点第五点“胆识”时, 播放“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重归故里”的时事评论录像, 加深学生感受。这些学生都非常欢迎。

(2)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情感是人们根据价值标准评判、认识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融洽的情感氛围, 努力构建一种交流互动的心灵体验活动。这样, 一方面师生构建起了有效的心灵沟通平台, 有利于适时组织、调控教学过程;另一方面, 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思、所想, 既开阔视野, 又启迪思维。有了情感和认识的碰撞, 学生的思维活跃, 想象、灵感也就更有可能一触即发。同时,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 要善于把握几个“度”。一是课堂上教师的态度和语气要亲切。例如, 在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时要用商量的语气:“这个问题, 我先谈谈个人的观点, 请大家看看是否有道理。”当学生回答问题思维出现闪光点时, 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 及时捕捉、激励和深化, 要对学生作出一些肯定性的评价, 如“很好”“很有创造性”“层次分析得很透彻”等, 通过鼓励性的话语拉近师生情感之间的距离。二是避免因琐碎小事而情感冲动、怒发冲冠, 把冷若冰霜的表情、“黑面包公”的面孔带进课堂。可以想象, 那种“冷漠的表情、刻薄的语言、随意的批评”所造成的凝滞的学习气氛, 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师的反馈自觉地加以修改和重写。因此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次, 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写作过程进行监控与指导, 学生写作内容、结构形式及用词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三、过程教学法

(1) 理论基础。早在20世纪60年代,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心理学家们就开始关注个体对信息的表征、加工和转换及其内在机制。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70年代在写作领域兴起了程序教学法, 它是对传统写作教学的挑战, 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旨在把注意力从评价、评估学生的成品转向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写作过程。严格地说, 该教学不是一个模式, 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预写活动、思考、酝酿、研究、讨论、构思和修改。总之, 它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树立自信心并且用自己的声音讲话。

(2) 优点。过程教学法的提出, 一改以往写作教学中的许多弊端, 特别是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 它综合了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的长处, 强调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 从题目的选定、素材的收集、主题的展开方法到篇章的组织结构, 一直到文章的修改等等, 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过程法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组织实施写作教学的各个阶段, 教师能自始至终进行监控与指导, 学生对写作的意义和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如何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实践过程教学法

(1) 写前活动。此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分析材料、掌握材料, 形成写作提纲和“腹稿”。具体内容如下:阅读、分析有关材料 (文字或图表等) , 占有材料, 掌握事实;拓宽思路, 集思广益;交流观点;记笔记;拟写作提纲。学生的英语写作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准备, 因外语和母语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 教师如不进行指导, 就会出现大量的中国式英语。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多么大的负担!因此, 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碰到少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或未完成作业时, 教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采取克制的态度, 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使学生提高认识, 进行自我教育, 不断健康成长。这种做法, 往往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三是平时要多接触学生。要经常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谈, 多参加学生的活动, 与学生和谐、友好地相处, 真情实感地交流, 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 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在平时建立起来的师生融洽关系, 有利于形成课堂上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 相互信任, 彼此期望, 往往容易形成热烈活泼的教学气氛,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隔膜, 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 教师应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 具有驾驭情感的能力和恰当运用情感的艺术。四是要重视一些平时容易忽视的细节, 如教师走进课堂时稳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 有助于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授课, 师生情感产生共鸣, 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 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及时表扬和指出问题。同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和点评, 这也是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 经常走到他们中间去, 多找出其闪光点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启发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只有这样, 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但是, 多表扬并不等于一味迎合学生, 对学生在发言中流露出来的错误的与当前社会道德和发展不符合的思想观念必须及时指出, 在青少年的思想、性格还尚未定型、可塑性还较强的时候指出来, 对青少年将来的人生道路有重要影响。这也是思想政治课自身的主要目标之一。

(遵义县尚嵇中学)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 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透教材, 用真理的魅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发自学生的内在动机, 它是学生在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学政治课是以讲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为内容的课程, 其真理的价值具有动人的魅力, 它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但是, 由于中学政治教材具有理论性强且不成系统的特点, 学生很难从中领悟到其科学魅力的光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最好的办法, 就是改变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 按照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马克思理论的重要性, 从而使他们从思想认识上自觉地趋向真理。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遇到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模糊认识, 一不能回避, 二不能搞“假、大、空”的政治说教, 而应当以此为契机, 紧紧抓住它与课本理论知识的结合点, 运用马克思主义武器进行认真分析、解疑。通过以理服人的方法, 让学生心服口服, 提高他们的认识力和抵抗力, 实现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 还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威力,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政治课理论的可信度, 用真理的魅力诱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贵有疑, 这是古今之常理, 也就是说, 疑是深入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精心设置一些必要的悬念, 提出疑问,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例如, 我在给学生讲授商品的概念和其本质属性价值时, 就从不同角度设置了三个富有启发研讨性的悬念问题。 (1) 你现在使用的和商店里摆放的各种文具是否都是商品?有没有价值? (2) 某菜农生产的大白菜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自己家享用、一部分送给亲朋好友、一部分到市场出售。这些白菜是否都是用下列方法来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指导他们如何扩大词汇量和英语惯用法;指导他们掌握英语基本句型, 尤其是动词句型;指导他们动笔前如何分析材料、审题;指导他们利用已知的知识背景;指导他们用不同的词和结构表达思想;指导他们如何评析一篇作文;指导他们阅读时记笔记。上述每一步骤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能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决定学生该干什么, 指导学生如何做。

(2) 写中活动。此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文字写作实践。这一阶段的具体内容包括:草稿;自检错误;文字推敲、润色, 二稿;初步定稿。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 要力戒“速胜论”。在英语教科书中, 写作是按句子、段落和篇章三个层次来练习的。因此, 教师应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的技能, 逐级递升英语写作水平。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顺序应设计如下: (1) 控制写作。在这一阶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写作活动很少有自由写作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按不同体裁和主题整理一些范文, 看他们如何组织写作, 如何运用词语和句子, 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 (2) 引导写作。在这一阶段, 学生有一些创作自由, 但教师还应给学生一些有限的指导。教师可以定一些写作提纲, 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作; (3) 自由写作。在这一阶段, 学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主题, 以此充分表达个人思想; (4) 继续写作。教师选定一个大题目, 要求学生每天课余写一部分内容, 连续不断。商品?都有价值? (3) 某高山上有一块四四方方的大石头, 从使用价值上看, 不论是搞建筑还是美化环境都是难得的材料, 请问它有没有价值?这些问题一提出, 犹如平静的水面投入了三颗石子, 顿时激起了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 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气氛非常活跃。最后, 我给做了点拨性的讲解, 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了商品和价值的内涵及二者的关系。下课后, 学生的兴趣仍然未消, 很多人凑在一起, 继续讨论课上的问题, 使同学们对该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笑话、成语、寓言等, 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 常常会有一些知识内容让学生学起来感到抽象枯燥, 但只要我们教师改变过去那种兴味索然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别出心裁地进行教学, 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实现教学目的。例如, 讲授“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用如下讲故事的方法开头。阿訇说:“聪明的阿凡提, 我知道你有非凡的才华, 我想请你给我染一匹布, 染的颜色, 既不是红色, 也不是蓝色;既不是绿色, 也不是黄色;既不是紫色, 也不是黑色;既不是橙色, 也不是世上一切所能见到的颜色……阿凡提, 你能办到吗?”阿凡提冷静地思考片刻, 便爽快地答应下来。在谈到什么时候取货时, 阿凡提说:“神明的真主告诉我, 请你在一个星期中的这一天前来取货:既不是星期一, 也不是星期二;既不是星期三, 也不是星期四;既不是星期五, 也不是星期六;既不是礼拜日, 也不是任何一星期中的任何一天。”阿凡提以他的机智, 使阿訇灰溜溜地走了, 并损失了一匹布。“颜色”与“一个星期”都是矛盾的共性, 分别存在于具体的各种颜色 (矛盾个性) 和星期一至星期日 (矛盾个性) 之中, 离开了上述矛盾的个性, 也就没有了矛盾共性。由这一则小故事顺利过渡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教学, 使得抽象难懂的哲理立刻变得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应用, 并不断总结新经验。

(遵化市职教中心)

(3) 写后活动。此阶段是反馈机制下的一个开放性过程, 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信息互动, 使学生的作文逐步完善。学生的英语写作应由教师审阅和评价, 教师在审阅前首先应向学生展现作文批评标准, 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 不应把重点放在拼写和语法结构上, 而应放在它所表达的思想及表达方式上, 看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是否正确、有新意, 文章是否切中题目等, 不可仅判个分数, 还要有具体的评价意见。学生的作文立意好的要表扬, 遣词造句精当的也要表扬, 这是很重要的。教师还应坚持要求学生字迹工整。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完成习作以后, 一定会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从指导、引导, 到让学生独立写作、修改, 教师要重视每个环节, 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写作过程。

结论:过程法的实施, 其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一个展示个性的过程, 它既能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思想内容、加深对主题的认识;还能培养语篇文体意识、提高各类文体的谋篇能力、减少语法错误和规范语言表达;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编辑、审核能力和组织、归纳总结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树生.简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J].江苏教育, 2004 (2) .

初中物理单元测试方法的探索 篇11

关键词:测试方法;思维导图;试卷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27-01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积极追求的教学目标。面对目前在单元测试方面的实际教学情况:教师出题,学生做题,试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对单元测试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效果较好。

一、梳理知识点,画出个性化的思维导图

学生在学完一章后,要求他们认真看书,把本章的知识点全部整理出来,然后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个性化的思维导图。把本章的重点知识、基本概念、本章的实验、定律和公式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把课本中的练习、习题以及知识点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罗列出来,教师可针对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住章节重点,编好测试题

教师在复习了一章内容后,布置每个学生编出一份测试题。试题的题型可以多种多样,没有限制。允许学生在编题时参考一些资料和课外书籍,即使是把老师已经布置过的习题稍加改动也行。最重要的是在试题编好后,还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评分标准写出来,然后同座位的同学互相测试,交换批改,互相答疑。

这样学生在编题时,由于要对本章内容的掌握,必须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有目的的看书、努力钻研。对自己编选的题目,要保证科学准确、深浅适度。对平时容易忽略、容易出错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高度重视。如:作图题中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力臂的画法、电路的连接等等问题,学生都能细心发现,在互相测试和交换批改的过程中互相得到巩固提高,这样不仅比教师在课堂上费大量的口舌复习,反复强调的效果要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建立审阅机制,逐步规范和提高

刚开始时,虽然老师反复强调,仍有部分同学乱抄资料上的题目,出现了不少难题、偏题和超纲题。老师在审阅学生的测试题时,要认真细致地研究每份测试题,及时指出自己编写的试题中的问题。告诉他们一定要认真看书,以课本知识为准,掌握好基本概念和重点知识,不要搞难题和偏题。老师反复纠正几次后,学生就能自觉地看书,学会了抓住重点、理清了概念、掌握了知识,减少了编题的盲目性。

与此同时,测试后同学间要互相交流探讨,选出知识点考查较科学合理,难度适宜,重难点突出的三份试题。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这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出题的积极性,使试卷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整合试卷、培养兴趣

教师在审阅试题的过程中,把试题中比较好的,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选出来,组合一份试卷,作为本章的测试题。学生希望在每次的测试题中都能够出现自己编的题目,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进取、竞争意识,促使他们编选出更多更好的题目。在筛选题目时,教师又要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次没有选上的,下一次则要优先考虑,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14学年度,我对初二(5)班和初二(6)班的学生进行了探索尝试。第一学期(5)班先采用了这种方法测试,(6)班采用传统的测试方法。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区教研室统考试卷),发现两个班有明显的差距(见表1)。

第二学期,我把这种测试方法在(6)班进行了推广,期末考试(区教研组统考试卷),两个班的差距明显缩小(见表2)。

学生在学完一章知识以后,自己编一份测试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以及对物理问题分析和深化的能力。

探索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法 篇12

随着统计信息化的逐步完善,许多的统计工作逐步由传统模式转化为网络模式,极大的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统计工作也渐渐的离不开网络系统,但必须注意网络信息安全,由于系统漏洞和网络的开放性,病毒,黑客攻击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到统计信息安全,提高信息安全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1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1.1 自然威胁

自然威胁是指各种自然灾害、恶劣的环境因素、电磁场的干扰和破坏、网络设备的老化与破损等对网络安全的威胁。自然威胁由于其的不确定性,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法控制的。

1.2 偶然事故构成的威胁

偶然事故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情况:1)软件和硬件的故障引起的信息安全威胁,如突然断电或电源的波动较大,重要信息没有及时保存;2)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使信息受到严重的人为破坏或由于工作时的疏忽被其它不相关人员看到了机密信息;3)自然灾害,使计算机系统受到破坏,使重要信息无法修复;4)环境因素的干扰造成信息出错、丢失或破坏。

1.3 病毒,黑客的威胁

病毒,黑客具有破坏性大,隐蔽性号,传播性强等特点。病毒,入侵和攻击是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在日常工作中,病毒入侵计算机的情况较为常见,严重时能够导致计算机系统全部瘫痪不能使用,从而导致重要信息的丢失和泄露。我们浏览新闻和报刊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大公司遭受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导致巨大损失的报道,全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计算机系统被攻击的事件。

2 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法

2.1 采用相关技术进行防护

2.1.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一个保护层,从而来保证网络路由安全性。所有的内外连接端口都要经过这个保护层,来强制性地接受检查过滤,只有被防火墙授权的信息才允许通过。换句话说防火墙就相当于一个安全网关,能够阻断内部网和外部网,防止非法行为或破坏行为。防火墙对信息的安全防护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可以阻止外部网对内网的非法访问,另一方面也可以限制内部网对外网的不安全访问。同时,防火墙有对网络存取访问进行记录和统计的功能,可以对可疑动作给予警告,可以有效的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2.1.2 数据加密技术和报文鉴别技术

加密技术是鉴别信息来源,加密信息,保证信息完整和不可否认的一种技术。加密信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信息的非授权泄漏。对付被动攻击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付主动攻击还需要采用报文鉴别技术。报文鉴别技术主要是解决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有可能被截获并篡改的问题,通过报文鉴别可以对信息的完整性进行判断。两种技术相结合对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极有可能成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最终一体化解决途径。

2.2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具体办法

1)隐藏用户IP地址,用户IP地址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内容,保护隐藏好用户IP地址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用户IP地址没有隐藏,就很容易被黑客采用相关手段获取,可以很方便的锁定目标。从而对用户IP发动各种疯狂进攻,直到其计算机系统瘫痪为止。所以,隐藏好用户IP地址,就可以避免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或者说黑客很难对你的计算机进行锁定,从而黑客对用户IP攻击的难度就大大提高了。使用代理服务器是隐藏用户TP地址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用户IP使用其它服务器代理后,黑客想要锁定用户真实IP地址的难度很大或者说几乎是不可能的,黑客费尽心思锁定到的只是用户使用的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这样用户IP地址就得到了很好的隐藏,大大地降低了用户被黑客攻击的可能性,也促使了网络信息安全的提高;

2)做好IE浏览器的安全设置,IE浏览器有较为强大的浏览功能,但网页中的一些常见木马就是利用IE强大的浏览功能编写的小程序,网页一打开就会自动运行,防不胜防。所以要避免攻击只有禁止这些木马在IE浏览器中的运行。具体设置步骤是:“工具”一“Internet选项”一“安全”一“自定义级别”。

2.3 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一些小技巧

1)关闭计算机中的“资源共享”功能。如果把“资源共享”功能经常开放,黑客就很容易通过这条途径入侵到计算机系统,所以在不需要共享的时候应注意将其关闭。有些特殊情况必须要打开“资源共享”功能,我们可以加密设置权限;

2)保留常用协议,删掉不需要协议,协议是入侵计算机系统的一大途径,很受黑客们的青睐,所以多余的协议应该尽早删除;

3)避免多项服务同时运行,服务运行过多,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系数越低,黑客入侵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有些确实用不到的服务还是关了好;

4)安装必要的安全软件,如安全管家,家园卫士等;

5)及时对计算机进行体检,修复系统漏洞,清理垃圾;

3 结论

综上所诉,网络信息安全可以采取一些相关措施来提高,但是想要真正意义上的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必须从网络自身的安全隐患开始。如果网络自身安全隐患不根除,即使有防火墙,杀毒软件,加密技术,报文鉴别技术等网络安全软件和技术,想要避免黑客的攻击是不可能,只要网络信息还在传播,就会存在相应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相信在不远的未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系统自身的安全隐患将会逐渐减少,网络安全软件与技术将会更先进更成熟,网络信息安全将迈出一大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网络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安全上的隐患。本文从网络信息面临的安全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并给出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提高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宇.浅谈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2(21).

[2]杨晓英.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分析[J].电子制作,2012(10).

[3]王德强.浅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0).

[4]李军.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探讨[J].价值工程,2011,8:67—68.

上一篇:培养改革下一篇:钢结构建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