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思考

2024-08-18

策略思考(精选12篇)

策略思考 篇1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 (上) 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举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能通过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

2.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

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 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 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并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不重复、不遗漏、有条理地一一列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表格、实物投影仪、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列举策略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华阳公园, 去欣赏一下秋天的美景。

华阳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 小红口袋里有两张5元, 五张2元, 两张1元的纸币。小红可以怎样付10元门票钱呢?

师:你能列举出几种付钱方法?

生:两张5元;五张2元;一张5元、两张2元、1张1元;4张2元、两张1元。

揭示课题。

师:一一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今天, 我们用这种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体验策略

1. 引发列举需要。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公园。

公园里工人叔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的景点, 供游客休闲和拍照。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 动手操作。

师: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做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

师: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的长方形, 它的周长是多少?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下面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

要求:1) 确定研究方法, 合理分工。

2) 团结协作, 积极交流, 推荐代表发言。

(2)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重点关注不同的研究方法。

1) 汇报交流:选择遗漏、无序和有序的方法重点交流。

2) 师:运用摆小棒寻求答案感觉怎样?如果是180根栅栏用小棒摆又会怎么样? (用小棒摆很麻烦, 答案可能有重复和遗漏)

2. 运用填表列举。 (1) 出示表格。

师:用表格列举长和宽的和会怎样?拿出课前准备的表 (教材P63) 。

师: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列举到表上吗?动手做做看。

(2) 师:一共列举出多少种围法?

师:集体订正列表, 各拿一份按顺序列举的和没有按顺序列举的表在实物展示台上让学生去比较, 哪种好? (板书:有序)

3. 小结。

在列举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 这样答案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 反思列举方法。

(1) 如果你是工人叔叔你会选择哪种围法?为什么? (因为第4种围法围成的长方形花圃最大)

(2) 什么时候面积最大? (周长一定时, 长和宽越接近, 面积就越大;长和宽相差越大, 面积就越小)

三、解决问题, 运用策略

走进公园, 小美、小丽和小东三人都想照相。

1. 出示题目。

小美、小丽和小东三人来到公园照相, 有多少种不同的照法? (调换顺序算一种)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列举时, 打算分哪几种照相的情况?

分步出示表头和三类情况。

(1) 列举时可以用老师提供的表格, 在表格里打勾。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列表, 还可以怎样列举所有可能的照相情况”, 并尝试用字母、数字、符号或其他形式表示这三种照相情况, 列出所有可能的照相情况。

2. 反馈交流。

师:你是怎样列举的?

师: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并说说理由。

3. 小结:在一一列举时, 有时要根据需要先把各种情况进行分类, 然后有序列举。

四、比较反思, 感悟策略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工人叔叔围长方形花圃的景点和照相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想一想, 我们都是怎么得到答案的?

将解决问题的所有答案都列举出来就是“一一列举”。 (补充板书)

师:例1和例2在列举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要得到全部答案, 列举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要按一定顺序列举, 才能做到既不重复, 又不遗漏。当情况比较复杂时要先分类, 再列举。列举时可以列表, 也可以用文字或符号、字母等来表示。总之, 要把每一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 并且要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表示, 让人一看就明白。

五、拓展知识, 巩固策略

观看表演。

师:精彩的动物表演马上又要开始了!已经表演了4场:9:00、9:40、10:20和11:00。现在是11:15, 我们还能赶上下一场表演的开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下面的哪个时刻正好是一场表演的开始时间?

出示:13:0014:4015:4016:00

分析:动物表演, 每隔40分钟举行一场表演比赛。

师:你能按照每间隔40分钟再一一列举出表演的时刻吗?

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一一列举策略, 具体是如何应用的。

教学反思

1. 选择有趣的生活素材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用栅栏围长方形花圃的景点、照相这些生活素材, 一方面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能力, 主动开展列举活动, 体会列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并逐渐掌握这种策略。

2. 填表列举, 加强数学思维。

学生在摆小棒列举的活动中, 会感到这种方法比较麻烦, 既费时费力, 还得把每种围法及时记录下来, 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于是产生优化列举活动的愿望, 这些对操作的体验是继续填表列举的思想基础。通过摆小棒, 学生清楚地看到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教师适时提出“先求出长方形长、宽的和, 再列表填一填”的要求, 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列出的算式18÷2=9 (米) 能使填表顺利地进行。

3. 重实质, 不拘泥于形式。

列举作为一种策略, 用来解决问题时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实际问题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 使列举的表现形式灵活、可变。在表格里列举是形式之一, 它的好处是有助于思考, 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各种答案。学生可以设计表格进行列举, 也可以不画表格,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开展列举活动。

总之, 学生经历用列举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能通过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 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策略思考 篇2

当前国内投资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相当严峻。据统计,中国内地券商股票市场承销业务总量为778.4亿元,较缩水30%,但中金公司独占总承销的1/3,以绝对优势的“霸主地位”遥遥领先;除中金公司外,承销业务其余的2/3由32家券商分食,其他券商市场份额进一步平均化,形成了“强者变弱,弱者变弱”的恶性结局。未来随着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的陆续成立,内地券商股票承销业务无疑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局面。20一级市场的拼抢,也给内地券商以深刻的思考。对于国内投行来说,我们认为,在培育具有自己特色的业务亮点,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打造投资银行业务精品,培育优质客户资源以及进行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

1、巩固已有优势,强化品牌服务

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国内不乏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投行。例如,海通证券公司“一司两制”为其投资银行高效运行探索出积极的管理模式,并成功打造了承销金融股的特有品牌。公司的证券承销业务在国内证券市场创下了多项第一,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上菱电器增发在中国首次采用国际通行的增发定价方式:将市价折扣法运用于A股发行,海通投行并受中国证监会之邀介绍经验;北亚股份的增发方案充分照顾了老股东利益,创造了在低迷的市场条件下增发股份几乎全部被认购的记录,等等;国信证券享有较高的市场声誉与具有较强的业务创新能力,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连续三年主承销家数居前三位的证券公司,在中国证券业协会主承销商信誉考评中,国信证券有限公司以435.86分名列第一位。此外,国内众多投行不断储备了一批又一批优质项目,为今后承销业务的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顺应通道制基础上,建议今后内地投行努力完善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将工作重点放在其主流行业的主流大项目上,如金融(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和证券等)、电力、航空、交通等,打造金融股等主流行业的承销金字品牌。

此外,尽管今后的工作重点放在做一些大项目,但是我们仍要考虑保持通道的周转率。例如,广发投行的发行家数、募集资金、发行股数三项主要指标分列同行一、二、三名,且通道年利用率达到了100%。尽管今年完成的申能增发和中信证券发行,是广发投行近几年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大项目,但是注意保持较高的通道周转率不能不说是其出奇制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由于近两年广发投行对投行项目和作业流程进行了主动调整,从严控制项目风险,实行项目开发与操作分离,并成立了客户销售与服务等专业化机构,使备选项目和上发审会项目质量均明显提高,过会的比例大幅上升。因此,今后内地投行在把工作重点放在争取大项目的基础上,应注意保持通道的周转率。

2、培育具有自己特色的业务亮点,以研究开发为强大后盾

西方投资银行视研究部门为公司的“决策脑”,将公司的承销、并购、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构架于强大卓越的研究能力上。对于内地投行来说,在诸如金融股的承销业务上骁勇善战,优秀的行业研究亦是功不可没。

不少内地研究所(部)以其高质量和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而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实际情况也表明,研究所(部)是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支撑,以研究所(部)的研究成果为支撑,研究质量和客户咨询质量直接关系到其核心竞争能力;研究所(部)协助投资银行部完成数项大型发行上市项目,并协助交易部拓展和服务于一流的机构客户;实行行业分工与区域分工相结合,推出了一些具有行业品牌效应的项目。在当前业务趋向综合性、服务层次性和差别化的新形势下,内地投资银行更需要研究所(部)按产业进行科学分工来提供更加专业性的全球性服务,以便适应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同时投行部应注重引进有相关社会背景的业务人员,强化本土化优势。

3、开拓代办股权转让业务,不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206月29日代办股份转让业务正式启动,为中国各个投资银行创造了又一个商机。三板市场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而“代办股份转让业务”只是其中的一项业务。在关于创业板、科技板、三板等市场设立的悬念仍然没有结果之前,产权交易柜台化被许多业界人士看作是过渡的重要一步。

一般来说,内地具备相当实力的券商在全国各地区均有十多家营业网点,内地投资银行如果能够凭借强大的营业网点在中国的代办股份转让业务中尽早形成了颇具实力的专业能力,并成为这个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公司和企业的顾问,那么在今后新设立的创业板、科技板、三板等市场商战中就能赢取先入为主的优势,除了有力地提升了公司经纪业务的竞争力之外,将为在中国的行业重组改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的开拓,对内地投行正在进行和将来进行的盈利模式的探索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4、与时俱进,持续进行金融创新

投资银行业务的核心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是券商投资银行部长期生存的基础,没有强大的金融创新业务,就无法形成内地的核心客户、核心业务。现在中国投资银行已经发展到需要细分市场,强化优势业务的阶段,内地投资银行需要围绕核心业务(如金融行业等)兼顾边缘业务以前瞻的眼光提供更加专业性的金融创新服务,以便满足瞬息万变的新形势,不断巩固和提高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5、培育优质客户资源,以全方位服务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随着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哪些投资银行特别重视与客户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持续的、配套的与系列的高增值服务,哪些投资银行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制胜。对于客户而言,如果一个投资银行能在充分了解其本身情况和需求以及其所处行业的竞争环境的基础上,为客户寻找最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客户实现特定目标,那么该投资银行必定能够不断创造商机。

实际上,不少内地投行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国内资本市场的运作经验及对中国国情有了相当深刻的理解,有足够能力为满足客户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有独创精神的、一流的金融服务。因此,对于市场前景较为广阔的潜在业务(比如企业债券承销业务),建议内地投行凭借对行业及资本市场的深刻理解及历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充分利用公司优势资源、与公司研究所(部)、投资管理部、资产管理部、各地营业部等密切合作,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提供持续的、全方位的、个

性化的服务,致力于发展长期的客户关系。

惩戒教育的策略思考 篇3

有规可循:惩戒教育实施的保障

鉴于惩戒教育的重要性与敏感性,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教育惩戒细则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惩戒条文,详细列出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将要受到的惩罚;应当通过立法明确界定教育惩戒的“度”,使惩戒措施逐渐规范化,尽量减少惩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校和教师明白什么是教育惩戒权,在何种情况下,什么范围内,才能以何种形式行使惩戒权;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救济途径,建立起对教育惩戒的不当行使给予严厉的责任追究的制度;建立和完善校规校纪,对实践中常见的惩戒方式如责备、停课、停学等做出比较明确的规范,并对惩戒权力的行使时机、行使程序、行使主体等做出细致的规定,使“惩戒教育”有章可寻、有法可依,防止因缺乏明确规范而导致权力的滥用,也避免传统的教育惩戒所产生的种种弊端。

协商合作:惩戒教育实施的条件

要使教育惩戒的效用有效发挥,我们还必须同家长、社区进行必要的协调,保证三种教育的一致性和协商性。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取得学生家长的谅解与支持是关键。密切联系学生家长,以开家长会的形式诚邀他们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在广泛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订出既切合实际又有群众基础的惩戒教育实施细则;采取自荐和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出由校方与家长代表组成的特别小组,对全体学生及其家长负责,时时监督、定期检查学校惩戒教育的实施情况,从而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与申诉救济机制,以确保惩戒教育的正常开展。

舆论引导:惩戒教育实施的前提

近年来,新闻媒体界人士或出于真正关心教育事业,或出于增加新闻亮点的缘由,对所谓“教育惩戒”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大肆加以渲染,甚至添枝加叶,混淆了公众视听,使教育惩戒被视为十恶不赦的现象。因此,在对待教育惩戒问题上,舆论宣传要注意科学性和社会性,要坚持积极、客观、公正的舆论导向,真正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教育惩戒的宣传力度,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对教育惩戒的认识。同时,对一些教师不正确对待学生的事件,如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要予以客观、公正的报道,切不可因一时哗众取宠而使基础教育偏离正确的方向。

尊重学生:惩戒教育实施的根本

教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实施否定性制裁必须以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身心不受到伤害为首要前提。教师实施惩戒时应遵循尊重性原则,应当本着对学生的人格抱以尊重、关切与爱护的态度施行,惩戒本身应包含有尊重学生的成分。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人,每一位教师都应持有尊重学生的理念。因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对学生的惩戒教育自然也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在惩戒违纪学生时,应尊重学生,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惩戒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过失的羞愧感,这是重塑他们敬畏纪律规范的关键。

合理公正:惩戒教育实施的基础

惩戒的本质内涵在于确证规范所具有的威严性。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当学生在道德及其规范方面有错误行为时,教师才能对其实施惩戒行为,而对于学生在非道德方面(如认知领域,诸如做错作业等)所出现的过失,教师就不能进行惩戒。教师实施惩戒的对象只能是学生的违纪行为,而非学生个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对事不对人”。教师实施惩戒行为时,要做到合理公正。为此,在惩戒行为发生之前,教师应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惩处,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会受到惩处;在确定具体惩戒方式时,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程度和不同场合的惩罚,会给个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尤其是发展中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和不可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适时适度:惩戒教育实施的核心

要使惩戒教育的运用能够灵活,就必须根据学生过错发生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适时教育。在学生犯有过错的情况下,产生羞愧感,同时在心理上还伴随着紧张感和畏惧感,但不可忽视的是,这时的学生在心理上还有一个倾向,就是对来自其他人的过度批评有一种抗拒本能,忽视这一点,我们就会犯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让学生的心理紧张有一个缓解期,再及时进行惩戒,也就是适当延后惩戒,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惩戒教育的适度性就要求教育惩戒不是针对已经发生的过错行为结果本身进行批评和否定,惩戒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问题,是要引起个体思想上的重视,并注意在以后发展过程中杜绝类似过错行为的发生,进而丰富和完善自己。

刚柔相济:惩戒教育实施的关键

高三复习的思考与策略 篇4

一、夯实知识基础储备阶段的教学工作

1. 教学目标。

(1) 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 综合运用知识为辅, 设计知识板块, 注重横向联系。

(2) 在主干、核心知识初步形成网络的阶段, 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形成能力的关键阶段, 要引导同学们跨越第一个台阶。

2. 相应策略。

(1) 高度重视基础:高考明确规定以考中等难度题为主, 主要精力应放在易题、中等难度题的两个层次上, 注意控制难度。

(2) 初步形成知识的网络, 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3) 突出能力的培养:围绕高考的几种能力要求做文章, 实现精讲、精练、务实、高效。

(4) 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做好专题归纳阶段的教学工作

1. 教学目标。

(1) 突出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的复习, 围绕提高学生解决学科综合性问题能力展开。

(2) 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 均衡掌握应试的基本技巧。

2. 相应策略。

(1)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考纲中规定的知识、技能、思想, 以学科思想突破问题;帮助学生揭示规律。

(2) 注重横纵联系, 注重问题情景的设计, 注重破题和转化问题的思想, 进一步促成知识的迁移。

(3) 专题讲评课方式要精心思考, 避免就题论题的低效行为。

(4) 强化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体会解题的速度与准度的关系。

三、做好综合素质训练、自主归纳、应考适应阶段的教学工作

1. 教学目标。

(1) 针对前两阶段学生所暴露的问题, 针对最新的考试信息进行专项突破。

(2) 每一个专项都应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 尤其要对这一专项进行理性思考,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第三个台阶的跨越是稳定学生心态的关键。

(3) 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计划。在班级中营建一个学生自主复习的良好氛围。

2. 相应策略。

(1) 全体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情绪调节, 清除高原期对学生的影响。

(2) 答题技巧、时间分配, 使学生懂得放弃。

(3) 学科整体素质是知识与心理的集中体现。

(4) 树立信心, 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准备和考试状态的最优化。

四、全力做好备考工作

1. 充分发挥学科组集体功效, 增强教师本人的内功。

(1) 在集体备课中做文章, 发挥个人的专长和集体的力量, 在教学策略上、重点上突破上、精选习题上、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2) 互相听课, 取长补短, 缩短试验过程, 提升授课水平。

(3) 深入研究近几年的和我省相近的高考试题、考纲、考试说明, 更好地把握高考, 研究考试方向。

2. 加强学科组特色建设, 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1) 形成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 建立经典题本, 积累素材, 形成纸介或电子文稿, 聚集自己的学识。

3. 开好班级教学质量分析会, 加强交流, 工作有针对性。

(1) 每次月考结束都要召开班级质量分析会, 采取任课老师参加、不同成绩的学生参加、特殊学生参加等形式。

(2) 班级学情分析、尖子生全方位分析。

(3) 在共同关注特殊生的同时, 更应理顺班级整体工作。

(4) 要有分析数据和翔实的材料。

关于电力营销策略创新的思考 篇5

摘要: 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了买方市场,并且国家电力产品的替代品越来越多,因此,电力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能源市场竟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在营销策略上不断开拓创新,不断丰富服务营销的内涵,并在构筑新型电力营销策略同时以法律手段保障实现营销目的,维护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策略;创新

当前,由于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各类企业和广大居民要求电力行业打破垄断、提供优质服务和降低电价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在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的大环境下,国家已经逐步取消了计划经济和由于严重缺电而给予供电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尽管供电企业的经营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问内还将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其营销手段的高低、优劣,现代营销管理的实际应用,将直接影响电力市场的拓展速度。因此,供电企业应在电力营销策略上不断开拓创新,构筑新型的电力营销策略。

一、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现状

(一)服务质量要求高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客户至上,对供电企业来讲,为客户服务是供电企业员工的宗旨,要树立优质的服务,以优质满意的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电力法》颁布实施后,用户对供用电双方权力和义务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加之电力市场供需矛盾的转变,用户要求供电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对供电企业不规范现象的投诉有所增加。因此,供电企业必须依法经营,规范优质服务,实施新型营销策略。

(二)价格竞争激烈

在现行政策体制下,电力市场是独家垄断经营的,其市场占有率为100%,似乎不存在竞争,但在能源市场的竞争却是存在的,而目,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设备使得电能以外的能源设备如燃煤、天然气设备的可控性、方便性接近或赶上用电器的性能。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通过经济性分析比较后选择使用其他能源,造成电力边界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三)市场意识淡薄

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是电力营销,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服从和服

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这些都制约着电力销售,使得供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形成了电能需求量大但供应不足以及供电企业销售困难两者并存的矛盾性电力市场。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四)营销管理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供电企业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营系统、支持系统和监督体系不明显,功能发挥不完全.供电企业没有及时调整内部的管理结构,很多供电企业没能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门的营销机构,有些设立营销机构的供电企业也没能将营销机构的职能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同管理、公共关系与形象设计、新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以及用电咨询和电费电价等方面上来.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电力监管体制的深入执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管理结构将逐步形成。

另外,完成整个电力营销过程,经手部门较多,内部手续运行较慢,流程复杂.以报装接电为例,客户申清大容量增容,要经过申清现场勘查、工程设计、施工和装表接电等多个环节。这些都给客户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势必影响电力企业的增供扩销工作。

(五)观念有待转变

多年来,供电企业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使得供电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安于现状,竞争意识淡薄,存在垄断经营管理的优越感.在电力走向市场后,电力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标志着供电企业传统的垄断地位已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打破。因此,供电企业应转变市场营销观念,将电力生产和市场营销相结合,从组织上、经济上教术上、人员素质上采取相应措施,完善电力市场营销机制,使电力市场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没有用电客户,就没有电力市场.供电企业只有坚持优质服务和客户至上的原则,才能不断拓展市场。

二、构建新型电力营销策略

(一)转变服务观念,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供电企业也出台了一些优质服务项目及服务承诺,但由于没有真正来自市场的压力,这些措施几乎都流于形式。供电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及电力改革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转变过去的旧服务

观念,大力提倡“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实现由“要我优质服务”到“我要优质服务”、“要我承诺”到“我要承诺”的转变,坚持以“人民电业为人民”为宗旨,坚持“客户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工作方针,通过优质服务,巩固和开拓电力市场,树立供电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以“电力替代”为策略积极开拓清洁能源市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电力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电能的优势是清洁、高效、快捷,使用电能符合国家的环保能源政策,同时也符合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电公司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在“2008年春季动经论坛”上指出,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从1980年的6.88%提高到2006年的18.84%,在终端能源消费领域,电能所占比重今后还将呈继续扩大之势。因此实行“电力替代”潜力巨大。供电企业可以以此为契机作为能源市场的切入口,在宣传和推广上推出环保能源品牌。供电企业可以广泛利用网络、电视、平面广告等传播媒体,宣传电力能源的环保优势,引导用户消费电力。目前,电磁炉与煤气灶的市场占有率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是大众对电磁炉热效率高、安全环保的优势不了解,认为电费贵、电磁炉耗电。针对这种现状,供电企业可以联合电磁炉、电热水器等用电设备的制造商,在卖场加强宣传力度,开展购买电磁炉和电热水器赠送电费的优惠措施.鼓励消费者使用电磁炉、电热水器,引导消费,力争以电的消费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

在油气供应趋紧的背景下,“电力替代”已经成为应对能源紧缺的一个现实话题。目前,我国进口石油占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03年的33%上升到如今的40%多,石油消费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而与之形成对照的是,2006年全国煤炭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这对于改变当前偏向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无疑是有利的,将两方面情况结合起来看,走出一条以电为主的能源消费转型之路是势在必行的。

(三)吸引大客户的一对一营销服务创新策略

目前针对大客户的电力营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大客户在电力营销中和一般客户享有差不多的待遇,这种现状无益于电力营销服务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大客户的营销服务。大客户主要指的是用电量大的客户,或中断供电会造成安全、经济和政治影响的客户,或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客户,或体现公益服务的客户。要收集和整理大客户的相关资料,建立完整的客户资料,并在电力公司内部组建一个有效的客户服务团队,开展与客户互动的服务。针对大客户,应任命合适的客户经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在电力服务方面,可以提供的服务项目有:在电力资源紧缺情况下,对大客户实行个性化错峰服务;优化停电服务,提高大客户的供电可靠性;定期向大客户通报电网电力、电量平衡情况,协助大客户提前做好用电安排。在营业服务方面,可以提供的服务有:实行大客户包装绿色通道服务,尽可能缩短大客户报装时问;在不违背电费回收政策的前提下,设计符合大客户资金周转期的电费缴交方案,如分期付款等。

通过一对一营销服务活动,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电力营销的后续开展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同时也能促进客户用电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实施新型的价格策略

目前,供电企业对大型的工矿企业执行的是二部制电价,居民用电则可享受分时电价政策。如果工矿企业在维持执行二部制电价的同时,对电度电价执行分时电价,则在保持了二部制电价鼓励用电的同时,还提倡了节约用电,这对吸引大型工矿企业参与到“错峰填谷”行动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另外,供电企业还可以运用灵活的价格政策,争取市场份额.对大工业客户实行超基数优惠电价、丰水期季节折扣电价等政策,稳定工业用电市场;拉大分时电价差,引导居民合理用电;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采取差别定价策略,如负荷率电价市假日电价、可停电电价等。

(五)提高服务质量的营销策略

客户购买电能,一是购买商品,二是购买服务。在保证电力连续、安全、经济供应的同时,建立健全电力营销服务机构。一是成立客户服务中心,95598客户服务电话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通过电话录音及人工服务功能,解决客户各类咨询及报修。二是建立电力营销信息系统,通过规范用电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程序,对内制定业扩报装流程各节点的工作时限,对外公布业扩报装接电时限,努力缩短用电报装到送电的时间,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变一次性服务为跟踪服务,切实为客户用电提供方便。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基本形成以营销窗口为龙头,集营业、咨询、设计、施工、监督为一体的服务体系。三是合理布置供电营业网点,从一切为客户的理念出发,完善营销网络体系,使电力营销网点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有利于电力营销。四是采用与手持抄表器相配套的集抄、远程自动化载波抄表等多种技术先进的抄表方式;采用电卡售

电方式,方便客户用电;收费实现无笔化操作。五是加大与银行联网等收费系统的应用力度,使客户无论在哪个银行都可以各种方式缴纳电费;逐步建立用电信息电脑、电话自动查询系统,使用户随时可使用电话或在营业厅触摸电视屏操作获得所要查询的内容。

(六)创新电力营销的技术策略

全方位、高效率的用电营销必须有完善的技术支持系统作保证。尽快建立和完善用电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呼叫中心系统及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采集,掌握用电需求的规律和发展需求,及时制定营销手段及措施,这些具有管理、控制、查询、监督等功能的用电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融用电咨询、紧急服务、报装接电、投诉举报抄表收费、事故查找定位、日常营销、电费管理和负荷变化等功能于一体,对电力市场营销全过程实施网络控制与管理,为电力营销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24 h的周到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七)转变市场观念,建立高素质的市场营销队伍

转变市场观念就是要每位电力营销人员充分认识到目前电力经营的现状和问题,形成危机感和紧迫感,树立营销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增强责任感,主动找市场,找用户,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电力经营思想体系。一个综合素质较高又具有客户导向经营思想的员工,不仅能使更多的客户满意,更可以为企业开拓市场。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施营销队伍知识结构调整策略,全面提高人员素质,努力提高营销人员市场营销技能,使其具有优质服务意识,适应市场变化和开拓市场、创新发展的能力。

在营销决策岗位要配备善经营、会策划、懂法律的相应专业人员。营销人员必须掌握用电营销十大策略:①形象营销策略;②服务促销策略;③价格促销策略;④绿色营销策略;⑤能源替代策略;⑥项目跟踪及定向销售策略;⑦引导需求策略;⑧需求侧管理策略;⑨管理创新策略;⑩市场开拓策略。

三、依法经营,以法制化管理切实保障电力营销目标的实现

针对目前电力市场中存在的拖欠电费、破坏电力设施、违章用电等问题,必须利用现有的电力法规及配套法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加大《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等电力法规的宣传力度,形成依法管电、依法供电、依法缴费的舆论氛围,为电力市场健康

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将电费回收工作纳入法律保护之下,切实解决拖欠电费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理顺供电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法律关系;其次,在具体操作时,对欠费企业应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认真加以甄别:对产品无市场、无效益企业的欠费要采取强制性催费,对濒临倒闭破产或已停产的企业,要及时签订资产抵押合同,向法院申报债权,并按照依法规定的有关程序,实施停限电;最后,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为电费回收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了维护正常的供电用秩序,保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要坚决依法查处窃电及违章用电行为,并利用现代化的遥测、遥感和音响设备来保全证据。对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依照《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法规.坚决打击。

四、结语

当前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只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暂时现象,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及电力产能的扩大,电力行业仍会进入买方市场。供电企业应切实加强管理,努力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立足当地的、有个性的营销策略,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带动和刺激电力消费的增长,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不断发展壮大的电力市场。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1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生社,2003.[2]卢泰宏.营销在中国[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219-223

数学综合实践思考与策略 篇6

关键词:数学  综合实践  操作  体验

“实践出真知”的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就有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综合实践活动是每门学科必备的教学板块,如果这个学科固步自封,只能导致这个学科教学停滞不前。如果将这个学科不断扩充,沟通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关系,拓展数学综合实践,引领学生行进在数学综合实践之旅中,让学生增加操作,丰富体验,完善经验,创新智慧,对应地,学生就能在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感悟(数学)世界,提升(数学)经验,升华(师生)智慧。

一、增加操作经历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只有操作才能将书本上的数学,变成摸得着的、好玩的数学。在此期间,学生可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将书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是操作的意义。操作一定要契合教学内容设计,创造操作机会,不能图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完成数学内化过程,需要教师严密设计。所谓严密,既指教学结构紧密,还指设计周全,没有疏漏,包括不遗漏任何一个操作环节,不疏忽任何一个孩子的操作。

比如六年级《数学》下册“测量物体的体积”一课,它是“圆柱和圆锥”单元后的实践活动课,目的是进一步明白“完全浸没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于容器的底面积乘以水面上升的高度”,这是一道基础题,很多学生对于以上公式背得可谓滚瓜烂熟,应用也得心应手。可其中的道理却只停留在“等体积变形”字面意义的理解上。为此,数学综合实践课就凸显其价值所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摸索到公式背后的秘密。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测量橡皮泥的体积。这里有的学生将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将不规则的物体转化成规则的物体,然后测量其长宽高,进而计算出体积。接着,教师可以出示苹果、乒乓球、鸡蛋、石块,并提问怎样求它们的体积。学生们在讨论中生成方法,尝试着将物体投入水中,发现有些是上浮的,有些是下沉的。教师出示一个量杯或量筒并介绍刻度的含义。由于学生初步接触,所以操作前,一定要细化测量要求——1.选择一个下沉的物体,先估一估。2.操作时,组员先分工,再合作。3.观测时,将量杯平稳地放在桌面。4.读数时,眼睛同水平面对齐,并及时记录数据。5.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干净。最后,小组汇报,演示操作过程,并提问:原来量杯中的水是30毫升,现在却是50毫升呢?难道多了20毫升的水吗?这里,学生们就怎么自然而然地用体积概念对此做了解释——石块的体积就等于排开水的体积。操作过程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操作步骤环环相扣,十分紧密。同时操作过程兼顾细节,不仅囊括了科学标准的操作细节,还涉及必须的卫生细节,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丰富体验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只有体验才能将数学栖息到生活中,学生也才能感悟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一年级下册的《小小商店》中体验营业员和顾客的角色,在二年级上册的《有趣的七巧板》中玩转祖先发明的游戏,在六年级下册的《测量物体的体积》中体验了实验的魅力……以上提及的课例,涉及了众多体验,包括职业的体验、生活的体验、娱乐的体验、实验的体验等,这些体验犹如一泉活水,学生们游弋其间,快乐且自在地学习、收获。

数学除了和生活息息相关,还与其他学科有关联。通过体验,数学可以自由跨越各学科,在美术、音乐中闪烁着数学美,在科学、品社中闪烁着智慧美……这些都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三、完善经验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经验。只有不断完善经验,活动才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指向性。同时,经验也在活动中不断提升,为以后的活动埋下成功的种子。这里的经验,包括操作的经验、合作的经验、生活的经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

比如,学习六年级上册《大树有多高》中,学生们明白实物与影长的比值是一定的,但会忽视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让学生故意将短竹竿全部投影在墙上,让他们分别测量实物和影长,引导他们发现墙上的影长同实物是等比例关系。失败的经验是一笔可贵的财富,之所以出错,说明错误具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教师不能仅以纠正为目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这种错误,提升学生收获成功的经验。

其他的经验,如合作的经验,可以在PPT中初步呈现角色、分工的任务,还可以在合作后,让小组组长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分组、操作及处理细节等相关经验。这些都是经验的完善与提升。无论什么经验,都有其可以完善的地方,抓住契机,完善的不仅是经验,还完善、提升了个人素养。

四、升华创新智慧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智慧,只有不断创新智慧,教和学才更加高效。学生需要智慧,教师也需要智慧。只有教师的教学充满了智慧,创新了智慧,孩子的智慧才能得以提高、发挥。

比如六年级下册的《面积的变化》一课中,对于大、小长方形的面积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猜想,再验证。有的孩子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比一比的方法,无论什么方法都充满智慧。在初步得出结论后,教师进而抛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具备这样的关系呢?在此问题引导下,学生分别对三角形、正方形、圆作验证。此间的策略精彩纷呈,有画图、计算、列表,经过两个活动验证,归纳得出结论。教材上的探究止于此,然而,教师是否可以进一步启迪孩子思维呢?答案是肯定的。教师可以将平面图形的面积变化推广到立体图形的体积变化中……然而这些创新,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激发。只有这样,学生们的智慧才能得以开发。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增加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经历;给学生丰富的体验,使其在体验中感悟;共同完善经验,在经验中提升;共同创新智慧,在智慧中升华。

参考文献:

[1]于晓松.善于探索,勇于实践——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

[2]赵万文.让综合实践活动因“实践”而精彩[J].江苏教育, 2014,(05).◆(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

高中时政教学策略思考 篇7

一、汇萃“时事要闻”。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特别是网络技术广泛的应用, 造就了当代中学生“身在校园, 心系天下”, 他们关注着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幻, 思考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传统的政治课堂以教本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的教学、教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 政治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依托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 把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 把丰富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课前五分钟的汇萃“时事要闻”, 即课前师生一起聊聊五分钟“我所知道的今日时事”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它好比一个“知识窗口”, 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到中国发展、了解世界动态;它好比一顿“营养快餐”, 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实了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科技、国际关系等信息。

实践证明, 通过这个窗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汇萃“时事要闻”活动使学生讲新闻、谈国事、论形势、议政策蔚然成风, 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自觉收看电视新闻、读书看报的习惯。在搜集材料过程中, 学生们博览群书, 大大增长见识。通过这个窗口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教学效果。汇萃“时事要闻”活动变枯燥乏味传统说教为师生同台演讲、寓教于演的课堂活动, 使学生每堂课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 使学生觉得政治课很有情趣、别开生面, 使他们学得轻松、记得扎实。通过这个窗口发挥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汇萃“时事要闻”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辨别事物的能力, 便于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 从而帮助学生端正认识、解放思想、提高觉悟。

二、评说“新闻热点”。

近年来, 政治高考显现出时政化、生活化的趋势, 诸多社会热点问题、时政新闻成为试题背景材料。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 作为评估教育质量的导向, 命题已由原来的知识立意型向能力立意型转变, 由过去的理论知识记忆向现在的实际问题分析转变。这对于政治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如何适应高考变化趋势, 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把时事评论引入课堂, 值得倡导, 它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例如, 如何把“楼市升温、楼价飞涨”的社会关注热点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 课前学案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分组进行社会调查“连云港市房价现状和走势”并写一份调查报告。课堂上, 1.学生展示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是什么力量在催生“楼市升温、楼价飞涨”;2分组辩论“楼价飞涨对GDP的增长是利还是弊;”3.请为政府将如何平抑房价提几点建议。

通过设置疑问和悬念, 经过学生交流与展示, 学生求知欲倍增, 产生急切地“愿闻其祥”的心情, 教师抓住教学契机, 适量点拨, 使学生在情境中接受新知识和受到教育, 实现了教学目标, 优化了教学效果。

新闻热点评论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见解的空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共同参与的机会, 引起思想共鸣。教师适时点拨,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 “激”活了课堂, 使学生在愉悦中提高了学生思辨的能力, 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升起了自信的彩虹, 调动了学政治的积极性。

三、透析“新闻背景”。

学习的实质在于“掌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就高考命题趋向而言, 什么是考点?专家认为考点就是时政热点与教材重要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以热点问题做背景、为线索, 有同一模块内部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也有经济、政治、哲学和文化生活四模块相关知识串连式、辐射式的联系。就高考试题分析来看, 高考试题往往是通过设置新情景、新问题, 呈现出多角度、宽领域、多层次的特点, 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 教学中师生应共同探究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即透析“新闻背景”。之后教师点拨学生依托各模块知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并解释社会热点问题。近年来全国高考政治试题38题、39题明确展示了综合能力测试的特点。可见, 透析“新闻背景”, 作好“时事专题”报告是推动素质教育、提高有效课堂的有力措施。

如:走进互联网时代的2011年全国两会, 彰显出亿万网民的力量。两会中“我有问题问总理”、“网民议事厅”、“有话网上说”、“我为政府献一策”等, 实现了从“精英决策”走向“民主决策”。专家分析认为, 以往的“精英决策”模式, 忽视民意, 甚至导致好心办坏事。而今的网络问政体现了“自上而下”的精神贯彻与“自下而上”的民情诉求相结合, 形象地说就是“让民意领跑政府”。教学中, 我们以“民主决策”知识为支撑、网络问政热点为话题, 组织学生收看中央新闻频道、浏览人民网, 聚焦两会———“视听两会”、“图说两会”栏目。在学生对时政热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 我们巧设问题 (1)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专家倡导的“让民意领跑政府”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自然地将“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宗旨、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的职能和民主决策的意义”等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问题 (2) “将自上而下的精神贯彻与自下而上的民情诉求相结合起来”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水到渠成地将哲学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串连起来, 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通过这几个层次的分析, 学生不但了解了“网络问政”的来龙去脉、方方面面, 而且学会了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当今的国内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 体尝到学以致用的喜悦,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思考 篇8

我们知道,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更要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要有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论是数学学习的过程目标, 还是终点目标, 都是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因此, 进一步研究数学问题解决及方法策略是有重要价值与指导意义的。

一、问题解决的涵义

问题解决, 是以思考为内涵, 以问题目标为定向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我认为,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运用先前习得的知识去探索新情境问题答案的思维过程, 或者说是在新情境下通过思考去实现学习目标的活动。“思维活动”和“探索过程”就是问题解决。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在没现成的解决方法时找到一解决的途径, 就是从困难中找到出路, 就是寻求一条绕过障碍的路, 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数学问题解决的涵义

人们习惯上认为, 所谓数学问题解决, 指是否得出一个准确的数据。而事实上的数学问题解决, 不仅要关心问题的结果, 更要关心求得某结果的过程, 即问题解决的整个思维过程。由此得出, 数学问题解决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思维对策进行的思考过程, 要一步一步地靠近目标,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三、数学问题解决常用的策略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 既会运用抽象、归纳、类比、演绎等逻辑思维, 又会运用直觉、灵感 (顿悟) 等非逻辑思维形式来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下面我结合实例, 谈几种常用的策略。这些策略可以促进探索, 发现解题途径, 可以提供达到目标的最初几步, 尽管有时甚至是微小的几步, 但它却可以指出达到目标的正确方向。

1. 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就是问题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波利亚曾建议解题者必须努力准备一个货源充足和组织良好的知识仓库。这也是最初的基本知识、关键事实积累的过程, 将过去解过的具有相同类型未知量的问题及过去证明过的具有相同结论的定理设法“储存在一起”, 以便提取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1. (“新蕾杯”数学竞赛题) 已知, 如图,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 E在BC上, 且BE=2, P在BD上, 则PE+PC的最小值为 ()

分析:题中两线段都是动线段, 直接求解有困难, 仔细分析题目特点, C、E是两定点, P是在直线BD上的一动点, 要解决两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 可借助课本曾研究过的修水站的模型:

要在河道l上修建一个水站, 分别向A、B两村供水, 水站修在河道的什么地方使所用的输水管道最短?

该模型采用的方法:取B关于l的对称点B′, 连接AB′, 交l于点P, 此时的PA+PB和最短。由课本例题启发, 应该不难解决例1, 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所以C点关于BD对称的点就是A点, 连接AE交BD于P, 则PE+PC最小, 在直角三角形ABE中, AB=3, BE=2, 所以,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求线段和最小值的模型, 利用此模型可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以下几例共分享。

(1) 已知, 如图, 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 E为AB的中点, AD⊥BC, P为AD上一动点, PB+PE的值何时最小, 最小值为_____。

(2) 已知, 如图, AC为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 试在AC上确定点P使得∠APB=∠APD。

(第 (2) 题提示:作D点关于AC的对称点D′, 连接D′B交AC于P, 如图)

其实数学学习的模型有很多, 例如方程中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概率中的摸球类型等几种古典概型, 转动转盘类型等的几何类型, 几何图形中的割补、旋转、翻折等等。这就需要学生平时积极“储存起来”, 以便用时提取解决问题的关键。

2. 各个击破

各个击破的策略通常是体现在我们熟悉的分类讨论中, 是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整体构想。当问题中含有参数或有“对于一切”“任意”“都”“所有”等意思时, 经常采用各个击破的解题策略, 从情况分类入手考虑解决问题。我们常见的有按定义、按数域、按状态、按性质来分类, 各个击破。

例2.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直线交于点A, 分别交x轴于点B和点C, D是AC上一个动点。

(1) 求点A、B、C的坐标;

(2) 当△CBD为等腰三角形时, 求点D的坐标。

分析:第 (1) 题的求解非常容易, 。第 (2) 题求解需要对问题有一个整体构想, 条件中“当△CBD为等腰三角形时”就要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分析, 有哪些情况是符合的, 本题根据边的性质来分类。

(1) 当DB=DC时, 点D必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D在AC上

(2) 当BD=BC=5时, 点D在第二象限, 故x<0

(3) 当DC=BC=5时

故D3的坐标为 (0, 3) , 故D4的坐标为 (8, -3) 。

这样分类, 各个击破的方法能保证整个问题条理清晰, 不重不漏。中学数学问题中类似的题型相当丰富, 若教师坚持这方面的强化训练, 一定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驾驭能力, 以下两例共分享。

(1) 如果a、b是任意两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 你能比较a+b与0的大小吗?

(2) 如图, 已知点, 经过A、B的直线l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下做匀速平移运动, 与此同时, 点P从点B出发, 在直线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直线l向右下方做匀速运动, 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

(1)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P的坐标;

(2) 过O作OC⊥AB于C, 过C作CD⊥x轴于点D, 问:t为何值时, 以P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直线OC相切?并说明此时⊙P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

3. 以退求进 (特殊值, 极端值)

以退求进是一种十分重要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策略。“退”, 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 从复杂退到简单, 从抽象退到具体, 从整体退到部分, 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 从高维退到低维, 退到保持特征最简单情况, 退到最小独立完全系, 先解决简单的情况、处理特殊对象, 再归纳、联想、发现一般性。取值极端化、特殊化, 由试验而归纳等都是以退求进的表现。

例3.如图, △ABC中, ∠B=∠C, D在BC上, ∠BAD=50°, AE=AD, 则∠EDC的度数为 ()

(A) 15° (B) 25° (C) 30° (D) 50°

分析:本题可利用等腰三角形及外角定理确定选B。AD=AE, ∠ADE=∠AED=β, 由外角定理得∠ADC=α+50°, 即∠EDC+β=α+50°, 又β=∠EDC+α, 代入前式, 得∠EDC+ (∠EDC+α) =α+50°, 即2∠EDC=50°, ∠EDC=25°。本题采取以退求进的策略, 不急求算, 分析题意, 更简单。条件中∠BAC没有特别要求, 选取满足题设条件的一个特殊三角形, 取特殊值∠BAC=90°, 这时α=45°, ∠CAD=40°, β=70°, 于是∠EDC=70°-45°=25°。问题轻松解决, 对于不要解题过程的填空、选择题来说, 以退求进的策略尤其巧妙, 以下两例共分享。

(1) △ABC中, AB=AC, ∠A为锐角, CD为AB边上的高, I为△ACD的内切圆圆心, 则∠AIB的度数是 ()

A.120°B.125°C.135°D.150°

(提示:用以退求进的策略将等腰特殊化为等边三角形)

(2) 如图, 已知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 △DEF的面积为4cm2, 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 (提示:梯形特殊化为矩形)

4. 问题转换

问题转换是在转化这一重要的解题思想指导下的一种解题策略。当学生解决的问题难以入手时, 就要考虑将问题进行适当的转换, 将原问题转化成另一个比较熟悉、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新问题的解决, 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有时是转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有时是分开条件的各个部分, 重新组合;有时要找出适当的辅助问题;有时要几种方法综合运用。

例4.若a2-3a+1=0, b2-3b+1=0, 求a2+b2的值。

分析:对于一般条件的求值题, 我们可将条件进行简单变形代入代数式, 或对结论进行变形, 利用条件求解。而对于本题, 将条件直接变形求解, 再代入a2+b2, 这种解题过程显然太繁琐, 不容易解决。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条件是:a2-3a+1=0, b2-3b+1=0, 发现它们并不是孤立的两个方程, 在形式上是惊人的一致, 此条件若转换成:a、b是方程x2-3x+1=0的两根, 然后再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a+b=3, ab=1代入a2+b2= (a+b) 2-2ab=32-2×1=7, 问题即被巧妙解决, 以下两例共分享。

(1) 探索结论: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提示:首先从特殊位置关系分析起, 然后将一般的位置关系转换成成立的特殊位置时的关系)

(2) 比较的大小。 (提示:利用取值范围来比较)

可见, 转换问题的策略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解题方法, 很实用。采用问题转换可以将不熟悉的、不易解决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的、容易解决的问题。这种有效、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飞越重重障碍, 变坎坷为坦途。

除了上述的四种有效解题策略以外, 我们还有数形结合、逆向思维、居高临下等几种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有时是单独解决问题, 有时是几种策略共同作用。总之, 这些非常有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我相信学生在坚持一段时间的思维训练、一定量的积累, 解决问题的能力、驾驭问题的能力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越, 同时能更好地培养创造力, 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马忠林.数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2]李大勇.中学数学解题论导引.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3]宋建春, 张春华.由“泵站问题”想到的.中小学数学, 2009 (6) .

高职英语教学策略思考 篇9

关键词:英语学习,情景教学,任务教学,归纳教学

大学英语的重要性是每个大学生所共知的, 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颇感苦恼。如何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运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情景教学——英语学习生动化

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设情景, 图文并茂, 寓教于乐, 加快、加深学生对英文的理解, 实现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转型, 消除学习疲劳,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 在讲述大学英语语法部分的虚拟语气时, 在导入主题的过程中我先造了一个句子:If I were you, I would not let him in. (如果我是你, 我就不让他进来。) 看了这个句子, 学生们很不解:句子主语是I, be动词为什么不用am, 却用were呢?这个句子会不会有什么语法错误呢?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努力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此外, 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从知识储备和备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任务教学——英语学习交际化

教师经过缜密的研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教学目标合理地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参与和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这指的就是任务教学。真正实现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学做结合, 做学相长, 相得益彰。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决策能力。

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通过任务型教学来完成教学项目, 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完成任务来进行课程的实施。填空练习、英汉互译, 造句练习、做游戏等, 都是可以采用的活动形式。通过这些任务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下面以《世纪商务英语综合教程》 (第一册) Unit 2, Text A:A Self-introduction in an Interview为例, 来说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具体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一) 任务前阶段

在学习教材前, 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分好小组, 让他们讨论在求职面试中会涉及到哪些方面的问题, 应该如何恰当的应对及解决, 如何在求职面试中恰如其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然后, 带着这些问题预习课文, 梳理信息, 从而进一步了解文章的主体和提纲。同时, 将不解的词句进行标注, 扫除阅读障碍,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

(二) 任务中阶段

整个任务的执行环节就是任务中阶段。根据任务前阶段的具体实施情况, 在这一阶段, 教师可以安排具体的任务, 如安排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话、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完成任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交流。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身能力, 还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三) 任务后阶段

这一阶段是总结阶段, 其任务主要是总结前两个阶段各类任务的完成情况。在课堂上,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为准确理解并掌握文章内容及主旨起到积极作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学生还应该拥有课外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 帮助学生营造课外英语学习氛围, 达到加强课外英语实践活动的目的。

三、归纳教学——英语学习完整化

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观察, 认真分析思考, 然后总结规律, 这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系统的梳理, 从而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比如我在教授主谓一致原则时, 先列出两组句子让学生观察, “Our class includes 20 boys and 15girls.Our class are going to plant trees.”通过观察, 学生不难发现, 虽然两个句子的主语同是our class, 但谓语动词却有单复数之别 (前者用了复数, 后者用了单数)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解, 我趁热打铁, 又举了一组例子:“The family is not very large.The family are working hard.”在观察中, 学生会总结和归纳出group, family有两种用法, 一个指整体, 谓语动词用单数;一个指个体, 谓语动词用复数。如team, orchestra (管弦乐队) , government, committee等集体名词。这样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归纳总结的习惯。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很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 努力活跃课堂氛围, 注意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能力, 使英语教学富有活力, 使语言运用更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教学策略的本质及思考 篇10

一、教学策略内涵的不同理解

(一) 静态上的把握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的涵义各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从静态维度上把握的:如把教学策略看作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1]把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的体现, 认为“教学策略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观念或原则, 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得以体现;[2]从静止的角度, 把教学策略看作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形成的静态的可供教师操作的计划、措施、原则或知识。其次是由于对一些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的关系缺乏清楚的辨析。

1. 混淆了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关系。

把“教学策略看作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的综合性方案”, 其实质就是侵犯了教学设计的范畴。诚然, 实现教学目标必然包括对策略的设计和选择, 但对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的总体方案却是教学设计的功能, 教学策略只属于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策略仅为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

2. 混用了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虽然和教学方法一样也涉及具体的教学进行方式, 但教学策略的外延比教学方法宽广, 层次比教学方法高。它规定和支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使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总的来说, 教学策略属于“战略”范畴, 教学方法属于“战术”范畴, 教学策略是在教育观念指导下体现教学目的、原则、方法、手段的预设行为的综合结构。其逻辑关系是:教学模式 (上位) —教学策略 (中位) —教学方法 (下位) 。[3]

3. 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的模糊。

有的研究者认为, 教学策略属于一种教学观念, 介于教学原则与方法之间。的确, 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学策略支配着教师怎样教, 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因此, 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是有实质区别的。切莫一概而论、等量齐观。

(二) 动态上的把握

《学会生存》中指出:“策略的概念包括下面三个观点:1.把各种要素组织成为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2.估计到在事物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的偶然事件。3.具有面对这种偶然事件而加以控制的意志。它还指出:“策略的目的就是要把政策转化为一套视条件而定的决定, 根据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 决定所需采取的行动。”[4]因此, 许多研究者都从动态维度上来理解教学策略的本质。

二、教学策略的本质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及处理的过程。它既是教学方式方法本身, 也是对这些方式方法的实际运用, [5]具有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和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

(一) 实施前的决策与设计

教学策略首先是“对教学的系统决策与设计”。实施前的决策与设计是一种选择的过程。对于教学来说, 没有任何单一的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的主体是教师, 选择的标准是特定的教学目标, 选择的客体是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而选择的依据则是学生的需要。教师依据学生原有的对认知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 确定层层具体的策略目标, 遴选恰当的教学方法, 调配相应的教学资源, 从教学活动的全程入手和着眼, 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 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 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又在综合考虑自身知识水平、个性特征及具体的时间、场合、条件等教学情境前提下, 勾画出整个教学策略的大致轮廓。

(二) 实施中的不断完善

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师生每时每刻遇到的问题, 严格来说都不会是一样的, 问题的性质、问题的内容, 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和条件也不会相同, 每一问题情境都是特殊而具体的, 这就使得解决问题的办法、策略要视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无内容、无方向的教学策略;也不存在适合一切问题和内容的教学策略。从特定的目标出发, 依据学生实际的状况, 教师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应用于具体的情境中, 同时对这些选择行为和相应的情境进行反省;当遇到新情境时, 又自觉地把反省的结果与新情境对照, 发现新情境中的偶发因素和学生的需要, 据此对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进行再选择并应用于新情境中, 同时进行再反省, 如此循环往复, 不断完善, 以适应学生和教学情境的不断变化, 直至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对教学策略的思考

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需要甚至不同的时间、场合、条件的教学情境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需要不断地讲行调整。从教育的本质和教学的最终目的来考究, 更应该说“学生的需要”才是教学策略的最关键因素。

(一) 学生的需要是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所谓教学目标, 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目标是教育的目的或计划, 是把社会的需要转换成教育的要求。狭义的教学目标是与学校和课堂相联系的, 与学校相联系的教学目标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的目的及学生生理、心理和知识的发展水平 (即学生的需要的基础) 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确定学生的认知需要, 即从学生原先的认知水平确立其最近发展区。并以此作为第一级策略目标的认知目标, 在此基础上, 再确立其最近发展区的最近发展区, 即为第二级目标。依次类推, 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直至最高一级策略目标, 每一水平策略目标总是在先前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的。最高一级水平的策略目标就是与学校相联系的教学目标;最低一级水平的策略目标中, 认知目标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的制定一样要归结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所以说在教学策略制定中, 其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基本依据的。

(二) 学生的情感需要是教学策略能否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

教师对学生关爱和尊重, 是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催化剂, “教师的爱对优良的教与学能发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是难以令人置信的”。教师的关爱促使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老师爱学生, 学生也喜欢老师, 那么这种情感就会迁移到教学上,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能随心而欲。要始终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体验中, 使其一直在快乐中学、在兴趣中学, 这样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安排, 保障教学策略顺利、高效地进行。要知道, 当一个人处于快乐-兴趣的情绪中, 是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的。反之, 师生情感不融洽, 也会立即波及到他们在知识、技能传授中的情绪体验。[6]如学生会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某种做法不满, 出现顶牛现象, 甚至对教师的讲课也因而反感、抵触、不愿听, 进而阻碍教学策略的顺利进行, 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说学生需要的是教学策略制定的出发点、落脚点, 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忽视学生的需要, 教学策略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总之, 教学策略既包含了对教学任务的要求, 也体现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既是解决问题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也是实施这一计划和措施的动态运行过程。它具有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和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而无论是在静态的计划中, 还是在动态的操作中, 学生的需要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从策略目标的确立, 到每一层策略计划的完善、实施, 每一个细节, 都是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展开的, 它是教学策略设计、调控及其顺利完成的根本保障。

摘要:目前, 关于教学策略的本质, 既有从静态维度把握, 又有从动态维度理解的。其实更应该说, 它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 是有着静态的内容构成和动态的教学活动的统一体。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认识它, 学生的需要都是教学策略最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教学策略,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康.教学策略及其类型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 1994年2期.

[2]时俊卿.教学策略——当今教学改革的新热点[J].教育.管理.社会, 1995年1期.

[3]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6月, 第1版:P7.

[4]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年, 第1版:P210.

[5]胥兴春, 张大均.教学策略的结构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探析[J].教育导刊, 2006年5月 (上半月) .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及思考 篇11

【关键词】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一、前言

近10多年来,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者们对学习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产生了大量有关学习策略的新理论、新知识,为学习策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响应“终生学习”的号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二语学习策略研究也成为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

1.学习策略定义。由于语言学习策略本身的复杂性,研究者们对语言学习策略作出了很多定义,如,Stern指出,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使用学习方法的总倾向或总特征,而学习技巧是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的具体形式。Wenstein和Mayer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时的做法或想法,这些做法或想法旨在影响学习者的信息处理过程。Oxford提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自主和愉快所采取的行动。也有许多中国学者对学习策略作出了不同的定义,如黄旭认为,学习策略是指个体在特定的学习情境里用以促进其获得知识或技能的内部方法。胡斌武指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在元认知的作用下,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调控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刘电芝还提出,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从上述内容,我们知道,关于学习策略不仅定义不统一,而且不同的策略定义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学习策略范畴。

2.学习策略的分类。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归类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三种:OMalley和Chamot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根据语言学习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对策略的分类如下:直接策略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而Cohen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将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文秋芳在综合以上三种归类的基础上,在其博士论文中又提出了第四种归类。她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管理策略包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五大类。语言学习策略分为传统的与非传统的两大类。

三、国内外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

1.国外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1966年Carton在“外语学习中的推理法”一文中,他首次提到不同的外语学习者运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学习外语。同年,受Carton研究成果及学习理论研究的启发,Rubin开始着手研究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1975年,Rubin在《外语教学》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经典之作——《来自优秀语言学习者的启示》。通过观察,与学习者交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她研究了语言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概况。另外,OMalley和Chamot在1990年出版了《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学习策略》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代认知学习理论对外语学习过程的研究成果,并试图将认知理论与外语习得理论相结合。

2.国内针对学习策略的研究。1984年,黄小花发表名为《关于中国外语学习者口语交际中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调查》的论文,标志着我国在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起步。文秋芳在1996年出版了国内首部针对学习策略研究的专著《英语学习策略》。同年,文秋芳进行了一项调查,以242位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测试对象,研究结果显示运用传统策略的学生与那些使用非传统策略的学生在二外学习效率上存在差异,中国学习者倾向使用非传统策略。

四、反思与总结

从我国学习策略目前的研究来看,定性研究较多,思辨色彩浓重,高水平实验及应用研究少。我国现行学习策略训练教程大都是国外教材的翻本,缺乏有影响的,专门为中国学生量身编制的教材,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学习策略的发展及研究。

参考文献:

[1]Stern,H.H.Fo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Wenden,W.& Rubin,J,1987.“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Prentice Hall.

[3]Oxford.R.L.1990.“Language learning Strat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Newborn House Harper Collins.NY.

[4]黄旭.学习策略的性质、结构与特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4).

[5]胡斌武.学习策略的结构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6).

[6]刘电芝.学习策略(一)[J].学科教育,1997,(1).

公共英语教学策略思考 篇12

一、分析问题成因

面对学生的排斥态度, 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D.P.Ausubel认为, 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成分:认识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获得知识、了解周围世界、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动机, 与通常所说的好奇心、求知欲大致同义。这种内驱力是从求知活动本身得到满足, 所以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由于有意义的学习结果就是对学习者的一种激励。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因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内驱力, 它是指向成功和自尊心的。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往往把成功看作是赢得赞赏和自尊心的根源。

3.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尊敬的长者 (如家长、教师) 的赞许和认可, 取得应有的赏识的欲望。享受到长者赞许和认可的学生, 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 藉以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在上英语课的时候我把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都用电子表格予以统计, 就是上课回答问题并答对的同学, 我给一朵漂亮的花朵, 然后统计。当然有的人也许会认为这不是教育小学生常用的手段吗?对, 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方式, 却有效的肯定与激励学生, 使其信心倍增。以前不爱学习的学生, 也争抢着回答问题。也许是大学英语上课的学生达百人之多, 老师不可能都照顾到, 但是笔者还是尽量的去鼓励学生。

归根结底, 学生希望通过满怀信心的学习获得有效感, 自我有效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较强的自我有效感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是学生获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然而, 进入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 完全不同于中学阶段, 大部分的学生无法从一周两次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教师的肯定;同时自己很难估价自己通过努力所取得的成绩的情况, 学习有效感不强, 因此, 渐渐在漫长的语言学习的道路上最终停滞不前。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 作为对学生学习起指导作用的教师,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对学生的三个内驱力的激发。

1.激发认知内驱力一般来说, 学生对胜任的学习任务会越做越感兴趣, 越干越好, 在学习过程中, 由于多次获得成功, 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 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 从而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 并且尤其是在学习中时常得到同学的赞誉、认可和鼓励时, 就会引发起更加强烈的认知内驱力, 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 增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也使其乐于配合教师的指导, 同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做到教学相长。

2.激发自我提高内驱力到了青年期和成人, 自我提高内驱力逐渐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当学生在某种活动中获得成功, 并引起其他学生特别关注的时候, 往往会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 甚至是自豪感, 这种良好的感觉可以激发起强烈的内驱力, 使其树立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 追求更高的创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还可以此唤起其他学生的效仿心理, 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激发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童年时期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主要动机, 童年晚期和青少年期, 附属内驱力降低, 而且从追求家长认可转向同龄伙伴的认可,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此项心理特点, 鼓励学生们和睦共处、协调工作、共同进步。教师如能够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就能够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实施方法的具体措施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所采取的措施都应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原则, 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利用、引导、强化和提高学中的内驱力水平, 从而辅助学生走上英语学习良性循环的轨道。

1.教师应对教学和学生充满热情, 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了解他们的理想、目标和实际的智力、能力状况, 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出略高于学生水平的期望, 使学生乐于通过努力一步一步获得语言学习的成功。

2.语言教学中点面的结合。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增强, 大学英语教学中简单的字词的介绍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长期地进行单纯的语言点的介绍往往使学生失去了上英语课的兴趣, 使他们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 同时, 单纯一些语言点的介绍相对于一门语言的传授来讲只是九牛一毛, 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从大的方面帮助学生抓住语言本质性的东西, 将小的语言点的学习留给学生自己, 学生只要乐于学习, 他们就能有动力发挥巨大的学习潜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都相对较高, 学生往往能够制作出一些效果非常好的教学课件, 能够引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 同时还能够激发出课件制作者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网络还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有效渠道之一。利用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的交流, 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注, 这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个积极的影响。

4.增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口语教学、写作教学等教学过程中, 完全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分工合作, —方面, 更好地完成工作;另—方面, 使他们从共同的学习中都能有所提高。

5.减少学时, 实行小班教学。语言学习和实践练习密不可分, 因此实行小班教学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好方法, 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操练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 但鉴于当前学校中的师资情况, 大学公外英语进行小班教学的困难度较大, 因此, 为保证教学质量良好, 可以通过减少学时的方法, 推行小班教学。通过小班教学, 实现师生的亲密接触, 将学生引导上自学语言的道路上去, 从而完成了大学公外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6.测试的使用。一小段的教学活动之后, 可以安排一些测试活动, 使学生了解通过自身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进步, 从而能激发学生学学习的更大热情。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内容、目的等等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并不单纯是语言传授的问题, 如何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应是大学英语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炀.浅谈大学英语趣味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8) .

[2]姜秀娟.谈大学英语教学的三个转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2, (04) .

上一篇:建立农民工社保档案下一篇:导游语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