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肌功能锻炼

2024-05-31

呼吸肌功能锻炼(精选11篇)

呼吸肌功能锻炼 篇1

胸科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 手术方式对呼吸肌功能损伤程度不同针对性指导肺功能康复。呼吸肌主要由膈肌、肋间肌、腹肌三部分组成, 另有胸锁乳突肌、颈肌、背肌及肩带肌肉构成辅助呼吸肌。由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 术后有明显的肺功能损害、呼吸肌功能减损, 加上气管插管侵入性操作等, 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和肺部并发症。围术期对呼吸肌功能评估, 针对性进行宣教和呼吸肌功能锻炼, 进行肺康复指导护理可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促进肺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 提高手术成功率。完整的康复内容包括运动训练、教育, 社会心理和行为干预等[1]。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对25例开胸手术病人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开胸手术病人25例, 男17例, 女8例;年龄34岁~76岁, 平均59.4岁;食管癌6例, 肺大疱3例, 肺癌16例;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4.6 d, 平均住院23.1 d;2例发生肺部感染, 未发生肺不张和呼吸衰竭, 均治愈出院。

1.2 方法

1.2.1 呼吸肌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1.2.1.1 术前宣教

术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2]。对不同个体, 不同健康情况和心理状态及受教育程度进行指导, 通过讲解疾病发生原因, 引导病人认识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对吸烟病人, 要反复强调吸烟的危害及对术后呼吸功能的不良影响。吸烟可抑制呼吸道黏膜上皮纤毛运动, 促进杯状细胞增生和明显减弱支气管肺泡的功能, 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排痰能力降低。术前1 d向病人讲解有效咳嗽的方法及意义。说明开胸术后肺变化过程及发生肺不张的危害。当病人术后清醒时, 此时麻醉作用尚未完全消失即鼓励其咳嗽, 当病人咳出血丝黏液痰时, 安慰其不要紧张, 讲明是手术创伤所致。

1.2.1.2 呼吸功能评估

引起呼吸运动的肌肉为呼吸肌。使胸廓扩大产生吸气动作的肌肉为吸气肌, 主要有膈肌和肋间外肌;使胸廓缩小产生呼气动作的肌肉是呼气肌, 主要有肋间内肌和腹壁肌。此外, 还有一些辅助呼吸肌, 如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和胸背部的其他肌肉等, 这些肌肉只在用力呼吸时才参与呼吸运动[3]。通过胸廓起伏幅度、腹式呼吸腹部起伏幅度 (测量胸廓起伏幅度、腹式呼吸起伏幅度方法为病人平卧, 直角尺直角垂直放于床上, 另一直尺水平放在病人胸骨柄、脐部, 于用力吸气末、用力呼气末时测出高度数值差即为起伏幅度值。) 测定呼吸肌功能, 术前的正确评估进行针对性康复指导是病人术后恢复的关键, 凡是对择期开胸手术的病人, 其意义就尤为重要。

1.2.1.3 呼吸康复训练[4]

①放松练习。坐位或站立调整呼吸, 进行胸、腹式呼吸, 缩唇呼气练习5 min, 并在室内放轻音乐。②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 吸气用鼻, 呼气用嘴。第1节双手上举吸气, 放下呼气, 10次~20次;第2节双手放于身体侧面, 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 上移吸气, 下滑呼气, 10次~20 次;第3节双肘屈曲握拳, 交替向斜前方击拳, 出拳吸气, 还原呼气, 10次~20 次;第4节双腿交替抬起, 屈膝90°, 抬起吸气, 放下呼气;第5节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③上肢肌力训练。进行上肢体操, 做上举的运动, 每次2 min~3 min, 每天2 次。或使用上肢拉力器训练, 重量0.5 kg~2.0 kg, 连续拉10次~20 次。训练时, 要配合呼吸进行, 上举呼气, 放松吸气。

1.2.1.4 有氧耐力训练

步行30 min~60 min, 在呼吸功能训练前有3例不能完成, 其中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其他原因不能接受康复训练的病人2例, 暂停止训练, 缓解并评估后再进行康复训练, 1例经过1周训练能步行30 min。

1.2.1.5 肺功能的监测

能有效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监测指标主要包括肺活量、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等, 综合判定肺功能是否耐受手术。对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的病人, 术前准备要充分。通过术前抗感染、间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训练指导等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 提高各项监测指标, 为手术创造条件, 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1.2.1.6 术后康复指导

①湿化呼吸道[5]。手术病人需吸氧, 因长时间吸入未经加温的湿化氧气, 可使呼吸道黏膜干燥, 痰液黏稠, 不易咳出, 加重呼吸道阻塞。因此, 给氧时采用湿化剂加温法, 定时给湿化剂加温水, 使水温保持在50 ℃~60 ℃, 吸入气体温度在32 ℃左右。通过吸入温化与湿化的氧气, 可以使呼吸道黏膜温化湿润, 痰液稀释, 便于咳出, 同时还可增加氧分子的弥散能力及氧分压, 提高氧疗效果。对痰液较多的病人一般采用超声雾化吸入, 8 h进行1次, 用生理盐水、氨溴索或沐舒坦雾化吸入。吸入时, 指导病人张大口做慢而深的吸气, 吸气后尽量屏气3 s, 再做较深的呼气动作, 使药液随深而慢的呼吸沉降于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达到湿化痰液的效果。②胸背叩击。在湿化气道的同时, 辅助叩击胸背可有利于痰液排出。病人取半坐卧位, 护士手扶病人, 另一手掌指关节微屈成握杯状, 利用腕力轻柔地迅速从下至上、由两侧到中心拍打腋下、前胸背部, 边拍边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叩击可在病人呼气时进行, 使松动的分泌物利用气流的冲击将痰排出, 每次呼气叩击3次~5次, 持续时间5 min~15 min叩背时要观察病人反应, 如发现呼吸异常, 立即停止操作, 并告知医生。③体位引流。根据病人病情, 采取适当体位。如上肺叶切除术后, 可采用头高足低位, 床头抬高30°或高半坐卧位;下肺叶切除术后可降低床头30°;如是中叶切除, 则可采取侧卧位, 床尾抬高30°。④使用用力呼气技术。开胸手术后指导病人实施用力呼气技术, 凡是雾化吸入后, 痰液黏性下降, 让病人开放声门, 用力呼气, 然后放松, 用膈肌呼吸, 再次重复, 直到黏液清除。实施用力呼气技术, 结合翻身、叩背, 使附着小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 痰液咳出。⑤深呼吸、有效咳嗽:对于意识清醒、尚能配合咳嗽的病人, 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 指导病人先行5次或6次深呼吸, 使肺泡最大限度膨胀, 如此进行5次或6次后于吸气末保持张口状, 连续咳嗽数次, 使痰到咽部四周, 再用力将痰咳出。⑥诱导咳嗽。如病人咳嗽而无排痰, 则需行诱导咳嗽, 方法:于全麻清醒、血压稳定后, 协助病人坐起, 自下而上, 由外向内叩背30 s。1名护士站在病人左侧, 双手后捂住胸部切口, 以减轻咳嗽时引起的切口疼痛。另一护士站在病人右侧, 左手扶住病人肩背部, 右手食指和中指在胸骨上窝处轻轻按压制触及气管, 引发咳嗽反射, 当病人用力咳嗽时, 迅速放开按压手指。⑦其他护理。为保证病人体内每日的正常需水量, 常规予病人静脉补液, 以利于痰液的稀释便于咳出。如病情许可, 可鼓励病人少量多次饮水。保持室内清洁安静, 空气新鲜, 温湿度适宜, 一般室内温度应为18 ℃~20 ℃, 相对湿度在50%~60%。要注重观察病情, 监测心肺功能。

1.2.2 观察指标

①血气分析指标:血液酸碱度 (pH)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碳酸氢根 (AB)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②男女性病人肺功能指标及相关指标:用力肺活量 (FVC) 、第1秒呼出容积 ( FEV1.0) 、肺活量 (VC)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MVV) ;指端血氧饱和度、呼吸频次、胸廓起伏幅度、腹式呼吸腹部起伏幅度。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了解因胸部手术而致呼吸肌群及呼吸运动障碍特点, 针对每位胸科手术病人的不同情况, 个体化地为其设计一套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注重呼吸方法的设计、呼吸肌群锻炼、呼吸协调运动训练等, 尽可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呼吸肌功能锻炼对肺康复方案的设计不应仅是指病人的主动活动, 还应包括对呼吸方法的设计以及对呼气肌肉、吸气肌肉的被动运动。由此可见, 正确的康复训练自围术期即应开始。更为重要的是, 因胸科手术对呼吸肌群及呼吸运动障碍均有其特殊性, 因此为胸科手术病人制订肺康复方案的设计[6], 呼吸肌功能锻炼对肺康复训练的管理及监控, 制订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指标评估及评价计划、训练计划、监控计划。由护士进行康复前的评估及康复后的评价, 制定训练项目, 教会病人训练项目, 了解病人训练情况, 嘱病人有困难随时咨询, 护士帮助指导并纠正缺陷。总之, 开胸手术由于创伤大、麻醉时间长和气管的刺激以及麻醉药物的影响, 术后分泌物易于潴留, 咳痰费力, 发生肺内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几率非常高。轻者影响病人呼吸, 增加病人痛苦, 重者能危及生命。通过临床的护理实践, 我们意识到, 有目的地加强呼吸肌功能评估, 设计有效的肺功能康复方案, 是减少胸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确保手术成功, 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障。

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肌功能锻炼对胸科手术病人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5例胸外科开胸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呼吸肌及肺功能评估, 针对性进行宣教、呼吸肌功能锻炼, 术后进行肺功能康复指导护理。[结果]呼吸肌功能锻炼后病人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提高, 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 (FVC) 、肺活量 (VC)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MVV) 、第1秒呼出容积 (FEV1.0) 、指端血氧饱和度改善, 腹式呼吸腹部起伏幅度有不同程度增大。[结论]胸科开胸手术病人进行呼吸肌功能评估及锻炼有利于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及早恢复。

关键词:胸科手术,呼吸肌功能,评估,锻炼,肺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赵磊.慢性阻塞性肺病运动肺康复及家庭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在COPD发展中作用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 2006 (4) :322.

[2]林世红, 韦成信, 戴艳萍.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病人围术期综合应用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 :142.

[3]邱燕, 王金玲.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病人肺功能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8) :686.

[4]张洪, 金红霞.胸科手术的呼吸康复[J].中国保健, 2006 (24) :2310.

[5]钱锦贤.胸部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 2007 (4) :309-311.

[6]张建君.偏瘫康复方案的设计[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1) :59.

呼吸肌功能锻炼 篇2

胸式呼吸法:

慢慢吸气时,把气体吸入胸部区域,胸骨、肋骨向外扩张,腹部应保持平坦。当你吸气量加深时,腹部应向内收紧。呼气时,缓慢的把肺内浊气排出体外,肋骨和胸部回复原位。

腹式呼吸法:

吸气时,用鼻子把新鲜的空气缓慢深长的吸入肺的底部,随着吸气量的加深,胸部和腹部之间的横膈膜就向下降,腹内脏器官下移,小腹会像气球一样慢慢鼓起。呼气时,腹部向内、朝脊椎方向收紧,横膈膜自然而然的升起,把肺内的浊气完全排出体外,内脏器官复原位。

完全呼吸法:

是把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结合在一起完成的正确自然的呼吸。轻轻吸气时,首先把空气吸入到肺的底部,腹部区域起涨,然后是空气充满肺的中部、上部,这时,就是从腹式呼吸过渡到胸式呼吸。当你已经吸入到双肺的最大容量时,这时你会发觉腹壁和肋骨下部向外推出,胸部只有些微移动。呼气,按相反的顺序,首先放松胸部,然后放松腹部,尽量把气吐尽,然后有意使腹肌向内收紧,并温和地收缩肺部。整个呼吸是非常顺畅的动作,就像一个波浪轻轻从腹部波及胸膛中部再波及胸膛的上半部,然后减弱消失。

呼吸肌功能锻炼 篇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慢性不完全可逆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病,致死率和病死率很高。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不仅产生较高的医疗费用,而且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疾病的稳定期,通过有效的呼吸肌锻炼,可以使参与呼吸的肌肉强壮发达,可明显提高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现将呼吸功能锻炼的几种方法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 腹式呼吸法 训练方法如下:取立位(体弱者可取半卧位或坐位),立位时上半身略向前倾,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切勿用力呼气,要缓慢深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每次训练10-20min,每分钟7-8次,每日2次。可是,在护士给患者宣教、示范腹式呼吸的过程中,多数以口述及立位示范为主,患者较难掌握要领,容易出现憋气现象而感到缺氧、疲劳,不能耐受。我院根据腹式呼吸的原理,结合全身性呼吸体操,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具体方法:患者取立位,双臂缓缓举起(或扩胸)时鼻子自然吸氣,双臂下垂(或抱胸)弯腰(或下蹲)时自然呼气。此方法简单,无需刻意调整呼吸。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体力选择弯腰或下蹲动作及持续时间,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锻炼时应有家人陪伴,避免跌倒。

1.2 缩唇式呼吸法 缩唇式呼吸法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收腹,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天锻炼2次,每次10-20min,每分钟7-8次。而我院采用的是吹水训练方法,即以吸管对着水杯内的水(约1/3杯)吹气,用鼻深吸气后,口含吸管对着水杯缓慢吹气,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此方法易于患者掌握,取材方便,患者手中握有实物,避免了单纯缩唇呼气患者容易出现动作遗忘现象及口腔力度不够而千万的低效锻炼。

1.3 有效咳嗽咳痰 COPD患者因呼吸频率快,不显性失水增多,许多致使痰液粘稠。又因年老体弱,且长期呼吸困难,呼吸肌疲劳,使有效排痰能力降低,因此指导患者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训练的首要条件。具体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协助患者拍背,以震动气道,使痰液松动,嘱病人做数次深而慢的呼吸,深吸气末屏气片刻,先咳嗽数次将痰咳至咽喉部,再用力将痰咳出。咳嗽时收缩腹肌,增加腹压可有利于咳出痰液,停止咳嗽后,缩唇将余气排出,连续2次-3次后,休息几分钟再重新开始。并鼓励患者每日少量多次饮温开水,经常变换体位,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袪痰药,湿化气道,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1.4 全身运动 常采用平地行走,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家务劳动等形式。运动时间、程度根据病人自觉症状及呼吸、心率情况侧定,一般每天锻炼3-4次。

呼吸肌功能锻炼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中方便选取该院肿瘤科于2015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经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50例。观察组中, 男性29例, 女性21例;年龄43~77岁, 平均 (57.45±6.23) 岁;肿瘤类型:鳞癌17例, 腺癌22例, 小细胞癌11例。对照组中, 男性31例, 女性19例;年龄48~73岁, 平均 (56.56±4.31) 岁;肿瘤类型:鳞癌14例, 腺癌23例, 小细胞癌1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经病理学检验确诊为肺癌[2]。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肿瘤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以作为比较对象。

1.2 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呼吸功能锻炼护理指导, 并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评价。

①心理护理:肺部患者在围术期内通常会伴有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 不利于治疗与护理的开展, 影响护理质量, 因此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加强与患者的交流, 态度要温和, 经常采取安慰、劝导、鼓励的方式与患者沟通, 在与患者相处时要表现出理解、同情, 保证患者治疗积极。要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手术的病例情况, 并及时将患者的治疗进展与病情变化进行讲解, 耐心解答患者的疑虑, 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增加护理与治疗的依从性。同时, 建议家属尽量全程陪在患者身边, 使患者能够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劳逸结合,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②戒烟干预:研究表明吸烟会影响人体肺部清除分泌物的功能, 使分泌物阻塞气道, 导致呼吸不畅、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术前3 d要指导患者戒烟, 以控制体内Co-HB水平, 提高肺部的氧气供应, 提高肺部清除分泌物能力。

呼吸道护理:呼吸道护理是肺部患者围术期护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了解呼吸功能恢复, 每天帮助患者进行吸痰、拍背等, 以净化呼吸道, 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拍背前用双手分别从前、后夹住胸部, 用软枕压紧手术切口, 避免拍背时间牵拉到切口;拍背时将掌心弯曲, 中间形成空虚, 用腕力从下到上对患者背部进行拍打, 先从两侧向中间叩拍, 5 min/次, 4次/d。拍背后协助患者完成咳嗽、排痰等动作, 并及时将气管分泌物排除, 清洁口腔;对于肺部功能恢复较慢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雾化液5 mg地塞米松 (国药准字10052H214) +15 m L庆大霉素 (国药准字H50021451) 8万U+15 m L生理盐水[4], 雾化3次/d, 20 min/次, 通过雾化吸入可以有效化痰、抗菌、解痉。同时, 指导患者咳嗽, 告知患者通过有效咳嗽可以将残留在肺部质量痰液与分泌物清除, 提高肺功能, 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咳嗽时指导患者坐姿, 全身肌肉放松, 当呼吸达到最大限度时屏住呼吸5~10 s, 用力咳嗽。在护理操作中要注意动作要规范, 消毒要彻底, 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知识与护理技术, 保证护理质量, 同时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1.2.2 呼吸功能训练

肺部患者围术期内由于肺部损伤的原因通常会伴有呼吸急促, 呼吸困难等, 呼吸较浅, 深呼吸时会出现疼痛, 导致血氧水平较低, 因此在术前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呼吸功能, 训练方法主要以站立位胸式呼吸, 平卧位腹式呼吸等呼吸训练方式为主, 立式呼吸时患者肘关节前屈伸8次, 双腿并拢, 屈吸伸呼, 连续20次训练。

1.2.3 CT灌注成像

采用西门子128排螺旋CT机, 受试扫描前进行呼吸训练以满足检测需要, 取仰卧位, 双臂上举, 头先进, 先深吸气后再屏息30 s以上, 行肺部高分辨率扫描, 确定扫描野, 从胸廓入口至膈肌水平的整个肺野, 再行对比剂团注扫描, 可经肘正中静脉注入对比剂碘海醇 (国药准字H20000591) ;370 mg/m L, 总量90 m L, 注射速度4 m L/s, 再以3 m L/s的速率注入30 m L生理盐水后。随后行全肺灌注扫描, 用阈值跟踪自动触发扫描, 于上腔静脉内选择感兴趣区作触发扫描层面, 连续扫描2期。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 V, 管电流200 m As, 层厚1 mm, 探测器准直器128×0.625 mm, 机架旋转时间0.5 s, 螺距0.915, 床速146.4 mm/s。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锻炼前后采用CT灌注成像对两组患者的最大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进行对比评价[5]。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分析均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 并经该软件进行专业统计学分析计算, 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认为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锻炼前, 两组在最大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锻炼后, 观察组的最大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均得到明显提升, 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肺癌患者围术期内经常会出现呼吸困难, 长期浅快呼吸, 使呼吸肌疲劳, 尤其是老年患者肺容量较大, 而且多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肺部活动度降低, 胸廓长期处于吸气位, 通气不足, 致使胸廓活动度受限[6], 而且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较低, 会引起低氧血症, 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在护理中要注意提高患者的呼吸肌耐力, 以改善肺功能。

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平卧位腹式呼吸要求患者全身肌肉放松, 胸部保持不动, 将左手置于胸前, 右手置于腹部, 尽量用力做深呼吸, 当呼吸达到最大限度时, 即为最大肺容量后[7], 指导患者屏住呼吸5~10 s, 然后再进行5次缓慢的呼吸动作, 呼气的总时间要保持在吸气时间的1倍左右, 10 min/次, 4次/d。通过训练可以协调膈肌和腹肌运动, 有效提高腹肌的收缩力, 而且能够提高膈肌运动幅度, 增加患者的最大肺容量与最大通气量, 使残气尽可能地排空, 提高呼吸肌收缩功能, 改善缺氧情况, 从而有效改变异常呼吸形态。②坐式呼吸法也是临床中常用的呼吸训练方法, 坐式呼吸法要求患者盘起双腿, 并将双手放在双膝上, 缓慢进行深呼吸动作, 直至达到最大肺容量后屏住呼吸, 再缓慢呼气, 连续20次, 20 min/次, 4次/d[8]。③缩唇呼吸法要求患者嘴唇闭合, 上腹部在吸气的时鼓起, 用鼻子吸气, 直至达到最大肺容量后屏住呼吸, 吸气保持2 s, 呼气延长至8 s, 15 min/次, 4次/d。

现阶段临床中主要通过呼吸功能锻炼的方式来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肺功能, 通过科学、系统的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呼吸功能与肺泡换气量, 帮助患者纠正病理呼吸, 恢复正常呼吸, 从而缓解呼吸肌紧张, 避免呼吸肌疲劳, 减少呼吸肌的消耗, 增强气道压, 降低呼吸肌的耗氧量;另外, 长期坚持呼吸训练可以增加潮气量, 减少呼吸频率, 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控制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改善低氧状态;降低呼吸频率可以延长吸气和呼气时间, 促进呼吸肌收缩, 使肺泡内气体尽量排空, 调整异常呼吸形态, 从根本上纠正患者低氧状态, 最终达到改善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的目的。张燕[9]在对66例行肺癌开胸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中, 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0例, 其中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开展肺功能锻炼, 对照组末进行相应锻炼, 术后1周、3周、6周分别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各项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观察组在术后1周、3周、6周的呼吸功能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与该文中的结果相符。

该文研究中, 锻炼后, 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提高, 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说明通过正确合理的呼吸功能锻炼护理指导可以帮助肺癌术后患者明显提高肺功能, 改善呼吸效率, 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郏笑, 蔡海娜.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 (8) :1102-1103.

[2]高虹.术前肺功能锻炼配合术后综合物理疗法对肺癌患者手术后围手术期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 (1) :104-106.

[3]贺斌, 李新, 张鹏.术前运动训练对肺癌合并COPD患者围术期心肺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5 (18) :21-23.

[4]冯爱爱, 耿红转, 李剑慧.肺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在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2, 22 (4) :69-70.

[5]靳海荣.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10) :1-2.

[6]刘茜, 湖佩琳, 翟文佳.呼吸功能锻炼仪在老年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4, 29 (20) :31-33.

[7]滕小莲.老年肺癌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6) :632-634.

[8]张慧明, 赵岳.术前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老年肺癌合并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4 (13) :1625-1627.

呼吸锻炼走——保护生命大通道 篇5

呼吸系统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障。生活中很多人被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等疾病困扰。

呼吸锻炼走是加强呼吸系统机能,保证有氧运动效率最大化的一种行走方法。呼吸锻炼走可以增大肺活量,强化肺功能,防止肺部组织的萎缩。呼吸锻炼走有3种方式:“慢吸快呼式”、“憋气式”、“扩胸式”。

1.“慢吸快呼式”

目的:加深呼吸的深度,让吐故纳新更完全、更彻底。

具体做法:初期练习可以有意识地用走3步的时间完成吸气的过程,用走1步的时间快速吐气。可以在心里喊着:1、2、3、4,那么,读完一遍“1、2、3、4”,实际上就是走完4步,每一个4步为一个过程,要求是走1~3步时吸气,第4步要快速呼气。第4步往外呼气呼得越快,再次的吸气就会越深。反复地练习,就可以掌握这个节奏。

关键动作:(见图)

在行走的过程中,调整呼吸节奏。延长吸气的时间,缩短呼气的时间,也就是慢吸快呼。最好能做到吸气的时间长度是呼气的3倍。

运动强度:10分钟为宜。

爱心提示:

1.注意选择空气质量好的环境进行锻炼,避免吸入更多有害物质;

2.方法安全,适合所有进行健步走锻炼的人;

3.刚开始时会有头晕的感觉,这是正常现象,坚持几天就会缓解。

2.“憋气式”

目的:提高心肺在缺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具体做法:在呼吸锻炼走中选择一段时间,有规律地屏住呼吸,并坚持一定的时间。

关键动作:

屏住口鼻,停止呼吸。屏气的时间一定要适度,不能过分追求屏气维持时间的长度,以免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运动强度:

根据个人身体的具体情况安排行走中屏气的时间和次数。

爱心提示:

1.肺部疾病急性期,特别是有哮喘病的患者不宜进行此项练习;

2.老年人呼吸功能较弱,全身协调性差,不建议此方式。

3.“扩胸式”

目的:扩展胸廓,加大肺活量。

具体做法:在呼吸锻炼走的过程中,与呼吸配合协调,进行扩胸运动。

关键动作:

1.行走时上肢屈臂做扩胸动作,同时做拉大胸廓式的吸气。注意动作不要太快,缓扩缓吸;

2.行走时双臂快速做夹胸动作,同时快呼。

运动强度:

可一组做20~30次扩胸动作,共做3组,每组间隔1~2分钟,也可视身体情况一组30~50次。

爱心提示:

1 做好准备活动,特别要注意上肢的伸展;

2 不要用力过猛,防止肌肉拉伤;

3 量力而行。

呼吸肌功能锻炼 篇6

关键词:呼吸肌功能锻炼,COPD,缓解期

COPD是临床常见病症, 以老年患者多见, 易受气温变化、感染因素影响[1,2], 可造成患者出现气促、咳嗽、急性喘息等。针对缓解期的COPD治疗, 以康复锻炼防治为重要的治疗措施。本文以康复锻炼中呼吸肌锻炼干预85例COPD缓解期患者, 患者的呼吸疲劳、缺氧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 且呼吸功能及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5例COPD缓解期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且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观察、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确诊为COPD。82例患者中男58例, 女27例;年龄50~82 (62.3±6.5) 岁。排除合并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呼吸肌锻炼, 呼吸肌锻炼方法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指南》宣教片为标准[3,4], 由经过严格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锻炼指导, 主要内容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等。 (1) 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主要是实施闭口经鼻吸气, 然后缩唇以吹口哨状缓慢呼吸4~6s, 缩唇紧松程度由患者自主调节, 一般适中即可。缩唇呼吸可以降低过快呼吸频率, 增加潮气量并盖上患者肺内气体交换, 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 可以有效避免小气道关闭过早且有助于排出肺泡残气量。 (2)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适用于多种体位, 如卧位、坐位及立位等, 吸鼓呼缩, 一手放于腹部而一手放于胸前且胸部尽可能保持不动, 呼气时稍稍用力压腹部而尽量会所腹部, 吸气时对抗手的压力而将腹部鼓起, 吸气过程中, 主要是以鼻深吸气, 而呼气以缩唇缓慢呼气, 呼气的时间应比吸气长1~2倍, 整个腹式呼吸锻炼过程以5min/次为宜, 可循序渐进增加到10~15min/次, 锻炼以2~3次/d。 (3) 呼吸操, 分立式、坐式、卧式呼吸操。卧式呼吸操要求仰卧位后双手握拳肘关节屈伸, 屈伸次数为6次左右, 屈肘时进行吸气而伸肘时呼气, 而后实施6次左右的平静深呼吸, 再实施两臂交替平伸6次左右, 伸举时吸气而动作复原后呼气, 然后双腿屈膝双臂上举而外展时深吸气而复原动作时呼气, 然后再实施缩唇深呼吸及腹式呼吸。坐式呼吸操以坐位双手握拳性肘关节屈伸动作, 遵循肘时进行吸气而伸肘时呼气原则, 而后实施双手抱单膝, 抱膝时吸气, 压胸时呼气, 锻炼6次左右;然后再实施双手搭同肩侧而上身左右旋转, 旋转时吸, 动作复原时呼气。立式呼吸操以立位进行双手叉腰呼吸, 然后一手搭同肩而一手平身旋转上身时吸气, 动作复原呼气;双手再放于肋骨边缘位置时进行吸气, 而压胸时呼气, 实施6次左右;再交替单腿抬高进行呼吸锻炼, 抬腿时吸气, 动作复原呼气, 然后实施缩唇腹式呼吸法锻炼。整个锻炼过程由护理人员指导及监督, 同时锻炼量以患者自觉稍累且没有呼吸困难的现象标准为准, 心理较安静时增加不超过20次/min, 呼吸增加低于5次/min, 严格避免锻炼量过度, 防止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锻炼后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及HAMD评分较锻炼前有显著改善 (P<0.05) ,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3 讨论

从COPD的缓解期来看, 其治疗理念多以巩固治疗为主, 是为了预防再次发作且进一步减轻症状的前提下, 尽力恢复患者的肺功能发生, 降低残障发生率。随我国老龄化速度增快, 且COPD发病率逐渐上升, 目前康复呼吸肌功能锻炼多有运用于COPD的缓解期治疗中, 有多数文献报道[5,6]证实利用康复呼吸肌功能锻炼COPD缓解期患者可减轻患者症状, 改善患者体质及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呼吸肌锻炼主要包括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呼吸操三类锻炼方法, 该些方法是集体育与医疗为一体的锻炼方式, 经长期坚持适量的锻炼可以使患者的呼吸肌变得强壮, 盖上患者的呼吸形式而有效提高患者呼吸效率, 对于排痰也有促进作用, 同时可以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应急能力得到调动, 增强体质, 促进肺功能恢复。

其次, 在针对肺功能检查中, 肺活量变低多见于肺组织损害, 或者患者发生神经肌肉病变、呼吸中枢抑制、肺或胸廓扩张受限、膈肌活动受限等, 通过以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呼吸操结合锻炼,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膈肌活动度, 可以增强肺部及胸廓扩张性, 从而使肺活量得到改善, 而FEV1/FVC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 、FEV1 (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PEF (呼气峰值流速) 均是反应时间肺活量的重要参数, 同时可以有效反应呼吸动力学情况, 而经本文结果可见, 呼吸肌锻炼后患者的此些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说明科学合理的呼吸肌锻炼措施有助于改善缓解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此外, 应中老年患者情感独特性, 因疾病因素多存有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情绪,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从一定程度降低患者心理负性情绪, 由HAMD量表调查显示, COPD缓解患者经呼吸肌功能锻炼后, 评分有显著降低, 表明呼吸肌功能锻炼不仅能改善患者肺功能, 同时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波, 苗秀欣, 朱秀丽, 等.不同督导方式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7) :4115-4117.

[2]李蓉蓉, 张军, 鲜于云艳, 等.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35) :47-52.

[3]李建华, 张效予, 宋丰贵, 等.肺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10) :1317-1319.

[4]杜舒婷, 邢彬, 丁连明, 等.呼吸操及肌力训练联合支气管舒张药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4, 36 (2) :115-119.

[5]夏莘, 刘茜, 曾颖, 等.肺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4, 43 (5) :639, 640.

呼吸肌功能锻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 均符合COPD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 (56.21±3.31) 岁。均符合进行呼吸锻炼条件: (1) 必须是稳定期患者, 有稳定的维持用药、支持治疗; (2) 有合适的运动量和时间; (3) 患者居住所在均为附属医院社区管辖范围内。

1.2 方法

1.2.1

对COPD稳定期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呼吸锻炼计划, 进行呼吸锻炼教育培训, 直至其完全掌握并适应。嘱患者院外坚持呼吸锻炼, 定期回院复查。

1.2.2 患者呼吸锻炼前及锻炼6个月后, 分别监测其肺功能。

测患者肺活量 (VC) 、用力肺活量 (FVC)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FEV1)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 (FEV1/FVC) 、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 (MMEF) 、呼气峰值流速 (PEF) 。

1.2.3 呼吸功能训练

(1) 缩唇呼气法:用鼻吸气, 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4 s~6 s, 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 以能轻轻吹动面前30 cm的白纸为适度[2]。3次/d, 10 min~15 min/次。 (2) 腹式呼吸锻炼:患者取舒适体位, 全身放松, 闭嘴用鼻深吸气至不能再吸, 稍屏气或不屏气直接用口缓慢呼气。将左手放于上胸部, 右手平放于腹部, 让腹部肌肉放松进行膈肌呼吸锻炼。吸气时用膈肌吸气使腹部隆起, 同时右手随腹壁隆起而轻轻上抬;呼气时则相反, 右手轻压腹壁。吸气时膈肌下降, 腹部外凸, 呼气时膈肌上升, 腹部内凹。一般吸气2 s, 呼气4 s~6 s。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min左右, 2次/d, 10 min~15 min/次, 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 (3) 全身性呼吸体操:全身性呼吸体操指将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锻炼方法。方法如下: (1) 单举呼吸:单手握拳并举起, 举起时深吸气, 放下时缓慢呼气或做缩唇呼吸; (2) 托天呼吸:双手握拳, 有节奏地缓慢举起并放下, 举起时吸气或呼气, 放下时呼气或吸气; (3) 蹲站呼吸:双手自然放松, 做下蹲动作同时吸气, 站立时缓慢呼气。锻炼时量力而行, 以患者自己感觉稍累而无呼吸困难为宜。 (4) 体能训练:定量散步、医疗行走、踏车试验、太极拳, 上肢拉力器训练, 重量0.5~2.0 kg, 连续拉10~20次。训练时, 要配合呼吸进行, 拉起吸气, 放松呼气。训练时间、次数、方法应据患者状况而定。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各种肺功能指标用±s表示, 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测定。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患者做吹哨式呼吸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 缩唇呼气与非缩唇呼气相比, 气道的等压点更向气道远端推移, 可防止呼气时小气道陷闭和狭窄, 有利于肺泡气排除;呼气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肺内气体充分排出, 防止气道陷闭。

3.2 腹式呼吸可锻炼呼吸肌的功能。

呼气时, 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 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 增加呼吸潮气量;吸气时, 膈肌收缩下降, 腹肌松弛, 保证最大吸气量。腹式呼吸能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 使肺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缩, 患者潮气量增大, 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提高呼吸效能和动脉血氧饱和度, 从而减轻呼吸困难, 提高活动耐力, 改善肺通气功能。

3.3 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和体能训练。

通过长期锻炼, 使呼吸肌尤其是膈肌强壮有力, 增加通气量, 减少残气量, 使肺通气量增加, 呼吸肌做功能力增强, 改善呼吸类型, 提高呼吸效率, 增强患者体质和抵抗力, 阻止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同时增加呼吸功能锻炼情趣。

经过呼吸肌功能锻炼, 患者肺功能锻炼后比锻炼前有所改善。呼吸锻炼作为肺康复治疗的方法之一, 是医疗体育的一种形式, 要求患者在锻炼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 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 坚持锻炼。科学、合理的呼吸肌功能锻炼确有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

呼吸肌功能锻炼 篇8

1 呼吸功能锻炼方法

1.1 缩唇呼吸

练习时可取坐位、立位或卧位, 用鼻吸气, 并将嘴唇缩成鱼嘴状, 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 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或1∶3, 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 一般呼气2 s, 呼气渐延长至10 s。呼气时缩唇程度可自行调节, 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 每天锻炼2次~4次, 每次10 min~20 min。

1) 为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项目 (QG07B006) 。

缩唇呼吸是呼吸功能锻炼的基础。缩唇呼吸通过缩唇延缓呼气流速, 减慢呼吸频率, 增加气道内压, 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 使肺内残气更易排出, 减少功能残气量, 同时增加肺泡通气量, 改善缺氧状况, 吸气后屏气2 s或3 s, 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的状态和低氧现象, 并可使部分萎陷的肺泡有机会重新张开[5]。

1.2 腹式呼吸

姿势为坐位, 腰部自然挺直, 两手放在大腿上, 肩和胸部充分下垂;从呼气开始, 呼时轻轻收缩腹部, 经口呼气, 在呼气同时发出“啊”或“呜”等音或者把口唇收缩成吹笛子样, 呼气宜轻缓, 但要深, 时间较吸气长;吸气时闭口, 空气经鼻孔进入, 腹部自然鼓起, 保持肩和胸部放松[6]。整个呼吸过程节奏自然轻松, 不要屏气, 每次3 min~5 min。练习时注意力集中, 姿势自然, 呼气比吸气长2倍, 但吸气不要过急, 呼气不要太尽、不要憋气。熟练掌握后, 可以逐渐增加次数, 并可在卧位、坐位、立位或行走时随时随地进行锻炼, 最终形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呼吸方式。

缩唇呼气与腹式呼吸经常结合进行, 称为缩唇-腹式呼吸法。病人取坐位或立位, 进行缩唇呼气, 鼻吸气的同时, 腹壁尽量突出, 膈肌收缩, 呼气时腹壁内收, 膈肌松弛, 以不感费力为适度。

1.3 控制性深呼吸

取坐卧或侧卧位, 消除杂念, 放松全身肌肉, 缓慢深吸气至最大肺容量后屏气, 开始时为2 s~5s, 渐增至10 s, 后慢呼气, 连续10次~20次, 早晚各1次, 可增加肺活量及肺泡通气量, 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状态和低氧现象, 提高气体交换效能。

1.4 呼吸体操

呼吸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肢体伸展动作和一定外力, 更有效的增加横膈活动范围, 改善气促症状, 增进体力。第1节:双手上举吸气, 放下呼气, 10次~20次;第2节:双手放于身体侧面, 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第3节:双肘屈曲握拳, 交替向斜前方击拳, 出拳吸气, 还原呼气, 10次~20次;第4节:双腿交替抬起, 屈膝90°, 抬起吸气, 放下呼气[7]。

2 呼吸功能锻炼康复效果评价

2.1 肺功能评价

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 其重复性好, 对COPD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均有重要意义。气流受限是以FEV1和FEV1/FVC降低来确定的。FEV1/FVC是COPD的一项敏感指标, 可检出轻度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中、重度气流受限的良好指标, 它变异性小, 易于操作, 应作为COPD肺功能检查的基本项目。

2.2 呼吸困难评价

采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提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制定的呼吸困难分级量表[1]对受试对象进行呼吸困难分级评价。0级:除非剧烈活动, 无明显呼吸困难;1级:当快走或上缓坡时有气短;2级:由于呼吸困难比同龄人步行得慢, 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时需要停下来呼吸;3级:在平地上步行100 m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呼吸;4级: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不能离开房屋或者当穿脱衣服时气短。

2.3 运动耐力评价

采用6 min步行距离 (6 min内在不引起气短的情况下行走的距离, 间隔30 min后再重复1次, 取2次行走距离的平均值) 。

2.4 生活质量评价

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 评价。问卷共有50个问题, 分为3部分: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 分值0分~100分, 对生活完全没有影响为0分, 对生活极度影响为100分, 分值越大对生活影响越严重。采用自我评定法, 以面谈的方式进行评分, 计算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方法, 即每个问题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经验和统计学处理得出不同的权重, 对生活影响越严重, 权重越高。分别在健身气功养肺处方锻炼前、后由专人进行测评。

3 呼吸功能锻炼辅助措施及注意的问题

3.1 心理干预

COPD的症状长期反复使病人抑郁、烦躁, 缺乏信心。实际工作中我们可通过交流、诱导、启发、暗示等心理治疗手段使病人了解功能锻炼重要性及长期坚持的必要性, 变被动为主动。

3.2 行为干预

与心理干预同时支持指导病人正确的积极的健康行为, 如保持呼吸道卫生及戒烟, 改变饮食习惯和循序渐进的坚持锻炼等。

3.3 健康教育

包括不同的主题, 如COPD的病理生理, 呼吸再锻炼, 饮食和营养, 药物治疗的时机及长期氧疗的知识等[8]。

3.4 注意事项

在COPD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之前应做必要的检查和评估, 因为并非所有COPD病人都适宜进行呼吸功能锻炼[9]。锻炼会使肌肉运动强度较高, 负荷加大, 使肌肉收缩对氧气及能量的需求增高。因而对于呼吸肌无力并缺乏呼吸耐力的呼吸功能障碍者来说, 锻炼易于疲劳, 不易持续重复练习, 特别是对心功能偏弱者或患有血管疾病者更不适宜。其次, 重度COPD病人已有明显的充气过度和肌肉疲劳, 再进行呼吸肌锻炼势必造成额外的负担而适得其反, 所以, 慎重选择病人, 掌握适应证非常重要。另外, 不同程度COPD病人合理呼吸锻炼方式的选择及疗程均有待进一步探讨。

摘要:阐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锻炼、康复效果评价方法及呼吸功能锻炼辅助措施及注意的问题。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控制性深呼吸、呼吸体操等。康复效果评价如肺功能、呼吸困难、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评价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锻炼,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2]崔妙玲, 何志义, 王自秀, 等.肺康复锻炼对稳定期COPD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6) :489-490.

[3]Rochester CL.Exercise training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J].J Rehabil Res Dev, 2003, 40 (5) :59-60.

[4]Ottenheij m CA, Heunks LM, Sieck GC, et al.Diaphragm dysfunc-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e Crit Care Med, 2005, 172 (2) :200-205.

[5]赵文芳, 周卫.呼吸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8, 22 (5A) :1317-1318.

[6]周蒙莉.COPD病人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肌与体能锻炼的指导[J].中国康复, 2003, 18 (6) :378.

[7]马文华, 王慧玲, 张骞云.呼吸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临床肺科杂志, 2008, 13 (8) :1026-1027.

[8]吴蓉瑛, 毕克毅, 刘鹏珍, 等.COPD病人的康复运动疗法[J].临床肺科杂志, 2006, 11 (6) :811.

呼吸肌功能锻炼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09年3月共收治160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年龄35岁~68岁。实验组男52例,女28例;手术前有慢性支气管炎22例,肺气肿11例,术前肺功能检查异常27例。对照组男47例,女33例;手术前有慢性支气管炎20例,肺气肿9例,术前肺功能检查异常23例。主要症状有咳嗽、血丝痰、胸闷、胸痛;有吸烟史75例;术前评估能耐受单纯肺叶切除手术;行1个或2个肺叶切除者153例,行全肺切除仅7例。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予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护理,戒烟,术前术后简单呼吸功能锻炼指导、饮食指导。实验组则实施由家属共同参与的常规护理+呼吸功能指导+多媒体健康教育。

1.2.1 术前健康教育及呼吸功能锻炼指导

1.2.1.1 住院病人健康教育

病人入院时为其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各种检查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指导其如何配合检查。介绍成功病例,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同时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增加病人的信任度,为下一步健康宣教做好准备。对准备手术的病人及家属集中进行专题讲座,由护士长及经验丰富的2名护师讲解。多媒体播放和口头讲解相结合,做好呼吸功能锻炼及有效咳嗽咳痰的动作示范。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课后发问卷调查表,检测病人掌握的程度。

1.2.1.2 术前呼吸道准备宣教指导

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及呼吸道准备是病人配合手术的关键,由家属及病人共同参与健康教育方案。对有吸烟史的病人解释吸烟对健康和手术的危害,交代病人术前绝对禁烟1周,向病人交代清楚麻醉和手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术后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术后由于卧床缺少活动等对呼吸带来的影响。同时交代病人家属在病人治疗期间禁止吸烟,并发放肺癌预防健康小册子,让病人家属了解肺癌相关的知识。

1.2.1.3 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指导

在向病人及家属宣教中反复强调掌握肺功能锻炼是围术期成功的关键,强化病人对呼吸功能锻炼的认知并较好的掌握。 术前指导病人学会深呼吸,嘱其取坐位、半坐位,全身放松,眼睛微闭,深深吸气,然后慢慢将气呼出,每日2次或3次,每次15 min,病情允许时可做爬楼梯运动,以增加肺活量。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痰。深吸气后于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液咳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此方法用于术后身体较虚弱的病人;另一种咳痰法称爆破法,让病人取坐位式半坐卧位,肩部放松,上身前倾,深吸气后用腹部的力做最大的咳嗽,使痰液较易咳出。指导病人进行肺功能扩充器训练,嘱病人取坐位式半卧位,做一次正常的深呼吸后,把气球含在嘴里,尽力把肺内气体吹进气球内,直至吹尽气为止,每次训练3 min~5 min ,每分钟3次或4次[1]。告诉病人从入院后术前1周左右开始,术后第3天可继续扩充器训练。并让病人及家属复述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根据病人及家属练习的情况给予指导纠正。

1.2.2 术后呼吸功能锻炼教育和护理

1.2.2.1 体位指导

术后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予30°~45°卧位,告诉病人此体位有利于痰液排出,减少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的发生,减轻伤口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呼吸。

1.2.2.2 指导深呼吸排痰

术后病人伤口疼痛明显,且手术创伤较大,多数病人表现为疲倦虚弱,因而不敢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导致痰液不易咳出,鼓励病人于术后清醒后自行排痰,有痰时及时咳出,没有痰时2 h咳嗽排痰1次以增加肺活量,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予药物止痛,嘱病人取半坐位,双手环抱伤口,做有效的深呼吸,并予持续低流量湿化吸氧,改善低氧状态。

1.2.2.3 协助叩背排痰

术后由于麻醉药物抑制麻醉反射,或体质虚弱无力咳嗽排痰,尤其是长期吸烟者,痰液较多者需协助排痰。常采用协助叩背咳痰法:让病人取半坐位,操作者站于床边,手呈杯状,由下至上,由外至内,以一定的频率有节奏反复叩击痰液滞留的相应部位,使黏稠的分泌物震动,小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脱落,慢慢集中于大支气管内。叩击时护士手掌与病人胸壁间扣住空气越多,叩击越有效[2]。鼓励病人双手环抱伤口后将痰液咳出,或用吸痰管刺激病人喉咙,让其自行咳痰,若上述方法无效后,再加上病人痰液较多时,应通过支气管纤维镜将痰液吸出。

1.2.2.4 饮食宣教

予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按医嘱增加静脉营养,根据病人的需求补充白蛋白。

1.2.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呼吸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2 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围术期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对疾病和术后康复的认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说明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肺癌病人实施健康教育需要鼓励其家属共同参与。家属作为病人最主要的看护者和经济支持来源,在病人发病期间,他们也承受着压力和打击而变得焦虑,有效缓解的方法之一就是让他们和病人一起参与到健康教育和病人的治疗中来,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技能,更好地帮助病人配合治疗,尽快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鼓励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有助于病人掌握有关的健康知识和呼吸功能锻炼的技能,从而促进病人的康复。

研究结果显示,对病人实施系统规范的呼吸功能训练指导和健康教育,降低了围术期呼吸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的早期康复,同时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肺癌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及术后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肺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按临床常规进行指导,实验组制订有序的呼吸功能锻炼训练指导和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并由家属共同参与。术后对比两组病人围术期呼吸相关并发症、死亡、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两组围术期呼吸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术期健康教育可降低围术期呼吸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关键词:肺癌,健康教育,呼吸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耿利琼.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胸部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5,11(17):1421.

四肢骨折功能锻炼的指导 篇10

【关键词】四肢;骨折;各期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11-02

四肢骨折指上、下肢骨折。上肢常见的骨折有锁骨、肱骨外上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外髁、尺桡骨干、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桡骨远端骨折等;下肢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股骨颈、股骨粗隆间、股骨干、股骨髁上、髌骨、胫骨平台、胫腓骨、踝部、距骨、跟骨及跖趾骨等。

常人卧床21天后,体力和工作能力即可降低20%~25%,至少需3周功能锻炼后才能恢复原来的水平。所以,早期功能锻炼是极其必要的。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在不影响骨折对位和愈合的条件下,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尽早开展功能性活动。本文浅谈我院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因人而宜,因症施护,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疗效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为我院收集的2010年3月~2012年5月病例。男86例,女14例,年龄9~74岁,平均年龄48.9岁。

上肢骨折25例,肱骨干骨折6例,尺桡骨骨折20例;下肢骨折75例,股骨干骨折21例,胫腓骨骨折53例。开放性骨折37例,闭合性骨折63例;新鲜骨折85例,陈旧骨折15例;感染性骨折5例,骨不连6例;伴有肱动脉及胫前动脉损伤2例,针对骨折患者的不同时期,指导其进行功能锻。

2、护理措施

2.1 第一期

2.1.1 护理方法 上肢骨折整复固定后,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暂不活动,未固定关节做轻度背伸屈动作,鼓励病人作握拳、伸指动作。上臂骨折可进行握拳、伸指动作及腕关节屈伸活动。下肢骨折整复固定后,即鼓励病人作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及股四头肌收缩活动。髌骨按摩,每日活动3~4次。牵引的病人,嘱其手拉吊环,做抬臀动作,初期每天活动3~4次,每次5~10分钟。

2.1.2 饮食指导此时由于创伤对胃肠道的刺激,短期内出现肠蠕动减慢、腹胀、食欲不振等。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食之间的软食,如:新鲜蔬菜加瘦肉末做成的软面食、豆制品、蛋类、鸡面片汤等,忌辛辣、油腻食品。

2.2 第二期

2.2.1 护理方法 骨折后3~4周,内外骨痂形成,骨折端初步稳定。此期除进行肌肉收缩外,可自主伸屈关节。上肢骨折,鼓励病人多做拳头握紧一松开动作,并作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由一个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鍛炼。并可放下悬吊带,自主抬举上臂。下肢骨折,鼓励病人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举动作。小夹板固定的病人,鼓励并协助病人扶双拐下床,做患肢逐步负重训练。

2.2.2 饮食指导 此时的饮食应由开始的清淡改为高营养、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用于增加全身营养,满足骨痂生长的需求,如:排骨汤、瘦肉、炖水鱼、动物肝脏、乳制品等。骨折多由骨质疏松引起,钙的重吸收又加重了骨质疏松,因此还应加补高钙饮食,如:豆类、海带、虾皮、芝麻等,同时可以服用多维钙片,以利钙的重吸收。

2.3 第三期

2.3.1 护理方法 骨折后5~6周,周围软组织恢复正常,肌肉有力,骨痂较多,较稳定。鼓励并协助病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大活动范围、强度和次数,但应注意限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方向和范围。

2.3.2 饮食指导 这时的饮食应以滋补为主,除正常饮食外还应加补猪、羊骨汤等;食疗可用枸杞、骨碎补炖牛排骨,汤肉共进。也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虎骨木瓜酒等。由于骨折后需卧床3~12周,宜出现便秘,因此还应注意多食富含粗纤维素的食物和水果,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500ml,按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每日3次,促进排便、防止便秘。

2.4 第四期 骨折后7~10周,有临床愈合征象。此期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动作,使各关节得到全面锻炼。下肢扶双拐者,应逐步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坐床摆腿、摇膝、扶床蹲立动作。

3、护理体会

3.1 四肢骨折后,适当的功能锻炼能促进肿胀消退,加速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在临床上许多病人常依赖于医生的治疗而不愿意进行功能锻炼,故应耐心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目的、作用、方法和步骤,使患者对功能锻炼有正确的认识,从而积极配合。

3.2 严格限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作,如前臂旋转活动,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上1/3骨折的内收活动等,防止骨折移位。

3.3 要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时间。同时,以不使病人感到疲劳、不加重骨折部位疼痛为度。

3.4 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负重锻炼时,应注意保护病人,防止滑倒、碰伤、扭伤等。

3.5 健肢的训练尤其重要,能促进全身功能改善,并在患者扶拐下地时不至于因健肢无力而摔伤等。

3.6 做好出院指导。告诉病人出院后锻炼方法,鼓励病人因地制宜坚持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4、注意事项

呼吸肌功能锻炼 篇11

呼吸机的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的康复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我院COPD康复期呼吸机功能锻炼护理中的问题, 以护理小组的形式进行循症护理,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循征方法

1.1 成立循症护理小组

循症护理小组的成员包括科室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各1名, 均为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 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接受过有关循症护理知识的培训, 掌握循证护理的有效方法。

1.2 提出问题

循症护理小组每周1次总结科室护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把对患者健康影响最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

1.3 查阅资料

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相关文献, 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检索的关键词, 找出相关资料, 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作出评价, 确定结论。

2呼吸机功能锻炼的护理循证及护理干预

由于患者均为老年人, 长期患慢性疾病, 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且体质差, 因此让患者进行呼吸机功能锻炼并长期坚持有一定困难。

2.1 心理护理

COPD患者病情易反复, 需要反复门诊或者住院治疗, 呼吸困难的痛苦经历、医疗费用的增加、劳动能力的减弱等原因使COPD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该运用纯熟的沟通技巧进行护患双方有效的沟通, 让患者认清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 帮助患者改变应激源或改变对应激源的反应, 合理地使用心理疗法, 如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安慰、支持、劝解、保证等方法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用一定的松弛技术来达到缓解应激反应, 减少心理问题对机体影响的目的[3]。

2.2 护理人员的要求

指导患者锻炼的护理人员均进行专门训练, 要求非常熟悉呼吸机功能锻炼的方法、目的、作用机理及注意事项, 有强烈的责任心及耐心, 态度热情, 使患者认识到锻炼的必要性, 树立锻炼的信心和恒心, 能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 坚持长期康复锻炼。

2.3 呼吸机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体操锻炼。训练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来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根据肺功能改善情况定期修改计划。开始训练时护士先做示范动作, 再给予具体指导和及时纠正。训练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面色及神态, 如有不适要停止训练。护士一定要严格按照正确的呼吸训练方式指导患者, 让患者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带动, 以调动其积极性。锻炼量以患者自觉稍累而无呼吸困难, 心率较安静时增加<20次/min, 呼吸增加<5次/min为宜

关键词:循症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机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姜宏丽, 范秀珍.护理学导论[M].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4:156.

[2]李晓玲, 成翼娟.循症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5) :389.

上一篇:环保更健康下一篇:国内企业海外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