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呼吸

2024-10-09

自由呼吸(共12篇)

自由呼吸 篇1

教育家李希贵曾让自己正在初一的儿子李大伟和正在读初四的内侄女王庆玲一起参加了当时高密一中高三语文考试,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高三全年级的平均分是84.5分, 初一的李大伟考了82分, 初四的王庆玲考了85分。

离高三, 一个相差6年, 一个相差3年, 少受了这么多年语文老师的“耳提面命”“谆谆教导”, 成绩却是如此的接近!经过分析发现:这两个孩子有属于自己的大量的阅读。在小学, 他们读了安徒生、格林、格列拂、西游记……童话世界丰富和拓展了孩子想象的天空;在初中, 武松刚毅的个性、赤壁弥漫的硝烟、聊斋曲折的故事、杨子荣林海雪原里的驰骋……又打开了他们的视野, 让他们体验到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体验到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情感。他们有着自己的思索、感悟, 有着提高语文修养所必须的大量的语言材料的沉淀。而这, 恰恰是老师的讲授代替不了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约翰生也曾说:“人们现在有一种奇怪的想法, 认为无论什么都要通过讲授来教给学生。我看不出讲授比阅读究竟好在哪里, 因为讲义都是从书本上抄来的。”

而现在的课堂大多都已变成了埋葬学生阅读个性的坟墓:很多教师在课上照着教参书上的标准答案喋喋不休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阅读, 一篇篇鲜活课文被老师变成了一道道板着冷冰冰面孔的标有标准答案的标准试题。

一堂课下来先是满堂讲, 再是满堂问, 再是满堂练, 再是满堂背。即使用了多媒体和网络, 课堂也不过从人灌变成了机灌、网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

这时文本解读已经变成教师的强暴活动, 学生的思想被安放在书本底座上, 用螺钉铆紧。空荡荡的课堂上, 老师戴着教参的面具上演着独角戏!而下面坐的, 不过是一个个书袋、书橱。而老师面对着台下一个个书袋、书橱往往还要“用心良苦”地说:“我是为了你们好……”

当代批判教育学就指责学校与课程均为“圆形监狱”。这是边沁所描述的一种中世纪监狱形式, 中间是一个塔, 环绕着塔的是一圈狱房, 塔里的眼睛可以清楚地看到每间狱房的动静, 犯人却看不到是否有监视之眼, 最后只能将监视内化与泛化, 成为无所不在的凝视之眼。他们将人从外部到内部、从思想到情感、从习惯到本能训练得符合规范, 取消了人思想的可能性。

教育是通往“出人头地”的道路, 学校与教学正在不断界定与雕琢着通往“出人头地”的道路。孩子自在的成长被替换为凝视之中的雕琢以及雕琢之后的扭曲。

当教育时空——一个自在成长的空间被建构成一个圆形监狱, “真”不再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重要的标准是正确。“阅读实践”和“情感体验”都让位给了“标准答案”

现在除了那几册语文课本, 倡导的课外阅读也被蒙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多读书、读好书”被人视作“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举措, 学生的阅读依然强行捆绑在“提高考分”、“提高升学率”的战车上。所读的名家名作寥寥无几, 文化视野狭窄, 语言积累贫乏, 提高语言综合素养和能力成了一句空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 用形象的话来说, 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 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 就没有帆, 也没有风。阅读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一句话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也提到了阅读具有个性化, 是读者独立的思想行为。

而我们的学生, 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 书读死了, 思想读枯萎了, 内心读成了一潭死水。我不由得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读死书是害己, 一开口就要害人”假如鲁迅先生还在的话, 他肯定又要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鲁迅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以“立人”为核心的。“人立而后万事举”。“立人”, 也就是人的全面彻底解放, 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精神自由。

鲁迅先生十分理解儿童的阅读心理, 他认为儿童的阅读不要受到成人的干预, 什么“提高写作水平”、“提高考试成绩”等等, 儿童要能够享受到自由阅读、快乐阅读所带来的精神快乐。

他在《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提到认为孩子应当是健康、活泼、顽皮的, 丝毫没有被压迫的瘟头瘟脑。反观孩子的阅读也应是健康、活泼的, 丝毫没有功利色彩, 不应被应试扭曲。

让我们一同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因为这“于我们民族前途的关系是极大的”。“故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打碎禁锢学生自由、快意阅读的监狱, 让学生的阅读自由的呼吸, 刻不容缓!

自由呼吸 篇2

春天来了,可是却飞雪片片,在将暖未暖的,感受到点点清冷。

漫天的真象一张大网,网住了前方的路,网住了我的。

脚步,让自己不能自由呼吸,不能自由前行。

当雪挂满树梢,那份极致的画面让心立刻变的纯净,有多久的,没有停下来看看,看看外面的。

当争夺无法停止,当名利都不再,当一切都远走,还有自己,还有,还有失而复得,也还有期待。是不是人在最的时候,才感觉是唯一的。

当蓦然回首,发现里总有一双注视的眼睛,可以,可以,是自己的不舍,还是自己的虚幻。

我们总要在一切都坦然面对的时候,发现远离的`,失去的,的,过往的,有,有疼痛,也有叹息和哀怜。

有些人,有些事终其,不能同行或同在,但却终生难以忘怀,有一段时间,或许还有现在,以为可以,以为就好,以为可以,以为彼此不能。当没有回应,当隔断声音,是不是怨恨也就没有了理由,逃避也就成了一种歇息的借口。

感到受伤,是因为心在不设防的时候被刺痛,当伤口还在,已悄悄远走,好像了,当碰触还是会有感觉,其实不是忘记,是因为习惯了它的存在,也习惯了被。当冷漠过后,寂静地面对内心,发现沉重一直压在的底层,虽然轻松,却一直存在,一直都在小心躲藏。以为在忙碌的里,人更容易忘却,其实一切都是短暂的逃离,当某个瞬间,重新提及,仿若似曾相识,就是我们必须真正学会面对的时刻,也是不容我们逃避的时刻。

人在某一时刻很脆弱,清醒过后,发现脆弱是一件痴傻的事,让我们可能会埋藏,而的脆弱随着时光的流失,或坚强,或割舍。

这个季节里,平静之中有点点的寂寞,或许,这种心境是因为懂得了取舍,也懂得了善待自己,让自己可以在一些世俗的羁绊之间寻求某种轻松,回头,向前,都是一种选择,无论得到和失去都是一种解脱。既然生命需要艰辛和磨难,既然经历需要注解和等待,那么,静心静气,安定从容是一种最好的生存方式。

春天虽然清冷,但总是要来,总要在这种清冷之中寻求自由呼吸的,让自己保留一点。

让亲人自由呼吸 篇3

弟弟在房价上百万的北京生活、工作,虽有高薪,可仍然感到r生活的压力。所以对老家的亲人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父母只想着从小亏了大儿子,指望小儿子出息了,能帮帮哥哥,好歹也算弥补。所以对如今的小儿子很是不满。

这时候,大儿子对父母说,我也有一双手,能靠得了自己,虽然我小时候把学习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可学到今天这一步也全靠他自己,他对父母赡养是应该的,对我他没有这个义务,我把学习机会让给他的那天,也没想过弟弟能有这么出息,这是他努力得来的,我不能对他要求什么,你们也不该生气。

父母听了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把这话转给了小儿子。小儿子听后,给哥哥去了封信,说,哥哥,我在国外学了几年,也吃了很多苫,也认为我不欠你们的,都是自己努力来的。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和哥哥你比,我觉得我很自私,我虽然书读得多,可做人和你比不了,他随信还寄了一万块钱。

钱哥哥没收,回信只有一句,你不欠哥的,安心过日子吧。再后来,哥哥从挖煤工一直干到了一个中型矿的承包人,生活彻底改观了。弟弟在北京经常对朋友说起自己的哥哥,说他是个白手起家的企业负责人,言谈间充满了自豪。

是呀,生活需要人自强、自立,如果哥哥因为当年的一次让,而让弟弟一辈子来还债,一辈子来救济自己,进而放弃了自己对生活的努力和追求,哥哥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弟弟也会觉得疲惫不堪,难道亲情是可以用公式计算的吗?既然不能,当付出的时候就不要想到回报。有了这样胸襟的哥哥在生活中一定会是个强者,自然他后来也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弟弟的尊敬。

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利用亲情不断索取的例子,可是既然是亲人,既然爱他,就学学故事中的哥哥,自强自立,让亲人自由地呼吸吧。

被动房——自由呼吸的新居 篇4

“汉堡之家”给人们带来了低能耗建筑的新概念。“汉堡之家”的屋面安装了带有热回收功能的中央通风设备, 为楼内所有房间提供经过加热或制冷的除湿新风。夏天提供新鲜空气的同时回收屋内产生的热量, 回收率至少可达90%。这种被动节能建筑采用密封结构, 选用保温建筑构件, 不需要传统的暖气和空调系统, 通过空气交换, 达到良好的隔热目的。四季均能保持人体舒适温度。

目前, 被动式节能建筑逐渐成为欧洲国家节能建筑发展的主流。它带来了一种理念, 并非高科技就是节能, 并非高投入就是绿色。

在我国古代, 建筑虽然夏天没有空调, 冬天没有暖气, 但通过合理的房屋设计, 可以实现冬暖夏凉。现在有了空调和暖气, 尽管客观上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却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人们似乎患上了空调和暖气的依赖症, 设计师也因为过多地依靠设备而忘记了被动式设计这一有利的武器, 而一部分资源完全可以通过被动式设计节省下来。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篇5

——李衍龙

我有幸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它就像是我的一位远到而来的恩师与挚友,与我促膝谈心,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入耳入心,《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先生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每每回顾其中的片段,都有不重复的收获在心中。

今天借此机会,向大家讲述我与它的不解之缘。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而反思我们的教育,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作业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非常认真地在告诉学生真理,其结果呢?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低落。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孩子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这句话很简单,但很有道理,我们老师的任务不应该是告诉学生真理,而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俗话说:差的老师只会给学生带来奉献,而好的老师会教给学生学会真理。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一直以来,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是什么?除了成绩,还是成绩,就是有些学校加入了一些活动、表现、文明等等,也只不过给成绩当当陪衬而已,最终还是成绩说了算,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就是拔尖的学生。始终以“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如同我们希望用一个模子塑造出千姿百态的产品,其结果可想而知。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在生活中教师不要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要用多元的观点去看待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懂得去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信心,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责任。

李希贵老师的“语文实验室计划”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阅读充盈学生的心灵,让阅读使学生成长的岁月充满快乐,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广泛的阅读是一种积淀,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应用,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谁能坚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顺畅地呼吸。我坚信书的力量,因而在班级里,大力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并鼓励学生写日记、编故事、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等等,为学生提供一切自由学习的机会。有时我们碍于领导的检查与监督,顾虑于考试与成绩的压力,不能真正地去实施。

我在读到“看来还是老师错了,真是对不起你们了„„”这句话时,我感动不已,对照起自己来,我差之甚远。在生活中,我总认为自己是老师,什么都是对的,错的是学生,即使有时候意识到自己错了,也没有勇气在学生面前认错,总觉得这样很丢面子。你错了,就应该像孩子真诚道歉,你认错了,孩子们也会谈陈自己曾经的错误,你认错了,孩子们受伤的心得到了抚慰,你认错了,孩子们的心情不再犹豫了,你认错了,孩子们心灵的天空阳光灿烂起来了。看来以后我要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学生,教师完全可以道歉,教育完全可以在平起平坐的状态下进行,我想这种教育效果肯定会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老师,您可不能说对不起,错误也是我当学生的。”

让地球自由呼吸 篇6

俄罗斯引领全球创意环保

虽然每提到全球森林保护,人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热带雨林参天大树倒下的画面,但对于世界气候保护来说,温带和寒带高纬度地区的森林起着关键作用。

在比金河谷的一片690万亩森林面积上,该地区的原住民从俄罗斯政府手中承包下了这片受到砍伐威胁的林区,承包期限为4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森林专家叶甫根尼·列普约施金说:“这里的原始森林对气候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仅在我们承包的这片地区就储存有4800万吨以二氧化碳形式得到储存的碳物质。”在国际气候保护行动的框架下,德国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德国分会在头三年内斥资250万欧元资助该项目。之后,承包方将用出售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收入来支付承包森林的费用。

比金河谷的大部分地区由被称为“北方针叶森”的松树、云杉、桦树和落叶松所覆盖。这种专家口中的“泰加林”占全球森林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北半球北纬40度和70度之间形成了一条绿帶。60%的泰加林位于俄罗斯境内。根据非政府组织“俄罗斯森林俱乐部”的估计,只有2-3%的泰加林受到了足够的保护。因此,国际“泰加林救援网络”主要协助俄罗斯环保组织和原住民保护泰加林免遭大规模的盲目砍伐。该网络在一份新的报告中写道,“北方针叶林是一个关键的生态区域,由于其敏感性和巨大的面积可以会影响气候变化。”

完好无损的北方针叶林不仅能储存大量的碳物质,而且也能抗御全球气温升高带来的后果。遭受大规模砍伐而失去了其最茁壮树木的北方森林则丧失了保护气候的作用。北方针叶林的大部分生长在永冻层上。几千年来,大量危害气候的气体囤积在冰冻层中。如果永冻层解冻,对环境有害的沼气就会进入大气中。正在受到砍伐威胁的北方针叶林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威胁气候的“定时炸弹。”

现在,在西伯利亚东部的比金河谷,环保人士有49年的时间来实现保护原始森林的目标。他们希望俄罗斯政府会授予该地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称号。凭借比金地区世界知名的象征物——濒临灭绝的西伯利亚虎(俗称“东北虎”),获得这一称号可能会比想象的要快:2010年秋天,保护国际野生老虎的国际会议将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所有仍有野生老虎生活国家的代表都将出席。如果俄罗斯总理普京届时能将保护比金合谷看成首要任务,那么不仅保护了野生西伯利亚老虎,也保护了世界气候。

中美两国强强联合

近日,美国银行慈善基金会和大自然保护协会携手中国政府及当地机构共同推动一个全新的试点项目“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区项目”,该项目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土地管理及保护模式将在中国启动。美国银行将提供100 万美元的种子基金用来支持该项目的发展。“社会公益型自然保护区项目”将以有利于环境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森林的有效保护。

此外,美国银行还将投放100 万美元,用于支持大自然保护协会在巴西和印度尼西亚进行的创新模式森林保护工作和森林碳汇示范项目。美国银行和大自然保护协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合作已经有了20 年的

历史。

因为森林植被遭受破坏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占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5%,这个排放量已经超过了所有飞机、火车和汽车排放的总和。目前,世界各国对于森林保护工作仅提供了少量的经济激励,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各国需要增加相应的奖励措施,加大奖励额度,这样才能实现对现存森林的保护,同时这些经济奖励措施也可以激励相关人员继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碳减排方案。

一直以来, 美国银行在环境保护方面不遗余力,作为公司的200 亿美元十年计划的一部分,美国银行希望通过贷款、投资、产品、服务、慈善事业以及自己的业务,进一步推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建立超过2500个自然保护区,规模之大令人鼓舞;但是,由于历史规划等原因,一些保护区之间缺乏有效的“生物廊道”的连通,各个保护区被公路、乡村隔离在不同的区域,例如某些大熊猫栖息的森林由于缺乏廊道连接,大熊猫无法在多个保护区间自由迁徙,这些未列入保护范围的林地大部分也是当地经济发展和地方民生的重要资源。

近几年进行的林权制度改革,为社会力量提供了一个参与到森林保护工作中的机会。社会团体可以协助政府扩大对现有保护区的保护,也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促进一些环境友好型经济项目的开发。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 篇7

全书共分四个篇章, 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若干小故事串联起来, 融入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认真思考。第一条主线是教学线, 主要介绍了他进行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主线是教育线, 主要写了李老师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主线是管理线, 讲述了他自己从教师到校长到局长到教育家的成长过程, 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管理理念的实践与变化。

李希贵老师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关键在于他对“自由呼吸的教育”, 对“人的回归”的尊崇与践行。在李老师的教育求索中, “人的回归”与“自由呼吸”有三种意蕴:

其一, 学生潜能的唤醒与主体性的彰显———让学生“自由呼吸”。

在书中, 李老师深刻反思了自己学生观的渐变过程, 那是一个在无数次错误和失败中摸索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与大师对话、从阅读中汲取养分的过程。正是一颗好学又善于深思的心灵, 让他一步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地融入到了自己的学生观中。他始终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经常思考教育应给学生留下什么。他提倡民主从课堂开始, 着力造就一个“选择的校园”,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 哪里闪光就“打造”哪里, 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

“自由”与“教育”连襟。自由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我选择”。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关键性内容, 就是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 可以压缩于斗室, 可以充斥于广厦, 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

其二, 教师主体性的尊崇与张扬———让教师“自由呼吸”。

一个行动与心灵都不自由的人, 不可能完成一项最壮美的事业。对于一位校长而言, 成就教师与成就学生一样重要, 因为“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理解生活, 就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教学, 对待学生”。文章中“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句话让我感同身受。这是李希贵老师独特的人文管理理念。当一个人意识到“自我的独特价值”, 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和“关注”时, 责任感和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 从而为主体性的发挥注入持久而强劲的能量。

其三, 学校个性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让学校“自由呼吸”。

在管理中, 李老师以营造“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使命, 进行了一系列引领潮流的探索。他明确指出:“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管理管理, 只有管没有理, 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 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 理解他们, 甚至热爱他们, 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也是他对“管理”一词的诠释。

从管理一个学校到管理一个县的教育, 再到管理地级市的教育, 李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教育管理的模式。他立志于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他致力于新课程改革, 着力打造教育强市, 他将西方企业管理中的一些新思想、新理念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中,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释放科学的力量让人们自由呼吸 篇8

细数历史, 我们会发现传染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比战火要来的更为猛烈。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早在古希腊的时候, 在雅典就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然后是六世纪的时候, 东罗马拜占庭发生鼠疫;接下来是十二、十三世纪的时候, 欧洲又兴起一个麻风;到了十四世纪的时候, 欧洲发生了一次非常大的鼠疫, 也称为黑死病, 当时整个欧洲流行鼠疫, 死亡了两千万人, 造成非常恐怖的一种景象。

1918年, 在奔赴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美国士兵中, 流感开始肆虐, 而这些士兵又将病毒带到了欧洲战场。随着战时人员的频繁流动, 以及战后士兵们纷纷返乡, 一场可怕的流感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它夺去了2000~4000万人的生命, 远远超过一战和二战中阵亡人数的总和!

当然, 这决不是第一次由战争与人口流动引发的瘟疫爆发。在伤寒疫苗发明之前, 几乎每次战争都会有大量士兵死于伤寒, 而历史上的许多著名战争也都在被征服地留下了致命的病毒。

事实上, 包括战争、贸易、传教活动等造成的人口流动正是促进传染病大规模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六世纪中叶, 天花跟随朝鲜佛教传教活动来到日本, 使日本陷入恐怖的“瘟疫时代”;中世纪的东西方贸易, 把丝绸和鼠疫一起由中国带到了欧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 更将天花、鼠疫、流感、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传播到美洲大陆——消灭掉上千万印第安人的首要元凶正是这些瘟疫, 而不是殖民者的枪炮。

走进20世纪, 疾病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陈出新”, 从“世纪绝症”艾滋病、“非洲魔鬼”埃博拉、疯牛病到2003年的非典, 无不令全世界人心惶惶。

因为科学, 我们连战连捷

建国以来, 我们国家也发生过大的流感, 1957年有一次非常大的流行, 到了1968年又有一次, 到1998年又有一次, 都是大范围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看上去是一种很平常的疾病, 但在流行中夺去人命最多的恰恰正是它。

很多人认为, 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狂妄和贪婪的报复。

的确, 当今的人类居住集中、流动频繁、交往密切, 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不断增多, 这一切都让病毒在传播媒介和速度具备的综合效果下, 具有了迅速变成大规模传染病的可能;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自然法则的藐视, 更使新型病毒有了可乘之机。

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 人类曾一度相信, 人类文明终将彻底战胜瘟疫;但事实是, 我们的确可以用先进的医学技术控制某些瘟疫, 但同时却要面对更多的新威胁, 它们有的是令人束手无策的新型传染病, 有的是旧传染病的新变种。也许, 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将永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成为一种“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的进化战争, 我们永远也没有高枕无忧的那一天。

当然, 纵观历史, 就单种传染病而言, 人类征服瘟疫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科学家们会找到征服包括非典在内的各种新型传染病的法宝。因为, 当人类文明遭遇瘟疫挑战的时候, 我们或许无法完全赢得这场战争, 却能够打赢一场又一场的战役, 因为我们拥有科学的力量。

因为科学, 我们从粗暴走向文明

截至7月5日, 我国内地共报告1040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已治愈出院756例, 280例在院接受治疗, 3例居家隔离治疗, 1例意外猝死。

不光是在西方, 在我们国家, 也很早就出现利用隔离的办法来阻止传染病的扩散。最早一次是1910年在哈尔滨周围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鼠疫, 大批人员死亡, 当时皇帝就发圣旨给一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医学专家伍连德。派他到东北作为医官去消灭鼠疫, 而且授予他非常大的权利, 他可以隔断交通, 可以随便地隔离病人, 还可以焚烧尸体。随即, 他就把装死人的棺材, 约为二十二堆, 长一公里, 全部烧掉。因为当时发生鼠疫时, 如果把感染者的尸体埋在地下, 老鼠就会食尸, 进而传播更厉害。当时用了四个月时间就全部消灭了。

由于隔离, 一些病被治好了, 尽管不知道病源和病因, 但是把病人隔离起来, 不跟别的人接触, 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后来的发展。首先就是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那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他最早研究葡萄酒腐败变酸的问题, 他说葡萄酒可以变酸、腐败, 跟人得传染病死是不是有点关联。正好那时候法国南部蚕大批死亡, 他就去观察, 他把疫区的蚕和蚕叶都拿来看, 在显微镜底下, 他发现很多小的颗粒, 所以他就想这个蚕的病可能跟这个小颗粒有关系, 他就把疫区的蚕连桑叶全部烧掉, 果然传染病就被制止住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 以及关于预防传染病的种种长效机制的制订, 我们现在的隔离更加科学和人性。

先进的隔离服, 以面具为例, 面具的鼻子非常长, 里面放的海绵, 海绵被丁香、肉桂浸的醋所浸透, 那么呼吸的时候, 就能防止不干净的东西吸进去, 从而防止传染。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类文明的提升在预防传染病的实施中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因为我们有了更为科学的判断与精确的测定, 以前那种“宁可错杀一千, 决不放过一个”的血腥隔离场面只能通过历史书让后人了解了。

今天回顾传染病的历史, 特别是人类在跟传染病斗争的过程当中, 我们逐渐取得了胜利, 因为我们拥有科学的力量。

因为科学, 我们可以与时间赛跑

从今年4月27日墨西哥东部韦拉克鲁斯州佩罗特镇一名5岁男孩是墨西哥首例确诊甲型H1N1病例, 到世界卫生组织6月11日宣布, 将全球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级别由5级提升至6级的最高级别。这意味着甲型H1N1流感开始全球大爆发。全球的空气日渐凝结。

但是“全民口罩”的令人窒息的气氛马上就要烟消云散了。

由华兰生物生产的我国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6月22日正式下线, 在经过一系列生物、生化实验和临床实验后, 这批疫苗有望于9月上市。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范蓓表示, 下线后的疫苗仍需经过约14天的生物、生化实验, 在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后, 于7月进入临床观察。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药品批准文号后, 这批疫苗有望于9月正式上市。

从6月3日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率先拿得世卫组织认可的毒株, 到6月22日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正式下线, 仅仅19天时间, 人间地狱至天堂的切换, 19天后我们看到了久违的笑容, 也许是被口罩遮掩了太久, 张张笑脸显得格外灿烂, 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 我们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因为我们拥有科学的力量。

也许你压根儿就想不到, 在流感疫苗的具体研制过程中, 科技成了一大功臣。

首先, 科研人员需要从鸡蛋中提取7日龄的鸡胚, 把毒株种到鸡胚中, 并将鸡胚放入密闭、无菌、恒温35℃的孵化箱中, 这样做的目的, 是为了给毒株提供一个适宜的存活和发育的环境。3天后, 发育好的病毒就可以从鸡胚中抽出来了, 在经过福尔马林的灭活之后, 毒株中的感染性就被去掉了。

然后, 过滤掉毒株中过多的蛋白质, 就可以获得对免疫有用的抗原, 再通过稀释, 添加佐剂, 疫苗就制成了。

科技就是有这种魔力, 平日餐桌上的食品如今竟成为拯救人类的妙药良方。科技就是拥有如此神力, 它可以力拔山兮气盖世, 亦可让高峡之上平湖出。

自由呼吸 篇9

关键词:自由泳,呼吸技术,针对性,训练方法,稳定性

1. 前言

自由泳, 是游泳比赛项目中最多和最快的一种泳式, 在不同层次的训练计划中占的比例最大, 自由泳在游进中, 转头呼吸时最容易破坏身体姿势保持流线型, 保持水平和正直姿势受到的较小阻力;而呼吸合理, 有利于左右轴的平衡, 有利于上下肢与躯干的协调, 有利于合力的发挥, 所以, 自由泳呼吸技术是自由泳技术中的难点;北京奥运会获得八枚金牌的菲尔普斯, 在技术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从他的成绩和技术分析得知:游进过程中身体位置平稳、匀速、减少摩擦力、增加划水效果、平均分段时间接近、动作节奏更稳定是夺取优异成绩的关键技术;因此, 如何改进自由泳呼吸技术, 提高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下面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和探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深圳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游泳项目运动员60名, 年龄5岁至11岁, 要求:学会四种泳式, 每周训练6次, 男女不限, 每次训练45分钟。

2.2 实验方法:

2.2.1 划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分组的原则是两组, 双方男女性别、年龄与原有的技术和水平大体相同。实验前进行第一次自由泳技术测试, 完后选出两个最好、两个次好依次选之 (实验组30人, 对照组30人) 。

2.2.2 实验共进行两周12节训练课 (从2009年1月5日至1月17日中间休息一日) 对实验组集体制定一份训练方法 (表1) , 对照组仍按自己原来的内容训练。在实验其间, 主要以较好的大部分队员为主, 较小和较差的后面尽量跟随, 严格要求出勤率并给运动员进行课外回家做相关技术摸仿练习。

2.2.3 两周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自由泳技术的第二次测试。

2.2.4 测试成绩:50米自由泳;测试技术评估:优秀为5分, 良好为4分, 中等为3分, 及格为2分, 不及格为1分, 实验前后用摄像机拍下给大家对照说明。

3. 实验结果

由表2可见, 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通过两周的训练成绩都有提高 (对照组为0.569秒, 实验为0.979秒) , 但实验组比对照组成绩的提高, 有显著提高, 可见, 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自由泳呼吸技术训练是有效的。

由表3可见, 无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经过两周的训练技术都有提高, (对照组为0.5, 实验为0.9) , 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实验组比对照组技术的提高, 效果显著, 针对性的改进自由泳呼吸技术, 在训练中采用是有效的。

4. 分析与讨论

4.1 测试效果的实验过程。

实验开始时, 对照组技术总分为86分, 平均分为2.866分;实验组技术总分为87分, 平均分为2.9分, 表明实验开始前两组技术水平基本相同。

通过两周12次课的插入45分钟改进自由泳呼吸换气练习后, 对照组成绩为0.569秒, 实验成绩为0.979秒;对照组技术平均分为0.5分, 实验组技术平均分为0.9分;实验组无论从成绩还是技术上都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虽然中途有极少数人因有事和小病不能全勤参加练习, 但并不太大影响整体的水平提高。

经过按程序训练, 无论训练水平高低, 男女性别和年龄大小, 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谁进步快, 按完成好第一个练习要求后, 才允许做第二个练习, 依此类推, 结果表明年龄大并不一定比年龄小占绝对优势, 相反, 不良的呼吸技术和习惯反而阻碍了其更快提高。

实验时间定为两周, 主要考虑到有的学员有事有病来不了和更多的进行巩固训练, 不让其刚改好的技术很快变形, 同时, 定45分钟时间是除此外还可练别的项目, 不影响其他必要的训练内容。

4.2 呼吸时容易犯的错误:

(1) 转头过快; (2) 转头过慢 (晚呼吸) ; (3) 抬头吸气; (4) 转头角度过小; (5) 侧后转头吸气, 破坏身体的正直游进姿势; (6) 自由泳吸气时停顿太久; (7) 吸气一边高一边低; (8) 头部不稳定不断两边摆动; (9) 头部上下起伏太太; (10) 先抬头后转头。

通过针对性的改进自由泳呼吸技术, 自由游呼吸时所容易犯的错误都能解决和改正。

4.3 实验对整体技术和成绩及心理的影响。

在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技术水平基本相同, 但经过实验后, 两组情况变化很大, 实验组在针对性的改进和解决自由泳呼吸技术和方法内容后, 整体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同时, 运动成绩也大幅增长, 队员与家长从心理上也获得很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5. 结论与建议

对60名实验对象的数据统计分析后, 可知:有针对性的改进自由泳呼吸技术训练后, 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都有提高, 但是, 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成绩和技术, 效果显著, 可见, 针对性的改进自由泳呼吸技术, 自由泳呼吸时所容易犯的错误都能解决和改正, 在训练中采用是有效的, 手段值得借鉴和推广。

在这年龄段上只要抓好改进技术和提高技术这一环节, 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上去, 具有实效意义。

自由呼吸 篇10

基于学校“创设优良学习生态, 为学生优质发展奠基”之办学理念, 融合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的诉求, 我们提出了“后绿色课程”之理念, 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自由呼吸”, 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感悟绿色, 展现活力, 健康成长。

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自由呼吸, 是促进每一个学生优质发展的教育。我们追求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 健康成长。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 采取适切的教育教学方法, 创造有利的条件, 进行有益的引导和整合, 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促进学生勤学善思, 成为“雅气质, 宽胸怀;勤学习, 善思考;会健身, 乐生活”的阳光学子。

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自由呼吸, 是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的教育。一是, 学校努力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二是, 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学习状态参与学习;三是, 指导家长尽力提供优良的成长环境。总之, 学校整合协调各种优质资源, 让教育环境成为他们成长的“氧吧”, 使之拥有源源不断的新鲜氧气。

让每一个学生在这里自由呼吸, 是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我们将提供菜单式的学习内容供学生选择, 推荐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供学生选用, 创设多元开放的评价平台供学生体验。目的在于, 丰富学生的品德形成和人格健全的经历, 丰富学生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的经历, 丰富学生艺术修养和体育健身的经历, 丰富学生社会实践和动手操作的经历……满足学生共性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需求。

二、“后绿色课程”的构建

根据我校的育人目标, 我们对“后绿色课程”的结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进行规划设计。

1. 课程结构

学校确立“板块统整式”课程结构, 如下图所示。

就学校整体课程而言, 核心理念是“让每一学生在这里自由呼吸”;这个理念由享受绿色系列课程、感悟绿色系列课程和创造绿色系列课程三大板块组成, 板块的主题分别是享受绿色、感悟绿色和创造绿色。每个板块又由相关课程来支撑, 如享受绿色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支撑。

2. 课程设置

(1) “享受绿色”系列课程

侧重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倡导创设“享受课堂”, 追求课堂教学品质, 让学生在良好的生态中学习, 享受优质的、绿色的教育。

(2) “感悟绿色”系列课程

侧重方法体验类的课程, 习得方法, 使学生在体悟道德、形成价值观、拥有创新意识和提高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3) “创造绿色”系列课程

侧重学校社团类课程, 旨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发展创设开放的、自由的环境, 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此类课程的开设以选修为主。学校安排相应课时进行, 初一年级安排单独的课时, 初二、初三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或渗透。

四、“后绿色课程”的实施

我校追求“绿色的质量”提升, 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 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 并按照新课改精神进行课堂教学监控,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促进学生优质发展, 健康快乐地成长。

1.“享受绿色”系列课程的实施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心放在建设“享受绿色课堂”, 它的主要着眼点表现在:

(1) 教学目标:形成适合学生实际的学科教学双向细目表, 规定适切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进度。

(2) 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立足课程纲要、现行教材和学情, 通过重构、增删优化教学内容, 通过设计课件、学案、讲义、作业等丰富课程资源, 将“教教材”演变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用教材教”。

(3) 教学过程:以各个学科教研组提炼的课堂范式为基础, 力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追求有品质课堂。

(4) 教学方法:倡导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要求教师将微笑带进课堂, 将趣味带进课堂, 将问题带进课堂, 将智慧带进课堂;要求学生形成适合学情的“个体合作, 全体自主”的学习方式, 如实施“小先生上课制”, 让部分学生当老师, 老师当学生。

(5) 教学评价:享受绿色系列课程的教师评价依据学校相关要求, 从师德、遵守教学纪律、教学管理、教学五认真、教学效果、课程资源开发等几个方面评价教师课程实施效果;学习评价以省、市、区相关教研部门的评价为主, 结合本校情况进行校本化的评价。

实现“享受绿色课堂”的保障是:从转变观念入手, 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 包括集中的通识培训、有计划经常性的专题培训、即时点拨式的案例培训等。坚持培训方法的多样化, 如专题培训法、考察学习法、观摩研讨法、课题研究法、导师带教法、学术沙龙法、总结经验法等, 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水平。

2.“感悟绿色”系列课程的实施

感悟绿色系列课程包括学习方法类、德育活动类、技能拓展类课程等, 学校根据需要, 还将不断丰富此系列课程。

学习方法类课程立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 因为学习本身就是学生主体的成长过程和自我建构过程, 教师只是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激发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在教学中, 只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才能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各学科教研组要加强学法的研究与指导, 形成校本化的学法指导材料, 通过专题培训、课程渗透、学法交流等多种课堂形式实施该课程。课程评价采用教师评价为主的方式。

德育活动类课程立足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阳光的个性。该类课程可以利用学校的“三会” (晨会、夕会、班会) 和节假日进行, 由德育处、团委、少先队共同制订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计划、课程评价方式, 各年级组根据年级特点制订课程具体的实施方案。课程评价以学生自评、组评的方式为主。

技能拓展类课程立足于提高学生生存能力、生活技能和多元化的学习才能。如开设民防、劳技、英语口语等课程, 学校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评价方式, 由学科组负责落实, 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实施, 课程评价以学生技能展示为主。

3.“创造绿色”系列课程的实施

依据我校的课程目标, 各学科组围绕文学院、艺术院、健身院、少科院等课程方向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 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学科组上报的校本课程方案进行审批、指导。

该系列课程以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位学生提供创造可能为开发宗旨, 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与创作、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爱也需要自由呼吸 篇11

婚前,我和小智有过激情如火的身体接触,那时两团燃烧的火是无所顾忌的,因为火只在乎热度,而非姿态。洞房花烛之夜,我要求唯美一些,可由于喜宴上酒精的作用,新郎床上的表现非常糟糕,他进入梦乡,扔下我一个人寂寞伤心。

推开窗户,看天边的孤星,一夜难寐,心里一直在问:怎么会这样?新郎的睡容好丑陋,睡姿更是不雅,原先那个甜蜜、挺拔的形象哪去了?他怎么会一下子变得如此狰狞?我越看他越觉得不顺眼,甚至连他的耳朵都好像一下子变得诡异起来。我好失望,仿佛上了贼船。总之,有种受骗上当的感觉。

按我们当地的风俗,结婚3天后,我一个人回娘家“省亲”。那一夜,独自一人睡得特别踏实、安全和舒服。第二天醒来,坐在梳妆台前,我就想:难道我已习惯了单身?因为,与新郎正儿八经地睡在一张陌生的大床上,我总是不自在,一是害怕看到丈夫更多以前我没发现的缺点,二是我自己也无法放松入睡,比如害怕眼里出现眼屎、口腔有异味,更让我惶惶不可终“夜”的是,会不会在两人亲密接触时,我会煞风景地放屁。

这不是杞人忧天,记得有个故事里就讲有这样一个女孩,一向给人完美的印象,一天,她不小心放了一个屁,形象一下子大受影响,在她男友心里也留下了阴影。因为,在她男友看来,“臭男人”放屁情有可原,美女放屁就令人遗憾。问题的关键是这个故事还是小智讲给我听的,这无形中给了我很大压力。我已经看到了新婚丈夫不好的一面,如果我的形象再受损,那我们的婚姻该怎么继续下去?

这种无端的焦虑困扰着我们的蜜月,我出现了睡眠障碍,经常失眠、“认床”、爱发脾气,甚至做爱时也郁郁寡欢、提不起精神。丈夫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个劲儿地自责,然后就是逼问:“到底怎么啦?我做错了什么?”平心而论,丈夫是体贴的、爱我的,但是,我对夫妻两人同盖一床被子,总是觉得别扭。婚前,我们也上过床,但那是单纯为了“爱”,而婚姻里的双人床,不仅仅意味着双方身体的接触交流,它还是睡觉、休息与个人隐私“展示”的地方,所以,无形中,这张婚床就显得复杂沉重起来。

终于有一天,因为小事,我与丈夫大吵一架。丈夫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扔东西,他吓坏了,一个人躲进了书房……夜深了,我渐渐平复了心情,想想丈夫无辜的眼神,心疼不已,便走进书房,看到丈夫已疲劳得横躺在地板上睡了,我轻轻地回到卧室,拿了床被子给他盖上,这才心存歉意地回到大床上。天亮的时候,我睁开眼睛,丈夫正痴情地俯身看我,我笑了,搂住他,犹如久别重逢。

由此,我明白了,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极度自我,如果硬把两个人挤在一张床上,我们迟早有一天都会发疯的。虽然小智目前还没有什么症状出现,但我已经吃尽了苦头。与其这样,还不如分床而睡,一人一个卧室!当我有些忐忑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丈夫时,他居然爽快地答应了,并且也坦承自己也不太习惯两个人挤一张床。原来,我们都有“假单身倾向”!

自由呼吸 篇12

关键词:专业化教室,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式,语文

自2008年5月开始进入专业化教室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就积极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摸着石头过河”。当然,也听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一条路。”于是,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我思考、诠释、实践、反思、重建、再实践,我和每一位学生都在专业教室新的教学模式实践中一起成长!

一、资源整合体现专业

集体的智慧资源是丰富的,语文学习强调“用各种方式”,它的前面有一个重要前缀“语文”,因此我多采用一些富有“语文味道”的设计来体现专业教室的氛围。体现自主式的教学[1]模式。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专业教室是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的。专业化教室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地位。专业化教室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多了,为同学服务的机会多了。可以不断增强自我的主体意识,使自己的主体地位得到展现。

专业教室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广泛听取并采纳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体现他们智慧的成果,他们亲自布置教室,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劳动的成果,这个过程体现了平等、民主、相长、互动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专业化教室增大了师生交流共处的空间,加深了师生感情。在专业化教室的建设和使用与更新中,师生联系更加密切了,长相处,增了解,消成见,感真情,这对于加深师生感情是有促进作用的。

专业化教室优势体现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动手能力、协作意识、学习的信心,有利于张扬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生动活泼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如:多媒体、幻灯、录音机、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等。专业化教室的优势就是创造性地为语文教学活动开辟了学语文、用语文场合,为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提供了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

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设计专业化教室时,从美观、实用、直接的方向入手,力求每项设计都富有“语文味道”。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美。一部分版面用学过的需要积累的知识来设计,一部分内容和版面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充实,内容意在灵活多变。例如“我与名著零距离”中设计了“我有话说”,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口语表达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小荷才露尖尖角”,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收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书逸飘香之旅”,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采集册”让学生收集大千世界的点点滴滴来丰富学生的语文世界和语文素养的积淀。进一步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评议培养能力

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好的教学模式不是仅仅解决知识问题,而是解决教育思想观念问题。利用专业化教室的这块阵地,为我们语文教学思想的转变打开了突破口。借助“专业教室”教师可以和任意某个学生或多个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的同学能够独立发表见解,不仅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专业化教室”在语文教学中的优越性。“专业化教室”中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为语文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宝藏;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得到了更充分地体现;“专业化教室”协作化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参与意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设计是为了利用集体的力量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学的评议过程中,先分小组,在小组内汇报,各组选出好的作业,在班内集体评议,选出优秀作业。在这个版块墙壁上的宣传栏内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充分肯定和赏识学生的成果。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使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成长,互相提高,可以升华学生的思想、触动学生敏感的心灵。

三、注重积累,丰富语言

在教材中“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都有自己的“专属板块”,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了解了、感受了、经历了、体验了、交流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才会理解得更快更深。“口语交际”时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写作”时有内容可写了,听说读写能力自然提高了。厚积薄发,丰富的语言来自于积累。体验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其中的精髓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感受,在专业浓郁的训练中积累,实践并运用。新课程要求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为了达到课标要求,我注重了阅读积累的指导。设计了“书逸飘香之旅”,在紧紧抓住教材,引领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累好词佳句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或书籍。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的语文阅读积累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建词库,设计小报,古诗配画、开心小练笔等,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运用专业教室多种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打破了学生感觉器官的平衡,并以其综合性、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使语文教学讲解要省力得多,形象生动得多,学生不仅能一目了然,还能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越学越爱学。

四、资料搜集激发兴趣

学习活动中的资料搜集工作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方面,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做到最好。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在教学能说会道《动物明星评选会》时让学生互动学习,通过大量的知识信息的传递,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交流、探究的主人,同时活动中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活动结束后成果集中装订,展示在“大自然”的版块中共同分享。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提供了空间。在专业教室的使用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涉及收集资料的教学环节中,由于专业教室的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和不同的渠道搜集到了大量的资料,专业化教室不仅使学生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也让学生领略到探究的乐趣,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为自主学习式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五、信息手段拓展视野

无数实践证明,只有在学生主体对所学知识展开活跃的心理活动时,才是最佳的求知状态。然而长期以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活动处于被封闭状态,自我深层感觉未被唤醒,被动地接受知识后缺乏迁移能力,这就迫切要求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与认知活动,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功欲,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创新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课堂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适时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保持在高昂、活泼、有浓厚兴趣的情态之中。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使学生能形象地感知课文,对课文的理解会深刻得多。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使专业化教室取得了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兴趣在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发生变化,学生的视野在发生变化,教师的观念和素质也因为专业化教室发生变化,教师的专业化得到拓展,老师的心态、对教育的看法也发生变化。

专业教室优势的充分发挥,利用好专业教室资源,将过去单一、封闭的课堂改变为多元、开放的课堂,改变为有声有色、师生互动的课堂,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只起到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经过一段时间对专业教室内容的更新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尝试,感受到这种教学改革活动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通过专业化教室的教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在这种专业化的知识氛围中,感受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的迫切需要,相信我们会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潘飞南.论大学生自主学习[J].江西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上一篇:农村基层党建论文下一篇:英汉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