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情况调查

2024-07-24

建设情况调查(共12篇)

建设情况调查 篇1

摘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 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本文对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员队伍现状和“四风”建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关键词: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充分与否, 直接影响着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关系着社会改革、发展和全面进步, 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面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 在单位全体员工中开展了疾控党员队伍现状和“四风”建设情况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疾控中心全体员工, 包括169名在编职工、151名外聘员工。

(二)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三)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包括:受访者基本情况、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员工对疾控中心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满意度和疾控中心存在的“四风”情况等。

(四)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出问卷320份, 回收279份, 回收率87.19%。

(五) 受访员工的基本情况

本次受访员工, 以普通员工和外聘员工为主体, 分别占48.75%和38.71%;在受访员工中, 男性占42.34%, 女性占57.66%, 以40岁以下年龄段为主体, 占59.86%。

二、党员队伍现状

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下设6个在职党支部, 党员135人。其中在编党员116人, 编外党员19人。

从年龄分析, 35岁以下的党员73人, 占54.07%;36至45岁26人, 占19.26%, 46至55岁27人, 占20.00%, 55岁以上的党员9人, 占6.67%。

从文化程度分析, 硕士及以上研究生28人占20.74%, 大学本科73人, 54.08%, 大专28人占20.74%, 高中及以下6人, 占4.44%。

从专业技术职务看, 高级职称32人占23.7%, 中级职称43人占31.85%, 初级职称53人占39.26%。

近五年单位党组织自主发展新党员14名, 引进学生党员15名, 目前学生党员59人占43.7%。

三、调查情况分析

(一) 党员队伍建设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86.73%的员工对单位党员队伍总体形象感到满意;91.01%的员工认为近年来党员队伍素质有明显提升;80.28%的员工认为本单位党员党性较强;80.5%的员工认为身边的党员确实有党员的样子, 尤其是在关键时候能看得出;82.96%的员工认为本单位党员能很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 参加组织活动情况

调查说明:85.72%的员工为单位党委开展活动正常, 且具有单位特色, 富有一定的吸引力;65.09%的员工能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14.54%的员工对感兴趣的内容能积极参加, 11.64%的员工表示能被动参加活动, 只有8.73%的员工表示不参加中心组织的活动。

(三) “四风”建设情况

调查显示:83.39%的员工认为本单位党员干部单位不存在“四风”问题或问题较轻;87.18%的员工认为单位各部门工作作风总体较好, 在精文简会、提升效能, 简化接待、厉行节约方面取得一定成效;81.45%的员工对党员领导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总体评价为好;87.13%的员工认为周围党员与群众的关系融洽。

关于联系服务群众:31.87%的员工进行有效沟通, 密切与群众的感情最为有效;46.89%的员工认为以人为本,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方式最有效;14.29%的员工认为增加工作透明度, 接受群众监督的方式更好。

(四) 员工对党组织的期望

关于党员队伍建设当前最主要的任务:40%的员工认为希望消除党内腐败, 47.29%的员工希望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7.22%的员工希望严格党员“入口”, 畅通“出口”, 5.05%的员工则认为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最为重要。

关于党员教育需改进的方面:36.33%希望创新教育形式, 21.58%的员工希望丰富学习内容, 36.33%的员工希望学习教育能结合实际。

关于党组织提供帮助方面:42.34%员工表示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向党组织反映, 并相信党组织可以帮助解决;28.1%的员工表示, 虽然不会以主动向党组织反映问题, 但还是希望得到党组织的帮助;20.07%的员工表示不清楚哪些问题, 通过什么途径向党组织反映。

四、讨论

无锡市疾控中心党员队伍中青年党员、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党员占较大比例, 是在职党员队伍的主体。年轻化、高学历、技术性强正成为无锡疾控党员队伍的三大特点。同时, 笔者也发现在党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 少数党员宗旨意识还不强, 组织意识比较薄弱

在当前市场经济和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的背景下, 部分党员对先进性的认识相对弱化, 思想观念淡薄, 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 价值观失落。

(二) 党支部发挥作用不平衡

部分党支部片面强调行政工作和业务工作, 认为党支部只要抓好上级党组织指定的教育和活动, 完成年度支部考核工作的主要指标就行了, 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

(三) 党组织活动形式不新颖

虽然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但离广大党员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党员的思想变得更加活跃, 传统的“三会一课”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广大党员的学习需求。

建设情况调查 篇2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截至2011年底,我校共制定了《火灾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拥挤踩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危险物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外来暴力侵害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传染病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等12个专项应急预案。

2、2011年3月14日全体师生进行了防火疏散演练;

2011年5月10日全体师生进行了拥挤踩踏应急演练;

2011年6月15日进行了外来暴力应急演练;

2011年9月9日全体师生进行了防火疏散演练;

2011年11月20日进行了外来暴力应急演练;

3、2012年预案演练计划

2012年3月26日全体师生防火疏散演练功

2012年4月25日外来暴力应急演练

2012年5月30日全体师生拥挤踩踏应急演练;

2012年9月9日全体师生防火疏散演练;

2012年11月10日外来暴力应急演练。

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确保预案管理的责任具体性

学校高度重视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

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把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我校建设的大事来抓,落实各处室、各年级组、各班级管理责任,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与各班级、各任课老师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全校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安全责任网络。建立健全了由校级领导——各处室主任——班主任形成的“三级安全保卫网”,层层抓落实,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负责人的责任。如水、火、毒、电由总务处负责,安全教育、课间管理、体育活动由教导处负责,值班由门卫负责。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确保了预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具体性。

2、群策群力,确保应急预案内容的针对性

为切实提高总体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指导作用,学校成立了应急预案工作小组,统筹安排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为使应急预案更合理,更具有操作性,我们对应急预案实行了动态管理,征求各职能部门在应急预案建设方面的建议,并根据应急演练的实践进行修订、补充,多次与县消防部门、食品药品监督局等部门进行联合演练,总结分析演练中的不足,完善现有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确保了应急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制定了《火灾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拥挤踩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危险物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外来暴力侵害事故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传染病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等12个专项应急预案。

3、职责明确,确保预案管理的过程有效性

学校共有师生3000多人,为了更好的使全体师生在应急事件中做到快速反应、忙而不乱,一是学校把应急预案中的内容逐渐贯穿于师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去,各班以预案中的路线上下楼,各楼层拐角处明确负责教师的职责并张贴上墙,使师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牢记了疏散路线。二是学校成立了抢险救援队和灭火救援队,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并经经验丰富的消防退伍战士负责培训和训练,确保了应急救援队伍的有效性。三是在应急预案演练中,学校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职责,明确了每个人员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四是学校成立了应急预案管理小组,按照分工进行预案的各项管理工作。确保了预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4、加强宣传,确保预案管理内容的普及性。

学校立足基层,依靠师生,广泛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学校注重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利用会议、橱窗、黑板报、调查问卷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提高师生维护公共安全的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大力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组织专业老师进班级及学生宿舍举行应急知识和技能讲座,发放各类宣传单,力争达到尽人皆知的效应。学校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严格把好食品进货、操作、存放及销售关,强化饮食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保证了师生饮食安全。营造了“人人讲安全文明,处处讲安全文明”的浓厚氛围,确保了预案管理内容的普及性。

三、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应急预案演练难以真实布置场景,演练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建议

1、应急预案演练应突出其突发性,即提前学习演练内容,不告之演练时间;

2、应急预案演练应协调各部门确保安全;

建设情况调查 篇3

摘 要: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田头市场成为地产农产品流通的有效支撑。然而,目前天津市田头市场建设较落后,缺乏合理规划布局,基础设施薄弱,经营管理粗放,缺乏配套服务,管理者营销观念落后,缺乏营销手段。建议从合理规划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力度、组织营销培训、提升信息服务水平等角度,构建田头市场网络体系。

关键词:天津;田头市场;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4.01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acility agriculture, agrocybe market becomes effective support of th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agrocybe market in Tianjin is more backward. There are problems as follows: lack of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arrangement, the weak infrastructure, the extensive management, lack of ancillary services, backward marketing outlook, and the lack of marketing. This text put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which are the reasonable plan,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creasing investment, marketing training and enhancing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service,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network system of agrocybe market.

Key words: Tianjin; agrocybe market; construction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产地市场的建设,从2012年开始农业部启动包括田头市场在内的农产品三级市场体系建设工作。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中提出“支持产地小型农产品收集市场、集配中心建设”;2月多部委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规划建设一批全国性、区域性和农村田头等产地市场”。2014年农业部启动了田头市场示范建设,2015年1月,农业部张合成司长提出“田头市场是就近服务农户、营销农产品的有效手段,加强田头市场建设要规范有序”。2015年6月正式发布《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

为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配合天津市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区的工作,需要摸清天津市田头市场的现状,掌握田头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科学有序地发展田头市场[1],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课题组在农村工作委员会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全面调研了郊区县的田头市场建设情况,并实地考察了6个典型田头市场,形成报告如下。

1 天津市田头市场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借鉴农业部官方编制的《农业市场信息业务教程》,本文提到的田头市场是指建在农产品生产基地,能够将周边农户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及时汇集起来,并进行商品化处理形成商品的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田头市场是一个包括马路市场、田头集散地等多种形态的市场集合体。目前,天津市郊区县共有田头市场50个,集中分布在武清区(5个)、静海县(3个)、宝坻区(2个)、蓟县(23个)和滨海新区(17个)。田头市场以经营蔬菜和水果为主,其中水果田头市场有20个,蔬菜田头市场有19个,综合(蔬菜、瓜果、干果)田头市场有7个,农作物、水产、农资和核桃各1个。发展至今,田头市场具有如下特点。

1.1 田头市场是地产农产品流通的有效支撑

随着天津市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以蔬菜、水果交易为主的田头市场日益增多,且其辐射带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成为地产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环节[2],有效支撑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据统计,天津市田头市场总占地面积达到17.3 hm2,总投资额6 000万元,田头市场合计带动农户46 312户,辐射带动农产品生产面积1.91万hm2,占2012年本市设施农业面积的47.8%。

1.2 田头市场依靠市场机制自发形成,季节性较强

天津市自2008年开始推行“4412”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以蔬菜和林果生产为主的设施农业得到蓬勃发展。个别村或镇的设施农业生产形成了规模优势,吸引了各地批发商前来收购,进而自发形成了一批田头市场。据统计,2008年以后建设的田头市场共有25个,占到田头市场总数的50%。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田头市场交易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比如武清区黄花店镇主产西红柿和芹菜,一般年份芹菜的田头交易时间为元旦以后至4月中旬;西红柿的田头交易时间为5月至6月,仅有2个月时间。

1.3 田头市场经营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经营单一品种的专业田头市场不断涌现,这与设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特征相适应。如武清区大孟庄镇后幼庄村的田头市场专门从事西兰花交易,滨海新区茶淀镇形成了7个葡萄交易站,滨海新区太平庄镇有3个冬枣交易市场,蓟县孙各庄镇有1个核桃收购点。

1.4 田头市场建设经营机制以“公建公营”为主

田头市场建设的主体为村集体或合作社。从调研情况看,以自然村村集体为建设主体的田头市场占多数,共有33个,占到总数的66%;以合作社为建设主体的田头市场有15个,占到30%;以企业为建设主体的田头市场仅有2个。田头市场的运行机制有两种,一是“农户+合作社+经纪人”,二是“农户+经纪人”两种形式。

2 天津市田头市场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规划、资金投入不足和土地使用的限制,天津市田头市场发展水平低,存在规划不到位、功能不够强、政府引导支持跟不上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2.1 发展不平衡,缺乏合理规划

田头市场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资金、土地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天津市田头市场建设随意性较大,缺乏总体规划,出现了“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两种情况。“有市无场”:现在运行较好的田头市场均为自发形成,一些市场源自“马路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人气旺、交易活跃,但有限的空间和简陋设备限制了市场功能的进一步拓展。比如黄花店田头市场、后幼庄村田头市场,占地规模不大,硬件设施基本没有,发展受到限制。“有场无市”:武清区河北屯两个田头市场有地面硬化,但至今无人交易,处于“有场无市”状态。究其原因,政府规划建设市场时没有考虑当地市场交易习惯。

2.2 基础设施薄弱

天津市田头市场的数量不少,但普遍缺少基本的交易设施。据统计,50个田头市场均为露天交易,没有交易罩棚。有地面硬化的田头市场共30个,占到60%。有泵秤的田头市场14个,仅占总数的28%。服务设施落后,有冷库的田头市场23个,占田头市场总数的46%,冷库面积合计近4万m2,均为依托合作社建立。大多数田头市场没有储藏设施,果蔬露天堆放导致损耗大、品相差。安装计算机网络设施、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设备的田头市场更是寥寥无几,田头市场普遍缺乏信息来源渠道,不能为进场交易者提供信息服务。

2.3 经营管理粗放,缺乏配套服务

大多数田头市场只是提供交易场地,功能单一,缺乏为商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冷藏保鲜、安保、吃住等配套服务。据了解,静海生宝谷物合作社的田头市场在经营管理及服务上具有代表性,该田头市场占地面积0.67 hm2,地面全部为水泥地,是本市目前发展较好的田头市场。依托生宝谷物合作社,田头市场的冷库、地磅秤、仓储设施、信息采集设备、农残监测设备较为齐全,为批发商和农户提供了便利的销售服务。合作社为前来拉菜的外地中间商提供吃、住和装车服务,解决了中间商的后顾之忧。该田头市场的存在有效带动了周边村的农户和其他小园区的蔬菜销售。

2.4 营销观念落后,缺乏营销手段

田头市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帮助本地农户销售农产品,但目前大多数田头市场处于“只建不经营”的状态。同一生产区域内的农户未能形成统一销售、统一谈价的局面,农户仍然是“一家一户”单独与中间商交易。由于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与中间商的谈判不具有优势,中间商压价严重,农户无话语权。农户单独分散式交易,本身也造成了农户之间的竞争,不利于农户与中间商的谈判。以武清区大孟庄镇后幼庄村田头市场为例,中间商收购西兰花,当天不谈价不付款,转天再说价格再付款,农户甚至没有谈价的资格,农户对中间商的约束力基本不存在,交易能够持续完全依靠道德约束。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在于田头市场管理者市场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系统的营销知识技能,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和手段。

3 天津市田头市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田头市场建设要规范有序”[3]。建议根据各地需求情况,通过示范建设一批田头市场,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品种、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的田头市场网络体系,带动全市范围内的田头市场建设,推进农户营销服务机制创新,有效支撑地产农产品生产和销售。

3.1 合理规划布局,示范建设田头市场

合理规划布局,构建田头市场的网络体系,旨在提高农民的议价能力,解决农产品产销衔接不紧密问题,实现农产品“存得住、运得出、卖得掉、赚得到”。紧紧围绕生产基地需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天津市田头市场的数量和规模。支持建设已具规模的田头市场发展成为连接区域市场的中心枢纽,使其成为区域内价格、信息和物流中心。第一,配合生产基地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田头市场。在生产基地规模达到66.7 hm2以上、有田头交易需求,并且有田头交易场地的村或合作社,进行田头市场建设。第二,田头市场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都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确保田头市场建设适用有效,不盲目求全求高[4]。第三,以合作社或村委会为主体进行建设。田头市场建设要遵循“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或村集体建设和管理。

3.2 加大田头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能力,搭建地产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满足区域农产品上市交易需要,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第一,地面硬化。自发形成的田头市场,一般位于马路两侧,或者在生产基地的地头,地面硬化率低,下雨、刮风会影响市场环境、交易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改造田头市场首先要对场内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第二,交易场罩棚。修建交易场地的罩棚,为农户和经纪人提供临时遮风、遮阳、避雨的场所。第三,信息采集展示设备。每个田头市场需配备信息采集、展示设备,用于采集产地市场行情信息,展示京津各大批发市场价格、交易量等市场行情信息,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提升农民议价能力。第四,配备储藏保鲜设施,不仅可以降低农产品损耗率,还可以起到削峰平谷、旺吞淡吐的作用,防止菜贱伤农现象发生,使农民获得较为均衡的收益。第五,通过安装质量检测设备,发挥田头市场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切实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放心。

3.3 协调解决田头市场建设用地问题

成立由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商务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局组成的田头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市场建设中出现的土地问题。

3.4 增加田头市场的建设投入

明确和强调田头市场的公益性,将田头市场建设列入基础设施扶持范围。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设立田头市场建设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田头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帮助田头市场解决建设和运营中的资金短缺问题。通过税费减免等政策引导,吸引合作社、龙头企业、经纪人、经销商、村集体等各种主体投资建设田头市场,鼓励采用股份制、合作制等市场化运营机制,确保田头市场活力[4]。通过多方面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稳步推进田头市场提升改造。

3.5 组织营销知识培训,加强宣传

组织市场管理和农户进行相关法律知识、营销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更新经营理念,提高农户营销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力宣传田头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扩大其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农产品运销商户利用田头市场进行交易,从而促进天津市农产品生产和销售顺利衔接,带动天津市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3.6 提升田头市场经营管理信息服务水平

加强田头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搭建全市范围内的田头市场信息网络平台,一方面,与各级政府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对接,以获得权威的市场信息分析、监测预警内容,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利用该平台采集和发布地产农产品的价格、生产、供求、服务、科技等信息内容,使田头市场成为市场信息汇集、交换、传播的中心,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有用、可靠的信息,降低其面临的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宝胜,黄齐,王静,等.关于山东省田头市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6):26-28.

[2] 李桂群,聂雨燕.海南田头市场快速发展[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33):10-12.

[3] 张合成.开展田头市场示范方便农户出售农产品[N].农民日报,2015-01-13.

建设情况调查 篇4

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各有关机关均依法建立了少年司法的专门机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保护与惩戒的尺度把握不当。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碍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公安机关对一些轻微案件,主要以批评、教育为主,不使用侦查措施等。其次,现行的少年司法制度,更多强调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对预防犯罪重视不够。一些司法部门结合具体的工作职能,做了一些探索,如将教育融于办案过程,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帮助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解决复学、就业、生活问题,但常遇到有关部门不配合。再次,现行少年司法制度偏重于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而对未成年被害人重视不够。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害人都是未成年人的案件,在没有取得被害人及其家属谅解的情况下,对保护未成年犯罪人和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认识较模糊,造成该保护的不保护,不该保护的瞎保护。

(二)公安机关在少年司法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有的看守所专门设立了未成年人监室,集中关押涉案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集中关押确实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与挽救,但也带来一些实际问题,增加了办案成本和押解风险。有的看守所探索采取不同于成年人的管教方式,如制订年度教育计划、引导在押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吟唱红色歌曲、建立流动图书室、开展军训管理监室模式;有的看守所专门配备了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学知识讲座,进行心理疏导及心理干预。

(三)检察机关在少年司法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在检察阶段,基本能够做到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和及时告知未成年人有聘请律师的权利。在法定代理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到场情况下,合适成年人的选择、费用的支付等没有具体细则,普遍做法是选择素质较高,具有公益心的人作为合适成年人。《若干意见》规定,合适成年人到场应征得未成年人同意或按其意愿,在未成年人不同意甚至抵触的情况下,合适成年人到场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有悖立法原意。

《若干意见》规定,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一般应当分案起诉和审判。但由于目前分案起诉没有统一的标准,何时分案、分诉、分庭审理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固定的运行机制,检察院和法院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错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案起诉工作。

(四)审判机关在少年司法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开庭时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制度,已经落实的比较到位。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普遍采用了圆桌型或U型审判方式,以营造温情又庄严的审判环境。法院为没有聘请律师的未成年被告人及时联系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援助已成为一项常规工作。目前,一些法院也与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事务所联合,聘请一些懂得心理学知识,专职或主要从事为未成年人辩护业务的律师来担任辩护律师,以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发挥在庭审阶段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

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尚无条件用专项资金聘请专家进行社会调查和作为合适成年人参加庭审,只能由热心公益事业和妇联、团委等青少年保护组织的人员承担社会调查。如有的法院系统采用辩护人调查,社区代表调查,妇联干部、团委干部等作为特邀陪审员调查和法官复核调查等方式。但社会调查的范围较广,掌握不好会泄露未成年人的信息,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若干意见》规定社会调查由社区矫正工作部门负责,而效力高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都可以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但如果几个部门的调查结果不一致,如何采信社会调查报告将困扰司法实践。另外,《刑事诉讼法》没有将社会调查报告规定为一种证据形式,社会调查报告性质效力的认定也不同:有的认为是量刑的参考之一;有的认为可以作为量刑的酌定情节;有的则认为是判处缓刑的主要依据。

由于缺乏具体的犯罪记录如何封存、封存的范围等问题实施细则,“有关单位”、“国家规定”规定得过于笼统,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把握,没有明确犯罪记录封存与《公务员法》、《兵役法》等的衔接。有的法院专门建立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档案室,专人管理,经严格审批后才可查询。

相当一部分涉少刑事案件被消化在了侦查、检察阶段,法院审理的涉少刑事案件逐渐减少。一些法院的少年刑事审判庭开始审理一些其他案件,工作人员也常被抽调从事临时性工作,本该用于钻研少年司法业务的时间减少。

(五)司法行政机关在少年司法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各地司法行政机关都有完善的法律援助机构,对于没有聘请律师的未成人能够及时提供法律援助。由于缺乏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矫正的法规,各地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在社区矫正前的调查评估过程中,适当放宽要求,从有利于未成年人接受矫正,有利于成长的角度,做出评估报告;设立由司法所会同矫正人员家庭、所在学校、单位共同建立,并指定熟悉未成年人特点的工作人员参加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小组;单独组织未成年人的教育;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不得录入连接互联网的电脑;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和执行档案设为秘密级等。但社区矫正人力、物力不足,特别是具有一定的综合知识,能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矫正的专业人员不足。受限于中国现阶段社区成熟程度,尤其在广大农村,由人员配备少又担负大量其他工作的司法所负责社区矫正,使社区矫正流于形式。

在少年司法组织机构建设中,编制难以解决,影响了现有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少年司法队伍的稳定壮大。司法机关也普遍缺乏既具备法律知识,又具有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才。

二、对少年司法制度建设的建议

(一)在全社会培养和深化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理念

树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优于惩治未成年人犯罪的理念。建立以家庭、学校为载体,全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体系;以村(居)民委员会、派出所为主体,定期走访,及时了解辖区内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情况;建设财政支持的文体娱乐场所和公益就业培训机构,提高未成年人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二)梳理现行涉少法律,构建独立的少年法律体系

分散规定的涉少立法形式不系统,不能突出少年司法制度应有的独立性,也不便掌握运用。应梳理涉少法律,编纂成册。尽快出台未成年人分案起诉、审判、合适成年人到场、犯罪记录封存等实施细则。逐步建立专办、均衡、衔接的“一条龙”式少年司法体系,条件成熟时,构建独立于成年人的少年法律体系。

(三)立法规定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不能仅靠志愿者的义务活动,应由国家财政购买社会服务,系统规定国家财政提供社会服务的范围、对象、条件、程序等,由各级政府为保护未成年人相关工作提供专项经费。

(四)设立专门的社会调查组织

规定调查员的资格条件,比照人民陪审员运行机制,吸收社会人士,建立调查员库,由司法机关随机抽取组成调查小组,由政府财政承担必要的经费,以保证其权威性。

(五)发挥社区矫正在未成年人教育监管方面的作用

1.发展和依靠志愿者组织,承担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工作

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由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组织和指导功能,但也需动员、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特别是吸纳了解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特点的专业人士参与。因此,应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力度。

2.扩大社区矫正范围,弥补部分未成年人缺乏教育监管的漏洞

社区矫正对象有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四种。应将检察机关决定附条件不起诉、因年龄不够而不构成犯罪、做不起诉处理以及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纳入社区矫正范围。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应区别于成年人,既要适合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要设立严格保密制度,规定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资格、监管方式等,不影响未成年人的正常生活。

(六)改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笼统不利操作现象

1.由专门人员办理未成年人案件

公安、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应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持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办理,或邀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作为合适成年人。对于违反法律规定,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人员和单位,规定处罚措施。

2.探索建立专门的接收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学校

工读学校已所剩无几,一些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在普通学校又不受欢迎,导致这些未成年人流入社会,走向犯罪。应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在矫正其不良行为的同时完成义务教育。

3.建立失足未成年学生复学维权机制和就业机制

基层民主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篇5

本次调查以我村河畈村为调查对象,黄陂区姚集镇河畈村位于姚集镇东部,东与红安县接壤。河畈村现有20个村民小组,587户,2572人,耕地面积2040亩,山场面积1800亩,水面360亩。2007年,人平纯收入2079元。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上层建筑,涵盖了除农村经济建设之外的全部内容。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民主选举,村委会选举实现了由“指定”到“海选”的跨越。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建立什么样的选举制度,由什么人以何种方式选举领导人,决定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走向。河畈村村委会选举由初期的委派任命到现在的海选,选举方式上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选举操作上有一定的缺陷,有些坏的现象需要提出来,首先是选举公平问题,很多候选人因为选举竞争不惜通过各种手段来收买选民,有花钱收买的,有语言威胁的,还有诋毁其他候选人,这些做法严重干扰了选举制度的实施,选上的村主任及委员有很大的水分,并不是民意的结果,最近一次的选举就因为某些候选人的原因而导致选举现在被搁置,希望上级部门强化职能监管,任由基层选举乱象发展,为民办实事才是关键,好的制度实施了却不加以监管一样枉然,坚决要把这些在选举中作乱的人剔除,还选民一个良好的选举环境,本村除了候选人的一些不良作风之外,其他都还算正常,至于领导干部的学历问题,一般都为高中学历,受制于当地的物质条件,蛮

多大学生都不愿前往,政府可以在干部素质方面加大一些投入,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更好的造福于广大人民,民主决策,建立健全了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体的议事决策制度。村里小组的事情一般有小组开会决定,如果有涉及到整个村的大事则要开村民代表大会来决定,日常办公事务直接村委会内部开会决定,对村务决策提出了“四符合”的要求,即符合群众意愿、符合本村实际、符合政策法规、符合长远规划。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着重以一事一议为重点,致力于规范村务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着力增强村务决策的民主性;着力增强村民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着力消除村委会工作中存在的行政化弊端,消除那些以村民觉悟低、文化水平低为借口,排斥群众参与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做法。

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了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在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过程中,致力于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学法、知法、守法,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置于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之中。从各地情况看,现行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的内容十分广泛,基本上囊括了村民自治和村务管理的各个方面。有些村民自治理章程还增加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年来,我省各级民政部门在指导村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工作中,注重把好三关:一是法律关。必须符合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得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内容;二是程序关。必须由全体村民参与

制定,不得由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实用关。必须符合本村的实际,突出自己的特点,可操作性强。

民主监督,建立健全了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一直把抓好村务公开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1997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1998年以来,中央相继下发了中办发[1998]9号、中办发

[2002]14号、中办发[2004]17号等重要文件。进行了深人的贯彻。特别是17号文件下发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贯彻17号文件的通知;民政厅发出了贯彻意见,厅党组成员赴各地宣讲;各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进行了大量报道,掀起了贯彻高潮;各市、州党委、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各县市区举办培训班。村务公开得到了创新和发展。一是在过程上,由事后公开向村务活动全过程公开;二是在内容上,由有针对性的公开向全方位公开;三是在程序上,由随意操作转向程序化公开;四是在形式上,由会议、小黑板公开向统一公开栏等多形式公开。除抓好村务公开之外,我省大力开展民主评议村干部活动,推行“双向评议”,发挥村民监督作用,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对于村民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村干部都认真听取和改正,尽量做到最好,一旦发现有村干部重大违纪事件,村民代表大会会开会座谈,村民代表提出罢免要求。镇政府会严查相关案件,任免责任人。

建设情况调查 篇6

关键词:工业园区建设;产业集群;服务;发展

工业是涪陵区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引导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能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工业涪陵”建设,涪陵工业以三大工业园区为平台,围绕“326”工业发展战略,促进工业加快向园区化、集群化转变,近年来,涪陵李渡、白涛、清溪三大工业园区迅速崛起,实现了涪陵工业由抓“点”到抓“面”的转变。各园区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独具特色,有力地推动了涪陵工业的发展。

一、三大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一)涪陵区三大工业园区的规划目标及战略定位

涪陵坚持“大开放、大园区、大发展”思路,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逐步形成以了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开放型产业发展模式,把园区打造成为涪陵大开放核心平台。

1.涪陵工业园区A区(李渡工业园区),是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园区以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纺织服装、临港物流为主导产业,打造工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力争在2015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其中机械制造及新材料产业800亿元)、成为重庆市一流的特色工业园区。B区(龙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化纤纺、装备制造等产业和临港经济。

2.白涛化工园区,重庆白涛化工园区是重庆市政府2006年12月批准成立的市级特色化工园区,由重庆市化医集团和涪陵区政府共同开发建设。园区启动区面积6平方公里,拓展区15平方公里,共21平方公里。园区依托建峰工业集团、天原化工公司、化医大塚公司、华峰工业园等基础,进一步深化链条和拓展外延,实施项目扩充产能、增加规模、壮大基地。 突出园区功能定位,集约发展现代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石化下游产品加工、氟化工、磷化工等六大化工产业及十三大产业链。 预计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

3.清溪铜铝产业园区。清溪铜铝产业园区10平方公里,利用“濒临长江,水陆交通便捷,物流运输发达;毗邻周边地区氧化铝供应大基地,原料配置条件优越;已经拥有全市70%产能的电解铝和最大规模的阳极碳素生产企业,铝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汇集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的聚龙电力公司直供电不仅强劲支撑高载能工业发展需求,而且具备相对较低的电价优势”等条件,建成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铜铝产业园区。预计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二)涪陵区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按照《重庆市涪陵区“十二五”工业及能源发展规划》,涪陵把园区作为工业的战略平台和核心载体,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实现了企业向园区集结,功能集成、用地集约、产业集聚。 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拓展, 取得巨大成就。

1.建设规模

目前,已完成了71平方公里的涪陵、白涛、清溪三大园区布局,成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开放平台,无论是土地资源、环境容量还是天然气、电力能源保障等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在重庆40个区县中首屈一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兴园之本,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招商,视野紧盯世界500强及产业发展新动态,力争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際、国内产业分工。近年来成功引进了东方希望集团蓬威石化投资25亿元建成年产90万吨PTA项目和投资40亿元技改扩能项目、江苏攀华集团投入40亿元建成150万吨系列薄板项目和投资60亿元正加紧建设年产250万吨车用薄板项目、浙江华峰集团投资120亿元建设60万吨己二酸和聚酰胺项目,仅此三项投资额度大、产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到2015年,将至少聚集1 000亿元的产能,充分发挥龙头牵引、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作用。

2.成就

2011年三大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24.2亿元。已建成投产的入园工业企业达到76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户,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37.5%。重点企业支撑明显,33户重点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653.28亿元,增长48.8%,占全区规上产值的84.3%。蓬威石化PTA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2.96亿元,成为全区首个百亿元级工业企业。三大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81.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1亿元。工业园区进一步成为推进涪陵建设“双百”现代化大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战场。

3.实施产业布局突出涪陵特色

涪陵工业逐步形成“园区+基地+集群”的“326”发展格局,涪陵工业园区(含李渡、龙桥工业园)、白涛化工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主导产业渐成体系,实现工业产值占全区总量比重达53.4%;清溪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园获批并启动建设;涪陵成为西部唯一的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龙桥和白涛热电联产等能源项目开工建设,船舶制造、能源保障两大基地已具雏形;基本形成医药食品、装备制造、材料、化工化纤、电子信息、能源等六大产业。

二、涪陵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实力不够强、结构不优,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奋斗目标存在差距,传统增长模式面临较大挑战,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

目前,涪陵工业园区仍有不少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加工贸易为主。科技企业和有自主知识品牌的产品较少,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特别是园区内目前新兴产业比例还不高,很多产品都属于初加工产品,深加工增值能力较低,高效益、高附加值产品少。因此,加大高科技企业的引进,改变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涪陵工业园区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产业链条短而散,集群度不高,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由于园区早期对入园企业把关不严,门槛较低造成先期入园的企业较为杂乱,几乎没有产业联动,产业集群流于形式,企业互不相关,产业链条短而散,集群度不高,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三)交通物流规划和建设滞后

在涪陵的三个工业园区中,交通本应是发展的优势,但是从调查情况看,交通状况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首先,高速公路通达里程有限,目前只有李渡园区(A区)能快速连接到渝涪高速公路,但高速公路运输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承担园区货物的流通。龙桥园区(B区)企业主要分布在茶涪二级路两侧,物资进出运输通道单一。目前,龙桥场镇路段和石塔光彩基地路段亟待改造以适应物流需要。其次,铁路运输线路单一,白涛、龙桥两园区有铁路货运站,但只能依赖渝怀铁路一条线路,运载能力十分有限。再次,水路运输受季节性限制,虽然三峡水库蓄水,大吨位的船舶能够直接抵达三个园区。但目前三峡水库蓄水只能是季节性的,每年的4月至10月是水库的枯水期,船舶受吃水深度和港口自身条件限制,很难达到预期运输能力。

(四)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国内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生存难以维系,扩展意愿不强,给招商引资带来了极大影响。同时按照各园区发展思路和要求要突出特色,努力形成产业、产品集群,比如白涛园区重点发展化工业、龙桥园区重点发展化纤纺织产业,造成招商引资产业单一,对项目要求较高。因此,虽然目前有项目正在洽谈,但离落地仍有一段距离。

(五)资源总体匮乏,环境约束趋紧,能源保障供给压力增大

一方面,天然气保障不力,园区发展受制约。 从几个园区的调查中发现,受供气大环境影响,目前园区天然气缺口较大,据园区负责人估算天然气缺口全年在10亿立方米左右。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企业停产待气,如龙桥园区涪陵化工公司“2020”项目建成数年至今仍未投产;白涛园区建峰“二化”工厂投资30亿元停产待气一年,去年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元,今年因天然气供应不足白涛园区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亿元。天然气保障不力导致几个园区在招商引资中对用气量大的项目失去吸引力。另一方面,园区发展空间有限,拆迁安置难度愈加增大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土地是一个必要条件。目前可供土地资源有限,取得土地批文困难,一批项目开工在即,土地配置却一时难以到位。在李渡园区,为了及时获得建设土地,专门开展了一次“百日攻坚”活动,到目前仍然有住户没有达成拆迁安置协议。

(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成本高,竞争力不足

近两年来,由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再加上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而产成品价格严重下滑,造成很多企业产品成本价格高,竞争力不强,导致园区一些企业亏损。2012年上半年,龙桥园区企业亏损面达70%以上,尤其是蓬威石化上半年累计亏损高达2.37亿元。白涛天元化工一季度亏损1800万。

(七)个别区级部门服务意识不强

据园区企业反映,个别区级部门仍存在办事拖沓、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不良现象,更有权力寻租、行业垄断的违纪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园区招商引资的良好形象,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社会影响,制约了园区的发展。

此外,同全市主导产业的结合性较差,承接主城区的辐射和拉动能力弱。这对于将涪陵打造成为“重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的建设目标,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促进涪陵三大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倾力对外招商引资

抓工业就是上项目,项目就是工业的源头河水,没有项目,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活力就会衰竭。同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承接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必须扩大对外开放,依托优势资源切实对外招商引资。只有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才能最终实现打造“工业涪陵”的目标。一是以企招商。依托区内现有重点企业利用产品优势,吸引生产其上下游产品的企业,向涪陵靠拢,在涪陵落地,实现零距离运输,从而处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做大产业规模。二是以商招商。对已落户涪陵的项目,积极协调、解决建设及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使投资者亲身感受涪陵亲商、安商、富商、尊商的良好创业氛围,形成以商招商的良好基础。激励已落户涪陵的投资者与国内外关联度强、优势互补的大企业、大集团强强联合,做长产业链,使之具有更大规模和更强实力。三是以产业链招商。围绕培育七大产业,抓好上下游产业链项目的引进,形成产业集群。四是以比较优势招商。依托涪陵地处西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地处一圈与两翼的重要节点的优势,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比较优惠的税收政策、可靠的能源保障、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有品牌的投资者来涪置业。五是以核心技术招商。利用本地企业的核心技术或校地合作研究開发的核心技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参股发展。

(二)加强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现有工业企业是涪陵发展的根基,也是工业发展依靠的重点。按淘汰一批、限制一批、整合一批、提高一批、发展一批的工作思路,推动现有企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逐步处长产业链条,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是走联合之路,推进现有产业和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改变现有生产企业分散、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的现状,组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提高行业整体竞争能力。二是引导各支柱产业按照产业政策调整投资方向,靠新出强,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的项目和产品,推动产品向系列化、规模化、精细化、现代化、高附加值发展。三是加强资源配置,加大政策导向力度,促进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畅销产品倾斜,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五是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并重,加速建立“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产学研”联合发展。大力支持和推进各产业核心企业申报国家级和市级技术研发中心。加大技术开发能力,培育发展一批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

(三)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创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

切实提高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策、程序和标准的透明度,减少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政策法规体系,从政策上加大扶持产业链条的延伸。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指导、策划、包装项目,引导社会资金合理有序投入,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发挥行业总体效益。通过行政立法,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规范运行。通过制定和落实规划,引导市场促进消费,使企业能够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符合市场规范要求的产品。进一步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切实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搞好资源等生产要素配置,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能源保障是涪陵工业发展的短腿,是涪陵工业发展的第一位,打造“工业涪陵”必须加强能源等生产要素配置。电力:加强现有电力供应保障和需要侧管理;积极寻找电源,加快电源点建设;已经打通与贵州电网通道,增加了从贵州等地购进的电力,电力供应更加有保障。天然气:争取重庆气矿增加供气量;加强与垫江浅层气矿、开县气矿等衔接,争取落实最大限度的供气支持。煤炭:参与周边煤炭开采,与周边产煤区形成利益共同体,特别要利用好疆煤入渝,确保火电厂、用煤企业的煤炭供给。运输:增加渝怀铁路货运量,推进渝怀铁路复线、涪利铁路、涪南铁路和渝湘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涪陵段建设,加快涪陵码头、港口建设步伐,提高水上运输、装卸、储存能力和通达速度,以及进出口货物通关速度,提高原材料的运进和产品运出能力。土地: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好招商引资平台,提高园区工业用地的融积率。

(五)建立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的氛围

一是落实财政导向投入。逐年增加新型工业化财政专项资金,以用于重大工业技术改造、创新研发、资源节约及清洁生产等重大项目的导向性投入及贴息。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立鼓励创新基金,积极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等,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积极争取各项政策资金支持。用好用活工业园区建设优惠政策,推动园区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向上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节能专项资金、信息产业化专项资金、科技投入专项资金等。四是积极争取在项目布局、标准上的支持。寻求国家部委对涪陵园区重大工业项目特别石油化纤纺、冷轧及薄板、铸锻件和煤化工等项目的布局、核准上大力支持,以解决园区产业空心问题。五是进一步完善各种奖励机制。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企业奖励实施办法、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重大项目建设奖励办法,完善对创建国家级品牌奖励办法等。

(六)大力招才引智,满足产业发展对智力的需求

一是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培育企业家队伍;加快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资源素质。通过政府支持、行业协会努力,组建相应的行业人才信息库和专家库,为企业提供人才自荐、推荐、查询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推动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二是鼓励企业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强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实力,包括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研究开发人员、产品设计人员的创造力,经营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以满足企业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的需要。三是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和首席专家决策体系。通过政府与各高校签定的校地合作框架协议,精选和我区七大支柱产业相对接的资深专家,建立产业发展专家决策咨询系统和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我区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产学研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七)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积极引导、鼓励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开展争创重庆名牌、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活动,提升产业综合实力,为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协助企业培育、创造名牌,不断优化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社会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对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市场名牌产品的企业继续给予奖励。加大整体宣傳力度,强化品牌形象,提高涪陵及涪陵工业的知名度、美誉度。

(八)高起点高标准合理规划,建设园林式园区

一是要高规格、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园区。涪陵工业园区的建设应该规划先行,可通过全世界招标的形式,聘请全球著名规划公司为涪陵量身打造园林式工业园区。二是要合理规划园区各大功能区,如生产厂区、生活服务区、科研开发区和商务商贸物流区等。三是加强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园区周边合理规划建设学校、医疗和娱乐场所等,以满足入园企业员工的需求。四是要高度重视园林式园区的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入园企业要努力提高厂房周围绿化面积,建设环境优美宜人的厂区。

参考文献

[1]涪陵区第四次党代会、第四届人代会调研工业经济工作情况材料[R].

[2]涪陵打造重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核心区对策研究[R].

[3]重庆市涪陵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Z].

[4]重庆市涪陵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2011年度工作总结的报告[Z].

建设情况调查 篇7

一、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378份, 回收率为94.5%, 其中有效问卷355份, 有效率达93.9%。问卷内容包括书院学习氛围、课业状况、课余时间安排、手机和电脑使用状况四个方面, 共计48道问题。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学习氛围

在学习计划方面, 61.8%的学生虽有学习计划但不能坚持执行, 仅有17.4%的学生制定并按时完成学习计划, 说明大部分学生学习计划性不强, 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提高。在学习动机方面, 76%的学生是为了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52%的学生将“全面提高素质, 实现人生理想”作为学习奋斗的目标, 26%的学生将大学学习视作日后深造的基石。在学习态度方面, 30.7%的学生对学习非常重视, 59.9%的学生对学习重视程度一般, 9.4%的学生则不重视学习, 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在专业认同方面, 78.8%的学生对所学专业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 仅有21.2%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在专业认知方面, 仅有38.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非常了解, 其余学生则表示了解不多或很不了解。在未来规划方面, 47%的学生选择读研, 20%的学生计划出国, 17%的学生想进入社会工作, 说明大部分同学都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规划, 但仍有16%的学生尚未规划未来, 书院应针对这部分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努力方向。

(二) 课业状况

在上课出勤方面, 83.1%的学生表示基本会按时上课, 其中25%的学生表示偶尔也会逃课。在对逃课动机的调查中, 39.2%的学生表示逃课是由于缺乏学习动力, 而21.6%的学生逃课原因是自己不喜欢或认为所学课程不重要。在听课状态方面, 60.4%的学生表示当课堂进行到下半节课时很难集中精力, 只有39.6%的学生能够全程集中精力听课。当课堂教学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时, 仅有47.8%的学生仍会集中精力听课, 其余则或自行看书, 或使用手机, 或埋头睡觉。结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够按时上课, 但听课效果并不好, 进而影响课后复习和作业完成, 导致学习成绩出现问题。

对于课上未能听懂的内容, 52.1%学生表示课下会自己研究, 36.5%的学生会与其他同学讨论解决, 请教老师的学生仅占7.6%, 这一方面说明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良好, 可以独立解决学业难题, 另一方面则说明学生与授课教师缺乏沟通, 授课教师不能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不能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内容。

(三) 课余时间安排

在课余时间安排方面, 75.5%的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学习, 说明学生课下学习自觉性较高。53.0%的学生选择上网聊天, 26.8%的学生选择网购, 23.7%的学生选择打网游, 说明上网已成为学生课余时间的重要选择。仅有31.0%的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说明书院应进一步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素质。

在课余时间管理方面, 仅有15.7%的学生表示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70.9%的学生表示课余时间安排的马马虎虎, 13.4%的学生则表示不太会安排时间, 说明书院应加强对学生时间管理的指导和教育, 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生活, 提高学习效率。

(四) 手机和电脑使用状况

1. 手机使用情况。

在手机使用方面, 上课时69.6%的学生偶尔会玩手机, 6.9%的学生则经常玩, 仅有23.5%的同学上课基本不玩手机。在使用时间方面, 11.6%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在1小时以内, 40.4%的学生每天使用1—2小时, 48.0%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在2小时以上。调查数据显示, 宿舍熄灯后仍有18.2%的学生会继续使用手机1小时以上, 学生不合理使用手机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 上课、自习、休息均受到手机影响。对于如何减少上课或自习使用手机的问题, 49.9%的学生选择自己控制, 39.7%的学生选择上课或自习不带手机, 5.4%的学生选择上课前统一收手机下课后返还, 还有5.1%的学生认为很难做到上课不使用手机。

2. 电脑使用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 在上网时间方面, 80.8%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小于2小时, 94.1%的学生表示能够控制上网时间。在上网内容方面, 37.4%的学生选择学习, 51.8%的学生选择查资料, 69.7%的学生选择看电影, 50.0%的学生选择聊天, 46.8%的学生选择看新闻, 29.1%的学生选择玩游戏。在电脑对学习的影响调查中, 26.0%的学生认为使用电脑会促进学习, 67.8%的学生认为使用电脑对学习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 仅有6.2%的学生认为使用电脑影响了自己的学业。以上调查数据说明, 大部分学生能够合理使用电脑, 但仍有部分学生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网时间, 无法准确甄别网络上的大量信息, 无法正确处理使用电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在电脑使用情况调查中, 66.5%的学生经常上网到晚上11点熄灯, 26.6%的学生经常上网到凌晨12点, 6.9%的学生则经常上网到凌晨12点之后, 这说明不合理使用电脑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作息, 降低第二天的听课和自习效率。在对影响学习的因素调查中, 75.4%的学生选择手机和电脑, 这说明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书院应采取合理有效措施, 倡导和督促学生正确、适度地使用手机和电脑,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 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具体表现,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提升书院学风建设水平至关重要。书院是学生课外学习、生活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 是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书院“第二课堂”所开展的文化体育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更易于触动学生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使书院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与人文博雅精神, 拥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学习探究能力, 学会自主规划个人发展和理性选择未来发展方向。[2]

(二) 规范行为习惯,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不以规矩, 无以成方圆”, 规章制度是学风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的前提。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实效、规范、可行的制度, 如自习离寝、卫生检查、熄灯就寝、手机电脑使用等, 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约束和规范, 营造良好的书院学习生活环境。通过环境熏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和电脑, 提高课堂听课质量, 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享受健康生活。

(三) 加强朋辈互助, 增强协作创新意识

“朋辈”, 顾名思义, 就是朋友、同辈的意思, 其中, “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同辈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目标和追求, 更容易理解和沟通。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生遇到学习或生活问题时, 首先求助的对象是同龄同学或朋友。[3]通过组建课程学习互助小组, 具有相同课程爱好的同学聚在一起, 互相学习探讨。鼓励学业优秀学生与学业困难学生组成一帮一学习小组,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在书院育人模式下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生活, 不同学科思想相互碰撞, 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融, 有利于学生增进集体观念, 培养健康人格, 增强协作创新意识, 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四) 组建学业导师, 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辅导员完成, 授课教师则偏重于知识传授, 使得“智育”与“德育”存在脱节的隐患, 而书院组建学业导师正致力于解决此问题。通过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学校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各学院专业教师组成学业导师团队, 定期走进书院开展学业咨询, 指导兴趣小组, 为书院学生答疑解惑, 指点迷津, 力图在宽松的学术氛围中对学生开展启发式教学, 使之在完成知识积累的同时提升触类旁通、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建立起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真正结合, 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五) 培养通识人才,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 大部分学生认为理工科学生只需要掌握工程技术相关知识即可, 对学校开设的社会科学类课程 (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等) 不感兴趣。[4]设立书院制育人模式, 正是要唤起大学对人文科学的重视, 对通识人才培养的重视, 让大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 更具有追求自由、倡导民主、崇尚科学、独立思考和富于批判的精神。

书院不仅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 更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锻炼强健的体魄、养成踏实的学习态度,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均衡教育、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最终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冯佳妮.“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效管理, 2013 (29) .

[2]葛庆龙, 陈加辉.加强大一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路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6) .

[3]袁红梅, 赵嶷娟.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教育与职业, 2007 (17) .

建设情况调查 篇8

一、滨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总体情况

截止2010年10月底,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17个,入社社员1686户,拥有机具数量6553台,从业人员2000多人,服务农户17.2万户,注册资金1.6亿元,资产总额达1.9亿元,已达到省办“五化”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6家,全市基本消灭农机专业合作社空白乡镇。

二、滨州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组织形式

从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看,主要有六种类型:一是农机户之间的联合,即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能人等利用生产、经营服务等优势,根据农机户的需要而进行自愿联合和合作。二是村与农机户之间的联合,主要是村负责人利用自身管理优势,联合农机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三是农机部门与农民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基层农机部门组织牵头,利用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把农机户组织起来,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四是农机科研机构与农户之间的联合,由农机科研单位牵头,联合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农民参与,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五是纯资本之间的合作,主要利用资金、管理和政策优势,以股份合作模式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六是农机经销商与购机户之间的合作,即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机经销商利用农机经营和售后服务优势,组织当地某些购机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农机作业服务。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

(一) 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的有生力量。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和跨区作业市场中凸显合作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了农机化作业进程,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2010年三夏期间,全市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376.54万亩,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131.8万亩,占总量的35%。三秋期间,全市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304.85万亩,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116.3万亩,占总量的38%;共完成小麦保护性耕作面积96.1万亩,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49.2万亩,占总量的51%。

(二) 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成为春夏秋冬农机跨区作业的中流砥柱。

三夏期间,全市共组织600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完成小麦机收跨区作业220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收入9000万元,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67万亩,实现夏季跨区作业收入2680万元,占总量的30%。三秋期间,全市共组织8010台机械参加三秋农机跨区作业,完成跨区作业面积170.2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总收入6800万元,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56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收入2260万元,占总量的33%。此外,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参加春耕、春播、春灌和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跨区作业,每年春冬两季可实现跨区作业收入2800万元,占跨区作业收入的25%。

(三) 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

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置大型拖拉机、大型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和深耕犁等大型农业机械,并大力宣传推广和应用,逐渐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力量。邹平县2010年共实施小麦保护性耕作面积24.5万亩,主要依靠邹平县东来、九户、魏桥兴灿等几个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来完成,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提高了作业效率。

(四) 农机专业合作社必将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强大主体。

建设情况调查 篇9

1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情况

1.1报考环节从2010年开始, 通过淄博市报考执业兽医的人员中, 应届毕业生报考比例一直都维持在18%左右, 每年有5%的畜牧兽医局或动监机构的人员报考, 其余报考人员为从事动物诊疗活动或经营兽药人员。目前淄博市没有与兽医相关的专业院校, 所有全市的考试报名数量几年来一直维持在120~150人, 实际缴费人数在90%以上。

1.2考试环节淄博市报名的考生, 每年都有缺考现象, 主要原因是考试前没有做好认真复习, 对考出理想的成绩没有自信心, 干脆放弃考试, 以后再考。再就是有个别的情况, 因为工作或身体的原因, 实在是无法参加考试。

1.3注册环节 (1) 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的人员远大于注册从业人员, 这个是必然的现象。首先因为, 执业兽医资格证书是全国通用的, 不是从哪里考出来就在哪个地区用。其次是执业兽医资格注册, 大都集中在动物诊疗行业较发达地区, 淄博的动物诊疗行业这几年虽然呈现稳步发展的阶段, 但比起济南、青岛等省内其他城市还是有些落后的, 有些考出执业兽医资格证的, 为了寻求更理想的工作, 直接到了动物诊疗行业发达城市甚至北上广等更大城市里寻求发展。再就是有部分畜牧兽医系统工作人员, 是不能从事第二职业的, 考出证来也只能搁置起来。综上所述, 注册从业的执业兽医师肯定要小于取得执业资格的人数。 (2) 根据《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要求, 动物医院不少于3个执业兽医, 动物门诊不少于1个执业兽医, 大部分诊疗机构都是卡着最低标准来注册的, 但是一个诊疗机构光执业兽医师是忙不过来的, 所以就造成了实际从业人员远大于取得资格注册从业人员数量, 目前全市37个动物诊疗机构, 共注册执业兽医师75人。

2执业兽医需求情况

由于《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制定的有关配套规章对兽医执业准入做了些规定, 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动物诊疗这方面, 适当考虑了养殖企业, 所以, 目前全市注册的执业兽医范围还仅限于动物门诊、动物医院这两个场所。由于淄博市动物诊疗行业不是特别发达, 动物诊疗机构数量不多, 从2010年开始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到现在为止, 本市动物诊疗机构的执业兽医基本满足了《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的最低开办要求。

3诊疗机构分类管理问题

建设情况调查 篇10

1 发展势头迅猛

⑴起步良好, 群众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继2009年3月13日旬邑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启动仪式后, 全县14乡镇陆续召开了“商品代种猪场建设启动仪式”、“万头示范村建设启动仪式”、“千头种猪场开工奠基仪式”等群众性大会, 把宣传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一时间县农业局、畜牧局、县疫控中心来电、来访群众不断。

⑵规模养殖户陡增, 存栏量大幅增加。据调查统计, 截止2009年11月底, 全县100头以上养殖户多达748个, 是2008年底43个的17倍, 600头商品代种猪场从无到有, 养猪千头或接近千头的村发展到8个, 10栋以上标准化猪舍小区新增到28个, 生猪存栏比2008年底的15.3万头增长33%。

⑶新技术推广步伐加快, 规模养猪效益可观。

⑷产业带动效应明显, 发展养猪业已成共识。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项目之所以进展顺利。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领导重视, 保障有力。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深入乡村、养殖户检查指导工作。二是多方协作, 政策优惠。县农业、财政、土地、广电、保险、信用等部门多方协作配合, 从技术、资金、物质、土地流转等方面确保项目建设之所需。三是典型带动, 全面发展。县农业局党委班子成员, 基层站所负责人和技术干部组成包抓领导小组, 在全县重点抓了5个万头生猪养猪示范村。其中原底乡下西头养殖小区采取“支部牵头、干部带动、群众入股”的方法, 引领全村78户群众共集资80万元, 参与到了养猪业中来, 这一做法值得在全县推广。四是强化培训, 夯实基础。五是严把关口, 引进良种。按照“本地为主、引进为辅、好中选优”的原则, 县农业局聘请市上畜牧专家、组织重点养殖场、养殖户赴河北裕丰公司考察二元母猪。六是严格督查, 推动落实。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作作为乡镇一项重点考核工作, 实行季考核, 半年讲评, 年终总评。县委、县政府督察考核由县办牵头组织、监察、财政、畜牧等部门参与进行定期不定期督促检查, 检查结果及时通报, 对于发展快, 工作扎实的乡镇及时表彰奖励, 并对工作浮夸, 缺乏主动性的人员进行了批评处理。

2 问题亟待解决

截至目前, 旬邑县仍然没有龙头企业落户, 虽然多次与汉宝集团、四川洛东公司、江苏雨润集团等积极洽谈协商, 但终未达成合作意向。目前与陕西星光达成合作意向, 但工作进展缓慢, 产业链短缺是生猪养殖的巨大障碍。

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县、乡两级共有防疫人员不足100人, 其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50人, 而且年龄偏大, 知识老化, 很难满足全县生猪疫病防治的艰巨任务。

3 发展之我见

旬邑县素有养猪传统, 加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目前开端良好, 发展迅猛, 只要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到2011年可以实现存栏量达到60万头, 出栏达到100万头的目标。

⑴结合县情实际,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生猪生产应考虑到旱塬缺水的实际、山区交通运输不便的实际, 应将重点放在中、下部塬区, 甚至半山区。

⑵坚持“以畜促果、以果养畜、果畜互动、实现双赢”。

⑶严格操作程序, 把疫情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疫病风险是养猪业的最大风险, 特别是在引种时一定要做好消毒、隔离等工作, 严格免疫程序, 教育群众绝对不能在不正规的养猪场购猪。

⑷抓点示范, 带动发展。坚持高标准, 高质量地抓出一批示范场、示范户、示范小区、实现点上开花, 面上结果。

湘西苗族武术情况调查 篇11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激励机制

一、基于校企合作开放体制视角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开放体制常表现为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董事会、校企合作理事会等开放的校企兼容的职业教育组织形态。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要求继百所示范高职建设之后的百所骨干高职建设,应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有所创新,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高职院校经2010年以来的国家骨干校建设,推进了校企合作开放体制的建立,取得了深化校企合作的显著成效。但如何能够在已经建立的校企合作开放体制之下,持续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影响因素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的。职业教育通过行业企业参与,实现培养目标的职业针对性要求,因而培养的人才,是行业企业所需要的。但是在现实中,我国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政策法规方面。目前我国有关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规定不确切,对于“提供实习”“税收优惠”等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对于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没有规定直接的利益所得;政策法规中,没有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为也不具有约束力。二是来自职业院校,缺乏与行业企业的共赢点。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对行业企业的服务能力偏弱,例如在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服务企业产品开发及技术进步等方面,都不能适应行业企业的需要。三是来自企业自身的动力不足。过剩的劳动力供应市场、承担学生实习实训的安全风险等,都直接影响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三、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

(一)细化宏观层面激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从政府层面研究制定有利于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优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环境。明确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所应享受的、可操作的税收优惠规定;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资金支持、企业美誉度提升等多方面鼓励企业发挥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对于较大规模企业拒绝接受学生实习、教师实踐的,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二)赋予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职责

目前,我国产业行业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还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职责尚未明确。借鉴国外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经验,加强行业的指导能力建设,把适宜行业组织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其中包括: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学、开展质量评价;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规范、监督、指导企业的职业教育行为。成为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桥梁。

(三)强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开放体制建设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开放体制建设,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从微观层面,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搭建了平台。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校企合作董事会这一开放的办学体制下,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激发并有效保障了行业企业全程参与教育教学。

1.“三级贯通式”保障了行业企业与学校的同等话语权

“三级贯通式”即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董事会、专业群层面的校企合作执行委员会、专业层面的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校企合作董事会章程》《校企合作执行委员会工作方案》《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实现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具体操作机构三级贯通。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董事会包括两个行业协会、12个行业龙头企业。三级机构的人员组成,分别由企业的决策者、技术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的人员与学校的决策者、专业带头人、教师组成。从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上,保障了行业企业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并且与学校具有同等的话语权。

2.“双主体育人”明确了企业与学校共同的办学主体地位

“双主体育人”即学校与企业共为育人主体。大连机床集团是国内机床行业的龙头企业,是校企合作董事会成员。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大连机床集团在“双主体育人”平台上,共同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活动全过程与生产活动全过程、学习项目与生产任务“三对接”的课程体系,打造了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了大连机床集团区域技术服务中心作为“校中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体现企业与学校共同办学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双主体育人”,培养了企业所需、适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了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吸引力。

3.“项目对接”形成了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契合点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秉持“以共赢为基础,以资源求合作,以服务获支持”的校企合作理念,寻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发展的契合点,极大激发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自2012年起,实施了依据企业需要开发的技术服务项目对接,当年,为天津轻工行业11个企业开发了16个技术服务项目,推进了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

4.“反哺企业”体现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战略高度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增强了办学活力与办学实力,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师资、实训基地及校企合作等资源优势,不仅校企协同育人,还协同融入区域经济建设,面向中小微企业,服务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和“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近三年,学校帮助行业内外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参与技术研发及转型升级项目72项,实现了学院与行业企业的相互促进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校企合作开放体制下,职业院校可以依托政府宏观层面激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依托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职责的履行,坚持服务宗旨,紧紧围绕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需要,探索提高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参与度的激励机制,解决行业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问题,从微观层面促进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中国知网,2011.

课题名称: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3年度课题《基于校企合作开放体制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ⅩⅢ420)。

作者简介:安薪睿(1983—),女,硕士,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建设情况调查 篇12

关键词:互助县,动物防疫,调查报告

互助县从2007年启动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并落实国家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 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

为了进一步掌握互助县防疫体系现状, 2012年6月互助县畜牧局组织人员, 利用近一个月时间, 开展了专题调查活动, 调查情况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机构基本健全

县畜牧局主管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畜牧兽医工作站合署办公, 实行“一套人马, 两块牌子”, 组织实施全县动物防疫、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追溯体系建设等工作;19个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和两个服务点, 负责本辖区内的动物防疫、疫病监测等工作;294个行政村308名村级动物防疫员, 同时也兼任疫情测报员, 专门从事动物免疫、标识加挂、疫病监测、疫情报告、消毒灭源等工作。

1.2 县、乡两级防疫队伍较为稳定, 村级防疫员队伍良莠不齐

县、乡两级现有动物防疫技术人员93人 (不包括“三支一扶”人员) ,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0人, 占人员总数的96.77%。从职称结构看, 高级职称6人, 占6.45%, 中级职称23人, 占24.73%, 初级职称62人, 占66.67%, 其它人员3人, 占3.23%;从年龄结构看 (不包括“三支一扶”人员) , 50岁以上3人, 占3.23%, 45~50岁23人, 占24.73%, 30~45岁66人, 占70.97%, 30岁以下1人, 占0.88%。

全县308名村级动物防疫员, 从学历结构看, 高中以上18人, 占5.84%, 初中191人, 占62.01%, 小学及以下99人, 占32.14%;从年龄结构看, 55岁以上38人, 占12.34%, 35~55岁266人, 占86.36%, 35岁以下4人, 占1.30%。

1.3 县、乡两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基础设施比较完备, 村级条件较差

目前县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 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都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所和设施设备。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2007年, 现有办公用房13间260 m2、疫苗及免疫标识库房2间40 m2、应急物资库房1间20 m2, 有采样车、电脑、冷库、冰柜、冰箱、冷藏箱、大型动物扑杀器、小型动物扑杀器等设备40余台套。2011年10月, 县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达到国家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 设有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寄生虫检测室、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存室、洗涤消毒室、档案室、无菌间、试剂室九个功能区, 拥有荧光显微镜、酶标仪、纯水仪等各种检测设备78台 (套) , 能够独立承担全县动物疫病的实验室检测诊断工作;19个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和两个服务点, 都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配备了摩托车、电脑、打印机、显微镜、冰柜、冰箱、识读器、采样箱等仪器设备300多台套;308个村配备了疫苗冷藏包、煮锅、抓猪器、注射器等免疫用具1 500余套, 没有配备冷藏设备和交通工具。

1.4 落实动物防疫经费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 对我县动物防疫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 县畜牧局拨付给每个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防疫经费每年平均达到11 800元, 村级防疫员年均报酬达到1 887元。互助县从2008年开始, 先后实施了2008年乡镇兽医站建设、2008年新增乡镇兽医站建设、2009年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生猪主产区乡镇兽医站建设等诸多项目, 总投资360.64万元, 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兽医实验室、21个乡镇兽医站进行了新建和维修, 购置了一部分仪器设备, 对本县动物防疫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5 动物防疫工作扎实有效

通过县乡业务人员和广大防疫员的共同努力, 每年免疫各类畜禽360余万头只次、佩戴牲畜二维码耳标30余万枚、上传溯源信息2万余条40万头只次、消毒各类畜禽舍和场地200万m2、完成疫病监检测5 000余份。同时, 加强内部管理, 健全各项制度, 落实防控措施, 本县动物防疫工作扎实有效, 已连续六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同时, 县畜牧局2009-2010连续两年获得海东地区“动物防疫先进单位”称号,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被评为“2011年度青海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先进集体”, 防疫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

2 存在的问题

2.1 村级动物防疫员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点以及近几年注射疫苗种类增多, 村级防疫员工作量逐年加大, 而劳动报酬提高相对缓慢, 年轻且有一定文化的年轻人不愿从事防疫工作, 从而出现动物防疫队伍缺资少员、年龄老化、队伍不稳定。由于本县地域广、牲畜存栏量较大、劳动强度大, 防疫员人数从2006年的308名增加到现在的346名, 而县财政按294名拨付防疫员工资, 省农牧厅则按308名防疫员拨付劳务补助, 所以只好将县财政和省农牧厅拨付的款项分配给346名防疫员, 这样无形之中又降低了防疫员的劳动报酬。全县346名防疫员中55岁以上的有58名, 占防疫员总数的16.7%, 35岁以下只有4名, 仅占防疫员总数的1.2%。

2.2 村级防疫冷链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疫效果

全县县、乡站冷链体系建设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都得到了补充完善, 县、乡都配有冷藏设备, 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 村级没有配备冷藏设备, 有条件的将疫苗冷藏在自家的冰箱内, 而大部分防疫员无冰箱等冷藏设备, 只能根据自身的条件, 保存疫苗, 造成疫苗浪费大, 且效价无法保证。

2.3 业务用房危房较多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虽涵盖了19个乡镇服务中心和2个服务点, 但由于项目资金少, 没有对业务用房进行彻底修缮, 仍有丹麻、五十、哈拉直沟、加定、巴扎、台子、南门峡、西山、塘川 (双树点) 9个乡镇危房较多, 东山、林川、塘川等乡镇屋面漏水、墙体粉化现象严重, 影响到乡镇站正常的业务和生活。

2.4 防疫经费短缺

县、乡防疫经费依然短缺, 应急物资储备少, 缺少交通工具, 难以适应现阶段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需要。

2.5 防疫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县乡防疫技术人员老龄化、后继乏人, 职称“只评不聘”、“聘任终身制”等问题, 不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县、乡93名防疫技术人员, 年龄45~55岁的26人, 占27.96%, 30岁以下1人, 仅占0.88%。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现有71人, 聘任31人, 待聘40人, 待聘人数大于聘任人数, 待聘人员中一部分业务人员待聘年限达到五年以上, 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

2.6 规模养殖场技术指导和监管效果不佳

规模养殖场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实行了防疫技术承包, 但由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因素, 技术指导和监管效果不佳。

2.7 病死动物得不到有效处置

缺少无害化处理场所和设备, 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随意丢弃, 得不到有效处置, 给动物疫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3 几点建议

互助县防疫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 已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和畜牧业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 将村级防疫员年均报酬从目前的1 887元提高到4 000~5 000元, 按牲畜存栏量和工作实绩考核兑付, 并且形成逐年增长的长效机制, 加快制定改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收入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 确保队伍稳定。

3.2 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乡村两级防疫体系建设力度, 改善乡镇服务中心办公条件, 给村级动物防疫员配备冰箱等冷藏设备, 切实保证疫苗质量。同时, 每村建成无害化处理场一处, 配备必要的处理设备, 保证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消除疫情隐患。

3.3 主管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 解决业务人员职称“只评不聘”、“聘任终身制”等问题, 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上一篇:公允价值域下一篇:大学俄语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