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目标

2024-06-30

经济责任目标(共12篇)

经济责任目标 篇1

目前全国各高校后勤集团虽然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应用于后勤实体的经济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但部分单位在现有的考核体系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目标单位各自为政,为了个人得失,斤斤计较,紧盯眼前利益,舍大家顾小家的现象,甚至还存在目标单位不惜牺牲集团整体利益而提升自身利益等不利于集团可持续发展状况。

那么如何引导集团下属各单位日常经营活动紧紧围绕集团整体利益谋划,切实保障集团可持续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在思考并在实践中摸索并力求完善的难题。这几年,浙江农林大学后勤集团通过对下属各部门及控股公司经济责任目标体系的研究制定,引导各部门以集团利益为中心,有效利用自身资源,深挖内部潜能,拓宽外部市场;通过科学合理的下达指标数据,引导下属单位有计划地开展部门各项工作;通过严谨的目标测评体系的设置,更好地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为集团实现做实、做精、做强的目标提供了财力支持,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一、我校后勤经济责任目标考核体系

(一)我校后勤集团财务预算工作流程

2008年我校后勤集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考核集团各部门、各控股公司的经济效益指标由集团财务部负责制订并提交集团预算委员审议通过,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二)我校后勤集团综合绩效考核办法

我校后勤集团专门成立综合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由其负责集团各部门、各控股公司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实施具体考核工作。并成立考核监督小组,负责对考核工作实施监督。绩效考核内容如下:

1. 指标

(1)社会效益a:服务效益;管理效益。

(2)经济效益b:经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资产管理及保值增值。

2. 权重

根据部门性质和行业特点,将考核对象分为职能部门、服务保障性部门、服务经营性部门、直属部门、控股公司,设定相应的考核权重,具体为:

(1)职能部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安全与质量管理部):a=0.8,b=0.2;

(2)服务保障性部门(公寓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a=0.7,b=0.3;

(3)服务经营性部门(饮食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a=0.6,b=0.4;

(4)直属部门(包括校车队和校卫生所):a=0.8,b=0.2;

(5)控股公司:a=0.5,b=0.5。

(三)年终绩效奖励考核办法

绩效奖励分基础绩效与奖励绩效。其中:基础绩效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奖励绩效根据奖励办法计算,由部门统筹发放。

1. 基础绩效

基础绩效主要用于员工基础性奖励,按实际发生工资总额的5%每月预提。

(1)目标责任单位:完成目标任务,按预提金额由部门统筹使用;未完成目标任务,以基础绩效冲抵未完成金额后,余额由部门统筹使用。冲抵金额以预提数为限额,基础人员经费不核减。

(2)非目标责任单位:部门考核合格以上,基础绩效全额由部门统筹使用;部门考核不合格,基础绩效不发放。

2. 奖励绩效

(1)目标责任单位:奖励绩效由超额奖励(或结余奖励)、创收收入分成、人员经费结余和集团奖励构成,具体计算如下:

绩效奖励=超额奖励(或结余奖励)+创收收入分成+人员经费结余+集团奖励

其中:超额奖励或结余奖励指利润目标单位超额完成指标或者费用控制单位经费结余,按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奖励的部门人员经费;

创收收入分成指有创收收入的部门,按照《创收收入管理办法》计算的收入分成;

人员经费结余奖励指各目标责任单位的人员经费核拨与实际使用差额部分,按100%奖励部门人员经费;

集团奖励指集团视总体经营情况确定是否发放奖励及奖励金额。

(2)非目标责任单位:按目标责任单位各对应岗级奖励绩效人均平均取数,没有对应岗级的,按下一岗级奖励绩效人均平均数的一定比例计算。具体计算如下:

绩效奖励=部门各岗级对应用工人数*对应岗级的目标责任单位奖励绩效平均数*绩效奖励系数

部门考核合格,绩效奖励系数为0.95;部门考核良好,绩效奖励系数为1;部门考核优秀,绩效奖励系数为1.05。

二、高校后勤集团经济责任目标的设计

(一)测算内容和下达形式

部门经济目标的测算以集团年度预算为基础,按是否下达经济目标,进行目标考核。其中目标责任单位(除职能部门和直属部门外的其他部门)下达经济目标并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非目标责任单位(如:职能部门)不下达经济目标,只进行预算控制。

目标责任单位按主要经费来源不同,分为费用核拨性目标责任单位(以下简称“费用核拨性部门”)和自收自支性目标责任单位(以下简称“自收自支性部门”)。

1. 费用核拨性部门测算总费用

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维持经费。其中:人员经费分基本工资、部门福利、社保和公积金;日常维持经费包括日常运行费及部门日常专项。费用目标与部门负责人聘期同步。

2. 自收自支性部门测算总利润

利润指标与部门负责人聘期同步。

利润指标=年度预计总收入-预计总成本-预计人员经费-预计日常维持经费。由于专项经费未在测算之内,因此经营性部门不实行全成本核算下的目标利润考核(其中没有专项经费的经营性部门是全成本考核)。

目标责任单位年度目标任务将在部门负责人岗位聘任时做为聘任条件之一同时公布。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部门负责人在聘期内调整的,目标任务不进行调整。因部门职责范围调整,目标任务相应进行调整。

(二)目标任务中辅助指标的设计

在下达各目标责任单位经济目标(主目标)的同时,为加强部门对预算经费的合理使用,提高部门增收节支、提能增效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学校的有关政策制度的要求,设置部分辅助指标。辅助指标根据作用不同,分为控制性指标与激励性指标。

1. 控制性指标

主要包括对人员经费、“三公”经费、资产完好率等限定性标准。

(1)人员经费指标。人员经费包括按定编定岗测算的基础性工资、福利费、社保和公积金(不做为人员经费结余基数)。基础性工资包括工资(含加班费),福利费按部门实际用编数核定总额,部门进行统筹。

(2)“三公”经费。包括部门业务招待费、车辆费用(不包括按标准发放的油费补贴)和出国出境费用。三公经费超标的按超标比例核减奖励绩效,核减金额以奖励绩效总额为限。

(3)资产完好率(最高为1)直接作为部门奖励绩效的系数。

2. 激励性指标

主要包括超额完成奖励性指标、对外拓展奖励性指标等。

(1)超额完成奖励性指标。其中费用核拨性部门以日常维持经费结余的30%做为部门目标考核奖励。自收自支性部门以超额完成目标利润的30%做为部门目标考核奖励。

(2)对外拓展奖励性指标。为鼓励控股公司积极对外拓展,其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三)引入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理念和借鉴兄弟院校后勤经济责任目标考核模式并举

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了目前的这种经济责任考核方式,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或改进之处。在现有的考核体系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目标单位各自为政的现象,甚至还存在目标单位不惜牺牲集团整体利益而提升自身利益等不利于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要想真正将集团下属各单位分散的利益归集在一起,需要引入稻盛和夫“阿米巴”经营理念,并借鉴兄弟院校后勤先进的经济责任目标考核模式。

1. 什么是“阿米巴”

阿米巴是日本企业家兼哲学家第一人稻胜和夫独创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系统性、分权式、精细化的管理体系。阿米巴经营是把公司分成若干个小阿米巴,以领导为核心,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经营,通过会议通报等形式向全体员工公开有关阿米巴以及公司的经营情况等重要信息。通过尽可能地公开企业信息,营造全体员工主动积极参与经营的氛围,体现“人人都是经营者”这一经营原则,最终使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成为可能。

2. 高校后勤如何引入“阿米巴”

高校后勤兼具服务和经营双重属性,不能如一般的企业一样单纯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对于“阿米巴”不能生搬硬套。

后勤组织庞大,部门运行情况各异,上层管理者较难掌握整体损失浪费的情况,因此也较难进行必要的经营改善,发布的经营举措未必适用每个部门;同时,后勤做为高校实体,组织架构很多时候根本不允许自行设计。所以有些员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瓶颈,因为他的能力已经超出了现在的岗位,很多员工选择了离职。采用“阿米巴”管理模式,把经营(服务)内容划分成了多个可以独立经营的阿米巴,这样的话,可以让更多的员工有机会参与管理,成为经营者。

后勤引入“阿米巴”,首先要把成本—产出—业绩—利润的意识传递到每一位员工,其次把部分经营(服务)项目进行分解,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让其自行制定计划,依靠本项目内从上至下的人员全体的智慧和努力来完成目标,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阿米巴模式是一种小集体自负盈亏的模式,讲究整体利益的模式,职能部门与经营(服务)部门要密切配合,打造通畅的信息渠道,及时传达各类数据,让部门适时调整经营举措。

集团要分析经营发展整体状况和目标责任单位的近三年的目标完成情况等,适时引入“阿米巴”经营理念。通过调研考察省内外兄弟院校后勤财务经济责任目标的考核设置情况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并将收集的材料与本单位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制定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能够反映我校后勤经营现状的经济责任目标考核体系。

三、结束语

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责任制为基础,通过定期追踪目标完成情况及控制指标控制情况,并以奖惩制度进行正向激励,促进组织和个人不断改进自身行为,努力创造工作佳绩———这正是我们推行经济责任目标考核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机制下,既可以保证高校后勤服务于学校发展性质不变,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科学管理实现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责任目标 篇2

一、责任制内容

钼二公司按照总公司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总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目标,并完成职责范围内要求的各项工作。

二、责任目标

1.完成计划指标任务。

2.完成计划成本。

3.设备完好率:大于95%

4.安全:无重伤、死亡及重大设备事故、火灾事故,确保尾矿库安全运行。

环保:环保确保排污达标,排尘达标。

5.搞好厂区环境卫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成各项临时性任务。

三、结算办法

1.工资:基本工资×(当月产量÷目标产量)×(计划原矿品位÷当月实际原矿品位)

2.成本:实际成本总额-(当月处理矿量×计划成本)节余奖10%,超支罚5%。

3.尾矿品位:比计划尾矿品位每升高或降低0.001%,分别处罚或奖励结算额的1%。

注:①.基本工资:按工资制度核定的工资。

②.目标产量、计划原矿品位、计划成本、计划尾矿品位为去年平均值。

四、考核标准

1.完成当月生产计划,以实际完成情况按结算办法结算。特殊情况另行协商。

2.精矿质量

品位>42%,Cu<0.4%,P<0.03%Pb<0.2%,Wo3<0.05%, H2o<10%。

每批次质量不合格罚选厂2000元,当月月底,够批次量不及时入库的,罚款2000元。

3.工资上限20万元,结算盈余部分暂存公司。待亏空时弥补,下限14万元,不足部分可从公司暂借,但三个月内必须归还。

4.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临时性任务,并搞好厂区卫生及精神文明建设,否则罚款1000元。

5.做好废旧物资回收工资,否则罚款500元。

6.建立健全设备行政资产台账,保证公共财物完好无损。否则照价赔偿,并加罚500元。

7.出现环保事故,发现一次罚款1000元—5000元

五、注意事项

1.当月产量:系统当月实际生产金属量。当月尾矿品

位:以分公司化验为准。

2.产量、耗电及材料消耗以考核领导小组提供数据为准。

3.考核项目有考核领导小组考评。

4.电耗:公司抄表电量×0.6元/度。.公司总经理:

考核领导小组:

钼二公司经理:

建立企业党建的目标责任考核 篇3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

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的思想基础是目标管理理论。1954年,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德鲁克认为,所有“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当组织的核心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和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一种基本的管理技能,它通过划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方法,将计划、控制、激励、评价等关键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实现了全面、有效的管理。“目标管理”出现后立即在西方国家引起强烈反响,并且伴随着绩效考核、内部竞争等理论的补充,被广泛应用到人力资源、企业营销和政府管理领域。

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就要坚持“科学发展、引领方向、转变作风、推动落实”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目标任务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实施推进机制,通过考核目标任务的设置引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通过绩效评价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结果运用激发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整体创新活力。在集团公司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推行目标责任考核,可以按照子(分)公司党委、项目经理部党工委、机关党群部门三个层次进行,还可以进一步把考核范围扩大到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目标责任考核的过程可以分为目标和评价指标设定、业绩成果考核、评价结果运用三个步骤。

目标管理应用于党建思想政治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它使得复杂抽象的思想政治工作转化为具体的、可以度量的目标体系,从而激发出全体党务工作者自主自发、自我约束的工作热情,并使核心领导者从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的战略目标管理上。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推行目标管理,通过对称分配责、权、利催生和谐的工作氛围,依靠内部竞争、绩效考核、奖优罚劣等机制所产生的强大推力,可以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树立目标,制订标准,

引领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推行目标责任考核,首先要确立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的确定,必须密切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通过专门的设计过程将整体目标逐级分解到各考核单位。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契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确立工作目标要做到“四个统筹”,即统筹企业战略目标与党建发展规划,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统筹各单位的产业类型与市场环境,发挥好党建思想工作服务中心的职能;统筹职责分工与权力分配,建设责权对称的工作环境;统筹组织目标与个人发展,提高党务工作者学习创新的动力。

每年我们都可以从党代会、职代会、工作会等会议领导讲话,以及各项年度工作要点安排等文件中获取关于目标任务的信息。这种宏观的工作安排没有具体职责分工,考核指标也不明确,还不具备开展目标责任考核的可操作性。应该根据集团公司党委统一安排进一步明确考核目标,使其涵盖理论学习、班组建设、党风廉政、企业文化、群众工作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所有范畴,同时把企业经营发展任务纳入考核的硬指标。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很多目标难以具体分解,也很难进行量化考核,所以评价标准既要注重定量指标,也要注重定性指标。比如,生产任务完成数量、职工收入增长幅度、安全生产管理等可以量化的目标要明确时间、数量、质量三个尺度;形势任务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等柔性指标则要力争通过不同的载体、途径,尽可能做到量化考核;确实难以定量的指标,则要综合考虑完成困难的大小、取得的效果和努力的程度等因素,给出分级定性评价。

督导检查,沟通协调,

形成自觉的改进机制

目标考核的任务目标和评价标准通过签订包保责任书等形式,得到考核与被考核双方的确认,就意味着进入了具体的实施过程。尽管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但这并不等于领导者可以放手不管,相反由于各单位和部门之间形成了目标体系,其中一环失误就会影响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领导者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仍然要不断强化管理职能,首先要安排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汇报、明察暗访,充分利用日常接触机会和协同工作平台,上下之间保持自然、友好、经常的沟通交流,密切关注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展。其次,通过政工信息、情况通报或者铁路建设报等媒介,向下级传达目标进度、工作要求等重点信息,便于互相之间及时进行协调。再次,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当发生不可预测事件严重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时,要通过一定的程序调整目标实施的次序,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成功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关键,在于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党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争取把每个人的禀赋、经验和特长发挥到极致。所以,上下级之间要相互尊重、依赖、支持,把党务工作者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使权力分配、资源配置满足目标需求,使目标责任真正落实到个人。也正是由于运用了目标管理这种有效机制,每个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者才能胸怀大局,自觉改进,认真对照相关工作流程和执行标准,查找自身在工作意识、技能、策略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动态收集工作业务范围内的资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创新创效,展示作为,体现价值。

考核评价,结果运用,

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

绩效考核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实绩、客观公正、群众公认、综合考评的原则,以经营发展硬指标和思想政治软指标为重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努力做到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上级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力求全面准确地评价各单位的工作实绩。为保证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与每年度的工作会议同步进行。首先由被考核单位负责人汇报完成目标任务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下一步努力方向。考核组成员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填写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表,对各单位的工作精确量化考核。为了体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效果,还应该组织职工代表、党代表和领导干部代表进行民主评议。最后,在综合各方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层次做出综合评判。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举报和复核制度,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考核环境。

每一轮目标责任考核的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考核结果要在实践工作中加以运用,作为组织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并与党务工作者薪酬待遇相挂钩,强化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争先创优的长效机制。一是及时通报考核结果,全面反馈考核情况,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认真整改。二是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宣传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三是考核结果要列入各单位年度工作总结内容,列入领导干部的述职报告内容,并作为领导干部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对于不认真履行党建思想政治责任,导致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出现较多矛盾和问题的企业负责人,要及时进行诫免谈话,排名进入较差级别的单位要启动末位淘汰机制。

冷静审视,客观评价,

启发无限的创新思维

目前,在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全面推行目标责任考核还是一种创新,为了逐步推进、顺利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全体党务工作者队伍中营造以业绩论英雄的舆论氛围,鼓励创新创效,发挥核心作用。二是以改进项目党建质量为重点,围绕项目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活力。三是发挥“交叉任职、双向进入”机制的作用,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上发挥参与作用。四是处理好与现行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找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的结合点。

衡量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实施的成败,关键要看是否充分发挥了党务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否真正融入了企业发展战略,是否增强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每当在目标责任考核告一段落,取得了一些成绩时,我们仍然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我们要持续改进目标责任考核的方法、内容、标准,提高目标责任考核的质量;结合生产经营中心任务调整考核指标,及时传递党组织的工作重点;用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党建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职工群众检验的业绩,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经济责任目标 篇4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市国资委、市建设交通委、市交通港口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质监局、市监察局、市公务员局拟定的《天津市“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照此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天津市“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政府和企业的节能工作责任, 确保完成我市“十二五”节能工作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 (国发[2007]36号) 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津政发[2007]32号) , 制定我市“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

市人民政府按年度对我市《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确定的承担行业节能管理任务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直属机构 (以下称行业主管部门) 、各区县人民政府、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按年度对本行业、本地区所属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节能目标责任评价和考核工作遵循条块结合、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层层负责、社会参与、结果公开、奖罚分明的原则。

二、组织实施

市人民政府责成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市国资委、市建设交通委、市交通港口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质监局、市监察局、市公务员局组成市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组 (以下简称市评价考核组) , 组织有关专家对节能工作和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应依据本方案和工作实际, 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 确定本行业、本地区的重点用能单位, 并制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 进行评价和考核。

三、评价考核内容和方法

(一) 行业主管部门。依照《行业主管部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计分表》 (见附件1) 评价内容进行量化计分, 满分为100分。其中,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占30分, 以市发展改革委每年度下达的天津市主要经济工作目标分解意见中确定的行业节能目标为基准;节能措施落实指标占70分。

(二) 各区县人民政府。依照《各区县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计分表》 (见附件2) 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计分, 满分为100分。其中,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占40分, 以市发展改革委每年度下达的天津市主要经济工作目标分解意见中确定的各区县节能目标为基准;节能措施落实指标占60分。

(三) 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依照《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 (见附件3) 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计分, 满分为100分。其中,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占40分, 以市发展改革委每年度下达的天津市主要经济工作目标分解意见中确定的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节能目标为基准;节能措施落实指标占60分。对于属于国家重点监控耗能企业的, 还应按照国家颁布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考核。

(四) 评价考核涉及的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应以市统计局核定的数据为准, 不在市统计局统计范围内的, 应以各行业主管部门核定的数据为准。评价考核中含有不可比因素的, 评价考核对象应在实施评价考核前将有关情况书面报送市评价考核组, 经市评价考核组同意后可合理扣除。

(五) 对行业、地区所属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评价考核内容和方法, 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参照本方案自行确定, 报市评价考核组备案。

四、评价考核程序

(一) 被评价考核的行业主管部门、区县人民政府、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对上年度开展节能工作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查, 并于每年1月底前将自查报告报送市评价考核组, 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的自查报告应同时抄送上级主管部门, 其中属于国家重点监控耗能企业的, 自查报告还应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价考核对象应对照本方案附件所列评价考核项目, 在自查报告中附相应证明材料。

(二) 市评价考核组组织有关专家, 通过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 对评价考核对象展开节能工作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核查。

(三) 市评价考核组和有关专家对评价考核对象进行量化计分, 核定评价考核结果, 形成综合评价考核意见, 并对每年3月底前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四) 综合评价考核意见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 由市评价考核组向社会公布。

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及时组织开展对本行业、本地区重点用能单位的评价考核, 并将评价考核结果每年2月底前报送市评价考核组, 由市评价考核组复核后向社会公布。

五、评价考核结果的确定

评价考核结果依据实际量化得分情况进行核定。

评价结果分为完成 (80分以上) 、基本完成 (60至79分) 、未完成 (60分以下) 共3个等级。

考核结果分为超额完成 (95分以上) 、完成 (80至94分) 、基本完成 (60至79分) 、未完成 (60分以下或未完成节能目标) 共4个等级。其中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为约束性考核指标, 未完成节能目标的, 考核结果均为未完成等级。

六、奖惩措施

(一) 对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的评价考核结果, 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 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实行问责制。对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考核结果, 由市国资委等有关部门作为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其他所有制企业的考核结果, 在主要媒体进行通报。

(二) 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的, 由市人民政府予以表彰。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 由市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 有关单位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各类评奖或授予荣誉称号。

(三) 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 有关单位应在结果公布后1个月内作出书面报告, 提出整改措施, 限期完成整改。其中: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应将整改措施报告报送市人民政府, 并抄送市评价考核组;整改工作不到位的, 由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应将整改措施报告报送市评价考核组;整改工作不到位的, 由市节能工作主管部门下达强制实施能源审计计划。各行业、各地区所属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应将整改措施报告报送其行业主管部门、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 并抄送市评价考核组;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将有关单位整改结果告市评价考核组。

(四) 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区县, 不得新建高耗能项目, 投资项目审批部门暂停对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对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企业, 投资项目审批部门暂停其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的核准和备案。

(五) 在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部门、地区和企业, 由市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 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

1﹒行业主管部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计分表

2﹒各区县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计分表

3﹒重点监控耗能企业和重点企业集团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

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天津市统计局

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天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天津市监察局

天津市公务员局

二○一一年四月七日

附件 1

对某些部门不涉及的考核情况, 其分值相应剔除, 将最后总得分折算为百分制得分。

附件 2

经济责任目标 篇5

一、综合指标

1、各项费用收缴:全面及时完成 2、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

其中: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00万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

4、村(居)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二、农业农村经济

1、新增“三来一加”项目:2个

2、招商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1个(或1200m2标准厂房1幢):达标

3、新增现代农业面积500亩,设施农业面积200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100亩

4、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工商注册2个

5、村庄绿化:达标;绿化造林0.9万株

6、村庄河塘整治:达标

7、农村劳动力培训:50人

8、创建财务管理与集体资产管理规范化村:达标

9、新增私营企业1家

三、策应扶持

1、协助完成扶持项目1个

2、完成贫困户脱贫占总数的20%

四、民生及社会发展

1、计划生育率9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5‰-9.5‰之间,季度参检率达99.5%

2、信访及社会稳定工作:达标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乡镇建设)、依法治村建设:合格

4、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100%

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8%

6、农村四级路管护:达标

7、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达标

8、基层党建工作:合格

9、党风廉政建设、三务公开工作:达标

10、社会保障、人武双拥、安全生产、殡改工作:达标

11、大力开展创业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达标

12、康居示范村:完成13、新增城乡挂钩复垦耕地面积:完成乡党委书记乡长 签名签名

村支部书记村主任 签名签名

经济责任目标 篇6

“电网坚强”,原来主要是指技术先進、结构合理,具有强大配置功能的安全电网、高效电网,主要属于高效可靠的物理电网范畴,而如今它的内涵则在此基础上同时还涵盖了环境友好的绿色电网和与社会关爱的和谐电网。“资产优良”,原来主要是指公司有形资产的不断提升,而现在还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品牌形象和价值认同等无形资产。“服务优质”原来主要是保证对用户的供电质量和服务品质,现在还包括追求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和社会综合满意度的提高。“业绩优秀”原来是指财务业绩优秀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现在还包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业绩及综合价值的最大化。国家电网公司对于公司战略目标的重新诠释,在稳步推進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走向深入的同时,也使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是较好地体现了“影响有多少,责任有多大”的理念。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而管理好这些影响就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电网坚强”来看,作为一个安全、可靠和高效的物理电网,不应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的考虑上,还要从社会和环境的系统影响方面加以考虑和评估,更好地发挥出电网的正面价值,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和负面价值。

二是较好地体现了对更多利益相关方负责的理念。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企业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企业要考虑、尊重和回应除了股东、客户等更多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和期望。从“服务优质”来看,不仅仅要对用户客户提供持续优质的服务,对其他利益相关方特别是供应商、承包商和相关合作伙伴也要做到公平对待、热情友好,把更多的利益相关方诉求和期望纳入到公司的管理视野中来。

三是较好地体现了责任竞争力的理念,或者说较好地体现了责任价值的理念。从“资产优良”来看,公司的资产不仅体现在有形资产和品牌上面,也体现在社会资本和价值认同上,同时还较好地处理了责任与成本的关系,即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不是成本负担,而是社会投资,是对社会精神文明和思想的贡献。

四是较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企业社会责任从微观上来讲,企业要平衡好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期望和利益,从中观的角度来看,是要兼顾好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创造综合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要体现出对整个社会价值的积极影响,促進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对“业绩优秀”的深化表达也正是公司对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具体体现。

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 篇7

一、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理论

(一) 财务目标简要评析。

目前, 我国理论界关于财务目标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其合理性。但这种理论也存在一些缺点:它没有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 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来短期行为及片面性的倾向, 不利于企业战略管理。

2、股东财富最大化以企业股票的价格或价值为决策目标, 有利于保护和提高股权投资者的利益。但这种财务观点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债权人的利益,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发生财务风险的几率变大。

3、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将企业理财行为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目标。但这也可能与其他利益主体如债权人、经理人员、内部职工、社会公众等所希望的利益目标发生矛盾。

(二) 社会责任理论概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学术界众说纷纭, 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卡罗尔提出的, 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 (慈善) 的期望。它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

当今, 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作为经济关系、法律关系和社会道德关系的主体, 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援助与支持。也就是说, 企业的自身责任要求企业承担对股东的责任, 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这也是企业自身再生产的需要;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对其他利益相关因素承担法律层面的和道德层面的企业责任, 从根本上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经证实, 那些容易被消费者和社会认可的企业都是比较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其成本, 也会为其带来潜在收益。平衡好企业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 必将为自己带来无限的发展契机。

二、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的关系

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企业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对企业活动具有导向和约束作用。财务目标的发展经历了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三个阶段, 财务目标的演化是企业角色定位变化的结果, 企业财务目标的成功演化说明企业已经逐步放弃了过去片面关注投资者利益的狭隘思想, 而是定位于全面顾及各利益相关者权益。

实践证明: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企业在进行决策时, 考虑社会利益并不意味着就由此否定了企业价值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相反, 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社会责任的履行必须以企业正常的财务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而社会责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则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政府乃至全社会必将会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信誉等的重要指标。因此, 分析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并对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责任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国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现状及原因

从整体上看, 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与国际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社会上仍然存在不少逃避社会责任的现象:上市公司无视中小股东的投资利益;企业管理层不负责任的管理导致大量职工下岗失业;生产安全事故屡屡发生;频频曝光的假冒伪劣产品;企业污染环境、无节制地使用不可再生资源, 等等。归纳我国社会责任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相关政策性法规不健全。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政策性法规作为外部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政策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大大限制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性法规应包括健全的系统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企业制度。

(二) 企业内部能力与意识匮乏。

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认识较为模糊, 以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外尽一些公益义务;只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给企业造成经营成本的负担, 而没有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给企业提供的发展机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力不仅源于企业自身的认识问题, 也与企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 企业处于转型期和成长阶段, 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三) 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建设的实践方面已经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地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所以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披露。由于披露不完善, 进而造成监督体系的不完善。

四、企业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策和建议

我国企业全面承担社会责任还需要一个过程, 政府、社会和企业自身都需要进一步加深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 各司其职, 共同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加快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一) 政府在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问题上应该注重发挥引导作用。

加强法制建设, 规范企业行为。政府应从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和代表社会公众利益出发, 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和行使政府权力的形式, 建立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 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 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 企业自身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社会责任问题。

我国企业在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和企业利益相关群体的巨大压力之下, 应该积极强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树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科学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 设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制度;将社会责任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创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 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积极为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 建立有效的社会责任评价与激励体系。

在吸收国外社会责任认证标准的基础上,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与激励体系, 对提高我国企业的标准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以及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建立社会责任激励体系也是必要的, 任何一项政策的施行都需要有效的激励政策, 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行为更需要这样的激励政策, 比如:对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好的企业进行税赋上的适当减免, 可以激励企业社会责任的更好履行。

参考文献

[1]袁庆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2]王春香, 张志强.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J].大连大学学报, 2006.

[3]徐光华.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07.

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 篇8

一、企业财务目标

财务管理是一项组织企业财务活动, 处理企业与有关各方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 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目标是财务决策的准绳、财务行为的依据和理财绩效的考核标准。企业所有者将资金投入企业, 形成企业的法人财产, 并授权企业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 其目的是使企业财产增值, 股东得到高的投资回报。在财务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众多的财务目标理论。这些观点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这些财务目标基本上反映了企业对市场环境的要求, 体现了不同时期产权主体利益的不同偏好。

以往, 经济学中常以企业获取利润的多少表明企业的竞争能力, 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但是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来看, 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既没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也没考虑风险因素, 尤其是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导致企业出现短期行为, 如放弃当前成本支出大而将来收益更大的项目, 这就违背了股东的利益;或者对资源的掠夺式耗用, 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 这些不单影响了股东利益、企业价值, 而且对社会发展有害而无一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 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并以此为基础, 追求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企业价值的不断提高。因此, 现代企业的财务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企业社会责任

几十年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言:“企业负有一种, 并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 那就是遵守职业规则, 在拒绝诡计和欺诈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其资源从事公开的、自由的竞争而增加其利润, 若自愿从事非创造利润的活动是不合法的。而关注社会问题不是企业, 而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责任。”追随这种观点的拥护者们认为,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是为了追求利润, 实现股东的价值。其价值观念的深层内核就是股东利润最大化。因此, 围绕这一目的, 只要遵守行业运作规则, 不欺不诈、不行贿受贿、不作虚假广告, 合法经营即可。通俗说来, 就是在商言商, 只是做一个合法商人而已。这种观点的问题就在于对企业认识本质上的错误。企业虽然是一个经济组织, 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存在。既然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合法经营乃是其开发经济活动的前提, 就像公民理所当然应遵纪守法一样, 不管是市场经济内在要求, 还是法律所约束人们的行为的最低标准, 合法经营都是企业公民应尽的责任, 不能以此就概括为社会责任。

何为企业社会责任?一般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是在自身财务目标效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之外对各利益相关者所负的责任。旨在改善社会公益, 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实体之一, 是社会经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 遵纪守法, 自觉维护社会正常的法制秩序和金融秩序, 是每个企业的基本义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节约资源, 为社会福利事业和公益事业提供帮助——这是企业应担负的社会责任。一般而言, 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包括以下几项:

1、对员工的责任:

员工是企业的劳动者, 企业要为员工提供符合人权的工作环境, 保证实现其劳动报酬获取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权、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待遇取得权等劳动权利。

2、对消费者的责任:

这种责任要求企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以满足其各种不同的需求。而现实中, 某些企业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 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哄抬物价、强买、诱买等行为, 为了保护社会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要有组织地开展保护消费者权益活动, 从而推动企业承担有关方面的社会责任。

3、对债权人的责任:

企业债权人是企业的交易相对人, 企业对其债权人负有债务责任, 为了保证交易的安全、经济的流通, 这一责任要求企业合法、善意、无过失地为交易行为切实履行依法订立的合同。

4、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原则:

企业经济的发展不可以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若企业在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 也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污染了环境, 造成环境的恶化就得不偿失, 因此企业应该本着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精神、开展绿色生产、绿色营销。

5、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

企业在创造财富, 追逐利益的同时, 有义务将目光投向弱势群体, 应积极参与并资助社会及社区公益事业、教育事业和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协调好自身与社会及社区各方面的关系, 此责任是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

三、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1、一般情况下, 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是基本一致的。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目标, 谋求高额利润的同时, 必然要不断创新, 引进与开发新技术, 更新设备, 培养后备人才, 从而为社会带来新产品,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在企业不断发展和价值持续增加的同时, 既满足了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这是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但是, 事实和经验证明,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仅是以高质量的产品和高效率的服务获得社会的认同的。他们通过关心社会公益和合理利用资源, 如治理污染, 为公众事业捐献资金、物资等行动,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 起到有效的广告宣传作用, 赢得更高的企业评价。这种评价既反映了企业的现实盈利能力, 又反映了其潜在的获利能力, 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对社会的负责程度。

摩托罗拉公司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佼佼者, 在非典期间因成功策划了总裁访华项目, 赢得了公众、中国政府和消费者的一致喝彩。2003年5月16日, 作为摩托罗拉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扎菲罗夫斯基先生是非典爆发以后首位踏上中国内地的大型跨国公司总裁。他首先表达了对中国的问候和关切:摩托罗拉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健康, 公司将尽全力为北京抗击非典提供帮助和支持, 对中国的承诺也丝毫不会改变和动摇。其次, 他还带来了一个投资9, 000万美元的大项目:在北京建立摩托罗拉全球研发中心。同时向中国承诺, 根据备忘录, 未来5年累计投资将达5亿美元。摩托罗拉的这一企业社会责任公关案例的策划, 使其获得了最高的媒体关注度。据不完全统计, 其见报率占到了非典期间通讯和IT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道的五分之一。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大众传播, 更是摩托罗拉对政府关系的成功投资, 在此举之后其销售量得到了成倍的上升。

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 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经营管理思想, 经营活动规范和特征、企业文化建设、社会公益行为以及企业名称、商标、商誉等, 既反映出企业的自身建设, 也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综合评价。试想, 若一个企业只单纯追求利润而不负担其社会责任, 污染环境, 挥霍浪费, 置社会公益于不顾, 即使一时能获得很多盈利, 但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必然会急转直下, 十分恶劣, 最终导致企业价值大跌。可见, 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其社会责任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

2、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和不一致性。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媒体披露耐克公司设在印度、孟加拉、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的工厂大量雇用童工, 所有工人都在狭小昏暗的厂房中连续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的情况。这一新闻在欧美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消费者自发组织起来游行, 抵制耐克产品, 并将耐克的广告词JUSTDOIT”改成了“JUSTSTOPIT”。事件的结果是耐克公司支付赔款, 并成立“公平劳工协会”监督改善劳工环境。耐克公司为了减少成本, 大量雇用童工、延长工人劳动时间, 而忽视了社会责任, 耐克的这起“童工门”事件给其带来了更大的成本:耐克公司形象大损, 股价大跌。这也直接使许多企业意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 很多欧美跨国公司都开始制定社会责任守则, 关注到劳工权利问题。

事实上, 企业必须以辩证发展的眼光来分析社会责任问题。企业追求的是长期发展的价值最大化目标, 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是有条件的, 其中承担起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就是一个约束条件, 不应因眼前的利润减少而忽视远期利益, 放弃社会责任, 要使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二者协调统一起来。

四、总结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前景是广阔的, 对于企业来说, 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仅仅增加了其成本, 也会为其带来潜在收益。

1972年~2002年的30年中, 美国有127项有关公司的社会绩效与公司的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其中, 109项是把公司的社会绩效作为自变量来预测, 作为因变量的公司财务绩效在研究结果中有54项验证了公司的社会绩效与公司的财务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只有7项是负相关, 28项没有得到显著相关关系, 20项是复合关系。127项研究中, 22项把公司的社会绩效作为因变量, 有16项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人力资本效能目标与责任体系 篇9

关键词:人力资本效能,责任体系

中国企业要在当今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成长并稳定和提升在行业中的竞争力,面临着人口红利的慢慢消失,中国企业将无法再依赖低劳动力成本来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和发展,必须转变为依靠高素质人才的精益化管理模式。从总体上看,中国已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大国,进入了人力资本效能制胜的时代。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如何提升人力资本效能的价值,成为了人力资源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责任体系对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重要性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责任有以下特点:①既有硬要求又有软要求,硬要求是指根据岗位职责需要承担后果,软要求是指主动承担责任的软精神;②企业责任是一个责任链条,包括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责任;③企业的责任需要贯彻落实建立有效的责任体系,包括责任制度和责任文化。

要提升企业员工的执行力,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需要完善企业的责任体系作为保障。如果员工普遍没有责任感,那必定是一支没有执行力、战斗力的团队;如果企业没有清晰的责任体系,企业的目标将很难达成,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必将是无领导力的,没有责任体系的企业管理必定是低效率的企业管理。所以,必须建立有效的责任体系。

二、企业责任体系的现状

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70%靠执行。很多企业在战略相同的情形下由于各自企业的执行力不同而拉开了距离。责任体系是决定企业在人力资本时代能否提升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的关键点。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了解到,当今企业存在一个必须面对的严重的现实问题———企业的执行力和运营效率不断下降。面对这个问题,企业的高管普遍诊断为是普通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心下降了,以自我为中心,彼此之间的合作沟通意识与能力下降了,所以应该加强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并采取激励措施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升执行力。而员工却认为,企业老板的要求太多,太苛刻,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层出不穷,不符合实际。

1. 很多企业的岗位职能描述不清,权责不清,并非以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为出发点。

岗位之间出现职能重叠,经常发生“闲死”、“忙死”或“多龙治水”的问题。

2. 各部门的岗位设置脱离企业的战略定位和业务模式,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缺乏根基。

企业战略的执行和业务的运作需要岗位来承载,但是企业在设置岗位时往往忽视了企业的战略和业务模式,这容易造成岗位设置无法支撑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发展的需求,员工也只能毫无目标的忙着日常事务性的工作。何谈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目标。

3. 静态的关注企业的流程体系,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缺乏可持续性。

长期独立关注各个部门的局部或单个岗位的责任与要求,缺乏从企业整个价值链的流程体系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的责任体系。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会随着发展需要进行战略转型的频率比以前多了,往往战略转型需要相应的调整企业的流程体系、责任体系,否则难以与战略转型的要求相匹配,就无法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目标。

4. 企业高管、员工普遍还未意识到责任也是竞争力这一理念,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缺乏企业责任文化的支持。

企业员工的责任竞争力是企业继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之外,需要塑造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竞争力。

三、构建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的责任体系

简单来讲,所谓人力资源效能,一是人力资源效率,二是人力资源价值创造能力。前者是要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力资本单位产出量,后者是要提升人力资源价值创造能力与人力资本增加值,即人力资本回报与贡献率。

企业的竞争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归根到底是属于人才的竞争,而谁能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提升,那谁就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了先机。所以实现人力资本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企业未来发展道路的长短。构建有效的责任体系是确保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的关键。

1. 建立完善的企业责任制度。

企业管理的实质就是责、权、利三者统一,责任放在第一位,没有责任根本无法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更无法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组织机构和各个职能岗位,要形成完整的责任链,才能发挥系统机制的力量,任何一项责任的缺失,都将导致整个责任链的效益性缺失,影响人力资本效能的增长。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责任制度,这是实现人力资本效能增长的基本体系保障环节。建立完善的企业责任制度的基本要求包括:

(1)设计科学的工作流程。要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模式来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服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等,要处理好各种流程的责任,将流程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岗位,才能从流程上确保工作完成的时间、数量和质量。

(2)实施制度化监管。制度化监管能够保证员工按照流程标准工作,确保责任规章制度的执行,在监管的过程中要关注各个部门岗位责任的具体结果、结果的分析和澄清过程。才能保障这个责任体系优化过程的有效进行。

(3)加强针对性培训。在“互联网+”时代,应该改变过去事务巨细的培训,而应该根据流程标准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要针对每个人在节点上的工作对其进行培训。通过有效的针对性地培训教育,使员工达到对业务流程熟悉的程度,对业务标准形成条件反射的程度,形成一种习惯和氛围,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责任心,构建企业的防火墙。

(4)老板们应该改变观念,不要认为员工的流动性大,不愿意为员工进行培训,将培训看成是企业的成本支出,应将培训看成是企业的一种投资,是实现人力资本效能增长的有效途径。不但要培训业务,还应重视培训组织的忠诚、职业的忠诚、专业的忠诚。在“互联网+”时代,老板们应该改变管理思维,企业应该去中心化,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正如张瑞敏在海尔所倡导的“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员工自主经营”,利于树立企业责任文化,人人将责任当成一种习惯。

(5)健全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企业的绩效导向要和企业的战略、客户的需求相匹配,如华为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成就了华为成功的走向世界。打造与目标为导向,以过程控制为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系,采用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有利于建设高效的有战斗力的企业团队,同时应贯彻人力资源稀缺理念,将人力资本效能纳入绩效考核之中,并与部门利益挂钩。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增值。有效的绩效管理有利于确保责任执行到位的关键。

2. 建全岗位体系。

岗位是责任体系的核心载体,要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效能的关键出发点是把适合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做正确的事情,以最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岗位体系主要在于促进员工能力的提升,提高工作开展与业务运行效率,使企业用人真正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岗得其人,能位匹配”。

企业的岗位体系主要包含五个核心组成部分:岗位责任、岗位关系、岗位编制、任职资格、岗位等级和岗位分层分类。其中,岗位责任、岗位编制、岗位分析是整个岗位分析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核心。

(1)实施动态的岗位责任。在企业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只有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各司其职,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在工作说明书中,要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准确的描述,这就是制度。岗位责任除了要用具体的语言描述该岗位上的人员要履行具体的职责外,还具有“清晰地记录每个岗位上发生事故”的责任。岗位责任也不是一成不变,在环境发生变化,岗位责任也应随之变化。科学的岗位责任设计,可以让人人有事做,人人都能够把事情做好。

(2)注重岗位关系。在建全岗位体系时,需要进行岗位调查并取得相应信息的基础上,需要对岗位的名称、责权、性质、工作对象、任务,程序,以及各岗位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明确岗位之间的关系,岗位之间要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整条责任链。发挥责任体系在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目标的作用。

(3)岗位编制。企业中的岗位编制应是一个动态系统,注重提升岗位之间的协同性和兼容性,确保员工的能力、数量与岗位的需要相匹配,这是实现人力资本效能增值的基本环节。

(4)任职资格。任职资格即每个岗位应该具备的相应条件,这有利于选择合适的人选在相应的岗位工作。任职资格标准需要有前瞻性,需要基于未来,要基于企业战略的变化、不再单纯依靠是成功关键事件的提炼。

(5)岗位等级设计,明确角色,落实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责任分工与权责定位,并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6)岗位分层分类,明确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为员工能力体系建设与职业晋升提供牵引与指示,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是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基本保障。

在建立企业岗位体系时,要注重岗位独立性、岗位职责清晰性、岗位协同性。岗位编制时要力求达到工作匹配度、工作饱和度、员工配置率,实现人力资本性价比最大化。

3. 科学的激励的机制。

有效科学的激励有利于员工的内在潜能的激发,这是人力资本效能提升的动力源泉。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先调研每个员工的需要,再根据企业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的政策,这样的激励能有效提升人力资本效能。

实现“全员共同参与经营”也是激励全体员工为了公司的发展而齐心协力地有效手段,使员工在工作中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主人翁的喜悦。如阿米巴经营模式是将公司分成若干个小集体,以领导为核心,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经营。通过晨会等形式向全体员工公布有关阿米巴及公司经营状况的主要信息。尽可能地公开公司信息,营造全体员工自觉参与经营的氛围,使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成为可能。如果全体员工能够积极参与经营,在各自的岗位上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他们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劳动者,而将成为并肩奋斗的伙伴,并会具有作为经营者的意识,能够大大提升人力资本效能。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对员工即时地认可激励。对员工所做的一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自身的成长,以及客户价值的实现,均可以得到即时认可和激励。这样可以提升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也能提升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有效提升组织的人力资本效能。

4. 建立企业责任文化。

培养员工、管理层、老板的责任心。从上到下树立责任也是一种竞争力的理念,要求员工对企业负责、对同事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客户负责,勇于承担责任。

目前影响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是人力资源的浪费,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中层管理者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接待上级领导检查、参加各种各样无效率的会议、应付毫无价值的各种应酬活动,真正用于抓业务带团队的时间很少。基层员工由于得不到有效的指引,不能高效正确的执行并有效完成组织任务,导致人力资源效率低下。通过最优化、简单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的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剔除人力资源的浪费,实现人力资本效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全怀周.定岗定编:人力资源效能提升的基础工程——华夏基石CPAM模型.

[2]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孙宗虎,王胜会.定责定岗定编定员定额定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公共受托责任与国家审计目标 篇10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行政权力的机关, 依法拥有行政权和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能。政府实现其职能需要有充足的经济资源作保证。为此, 需要有相应的体系对政府履行行政职能过程中耗费的资源、取得的成效加以监督和报告, 以如实反映各级政府和部门履行政府职责和实现政府职能的情况, 监督、评价政府工作, 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政府职责配备, 建立高效的政府, 实现政府的政治效应。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在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并不会因为他们处于政治市场中就会改变其在经济市场中表现出的“经济人”特性, 相反, 这种“经济人”特性将使他们受到权力、职位、社会名望及其相关物质利的驱使, 从而谋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有可能使公共选择的结果偏离公共目标, 所设置的公共机构不能够代表公众利益, 不能发挥应有的公共职能。依据公共选择理论, 为了防止或尽量减少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以牺牲委托人利益而做出有利于自身最优福利实现的公共选择, 有必要形成一种机制、利用一种手段对政府的公共选择以及运行中资源的耗费、公共选择的运行效果进行监督和报告, 使政府行为和政府目标受制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便于人民监督和评价, 以最大限度地缩小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分歧, 使政府职能和目标以及政府的公共选择达到帕累托 (Pareto) 最优。因此, 建立廉洁、勤政、透明、高效的政府离不开规范、有效的国家审计的核算和监督, 有效的国家审计是廉洁和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控制的基础, 中外理论界和政界普遍认为构建健全而透明的有效界定受托治理责任的国家审计是良好的公共治理的基石。

由此看来, 国家审计产生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 (Public Accountability Relationship) , 并随着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的深化而不断得以发展的。自从1983年9月15日我国建立国家审计制度以来, 关于国家审计目标的讨论, 一直成为国家审计的学术界与实务界非常关注的话题。国家审计目标 (National Audit Objective) 是国家审计活动的既定方向和预期效果。国家审计目标理论在整个国家审计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它是研究国家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审计规范和审计报告的基础。虽然我国已经开展了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等业务, 并提出了合规、真实和效益的三大审计目标, 但是, 就研究现状来说, 审计、会计界在“国家审计目标”的认识上还存在诸多分歧, 或者存在研究空白。本文拟从公共受托责任的角度阐述国家审计目标的内涵及实质。

二、公共受托责任与国家审计目标:一致性考量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建立高效政府的关键在于形成有利于政府资源合理利用的责权利明确的良好布局, 而这有赖于相应的政府会计体系和预算机制, 而对会计及预算机制进行评估和监督, 国家审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监督体制。在民主国家里政府是通过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 政府事实上是接受人民的委托治理国家, 政府的受托责任是一种广泛的受托责任。在政府职能的实现过程中, 作为代理人的政府与委托人 (国家立法机构或全公民、选民等) 目标的部分不一致性及信息不对称性就导致了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Moral Hazard) 和逆向选择 (ReverseSelect) 。它的具体表现, 一方面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作为代理人所付出的努力不足以匹配其获得的报酬;另一方面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作为代理人做出的经济决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 而不是充分考虑到委托人 (国家或全体公民等) 的利益。委托代理理论认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组织能否可靠地界定受托责任, 当受托人的代理责任能够清晰、准确、及时地加以界定并奖罚分明时, 相应的委托代理风险就会大幅度降低。

审计缘起于私有制的产生和“两权分离”的出现, 它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生、维系和发展实施的一种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审计的产权本质也是受托责任, 受托责任是审计产生与发展的根源。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兴起, 委托人的范围不断扩大, 并将代理人也包含于利益相关者之中。此时, 为了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冲突, 因而提出了审计利益协调论。实际上, 审计仍然是受利益相关者之托进行审计。可见, 审计本质的利益协调论是对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现实回应, 它仅仅是受托责任论发展的高级形式。因此, 审计目标就是在会计的基础上“再次”认定和解除利益相关者的受托责任。

国家审计目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审计机关 (SNAI) 若干时期的总体职责与预期效果, 它体现国家审计的本质。国家审计产生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 并随着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的深化而发展的。根据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理论和国家审计关系理论, 公共资金 (或公共资源) 的委托者、受托者和国家审计机关及人员构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审计关系链。国家审计目标在于独立地提供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鉴证信息。保证公共受托责任全面有效履行, 并向委托者报告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并保证国家审计报告等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这是国家审计机关及人员的审计责任之所在。

三、新型的国家审计目标:突出受托经济责任

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不同于企业的经营受托责任, 它源于民主社会制度的建立。根据受托客体的不同, 公共受托责任包括公共权力受托责任和公共资源受托责任, 其中, 公共资源受托责任是国家审计赖以存在的基石。换言之, 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对国家审计产生了需求。

贯穿于国家审计的受托经济责任是一种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国家审计不但因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而产生, 而且因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而发展。什么叫公共受托经济责任?1985年5月, 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第三届大会发表的《关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指导方针》的东京宣言中, 给其赋予如下的定义:“公共受托经济责任, 是指受托经营公共财产的机构或人员有责任汇报对这些财产的经营管理情况, 并负有财政管理和计划项目方面的责任。”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机构或人员, 由于其资源或资金主要由国家或地方提供, 由此便产生了与这些提供资源或资金有关方面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由此可见, 在国际上,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公营企事业单位, 只要存在受托经营管理的公共财产, 就必须要承担公共受托经济责任, 就应该由政府审计机关对其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 以保证其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显而易见, 国家审计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是紧密相联的。

在我国, 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同样存在着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社会财富归全民所有, 并不等于人民亲自去经营管理, 而是将属于人民的公共财产, 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委托给人民选举出来的各级政府去经营管理, 各级政府也可以将公共财产委托给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受托经营管理者去经营管理。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 是各级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 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年度预算所反映的人民意志去经营管理。这时,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同级人民政府便发生了公共财产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各级政府在接受人民委托后, 不言而喻应对人民负有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这就必须按委托人的要求认真履行其所负的受托经济责任, 完成人民的委托, 并向人民报告其执行结果。各级政府是否切实地履行了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并不是由各级政府自己说了算数, 而必须由政府审计机关通过审计公正地对其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做出评价, 进而确定或解除其所负的受托经济责任。因此,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我国政府负有公共受托经济责任, 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是政府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可以说, 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意识强, 政府审计工作就容易进行, 政府审计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发挥;相反,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念薄弱, 或缺乏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念, 政府审计工作就很难进行, 政府审计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不但是一切审计人员必须明确的概念, 而且是以人民利益为宗旨的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明确的概念。

摘要:国家审计目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审计机关若干时期的总体职责与预期效果, 它体现国家审计的本质。国家审计产生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 并随着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的深化而发展的。根据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理论和国家审计关系理论, 公共资金 (或公共资源) 的委托者、受托者和国家审计机关及人员构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审计关系链。国家审计目标在于独立地提供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鉴证信息。保证公共受托责任全面有效履行, 并向委托者报告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关键词:公共受托责任,国家审计目标,基本缘起,一致性,受托经济责任

参考文献

[1].蔡春著.审计理论结构研究.西南财大出版社, 1994

[2].王瑜.受托责任·协调·独立—审计本质的新思考.审计与经济研究, 1996 (5)

经济责任目标 篇11

李川在当天会议的讲话前首先站起来,庄重地向台下所有参加会议者一鞠躬:“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我这句话,谨献给认真履职抓安全的同志,那些不认真履行职责者不在此列!”

李川说,2007年,福建全省各级各部门按照“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和“四谋发展”实践主题要求,强化责任,强化监管,强化运作,强化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安全生产“落实年”、“攻坚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全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全省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当年,全省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

2007年与2003年相比,全省事故起数减少16904起,下降39.4%;事故死亡人数减少1141人,下降21.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6.2%;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下降35.1%;道路交通万年死亡率下降47.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79.9%。其工作中呈现几个亮点:全省落实行政“一把手”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了履职报告制度;创新安全监管机制,各级安监局(安办)主要负责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综合监管,各级、各部门、各行业都切实负起本地、本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这样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延伸了安全监管触角;煤矿连续两年事故大幅度下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达到全国小煤矿安全先进水平等。上述创造性的工作和成效得到国家安监总局的充分肯定。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李川也指出,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安全生产工作仍存在着薄弱环节。一些地方的同志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方钊政策宣传贯彻还不够深入,一些同志的思想认识问题尚未真正解决,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工作仍然停留在表面上。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源头治本各项政策措施尚待进一步落实,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诸多历史性、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一些高危行业的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仍然比较薄弱。

“所有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大力气认真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是硬任务、硬指标,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安全生产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落实。为此,从今年开始,全省将对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落后的设区市、省单列考核单位,予以黄牌警告,将责任进一步强化!从现在起,哪个地方政府、哪个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落后者,将予以‘黄牌警告!哪家企业不履行好安全生产责任,除了挂‘黄牌外,对那些安全隐患严重、高污染严重超标危害员工群众的企业而不整改的,要坚决予以淘汰!被‘黄牌警告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李川说到这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企业社会责任目标的理性抉择 篇12

那么,企业的社会责任目标究竟如何选择与定位呢?本文通过研究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目标之间的关系,致力于能够对社会责任目标做出一个理性的抉择。

一、社会责任目标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让人们开始认识到,公司经营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利润,公司对企业投资者、股东以外,对其他社会群体及个人同样负有责任,这就是公司的社会责任。对于公司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前主要存在四种学说,即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社会责任、最低道德要求的社会责任理论、股东以外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得以保护的社会责任理论及良好公民的社会责任理论。上述四种理论在不同层面上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范围和程度做出了要求。

最低层次的公司社会责任是法律责任,企业只要不做出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行为,或在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侵害时担负起赔偿责任,就算是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即最低道德要求理论。而最高层次的公司社会责任是达到道德标准,如一个良好公民般乐于助人,积极解决社会问题,即四种社会责任理论中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良好公民理论。股东以外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得以保护的理论所涵盖的范围介于上述两种理论之间,要求企业维护与公司有利益关系者的相关权益。而最后一种——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社会责任理论只强调企业责任就是使股东获得最大化的收益,除此之外,企业不承担其他社会责任。

二、社会责任目标与财务目标的关系

1、社会责任目标与财务目标的一致性

2007年对中国企业经营者4000多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69.7%)的企业经营者同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成本”。不可否认,在短期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产生的费用会造成企业盈利的减少。但长远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目标的实现是帮助企业实现利润目标、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因为企业承担的这些社会责任并不只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它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社会声誉、提高了企业形象、扩大了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消费者除了关心企业产品的质量跟服务水平之外,开始更多的关注企业的整体形象。反而那些不负责任的企业会因该指标不达标而付出高昂代价。

社会责任目标的制定与实现对外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良好公德形象,对内也有利于企业凝聚力的提升,员工的利益得到维护能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的降低内部管理成本。企业内外因素都得到良好发展,自然会使企业价值大幅度提高。

2、社会责任目标对财务目标的消极影响

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如果不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而盲目制定社会责任目标,很有可能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自收自支的经济组织,其主要责任还是经济责任,而非社会责任。在制定社会责任目标、或实际进行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时,应是有计划、有预算的,尤其是在慈善事业等方面,不应该冲动的倾囊相助为求社会公众的短期赞赏。

三、如何制定合理的社会责任目标

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的作用,从上文的讨论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其积极地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只有社会责任目标与财务目标并重,从企业实际状况出发,真正寻找到一种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方式来确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才是对社会责任目标进行理性抉择的过程。

1、理性社会责任目标的原则是提升企业利润

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能超过企业现有资本水平和承受能力。找出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状况的关键利益者,围绕这一关键群体实施社会责任活动,满足该群体需求的同时势必起到了提高企业绩效的作用。没有任何企业有能力满足整个社会群体的需求,如企业的一时冲动之举促使更多的社会群体对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提出更高的期望,则会使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持续负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将使企业不堪重负,但如若没有满足社会群体的期望,将带来这些公众的不满,反而损害了企业形象。所以,以提升企业利润为基本原则,承担关键利益相关者需求的社会责任,才能使社会责任目标与企业财务目标得到统一。

2、应以端正的态度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目标应服务于财务目标的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应过于苛求利润的回报,应以真诚的态度去面对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管理者应首先从主观上提高对社会责任认识,然后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等手段,使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全面贯彻执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目标。如若企业只是为了私利而做一些门面功夫,最终会遭到社会及关键利益群体的谴责。所以,端正态度,才能真正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周凯.《非常态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中国青年报.2008.7

[2]、王星韵.范明.《论公司的社会责任》.2006.11:82-83

上一篇:物价与调控下一篇:总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