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思索

2024-10-21

对策思索(通用10篇)

对策思索 篇1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 安阳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村公路建成总里程迅速增加, 技术等级不断提高, 路面状况明显改善, 但是, 农村公路建设在筹资、养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重大具体问题。

一、问题与不足

(一) 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是当地镇政府, 一般情况下, 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很少, 或基本不投入, 而交通、公路部门只是给予乡道建设每公里8万元左右的补助, 其余部分建设资金由群众自筹解决。资金短缺和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 农村公路后期养护困难

县乡公路养护资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即汽车养路费分成拖拉机、农用车、摩托车养路费和以工代赈。然而, 汽车养路费重点投入的是国、省道干线公路, 县、乡道切块经费并未随通行能力的提高进行调整, 而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 因随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县、乡公路通行能力显著增强, 原来的农用车、拖拉机很多已换成了汽车。农村税费改革后, 取消了民工建勤义务工, 实际上这部分资金已不复存在。再加上县、乡公路体制本身固有的缺陷, 管钱的管不了人, 管人的管不了钱, 公路管理机构自身无法控制人员进入, 因而人员不断增多, 包袱越来越重, 挤占了大量的公路养护经费, 养护资金更是捉襟见肘, 使公路的养护工作难以为继。目前, 全市的乡村公路大多采用简单的季节性养护和临时性突击养护, 而养护组织和生产方式原始落后, 养护技术水平低下, 失养状况较为普遍, 导致大量的乡村道公路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状况, 使用周期缩短, 不能保障正常的运输生产。

(三) 认识上的误区

农民群众普遍认为农村公路建设是交通部门的事。原先一提到建桥、修路就认为是交通部门的事。但是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政策就不能这么理解了, 因为农村公路是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 是直接服务于农村、惠及农民的大好事, 中央一再强调农村公路建设的事权责任是在地方人民政府。中央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 是起引导和扶持作用,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实施的关键还是要靠地方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建设所需征用的土地及拆迁赔偿、建设资金的筹集和安排、养护经费的落实和实施、工程的施工组织、质量和安全等的管理和责任均在地方人民政府。所以,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当然也接受地方人民政府所委托的具体工作。

(四) 追求政绩贪大求全, 降低质量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农村公路, 虽然地方财力较弱, 但建设要求和标准却比较高, 造成工程造价偏高, 地方筹资压力增大, 不可避免地给广大农民群众增加了负担。追求政绩贪大求洋, 导致后期建设资金紧缺, 一大批项目瘫痪, 出现了半拉子工程。由于基层技术力量跟不上, 部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出现了施工质量问题, 只注重主体质量而忽视了边沟、排水等附属设施的质量, 部分农村公路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告标志, 公路的安全隐患相当严重。

二、对策及建议

(一) 农村公路建设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相结合

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农村地区的各类道路建设, 而通往各建制镇和建制村的公路, 又将与未来新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密切相关。因此, 农村公路建设必须积极而稳妥, 必须以新编制的县域城乡居民点规划为依据。

(二) 农村公路建设应与减轻农民负担相结合

多年来的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 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是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维护了农民根本利益。在新时期, 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 维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 不修广大农民群众不愿修的路;合法筹集建设资金, 不强行摊派、集资;选择合理线形和技术标准, 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 尽可能利用已有土源和料场, 不乱采乱挖;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 多方筹资, 切实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缺口, 努力解决由于农村公路建设造成的乡村债务、征地拆迁补助偏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三) 农村公路建设应与加强资金监管相结合

各地方政府要完善农村公路筹资政策, 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 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大力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个人捐资等方式, 切实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的筹资机制。要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制度, 保证国家补助资金真正用到农村公路建设中去, 防止中间截留和挪用。地方政府安排的建设资金应当足额按时到位, 不得留有资金缺口, 并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分期支付。其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应向公路沿线乡 (镇) 村定期进行公示,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四) 农村公路建设应与工程质量进度相结合

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不高, 但是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 决不能留下质量隐患。要认真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能,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落实质量责任制。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作用, 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监督,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 农村公路管养正常养护的资金应到位

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国办发[1005]49号文件明确了两个主渠道:交通部门征收的公路养路费按照先养护后建设的原则, 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 统筹本级财政预算, 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 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农村公路养护基数庞大, 单凭公路养路费收入, 是满足不了需求的, 必须在第二个渠道上多争取政策。按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 保证公路养路费总收入用于公路养护的资金比例不少于80%, 解决养路问题。各级财政安排用于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的资金, 可使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六) 农村公路养管应与农民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 必须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 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公路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 要将广大农民群众摆在农村公路建、养的主体地位,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实现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 有利于农村公路养护事业的健康发展。交通主管部门并向乡镇派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技术人员, 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工作。同时, 县乡公路建设的任务重、规模大, 靠国家包办是难以完成的, 必须坚持“民办公助, 民工建勤”的方针, 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积极参与, 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的“中央政府引导、地方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县乡、乡村公路投资新体制。

也谈“不假思索”和“不加思索” 篇2

第一,刘文引用的大型工具书,标示书名的有三部,我查询了《辞源》《辞海》,均未收录“不假思索”和“不加思索”,为何刘文只言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汉语大词典》确有“不假思索”,不见“不加思索”。但《汉大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的“出版说明”中指出:“本词典就是在《汉语大词典》成语及有关条目的基础上进行甄别、正误、删繁、改写、增补而成的。”又说:“本词典保持了《汉语大词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共收古今成语近2.5万条,凡300余万字。所收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词典“出版说明”中还说明了“汉大”是“汉语大词典”的简称。书名冠以“汉大”,以区别其他的成语词典。该词典编纂者明示为“汉语大词典纂处、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这本《汉大成语词典》中收有“不加思索”,并指出“同‘不假思索”。引例出自《三侠五义》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有的成语大词典引例为《醒世姻缘传》和《官场现形记》,引例更早一点的,大约为清代中叶的作品《醒世姻缘传》。可见“不加思索”清代已使用了。《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年)同时收录了这两条成语,释文抄录如下:

[不加思索]加:加以。不加以思考。形容说话办事迅速、果断。

[不假思索]假:凭借,依靠。用不着思考。形容说话办事迅速、果断。

这两条成语虽有一字不同,但整体含义完全一样,从整体上讲,可以说“不加思索”同“不假思索”。同时收入这两条成语的还有《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修订本:中华书局,2002年),《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新一版,2007版),《汉语成语辞海》(武汉出版社,1999年),《成语源流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年),《通用异体成语词典》(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年),就举这些,足以说明成语词库中有“不加思索”这条成语。

第二,我已肯定所见到的用例中“不加思索”不是误用。先看几个现当代作家作品中的用例:

(1)中年车夫却跟我们不同。他们不加思索,就对小孩发表他的道德见解。(巴金《一个车夫》)

(2)祁老人不加思索就高声喊起来:“站住!你来看,来看看!”(老舍《四世同堂》)

(3)他不加思索地连连拍打着门板。……(梁斌《红旗谱》)

(4)苏兴旺不加思索即大声回答道:“……”。(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5)他不加思索地改变了从来不与顾客搭话的习惯。(王蒙《风筝飘带》)

(6)他不加思索放下手中的水龙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7)黑娃不加思索地说:“……”(陈忠实《白鹿原》)就抄录这几例。再随机查询了三个语料库,看看面上使用这两条成语的情况,列表如下:

从这些语言事实看,恐怕不能说语言大师们、作家们、还有语料库中1338条例句的使用者们使用“不加思索”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

若往上追溯到清朝,运用“不加思索”较早的见于《醒世姻缘传》,该书题西周生辑著。据杨复吉《梦阑琐笔》说该书作者为蒲松龄。可推知“不加思索”出现的时间。《三侠五义》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是文学史上的著名小说,从历史作品上看,恐怕也不能说他们使用“不加思索”是误用,今天读起来,这些文句仍然是顺畅的,准确的。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感觉,说出来与刘恒友老师商榷,不对之处,请指正。

顺便提一下刘文说“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词语”何义?《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是“词和短语”,这样,文句前后便矛盾了。

此外,刘文引举宋代黄干《复黄会卿》时,写成《复黄会聊》,与《汉语大词典》上的引文错误一模一样,如果复核一下黄干的《黄勉斋文集》,就不会出这样的问题。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

刘恒友《是“不假思索”还是“不加思索”?》(载《中学语文》2013年第10期,上旬刊。以下简称“刘文”。)中说:“查阅《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皆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又说:“‘不假思索作为一个成语,有其源渊;而‘不假思索之所以不见各大词典,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看来成语库中只有‘不假思索,而‘不加思索则是人们‘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这里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刘文认为成语库中没有“不加思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第二,刘文认为使用“不加思索”是误解误用,我的回答是——“不加思索”使用正确。这仅是个人意见,提出商榷而已。

第一,刘文引用的大型工具书,标示书名的有三部,我查询了《辞源》《辞海》,均未收录“不假思索”和“不加思索”,为何刘文只言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汉语大词典》确有“不假思索”,不见“不加思索”。但《汉大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的“出版说明”中指出:“本词典就是在《汉语大词典》成语及有关条目的基础上进行甄别、正误、删繁、改写、增补而成的。”又说:“本词典保持了《汉语大词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共收古今成语近2.5万条,凡300余万字。所收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词典“出版说明”中还说明了“汉大”是“汉语大词典”的简称。书名冠以“汉大”,以区别其他的成语词典。该词典编纂者明示为“汉语大词典纂处、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这本《汉大成语词典》中收有“不加思索”,并指出“同‘不假思索”。引例出自《三侠五义》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有的成语大词典引例为《醒世姻缘传》和《官场现形记》,引例更早一点的,大约为清代中叶的作品《醒世姻缘传》。可见“不加思索”清代已使用了。《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年)同时收录了这两条成语,释文抄录如下:

[不加思索]加:加以。不加以思考。形容说话办事迅速、果断。

[不假思索]假:凭借,依靠。用不着思考。形容说话办事迅速、果断。

这两条成语虽有一字不同,但整体含义完全一样,从整体上讲,可以说“不加思索”同“不假思索”。同时收入这两条成语的还有《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修订本:中华书局,2002年),《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新一版,2007版),《汉语成语辞海》(武汉出版社,1999年),《成语源流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年),《通用异体成语词典》(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年),就举这些,足以说明成语词库中有“不加思索”这条成语。

第二,我已肯定所见到的用例中“不加思索”不是误用。先看几个现当代作家作品中的用例:

(1)中年车夫却跟我们不同。他们不加思索,就对小孩发表他的道德见解。(巴金《一个车夫》)

(2)祁老人不加思索就高声喊起来:“站住!你来看,来看看!”(老舍《四世同堂》)

(3)他不加思索地连连拍打着门板。……(梁斌《红旗谱》)

(4)苏兴旺不加思索即大声回答道:“……”。(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5)他不加思索地改变了从来不与顾客搭话的习惯。(王蒙《风筝飘带》)

(6)他不加思索放下手中的水龙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7)黑娃不加思索地说:“……”(陈忠实《白鹿原》)就抄录这几例。再随机查询了三个语料库,看看面上使用这两条成语的情况,列表如下:

从这些语言事实看,恐怕不能说语言大师们、作家们、还有语料库中1338条例句的使用者们使用“不加思索”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

若往上追溯到清朝,运用“不加思索”较早的见于《醒世姻缘传》,该书题西周生辑著。据杨复吉《梦阑琐笔》说该书作者为蒲松龄。可推知“不加思索”出现的时间。《三侠五义》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是文学史上的著名小说,从历史作品上看,恐怕也不能说他们使用“不加思索”是误用,今天读起来,这些文句仍然是顺畅的,准确的。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感觉,说出来与刘恒友老师商榷,不对之处,请指正。

顺便提一下刘文说“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词语”何义?《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是“词和短语”,这样,文句前后便矛盾了。

此外,刘文引举宋代黄干《复黄会卿》时,写成《复黄会聊》,与《汉语大词典》上的引文错误一模一样,如果复核一下黄干的《黄勉斋文集》,就不会出这样的问题。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

刘恒友《是“不假思索”还是“不加思索”?》(载《中学语文》2013年第10期,上旬刊。以下简称“刘文”。)中说:“查阅《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皆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又说:“‘不假思索作为一个成语,有其源渊;而‘不假思索之所以不见各大词典,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看来成语库中只有‘不假思索,而‘不加思索则是人们‘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这里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刘文认为成语库中没有“不加思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第二,刘文认为使用“不加思索”是误解误用,我的回答是——“不加思索”使用正确。这仅是个人意见,提出商榷而已。

第一,刘文引用的大型工具书,标示书名的有三部,我查询了《辞源》《辞海》,均未收录“不假思索”和“不加思索”,为何刘文只言不见“不加思索”的身影?《汉语大词典》确有“不假思索”,不见“不加思索”。但《汉大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的“出版说明”中指出:“本词典就是在《汉语大词典》成语及有关条目的基础上进行甄别、正误、删繁、改写、增补而成的。”又说:“本词典保持了《汉语大词典》‘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共收古今成语近2.5万条,凡300余万字。所收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词典“出版说明”中还说明了“汉大”是“汉语大词典”的简称。书名冠以“汉大”,以区别其他的成语词典。该词典编纂者明示为“汉语大词典纂处、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这本《汉大成语词典》中收有“不加思索”,并指出“同‘不假思索”。引例出自《三侠五义》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有的成语大词典引例为《醒世姻缘传》和《官场现形记》,引例更早一点的,大约为清代中叶的作品《醒世姻缘传》。可见“不加思索”清代已使用了。《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3年)同时收录了这两条成语,释文抄录如下:

[不加思索]加:加以。不加以思考。形容说话办事迅速、果断。

[不假思索]假:凭借,依靠。用不着思考。形容说话办事迅速、果断。

这两条成语虽有一字不同,但整体含义完全一样,从整体上讲,可以说“不加思索”同“不假思索”。同时收入这两条成语的还有《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修订本:中华书局,2002年),《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新一版,2007版),《汉语成语辞海》(武汉出版社,1999年),《成语源流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年),《通用异体成语词典》(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年),就举这些,足以说明成语词库中有“不加思索”这条成语。

第二,我已肯定所见到的用例中“不加思索”不是误用。先看几个现当代作家作品中的用例:

(1)中年车夫却跟我们不同。他们不加思索,就对小孩发表他的道德见解。(巴金《一个车夫》)

(2)祁老人不加思索就高声喊起来:“站住!你来看,来看看!”(老舍《四世同堂》)

(3)他不加思索地连连拍打着门板。……(梁斌《红旗谱》)

(4)苏兴旺不加思索即大声回答道:“……”。(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5)他不加思索地改变了从来不与顾客搭话的习惯。(王蒙《风筝飘带》)

(6)他不加思索放下手中的水龙头,……(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7)黑娃不加思索地说:“……”(陈忠实《白鹿原》)就抄录这几例。再随机查询了三个语料库,看看面上使用这两条成语的情况,列表如下:

从这些语言事实看,恐怕不能说语言大师们、作家们、还有语料库中1338条例句的使用者们使用“不加思索”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加思索”的“必然产物”。

若往上追溯到清朝,运用“不加思索”较早的见于《醒世姻缘传》,该书题西周生辑著。据杨复吉《梦阑琐笔》说该书作者为蒲松龄。可推知“不加思索”出现的时间。《三侠五义》和《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是文学史上的著名小说,从历史作品上看,恐怕也不能说他们使用“不加思索”是误用,今天读起来,这些文句仍然是顺畅的,准确的。这不过是我个人的感觉,说出来与刘恒友老师商榷,不对之处,请指正。

顺便提一下刘文说“因为它不是一个词语,至多是一个短语”,“词语”何义?《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是“词和短语”,这样,文句前后便矛盾了。

此外,刘文引举宋代黄干《复黄会卿》时,写成《复黄会聊》,与《汉语大词典》上的引文错误一模一样,如果复核一下黄干的《黄勉斋文集》,就不会出这样的问题。

教育本质思索 篇3

1 古今中外思想家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古往今来, 教育承担着传承知识、启迪智慧、教化人性、规范行动、陶冶情操的重担, 教育的发展被认为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和标志。因此, 几乎所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认为教育是一项崇高、伟大的事业, 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本质展开了积极地讨论和探索, 取得了许多真知灼见。这些思想直到今天依然散发了智慧的光芒, 对于我们今天理解教育本质大有裨益。

孔子在《论语》中讲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这里的“行”指的是道德行为, “文”指的是文化知识, 即传统的“六艺”:礼 (礼仪) 、乐 (音乐) 、射 (射箭) 、御 (驾驭) 、书 (书法) 、数 (算术) 。从孔子的论述中, 我们认为孔子的教育内容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道德层面, 另一个是具体知识层面。两个层面的关系不是并列的, 而是存在逻辑上下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符合道德规范的思想品质之后, 才有资格学习具体的知识。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指出, 教育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 而“知识就是德性”。笔者认为, 苏格拉底所谓的知识和德性绝不是一般意义上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而是通过教育使人们能够用一种合乎社会伦理规范的方式对人生、社会、世界乃至宇宙做出正确理解和思考, 教育的本质在于塑造人类合乎道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 “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是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 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明确的辨别力。否则, 他同他的专业知识一起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 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明确指出, 高等学校“有两个问题必须分别清楚。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学问和修养的问题, 一个是关于人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的问题, 不可把这两个问题混淆起来”。大学传授的知识分两个。一类是讲授“使人成为人的学问”, 另一类是“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学问”。两类课程和学问都非常重要, 但相比较而言, “使人成为人”的学问比“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学问”更为重要, 毕竟“使人成为人”是“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基础和前提。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系统认识集中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在该书中, 雅斯贝尔斯详细地论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式、教育的过程、教育的作用等多个方面, 而他关于教育本质的思考则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教育的认识。他认为, “所谓教育, 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 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 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成, 并启迪其自由天性”。他进一步明确指出,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 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

2 关于教育本质内涵的思考

在总结前人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后, 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教育形式, 不论是高等教育、中等教育, 还是初等教育, 教育的本质都是为了塑造一个完整的人, 塑造一个能够追求自身幸福并能够给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有以下两个方面组成, 一方面是具有完善的人格, 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 两个方面相互影响, 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笔者认为, 完善的人格应该包括高尚的道德和独立的精神。规范的道德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道德缺失的状况是难以想象的。规范的道德不仅意味着社会主体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能够通过内心道德准则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而且意味着社会主体能够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理解道德, 真正达到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因此, 高尚的道德应该是良好的道德情操、宽广的胸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厚重的社会责任感的结合体。独立的精神指的是社会主体必须对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 而不是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完善人格中之所以包括独立人格, 是因为从哲学上讲, 任何一个人, 无论是高贵的, 还是低贱的, 无论是富有的, 还是贫困的, 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 而独立主体的前提就是他具有独立的精神和思想。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就是人具有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状况是体现一个人行为能力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指的是社会主体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 努力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的能力。这种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体经过长期、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掌握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强大的能力, 能够帮助社会主体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

3 教育现状与教育本质脱离的表现

如果我们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塑造一个完整的人, 并具体细化为高尚的道德、独立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思维能力, 我们就会发现教育现状, 无论是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还是初等教育的状况都存在着诸多与教育本质相背离的情况。可以想象, 背离了教育本质的方方面面必然会从根本上动摇教育的功能和质量, 学生的抱怨也就显得自然而然了。笔者认为, 教育现状偏离教育本质的现象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教育严重滞后。诚然, 学校在不同的年级开设了不同层次的道德修养课, 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提供了保障。但是, 通观这些思想品德教程, 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远远滞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造成学生对道德修养课漠不关心, 认为道德修养课可有可无, 另一方面, 老师无法把课本上的内容与现实鲜活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思想品德课缺乏有力的分析和解释现实的能力。因此, 当道德教育严重滞后而无法起到约束和规范学生行为的时候, 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在校园就会不断滋生, 如考试作弊、旷课逃课、损人利己等。

(2) 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钱学森先生在去世前留给了我们“钱学森之问”, 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深思。所谓“钱学森之问”, 指的是钱学森先生提出的为什么中国大学无法培育出创新性人才的问题。笔者认为,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 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大学生缺乏应有的独立思考的精神。钱学森先生指出, 加州理工大学之所以能够涌现出众多思想大师, 是因为加州理工大学的学术研究的氛围非常浓厚。长期在这种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中成长, 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独立思考的精神。这种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精神是大学生保持创新力的源泉和动力。反观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 由于教育中缺乏对学生独立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 大都认为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学生的任务就是简单的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 久而久之, 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在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精神的情况下谈创新能力无疑是痴人说梦。

(3) 思维能力严重欠缺。古人云,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这意味着作为教师, 我们在从事教育工作的时候, 不应该把传授具体、零碎的知识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而应该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然而, 在工具理性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学生大都以追求实用技术和实用知识为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 而放弃了对知识背后科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训练, 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思考分析能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 我们发现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塑造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立的精神意志和良好的思维能力的人。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理解教育的本质, 才能够理解和把握教育的精髓, 才能够有效地纠正教育现状背离教育本质的种种现象, 才能够使教育真正承担起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担。

参考文献

[1]刘玉静.实践理性: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3 (4) .

[2]陈秉公.教育省略了什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4) .

本土建筑的思索 篇4

关键词:大悲禅院佛教寺院东方本土建筑

1前言

在我国古代曾经出现过多种宗教,比较重要的是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自印度经西域辗转传来的佛教在我国延续的时间较长而且传播地域最广,并发展成为我国建筑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自东汉初期正式传人中国以后,由最初的“天竺”制式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进庭院式布局,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如殿阁、佛像、经幢、石窟、雕刻、壁画等)。

由于佛教思想的深入民心,礼佛成为一件圣神的事。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慰藉。由此各地开始对佛教建筑的进行修复与重建,在这种浪潮的冲击下,2008年胜芳佛教界人士集资修缮寺庙,重建大悲禅院。作为建筑设计学习者,当看到这座新建的寺院之时,不禁感慨其中轴对称的宏偉气势、繁复的装饰,同时反思了中国本土建筑在当今建筑浪潮中的应用与发展。

2大悲禅院

(1)大悲禅院概况

在河北省霸州市的东南侧,有一古镇一一胜芳,历史上胜芳古镇庙宇林立,大悲寺一一就是当初曾闻名十里八乡、香火极为旺盛的一座寺院。胜芳大悲禅寺,旧称北大寺,始建于元朝末年,复建于明天顺元年、重修于正德五年,迁延六百余年,清朝达到鼎盛,后因天灾兵燹,随之毁劫。2008年胜芳古镇修缮中大悲禅寺得以整体复建,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拥有大小殿堂楼宇23座,广纳了当年胜芳72座。此次复建并非原址复建,将众多的佛教元素、建筑形式的融入其中,形似却未得其精髓。

(2)寺院整体布局

胜芳大悲禅寺坐北朝南,由广场、寺院两大部分组成,汇集了国内南北东西殿堂建筑之大雅和各路神佛之绝伦。

1)广场:

广场成横向长方形,由一座五开间石牌坊、童子拜观音像以及六颗盘龙石柱界定出来。童子拜观音像成为广场的中心。空间开阔,为建筑群的呈现提供了一个非常宽广的视角。

2)寺院:

寺院部分由东、西、中三部分构成,布局以中轴线对称,两侧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中轴线上由山门(门内立有哼哈二将)、天王殿、露天观音像、古佛殿(两侧建有碑亭)、大雄宝殿(两侧矗立四柱五楼结构牌坊)、万佛楼所组成。东侧建筑由南至北分别由法物流通、钟楼、客堂、斋房、财神殿、药师殿、地藏殿、讲经堂、寺管楼组成;西侧建筑由南至北依次由总控室、鼓楼、念佛堂、寮房、伽蓝殿、弥陀殿、祖师殿、五百罗汉堂、方丈楼构成;另外西面殿堂外侧还分别建有玫瑰、月季、牡丹三园。

寺院的中心以观音像为主,寺内一尊高17米重达400余吨的汉白玉露天观音整体塑像伟岸挺立在莲花放生池之上,观音形体比例匀称,线条流畅。面部的雕刻极其精细,脸庞圆润,神态祥和。东侧的地藏殿、药师殿、财神殿与西侧的伽蓝殿、弥陀殿、祖师殿共称六时宝殿,此六殿分别对应着地藏、琉璃、财福、护法、极乐、大悲六大世界。

3大悲禅院建筑分析

(1)建筑特色

1)建筑形制

处于寺院中轴线上的建筑是寺院的主要建筑,组成了高低起伏的建筑序列空间。这些主要建筑的建筑平面皆采用副阶周匝的形式,置于配有栏杆的汉白玉台基上更显得豪华高贵。山门、天王殿和古佛殿三处建筑面阔皆为三问,大雄宝殿与轴线尽端的万佛楼则采用面阔五间的形式,开间与建筑高度比例适中。各组建筑高低起伏,为寺院严谨的空间增加了些许趣味。从山门的重檐庑殿顶到天王殿的重檐歇山顶,至高大观音像立于豁然开朗空间,建筑序列空间上出现了的第一个高潮。观音像身后是相对低矮的庑殿顶的古佛殿,加之古佛殿两侧起翘优美的八角碑亭使得建筑空间忽显精致起来,承接着前后两个不同的高潮。轴线的末端,大雄宝殿与高四十余米的三层万佛楼,以其丰富的轮廓和宏伟的建筑体量成为全局的最高潮。

东西两侧轴线上的建筑完全对称,它们没有高大的台阶,没有耀眼的颜色,有的只是平易近人的气质。建筑皆采用前檐廊的形式,更好的突出了主轴线上的建筑。位于东西两侧最北端的寺管楼和方丈楼依稀可见岳阳楼的气魄,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气势恢宏,远而视之,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与高大雄伟的万佛楼成为一体,使建筑空间得到完美融合。

2)建筑细部及装饰

大悲禅院的建筑细部与装饰也有繁简高低之别。主轴线建筑的规格较高,屋顶全部采用黄色琉璃瓦,配有筒板瓦、兽吻、垂兽、角兽、仙人走兽等。建筑色彩采用强烈对比色调:白色台基,红色墙面,朱色门窗和青绿色彩画之中密布着闪光的金色,再加之黄色琉璃屋面,使得该寺院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绚丽璀璨、光彩夺目。东西两侧的建筑为了更好的衬托主体建筑,采用灰色瓦顶,赤柱灰墙,青绿色彩画依然是建筑的主角,使得东西配殿的建筑既朴素又充满高贵的气质。

建筑群的屋顶皆采用的是现在的技术,并没有望砖、垫层等,所以梁、斗拱全部用于装饰,柱问满布斗拱,并未根据开问的大小而定夺斗拱的数量,使其装饰极为繁复。即使某些地方不施斗拱,也用较大的梁或是阑额,上施彩画,极为富丽。彩画多为和玺彩画,色彩鲜艳夺目。

(2)问题与不足

1)逾越礼制

古今以来中国的儒家礼制观念,渗透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礼记·坊记》说:“失礼者,所以章颖别微以为民仿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说:“礼之可以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妇听,礼也。由此可见,礼既是规定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的法规,也是制约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生活行为、思想情操的规范。它具有强制化、普遍化、世俗化的特点,并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各个方面。礼对建筑的制约,不仅表现在建筑类型上,如宗庙建筑摆到建筑活动的首位,而且在城制等级,建筑组群,甚至建筑的装修上,都含有等级的含义。

然而大悲禅院这组建筑群体内,建筑的形制、屋顶、装饰都已经抛弃了中国的森严的等级制。从平面到立面,从台基到屋顶,从结构到装饰,都是最高形制。建筑的平面形式多是采用副阶周匝,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重檐屋顶也是普遍采用。建筑色彩皆是蓝绿彩画还用金色沟边,彩画、雕刻、栏杆柱头等细节全部都是以龙为主体。建筑的规格皆是模仿皇家建筑的形制,大大超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礼制形式。

2)形似模仿

我國建筑历史长久,历代新造之建筑不但类型众多,而且建筑质量非常高。建筑本身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艺术……等等都非常进步。但是由于受到种种长期的自然与人为的破坏,加之古代统治者对技术工艺及建筑匠师的一贯轻视,使得长期薪火相传的宝贵设计构思与具体手法大部都已失传。在现代的今天,设计工作者在设计过程大都只是对形式进行模仿,这样就使建筑虽然形似,却未得其根本,知其内涵,以至于建筑缺乏内在的厚重之感,古典之意。

大悲禅院中的许多元素只是单纯的模仿了古典形式,将多种元素融合到建筑的每一处,拼贴的意味充斥于整个寺院。例如:建筑内部的壁画,本欲模仿飞天的形式,却让人感到了一种矫揉造作,一种不伦不类,就连基本的美感都略显不足。局部雀替的模仿单纯的模仿了形式,显得杂乱甚至没有道理。这些细部的矫揉造作让人感到很是失望,从而也揭示了目前存在于我国建筑界的问题:不应当仅仅是表面上对传统建筑形式以及传统符号的模仿,而应该是挣脱具体建筑符号的约束,从东方文化更深层面寻找突破口。

4.小结

造句引起的思索 篇5

与老师细谈, 老师道:“你的孩子怎么有点像法轮功分子, 是不是你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给他敏感的心以某些打击。”听到老师的话, 我愕然了, 我自认为一个简单的三口之家何来的沉重压力, 何况自己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面对的也是众多的学生, 平时的班级思想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 莫非真的忽视了自己的孩子不成?

回来后细思量, 觉得无论如何也该和孩子好好谈一下, 于是问道:“浪浪, 你怎么会想造这样的句子呢?”“妈妈, 我好像记得电视里也是这样说。”望着他一本正经的小脸, 我一时语塞, 我忽然明白了我作为一母亲的失职。

的确, 由于父母的忙碌忽视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儿子最好的朋友恐怕莫过于电视机了, 儿子大部分空闲时间是看电视度过的, 我注意到儿子特喜欢看日本动画片, 不是暴力相对就是软弱的无病呻吟, 主人翁不是刁蛮野气, 就是傻里傻气, 嗲里嗲气, 缺乏自然的东西, 更缺乏孩子需要的正直勇气, 对于我们小时候所熟悉的王二小、刘胡兰、小兵张嘎, 他们是那么遥远;艰苦朴素, 积极向上, 勤劳勇敢, 无私奉献, 对他们是那么陌生。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怎能茁壮成长呢?

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 我得赶快行动, 让孩子远离电视, 帮孩子找到一位更好的朋友, 于是我买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给儿子看, 让孩子走进童话的世界, 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为孩子的幻想提供广阔的天地。”此后不久, 我发现儿子与我交谈时会情不自禁地讲故事中的丑小鸭, 在他的眼中, 星星会眨眼, 河水会倾诉, 一切显得多么真实和美妙, 想象力比以前丰富多了。一次作文中的一段“早晨, 我起床看见蓝蓝的天, 蓝蓝的天空中还有几颗不舍得离去的星星, 它们在天上一眨一眨地望着大地, 然后我来到阳台晨读, 忽然看到我家的花叶子上还有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 它们躺在叶子上调皮地滚动着。”令我十分惊讶孩子进步了, 毕竟他才八岁。从来没有参加过什么比赛的孩子, 这学期居然被选上参加讲故事比赛了, 看着孩子心智一天天的成长, 我由衷地高兴, 我愿把我的一点感受与大家共享。

瑜伽“热”的标准思索 篇6

“瑜伽热”带来的是瑜伽教练需求量的增加,瑜伽教练和培训瑜伽教师的机构也因此成了“香饽饽”。然而,各健身俱乐部聘请瑜伽教练的标准五花八门,培训机构和证书更是鱼龙混杂……随着“瑜伽热”的持续升温,那些因不当练习而导致的韧带拉伤、椎间盘磨损、脊椎变形等“瑜伽病”在我国也逐渐显现。

教练资质认证缺乏认证标准

目前,瑜伽尚未被列入我国已立项的99个体育项目中。国家相关部门对瑜伽教练资格亦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权威的瑜伽教师培训机构少之又少。不少瑜伽会所和健身俱乐部干脆“自产自销”——送几个人去印度“修学”,“学成归国”就办瑜伽教练培训班并为培训者颁发“瑜伽教练执业资格证”。结果,一些瑜伽练习者只要交了钱,再花一两个月时间练习,就可以拿到瑜伽教练资格证书上岗,教他人练习瑜伽。混乱的教练培训市场,水平的参差不齐,现炒现卖、以讹传讹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使人们对瑜伽培训行业“一头雾水”。

“跟证书比起来,俱乐部在选择教练时更重视他们试教时的表现。”一位从业者说。其实,不仅仅健身机构经营者如此,多数瑜伽练习者的好奇、期望速成的心理也使之不太注重瑜伽教练的执业资格。已经练习瑜伽两年的刘女士认为,教练在上课时引导好,锻炼效果让人满意就可以了,至于有没有资格证书关心不多。

瑜伽运动本身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瑜伽教练资格标准的统一。业内人士认为,统一的瑜伽教练资格证书标准很难制定。“瑜伽本身有多个流派,各个流派对体式、呼吸的理解运用都有所不同。”有专家指出,在混乱复杂的局面中形成一套统一的认证标准,需要各机构、各流派多方面的协调。

不当练习危害大

作为一项富于技巧性的健身项目,瑜伽练习对专业教练要求较高,缺乏正确指导很容易造成身体伤害。目前,不少健身房的瑜伽教练本身技术就不高,理论知识也掌握有限。瑜伽的教练是导师,如果引错了路,练习者会歧途难返,那就将和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了。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伤害危险研究中心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占总数1/4的瑜伽练习者都曾因不当练习而受过伤。我国台湾地区的一项相关研究也指出,部分长期练瑜伽的人,由于姿势不正确或用力过猛,出现了椎间盘退化、磨损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有三十多岁的练习者的脊柱竟已提前老化到60岁的状态。医学专家认为,正确练习瑜伽并无问题,关键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因人而异。中国瑜伽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矫林江说,“练习者要根据自身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选择进行,强调慢慢地进入,达到自己身体可以感觉的状态就可以,千万不要超出自己身体的极限,一味追求高难度的动作和练习不当都可能造成肌肉拉伤。”比如“高温瑜伽”,容易导致心跳加速,身体水分大量丢失,故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和孕妇及儿童皆不适宜。而患有高血压、脊椎病等疾病的人,学习瑜伽前也应先咨询医生意见。

建立行业标准势在必行

瑜伽是一种帮助人们协调身体和精神的行之有效的传统科学,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相关疾病。如消除烦恼、平和心境、舒缓压力;维持姿势平稳,增加身体的柔韧度;有效消除脂肪,调节人的体重等等。

源于瑜伽神奇的健身效果,热衷瑜伽运动的女士趋之若鹜,不少男士也加入其中的行列。由于瑜伽教练的专业水准、健身场馆的资质、不当练习导致“瑜伽病”等问题日益严重,业界对统一瑜伽行业的认证标准的呼声愈来愈高。

据悉,欧美瑜伽行业已建立起行业联盟,制定了统一的行业认证标准。在我国,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为统一瑜伽行业认证而努力。据了解,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已选择北京、上海、广东、河北、陕西、黑龙江、浙江等7个省市试点,成立“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瑜伽作为健美操的特种课程,出现在鉴定内容之中,瑜伽教练的考核也有望统一纳入健美操教练的考核、鉴定中。“只有立住门槛,才能保证跨进门的人的质量,也才能保证练习者的权益。是该把门槛扶正的时候了。”业内专家说。

当然,这类标准不同于产品标准,但是它们起码要在安全性、科学性、有效性的层次,在最成熟、最可靠的部分,协调统一起来,做到有章可循;并要使其工作程序化,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这种必要的统一并不影响流派的多样化。看来,它们似乎有点儿像我们大家熟悉的太极拳术、针灸经络、书画笔墨、京剧功法,虽然流派纷呈,但总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这个“宗”就是标准。

瑜伽,这个词的梵文原意是“和”。标准将会使这一项融身体和心灵为一体的运动真正走进“和谐”的新境地。

瑜伽的起源

“瑜伽”在梵语中意义为“结合”。

瑜伽在印度已经流传五千年或更多,是印度悠久智慧的结晶。瑜伽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河文明时期,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以前。五千年来,它一直是体现印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元7世纪转入我国西藏后,自12世纪开始,这里成为瑜伽的新的摇篮。19世纪以来陆续输入世界各地。

十几年前,通过CCTV,张蕙兰的瑜伽教程风靡全国。那海天一色的石岩边,那缥缈空灵的音乐,让我们大家记忆犹新。

瑜伽的今天

有人把“瑜伽”解释为“一种把自身的演变压缩为一个肉体存在的一生,或几个月,甚至几个小时。”这种契合的生活方式中,辨别所有导致生病的要素和利用恰当的技术消除疾病影响,就成了瑜伽所关注的最基本的一部分。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瑜伽不再局限于苦行。瑜伽已经将其方位调整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及其社会逻辑的需要,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各科医学专家正在意识到这些理念和技术在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瑜伽接受现代科学,为现代科学服务,视现代科学为自身发展的必备高等知识。

瑜伽是一门使人们在体质、精神、道德和心灵方面修行锻炼的生活艺术。它完全不再受种族、年龄、性别、宗教、种姓和信念的限制。瑜伽强调的是发展兄弟情谊、和谐、博爱和平等,这不仅仅是对于不同肤色、种姓、民族、年龄和性别的人,而且还对于所有的生命。这种态度使得瑜伽思想非常明确实际,使得人们从一切精神怨愤中解脱出来,从一切由此而产生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疾病中解放出来,踏实地增加体式中的生命气息,让冥想主题特定体式与语音紧密和谐起来,而成倍提高生活质量。

瑜伽的组成

瑜伽练习主要由5个关键的因素组成:正确的呼吸、正确的练习、正确的放松、正确的饮食以及积极的思考与冥想。

瑜伽是修身的,通过瑜伽姿势的练习增强身体的柔软性,提高身体的平衡感,消除人体过多的脂肪,使人的形体更加完美,增强人们的自信感。瑜伽又是修心的,通过瑜伽的冥想滋养人的神经系统,消除紧张,使人内心稳定、平和,达到身心放松与和谐。

瑜伽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精神和肉体的完美结合。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你身体的每个关节、每条韧带、每块骨骼都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伸展,心灵也会得到彻底的释放,仿佛使人置于一种祥和、平静至美的境界之中。

广播“村村响”的思索 篇7

1 农村有线广播的历史和功绩

四川省农村有线广播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发展到公社(乡)广播站标准化机房及县、乡、村“三级”都能够使用广播。在当时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媒体及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农村有线广播为广大农村地区生产、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基层党委、政府传达、贯彻上级方针政策、丰富基层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广播电视面临的任务

2011年4月四川省广电局启动了全省农村广播“村村响”试点工作,同年8月正式下发了《四川省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规范》。“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全省181个县、4407个乡镇、47896个行政村的县、乡、村三级前端和行政村广播网的新建和升级改造,达到每个乡镇1个广播站,每个行政村有广播室。

3 有线电视网络状况

四川省有线电视从上世纪80年代末发展至今,用户主要都是集中在城区及乡(镇)的场镇所在地,区(县)一级有线电视入户率真正能达80%的不多,入户率30%左右的地方估计不少,通村率自然较低。所以广大农村级有线电视网络和用户很多地方可能都发展得不好,恰好镇到村的有线电视网络才是广播“三级联播”的重点,更是难点。过去统计上报有线电视通村率时,可能有的地方把个别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就算该村通了有线电视(主要是场镇周边的村),光纤杆路经过的村(并无光节点)也算通了光纤电视,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镇到村的有线电视网络就更少。县到乡(镇)的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基本上都延伸到了乡(镇)的场镇所在地,乡(镇)广播站的建设很容易,但主要想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共缆传输实现县、乡、村广播村村响并达到“三级联播”,到“十二五”末,有很地方都不太可能实现。

4 FM无线和有线传输

发展广播村村响,应该主要立足于广电自身传输网络。采用有线电视共缆传输方式稳定可靠、经济简便,无疑是首选,但前提是线路必须要通达,根据目前的情况至少近几年内很多地方做不到,全省要实现广播“三级联播”通过有线电视共缆传输基本上都能建好乡(镇)镇广播站,问题是乡到所辖行政村的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太少,建村级广播室可能多数难度都很大。采用无线FM传输—接收方式,应该说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其技术和产业链成熟,相关标准齐全;投资少,安装方便、灵活,发展迅速,容易普及,也是我们的老本行。

广播村村响首先是要让本地区广大农村多数地方喇叭“响”起来。在有线电视欠发达的地方,一是采取有线无线混合覆盖,二是暂时主要采用无线FM传输—接收方式进行覆盖。区(县)无线FM传输—接收方式:1.县级发射台覆盖终端;2.乡(镇)发射台覆盖所辖行政村。

4.1 县级发射台覆盖终端

采取“先建两端,后建中间”的步骤。“两端”:县广播电台播出端和用户终端;“中间”:乡镇广播站和村广播室。由县广播电台统一提供信号源,直接对用户终端传送节目信号和控制自动开关机,暂不设乡(镇)广播站和村广播室,今后根据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情况和需要再逐步建设乡镇广播站和村级广播室。

县广播电台前端节目信号用f1的频率通过有线电视网络送至FM发射机,再用f2的频率发射无线传输广播节目信号(图1);

在农村选择适当地点采用具有防非法插播并具备副载波可寻址功能的专用调频收扩机接收,用号筒式高音喇叭或音柱放送声音(图2a/b/c)

如果采用图2c的方式,最好把收扩机安装在村委会办公室,以便将来建成时广播室。

待今后各方面条件具备后再逐步建下级广播站、室,而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县台播出前端和用户终端设备仍可继续使用,有线电视共缆传输也同样使用。

4.2 乡(镇)发射台覆盖所辖行政村

县广播电台前端节目信号同样用f1的频率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送到乡镇广播站机房,用fx的频率采用50W以下的FM发射机无线传输广播节目信号覆盖所辖区域,方法与图1和图2基本相同。

5 相关问题

5.1 SCA副载波

根据《四川省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规范》中规定,SCA副载波的载波频率为67KHz,但其帧结构是由各设备生产企业自行定义的,平台不开放,建设单位被设备生产方一家垄断,使得后面的设备质量和价格有可能会成为问题,更不利于建设方对市场的选择,不过省局正在考虑采用RDS方式传输数据,统一编码格式,平台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

5.2 接收机门限电平

目前规定接收机FM射频信号最低输入电平为45dBμ,这一标准有线方式很容易满足,但不适合无线接收。要简化接收端,最好是降低接收机输入电平,从实际安装来看,门限电平降至30 dBμ接收端就简单多了。目前有的接收机生产厂家已经做到输入电平25dBμ时,S/N优于50dB,所以到省局统一数据传输标准后,很多问题就简单好办了。

5.3 工作频率

无线调频广播的频率范围:87-108MHz,根据目前情况这个频段的无线频点资源十分紧张。实际使用中最好严格按照无线调频广播频点保护间隔+600KHz这个标准,实在难办时,+300KHz还能正常控制接收终端。76-87MHz频段相对比较宽松,乡镇小调频发射台主要用于广播村村响,且功率小、工作时间短,如果在不造成其他影响情况下,在这个频段内尝试,发射频点会好办些,当然会受到技术政策的限制。

5.4 发射天线

调频发射天线的作用就是将调频发射机的功率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以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向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场强覆盖。为保证节目信号有效覆盖,需根据地形及人口密集程度等对天线作出增益要求和场形选择。天线形式的选择是信号覆盖规划的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乡镇调频发射台,功率规定在50W以下,台址、天线高度及支撑物等一般都受条件限制,因此对天线的选择尤显重要,既要增益高,又要便于安装。小功率调频发射天线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十字型水平极化天线(增益:一层-3dBd,方向性为全向)、半波单偶极子垂直极化天线(增益:一层2.3dBd,其方向性为220°弱定向)、双鞭垂直极化天线(增益:一层3.6dBd,方向性为全向)等。根据发射台现场条件,可选择合适的天线来满足覆盖服务区的要求。如果采用垂直极化方式,天线安装会更方便。下表为这三种天线主要特性的比较:

5.5 终端安装

接收终端的安装是整个工程的目的,点多面广,比较麻烦,这个细节往往决定着成败,安装时一定要从专业角度和责任心两方面高度重视。一定要确定发射端工作正常后才能进行,选用接收天线,依次为75-5同轴电缆简易天线、拉杆天线及八木振子天线,根据接收点信号场强来定,若是多单元八木天线接收信号都差的地方最好换地方安装。安装同轴电缆简易天线和拉杆天线时将天线的F头直接装在场强仪上测量信号电平确定天线安装位置。拉杆天线可安装在房屋的墙内、外,用简易支架固定在墙上,采用75-5电缆与接收机联接。接收天线安装时还应注意极化匹配。喇叭安装位置及音量大小也十分重要,事前应规划联系好地点,注意不要影响周围群众正常的生活秩序,尽量避开学校。

终端的防雷接地,综合考虑,建议采取:1)选择收扩机时:a电源输入端装有避雷装置的;b通过外线联接喇叭的扩音机,选用当不工作时扩音机输出接口自动与主机断开,工作时自动接通功能的。2)机壳接地。

6 结束语

对物理教育的思索 篇8

目前一些学生家长及学校老师认为要培养优秀的学生, 主要靠的是个别辅导及课外小组的研究活动, 与课堂教学并无多大关系。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实际上一切的研究活动都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 所以对于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尽心尽力做到最好。比如学生学习物理的时候, 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 所以我们一定要首先搞好物理定律的教学。物理定律是我们以后做题、实验、推理的主要依据。教学物理定律, 不能只是简单地依靠课本, 课本上的知识往往比较注重结果, 每一个物理定律的成立都有着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多讲解一些这个定律成立的路程, 以及成立的依据, 这样学生们会觉得这一个物理定律是活生生的, 掌握和应用起来都会更加得心应手。学生掌握了这一物理定律就可以自如运用, 能够在实验与试题中应用以后, 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思索这一物理定律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它之所以能够确立起来, 其中一定有着恰当的思维和推理方式, 还有比较合理科学的探究方式, 这种探究精神的学习才是最为重要的, 才是物理学科教研活动中最重要的东西。这可以说是物理教学甚至是一切的学习活动中最根本的东西。

比如学生在学习电学当中最著名的欧姆定律这一物理定律时, 预习以后会觉得欧姆定律非常简单, 仅仅认为就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而已, 没有什么困难, 不就是运用一定的实验器材, 电压表电流表可变电阻器、电源、导线若干、连接一个恰当的电路就可以了吗?当然以一个现代的学生看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没有非议。可是我给他们的讲解是, 在欧姆那个时代, 不但没有电流表、电压表之类的仪器, 而且连电压、电流、电阻的定义和单位都没有, 欧姆在当时面临的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 经过什么样的思索获得这一物理定律的呢?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在学习欧姆定律诞生的过程时, 我通过电脑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 大量搜集演示各种可能的实验过程。在最后阶段我根据欧姆的实验方式, 简单介绍了可以用图线探究新规律的方式。其实物理定律的教学与学习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的, 如果记住物理定律只是学会了皮毛而已, 能够运用也只不过是为了取得高分, 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们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这种学习精神是物理学习中最为宝贵的, 有了这种探究精神就可以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位老师在参观一所美国的学校以后对校长说:能否给我们一套你们的教材, 以便我进一步了解美国课程的情况。当时校长很为难, 没有马上回答。那位老师觉得这校长挺小气的, 几本教材还舍不得。可是过了两个星期, 那校长突然打来电话说:“教材给你搞到了, 马上送去。”结果来的是一个货运卡车, 一共10大箱教材———从出版社直接运来的。里面不仅有学生和教师用书, 还有光盘和图片等。这时, 这位老师才知道为什么那位校长当时没有马上答应。原来对于美国教师而言, 一套教材意味着所有的教学用书和教学辅助资料。这是价值上千美元的财产, 没准儿经过学区董事会决议才能定。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确实有很大区别, 单单从观念上来说也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眼光放宽一些, 深挖教学资源的潜力, 运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参考补充。不能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和教材, 否则太狭隘、太片面。要想让学生学好, 我们一定要多参考多学习, 一定要让学生学好物理, 学会探究性学习。

掌握了非常重要的物理定律之后, 我们可以运用定律进行做题和实验探究活动。我们还要注重例题教学, 开拓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们多多思考, 多想解题方法。我们在上例题课的时候, 要在重点题型上多做分析, 在学生悟不出、想不出的时候, 要在物理模型物理原理上多做分析下工夫, 教给学生针对研究的问题应用物理模型和实验解决。

“换老师”的思索 篇9

关键词 换老师 思索 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23-01

据报道,某一沿海地区学校,倘若有十位家长联名提出调换其子女的某任课教师,则该教师工作于如实调查的基础上,三日之内可能即将被学校调整,甚者,待岗、分流。阅后,笔者陷入了深思:是否“狼”真的来了?教师这曾经的“香馍馍”不香了?“铁饭碗”不铁了?

知识经济如潮涌荡的当下,没有好的教师,就别奢谈什么优质教育,教师的作用与重要性日趋凸现,可谓影响甚或决定孩子的未来,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希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的发展,理应成为乡村薄弱学校最为急迫的当前任务。时至今日,‘些乡下农村屋内供奉的家堂牌位中依旧保存着教师的何置,畅想开去,何尝不是对教师品性、学识、素养、人格魅力的一种殷殷期盼呢?

值得一提的是,边远地区学校与其他相对先进的学校比较,大多教育起点悬殊,教育过程落伍,属低效率、低水平办学。然而学年结束的统‘考试可谓“大结算”“大比拼”,必须和同‘乡镇甚而更大范围其他条件较好的学校通过学年统考拼分数、拼名次、拼优秀率。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这一年一考,宛如战斗,伺等的关键,伺其的惨烈。

面对曰益严峻的生存现实,为避免落聘、转岗、待岗的遭际,逼迫边远学校的‘些或许再无他法的教师疲于奔命、变本加厉地压榨学生以保岌岌可危的“饭碗”,一味地依凭粗劣、僵化的所谓老经验、老办法拼时间、拼汗水、拼体力。致使我们的孩子们不能好好睡觉,不能好好休息,“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迟”,健康的权利被剥夺;致使我们的学生不能充分运动、游戏、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权利被剥夺,更别谈什么交流、创新、探究的权利了。作业压垮了他们单薄的肩膀,补课补枯了他们曾经的朝气,死记、题海榨干了他们稚嫩的身心,可怜的他们过早地承受了幼小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正如巴金老人说的:“在我靠药物延续生命的有限日子里,我始终摆脱不了梦魇的折磨,我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使我感到痛苦的是看见孩子们失去了他们的童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力度的加大,可以坦言,学生、家长、社会、国家有权“换老师”!这并非危言耸听,实为素质教育发展的真正需要,实为和谐校园建设的本质要求,实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落实教育公平、完善各项社会事业的重要举措,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教育保证和智力支持,实为办人民满意之教育的正当行径。

且不论我国正在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也无须展开以爱施教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此话足以阐明人民教师应具有的襟怀与品德。教育是崇高的事业,关乎着每‘位孩子的前途和命运;学校是一方圣地,寄托着国家与家庭的希望与未来。

孩子们的心灵是纯净的,孩子们的眼睛更是雪亮的,他们知道真正的好老师应该如何教书、怎样育人,他们渴盼心目中好老师的降临。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也是引领学生奔向明天的人,明天是多么的美好,因而跟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进取,老师的心是年轻的,溢满了奋发与希望。此乃从教之基,也为立教之本。教师只有明确了并为此努力,方可免遭飞速发展的时代淘汰之厄运。马寅初先生的话不能忘却:“在学校,老师误人子弟是最大的堕落。”

切记:教育如果沉沦到只要一个分数,无疑是多么的可悲,倘若堕落至为了这分数,可以不择手段,又无疑是多么的可怕。切记:没有农村教师素质的进步,则无边远农村教育之发展。切记:关注边远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业已成为当下此类学校最亟需的“希望工程”。

办教育的首要条件是配备品学兼优、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创新思维的教师队伍。在教学硬件设施曰益完善的前提下,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干载难逢之形式下,在“两免一补”政策全面推行之际,困扰边远农村学校的“教师问题”相信必定会逐步次第地得以解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千万不要得过且过、随遇而安,致使不知不觉当中落后于时代而步入穷途末路,千万不要茫茫然之中沦落到让自己的脑袋成了别人的跑马场,万不可让“换老师”之阴影因为理念之陈腐、思维之闭塞、行为之慵懒而终日撕噬白个儿心魂,甚而不经意间降落至白己头上,那时,可谓谁也救不了你。

关于舞蹈特性的思索 篇10

1. 舞蹈的内涵

舞蹈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艺术, 是与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艺术, 它是人类智力的高级游戏, 极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舞蹈是借助于表演者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的艺术, 舞蹈欣赏是对人的形体美和舞蹈艺术美的双重欣赏, 人体有多个感官, 对舞蹈美的欣赏应该是全方位的, 不同的人对舞蹈艺术的领悟能力是不同的, 其舞蹈欣赏水平也存在差异。舞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舞蹈素材来源广泛, 这就决定了舞蹈丰富的内涵, 以下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1 舞蹈动觉

舞蹈动觉是指舞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 是对人体动态的认知, 是对人体形态的模拟, 是对人体情态的体验。练习舞蹈的人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 舞蹈的训练过程就是对人体的认知过程, 在练习跳舞的过程中, 对于体态的定位、肌肉状态、骨骼的位置, 人们有了一定的磨合过程, 舞蹈者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并且控制自己的身体, 从而保证肢体的协调, 并且可以借助这种运用、把握的程度来增加舞蹈表演的表现力, 舞蹈中出现的礼仪形态、人物形态、自然形态、随意形态是舞蹈动觉中对人体形态模拟的几个方面。大量的舞蹈来源与自然, 丰富多彩的自然万物给舞蹈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和灵感, 丰富了舞蹈表演的内容, 舞蹈表演中体现了对自然的歌颂与崇敬, 极高的模仿本领使得舞蹈艺术更能体现生活的美, 体现人类的情感, 使得舞蹈艺术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舞蹈动觉还必须具备舞蹈特征上人体情态上的体验, 艺术来源与生活, 而生活正是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生活中, 人们有欢乐欣喜, 也有痛苦悲伤, 舞蹈借助于人们的身体, 用肢体语言表现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 展现舞蹈演员的内心情感, 一台好的舞蹈表演, 必须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而舞蹈演员首先就要灵活控制自己的肢体, 让自己的身体跟观众对话, 这种无声的交流所传达的情感体验是十分奇妙的。

1.2 舞蹈视觉

舞蹈视觉是指舞蹈运动审视过程中的自我感受, 它是人体在时间对比中的理解和作用, 是人体在空间层次中的游动和构造, 是人体在力度使用上的态度和样式。在舞蹈表演中, 表演时间是有限的, 在一定的时间之内, 表演者通过合理控制肢体实现节奏的变换, 可以很好的调动现场的气氛, 更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 舞蹈表演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这些节奏感可以很好的展现表演者的情绪与心态, 呈现在舞台之上, 人们视觉可见的, 便是一台美轮美奂的舞蹈表演, 是视觉的盛宴。舞蹈是一门立体的艺术, 必定要在一定的空间中留下痕迹, 任何表演都要注意舞台效果, 当舞台空间被人体的出现而打破平衡后其舞台就产生一定固然的情绪和内在的语言性。舞蹈是一门借助于人体肢体进行表演的艺术, 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 做好身体各个部位的磨合与配合, 舞蹈才能够完全体现表演者的情感, 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感染身边的观众。

1.3 舞蹈表现

舞蹈表现是舞蹈表演的最终呈现形式, 是表演者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中一定情感的体现, 也是舞蹈内涵的集中展现。舞蹈表现是舞蹈表演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方面的综合体现, 是动态与静态的完美融合, 是人类情感与艺术表现的完美交融。舞蹈是一门艺术, 它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是人们对自然的崇敬, 对生活之美的感悟, 对心灵深处的探索。舞蹈艺术的产生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舞蹈内涵十分丰富, 舞蹈情感的贯穿与体现, 舞蹈艺术的传递与展现, 需要很强的逻辑性与协调性, 需要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艺术来源与生活, 情感是生活中人们意识活动和交流的最高级的形式, 舞蹈充分体现了表演者的情感, 通过灵活生动的肢体语言表现来展现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态度。

2 舞蹈的特性

2.1 民族舞蹈的特性

2.1.1 民族舞蹈的民族性

舞蹈是一门表现人类情感与生活的艺术, 舞蹈艺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不同的民族, 由于文化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等, 会呈现出不同的舞蹈风格。舞蹈的民族性, 不仅是通过舞蹈的风格和特点来表现出来的, 更是体现在了民族的风格、心理特征、语言、审美习惯以及民族文化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上, 民族舞蹈彰显了本民族的文化和生活面貌, 具有浓郁的民族风采。

2.1.2 民族舞蹈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舞蹈艺术的一项重要特征, 舞蹈的表演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之上, 同时情感也是舞蹈表演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借助于人们灵活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类的情感, 表演者灵活驾驭自己的身体, 便可以将身体内的气牢牢控制住, 找到身体的发力点。感情的表达有多种形式, 感情表达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民族舞蹈的情感特性具有感染情绪的直接性和强烈性两个特点。民族舞蹈是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 舞蹈表演往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通过强烈、深刻、细腻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 民族舞蹈更加具有民族性的风格和文化个性, 在表演的过程中将情感性与民族性相结合起来, 鲜明地展现出民族的情感和特点, 带给大众巨大的震撼和吸引力。

2.2 群众舞蹈的特性

2.2.1 空间的广阔性

群众舞蹈区别于专业的舞蹈表演, 群众舞蹈的表演场地存在很大的灵活性与广阔性, 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群众舞蹈表演, 此外, 家庭聚会, 朋友聚会等都可以开展群众舞蹈, 在广大的乡村和繁华的都市, 群众舞蹈无处不在。群众舞蹈是展现生命活力的舞蹈, 是反应人们生活情感的舞蹈,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群众舞蹈。

2.2.2 时间的恒久性

群众舞蹈区别于专业的舞蹈表演, 它的历史十分悠久。群众舞蹈的素材来源十分广泛, 远古先民在田间地头, 在织布机旁, 都狩猎之时, 都可以创造出极具创意的群众舞蹈。这种舞蹈没有固定的表演时间, 完全随性而发, 这种不拘一格的舞蹈表演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得以不断传承, 具有时间上的恒久性。这种恒久性还表现在:专业的舞蹈表演只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场所进行表演, 而群众舞蹈则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每日的清晨、中午、傍晚有群众舞蹈, 每年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也有群众舞蹈, 星期天、节假日、庆典、喜日也有群众舞蹈。

舞蹈是一门展现人类情感的艺术, 它来源于生活, 具有广阔的艺术材料, 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艺术的内涵十分广泛, 在艺术园林中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认真品味舞蹈艺术的美, 定能实现情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上一篇:边角余料下一篇:来华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