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模型

2024-11-01

肾病模型(通用3篇)

肾病模型 篇1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Bertani T[1]等首次报道了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 是现今被公认的能较好模拟人类肾小球疾病的动物模型, 被广泛应用于肾脏病研究领域。该模型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 和微小病变 (MCN) 两种, 本文就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的作用机制、大鼠的种类、给药方法、途径及造模周期等方面概述大鼠肾病模型的研究进展, 为今后工作中更好的应用

1 阿霉素的作用机制

阿霉素 (adriamycin, ADR) 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其利用的是阿霉素的肾毒性, 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阿霉素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的广谱化学治疗癌症药物, 具有很强烈的细胞毒作用, 可以直接损伤肾细胞, 可能从DNA水平直接干预足突细胞的蛋白合成, 使足突细胞结构发生紊乱, 造成足突细胞的形态学改变[2]; (2) 阿霉素含有醌式结构, 在肾脏

科学分册, 1998, 25 (2) :105-107.

[5]平丽, 李瑜元, 聂玉强, 等.功能性胃肠病患病情况调查[J].实用医学

杂志, 2003, 19 (4) :424-426.

funetional dyspepsia in a multiethnic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8]潘国宗, 鲁素彩, 柯美云, 等.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一个整群、分层、随即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21 (1) :26.[9]徐俊荣, 王深皓, 罗金燕.中国功能性胃肠病研究20年回顾[J].中华

消化杂志, 2008, 28 (3) :214-216.

内代谢还原为半醌型自由基, 后者与氧反应产生活性氧, 诱发肾小球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 破坏滤过膜结构和功能, 产生蛋白尿, 此外国内孙艳萍等[3]研究发现阿霉素可以损伤肾脏近曲小管, 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 扭曲, 排列紊乱, 部分脱失;粒体和溶酶体囊状扩张, 结构模糊, 细胞核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除此之外阿霉素副作用还包括心脏、骨髓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等, 因此当使用剂量较大时常可导致模型动物的生存力减弱, 而致病死率增加。

2 动物的品系

通过比较不同品系的大鼠制备阿霉素肾病模型发现Sprague Dawley (SD) 、Wistar大鼠与BALB/c小鼠具有对阿霉素敏感, 模型特征出现迅速、持续和稳定的特点, 因此目前阿霉素肾病模型采用较多。Deschenes等[4]采用SD大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试验大鼠尿蛋白持续增加。其中Lewis系与Wistar系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无差别[5],

[16]朱良如, 谢小平, 侯晓华.肥大细胞在胃感觉过敏患者胃黏膜中的

变化[J].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3 (1) :76-79.

[17]徐勇, 朱良如, 钱伟, 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机械感觉过敏和降钙

素基因相关肽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3 (5) :285-288.

[20]程鹏, 龚均, 刘贵生, 等.大鼠Barrett食管癌变相关基因的初步筛

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26 (3) :232-235.Zheng[6]等采用C57BL6/、FVB/N、CAST/Ei三种品系的小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发现三者均对阿霉素完全抵抗, 实验2周末模型鼠肾组织学病理和尿蛋白检查与正常鼠无差异, 实验一直到8周末仍然没有出现肾损伤。

3 给药的途径

阿霉素肾病模型大多采用静脉注射给药, 也有采用腹腔注射的, 但因阿霉素属蒽醌类广谱抗癌抗生素, 是一种高效发泡剂, 当发生血管外渗漏, 可导致局部组织出现化学性损伤, 常见的静脉注射有尾静脉注射、股静脉注射, 阴茎静脉注射, 眶后静脉注射, 比较各种注射方法, 因鼠尾离躯干较远, 采用尾静脉注射即便出现了渗漏也不会引起躯干组织的大面积损伤, 具有渗漏损伤局限的优点, 同时比较其他几种注射方式具有位置浅表、操作简便、无需手术等特点, 因此目前实验中采用尾静脉注射方式比较多

4 模型建立方法

大量文献报道, 阿霉素肾病模型给药次数不同, 以及是否保留双肾导致模型病理, 症状及建模周期差异很大, 所以必须根据病理类型及实验周期等因素选定合适的建模方法

4.1 单侧肾切除后给药

该方法相比较保留双肾的建模方法, 周期短, 阿霉素剂量小, 减轻了阿霉素的毒副作用小, 但对实验条件要求比较高, 实验大鼠感染病死率相对较高。 (1) 一次给药:Ji[7]等采用SD大鼠, 单侧肾切除后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mg/kg, 实验6周末大鼠出现明显蛋白尿及局灶节段性硬化。 (2) 二次给药:张丽芬[8]等采用SD大鼠, 行右肾切除术后第一周和第五周经分别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3mg/kg、2mg/kg制作肾小球硬化模型, 实验第8周实验大鼠出现明显蛋白尿及局灶节段性硬化。 (3) 多次给药:赵宗江[9]等采用Wistar大鼠单侧肾切除加重复腹腔注射阿霉素, 大鼠行右肾切除术后1周腹腔注射阿霉素144 mg/kg, 后每2天腹腔注射阿霉素1次, 连续注射2周, 实验10周末大鼠出现明显蛋白尿及局灶节段性硬化。

4.2 保留双肾

(1) 一次给药:Korzets[10]等采用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7mg/kg, 实验第7天大鼠出现明显蛋白尿, 大鼠肾组织病理类似于人类微小病变病。但阿霉素消化道毒副用作强, 一次性大量注射后易引起大鼠腹泻, 导致死亡。 (2) 二次给药:周桥[11]等采用二次给药, 第一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mg/kg, 间隔一周后, 第二次尾静脉注射2.5mg kg, 第8周末大鼠明显蛋白尿, 血脂升高, 病理呈现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相比一次性给药、减轻了一次性给予大剂量阿霉素造成的其他脏器损伤。 (3) 多次给药:Lebrecht[12]等采用Wistar大鼠制作肾小球硬化模型, 经尾静脉多次注射阿霉素, 每次注射1.0mg/kg, 每周1次, 连续注射7周, 实验48周末模型制作成功。但该方法建模周期长, 反复尾静脉注射极易造成阿霉素渗出而引起局部坏死、感染。所以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比较是否有较大的优势还需进一步探讨。

4.3 肾动脉钳夹术

Kramer[13]等短暂钳夹大鼠左侧肾动脉, 同时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 实验结果显示模型大鼠尿蛋白明显升高, 而且右肾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积分明显高于左肾。

4.4 双肾动脉注射

董晨[14]等采用大鼠双肾动脉注射阿霉素45mg/kg后, 立刻结扎双肾动静脉8min, 模型大鼠15d左右出现大量蛋白尿, 该模型因避免了除双肾外的其他脏器暴露于阿霉素, 因此使得肾病综合征各临床表现间关系的研究变得简单化, 但实验操作为复杂, 难度较大。

5 结语

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是现今应用较多的经典模型, 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多种多样的建模方法, 但是目前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评价体系, 现今人们实验所选用的评价指标差异性非常大, 如24h尿蛋白定量的标准等, 如果能综合该模型症状、体征、生化检查指标以及及病理改变等, 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将会更利于复制模型以及应用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所开展的研究的评价。此外, 该模型只是强调了与人类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硬化和微小病变的相似性, 却未探讨发病机制是否相似, 因此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 才会更加利于今后人们利用这个模型来研究如何干预人类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硬化和微小病变的病理过程。更进一步的发挥此模型的生物学意义。

摘要:采用阿霉素制备大鼠肾病模型是现今被公认的能较好模拟人类肾小球疾病的动物模型, 被广泛应用于肾脏病的研究领域。该模型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 和微小病变 (MCN) , 此模型的建立与动物品系, 阿霉素给药途径、剂量及次数以及造模周期等因素密切相关。建议统一的评价标准并研究发病机制对今后的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肾病,概述

肾病模型 篇2

ddY小鼠是目前公认的自发性IgA肾病动物模型,来源于非先天性的dd-家系小鼠,因携带逆转录病毒导致乳腺肿瘤而产生自发性Ig A为主的系膜区沉积。由于它们不是先天性的IgA肾病发病鼠,所以IgA肾病的发病情况差异性很大[3]。SUZUKI等通过肾活检发现ddY鼠可以被分成早期发病鼠、晚期发病鼠和不发病鼠,早期发病鼠同系交配超过20代可以产生稳定的IgA肾病发病鼠模型[4]。研究表明,IgA肾病的病因与骨髓细胞有关,以Ig A肾病发病ddY鼠作为供体进行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可以在所有的正常受体鼠上重建IgA肾病[5]。本研究以IgA肾病发病dd Y鼠为供体,以C57BL/6鼠为受体进行骨髓移植,建立IgA肾病模型,观察该模型的病理特点和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血清Ig A ELISA试剂盒(日本Bethyl);尿蛋白ELISA试剂盒(美国Albuwell);PE标记的羊抗小鼠Ig A抗体(美国BD生物科学);兔抗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抗体(日本Cosmo);多克隆羊抗FN抗体(美国Santa Cruz);单克隆鼠抗GAPDH抗体(英国Abcam)、Leica RM 2025石蜡切片机(美国);荧光显微镜自动照相和数字成像装置(型号BX51生产厂Olympus日本);Olympus BX60光学显微镜(日本);高速冷冻离心机(Sigma 3C15K美国);Biorad 170-3935转膜仪(美国);紫外分光光度计(UV-3000,英国)。

1.2 方法

1.2.1 IgA肾病模型的制备及分组

IgA肾病发病ddY鼠作为供体(由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C57BL/6小鼠作为受体行骨髓移植。受体鼠暴露到总量为10 Gy的X线下照射,照射时把受体鼠放入经消毒的按小鼠尺寸订做的有机玻璃盒子中,经尾静脉注射途径移植骨髓干细胞(骨髓干细胞1×107个/只,0.2 m L/只),移植后受体鼠置相对无菌环境喂养,木屑垫料及饲料经高压消毒,在移植后第6周(n=6)、12周(n=10)和24周(n=6)留取血尿标本后分批处死。正常C57BL/6小鼠(n=6)作为对照组。

1.2.2 血清和尿液标本的检测

血清IgA、尿蛋白测定采用ELISA法。经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

1.2.3 肾组织学

用4%甲醛固定肾组织,石蜡包埋,切片(3μm),行PAS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评价组织学改变。系膜基质的扩张通过计算肾小球系膜面积∕毛细血管襻面积的比值来评估:每个标本随机选取视野的20个肾小球用于病理分析,通过软件Image J(1.43q版本,NIH)测定,平均值用于分析。

1.2.4 免疫荧光染色

3μm冷冻切片室温干燥1h,放入4℃丙酮中固定5 min,室温晾干,0.01 mol/LPBS漂洗5 min×3次,再滴加5%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30 min,甩去多余液体不洗,直接滴加一抗藻红蛋白标记的羊抗鼠Ig A,湿盒内4℃过夜,0.01 mol/LPBS漂洗5 min×3次,甘油封片,用荧光显微镜带自动照相和数字成像装置观察照相。

1.2.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冷冻切片(3μm)常温干燥30 min,0.01 mol/L PBS漂洗3 min×3次,置3%双氧水中10 min,0.01 mol/L PBS漂洗3 min×3次,然后滴加复合消化液室温20 min,0.01 mol/L PBS漂洗3 min×3次,再滴加山羊血清封闭液室温30 min,甩去多余液体不洗,直接滴加一抗兔抗FN抗体反应。湿盒内4℃过夜,0.01 mol/L PBS漂洗3min×3次,滴加DAB液室温5 min,0.01 mol/L PBS漂洗5 min×3次,甘油封片。

1.2.6 Western-blotting法

参照Sieving法[6]制备肾小球。将肾脏除去肾被膜和脂肪囊,将肾皮质碾成糊状依次通过孔径为200、100和70μm的筛网。将70μm筛网上的物质用4℃的PBS液收集。1 500 r/min离心5 min,用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的PBS洗脱后,收集肾小球。取20μg的总蛋白进行7.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转印(50 V,1 h)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用TBS新鲜配置5%脱脂奶粉室温封闭1 h,TTBS洗膜后加适当稀释的一抗多克隆羊抗FN抗体和单克隆鼠抗GAPDH抗体,4℃杂交过夜,次日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室温孵育2 h,ECL室温显色10 min。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差异显著性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IgA水平

与移植前血清IgA水平[(68.73±39.93)mg/d L]相比,骨髓移植后血清IgA水平在第6周开始升高[(163.68±68.90)mg/d L,P<0.05],移植后12周血清Ig A水平进一步升高[(260.56±159.03)mg/d L,P<0.01],移植后24周血清Ig A持续高水平[(290.12±140.87)mg/d L,P<0.05],但与12周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1)P<0.0.5;2)P<0.01

2.2 系膜Ig A沉积

免疫荧光显示骨髓移植后第6周系膜区开始出现少量的Ig A沉积,第12和24周系膜区Ig A的沉积显著增加,24周时系膜Ig A的沉积水平与12周相比无明显差异(见图2)。

A,0周;B:6周;C,12周;D,24周

2.3 尿蛋白水平

与移植前尿蛋白水平相比[(10.70±3.16)mg/d L],骨髓移植后尿蛋白水平第6周开始升高[(18.88±8.77)mg/d L,P<0.05],第12周尿蛋白水平急剧升高[(82.8±65.6)mg/d L,P<0.05],第24周尿蛋白持续高水平[(84.56±37.8)mg/d L,P<0.05],但与1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2.4 系膜基质的面积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39.6±4.22)%],骨髓移植后12周开始出现系膜基质扩张[(53.02±2.09)%,P<0.05],第24周系膜基质扩张程度进一步升高[(55.04±3.07)%,P<0.05],第24周与第12周的系膜基质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图4)。

2.5 肾小球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骨髓移植后第6周时受体鼠肾小球系膜区仅出现轻微的纤维连接蛋白沉积,第12周系膜区纤维连接蛋白的沉积显著增加,明显高于移植前水平,第24周时肾小球纤维连接蛋白沉积水平与第12周无明显差异(见图5)。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第12周和24周肾小球蛋白中纤维连接蛋白明显增加,显著高于移植前水平(见图6)。

A:0周;B:6周;C:12周;D:24周

A:0周;B:6周;C:12周;D:24周

3 讨论

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近几年来很多学者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所以缺乏统一可靠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病情持续进展,最终依靠透析和肾移植延续生命。深入探讨IgA肾病发病机制,寻找更先进的方法用于IgA肾病的治疗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因此一个新颖而有用的动物模型的建立是非常有意义的。

目前,IgA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一是口服免疫诱导的IgA肾病模型:(1)1983年EMANCIPATOR等[7]首先用口服免疫制作成功小鼠Ig A肾病模型,用牛γ球蛋白喂小鼠,14周后产生IgA肾病的比例达91%;(2)给小鼠口服乳白蛋白,同时以胶状碳封闭网状内皮系统,30周后97.1%的小鼠产生IgA肾病[8];(3)口服牛γ球蛋白同时口服环磷酰胺和雌二醇破坏小鼠的胃肠免疫耐受状态,其成功率接近100%。二是继发于肝脏病变的IgA肾病模型:(1)以四氯化碳吸入诱导大鼠肝硬化,进而发生IgA肾炎;(2)口服牛血清白蛋白,加部分肝切除,IgA肾炎发生率几乎达100%,但肝切除后早期动物死亡率较高;(3)结扎大鼠胆管,也可以发生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9]。这些动物模型除有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外,多缺乏血尿等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且重复性较差。三是一些转基鼠和基因敲除鼠的IgA肾病模型:如子宫球蛋白敲除鼠[10]、子宫球蛋白反义转基因鼠[11]、仙台病毒感染的实验性小鼠模型[12]和可溶性CD89转基因鼠[13]等。

ddY小鼠是一种自发性人类IgA肾病动物模型,具有人类IgA肾病的特征:28周后出现轻至中度的蛋白尿,并随着年龄进行性进展。16周后出现系膜细胞增生,59周发展成明显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8周开始出现系膜IgG和Ig M的沉积,40周时在系膜区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IgA为主,持续至59周,但无血尿[3]。故ddY小鼠并不能模拟人类IgA肾病的全部临床病理特征,而只能作为一部分临床表现为单纯蛋白尿的Ig A肾病动物模型。ddY鼠出现系膜增生IgA肾病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具有遗传异质性。ddY鼠作为动物模型不能保证所有的研究对象处于相同的发病阶段,故其用于IgA肾病疾病进展的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本实验采用SUZUKI的方法[4],以IgA肾病早期发病ddY鼠作为骨髓供体,以C57BL/6野生鼠为受体,进行骨髓移植拟建立IgA动物模型。受体鼠在骨髓移植后,第6周开始出现系膜IgA的沉积和血清IgA水平的升高,伴有轻度的系膜扩张和微量蛋白尿;第12周和24周时系膜Ig A的沉积明显增加,血清IgA和尿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并出现了明显的系膜扩张和肾小球纤连蛋白的沉积。但受体鼠在第12周和24周时肾脏组织损伤程度并未发现有明显差异。

肾病模型 篇3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NF-κB,TNF-α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是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多年来, 研究者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治疗DN的新方法、新方药。自拟消渴一号方是根据糖尿病早期的发病原因及DN出现后的症候特征而拟定, 已应用于临床, 疗效较为满意, 但具体疗效机制不明。研究发现, 免疫炎症反应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发病环节之一, 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 B, NF-κB)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则是参与此环节的重要细胞因子。该实验则以NF-κB、TNF-α为主要观察指标, 探究消渴一号方是否能够抑制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免疫炎症反应, 为明确消渴一号方的疗效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在2011年9月—2012年9月的实验研究过程中, 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 (A) 、中药组 (B) 、模型组 (C)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清洁级雄性SD大鼠45只, 随机分为4组, 空白对照组 (A) 、中药组 (B) 、模型组 (C) 。所有动物购自中国医科大学, 许可证号为SCXK (辽) 2008-0005, 体重200±20 g。适应性饲养1周后进行实验, 12小时周期节律, 自由进水进食。

1.2 模型制备及给药

A组不予任何处理, 正常饲养, B、C两组动物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喂饲8周, 饲料配方为常规饲料内加20%蔗糖, 10%猪油, 2.5%胆固醇。然后行右侧肾切除术, 术后饲养2周;2周后再经腹腔注射STZ, 剂量为40 mg/kg。给药后72 h尾尖采血检测血糖, 以血糖高于16.7 mmol/L为模型复制成功[1]。

造模成功后, B组给予自拟消渴一号方煎剂灌胃治疗, 剂量为1.2 g生药/kg大鼠体重;C组给予等量 (指体积) 生理盐水灌胃, 连续治疗4周。

1.3 主要仪器及试剂药品

三诺安稳型血糖仪及血糖检测试纸, 购自成大方圆连锁药店。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TNF-α试剂盒购自上海越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链脲佐菌素 (STZ) 购自Sigma公司。中药饮片购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方剂组成:党参30 g、黄芪30、麦门冬15 g、天花粉15 g、五味子10 g、红花15 g、葛根15 g、蝉蜕10 g、桑螵蛸15 g、肉桂10 g、鹿茸10 g、地龙10 g、地鳖虫10 g。

1.4 标本采集与指标检测

1.4.1 Western-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NF-κB的表达从肾脏组织中提取总蛋白, 电泳, 转膜。将稀释100倍的兔抗大鼠NF-κB一抗工作液置于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中, HRP标记的山羊抗兔二抗稀释100倍后置于另一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中, 进行免疫反应, 一抗4℃孵育过夜, 二抗室温孵育60 min。洗膜后进行ECL化学发光显影。

1.4.2 ELISA法检测肾脏组织中TNF-α的含量将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以1:10比例与PBS缓冲液混合制备组织匀浆,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肾脏组织匀浆中TNF-α的含量。

注:与模型组比较, ☆表示 P<0.01, 有统计学意义。

注:A:空白对照组;B:中药组;C:模型组。 以 GAPDH 为内参。

1.5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复制成功

该实验采用高糖高脂饮食+手术+STZ法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 造模后尾尖采血检测大鼠血糖, 血糖均高于16.7 mmol/L, 模型复制成功。

2.2 NF-κB 蛋白表达及 TNF-α 含量检测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DN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及TNF-α含量显著上调 (P<0.01) , 而自拟消渴一号方能够有效下调二者的表达, 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各组大鼠NF-κB表达及TNF-α含量详见表1、图1。

3 讨论

糖尿病, 属于中医“消渴”范畴, 而DN属于中医“肾劳”范畴, 我们根据糖尿病早期的发病原因及DN出现后的症候特征拟定出自拟消渴一号方,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防治, 已应用于临床, 疗效较为满意。但治疗机理不明。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 是体内的重要炎性因子, 在肾脏中很多细胞均可产生TNF-α。多种因素也可刺激TNF-α的合成及分泌, 如:DN模型大鼠的高糖状态;体内因氧化剂产生过多而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各种细胞因子分泌的失衡状态, 都可以刺激机体产生TNF-α。TNF-α在体内发挥着各种生物学作用, 除了杀伤肿瘤细胞外, 免疫损伤作用尤为重要, 并且免疫损伤的程度与TNF-α的含量成正比[2]。该研究中选用的自拟消渴方可以有效抑制TNF-α的表达, 从而减轻了DN模型大鼠体内蓄积过量的TNF-α对机体产生的免疫损伤。这可能是自拟消渴一号方对DN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

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kappa B, NF-κB) 是一种分布和作用均十分广泛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NF-κB是多种信号传导途径的汇聚点, 可双向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表达, 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在炎症和自身免疫等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同时, NF-κB是一种多向因子, 不仅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作用 , 还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不同的条件及刺激下体现出促凋亡和抗凋亡的双重特性[3,4]。该研究结果表明, NF-κB在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促凋亡作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DN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上调 (P<0.01) , 而经过自拟消渴一号方治疗后, NF-κB蛋白的表达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因此, 我们推测这可能是自拟消渴一号方对DN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又一机理。

当然, 模型的成功制备为本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 高糖高脂+手术+STZ法复制糖尿病肾病模型具有成模率高, 成模时间短, 病理改变与临床贴近等优点。此方法复制的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血脂, 血糖, 血胰岛素, 24 h尿蛋白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因此, 该实验采用此方法进行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制备。

另外, 根据文献报道, TNF-α能够刺激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 而NF-κB被激活后又反过来影响TNF-α的表达。故自拟消渴一号方很有可能还具有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 这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徐颖, 周世文, 汤建林.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建立及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8 (22) :2248-2249.

[2]熊盈.TNFα、NFκB诱导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雷帕霉素干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 2010.

[3]肖桦, 杨秋萍, 赵燕, 等.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F-κB和肾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 2008, 29 (5) :624-626.

上一篇:实施流程下一篇:公平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