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形象定位口号(共7篇)
中国城市形象定位口号 篇1
形象定位语:
1、山水佛国乐山。
2、中国乐城乐山。
3、山水福地乐山。
4、中国山水禅意城市。
5、中国佛都乐山。
6、山水福地,奇秀之城中国乐山。
对一个城市来说,软实力的支撑点是指其形象、品牌和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形象宣传就显得犹为重要。它至少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对外,有效的城市形象宣传,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树立,城市品牌的打造;对内,有效的城市形象宣传,可以凝聚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发展的内驱力。
宣传口号:
1、中国第一山,天下第一佛。
2、峨眉天下秀,乐山大佛奇。
3、山秀中华,佛甲天下。
4、佛心乐山,行圆峨眉。
5、乐山乐水,乐在其中。
6、大佛的世界,世界的大佛。
中国城市形象定位口号 篇2
城市定位是指城市为了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根据自身的经济基础、发展条件、消费需求和外界的竞争环境等的动态变化, 科学地确定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一个城市只有当它不可替代时, 才能保持自己在整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城市竞争是多方面的, 所以城市定位的内容也应该包括多个方面。
城市竞争力的研究重在挖掘城市的个性与潜能, 发扬不易为其他城市所模仿的特长, 也就是独特的竞争能力。而结合传统的城市职能定位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城市个性的认识。但是在当今这个形势朝夕变幻、机会转瞬即逝的时代, 希望对城市的发展提出正确的策略, 就需要城市竞争力理论与城市职能定位方法的相互完善和补充, 以避免与时代的脱节和发展良机的错失, 尽量减少内耗和与其他竞争城市的不必要的摩擦。
二、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 中国的三大城市群现状
改革开放后, 中国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迅速提高, 大量城镇密集区域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 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等三大城市群, 它们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 (简称“长三角”) 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 以上海为中心, 包括江苏、浙江15个地级以上城市。长三角是中国城镇最为密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体系完整, 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组成城镇系统, 区域内部城镇各类城市的数量呈现“金字塔型”特点, 形成了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20世纪90年代以来, 长三角创造出各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浙江经济以放开民营经济准入, 形成以国际市场定单为主要指向的新型民营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江苏在乡镇企业发展方面起步较早的基础上, 迅速推进产权民营化改革, 使原来以政府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快速转向以民间自发力量推动的新发展模式。特别是准确把握地区经济发展节奏、体制政策差异和商务成本变化趋势, 以苏南经济为代表, 通过吸引外资, 迅速实现与世界产业对接, 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契机, 成为全球制造业主要加工中心之一。
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 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珠江三角洲城镇间连成一片的趋势十分明显, 如广州市与周围的佛山、东莞等城市, 深圳到广州的穗港经济走廊之间基本上由准城市化地区相连, 呈现出城市群的形态。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城市之间的内部联系己呈现出市场化的经济联系, 城市间的开放度较大,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整个珠江三角洲城市布局来看, 主要的城市高度集中于环珠江口地区, 客观上形成了发展水平及特点都存在差异的内外两个城市分布圈层。厚的
3、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是指地处中国北部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天津市及河北省的唐山、秦皇岛、廊坊、保定、沧州、承德和张家口市, 总面积3.24万平方公里, 人口3686万。2005年G D P为12585亿元, 占全国的7.6%。京津冀城市群因环渤海而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 在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促进全国对外开放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延伸的枢纽作用, 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诸多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该城市群的北京、天津的发展水平相当高, 但北京、天津等城市的聚集与扩散作用无法辐射到承接中心城市扩散能力低的中小城市, 城镇网络体系发展程度不高, 城市群竞争力水平主要由京津发展水平决定, 而不是城市群的竞争水平, 整个城市群处于效率不高的状态。近年来,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滞后于长三角、珠三角, 区域合作进展低于期望值。
(二)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问题分析
中国城市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三大城市群的发展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 几乎是遵循一条路子:“作为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链低端的迁入地”, 做了“世界工厂”。中国东北、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 也很大程度上重现了这一弊病:大量发展工业, 不注意环境保护。在政府和人民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下, 不少城市开始将这个问题提上日程, 但要根治这个弊病,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这种城市发展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 减少了就业压力, 增加了税收、城市G D P (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 。而数年后, 这种自发的城市发展道路的许多弊病实现:污染严重, 城市发展缺乏远见, 产业布局不合理, 城市人居适宜度很低, 城市重复建设及与周边城市缺乏协调和互补, 使得城市间的协同效益很低, 大多城市都几乎一个模样, 缺乏特色, 各城市间差别大, 竞争力不明显。从国际竞争来看, 与国际大都市相比, 中国城市缺乏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虽然已经进入国际都市的舞台, 但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 还缺乏明显的难以模仿的竞争力和优势。
三、国内外城市发展定位探讨与借鉴
新世纪, 中国城市要想在国际社会搏得一席之地, 甚至发展成为真正意义的国际性大都市, 需要在参考国内外优秀城市规划和定位案例的基础上, 不断总结本土发展的经验教训, 寻找适合自身的城市发展道路。
(一) 苏黎世西部工业区复兴及其启示
苏黎世传统工业区位于苏黎世市区西部, 最初形成于18世纪末。经历了一段辉煌的工业化发展历程建成了一批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工业建筑。到20世纪60年代伴随产业结构的转型及区位价值的改变, 区内的工厂企业相继关闭或外迁, 使该区逐渐衰败。自20世纪90年代初苏黎世政府开始寻求西区复兴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今天, 苏黎世西区已经重现生机, 工业化文明时代的历史印记与当今信息化的发展有机融合, 在市民的日常工作生活情境中散发出独特魅力, 成为苏黎世最具吸引力的场所之一。这其中有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科学系统的论证与策划机制。西区的复兴由政府主导实施了合作规划:从最初的论坛阶段就一直是多方参与取得了各方在认识上的一致, 确保对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延续和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当前的相关项目组织多是由开发商或其他个体出于商业利益或个人意趣的主导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 参与人群也很受限制。决策机制的不完善对效率的片面追求常常使改造显得浮华, 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段文脉的系统深层次的挖掘与提升。
2、城市建设具体实施规划的制定。城市建设具体实施规划是对规划的重要深化与补充, 为实际的建设开发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是总体规划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从而避免了规划与建设实践的脱节, 尤其为工业区历史文脉特色的延续和公共空间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具体策略。
3、城市生活的复兴。这在西区复兴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强调混合适居城市的概念, 将其落实到每一个街区乃至每一幢建筑内;其次, 规划建设了完整且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系统, 为人的各种活动提供支持;再次, 引入新的著名的产业机构, 确保人气, 更为地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4、建筑保护与改造方法的多样性。针对不同地段、不同建筑, 结合新的发展要求, 采取针对性保护改造策略。西区复兴更注重对场地和建筑的历史进行原真性维护和保持, 保护原有的空间格局与文脉特征, 保留工业建筑的原有风格, 唤起人们对区域的历史记忆, 同时并不刻意强调所谓新老建筑的协调而是各自凸显其时代特色使工业文明与现代文明在对比中彰显魅力。这与中国目前广泛采用的零星建筑个体保留使旧建筑焕然一新或新建筑模仿老建筑等方式不同。
(二) 无锡城市规划的回顾与思考
在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要发展时期, 无锡分别与1986年、1996年和2001年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
1986年版的无锡市总体规划提出以中心城为主体、小城市为两翼、城镇为纽带、乡镇企业为基点的城镇群体结构;1996版提出建设以大城市为主体、中等城市为两翼、中心镇为纽带, 一般镇为基点的城市群体;2001版提出建设“1个特大城市、2个大中城市、12个城镇组团”的三级城镇体系。上述规划内容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省市城市化战略调整的基本导向, 也反映出无锡城市规划从主动适应“苏南模式”, 倡导均衡发展、积极鼓励小城镇建设, 到充分认识土地、环境等地区发展资源的刚性约束, 在城市建设中坚持“紧凑型都市与开敞型区域相结合”, 并提出集约、集聚发展理念和集中型城市化战略的思想演变过程。在三版总规划中, 都延续了“经济中心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的城市性质, 但是每次修编都有所侧重。
近几年来, 无锡开始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其市委、市政府就敏锐地把握新的历史机遇, 做出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决策, 突破性地摒弃G D P崇拜, 以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为抓手, 强力推进整个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无锡人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勇气, 毫不犹豫地迎接以人为本的“绿色G D P时代”的到来。
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 使无锡很快跻身于全国现代化城市行列。无锡的发展与无锡的城市规划定位不无关系。同时, 无锡在发展中, 虚心地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城市的发展经验 (2006年市委书记杨卫泽要求, 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昆山市、华西村、尚德公司三个重大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 , 将之与本地区的特点结合起来, 走出了具有“无锡本地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四、结束语
以上主要从苏黎世西部工业区复兴和20年来无锡城市发展规划两个案例, 分别简要介绍了两个典型的城市规划和定位的独到之处, 并且结合中国城市发展定位的现状, 做简要的分析。
当然, 中国大多数城市目前所处的现状与苏黎世西区和无锡具有很大的不同。各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人口密度、工业结构、发展传统及政府决策偏好和政策指导方向的不同, 使得任何地区的发展都不能简单的照搬别国或地区的城市化经验。这就要求各个城市在其城市化过程中, 要紧紧围绕该地区的特点和资源优劣势, 并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的先进经验, 进行适当的具有远见而且有可行的定位, 以谋求本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走具有地区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摘要:文章围绕城市发展定位展开, 首先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分别以苏黎世西部工业区复兴和无锡城市规划的变迁为例, 简单介绍了各自规划的特色和独特定位, 并结合中国城市现状进行了探讨, 以期中国城市在“走出去, 引进来”之间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
关键词:城市发展,定位,苏黎世,无锡
参考文献
[1]、王彦辉, 顾威.苏黎世西部工业区复兴及其启示[J].规划师, 2007 (7) .
[2]、翁林敏.20年无锡城市规划的回顾与思考[J].城市规划, 2007 (7) .
[3]、向俊波.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 2007 (2) .
中国十大雷人城市口号 篇3
近日,网友推选出“中国十大雷人城市口号”,将一些城市的雷人口号挨个“晾晒”。合肥推出的“两个胖胖欢迎您”,口号一出,引来网友议论纷纷:两个胖胖加起来就是合肥,这个比较可爱。广州的是“一日读懂两千年”,网友质疑:一天能读懂两千年吗?这个有点像给快速记忆学习机打广告。咸阳的“中国金字塔之都”也备受争议,网友打趣说:好好的兵马俑怎么变成了金字塔?此外,河北承德的“游承德,皇帝的选择” 和重庆的“没到过重庆,不了解中国”等也都在榜单之列。(酒香也怕巷子深,自我宣传是好事,但是如果没有特色,只是靠雷人而吸引眼球,恐怕就没有意义了。)
叛逆学生出书受追捧
当众多高三学子走出高考考场,填好志愿,以兴奋的心情憧憬着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时,华中师大第一附中高三学生李红豪却因一起“另类白卷”事件中断学业。此前他在一篇《草见人命》的文章中激烈抨击中国的政治体制、教育制度等,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并在各大媒体上被头条报道,他因此被老师要求“回家反思”。随后,他以学校生活为素材,针对现实社会和现行教育,创作出版了15万字的小说《逃花园记》,受到热捧。他透露现已着手一本杂文集的创作,目前已完成3万多字。(学校不是“真理专卖店”,培养与成长之间总是存在矛盾冲突,但不管怎样,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酷站风向标
豆瓣网:http://www.douban.com/
豆瓣网创立于2005年,以独到的书评、影评、乐评主题社区著称,它得名于创办人杨勃曾经居住的北京朝阳门附近的豆瓣胡同。在豆瓣上,你可以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也可以搜索别人的推荐,所有的内容、分类、筛选、排序都由用户产生和决定,甚至主页出现的内容也取决于你的选择。不同于供浏览的门户网站,豆瓣是一个鼓励参与的社会性工具。你参与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多。从创办至今,豆瓣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几十万。(有想法就表达出来吧,你也可以成为影评或者书评的作者,并且也能够结识有着同样爱好和观点的朋友。)
中国报纸流行语发布
北京语言大学的专家提取《北京日报》、《光明日报》等16家主流报纸上半年的所有文本,经过计算频次、频差、流通度等分析,最终得到流行语,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上半年我国社会和国际社会走过的轨迹。“校园安全”、“天上人间”、“胶囊公寓”等词汇入选。由于今年媒体对“房价”的广泛关注,也使流行语发布以来首次设立“住房专题”。(流行的,总是最贴近生活的。)
寻找“杜拉拉”
大型真人秀节目《寻找杜拉拉:职场新女性挑战行动》近期在东方卫视播出,这是国内首档大型女性职场节目,由杨澜和周立波主持。该节目旨在为女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个职场实战的平台,以亲身历练的方式让即将步入职场的学生事先体验职场生活,并和企业高管直接进行职业经验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当代“职场新女性”全面提升职业能力、信心和勇气,让每一位选手相信“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最后胜出的冠军选手,不但能获得大奖,也将获得与企业签约的工作机会。(从职场新人蜕变成“职业女皇”是要经过层层考验,过五关斩六将的,即使在选秀节目中也不例外。)
〉〉〉〉〉更多
▼2010年7月,江西赣州113米高的“和谐钟塔”安装完毕,它将取代英国大本钟,成为世界上最大机械钟塔。
▼中國新一代运载火箭CZ—5在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航天展上集体亮相,该火箭具有大推力、高可靠、无毒、无污染的特点。
▼德国一段长达近60公里的高速公路暂时被封闭,近200万人涌上平日车水马龙的交通主动脉,共同体验“安静的生活”。
▼台湾最长寿的综艺节目之一《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日前全新改版,主持阵容大换血,改由“哈林”庾澄庆与S.H.E的Selina一同搭档主持,两人都期待能有新的火花出现,再创收视高峰。
更多信息请登录《哲思》博客:
中国城市形象定位口号 篇4
西部大开发
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号召,要把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1月19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西部地区开发工作会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展开。
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6号),召开了国务院西部开发工作会议。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绝不会动摇,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会减慢。
2005年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呈报的《西部大开发五年工作汇报》材料上作出重要指示:“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央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 设全局出发作出的整体战略部署。要认真总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五年来的经验,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抓紧建立西部开发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
2005年9月3日-4日,国务院西部开发力在西藏拉萨召开“十一五”西部开发规划座谈会。
2006年3月18-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时强调,对于宁夏等西部地区尤其重要的是,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机遇,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把经济搞上去。
2006年4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
2009年10月16日,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在成都开幕。温家宝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中国将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城市经济功能定位
西安:定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提出了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软件、生物技术、新材 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航空航天、汽车、光机电、国防科技工业、石油化工、食品饮料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
兰州:中国西北地区的综合性经济中心城市,连接东西部地区的交通通信枢纽城市及能源物流集散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首次将东北振兴问题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
2003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03年12月,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成立。
2004年3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2005年5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
2005年8月11日,国务院召开东北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座谈会。12日,国务院召开东北地区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试点工作座谈会。
2005年10月19日,国务院会议研究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 试点问题。
2006年6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
2007年6月,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
2007年11月,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2008年12月,关于调整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
2009年8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9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正式发布执行。33号文件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下发执行后,国家出台的又一个指导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城市经济功能定位
沈阳: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是东北地区第一大城市和我国最重要重工业基地,将建成全国装备制造、东北地区商贸物流和金融三大中心,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
长春: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东北地区中部最大的中心城市。建设成经济实力较强,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先进,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开放型、多功能、具有北方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大连:立足辽宁,依托环渤海,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形成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中部崛起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并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中部崛起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
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提出,抓紧研究制定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
2005年3月6日,全国政协召开国家十部委(局)参加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案协商现场办理座谈会”,中部崛起由此“破题”。
2006年2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专门讨论了一份促进中部崛起的纲领性文件——《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意见》,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2006年9月18日,中部六省省委书记、省长以及部分中央部委负责人会聚郑州,参加“中部论坛”郑州会议。“中部崛起”的横向合作付诸行动。有关部委和中部六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部博览会也在2006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
200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部署;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重大问题,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协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政策,推动部门间沟通与交流。
2008年初,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列入了国务院的工作日程表。2008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初稿)开始下发,地方和多个部门纷纷提出了修改意见。其中各个省分别根据自己的情况,出台编制了相关规划。
城市经济功能定位
太原:山西省域中心城市,以产业多元化、结构高度化、开发高效化、增长集约化、环境清洁化为方向,以环渤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为发展空间,实施双向拓展,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环境良好、社会文明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工业基地、文化名城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都市。
郑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商贸城市”定位,重点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五大产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培 育大型企业集团,努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
武汉:提出了武汉是“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的定位。重点发展以钢铁制造业、汽车及机械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等重型化工业及电子信息、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烟草、纺织服装、造纸及包装印刷业等轻型工业,支撑其“工业基地”功能。在第三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商贸会展业、金融业及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等。
长沙:以文化交流为先导,以商贸、旅游娱乐为支柱,具楚汉遗风,融长株潭于一体的科教性国际文化交流的山水商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科技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在布局重心上突出长沙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领跑中部的长沙工业“双核”。
珠江三角洲地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1月8日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纲要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定位,是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规划纲要》明确把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赋予“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全局出发,对我国改革发展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
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要推进珠三角各市内部的城乡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提升珠三角的过程,更要注意与带动东西北统筹部署,始终把带动东西北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当前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的“主抓手”,就是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必须坚定不移,一抓到底。三是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准要有新突破,积极形成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把深化与港澳的紧密合作作为重中之重,同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全方位加强与泛珠、东盟、台湾等地区经贸合作。抓住机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洗牌”机会,鼓励我省企业“走出去”进行低成本扩张,积极打造自己的跨国公司。四是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要有新突破。切实防止重经济增长轻社会事业,重产业建设轻民生改善的倾向,把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与经济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推进,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五是体制机制创新要有新突破。用好用活“先行先试”权,重点围绕主体功能区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珠三角一体化,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更好地承担起中央赋予的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的历史重任。
城市经济功能定位
深圳:建设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高科技城市、现代化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金融贸易和会展中心城市、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高品位的文化生态城市、国际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和国际旅游城市。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深圳建设成为重要的区 域性国际化城市。
广州: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建成带动全省、辐射东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强化城市六大功能建设目标:一是经济中心;二是国际都会;三是创业之都;四是文化名城:五是生态城市;六是和谐社会。
长江三角洲地区
我国首个由国家组织编制的、跨行政区的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于2006年签发有关省市征求意见。纲要对长三角地区的功能定位、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城镇体系发展整体思路、重点产业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协调与建设、区域内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等都做了明确规划,明确了未来长三角四大功能定位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和谐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率先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联合与协作,强化服务和辐射功能,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坚持一体化发展,统筹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坚持改革开放,继续在体制创新上先行先试,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城市经济功能定位
上海:“双中心”的战略地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一要建设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二要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积极稳妥发展航运金融服务和多种融资方式,促进和规范邮轮产业发展。
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和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杭州特征,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
苏州: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产学研紧密联合、各类人才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含量高、外向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基地;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 会文明”的基本现代化地区。
宁波:现代化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构筑宁波都市经济圈,使之成为浙江临港重化工业的核心区。
无锡:国际制造业基地、国内外旅游胜地、长三角湖滨特大城市和全国生态人居名城。苏锡常都市圈中心城市,苏南的物流牛心和交通枢纽。
温州:定位为民营经济的先行区,逐步发展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工业、商贸中心和港口城市。
武汉城市圈
2001年1月,武汉市领导提出“大武汉集团城市”。
2002年初,《发展“大武汉”集团城市的构想》和《“大武汉”集团城市发展方略》两篇论文发表,两篇论文被公认为是武汉城市圈理论的奠基之作。
2003年湖北省先后组织召开了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研讨会和专家座谈会,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4年4月7日,省政府下发《关于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的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城市建设一体化的“四个一体化”基本思路。
2005年“中部崛起”10号文件,“武汉城市圈”被列为中部四大城市圈之首,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省政府明确提出武汉城市圈建设“四个一体化”基本思路。2005年完善为“五个一体化”。
2005年11月25日,武汉城市圈农业经济协作第一次会议在汉召开。圈内9城市达成共识,将依托武汉,积极参与推进城市圈的农业发展。
2007年11月,武汉市政府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推动武汉城市圈通信市场一体化武汉鄂州或孝感等市试点工作请示》,现已开始试点。
2007年12月12日,省工商局同意《武汉市工商局、鄂州市工商局关于武汉东湖开发区与湖北葛店开发区市场主体准入一体化的意见和建议》。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7年12月17日上午,湖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国家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
2008年8月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领导小组正式发文,批准洪湖成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9月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领导小组正式发文,批准京山县成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
2009年2月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领导小组正式发文,批准广水市为武汉城市圈观察员。这是继洪湖、京山之后,武汉城市圈的第三个观察员。
长株潭城市群
20世纪80年代初,原省社科院副院长张萍提出长株潭经济区的构想,进行了初步试验和理论探索。
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
1998年,编制实施交通同环、能源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五个网络规划。
2000年,编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规划》。
2002年,编制实施《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着手编制《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3年,省政府颁布《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开发建设保护办法》。
2004年,编制实施《2004-2010年长株潭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
2005年,省政府颁布实施《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编制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一五”规划》。
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简称“新五同”。提出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召开,制订了《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签署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工业、科技、环保三个合作协议。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7年9月29日,《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经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中部地区具有能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密集、本土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探索内生型经济发展道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内生型发展模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成渝经济区
成渝地区地处中国西南与西北的结合部,是中国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西部最重要的经济中心。较之于西部其它地区,成渝地区社会发展基础良好,自然生态条件相对优越,具有很大的发展容量和潜力。目前已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
成渝经济区亦即城市经济区,其未来的战略定位是“五大基地一个屏障”,即能源、装备工业等产业特别是重型装备制造业、国防科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牧业及深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规划中称要把四川打造成石油化工、核电设备制造、民用飞机制造等特色基地。成渝经济区未来的空间布局是“两圈、两群、四带”。两圈是指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两群是指川南城市群、川中(或川东)城市群;四带是指长江上游经济带、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带、成(都)内(江)渝经济带,以及成(都)遂(宁)渝经济带。
国家“十一五”规划把成渝地区列入了重点协调发展区。2007年6月,成渝地区被批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成渝地区人口超过8000万,在中国经济区中人口最多,也是西部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区域。成渝地区拥有2座特大城市和数十座大中型城市,其中成都和重庆两市,是中国西部主要的经济增长极,都是西部地区工业重镇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聚集地。
城市经济功能定位
成都:提出了“全省经济中心、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是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的定位,以体现现代服务业主体地位的科技、金融、商贸及旅游业,体现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趋势,但为了支撑其经济中心功能,也提出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医药产业、食品产业、冶金建材产业、石油化工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第二产业的推动支撑作用。
重庆:定位于“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中心城市,是重庆直辖市的经济中心”。将重点发展服务业体系、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及适度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未来的拓展区重点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汽车、摩托车、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材料加工业等,体现了核心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拓展区继续推进重化工业以支撑其区域性经济中心地位。
皖江城市带
安徽省1990年7月拉开沿江开发开放的序幕,正是在同年4月 浦东开放开发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开放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成为当时安徽省的重大决策。2006年8月,《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省对外开发的门户”的战略定位,要求“主动迎接长三角辐射,推进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制的全面对接,成为率先接轨长三角、接轨国际的开发型经济区域。”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称“皖江城市带”,主要是针对“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示范型创新区,于2008年12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为皖江9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提供重要平台。皖江地区是长江经济走廊的重要地带,也是安徽省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最发达地区之一。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共包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9个皖江城市。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皖江城市带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时将有所选择,按照错位发展、补缺等原则承接转移。按照预期,示范区区域将建成为长三角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旅游休闲基地,以及中部地区最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争取成为中西部地区体制机制最优、产业集中度最高、投资强度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城市经济功能定位
合肥: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引领皖中、辐射全省、联动中部、接轨长三角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和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城市。
芜湖:在安徽奋力崛起中争当排头兵,把芜湖建设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滨江山水园林城市。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20世纪90年代,江苏提出建设“海上苏东”,沿海进入“四沿”(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生产力布局,开发的层次与力度不断升级。
2004年3月《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启动。
2006年10月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院士牵头,中国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与江苏省政府联合开展专项研究,最终完成了《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和11个课题研究报告。
2007年1月,温家宝总理到连云港视察,对连云港的规划和发展以及沿海开发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7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沿海开发工作会议,全面启动新一轮沿海开发。会后省政府批准下发了《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
2008年1月一2月《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完成,并呈送国务院。
2008年8月,国家发改委会同19个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赴江苏省沿海地区调研,之后与江苏省政府共同完成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编制。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以上海为中心的3小时交通圈已经成形,更有利于未来这一地区的长期发展。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发布《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将把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根据《规划》,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定位除了“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外,还将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规划》提出,到2020年,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
文明城市形象口号 篇5
1、两江水润之城,宜人文明之都。
2、文明每一步,美好新宜都。
3、诗画山水八百里,人文宜都两千年。
4、两江环抱润沃土,文明创建兴宜都!
5、上善两江水,厚德宜都美。
6、两江环抱百强市,三峡门城展新姿。
7、展文明风韵,添宜都精彩。
8、山水相“宜”,文明之“都”。
9、宜都,因你而美!
10、同创全国文明城,共筑美丽宜都梦!
11、宜・美如画,都・迎天下。
12、百里山水风情,一城文明新风。
13、与文明宜都一起成长。
14、诗画两江,山水宜都。
15、创新创梦创城,宜居宜业宜都。
16、山水皆“宜”,梦想之“都”。
17、三江三峡三国,宜居宜旅宜都。
18、守敬故里,宜都等你。
19、三山两江之地,灵美康养之城。
中国城市形象定位口号 篇6
一、现代我国广告中性别歧视现状
据2006年中国广告统计报告显示, 在我国所有使用人物形象的广告作品中, 女性占到广告的60.8%, 男性占15.2%, 比例上悬殊, 其中年轻女性将近90%, 这个数据无疑显示出我国广告中形象的性别歧视。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及《行动纲领》高度重视媒体在消除性别和推进妇女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妇女与媒体”列为“战略目标和行动”的12个关切领域 (1) 之一。《行动纲领》指出:“今天有更多的妇女在新闻界工作, 但很少做政策决定。在大多数国家, 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 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统角色, 或者有关暴力、色情等行为。这样的传媒对妇女及其参与社会带来的是负面的影响。” (2) 为改变这种状况, 《行动纲领》提议各国应推动妇女在新闻界的平等参与;促进传媒对妇女做出均衡和非陈规定型的描绘;采取有效措施, 通过适当立法禁止色情之作品及在媒体中表现出对妇女和儿童的暴力行为;通过大众传媒宣传并促进男女平等地分担家庭责任;同时应制作和传播有关妇女领袖的内容, 介绍她们的经验, 为青年人提供学习的榜样 (3) 。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一贯坚持“男女平等”的社会风气, 1987年实行的《广告管理条例》、1995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都有严格明确规定“广告作品中不得有性别歧视的内容出现”。
但为什么我国的性别歧视广告还是如此猖獗呢?我认为这与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传承有很大关系。
我国自从进入奴隶社会以后, 形成的各种制度如宗法制等建立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制度, 通过一系列的伦理道德内容, 将男尊女卑的思想渗透进社会的各个角落, 以儒家学说传统理论为基石构建的父权制封建社会, 使得女性沦为从属于男性的第二性。尽管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形态的转变, 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制度受到很大冲击, 女性逐渐获得经济、文化乃至于政治领域的地位认可, 但儒家思想传承数千年, 种种伦理道德已深入人心, 社会对于女性的评价总不能超出依据儒家思想所构建的女性评价体系。
二、儒家思想对现代广告中女性形象定位及歧视的影响
(一) 女性价值:被看的“物品”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社会。儒家的女性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儒家传统文化对女性形象的侵染, 儒家的性别文化从身体、精神、社会这三个层次全方位地塑造着女性形象, 控制着女性的精神世界, 使女性完全按照男性统治的要求塑造着自己, 成为一种附属的存在, 例如:“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三从四德”———“未嫁从父,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女子无才便是德”, 等等, 鲜明地体现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形象的期待标准和理想构造, 同时把男性塑造成社会文化的主体。女性作为男性眼中被欣赏的客体、被凝视的对象, 逐渐失去了自身的审美评判标准和价值体现。
现代广告尤其是“化妆品”、“减肥产品”等塑造“女性美”的广告作品中, 女性形象使用商品塑造自身的原因, 往往是为了吸引男性或为了塑造男性眼中的“美女”。男权社会残留的道德规范潜藏在人们意识的深处, 影响着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 成为一种潜在的、隐性的心理存在, 正是这种心理的存在, 才愈发使得女性没有了自身审美的诉求, 按照男性的标准打造自己, 从而成为从属于男性的存在, 在大众心理上潜在地影响女性地位的提升, 阻碍女性的社会发展。儒家传统思想在消费社会的商业媒体的刺激下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定位, 显示出对女性价值的歧视。
(二) 性暗示广告:“批判并吸引”的性
儒家的传统伦理宣称, 性是可耻的。未婚女性首先是一个性盲, 什么都不知道, 社会也不允许她知道。“指腹为婚”、“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单方面决定了未婚女性将要嫁给一个从未见过的男性之后, 才会由家族中较为年长的女性口传心授何为“传宗接代”, 但因在孩童时代和青少年时代所接受的“礼义廉耻”的教育, 因此女性对于临时性的“性”教育基本上都是害羞、逃避的态度, 也就决定了婚后只好顺应丈夫的状态。一直以来, 女性们所接受的关于性及其他方面的知识都是被压抑的, 中国社会的耻感文化传统强调“要把它节制到最低限度;要背着人悄悄去做, 不要把它挂在嘴上”, 对女性感情与性的生理要求的视而不见或者绝对压制成为女性地位低下的前提和条件。
现代社会仍遵循着儒家思想对“性”的约束, 如“处女情结”等社会问题都折射出自古传承的性伦理, 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不再以此作为衡量女性的决定性条件, 但仍是很重要的条件之一。但“性”是文化的产物, 在现代广告中不可避免, 性暗示广告作为感性诉求广告之一, 因为游走在法律规定的边缘, 越来越成为商家追求的表现形式, 其中女性性暗示是最直接、暴力的广告内容。
一方面是社会对女性“性”的约束与评价, 另一方面是商品经济环境下商家为招来客人的性暗示, 大众的心理和行为在受到自然而明显的影响的同时, 又一致地批判女性的“性开放”, 这无疑是在儒家性伦理思想影响下的广告女性形象性别歧视。
(三) 刻板印象:“男主外, 女主内”的社会分工
儒家传统文化根据生理差异将两性划归于地位不同的领域。儒家宣扬女性体力弱、“缺乏理性”、能生育, 其位置被定位在情感、家庭、生育等私人领域, 无法从事政务等“国家大事”, 乃至就算是古代地位最高的女性———皇后, 也有“后宫不得参政”的要求;宣扬男性强壮、理智、深谋远虑、性格刚毅, 其位置被定位在政务、军事、经济等公共领域, 其中“参政”更是男性的专权。因此女性应以家庭为主, 男性要以事业为主;女性的天职是母亲, 男性的天职是“保护”国家、家庭、女性。男性主外、女性主内, 女性根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政治权利, “贤妻良母”是传统女性的理想模式。
事实证明, 这种传统女性观持续折射到现代社会生活中。现代商品广告中, 女性形象无疑成为最大的主角,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定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漂亮姑娘、温柔贤惠的妻子和勤劳慈祥的母亲。媒体利用社会受众所形成的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将女性复制为“贤妻良母”或“性感尤物”等传统类型的女性形象, 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性格。这些形象在各种媒体中被反复刻板印象化, 广告中的女性往往年轻、漂亮、软弱、没有主见、依赖丈夫或家庭, 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梳妆打扮或家庭整理上, 这种刻板印象无疑是儒家思想对传统女性的理想描述。但这种描述仅仅显示了女性生活的一方面, 忽视女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只强调女性“花瓶”的作用, 忽视其内在能力。这是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社会对于广告中女性性别歧视的表现之一。
三、结语
现在社会处于极度矛盾的状态。一方面, 随着思想的解冻,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中女性的能力被愈发肯定, 女性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 大众传媒尤其是广告对女性形象的打造, 明显地突出女性的性特征, 让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男人把玩的工具。这种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刻板影响定位或性暗示等表现形式, 无不体现着女性的被歧视现象, 也体现出当下中国女性地位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广告中女性形象定位或被歧视很多都是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的自然延伸, 尤其是传统性别规范影响的结果。当然, 儒家思想中也有对女性生活和地位积极影响的方面, 但中国女性生活特点及中国人对待女性的态度跟文化传统有着必然联系。
而广告作为销售产品的传播手段, 在一定意义上并不等同于现实世界, 它塑造了一个完全有利于销售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 现实中的一点点的地位不平衡被无尽放大, 因此, 儒家传统思想对现代社会女性地位的影响如果只是微小的, 那么于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定位及歧视的影响则是极大的。
摘要: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群体, 女性地位近代以来备受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女性地位明显上升, 但广告中女性形象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惯性影响, 形成了女性刻板印象及歧视的现状。文章主要从儒家“女性价值”、“性伦理”、“男女社会分工”的思想入手, 阐述其对现代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刻板定位及歧视。
关键词:儒家思想,刻板印象,性伦理
参考文献
[1]王淑贤.《行动纲领》中12个重大关切领域简介.妇女研究论丛, 1996.2.
[2]马中红.广告女性形象与权力话语关系论.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4) .
[3]周小结, 彭华.儒家女性观对现代女性地位的负面影响.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 (08) .
[4]杨红霞.传统文化与消费社会下的女性地位.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报) , 2013 (02) .
[5]刘伯红, 卜卫.我国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报告.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7 (01) .
[6]姜黔阳.浅析媒体广告中的性别歧视.企业家天地, 2008 (08) .
[7]陈静.基于性地位的中国女性地位探析.商业文化, 2009 (08) .
[8]王婧.后女权主义影响下广告女性形象的变化及其创意.新西部, 2011 (29) .
[9]李淑芳.广告伦理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10]马中红.被广告的女性:女性形象传播的权力话语研究.新华出版社, 2009.
口号里的城市 篇7
今年1月,合肥推出城市旅游口号;“两个胖胖欢迎您”,当地媒体街头调查显示,此口号遭多数市民反感。3月,宜春旅游政务网打出口号:“一座叫春的城市”(目前已改为“一座春的城市”)。
此后,网民兴致勃勃地评选出了“中国十大雷人城市口号”,且榜单不断更新。“没有最雷,只有更雷”,常常是某地政府刚刚花大力气大价钱树起来一个口号,马上就被网民解构得体无完肤。
“上海,精彩每一天”,被指直接来自护肤品广告;海口的“娱乐之都”,像是给坊间传闻提供依据;而“现代化魅力型区域中心城市、沿海强省省会”,被称为“打死也猜不着”的谜语——答案是“石家庄”。
据长期关注城市形象研究的文化学者陈勇介绍,中国内地大小2000多座城市(包括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城),几乎都在绞尽脑汁地设计与营销城市,除形象广告、征集市歌、申遗、改名、选形象大使、建地标外,对于征集城市口号也热情高涨。
地方政府常以重奖的形式征集城市口号,少则三五千,多则数十万。重庆市政府以重金策划出“没到过重庆,不了解中国”,一度当选上述“十大雷人口号”之首。对它的质疑不是因为出格,而是太没特色,“没到过吐鲁番”、“没到过漠河”,像是一道万能填空题。
无比正确的废话
如同石家庄的城市口号一样,让人猜谜、相互山寨是中国城市口号的通病:“拥抱碧海蓝天,体验渔家风情”,是三亚吗?不,答案是威海。“文化圣地,天鹅之城”,谁能想到指的是三门峡呢?
陈勇告诉本刊记者,整理当今国内的城市口号,会发现很少有能划到四个队伍之外的:
一是某某之都或某某之城,这个最简单,有什么出产,有什么产业,填上就得。
二是由苏杭领队的“天堂在人间”,天堂、仙境、伊甸园成了许多城市的标签:“焦作山水,人间仙境”(焦作),“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园”(浙江象山县),“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义乌),等等。其实把某某之都,直接改成某某天堂,一般都无不可。
三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成功,引发“山水类”口号扎堆:“福山福水福州游”;“奇山秀水绿南宁”,“多情山水,天下洲城”(长沙)。以中国的地貌,大部分城市要找出些小山小水都不难,这些山水是否有代表性?还是和房地产开发商宣传用的山水家园、山水花苑一样,只是个噱头?
四是给西方地名做“二房”。如在宣传中自比“东方日内瓦”的地区,就有石家庄、秦皇岛、肇庆、昆明、大理、巢湖、无锡、上海崇明等,还不算自称“东方小日内瓦”的,以及把发展目标定为“即将建成东方日内瓦”的。
在陈勇看来,上述现象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发展向西方看齐的努力和与西方文化抗衡的心态,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中国城市在文化上的不自信,甚至是极度自卑。
在2008年的一次旅游专家座谈会上,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魏小安指出:“城市口号最容易变成正确的废话。”
“要么因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强大惯性而显得很‘虚’,要么出于市场利益诉求而太‘实’,这是目前城市口号的两种极端化表现。”陈勇说。
失落的城市精神
定位混乱、推广不力、缺乏国际视野、设计粗糙、公众参与度不足,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彦平给城市口号总结了这些病症。
口号,就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参考该定义,目前中国的城市口号大都难担这一重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解释说,城市口号出现克隆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城市的今天不了解;二是对城市未来的发展之路也不了解。
西方著名学者斯宾格勒说:“将一个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在顾晓鸣看来,我们需要的是精神追求,一种崇高感和超越感,提炼形成主题词的形式,让口号体现出强大的感召力。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科研处处长梁保尔告诉本刊,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内在气质和根本价值的追求,是内化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哲学法则。城市精神需要通过有代表性的符号解读出来,而城市口号最具代表性。“‘动感香港’这个口号很成功,因为它体现了香港工业、经济和文化的动态与香港人的活力。”
要诠释城市精神,首先需要对城市进行明确定位,否则会事倍功半。如广州的城市口号“一日读懂两千年”,既想照顾到该城市多元的历史,又想打造现代主题文化,由于定位不明,不知取舍,容易不知所云。
刘彦平举例道,往往一个城市有很好的文化资源,偏偏定位偏差,如大同,云冈石窟闻名中外,却把自己叫做“煤炭之都”;瓯越古地、南戏故里的温州,以“中国鞋都”自得,还有古都南京,自称“博爱之都”,反遭网民揶揄。
前提是“酒要好”
陈勇说,一些名不副实、有悖于文化内涵的口号,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不仅对城市建设没有推动,反而对城市形象产生负面作用。如“生态型城市”的提出,并不适合所有的城市。即使初始条件符合,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真正实施并达到效果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持续发展。此类漂亮口号只会助长城市发展的浮夸风气。
城市口号应该是自下而上、自然生成的,不仅包含历史文化基础,还必须有群众基础。刘彦平对在城市口号的塑造中民间参与严重不足表示担忧。他认为,城市品牌的实质是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对城市历史的自豪感、对城市发展前景信心的综合表达。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所以城市品牌从设计、管理到增值,都应有市民的参与。
民间参与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去年浙江宁波举行了口号海选,最后选定的一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就是出自一对来自湖南长沙的游客夫妻之手。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口号征集。”在宁波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储嘉康看来,口号征集活动客观上让宁波以外的人努力了解宁波,认知宁波,这就是宁波城市影响力的到达。
然而即使是口号海选,决定权仍在政府。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包亚明表示,归根到底目前的城市口号都是官方意志的体现,地方领导在选择上有最大的影响力。而仅凭领导意志或政绩需要作为城市口号选择和宣传的背后推手,常常导致城市口号的随意性强而生命力弱,不是遭诟病,就是被遗忘。
包亚明表示,小地方特色鲜明,容易提炼出特色,如江西婺源——“中国最美乡村”。然而像上海这样的多元化大城市,很难用一句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