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高等艺术设计论文

2024-11-03

职业院校高等艺术设计论文(共9篇)

职业院校高等艺术设计论文 篇1

职业院校高等艺术设计论文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形成终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其特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软件应用方面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当前社会上设计公司对于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于软件教学的不足之处,本文从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软件教学的特点和重要性的论述,提出一些关于艺术设计软件教学的改良思路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以希望促进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软件应用能力,争取在毕业之际能快速融入社会实际工程中。

关键词:高等职业;艺术设计;软件教学

一、高等职业院校设计类软件教学的重要性

在国内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大部分院校都开有艺术设计专业,基本上包含: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设计、室内软装饰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服装设计等几个主要专业方向。而这些专业目前几乎都以手绘和计算机软件为主要的设计方案输出途径,手绘主要是借助专业的绘图工具,快速表现设计概念;软件是应用计算机,更加清晰地展示学生们的设计理念,细化施工,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工作效率。

二、高等职业院校设计类软件教学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教育形式,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开设了大量的设计专业,希望培养出大量的设计专业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力量。可是高职院校中所开设的设计专业软件教学课程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要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就必须首先明白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

1.学校对软件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了软件教学的重要性,开设了Coreldraw、Flash、Sketchup、3Dmax、AutoCAD、Photoshop等相关的软件课程,但是大部分院校都仅仅只是采用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少成立设计教学工作室或项目设计组等组织机构,学生们缺少实战经验,造成用人单位人才培养标准和学生们的技术技能应用脱钩状态。另外,在硬件设备的投入与管理上比较欠缺,鉴于软件教学的特殊性,应配备专业电脑机房,并且设计软件要不断更新、升级。因为多方面因素,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计专业教室内只为课堂教学配备了基本的电脑和投影设施,安装了一些简单的设计制图软件,这些仅仅只能供专业教师进行简单的幻灯片播放和软件操作;另一方面电脑中的很多专业软件版本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对教师软件应用培训力度不够软件教学不仅要具备设计基础理论,还要熟悉软件的各种操作工具。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来说的话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国艺术专业软件教学虽然开始的时间比较早,但教育水平比较低,能够真正培养出既具有高水平设计软件应用能力,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人才相对比较少。而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在毕业的时候大多都选择了设计公司就业,很少一部分进入高校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匮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学校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们提供的专业培训也比较少,接触不到国内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技术,很多教师在大量课堂教学之外,靠自学积累软件技术与经验,这也是软件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3.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遇到难点不能正确应对。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较多学生出现畏难情绪,不愿意深入学习和钻研,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过程缺乏积极性与创造力。该类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就业,从而淡化了对学习过程,特别是对于比较枯燥的软件,大部分学生都是比较抵触的,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们中也只有极少的学生会为了软件学习,去配制专业电脑,大量的.空闲时间都不能很好地利用起来。

4.就业导向不明确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包含了平面与空间、动画与雕塑、形式与功能、材料与预算、制图与表现等内容。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导向不是太明确,学生们在学校期间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和锻炼。目前设计行业发展中也有一些不好的现象,设计方案毫无新意、互相模仿,甚至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很多而言。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也极大地突出作图技能技巧方面的掌握程度,甚至把这些内容做为人才优劣的唯一标准,而弱化了艺术设计基础理论。这一系列原因也造成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偏重单一的软件技能传授,轻视艺术创意思维的挖掘现象,不利于整个设计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高等职业院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美化有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也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和进步,艺术设计活动新的发展形式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其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包含大量的专业理论,专业设计软件也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软件教学过程是比较枯燥繁冗的,需要通过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由简入难,提高学生学习软件的兴趣大多数高职类艺术设计学生基础比较差,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教师要先对专业软件作一下简单的介绍,展示优秀的设计案例,强调软件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为软件课程的开展铺设一个良好的开端。针对Coreldraw、Flash、Sketchup、3Dmax、AutoCAD、Photoshop这些软件,要告诉学生们软件的主要功能,能通过这些软件做出怎样的视觉效果图,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案例,带领学生体验软件的独特魅力,其中Coreldraw用来制作平面设计,如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及海报设计;Flash用来制作动画;Sketchup用来制作室内外及建筑的模型,操作流程简单易懂,富有趣味;3Dmax用来制作室内外效果图;AutoCAD是用来进行施工制图的绘制;Photoshop主要是用来进行后期图像处理的。要让学生们明确学习目标,由简单的案例把学生们带入到软件学习中,循序渐进。要多注意学生们对已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应多找一些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可以做一些日常接触比较多的模型:衣柜、鞋柜、电脑桌、电脑椅等,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软件的抵触心理,让学生们快速走近软件制图中,从而达到课程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讲练结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学课堂教学不同于高中课堂,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应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们自己去思考、体会,要注重学生们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开发,要明确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注意软件教学与艺术教学的结合。做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我们在设计专业课堂中,应提倡精讲多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软件做为设计创作工具应与专业设计课程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除了强调艺术设计的各项规范要求,也应该包括相关设计课程的设计内容,这样也会让整个课程的内容更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师要充分备课,制定严谨的教学计划,也需要随时关注最前沿设计趋势,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这样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才能站在一定的设计高度为学生们指点迷津,让学生们更好地把握设计的方向和动态。

3.实践教学,采用项目工作室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软件的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师的软件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不能只针对课本来讲解软件,可适当采用项目工作室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带领学生多去施工现场学习,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案例全面了解设计流程和各项施工工艺,认识软件在实践中真正的作用。这样学生们会更好地掌握软件的各种工具命令。上课的时候要更多的以实例教学,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不仅要搞好教学,而且还要有更多的实践的机会,历练自己,同时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这样学生们在校期间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到就业工作的时候会更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

在这种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安排一些综合性比较强,难度较大,而且实际操作与社会接轨的项目案例,比如写字楼办公空间的设计,带领学生到刚竣工的写字楼内,亲自量房、画平面图、制作效果图。让学生们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和空间设计,制作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案设计施工图,通过详细的文案、方案图、施工图、效果图完成空间的装修方案,通过平面设计完成空间的导视和形象展示效果。最后将这些资料成册。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同时为学生们将来的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针对教学,建立系统考核模式设计专业学生们的个人专业基础都不一样,每个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同等对待,要有所区别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专业基础及他们对于软件的个人看法,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与交流,认真解决学生的疑问。在专业软件的教学内容上也要有所针对性,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各种设计软件的教学内容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目标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相应设置难易程度适中的主题设计锻炼,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学生们分组讨论、构思、通过团队协作完成设计软件主题任务,最后专业教师进行作品的点评,提出每一个小组的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正、调整。在课程结束之后,要针对学生们对于软件的应用做教学反思并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全部的学生循序渐进,都能够较好的完成课程的学习。除此之外,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化,还要建立合适的考核模式,结合学生们在每一次实战训练中的表现给以合适的评定,不能单单只从分数层面去判定学生们的个人水平,在设计软件教学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建立合适的考核模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们的整体设计能力,通过这一过程也充分体现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而做为设计专业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主要就是引导和解惑。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设计行业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将更为广泛,各种设计软件被广泛应用于诸多设计领域。高职院校也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本文提出的设计软件教学的改良思路和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软件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此外,高职院校要结合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校内设计软件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在校师生搭建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挖掘学生们的设计创造力,更好的将软件教学和社会实际工程结合起来,根据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地安排软件教学的内容,设计并落实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们的设计软件操作能力。

职业院校高等艺术设计论文 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已经不是规模的问题, 而是准确定位, 明确目标, 提高教育质量, 树立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品牌, 在当今激烈的高校办学的竞争中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如何使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而不被看作是“二流教育”, 从而获得更为广泛的的社会认同, 成为高等职业艺术教育需要面对的严峻课题。

一、转变教学方式和观念, 促进个性化教育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艺术设计专业, 在教学计划上基本是参考国内艺术设计本科院校教学计划和大纲来制定的。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上缺乏职业艺术教育特点, 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上体现得不够, 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要重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在办学理念上, 就应体现高职课程设置与普通本科的区别, 体现适应社会实际需要高技能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如: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至今仍然未能摆脱美术教学而自成体系, 虽然在近年来也做过一些调整, 大多数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还是采用美院式的教学方式和观念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部分。教学又单一进行, 缺少弹性, 理论、实践不能一体化, 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起到不良的作用。有的教师往往以写实能力的好坏来评判一个学生专业能力的高低,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导致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存在重技法轻创意的现象。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思维。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因此,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应需施教, 即课程设置应以社会实际需求为目标, 而不是因循本科艺术教育的传统课程模式, 学院应该主动与社会、与企业联系, 把公司企业的专题艺术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 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 并通过实践、实训, 提高动手能力。建立以具体艺术设计案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为学生提供工作经验的机会。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现在社会上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作品, 又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最基本的艺术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 使培养高等艺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其目标。能以工学结合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真正做到使高职学生“学有所长, 技有所专”, 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设计思维并且有相当设计水平的职业艺术设计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确实有很多优点, 我们应“继承与创新”, 即在保持传统的造型基础能力优势同时, 强化设计的“观念与创意”训练。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教学课程均由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术课程、技能训练课程、选修课程四个模块构成。

1. 职业基础课程模块

提高职业文化素养和知识能力:主要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理论基础知识、艺术设计基础常识、外语基础知识、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体育等必修课。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基本能力。

2. 职业技术课程模块

提高专业知识和设计表达能力:主要设造型基础、色彩基础和构成等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培养对形态认知与基础构成, 激活学生的艺术与设计才能, 使大脑的思维能力、眼的观察能力、手的表现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去解决造型能力与设计的连接问题。寻求造型语言知识, 适应专业设计的需要。在设计基础、专业设计与设计理论三块空间分配上采取弹性机制。艺术设计的教学第一阶段是设计基础课与设计理论分量相当。这一阶段学生刚进入大学, 对专业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 所以需要加大认知课程的分量, 如基础构成、设计概论、设计史、设计赏析等课程。理论课程从第二阶段则适量减少。要求能掌握最基本将设计思想可视化的能力, 比如对设计观念的理解, 设计思维的培养与激发, 专业设计的科技成分以及形成平面与立体表达的方式等。职业技术平台课程模块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相对稳定的核心内容, 它保证了专业群中的建设内容[课程体系、核心课程 (群) 、公共教学资源、师资梯队、实习实训条件等], 保证专业教学质量和核心专业的精品教学课程建设。

职业教育主干课程, 即职业技术平台下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按照课程的性质和专业的特点, 以及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渐进的合理过渡, 阶段式单线推进进行排课, 具有相当的完整性、科学性, 教学方便易行。如:服装设计专业的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立体裁剪、时装画技法、排料与推板;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产品造型结构、器皿造型基础、模型基础、材料与工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包装造型设计、标志设计、广告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各专业核心课程。所谓非核心主干课程, 即区别于主干课程之外的各种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理论课程、院级和系级通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开设, 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全面综合化提高。

3. 技能训练课程模块

培养专业设计或方案设计:开设专业项目的设计课程、实习实训, 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到这一阶段则是密集的专业设计课,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训练, 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和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实习, 从实践中体会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 建立初步的能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专业设计课是培养形态创意与设计语言, 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实际或虚拟项目, 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 有目的地开展系统及大型方案设计练习。融入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要特别注意与行业结合, 本着“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落实 (校内) 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 (顶岗) 实习方式, 进行实习、实训, 建立技术实训中心, 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 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体系。

4. 选修课程模块

选修课、必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选修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目的主要是辅助主干课程, 大量增加课时量, 高等职业艺术院校应该致力于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让每一个学生拥有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也是未来艺术设计教育的趋势。

急需改进的英语教学

——谈英语教学方法及目的

王存宝

(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一系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英语学习在我国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几十年。英语学习书籍各种各样。从小学, 初中, 高中到大学不断贯彻英语教学, 可以说英语学习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是, 教学效果最终不甚理想。许多英语学习者经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英语学习, 仍然不能用英语流畅地进行交流, 苦于开口讲英语, 更不能用英语开展商业贸易, 科学文化等信息的英语交流。这不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应在于端正教学目的和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语学习;英语教学;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Abstract:English learning has been done in our country for many years.Books about its Learning are various in kind.English education is being carried out warmly and widely in primary, junior, senior and college schools, which, as a result, has become the hottest subject in our daily life.However, the ideal efficiency of doing it can not be seen as expected in the end.A real fact that English teachers are reluctant to face is that their English learners still feel hard to use English as a tool in expressing their ideas after some years of learning, and it seems to be too difficult for them to communicate with English speakers smoothly.What’s worse, it’s impossible to use English in communication for foreign trad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culture exchanges.This is not our teaching purpose.The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will surely and clearly focus on the correcting of our teaching purpose and the improving of our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English learning;English teaching;Teaching purpose;Teaching methods;Learning methods

引言

英语学习已是我们现今生活的热门话题, 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联合国有关文件提出, 二十一世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为母语, 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由于历史原因和互联网的广泛利用, 英语成为各种国际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 也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 (据统计, 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 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 , 同时也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言。因此, 各国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 都在强化和改革基础教育中外语, 特别是英语的教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中国对其它国际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因此, 学习外语, 学好外语意义重大。

目前,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自1985年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表现在高中英语课程已得到了普及,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经过几次修订, 对英语教学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 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经济和科技建设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据调查, 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有了较大辐度的提高。但是,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也是突出的, 主要表现如下情况:

一、英语学习的几个误区

1、重知识, 轻能力

目前,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知识学习, 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课堂上, 教学多以老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组织形式和课程安排, 应以工学结合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探索个性化教育, 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 拓展自我发展空间, 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发展转变。加强核心课程的综合化的改革与建设。

传统的艺术教学基本处于封闭状态, 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和市场的需求, 造成教学和社会经济市场相脱节。时代和市场不断在变化, 我们必须根据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规律、社会市场经济规律及自身的条件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教学从课程框架, 到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至艺术设计教育管理, 我们都要合理规划, 科学决策, 建立完整、高效, 适合高等职业艺术教育特点的艺术设计专业课英语语言信息的输入量偏小。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 从小学、初中上到高中, 英语单词、语法背了不少, 财力也投入了不少, 但就是不能开口讲英语。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不得不引起我们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高度重视, 我们应当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

2、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长期以来,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下, 教师的英语教学及学生的英语学习仅为了应付各种考试, 考试成为检测教师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唯一手段。这必然导致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的各种应试教学, 而轻视对学生英语主观学习能力及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升入大学后, 因难以摆脱高中的被动性英语学习习惯, 而无法适应大学的英语学习, 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大学毕业后不升反降, 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与实际需要更是相距甚远, 这不能不说是英语教学的遗憾!虽然高考英语科目近年来已逐步改革, 开始从重语言知识转向重语言能力的提高, 也加强了对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导向, 但是, 过多的强调或偏面看重单一的应试是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学的导向作用, 这必然导致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步履艰难。

3、死记硬背学英语

人们普遍认为学英语靠的是死记硬背, 这是一种误解。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种交流工具, 它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律, 要学会它首先要了解它, 熟悉它,

程体系。拓展自我发展空间, 师生要共同参与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互协作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而使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 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融入社会市场, 才能促进学院职业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良性发展。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继承创新科学发展》—--天津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文集

[2].于宏伟“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应如何改革”美术大观 (2008-03)

[3].郑丹.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模式初探[J].设计艺术, (2002—4)

职业院校高等艺术设计论文 篇3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异军突起,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科技教育发展趋势,在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订单教育成为市场生存中所探索的种新型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它也成为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领域教育方法和教学实践的突破,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着深化与改革。艺术设计订单培养是由企业提出招聘人才的标准,数量和培养方式,高等职业院校根据签订的合作协议来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实践,提供人才上岗。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误区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呈现出勃勃生机。近十几年来,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增速,高职教育的投资比重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百分之50,但是,仍然有诸多教育误区的存在,本文针对艺术设计领域浅谈一二。

1.在思想认识上,高等职业院校老师教育理念比较陈旧,没有赋予创新精神的意识。学生基本是在苦学,没有体现出实践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整个教学的设计主要是理论讲解,相信书本,脱离实际现象较多。因此,在这种办学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基本属于作品基本雷同,缺乏闪光点的现象较为普遍。

2.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学与市场需求脱离。高等职业院校长期处于对高职教育定位模糊、不科学的生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习惯参照或沿用普通高等院校或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将高等职业教育办成普通本科院校的分支教育,有的甚至就是“翻版”。高等职业型的院校在教学发展设计上,忽略了市场需求,社会变化,学生需求,单式的去培养教育理念中的高素质美术应用型人才,其结果是理论重于实践。学生感到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学校所学知识基本用不上,用人单位还需重新进行上岗培训,部分学生甚至面临失业。因此,如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突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特色,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就成为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个重大项目课题。

新型办学模式——订单教育和短期培训

所谓“订单教育”,就是指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双方签订合作契约后,由契约双方根据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计划,参与学生就业指导,考核岗位职业素养等整体办学活动的新型教育模式。

1.订单教育和短期培训产生共赢。艺术设计订单教育是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导向,将专业设置与市场的供需相呼应;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的需求相呼应;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的标准相呼应。企业的订单促使高职院校开始根据实际需要来把握办学的方向,确立艺术设计教学的准确定位,逐步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市场的需求,专业的设置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而对于企业而言,有助于获取较为稳定的员工队伍。在院校受教育的期间,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过关,到企业后可以立即上岗,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和培训成本降低,企业赢得利润空间活力运营。作为大学生,感受学习产生的压力,形成实践学习的动力,逐步明确学习和能力训练的目标,迅速适应岗位的需求,在企业中顺利找到份适合于自身价值的工作。

2.订单教育的签订。我院建筑装饰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开展校企合作,在系部领导高度重视下,经过长期调研,系部领导带领专业教师到多次赴企业考察洽谈,2012年至今先后与山西点石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山西承方印刷广告公司、山西满堂红设计有限公司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依照校企合作的要求,参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定制符合发展所需的人才。截至目前,已经为山西点石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培养输送几届优秀毕业生,得到企业的好评和家长的赞赏。

3.重视订单教育,与企业多元化合作。根据艺术设计产业的特点,市场对艺术设计领域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少,和其他领域的专业有所不同,因此想要让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唯有加快与企业合作的步伐,推进订单教育和短期培训班的运行,保持与市场的竞争才能把艺术设计订单办学模式做好,做出成效,形成健康有序的循环。面对部分企事业单位对艺术设计类人才需求量较少的情况,作为院校可以进行专项服务的短期培训,比如,对企事业单位里美术宣传工作人员进行短期培训。而大型的企业和工艺美术厂通常需要较多艺术设计类人才,我们可以着力打造“订单教育班”,入校培训并接受订单培养的教育模式,力求教育培训的社会性与科学性。

订单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艺术设计订单教育想要办出特色,校内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训教学基地就是核心所在,这是高等职业艺术设计类人才教育培养的基本体现。为实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各专业教学计划与实践实训课程的结合,我院建筑装饰系先后建立了装饰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模型构造实践教育实践基地,同时又成立了平面设计工作室,字画装裱工作室,装饰设计工作室,模型加工工作室。近几年,学院为系部的发展共投资五百多万元,提供实践教学的场地,配备购置专业实践教学的各种设备,提升各个工作室的生产效率。初步形成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产学研与生产实战相结合,专业培养与订单教育相结合的校内实训发展体系。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校企合作共赢”的原则,我院建筑装饰系运用与企业联合办学和短期培训的订单教育思路,邀请学术委员会专家、行业指导专家、社会活动家进行学术交流与分析市场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对愿意开展校企合作的用人机构签订相关合作协议,以此来促成双方长期有效的合作模式。为此,建筑装饰系与山西点石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协议。企业实训基地的建立,即保证了建筑装饰系师生到企业一线合作实践的机会,又拓展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眼界与实习的需求。

3.培养“双师型”教师。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提倡“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而建筑装饰系部分教师在企业、培训机构、社会团体中都有兼职,建筑装饰系逐步培养出较多的“双师型”教师。全系40名专兼职教师近半已为“双师型”教师,为培养技能型高职院校的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院建筑装饰系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学生技能教育的培训,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提供优质教学环境的同时也为订单教育铺平了道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是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的计划中,专业教学计划与证书课程考试计划相互交叉,创新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放在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上,使高职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方可顺利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面对人才的输出可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选择余地。

4.开展教研探究活动,加强师资的培训与建设。对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导,以强化实践操作为特征,积极推进教学实训指导的改革,为企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是否展现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的改革,因此每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质量就是关键性因素。近几年来,我院建筑装饰系积极开展以加强学生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定期组织学生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参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安排学生走进实践课堂,到企业第一线模拟完成实训课程的学习。

高职院校订单教育模式的创新,使教师的职业规划得到了转变,高职教师更加关注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技术短期培训与校企的合作,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诉求不断增强,通过参与企业实践,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从而加快教育模式的改革,促使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目标导向型发展,逐步弱化理论基础教师与专业指导教师的定位,开展校企合作,共享人才资源库。

职业院校高等艺术设计论文 篇4

(1)研究方法:高校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性方法。首先从系统总体的角度把握系统将来的维护要求,从架构开始,每一步的设计开发都充分考虑系统可能会出现的性能扩展、功能变迁,以“坚持不修改源程序,小幅度和简单的维护实现系统功能扩展”的原则,在系统实现的每一个环节紧紧抓住动态维护的思想,同时大量阅读国内外为解决同类问题而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高校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系统特点和其所要实现的功能,提出改良设计的方案。

(2)技术路线:主要采用xml技术和元数据库技术和jsp技术实现。数据库的智能维护通过数据注册中心完成,通过数据注册中心对元数据进行修改;数据交换部分使用元数据和jsp技术动态生成xml交换数据包(因数据交换平台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平台技术不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使用动态配置表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动态比对和加载,配置表程序可根据元数据库数据格式描述动态生成数据配置表;考虑到查询客户端的多样性和各单位现有系统的兼容性,采用动态sql技术实现查询,使用插件对Browse客户端进行升级或修改(使用不同插件可增加客户端的功能而不必修改现有多种类型的查询平台),从而实现查询结果展示的多样性;数据反馈的动态性通过反馈配置表方式实现。

(3)安全性方面:采用用户名密码验证方式,防止非法用户登录和越权操作。采用隧道技术避免数据远程传输带来的安全隐患,同行降低系统的使用环境要求,保证公网传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小静.基于C/S构架的软件项目实训——VB.NET[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职业院校高等艺术设计论文 篇5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形势严峻.要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作用.大学生艺术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了解艺术社团的作用,明确艺术社团的不足,加强艺术社团的`建设,发挥艺术社团的功能,必将推动高等医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显著提高,为大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素质又好又快发辰提供更优质服务.

作 者:吴周强 王承高 许婷婷 作者单位:吴周强,王承高(潍坊医学院团委)

许婷婷(潍坊医学院学生处,山东潍坊,261053)

职业院校高等艺术设计论文 篇6

日前,记者获悉,第三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即将隆重开锣,这将是一次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促进和交流的声乐盛宴,更是一次总结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与艺术实践经验、展示教学成果的赛事。据了解,孔雀奖已成功举办两届,由中国声乐家协会、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声乐系、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肇庆学院音乐学院、韶关学院音乐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都大学艺术学院、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云南师范大艺术学院、广西教育学院艺术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研室、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南洋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黄淮学院艺术系、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扬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等一百多所院校联合举办。

第一届、第二届的成功举办,对各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得到了各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师生们的积极参与。主办方也一直力求把“孔雀奖”办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成为全国高等院校师生共享的声乐盛会。为此组委会将邀请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十多位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担任评委,阵容强大,大大增加了本届大赛的专业性和含金量。

据了解,参赛者必须为高等院校在籍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和在职教师。比赛采用院校选送和个人报名两种方式,院校选送的选手需学校出具推荐意见,个人可直接向组委会报名参加资格赛,比赛报名截止于6月15日,大赛章程、报名表和观摩回执可从官方网下载。

大赛设教师、研究生、大学生、民间组,教师和研究生分别设民族、美声组,大学生分别设民族、美声、流行(含组合和乐队)。大赛分资格赛、半决赛、总决赛、颁奖典礼暨闭幕式音乐会四个阶段进行,半决赛和总决赛将现场打分、现场公布分数。并对获得金、银、铜奖的选手将颁发特制的孔雀奖杯、获奖证书,比赛还设立了优秀歌手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钢琴伴奏奖、优秀新作品奖和优秀组织奖。进入总决赛的教师和研究生组选手及大学生组金、银、铜奖获奖选手即具备加入中国声乐家协会会员资格。

职业院校高等艺术设计论文 篇7

1 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历史课程设置现状与问题。

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已占领了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 而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发展势头也颇为迅猛, 形势喜人, 这不仅表现为学生数量的增加, 在专业设置、建设方面更是愈加系统与完善。但是, 与之不相称的是文化课教学设置与改革, 特别是历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无法顺利开展, 雷声大, 雨点小, 极大地阻碍了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目前, 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历史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1历史课程设置遭遇尴尬。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使得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课起点参差不齐, 学生入学年龄不一。舞蹈和地方戏曲专业学生年龄普遍较小, 所完成的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也各有不同, 其中60%的学生未完成小学义务教育, 30%的学生的未完成中学义务教育, 只有10%左右的学生勉强完成了国家规定的所有义务教育。美术和音乐类的高职学生90%左右完成了高中教育, 另外还有10%左右的学生未接受过或是未完成高中教育。三年制大专生则基本上完成了高中教育。这些都增加了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历史课程设置的难度。如果把年龄相当、所完成教育情况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开设历史课程, 则会违背艺术专业教育规律;如果按照专业分班开设历史课程, 又会因为学生的年龄和层次无法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相对专业课程而言, 历史课程的设置境地甚是尴尬。目前, 各大艺术高职院校历史课程的设置还没有找到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最佳结合点, 基本上是因人而设, 而不是按教学计划来设定, 有的院校甚至在某些专业中砍掉了历史课, 完全无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总而言之, 历史课程的设置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1.2历史教材选择空间狭窄。目前, 市场上没有一本完全符合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规律的历史教材, 各大高职艺术院校主要使用的还是是中学历史课本。众所周知, 中学历史课本的编写主要针对的是参加中高考的人群, 而在高职艺术院校中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直接就业这条道路。因此, 在高职艺术院校教授中学历史教材很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1.3历史教学内容单调枯燥。由于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基本上使用的是中学历史课本, 所以教学内容单调枯燥, 不会根据学生文化基础的差别而有所变化, 一律采用中学教学的模式, 按照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面面俱到, 从亚洲、欧洲、美洲到非洲是处处兼顾, 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讲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教学内容就连部分中学生都觉得单调枯燥, 更何况教学对象是个性丰富多彩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呢?1.4其他存在的现实问题。在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重技轻文”的现象, 因为技术解决的是现实问题, 带来的效益是直接的, 而文化则潜伏于内里, 是在一个人的长期发展中才能显现出来的。高等职业艺术院校无一例外, 都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无视于文化课的学习, 更别说历史课程的教学了, 教学时间安排随意, 往往前面两节安排毯功、基训等体力精力消耗很大的专业课, 后面两节安排历史课, 这样的历史课基本上变相成了学生的休息课, 老师再有激情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 受所授学生专业的影响, 例如美术专业学生定期到外面写生, 舞蹈、音乐等专业学生不定期参加各种演出活动, 历史课说停就停, 各个老师、各专业的历史课程进度不一, 无法衡量。历史课更是不与专业课交流, 没有形成多元一体的课程结构, 难以充分实现历史教学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的作用。

2 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历史课程设置改革与对策。

我们都知道,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把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里的“亘古不变”的东西简单地教给学生, 也不是把单一的历史经验传授给学生, 而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去判断美丑, 学习做人的道理。如果继续采用中学历史课本, 按照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是很难发挥历史教学在高等艺术职业院校中的功用。因此, 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历史课程设置改革迫在眉睫。2.1准确定位历史课程, 加强对历史学科的科学认识。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写道:“历史, 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历史, 它往往会以惊人的相似度再次出现, 如何从过往相似的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如何利用古人的智慧应对今天的现实生活?答案是, 学习研究历史。也因此, 历史学就有了它最重要的功用--经世致用。《易传》中有言“彰往而知来”。这些正是历史的价值所在。“以史为鉴”, “读史明智”……都在强调着历史学的现实指导作用, 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的启示和帮助。所以, 学习历史不是为了简单地记住历史, 更不是单纯地为了应付中高考, 而是要把历史作为现实的一面镜子来看待, 加以对照, 作为借鉴。拒绝历史经验, 是愚昧的;生搬硬套历史经验, 也是不高明的。学习历史、从历史中取得借鉴, 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课题。2.2组织编写符合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规律的历史教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本适合高职艺术教育特点的历史教材, 教师很难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所以应组织专家及有经验的教师, 在充分研究和考察的基础上, 编写符合艺术职业教育特点的历史教材。在编写教材的时候, 要注意加强历史学科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要考虑艺术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方针。内容上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结合音乐史、美术史、戏剧史等专业内容, 以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原则, 编写的教材要避免像中学历史课本那样, 注重知识点的罗列与堆积, 也不能追求大学教材似的“全”、“难”、“繁”, 更要尽可能地避免枯燥乏味的平铺直叙, 还要把多媒体课件作为教材的必要组成部分。总而言之, 要充分考虑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2.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改进历史教学模式。教育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但在教学模式上应打破统一性, 要有灵活性和创新意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采用上, 要把握艺术类高职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 因势利导,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做课堂和学习的主人。艺术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决定了历史课程不能集中在一本书上、一堂课上, 要避免中学式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在“一本书”、“一堂课”外, 增加“情景课”、“活动课”、“选修课”等, 利用他们爱唱、爱跳、爱表现的特点, 激发他们去主动学习, 培养他们动手能力以及多维的艺术灵感和创新意识。同时, 也要根据艺术职业院校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 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 使教学更加形象化、直观化。也可以运用其他多种教学方法, 展示学习效果, 尝试特色教学。2.4建立有效的历史课程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提高学科品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历史学科同样也是如此。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教师们从思想上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的功能认识还不到位, 没有树立真正与艺术高职教育相匹配的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认为学科评价就是考一张卷子, 简简单单出几道题, 随随便便给点分。与专业课相比, 历史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我们要在历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探索研究, 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方法, 同时应借鉴专业课教学评价方法, 不断开拓新的教学评价方法, 强化历史学科的评价功能。例如, 影视与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 可要求他们创作历史剧本;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谈谈某一音乐历史剧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要求他们写出或谈谈中国艺术发展史等等。考试方式可以打破一卷终身制, 根据需要可采用笔试或口 (下转79页) 试, 甚至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 灵活运用小品、辩论赛、演讲等形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又达到了测量学生文化综合素质的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此外还可促进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好的主动使用历史课上的所学所思。大家都知道, 学艺术需要天赋, 也许人人都可以接受艺术的熏陶, 成为“艺术工匠”, 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性艺术人才”, 历史教学中突出的德育教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 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历史使命, 我对高等艺术职业院校中历史课程设置问题的再次提起也是基于这一点考虑的。

参考文献

[1]赵凤英、史志刚.艺术院校历史课程初探[J].生产力研究, 2002 (4) 。[1]赵凤英、史志刚.艺术院校历史课程初探[J].生产力研究, 2002 (4) 。

[2]钱杏芬.对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之我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7 (2) 。[2]钱杏芬.对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之我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7 (2) 。

[3]张宝生.高等艺术教育中的文化素质诉求[J].继续教育研究, 2006 (6) 。[3]张宝生.高等艺术教育中的文化素质诉求[J].继续教育研究, 2006 (6) 。

职业院校高等艺术设计论文 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0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按照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创造人类生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门科学。艺术设计教育是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服务的,所以艺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造就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带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今天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深刻认识这一点,才能正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正确的构建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方案。

一、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

淡化专业界限,实行专业交叉与整合。我们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一方面对原有专业进行梳理,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整合优化现有专业,增强专业的适应性。比如,原有的广告设计专业经过调整,增加了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使课程模式介于广告设计与广告学专业之间。室内设计加大了环境类和建筑类的工科课程,使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加广阔,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另一方面,积极发现市场热点,进行专业间的交叉,积极创建新专业。例如,公共艺术设计就是融室内设计、室外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和雕塑、壁画、标识设计为一体的新专业领域,发展前景较好。媒体设计专业以培养社会所需的新媒体设计人才为目标,融合多个特色专业,紧贴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将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二、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复合型知识结构是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注意这一点。教学计划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人才知识结构的平台,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应该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按照拓宽基础、整合课程、加强系统性、注重专业融合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第一要形成较宽的课程平台,艺术课程、人文课程、工科课程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能够在较宽的课程面上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二是专业课程设置应强调系统性、互通性,注重专业之间的融合渗透,便于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邻专业知识。第三是加大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第四要突出课程体系各阶段教学重点。应在课程体系上实行纵向三段、横向两块的课程体系设置方式。纵向三段是指一年级大基础培养,二、三年级分专业培养,四年级面向市场培养三个层次分明的阶段;横向两块是把课程模块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两大块,并行设置,呈现由低到高渐进发展的两条线。强调理论课程注重联系实践,实践课注重验证理论。为了打好基础,满足学生多方向发展的需求,应强调学科大基础的设置,在基础课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做准备;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研究的深入性,同时强调课程间相互渗透,增强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在面向设计市场的环节里,强调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实践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要重视实验教学,在校内建立了多个实验室,以计算机实践和各种专业技能实践为主,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并行设置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两条线,力求两者互相交融、相互印证,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同时,集中安排实践教学,以专业考察、见习、实习“一条龙”的市场实践课程,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其实战能力。

四、在课程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实践性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材是实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我们在课程教学目标上,低年级课程以开发思维为主,教学内容开放活跃、跳跃度大,重在让学生学习设计思维方法和创新知识和能力。高年级课程则将学科的科学性和市场实用性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内容上确立以课题为主的设计教学模块,低年级设置小而多的课题,重在思维的训练与创新;高年级则可设置较大课题,重在挖掘设计的宽度和深度。教材的内容决定课程教学内容的走向,应本着开放性、实践性的原则,结合教学实践,在教材的编写中反映出艺术设计前沿的最新信息,体现出知识系统、科学、信息量大的特色。

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是一个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同时也是创造力培养的过程。设计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现代设计教育的核心就是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具体的设计教育过程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在设计课的教学中实施以课题为中心的创新设计教育模式,重点讲授创造方法、营造创造情境、围绕课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学过程应突出系统性,教学方法应突出多样性。

第一,教学过程突出系统性。设计教学过程是设计教学内容展开和接受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策划和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形成学习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互动。第二,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我们在教学上实行课堂、市场相结合的方法,个人辅导、小组讨论、集中讲授相结合的方法,两个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中国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确立、90年代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新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中,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从大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到小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都将经历深刻的变化与改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者,不仅要有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视野,而且还应该有自我反省的态度和能力,了解新世纪对设计人才的新要求,修正观念,加强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训练,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全面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斌.设计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装饰,2002.8

[2]谷彦彬.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装饰,2005.11

[3]王丽梅.戴娟.关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华章,2009.10

科研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名称:《提高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职业院校高等艺术设计论文 篇9

中文摘要: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的介绍了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发展特点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展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道路。

一、前言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个相对崭新的教育领域,它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出现并逐渐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教育领域。近二三十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使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生相伴,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其所揭示的规律逐渐为人们所理解、接受、运用,对规范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可否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我国历史还不长,理论探索还不深入,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象还很严重,许多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还亟待研究解决,许多研究也还停留在一般现象、经验的层面上。因此,如何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深入地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概况

世界各地区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自60年代以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尽管进步不是太明显。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1996年撒哈拉以南非洲职业教育学生占中等教育阶段学生数的比例为5.3%,阿拉伯国家15.3%,远东及太平洋13.6%,南亚1.5%,拉美及加勒比26.3%,欧洲26.7%,世界平均13%。情况表明,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同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和中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也就是收入水平和中等教育水平越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这反映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受着外在和内在需要的拉动。撒哈拉以南非洲自60年代以来,南亚自8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下降的趋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国别间的差距也很大,高的达到60%以上,如德国、部分东欧国家及个别拉美国家,低的不足10%,如一些非洲、南亚国家及个别拉美国家。在经济增长强劲的国家和地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它对促进就业增长起的关键作用。欧盟的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越高,失业的风险就越小,青年人的失业率高于年长的人,1995年欧盟国家20—29岁年龄组中仅受完义务教育的人的失业率为22%,而具有高中学历的人为14.1%。在30—59岁年龄组中,仅受完义务教育的人的失业率为11.4%,具有高中学历的人为7.6%,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为4.7%。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年轻人的职业教育被视作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1.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确立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一级教育相互衔接沟通。

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职业教育被看作是人整个一生中所接受的一部分教育,一个阶段性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建立与高一级教育相衔接沟通的机制。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吸引力是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打通中等职业教育通向普通高等教育的路径,变终结性的中等职业教育为阶段性的教育,为职教学生提供继续接受高一级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的机会,大力扭转中等职业教育入口大、出口小的局面,进一步拓宽出口,解决等值承认职教普教学历资格问题,允许中等教育学生报考高等院校。

2.发展综合高中,推迟分流时间,提高学生普通教育水平,兼顾升学和就业。高中阶段选择什么样的办学模式是由各国教育传统和教育发展水平决定的。目前各国高中阶段大致有这样四种办学模式:普高、职高和综合高中并举,普高和职高二分制(含双元制模式)、普高占主导和综合高中占主导。在高中阶段办学以综合高中为主流形式的国家都普及了高中阶段的教育,发展综合高中主要是解决好高中学生特别是职业定向学生的升学与就业的关系。综合高中的特点是:分班不分校,一所综合高中一般分为普通班和职业班,两班学生都在同一所学校就学,不再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所有学生在第一学年都学习相同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定向性课从第二年开设,形成高二分流,比初中后分流推迟了一年,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普通教育水平;实施宽口径专业课程,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建立与高一级教育相衔接沟通的有效机制,处理好职业班学生就业与升学的关系,职业班学生的毕业出路是面向就业,兼顾升学,允许职业班学生直接或经过补习后报考高等院校,增强职业班的吸引力。瑞典和挪威发展综合高中具有代表性。

3.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教育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各国改革的重点拓宽专业面向,增强适应性,注重加强职业教育中的环保教育和外语教学,以能力为本位,特别是把创业能力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

4.加强企校结合,发展现代学徒制度。

学徒制是一种传统的职业教育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国家在吸取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化学徒制度,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以进一步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面对日益严峻的青年就业形势,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学徒制培训在增加就业机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学徒制培训。为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除传统产业外,一些国家开始在朝阳产业实施学徒制培训。不少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学徒制培训是实现产教结合的一种好形式,在个别国家它已成为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主流形式。1996年欧洲理事会要求欧洲委员会就“学徒制在增加就业机会中的作用”进行调研,受欧洲委员会委托,1997年荷兰经济研究所提交题为“学徒制在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中的作用:学徒制培训在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性”,报告的结论是学徒制培训对改善青年人的就业前景起着关键作用。1996年欧洲委员会发表《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白皮书,强调大力加强企校结合,发展各种形式的学徒制培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欧盟各成员国建立学徒制培训网络中心。

5.发展全民技术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机会均等

机会均等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全民教育概念后,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发展全民职业教育概念,并作为大会的6个议题之一。按照大会的《建议书》,全民职业教育概念是指建立全纳性职业教育制度,面向全体,满足全体学习者的需要,努力发展面向边缘群体的职业教育,增加妇女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同时转变观念,鼓励男性进入以女性为主导的培训和职业领域,培养男女职业教育教师积极,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事业。

全民职业教育就是要拓宽覆盖面,特别是要面向边缘群体、妇女群体和残疾人群体。边缘群众指的是失业者、过早离校的学生和失学青年、边远地区人口、农村贫民、土著居民、城市贫民、在非正式劳动力市场就业的但不具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劳工,从事有害工作的童工、难民、移民和经历武装冲突的退伍军人。《建议书》指出:“技术教育是使社区全体成员能面对新的挑战和发挥他们社会生产性成员作用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是实现社会聚合、整合和自尊的有效工具。”《建议书》还指出,实施全民职业教育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措施,增加投入,实现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男女职业教育机会均等,提高职教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加强企业参与。

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大环境下的发展现状

1.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法律法规上来看,我国高职教育由高等教育的补充地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主渠道的组成部分。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问题。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第一次确立了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这就真正确立了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从经济社会发展上来看,发展高职教育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就业再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因此,我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地位。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5年11月,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走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2.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经过近几年探索,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日益清晰。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进高职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高职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高职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推动高职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这些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已逐步成为各级政府和高职教育界的共识,并引导着高职教育不断深化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3.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办学规模迅速形成。在办学体制方面,打破了单一的政府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这种办学体制促进了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的快速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在数量、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等方面与本科院校持平或超出,因此我国高职教育已经占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1999年,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积极探索以多种途径发展高职教育,国家决定改革现行管理办法,以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职教育。经过积极探索,目前形成了“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速度;有利于扩大省级政府对发展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和统筹权,使得地方政府更积极探索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和多种机制发展地方高职教育。200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5]。目前,全国多数地方都建立了省级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强化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领导,促进了政府有关部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沟通与协调,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体制创新,对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展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之路

根据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拟提出以下若干政策建议: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地规划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合理确定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学生的比例。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学生的比例差异很大,目前仅有少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如德国和奥地利及部分东欧国家达到60%的比例,象韩国和芬兰在40%左右,而日本仅为24%。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基本是以学校为主的、终结性的教育,缺乏吸引力,供给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衡,高中阶段职教学生比例目前确定在40%左右为宜,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高的地区还可适当降低,分流的重点放在高中后,其他地区则放在初中后。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职业教育作为人生中接受教育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结性教育,建立职业教育纵向横向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新机制,特别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有关政策,等值承认职教和普教学历资格,允许优秀的职教学生报考普通高等院校,打通、拓宽职教出口,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持续保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

——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理顺办学管理体制,加大地方统筹力度,形成以普通高中、综合高中和职业高中为主的办学模式,逐步将中专、技校调整合并为职业高级中学,同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同现代比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调整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拓宽专业面向,增加适应性。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议,开发编写面向21世纪的,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课程和教材。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要把创业能力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开辟就业的新途径。注重环保教育和外语能力的培养,了解各国优秀文化传统。建立和完善职业指导和咨询制度。

——大力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加快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步伐,形成和完善重点和一般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网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同国外联合培养培训职教师资,进一步提高教师全面素质。

——加强产教结合,发展现代学徒制培训,逐步扩大实施规模,争取到2005年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学生接受现代学徒制培训的比例达到5—10%,提供实训的企业要录用其中大部分学生,建立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强有力联系。同时借鉴国外经验,以法律的形式硬件约束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必要的实训场所、设施和人员。参考文献:

上一篇:七年(一)班班务工作计划下一篇:魅力教师的修炼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