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怀戚作品

2024-11-06

莫怀戚作品(共4篇)

莫怀戚作品 篇1

《散步》教案

莫怀戚

中师二班 杨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3.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三、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品读法。

五、教学设想

先导入新课,培养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接着老师范读课文,再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然后指导朗读,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课型:新授课

八、预习指导

(一)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霎()时 水波粼粼()熬()过 2.根据注音写汉字

fēn qí()xìn fú()chāi sàn()

(二)思路结构:思考: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平凡的家庭如此和美。

(三)大体内容: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九、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3分钟)

有一个人,一心想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询问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黄金,钻石,权力,地位„„众说纷纭。因为他弄不清真正的宝贝是什么,这个人便决定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许多年过去了,他穷了,老了,病了,却一无所获,也无一丝快乐,只好失望地回家了。回到家中,看着温暖的灯光,家人关切的面孔,这个人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的家呀!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带着这家的温情,搀扶着家人,一起走近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检查预习:(投影)(2分钟)

正音: 霎()时 水波粼粼()熬()过 fēn qí()xìn fú()chāi sàn()解词:各得其所

(三)初读感知、理清结构(10分钟)

1.播放示范朗读。(幻灯片)思考:从文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美)

2.自由读,识字明词,了解文章内容。师:让我们也融入到这个和美的家庭,随着舒缓的音乐,放声读起来,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幻灯片出示‚阅读提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排除字词障碍。

2.思考: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让一个平凡的家庭如此和美。

完成幻灯片出示阅读问题:

1.注音写字:fēn qí()xìn fú()chāi sàn()2.霎()时 水波粼粼()熬()过

2.试着说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各得其所 3.检查阅读效果: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

(问:‚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成否改成‚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3.教师讲解(10分钟)

(1)师问: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师注意: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2)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板书)

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

生:爱幼。(板书)

(四)精读课文、讨论探究(10分钟)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1.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注意:至少让两名学生回答。

师:我先不评判大家的回答,请大家听培根怎么说的,‚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文明之举。‛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

生解释。

师总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2.我为什么选择春天陪母亲散步?写了什么景色?(集体朗读,并做评价,即读出初春的生机及散步的情趣。)

3.精读第三、四段。找同学朗读,品读词句:太迟、挺、总算、熬、随意、铺、密、沽沽、生命(呼唤的语气);说出喜欢的语句。4.让学生简谈文中写景的作用。(点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对生命的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五)总结课文(8分钟)1.强化主要内容。

师:在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浏览第六、七段)合作探究: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这种永恒的情感。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2.突出重点难点。

师: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在反复朗读中注意体会。

(明确:这句话表达文章主旨。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更突出了一个‚孝‛字,表现了一家的和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师:为了反映这样一个主题,用《散步》为题好不好?还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

(六)分析写作特色、学习写作方法。

过渡: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

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与人你的同桌共同找出你们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如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我将洗耳恭听。

师注意: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但要注意时间,适时的打住。如学生在这一环节打住,则教师可以提示下面语句引导学生来体会课文语言妙处,之后归纳,板书。

附文中的妙语(仅供参考):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七)作业布置(2分钟)

过渡:同学们,家是温馨美丽的港湾,家是心灵愉悦的空间。家庭成员应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使家其乐融融、幸福美满!不是有那么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吗,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劳,也唱出了我们做儿女应尽的一份孝心。

请你们以‚我爱我家‛为题,讲述家庭生活中表现浓浓亲情的故事,抒发你对家庭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八)教学反思。

《散步》文质兼美,所以我运用以读带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从配乐朗读到品评景物、佳句,从研读课文主旨到最后的美读几个环节,涉及到默读、朗读、浏览、精读等几个常见的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感悟文本,也提高了学生朗读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切入点选择周密,教学思路清晰。‚我为什么选择春天陪母亲散步?‛通过设计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的关键句、词,达到领悟文章的人物情感和景物优美。在‚重点研读‛的环节中,又抛出‚谁表现最好,谁的权力最大?‛领悟主旨。当然,由于课时及师生能力的限制,在精读环节中不能品足‚味道‛;在朗读指导中缺乏做适当的示范朗读;学生对主旨的理解不明确;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及到思想方面的引申这一环节不连贯;讲课缺乏表现力,不能‚入境‛,不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情感,也不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九)板书设计。1.总板书

老师莫怀戚 篇2

上着低档的皮夹克,下穿一条带补丁的黄吊裆裤,胡子拉茬的莫怀戚老师就提着那辆破得不能再破的赛车闯进了教室,他熟练地把车往墙角一放,顺手拧过那泛白的上书“为人民服务”的军用挂包就蹿上了讲台,掏出计时钟往讲桌上一搁,双手作揖,“再下莫怀戚,纯粹的重庆崽儿,初来乍到,还望各位海涵……”

莫老师上课,妙语连珠,48双眼睛硬是被他两瓣薄嘴皮紧紧咬住,时不时地冒两句幽默语录,逗得满座七仰八叉。“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在考试时才向学生显示你是教授,那还有什么意思呢,”他侃侃而谈,“我要对自己负责嘛。要不,你们出去后,还说是我老莫的学生,不把我的牌子搞砸才怪哟!”

莫老师顶着一头马拉多纳式的卷发,中文系一位教授开玩笑说:“莫兄,你可是位真正的美发男子哟。”他一听,“那我就出家当和尚算了。”一句话弄得别人摸不着头脑。“我是说当和尚得剃发,那样我岂不成了美男子吗?”说完,他信手把黑板上那个“发”字擦去。前排的几个女同学早笑得捂着肚子了。

一天,一向精神的莫老师上课却没神儿了,还时不时打两个呵欠,我心下暗想莫老师晚上一定是到哪儿去体验生活了。谁知不久,就在《重庆日报》上读到四川大学张放教授的《啸傲的独行者》,才知道莫老师的文章获得了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文学奖,他是到成都领奖后,为了不耽误我们的课程,连夜搭火车赶回来的。

作家印象

莫怀戚,一位有趣的擅长哲学思辨与中文写作的带发修行的僧人和学者。

莫怀戚被称为“说话深刻得让人脸红,行文透彻得让人心惊”。

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写作必得使其愉快,否则不写。胸无大志,重视世俗生活中的乐趣,所以虽有心走红,却无心较劲,尽力而为后听其自然。(莫怀戚语)

散步莫怀戚教案 篇3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会通过语音、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表达情感;

二、概括文章内容,品味欣赏精美隽永语言;

三、体会亲情之美,培养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步本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出来散步,却并不多见。你和全家人一同散步过么?能否说说全家人一同散步的故事?(几个人一起?在哪散步?开心么?)

鼓励学生大胆、主动的表达。

师:听了大家刚才说的的散步故事,在孩子们看来确实很有意思。那么,在成年人看来,散步是否也很有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同当代作家莫怀戚一起散步去!

二、诵读

(一)自由读。

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把握好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二)分角色读。

数名学生依次有感情地朗读1-8段。读完后师生共同评价字音、停顿、语调等是否恰当地表达了情感。

(三)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可以了解到:

1.一家人有哪几个?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散步?

明确:一家四口。母亲、我、妻子、儿子。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

2.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去散步时怎样的心情?说说你是从那些文字感受到的。

明确:一家人散步很高兴,从“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以及描绘春景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以感受到一家人高兴的心情。一家人去散步心情很愉快。从文中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可以体会到。

景物描写如: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细节描写如: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忽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可见一家人和谐相处,在春意盎然的田野散步,其乐融融。

三、解读

(一)读分歧

1.一家人在一起,总会有一些矛盾、分歧。“我”一家四口也会有。这次散步有什么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分歧的解决由谁决定?为什么?

明确:分歧的解决由我决定,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分歧最终怎样解决的?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办法?

明确:最后,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母亲又改变主意了,说走小路。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母亲改变主意,是因为关爱孙子,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孙子开心。

4.通过这个分歧的解决,你发现这一家四口人各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沉着果断

妻子――贤惠

母亲――慈爱,疼爱孙子,信赖儿子

孩子――乖巧、聪明活泼

(二)鲜花送给谁

我们常把鲜花送给最可敬的人。这里只有一束鲜花,如果是你,你会把这束鲜花送给这家人里的哪一个?你送鲜花给他时,能否说出送她鲜花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师集中学生的意见。一般学生都集中在把鲜花送给母亲或“我”。因此教师适时把学生分为两组。

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母亲?请你来说说送母亲鲜花的理由。

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我”?请你来说说送“我”鲜花的理由。

归纳学生的理由: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母亲能听从儿子的劝告来散步等,可见母亲很善良、无私、关爱家人。而且培养出了这样懂事、负责任的儿子――“我”,所以把鲜花送给母亲。

“我”作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所以鲜花应当送给“我”。

其实,文中的“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处――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却是一位贤妻。

四、美读

(一)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这一家四口如此和睦相处的秘诀是什么?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有过矛盾、分歧,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正是这个共同点使分歧顺利解决,你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共同点?

明确:这个共同点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怀有对家人真诚的――关爱。

(二)你从哪些文字体会到他们之间真诚的关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文字,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如:第三段“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品析:

两个“太迟”,看似重复、嗦,其实是有用意的,正因为春天来得太迟,才会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才会有春来后的庆幸“我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又”字,包含了欣喜;一个“熬”字,只有在“煎熬”“熬药”中用到,一般是指在漫长的痛苦中挣扎才用“熬”字,可见母亲在冬天多么难受,终于盼到春天了,又多么欣喜!看似平常的一段话,其实蕴含了儿子对母亲、对老年人很真挚很深沉的关爱之情。因此这四句话,前两句读春天太迟读得较为沉重、缓慢,最后两句读出春天来了,母亲熬过来了的欣喜,要读得轻快、昂扬。

(三)齐读最后一段,边读边想像、思考:

1.“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明确: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都是尽力想让背上的母亲、儿子更稳当、更舒适。

2 .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问题分解:

(1)“我”背上的是谁?妻子背上的是谁?仅指这两个人的躯体么?

明确: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不只是两个人的躯体,而是说我和妻子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

(2)为何说这两样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就是中年人的神圣使命。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幸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他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家,赡养好自己的老人,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中年人的整个世界。这一点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就是中国人做得最好。有培根的名言为证: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五、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这一篇《散步》,感受到家庭之美,亲情之美,同时,也感受到中年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作为中学生的你,是否感受到你肩上的责任?

散步莫怀戚读后感600字 篇4

这幅温馨和谐的画面是我在读了《散步》这篇文章后印象最深的场景。它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可文中的主人公们到了一个分岔路口,他们有了不同的意见——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想走小路,小路有趣。我知道作者很难选择,因为“我”作为受母亲、儿子以及妻子信赖的人,肩负着重大的抉择:找一个两全的办法,却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于是,陷入两难。

“我”尊重母亲的选择,可这一次,母亲没有听“我”的,也许是因为她看见了孙子嘟起的小嘴吧!母亲摸了摸儿子的头发,说:“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背我过去。”说完,母亲朝那条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有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的小径望去……

读完全文,我不禁感到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特别是——“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它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以及他的妻子对儿子那份浓浓的爱意。每次读到这句话,我不禁问自己:“我有没有把我的亲人当作整个世界呢?”我,没有!因为父母给予我的爱,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来没有替他们想过,这,真是太不应该了!

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背着爸爸上学》。一个中学生为了照顾身体有残疾的爸爸的生活,就背着爸爸上学。故事中的那个学生,不也是十分热爱自己的爸爸吗?我想,他的脊背上承载的不仅仅是爸爸的重量,更是那一份浓浓的父子情啊!

我摇了摇脑袋,从故事中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文章,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温暖,不知是书中的阳光照在我身上,还是因为心中突然涌动着那一股暖流的缘故。我想,是爱吧!他们不仅血脉相连,更有一颗关心彼此,互相谦让的心。是他,是他们,创造了这一份温馨的和谐!

【莫怀戚作品】推荐阅读:

莫怀戚作者简介06-20

播音作品07-14

雕塑作品10-17

作品情感10-18

作品指导10-18

作品鉴赏10-21

网页作品05-23

作品意义05-24

作品效果06-14

金庸作品06-15

上一篇:禾库镇治安下一篇:赛鱼街道换届选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