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修辞汇总(共6篇)
高英修辞汇总 篇1
十二种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反复、借代
一、【比喻】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揣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除此以外,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二、【借代】
(一)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二)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例如: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三)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
2、以实代虚;
3、以奇代凡;
4、以事代情。
(四)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五)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借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相似的关系。
③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三、【夸张】
(一)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二)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三)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吸引读者,给人留下鲜明印象。
3、增强联想;增强感染力。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四、【对偶】
(一)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二)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a。宽式对偶,五条要求中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三)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例如:
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例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四)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五)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五、【排比】
(一)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相同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二)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
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例如:
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三)排比的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四)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六、【反复】
为了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复的种类:
1.连续反复,如“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
2.间隔反复,如“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反复的作用:
1.突出思想,渲染感情。2.富有音乐性,加强节奏感。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排比着眼于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多项并举;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
排比与反复的修辞作用不同。排比的作用主要是加强气势,提高表达效果。反复的作用主要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增强节奏感。
当一个排比句用相同的词语作“提挈语”时,叫做排比与反复合流,或叫排比与反复的兼用。如:“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当排比没有出现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只能叫排比不能叫反复;同样,当反复不具备结构相似,多项并举的条件时,也只能叫反复,不能叫排比。
七、【反问】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例如: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反问与设问的区别与联系:
1.二者都是“明知故问”,并不要求对方回答。不同的是: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3.二者都有很强的表现力,有时可结合起来使用,用反问的意思作设问的答案。
八、【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例如: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 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九、【引用】
在说话和行文中,引入现成的语句(包括诗文、成语、谚语等),借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叫做“引用”
引用的种类:
1.明引,直接引用原话,在形式上注明,或者加上引号的。
2.暗引,间接引用,不注明出处,也不加引号,直接把原话融合在自己的话里,或者只引原话的大意。
3.仿引,仿用原话的形式,保留一部分原话,另外换上某些新词。
引用的特点:
1.语言凝练,言简意明。2.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3.加强真实性。(如引资料)4.起证明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引用的注意点:
1.一定要正确理解原话的意义。
2.引用原话,不是为特定的需要,一定要忠于原文。3.引用时要与自己的意思配合得当,避免语意含混不清。
4.引用谬误观点,必须选用对方有代表性的观点,才能反驳有力、中肯。
十、【对比】
也称“对照”。把两种互相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加以比较,形成对照。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对比的作用:
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对比与衬托的区分: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十一、【反语】
即“说反话”,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多数是表示讽刺嘲弄的。
在一定条件下,它比正说更有力量,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重在理解反语的本意。
十二【比拟】
(一)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
1、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四)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五)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如拟人,因人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所以通过联想和移情,变无情物为有情物;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依靠相似点把本体与喻体联系起来,以便形象具体地感知事物,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但不管是哪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十三、【辞格的综合运用】
辞格综合运用时有三种情况:
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泰山极顶》)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高英教学计划1 篇2
一、课程简介
高级英语课程题材广泛,时代气息浓厚,选材体裁多样,除说明文外,还有记叙文、叙述文和论说文,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文章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课程材料主要选自名家作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文学﹑教育﹑哲学诸方面。通过精心阅读与分析,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扩大,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得以加深,分析理解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升华,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以提高。为此,每课都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句子释义,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
Featured in a wide range of materials with strong flavor of the times and various types of writing — exposition, description, narration and argumentation, Advanced English is a course designed to trai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English skills, especially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grammar, rhetoric and writing.Great attention is paid to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comprehension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articles with different types, themes and styles.Materials are selected largely from some famous contemporary masters’ works with respect to politics, economics, society, culture, literature, education, philosophy, etc.Students’ scrupulous rea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articles help to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life and society, elevate their analysis and logical thinking and enhance their ability comprehensively in applic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For those purposes, plenty of relevant exercises are attached to each lesson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word study, sentence paraphrase, style analysis, writing and Chinese-English cross-translation.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根据全国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在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完成以后,必须继续进行更高一级的英语阅读教学。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低年级基础英语课程的延伸和发展。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即能掌握和使用所学词汇,特别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评述能力,能用英语解释文章中的难句、要点;能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鉴赏、评论。
学生应该能用辞典和其他工具书独立解决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难点,增加文化知识,尤其是英语语言国家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更好地使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通过一学年(约144学时)的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所规定的要求:认知词汇达10,000以上,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多个及其最常用的搭配;能熟练掌握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能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等。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
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巩固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了解篇章结构﹑段落大意,熟悉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段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每课都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与其它高年级英语课程相比,高级英语课程课时最多,涵盖面最广;因此,该课程是保证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根据安排,本学期完成高级英语I的内容,具体安排为:12篇课文中,精讲8篇,分别是第1,4,5,6,8,9,10,12单元,精讲的课文安排2周8个课时,其他的4篇课文,第二课(Two Kinds)课堂安排4学时学习并讨论,第3,7,11课,题目分别是Goods Move, people more, ideas move, Invisible Man, An Iowa Christmas作为课外阅读,学期末学生上交读书报告。
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师指导下,课外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演讲、辩论、戏剧表演、英语角等。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高级英语课程应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启发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不仅能独立工作,而且能进行逻辑思维,善于独立思考。讲解课文前安排学生做课文思考题、查工具书等活动;课文讲解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学习课文中的语言重难点以外,还应根据课文提出针对大意或细节的问题以及推理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在篇章结构、文体分析等方面要求学生解释分析。
教师可利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网络系统、光盘资料和多媒体,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灵活、方便和广阔的实践空间。
高级英语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多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启发式、讨论式、研讨式),课堂练习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词语、句法、修辞、篇章、文体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凸现语言基础知识原则和相应的方法。
高级英语课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其教材编写原则,即课文、补充阅读材料及练习都围绕同一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语言现象复现率高,要注意通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课后阅读等辅助练习形式,进行大量的英语表达,帮助学生巩固和升华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词义辨析能力,扩大词汇量,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2)加强文化背景知识认知的原则和相应的方法。
外语学习和文化认知密切相关。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有所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比较、辨析、说理和批评的能力。
3)主题渐进学习原则和相应的方法。
陆丰市甲子元高英歌舞的文化影响 篇3
——论广东省陆丰市甲子镇元高英歌舞的文化影响
元高英歌舞是陆丰市甲子镇的民间传统节目,被认为是扬正抑邪,吉祥平安的象征。甲子镇的元高英歌舞,一定程度上区别于普宁和潮阳的英歌舞流派,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元高英歌舞,舞武姿优雅、气势雄伟、热闹非凡,深受群众喜爱。
元高英歌舞在当地文化生态中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它不仅仅只是在春节,庙会等重要节日营造热闹气氛的节目,它的影响也深入到了当地人的性格,人格之中。
元高英歌舞
简介:据传清代
光绪年间,甲子
地区扩建元帝祖
庙之后,为庆祝
一次盛大的庙
会,先贤从外地
活动形式引进而
来,由于英歌舞
武姿优雅、气势雄伟、热闹非凡,深受群众喜爱,故年年活动,代代传承,至今约一百余载,成为独格“英歌舞”。“元高英歌”是根据前贤韩林院田师爷的创意,用以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分为三十六天干与七二地煞,英歌队就以三十六天干定为三十六人,由时迁带领,头插头符、金花,手舞银蛇,浩然正气,往前杀路,后由李逵领头把三十六个好汉排行上阵,每个表演者经过不同脸谱化妆,武侠装扮,头插过龙,脚穿草鞋,打脚紧带,身携古代兵器,手执双棍,过肩飞舞。随着宋江等人敲锣打鼓,用节奏声指点,齐声共舞,响起嘹亮的棍声,振撼人心,用传统步伐,稳稳前进,同时在李逵带领下,有穿龙布阵,伏虎掺槌,削棍的优雅动作,威武雄壮,生气勃勃,呈现梁山好汉的英雄气派,热闹非凡。
英歌舞后面配有街头小戏,也是混进大名府的好汉,他们通过各形各式的妆扮,有趣的表演,启发人们勤劳俭朴,团结友爱的真、善、美观念。讽笑一些懒、偷、骗的歪风邪气。有如传统节目中有公背婆、度观音、偷抱猪仔、傻婿上厅、瞎子算卜、婆媳相吵等等,通过有趣的表演,教育群众勤劳勇敢,战胜困难,以正劫邪。
英歌舞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剧演技与一炉的民间广场舞蹈,这种被誉为“中国汉族男子汉典型舞蹈”所体现的豪放粗犷、威猛刚健等特色让许多从事舞蹈艺术的艺人们叹为观止。英歌舞完全是由人们自发参加的民间自娱性舞蹈,以其固有的人体艺术动作作为艺术表现手段使其成为民间舞蹈艺术奇葩,该舞蹈钟的动作幅度大,最大极限的向个空间方位伸展舞者的肢体,他能使舞者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锻炼,能使人愉悦身心。由此可见,英歌舞的丰富内涵中,不仅包含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而且还糅合体育元素在其中,因此探讨英歌舞的文化特性、健身价值和发展前景具有现实意义。
潮汕英歌舞的形成:(三个方面的因素)
1、与祭祀驱邪相关,从出土的新石器、铜盂孤山晋墓文物看,本土越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中的傩文化与祭祀为英歌渊源重要部分。潮汕背山临海, 环境险劣, 灾害屡见, 限于条件无力抗击便产生拜物教, 至今英歌舞仍参加游神驱邪,说明英歌舞的形成与祭祀驱邪有关。
2、闽地文化西渐影响, 宋元开始, 闽地文化西渐潮汕地区, 此后闽地又为种族大迁移中转站, 仕宦者与移民来此者将闽地文化带来潮汕。在英歌舞表演队伍中, 队员执小鼓、碎步表演, 据考来源于莆田花鼓舞,而莆田为潮汕好多姓氏发源地, 可见闽地文化西渐是潮汕英歌形成的重要因素。
3、戏剧、民间舞蹈为英歌舞形成条件之一, 明朝时, 潮阳尚戏剧 , 有舞台、土台, 也有做涂戏 ,唱英歌前身应是说唱,后来为游神赛会适合行进形成英歌这样情绪舞蹈。今英歌之前列扮人物表演, 后棚的潮剧 片段如!桃花过渡、双摇槽、仙公仙母、民间舞蹈!打鸟记、武术表演等可谓熔舞蹈、戏剧、武术于一炉。
甲子镇的元高英歌舞现状:
取得的成就:
在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第九届中国云冈文化艺术节在山西大同举行,来自河北、内蒙古、广东等21个省、市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以艺术展演和巡演的形式竞技,陆丰甲子英歌舞队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支代表队,在艺术展演中脱颖而出。摘得“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第九届中国云冈文化艺术节”展演金奖。元高英歌舞获得中国民间艺术节的金奖,说明了元高英歌舞不仅仅是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它更是一种广泛地受到赞扬的民间艺术。
甲子镇的元高英歌舞之所以能够一直保留,最基本的原因是:祭祀,庙会等的需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年时需要英歌舞来保证春节的喜庆气氛。甲子镇的群众对英歌舞是十分热衷的。人们觉得英歌舞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而孩子们会觉得英歌舞是一种很新鲜的事物。而且因为英歌舞一般一年才会在甲子镇上表演一次。所以甲子镇的人民很珍惜到街上看英歌舞的机会。
甲子镇英歌舞的特色: 甲子镇的英歌舞表演是沿街游行的形式。这并不像甲子镇的英歌舞到山西表演时候的状况:大量的警察维持秩序,拉起黄色的警戒线,英歌队在一个很宽阔的广场表演,但民众离英歌队却有一段距离。而元高英歌舞在甲子镇表演的时候状况就很大不同:英歌舞沿街游行,群众离英歌队的距离很近。基本就是在身边走过。甲子的街道并不够宽阔,但观看英歌舞的民众很多,所以英歌舞所到之处都是相当热闹。民众可以尽可能感受到英歌舞的那种豪放粗犷,可以最大限度地感受到英歌舞所带来的喜庆,热闹气氛。
甲子镇元高英歌舞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英歌舞是一种人民对吉祥平安的祈求的活动。它的每一次表演活动带给甲子镇人民的都是幸福的感觉和欢乐。英歌舞所释放出来的豪放粗狂,以及阳刚的霸气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孩子。在英歌舞这种气氛的影响下,在英歌舞的青壮队员的呐喊声中,接受过英歌舞熏陶的孩子学到的是坚强和自尊。看着英歌队一整天的表演,看着英歌舞队员的汗水,民众们学到的是艰辛刻苦。元高英歌舞所释放出的:以正压邪的正气给了民众最好的教育。因此,元高英歌舞的表演对当地民众的性格,人格都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元高英歌舞的传承: 元高英歌舞目前的队员基本上都是甲子镇元高社区的居民。这些队员热衷于元高英歌舞这门民间艺术。英歌舞队员的主力平均年龄有40岁左右。都是处于壮年时期。强壮的身材透露出健康,力量的信息。而英歌队也不断加入了年轻的血液。在英歌队的训练场所:甲子镇第三小学的操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虽然染着头发,抽着烟,但他们还是热衷于英歌队的训练。可以看出,英歌舞不仅受大人喜欢,也受年轻人们欢迎。相信只要是大众都喜欢的艺术,是不愁这门艺术的传承的。大人们都很欢喜地看到:自家才几岁的孩子在大人们带他去看了一次英歌舞之后就找来两支棍子自己学期了英歌舞。这就是英歌舞这门民间艺术的魅力。
高英修辞汇总 篇4
赵本山小品十多年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甚至出现说没有赵本山的春晚就不叫春晚的言论。这不光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功底和才能的凸显,还有小品中台词所用的大量修辞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灵活运用语言中的修辞,加上演员自身的表演才能和功底,是赵本山小品受到热捧的重要原因。我们试从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合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分析修辞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押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同一个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比如小品中赵本山的台词:“改革东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协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还有宋丹丹的台词:“改革东风吹进门,中国人民抖精神,海湾那疙瘩挺闹心,美英合伙欺负人。”他们的台词都用到了押韵。其中,赵本山所说的每句最后一个字“地”、“气”、“纪”、“地”都是同一个韵脚。而宋丹丹每句的最后一个字“门”“神”“心”“人”用的也是同一个韵脚。这个押韵使台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再加上台词的风格搞笑,既符合实际,又带有搞笑的成分。使表达效果更加深化和加强。另外在小品的另一处也用到了押韵,这就是赵本山台词:“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退朝。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这里面韵脚也是相同的,与上面修辞方法相同。
比喻,指的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例如小品中的台词:“这叫鞋拔子脸啊,这是正宗的猪腰子脸。”“今天的你我能否重复昨天的故事,我这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这条破船。”都用到了比喻。用”鞋拔子”、”猪腰子”来比喻人的脸型,用“旧船票”、“破船“来比喻人的境况,使形象生动,引人联想。
双关,指的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如小品中的台词“我们相约58”、“大约在冬季”、“涛声依旧”。这些本来就是歌曲的歌名,但是放在当时的语境中,就又表示另一种不同的意义了。像“我们相约 58”、“大约在冬季”表示的就是他们相识的时间,而“涛声依旧”表示的不是原来的意思,变成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生活下去,没有因为一点矛盾就分开。这种双关的修辞方法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用上当时比较耳熟能详的歌名更能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在小品中,还有些是一句话用到不止一种修辞,例如宋丹丹说的台词:“现在不行了,现在是头发也变白了,皱纹也增长了,两颗雪白的门牙,往年也光荣下岗了。”既用到了拟人,好用到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门牙拟人化,光荣下岗是人的事,这里用门牙拟人,使其形象生动,引人大笑。另外还用到了夸张,把门牙掉了夸大化,使人更好的理解其意义。还有小品中“柳叶弯眉,樱桃口,谁见到我都乐意瞅,俺们隔壁的吴老二,看我一眼就浑身发抖。”这句台词既用到了押韵,还用到了夸张。“眉”、“瞅”、“抖”都是同一个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看一眼就浑身发抖,就明显是夸张的修辞方法了,把自己的美貌夸大,让听众一听就知道了当年是怎么个美法。试想一个能让人看了就会发抖的不是丑就是美了,这里当然是表现美了,通过夸张突出地表现自己的美貌。
比喻修辞方法 篇5
1、了解比喻的特点及运用比喻的方法。
2、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教学设想
通过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比较,认识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比喻的特点及其运用比喻的方法,通过练习,学习运用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5分钟)
同学们上午好!我姓张,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在今天的课开始的时候,我先出一个小谜语,大家来猜一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这是什么呢?大家猜猜看(花生)。大家都知道这是花生,那么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什么呢(花生壳、花生皮、花生米)?对的,在这个谜语中,花生的果壳、果皮、果肉全部通过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全部变成了大家生活中常见的屋子、帐子、胖子呢(比喻)?大家知道了修辞手法有多么神奇了吧,下面再来看一下下面的故事。有一条狗叫小白,它很乖,深得小义爷爷奶奶的宠爱。奶奶夸奖它:“小白呀,像我的一件小棉袄一样贴心!“爷爷附和道:“小白这小子还真粘人!“同学们,仔细读一下这两句话,同样是夸奖小狗,但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吗(不同,一个是比喻,一个是拟人)?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出来了,第一句用的是比喻,第二句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小学及中学阶段是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学会区分各种修辞手法并掌握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我们必须具有的阅读能力之一。下面我们先对修辞手法进行一次复习,大家辨析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二.八大常见修辞手法复习:(30分钟)
①我说你猜:听老师读句子,准确猜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拟人)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排比)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6.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借代)7.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反问)8.他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是的,他是。(设问)
②我讲你忆:伴随老师所讲的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调动以前学习的记忆,巩固所学。
我们首先来学习修辞手法中的比喻
三、比喻及其比喻的类别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比喻及其比喻的类别
1、分析例句,认识比喻的表达效果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仿出的线一样。(2)春雨很细。
现在,探讨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生1 生2 教师总结:
相同点:内容相同:都表现了春雨很细。
不同点:第一句话运用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第二句话较平实。可见比喻使描写更生动、形象,使道理浅显易
懂。
2、认识比喻及其比喻包含的类别
(1)、那么在这句话中被比喻的事物是什么?比喻的事物是什么?连接两者之间的词是什么?
被比喻的事物是春雨,我们又叫做本体。比喻的事物是线,我们又叫做喻体。比喻词(2)、现在老师再问,春雨和线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吗? 他们是不同类型的事物。为什么能够比喻呢?
因为他们有相似点:很细。(画图示意)
练习:那听老师现在再说一个例子:一盘豆芽,像一堆凝固的音符。豆芽和音符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吗?不是 为什么能够比喻? 形状相似(画图示意)
练习:那老师现在问:描写夏天的雨我们常常怎么写? 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画图示意)
由此我们得出,比喻简单说就是打比方,详细说来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这个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可以在描写一事物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既然比喻能使我们的文章生动,丰富,得高分。那么我们就要在平时写作当中恰当的使用比喻句,来给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由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做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根据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下面我们来看这几个例句:
(1)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当中。明喻
(2)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中给你指引方向。暗喻:本体和喻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本体是喻体,喻词常常由表判断的词是、成为、变为这些词来充当。
(3)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双鬓又添了一些银丝。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
体)说成乙(喻体)。
(1)母爱像冬夜里的一床丝绵被,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2)那头蛮牛做事十分冲动。
(3)那次以后,我们之间多了一堵墙,不像以前那般友好了。(4)一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5)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桃李天下春满园。
三、纠正思维误区
是不是含比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呢 例如:(1)他长的像他爸爸。作比较(2)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表猜测
(3)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表举例
四、学习运用比喻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感情要鲜明
例如:(1)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2)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的一株红髙梁那样纯朴可爱。
例(1)写的是鬼子军官,例(2)写的是我们的战士,一恨一爱,感情鲜明。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例如:妹妹快活的好像林中的小鸟。
妹妹和小鸟是不同类的,但却有相同点:快活。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悉,运用比喻时力求在构思上创新。例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瞌睡人的眼”是熟悉的,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
4、采用什么方法能想到具有相似点的喻体? 联想:通过一个事物,想到与之相类似的另一个事物。
母爱是黑夜里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那么从母爱为什么能想到明星呢? 那这个联想是凭空来的吗?不是,这个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知识,因此我们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多练习、多思考。才能写出好的比喻句,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板书设计: 例句: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仿出的线一 样。(2)春雨很细。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本体 喻体 比喻词 不同类型事物 相似点 比喻的定义: 比喻的类别: 比喻的误区 比喻的运用:
那好,我们这节课讲到这里,为了巩固这堂课,也为了提高同学们的习作能力,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些优美的段落,同学们要认真的背一背。
1、幸福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温暖如春;幸福是一股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幸福是风中期待的眼神,幸福是雨中撑开的雨伞,幸福是炎炎烈日下的草帽,幸福是纷纷冬雪中的棉袄。幸福,就是乌云缝隙中的一缕暖阳;幸福,就是寒冷中捧在手中的一杯热奶茶;幸福,就是夜里温暖的被窝。
2、幸福是一种收获的欣喜,幸福是一种满足的喜悦,幸福是一种成功的开心的。总之,幸福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3、珍惜幸福,更需要于我们的付出,我们要学会关心、照顾父母、孝顺父母,还有要学会感恩父母,不要等到了像“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那时我们就会倍加悲痛。我们要及早地认清幸福,珍惜幸福。
4、幸福是什么?如果用颜色来形容,幸福应该是温暖的黄色、热烈的红色;如果用声音来比喻,幸福又是激越的高音,低婉的小调;如果用味道来打比方,幸福则为甜蜜蜜的滋味,是远赴外地的游子吃到的母亲亲手烹调的家乡菜。幸福是独处的寒梅,是那种能在平凡中寻找欢乐,能用乐观开朗的心去面对生活的心灵,用心灵去认真地品味幸福。幸福只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剂。敞开心灵,幸福并不遥远。
5、其实幸福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你的心能否感觉到它,你是否真正的认识到它的存在,而你又是否真正的给予别人幸福,是否自己真正拥有幸福。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四季生命》
春天是温暖的、幸福的,它无忧无滤,尽情的欢歌,尽情的跳跃。它哭得是风和细雨,闹的是清风拂面,穿的是嫩绿的花衣,给人一种天真无邪、纯朴善美的感觉。
夏天是激昂的、美丽的感觉。它狂傲不羁,说哭便是倾盆大雨,说怒就是赤火连炎;它绽放出五彩的花朵,张吹嫩绿的叶子。伸出那高大的枝干,它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力量。
秋天是丰满的、成熟的。它已舍去那难以羁勒的脾气,换来的是一种和谐,一种成熟。它那富有活力的绿叶,变的深沉,那一切的力量的化作累硕的果实,它变得成熟、感慨,不时的发出几声猿鸣。
冬天是安详的、凄凉的,它已是满心的失茫,生命即将离它而去,它变得颓颓的。狂风怒吼着,在生命挣扎着最后的一刻,一张雪白的毯子,伤心的盖住了它,祈祷着另一个春天。
人的生命何尝不是这样,随着一声哭啼,来到这个世界,度过了天真的童 年,蓬勃的青年,丰满的少年,与凄凉的暮年。
但人和季节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的生命不能重来,我们只有一次生命,因此我们更加珍爱我们的生命,我们都希望能在“秋天”多收获些,能够在冬天过的安详,我们渴望我们的生命能够充实,能够辉煌。然而这一切渴望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在“夏天”的累计。
常见修辞方法 篇6
一、中考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8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别并理解其作用。
二、知识梳理: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比作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比喻能够在叙述或描写时更加生动形象;在议论时能够使比较复杂或抽象的道理更容易被人理解接受。)
<1>明喻(甲像乙)
例:共产党象太阳。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非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揣度)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表示列举)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表示想象)
2、拟人:
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描写,赋予它以人的动作、情态、思想感情。
作用:把事物人格化,使事物增加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夸张一般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作用:夸张有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等作用。[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扩大夸张就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深等处说,实际就是有意的言过其实。
[举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浅等处说,实际就是往小里的言过其实。
[举例]如: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3)超前夸张指的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举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注意: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4、排比: 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排列起来,以强调表达力和语势的修辞方法。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作用:对偶可以使语言形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举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
是根据表达需要,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叫反复。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增强节奏感或感染力。
[举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1)接连反复:当中没有其他语句相隔,相同的语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间隔反复: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反复出现,当中插入其他语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居十日,扁鹊复见。
7、设问:
设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修辞方法。作用: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举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8、反问:
反问是无疑而问,只问不答,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通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作用: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
[举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三、辨析:
1、比喻句与非比喻句
如:A、石拱桥的桥洞象虹。B、小李象过去那样尊敬老师。C、他象要发火了。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辨析:A、D是比喻句。比喻句中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即以他物比此物。B句只是一种事物的前后比较,C句则是表示对一种事物的一种推测。
2、比喻与拟人 如: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辨析:A比喻B拟人,比喻重在“喻”,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拟人重在“拟”,拟体(人)在句中不出现。
3、设问与反问
辨析:相同点—无疑而故问,结论是明确的。
不同点—反问是只问不答,寓答于问,设问是又问又答。
4、对偶与排比
辨析:对偶是两句字数相等的分句,排比最少必须是三句以上。
5、排比与反复
辨析:排比是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几个短语或句子,反复是同一内容的词或句连续出现或间隔出现。
基础练习篇
1、以“溪云初起日沉阁”为上句,下面四句中能与它组成对偶的一句是()A、一上高城万里愁
B、故国东来谓水流
C、蝉鸣黄叶汉宫秋
D、山雨欲来风满楼
2、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排比句。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
,。
3、依照下面句子,用“不是”和“如同”各造一个句子。①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
②承诺如同珍珠,它是莹润的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造句:承诺不是
。造句:承诺如同。
4、和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句是()。例句:天空飘浮着团团白云,仿佛盛开着朵朵银棉。
A、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B、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
C、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5、下面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一片莽莽苍苍、高耸入云的峰峦,就像一条巨大的苍龙,腾空飞舞!B、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的乐曲,幽怨急缓。C、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6、“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下面有四句是下联,但其中只有一句最好,应当是()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沁园
7、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C、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8、请根据例句,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初中生活,如一条奔腾的小溪,每一朵浪花,都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仿句:初中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10.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B.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C.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1.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
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12.选出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形成对偶的一项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D.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13.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①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②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③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④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
A.①拟人 ②设问 ③夸张 ④比喻
B.①拟人 ②反问 ③对比 ④比喻C.①拟人 ②反问 ③比喻 ④夸张
D.①拟人 ②反问 ③夸张 ④比喻 14.下面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方法的是
()A.(统筹方法)如何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B.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C.老天杀人不眨眼,黄家就是鬼门关?
D.我们边区军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
15.下面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
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C.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16.对修辞方法依次作出正确判断的是
()①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②难道你就不想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③我用什么方法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④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A.①夸张 ②反问 ③设问 ④比喻
B.①比喻 ②反问 ③设问 ④拟人 C.①夸张 ②设问 ③反问 ④比喻
D.①比喻 ②设问 ③反问 ④拟人 17.所用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C.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D.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
18.下面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19.指出下面各句的修辞手法
(1)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3)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4)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20对于下面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②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
A.拟人
夸张
比喻
对偶
B.拟人
夸张
对偶
排比
C.比喻
比喻
拟人 对偶
D.排比
夸张
拟人
比喻
(2)人民英雄纪念碑,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3)①(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②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A.①排比 ②拟人 B.①比喻 ②拟人 C.①夸张 ②拟人 D.①比喻 ②夸张(4)①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②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③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A.设问
拟人
比喻
对偶
B.反问
拟人
比喻
对比
C.设问
拟人
夸张
对偶
D.反问
拟人
比喻
对偶 21.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有错误的是(1)()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对偶)
C.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排比)
D.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2)()
A.“我好象又回到了梦牵魂绕的故乡”。不是比喻句。
B.“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是拟人句。
C.“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是反复句。
D.“人间遍种**”中的“**”是借喻。
(3)()
A.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排比)
B.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比喻)C.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夸张)D.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拟人)2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烈。
C.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D.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步。
2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A.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
B.我已经对天发过誓了,难道我可以让我的灵魂背上毁誓的罪名?()
C.而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又无页码的大书,什么时候,才能读通呢?()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E.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F.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G.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典型例题
1.从修辞角度看,和所给句子同类的一项是()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D.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2.选出与“皎洁的月亮从云缝后面向下窥探着”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A.朵朵浪花托起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B.休闲是人生一枚甘甜的果实。
C.他委屈的泪水像开了闸似的哗哗流了出来。
D.在这时代的主旋律中,也偶尔有几声不和谐的音符。3.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4.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最能增强气势,突出“这种作风”的危害的一句是()。
A.这种作风,对己、对人、对革命都是一种腐蚀剂。
B.这种作风怎么样呢?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已。
C.这种作风,难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吗? D.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救人,则害了别人;拿来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5.下面一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结合内容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井冈山的翠竹啊!……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的干劲,也带去井冈山人的风格吧!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排比)B.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拟人)C.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比喻)D.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7.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拟人。突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B.我觉得我简直诧异得要爆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诬蔑!(夸张。强调了“我”遭到诬蔑后气愤的程度。)C.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反复。表现了安塞腰鼓舞姿中的力与美。)D.你别说,你长得还真像你的妈妈。(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你”长相上的特点。)8.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___
,___
_
________。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冬天;______
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愧了。
9.(1)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3)某餐馆的广告词是:“好吃,您告诉大家;不好吃,您告诉我们。”这两句话看似挺自信,但仔细想想,这样说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仍没有十分把握,如果稍作改动,改为:______________
_,那就显得该餐馆对自己的饭菜质量自信多了。10.对下面这个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句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运用对偶、比喻、借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B.运用借代、比喻、拟人,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C.运用比喻、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D.运用借代、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11.下列只用了一种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每座(桥)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字的诗,给首都增添了不尽的景致。B.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C.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1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衔接恰当、比喻贴切的一项是()石间细流脉脉,__________;林中碧波闪闪,_______________。A.如线如缕 如锦如缎
B.如火如荼 如线如缕
C.如锦如缎 如烟如鳞
D.如烟如鳞 如火如荼
13.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判断有错的一项是()A.今年收成不好,地里仅长了几颗粮食。(夸张)
B.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反问)C.孩子们像盛开的花朵。(比喻)
D.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14.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含着泪水,像一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悲凄地站着,舍不得老师离去。B.我终于走出了无垠的沙漠,可我的嘴唇干裂得像干涸的田野。C.“解剖”自己要不怕痛,不怕丑,不推过,不护短。
D.通往山村的小路,弯弯曲曲,黑线一般。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B.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稀松极其平常的事儿。C.“满招损,谦受益”是任何地区、任何时代都适用的真理。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16.仿照划线句的句式,写上两个与前面意思一样的连贯的句子。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怀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___ 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17、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
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反问)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 拟人)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18、“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时雨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
B、亭闲有竹春常在b.春风吹绿柳万枝
C、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
D、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
19、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20、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21、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写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的材料,从后面所给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对出下联。2005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第三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公仆牛玉儒、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为母换肾的田世国、飞机试飞员梁万俊、缉毒警察明正彬、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驻伊拉克前大使孙必干当选为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则获得了“感动中国”集体奖。
①徐本禹送教进山播撒智慧
②鹰击长空化险为夷试飞英雄梁万俊
③跨越十重栏杆东方飞人勇夺第一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爱读书,是一种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
;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25、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句子。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力时,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
母亲是
26、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27、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写一段完整的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不少于50字)
28、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校学生会准备在近期举办一次“小风筝竞飞”活动。请你展开联想和想像,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富有创意的标语。(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29、“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读上面一段话,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画线句是一个比喻句,它的本体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比喻意在突出()A.充满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夏天,金色是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的颜色。C.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磅礴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