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2024-12-03

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通用8篇)

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1

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然而在成就的光环下也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产业结构低,外资蜂拥而入加剧竞争,中国企业如何立足市场于不败之地?种种迹象表明,我国企业发展面临众多瓶颈,前景堪忧。

显而易见,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所谓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的特征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做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二)目前企业竞争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全球性经济危机正在发展;国内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同时减速,企业倒闭风潮时有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的企业如昙花一现,悄然逝去;有的却如轻松翠柏,长盛不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内部有根深蒂固的求均思想。在我国的企业中,创业初期往往是拿着有限的资源想把企业的每个方面都作好,结果是力不从心导致大多的企业被扼杀在摇篮中,少数成功作大的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也是希望在各个方面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从而没有重点,没有特色,没有核心竞争力。

其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大力发展外来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产业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无法持续发展,并且高度依赖外方的情况下,企业也失去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技术创新的能力,长期处于“低端化生存”。在资源日益紧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种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便难以为继了。

第三,企业所处行业的局限性,企业的管理不佳,企业的体制不行。目前普遍有一个公共的弱点,它们都不够强硬,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优势会让你的竞争对手望尘莫及。通常,强硬的竞争者有非常稳固的经济体系,或者有竞争对手不具备的客户或供货商的关系,又或者有他人无法复制的能力。但究其根本,强硬的竞争者的这些核心竞争优势来源于他们拥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企业发展缺少创新意识。我国技术开发能力不足是由于企业技术开发人员没有足够的创新理念,不能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不能打破旧的条条框框,阻碍技术的更新。人员质量不高是因为我们没有引进新的理念,没有把人当成企业最主要的资源,没有对人员进行很好的培训;管理制度落后也是由于没有创新文化,不能及时地发现制度问题及时引进新思维,新理论;公司普遍短命是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个动态的概念,而公司没有创新文化,不能不断的创新,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赶超。总之,一切的问题就其根源都是因为企业没有良好的创新文化,不能推陈出新,不能不断的进步。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纵观全局,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包含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企业技术开发能力

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

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三)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

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案,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四)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目标、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五)市场应变能力

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当前,化解企业危机,解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已成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国情,统筹兼顾,全面破解企业难局,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企业基础管理,特别是车间生产管理

如果能够配合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实行信息化改造,能够快速提升生产效率和改进产品质量,那么企业就能以一定的竞争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从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成长过

程我们也可以看出,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是迈向国际竞争,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步。

(二)培育企业创新环境,重视管理创新

理顺体制约束,重视人力资源激励环境的培育和创新,尽快将竞争潜力转化成现实竞争优势。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要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更要重视管理创新。我国企业在人才激励、资源约束等方面的问题较多,是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根本要素之一,只有通过加快管理创新,才能释放出企业各方面的潜能,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让更多的产品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降低资源消耗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大力发展节约资源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企业资源产出;要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全面推动低消耗低污染型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资源。

(四)建立知识型组织结构,营造“学习型组织”

构建学习型组织,实现企业人力资本不断增值。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精于知识的创造、吸收和转化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以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为基础的、具有快速增长个人知识和扩张组织功能的自学习机制,是未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发展的方向。在学习型组织里,每一个成员都愿意把自己获取的知识和组织内的其他人共享,从而使每个人的知识得以扩大,快速促进人力资本的增长。造就学习型组织,也可快速实现组织人力资本的扩张,从而降低企业对关键人才的依赖性,使企业不会因为一位人才的流失导致整个企业瘫痪,同时也有利于构建企业的核心能力,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赢,最终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和提高。

(五)树立知识资本的新理念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在新的经济体系内,知识并不是和人才、资本、土地并列为制造资源之一,而是惟一有意义的一项资源。”企业领导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知识资本的新理念,使企业内全体员工高度重视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领悟到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核心资源,意识到自己是知识管理主体的一部分,自觉地把知识的生产、传播、共享、应用和创新作为自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多种措施都能有效的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它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一剂良药,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与此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它会在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基础上动态平衡。每一个部分都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重要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又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之源,使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也就必须高度重视,在其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树立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思想

传统上,受“战略经营单位”的管理思想的影响,许多企业简单的认为,企业是由一个个独立,分离的战略业务单元组成,并对每个战略业务单元进行授权管理,单独考核,只是各业务单元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割开。公司管理层对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无意识,而且也不知道在何处构建以及构建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时候,树立“一个整体”的思想,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中,就需要各个业务部门抛弃狭隘的部门利益主义思想,而以整体利益为重,资源与其它部门合作,自觉拥护和执行企业核心竞争力项目资源优先配置的方针政策,部门经理经常碰头、沟通、商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维护与提升及其创新应用。

(二)坚定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心和决心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中,企业的高层领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高层领导的战略仅仅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另一半还需企业高层领导对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并在实践中扎实的加以推进:确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在企业上下形成一致的共识和自觉的行动;制定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发与构建的方针政策和管理措施;构建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组织和组织文化氛围;为项目团队做好支持性和服务性工作。

(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不断地进行投入和创新

要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发展,安排专职领导人全面负责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企业在对外联盟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核心竞争力的泄露和被竞争对手学习掌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并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资、开发与运用为中心议题进行定期评估,以在一定时期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稳定、巩固与发展。

结束语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需求不足和竞争激烈使得企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狭窄,市场机会变得越来越少,而围绕新机会的竞争则越来越激烈。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企业来说,毫无疑问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克敌制胜确保生存,并谋求发展。这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的共识是,不断构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2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拓展和网络化融合的今天, 众多成功企业管理实践都表明, 一个企业成败与否与该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着重探讨这个问题。

1 特色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1.1 什么是特色企业文化

特色企业文化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 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在美国出现的。它是美国学者针对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经济竞争中, 美国企业竞争力每况愈下, 而日本企业咄咄逼人的形势, 进行日美两国企业管理比较研究的产物。

特色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或“次文化”。特色企业文化在国外也被称之为“公司文化”、“组织文化”、“社团文化”。特色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 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传统等,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等。

1.2 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企业能力理论, 强调企业竞争的优势源于企业拥有的特殊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最近几年也被许多企业和学者经常提到, 而且很多企业也都在积极努力地提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最近的研究认为,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中, 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国内竞争力研究专家金碚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由五个要素组成, 即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他们特别强调积累互补性知识的重要性, 积累互补性知识的优势在于专业化程度高,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使企业具有独特性, 特别是使员工在企业内部的价值远远大于其市场价格, 使他们不能轻易离开企业。

核心竞争力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产品、技术、知识、外部资源获取等能力。软件包括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等文化核心。软件部分是支撑并整合硬件部分使其更具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 即企业管理各方面都对核心竞争能力起到推动和发展作用。

2 特色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辩证关系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可能成为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消极因素

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基于经验的基础积累形成的一种制度性的体系, 即企业核心竞争力,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外部环境有所变化的时候, 稳定性就会很容易地表现出某种惰性, 还具有抗拒性, 这种惰性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刚性。而为了使特色企业文化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原有系统就需要进行某些变革。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跟上特色企业文化变革的脚步, 核心竞争力对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也会变成消极因素。

2.2 企业核心竞争力能有效促进特色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能力经过整合、提升, 才可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而文化力则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之一, 会对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行为方式和偏好有着强烈的影响, 能够更好地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性, 支持特色企业文化的建设。

2.3 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也可能阻碍企业竞争力的形成

企业的行为是由企业价值观决定的, 当企业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一致的方向时, 特色企业文化系统就会对企业竞争力的发展起到提升作用;当企业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竞争力具有不一致的方向时, 特色企业文化系统就会对企业竞争力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甚至会有削弱的作用。

3 特色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3.1 特色企业文化在企业目标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企业战略能够分解为具体目标和落实措施, 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全面性、方向性的行动计划, 在企业目标系统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是战略目标与具体目标的承接与中转。在企业目标以及战略的制定与选择中, 特色企业文化都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1) 在战略目标确定的过程中特色企业文化的作用。由于导向作用, 特色企业文化对战略目标的确定有一定的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应该与企业的使命保持一致。一个构思良好的企业使命则能够使企业具有积极向上并且可以与社会价值目标相符合的战略目标。

(2) 特色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虽然特色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两者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但是特色企业文化深深影响着企业战略, 对其影响过程还比较复杂。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来说,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企业应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传递到企业战略制定者手中, 他们则做出综合判断, 根据企业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进行决策, 并且选择企业的战略。而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 对于企业制定的战略, 特色企业文化则起着相应的影响。

3.2 特色企业文化对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种关键能力的作用

对企业各种关键能力的塑造是形成竞争力最重要的步骤, 这些能力包括对事件的响应能力、市场营销的能力、生产的制造能力、管理能力、市场研究开发能力等, 在这些能力的形成过程中, 特色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观以及思想行为的基础, 通过其约束、凝聚、激励以及导向等功能对各种能力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一个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体系,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技术、管理、质量文化运行体制, 才能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 学习能力的形成。当今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企业的学习能力, 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 就需要一种有助于组织学习的文化氛围, 应该建设一种可以适应组织学习的特色企业文化。而拥有这种文化氛围的企业就是一个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学习型组织, 能不断地创造未来的文化组织, 使企业在工作团队、个人以及整个系统中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同时建立以人为本、鼓励交流和奖励员工积极参与、对尝试与创新积极促进的组织。

(2) 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核心竞争力系统层来说其重要的内容与体现就是企业的管理能力, 而企业管理能力的完成主要是通过组织制度以及组织执行力进行的。首先, 在特色企业的文化结构中, 制度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制度管理与特色企业文化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其次, 特色企业文化对制度管理又具有补充的作用。随着企业逐渐发展壮大, 企业成长不同阶段则具有相应不同的管理执行力, 而其在根植中文化的执行力则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特色企业文化通过与企业制度之间的有效结合, 使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能力, 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3.3 特色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整合的作用

在形成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种关键能力后, 各种能力还处在相对来说零散分布的状态, 并不能直接形成核心竞争力, 各种能力还没有形成有机整体。要想形成核心竞争力, 除了对各种能力进行培养外, 还要对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首先, 特色企业文化能够促使各种能力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其次, 特色企业文化的保障能够对组成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进行协调。最后,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后, 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在发展和完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 企业需要一定的信息反馈, 这样企业的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决策, 并且了解哪种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以及企业内部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哪些方面还影响着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特色企业文化并不能起到直接反馈信息的作用, 但通过这些方面的因素, 企业管理者可以针对不足进行改进, 对于什么部门或者什么环节存在什么问题有所了解, 从而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总之,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特色企业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是特色企业文化也不是万能的, 对于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不能全部都解决。一旦确立特色企业文化, 企业的一切行为就必须依据其核心价值, 通过企业的不断变革来改变员工的行为, 使新的经营思想在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细化, 最终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普拉哈拉德, 加里.哈默.公司核心竞争力[J].哈佛商业评论, 1990, (5) .

[3]邵海清.创新企业文化构建核心竞争力[J].商业现代化, 2007, (10) .

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3

提高中职学校核心竞争力,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转变办学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上慢半拍,行动上就会迟一步,机遇就会瞬间失去。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不仅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更要理念前瞻,与时俱进,跟上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中职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育领域的强力渗透,使得一方面社会上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很多职业学校还在按照传统教育理论办学,把职业教育办成了学历教育。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发展的多层次要求职业教育具有多层次性。而实际上,许多中职院校教育层次结构不尽合理,缺少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的准确把握,培养目标过分规范化、单一化,学校专业设置过窄,降低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难以适应经济体制的转轨,从而造成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

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企业招工盲目要求高学历,使许多中职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许多职业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差,从而导致办学质量差,所培养的学生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无法就业。解决不了就业问题,生源就会越来越少。职业教育的发展靠的是生产力的进步,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必须满足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必须要转变办学观念,真正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加快发展步伐。

中职院校只有大胆转变办学观念,冲破办学方式单一、培养层次过窄的弊端,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灵活办学,把自身打造为办学有特色、质量有保证、受社会欢迎的职业学校,才能够大幅度提高生源数量,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实现中职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个真正核心竞争力强的职业院校必定是内涵建设好的学校,把学校的内涵建设做好,才能实现办学的良性发展。内涵式发展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逐步探索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中职学校内涵建设,要注重软硬件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是一个比较长的建设过程,因此,内涵建设必须找准着力点,选择正确的路径。

一、多措并举,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其实施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整体水平的高低。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加强专业建设,做好课程体系改革,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相结合。对重点专业可在深入开展市场和职业岗位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专业课程开发目标,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实训标准,大力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

二、突出特色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必须走专业化道路。中职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细化专业,突出专业特色,根据专业特点制定专业特色发展规划,合理设置课程,把教学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可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全方位进行研讨,制定适合企业需要和学生特点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毕业生评价体系,推动学校主干专业建设和发展。

三、无缝对接,力推校企合作

中职学校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目标,教育教学中必须体现专业性与技能性,要注重与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企业联合办学、校企一体化建设、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及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

四、以双师素质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中职学校要围绕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组成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的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和国际化交流合作能力,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中职学校要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参加相应职(执)业资格证的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应职(执)业资格双证书,逐步提高学校专兼职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努力建立一支与学校办学规模、办学目标一致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还可充分利用校外人才资源,扩大兼职教师队伍规模,通过聘请客座教授、兼职教授,行业、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五、规范学生管理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工作,职业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要使职校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学生管理者起着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应一直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践行以学生为本理念,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通过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各项学生管理制度落实,坚持安全为首,德育为先,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校园文化是学校隐性的课程,对学生成长大到理想道德、个性品德,小到行为习惯、言谈举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全方位育人理念,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才能教育好、管理好、爱护好每一个学生。只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树立现代职教理念,不断探索实践新的工作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有用于社会的中职毕业生。

六、以就业为导向原则,积极探索招生改革之路

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重学历、轻学力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良好前景下,招生仍是很多中职学校的棘手问题。除了增强办学实力,提高招生吸引力之外,中职学校还应根据生源渠道及就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一方面不断调整招生思路,改进招生模式,努力拓宽招生渠道,大力开展合作办学,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实习和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质量,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率,来拉动生源增长。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建立学生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完善就业服务管理办法,提高学生就业服务质量,增强学校吸引力。

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篇4

摘 要 在目前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性的产业竞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成败的关键。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必然要求企业对自身在竞争中的地位有着正确而清晰的定位。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挑战,研究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国内外不断加剧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指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就构建与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竞争优势 经营理念 企业文化

引言

随着经济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只有积极充分调动和有效运用各种资源,卓有成效地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许多学者对于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席陈清泰1999年在上海财富青年会上说: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积累性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并据此创造出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的独特的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还有研究员则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为基础的,使整个企业具有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和高于平均水平收益的竞争力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界对核心竞争力也有独到的见解,如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认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制定出能不断产生经验的东西的战略。根据以上学者和企业家对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我们可以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竞争合力,是在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价值链活动形成的一种适应于市场变化且不易被对手模仿的能力。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一)关注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结合,确定生产经营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

企业是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组织资本是组织对所承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而社会资本是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前者可以在组织结构中得以体现,后者可以反映出企业文化,并被看作是特定组织结构水平上的产物,二者互为补充与有效结合程度,决定了企业在特

定情形下从事组织活动的能力与效果。

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营销、售后服务,辅助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组织制度等,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核心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核心环节上的优势。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本、关注组织资本与社会社本的结合、关注企业生经产经营上的关键环节,将生产经营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给予重点培养发展,以此为中心,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进而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二)树立创新意识,抓好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做好技术创新,企业要注意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要在企业内部不断储备进行技术创新的潜力,并不失时机地将这些潜力转化为竞争力的畅销产品与成果。企业应对核心产品与技术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企业应通过持续地研发打造核心产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世界知名的大企业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行业中站住脚,不断发展,关键的一点便是他们不仅有核心产品,而且能保证其核心产品的及时更新换代。但从世界优秀企业的发展看,只有技术创新,而无管理的创新是不行的。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体现的是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的利用,资源好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配置好与有效的使用好,这个问题核心是组织与管理。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技术与管理缺一不可。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并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做好管理创新工作,一方面要对现有资源不断改进与优化配置,对新产品的开发,改进活动和过程;另一方面,打破陈规陋习,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增强企业的活力。

(三)处理好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关系,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专业化发展路径通常被认为可以拥有规模效益、分工效益及技术优势,但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广泛变化。多元化发展战略通常被认为是克服专业发展路径问题的最佳手段,因为多元化发展,可以分散风险,一个领域不行不要紧,其他领域可对此加以弥补。然而,理论和实践证明,多元化发展也可能适得其反,加大风险因素。例如多元化发展导致公司资源分散,运作跨度和费用加大,产业选择失误增多,结果导致公司顾此失彼,陷入困境。

但从更多的实际情况来看,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

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这些应该是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正是因为这样,在经历了多元化发展之后,许多企业开始反思多元化发展给公司带来的困境。一段时期来,一些著名的公司纷纷改弦易辙,开始调整自己的发展路径。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在接任总裁职位之后开始对通用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之一便是进行业务重组,即缩减多元化领域,回归专业化,在要做的领域中争取最优,树立世界性的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在不同时期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四)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计算机存储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到各个方面,实现信息的收集、传输与共享。信息化的水平反映在信息的质量、数量,传递的效率与共享的范围。纵观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各个方面,无处不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企业内部信息化为基础,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的企业管理与商务贸易活动,实现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整合管理。

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商、企业与社会各单位间进行信息流的交互,沟通信息;通过互联网宣传企业产品的技术、质量、性能及价格信息;通过互联网开展商务谈判;通过互联网络签署购销合同,并完成支付结算,从事交易。进而实现企业在管理、生产、营销与对外联络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通过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整合资源与利用资源的效率。

(五)通过创建企业文化,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主要是人的文化,一种推崇学习的企业文化将会激励管理者们寻求持续不断的进步,并且从公司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如何更好地创造价值与削减成本的问题,在培养一种推崇学习的企业文化时,将奖励制度与促进学习的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一般来讲对企业的重要人才应考虑四个方面的激励:一是物质激励,包括工资激励、产权激励和工作福利;二是工作激励,包括与工作内容直接相关的任务特征激励;三是职业发展激励,包括专业发展激励和职务发展激励;四是文化激励,包括专业团队精神激励、领导风格激励以及参与管理激励。

如今,企业之间的根本差距的确不在于技术设备、不在于管理的硬件,而在于管理的软件、在于企业文化的差异性。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方面不尽如人意,存在企业文化构建意识不强、企业精神不明确、不重视知识产权等问题。这样,也许明天的企业效益就毁于今天对企业文化的漠视上。

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维护

对那些已经拥有了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如何保护核心竞争力不因被损害与贬值,如何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保护与提升,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仅仅维持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持续改进,否则就无以保持现有地位。要和竞争对手的努力比较,不断进行竞争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规模、产业边界;分析企业在各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和手段;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开发和运用,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做好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有关产品和工艺的知识资源的规划,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目标落实企业可以快速反应的竞争经营计划。

参考文献

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5

(一)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民营企业”是指由本国公民出资兴办或经营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法人实体和非经济法人实体,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鼓舞下,逐渐成长壮大。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蓬勃兴起,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家应运而生。民营企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但是民营企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民营企业家族制管理问题严重;研究开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组织结构调整滞后,管理混乱;忽视现代营销理念,凭经验决策严重,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威胁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更使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发展的“严冬”,面临着产品出口难、产品积压的现状,遇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国内外研究

1、国外研究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观点提出后,使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和关注点,也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此后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麦肯锡(Mckinesy)公司的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和帕特里夏·克里福德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往投资和学习行为所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他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使一项或多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奎因、道赖和帕克特(Quinn,Doorley,Paquette,1990)认为,核心竞争力的积累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企业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息息相关。由于产品与技术平台是需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建立的,因此核心竞争

力是企业以往的投资和学习行为中所积累的、独特的企业专长(历史性的难以仿效的知识集合)。

巴顿(D.B,Barton)是知识观核心竞争力观点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核心竞争力不只是技术和人力技能,更是一种制度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能够识别和提供竞争优势的企业知识体系。其构成包括知识和技能、管理体制、实物系统、价值观,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的方式是一种制度化、系统化、长期化的行为,其重点是构建能够为公司创造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2、国内研究

我国一些学者也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李悠诚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无形资产。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它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由无形资产构成,是通过对各种无形资产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

丁开盛、周星和柳御林等学者曾分别撰写文章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具有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独特营销的能力。它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内部组织协调管理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并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发展的一种资产和知识的互补体系,其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面临的产业技术和市场动态的影响。

程祀国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核心资产包括人才、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等在内的核心群因素,其中高素质的核心人才是核心资产的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全部核心资产的综合运用和反映,是企业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不同技术系统管理规定及技能的有机组合。企业具备某些核心资产却不见得一定有核心竞争力,有了核心竞争力就有了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形成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关键,核心人才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王秉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构成的。核心竞争力指“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它是硬核心竞争力(以核心产品形式和核心技术或核心技能为主要特征)和软核心竞争力(经营管理)的综合。

管益忻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顾客得到的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品质与价值。简单而言,就是价廉、物美或是同时具有,是实惠的产品或服务。

左建军认为,企业体制与制度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体制和制度是生

产关系,现代企业体制与制度能保证企业具有永久的活力、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是企业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发展其他竞争力的原动力和支持平台,其他竞争力只是在此平台上的延伸,与核心竞争力共同组成了核心竞争力系统。

陈清泰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张瑞敏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创新是海尔文化的价值观,也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其不易或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有研究者经研究认定,“企业技术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在概念上具有越来越强的趋同性,一些学者的研究把技术创新能力几乎等同于核心能力”。

综上所述,虽然这些理论的研究背景和出发点各不相同,但其共同之处在于:与企业的外部条件相比,企业的内部条件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建立并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逐渐走向衰落,而有的企业却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关键在于这些企业有意识地构建、提升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小结

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培养起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也是无庸质疑的。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形势下,对民营企业来说,要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而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是现代企业抵御危机的唯一出路。一方面,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需要配备熟知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人才,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政策的变化;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适合企业特点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危机中生存和发展。可以说,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帕拉哈德(C.K.Prahalad),哈默(Gary Hamel).公司的核心能力[M].哈佛商业评论.1990.

[2]林善浪.中国核心竞争力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孙霞.基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视角的知识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06

[4]舒化鲁.决战十大竞争力[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包晓闻,宋联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6]徐岚.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提升探讨[J].现代商业,2009.[7]林叶.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现代管理科学.2004.[8]张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探讨[J].威宁学院学报,2008.[9]张艳菊.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发展,2008.[10]小艳,龚晓凤,陈志鼎.浅谈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师,2003.[11]潇霖.试论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D].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12]阎萍.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对策分析[J].大众商务,2009.[13]高一山,姚晓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J].消费导读,2009.[14]李虹,罗燕.无形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浅析[J].财会通讯,2009

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6

争力(精选多篇)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姓名: 孟庆彪

指导教师:杜亚敏

专业:工商管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18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市场程度日益深化,企业的竞争也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题环境;企业的竞争力日益成

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和前提。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一直在积淀存续着企业文化。企业的文化建设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联系,企业要想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我国企业既有加快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作为一个企业,只有在不断的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在众多的企业当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中有所作为。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企业文化竞争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为了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文化对企业的导航引领作用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同时企业文化管理也必然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文化既像旗帜一样,统领企业的方向和战略;又像地基一样,支撑企业的

所有经营管理内容。研究和提高企业文化在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有利于管理者充分利用生产环节中的各项元素,更可以让企业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二、理论分析

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的内涵

1、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2、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形象

3、企业问化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

4、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目标及企业道德的体现

国内外相关研究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 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

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科学管理理论对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的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

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对组织管理过程中包括文化、价值和心理因素在内等的非结构性因素的一种整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组织或企业独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在强化企业凝聚力方面把亲密情感、价值共识与目标认同作为强化企业凝聚力的关键因素。具有强烈文化的企业特别重视企业内部的情感投资,不断地满足企业职工的情感需求,加强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及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吸引力。同时,企业文化又为企业内部职工提供统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建立起在企业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模式,从而把职工的行为吸引

到实现企业目标的轨道上来。企业文化引导职工追求的崇高目标中除了要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宗旨外,还要广泛地容纳企业职工的利益要求,使企业职工能够感觉到企业目标的实现也意味着个人利益需求的实现。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为实现企业的崇高目标而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要发挥企业的文化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定时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学习。第二,不断丰富和挖掘企业文化。第三,对依照企业文化工作的员工进行及时的奖励。第四,企业文化是为了企业更好的生存而兴起,企业应站在社会的立场上来,将企业法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为社会做出贡献。

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

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

发挥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是通过制度文化和道德规范而发生作用的。一方面,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效为明显,而且是硬性的,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另一方面,企业的伦理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员工都必须遵守,它是一种无形的、理性的韧性约束。

为了发挥企业文化约束功能,应制定严格的党员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实行全员上岗聘任制,优胜劣汰;企业领导与基层企业法人代表签订目标经营责任状,实行奖罚制度。这样,使党员干部和基层企业都有约束感、责任感和危机感,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海尔企业成功的文化建设

海尔的超速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以创新为典型特征的海尔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强势亚文化,是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文化成分的借鉴、改造,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的成果,是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模式。张瑞敏把海尔管理模式总结为12个字:“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

民族文化心理是中国式管理模式的核心,因为无论你承认也好,否定也罢,民族文化心理都是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理性的态度与做法是:批判、吸收、借鉴、发扬。换句话说,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古为今用”是“洋为中用”的前提。海尔成功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价值是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

如果只是打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不但使优良的企业文化难以维持,而且对企业的推动和发展将起到阻滞作用。比如有的企业天天开会倡导产品“质量”,然而天天在处理产品质量问题。没有把问题落到实处,没有把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源予以切断并从根本上去分析原因,也就是没有把企业文化内涵的主体内容予以细分并实施,对企业文化的发展造成影响。

五、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一项以人为本的系统工程,不是靠一时一事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而是企业经过长期的实践凝炼而成。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长期的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建设。

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必须要坚持继承、学习与创新相结合。任何一个国家

和民族,文化的

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传承、变革与创新。继承本企业的优秀文化传统,以虚心的态度向先进的企业文化学习,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不断创新,以形成新时期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企业文化。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必须要具有先进的个性文化。企业立身于社会,企业文化不可能是一枝独秀,也不可能是孤立存在,它与企业战略相融合,与外部环境相影响。作为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最忌讳的是缺乏个性,因为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必须具有共同创造、共同接受、共同实践的群众性。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但企业文化绝不仅仅是企业精神,领导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走向,但企业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首长意识里。它更多要表达的是企业领导和员工对企业愿

景的共同期盼,它覆盖员工群体,普遍受这个群体的欢迎和接纳,即我们常说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只有内化于广大员工心中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爱岗敬业、爱企如家成为全员的自觉行为,企业必将兴旺发达。

推进企业文化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创新既是企业生存的基本需要又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海尔集团把“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奉为企业精神。二十一世纪竞争胜利的企业只是那些学习性的组织,最终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这对于烟草企业同样适用,我们只有立足推陈出新,挖掘潜力,提升原有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才可能在未来竞争格局中稳固自己的位置。

参 考 文 献

1、《企业文化系列丛书/仁达方略管理文库》,作者:王吉鹏,中国发展出

版社;

2、《仁达方略管理文库,企业文化系列丛书》第二版,作者:王吉鹏,中国发展出版社;

3、《mba核心案例讲堂:企业文化》,北京中体音像出版中心;

4、《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企业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版;

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大多数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 是企业众多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一、企业文化在创造企业价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政治思想式的企业文化。

在计划经济年代, 企业文化的代名词就是政治思想工作, 直到今天, 政治思想式的企业文化一定程度上还根深蒂固,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代企业要强调政企分开。

(二) 全盘西化的企业文化。

入世之后, 许多的西方管理理论大量被中国企业所采用, 一时间好像只有西方的管理才是最好的, 许多“海归派”将在西方学到的管理理论搬到中国来。西方企业管理理论能否在中国运用, 能否适合中国国情, 要看它能否融入到中国文化当中。一味强调西方管理理论的有效性, 却忘记传统文化的精华结果只能以失败告终。

(三) 孤立化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提高是相互作用的, 它能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的实力, 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 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 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维护企业形象, 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 当前我国的企业领导者常常不能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或为文化而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或功利目的太强, 企图立竿见影, 急于求成。

二、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 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学习型企业文化, 就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导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 引领和支撑企业成长为学习型企业的一种组织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与学习型企业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相互作用, 是学习型企业的本质特征。

学习型企业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 高度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度重视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发展。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形成共同价值观、挖掘团队智慧、激励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培养系统思考能力, 以学习力提升创新力进而增强员工和组织的竞争力。

(二) 学习型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整合和提升的作用。

1. 学习型企业文化保障组成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协调发展。

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的价值观、精神以及行为文化, 因此学习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运行与发展都有一个全局的反映。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其导向作用, 使企业的各个部门与成员都清楚地了解企业的目标, 明确各个部门、人员的任务与职责, 从而使资源在企业内部合理分配, 使每种能力都有其形成的合理的资源基础。

2. 学习型企业文化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将内部各种能力有机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在这个整体逐步演变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学习型企业文化以凝聚力作为竞争力的基础, 使企业员工深切认识到只有形成相互配合协调的团队精神, 才能真正增强企业的实力,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的基石和灵魂。

学习型企业文化为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氛围。企业文化为战略的制定提供了成功的动力。战略的制定是企业决策机构整合各方力量,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为企业选择适宜的经营战略的过程, 这就需要决策层在分析企业战略环境的基础上, 充分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 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文化特点的便于贯彻实施的发展战略。企业制定出战略以后, 必须将战略的构想转化为战略的行动。企业管理人员只有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才能使战略获得成功, 而统一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无疑会有利于战略的推进。

4. 学习型企业文化具有战略导向作用。

一方面, 企业战略是学习型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单元。学习型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构建有效的企业战略, 并且是战略管理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而企业战略则反映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 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 帮助企业实现使命和达成愿景。另一方面, 学习型企业文化应该服务于企业战略, 成为调动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 必须创建有利于战略执行的企业文化来导航和支撑。因此, 企业应特别注重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战略导向, 一切战略行为均要与学习型企业文化保持一致, 并在学习型企业文化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

(三) 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1. 营建学习氛围, 创新知识共享机制。

在传统的企业中知识垄断带来竞争优势, 而在学习型组织中, 惟有知识共享才能带来组织的竞争优势。要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必需在组织中营造一种鼓励知识共享的创新型氛围, 创造整体学习大于个体学习的效果, 提高企业整体学习能力, 创立知识共享机制。 (1) 把学习引入工作形成共识。在这种氛围中, 企业要树立学习理念, 容纳各种思维方式, 设法使各层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 并提倡员工真情交流, 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形成共识, 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 (2) 促进企业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企业间正式与非正式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非常有利于信息与知识的传播、运用和创造。交流的内容除了知识外, 还应包括科学工作方法与学习方法。为此需要改变竞争观念, 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竞争。

2. 灵活运用学习载体, 继承, 吸收, 借鉴, 创新相结合。

关于如何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 篇8

[关键词]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策略

一、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含义及主要表现特征

(一)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含义

就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而言,归属企业财管管理范畴,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对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优势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资金、财会管理及财会相关文化知识为依托,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提供财务综合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方式。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财会资源及财会管理能力的突出表现,是有形资源同无形资源相综合的结果。其中就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而言,其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会资源。

(二)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所具备的特征分析

1.具有价值优越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创造经济效益最大化,更能降低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成本投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财务风险最小化。

2.具有独特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企业经过长期摸索及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财会管理工作特色的表现,具有独特性及适用性,不会因企业内部个别财务管理人员的主客观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具有不可转移和复制的独特特征,这样可避免企业的相关先进财会管理模式和方法被其他企业效仿。

3.具有持久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自有资源为基础,即企业建立健全的财会管理制度及在企业优良的财会文化背景下而形成的,财会制度都能够被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认同。

4.具有延展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的开展都同企业财会存在必然的联系,只有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提高,才能带动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为企业创收更多的经济效益。

5.具有动态性。虽然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长期对财会探索和总结过程中形成的,但基于市场经济变化具有动态性,相应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战略调整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态而变化。

6.具有不可交易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无法通过市场定价来评判,具有不可交易性。

二、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一)从企业财会管理角度分析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1.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企业发展战略原则。作为企业应认清社会发展态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财会管理理念,重视财会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及探索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

2.从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的角度分析。按照知识管理学角度分析,企业财会竞争力指的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财会管理模式或者手段;为了能够更好地凸显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应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只有财会管理及财会团队凝聚一心,精诚合作,才能确保企业财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后盾。此外,企业财会服务意识培养也不能忽视,企业应定期组织财会人员以及财会管理人员开展有关财会服务方面的专项座谈会,积极探讨财会工作中存在问题,共同研商解决措施,完善企业财会管理制度,优化调整人员结构,增强企业财会核心竞争能力。

3.从财会治理结构角度分析。企业财会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对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有着直接性影响。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其财会治理结构比较完善,各项财会制度健全,财会管理利益明确,那么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就能够永葆活力,使企业长期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如果企业财会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关财会制度约束,财会管理利益含糊不清,那么将难以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更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所以,作为企业在财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升方面,应重视财会制度的科学制定,明确财会管理利益关系。

(二)从企业财会治理结构角度分析,提高企业财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1.提升企业对财会信息管理能力。财会海量信息是企业开展财会工作的重要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财会信息是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传统的财会工作及管理手段难以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应更新观念,改变思想,与时俱进地结合企业财会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创新财会工作方式及管理模式,充分借助现代互联网及媒体平台,动员所有财会人员及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有关财会及财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扎实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2.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应用水平。市场经济环境比较复杂,市场变化风云莫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波澜不定。为了能够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能够永葆发展活力,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好企业财会管理工作,透彻分析市场经济发展态势,科学制定财会管理措施,并成功地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运作过程中。

3.加强对企业财会系统整合能力的培养。随着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也应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在财会管理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要放眼世界,突破企业财会有形界限,充分地借助外部财会资源整合成果来提升企业自身的财会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今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方向及任务。

4.提升企业财会战略实施管理能力。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财会战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财会管理,不断完善和改进企业财会管理方法其实就是提升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所以,企业应将加强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专注和持续投入企业财会管理,保持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长期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三、结语

总之,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优化改进提升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手段,做好企业财会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巧.竞争财务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1—21.

[2]宋献中,罗宏.核心能力、财务核心能力与企业价值创造[M]∥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财务学科建设暨理论研究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04:273—276.

上一篇:甜蜜爱情感言下一篇:小学四年级少先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