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2024-10-03

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精选12篇)

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物流市场对外开放, 大量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他们依靠品牌优势、雄厚资金、人才及成熟的物流网络, 迅速进入中国物流市场, 业务量快速递增, 尤其快递市场, 基本被外资企业垄断。

关键词:物流市场,民族物流,外资物流,竞争

0 引言

我国行业分块管理模式、物流业规模、专业服务水平都影响着物流企业功能的发挥。物流资源整合、社会功能分工、专业人才培养及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是提高我国整体物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 外资物流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1.1 全球知名度高, 具有品牌优势1984年进入中国的英运物

流有限公司, 主要业务起源于物流基础比较发达的欧洲、美洲。该公司全球网点达到1300个, 50000多名员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货代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多式联运、地区配送、库存控制、增值物流、信息技术和供应链解决方案等各项服务。英运在我国的业务已从早期的货代企业发展成为拥有空运、海运、陆路运输、合同物流等业务的综合物流企业。已覆盖全中国300多个城市, 在中国的业务保持了50%的增长率。

1.2 成功经验丰富, 资金雄厚1998年美国联邦快递公司进入中

国, 并注入巨资, 拥有了自己直飞中国的货运航班, 并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基础设施。联邦快递公司已经取得了中国快递市场10%-15%的占有率, 成功的经验就是依靠雄厚的资金做基础, 扩展在中国的服务网络。联邦快递在上海成立中国业务分区总部, 每周有11个航班直飞北京、上海、深圳, 通过这3个口岸服务内地近220个城市。其他目前尚不能直飞中国的世界著名速递公司, 如日本佐川急便、澳大利亚天地快件公司、比利时敦豪国际快递公司等, 正在极力争取。可以预见, 今后中国速递和货运市场上, 外资企业将扮演主要角色。

1.3 物流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完善, 具有人才优势外资物流

企业不仅具有雄厚的资金, 还具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进入我国的外资企业多数是全球物流企业100强, 通过多年的发展, 具有人才优势和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他们对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能力和物流的统筹策划、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非常强, 在物流业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外资物流业在运作模式上, 有埃及模式, 南非模式等, 他们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 导致民族物流企业纷纷倒闭, 然后抬高价格, 垄断所在国的物流行业, 在国际上屡见不鲜。我国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的四年里, 国外物流业对中国物流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2006年后, 从美国UPS物流公司以1亿美元的代价同中外运协议分手, 到荷兰跨国物流企业TNT兼并华宇物流, 再到美联邦快递收购大田物流, 外资发展步伐已经由简单设点发展到了“圈地运动”。这就导致国际四大快递巨头 (美国联邦快递、UPS、德国DHL、荷兰TNT) 已经控制了我国国际快递市场80%的股份。外资物流企业这样大面积的登陆, 已对我国物流企业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2 我国物流企业与外资物流业竞争的不足

中国真正称得上现代物流企业的并不多, 多数是单纯的运输公司或者仓储公司, 这些运输公司的车辆和仓储公司的面积也不大, 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大的物流企业也存在着管理经验、人才不足以及体制等多方面的缺陷, 和外资的竞争有自身的不足。

2.1 管理体制影响中国物流业整体功能发挥我国行业管理体

制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同时, 从中央到地方不同的管理层次, 对物流业的发展限制很大。铁道部、铁路局作为中央和地方的铁路管理部门, 对铁路运输业务双重指导, 形成权力和责任交叉和重复, 造成铁路基层站段不知所措, 影响运输效率, 难以有效合作。我国地域辽阔, 物流组织布局分散, 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影响着物流资源的整合, 导致行业和区域物流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差距较大。同时, 各部门各管一块, 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 实行一种分段式的管理模式, 这种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 加上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 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 阻碍物流业发展, 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

2.2 产业地位确定与政策支持不协调影响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物流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 已经由起步阶段开始进入理性、快速发展阶段, 国家已明确了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地位, 但是物流业的产业形态不够明确, 还缺乏统一、协调的配套政策。

2.3 物流企业规模小, 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普

遍规模较小, 设施简单、功能单一, 多数物流企业是由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转化而来, 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 而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 规模小, 专业化程度不高, 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无法提供完备的物流服务。同时,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在竞争中, 承受着多重压力。

2.4 人才缺乏, 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服务过程, 实质是“用最少的

钱, 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过程。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发挥专业优势, 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为客户提供快速、高效、低成本的服务。可是, 物流在我国只有十多年的发展经历, 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服务水平。同时, 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也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的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等在中国的物流企业中应用很少。有些物流企业虽然建立了物流信息系统, 但多数是从企业内部管理为出发点, 忽视对客户物流信息服务的建设, 没有把物流信息化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 这种观念上的差距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和运行效果, 在与外资物流信息化建设上面有较大的差距。

3 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竞争能力的途径

3.1 优化资源优势, 完善物流功能整合针对国内大多数物流企

业只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 物流功能单一的情况, 进行资源优化组合, 将分散在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领域的物流企业, 进行一体化运作, 形成完整的物流服务链, 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流通的效率, 增强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2 企业物流功能向专业物流转移, 实现社会资源合理分工我

国企业要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集中精力抓产品质量, 把企业的物流工作逐步转向专业的物流公司, 尤其应从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品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中分离出来, 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承担。

3.3 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提高信息化发展步伐物流企业必须加

强人才培养, 才能为市场提高专业化的服务水平。随着物流业的有序发展和物流市场的扩大, 物流公司必须有大批的高级人才, 建立服务信息网络, 及时、准确地掌握物流信息动态, 调动各地的物流网点, 为客户服务。加入WTO以后, 我国的物流企业更要适应国际竞争, 必须建立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网络系统, 提高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3.4 高油价下, 加强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世界性的高油价, 必然导

致物流企业成本的增加, 为此, 物流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 保持服务水平不变。企业应不断对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各个作业环节的业务流程, 以及人员管理进行分析, 选择正确的核算方法计算运行成本, 对流程管理、人员管理和资金管理等环节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完善。积极探索物流配送等优化问题, 随时观察运行成本的变化情况, 不断进行成果评估和盈亏分析, 保证高油价下, 成本支出合理, 服务水平不变。

参考文献

[1]傅桂林.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

[2]霍红.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8

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篇2

目录

一 中小物流企业目前的发展机遇分析 0

二 中小物流企业目前的竞争环境分析 1

三 中小物流企业目前的竞争重点 1

3.1明确业务模式 1

3.2专业化经营差别化物流服务 1

四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

4.1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受到影响 1

4.2技术和设施落后,成为中小物流发展的瓶颈 2

4.3中小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粗放经营难于适应市场需求 2

4.4物流管理人才缺乏,难以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 2

4.5信息化程度低 2

4.6经营成本高,信誉度缺乏,缺乏核心竞争力 2

五 提升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3

5.1转化物流管理观念,改善物流服务品质,提高整体规划水平3

5.2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 3

5.3提高信息化水平,重视供应链管理 3

5.4创新求稳,有效控制总成本 3

六 结语 4

参考文献:

4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

摘 要:中小物流企业是我国物流产业的主体,其是否可以发展壮大,是我国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抓住企业的竞争重点,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尽快培育、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也是中小物流企业当前最为关键的任务。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竞争;问题;发展对策 ;出路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f it can develop logistics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is the key to rapid growth.Seize the enterprise the competitive key,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cultivation, the strengthened enterprise as soon as possible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make the enterprise access to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 currently the most key task.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competition;question;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Way out

引言:物流业作为我国新兴的行业,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后,经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和不确定, 竞争变得日益的激烈。而中小物流企业面对国外物流企业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企业的生存发展已经进入很大的困境,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和行业洗牌,中小物流企业应考虑企业变革增强竞争优势,重新取得市场竞争力。

一 中小物流企业目前的发展机遇分析

在不断的增长,据预测,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到2010年年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巨大的需求和持续高速的增长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稳步上升,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两万多亿美元,连续几年保持着年平均增长20%以上的速度,这对在我国发展国际物流业和国内物流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最后信息技术、信息网络的发展普及使物流管理和控制过程中的众多步骤和环节联系起来,缩短了流程时间,降低物流经营成本。种种状况表明,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的潜力巨大,势头良好,对中小物流企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 中小物流企业目前的竞争环境分析

物流市场的持续扩大带来的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其出现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一些传统国有仓储和运输企业、民营企业和几乎全部的改制企业,这些大量的中小型的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异常复杂。

首先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看好我国的物流市场需求和相对较小的物流供给能力,率先进入并抢占中国市场,造成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激烈;其次国内大型物流企业蓬勃发展,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也开始并购重组,并逐渐向现代物流转型和发展,同时,一些机制灵活的大型民营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找到了自身的“切入点”,开始抢占物流市场,形成了国内物流行业的现代生力军。同时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全球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我国物流市场需求明显趋缓,物流市场价格下滑明显,物流业投资增速趋缓,中小物流企业正遭受着多年难遇的严冬,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更是陷入困境,开始退出物流市场,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三 中小物流企业目前的竞争重点

个市场环境的发展状况,充分了解竞争的侧重点,找出目前企业的竞争重点。

3.1明确业务模式

中小物流企业构建竞争重点的前提是要对市场业务范围进行准确的了解。一般情况下,物流企业业务范围往往由核心服务和增值服务组成。核心服务主要包括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等内容;增值服务主要有流通加工、包装等活动。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自身在硬件和软件上相对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往往只能拥有其中的一到二项核心服务内容,如果再往其他核心服务领域延伸,不仅需要较大的投入,而且还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可以多从增值服务上动脑筋,比如中小物流公司可以考虑协助客户简化作业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生产率与快速反应能力等等,这样,以较少的投入,较大地促进了客户实际价值的提升,最终也提升了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2专业化经营差别化物流服务

在物流行业,差异化客户的存在则是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小物流企业提升竞争重点的地方。专业化经营差别化服务战略是中小物流企业通过自身的特色和专长,在深入了解行业所需要的物流服务特性的基础上、推出一些在全产业范围内都具有行业特色的服务,使用户对品牌产生偏好与忠诚。任何物流企业都不可能同时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于是,中小物流企业应当在准确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基础上,选择大中型物流企业经营的缝隙,实施差别化战略,将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进行整合,提供一套完整的物流增值服务,在物流核心业务基础上增加特别物流增值服务、体现自身的服务专业化和差异化。

四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物流行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兴起,但是中小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对企业的发展制约更为严重。

4.1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受到影响

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实力和影响力有限,一般没有比较稳定的订单,订单批量小、品种多、不

稳定,造成生产严重不均衡,销量也不稳定,数量一般也不大,导致生产的计划性差,生产安排随即下达生产均衡也不能保证。由于物流没有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直接增加了运输与仓储成本。中小物流企业一般都是自办车队、自办仓库和自主拥有装卸设备实施设备保有率较高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严重,空载与损耗居高不下,物流成本较高最终增加了产品的运营成本,加上服务质量上的欠缺,使市场的声誉下降,直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

4.2技术和设施落后,成为中小物流发展的瓶颈

机械化、立体自动化、多功能配送中心、机器人搬运装卸、托盘联营、单元化堆码,自动化分拣机械、条码识别、电子扫描、自动化包装作业等物流技术,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着现代物流技术 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EDI电子数据交换、RF射频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ITS智能交通系统等。这些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需要很大的投资,这对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几乎没有,使中小物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处于劣势,没法与技术信息设备完备的大型物流企业想去媲美。

4.3中小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粗放经营难于适应市场需求

很多中小物流企业由于收到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只能才是单一的运输或仓储服务,无力承担综合性的服务,更别提物流信息化网络化了。为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在利益的驱使下,少数中小物流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违反经营。以公路运输为例,我们可以发现,一部分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违反道路安全规定,存在着不同程度地超载现象。这种超载现象不但影响了道路的安全,而且对商品运输本身也存在不少隐患。虽然国家经常进行道路安全政治,但由于通过超载等不合法运作行为,中小物流企业能以脚底的运输成本得以生存,所以超载等违规违法行为还是屡禁不止。加上管理机制的落后,采用原来的粗放式低效的管理,使中小物流企业没有能力参与客户的供应链管理、网络方案设计等一体化、综合性的现代第三方网络服务。只能被动的满足客户企业的要求,在市场开拓方面能力不足,难以形成高效的反应机制。造成企业的许多客户是通过熟人介绍,而非通过市场获得,而且还存在多数不稳定,合约期短,一单纯的承托关系和传承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为主,而不是长期的、战略性的现代第三方物流合作关系。

4.4物流管理人才缺乏,难以适应现代物流的需要

目前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大多数都是从传统物流行业转型过来的,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物流管理知识结构滞后,缺乏现代物流知识、缺乏市场观念的问题。物流企业的老板和管理层,很少受过正规的物流理论培训,经验主义居多。人力资源的缺乏,特别是具有现代第三方物流知识,接受过物流企业培训的专门管理人才的稀缺,造成了中小物流企业执行能力差,效率低,难以适应新的物流运作的需要。

4.5信息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物流IT 应用市场发展迅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逐步展开,但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却不尽如人意。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的中小物流企业中,普遍没有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到10%。其主要功能范围只针对财务、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没有对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做长远和全面的考虑,一般都只局限在建立一些内部网和企业网站上,很多物流业务信息化程度的影响而没办法开展。另外中小物流企业不愿意花成本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造成多数中小企业基本没有自己的信息平台,一些比较先进的物流技术很难引进使用,成为当前中小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又一大瓶颈。

4.6经营成本高,信誉度缺乏,缺乏核心竞争力

是否合理调度运输车辆,规划运输路线,车辆的装载率如何等都可以作为衡量物流公司运营绩效的重要标志,其运作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物流成本。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和管理薄弱,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装载率低下甚至空载、司机随意安排自己行走路线等现象,造成现有的资源大量浪费、物流成本过高。再则,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规程和服务规范,在服务质量上比较欠缺,经常会出现一些事故,对顾客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无形中会丧失顾客的信赖感,也对企业的成本增加负担,这样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难以和其他物流企业抗衡。以上各种原因都会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五 提升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应该采用不同的战略管理措施,不断地改进、完善、加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

5.1转化物流管理观念,改善物流服务品质,提高整体规划水平

由传统物流“大而全”的思想转变为“小而精”的现代物流思想。传统物流讲究“大而全”的思想,其实质就是“我什么都做”。这种思想最大的弊端就是我什么都做,但做的结果不怎么样,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最终结构是物流整体效益不佳。“小而精”的思想是放眼未来,根据物流企业工资的特点和优势,以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需要,将物流企业打造成供应链上特有的、不可或缺的专业性物流实体,提高质量的精益物流服务。这些“小而精”的物流实体在供应链上的相互协作和有机集成,将会打造出一条精简高效、刚柔并济、无与伦比的供应链条,这将成为中小物流竞争的必胜法宝。

5.2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

物流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他也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人才。为此,必须加速人才的培养,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发展非学历职业培训教育。这就要求中小物流企业一方面要引进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更要为专业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并确立合理的薪资结构、良好的福利保障和激励机制来留住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着重制定人才战略计划和措施;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利用社会资源与大学、培训机构合作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职业技能教育,从而实现“人才兴企”战略,提升中小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

5.3提高信息化水平,重视供应链管理

如今,各行各业都已经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更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核心要素,但建立信息化是一项耗资耗时巨大的工程,中小物流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企业的远景和目标来确定是否建立。

对于一些发展初期还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在信息化建设上花高昂成本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加盟加入公共信息平台,以较低成本开展网上业务,共享物流行业信息,拓展业务范围。对于已经有建立信息化的物流企业来说,首先应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应了解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建设来解决自身发展瓶颈在哪里,其次企业应走向标准信息化之路,对信息化的成果和过程要有个合理的预期。同时,中小物流企业还能利用公共信息平台整合网络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信息和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最后企业应特别重视供应链信息化建设,当前企业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的竞争,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不仅节约成本、优化资金链,为企业节约更多的流动资金,同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更好地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企业可以考虑引进切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借助管理软件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化,增强反应效率,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运输质量,降低成本。

5.4创新求稳,有效控制总成本

中小物流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是与企业在各方面的创新是分不开的,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确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求在同一阶层的对手中,在服务价格和内容相似的情况下,产生差异化,使客户在付出同样的资金能够获得

更良好的服务水平。这样通过企业就可以保证在现有紧张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小物流企业要在实际的运作中可以根据经营范围以及边际成本适当增减业务量,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以取得竞争优势。

六 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水平与国外物流企业和大型物流企业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特别在目前经济不紧气的情况下,中小物流企业更应当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通过实施以上应对策略,解决企业在运作过程存在的问题,力争在行业中树立声誉和扩大市场份额,使企业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顺利度过物流业的“寒冬”。

参考文献:

[1]邓传红.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分析.[J]物流技术.2008,(6).[2]李瑞彩,陆艳飞,郝国.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3]亨利•明茨博格著,魏江译.战略历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杨之雷.利用虚拟物流网络提升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J].中国储运,2007,(5).[5]邹静.现代物流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L

如何提高物流园区的竞争力 篇3

实际上,目前的物流园区热是由三股力量造成的。一是地方政府。规模大的物流园区基本都由各级地方主办,既可以解决人员安排,又可以形成新的财政收入来源,当然也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二是房地产开发商。随着国家对住宅市场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房地产商转战产业地产,以物流园区的名义进行商业开发销售。三是电商。电商的高速发展,带来对物流的强大需求。电商介入物流,也有烧钱之后的圈地嫌疑。

在物流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不乏有部分地区和企业借物流之名出现“圈地”现象,因此有关方面估计的我国物流园区的平均空置率约为60%。当下,物流园区的圈地时代已经基本过去,物流园区已经从盲目跟风到理性经营,开始注重后期的经营和服务。

二、商贸批发市场属于物流园区吗

我国物流园区种类繁多,没有比较统一的规范标准。业内的一般共识是“根据物流园区依托的对象,把物流园区划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四种”。但是在实际建设和运营中,往往会演化成各种不同的具体业态。比如按照物流园区的规模,广义的物流园区又分为物流园区(狭义的,一般是政府主导,占地从几千亩到几十平方公里不等)、物流基地(一般占地在几百亩,吸引其他物流企业入驻)和物流中心(一般占地也就几万平方米,大型物流企业自用为主)三大类。而从功能上来看,公路港和农产品冷链越来越引起业内的关注。比如公路货运型物流园区,也称为公路港,其功能已经从单纯的城际物流和城区配送,拓展到快递分拣和电商分拨,包含保税、监管的“无水港”,以及商用车的销售、维修和汽车用品等。

物流在我国是一个难以界定的宽泛概念,而从2012年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并没有把一般性商贸市场纳入物流用地,实际执行也没有明确的要求。

三、物流园区应当建在哪里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热衷物流园区的建设,甚至一个偏远的县级市也会规划几个物流园区,而且动辄占地上千亩。

应当看到,如果说商业地产推动了或者说迎合了中国城市化,而物流园区建设则是城镇化的重要推手,在未来中国调整二元社会结构中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物流园区项目选址,一般会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区位交通三大因素。物流园区是实现物流企业办公、货物集散和运输等服务活动的基础性设施,为了使物流园区能够集中体现在功能上的有机分工、在能力上的相互协调、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具体选址还要遵循交通导向、城规导向、地形导向、经济适应和设施配套等原则。

物流园区的规模一定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合理设计,不能把物流园区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既要考虑未来发展,也要服务当前实际。

四、物流园区为何招商难

由于开发建设物流园区的投资相当巨大,土地占用多,并受城市发展、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或投资失误。因此,科学地确定物流园区的市场需求和战略定位,完善战略规划的细节和服务体系的设计,成了当下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的当务之急。

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工作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确定项目开发建设的战略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项目的战略发展目标,根据市场调研的实际情况和各种关联因素,确定项目主要功能,明确项目的空间布局,给出重点服务功能构建、重点项目构建的基本战略发展意见。

在具体的市场调研中,要确认当地物流需求是不是产地物流。如果是,那么主要企业是谁?主要产品是什么?如果是销地物流,那么主要需求企业是谁?需求什么?如果是中转地物流,本地的相关设施和渠道是否满足物流中转需求?因此,通过实地调研,分析项目周边的可能竞合对手及其相关企业,寻求可供选择的差异化策略。不但可以印证和调整项目的战略预判,更要确认潜在客户的具体名单,为下一步的招商奠定基础。

五、如何提高物流园区的竞争力

物流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成为第四方物流运营平台,既是物流空间提供商,也是物流服务平台运营商。但是,不能既当裁判员,也当运动员。换句话说,不可以介入第三方物流业务,而是要集中精力于物流园区的服务平台搭建。

物流园区的服务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入驻企业和客户提供基本的保安、保洁、工程维修等专业性物业管理服务。二是提供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统一开具发票、办理行政许可等一体化行政服务。三是为入驻企业提供人力资源、财务记账、法律合同等企业管理服务。四是为入驻企业提供业务信息,提供辅助性业务服务(如配送、装卸等)。五是提供贷款、担保、保险、融资租赁和仓单质押等物流金融服务。

物流园区作为城市基础性设施,地方政府要统一规划,避免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并提供相应的土地、税收和资金扶持。

如何利用物流提高企业竞争力 篇4

物流管理这一概念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即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gt)。1985年美国物流协会为物流管理下了一个权威的定义:物流管理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1]其活动包括:客户服务、需求预测、运输、仓储、搬运、包装、库存控制、工厂和仓库选址、定单和分销处理、采购、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物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保证这一利润源泉实现的关键是完善企业的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现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更多的压力和困难。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如何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企业实行物流管理,通过发展和完善企业物流系统,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从而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无疑成为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企业要完善自己的物流系统需要考虑物流活动的多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上都需要做具体的分析和完善;另外,还要从整个物流系统上考虑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降低。比较关键的途径有:

1 选址策略

许多产品是原材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的产物,为向特定市场的销售而产生的。因而,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三个因素是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均对一个企业的选址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址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企业目标市场的定位。客户的需求、零部件和组件的位置也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因为除了出货流动、运输服务、各地的税率、劳动力供求情况、地区人口特征、安全、法律关注、当地因素(比如社区对新事业的态度)、土地成本以及公用事业的可用性等,都是企业选址时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例如,英特尔公司必须为它的新的半导体制造设施决定位置。公司从许多主要城市收到投标,包括俄亥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德克萨斯州的奥斯丁和亚利桑那州的钱德勒,最终英特尔公司选择了亚利桑那的位置,因为它在附近已经有一个工厂,当地正在成为具有吸引人来的劳动力队伍,该市提供税收和其他优惠,并且因特尔和当地政府有着很好的关系。[2]

2 采购策略

采购是工商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为提供社会最终产品或业务使用而购买生产资料的活动。企业要建立好的物流系统,就必须进行采购活动分析。采购活动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间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等。成本分析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买家们不仅要考虑最原始的物料成本,也要考虑上游供应商的成本。

市场竞争持续不断、产品技术的差异不断缩小、集成度不断提高,是整个市场现状的真实写照。而作为采购管理与采购行为的基础,采购活动分析的重要性更是日益突出。

2.1 运作初的采购策略分析

普遍而言,生产型企业通常要用销售额的40%~70%来进行原材料采购。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的执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快速灵活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3]因此,生产型企业在运作之初就必须意识到,作为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环,采购活动分析对于企业成本的控制相当重要。采购活动分析没有做好,就意味着企业的供应链和成本没有控制好,企业的经营生存和发展就存在问题。国内许多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并没有采购分析的概念,只是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意识到采购分析的重要。

2.2 供应链成本角度的采购策略分析

所谓采购活动分析,即是分析该买什么、买多少、什么时候买、花多少钱、什么时候得到以及怎样得到的问题。由此可见,采购活动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间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等。成本分析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买家们不仅要考虑最原始的物料成本,也要考虑上游供应商的成本。采购活动的原则就是一切从供应链的成本角度出发,因为供应商的成本也是企业总成本的一部分。因此,要求本地化的采购比例要越来越多,只有这样供应商和采购商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得到加强。采购商要从长远出发,多考虑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让供应商赚到足够的利润,才会有长远的合作关系,这也是供应商开发的重要途径。

2.3 考虑订单和供应周期两个因素

在分析采购活动时,一定要结合库存情况。如果产品一生产出来就在跌价,并且拥有大量的库存,那就相当于钱一天天在损失,厂商所担的风险就越高。[4]因此,在现代社会,零库存的概念在企业中大行其道。许多企业都开始实行本地化采购,并力求越来越多的工作流程实现JIT,一点点把库存减到最小。

究竟该买多少才算合适?什么时候下单最好呢?要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需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要考察自己所接收到的订单情况,通过参考过去“一定时间内”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把这两个值进行加权计算来得到未来的计划。二是需要考察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即“一定时间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以计算出对供应商比较合适的交货周期和交货数量。这里面有两个信息值得说明。首先,竞争的加剧促使订单变化快,对“一定时间内”的界定也变得越来越短,而变化的幅度却越来越大。其次,在进行采购活动分析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订单情况,也要切身结合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因为他们也有成本,也有供应商,这一点也是从供应链的角度考虑采购活动分析的重要方向。

2.4 依据订单类别选择不同的供应商

解决了订单和供应周期两个问题之后,需要分析该向谁下单的问题。采购清单通常会被划分为三个小部分:传统的采购订单PO、JIT订单和VMI订单。这一分类的基础是供应商的类别属性,也体现出对供应商进行审查的重要性。

企业对供应商的评估有一个通用的流程。首先是审查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组织结构是否健全、财务状况是否稳定、生产的品种和产能以及有哪些客户群体等。等待供应商过了基本的审查关后,又派出由研发、采购、生产、品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团队对其进行现场审查,做详细的认证。之后,再由供应商开始从产品送样直到供应商的产品通过批量认证。审查供应商最重要的环节在于现场验证和样品抽验阶段。

目前,国内外很多大公司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系统来保证采购分析流程的准确性。例如明基在接到客户订单后,会通过ERP系统进行生产流程安排,ERP系统结合生产流程安排和库存方面的信息,计算出物料需求清单。SRM(供应商管理)系统会根据系统中预先设置的供应商属性,将物料需求清单分成传统PO、JIT和VMI三个部分,并分别排出所需物料的详细列表和具体进料时间。JIT信息可通过短信等方式通知供应商,让其登陆公司的网站查询订单信息;VMI信息则及时反馈给供应商。

然而,上述流程的基础在于稳定的市场供应。供应紧张时又当如何?供应断链的情况一定会发生,当预感供应开始紧张时,通常要做两件事:提前备料和生产周期的排整。供应紧张时还需要分析成本与货源的问题。这种折中的问题需要分析哪一种利益最多。倘若今天没有买进来,生产那一端就断掉了。但是吃进货以后,可能在成本上增加了一点,不过,虽然利润会减少一点,但总要好过不出货;因为有时候要保货,而不是要保成本。

3 供应商策略和产品策略

每一个公司都在某种程度上依靠其他企业提供的材料和服务。在大多数行业,公司将收入的40%到60%的花费在外界资源提供的材料和服务上。[5]

这个获取材料和服务以确保企业的制造和物流过程有效运行的过程,称为采购。采购的职能包括供应源的位置、决定材料的获取形式、安排购买的时机、决定价格以及质量控制。近几年,以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的大幅度变动为标志的变化的经济环境,使采购在物流过程中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组织与为数很少的几个关键供应商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做好供应商的开发和产品开发工作对企业改善自身物流系统,提高物流系统效率,从而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都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3.1 供应商策略

企业应与供应商一起制定战略计划,来支持制造流程的管理过程和新产品的开发。根据供应商对组织的贡献和重要性,可以对供应商进行战略性的分类。在那些业务遍及全世界的公司中,应该从公司总部在全球基础上寻找供货源。公司应与少数的核心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的伙伴关系,如沃尔玛(Wal-mart)。理想的结果是一种双赢的关系,代表着对传统的出价-购买方法的一种改变。

让关键的供应商较早地参与到设计周期中来,能够大大地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获得供应商的早期输入,可以在设计完成之前就在工程、采购和供应商之间达成所要求的协调一致,从而缩短了时间。采购职能开发了如EDI和因特网连接等快速通讯机制,迅速地传递需求信息。这些快速通讯工具为减少花在采购交易上的时间和金钱提供了一种手段。

3.2 产品策略

企业必须将客户和供应商集成到产品开发过程中来。如果新产品是公司的生命力,那么产品开发是公司新产品的生命力,客户和供应商应该被集成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以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为了使组织保持竞争力,企业必须在更短的时间段中开发和成功投放适当的新产品。负责产品开发和商业化过程的经理必须做到:与客户关系管理相协调,确认明确的或含糊的客户需求;与采购部门联合选择材料和供应商;针对产品/市场组合,开发有关制造流程的生产技术;评估生产能力以及与最佳供应链流程的集成。

4 物流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越来越多的组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QM)作为建立竞争优势的途径。全面质量管理专注于质量的持续的改进活动。一个组织满足顾客对质量的需求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它的与众不同就将达到什么程度,同时顾客的忠诚度就能保持到什么程度。不仅如此,持续地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的可靠性,可以使组织的竞争优势令竞争对手难以模仿。[6]比如,产品创新对于保持竞争优势的贡献很有限,因为它们很快会被竞争对手模仿,但是不断地改进所取得的成果是组织经营的综合体现,它会形成大量积累的竞争优势。TQM是一个通用的商业原理,可以应用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制造、营销和物流。作为一种商业原理,TQM应该深入物流运作的所有方面之中。TQM要求物流管理者积极地在第一次就以正确的方法执行正确的活动,并持续改进,直到达到所需的水平。

5 物流系统实行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 QR)机制

快速反应(QR)是指物流企业面对多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不是储备“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用户提出需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的服务和产品。快速反应是一个零售领域的策略,它融合了许多策略,在加快库存流动的同时,改进库存管理。大多数快速反应仅限于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在得到充分实施时,QR将JIT原理应用于整个供应链,从原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该理念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和条形码技术的结合而运作。销售数据被即时获取,信息传递给制造商,后者随后通知其原材料供应商,并根据需要指定生产和发运计划,以满足补充的需要。这使库存得以降低,同时加快反应时间、降低缺货次数、减少搬运以及使过期报废最小化。虽然QR产生在纺织制衣行业,如今它在零售领域的许多行业得到应用,包装消费品领域,尤其是百货行业,实施了一种改进型的QR,称作有效客户反应(ECR)。

物流能力是提高企业长久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伴随着社会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形成的竞争力的来源,尤其是伴随着大型运输工具的出现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实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延伸,更是使得物流管理在企业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各个方面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在企业运作的全过程中,切实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设和改造自己企业的物流系统,就能真正快速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摘要:21世纪是物流的世纪。近几年来,有效的物流管理已经被认为是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和竞争绩效的关键因素。与其他竞争手段不同的是:一个企业的物流能力是其竞争对手无法在短时间内轻易或者廉价模仿的。因而,一旦企业在物流方面拥有了高效率的物流管理系统,无疑将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力。文中着眼于企业物流活动的全过程,说明如何在物流活动的众多关键环节上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全面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戢守峰:《物流管理新论》[M];科学出版社,2004:26-27。

[2](美)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M·比克斯比·库泊,李习文、王增东译:《供应链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5。

[3]关冬石、王哲、杨勇:《关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J];《煤炭技术》2007(5):150-151。

[4]陈雯、凌定成:《现代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4):41-42。

[5]翁心刚:《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J];《中国流通经济》2005(6):14-17。

浅谈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5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行业领先者和落后者的差距不断扩大,赢家通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赢得部分甚至整个市场,行业集中度上升,竞争对手的排名变化加剧。

如果把全球商业的竞争看作是一场经济奥运会的话,对于当今在行业占据统治地位的“金牌”企业来说又有什么样的制胜秘诀?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其实这些“金牌”企业都是从诞生那天起就开始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将此作为终生的使命。它们过去也曾经是弱小的新兴企业,凭借不断拼搏和创新在竞争中逐渐提炼出符合自身行业本质的核心竞争力,再通过一整套的战略管理和机制创新来强化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绝对竞争优势,最终成长为真正的“金牌”企业。这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金牌”企业创建了新的行业标准和享誉全球的品牌。这段历程正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最艰难的,也是最宝贵的历程,这些“金牌”企业竞争中制胜的经验值得推崇和学习。

如现代商战所推崇的一句格言:“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也必然是一个随着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动态研究过程。

一、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与理论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企业核心能力,其英文原意是“核心能力或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而进入中国并在企业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界和学术界所重视,但至今对于核心竞争力研究,各方仍存在较大的分歧。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于1990年,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学者哈默(Gary.Hamel)首次提出,他们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能力。”

在1992年,巴顿(Barton)提出,“企业核心能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包括四个维度,“技巧和知识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观系统”。

库姆斯(Coombs)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各种能力的组合”。德梅约和厄特巴克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认为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

麦肯锡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

纵观国外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可以看出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也经历了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伴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引入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国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相比国外更显支离破碎,理论论述层面居多,缺乏实战研究,而针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尤显苍白,更谈不上实践指导作用。(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与定义

综观上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分析,我们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主要可以整理归纳如下几种观点:

现发展目标,始终从各个运营活动来提高运营效益和优势,这些优势相对于同行竞争对手而言就是竞争优势(或称“竞争力”),而运营活就是竞争优势的基本单位。

构成或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有很多,多数情况下企业仅凭在某些运营活动具有优势也许能获得一时或阶段性的成功,但如果希望以此获得持续成功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了绝对竞争优势的企业才可以领先于对手、获得竞争溢价并取得持续成功。

关于“绝对竞争优势”在美国著名硅谷咨询大师John L.Nesheim的最新力作《The Power of Unfair Advantage》中的定义: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表现出的独特的、前后一致的差异性,这一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公司有能力向客户长期提供优于其他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竞争优势和绝对竞争优势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绝对竞争优势来源于竞争优势,是竞争优势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持续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优势的综合体现。而在构成绝对竞争优势的众多优势变量当中,又存在着一些核心的关键优势变量,这些关键的核心变量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以及绝对竞争优势的关系如图表1。

图表 1: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与绝对竞争优势示意图

根据图表1所示,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要赢得市场实现发展愿景,就必须对外形成差别于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才能实现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持续的成本优势和价值优势。

企业绝对竞争优势是由一系列具有优势的运营活动在先进的制度安排和企业文化配合下所形成,其中最为核心的、难以被模仿的、独特的差异性竞争优势即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甚至在不同时期的同一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也会随环境的变化、战略调整或技术创新影响而有所不同。(三)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物流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是服务,其行业本质是服务。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就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运用资源持续满足或超出客户预期服务水平的能力。

从发展初期而言,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充分运用自身资源和

运作管理能力,领先于竞争对手,把正确的货品(Right Product),以最佳的成本(Right Cost),在准确的时间(Right Time),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完好快速地提供给正确的收货人。这也是客户衡量物流服务的质量标准,其核心思想就是快速和低廉、产品完好,因此,是否具备快速、低廉地将货物送达目的地的服务能力就是现阶段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在这一时期,由于物流企业管理水平还不高,普遍离生产率边界较远,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依靠企业运营效益的提升而得以实现。

图表 2:生产率边界曲线图

从长期而言,由于科技进步迅速带来了信息渠道的高度发达,竞争对手可以通过诸如全面质量管理、时基竞争和标标法等管理工具或收购兼并或学习交流等方式迅速模仿同行业者的管理技巧和新技术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的运营实践,那些最为通行的解决方案往往扩散的速度也是最快的。几乎没有企业能在长时间内凭借运营效益赢得竞争。就以美国年

产值逾50亿美元的商务印刷业为例。当纳利公司(R.R.Donnelley & Sons)、魁北克公司(Quebecor)、世界彩色印刷公司(World Color Press)和大花印刷公司(Big Flower Press)是该产业的最大企业,它们正在展开头对头的竞争,为所有类型的客户服务,提供相同的印刷技术(凹版印刷和轮转胶印),投入巨资购买同样的新设备,提高印刷速度,减少员工人数。然而,生产率改进带来的主要收益被客户和设备供应商获得,而企业本身并未因此提高盈利能力。即便是行业领导企业当纳利公司,它的利润率在1980年代一直维持在7%以上,到了1995年,却下跌到不足4.6%。这种现象在一个接一个行业中上演,就连物流行业也不例外。如几年前我国物流行业回程配载率非常低,于是众多物流企业开始搭建干线回程运输平台,以期获得高于单向运输业务的超额利润回报,而至今看来物流企业在此方面运营效益的提高确实推动了生产率边界向外拓展,从而有力地提高了每个企业的竞争门槛,具有回程能力的业务利润确实也较之原先单向运输业务有所提高,但生产率的改进带来的收益迫于各大物流商也先后具备了同样的回程配载能力,在竞争趋同的压力下由此产生的主要收益最终还是被接受物流服务的货主企业或车辆供应商所获得。

因此,从长期而言,企业包括物流企业唯有建立起一种可长期保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即绝对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竞争对手。参考资料

[1]《哈佛商业评论》——2008年8月百年庆典特刊

[2]美国 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 著的《商战》

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篇6

[关键词] 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

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经济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崛起,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必将带来物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加快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一、中国物流业竞争力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环境尚未完善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我国已出台了一些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和政策,但尚不全面,也不具体,一些政策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物流业的发展。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受部门、地方利益牵制,现行政策法规数量虽多,但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而我国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部门或地区保护的色彩,各家规定不配套,交接手续烦琐,不能保证物流的通畅运行,导致物流产业在规划上难以达到资源共享,统一配置,对物流企业的运作产生阻滞,严重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2.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影响企业竞争实力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是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模小,在运输工具与运输方式上,线路历程少,密度低,现代化水平也较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与世界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相比,在资源配置、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使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由于在仓储系统发展建设过程中,没有按照未来的市场发展需求和市场环境状况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造成以行政部门为系统建立的仓储系统面积大、数量多、仓储设备现代化水平低、区域布局不合理,空间布局也不合理,物流环节存在相互重复、冲突现象,使得商品呆滞时间过长,物流市场无序竞争。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不足,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和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明显滞后, 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不同运输方式的装备和物流器具之间的标准都不一致,影响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影响物流效率的提高。

3.物流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但规模小,缺乏竞争优势

我国物流业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几年发展很快。随着物流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物流需求从更多行业、更多企业、更大范围释放出来,生产与流通企业逐步认识到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不断加强物流管理,物流需求的增长使我国物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市场份额少,功能单一、服务水平和能力不高,且比较分散,缺乏竞争优势。如何把分散的物流企业和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和企业群体,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4.国外物流企业加速进军中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一些国外制造商、零售商在中国率先将物流业务外包,推动了国内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育和成长,加快了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步伐,也加快了我国物流业的升级。与此同时,纷纷抢滩中国物流市场的国外物流企业,在带来先进的物流理念、运作模式和管理技术的同时,也给我国本土的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5.物流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物流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其服务的内容是对物流的科学管理,物流人才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也是物流企业成长的保障。因此,物流人才的水平决定了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目前我国从事物流工作的队伍十分庞大,但真正受过物流系统教育的人不多。无论是宏观管理人才、行业管理人才还是企业内部管理人才,特别是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城市物流规划、物流系统运筹、第三方物流技术运作性等等人才严重匮乏,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

6.我国的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阻碍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提升

物流信息网络是现代物流的显著标志,也是物流企业快捷运作的保证。低水平物流信息网络是我国物流业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不仅数量少,而且层次较低,计算机应用多局限于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在已经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有不少企业的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物流企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仓库管理、运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货物追踪、单证传递、资金结算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 物流标准化是指对物流 设施、物流机械和器具、物流工作和服务等物流活动规定统一的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我国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如《物流术语》、《商品条形码》、《物流单元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等国家标准的制定, 但在推广力度、标准化程度和范围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7.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物流的本质是服务,服务质量是物流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物流企业生命的保证。尽管我国物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意。物流服务仍以传统业务和方式为主,从服务内容和方式看,仍以局部的、分段的物流服务为主, 能够提供全过程物流服务的企业仍然不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二、提升我国物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在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快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笔者认为目前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宏观对策

(1)完善推动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建设。目前尽管有关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有所改善,但对处于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物流企业来讲,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仍然十分重要。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制定旨在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完善物流市场体系,推动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和联合,加大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保障中国物流业在规范的宏观环境中健康发展。

(2)构筑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是主持全部物流活动高效、稳定运行进而支持经济运行的一个平台,其发展建设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首先应对运输大通道加以规划,进一步强化铁路、海运的主干线运输作用和航空货运的补充作用,以及公路运输的延伸、集散、到户的作用。其次还应加速对物流结点的建设、物流线路的优化选择和物流网络的培育。

2.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微观对策

(1)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信息网络化与标准化是现代物流技术发展两大关键,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生命线,而物流标准化则是促进整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桥梁。应该把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和制定物流技术标准放在优先的地位来抓好。支持行业协会制定物流作业和服务的标准,统一物流用语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

(2)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形成完善的用人机制。物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对物流人才培养的支持和投人,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加强物流学科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另一方面,企业更应当积极谋求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强内部相关人员的培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对优秀人才的奖励机制,为物流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整合物流资源,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物流企业要通过重组、兼并与联合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建立起大规模、综合型物流企业集团。当前尤其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将物流服务与工商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紧密融合,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真正具备为用户优化物流管理提供策划设计、组织运筹和实际操作等综合服务的能力,为打造第四方物流企业作准备。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不同特点,物流产业可以选择不同模式,实现物流企业的规模快速扩张,提升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积极发展绿色物流。物流发展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物流业要建立一种与环境共生型、循环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进而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促进经济和消费的健康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应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活动实现物流的绿色化。

(5)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企业要做大做强,应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以方便客户为标准,为客户提供最大的服务价值,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重组,精简或者优化物流业务流程,取消流程中不必要的业务环节,实现业务流程的紧密衔接,减少部门之间、不同管理层之间的摩擦、冲突和障碍,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同时,物流企业应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建立起具有活力的运营机制,大力推进企业的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恪守诚信经营,提供良好的规范化服务,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努力打造企业品牌优势。

总之,我国目前的物流业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要想完全实现对我国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和管理,必然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包括政府、企业和物流商在内的各个方面要勇于突破现状、勇于变革、接受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创造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构筑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整合物流资源,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物流业的全方位的快速发展,提升物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俊发:发展现代物流亟需注意五方面[J].中外物流.2006.5

[2]黄明山: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8

[3]刘健桂: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6.06

[4]姚可敏: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前景及对策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6.10

[5]秦分队魏农建:物流业竞争力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6.23

[6]夏春玉:流通概论[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重视物流管理提高竞争能力 篇7

一、物流的发展历程

物流的发展, 可追溯到20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到50年代末, 物流的内容包含两部分:工商物流和军事物流。

工商物流。此时的工商物流主要重视产品分配, 把物流看成营销子系统, 没人认识到物流系统管理可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军事物流。由于当时前方战事变动很快, 如何组织军需品的供给、各级供应基地合理库存量的确定、军需品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的合理使用等, 这些形成了综合性的研究课题, 为了合理解决上述问题, 美国军事部门运用运筹学与当时刚刚问世的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了科学规划, 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是物流科学的萌芽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 由于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生产过程管理的效益随着工业大批量生产的普及已不再那么显著, 物流设施和技术发展相对滞后, 物流成本相对生产成本而言有上升趋势, 因而人们不得不加大了基础设施及物流设备的投资力度, 不得不对各种物流活动的规律进行认真的研究, 试图找出降低物流费用的途径。

进入70年代, 石油危机的爆发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慢, 另外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引起社会物流量增幅减小, 企业管理的压力比以往更大, 企业认识到把物料管理与产品物流综合起来管理可以大大地提高经济效益, 从而由过去的硬件投资、扩大输送能力为主, 转向以软件技术改善、强化管理为主。对物流的研究已不再是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环节, 而是把所有的物资流动分为运动和滞留两种状态。

90年代以后,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流通管理效率, 跨国公司经营方式的普及, 促使企业开始把着眼点放开至流通活动的整体而不是局部, 结束了各种物流作业活动处于孤立、分散、从属地位的历史, 使得原来在社会经济中处于潜隐状态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 并以此为中心开展研究活动, 形成了现在的物流科学, 逐渐产生了适应社会经济和企业管理发展的新理论 (如“及时供应”和“零储存”、“第三方物流”、“供应链”) ,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推动了物流全球性标准化管理的新观念, 物流管理的范围已超出了对物流的管理, 而是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管理。

二、企业物流系统

企业物流。从原材料的采购进厂开始, 经过各工序的生产加工, 制造成产品出厂供应用户, 还包括中间的原材料储存和产品储存, 这一物料流转全过程的网络, 即企业物流系统, 见下图所示:

企业物流过程, 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供应物流。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及库存管理等。它含送达本企业外部物流和企业仓库将原料送达生产线的企业内部物流。

生产物流。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厂内运输 (搬运) 、半成品仓库储存与管理等全过程。

销售物流。包括产成品的库存管理、仓库发货运输、订货销售与服务等。这是企业为实现产品销售、组织产品送达用户或市场供应点的外部物流。对于双方互需产品的企业, 一方的销售物流便是另一方的供应物流。

回收、废弃物流。包括废料的回收利用, 废料、废气、废水的处理。

三、物流的作用

企业物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重视物流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物流作业费用,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增加企业利润, 改善物流管理现状, 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 降低物流费用, 减少经营成本

物流费用在企业经营成本中占有相当比重, 通过对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物流过程的系统设计和改善, 可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物流资源, 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有效降低运输、配送、分销、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等物流作业费用, 从而直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2. 缩短经营周期, 加快资金周转

通过合理制订生产经营计划进行均衡生产, 同时减少库存、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可以有效地缩短生产经营周期, 使采购回的原材料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产品供给用户, 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缩短生产经营周期, 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加快资金周转,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 压缩物资库存, 减少资金占用

库存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控制策略和管理方法使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满足生产经营要求的前提下, 库存量越少越好、库存时间越短越好, 这是因为企业的流动资金主要是被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物资占用。因此, 压缩物资库存对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起显著作用。

4. 共享社会资源, 培育核心能力

根据专业化经营和物流管理的需要, 重新设计物流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 对外可通过物流作业的外包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 对内可集中资源于关键性的产品经营, 培育核心能力, 建设持久的竞争优势。

5. 改善物流系统, 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物流系统涉及企业内外部诸多相关业务职能部门, 其中任何一个部门管理不当都会引起整个物流系统的不协调, 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例如:减少库存必须提高供应部门的工作效率, 保证供应渠道的畅通才不发生“断粮”。因此, 改善物流系统的管理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重视物流管理的措施

1. 合理规划物流设施

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适应物流作业要求、节约资源、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上, 对企业的建筑物、物流作业系统、生产设备、厂房仓库、管理部门等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充分利用。

2. 科学选择供应单位

在物资质量适用、价格低廉、运距较近、售后服务较好、协作关系稳定的前提下, 科学合理地选择物资供应单位, 减少流通环节, 以保证原材料供应及时、采购成本最低。

3. 合理设置物资库存

在保证生产过程连续均衡、各生产环节协调衔接的前提下, 严格控制原材料、在制品的数量, 使之保持合理的储备水平。根据目标消费者的位置及其对产品运送便利性的要求、以及仓库投资的大小, 合理设置产成品库存和配送中心, 避免物资的积压和损失, 加速物资流动、缩短经营周期。

4. 恰当选择运送方式

根据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性能特点、目标市场的远近, 选择恰当的运输路线、运输工具及其他物流作业方式, 及时满足用户所需, 用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获取较高的附加值。

5. 合理组织物流活动

根据物流作业计划、物资性能和物流作业成本, 正确选择配备物流设施、设备、人员, 使不同设施、设备之间在品种上配套, 管理上衔接, 使设备与人员之间结构平衡, 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6.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社会物流市场的逐渐形成, 企业可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完成企业外部物流作业任务, 以减少物流设施的投资, 减少物流作业人员,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集中企业资源于产品的生产、科研、开发, 提高产成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增强竞争优势。

五、结语

企业物流是由企业内外部诸多环节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是由许多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的功能性活动逐步完成的, 这些活动包括需求预测、物料采购、订单处理、存货运输、分销配送、客户服务等。物流过程所耗费的劳动, 实质上是对制造成本的一种追加。因此, 物流管理应以合理的组织、效率的提高、潜力的挖掘、费用的降低为基本要求, 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 进行统筹规划, 有效地利用和分配资源, 在提高物流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物流作业费用, 从而直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竞争能力。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物流的发展历程和企业物流系统, 论述了重视物流管理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利润及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并提出了改善物流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作用,措施

参考文献

[1]李述容, 孙守成.物流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2]王文泰.第三个利润源极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J].中国经贸导刊.2001, 6.

[3]郭俐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措施探讨[J].交通企业理, 2007, 2.

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篇8

物流金融作为物流业与金融业相结合的创新产品和衍生服务, 它不仅能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 经营利润, 而且可以协助客户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降低融资成本, 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因此, 物流金融成为当前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领域,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结合也由此从概念变成现实。

一、物流金融内涵及其对物流企业的意义

众所周知, 在生产、流通、消费的整个供应链过程中, 从原材料生产、采购到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配送和批发、零售等一系列环节, 都存在大量的库存活动。这些库存虽然是保障生产和销售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 但是也会让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沉淀和占用, 使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因此, 在融资能力不强的情况下, 利用存货进行融资, 就成为企业新的融资渠道。而对存货的管理正是物流服务基本功能的体现, 掌握客户物流过程的物流企业, 作为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点, 成为银行开展融资业务最有效的合作者。由此, 物流金融作为物流服务的延伸和新兴增值服务, 就应运而生了。

物流金融是一个新概念, 是指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 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 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和信用的运动, 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

狭义而言, 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在物流业务过程中利用贷款、承兑汇票等多种信用工具为生产商及其下游经销商、上游供应商和最终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资金汇划、信息查询等为一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类服务往往需要银行的参与, 最终使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银行各方都能受益, 使资金流在整个供应链中快速有效运转。

物流金融是顺应市场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的创新型物流服务, 作为一项延伸服务, 其日益成为物流服务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物流金融对于物流企业的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供应链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并对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中的“四流”是同步的, 不能隔离地运行, 任何一方面的不协调都会影响供应链效率。然而, 不可避免的库存占用了大量资金, 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造成了供应链效率的低下。而物流金融将库存转化为资金, 提高了供应链的资金周转率。

(二) 物流企业新的利润源

企业竞争的结果导致物流服务的利润下降, 迫使物流企业开辟新的服务领域, 金融服务就成为一个提高企业竞争力, 增加利润的重要业务。UPS认为, 对于卡车运输、货代和一般物流服务而言, 激烈的竞争使利润率下降到平均只有2%左右, 已没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而对于供应链末端的金融服务来说, 由于涉足企业较少, 目前还有广大空间。于是, 包括UPS在内的几家大型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中增加了一项金融服务, 将其作为争取客户、增加企业利润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 提升物流企业竞争优势

“贷款难”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的难题, 而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物流金融服务, 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缺乏问题, 从而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因此, 物流金融正成为物流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例如, 仓单质押是典型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物流金融服务。

(四) 提高物流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物流活动中的风险, 存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 包括运输、装卸、包装等。利用物流金融中的保险服务, 可以为物流活动保驾护航, 从而有效提高物流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因此, 物流金融服务是以资金为纽带、物流服务为平台, 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开展的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服务创新。物流企业通过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业务, 不但巩固了原有的客户关系, 开拓了新的服务市场, 成为业务和利润新的增长点, 而且使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号召力, 有助于形成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我国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现状

目前而言, 我国物流金融的服务程度不高, 大多还停留于向供应链上的某个环节提供相关的融资服务。对于贯穿供应链全过程的物流金融服务来说, 我国的物流金融服务市场尚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有待提升与突破。

(一) 物流金融服务的业务流程不规范

由于物流金融服务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时间不长, 还没有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统一的作业规范, 物流企业和银行没有统一标准可以参照。银行没有专门针对物流金融信贷业务的操作规范, 还是运用一般信贷操作流程规则来办理物流金融信贷业务, 致使物流金融信贷业务手续异常繁琐, 效率低下。就拿仓单质押业务来说, 目前不同地区、不同银行都有不同的操作模式和合同条款。为了控制金融物流业务中的仓单风险, 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经验积累, 制定出自己的仓单管理规范。这从企业着手控制风险的角度来看, 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从行业角度来看, 这种状况不利于业务操作的风险控制, 程序也比较繁琐, 而且不同企业的规范也给银行和中小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

此外, 由于物流企业、银行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没有办法在实施物流金融业务的同时实现协同信息化, 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和共享以及银行对业务的监管和客户对服务过程的跟踪, 从而影响了物流金融业务实施过程中对风险的反应和处理能力。

(二) 物流金融人才匮乏

西方国家的物流产业和物流金融业务能够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拥有大批精通物流、金融、法律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然而在我国, 由于现代物流的发展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懂物流管理和经营的人才缺乏, 而懂得物流金融的人才那更是寥寥无几。因此, 在金融领域, 熟悉国内外金融知识、又懂得物流业务开展的双专业人才是市场的稀缺人才。

(三) 我国物流企业的规模实力不足, 经营水平有限

金融物流业务的操作环节复杂, 能否顺利地开展金融物流服务与物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有很大关系。然而, 据调查, 我国的物流企业绝大多数表现为百人以下的小型运输仓储公司, 而规模在五百人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却仅有11%左右。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金融物流服务才刚刚起步, 就企业自身规模实力而言远没有国际物流企业强大, 因此, 受限于规模、资本等多种因素, 大多数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经营管理制度、员工素质等方面都还难以达到物流金融所要求的水平,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流金融业务在更大范围内的顺利开展。

(四) 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存在政策束缚

1916年, 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 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的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1998年, 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九编, 按照担保功能等五个方面制定了动产担保法律, 扩大了担保物范围以促进融资简便, 平衡不同权利人的利益, 高效率地执行担保权, 以避免担保权落空。在欧洲, 由于复兴开发银行的推动, 欧盟成员国中有22个国家通过了有关动产担保的法律。欧盟还倾向于接受美、加模式的动产担保制度, 并建立统一的动产担保权登记制度。

然而在我国, 现行的法律体系仍不完善, 我国法律规定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可并购银行, 如何在不违背我国金融法规的前提下利用自有资金和信用开展业务,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依然是一个难题。例如, 许多物流企业代收货款的服务项目, 如果严格按照我国现行体制以及法律体系来讲的话, 这是不允许的。

另外, 由于我国实施外汇管制, 国际快递公司即使在国内收到了货款, 也无法将其代收的货款送到国外。因此, 在我国的外汇政策限制下, 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就无法开展国际间的业务。

(五) 缺乏对物流企业进行监管的专门机构

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仓储企业必须是独立的, 应具备信用良好、流程规范、管理严格等标准, 对所储存的商品, 要按照国家等级标准进行数量测算和质量鉴定, 同时应当具有与客户、银行联网的信息网络。然而, 目前由于我国对仓储企业没有资质认定, 导致其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 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发挥作用, 仓单质押融资等业务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随着物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行业竞争将继续加大, 中国物流企业要在物流巨头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 物流服务创新是其必由之路。在物流金融的运作过程中, 尽管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已经突破了原有的仓储、配送等职能, 开始参与到企业融资流程中, 提供包括货物监管、信用评价、货物信息供应、还款担保等多种服务, 但与世界顶级物流公司相比, 其服务层面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 中国本土物流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着眼于企业未来竞争力的物流金融服务发展思路

物流金融服务, 实际上是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机结合的一种形式, 是物流企业联合银行, 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把握和控制, 突破传统的仓储服务模式和风险控制模式所推出的一种服务创新。

在这种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过程中, 开展物流金融服务, 不但可以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而且加强了物流企业的客户控制力, 在实现客户、物流企业、银行三赢的基础上, 帮助物流企业构筑未来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在此, 笔者从未来竞争力的视角, 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服务的具体路径和策略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 强化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理念

由于金融物流服务的理念在国内刚刚开展, 有很多中小企业并不能完全接受这项增值服务, 因此, 物流金融服务市场尚待培育。物流企业可以适时对客户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 为客户分析市场形势, 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增值物流服务, 并努力让客户体验到物流增值服务。只有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客户才能提高对物流企业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才会放心接受其提供的增值服务。

(二) 强化风险控制和管理, 解决物流金融服务发展难题

开展物流金融服务, 关系到银行、物流企业、货主多方利益, 在具体运作中引发资金、货物、单证 (仓单) 等的流动, 因而存在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各种风险,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因此, 如何结合风险来源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有效地控制风险是业务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对物流企业来说, 风险主要来源于客户资信、质押货物的选择和保管, 以及内部的操作运营等。为此, 物流企业可采取以下策略, 来实现对相关风险的有效控制。

1. 建立高效的市场商品信息收集、反馈体系。

快速有效的市场商品信息的收集、反馈体系, 可以使物流企业及时准确把握市场行情, 掌握商品的市场价值和销售情况变化规律, 及时获得真实资料, 以利于质押货物的评估和选择, 避免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评估失真。

2. 强化业务运营管理与操作规范。

物流企业要根据物流金融服务的不同方式, 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规范和监管程序, 严格杜绝由于内部管理漏洞和不规范而产生的风险。

3. 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

通过建立客户资信调查核实制度、客户资信档案制度、客户信用动态分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方式, 对客户进行全方位信用管理。

(三)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夯实物流金融服务发展基础

从服务的角度和两种委托关系上讲, 银行和货主均为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客户和对象。物流企业接受银行委托, 代理银行监管仓库中的货物或商品, 向银行提供的是代理监管的服务。同时它也接受货主的委托, 管理仓储的货物或商品, 为货主提供仓储和其他物流服务。

做好物流企业与银行、货主的客户关系管理, 包括物流企业与银行、货主的业务关系和信用关系的建立、维护和发展。对银行来说, 物流企业要以自身实力和规模、良好的信誉、规范的业务管理和广泛的客户网络关系, 与银行建立良好客户关系以取得银行支持。

对货主来说, 物流企业在提供优良的仓储服务和其他配套物流服务的同时, 通过对货主的信誉和资质调查、监管商品或货物的市场分析, 联合银行为货主提供金融服务, 并通过异地物流仓库监管、客户自有仓库监管等形式, 把服务方式向客户端延伸, 最大限度降低客户融资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 使物流企业与货主的关系得到加强和发展。

(四) 加强信息化管理, 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保障

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 使其与客户的关系多向化, 服务的内容多样化, 服务的地域也扩大化, 物流企业要收集和处理的信息也大量增加。这些信息既隐藏着商机, 也存在着危机和风险, 既关系到服务效率和质量的保障与提高, 也关系到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服务过程中, 应当以内部管理流程的信息化来协调各个部门和环节的工作, 优化操作流程的服务系统, 提高工作效率, 防范和减少内部操作的失误。

而与银行、客户等合作伙伴的协同作业信息化, 能使物流企业高效地同他们进行信息的沟通和共享, 减少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风险, 方便银行对业务的监管和客户对服务过程的跟踪, 提高物流企业对风险的反应和处理效率, 为客户提供更完善更高效的物流及其增值服务。

(五) 拓宽物流金融的融资渠道, 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

物流金融能够降低物流企业的融资成本, 降低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资本占用率, 降低采购成本, 提高企业资本利用率, 扩大销售规模, 提高销售利润和一体化服务水平, 从而实现资本优化配置。金融对物流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资金支持、结算支持、个性化服务支持等方面。银行必须加大对金融资金运作的监管, 发挥金融对物流的监督作用, 防范企业风险, 监督企业加强内部核算, 突出成本与效率关系, 加快资金回笼, 减少销售资金占压款或应收账款。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 物流金融服务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 降低信贷风险。物流金融应激励物流业不断创新企业内部运行机制, 减少库存和物资占压。加速企业资金周转, 降低占压资金成本, 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增强市场竞争力。

物流金融作为一种物流创新服务, 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和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 也是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是一个“多赢”的合作。作为国内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们相信, 物流金融业务以其综合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整体优势, 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必将推进我国物流企业决胜未来的市场竞争力的形成和现代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

摘要:作为顺应市场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的创新型物流服务, 物流金融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和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 也是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我国物流企业的未来竞争力为视角, 对发展物流金融服务的具体策略和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指出物流金融服务必将推动物流企业的管理创新和业务发展, 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决胜未来和物流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物流金融,服务,物流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祥锋朱道立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新[J]物流技术2005 (3)

【2】彭志忠物流金融的价值链提升要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7 (4)

【3】罗齐朱道立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 (2)

【4】李娟物流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新思路[J]商场现代化2007 (5)

【5】邹小芄唐元琦物流金融:物流研究的新领域[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 (9)

【6】孟超田志军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物流金融[J]经济研究2006 (9)

【7】郑明祥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的思路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6 (9)

打造煤炭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9

虽然煤炭物流企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 在快迅发展的背后,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 将直接影响到煤炭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煤炭物流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中, 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这也是影响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的一个大问题。

现阶段我们煤炭物流企业多由原煤炭企业的供销部门转型发展而来,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和本世纪初, 国有煤炭企业基本实现了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变和主辅分离的改革, 相继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在集团化的管理体制下, 煤炭运销和物资管理业务与煤炭开采主业剥离, 重组为专业化的运销和物资分公司, 担负着煤炭储运销、物资采购与供应、国内外贸易等职能, 成为集团的利润中心。整体看, 物流业务仍然以煤炭运销和保证煤炭生产的物资供应为主, 较少进入服务化的综合配送领域。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煤炭物流企业的尴尬局面。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业务大而不精, 业务利润率低,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不适应目前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

造成这种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体制的问题、煤炭企业的特殊性、管理者的观念、人才的匮乏等等。

针对目前煤炭物流核心竞争力缺乏的现状, 我以开滦物流的一些成功经验为例, 探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 从思想上重视。

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的领导者、决策者从思想上重视, 将之视为关乎企业前途的大事, 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开滦集团在制定“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时, 对物流产业高度重视, 做为集团公司的重点产业制定了未来几年内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此后又委托相关研究单位制定了“物流产业十二五规划”, 物流产业的目标和发展思路进行了细化和分解。

2. 理顺煤炭物流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由于煤炭企业多由国有大型企业转型而来, 公司的运作仍在集团或母公司的控制和管理之下, 因此在体制和机制上难完全满足现代物流企业运作的要求。在现行的体制和机制条件下, 还存在着业务流程和衔接不畅, 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的不一致性, 各分 (子) 公司的优势和互补得不到体现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得不到有效地配置, 内部决策机制运行不顺畅, 企业运营、决策效率低下, 同时还会产生各部门或子公司之间相互争夺市场和业务, 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针对这种情况, 开滦物流打破了原有的管理格局, 建立了一部三公司式的管理体制, 由物贸管理部统一协调物流产业的发展, 理顺了运行机制, 从而发挥了集团优势, 实现资源地合理配置, 企业运行更顺畅有效。

3. 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

要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 把目光放远, 不局限于企业自身, 利用煤炭企业规模、资金、设备等方面的优势, 建立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网络中的核心地位, 通过这一核心地位, 可以调动和整合整个供应链网络中的资源。开滦物流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储配煤基地的发展模式正是供应链思想的体现。

4. 创新主营业务模式。

煤炭物流企业业务以煤炭贸易为主, 短期内这一现状不会有大的改变, 这也煤炭物流企业的优势所在, 重要的是要进行业务模式创新, 提高业务的盈利能力, 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开滦物流通过在资源产地建立煤炭物流园区、在中转地建立煤炭储配基地、在消费地与广大消费企业组成战略合作伙伴, 增强了对市场的把握和抗风险能力;通过煤炭进出口贸易, 提高对国际优质煤炭资源的掌控力;通过建设临港物流储配基地、大型煤炭码头, 建立煤炭转运基地, 提高业务的附加值, 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5. 改善业务结构, 拓展业务模式。

在创新主营业务模式的同时。开滦物流的做法一是依托煤钢上下游产业链重组整合优势, 做大钢铁物流产业。二是发展空港物流。通过开发建设空港物流中心, 打造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平台、信息网络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 提供空港物流服务。三是建设现代化电子商务。通过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等, 探索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 实现物流产业升级, 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 人才是企业持久发展的重要保证, 企业拥有具备高水业务

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篇10

物流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对增强国民经济和改善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物流的发展,如何加快物流的发展是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是深层次分析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环节。建立一套完备的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改善我国物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众多机构和学者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王道平[1]、刘忠敏[7]等在分析物流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汪一[2]、张志宝[3]、黄昊辰[10]等采用层析分析法分析和确定了物流企业竞争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估模型;周涛[4]、罗薇[12]等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量化评估和分析,为企业决策作出了指导意义;王惠萍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方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5];杨飞等采用平衡积分卡理论建立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判断矩阵计算出各指标权重[6];肖依依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家上市物流企业的盈利、运营、偿债和发展能力四类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企业排名变动情况较为明显[8];吉鸿荣根据我国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指标体系模块化设计,以此提出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9];远亚丽[11]、王杨等[13]等借鉴相关企业竞争力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李旭宏等[15]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赋予区域物流竞争力指标权重,从优劣势、机遇、威胁4个方面分析了其竞争力。

从以上研究看,关于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方法和理论较多,但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现有的研究侧重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评估,过于简单,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二,大多数文献关于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选择过少,不能全面涵盖企业发展状况;

第三,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比较缺乏。

本文基于全国59家上市物流企业数据,首先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采用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性。

2 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本文参考了具有代表性的15篇文献。15篇文献中都包含财务方面的评价指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每股收益、流动比率、资本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王惠萍[16]的评价指标中除财务方面的,同时还包含了员工素质、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更加能够全面的分析一个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状况。汪一等[13]还选用了人均技术装备率这个指标来反映企业基础条件状况。在财务指标上他还增添了成本费用利用率来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在指标选择时并不对这些学者专家选取的指标进行过多的人为因素和主观判断,本文通过统计15篇文章中所出现过的所有评价指标,然后一一统计出现的频次,选用出现频次在4次及4次以上的指标,并按照指标体系全面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可比性、客观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和目的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出适合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在评价指标中,有的指标越大越好,属于正向指标;有的指标越小越好,属于逆向指标;有的指标越接近某一个值越好,属于适度指标。本文根据正向指标、逆向指标和适度指标的定义以及参考徐国祥等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及其实证研究》(载《统计研究》2000年第9期)一文中对指标的划分标准,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定义为适度指标,将净资产收益率等15个指标定义为正向指标。

3 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三种客观赋权法,即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熵权法根据指标信息值确定其对应权重大小,很好地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灰色关联度法以各指标数据为依据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指标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少数几个主成分揭示多个变量的关系,客观地反映了数据间的现实关系。三种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16]如下:

xij表示第i个待评对象在第j项指标上得评价值,Pij表示第j项指标下第i个企业指标值的比重,Hj表示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表示规范化后的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第j点得关联系数,ij(0,1)为分辨系数,j表示第j项指标权重(0,1),ri表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Ftk表示第t个评价对象第k个主成分的取值,yti表示第t个被评价对象第i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x ik表示第k个主成分的第i项指标的载荷值,k表示第k个主成分的特征值。tE表示第t个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kR表示第k个主成分的分值权重,s表示所提取的主成分个数。

4 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

4.1 数据来源

企业的选取必须要有代表性,全面性,并且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2010年以资本收益率为评价指标对我国上市物流企业进行了排名,排名中总共有60家企业。本文以2010年的60家上市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其中深鸿基目前改为发展房地产,剔除了这个企业,最后选择了剩下的59家上市物流企业为本文的研究样本。本文中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深市、沪市中对应59家上市物流企业2012年年报。年报的数据具有公开性、可获得性、完整性、准确性、权威性。根据年报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相应的公式计算得到本文中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数据,表2为59家上市物流企业中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的评价指标数据。

厦门空港和中国国航的资本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两个指标的数据结果远远超过其他企业,可以看出航空类物流企业的财务效益和发展潜力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物流企业具有很大的优势,而且从反映企业员工素质和企业技术方面的几个指标数据,也可以发现厦门空港和中国国航这两个航空类物流企业的发展态势非常好。从中海海盛的财务效益指标、企业运营能力、企业人力资源状况指标的数据结果中可以看出其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4.2 评价结果

同一企业分别运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主成分分析法所得到的排名各不相同,如表3所示。将企业排名变动分为5类;①三种方法排名变动大的企业有:厦门空港、深赤湾A,皖通高速,澳洋顺昌、交运股份、中国远洋、SST天海;②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得到的排名变动不明显,而主成分分析法排名变动较大的企业有: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北海港、广深铁路、飞马国际、南方航空、亚通股份、芜湖港、中海集运、恒基达鑫、保税科技、宁波港、白云机场、外高桥、海峡股份、怡亚通、上海机场、国恒铁路;③熵权法与主成分分析法排名变动不明显,灰色关联度法排名变动较大的企业有:铁龙物流、盐田港、外运发展、中国中期、大连国际、大连港、中储股份、厦门港务;④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排名变动不明显,熵权法排名变动较大的企业有:天津港、中远;⑤三种方法排名结果变化不明显的企业有:海南航空、中海发展、锦州港、连云港、重庆港九、唐山港、大秦铁路、锦江投资、大众交通、上港集团、深圳机场、新宁物流、日照港、中信海直、营口港、长航油运、宋都基业、长航凤凰、ST华龙。结果表明使用单一的评价方法对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不一定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需同时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这样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4.3 一致性检验及综合评价

4.3.1 一致性检验

本文运用SPSS中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法对熵权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三种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法一致性检验的通过原则是,同时满足Kendall'sWa参数所得值达到70%以上,Asymp.Sig.参数所得值不大于0.05两个条件。由表4.6可知Kendall'sWa参数所得值为71%,Asymp.Sig.参数所得值为0.。所以本文中三种客观赋权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

4.3.2 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对熵权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三种方法的得分值进行平均,基于各企业的平均分值进行排名,各企业最终的排名如表5所示。

表5中最终上市物流企业的排名显示宋都基业位居第一,盐田港次之。发展最差的是湖北的长航凤凰。总体来看,华北地区的北京物流水平比较好,北京地区的四家上市物流企业的两家排名均位居前十,四家企业均名列前二十。东北地区以辽宁省为代表,其物流业也有了起色。东部地区的江浙沪一带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物流发展最好的地区。在59家上市物流企业中,这两大地区的企业几乎占有3/4。并且名次靠前的企业大多都分布在这一带。广西、海南也开始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5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可知,中国各地区物流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这一带是中国物流水平发展最好的地区。在本文选择的59家上市物流企业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西部地区的物流发展比较落后。这样不协调的物流发展格局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如物流发展辐射的方式,使物流发展好的地区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同时辐射物流发展落后的地区,使中国物流协调发展。

5.1 面辐射发展

广东省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上海、江苏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北京位于环渤海地区。这几个都是努力发展成国家型物流中心的省市,浙江的宋都基业综合排名第一,具有很强的物流实力。广东地区的上市物流企业比较多,而且排名均靠前。广东的经济特区,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支持,为物流快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广东的发展能辐射其他省市的物流发展。北京是中国首都,政治信息传递快,能够吸进国外企业的投资,上海市位于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同时还拥有全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北京和上海都具有很强的人才优势。江苏的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起点,物流的发展有很大的前景。这些物流水平发展好的省市,国内核心区域型物流中心地省市连成一片,形成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辐射源,并进一步和周边落后地区进行相互辐射,这些省市在地图上形成一个面,代表我国物流发展的面辐射。

5.2 线辐射

线辐射不仅能上下游辐射,还能干线向两翼辐射。纵向辐射与向两翼的垂直线辐射,同时向两个方向发展,构成一个有效地线辐射体系,辐射范围和程度比较广。本文研究了三条线辐射。

5.2.1 新亚欧大陆桥的线辐射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太平洋西岸连云港、日照等中国东部沿海港口,途径江苏、河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1个省、区。其中江苏省是我们划分的全国型物流中心,其物流发展水平高,可以很好的辐射沿线上其他省、区。山东省历来是日韩投资热土,依托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烟台保税港区功能优势支持两个保税港与日韩自由贸易港合作,这是山东省的一大优势,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好好发展本省的物流,同时带动其他地区的物流水平。西部地区的物流水平低,在本文的59家上市企业中陕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没有占有一家,所以,新亚欧大陆桥可以通过上游物流发展好的省辐射这些省市,从而提升我国整体物流发展水平。

5.2.2 渝新欧的线辐射

渝新欧由重庆团结村出发,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国内段一次经过重庆、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到达欧洲全程运行只需要16-19天。渝新欧的开通,西部地区的货物可直接向西处境,东部地区的货物可先运到重庆,再发往欧洲,现在从上海、广州到欧洲海运一般要36天,而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到重庆只需要2天,重庆到欧洲需要13天,效率大大提高。因此,东部地区的物流发展可以很好的辐射渝新欧沿线省、区的发展。重庆港就属于本文的研究对象,综合排名不高,但是随着渝新欧的开通,各省市发展的相互影响,一定能提升重庆的物流发展水平。甘肃、新疆西部一带,也能够受到物流发展的辐射,从而推动西部物流发展。

5.2.3 长江沿线的线辐射

长江从上游到下游依次经过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安庆、芜湖、扬州、南京、上海。本文中物流体系划分中,上海、江苏都是全国型物流中心,它们的物流发展水平是有目共睹的,相信通过长江沿线的物流发展辐射,长江沿线的这些省市的物流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摘要:文中对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进行研究。在评价过程中,文中首先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三种客观赋权法对59家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运用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法对三种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给出综合评价,得出各企业的综合排名。根据评价结果对我国物流发展给出辐射范围讨论。

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篇11

摘 要: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购节日层出不穷;以及移动互联网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消费体验,这都促进了消费者网购热情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物流压力的增大,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中小物流企业只有通过培养核心竞争力来面对这种市场形势。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中小物流企业;培养模式;培养方法

1 中小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小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三个方面组成:

第一,市场竞争力,包括卓越的服务能力、合理的价格、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广泛的宣传渠道、良好的客户沟通和关系保持等。第二,流程竞争力;物流过程中的较低的物流成本、快速反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客户信息反馈和补偿。第三,技术竞争力;物流信息化能力,服务产品开发设计能力、运输配送能力等。

2 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较小

由传统运输业转变而来的中小物流企业,配送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不高,缺乏信息化技术,设施装备和管理手段落后。

2.2 市场定位模糊

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开展业务时存在互相模仿的现象。企业不能提供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服务,来抓住特定的顾客群。没有根据商品特性对市场进行细分,更没有对于企业发展进行规划。

2.3 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人才不足是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且从业人员对该行业没有一个很好的预期,职业素养较高的从业人员缺乏。目前物流企业的员工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对于工作的价值没有清楚的认识,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留住人才比较困难。

3 中小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

3.1 确立企业愿景

企业愿景是一种战略性思考,它由细分市场、企业贡献和业务特色构成。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小例子来体会这三个方面。顺丰快递的关键市场是需要快递的消费者,贡献为提供全国范围内物品的移动,特色是比其他快递公司更加快速、安全和优质的服务。沃尔玛的关键市场是需要便捷购物的顾客,贡献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种类丰富的日用商品,特色则在于品质保证、价格实惠。

3.2 进行价值定位

价值是产品或服务的综合属性。企业在进行价值定位之前要明确行业价值曲线。中小物流企业的价值曲线可以概括为“低价、快捷、安全、服务满意”四个方面,这就是中小物流企业产品的价值。因此在进行价值定位时,中小物流企业应该明确自身提供的是具有那一特质的服务,是快捷、安全,还是低价。比如邮政提供的快递服务具有安全的价值,顺丰提供的快递服务给大家的感受是快捷和安全。

3.3 确定培养方向

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方向是对愿景、竞争战略和价值定位的进一步延伸。中小物流企业应根据其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业务增长点,将培养方向的视角缩小,在具体一个或几个方面做出自己的成绩,可以培养企业成为速度最快的物流企业,也可以做运费最低的企业。

3.4 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主要可以概括为重视技术的创新;塑造企业文化;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寻求具有互补优势的企业进行合作;内部积累,即企业通过发展自身有竞争优势的部分来获得市场上的不可替代性;与民营银行建立互利合作关系。

3.5 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过强化

企业要保持核心竞争力的稳固性,必须对核心竞争力进行强化。通过多次的循环应用,使核心竞争力融入到中小物流企业的各个方面。使核心竞争力不仅代表在企业的技术与设备力量,还要与企业的软实力融为一体。

4 中小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第一,重视技术的学习与创新,以形成本企业的独特技术。新技术的开发需要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为后盾。中小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力量薄弱的特点,因此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先进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上,从物流龙头企业学习符合自身特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以实现精简企业机构,减少成本的目标。

第二,塑造企业文化,提升组织学习能力。企业文化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在无形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认同感,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

第三,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准备智力基础。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就是形成一套良好的人才招纳,培训与管理机制。中小物流企业应该大力引进人才,使有价值员工在本企业找到归属感,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

第四,寻求具有互补优势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联盟来创造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小物流企业是比较可行的,中小物流企业可以与电商企业合作,比如淘宝、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承包其物流业务,并给予他们价格等方面的优惠。物流是这些电商企业的命脉,不具备较强物流能力的企业必须与专业物流公司合作,这也符合电商企业的利益诉求。

第五,同民营银行建立互利关系。中小物流企业资金力量相对薄弱,企业的发展又需要资金的支持,国有银行对风险评估限制的比较严格,这导致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得不到充足的银行贷款。民营银行开展业务的灵活性更高,为中小企业开发了具有针对性的贷款业务。应该与民营银行加强合作,保证资金的充足供应。

5 结语

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中小物流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以及周围提供的优势资源,按照中小企业竞争力培养模式,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开发出本企业独特的产品与服务,学习核心技术,利用符合实际的模式来培养核心竞争,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娟娟.浅析民营银行对中小物流企业融资的影响[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

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 篇12

上述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但是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独特路径, 具有与国有和外资企业不同的经营方式、组织结构、营销策略等。因而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必须结合民营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 分析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民营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定量化评估模型, 帮助民营物流企业准确定位, 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理论最早是由C.K.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麦尔在1990年提出的, 他们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 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能力理论要求企业首先应该扫描和分析市场, 比较企业本身核心能力与市场新机会所要求的能力, 若两者相一致, 通过进一步的培育和提升, 得以可持续发展, 企业便可获得相应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若两者不相一致, 则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战略方式, 对原有核心能力加以弥补和增加, 从而逐渐形成和获得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 民营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服务市场独特性。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强, 往往很难与国有大企业或外资企业抗争。竞争力较强的民营企业会根据自身的能力挖掘出一种独特的服务市场, 这个客户市场与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形成互补, 同时也是大型企业服务的空白。这种服务市场一旦形成, 具有独占性。

2.服务功能联盟性。民营物流企业由于技术、资本、人才、信息等资源不足, 需要与同等条件的民营物流企业形成战略联盟, 可以实现风险共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双赢”的效果。相关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后, 可以利用伙伴企业的物流服务资源, 增加物流服务品种, 扩大物流服务的范围, 为客户提供集海运、河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 增加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力。

3.营销策略动态性。民营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状况及其需求, 制定一个相应的服务策略, 随着客户服务内容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民营物流企业的营销策略是动态的, 这种自我的不断调整使民营物流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服务内容增值性。民营物流企业要在自己独特的服务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为企业提供相关增值服务, 从而谋取到一定的利益空间。这种增值服务可以为客户增加便利性、加快反应速度、延伸服务内容等,

二、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民营物流企业能否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能力, 是由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要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定位及服务内容是否准确。由于自身的功能单一或服务范围较小, 可以将自身服务定位为大型物流企业的补充。这里的补充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服务网络的补充, 即服务于大型企业没有布点的那些区域;二是功能上的补充, 即开展一些大型企业没有的灵活的服务功能。

服务内容要与自身的资源状况密切配合, 不可制定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服务内容。没有相关资源的支撑, 服务内容再好也难以达到顾客满意的标准或者服务质量, 难以得到持续改进。民营物流企业根据客户需求, 结合自身优势, “有所为, 有所不为”, 明确市场定位, 形成各自优势领域。

2.管理体系是否完善。民营物流企业的管理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 管理制度是否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民营物流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会有不同的治理机制和管理体制。第二, 信息化管理的程度。不少民营物流企业的单证流转仍然采用手工或者传真等传统的方式, 信息化程度较低, 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第三, 客户管理情况。配合企业营销策略, 对客户实施差异化管理。根据营销理论中的“二八原则”, 即企业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 民营物流企业应该对这些20%的客户给予更多的关注, 实施“一对一”的差异化管理。

3.服务网络的覆盖面和效率。民营物流企业通过与同等规模物流企业之间结成功能联盟, 在“互利互惠, 资源共享”的原则下, 优化配置联盟整体的物流资源, 共同开发和使用物流信息平台, 形成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物流服务网络, 共同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的全程物流服务, 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服务网络的覆盖率和联盟整体服务效率会影响物流服务水平和顾客的满意度。

4.自身的资源状况。自身的资源主要包括资金、厂房设施状况、人才、相关技术等方面。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 自身的资源无法与国有或外资企业相比, 也正是由于自身资源的不足而出现留不住人才、技术水平低、设施设备落后等状况, 阻碍着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服务质量。物流服务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物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来衡量。民营物流企业提供的各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综合几项指标, 不能仅仅追求其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服务质量会最终综合体现在客户满意度的信息反馈中。

6.专业化程度。民营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是否专业, 可以从服务流程是否标准化、能否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配套设备的技术程度、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等方面衡量。专业化服务程度越好, 越容易赢得在客户心中的信誉度。

7.市场环境。民营物流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 特别是行业环境, 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市场环境包括物流相关法规、政策、市场成熟度等因素。如果要形成民营物流、国有物流和外资物流三足鼎立、互相补充、互相竞争、互相制衡、共同发展的物流市场新格局, 必须创造一个让民营物流企业与国有、外资物流企业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

三、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及其结构

通过上文内涵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民营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资源状况;第二是运营管理能力;第三是服务质量;第四是市场环境。通过对民营物流企业和物流领域的相关文献的调研, 运用AHP (层次分析法) 对这四个指标进行细化, 具体结构如表1。

(二) 指标体系的内涵

民营物流企业的各项资源, 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 通过合理的运营管理才能提供出优质的物流服务, 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资源状况

物流企业的运作离不开基础设施、设备、人才、资金等基本资源条件。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技术水平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物流硬件水平, 反映的是企业在其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设施、设备装置及工艺的综合体, 是企业物流竞争力的物质基础。任何企业只要拥有足够的资金, 都可以拥有这些设施和设备, 只有物流人才是不可复制的。物流人才是物流企业的核心资源, 不仅反映出物流企业近期的物流能力水平, 而且更加反映出企业的发展后劲。

2.运营管理能力

在企业的整个物流系统中, 拥有了物流人才、先进的设施和技术装备等资源并不意味着企业具有强大的物流竞争力。一个企业的运营管理系统就是如何利用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及方法, 优化配置自己的物流资源, 使得这些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所以, 如果把物流人才、资金、设施和设备水平等资源看作是形成物流竞争力的物质基础, 那么物流运营管理能力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技术基础。根据民营企业运营管理的特点, 运营管理能力的衡量包括与不同服务功能有无合作、物流服务类型和管理体系三项指标。

另外, 在衡量与不同服务功能有无合作这项指标时, 引入了长期合作物流服务商的数量和控制力两项因素。因为长期合作物流服务商的数量反映出功能联盟网络的稳定性, 控制力反映出该民营物流企业在功能联盟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3.服务质量

企业的各项资源 (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物流人才等) 和运营管理能力是物流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服务质量是物流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如服务时间、服务成本、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时间、服务成本和服务效率最终由客户满意度指标来衡量。企业物流服务归根到底要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如果企业拥有先进的物流装备, 优秀的人才和强大的运营管理能力, 但提供的物流服务却不是消费者所满意的。那么这个企业就不能被称之为具有强大物流竞争力的企业。

4.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民营物流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外在因素, 是不可忽略的。这项指标的衡量, 引入了物流市场的成熟度和政府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完善程度两项指标。民营物流企业能否生存发展下去, 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与他所处的地区和行业环境密不可分。地区物流服务外包意识越强, 物流服务需求规模愈大, 物流业发展就愈快, 民营物流企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整个物流行业是否规范, 有无形成行业标准, 决定行业竞争是否有序。政府相关物流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将有助于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所以, 市场环境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乃至形成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本文采用AHP分析法, 逐层计算相互联系的元素间相对重要性, 并予以量化。由专家结合实际问题, 采用Saaty标度法构建出各层因素之间的两两判断矩阵。计算步骤如下:

1.层次结构说明。本文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为不完全层次关系, 共分为四个层次:目标层 (A) 、准则层 (B) 、因素层 (C) 和子因素层 (D) , 如表1所示。

A层: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B层:B1为资源状况, B2为运营管理能力, B3为服务质量, B4为市场环境。

C层:C1为物流设施和设备技术水平, C2为资金积累, C3为物流人才等12项指标。

D层:D1为设施面积大小, D2为装备自动化水平, D3为装备合理性等23项指标。

2.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3.对目标层的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4.最后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四、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及其算例

由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比较模糊, 难以定量化描述, 所以引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处理。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要考虑多种因素, 而且这些因素分属于不同层次。为此, 本文提出的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为三级综合评判。各个指标的评价是与同等规模同类企业的发展状况的比较, 规模的划分依据是我国《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假设某民营物流企业的各个评价值指标的权重已经确定, 如表1中所示。

因素论域U按各因素的属性划分为4个互不相交的子集U={U1, U2, U3, U4}。U1按照因素的属性又划分为U1={U11, U12, U13}, U2按照因素的属性又划分为U2={U21, U22, U23}, U4按照因素的属性又划分为U4={U41, U42}。

评价因素论域为V={很好, 一般}。

1.一级综合评定

子集U11中包含四个因素, 权重系数A11={0.10, 0.10, 0.60, 0.20}, 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 即M (·, +) 模型, 得

undefined

同理可算得:

B12=[0.76, 0.48], B13=[0.75, 0.25]

B21=[0.62, 0.48], B22=[0.66, 0.34],

B23=[0.40, 0.60]

B41=[0.62, 0.38]

2.二级综合评定

由于0.69>0.5, 该民营物流企业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 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探索性地构建了民营物流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结构, 并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与综合评价, 为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量化研究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摘要: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指标体系, 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许多评价指标难以定量化描述, 所以引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民营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估。

关键词:民营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黎鹰.金融危机下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 2009 (4) :46-47.

[2]王利.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30-32.

[3]李远远.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综合评价[J].价值工程, 2005 (9) :37-39.

[4]刘维林.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商业研究, 2009 (2) :145-147.

[5]卢洁.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研究[J].市场周刊 (研究版) , 2005 (10) :27-28.

[6]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组.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发展调查报告[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7 (5) :54-57.

[7]何黎明.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9:95-108.

上一篇:无人身损害下一篇:怎样创建优秀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