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2024-10-09

地理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通用12篇)

地理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1

地理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教学有效性主要通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体验三个方面来表现的。效率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取得学习效果;效益是指学生学习以后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体验主要表现在学生经过学习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顺应了教材改革的发展,促进了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中地理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题型变化丰富,因此许多学生对地理产生抵触心理,觉得这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如何将地理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将地理的段落变得精彩绝伦,这是教师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上所要体现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进行趣味教学,生动地传授知识。同时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能力。

一、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高中地理不仅包含了地理知识,还涵盖了其他学科的一些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地理中除了地理知识外,还有一些定义和公式的理解,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思维逻辑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减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甚至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老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题目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结构,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城市形成的原因,最后教师给予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微笑,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的设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学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很多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然而一些老师在课堂中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几乎不使用多媒体,忽略了传授知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地理本来就是一门抽象的、有时空限制的学科。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有趣地将地理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鲁教版中的从宇宙看地球时,如果采用多媒体将宇宙环境展现给学生,会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宇宙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观看一些地理现象,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一些地理现象和规律。教师在地理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具体内容,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有利于突出重点,增大信息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在备课时,教师要钻研教材,清楚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教材中地图和示意图的分析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新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模拟一些地理现象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一节中,将一杯水和沙子放在玻璃罩中,然后用灯光照射它们,再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最后用秒表计时,五分钟后再测量它们的温度,让学生观察这个实验的现象和变化,并思考原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四、坚持教学反思

教师除了完成课堂上的教学,也应该关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只有具有反思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教学的反思需要教师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的意识,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在更好地发挥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善于反思,才能发现学生的盲点,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得教学水平和能力。而且反思应长期坚持下去,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材的改革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完善和反思自己,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地理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2

一、地理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学有所用

一切知识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地理知识对其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增强求知欲。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对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与分析, 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明白生活中处处皆地理的道理,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 讲授“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一节的珠三角内容时, 如果只是单纯的分析, 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分析珠三角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变化及所取得的成就,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变化来说明, 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又如, 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 讲述植被破坏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可以做一个实验, 用两个盘子分别放一堆圆锥体的土壤, 其中一个土堆上覆盖一层草皮, 然后开始从土堆上方往土堆浇水, 观察土壤被水冲走的情况。这样, 学生就可以直观地分析出植被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从而总结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单位的, 涉及的学习内容较多, 一个学生很难单独完成, 所以要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搜集相关资料, 然后再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总结。通过此过程,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凸显, 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其合作精神。

比如, 教学“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时, 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特点、性别等分成几个小组, 进行合作学习。先引出问题:为学生展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教给学生解读的方法;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作为案例, 阅读相关材料并且归纳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根据“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曲线图, 通过对比随时间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 再小组讨论:小组分别展开讨论, 列表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并做成书面的简要文字结论, 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互相完善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接着进行交流总结:小组成员通过视频或者语言、文字等解释自己探究的问题, 此过程需要师生合作, 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 对于错误的结论, 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正。最后是评价:教师对于小组成员或者小组的突出表现, 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方式, 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 还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同时, 通过小组成员及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总结, 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探究式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分析地理信息,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提高其情感意志与思想意识。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流程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制出方案—分组进行实践—收集相关信息, 最后汇报交流。

比如, 进行“热力环流”的原理探究, 可以分小组进行实验。实验前先准备好火柴、长方形玻璃缸、一盆冰、一盆热水、塑料薄膜、一根香烟等, 在玻璃缸的两端分别放上热水盆和冰水盆, 再用塑料薄膜密封住玻璃缸, 在放冰盆一侧的塑料薄膜上开一个小洞, 把香烟放进去。同时, 让学生仔细观察:烟放在装冰和热水的盆子上方是如何运动的, 放在两盆之间又是如何运动的?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思考:在没有风向的情况下, 烟是垂直向上的, 为什么会在热水处上升而在冰块处下沉呢?能找出规律吗?这个问题提出后让小组互相讨论、交流,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均匀;地面冷热不均会形成空气环流, 这就是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一种自然现象, 让学生明白其形成过程, 并让学生根据结论分别画出冷、热地区间的热力环流图,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热力环流原理, 解释城郊、海陆间、山谷间的热力环流等, 能画出其热力环流图。运用探究式教学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 揭示出问题本质, 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合作、交流、思考,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范例教学法, 转变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法中选择典型的地理事物是基础, 要先提出问题, 然后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 再拓展问题, 然后从个别事物特点中归纳出一般事物特点的方法。其流程包括:选择典型案例、问题类比、拓展问题、总结归纳等。范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获取地理知识与技能。

比如, 教学“农业地域类型”时, 选择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作为典型案例, 然后再借助多媒体展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我国水稻种植”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及“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 让他们明白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等。学生掌握了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方法后, 就可独立对比分析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和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农业的区位问题。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不同地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发展起来的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 再进行商品交换活动, 这也是一种社会分工的体现。最后, 引导小组学生合作交流, 深入探讨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包括自然、技术、社会等,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更为深层的原因是各地区农业中的商品性生产, 通过逐层分析, 拓宽了学生视野, 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范例教学法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探讨,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问题拓展, 开阔了学生视野,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 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探究教学、合作学习、范例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获取新知识, 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强化其实践操作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文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 2009, (9) .

[2]杭章平.谈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J].科技信息, 2010, (8) .

地理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有效性;研究分析

怎样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怎样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如何改变地理地图的教学方法,这些问题成为现阶段我国地理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是在新课标改革下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对教学中的具体实例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几点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建议。

一、地理教学现状

当地理学科被纳为升学考试的基本科目时,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逐渐被人们重视,因此,地理教学也规定了一些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对于教师而言并不难,但是学生全部完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甚至有一些教学内容并不能完成。

笔者为此进行了一次学校调查,调查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调查发现有40%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接触过地理知识,甚至有20%的学生家中没有地图,也没有使用地图的习惯。通过再次进一步调查,笔者发现,这些在初中阶段学习地理地图较为困难的学生和没有使用过地图的学生是成正比的,缺少基础知识,使其在学习地理地图时较为困难。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情况,唯一的途径就是改变地理地图的教学方法。

二、提高地理地图教学效果的策略

1.大量阅读

上述调查表明,学生学习地图困难的原因是缺乏积累。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原因解决问题。提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看一些地图知识,如中国地图、地球仪、书籍等,打好地理知识基础,为今后的地图学习奠定基础。当学生学习感到轻松时,就会增加对地图的兴趣,进而能够主动学习,能够运用地图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仔细阅读

有些地理地图知识,对于教师而言是较为容易的,但是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些教师忽略了此点,当学生未完全掌握知识点时,就开始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步伐,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感觉知识点混淆,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学习兴趣。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要知道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并非是有针对性的,所以,教师要顾及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强制记忆的教学方法。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通常会加强地图学习的引导,为学生讲解地图中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地图获得需要的知识点。在接下来的深入研究中,与学生探讨,使每张地图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

3.画图

笔者认为,地理这门学科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绘图,将给出的已知信息以简洁明了的图画形式绘画出来。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对它的学习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地貌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绘图,形成自己的简易导图。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更将地理地图的有效性发挥最大价值,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4.描图

教师在读图的同时,也要對图形进行描述,加深学生记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只会看图,对于图中的信息表达却不知其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描图环节。例如,在讲解黄河流域时,笔者会一边绘图一边讲解: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通过一些区域的描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将地理知识通过地图的方式表达出来,将抽象化的事物变得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学习方法,实现了地理学科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地理成绩。除了以上几点,教师还应利用教材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知识面。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单元后都有一些补充的阅读资料,这些阅读材料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学生也会喜欢阅读。所以,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阅读材料,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加强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地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探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A版,2014(5):44.

[2]刘薇.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商业故事,2015(15):137.

[3]孔雪芹.换一种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初中地理地图教学分析[J].学周刊,2016(9):133.

[4]陆海芳.提高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51.

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4

一、重视创设问题情境,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过程

化学教师要对原有的实验内容进行认真剖析,并适当进行扩展和补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扩展化学实验的内容,优化实验的演示过程,重视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分析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便取得更大的实验教学效果。

二、适时适度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许多实验不适宜由教师现场为学生展示,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逼真、声光影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实验的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此外,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放慢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清楚实验中的各种反应情况,不仅有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化学实验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三、重视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化学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我们在身边就可以发现许多化学实验。因此,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将许多化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印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化学能力,达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课堂互动,活跃化学实验教学氛围

在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强化课堂互动,营造良好、宽松、活跃的化学实验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动脑,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的设计、操作、分析和总结。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轻松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完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激励和诊断的作用,多关注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和学习过程,不能仅评价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的评价。要对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来,并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此外,化学教师不仅要发挥教师评价的作用,还要发挥学生自身评价的作用,注重学生自评和互评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在自我反思、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化学实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质和科学素养素质,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六、结语

地理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5

摘 要: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思维分析

新课改后的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学生减负与数学教学目标冲突的问题。为了满足初中数学教学需求、满足新课改后学生减负的需求,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的、实现学生减负目的。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初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目的。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有效性提高过程中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能够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为现代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对学生学习生活、对教学目标的影响,现代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中心进行教学思想的转变,运用现代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的。

二、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根据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研究中指出,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根据这一理论,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针对兴趣调动及培养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教学大纲为基础,针对初中生年龄、心理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通过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关联、通过教学内容及场景的设置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兴趣教学为出发点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针对数学教学需求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优化。通过游戏教学方式、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内容的联系、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笔、文具、书等进行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教学,在实现教学方式优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培养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易理解的概念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电技术的运用实现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另外,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教学模式、竞赛教学方式以及游戏教学方式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3.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根据这一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这一互动过程的特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的运用,建立符合初中生心理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并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内容、乐于探究一题多解的乐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现代教学研究指出,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根据这一理论,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教学需求以及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目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通过理论实际化、理论应用化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数学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通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最终目的。

三、通过阶段性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采取阶段性评价方式对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通过回顾性评价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期数学教学方法、重点的明确指明方向。以阶段性评价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实现提高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的目的。

地理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6

李艳萍

说起“三国”,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久盛不衰的话题,由于评书、电视剧、电影、百家讲坛、民间传说等多方面的推广普及,“三国”人物与“三国”故事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三国鼎立》是人教版教材《历史》第一册第18课,主要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东汉末年,各地官僚、军阀为扩张实力、争夺地盘而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于这节同学们耳熟能详、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的新课,该如何讲授呢?

首先,我在进行本课设计时确立了以曹操的主要活动为中心,通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介绍曹操在政治、军事方面的相关活动,他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围绕中心人物曹操设计了曹操是奸还是雄的问题,通过历史教学,从而肯定历史人物对历史的杰出贡献和推动作用,使学生对曹操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还原曹操的本来面目和历史的真相,不能简单的以“好人”、“坏人”来评价历史人物。

本课的第一目“曹操统一北方”,为了使学生了解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我摘取了曹操的《蒿里行》和《晋书·食货志》两段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后,问:“这些材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如果你生活在这个时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这个设问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对当时白骨累累、荒凉凋敝的北方地区的社会现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刻地感受到东汉末年频繁的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悲痛与苦难,同时为后面讨论曹操统一北方的历史意义埋下伏笔。让学生“神入”历史,对历史进行积极的体验、想象,而不是没有产生任何触动认为那些只是已经过去的事。

“官渡之战”是曹操崛起、统一北方的重要战争,曹操过人的智谋、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是这场战争以少胜多的关键,堪称典范。在对曹操和袁绍简要介绍后,从政治背景、地盘、兵力和周边环境四个方面对二人的实力进行了对比,学生很容易看出曹操在这些方面都明显处于劣势。由此提出问题:“如果曹操想要改变自己的劣势地位?他应该怎么办?”虽然课文中对曹操的政策有所涉及,但是不够系统完整,初一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待提升,要想一下子回答出这个问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学生小组内部开始了交流讨论,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曹操的军队比袁绍的少,但是他的纪律严明,望梅止渴就讲的是他严于律己的故事。”我抓住时机,及时给以鼓励,“你说得非常好,打仗兵不在多而在精。曹操在军事上多谋善断,治军严明,这是他扭转军事劣势的一步棋。那么政治方面他该怎么做呢?”

受到了鼓舞,有的同学说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弥补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我给予了肯定,转而又问:“曹操的地盘是战乱的重灾区,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粮食紧缺;为了保障军粮供给,曹操又是怎么做的呢?”

有人试探地回答“必须要种地!”“要恢复生产!”“让四处流亡的百姓都回来!” “是的,曹操组织军队和老百姓进行屯田。屯田就是开垦田地,没收流亡地主的土地,招募流亡的农民进行耕种,这些人称之为屯田客,免除徭役和兵役。使用官牛的,收货物按四六分成,自备耕牛的,收货物按五五分成。从此北方的农业逐渐恢复、好转。”

在我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曹操扭转劣势的措施的这段内容是不用经过师生讨论,直接给出答案的,因为我很担心初一学生答不上来。可是在我稍加启发之后,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很快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课堂设问必须要有思维价值,这种“问”的深浅程度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最合适的问题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也就是说,这类问题在教科书上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但通过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是可以回答的。它往往要求学生在大范围的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加以分析、归纳、比较才能解决。很明显,经过思考讨论、交流碰撞后,学生由此生成新的知识,他们对历史的认知体会将会更深刻。

其次由于学生已经了解很多的三国人物和故事,所以在讲述赤壁之战时,设计学生讲故事环节,在学生讲述完之后,我会告诉他们“草船借箭、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曹操败走华容道”等是小说演义为了增加生动看点而杜撰的情节,是一种艺术加工,“连环计、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华容道”是史书上确有记载的,应指出不能把小说演义等同于历史。

第三,学生对三国历史的认识集中在两点上:“英雄”、“动荡”。初一学生对于历史问题认识能力还不高,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不能看到分裂中其实蕴含着统一的因素,虽然局势动荡,社会依然在进步、发展,在讲述从东汉末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解释了历史演变的过程;阐述了相对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的局面,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最终与本单元主题“政权的分立和民族融合”相扣、契合。

备课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必修课,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工作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新课程明确指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做好准备。所以要求每位教师无论从教学的设计,还是从教学的实施和评价,一切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篇7

一、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学习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可以使学生拥有愉悦的心情去探索和学习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有效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自发、主动的学习之上,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拥有探索知识的激情和欲望,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学习,达到高效率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什么样的氛围才算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呢?如何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呢?本人认为学生是学习这一活动的主体,只有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并且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氛围都是有效的课堂氛围。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和生动活跃的情景,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生动,态度要和蔼,要学会鼓励学生,学会提问一些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举办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活动等等。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基础,也是数学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一定要有目的地设置趣味性的情境和活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引导学生亲手体验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坚持贯彻“做”这一重要理念,即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做”非常重要,尤其是针对一些新概念和新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给学生提供特定的情境,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分析和探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更加生动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新方法。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也是一门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的科学,要想学好数学,就离不开实际动手去操作,同样,要想培养新时代的数学人才,就必须要培养学生亲自动手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相对于普通的课堂讲述来说,记忆会更加深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三、指引学生思考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是一门思考的学科,不会思考的学生就不可能学好数学。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必须要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要善于思考,更要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特别是在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先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应该从哪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运用什么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去解决同样的问题,几种方法对比哪个更容易解决此类问题等等。教师针对学生没有弄明白或者思考错误的地方进行指导,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四、针对不同学生运用灵活的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它不像其他学科那么固定,其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可以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式应具有灵活性。由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也不相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运用一些比较难以理解但是容易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弱、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运用一些容易理解但是计算比较复杂的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学科,但是思考和探究要建立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学生之间的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数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课堂作为学习这一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有效性,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时间的固定性,认真备课,有目的地设置课堂讲课的环节,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六、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针对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课堂教育的有限时间注定有很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自学去掌握。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这样不仅解决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无法讲述一些与学习相关的教材外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分析 篇8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一、前言

考虑到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学校应重点做好语文教学工作,应将语文教学作为重要的学科教育来开展,应结合小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特点,认真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基于对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只有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能满足教学需求,达到小学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应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有足够的重视,并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应构建有准备的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积极构建有准备的课堂,其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教师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课堂教学有充足的准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为了保证引导作用能够全面发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认真的备课。备课时,教师不但要充分了解教材内容,还要对学生的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做到对课堂教学形势的全面掌控,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使学生能够从课堂教学中获得主要的语文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2.学生应做好课前预习,加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的准备之外,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也应该做好课前准备,主要应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学生要提前了解课堂内容,预习书中的课后问题,加深对书本内容和课堂内容的认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不但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自学能力,还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构建有准备的课堂是实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目标的重要措施。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应构建乐学、会学的课堂

目前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要构建乐学、会学的课堂,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田忌赛马》这一课时,可以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共同参加。学生喜欢哪个角色,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地進行交换,每个学生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获得了理解,在兴趣中掌握了知识,效果很好。

2.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驱使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充分挖掘这一有利因素,教师必须在学生出现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满足小学教育的需要。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教育阶段,考虑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我们应给予小学语文教学足够的重视,并从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认真分析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措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满足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星.试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5,(06).

[2]付君.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J].成才之路,2009,(25).

[3]杨海芬.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J].小学时代(教师),2010,(05).

[4]毛成新,李莉.抓好阅读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J].吉林教育,2006,(11).

地理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9

开放教育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开放出来,供学习者自由参考、学习。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它为社会大众进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契机。开放教育入学门槛低,入口宽,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质量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建立健全教学督导机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机构的职能作用,对于保证和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督导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延伸,是院校为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院校发展而进行的对教学工作的督导活动。督导即监督与指导,用于教学方面,它包括督管、督教和督学三个方面。督管即对教学管理过程的督促与指导;督教是对教师的教学、导学各环节的监督与指导;督学则是督促学生的学习过程。

以《关于加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督导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教学评估督导工作规范》为标志,电大的教学督导工作步入了正规化建设的新时期。但教学督导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建立完善针对性强、适合开放教育特点的教学督导模式,仍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

一、督与导的关系

监督和指导是督导工作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和偏废。监督是教学督导人员全面检查各个教学单位和教学个体的教学情况,对被监督对象在执行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和教学质量、教学水准达到何种程度进行深入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促其改进。督导人员应通过多种途径深入到教学一线,发现问题,反映问题。指导是对监督中发现的先进经验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推广,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教学人员和教学单位改进工作,从而对教学质量实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全面监控,提高教学质量。

要实现“督之以规,导之以行”的目的,就必须实事求是地监督,以理服人地指导。监督是指导的前提和条件,指导是监督的深化和结果,只有深入到教学管理和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问题,妥善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实现指导的目的。学校教学工作不仅需要监督,更要重视指导。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激发广大师生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在教学督导工作中,要“寓导于督,督导结合,以督促导,以导为主”,在“导”字上下功夫,努力达到督导的最佳效果。监督是实施督导的过程,指导才是督导的根本。

二、督导工作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工作的.关系

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负有组织、安排、管理整个教学工作的职责,以保持教学过程的正常运转和通畅,它具有决策和执行的行政职能。督导部门则通过检查、指导,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随机进行专家权威监督。两个部门的工作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职能虽有不同,但目标一致,行动容易协调,互相支持,形成合力。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向督导部门通报教学情况,督导部门也要及时向管理职能部门反馈信息,主动积极配合其开展各项活动,但决不要干预或取代管理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工作。目前在功能定位上,督导工作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工作还有重叠,从更高要求上讲,教学督导不是对教学过程本身的督导,而是对内部质量保证机制的有效性进行督导,加强教学督导是学校完善内控机制,实现自我约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督导机构相对独立是实现督导功能的关键。英国实行督教分离制度,1992年通过国会立法,英国教育标准局从原教育部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与英国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同级的、单独行使职权的国家教育督导机构,负责管理整个督导系统并保证督导的高质量。对于我国基层电大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三、督导员与教师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好督导员与教师的关系,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督教活动是督导员与教师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必须是双方密切配合、统一协调,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教师既是督导对象,又是教学的主角,他们经过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又处在教学第一线,有自己对教学的深刻见解。因此,督导员深入课堂听课,应本着向教师学习的态度,应包含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理解。在教学督导中要尊重教师,满腔热情,平等宽容。

在督导中,了解教学的真实情况,发现好的典型,推广好的教学经验。发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要以谈心的方式,启迪点化,引导激励,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做到“督要严格,评要中肯,导要得法,帮要诚恳”,使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督导人员和教师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宽容、平等、合作、信任的关系。督导的权威不能靠领导的授权来建立,关键要看督导人员的学识水平、治学态度、个性品德、人际关系、行为举止,督导动机往往直接关系到督导威信和督导效果,会起到行政权威无法起到的作用。

四、教学督导和常规教学检查的关系

为了规范电大系统的教学行为,全国电大经常开展教学检查,努力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但随着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教学检查存在的面窄、深度不够;工作层面检查多,制度层面检查少;检查人员不稳定,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学工作的分析、评价和整改缺乏连续性等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教学督导则不同,虽然教学督导工作常常结合教学检查进行,但它比较注意系统地、深入地审视教学工作运行状况,更注重从制度层面来发现问题,它比教学检查更具权威性。

五、发展式教学督导和传统教学督导

传统教学督导是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教学督导机构根据学校教学与教学管理制度或文件的要求,组织督导专家对教学准备、教学组织实施情况,以及教学管理状况、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并提出指导、咨询意见和建议的教育行为,传统教学督导是用一套优秀标准来衡量所有督导对象,这种督导方式简单易于操作。

发展式教学督导充分考虑到督导对象的起点,在这个起点的基础上,利用连续多年督导的追踪数据,利用统计的方法来判断督导对象的发展趋势。“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事物的发展趋势往往比事物当前的现状更值得令人关注,发展式教学督导也就相对更客观、公正、公平和科学。

六、督导员的选聘

目前,各电大都有自己的督导人员选聘办法,往往选聘有较高学识和较高威望的专家教授、退休领导担任督导员,他们懂得教学规律,熟悉学校情况,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社会活动能力强。

但这仅是教学督导员选拔的初级阶段。一方面督导的独立性不够。自己人督导自己人,往往有“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之嫌,这也很难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英国开放大学始终坚持英国传统大学严谨的校外专家督导制度,它以其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一直跻身全英高校综合实力前10位。另一方面督导员素质良莠不齐。督导工作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地位很崇高的工作,督导员要具有很高的教育理论修养和学识水平。要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功能,必须提高督导员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学督导必须走专业化之路,教育督导员必须向专业人士方向发展。教学督导的专业性将随着教育的继续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强,督导员的专业化可以从两个方向突破:一是将督导员招聘的依据由经验式参考,转向专业性参考;二是促进督导员职业专门化发展,也就是说督导员将日益分化。

开放教育以其“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实施的高科技化以及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在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和理念,开放教育教学督导则是其健康科学发展的保障。教学督导只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为国家开放大学、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崴.教育督导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有效教学策略案例分析 篇10

上学期,我上了五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课文《绿毛龟》。这篇课文是第九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家人精心喂养绿毛龟的情景和绿毛龟给家里带来的欢乐。文字浅显易懂,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在内涵理解上难度不大。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问,并用多种方法自己解决难题。于是我把这个作为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另外虽然是状物文章,但文章文辞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学生积累语言和学习表达的很好的范文。所以我制定了这个目标:体会课文用词贴切简练的特点,会抓住有关句子分析感受。

除了文本的理解,这堂课我还要教什么呢?读与写有效融合应该成为我这节课的主旨。我仔细看了文本,发现作者在叙述绿毛龟“姿态高雅”、“食态可掬”、“通灵之性”三方面时,写作结构与方法都是迥然不同的,用先具体后概括写了“姿态高雅”;写“食态可掬”则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总起分述绿毛龟的“通灵之性”。不仅仅只是动作上的描写,好几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穿插在一起,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宠物绿毛龟的可爱、美丽、有趣,喜爱之情也随之油然而生。教会学生一些写作的方法,真正地让学生在课内受益,这个是我要的教学目标。再说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正是需要培养的一个技能。于是三维目标里我制定了“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绿毛龟姿态高雅、食态可掬、通灵之性的特点,学习作者抓特点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

对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我是这样处理的:在课导入时,我这样说到“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与一只世间的可爱精灵亲密接触,看看它将给我们大家带来什么异乎寻常的惊喜?”随着《绿毛龟》课题的板书,我适时问到:关于绿毛龟,你知道什么信息?并说说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这一信息的?由于课前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上孩子爱动物的天性,何况是对于世界四大奇龟之一的绿毛龟,他们或借助于教材,或借助于网络,借助于书籍,借助于父母,从大小到体重;从外形谈到吃东西的模样;从绿毛龟谈到其他的三大奇龟-双头龟、白玉龟、蛇形龟„„学生娓娓而谈,说了还想说,让我深刻感受到孩子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信息交流激发了学生想了解绿毛龟的浓厚兴趣,我趁热打铁:那么“作者笔下的绿毛龟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与我们了解的一样?”我请同学们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去认识作者笔下的绿毛龟,同时探究我们一家大小为什么喜欢绿毛龟?在探究的过程中,我教会学生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如描写外形的句子;如吃东西动作的描写;又如通灵之性的神态描写。在一次次的咬文嚼字中,在一次次的深入朗读中,学生从外形、吃相、通灵之性三方面探究出了我们全家对这小精灵的喜爱;更从作者无声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的情感。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努力用各种方法自己去解决疑难问题”的落实,我是这样处理的:在教学设计时,我刻意地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抓住中心句“我对这只千里迢迢从无锡“飞”入我家的绿毛龟一见钟情。从此,它成了我们一家大小的宠物。”为教学的切入点。借学生对于“飞”以及引号作用的质疑引出,带领学生初步整体认知课文大意,通过读文解答问题,学生已掌握抓关键词来理解句子的能力,通过“千里迢迢、一见钟情”的解析,自然就理解了“飞”为什么加引号,体会到当我见到绿毛龟到我家时那种喜悦心情。甚至还有些学生还读懂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承上与启下的内容明确,作者总体写作思路也就了如指掌了。

初中体育纠错教学有效性分析 篇11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纠错教学

在初中体育运动中,学生经常出现一些错误动作,究其原因是因为身体机能不协调、不规范或技术问题导致,对学生体育运动和身体健康有不利影响。故此,笔者将错误动作看作初中体育教学资源,关注学生错误动作,帮助学生分析、归纳错误动作,善用错误进行有效教学,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有效降低技术动作错误率,帮助学生从错误中汲取运动经验,获得体育运动进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笔者从初中体育运动中学生错误动作纠错出发,分析学生错误动作原因,提出相应纠错对策,让学生再认识错误动作,有效提高体育纠错教学,增强学生体育运动质量。

一、错误动作原因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涉及教与学两大主体,故此笔者认为出现错误动作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原因:(1)教师层面导致错误动作,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学组织不当,初中体育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身体情况安排,如果脱离学生安排体育教学,将导致教与学双方应付;体育教学方法不当,在体育教学中对于运动动作教学,很多教师只是沿用传统动作示范教学方法,没能很好地教导学生,导致学生动作错误;体育教学示范不标准,有的体育教师在讲解动作技术时,没能很好地做示范标准指导,导致学生存在错误动作。(2)学生层面导致错误动作,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动作术语不懂,初中体育教学对象是初中生,他们很多对专业动作术语不是很懂,导致难以真正理解动作技术要领和技巧;现在有的初中生身体素质较差,缺少体育锻炼,身体机能协调性差,难以灵活完成运动动作,只是身体机能影响,制约学生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学生体育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态度不端正,有的初中生认为体育课只是为了让自己放松,并非主要文化课学习,故此有的学生在体育学习时,没有认真学习动作规范,导致后续出现错误动作。

二、初中体育纠错教学策略

1.正误对比,自觉纠正

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教师可以应用正误对比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对比分析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明白其中道理,引导学生自觉纠正错误动作。

如,初中男生很多都喜欢踢足球,但是有的学生在踢足球的时候,存在错误动作,他们用脚尖踢足球,导致足球的方向出现很大的偏离,方向目标感不对。踢足球正确的动作应该是用脚背外侧、正脚背、脚弓位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踢足球的正确动作,我应用正误对比教学法,给学生设计了踢足球实验。在实验中,我将学生带队至足球场,我用正确的踢足球动作和学生踢足球的错误动作分别踢足球,目标是足球场的球门,在多次的实验教学中,我分别示范正确动作和模仿学生错误动作,让学生自己观看足球进球率,正确踢足球动作基本都可以把握踢球方向和目标。在实验教学结束后,我问学生:“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大家希望用哪种动作踢足球呢?”学生异口同声答道:“正确动作踢足球。”然后,我让学生自己用正确动作踢足球,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纠正错误动作。可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正误对比,让学生自觉纠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

2.步步强化,体验纠正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的学生即使在教师讲授和示范正确动作后,也很难掌握正确动作。这就需要教师另辟蹊径,应用体验纠正教学法。体验纠正教学法是在教师示范正确动作后,让学生亲自练习动作,在体验中掌握正确动作,实现正确动作学习的步步强化。

如,我給学生讲述投掷实心球项目时,给学生讲解了正确动作,尤其给学生强调了后仰引臂的动作。但是,很多学生在实际运动中,还是存在持球动作不当、提前脱手、出手慢、后屈臂等各种错误动作,导致学生运动成绩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运动受伤。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我让学生试用后仰投掷的动作,学生在尝试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后仰投掷的成绩要高一些?是什么原因?学生开始陷入思考。看到学生都感兴趣后,我给学生画出了两种不同的投掷动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比较向前投掷和后仰投掷动作,通过对不同动作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实际体验动作,逐步强化运动动作,掌握正确动作后,就可以取得理想的体育成绩。总之,通过让学生体验运动动作,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逐步强化学生正确动作,规划运动动作,取得好成绩。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双层因素,导致错误动作的存在,但是如何进行有效性纠错教学就成为一大难题。笔者在本文中,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错误动作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正误对比,自觉纠正和步步强化,体验纠正两大纠错教学策略,做好体育纠错教学,营造和谐体育教学氛围,实现初中体育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黄耀.破解中学生体育错误动作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2(4).

地理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12

目前, 中职教育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不仅在数量上得以体现, 更在质量上追求进步, 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但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结构, 中职人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然而, 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发现, 中职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要分量, 许多教师照本宣科, 没有进行知识更新, 直接把教材的内容搬到黑板上。讲课类型大多以知识型传授为主, 其他诸多实验类课、问题讨论课、制作类课、探究与研究类课等很少涉及。中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技能考核和实习实训等环节都面临着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有效性教学的涵义

有效性教学的理念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中产生, 我国自从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有效教学研究受到重视,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中职教育的飞速发展中, 中职教育的有效性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中职教育的有效性教学就是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 用最少的教学投入, 去换取学生最大的学习与进步, 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满足教学需求。

“教学有效性”具体可以体现在:一是促进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根本目的;二是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成为有效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学校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 开创良好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 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有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 主体是学生, 辅助是学校的软硬件设施。

《电工基础》的有效性教学是为了适应现代电子电气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 集弱电、强电知识于一体, 教学过程中应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也要让学生充分学习到理论知识, 并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性教学、合理的课堂设计, 适度引入高科技产品, 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

三、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 突出反映了中职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 应实施融“引、导、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以实现中职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一) “导入式”教学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前的导入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生的兴趣都是在一瞬间被激发的。导入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启迪他们的思维, 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的事情, 比如通过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兴趣, 介绍“和谐号“动车、磁悬浮列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原理, 让学生感受“电磁感应现象”, 也可进行分类对比, 因势利导引入新知识, 如在讲解新概念之前, 可以先总结电场的知识, 再引入磁场的内容, 或通过提问问题, 设置疑问导入新问题。

(二) “合作式”教学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课程是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来完成的, 为此, 在团队合作上下功夫也将成为有效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不能唱独角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课堂的互动教学, 分组讨论, 分组实验等教学方式,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 互教互学, 共同探究, 共同提高, 在学习中不仅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也锻炼合作技巧和意识。在课堂内“合作式”教学, 注重全班、小组形式的交叉使用, 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合作式”教学的快乐。如在上“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课时, 先让小组间先检查, 评定成绩;再让小组之间互设故障做检修训练等, 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三) 改革实践性教学

在《电工基础》实践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自我完成一个典型的电路设计其内容、步骤、要求、电路和仪器都是固定模式的, 也可以说是教师一手安排好的, 学生只要按照教师的步骤就可以完成实验。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 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工、电子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能, 但是这种方法大同小异, 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技术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 让学生在网络上查询并获取相关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 并通过小组的互相学习让学生在求知中探索, 形成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新型教学活动进程。这种改革实践性教学的运用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 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职学生自制力比较差, 对学习不感兴趣, 课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 课堂纪律差。手机、MP3、MP4等电子产品人手都有, 诸多学生在课堂上听歌、看电子书, 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为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让电工基础与电工技能同步教学, 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学生单纯的听, 效果不到30%, 但是如果学生边听边动手, 有效率将达到70%以上。例如在讲解复杂直流电路的时候, 打破过去的常规教学, 将课堂直接搬到实验室。在试验室里, 利用实物对学生讲解, 一边讲电路图, 一边接线, 书上那些理论抽象的概念, 如“支路、节点、回路、网孔”, 在实验室的实际电路中能具体指出, 让学生对某一节点测各支路电流, 观察流入结点电流情况, 多测几个节点, 节点电流定律就会很容易的理解并记住了。试验、实训应从最简单的电路讲起。比如在讲授“电动机控制”这个章节时, 应先做“三相电动机单向运转控制电路的接线与维修”, 再接自锁连续运转电路, 最后接正、反转电路。在试验中让学生认真观察, 如果一根线接错了, 一个元件就失效了, 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学生可以第一时间知道问题的根源。一般情况下, 电路故障也让学生自己排除。这样的教学, 省时有效, 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化被动为主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实践证明, 学生知道、掌握、能实际操作就是最有效的教学。《电工基础》教学中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转变成为“以激励学生为特征,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 以提高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模式, 让学生充满信心, 主动学习, 积极探索, 变“学会”为“会学”。只有以此为基础, 才能提高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在扑, 周水菊.高职院校有效性教学的探讨[J].大家, 2010 (8) .

[2]渌云杰.浅谈《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堂导入方法[J].科技信息, 2010 (8) .

上一篇:年法院法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下一篇:应对高考经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