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手指教学设计

2024-05-27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手指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手指教学设计 篇1

手指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第5课 教材分析: 这是继四年级上册《白鹅》后,孩子们第二次接触到丰子恺的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秉承了丰子恺先生一贯的风格: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教学这篇课文,重在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是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并能学习用这样的方法写作。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依据这一目的,紧扣文前“阅读提示”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安排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感悟写法,迁移运用——总结提升,领悟道理”等教学环节,重在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关注语感,引导学生紧扣语言,体会情感,上出“语文味”,让情感体会更自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附庸”等词语,并能积累表示手的动作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相配合,力量更大的道理。

3.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并试着在写作中应用。

教学重难点:

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效果。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语言特点,在写作中也能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事物,因为我们的司空见惯,所以很容易“熟视无睹”,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正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却很少去细细观察的一样宝贝——手(指着黑板上事先画好21·世纪*教育网 的手指图案)

1.你能说出带“手”字的成语吗?

2.你们知道的还真多,老师禁不住要向你们竖起大拇指。(老师手势演示)如果把大拇指方向朝下,或者伸出小指,则表示——(小瞧人);伸出食指,另一手插腰,则表示——(指责人);伸出中指、无名指、小指则表示——(表示ok,真不错!)„„

3.看来,在生活中,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根手指,都能让我们相互交流。关于手指,著名作家、漫画家丰子恺观察得比我们更细致,他还为此写下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出示课件2:手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文,为帮助我们学习课文,这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中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学习建议。请大家读一读“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中提出了哪些学习建议? 2.学习建议(出示课件3:阅读提示)

(1)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2)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3)和同学交流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请同学们带着第一个问题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文章读通顺,并把对第一个问题的思考标注标注在文中插图上。

4.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字词:

第一组:填写合适的词(单击课件4:第一组词语)

()算盘()螺丝()药末()脂粉()钢琴()胡琴()纽扣()算盘()戒指()鼻涕

第二组:(继续单击课件4:第二组词语)爱憎

强弱 美丑()()

第三组:(继续单击课件4:第三组词语)相貌堂皇 姿态窈窕

接触秽物

搔痒 附庸

渺小 养尊处优

薄弱

第一组反馈时重在积累动词,并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还能试着说几个。

第二组反馈时注意纠正“爱憎”的读音。比较习惯念第四声,而正确的应该念第一声。并能积累这样反义词组成的词语。

第三组反馈是重在读准读音,大致了解“秽物、窈窕”等词语的意思。

(2)反馈“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出示课件5:自读思考的问题)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相貌堂皇,养尊处优

无名、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学生全部说完后,出示课件6:每个手指大致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感悟写法,迁移运用

1.过渡: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每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请你再细细地读一读课文2-4自然段,你觉得哪根手指写得特别有意思,想想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并写写旁注。(按第六页上返回键,回到课件3:指示第二个问题)

2.交流感悟(出示课件7,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击相应的手指链接。)

(1)预设一:学生觉得大拇指很有意思。(单击“大拇指”三个字,进入课件8)①姿态不美:(点击“算不上美”,进入课件9:写姿态的话)

课件出示: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从哪几个方面写形状特点?(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你觉得大拇指的形象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憨厚、老实„„)体会作者的风趣。把这种感觉读出来。②最肯吃苦(点击“最肯吃苦”,进入课件10)课件出示: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肯吃苦?(作者举的例子中)联系生活,想想,你的大拇指还有什么作用?

(师说总起句,请几个学生说大拇指其他作用,连成排比句)——(在这个训练中,体会作者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写大拇指的肯吃苦,并能练说排比句,从说到写,为最后的仿写作铺垫。)

C.此时,大拇指在你的心目中,除了是憨憨的、老实的,你还想用什么词语来夸奖他?(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D.进行感情朗读,升华认识。(交流完“不美”或“吃苦”后,点击返回键,回课件8:描写大拇指的话)(排比句部分语速可以稍快)

E.教师小结:丰子恺先生举了很多例子,用上排比句的修辞手法铺陈了大拇指所干的种种费力的事,使大拇指给我们读者留下了踏实肯干的“老黄牛”形象。(大拇指部分交流完后,点击右下返回键,回到课件7,继续下一根手指的交流)

预设二:学生觉得食指很有意思。(单击“食指”,进入课件11)课件出示:(描写食指的那段话)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在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①生谈有意思的地方。(食指身处险境却机敏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②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小结写法)③指导朗读。

(食指和大拇指运用的写作手法相似,如果学生先说到食指,那么食指这部分重点交流,大拇指这部分的教学可简单些,视学生的回答而定。(交流完食指,点击返回键,回到课件7)

预设三:学生觉得中指的“养尊处优”很有意思。(点击“中指”,出示课件12)课件出示: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①从字面上理解养尊处优的意思: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②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

中指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良好环境之中。即文中提到的有“两个保镖”,做事因为身体工出工不出力。因此中指是——幸福的、优越的、高傲的„„这就叫做“养尊处优”。

③体会运用比喻的手法幽默诙谐的语言感受中指的养尊处优。④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其特点。

预设:学生觉得“无名指和小指”很有意思。(点击“无名指”,出示课件13)

①抓住重点词“附庸”来理解无名指和小指的特点。你从哪些描写当中感受到无名指和小指“附庸”的地位。

自己能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重点词“掏掏”“抹抹”“无过于”“只是”“而已”(单击变红)。

其他事情都要在别人的扶持下才能完成。②指导朗读前半部分。③感受设问句: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出示课件14,兰花指图片)

课件出示兰花指图片,感受贴切的比喻“最优美的两瓣”。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小结:

是啊,这五根手指的确是各有不同的姿态,各有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返回到课件7,单击出示8个字)4.小练笔:

(1)谈话过渡: 我们看,在作者的笔下,五指的神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而这一切,都源于作者运用了多种表达方法。

(2)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写法。我们可以选择以下两个话题中的一个,恰当运用今天学到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点击8个字,出示课件15:练笔要求)课件出示话题:

①请同学想想你的五根手指为你做了哪些事?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写(可以为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冤“哦)

②从五官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官”,模仿课文的写法来写一写。练笔交流,适时点评。

四、总结提升,领悟道理。

1.那么作者从这五根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手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出示课件16:写出道理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生读此句,谁能用上关联词语把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说说。(出示课件17:两个句子)能否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人各有所长,团结合作,发扬优点,才能把事情做好。)(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比如团结、合作等)

师小结:其实,在一个集体中,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仅要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还应该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团结协作,这样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五、阅读链接,升华主题

1.感谢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他。(出示课件18:小诗)配乐诗朗诵:《手》

感谢丰子恺先生为我们带来的风趣幽默的文章,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这位作者(相机推荐学生阅读丰子恺先生的其他优秀作品。)(出示课件19:作者简介)

六、板书设计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团结协作力量大!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文本最大的作用,我想,在处理教材时,不能面面俱到,有所取舍,详略得当。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定位于“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手指的特点的。”也就是教学的第三个环节——细读课文,品悟写法,迁移运用。在这个环节中,对于五根手指的描写,由于大拇指和食指比较相似,所以就决定细细品味其中的一段,中指的教学则用“养尊处优”一词牵动整段文字,“无名指和小指”采取重点词语突破的方法。在写法感悟上,在大拇指和食指上花的时间比较多。希望这样能节省出随堂练笔的时间。事实上,时间还是挺紧张的。学生在练笔时,为中指等“拨乱反正”的挺多,这也是和他们的生活实际相符的,对一个常年动笔的人来说,笔杆都要依靠在中指上,长年累月,甚至都有点变形了,倒并不是丰子恺笔下的“养尊处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手指教学设计 篇2

单元(章)主题 第六单元 扇形统计图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统计 第 1 课时 / 共1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

设置依据 教学目标: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重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难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

2、 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

二、 新授

1、 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 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3、 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4、 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5、 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 “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

三、 应用练习

1、 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 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 总结

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板书设计 www.xkb1.com

作业布置或设计 见作业本和课时训练

教后整体反思

吴兴区学校 梅峰学校具体课时备课表

单元(章)主题 合理存款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节)课题 合理存款 第1 课时 / 共 2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了解教育储蓄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准备 收集储蓄的相关知识

设计具体的储蓄方案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

一、设置场景,提出课题进行讨论

1、出示场景图: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1)根据图中的信息,归纳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2)明确本活动中存款的本金、可存期限以及这笔存款的用途。

(3)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

①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等。

②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

③国债也是免征利息所得税,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

(4)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设计方案,填写下表。(如一年期存6次,二年期存3次,三年期存2次,先存五年期再存一年期……多种方案。)

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不同方案要恰当的给予鼓励,不能不加指导让学生盲目地停留在对定期储蓄存款方案的罗列中。

2、选择方案。

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收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启发学生通过讨论逐步认识到,由于教育储蓄和国债都免征利息税,所以相对同期的定期存款,它们的收益会相对较高。但由于国债和教育储蓄对存期和提取具有一定地限制,所以为了实现本笔存款收益最大化。可能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师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交流本小组选择的收益最大的方案,并具体算出到期的收入。

明确:设计方案时国债利率均以发行的凭证式一期国债的年限和利率为准,教育储蓄也以当前的规定和利率为准。实际上,国债以及教育储蓄的利率在不同时期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无论利率如何变化,方案设计的思路是一致的。教学 时老师可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

3、教师在与全班同学共同反馈结果后,还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如果自己有钱,想怎样投资,理由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二、课堂小结

板书

设计

作业布置或设计 作业本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手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3)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也可以写倡议书或建议书。

(4)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

2.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意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1.教师:以“成长足迹”为主题的综合活动,把我们带进了美好的回忆。回忆总是要过去的,明天我们就要分离了,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呢?

2.学生自由读“活动建议”。

3.指名反馈,教师归纳。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也可以写倡议书或建议书。

(3)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

二、阅读《同学录》

1.教师:《同学录》,相信我们班的同学每人都有一本了吧!拿出来看看,上面都有1

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同学录》反馈)

2.教师小结:《同学录》上有同学的联系方式,有老师的温馨祝福,还有同学给你的赠言,更有我们美好回忆。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42页,一起读一读《同学录》。

3.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读中体会情感。

4.指名反馈:哪些语句你不太理解?

5.引导学生讨论下列诗句的意思。

“从此,课堂上的座位被重新编排„„成为纪念邮票。”

“思念和日子和邮戳一起„„找到那些陌生的门窗和熟悉的面容。”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首诗歌。

三、阅读《毕业赠言》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指名反馈:这是谁给谁的赠言。

3.集体一起读一读。

4.教师:你们读出了学生对老师的一份什么情感?读出同学之间的一份什么情谊?(给教师:感激、爱戴、留恋、赞扬;给同学:友爱、珍惜、依依不舍)

5.有感情地朗读赠言。

四、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

1.教师:写信是表达情感的一种好方式。现在,我们就去读毕业于上海市虹口区第三小学的翁钦露写给她的老师顾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

2.学生自由读,思考:信中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指名反馈。(她记下了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

4.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反馈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毕业赠言》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赞扬和爱戴之情,《给老师的一封信》赞扬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是用爱筑起来的,这样的情谊,我们怎能不难舍难分呢?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同学录》、《毕业赠言》、《给老师的一封信》。

2.背诵《同学录》

第二课时

一、复习,谈话导入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毕业赠言》。

2.教师:通过上节课的阅读,我们知道《毕业赠言》可以是学生给老师的,也可以是同学给同学的。今天,我们就给老师和同学写写临别赠言。

二、谈话,拓展思维

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给老师写些什么呢?(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表达对老师的依恋,表达对老师的赞扬,表达对老师的祝福)

2.指名反馈:可以给同学写些什么呢?(鼓励,回忆,祝福,建议„„)

3.独立思考写给老师、写给同学的赠言。

4.集体反馈,并评议。

三、动笔,写一写

四、交流欣赏,互相借鉴

五、集体交流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笔下的一个字、一句话都表达着对老师的爱戴、赞美和留恋以及对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七、布置作业

把给老师或同学的赠言抄写到书签上,送给老师或同学。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同学录》里留下了纪念;我们在班级纪念册里留下了纪念;那么,我们该给学校留下什么纪念呢?

二、小组内自由交流

三、指名说一说

四、指导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1.教师导读:为母校做点事的方式很多。可以为母校种棵树,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送一幅画给母校;可以为学校再搞一次卫生;还可以写一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2.指导写《倡议书》。

倡议书的写作格式和一般书信相似,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1)标题。多数情况下直接用“倡议书”三个字标题,也可以在“倡议书”三个字前概括倡议内容。

(2)称呼。可根据受倡议对象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同学们”、“妇女姐妹们”等,也有的倡议书不另起行写受倡议对象,而是在正文中指明。

(3)正文。正文是倡议书的重要部分,主要写倡议的背景,倡议的对象、目的、内容、意义和要求。

(4)结尾。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希望以及建议。

(5)落款。写倡议者的名称或姓名,发倡议的年、月、日。

3.指导写《建议书》。

建议书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一般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建议书”字样。有的建议书还写上所建议的内容,如“关于暑假小学补课的建议书”。

(2)称呼。建议书称呼要求注明受文单位的名称或个人的姓名,要在标题下隔两行顶格写,后加冒号。

(3)正文。建议书正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要先阐明提出建议的原因、理由以及自己的目的、想法。这样往往可以使受文单位或个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建议的合理性,为采纳你的建议打下基础。

第二,建议的具体内容。一般建议的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

第三,提出自己的希望采纳的想法,但同时也应谨慎虚心,不说过头话,不用命令的口气。

(4)结尾。结尾一般是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同一般书信相同。

(5)落款。落款要署上提建议的单位或个人的称呼姓名,并署上成文日期。

五、学生动笔写《倡议书》或《建议书》

六、指名读一读《倡议书》或《建议书》

七、布置作业

将《倡议书》或《建议书》抄写出来,粘贴到学校的公布栏。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你看过哪些晚会?都有哪些节目?

2.教师导读:同学们,毕业了我们也搞一场毕业联欢会吧!可以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年级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事先要进行周密的安排。怎样组织一场联欢会呢?

二、交流选定联欢会的内容

1.教师:你们喜欢什么节目呢?(学生自由说一说)

2.教师小结:节目的形式很多,小品、歌舞、话剧等都可以,关键是节目的题材要新颖,内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样。

3.小组讨论,制定节目单。

三、讨论制定联欢会的方案

1.引导学生讨论:联欢晚会的方案包括哪些部分?

2.指名反馈:(活动目的、时间、地点、准备、流程)

3.教师:活动的准备要做些什么呢?(选好主题、定节目、编排节目、撰写主持人台词、布置会场、购买晚会需要的东西、编排节目单、写活动方案等)

4.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分工。

5.公布分工结果。

四、阅读《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1.教师导读:同学们,我们这是毕业联欢晚会,所以在活动中经常安排一些毕典礼讲话,可以请领导代表讲话,也可以请学生代表讲话。该怎么写毕业典礼的讲话呢?我们先去阅读“阅读材料”中的《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学生自由地读一读。

3.指名反馈:作者从哪几方面做了讲话?(回忆了六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往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

4.教师:你们从作者叙述的三件事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

5.教师小结:是呀,以情感人,激发共鸣是演讲稿的基本特点。同学们在写毕业典礼讲话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开展毕业联欢会

1.学生根据分工,准备联欢会。

2.开展毕业联欢会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手指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读梗概,知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梗概,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

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可以这样引导: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2)默读“梗概”,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1)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

(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我希望世上的人„„

学生也可能谈到作者的写作方式,如:把心里活动过程像商业簿一样对照来写,一目了然,清楚明白。

小结:是啊,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是其中的一些语言常常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就像你刚才读的这句,可以说它是给处于逆境中的绝望者的一剂良药!本组的日积月累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很多这样富于灵魂和力量的语言。

不少的文章,之所以给人们很深的印象,就是因为在写法上有独特的地方,就像作者把鲁滨孙的思想活动列出来一样。

三、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

*鲁滨孙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用那些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我就很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他救了“星期五”以后就开始教化他,对于一个野人,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鲁滨孙制成一只能耐火的罐子的那段描写很细致,让人感到快乐”,不知是怎样的细致。

*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孙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手指教学设计 篇5

制定者:陈凡柱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

负数理解,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

比例尺使用,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6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4个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策略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精选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每周积分制,单元评价区间评分制,优胜者与后进者结对帮扶制,激励每位学生进步。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3月起教学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4月起教学安排: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5月起教学安排: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综合应用…………………………………………………4课时

6月起教学安排:

重点疑难复习:

1.数与代数…………………………………………………5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5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5课时左右

4.解决问题………………………………………………5课时左右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手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9页例3、例4及“做一做”和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2、合理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借助形(数轴)来理解数,经历从实际中抽出数学模型(数轴),从数形结合两个侧面理解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低于正常水位0.16米记为-0.16,高于正常水位0.02米记作()。

2、在直线上表示2,0,1.5,。

3、-3和-5谁更大?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呈现例3

(1)学生观察情境图,叙述图意

(2)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3)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4)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再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5)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6)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叫数轴。

(7)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2、呈现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先让学生说说数轴上数的大小情况,0的左边是什么数,0的右边是什么数。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的不同。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三、巩固练习

1、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

2、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3、根据数轴上的点比较大小。

-7○-51.5○520○-2.4-3.1○3.1

四、反思提高

同学们,学到现在,这节课也将近尾声了,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吧!

我的反思与体会

学生对数轴并不陌生,就是多了负数一方有的学生理解慢,觉得正数是从左向右排,负数是从右向左排的错觉,当知道负数的数值越大,负数越小的时候,好像明白了,但在练习的时候(比较大小)还是出现了错误。还得通过练习,来认识知识,强化知识,巩固知识。

《圆柱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彭月秋供稿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

学习提示:

(1)你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

(3)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尝试练习:

1、圆柱体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体的(),周围的面叫做(),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体的()。

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

3、下面图形中石圆柱的在括号里打“√”,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关键点拨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板书设计:

┌长方形

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长方形的宽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手指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情感。

2、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中感受周总理伟大人格。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选用生活小事,平实的语言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中感受周总理伟大人格,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选用生活小事,平实的语言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化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介绍总理,导入新课(5分钟)

1、出示周总理的照片。

师: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齐声回答:周恩来总理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周总理的资料介绍周总理。

3、师用鼠标箭头指着周总理胸前的纪念章导入新课。

师: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点拨。(30分钟)

1、质疑导向,初读感知。(4分钟)

(1)自由读文,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总理一夜工作的。

(2)把使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读,做一些简单的批注,准备把自己感受讲给同学听。

2、精读探究,合作交流。(15分钟)

(1)让学生再细细品读文章,勾画出描写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句子,反复诵读,细细体会,在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作批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然后小组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3)最后全班交流。

3、创设情景,发展思维(5分钟)

(1)补充周总理的感人事迹,

(2)出示周总理身患癌症时的一日日程表,

(3)接着我出示满脸憔悴,夜以继日工作的总理的图片,让学生面对着周总理说说心里话

4、读中悟情,深化情感体验。(6分钟)

(1)让学生听课文最后两自然段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用心聆听中去揣摩作者自豪、激动的心情,

(2)再让学生怀着同样的心情读一读,在读中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

(3)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情感诵读。

(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拓展延伸(10分钟)

1、小练笔(口语交际)

当你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假如你就在总理身边,你想对周总理说些什么呢?

宣汉县红岭学校王进军

5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手指教学设计 篇8

思考并回答:

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数?

2、最小的非0的自然数是多少?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是多少?

3、小数又可以怎样分类?

4、我们学过的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数位的顺序是怎样的?

5、读数时应注意什么?读出下面各数:36000、24050000、500900000、40.57、4.057、0.4057、15000300比较40.57、4.057、0.4057的大小,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规律?

6、写数时应注意什么?用阿拉伯数字写出下面各数:七千零三十八、七亿零三十八万、

三亿零五十万六千、零点零四零六

练习:

1、在数位顺序表里,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五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三位是()位,计数单位是()位。

2、最高位是百万位的整数是()位数;最后一位是百分位的小数是()位小数。

3、5830070420读作()。“8”在()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 )。

4、有一个四位数,加上“1”就变成五位数,这个四位数是( );有一个四位数,减去“1”就变成三位数,这个四位数( )。

5、地球有多大?请读出下面数据。

地球的半径 6378.14千米赤道长 40073.92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0067860平方千米地球海洋面积 361745300平方千米

思考并回答:

1、3.150=3.15、7.8=7.8000,这是根据什么?

2、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一位,它的值有什么变化?

3、1÷3、70.7÷33,商的小数部分的数字有什么规律?

4、把453.647分别精确到十位、个位、十分位(保留一位小数)、百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各是多少?

5、下面的循环小数,如果各保留三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该怎样写?.....

0.720.33.150

6、以85400为例,省略万后面的尾数与写作以万为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

7、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怎么写?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又该怎么写?34820、408000、7136300、19800

8、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是45,这三个数分别是()、()、()。

练习:

1、9035000以万为单位写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作()。408000000以亿为单位写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写作()。

2、7.85353……写作(),0.346346……写作()。

3、0.04×1000就是将0.04的小数点向()移动()位。

4、25.4÷100就是把25.4的小数点向()移动()位。3.002的小数点左移两位,是原数的(),小数点右移三位,是原数的()倍。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45,如果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除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商是()。

数的整除

思考并回答:

1、下面的除式,哪些是整除关系?是整除关系的两个数要具备哪些条件?

32÷4、45÷7、12÷0.3、720÷90、2÷4

2、根据35、4、60、24、105、7、56、12这些数:(1)写出整除关系的除式,并分别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这些数中,60的因数有哪几个?7的倍数有哪几个?(3)这些数中哪些能分别被2、3、5整除?

3、怎样判别一个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一定是合数吗?质数是不是都是奇数?

4、什么叫质因数?什么叫分解质因数?

5、下面各题分解质因数是否正确?为什么?不对的应该怎样改正?

18=2×3×3、2×3×7=42、120=2×2×5×6、150=2×3×5×5×1

6、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14和42、24和32、12和18

7、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吗?怎样判别两个数是否是互质数?

练习:

1、在16、4、8、32、36、80、84、160这些数中,80的约数有(),16的倍数有()。

2、20的约数有(),32的约数有(),20和32的公约数有(),其中最大的公约数是()。

3、按照下面要求写出互质数:两个都是质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质数,一个是合数()。

4、把下面的数填在图内。6、8、9、10、12、15、18、20、21、25、30、32、35

能被3整除的数

能被5整除的数能被2整除的数

5、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27和18、39和117、8和15

6、一个数用2、3、5除正好都是整数,这个数最小是();有一个数用它去除30、45、60正好都是整数,这个数最大是()。

7、判断题:

(1) 没有约数2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

(2) 一个自然数的约数总比它的倍数小。

(3) 两个质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4) 一个奇数加上7,一定能被2整除。

(5) 2、3、5都是质因数。

(6) 两个合数不能成为互质数。

(7) 17的约数都是质数。

(8) 因为3、5、6的最大公约数是1,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3×5×6=90。

分数和百分数

思考并回答:xkb1.com

1、先填空,在回答:4/5=1÷×、4/5=÷;7/9=1÷×、7/9=÷

什么叫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个表示什么?分数单位表示什么意思?

2、什么叫百分率?“9/100米”与“9﹪”在意义上有什么区别?

3、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与

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

4、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你能说出约分和通分的方法吗?

5、下面括号里应填什么数?其中哪一个分数是最简分数?为什么?

24/40=()/20=48/()=()/5=()/15=36/()

6、举例说明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

7、下面的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2/3、3/4、4/5、5/7、3/10、7/12、11/16、9/20、12/25、6/15

8、分数、小数、百分数混在一起,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比较0.6、2/3、61﹪的大小。

练习:

1、把3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5段,每段钢管是全长的()/(),每段的长度是()/()米,3段占全长的()﹪。

2、生产500吨化肥,计划2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计划的()﹪,每天生产()吨。

3、3里面有()个1/3,2/3里面有()1/12,1里面有11个2/(),100个1/7是()。

4、7/15的分数单位是(),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于1,减去()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于1/5。

5、5/8的分母加上2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要();6/15的分母减去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要()。

6、一个分数,它的单位是1/8,它有7个这样的单位,这个分数是(),化成小数是(),化百分数是()。

量和计量

思考并回答:

1、在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各种量 基本单位 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长度 1米 1千米=()米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面积 1平方米 1平方千米=()公顷

1平方千米=()平方米

1公顷=()平方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 1立方米

1升 1立方米=()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升=()毫升

质量 1千克 1吨=()千克

1千克=()克

时间 1秒 1日=()时

1时=()分

1分=()秒

2、在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或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变换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

1、填空:

(1)5米=()分米3.2分米=()厘米5平方米=()平方分米

3.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2700平方米=()公顷

(2)4.8升=()毫升1.6千克=()克7.3米=()分米=()厘米

(3)4.2公顷=()平方米0.8平方千米=()公顷

1.05立方米=()立方分米1.45吨=()千克

(4)210秒=()分1/6日=()时1时20分=()分

2、选择:

(1)下列年份中,不是闰年的年份是()A1980年BC21

(2)25厘米×()=1米A1/2B4C40

(3)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A10厘米B100厘米C10000厘米

(4)将1立方米的大立方体锯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然后将它们一个一个地连接起来,总长度是()。A1千米B10千米C100千米

3、判断题:xkb1.com

(1) 第一季度有91天的这一年是闰年。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手指教学设计 篇9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 点

学 难

重 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 11、灯 光

舍生忘死

毫无遗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同学交流,读写结合

四、领悟表达,课外拓展

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1.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

2.课件出示: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这句话理解。

3.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深深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指生口答。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生读课文。

回答问题。

全班交流感受。

找出相应的对句子,理解、体会。

生小练笔: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指生总结。

引导通读全文,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前后照应)

作业

布置 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手指教学设计 篇10

1.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2.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 立体图形的特点。

请学生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

过程要求:

(1) 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2) 回顾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3) 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从图形的面、棱、顶点等方面来描述其特点(出示立体图形配合说明)。

(4) 与同学交流。

(5) 教师提供表格,帮助整理。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① 几个面?

② 面与面的大小关系;

③ 面的形状

顶点

圆柱 圆锥

底面

侧面

(6) 结合表中内容,说一说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圆柱与圆锥的关系。

2. 观察物体。

(1) 出示立体图形。

问: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画图配合说明。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

(2) 出示立体图形。

利用方格纸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过程要求:

① 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独立画图。

② 与同学交流。

③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④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⑤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九的第11、12题。

三小结:

上一篇:出租车出租合同参考下一篇:难舍的亲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