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课前准备

2024-07-31

科学教育课前准备(共11篇)

科学教育课前准备 篇1

科学实验课前准备很重要

嘉荫县第二小学

孙成君

前两天,我设计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一单元中第三课《谁流的更快一些》时,本课中主要目标是比较液体的粘稠度,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不同液体的粘稠度不同。

我在实验准备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如何让学生把握三种液体同时流动进行比较的时间上的问题。二是实验时如何让学生取相同量的液体。这两个条件都关系着实验的公平性原则。

关于第一个实验,我尝试了很多办法,如三个人同时滴在一个斜面上,可三个人同时操作不容易做到时间相同性。后来,我想到,采用用滴管点在一个平面(塑料板)上不是很好吗?三种液体都滴完后再把这个平面(塑料板)坚起来,就保证了实验的同时性。

而第二个问题是,液体量的公平性,用滴管是最好的选择了。可问题是实验室只有几支滴管,而这个实验要用30支,资源的缺口太大了。怎么办,我想很多办法尝试都不太理想,后来,我同事进行交流研究,终于找到了一种自制滴管的办法,效果还很好。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本课的实验设计也就基本完成。但我想,如果课堂上有时间时,还应让学生自已去设计一些探究办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本课实验后,我在设计中加入了一个拓展实验设计环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

完成了整体设计后,我感觉,我们科学教学中课前实验准备是多么的重要啊。有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收效。

科学教育课前准备 篇2

一、科学教师自身的素养

1. 教师的科学知识准备

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促进者, 学生的引导者, 对于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在课余时间, 教师应该认真解读《科学课程标准》, 多听取专家教师的讲座, 努力使自己的想法和标准的理念想接近。并且要读懂课本知识, 对于所要探究的内容应该理解透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才能解决学生的提问, 把学生错误的探究方法引导回正确的思路上。现在的小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可以了解到各种知识, 思维也越来越活跃。每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 所以我们老师至少要有一桶水的储备才能应对学生这一碗水的需要。

2. 教师的理念转变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 探究活动的过程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 而不是通过老师的控制, 教师的作用是促进; 课堂必须有纪律, 但不是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 学生的纪律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 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确定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二、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

科学课上要用到种种材料, 这是科学课的一大特点。准备实验材料是课前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能使科学探究事半功倍。首先, 选择具有生活性的实验材料, 让学生在真实中学习。例如, 在教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时, 教师上课前与学生共同准备了如下材料: ( 1) 各种食品外包装 ( 包括昨天生产的面包外包装和已过期的食品包装) ; ( 2) 四种牛奶: 纸包装: 5~ 7 天; 塑料瓶: 28 天; 铁罐: 15 个月; 真空包装的食物、含防腐剂的食物、盐腌食物; ( 3) 只标出生产日期的小袋饼干; ( 4) 食品添加剂资料、湿纸巾。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为学生的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有对象可以观察; 从不同的包装上收集大量的信息, 有内容可以思考; 不同食物的保质期, 可以推断影响保质期的因素, 有差异冲突的内容可以争论。其次, 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材料, 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例如, 《物体的运动方式》在这节课中,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溜溜球、小风车、小汽车、竹蜻蜓、陀螺、汽球、会发出音乐会跳舞的小布娃娃等。这节课让学生从玩中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生动有趣, 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然后, 选择具有直观性的实验材料,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例如, 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是不能和成人相比拟的。因此, 教师所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应尽可能体现现象的直观性。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了鼓、音叉、小口瓶等主要实验材料, 还要给学生提供了黄豆、水、泡沫小球等辅助实验材料。这样, 学生通过黄豆在鼓皮上的跳动, 音叉使水溅出来等直观现象就能进一步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最后, 是发动和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收集信息是现代人一项基本能力,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用的材料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因此, 实验教学中, 教师千万不要“好心”地剥夺学生的权力, 独立完成搜集材料的任务, 而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实验材料。在很多实验中, 都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 教师再“填空”配合的方法, 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搜集器材。在上课时展示, 我们将发现学生准备的材料不仅齐全, 而且种类会很多。实验过程中, 课堂气氛也会因为有学生自己所收集的材料而更热烈, 学生思维也会更活跃, 探索热情很容易高涨。因为收集材料的过程, 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科学学习的过程, 才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抓好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

1. 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而极大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而有效的实验教学又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 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要特别的加以重视。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实验教学的过程, 是使学生学会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学会自己动手操作, 懂得经历一个猜测———制定方案一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一般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这个活动过程, 就会使知识具体化, 使观察有意识化, 使学生更能主动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

3. 充分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学过和没学过的知识之间, 在原有知识领域和新知识领域之间, 没有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 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架起联系的桥梁, 开展探索性实践, 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索, 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例如, 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进行分组, 充分发挥每个小组的力量, 这就需要学生大胆去尝试, 教师适时点拨, 以达到实验的结论: 任何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课前准备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俗话说得好: 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 了然于胸, 在教学时, 才能得心应手,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 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实验教学也不例外,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教师的精心准备必不可少。

关键词:科学实验,课前准备,探究

参考文献

[1]王启仟.小学科学实验课前准备[J].时代教育, 2014, (06) .

科学教育课前准备 篇3

关键词:科学实验 课前准备 探究 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实验教学也不例外,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教师的精心准备必不可少。

一、科学教师自身的素养

1、教师的科学知识准备

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生的引导者,对于提高课堂探究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在课余时间,教师应该认真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多听取专家教师的讲座,努力使自己的想法和标准的理念想接近。并且要读懂课本知识,对于所要探究的内容应该理解透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解决学生的提问,把学生错误的探究方法引导回正确的思路上。现在的小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可以了解到各种知识,思维也越来越活跃。每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所以我们老师至少要有一桶水的储备才能应对学生这一碗水的需要。

2、教师的理念转变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探究活动的过程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而不是通过老师的控制,教师的作用是促进;课堂必须有纪律,但不是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学生的纪律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习惯有很大关系;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在写教案时,思考怎么组织教学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使学生的哪些方面得到发展与提高。

1、要研究課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共8册教材,每册教材中的每个章节都是相互联系,层层深入进行编写的,因此作为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备课前先要熟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读懂每一册教材和教师用书,理清教材编写的目的,然后从整体上进行一个单元/主题的备课,这样一个单元/主题之中的每一课时之间就不会出现“各自为营”的现象。

2、要分析具体的学生、内容与可得到的资源,挖掘内容或资源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与价值。教师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动手实验能力、心理需求基础等,然后将教学内容建立在此基础上再适应提高。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来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针对具体的内容或活动、可得到的资源以及目标所指向的学生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于挖掘教学内容潜在的教育意义。

3、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正确把握教学有效性。在课程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生成,认为生成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经常有教师喜欢让学生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实则与本课时无多大联系。结果导致预设偏离,这样教学就走向“无目的”的误区。

三、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

科学课上要用到种种材料,这是科学课的一大特点。准备实验材料是课前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能使科学探究事半功倍。

1、 选择具有生活性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真实中学习

案例:在教学《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时,教师上课前与学生共同准备了如下材料:

⑴各种食品外包装(包括昨天生产的面包外包装和已过期的食品包装)

⑵四种牛奶:纸包装:5-7天;塑料瓶:28天;铁罐:15个月;真空包装的食物、含防腐剂的食物、盐腌食物;

⑶只标出生产日期的小袋饼干;

⑷食品添加剂资料、湿纸巾。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为学生的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有对象可以观察;从不同的包装上收集大量的信息,有内容可以思考;不同食物的保质期,可以推断影响保质期的因素,有差异冲突的内容可以争论。

2、 选择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案例:《物体的运动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溜溜球、小风车、小汽车、竹蜻蜓、陀螺、汽球、会发出音乐会跳舞的小布娃娃等。这节课让学生从玩中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生动有趣,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

3、 选择具有直观性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案例: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是不能和成人相比拟的。因此,教师所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应尽可能体现现象的直观性。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了鼓、音叉、小口瓶等主要实验材料,还要给学生提供了黄豆、水、泡沫小球等辅助实验材料。这样,学生通过黄豆在鼓皮上的跳动,音叉使水溅出来等直观现象就能进一步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 发动和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收集信息是现代人一项基本能力,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用的材料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因此,实验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好心”地剥夺学生的权力,独立完成搜集材料的任务,而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实验材料。在很多实验中,都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教师再“填空”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搜集器材。在上课时展示,我们将发现学生准备的材料不仅齐全,而且种类会很多。实验过程中,课堂气氛也会因为有学生自己所收集的材料而更热烈,学生思维也会更活跃,探索热情很容易高涨。因为收集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科学学习的过程,才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注意安全教育预防意外发生

科学实验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科学教师的职责。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实验课前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制度,要求学生做到实验课时不随意走动、不大声吵闹、实验器材不随意移动、实验材料严禁食用,在实验中发生意外应立即报告教师处理等。例如,在教学“给冷水加热”一课时,学生实验研究给冷水加热有什么现象发生,用到开水、酒精灯、试管等器材。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注意安全,防止受伤或伤到他人。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课前准备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各项工作准备充分,了然于胸,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

[2]宋汉阁.小学科学课教学摘要[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体育课前准备活动的几点教学反思 篇4

上了这么多年的体育课,我发现同学对每节课之前的准备活动有了厌倦情绪,认为准备活动是多余的,不值得重视,因此我专门花了一些时间来和他们讲讲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我一般都比较重视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因为深知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要想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就要让他们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准备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才能感到新颖有趣,才能在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

2、准备活动要适合学生特点。初中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准备活动应具有独特的特点。但在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

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生理特点。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再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我的反思

科学教育课前准备 篇5

1、了解您的学友信息后,您想告诉小组内的学友您的优点或希望得到小组内学员的哪些帮助?

希望学友在计算机操作技能上给予指导,望不吝赐教。

2、相信您一定有许多参加培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写出来与您同组的学友讨论讨论: 我参加培训学习的次数不多,学习的只是一些理论、理念的东西,在实际应用中总感觉可操作性不强。望各位学友将你们参加培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写出来交流一下。

3、以我们自己承担的学科教学为例,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专家名师的博客、讲座、论文等,例如想了解魏书生对教育的看法,您可以通过网络去搜索,您甚至可以搜索到视频:

深有同感。对于生物教学来说,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强直观性,将老师要描述的情景直接呈现;能增加课堂容量;能节约时间,搞好当堂训练;能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4、看了这两段录像,我想到……

我想到了鲁迅的《拿来主义》。我们应该“拿来”,大胆地去用,勤快地区用,在用的过程中会增强教学设计能力和驾驭课堂 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我也相信计算机操作能力是用出来的。

5、综合本模块的学习和思考,谈谈您对教学设计或新课标的认识。

教学设计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一环。切合实际的、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是较难做到的,需要借鉴他人的,需要通过实践-改进、再实践-再改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要实现之,团体合作十分重要,组织好教研教改更为重要。

6、进行本模块学习反思,将您自己对这个模块的学习收获及心得记录下来。

装饰施工前准备 篇6

进场前的准备工作的目的是组织和制定管理所必需的数据和资料。

A、对施工说明书及施工图纸的了解,对特殊要求的施工部位应作重点记录。

B、工程量的计算:按施工图纸结合预算书项目,统计出各项施工项目单位数量表,以调配施工人员、工种和拟定材料计划表。

C、材料计划表、工程材料名称、规格和预计数量逐一列表归类,及估价与厂商产品,以控制材料开支,还有要求进场时间,特殊材料应在备注栏注明要求和出处,品种名称罗列一定要细。

D、制定施工进度表,以控制施工进度和调度工人和材料。施工进度表分表格式和网络式,网络式除能表达各阶段施工项目外,还能表示各工程间的先后次序和关联性(参阅其他书籍表格)。E、工地勘察,了解施工环境,如堆放材料地点、施工用水用电,是否需设置临时设施,核对现场与图纸是否有误差,如具体尺寸、开关插座、梁柱、水电管路及门窗开洞等,在外地施工,要了解工地交通运输、施工人员食宿情况,及周围材料供应商点分布和品种供应能力等。

F、材料进场,按材料计划表并配合工程进度表确定其品种数量及到进场时间、堆放地点、堆放方法,并切实做到签收工作,应登记以备查验。

G、按通工地临时水电,用水应尽量利用原固定管道,尽量按原设计的路线敷设,临时用电一般是以架空线路或电缆拖板的形式提供,架空线路的用电端应设自动开关或闸刀开关,须符合架设临时线路的有关要求,工地上常采用电缆拖板供电方式,电缆须用有保护层的“YHZ”型橡胶套电缆,禁用花线、塑料铜芯线作拖板引线,以防漏电,电缆用电端是一块接线板,板上安有漏电保护开关、闸刀、插座等。

H、施工部署及技术交流,按全盘施工资料及施工内容部署人员,划分各工序的职责范围,选出工种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交代注意事项,特别是图纸上技术要求高或需特殊处理的部位应作明确指示,提前交待该工艺的技术规范资料。

如何做好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 篇7

一、深入研究体育教材

上体育课前, 体育教师除按大纲的要求外, 还要掌握教材的内容, 认真编写教案。突出教材的重难点, 掌握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教学中学生应了解什么和掌握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在实施过程中更好地抓住关键。

二、场地、器材的准备

场地、器材是教师上好体育课的必要物质条件。根据教学内容与教法的要求及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 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布置好教学场地。尽量做到器材摆放新颖合理, 场地平坦、清洁, 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一种美的感受和浓厚的求知欲望。

三、体育器材安全检查

临课前教师应检查器材的安装是否牢固;场地是否平整, 是否有砖头、碎玻璃等异物;周围有无易致伤物件;沙坑是否松软, 坑内有无杂物等。

四、选站队的位置

根据教学的需要, 课前要选择好教师站立的位置。如教师的位置要考虑到讲解时学生都能听得清, 示范时学生都能看得到;学生站立时的位置要注意背风和逆阳光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的干扰。

五、做好体委、体育骨干的培养

体委、体育骨干的培养是体育课的一项特殊工作, 而体委、体育骨干是我们体育学科的标兵, 他们是教师的好帮手。做好他们的培养工作, 有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要向他们说明本次课的任务、要求、组织方法以及保护帮助的方法,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合理安排他们的工作内容, 使他们真正起到体委、体育骨干的模范作用, 并教会他们基本的工作方式, 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生理准备

科学教育课前准备 篇8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师教育;化学教育;比较研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3–000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性

伯伊德等(Boyd et al.,2006)提出[1],师资培养、教师资格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待遇等影响学校生产力,进而影响学生发展。他们的教师教育影响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该模型,教师职前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科学研究委员会的一个报告(NRC,2000)[2]提出,一个合格的“初任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质:

(1)具备与要教的学生年龄和学科相匹配的大学科学教育;

(2)理解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

(3)理解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途径;

(4)能运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科学教师职前教育是形成以上“初任教师”特质的关键。

2 美国的职前师资培养及教师现状

2.1 美国职前师资培养规模

2005年,在美国629所公立和1845所私立的四年制大学或学院中,超过1300所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传统型教师资格认证,超过130所教育机构提供其他途径教师资格认证(Wilson,2011)[3]。

每年有超过20万学生通过这些教育机构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其中,70%~80%的学生是通过传统型教师资格认证,20%~30%的学生则通过其他途径教师资格认证(NRC,2000)[4]。传统教师资格认证和其他途径教师资格认证有很大的不同(Cohen-Vogel & Smith,2007)[5]。

目前,17个州采用自己的认证,30个州使用NCATE认证,12个州使用TEAC认证,22个州使用区域认证,8个州没有认证(NRC,2000)[6]。表1统计了纽约州师资培养项目的分布情况。

2.2 美国教师侯选人选择

在美国,大约1/4的新老师是来自于高度选择性的学校,1/4新老师来自于几乎没有选择性的学校。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大学升学率是80%以上。由此可见,美国学校之间教师侯选人选择标准差别非常大。

美国,已经在职的中小学教师为360万,而每年从1300所院校中毕业20万。对比而言,在职的医生总数为88.8万,而每年只从128所医学院中毕业16468人,可见教师培养的非常多。在纽约州,教师供需比达到5.2:1。

早在1965年,林登·约翰逊总统就预见,未来的教师群体不仅仅是拥有庞大的数量,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质量。但目前质量仍然是个问题。

舒尔曼(Shulman,2005)认为[7]:相对而言,教师教育在教学标准、教师资格认证、教什么、学什么、评估标准等方面都是比较混乱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相比其他职业,如法律、工程、医学、护理或神职人员,在课程、标准和评估上都更为规范。因此,评论者批评这种现象甚至得出结论:教师是怎么培养的并不重要。

2.3 教师地位

如今的美国,教师所作出的贡献和收入是失衡的,见表2。

尽管社会对教师如此敬重,但教师的工资在所有职业中几乎是最低的。

2.4 总结

塔克(Tucker,M. S. 2011)在其著作《超越上海,建立在世界领先的教育系统之上的美国的议程》中指出[8],要建设世界级教师队伍,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教师候选人的录取标准;

(2)把教师教育从二流、三流的学校集中到一流的学校;

(3)让教师的起点工资与其他相当职业的起点工资对等。

3 中美职前教师教育比较

3.1 教师学历

在中国,大约180所师范院校培养了大部分的中国年轻教师。最近,超过100所非师范院校开始培养新教师[9]。上述所有的院校都是一本或二本,因此要成为教师是很有竞争性的。此外,师范院校可以优先录取学生,并且有资格招收一些免费师范生。

教师培养选拔方面中美之间可以互相学到什么?对于美国,急需减少不同学校在选拔教师候选人的标准和教师培育课程上的差异;提高进入教师教育和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标准。对于中国,更多的一本院校,尤其是211和985工程院校需要参与到教师培养中来。

3.2 科学教师教育内容

很显然,科学教师需要学习科学、教育心理学、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方法论、教育实习。但是,对于课程方法论的学习,中美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在美国,对于职前科学教师来说只需要学习1~2门这方面的课程,参见表3。在中国,需要学习一系列的课程,参见表4、表5 [10]。

美国和中国职前教师教育的内容可以互相学习什么?美国可以从中国学到专门科学学科课程和教学法的思想和实践:让培训课程和内容更深入到每个科学学科;中国可以从美国学到一般的科学课程、教学和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让培训课程更广泛一些。

3.3 教育实习

在美国,教育实习是在一名校方指派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实习生到校方认可的一所公立中小学开展教学。大学则派督学进行不少于6次的定期视察,评估教学进展情况。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学年,时间长短各州不等。教育实习生还要教授几个年级的不同课程,比如生物、化学课。最后,学生独立教学。

在中国,大学三年级将有近6~12周的时间实施微格教学;教育见习、实习一般只有6~10周时间。教育实习是在1~2名校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10~30个实习生为一组到校方认可的一所公立中小学开展教育实习。教育实习过程中,每位实习生总共要上10节课,这些课都是要经过一个程序:试讲、讨论、评价、正式授课、讨论点评,每个实习小组必须组织一次公开课。

美国和中国在教育实习方面可以互相学习什么?美国可以从中国学习让学生在实习中少上课,多花时间准备、研究和观察。中国可以从美国学习让学生在实习中多经历不同学科和内容的教学。

3.4 综合科学课程

在美国,综合科学课程历史悠久,学生从小学到初中(5~8年级)一直学习综合科学课,高中(9~12年级)学习分科科学课程。具有广博知识的科学教师将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在中国,2001年开始推广初中(7~9年级)综合科学课程,高中开设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现在,只有浙江、上海等地的初中阶段还在开设科学课程,其他地区均已停办。近年来,从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对专业教学质量并不满意,并且觉得就业前景黯淡。科学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18]。教材中的问题主要是系统性不强、整合度不够;教师中的问题主要是观念滞后、知识不全、培训不力;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是资源不足、评价不适[19]。

美国和中国在综合科学课程上可以互相学习什么?美国可以从中国学习如何让职前教师形成系统和扎实的教授学科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中国可以从美国学习如何让职前教师形成广泛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此外,中国还可以从美国学到很多关于综合科学教师教育模式、专业标准的制定,以及教科书和课程教材研制等[20]。

3.5 总结:理解美国和中国职前教师教育之间差异的本质

舒尔曼(1986,1987)[21,22]曾提出教学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的差别:教学知识是一般课程和教学的知识和方法,而学科教学知识是具体的学科内容的转化。美国的职前教师教育着重教学知识,而中国的职前教师教育着重学科教学知识。

詹金斯(2001,2004)[23,24]曾提出实证传统与教学法传统的差别:实证传统主要关注的是发展和普及科学的一般教育理论,而教学法传统主要关注的是改进具体科学学科课程与教学。美国的职前教师教育以实证传统为基础,而中国的职前教师教育以教学法传统为基础。

4 教育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美教育都是世界教育的一部分。中美之间在很多方面相互补充。中美两国在教育上的差异,是由于文化、历史、政治体制、社会价值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因此,在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不断交流和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致谢:有关当前中国职前科学教师教育的资料由杭州师范大学的韦斯林老师和湖北大学的吴维宁老师提供,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柳秀峰,1962年8月生,湖北孝感人。1981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现湖北工程学院)。198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材教法专业(硕士学位)。1986到1989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1993获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教加拿大圣浮朗西斯泽非尔大学和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现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科学教育教授,教育研究生院副院长。

参考文献:

[1] Boyd, D., Grossman, P., Lankford, H., Loeb, S., Michelli, N.,& Wyckoff, J. (2006). Complex by design: Investigating “Pathways into Teaching in New York City School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57, 155~166.

[2][4][6]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00). Preparing teachers: Building evidence for sound policy. Committee on the Study of 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Center for Education. Division of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3] Wilson, S. M. (2011). Effective STEM teacher preparation, induc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mmissioned paper for the NRC committee on Success STEM education approaches.

[5] Cohen-Vogel, L., & Smith, T.M. (2007). Qualifications and assignments of alternatively certified teachers: Testing core assump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44(3), 732~753.

[7] Shulman, L. S. (2005, Fall). Teacher education does not exist. Stanford Educator, 7.

[8] Tucker, M. S. (2011) (ed.). Surpassing Shanghai: An agenda for American built on the worlds leading systems. Cambridge, MA: Harvard Education Press.

[9]阎元红,王玉英.中国科学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的历史演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3):43~45.

[10]王磊,胡久华主编.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文庆成.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13]王祖浩,王程杰.中学化学创新实验[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14]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5]文庆成,许延红.化学教学技能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6]唐力.化学教育研究方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7]王祖浩,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解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8] Zhang, H., & He, H. (2012).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Integrated“Science Education”major in some Chinese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4(13), 1991~2003.

[19] 林赛霞,林海斌. 初中科学课程的尴尬与出路,2008-09-05,人教网.

[20] 白秀英,王较过.美国科学教师教育及其对我国科学教师培养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09,(2):139~140.

[21] Schulman, L. S.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2), 4~14.

[22] Sc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57, 1~22.

[23] Jenkins, W. E (2001).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Europ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In H. Behrend et al. (Eds.),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p. 17~25). Hingham,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4] Jenkins, W. E. (2004).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practice and policy. In E. Scanlon et al. (Eds), Reconsidering science learning. London: RoutledgeFalmer.

[10]王磊,胡久华主编.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文庆成.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13]王祖浩,王程杰.中学化学创新实验[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14]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5]文庆成,许延红.化学教学技能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6]唐力.化学教育研究方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7]王祖浩,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解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8] Zhang, H., & He, H. (2012).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Integrated“Science Education”major in some Chinese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4(13), 1991~2003.

[19] 林赛霞,林海斌. 初中科学课程的尴尬与出路,2008-09-05,人教网.

[20] 白秀英,王较过.美国科学教师教育及其对我国科学教师培养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09,(2):139~140.

[21] Schulman, L. S.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2), 4~14.

[22] Sc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57, 1~22.

[23] Jenkins, W. E (2001).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Europ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In H. Behrend et al. (Eds.),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p. 17~25). Hingham,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4] Jenkins, W. E. (2004).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practice and policy. In E. Scanlon et al. (Eds), Reconsidering science learning. London: RoutledgeFalmer.

[10]王磊,胡久华主编.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文庆成. 化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13]王祖浩,王程杰.中学化学创新实验[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14]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5]文庆成,许延红.化学教学技能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6]唐力.化学教育研究方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7]王祖浩,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解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8] Zhang, H., & He, H. (2012).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Integrated“Science Education”major in some Chinese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4(13), 1991~2003.

[19] 林赛霞,林海斌. 初中科学课程的尴尬与出路,2008-09-05,人教网.

[20] 白秀英,王较过.美国科学教师教育及其对我国科学教师培养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09,(2):139~140.

[21] Schulman, L. S.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2), 4~14.

[22] Sc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57, 1~22.

[23] Jenkins, W. E (2001).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Europ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In H. Behrend et al. (Eds.),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p. 17~25). Hingham,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演讲前准备 篇9

戴尔·卡耐基在总结成功的演讲经验时说过:“一切成功的演讲,都是来自于充分的准备。”用我的话讲就是:“没有准备,就是准备失败;什么是最好的准备?就是时刻准备着!”演讲就像是攀登一座高山,重点不是这座山的高度,重要的是,该怎么准备,我们才能攻上巅峰呢?

一、选择自己认同的题目

一般来说,一篇演讲只有一个主题,必须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阐述主题要求鲜明、正确、新颖、深刻。鲜明,是指主题要贯穿于全篇,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反响;演讲的组织者是你了解听众的主要信息来源,要明确的知道听众关心的是什么?自己想告诉听众什么?在开始演讲的准备工作之前,先要确定演讲的目的,当然选择题目时,一定要跟自己的理念相吻合。如果强迫自己去谈一个没有感觉,甚至是持负面评价的题目,“硬搬”一些理由和资料,这样的演讲连自己都无法说服,更不要说去说服其他人了。尽量多了解听众的有关情况,弄清了听众的情况后,组织你的发言。以便诱发听众作出最好的反应。确保听众在离开会场时感到确有收益重心放在听众身上。当你站在讲台上,就要时时提醒自己,我的演讲是否会让听众有满载而归的感觉呢?

我们认为,选题的基本原则应当是:1.体现时代精神,历史潮流。2适合听众要求,内容有的放矢。3切合自己的身份,不妨“驾轻就熟”。4党章演讲场合,考虑预定时间

二、材料准备

获取演讲材料的途径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

1、获取直接材料,所谓直接材料,是指演讲者自己的经验和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有心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广泛地阅读、收集、积累材料,上下、古今、中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要学习,同时加强自我的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修养,处处留神观察,认真体验,便能获得许多材料;

2、获取间接材料。

所谓间接材料,主要指从书籍、报刊、文献中所得的材料。多收集历史资料,对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熟记,并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多收集现实资料,对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了如指掌,进行思考;

收集的材料可以记纲要、大意,也可摘录;一般记在笔记本上或卡片上,使用灵活。不管是获取直接还是获取间接材料,都要做到广泛采撷,精于筛选,等于归档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里告别要引起注意的是关于利用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纳、研究、分析,发掘出新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收集材料要注意以下原则:

1)收集材料要定向,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必须把握方向,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收集。

2)材料要充分。演讲要求大量地,详尽地收集和占有材料,既要纵向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经过,又要横向了解事物各方面的联系;不仅了解事物的正面材料,而且还要了解事物的反面材料,以便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可以避免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越充分,思路就越开阔,论据就越充分,就越能正确有力地阐明观点,产生令人信服的力量。特别是学术演讲和法庭演讲,更要求论据充足,旁证博引。材料不足往往难以言之成理,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

(3)材料要真实就是指材料的客观性。即所选材料是客观世界确实存在的、符合历史实际上。只有真实的材料才最有说服力,才最有利于人们形成坚定的信念。任意臆造和虚构材料,势必与事实发生撞击,势必被揭穿。为了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交代材料的出处。

三、编列演讲提纲,是演讲前的重要准备工作。

所谓编列演讲提纲,就是我们常说的写作或演讲之前的“搭架子”。它是用提要或图表的方式,列举出一篇演讲的观点,材料以及观点和材料的组合与安排方式等。一般来说,演讲提纲中要列举如下内容:(1)演讲的标题。如有副题和插题,均应分别列举出来。(2)演讲的论点。演讲的中心论点必须明确清晰地列出中心论点所包含的分论点,以及分论点下属的澌上论点,也应用简洁的语言逐层列出,应根据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依次排列。(3)演讲的材料依据。阐明主旨材料的事实材料,也应用简明的语言或恰当的符号在相应的部位列出。事实材料主要指例证、数据等;事理材料包括科学原理、科学定律、文件精神、法律条文、名言警句等。这些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能使演讲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必须逐一列出,不可忽视,以免遗漏。(4)演讲的整体结构。演讲提纲的编列要依据演讲的内在逻辑体现出演讲内容的先后次序。例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重点内容如何突出,如何过渡,结构层次如何安排等。

事实上,演讲提纲就像事先构筑的语流渠道,决定着演讲语流的走向。有些演讲提纲编列之后,就可进行演讲。依纲发挥,常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为了谨慎起见,使演讲更趋圆满,常常需要在提纲的基础上写出详尽的演讲稿。可是用什么样的语句表达和如何恰当地安排材料。这就是促使演讲者必须全面分析有关问题,从而有利于思维的条理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演讲者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预讲练习

1、熟记演讲稿录下你的“即兴”演讲

回放你的录音带,找出重复使用的词,如“啊”或“呃”等。反复修改演讲内容,一边讲,一边改;手、口、耳并用,用嘴讲,可以使句子简洁、顺口、有韵味,符合口语特点;用手写,可以去掉口语中罗嗦、重复等毛病,使之精炼、准确,达到文学化的要求;直到满意。

2、掌握及控制好时间

在演练时必须计算出演讲所需要的时间,再看看它是否过长或过短。大部分演练的时间

3、找一个听众来练习演讲

询问一两个有见解的人,请他们提出建设性的批评,而不仅仅是表扬。他们明白你演讲的内容吗?你讲的内容有连贯性和逻辑性吗?他们认为你讲的速度是快还是慢?然后根据他们的意见来进一步修改演讲的内容。做上述准备你可能觉得很麻烦,是的,每个成功的演讲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时刻注意收集素材,时刻在生活中练习,时刻准备发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演讲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 精神准备

要搞好演讲,除了要作好充分的材料准备外,还要有充分的临场观察准备、精神准备。

所谓的临场观察准备:演讲者要尽快观察、熟悉演讲现场,及时收集捕捉现场的所见所闻,包括现场环境(时间、地点、场景布置)、演讲时使用的设备、听众、其他演讲者的演讲等,增加演讲的即兴因素。

精神素质准备:既然是有感而发,就要有稳定的情绪,有十足的信心,有必胜的信念,这样才能保证思路通畅,言之有物,情绪饱满,镇定从容。

面试前准备 篇10

首先:提前了解应聘单位和应征职位的要求

面试前应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应聘单位的情况。了解信息的途径有:上网查询、查看单位的宣传资料及有关媒体的报道、向公司雇员询问等。需要了解的信息包括:企业文化、历史、背景、该公司的产品及服务范围、行业特征及主要竞争对手、组织结构、公司提供的培训及提升机会、公司的福利情况、应聘的职位及相关要求等。

其次:准备适当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推销自己的好机会,所以,一定要好好把握,自我介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接到面试通知后,最好先打个自我介绍的草稿,然后试着讲述几次,感觉一下;

(2)自我介绍时首先礼貌地做一个简短的开场白,并向所有的面试官致意;

(3)注意掌握时间。自我介绍不应该太长,也不应该太短,3分钟最为恰当;

(4)恰当的自我介绍应该更多地谈一些跟你所应聘职位有关的工作经历和取得的成绩,以证明你确实有能力胜任你所应聘的职位;

(5)自我介绍时,眼睛不要东张西望,最好要多注视面试官,尽量少用手势;最后:适当模仿面试场景

面试技巧是完全可以通过联系来提高的,并且需要反复联系准备。首先,关于面试的一些基本题目,大家都非常熟悉,参加过几次面试后,你也会发现话题大同小异。所以事先有所准备和无准备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怀孕前的物质准备 篇11

任何人都离不开衣食住行的问题,孕妇及将来出世的婴儿由于是特殊的人,更应注意这些问题。

房屋是孕育后代必不可少的条件,不论是宽敞舒适的住房,还是狭小拥挤的住房,最首要的问题是解决阳光照射和室内保温的问题。没有阳光的住屋,孕妇及将来出世的孩子得不到阳光的照射,身体的钙吸收就会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孕妇、产妇及将来孩子的骨骼发育。由于没有阳光,室内阴暗潮湿,还会增加产妇的产后病,如关节疾患等。另外,婴儿经常泡在屎尿中,如果在阴暗湿冷的屋中换尿布,还会增加婴儿患感冒等疾患的可能。所以保持室内阳光充足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住房条件不好,应尽可能加以改善,以增加室内的光照,例如,将玻璃擦洗干净,以增加照明度等。冬季的住房更要解决保温的问题,具体的做法是增设取暖设施,维修好房屋等。

婴儿的衣物准备很重要,由于婴儿缺乏对大小便的自控能力,应给婴儿准备3套以上的小褥子和换洗的衣物,尿布则需要得更多了,一般在20块以上。需要指出的是,春夏秋阳光充足,气候温暖,婴儿的尿布、衣物等很快会晒干。但冬季则不同了,没有暖气设备的房屋,一定要增设取暖设备,以供烘烤小孩衣物用。

孕妇、产妇的饮食是很重要的,这不但是为了孕、产妇的健康与康复,也是为了第二代的正常发育。我国某些地区采取只给产妇喝小米汤或只给小米粥加鸡蛋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是不排除小米粥、红糖、鸡蛋,同时应吃些鱼类、肉类、瓜果蔬菜类,这样才会使孕、产妇获得较全面的营养成分,这对哺育婴儿也十分有利。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喜欢食用一些强化食品或保健食品,借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样做并不可取。因为突然大量的给机体加入某些营养成分,往往会打乱机体自身的摄入平衡,给机体代谢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因此,应采取靠自然食品满足身体需要的做法。当然,因身体患病而需要某些强化食品则是另一回事了。

上一篇:高级职称评审业务总结下一篇:营运总监岗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