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舞蹈班教学计划

2024-09-19

寒假舞蹈班教学计划(通用12篇)

寒假舞蹈班教学计划 篇1

舞蹈特色班的教学计划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音,它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标志,在此基础上逐步成熟的舞蹈文化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舞蹈的发展经历了几十世纪的风风雨雨,人们一直饱含着对它的热爱。他们热爱舞蹈的神奇,热爱这神奇为他们呈现的所有美的东西,热爱这美是表现者。

今天,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的繁华昌盛,舞蹈的学习也随之悄然进入百姓人家。舞蹈教育让孩子们次小就接受舞蹈文化,提高综合素质,并通过学习,学会运用舞蹈语音这一自然工具加强相互之间的感情交流,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儿童肢体的协调能力,大脑的灵活性以及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塑造美的形体,从而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今年的舞蹈特色班由我带,我们舞蹈特长班在幼儿学习舞蹈方面要进行一系列的舞蹈形体训练和幼儿成品的舞蹈教育,来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儿童舞蹈的基训

儿童舞蹈的基训,是指对儿童形体.姿态,腰腿的软度.力度.控制及跳.转等等最基础的训练。训练方式有:

(一)热身运动

在上课的开始,让幼儿做些轻松,简单的热身运动。例如:“脚腕少量的转动”.“劲和肩放松配合做小跑步”等等。主要目的的创造出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为孩子们的身体和情绪适应训练做好准备,避免上课就用力过度.情绪紧张。

(1)圆轴上的练习

(2)游戏练习

(二)地面训练

儿童的生理特点是:人小,稳定性差,但软度和开度较好。而软度和开度又是一切舞蹈动作的根本点。由于幼儿是躺和坐在地板上进行训练的,负担较小,易掌握动作,达到较理想的训练目的。但为了避免枯燥.单调,采用不断变化组合.节奏和队形,选用不同的音乐。每个动作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动作变化多一些,否则肌肉会僵硬变粗。

(1)压腿组合(伸坐前压腿.吸伸前抬腿.前吸伸腿接大踢腿.起腰后抬腿)压胯组合(前伸.盘坐前压腿.前含)

(2)眼睛训练组合(眼睛上孤线练习.眼睛点的练习.手眼训练并的定位练习)

(3)提沉呼吸练习.因为呼吸是完成舞蹈动作的一大要素。呼吸得当动作就配合自如,风格就容易掌握。因此,要十分强调呼吸的训练。主要内容(运用前大波浪.双手前大波浪、中间加停顿的前大波浪的节奏和方位来练习提沉呼吸)

(三)把上训练

当孩子们在地面完成软度开度训练后,就可以进行把上规范而简化训练,使孩子的形体、姿态、腿线条、腰腿的软度、力度和控制进行一步提高。

(1)直立和半蹲

(2)擦地腿脚背

(3)压腿、大踢腿

(4)屈膝弹跳

(5)下腰练习

寒假舞蹈班教学计划 篇2

1 体育舞蹈起源及发展

1.1 体育舞蹈的起源

体育舞蹈起源于英国, 盛行于欧美。是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 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 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 达到自娱自乐、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体育运动。不同的舞种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 热情奔放与浪漫柔和并存, 对培养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社交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

1.2 体育舞蹈的在高校的发展

1991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把体育舞蹈列为普修和选修课程, 全国各高校也开展了体育舞蹈的教学, 体育舞蹈以其独特的活动方式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锻炼手段。随着终身体育观念的深入, 对体育舞蹈的教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更应该符合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2 体育舞蹈教学开展的价值

2.1 心理学价值

长期的学习生活会使人感到压抑、枯燥无味, 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使这些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所以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发展就特别重要。参与体育舞蹈活动能够使人从紧张的情绪中走出来, 使人的注意力从学习转到运动上来,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疲劳, 愉悦心情, 也会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2 社会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男女共同进行的双人或集体运动, 在运动中能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对于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更能迅速的适应新的环境。

3 影响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因素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多种手段和途径的总称。使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下进行观察和练习的过程。由于体育舞蹈不仅仅是向学生单一的传授运动技能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礼仪等, 因此要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3.1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本文根据体育舞蹈教学的特点, 参阅了相关的文献和走访了多位专家, 筛选出影响体育舞蹈教学的因素, 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通过SPSS17.0软件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因子分析, 经过球形检验结, 因子模型的显著性水平达0.000, 所建立的模型可以被采用。

3.2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参与因子

参与因子主要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 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方法的有效与否主要通过学生表现出来, 所以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运动天赋、性格、性别、生理和心理因素都对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的教学经验、运动技术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3.2.2 教学因子

教学因子主要有教学原则、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组成。教学原则是进行任何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在整个体育舞蹈教学和各环节教学中教学原则的指导作用都应该放在首位。教学目标是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任何情况下选择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完成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适合才是最好的。而教学过程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过程,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发展规律。新授课以教为主, 复习课以练为主, 只有在充分的把握住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特点, 才能够选用最佳的学习方法完成最佳的学习任务。

3.2.3 环境因子

体育舞蹈教学的课时总数以及场地器材的设备是否完善, 对于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影响, 没有充足的课时总量, 学生进行学习的机会将减少, 导致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难以多种多样, 学习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 场地器材的不完善很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 是体育舞蹈运动在大学中难以持续的发展下去。学生人数的多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起到影响作用, 如果人数过多, 只能过多的采用集体教学, 难以做到个别指导和因材施教。

3.2.4 思想科技因子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受到教学理论的制约还要受到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下,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说体育舞蹈教学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智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 这样才符合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最终思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传统的方法得到了补充和更新, 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4 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体育不但要有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师范法、分解法、完整法等, 同时还要有与现代学生思想相符合的快乐体育教学法、诱导学习法等, 只有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 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

4.1 快乐体育教学法

快乐体育指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付出努力获得成功后, 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快乐体育不是散漫体育, 并不是完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是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真正实现高效协调的学习机制。在快乐体育教学中, 学生不只是学习和模仿教师的动作还要学会自觉的参与这项运动, 和教师进行相互交流, 探讨学习心得, 是体育舞蹈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放大。快乐体育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 强调发现学习,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实践学习法

实践学习法指在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 在实际操作中边改进边提高的方法。体育舞蹈是一门注重社会交往的体育运动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适当的教学内容放到舞厅中, 使学生体会到舞会上特殊的氛围, 在场景音乐中更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 培养乐感对肌肉的感觉, 同时还可以学到社交礼仪, 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要使学生明白, 只有把所学的技术动作灵活自如的运用到实际中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由于体育舞蹈是男女共同配合的一项运动, 更应该教育学生注重行为举止, 建立正常的男女交往关系。

4.3 C AI教学法

CAI教学法是把多媒体, 摄像机等现代化技术运用到体育舞蹈教学上来。CAI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自己动作的错误之处, 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 自己纠正错误动作, 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CAI还有利于个别教学, 对于技术动作接受比较慢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好的巩固练习, 对于技术动作接受比较快的学生来说还可以提前自学。CAI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给学生, 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便捷。

4.4 双语教学法

体育舞蹈双语教学法是指在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全部或者部分采用外语 (主要指英语) 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体育舞蹈技能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对待体育舞蹈学习的兴趣高于没有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 说明进行体育舞蹈双语教学时可行的, 这也符合我们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但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但有精湛的运动技能同时还要良好的英语基础, 这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5 和谐教学法

和谐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 同时做到教学的诸要素与教学过程、环境之间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减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教学法要求从受教育者的自身需要出发, 整体规划自身所需要的教学方法, 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 排除外界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下进行学习。和谐教学法是辅助体育舞蹈学习最好的助手, 更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4.6 动作示范法

作为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示范法仍然是最基本并且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动作示范法是指教师以自身的完成的动作为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动作示范法能够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体育舞蹈动作的优美, 有利于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使自己的技术动作更加完美。动作示范法的特点是简便灵活, 使用范围广。

总之, 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来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 我们要取之所长, 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做到最优化, 这样才能够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思路, 才能够真正的做到素质教育, 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体育舞蹈是集体育、艺术、教育于一体的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 它不但具有娱乐性和健身性, 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竞技性, 具有多元化的教育价值。随着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中的广泛开展, 受到了很多爱好者的追捧。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必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在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来充分体现出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自身的教学经验, 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有关于体育舞蹈教学的创新型建议。

关键词:创新,体育舞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军.高校体育舞蹈的创编及教学方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08 (1) :119.

寒假舞蹈班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舞蹈教学 民间舞蹈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a)-0215-0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悠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民族文化,润养出民间舞的多情绚丽。不仅汉族地区具有丰富完整的民间舞艺术,而且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苗族、彝族、朝鲜族、满族等许多兄弟民族,都有他们自己十分丰富多彩的传统和独特的舞蹈形式,它使得中国民间舞的基质长久鲜活,使得各民族舞蹈的生衍浩荡不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民族舞蹈教学非常重视,然而,舞蹈文化的多元化使得我国民间舞受到了现代舞蹈的巨大冲击,民间舞蹈课程教学与民间舞蹈文化的融合不尽如人意,民族舞蹈的教学质量不高,老师厌教,学生厌学,导致学生不管跳什么民族的舞蹈,风格、情感的表现没有特点、平淡无味。因此,对舞蹈教学中的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的探讨,有利于改善如今越来越严峻的民间舞的生存状态,促进民间舞蹈教学良性发展。

1 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的特点

民间舞蹈艺术是一种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形式,发展民间舞蹈教育教学本身是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方法之一,人们开始认识民间艺术在未来素质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民间舞教学模式的建设,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系统性

民间舞蹈课程设置在统一明确的教学理念和目标指导下,根据循序渐进的自然教学法则,以及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和学年,相应地开设不同的科目和安排不同的课时。民间舞的教学在整个舞蹈教材体系中应以藏、蒙古、维吾尔、朝鲜、傣为主线,兼容其他边疆少数民族的舞蹈,不断补充、丰富其内容,构建具有浓郁少数民族文化的教材体系,确保民间舞蹈教学的整体风格和特色。

1.2 精练性

首先要以终极教学目标为核心,课程设置应泾渭分明,主次有别。其次民间舞教材提炼应体现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训练性等“三性原则”的指导下,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元素和核心动律,使之贯穿教材的始终,加上风格化的综合组合来更好地把握它的韵味。这里的“精”,就体现在动作中的文化性,动作的精练就体现在其凝聚了各自民族舞蹈的特点和文化,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掌握好不同民族的风格,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1.3 整合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所以舞蹈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全方位和多方面的。舞蹈,这门综合的艺术文化对人的要求更是应该全面和苛刻。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一天所产生的知识量足够一个人学习一辈子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目的就应该从教授知识到教授方法。因此,应对民间舞教学体系进行整合,并制定各自的教学目标,凸显潜移默化的整合性。

2 完善舞蹈教学中的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的途径

2.1 民间舞教学应保留原式风格

首先,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在民间舞的教学中,我们应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树立强烈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吸收各种精华为我所用;牢记没有吸收就没有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提高。

其次,完善民族舞蹈教学的教材结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潜心研究民间舞发展的轨迹,追本溯源,挖掘和发现其原生态动律的遗存,将有益的成分补充进教材内容中,让人们更加完整地了解民间舞发展的源流。

再次,发挥现代媒体的教育功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如电视、网络、多媒体等,将更多的民间舞资料与学生分享,让他们在欣赏中领会民间舞原生态的风格与特点。

最后,在教学活动中,请民间舞蹈的老艺人或传人来课堂上授课或讲座,积极开展民间舞的艺术交流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多层面、多角度领悟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精华;也可以组织学生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到民间舞发祥地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风,感受不同民族舞蹈特色和原生态风韵。

2.2 强化“载歌载舞”的教学模式

在一些传统组合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教动作,同时也可以边唱边跳,最好是有民乐队现场伴奏。如朝鲜族的古格里、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藏族的旋子、云南花灯反崴等,都是可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授课的。所以,授课过程中不但学生们很容易地进入那个民族所特有的教学语境,而且在歌唱中还加深了动作运动的气息与轨迹的调整,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肯定是非常明显的。它无形中成为课堂中民间舞教学与民间现存“载歌载舞”的形式巧妙的对接,传承了民间传统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加之民间舞专业教师教学的主体性特征,他们以身示范对音乐强化的时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对未来中国民间舞“载歌载舞”的教学特点进行更好的突破。

2.3 开设完善相关的音乐课程

现今舞蹈教学课堂中依然有许多中国民间舞传统组合是以音乐集合法整理、编撰的。如维吾尔族的其克提曼、赛乃姆组合,朝鲜族的古格里、安旦、许摩里、查津古格里等组合。这类组合中音乐或节奏的名称,也就是组合的名称。组合的内容是根据音乐或节奏的特点来编排的。随着音乐的长短、节奏的快慢、情感的内涵调整动作的层次与顺序,同时表达音乐的情感,是这组合编创模式的共同规律。因而,用此种方法编排出的组合具有风格性强,情感表达丰富,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组合新体现的民族地域文化场景中去。

因此要开设、完善相关的音乐课程,来保证民间舞教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没有具体的行动和做法是不符合当前教学形式发展的。在具体的课程中,将《中国民间舞基础乐理知识》、《中国民间舞打击乐》、《中国民族民间伴奏歌曲演唱》等三门课程在教材体系的必修和选修课中固定下来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有利于教学的深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4 扩充文化视野和表现技巧

在众多的民间舞中,如何去掌握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掌握体态是最基础的。体态贯穿于舞蹈动作的始终,是舞蹈语汇彼此相连接的骨架,是动作越落的基础。例如,在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挺拔刚毅”是一个重要特征,它是维吾尔族刚强、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质、民族性格的高度凝聚。但舞蹈中也有很多柔美流畅的曲线动作,这个特征是与它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为世人所熟知的“丝绸之路”经西域绵延伸向西方,沟通欧、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通路。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在文化艺术上也受到很大影响,如维吾尔族舞蹈中很好地吸收了西方芭蕾舞蹈的“挺拔向上”体态,又融入了东方舞蹈的“柔美曲线”韵味,从而结合为现在这样特殊的神态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是让学生准确掌握教材、又能跳出其独特风格韵味的关键之一。

2.5 积极开展“以情带动,动中有情”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的民族民间舞蹈已不再是纯粹的动作模仿,课堂教学不能忽视“情”。在发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间舞动作中,有些人通常只注重其“形”,而忽略了其精神实质——“情”。所以,体现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东西,看多了就觉得乏昧。由此看出,民间舞蹈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体态、元素、动作短句、组合训练,还应该在训练体态的同时,融入舞蹈的“情”,才能让民间舞在教学中产生舞蹈效应。“情”是民间舞生命的标志,是民间舞生存的根基,一旦失去生命的真实,就感染不了观众,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民间舞讲究“以情带动,动中有情”,这就说明“情”与“动作”的关系缺一不可。“情”是人的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间舞教学中的“情”与“动作”就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相互协调,不可分割的整体。以“情”带“动”与“动”中有“情”,要求在“情”与“动作”的融会贯通基础上,强化以“情”带动,为的是让舞蹈者必须从生活的基础上激发情感,从而产生“动”中有“情”的艺术效果,展示出民间舞气度及内在的艺术素养,“情”的贯穿使得有限的空间变得无限。总之,民间舞课堂教学如果贯穿了“情”所发生的效应,能使民间舞在教学中产生质的飞跃。

3 结语

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导入与舞蹈艺术有关的各种知识,以此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舞蹈内涵,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个民族的文化,并分析、领悟这种民族文化在其舞蹈中的表現。这样在舞蹈教学中,就超越了表面层次上的动作的模仿,而能达到通过舞蹈动作对民族精神的体悟和表现。真正从“中国民间舞”的意义上继承和弘扬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中国民间舞学科所处的特殊地位要正视的,这也是我们舞蹈学生所应达到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俊.探析中国民间舞教学[J].科教文汇,2009(12).

[2] 惠妮.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教学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3] 石嘉.浅谈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J].活力,2010(4).

[4] 王敏.民族舞蹈教学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3).

启蒙舞蹈班教学计划 篇4

中大班幼儿对舞蹈有了初步的接触,虽然且基本功达到了一定要求,但在这个学期中我们仍是以练习基本功为主,其中在添加一些成品舞蹈组合。基本训练勾绷脚、前压腿、弯腰练习、前、后滚翻,掌握前、后滚翻的技巧,训练腿部控制能力。成品舞如《小雨滴与小雪花》、《兔子舞》等。

1、律动练习、节奏练习。根据不同的练习来选择相应的歌曲来表达游戏或律动,和模仿一些飞机、汽车、自行、车火车来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掌握身体协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例如《拍手》、《动作模仿》、《小雨滴》等。

2、律动《娃娃》培养幼儿节奏与手脚动作的协调性。要求幼儿掌压垮的动作。

3、律动《小雨点》模仿下雨动作。学习按照音乐的节奏使手臂和身体动作相协调,并进行勾绷脚练习。

5、律动《蜗牛》模仿蜗牛动作。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现能力,陶冶幼儿的兴趣和品格。学习压垮和双腿跪等动作。

6、《小星星》学习双腿跪和手握紧放开等一些基本动作。

7、《我们不怕大灰狼》模仿敲打大灰狼的动作。学习双手上下拍打和双腿跪等基本动作。

8、律动《头部动律组合》学习基本动作:低头与仰头、扭头、探头、加手臂式绕头等。

9、律动《手臂律动组合》学习压腕与提腕、手指练习、屈手练习、攸臂练习。

10、舞蹈《小雨滴与小雪花》学习基本动作:踮步、跳点步、旁点步等。

寒假舞蹈班教学计划 篇5

第一周把身体训练成有表现力的工具,动作协调,对动作,音乐,节奏等的感知更敏锐。基本功练习(1把杆压腿

第二周培养丰富的感情,想象力,观察力。1 基本功训练(压腿(2双吸腿(3下腰 第三周把身体训练成有表现力的工具,动作协调,对动作,音乐,节奏等的感知更敏锐。1 基本功训练(压腿(2 双吸腿(3勾绷脚练习(4后桥脸儿

第四周培养创造力,即兴表演能力以及艺术欣赏力和鉴别力。1 基本功训练(压腿(2 双吸腿(3勾绷脚练习(5前桥脸儿(6侧手翻

第五周培养丰富的感情,想象力,观察力。1 基本功训练(压腿(2 双吸腿(3勾绷脚练习2低年段成品舞蹈《节目二》选人

第六周培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共同合作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1 基本功训练(地面压腿(2 双吸腿(3勾绷脚练习2低年段成品舞蹈《节目二》排队形,动作

第七周培养丰富的感情,想象力,观察力 1 基本功训练(地面压腿(2 双吸腿(3勾绷脚练习2高年段成品舞蹈《节目二》选人排练

第八周学习高年段成品舞蹈《节目二》选人排练 第九周复习低年段成品舞蹈以及排高年段舞蹈队形 第十周学习舞蹈动作综合年段舞蹈爵士《节目三》 第十一周给综合年段舞蹈爵士《节目三》排队形

第十二周将这学期学过的基本功串成成品节目四《基本功展示》第十三周综合排练节目一节目二

第十四周综合排练节目三节目四

乡村少年宫舞蹈班计划 篇6

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一、舞蹈班开展计划

开展目的 :

开展乡村少年宫舞蹈班,旨在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较规范、扎实的基本功及技术技巧,让学生掌握较广泛的舞蹈知识并兼备音乐与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为同学们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队员选定 :

1.选拔对象为三至五年级。

2.舞蹈班编制人数为25人(视情况可做调整)

3.由各班班主任宣传,学生自愿报名,辅导教师进行选拔。

训练时间 : 周三15:50-16:50 周六14:30-15:30

训练地点: 综合楼舞蹈室

二、舞蹈班基本训练活动内容

(一)基本训练

由于学生水平上的差异,本学期将进行统一的训练。从基本功入手,进行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气质,为以后的艺术特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训练内容如下:

1.训练学生的表现力,使其动作协调,对动作、音乐、节奏等元素的感 知更敏锐。

2.学习成套的舞蹈基本动作,掌握基本的站姿、坐姿及腰、腿软开度的训 练方法;

3.排练成品舞蹈,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4.培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共同合作的能力。5.培养创造力、即兴表演能力以及艺术欣赏力和鉴别力。

6.通过舞蹈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不求成为艺术的创造者但求成为艺术的欣赏者。

(二)具体实施

1.通过观看舞蹈视频,让学生了解舞蹈艺术。2.逐段示范、讲解动作,进行辅导。3.学生个人练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4.采用学生互帮、好学生示范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水平。

(三)训练目标

1.学生正确地掌握舞蹈的基本要领,简单的舞蹈基本功、组合的练习,知道基本的手脚位。

2.对个别优秀的学员进行个人素质的提高,技巧方向可加深训练。3.参与舞蹈第二课堂的学生通过平日严格精心地排练舞蹈来迎接学校的文艺活动及省、市比赛,争取优异的成绩。

(四)注意事项

1.在活动中,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关内容,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2.舞蹈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身体协调性,较强的节奏感、动作规范等,本学期的训练中,从齐、快、准上下功夫,争取以高质量的演出迎接各项文艺汇演。

三、舞蹈班管理制度

乡村学校少年宫舞蹈室管理制度

1、舞蹈室由专任辅导教师担任管理员并承担相关责任。

2、保持室内整洁,不堆放私人物品或在室内做私人之事。

3、由辅导员负责活动用具的登记管理,室内用具不得私自外借,损坏照价赔偿。

4、舞蹈室应根据活动情况协调使用。在舞蹈室活动时,所有人员都要脱鞋进入。

5、辅导教师要做好考勤,上课时组织好纪律,教育学员不大声喧哗、爱护公物、节约用品。

6、室内活动结束后,辅导员主动负责打扫卫生,关好门窗、关闭全部用电设备电源,拉好窗帘,并让学员整理自己的用具,不许在墙上、凳子上乱涂乱画。

7、每次活动结束后要填写活动记录。

8、辅导员应同时做好乐器室的管理工作,做好全部乐器、教具、服装、音像材料的保管和维护工作。

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 篇7

“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具有民族风情的舞蹈艺术风格与现代意义上的舞蹈有很大的差别, 这不仅是因为地域文化和民族的差异, 更主要的是舞蹈的多种表现形式代表着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解读, 包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艺术表现。传统的民族风格舞蹈包含着原有民族的基因和文化, 经过不断地演变和现代舞蹈的结合, 既能够体现现代的时尚和风味, 也能保留传统风格上的原汁原味。这种经过提炼和凝结的舞蹈的体态、动律的变化, 要求我们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和糅合, 尤其对其民族性的代表性动作的拆解、呈现, 不能拘泥于舞蹈形式本身, 要深度挖掘和理解民族性的内涵。

(一) 民间舞蹈中的体态和律动表现方式。民间舞蹈的风格本身是指超越了以往现代舞蹈中的一般代表性的动作, 正是因为其独特性, 能够给观众以全新的感官认识, 带动现场氛围, 符合文化气息。以东北二人转为例, 在丢扇子、扭秧歌等带有东北风情的民族舞蹈中, 我们看到演员往往上身相对靠前, 以一种略微倾斜的方式吸引观众注意, 这种独有的本地文化动作凸显了当地人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 利用腿部的走法, 配合相关动作达到律动的效果, 这种体态和动率的相互结合是需要教学过程中严格训练和摘选的, 透过舞蹈动作的精气神, 提升舞蹈的民族性风格。

(二) 民间舞蹈中意念与动作的相互作用。在民间舞蹈训练中, 肢体动作和步骤分解需要时刻提高意识, 有意识的民族性的表现方式和无意识的糅合动作是完全不一样的。首先在舞蹈排练和节奏把控上要留有意识, 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舞者的心态和目标, 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的风格性动作衔接, 通过有意识的动作调节不但可以将民族艺术的风韵表现在具体的动作中,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意念习惯, 在不同的动作训练当中广泛应用。教学当中老师必须时刻提醒舞者对民族性的认知和感悟要上升至艺术形态, 讲这种舞蹈的意念和动作相互结合。通过视频学习、动作模仿、细节修正, 不断强化民族性舞姿、舞步的概念, 延伸舞者的学习认知, 巩固他们树立舞蹈民族性的目标。

(三) 民间舞蹈中认同与理解的多维角度。民间舞蹈与一般意义上的舞蹈不同, 它的参考性和审视性具有极高的鉴赏性, 但是由于民族性的含义和理念作为抽象性的认知, 教学者在对民族性的表达和演绎上增加了难度。为了更好地诠释民族舞蹈的多种维度,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理念的宣导, 强化舞者对传统文化和概念的认同和理解, 同时结合实际的动作案例、图片欣赏、舞剧鉴定、表现手法、艺术风格, 在实际的审美和鉴赏中培养舞者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不断深掘民族性的风格和特点, 将风格性作为一种活的元素灵活运用, 从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对民间舞蹈进行解读。

二、优化教学方法来理解“风格性”的运用

民族民间舞“风格性”的教学方式归类可以概括为:积累文化、剖析动作、培养情感。通过对理论教学、研究水平、语言表达、舞蹈示范等方面对教师提出要求, 督促现代舞蹈教育工作者继续精进专业知识, 更有效地实施民族民间舞“风格性”教学。

(一) 从训练积累的角度来谈。民族舞蹈本身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长期不断积累和发展的产物, 要求教学者在对民族舞蹈的“风格性”研究的过程中, 必须全面掌握理论知识, 同时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当中加深功底, 透过“探本求源”的方法, 层层深入, 将舞蹈中的动作和神韵与其长久形成的情感传统与审美特征相结合, 从而将其内在意蕴揭示出来。

(二) 从动作分析的角度来谈。众多资料显示, 我国民间舞蹈多源于对于劳动现象的提取, 关系到人们生活常态的抽象化处理, 教学者应该结合劳动的美感和艺术的特色, 实现舞姿舞步是民间化风格, 同时对典型的体态动作、步调节奏加以把控, 充分给学员以发挥的空间, 加强其表现力。

(三) 从情感培养的角度来谈。我国民间舞蹈寓意着劳动人民安居乐业、怡然自得的生活, 在舞蹈的表现当中带有快乐、舒畅、自然等情感, 这就要教师在分解动作中注意加工, 将理论性的、感官性的内容上升至精神领域, 提升艺术层次, 让学生切身体会情感和动作的融合、历史和动作的结合, 同时在教学中对典型的民间性手法予以解读, 将其历史、文化、情感、表现方式进行统一化处理, 将题材变成动力, 并尽可能在此处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罗雄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1.

[2]吴徳岗.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0.

[3]王吉则.我和民族舞蹈[M].拉萨:西藏艺术出版社, 2012.

寒假舞蹈班教学计划 篇8

【关键词】 舞蹈文化;舞蹈教学;研究

一、舞蹈的文化结构内涵

舞蹈文化经过了长期发展创造,经过了传承和演变,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内涵。主要就是站在了文化人类学以及民族舞的角度上,对舞蹈文化的产生以及演化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之上。对于民族舞蹈在时间上表现出的主要就是指民舞文化的纵向面,主要就是在记录着民族舞蹈从产生,经过不断地发展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称其为文化层,也就是我们说的历史层面。在时间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层来深入研究舞蹈文化的意识形态,可以讲舞蹈文化分为:首先是原生形态以及变异形态这两种形式。这两种形态的生成都是有着各自的条件和背景的,舞蹈文化主要就要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背景、民舞群体的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等很多方面的作用。而且在舞蹈文化的这两种形态中,原生和变异的演变也是比较复杂的,主要就是累积和融合,主要就是舞蹈文化展现原生形态舞蹈的包含着一些基本的节奏以及步伐和动律及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可以有意识的选择进行保存与新形态的重新整合。其次就是指在舞蹈文化基础上,民间舞蹈的空间性,也是在民舞文化的纵向性相对的横向性,主要就是用来展示民间舞蹈的相关结构以及表演环境和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舞蹈文化的空间上的文化层。在舞蹈文化的空间文化层的基础上来分析舞蹈文化,是可以将其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这两种结构的。首先就是表层结构,主要就是民舞表演中可见的物质性和动态性等。这些可见的物质性和动态性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象征物主要就是指意味和记忆等这样的功能。其次就是较为深层的结构主要就是舞蹈文化中的民族舞蹈是在一定的民族群体的宗教信仰,有着自己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这样的无形的意识形态。也很有可能就是指在民族群体意识中的宗教观念和价值观念等。

二、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影响

(一)让学生们能够很好的深入了解舞蹈文化可以提高学对舞蹈深入了解。比如可以及时的督促学生们深入的了解民族舞蹈发源地的民俗文化等,还可以更好的感受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识。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学生去收集民族民间音乐及舞蹈录像资料,组织学生进行民族舞蹈的欣赏和讨论等,还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等,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正的民族舞蹈的內在,感受其文化及舞蹈审美元素,就像我们在教授傣族舞蹈时,就非常有必要先介绍一些傣族的文化历史,傣族人民性情善良,民舞有着浓重的亚热带特有的风情。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宗教有关的活动很多,所以如“孔雀舞”都有着宗教色彩,其次还可以将一些例如傣族喜欢水,爱洁净这样的风俗活动。

(二)通过舞蹈文化,可以将舞蹈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首先就是在舞蹈文化的教育上,一方面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进行比较针对性的教育,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对于每个地区和每个民族的不同让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将舞蹈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其次就是改变以往的按照学科来为目标的分工方法,转变为发展多元智能的整体目标来实施教学内容的方法,著名教育家柏拉图就已经能够意识到全面教育的重要性了,舞蹈教育是为一作艺术形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学校在进行舞蹈教学中,只是一味地教育舞蹈动作等,不能够真正的给予学生舞蹈文化内涵,所以形成了学生只是学习基本功死板的套路。造成了学生对舞蹈失去兴趣,严重的是可能会造成舞蹈动作缺乏创新,就算是以后走上舞蹈专业的道路,只能说是一个只会跳舞的机器人,对其他的内涵是一无所知的。这样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当今这种智能型人才的社会的。所以传授学生舞蹈基本技能的教学时,必须要更加地重视学生的舞蹈文化品位的培养。

(三)舞蹈文化对民族舞蹈的影响还表现在,通过舞蹈文化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审美感知的能力,主要就是看可以以情带舞。所以目前在高效的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主要就是从审美感知这样的方向入手,让学生尝试学习简单的动作进行领悟,激发学生主动的投入到了舞蹈的训练中去,最好的就是能够充分的调动他们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舞蹈中去,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被需要的和信任肯定的感受。在进行舞蹈的同时能够感受生命的活力,在学生们显示的形体之美和气质美的同时,进入内外交融的境界。在赞美学生的形体和外部动作的同时,还可以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来感染学生的内心,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舞蹈文化来感染学生的品质陶冶学生情操,做出更好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资华筠,舞蹈生态学导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舞蹈班四月份工作计划 篇9

作为一个舞蹈班的老师,在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工作计划,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舞蹈班四月份工作计划哦!

舞蹈班四月份工作计划

一、教学任务:

1、增强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孩子对音乐的节奏。 通过舞蹈表演培训使孩子认识、了解舞蹈

2、掌握舞蹈方位、力度、感觉。

3、发展孩子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树立孩子大胆表现的`个性。

4、增进孩子的灵活的形体,培养孩子群体的合作精神。

5、培养孩子舞台表现能力,增进他们的表现欲。

6、使孩子们对舞蹈表演产生浓厚的兴趣,善于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最美丽的一面。

3、通过舞蹈特长培训使孩子们的形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孩子们在舞蹈训练中感受舞蹈的乐趣,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4、了解我国不同民族舞蹈和外国个别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感受舞台表演使孩子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展示。通过各种民族音乐学习表演各种民族舞蹈。

二、基训:

1、练习:压腿(前、旁、后),踢腿(前、旁、后),控腿,腰的训练

2、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大跳,倒踢紫金冠,转的技巧,舞姿训练。

3、舞蹈技巧训练:身、跳、翻、转等训练。

三、民族民间舞、成品舞蹈

1、学习广场舞、汉族舞、等。

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基本内容

1、认识舞蹈

2、舞蹈的基本功训练

第二阶段:兴趣培养、分类舞蹈的基本动作体验。

民族舞部分:汉民间舞蹈

第三阶段:完整舞蹈小组合的学习

1、民族舞蹈

2、形体舞蹈

寒假舞蹈班教学计划 篇10

关键词:舞蹈 比赛 教学

在经济繁荣、国富民强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的舞蹈事业也迎来了灿烂辉煌的时刻。每年都有各种形式的舞蹈比赛,一批又一批体现中华民族舞蹈文化、提倡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舞蹈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如1985年由北京舞蹈学院发起的,有“中国舞蹈奥斯卡”美誉的“桃李杯”舞蹈比赛;1996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的全国性专业舞蹈评奖活动——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比赛;还有影响力非常大的cctv舞蹈大赛等。舞蹈比赛不仅鼓励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表彰成绩突出的舞蹈创作与表演人才,活跃舞蹈理论与舞蹈评论,推动我国舞蹈艺术事业健康发展,还能对舞蹈教学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专业院校和普通院校踊跃参加到比赛的队伍中来。

一、分享各校的舞蹈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 比如“桃李杯”舞蹈比赛,分为单人舞和群舞,涵盖了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赛事面对专业院校和普

通院校的学生,每届有上百所院校的数千名学生参加比赛。参赛单位选派的学生充分展示了自身优越的条件,表演的作品从一定层面上代表了该单位的教学水平,也能从学生身上看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比赛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避免了闭门造车。比赛期间,还有一些学术交流,“桃李杯”等舞蹈比赛多次召开学术座谈会,对舞种的设置、舞蹈的发展方向及意义等学术问题进行研讨。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创作水平

想让学生参加比赛,首先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专业颇佳的学生。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呢?备课是关键,教师应把功夫花在备课上,让本事显在课堂上,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要求不仅有知识目标,还要有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课程难度,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是个艰苦的过程,在这期间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心血。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需求。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在课余辅导中对尖子生实行“导师制”,对“学困生”实行“会诊制”,对班级常规教学实行“责任制”,促进全体学生的协调健康发展。培养出能

力全面的学生参加比赛,这是教师工作的动力和目标之一。通过参加比赛,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既锻炼了学生,也使教师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来审视自身的教学水平。

其次,参加舞蹈比赛提高了教师的创作水平。教师除了要上好课,还要搞创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从学生当中、从周围的事物中去寻找感兴趣的东西,看看能不能用舞蹈的形式再现出来,也就是如何选择题材。“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作者对其掌握的大量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1]有了题材再进行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刻画、音乐的制作、动作的编排、舞台的调度、服装的设计等。如何出新,如何去挖掘主题的深度,这常常是教师们苦思冥想的问题。创作一个优秀的作品需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是否定再否定,但当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当作品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又是无比的欣慰,这将是下次创作的最佳动力。由自己创作作品到观摩别人的作品,教师的创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发现、选拔优秀的舞蹈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繁荣我国的舞蹈事业

很多舞蹈比赛要求参赛选手除了表现一个舞蹈作品,还要跳即兴舞,以及进行技巧展示。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训练有素、表现能力丰富的肢体语言,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它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理解能力等都是一个挑战。就拿即兴舞来说,给出一个题目,听15秒的音乐,然后迅速进入即兴舞的表演。在15秒钟内选手既要捕捉人物或动物的形象,寻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口,又要感受到音乐的氛围,注意音乐的变化,在这一分钟里既要有调度,还要有空间的变化,巧妙地表现出题目的内容。在第七届“荷花奖”校园舞蹈比赛即兴舞环节中,有一个题目——逛商场的女人,抽到这个题目的是山东师范大学舞蹈系的四个小伙,这四个小伙迅速进行15秒的短暂交流,而后十分默契地完成了表演。他们有的将西服搭在手臂上,有的把道具(一个小包)挎在小臂上,扭动着腰肢就上场了。舞蹈中还设计了看见名牌打折后女人的各种表现。他们四个人动作夸张,配合默契,赢得了满堂彩。学生表演即兴舞的能力,不是一时的灵动,而是经过引导和训练的,有积累才能够在瞬间爆发出能量。比赛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很多的技能,学生也要加强艺术、文学、音乐等多方面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历届的舞蹈比赛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人才,他们如今有的活跃在舞台上,有的加入到教师的队伍,有的成为了优秀的编导,无论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都在为我国的舞蹈事业添砖加瓦。

四、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舞蹈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的艺术,如果只学不用,那就

是自欺欺人了。所以我们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在比赛中,既提高了学生舞蹈的意识,增强了身体的表现力,还让大家了解了很多有关舞蹈的知识,比如舞台灯光、音响、舞美设计、服装、化妆、演出组织等,这些对于一个舞蹈工作者来说,都是应掌握的,但又是课堂教学不能够给予学生的,所以参加比赛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真正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舞蹈比赛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心理素质、自信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比赛中专业素质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现在全国各地有许多院校都有舞蹈专业,谁的专业办得好,谁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这就需要该校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参加比赛,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是一个增加学校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如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凭借《中国妈妈》《进城》《南京·亮》等作品在舞蹈比赛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一定有一支教学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和活跃的编创队伍。笔者相信这些比赛成绩会吸引更多的优秀舞蹈爱好者踏进这所大学,继而,良好的生源又会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常说,比赛的成绩是次要的,重在参与。比赛的确很残酷,毕竟获奖的节目是极少一部分,有时候付出了很多却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但只要积极参与,不懈地努力,终将有一天会站在绚丽的领奖台上。

民族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民族舞蹈;应用;幼儿舞蹈教学;融入

舞蹈既是文化载体,又是文化内容。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都根据自己民族风俗特色编创出独特的舞蹈,并世代传承和发展。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欣赏价值较高,如果将民族舞蹈融入到幼儿舞蹈教学中,不仅能开阔幼儿视野,提升其艺术审美力,强化其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能让幼儿了解到民族特色和传承民族文化,进而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因而,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重大。

一、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的价值

(一)民族舞蹈能够丰富幼儿舞蹈知识和增强民族感情

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能够激发幼儿想象,激发其舞蹈学习积极性。许多民族舞蹈中都内含着古老传说,在舞蹈教学中可以先向幼儿讲述传说,以此来激发幼儿想象力和调动其热情,提高幼儿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和认识。幼儿可以通过民族舞蹈来领略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并强化其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1]。幼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了解民族、认识民族和继承民族精神是幼儿的历史使命。由于幼儿活波爱动的天性,使得舞蹈深受幼儿喜爱,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加入民族舞蹈,能够使幼儿了解到民族舞蹈的美丽,感受其魅力,进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也深化其对民族舞蹈的认识。比如在舞蹈教学中融入筷子舞、骑马舞及傣族舞等少数民族的舞蹈,不仅能丰富舞蹈教学内容,还能强化幼儿对民族舞蹈独特魅力的领略,了解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及生活习惯等民族文化,激发其探知少数民族的欲望,进而增强其对少数民族的感情。

(二)培养幼儿对民族传统的尊敬感

民族舞蹈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蕴含着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民族特色和民族情感非常强烈[2]。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能够使幼儿体会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及生产,增强其探寻民族文化的欲望,进而萌生对民族文化的敬意。例如在舞蹈教学中融入傣族舞时,可以采用葫芦丝伴奏,让幼儿在此伴奏下翩翩起舞,以感受傣族民族风格和民俗氛围,利用锣声让幼儿感受拉祜族的民族生活;利用民族舞蹈中的独特服饰和民族音乐、风俗照片等让幼儿了解民族风情,了解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民族文化。

二、幼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的融入

(一)民族舞蹈氛围的营造

活波爱动是幼儿的天性,活波也是民族舞蹈的特点之一。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首先应营造活波的舞蹈氛围,以体现民族舞蹈的特点和贴合幼儿的天性,再选择欢快活波的民族舞蹈音乐,比如维吾尔族的《阿拉木汗》《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黄马》等蒙古音乐,以此欢快的民族音乐来营造欢快、活波的民族舞蹈氛围,让幼儿在此氛围中去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将民族舞蹈同幼儿的日常游戏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积极学习民族舞蹈,以提高教学效果[3]。此外,将幼儿舞蹈教学分成舞蹈表演、舞蹈知识及舞蹈手工等板块,每个板块的内容各不相同。舞蹈表演板块主要为幼儿提供少数民族服饰、道具及民族音乐,引导幼儿换上民族服饰表演民族舞蹈,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服务,满足幼儿的表现心理,以提高其学习民族舞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民族舞蹈知识板块中主要是帮助幼儿了解民族风情和舞蹈文化,以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其舞蹈知识。如傣族孔雀舞,向幼儿介绍孔雀的美丽和吉祥寓意,孔雀舞代表着傣族人民对幸福、善良和勤劳的追求及向往。民族舞蹈手工板块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搜集少数民族风俗照片、民族乐器及舞蹈服饰等资料,让幼儿对民族舞蹈知识及民族音乐进行充分了解,并制作相应的民族舞蹈服装及相关视频。比如傣族的孔雀舞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孔雀头饰、裙子等;制作维吾尔族的方帽、小马甲等。

(二)民族舞蹈教学内容的设置及对教师的要求

由于民族舞蹈具有较为丰富的类型和内容,一些舞蹈虽然具有较高的欣赏性,但动作难度较大,不适宜幼儿学习和表演。加上幼儿接受能力的限制,动作难度过大,幼儿很难掌握其精髓,进而使其丧失学习信心和降低民族舞蹈的学习热情。因此,幼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的融入,应选择合适的民族舞蹈种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应适合幼儿学习能力,以简单易学且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为宜,比如蒙古族的《骑马舞》、傣族的《孔雀舞》等。选择合适的民族舞蹈,不仅使幼儿体验到民族舞蹈的独特和优美,还能保障其掌握和理解舞蹈动作要求,以提高舞蹈教学效果。当然,合适舞蹈的选择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民族舞蹈技能和知识,且教学经验丰富。幼儿民族舞蹈是民族舞蹈的特殊表现形式,如果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则很难把握幼儿民族舞蹈同民族舞蹈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幼儿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和传承。可见,舞蹈教师应提升专业水平,不断学习民族舞蹈教学新理念。当然,幼儿园也应强化民族舞蹈教师的技能培训,规范教师行为和提高其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灵活应用各种方法,以提高民族舞蹈教学效果和效率。

总之,民族舞蹈是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学习激情和普及、传承民族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应贴合幼儿心理和天性,注重舞蹈文化的全面渗透,不断完善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参考文献】

[1]唐媛姝.幼儿学习民族舞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3(20):107.

[2]孙雯.提高幼儿舞蹈教学魅力的策略分析[J].商,2013(22):349.

寒假舞蹈班教学计划 篇12

1.能够产生优美的体态、动律

我国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组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同时也促使不同的民间舞蹈的形成。教师在进行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 要想使民间舞蹈很好的生存下去, 就必须将其“风格性”完美的展现出来, 这主要是由于民间舞蹈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 同时还能促使其产生非常优美的体态和动律。

东北扭秧歌是我国比较著名的民间舞蹈之一, 具有独特的民族民间传统特色, 东北扭秧歌对体态的要求是, 上身一直保持着向前倾, 从而确保身体的重心在前方, 这样在扭秧歌过程中无论是出脚还是抬腿都显得非常有力度, 而且还会使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非常有规律, 所以东北扭秧歌对体态、动律的要求是跟当地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所以教师在东北扭秧歌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 要教会学生们一定要控制好体态和动律, 从而将扭秧歌的每一个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

2.“舞蹈意念”对动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民间舞蹈教学非常重视学生们的感觉, 感觉对学生们学好民间舞蹈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们感觉的培养, 而感觉培养的关键就是对学生们“舞蹈意念”的培养。“舞蹈意念”能够非常准确的反映出舞者的思维、想法, 而这也是只能通过舞者自己才能感觉到、体会到, 由此可见, “舞蹈意念”是一种非常奇妙的现象。很多情况下舞者在完成舞蹈动作时是通过舞者自己的“舞蹈意念”来完成的, 也就是说舞者能够通过“舞蹈意念”将舞蹈融入到自己的灵魂中去, 从而达到完美的舞蹈动作, 这在很大程度上跟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二、针对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教学方法的研究

1.加强对学生们“舞蹈意念”的培养

“舞蹈意念”是舞者完成一个完美舞蹈动作的必然条件。“舞蹈意念”主要是指舞者通过自己的想象, 在自己的内心最深处创造出一个具备优美动作的一种气质和情感。“舞蹈意念”能够将舞者的舞蹈动作跟灵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从而使舞者的舞蹈动作达到完美的程度。本文以蒙古族舞蹈为例来详细解释说明,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 热情奔放, 语汇新颖, 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 热情开朗的性格, 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 步伐轻捷洒脱, 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 刚劲有力之美。蒙古族人民多次抗击外来民族的侵略, 善战、敢于同侵略者做斗争, 同时蒙古族人民也非好客, 性格直爽、热情奔放, 只有深入了解了蒙古族文化, 才能真正理解蒙古族舞蹈的意念, 进而跳出优美而又洒脱的蒙古族舞蹈。

2.加强对学生们情感的培养

民间舞蹈在所有舞蹈中具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自娱性, 民间舞蹈大多是一群当地人聚在一起来跳的, 他们跳舞不是为了给专家、社会大众看, 只是处于自己喜欢才跳的, 并没有其他实质性的目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生们民间舞蹈过程中, 要将学生们的情感充分激发出来, 使学生们在跳民间舞蹈过程中充满活力, 而且学生们在学习民间舞蹈过程中, 还能够充分感受到我国民间舞蹈所具有的独特的民间真情, 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民间舞蹈的兴趣, 使学生们学习起来更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终将学生们的个性发展跟民间舞蹈所蕴含的特殊的民间文化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促使学生们跳出更好的民间舞蹈。

3.提倡展现个性

风格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它是一直不变的, 但是人性却随着人的不同而不同。当前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变得非常方便和频繁, 人们也会非常容易的看到其它的民间舞蹈, 所以对于人们来说简单的进行模仿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当前的问题是怎么样才能使民间舞蹈更进一步, 不断得到创新。单纯的从风格上来说, 当有一个新的个性加进去的时候, 就会使其产生新的光彩, 所以人们只有不断地经历、体验生活, 才能使自己成为不同个性的人, 舞者要想将民间舞蹈风格演绎的淋漓尽致就必须将自己的个性极致的发挥出来才能实现。所以教师在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们个性的培养, 并且还要让学生们将自己的个性跟民间舞蹈的风格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从而将民间舞蹈风格完美的演绎出来。

结语

总之,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 展现出来不同的“风格性”, 民间舞蹈更多地是一种传承,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民间舞蹈的风格让学生们充分了解, 从而使学生们对学习民间舞蹈充满兴趣。

摘要:民间舞蹈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将民族文化跟舞蹈完美结合在一起, 而民间舞蹈也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进行创新, 所以就从“风格性”为切入点进行详细的探讨, 在深入分析民间舞蹈“风格性”重要性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了其教学方法。

关键词:舞蹈教学,民间舞蹈,风格性

参考文献

[1]李窦逗高校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性”的教学手法[期刊论文]-华章2014 (24)

上一篇:语文生活的作文素材600字左右下一篇:特斯拉充电站建设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