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族舞蹈教学计划

2024-06-18

蒙族舞蹈教学计划(精选3篇)

蒙族舞蹈教学计划 篇1

第次 课 教 案

****年**月**日

星期

════════════════════════════ 章 节:

蒙族民间舞:硬手柔硬肩组合(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任务:

掌握蒙族舞蹈肩的单一动作,动作准确,姿态优美;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及观察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及难点:

肩的单一动作

动作的风格及协调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提要: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复习蒙族:《体态动律练习》

二、新授:

1、肩的单一动作

⑴硬肩:

⑵耸肩:

⑶送肩:

⑷软肩:

⑸笑肩:

⑹收肩:

⑺碎抖肩:

三、复习、巩固

四、结束:

1、总结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复习:肩的单一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

蒙族舞蹈教学计划 篇2

关键词:肢体训练,舞蹈感觉培养,舞蹈节奏处理

蒙族舞蹈是民族民间舞课程中的必修内容, 通过较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身体各个部位解放松驰方面得到必要的训练, 以适应各种动律的要求, 并使之具备掌握和体现蒙族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基本能力。作为一名大学舞蹈教师, 怎样更好的教好蒙古舞蹈呢?根据我几年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 我认为教好蒙族舞蹈应有一个学习的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就是蒙古舞体态特征、蒙古人的艺术化和气质的节奏处理。下面就蒙族舞蹈的学习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从肢体训练到肢体解放

肢体训练, 是学好蒙族舞蹈的前提, 目的要使学生掌握蒙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韵律。也就是说, 学生要能较为全面地把握蒙族舞的动作体态特征。在蒙古族舞蹈的风格视觉模式中, 在动态上的最有舞蹈表现力和最鲜明的舞蹈特征部位是臂、腕和肩。因此蒙古族舞蹈的肢体训练上要着重训练学生在臂、腕和肩上多下些功夫。蒙古族舞中有柔肩、弹肩、耸肩、抖肩和甩肩六种, 训练时要进行单一训练, 从硬肩训练起。让学生多体会舞蹈动作的韵律感。同样, 在训练臂碗的过程中, 从单一的动作开始, 如从提压腕开始练习, 讲究稳扎稳打。对于舞蹈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她都会体会舞蹈动作的美感。如蒙族动作元素—柔肩, 应做舒展、大气, 也就是说动作幅度大、慢慢地延伸并要呈现波浪状, 动作细腻、连绵不断、充满质感。硬肩、弹肩就要求快速发力, 瞬间到位。比如, 莫德歌玛舞蹈《蓝蓝的天》表演者随着音乐起舞, 精湛的演出让观者折服。无论是小碎抖肩到大碎抖肩、起跳到下跪等一连串动作大气昂扬, 呈现出动作韵律美感。这是同类学习蒙族舞蹈的典范。

二、舞蹈感觉培养

在学生很好地掌握蒙族单一动作元素和体态以后, 这时, 舞蹈教师需要对此外壳 (舞蹈动作的形式) 注入情感内涵。要求学生带着情感表演, 全身心地投入舞蹈中去。学生在外部形态上掌握蒙族舞蹈的风格外更加要了解蒙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精神内涵。这样才能提高舞蹈的韵律感, 丰富舞蹈的表现力。蒙族人民生活在茫茫大草原里, 生活的点点滴滴造就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蒙族人民率真、果敢、活泼、豪放, 学习蒙族舞蹈时就需要把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品质表现出来。老师要不断启发学生在跳蒙族舞蹈时就感觉自己身在辽阔的大草原上, 看着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草原、牛羊成群, 感受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加强蒙族文化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在蒙族人民最喜爱的动物形象中去把握和捕捉舞蹈的气质神韵, 蒙族舞蹈中最典型的动态形象就是大雁、鹰、马。二是除了课堂上训练舞姿动作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一些音像资料或观看舞蹈演出, 体会蒙族舞蹈的韵味。蒙族舞蹈肩部远动轨迹为流动性的, 身体倒向一边, 眼睛时而俯视前方, 时而极目远眺, 舞者表情明朗豁达。在蒙古族舞蹈中, 脸部表情和舞蹈动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感, 而这种结合都源于现实生活, 都集聚着着民族的文化内涵。这一切都体现出一个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民族舞的素质。如姜铁红老师在表演时恰到好处地把握情感, 舞蹈动作生动、鲜明。

三、多元化处理舞蹈节奏

节奏几乎体现在所有的艺术中, 特别是在表演艺术上尤为突出。舞蹈感情、速度、力度是节奏的基础。因此编排舞蹈动作时要特别注意节奏的处理, 这样可以使整个舞蹈感情基调更加分明, 舞蹈动作也显得更为跳动, 整个舞蹈再度提高和升华。作为舞蹈教师, 应教会学生蒙族舞的体态及动律, 在学生对蒙族人民的个性有一定的认识后再教学生怎样恰到好处对节奏, 发挥节奏在舞蹈中的作用, 使整个舞蹈作品的表演尽善尽美。舞姿动作训练是在外形上打好基础, 把握舞蹈韵律是充实舞蹈内在表达, 处理节奏则是在外形和韵律二者基础之上的对整个舞蹈表演水平的提升和完善。恰到好处地处理节奏, 要求学生能很好地把控自己身体, 在快速的动作中瞬间能停住, 快慢结合、游刃有余地舞蹈。如蒙古族舞蹈中经常出现的由多个不同的旋转或大跳接带有控制的舞姿造型, 快速旋转带有很大的冲击力, 当停住做舞姿造型时要顺其自然的过渡, 很稳定、扎实地做好舞姿造型。这样对动作的处理才比较完整、漂亮。在蒙古族舞蹈中像这样的动作和造型是很常见的、它们有很强的节奏性。舞蹈是离不开节奏的, 巧妙地设计节奏的多变会使整个舞蹈更加丰满、完善, 舞蹈教师应在教学中都思考怎样巧妙地节奏去编排舞蹈。此外, 处理节奏不仅要从舞蹈本身下功夫, 也别忘了培养音乐乐理知识, 使整个舞蹈节奏感更加丰富多彩, 正如于平老师强调的“节奏意识是舞蹈修炼的必要手段。”

以上是我对蒙族舞蹈教学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 要教好蒙古族舞蹈, 使学生的蒙族舞蹈表演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要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认真学习, 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 并按照科学方法进行教学和学习, 都能学好蒙族舞蹈。

参考文献

[1].蒙古族族源研究论文选集汤晓芳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

蒙族舞蹈教学计划 篇3

一.蒙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表现形态

在蒙古族舞蹈的风格视觉模式中, 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因此蒙族舞的肢体训练着重要求在肩、臂、腕上下功夫。蒙族舞中肩部动作有硬肩、柔肩、双肩、绕肩、耸肩、笑肩、碎抖肩等。肩的训练是做到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

肩部动作—硬肩 (单) 提示:最强调的是有弹性, 有顿挫感。注重快而有力, 做起来要很干脆。而硬肩的节拍是 (快速) 的四二拍, 要四拍完成。1—2右肩向前的同时左肩向后。3—4做1—2反面动作。

柔肩跟硬肩完全属于两个极端。提示:柔肩最强调动作过程中的抻、韧、柔和连绵不断。每一个都要做的很到位, 才能看出前后左右对比的幅度。柔肩的节拍为 (慢速) 的四分之二拍, 要四拍完成。没有强调重拍。1—2右肩柔韧地向前同时左肩柔韧地向后。3—4做1—2的反面动作。

双肩是以硬肩为基础, 提示:强调第一拍的动作轻, 第二拍的动作重, 动作要有弹性, 小而脆。每个肩做两次律动, 是硬肩的动作分支。双肩节奏是 (快速) 的四分之二拍, 要四拍完成。1—快速做硬肩 (单) 1—4动作。2—做硬肩 (单) 1—2动作。3—4做1—2的反面动作。

绕肩分前绕肩、后绕肩、单绕肩、交替绕肩四种。四种绕肩都要注意连绵不断的感觉, 是围绕立圆而运动的。四种绕肩的节奏也同柔肩一样, 是 (中速) 的四分之二拍, 要四拍完成。 (1) 前绕肩1—2双肩由后经上向前划立圆回原位。 (2) 后绕肩1—2双肩由前经上向后划立圆回原位。 (3) 单绕肩1—2单肩做前或后绕肩, 另一肩保持不动。 (4) 交替绕肩做法:双肩交替做后绕肩。

耸肩分单耸肩和双耸肩两种。提示:强调重拍向上, 慢提快放。每一个提和沉都要做到尽头。这是最重要的。耸肩也需要快而有力, 有很脆的感觉。耸肩的节拍是 (中速) 的四二拍, 要四拍完成。 (1) 单耸肩1—右肩向上有韧性地提起。2—快速落肩回原位。 (2) 双耸肩做法:双肩同时做单耸肩。

笑肩, 提示:强调的是做笑肩应由内心节奏带动, 有弹性, 气下沉。笑肩的节拍是 (稍快) 的四二拍来完成。做法:双肩微上提, 快速落下, 重拍在下。

碎抖肩, 提示:强调肩部下沉放松, 夹肩胛。抖肩强调小而碎, 频率快。碎抖肩同笑肩的节奏是一样, (稍快) 的四二拍来完成。做法:以肩胛主动, 快速抖肩。

肩部动作既要强调节奏的处理, 又要注意情感气质的把握, 不仅在体能上达到运用自如, 更强调它与情感的起伏产生特殊的表现力。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 而身体习惯于侧向, 眼睛时而极目远眺, 时而俯临前方, 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 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舞的风格气质。

二.构成蒙族舞蹈中肩部动作表现形态的文化特征

蒙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表现在用身体保存文化与表现文化;群众之间直接进行传承;在一定环境中进行传承;并随着社会生活改变而发展等四个方面。

蒙古族舞蹈的形象特征, 可用“天之骄子”一词予以概括, 它包含着民族性格的豪放与自信;展示着动态形象的古拙与朴质。蒙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诸多表现形态来源于游牧生活。

其次, 蒙古族人民把民族的感情, 性格和来自大草原的气势都融会于马的舞蹈形象上, 表现在变化多样的肩部动作中。民间舞蹈中马的形象决不是简单的外形模拟, 而是把马的特征和牧民们的深厚情感有机地融入肩、臂、腕和上身的造型中,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草原牧民的审美情趣和蒙古族人民内心的欢跃。

蒙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表现形态体现了牧民们的审美情趣和潇洒豪迈的性格。牧民的生活方式虽在逐渐改变, 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其根依然是深邃的草原文化。总的来说, 蒙族舞蹈中肩部动作的形成与游牧生活息息相关。舞蹈语汇与生活的关系, 是因为不同舞蹈语汇的不同风格特点的标准是在生活中形成的。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构成蒙族舞蹈中肩部动作表现形态的文化特征进行深入剖析, 看出游牧民族喜爱驰骋在草原上的骏马, 并把民族的感情、性格和来自大草原的气势, 都融会于马的舞蹈形象上。在以后的民间舞蹈教学课程中, 我们一定要区分开不同肩部动作的不同表现形态, 而在教授具体舞蹈动作时, 要让学生知道我们不能单一的去完成动作, 而要去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所以, 总得来说蒙族人民的生活方式虽在逐渐改变, 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其根依然是深邃的草原文化。

参考文献

[1]庞志娟, 论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舞蹈的特点[J], 集宁师专学报, 2005年03期

上一篇:明理知耻 争做五好小公民 主题班会下一篇:以空间的方式思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