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债务情况汇报(精选6篇)
公立医院债务情况汇报 篇1
中医医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汇报
自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院按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改具体做法
1、指导思想: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推进体制和机制上创新,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2、高度重视,全员培训:自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启动以来,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组,召开了公立医院改革动员会,落实医改的各项措施,认真学习、省、市、县的医改文件精神,动员全院职工积极投身到公立医院改革当中,将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来抓。
二、工作完成情况
1、重新核定床位编制和工作人员数量。一是根据医院分级管理评定级别和服务功能,重新核定我院床位编制和工作人员数量。按照国家二级医院床位与人员最低比例1:1.3,核定我院编制床位100张,工作人员数量130人。二是按照现有公立医院编制核定数,由市编委、人社局、卫生计生局及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考录小组,每年对公立医院空余的编制进行公开招录考试,建立常态化的考录机制,三年内完成现有空编的考录工作,我院今年预招20人,实际考录11人。
2、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根据《密山市人民医院、密山市中医医院岗位设置方案》,我院将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合理设定岗位,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我院已将编制外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3、合理确定薪酬水平。一是根据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承担的任务、医务人员加班加点等实际情况,确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2015年至2016年人员总费用(不含离退休人员)要占医院总支出的40%左右,并随着事业发展和医院收入结构调整变化逐步提高;二是坚持绩效考核制度,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的原则,将绩效工资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不得设定业务创收指标,不得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的药品、检查、治疗等收入挂钩。我院正在组织相关科室进行测算,制定科学的目标绩效工资方案,主要以工作量为指标,以2014年的相关数据为基数进行测算。基础数据有以下五大方面:一是科室的业务增长的5%为基点;二是科室纯节余5-6%为基点;三是计算科室成本比例,如药占比、耗材比等数据;四是工作量指标(如床位使用率、手术数等常用统计指标);五是医德医风等工作指标纳入绩效工资考核方案中。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将在年底前完成。
4、完善医务人员评价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并负责内部考核,重点考核工作绩效,突出岗位职责履行、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成本控制、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完善医疗服务不良记录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和考核档案,将医务人员基本信息、考核结果和违规情况等记录在案。
5、建立有效的药品采购机制。卫生主管部门已成立密山市药品采购服务中心。该中心依托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负责为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网上集中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负责落实集中回款制度,确保及时回款。同时,负责对各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采购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监测。建立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采购衔接机制,健全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办法。此外,医院要按照规定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品种不低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含省增补)规定品种的省级标准,基本药物使用总费用比例不低于药品总费用的省级标准。
6、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予以补偿、政府补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费用挖潜来解决,其中调价比例不高于80%,增加政府投入补助15%(其中省级财政承担10%),内部控费挖潜5%左右。公立医院的药品贮藏、保管、损耗等费用列入医院运行成本予以补偿。医院已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符合规划的由市政府回购。
7、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按照《黑龙江省县级试点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方案》要求,充分遵循“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将提高诊查、护理、手术、治疗、床位和中医诊疗等项目价格,降低检验项目,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中药饮片除外)。我院在11月1日完成了价格调整工作。诊查费、护理费和床位费按省级最高限价调整;手术费、治疗费和中医诊疗费由县级政府调整,通过测算,这三项上调51.28%。检验费下调6%。一取消:取消了药品加成的15%。(医院为了让利百姓,门诊诊查费未做调整,正常主任医师诊查费10元、副主任医师诊查费5元、普通诊查费是2元。)
8、建立政府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市政府是举办公立医院的主体,承担主要投入责任,统筹使用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全面落实对县级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公共服务等投入政策;二是将医院符合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工资从公立医院剥离出来,由社保承担;三是加强公立医院人才培养,每年为医院安排人才培养经费30万元;四是公立医院的改革资金除国家和省补助资金外,不足部分由市财政根据公立医院运行实际情况予以保障。(根据《密山市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偿办法(试行)》执行)
9、建立逐步化解债务机制。医院要根据法定审计结果,将债务按照类别记账,分类处理,并按规定偿还、化解。严禁公立医院改革后产生新的药品债务。
10、建立人才培养制度。充分利用医院长期对口帮扶关系,提升我院诊疗水平和救治能力,同时做好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项目,提高县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训制度,加强医院业务骨干培训;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落实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简化招聘程序,积极组织引进,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11、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隐私。
12、推行医联体建设工作。按照《黑龙江省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建设试点指导意见》要求,我市医联体建设工作分二个层面推进,一是由市人民医院牵头与我院及17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加入北大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二是市人民医院、我院与18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域内医联体。
13、规范诊疗流程。加强诊疗流程的规范,减掉不必要的诊疗环节,减少不必要的诊疗项目,简化诊疗手续,加快诊疗速度,提升诊疗质量;为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条件。
14、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我院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监督改进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业行为,我院是密山市“优化发展环境、企民评百岗”参评医院,并制定了《密山市中医医院公开承诺书》。中医医院
公立医院债务情况汇报 篇2
1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6—2012年山东省卫生财务年报数据库的县级公立医院(不包括中医)的相关数据资料,采用定性与定量、描述分析与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扩建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固定资产扩张与利用情况
2.1.1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扩张规模分析。 2012年,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的总资产与2006年相比增加197.15%,年平均增长率为19.90% ;2012年,年末固定资产总值与2006年相比增加158.06%,年平均增长率为17.12% ;专业设备占固定资产比率这几年来逐年上升, 2012年专业设备的比重占固定资产的一半,年平均增长率为19.73% ;房屋及建筑物占固定资产比率自2006年逐年下降,年平均增长率为15.49%,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7年来固定资产呈高速增长态势,房屋和专业设备均快速增长,且专业设备尤甚。
2.1.2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利用及收益情况分析。从病床使用率这一指标看,到2012年和2011年病床使用率远远高于扩张之前的病床使用情况。这说明,扩张的固定资产中,通过病床使用率这一指标反映出,扩张的固定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从经济效益指标看,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和百元医疗设备医疗收入是反映医院固定资产创造价值能力指标,反映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4,5],每百元固定资产收益率指的是收支结余比固定资产总额的值,最能体现医院的固定资产能产生的价值[6],表2中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百元医疗设备医疗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10%、 5.61%,每百元固定资产收益率经过这几年的扩张上升了7.56个百分点,说明近几年的县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投资从经济效率方面来看也是合理的。
2.1.3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检查收入情况分析。医院的检查收入除含部分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动服务价值外,主要是依靠医疗设备和医疗仪器,随着医疗专业设备的增多,检查收入也在逐年升高,7年来,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的检查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25.54%,2011年和2012年检查收入的增长率都高于总收入的增长率 ;其中门诊检查收入各年的增长率在2007年、2008年和2012年均高于门诊收入的增长率 ;住院检查收入各年的增长率在2007—2012年均高于住院收入的增长率,可以看出专业设备的不断增加,在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检查费用的过快增长,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设备的过度利用(表3)。
2.2固定资产扩张的筹资来源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2.2.1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基建筹资来源分析。县级公立医院的基建投资到位基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性投资、医院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表4中自2006年固定资产扩建以来,山东省县级医院的财政投资比重在2009—2011年有所增长,但2012年财政投资比重又降低为12.68%, 财政投入的可持续性值得关注。这7年来,自有资金和银行投资的平均比重分别为40.19% 和36.20%,占了基建筹资的绝大部分,可看出医院基建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筹资金。
2.2.2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的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医院的长期债务主要是用于设备购置和基本建设[7],医院是否有能力偿还长期债务会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的建设与发展。产权比是体现长期偿债能力最常见的指标,公式是负债总额除以净资产总额的比值,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 ;反之越强,2012年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的产权比已高达101.44%,增幅很大,相比于2006年上升了53.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县级医院的偿债能力越来越弱。长期资产负债率是指长期负债占能偿债的长期资产的比例。一般数值也是越低越好,最高不超过50%,若超过50%,说明用长期负债购置的资产占长期资产的多数,长期负债偿债能力会产生问题。这7年来,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长期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2012年上升为48.12%,这个指标也可以看出县级医院长期负债偿债能力逐年降低,债务包袱较重,财务风险较大,应该引起重视(表5)。
(单位 :%)
3讨论与建议
3.1讨论
从固定资产利用及收益情况来看,这几年的固定资产扩建为医院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检查费用的快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固定资产的过度利用, 同时固定资产扩张的筹资中,基建的资金筹集中政府财政投入比重较低,银行借款比重较高,医院的债务问题也逐年显现。从对财务风险的2个指标的分析我们得出县医院这几年来长期偿债能力逐渐降低,财务风险也逐步上升,医院的收益即使良好,由于负债额占了医院扩建资金来源的主要部分,去偿还医院的高额负债仍会有非常大的负担,所以说用长期借债来进行的固定资产的扩张,若只重视扩张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医院的债务偿还能力, 不仅会给医院带来偿债风险和财务风险,还可能会使医院因为还款压力在分配上向检查科室倾料,导致设备过度利用,使得患者门诊检查费用和住院检查费用均以较快的速度上升,给患者带来更重的经济负担,加剧了“看病贵”的问题。
3.2建议
3.2.1细化政府的投资责任,落实财政筹资。根据医改精神,政府应落实对县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的补助责任,从基建的资金筹集中可以看出,政府财政投入比重较低,且各地政府财政补助水平差异明显,2012年山东省各地区县级医院基建投资到位基金中,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投资较高的也不比发达地区高出多少,同时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的财政性投资比率也有很大差异,有些地区高达100%,而有些则不足5%。建议先划清县级财力困难的地区范围[8],对县医院的补助规模和力度提出量化要求, 优化财政补偿范围,完善补偿结构[9],保证县级财政预算对县医院建设补助的安排到位。
3.2.2增强县级公立医院债务管理的意识。固定资产扩建的筹资来源主要是负债融资、产权比、长期资产负债率这2个指标的结果不容乐观,2012年均已超过警戒线。若长此以往下去,一旦医院负债融资失控,无法按时支付到期债务甚至资不抵债,医院将面临丧失信誉、负责赔偿的风险,因此,医院要科学决策,量力而行。首先考虑生存,然后才是规模发展,要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来控制风险[10],医院还应立足市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来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确定财务预警指标和最佳值,及时发现问题,把风险降到最低[11]。
3.2.3科学调节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及使用规范。2012年山东省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占了固定资产的50% 已说明医用设备逐步向县级医院配置已成为一种趋势,为防止医院盲目配备大型专业设备,必须建立健全有关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利用的各类机制[12],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评价制度的建立,并对医务人员使用大型设备的情况进行监督与监测,定期公布结果,防止大型医用设备的过度利用。
摘要:目的 :了解2006—2012年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扩张以及债务融资情况。方法 :定性与定量、描述分析与对比分析等方法。结果 :2006—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扩张的固定资产经济效益良好,但也出现了检查费用过快增长,同时发现扩张的筹资中政府投入较低,银行借款较高,且长期偿债能力逐年降低。结论 :细化政府的投资责任;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债务管理的意识;调节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及使用规范。
公立医院债务情况汇报 篇3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卫计委杨敬主任受省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医改工作,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起步迅速、方向明确,克难攻坚、开拓创新,稳妥有序地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做了大量工作,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指出,目前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仍存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财政投入不足,公立医院逐利倾向依然存在;医保政策和监管能力有待继续完善提高等问题与困难。为了更好地督促和支持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一要切实履行政府责任。各级政府要全面落实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和公共卫生任务等项目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明确补助标准。落实对中医院、精神病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要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发展纳入“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将相应的财政投入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财政投入占医院总支出的比重,促进公立医院建设和发展。二要探索建立新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要以公益性质为核心,弱化经济指标考核,突出功能定位、职责履行、费用控制、运行绩效、质量管理和社会满意度等指标,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探索推进公立医院院长任期制、年度目标责任制和年薪制。三要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对医院内部人员考核要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等挂钩。薪酬应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的药品、耗材、检查等收入挂钩。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第三方监督评价体系。
二、建立“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一要加强下沉针对性。要把重点放在当地人才培养和医疗业务水平的提升上,尤其要扶持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较弱的地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政策激励,降低双方医院结对的成本,提高地方政府和双方医院的积极性,促进下沉工作常态化、可持续。二要创新合作办医模式。在继续鼓励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合作帮扶的同时,着力引导、支持省市县医院建立有资产纽带关系的医疗集团或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结成更加紧密的业务关联。同时,探索试行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财物划归县(市、区)医院统一管理的机制,真正实现县乡村一体、省市县联合开展医疗服务。三要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大力推行“首诊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制度。要按等级医疗制度核定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职责,在继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同时,落实好分级诊疗的支持制度,推广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方法,加快完善分级诊疗标准和流程,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规范医疗,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有序就医格局。
三、认真研究制定卫生改革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一要合理调控公立医院数量规模,优化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重点加强县及县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研究建设以医疗中心为依托的医疗健康园区。二要适应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认真研究与合理划分基本医疗服务与非基本医疗服务。在确保基本医疗服务与分级诊疗的前提下,适当发展非基本医疗服务。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医。三要加快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的培养培训,特别要重视基层医学人才培养,扩大定向委培规模,增加基层医疗力量。推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四要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医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全面促进智慧医疗发展,优化医院管理和就医流程、加强信息互通,方便群众就诊。
四、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提高医保监管能力。一要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完善医保支付总额预算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建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支付机制。二要建立由利益相关方组成的价格核定组织,合理确定医药服务价格,理清医药成本和诊疗服务价格。建立和完善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谈判协商机制。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医保政策。按物价上涨指数,制定控费标准,保障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三要大力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机衔接的商业医疗健康保险。推进和规范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服务。探索利用医保个人账户历年沉淀资金购买商业医疗健康保险,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需求。
五、完善药品与医疗耗材采购供应机制。一要完善省级网上药械采购交易平台,鼓励以公立医疗机构采购共同体或医联体为单位集中采购与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自主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落实带量采购,加强集中监管,形成采购主体竞价交易、医保支付标准挂钩与政府监管服务相结合的阳光采购模式,全面实施信息公开,接受各方监督。二要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扩大和规范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品种使用,逐步实现同品规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满足分级诊疗、双向转诊需要。三要建立由卫生计生、物价、人力社保、医疗机构、医药协会、专家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药品价格谈判机制,通过谈判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进行合理定价。四是完善准入标准,对省内药械生产企业的创新类优质产品、质优价廉药品的招标准入开辟合理通道,鼓励创新药品的研发和应用。
六、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配合,形成改革合力。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政府要将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加快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医改综合协调机构,落实必要的人、财、物保障,统筹推进改革。各级卫生计生、财政、发改、物价、编办、人力社保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解放思想,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强化创新突破,合力推进改革。要注意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合理引导社会舆论和群众预期,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正面典型,缓解医患关系;加大疾病预防及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合理就医,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七、建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重点研究解决的几个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一)城市医院人满为患,医务人员不堪重负,医疗环境较差,医患关系紧张。(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人才,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较差,群众信任度低。(三)高等院校医学专业学生流失较为严重,医疗机构人才计划难以实现。(四)新药品招投标制度实施后,部分急需、高效药品短缺,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和患者意见较大。(五)民营医院发展较为困难,难以承担起辅助医疗和非基本医疗任务。(六)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压力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大病医疗保险尚需探索,商业保险发展相对滞后。
公立医院债务情况汇报 篇4
盐池县人民医院 2011年7月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根据安排,现将我院基本情况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盐池县人民医院是盐池县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编制床位300张,实际开放240张。现有编制职工125人,临时聘用人员130人,担负着全县16万人民群众的医疗、急救、预防保健等工作任务。
医院设内、外、妇产、儿、急救中心、手术室等12个临床科室;放射科、检验科等8个医技科室;行政职能科室8个。拥有双排螺旋CT、大型CR-X光机、彩色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等大型医疗设备。全年总诊疗10.6万人次,其中门急诊9.7万人次;出院8782人次;孕产妇住院分娩1784人次;完成手术2225例;实现业务总收入3155万元。2011年上半年业务收入1901万元,其他收入49万元,其中药品收入1029.1万元,占总收入的54.1%。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统一”、“四免一救助”政策。使用药品目录总数1482种,申购数880种,到位数734种,中标药品申购率59.38%,使用率83.4%;中标医用耗材总数127种,申购数38种,到位数38种,中标耗材申购率29.92%,到 位率100%,使用率10%;30日回款率100%;综合配送到位率90%以上,基本药物使用品种占81%,金额符合要求达到25%。增补配齐临床必须药品,确保基本药物和增补药品不断档、不缺货,保证临床用药需求,争取使基本药物在91.26%的基础上达到94%的目标,确保人民群众用上廉价、安全、有效的药物。继续推进孕产妇“四免一救助”和新生儿“两病”筛查工作,采取措施提高筛查率,降低残疾发生率,截止6月低,共筛查327例。
(二)、严格执行新农合创新支付制度提高卫生效益试点项目。根据科室往年诊治情况分配住院指标,建立月信息通报制度,及时了解分析指标完成情况,严把住院关,有效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严格履行自费药品使用同意书签字制度,使自费药品控制在15%以内。建立普通病、慢病、大病三种门诊的就诊模式,有效合理的分流患者,能门诊治疗的不住院,能口服治疗的不输液,最大限度的减少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实现了门诊患者增加,住院患者得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2010年全年新农合共住院4613人次,总费用1064.02万元,报销602.9万元,次均费用2306.58元,其中“四免一救助”项目产科报销875人次,总费用6791万元,报销43.40 万元,次均费用1020.93 元;眼科扫盲项目60人,总费用9.97万元,报销4.2万元。门诊诊疗2768人次,总费用19.8万元,总报销5.7万元,人均报销71.51元。
2011年1-5月份共住院2442人次,总费用618.85万元,报销339.62万元,次均费用2534.19元,报销比列为54.9%,其中“四免一救助”项目产科报销人次521人次,总费用58.76万元,报销费用30.47万元,次均费用1127.86元,眼科扫盲项目9人次,总费用2.25 2 万元,报销费用1.05万元,门诊诊疗2161人次,总费用23.3万元,报销费用6.57万元,次均费用107.98元。
2011年5月新农合对试点项目内容进行了部分调整,实行新的补偿标准,报销比列从65%提高到70%,封顶线从2010年1.5万元提高到5万元,次均费用2510元,4月22日-5月23日共住院382人次,总费用94.67万元,报销费用55.25万元,次均费用2478.30元,报销比列为58%。
(三)、积极推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从16个专业67个病种中筛选29个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人员进行培训,购置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所需的配套设施,研究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实施方案和表单、表册。自2011年3月7月开始截止5月底,已有效开展224例,退出6例,变异13例,大大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增加了医患之间和谐沟通,提高了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四)、认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带动示范科室,压缩简化一些繁琐的护理书写格式,大胆探索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护理模式,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在去年感染性疾病科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基础上又增选骨科作为示范,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改进护理服务,丰富工作内涵,充实护理人员队伍,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按照专项整治要求和指标制定本院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并和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奖罚分明的目标责任书。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上报备案抗菌药物35种,同一通用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小于2种;3代头孢口服剂型1种,注射剂型1种;4代头孢口服剂型无,注射剂型1种;喹诺酮类口服剂型3种,注射剂型2种;抗真菌药物2种;门诊患者抗 菌药物处方比46%,正在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1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六)、医院能力建设情况。近两年,医院能力建设得到了国家、自治区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医院的服务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一是针对目前我院信息化建设滞后和医院正处于异地迁建现状,正好有利于信息化建设布局、设计和建设。按照自治区卫生厅整体安排,利用中央拨付250万元用于医院能力建设和35万元用于远程会诊建设。在自治区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已形成自己的实施方案,积极和自治区卫生厅,医院工程项目对接,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有序推进。二是自治区政府补助400万元,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600万元购置30种41台件医疗设备,目前,已全部到位,部分投入使用。三是医院自筹资金117.7万元,通过政府采购中心招标采购19种29台医疗设备,也已在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四是县政府拨付400万元资金,用于医院异地迁建工程设备跟进和医院急需设备的购置。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一是卫生技术人员配置远远低于卫生部综合医院配置标准(床位编制与人员比例1:1.4-1.5,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85%)短缺人员16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缺136人。二是人员流动大,缺乏稳定性,专业技术成熟和素质水平较高的人员很难留住,尤其是近一年来,上级和外县医疗机构扩编扩招,乡镇卫生院招考,更是让很多优秀人才流失。三是待遇低,人员少,劳动强度大,转岗跳槽现象时有发生,无法实现同工同酬,特别是绩效考核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医护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四是医院整体迁建工程马上竣工,摊子大,待开展的服务项目多,人员缺口更加显现。
(二)、负债较多,资金周转压力大,多方筹资用于医院发展的能力建设上。一是门诊综合楼,政府担保贷款55万元,2008年至2009 年开始还款清息,每年500万元,2011年至2012年每年还款清息60万元以上(本金20万元),2013年至2018年每年大概在80万元其中(本金40万元)。但现有资金即要考虑医院发展需要,又要考虑职工工资待遇,不能实现同工同酬,不利于留人、用人、不利于业务技术的拓展。二是千万设备购置,自治区财政补助400万元,县政府担保贷款600万元,从今年起开始还款清息,每年在80-100万元左右,10年还清。三是以往医院购置设备分期付款,大约还有62万元的欠款。四是药品耗材购置欠款445万元。以上共计欠款1657万元,每年大约要清还 168万元的债务(包括利息),尤其是从今年起,还款逐年增加,压力非常大。
(三)、医院整体搬迁,设备、办公设施及相应的配套设备配置 资金严重短缺。一是规范化实验室、消毒供应室、洗衣房、病理检验室的建设,除了已经采购的,还有很多如:操作台面、配套设备、通风设备等。二是医务人员办公桌椅、护士站、治疗室装备、窗帘等基本办公设备的配置资金,包括大型精密设备迁移安装。三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费缺口,按照自治区卫生厅的安排,要求我们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填平补齐所缺的资金缺口。
四、下一步打算
1、探索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梯队;
2、加强岗位管理和探索绩效考核;
3、继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探索单病种付费;
4、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公立医院债务情况汇报 篇5
(2014年5月6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会全决定提出了“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等重要部署,感觉我们在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
2003年以前,市级公立医院在人事劳资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人员身份编制管理和事业单位固定的工资体系,因用人机制不活、工资待遇低,既无法吸引外来人才,也无法留住现有人才,骨干人才流失严重,“东南飞”现象普遍,严重制约医院发展。从2003年开始,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着眼破解人才“引进难、留不住、待遇低”等问题,开始启动实施市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并在医改进程中不断完善改革思路、政策和措施,全面推行“两放开一搞活”(放开人事权、分配权,搞活绩效考核)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放开人事政策,畅通用人渠道。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编办、市
卫生局联合下发通知,明确规定: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允许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经主管部门批准,在编制外自主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医院除配备领导班子外,新增其他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实行人事代理。其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聘用期间,与医院在职在编人员享有同等政治、生活、福利待遇,并由用人单位为被聘人员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统筹保险。近几年,市口腔医院整合宝成职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整合宝鸡石油医院、市中医医院斗鸡分院改制为第三人民医院,这些政策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目前,市直7所公立医院编制人员2338人,实际在岗总数5169人,自聘人员2831人,超过在编人数,自主聘用已成为公立医院人员流动的主要形式。
(二)完善配套措施,规范人员流动。为增强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可操作性,多年来,市政府责成市卫生局连续出台配套文件,对公立医院人员聘用条件、程序、待遇、管理、退休及中层配备管理、领导干部任免作出规定,推动人员科学、合法、有序流动。随着宝鸡医改的深入推进,市政府专门以专项问题会议纪要形式,肯定了改革成效,并对聘用人员的福利待遇、工龄计算、档案工资和退休审批、参加事业单位养老和医疗保险、合理流动等政策性和操作层面的问题做了进一步明确,为公立医院人
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科学设置岗位,推行全员岗位聘用。目前,我市公立医院的岗位设臵由人事部门核定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的高、中、初级岗位设臵数量,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分别不低于医院岗位总量的70%和80%。同时,坚持公立医院新增职能科室报批、新增业务科室依法准入和备案制度。在岗位设臵中,充分考虑工作需求、单位发展、人才结构等多种因素,做到按需设岗、因事设岗、精干高效。各医院根据工作性质和任务,制定详细岗位说明书,规定聘任职务职责、工资待遇和相应责任。并根据不同岗位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程度、承担风险程度、工作量大小、工作质量高低等,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等纳入分配因素,确定岗位绩效工资,实行一岗一薪,易岗易薪。
(四)严格聘用条件,规范聘用程序。在改革进程中,市级公立医院不断完善改革方案和全员聘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和管理等配套文件,明确临床、医技和护理人员招聘条件和聘用程序,形成了科学、严谨、有序的管理模式。一是实行全员聘任制。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聘用中,坚持按需设岗、按岗定员、精简高效、岗职对应、合同管理、同工
同酬。二是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对中层领导干部实行公开竞聘,择优聘用,竞聘过程坚持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竞聘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医院公示等程序,对工作能力业绩突出、有经营管理才智的年轻干部,破格提拔重用。对涉及人、财、物等岗位的中层全部实行轮岗。三是实行评聘分离。坚持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分离、重工作实绩、重业务能力,公平竞争,择优聘用,强化岗位职责,淡化论资排辈,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四是规范新进人员程序。市直公立医院新进人员主要从应届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中招聘。对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或个别急需人才,可从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0岁以下社会人才中招聘,高级职称可放宽到48岁,社会招聘每半年上报卫生、人事部门审查聘用一次。改革以来市直医院共引进博士、硕士毕业生215人、高级职称69人,招聘的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到总聘用人数的94%以上,部队转业及其他渠道安臵仅占聘用人数6%。市口腔医院为打破没有研究生的被动局面,在每月落实工资待遇基础上,再提供一套单身住房,先后吸引硕士研究生5名。五是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市直医院新聘人员人事档案全部交由市人才交流中心管理,使人员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
(五)加强聘后管理,建立约束机制。首先是从待遇
上安心。新聘大学生和军转安臵人员,第一年享受档案工资,第二年起享受绩效工资;社会招聘人员试工半年,享受档案或协议工资,正式聘用后享受绩效工资待遇;所有聘用人员按规定办理事业单位养老和医疗保险。其次是加强聘期管理。坚持年度全面考核聘用人员的德、能、勤、绩、廉,对考核合格、聘用期满的,办理续聘手续;对考核不合格或出现严重失职渎职、违法违纪的,办理解聘手续。第三是推行精细管理。去年,市中心医院与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医院管理与研究项目组合作,编写了岗位职责手册、管理流程汇编、规范化服务手册,对工作流程进行整合与再造,建立了以岗位管理和流程管理为基础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促进医院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改进的机制,(六)实行绩效工资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市直公立医院全部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管理体制,执行岗位加绩效工资制度。按照“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平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和管理骨干倾斜,自主灵活、形式多样的内部分配机制,使分配与岗位、责任、业绩、质量、效益等指标紧密挂钩,体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使内部分配制度真正起到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医院发展后劲、激励职工拼搏进取的综合
效能。
(七)借鉴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做法,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本着总结推广、放开搞活原则,2012年8月,市政府以宝政办发[2012]98号文件批转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卫生局三部门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县级公立医院在人事分配制度方面推行“两放开一搞活”进行安排部署,各县区目前已完成调查摸底并制订了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积极推进,部分县级医院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时,由于市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成功实施的示范效应,我市在推行乡镇卫生院全员聘用、岗位绩效改革方面也较为顺利,得到基层医务人员的响应和支持。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实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改善了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实现了医疗技术进步,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达到了“群众得实惠、医院获发展、医务人员受鼓舞”的医改目标。
一是医疗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以市中心医院为例,2003年,医院有专业技术人员643人,其中研究生7名(6名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生)、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64人,中高级职称307人;2012年,医院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438人,增长 123.6%。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111人(博士
生4人)、本科生862人,中高级职称520人,分别增长1485.7%、425.6%、69.4%。
二是医疗技术持续提升。改革的直接结果是医院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极大增强,市直医院目前拥有大型先进设备800余台(件)。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第一期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两所市级医院与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市中心医院新建住院外科、内科住院楼,建立西北首家静配中心和自动化药房,全面实施结构化电子病历,实现了数字化查房和电子医嘱,被卫生部确定为高端远程会诊医疗中心和病理远程会诊试点单位。市中医医院建成门诊综合大楼。市人民医院新建住院综合大楼,设立眼科医院。建成市儿童医院,填补了我市没有儿童医院的空白。市口腔医院新建医技综合大楼主体封顶。市精神卫生中心在新址开工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新综合楼今年3月投用,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是医疗业务快速增长,医疗质量全面加强。2012年,市直7所公立医院年接诊患者241.04万人次,门急诊总人次227.13万人,总出院13.91万人,业务收入13.87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14.9%、14.7%、14.9%和22.1%。医院床位增长了28.5%。市直医院平均治愈、好转率98.5%,病床使用率111.67%,平均住院日10.7天,甲级病案率97%,门诊处方合格率98%,基础护理合格率100%,成分
输血率99.52%。综合医院平均药占比36.8%,中医院药占比35.5%,妇幼保健院药占比28.3%,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
四是医院社会效益不断显现。市中心医院连续两年荣膺 “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荣登“2012年中国公立医院服务创新特殊贡献奖”,市中医医院顺利通过新一轮三甲等级评审,市妇幼保健院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30强。同时,医务人员收入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市中心、中医、人民、妇幼四所医院职工收入平均较改革前增长175.5%,其劳动服务价值得到了较好地体现。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不断向前推进、在推进中不断完善的改革举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我们将继续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第一,巩固人事制度改革成效,实现能进能出。在人员聘用关口,人事、卫生和医院三方都在把关,所以在人员“入口关”上把得比较严。而聘用以后,虽然有特殊情况辞退、末位淘汰等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出现的考核不合格、执业资格考试未通过等人员,既不能简单解聘,将他们推向社会,增加社会负担,又不能养“闲人”。同时,由于医院业务处于迅猛发展期,人力相对紧缺,除工作调动、自然减员和主动辞职外,不同程度存在只续聘不
解聘、只进不出的单向流动现象,给医院管理造成相当难度。另外,除正常调动外,医生在医院之间也不能充分流动。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相关制度,严把人员聘用“入口关”,注重在学历、专业、职称、年龄等方面形成合理梯次结构,并加强考核管理,畅通出口,安臵好未聘、落聘人员,形成能进能出、公平竞争、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同时,积极推行医师多点执业等改革措施,实现医生身份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职业人”的转变。
第二,加强卫生人才专项规划,增强校地合作,缓解人才不足矛盾。近几年市级公立医院大学生招聘多数未完成计划,卫生人才市场仍存在需求多、供给少、总量不足、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随着医改的推进和医保水平的提高,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大幅度增加,各级各类医院人力资源普遍紧缺,形成卫生人才抢夺态势;客观上医学人才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且由于市场就业导向影响,本科就业学生减少,硕博类就业趋向一线城市,市及以下医疗机构供需不平衡矛盾尤其突出。据测算,至2020年,我市市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人员需求在700人以上,县级在1500人以上,乡镇在500人以上,村级在100人以上。下一步,将分层次、分单位制订卫生人才专项规划,明确未来5年、10年各类卫生人才需求数量、专业门类、学历和职称构成等,并在需求计划指导下积极开展校地合
作,联合培养急需的医学人才,逐步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转变。同时,落实好省政府阎良会议精神,除省上政策外,研究出台我市的优惠政策,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招聘更多的医学类本科生,充实力量,改善结构。
第三,推行医疗联合体、团队式帮扶和县镇一体化、镇村一体化管理,实现卫生人才充分流动和共享。通过这些措施,使卫生人才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人员能够定期在联合体内、团队间和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之间方便流转和开展医疗服务,缓解越往基层高层次人员越少的困境。同时加强技术合作,本着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思路,大力开展引才引智,带动和推升本地医技水平。
第四,在县级医疗机构强力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目前,相当一部分县级医疗机构在人事管理上仍然偏重编制身份管理,用人单位自主权不够;分配上依然参照的是同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工资体系和模式,没有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不能体现岗位差异、贡献大小、医技水平、医德修养、群众评价等要素,医院发展活力没有完全释放。下一步,将推广市级及已推行的部分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经验,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合同管理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持续增强县级活力和服务能力。
第五,科学测算绩效工资,构建和谐医院。我市各个公立医院在内部分配制度设计上不尽相同,加上业务发展
和收入的不平衡,医院之间、科室之间绩效工资差距较大,财政不负担人员费用的医院绩效工资与财政拨款全额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保持怎样的倍数关系比较合理、绩效工资总量如何审核审批等都没有相应的操作办法,绩效工资悬殊过大会造成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市已在中心医院、人民医院启动第二轮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是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兼顾公平,合理确定收入差距,调动所有医务人员积极性,为全面深化医改、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一、基本情况
宝鸡市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29所,卫生人员26646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583名,占86.47%。人员分层次构成如下:
(一)市级医疗机构。市级公立医院6所、医改多元化办医医院1所,共编制床位3093张,实有床位3975张。编制内和正式聘用人员5169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675名,占90.4%。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博士学位4人,占0.7%;研究生187人,占3.6%;大学学历1853人,占35.8%。
有正高职称112人,占2.2 %;副高职称395人,占7.6%;中级职称1275人,占24.7%。
2012年市直7所医院业务收入138748万元,其中,医疗收入89751万元,占64.7%;药品收入48997万元,占35.3%。总支出130034万元,其中,医疗支出86330万元,占66.4%(人员经费支出39554万元,占30.4%);药品成本支出42611万元,占32.8%;其他支出1093万元,占0.8%。全年医院总接诊人次241.04万人次,门急诊总人次227.13万人,平均次均费用162元;总出院13.91万人,平均次均费用5869元。平均住院天数10.7天。
(二)县级医疗机构。全市县级公立医院22所,其中综合医院14所,中医医院8所。县级医疗机构(含国企医院)编制内人员832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951名,占83.51%。专业技术人员中,有研究生7人,占0.13%;大学学历599人,占11.4%;大专学历1946人,占37.2%。有正高职称50人,占0.95%,副高职称261人,占4.98%,中级职称1034人,占19.7%。
(三)乡镇医疗机构。全市乡镇卫生院171所(其中中心卫生院65所),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2853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35名,占95.86%。有大学学历104人,占3.65%;大专学历819人,占28.7%;中专及以下学历1930人,占67.65%。有副高以上职称48
人,占1.76%;中级职称398人,占14.55%;初级职称1247人,占45.59%。有30岁以下1150人,占40.31%;31-40岁803人,占28.15%;41-50岁517人,占18.12%;51-59岁383人,占13.42%。另外,60岁以上返聘人员172人。
公立医院改革情况打算 篇6
(一)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1.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全行业管理职责。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均由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健全医疗服务标准、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医疗服务行为、质量安全和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监测监管。
2.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履行政府所有者职能,负责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发展规划、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聘任等。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
1.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下设理事会,由卫生行政部门、医院及其他利益相关方选派若干名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具体负责公立医院的日常决策部署、管理委员会的重大决策执行和院长人选的提名,特别重大事项报管理委员会研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院长的职责。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探索取消医院行政级别,逐步推行院长年薪制。
2.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公开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工作人员收入水平等挂钩。
3.加强公立医院监管。成立公立医院监督委员会,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社会评估机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和服务对象代表等组成,负责对医院管理运行、医疗服务、财务风险以及院长履职等情况进行监督。强化对公立医院履行功能定位、建设发展和投融资行为的监管。
(三)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范文网
1.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合理调整药品价格,落实药品价格政策,采取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的方式,降低药品加成收入。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政策调整减少的药品加成收入,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2.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参照有关标准,结合实际,调整我市医疗服务价格。扩大医用耗材招标范围,降低医疗成本。
3.探索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扩大医疗保障范围,提高支付比例。
4.加大政府补助力度。市财政安排市人民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补助专项资金300万元,引进和培养高端医学人才、重点学科建设补助专项资金200万元。同时,将2009年度市人民医院政策性亏损补助纳入补助基数。在综合绩效考评的基础上,对公立医院承担的重大疫情防控和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边、支农等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补助。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
(四)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不同经营性质医疗机构管理制度,政府举办公立医院,要面向城乡居民,提供优质、价廉、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严格界定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按照经营性质规范管理。
二、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
(一)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
1.完善公立医院设置规划。根据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需要,研究制定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将市级中医医院建设列入全市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
2.明确各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市人民医院以建成全市区域性诊疗中心为目标,着力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发挥好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3.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积极争取中央、省对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支持。推进县级医院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绩效考核和支付方式等综合改革试点。
(二)建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大力实施卫生强基工程,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形式,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关系,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每个县不少于1所医院,每所医院不少于5名医生。各县级医院每年遴选不少于3名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的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在广饶县试点,为公立医院适当增加部分编制用于充实卫生强基人员队伍。
(三)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实用共享的信息系统,推行电子病历及电子健康档案。逐步实现公立医院内部信息系统互连互通,与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医保结算监管信息互连互通。推行新农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保即时报销制度。合理配置大型医疗设备,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开展公立医院远程医学活动。
三、推行便民惠民措施
(一)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改善服务流程,推行便民措施,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全市急救服务网络建设,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急救服务。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医患纠纷调处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控制医药费用。督促公立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销售额比例。加大临床路径管理推行力度,不断扩大实施医院和病种范围。加强医药费用的监管控制,在全市公立医院实施双降、双控、双规范“三双行动”,即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降低耗材支出占医疗支出的比重;控制医疗成本、控制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过快增长;规范检查和用药行为、规范临床路径和治疗项目,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强化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制约作用。(三)提高医疗安全质量。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完善医疗安全管理等重点环节考核评价机制。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试点单位的日常考核、动态监管及科学评价。实施黄河口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制定三年内选派60名医疗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到国内外发达地区培训进修的计划。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四、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一)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实行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贡献大小等挂钩,并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
(二)营造良好医疗执业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推行公立医院医疗安全风险基金管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开展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公立医院债务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公立医院改革汇报09-20
公立医院改革情况打算08-13
德安县人民医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典型材料汇报10.106-27
公立医院医生06-19
非公立医院08-25
温州公立医院10-25
公立医院综合效益10-21
公立医院财务内控06-01
公立医院的改革07-08
公立医院改革难点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