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

2024-10-18

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共10篇)

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 篇1

2011.12.22学习笔记

能力素质包括哪些方面1:

在当今技术时代,人们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有下述五项基本能力和三项基本素质。五种能力:1.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时间——选择有意义的行为,合理分配时间,计划并掌握工作进展;资金——制定经费预算并随时做必要调整;设备——获取、储存与分配利用各种设备;人力——合理分配工作,评估工作表现。2.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作为集体的一员参与工作;向别人传授新技术;诚心为顾客服务并使之满意;坚持以理服人并积极提出建议;调整利益以求妥协;能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3.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和评估、分析与传播信息,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4.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理解社会体系及技术体系,辨别趋势,能对现行体系提出修改建议或设计替代的新体系。5.运用特种技术的能力。选出适用的技术及设备,理解并掌握操作设备的手段、程序;维护设备并处理各种问题,包括计算机设备及相关技术。三种素质:1.基本技能。阅读能力——会搜集、理解书面文件;书写能力——正确书写书面报告。说明书。倾听能力——正确理解口语信息及暗示;口头表达能力——系统地表达想法;数学运算能力——基本数学运算以解决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有新想法;考虑各项因素以作出最佳决定;发现并解决问题;根据符号、图象进行思维分析;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分析事物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3.个人品质。有责任感,敬业精神;自重,有自信心;有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有自制力;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

能力素质包括哪些方面2:

A.决策能力B.应变能力C.组织能力D.技术能力E.人际协调能力

个人素质

内涵很广,包含多个方面,包括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学识经验、进取精神、社交能力、责任心、自我控制、成就动机、灵活性、创造性潜力、管理潜力、工作态度、诚实水平等等。关键是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要有过硬扎实基本功的真才实学。专业技能强、上进、好学、有职业操守; 真诚、敬业、守时; 有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善于学习,积极主动解决困难的态度和能力; 良好组织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等等

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胜任素质,胜任素质模型,素质提升对策

2014 年12 月22 日,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表明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以及选拔关系到农村未来的命运,大学生村官是国家在基层落实农村政策的有力保障。大学生村官的引入,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人才匮乏的瓶颈问题,同时对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善了“人才”的供给侧,为农村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希望。

一、胜任素质模型的概念及发展

(一)胜任素质的概念

自麦克利兰教授提出胜任素质这一概念以来,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定义胜任素质的概念, 但他们所提出的胜任素质概念都有一定的共同点:动态的,与某一任务相关的,以绩效目标为参照对象、包含个人潜在的特征,如:知识、技能、自我认知和意识、个人特质和动机等。 本文将胜任素质界定为, 个人所拥有的能够区别于低绩效的知识信息,技能、价值观、自我认知和内在的驱动力等个人条件和特质。

(二)胜任素质模型的类型

1. 冰山模型。 1993 年,Spencer夫妇认为,运用冰山模型可以将这些胜任素质要素分为两个层次,知识和技能属于表层的、易见的胜任素质要素,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则属于核心的、隐避的胜任素质要素。显现在表层的胜任素质要素易于发现和开发,而核心的胜任素质要素则较难测评和开发。

2. 洋葱模型。 洋葱模型是由Boyatzis提出, 他将胜任素质从内至外进行排序以区分每个胜任素质要素的培养难易程度和评价程度, 依次包括最核心层面的动机和特质,中间层面的自我形象、态度和价值观,而知识和技能是处在最表层的东西。

二、大学生村官职位分析

从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 目前,在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主要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助理工作,主要职责是配合做好村务工作中的经济发展工作,负责村民的培训接待工作,承办上级政府下派事宜,做好国家政策的宣传和推进,协助完成民政、计生、治安、社保、文体等日常工作;参与文字起草、档案管理、宣传等等。 在实际工作中,市、县、乡三级党委的组织部门及村支部、村委会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大学生村官的能力、 特长等,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工作分工。从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 应用到的知识信息极为广范,除此之外大学生村官还需在村民面前起到树立模范先锋的作用, 勇于创新,并在德、勤、廉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三、大学生村官胜任因子的提取

(一)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提取胜任因子

本文以“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为检索关键词,得到72 篇相近的文章,并选择其中有关胜任素质内容的文章进行研读,最终确定为32 篇,在提取文章中所有胜任因子并将相近胜任特征进行合并的情况下,按照胜任因子出现的频次由多到少的次序进行了汇总,如表1 所示。

( 二) 关键行为事件访谈中的胜任因子提取

本文选择了35 个大学生村官,要求他们对自己过去半年岗位上感到有成就感的关键事件进行叙述. 对他们的回忆进行描述时提到的部分关键词是文献中和胜任特征词典中没有的,因此,我们按照语言习惯和相似性对这些关键词进行了合并和概括,共得到37 个胜任特征,表2 所示。

(三)对胜任因子进行项目分类

结合胜任素质词典及前人的归类方法,本文对已经提取的胜任特征进行初步的归类,归类情况如表3 所示。

四、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及检验

( 一) 初步构建大学生村官胜任素质模型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整理、大学生村官的访谈两个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最终得到大学生村官胜任素质模型,模型由5 个维度构成,分别是基本知识、综合能力、品质和心理素质、政治素质、个人特质。 基本知识包括农村农业知识,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素养及政治立场,个人特质包括外向型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包括个人品质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力素质包括管理能力、 业务能力以及岗位综合能力, 共9个胜任因子。

( 二)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胜任因子验证

文章针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工作情况来设计问卷,经过反复的试测,最终问卷包含38 道题目。 正式测试选择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邢台等7 个市的45 个区、县(乡)发放问卷200 份,收回问卷172份,其中有效问卷150 份,问卷的有效率达到87.2%。 因此,调查问卷有效率比较高,达到了合格水平。 问卷其基本资料数据情况表4 所示。

文章通过整理、分析被试对象对胜任特征的评分情况,得出每项胜任特征的得分均值,如表5 所示。

由表5 可见,大部分胜特征的均值都在3 分以上,只有“业务能力”的得分均值为2.17(1~5 代表重要性依此增强),因此通过此项排除,胜任素质模型包括知识素质、政治素质、个人特质、经过优化的胜任素质模型如图1 所示。

五、对策建议

1. 高校深化 “1+1”改革,授课形式多样化。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深厚,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及其他人际关系能力普遍较低,因此高等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授课时, 除了传统的课堂理论讲解,还要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及人际关系能力。

2. 政府选聘工作注重创新、 选拔从严,提高选聘质量。 积极地探索采取学校推荐、双向选择、驻村实习以及面向重点院校尤其是农业院校的定向选聘方式,增强选聘的针对性以及时效性。 积极发挥“ 农村当考场、 农民当考官” 的功能, 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形成“多层筛选”,“双面把关”的选聘机制。

3. 政府培训内容彰显特色, 培训手段更接地气。 管理部门可以依据大学生村官胜任素质模型找出大学生村官自身的能力缺陷,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尤其是加强大学生岗位综合能力、三农知识及提高人际关系能力的相关培训。

参考文献

[1]仲理峰,时勘.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J].心理学报,2004(01).

[2]仲理峰,时勘.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02).

[3]王重鸣,陈民科.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J].心理科学,2002(05).

[4]时勘,仲理峰.家族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J].心理学报,2004(01).

[5]彭剑峰,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时勘,王继承,李超平.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评价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2(03).

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 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 大学生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38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为ZD14041

一、就业能力内涵及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

(一)、就业能力内涵

就业能力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英国,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于1909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就业能力即指“可雇佣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在最初的定义当中,是以成熟劳动可利用为依据的,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辨别出哪些劳动者是被取代的,哪些劳动者是可以雇佣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修订,认为就业能力是一个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重新选择、获取新岗位的动态过程,在强调就业者就业能力的同时,加入了就业市场、国家经济政策等宏观方面,更全面的阐述了就业力的整体概念。2005年,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再次明确就业能力的概念,指出就业能力不仅仅包括狭义上理解的找到工作的能力,同时还包括持续完成工作、实现更好生涯发展的能力。在过去将近一百年的发展中,其内涵是不断丰富与完善的,现在,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定义就是:劳动者能够找到并且保持一份工作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知识和开发综合素质,让自身能够完成和实现就业理想,同时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本领。

(二)、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結构

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个体因素,也包含了外部因素,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结构即从这两方面展开分析。

1、从个体因素角度来看,个体因素的成分主要包括了个人的就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管理技能、健康状况、工作寻求能力、适应性和灵活性、道德个性等。其中,知识水平包括专业的管理学知识及知识结构,管理活动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要求管理者应当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而管理技能,既包括对于工作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只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因此必须储备知识并具备学习知识、适应环境且不断创新的能力。作为未来的管理者,应当时刻懂得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个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人力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体力健康、体质健康和精力健康三部分。在激烈的竞争与工作压力下,保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最后,随着我国社会道德机制和信用体系的建立,道德个性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非常重要,其主要包括责任感、自信心、团队意识、事业心、社会品德和职业道德。作为管理者,在管理一项团体活动时,要求每一位参与者必须拥有团队合作意识,因此,道德个性非常重要。同时,个人还要具有能够在不同工作和组织间实现平稳的职业生涯过度的个人弹性和适应性,以及能在不同群体与他人分享责任、经验和知识的合作意识。

2、从外部因素来分析,主要包括高等教育体制、劳动力市场因素、可获得的支持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等。高等教育体质概念较广,涉及到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培养方案和合格标准等重要的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需要时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可获得支持的因素实际上就是社会的资本,也就是个人可用来拓展个人身份的社会关系网络,而宏观经济因素同样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产生影响。

二、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不争的事实,而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讨论与研究,无论从政府、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个人三个方面来分析原因和相对应的政策,针对学生个人的解决方式集中于提升学生个人就业能力,对于工商管理类大学生来说,提升就业能力主要是分析此专业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此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素质模型。通过研究分析,工商管理类大学生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1、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毛入学率每年呈现递增态势,并且,由于全国高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学校较多,学校程度及教师水平不一,加之大学与初高中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不同,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自主性比较强,导致包括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内的全体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去除其他原因,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有些进入企业成为高管,有些则在毕业后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单位接收。

2、高校对管理类专业教育重视程度加强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的规定,管理类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科学、心理学科基础知识和牢固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具有教育科学、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各高校根据规定,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同时,由于这一学科实践性质 ,因此,很多学校基本上摆脱了单纯的“理论性”教学方式,而是有效利用能力训练,结合实践活动开展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3、管理学专业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偏窄

虽然高校重视管理类大学生的专业通用知识教育,但是管理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专业知识结构偏窄,且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对较低。在很多高校的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当中,该专业学科的知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1973年发表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测量胜利特征而非智力》一文中所提到的,后来被林泽炎等学者介绍到国内并且得到进一步的推广。麦克利兰经过研究提炼并形成了21项通用素质要项,并将其划分为6个具体的素质族,同时依据每个素质族中对行为与绩效差异产生影响的显著程度划分为2~5项具体的素质。6个素质族及其包含的具体素质分别是:①管理族,包括团队合作、培养人才、监控能力、领导能力等;②认知族,包括演绎思维、歸纳思维、专业知识与技能等;③自我概念族,包括自信等;④影响力族,包括影响力、关系建立等;⑤目标与行动族,包括成就导向、主动性、信息收集等;⑥帮助与服务族,包括人际理解力、客户服务等。实际上,素质模型就是个体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应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EMBA、MBA等现代商管教育将其划分为内在动机、知识技能、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等几个方面。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一)专业基础素质

专业基础素质包括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自学素质的把握。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是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掌握,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求职的基础。而对于专业知识,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必不可少的敲门砖,只有获得了相应了知识,满足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才能够获得准入资格。

(二)沟通与团队素质

作为未来企业的某一团队管理者与领导者,与他人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是能够将自己的思想与意愿传达给他人的正确方式,团队协作素质是在组织中共同完成任务所表现出来的协作能力,能够有效的进行沟通,与队员进行共同协作,同时领导队员完成任务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素质。

(三)专业应用素质

在大学当中,很多时候学到的大多都是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而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则是管理类毕业生专业应用素质的体现。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顺利完成岗位工作的各项职能工作,具体体现为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决策力、写作水平、领导才能和语言交流能力等等。

(四)适应与拓展素质

当毕业生离开学习步入社会,则要迅速的融入到社会当中,转变角色,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只有良好的适应素质,才能够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完成工作任务,适应素质主要包括管理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环境适应能力。管理类大学生职业素养能力包括个人的职业素养、职业发展空间、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个人职业道德等方面。管理类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体现为应急能力等;自主发展素质则是遇到问题自主解决及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行为。

鉴于上述分析,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有益启示和借鉴。因此,应通过改善培养体质来提升专业基础素质,合理引导学生提升沟通与团队素质,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来提升专业应用素质,通过改革就业教育来提升适应与拓展素质。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明晰的目标设计依据,同时也为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提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科学的构建大学生能力素质体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使大学生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玲.国内外素质和素质模型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 篇4

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里兰(David McClelland)博士是国际上公认的能力素质模型方法的创始人。

能力素质模型方法的起源和发展

1973年,麦克里兰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文中,他引用大量的研究发现,说明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并进一步说明人们主观上认为能够决定工作成绩的一些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因素,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因此,他强调要离开被实践证明无法成立的理论假设和主观判断,回归现实,从第一手材料入手,直接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为提高组织效率和促进个人事业成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他把这种发现的,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能力素质。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能力素质运动的开端。

图片以麦克里兰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经过大量深入研究发现,传统的学术能力和知识技能测评并不能预示工作绩效的高低和个人生涯的成功。而且,上述测评方法通常对少数民族、妇女和社会较低阶层人士不尽公平。同时,他们发现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是诸如“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领导”、“影响能力”等一些可称为能力素质的东西。小组又进一步将其明确定义为:“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

能力素质是个体的一种潜在特质,它与一个人在工作中或某一情境中所表现出的与绩效关联的有效的或高绩效的行为有着明显的因果关联。简单的说,它可以预测一个人在一般的、常见的情境下和在一个持续的、特定的时期内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

能力素质模型则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

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篇5

合素

史磊

经济

贸易分院10营销班

2012年7月6日

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经济贸易分院史磊

【摘要】在迅速发展的我国教育事业中,素质教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世界各国都把培养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人能否称之为“人才”,是由其自身素质决定的,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已不再是一句空话,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问题 人才 人格魅力 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素

一、在市场经济崇尚个性发展大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与以前所倡导的已大有不同。比如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时,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应当是“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而不应该是“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在对待“奉献与索取”这一关系的问题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观念已与时代不符,应根据实际情况“多奉献多索取,少奉献少索取,不奉献不索取”。这些现象表明,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已相当鲜明,与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思维方式大不相同,有了创新意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中“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也有所抬头,对事业献身精神和对集体奉献精神有所减弱。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的世界性的成功,意味着人类已经开始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里,需要全新的、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是资金问题,甚至也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而是全国十多亿人的素质问题,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是一到人均却都排在世界倒数几位。但有很多国家资源不多,甚至很贫乏,却很发达,如日本、瑞士、瑞典、新加坡。资金可以积累,还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发明创造、也可以引进。但是人口素质是无法引进的,必须靠我们自己去提高。学校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各方面发展,提高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这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极为重要的。高等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必然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进入21世纪,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更加需要大量能够在祖国建设中担当重任的高级人才,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加速与世界接轨的步伐。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三、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素

人的素质就是人自身具有的能够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的稳定的基本品质。素质的基本特征有四个:一是内在性,即素质是人自身具有的品质,是人在生长、学习、实践过程中把从外界获取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内化,逐步积淀而成的,是机体化、机能化、心灵化的东西,而不是人的资历、学历、地 位、身份之类的外在属性。二是主体性,即素质是在人认识、适应和改造外部世界的活动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属性表现出来和产生作用的品质,主体性是素质最本质的特征。三是基本性,即素质是人自身具有的能够对人的主体性活动发生作用的品质中最主要、最具有迁移作用的部分,而不是具体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四是稳定性,即素质是以较为固定的思想倾向、智能特征、行为方式表现出来:

1科学素质 包括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一定的智能基础、积极的创造精神等。这是学生将来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所必需,是他们将来获取谋生手段和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

2道德素质 包括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等。这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会做人的根本。

3劳动素质 包括热爱劳动的态度、自觉劳动的习惯、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等。这是少年儿童将来投身改造自然、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基础,也是通过实践促进其他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需要。

4交往素质 包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人际交往、群体合作等方面所要求的素质。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各种活动的。“他们相互间不是作为纯粹的我,而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 发生交往的。”

以上素质构成了人的个体素质结构中的主要要素,包括了大学生将来认识、适应、改造环境和发展自身所需素质结构中的主要方面,它们还相互联系而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因此,将这几种素质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素,促进全面发展。

四、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

4、表达能力,一个人要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其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第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

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

五、人格魅力的作用

源自较高的综合素质,体现人的性格特征,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它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等。

1.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

2.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

4.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六、总结

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培养 篇6

摘要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不仅是工作能力强,还要能够在学习工作中培养自己的素质,培养自己学习和工作两不误。所谓学生干部,最本分的工作是把学习学好,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要先把学习的工作做好,才能够更好的为老师分忧,更好的组织和开展工作。如何培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呢?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去实施。

关键词

学生干部 能力培养 素质

背景

进入大学,我们受到的考验越来越多,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在学生和干部中取得平衡,需要不断培养自身的能力素质,期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把工作做的更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一、绪论

学生干部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素质?首先我们应该先认识什么是学生干部,如何能够做好学生干部。归纳起来学生干部是:

1、能够认清学生干部的本职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如果不清楚什么是学生干部,就肯定不清楚如何当学生干部,更谈不上当一个好的学生干部。这是最基本的认知,但却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如果学生干部都把时间用在开会,搞活动,拉赞助,而自己学习却很少,成绩逐渐下降,那么这些学生干部在同学们心目中是缺乏威信的,并不是优秀的学生干部。

2、能够踏实做事,不在乎官大官小。有些同学不愿意做班上干部,只想做大干部,老是参选什么主席,部长之类,却不屑于在班上做生活委员,学习委员,觉得繁琐没前途。这是错误,学生干部是不管你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够以同学们为中心,协助老师,带领同学,服务同学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学生干部应有的素质

素质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情感、意志、风度等的全称。它是在一个人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的基本特征。它体现一个人的整体面貌,是发展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同事,它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总是随着社会实践发展而发生变化。不少同学进入大学后都希望担任学生干部,因为这是全面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的极好机会。事实证明,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踏上工作岗位后确实具有优势。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信息接收快,知识面宽,因此,大学学生干部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优良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基层组织各种活动和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质。

2、能力素质 学生干部要想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就应不断增强领导才能,提高能力素质。

3、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干部对同学实现有效领导的又一重要因素。它包括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等方面。对于开展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4、集体素质

学生干部个体的素质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集体素质不平衡,就会导致干部与同学脱节,所以需要有集体意识。

三、学生干部如何培养能力素质

1、学生干部要熟悉交往艺术,善于同各种类型的同学交朋友,学会与各种群体和组织打交道。只有这样学生干部才能和同学们以及其他组织和群体建立密切的关系,各种信息也会源源不断地向自己传来,为开展各项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做好各项工作。那要如何培养交往能力呢?首先应该增长自己的见识和内涵,然后锻炼口才,这样才有能力和谈资与各种类型的同学成为朋友。

2、学生干部要腿勤、嘴勤、手勤、脑勤。即所谓的“四勤”。腿勤就是多跑,尽可能地和同学们谈心,交朋友,多与上级和老师联系,及时反映情况,汇报工作;嘴勤就是要多与同学们交流,宣传鼓动工作,向同学们传达老师的想法和做法;手勤就是要多动笔,紧密结合工作的实际,开会时记录会议内容,及时向同学们传达会议精神,还要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向上级和老师反映汇报;脑勤就是要多思考多点想法,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加以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等有极大的作用。

3、学生干部要善于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工作学习中才能有更好的表现;要在平时的工作中逐步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4、作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学生干部,要用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要求自己,还需要细心、耐心和有心。

四、结论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需要在工作学习中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出主意、想办法的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还要处理好干部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干部之间的关系、干部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研究 篇7

自我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 高校竞技体育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各界也对高校教练员有着更多的要求。因此, 如何加强对我国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的深入研究已迫在眉睫。20世纪70年代哈佛教授David·Mc Clelland提出了能力素质模型。其研究认为, 能力素质模型主要是展示行为、知识和技能这几项要素, 以可见的、易测量的方式对能力素质的状态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大量研究与实践也表明, 能力素质模型的有效运用, 可以极大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

因此, 本研究拟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搜集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的表现特征, 构建高校教练能力素质模型, 为高校教练员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评价提供新的参考和指导。

1 研究对象、方法

1.1 研究对象

行为性事件访谈对象为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的不同性别的优秀教练员 (男17名, 女6名) , 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田径、游泳、武术套路等8个项目。其他访谈对象为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的大学生运动员及其主管领导。问卷调查对象为参加过至少是省大学生运动会并仍在执教中的高校教练员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体育组织情景下教练员能力素质的相关研究资料, 搜集有关教练员能力素质表现特征。

1.2.2 访谈法

对高校教练员, 采用行为性事件访谈法, 即让高校教练员叙述工作中最成功和最失败的1-3件事, 具体包括:该事件的起因、当时涉及的人, 自己当时的想法和感受、可能想到的措施及实际是否采取了这些措施, 这些措施是否得当, 结果怎样等。然后分析出现频率较高、与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有关的表现特征。

对主管领导和大学生运动员的访谈提纲分别为:从主管领导的角度来看, 您认为一名优秀的、成功的教练员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您现在需要培训或招聘一名教练员, 您的选择标准是什么?从大学生运动员的角度来看, 您最欣赏的教练员应具备什么才能或素质?为什么?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模型的理论构建, 编制问卷, 并检验其信效度。

1.2.4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在统计软件SPSS15、AMOS7.0上统计处理。

2 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模型的理论构建与检验

2.1 理论构建与分析

通过访谈中获取的能力素质表现特征, 并参考我国教练员能力素质方面的相关研究, 结合高校运动队实情与10位专家意见的归纳总结, 提炼出20项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表现特征, 即训练能力、创新意识、技术指导与诊断能力、因材施教能力、指挥与决策能力、关注细节、预防伤病、执教经验、专业/技术知识、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发现与培养人才能力、关怀、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敬业、成就动机、洞察力、自我控制力, 并将之归纳为4个维度, 具体见表1。

在这些能力素质的总结归类上, 所有访谈对象基本上意见一致, 都一致认为敬业精神最重要, 其次是训练能力、技战术能力及其指导能力、沟通能力与协调合作能力。但不同性别、执教年限的高校教练员在其重要程度方面有一些小分歧。具体来讲, 女性和执教年限5年以下的教练员更倾向于以情动人, 强调与队员沟通, 尽可能地调动队员训赛的积极性;同时比较虚心好学。男性和执教年限5年以上的教练员更倾向于以技服人, 看重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应用。田径、健美操及游泳项目的教练员更倾向于技术动作示范能力和技术指导及诊断能力, 球类项目的教练员更倾向于临场指挥和决策能力、与队员的沟通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 这可能与项目本身特点有关:前者对技术动作本身的要求更高;后者在队员之间及队员与教练员之间的磨合与技战术沟通方面的要求更多, 对信息的需求量更大些。

2.2 高校教练员与专业教练员在能力素质上的异同

通过搜索到的文献资料, 得到有关我国专业教练员能力素质方面的研究论文, 涉及的项目主要有武术套路[1]、田径[2]、青少年专业足球[3]、武术散打[4]、乒乓球[5]、游泳[6]、体操[7]等。综合性的研究主要有, 刘鎏对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的研究[8]、邱芬对我国专业教练员胜任特征模型及测评问题的研究[9]等。

通过与本研究中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表现特征的比较, 不难发现, 这两类教练员执教环境和训练对象的不同:一个面对的是以训赛为主要任务的专业训练队和专业运动员, 一个面对的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高校业余运动队且在校时间基本上仅四年的大学生运动员;前者关心的是比赛成绩及其运动生涯, 后者更关心的是学业成绩与就业。无疑, 对于后者, 高校教练员除了训赛外, 还需要时刻关注队员的思想动态, 关心其学习和生活, 调动队员对训赛的内部动机和积极性, 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进行大强度的训练, 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或加速其成熟。因此, 为解决队员后顾之忧, 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训赛中, 高校教练员常需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进行沟通协调。因此与专业体育教练员相比, 高校教练员沟通协调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此外, 专业教练员的工作比较专业且是其业绩的源头, 而对于大部分普通高校教练员来说, 带队训赛只是业余工作, 平时还有常规的日常教学工作, 且这些教学工作在其个人工作业绩评估中占了重要分量。因此, 是否会全身心投入到训赛中, 就要看教练员个人的敬业精神。在访谈中, 不仅是高校教练员是这样自我评价的, 主管领导和大学生运动员也是借此视为高校教练员教练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敬业显示了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模型的又一大特色。

2.3 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为了检验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将模型中的表现特征进一步操作化, 设计成40个测验条目, 编制成问卷, 进行问卷调查。

2.3.1 探索性因素分析

首先进行因素分析适合性检验, KMO和Bartlett, 检验结果表明, KMO=.828, Bartlett, 检验的x2=4272.107, df=465, P=.000, 达到显著性, 该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然后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以题总相关系数大于0.4为保留条目的标准, 删除7个条目;

通过三轮的筛选, 最后留下33个条目, 形成《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模型调查问卷》。

2.3.2 信度检验

为检验问卷的稳定性, 进行了内部一致性检验 (用科隆巴赫尔α表示) , 即执教技能、专业素养、社交技能、个人特质及其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2, 0.861, 0.835, 0.846, 0.907。所有系数均在0.8以上, 表明此问卷的信度较好, 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2.3.3 效度检验

为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 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路径图见图1, 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度指数:x2/df为2.44, 大于2, 达到了显著性。RMSEA为0.04;AGFI为0.93, NNFI为0.86, CFI为0.84, 未能全部达到0.90的标准, 这可能与被试样本量偏小有关。但各项指标基本上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拟合标准。因此, 测量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基本上符合理论预期, 可以接受构建的模型。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模型是由4个维度20个表现特征构成。

2.与我国专业教练员相比, 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模型中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敬业更显突出。

3.经信效度检验, 该模型结构稳定, 能很好地表现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特征。

3.2 建议

1.扩大样本来源, 使样本涉及更多项群中有代表性项目的高校教练员, 提高模型质量, 使模型更具说服力;

2.按项群特点分类研究并构建不同项群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模型, 以便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

摘要:为深入研究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模型特点, 以湖南省高校教练员、大学生运动员以及主管领导为研究对象, 采用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调查并分析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的表现特征, 构建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模型, 并编制问卷验证模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模型是由4个维度20个表现特征构成。2.与我国专业教练员相比, 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模型中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敬业更显突出。3.经信效度检验, 该模型结构稳定, 能很好表现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特征。

关键词:高校教练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参考文献

[1]吴定锋.武术套路教练员的素质结构及自我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 2004.

[2]尹碧昌.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3]刘鎏.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胜任特征模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7) :55-58.

[4]蔡利勇.中国武术散打教练员执教能力结构的研究及自我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 2007.

[5]潘勤磊.乒乓球教练员能力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D].武汉体育学院, 2009.

[6]张鹏.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执教能力体系的建立及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4.

[7]张振峰.体操教练员知识能力结构论[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0, (4) :94-97.

[8]刘鎏.我国专业体育教练员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 篇8

【关键词】 油田基层员工;能力素质模型;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长期以来,由于资源不可再生、投资风险高、企业规模大和野外作业等行业特殊性,导致油田企业在管理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相对滞后,尤其对于基层员工的绩效,主要局限于业绩评价,只注重了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即工作的最终结果和执行过程。在考核评定上,由部门主管按好、较好、一般、差进行笼统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其工资等级及奖金额度。随着油田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这种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油田发展的需要。油田的大发展需要进一步激发基层员工的潜能,利用其优势,在扬长避短的情况下提高绩效。因此,长庆油田对基层员工岗位技能、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及其构成要素

素质源于英文“competency”,是指驱动一个人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质,即一个人能做什么(知能、知识)、想做什么(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和会怎么做(价值观、品质、动机)的内在特质的组合。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就是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技巧、品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定义和相应层次的具体行为的描述,确定核心能力的组合和完成特定工作所要求的熟练程度。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员工素质模型构成要素主要有:(1)知能:指员工能够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能力,如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学习能力等;(2)知识:指员工在某一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或经验型信息,如管理知识、财务知识、文学知识等;(3)角色定位:指员工对自己职业的预期,即想要做些什么事情,如管理者、专家、教师等;(4)价值观:指员工对事物的总体看法,使其对事物是非、重要性、必要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如合作精神、献身精神、集体观念等;(5)自我认知:指员工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包括自信心、乐观精神、自我反省意识等;(6)品质:指员工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性,如正直、诚实、责任心、果断等;(7)动机:指员工内在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它驱动、引导和决定个人行动,如成就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影响力需求、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等。在实践中,为易于操作,常常把以上诸方面归结为:知识、技能和态度。

二、油田基层员工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

基于以上能力素质理论,对长庆油田基层组织职位进行了归类研究,并对各职位的工作内容予以分析,总结得到每一类职位任职者的能力维度,其中工作态度和诚实自律为进行任何工作时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将其定义为通用能力模型。

1.工作态度。要求操作层员工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在没有明确的规定或领导指示的情况下;能够积极主动承担职责范围各项工作;能够积极的配合其他同事的工作;能够承担艰苦的工作条件;能够乐观地面对各种工作挑战,并勇于承担责任。

2.诚实自律。提供基于事件本质的正确信息,不夸大或缩小事实,不编造、散布未经正式渠道证实的信息,严格自觉地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和道德准则的要求做事,敢于和违法乱纪的人或事做斗争。

3.逻辑分析。掌握信息收集的简单步骤,可以通过各种简单的信息收集方法直接、有效地收集信息。可以清楚地注明所收集的信息的来源,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能够认识到在收集和评估信息时可能遇到问题,并尝试解决出现的问题。知道并能够运用归纳推理等方法,简单地对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归纳每一类信息的主要内容。

4.工作实施。计划并管理自己的日常工作,能对其重要性和时间排序,确保工作效率,按照要求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并对工作质量、成本和所带来的风险负责。能够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分解为简单关联的若干部分,认识到简单直接的因果关系,并对问题进行归纳,及时向上级汇报。

5.沟通。能够就工作中常见问题,运用简单的形式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认识到合适的手势、眼神和肢体言语等在沟通中的作用,并能在沟通中有意识地运用。在交流过程中能够简明扼要地向对方传递信息,并能通过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对方的观点来及时获得确认,保证对方能了解所传递的内容。在完全了解别人的观点之前,能以其不受干扰地表达意见。理解别人当时明显表达出来的意思,并能够总结别人表达出来的但是零散的意思。

6.适应力。意识到客观环境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有所准备,面对变化较为冷静,没有表达明显的不适应性,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工作程序或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按照既定的标准完成分派的工作,认识到在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并通过向上级或有关方面求助来克服这些障碍。

7.处理质量问题能力。了解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会使用工作工具,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能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大致原因,将各种质量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类统计。

8.安全环保监察与处理能力。了解国家与安全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的安全环保制度,有效收集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统计。能够发现安全问题和排污超标情况,并及时上报。在处理安全、环境污染事故时,能够进行简单的事故调查,收集有关的基本信息。

9.安全操作能力。了解原油生产的基本知识,知晓国家及公司的有关安全管理的法规和制度。能贯彻原油生产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规、规定和制度。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的能动性,能通过观察,发现安全隐患,并积极寻求处理的方法。

10.团队合作。显示出对其他团队成员的尊重,能合群,努力使自己融入团队之中。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通过实际行动支持团队的决定,为完成工作和团队成员进行非正式的讨论,在团队决策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及理由,尊重并认同上级认为是重要的事情和作出的决策,随时告知其他成员有关团队活动、个人行动的事件,共享有关的信息。认识到团队成员的不同特点,并且把它作为可以接触各种知识、信息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03~256

[2]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7~39

[3]李宏伟.绩效考评的方法和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J].经济师.2002(2):11~13

[4]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总结报告 篇9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设置已经3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全体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素质教育的初衷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素质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因此,教师的素质教育思想必须根深蒂固。教师要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思想呢?那就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起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树立起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树立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思想,培养能主动适应国家需要的人才,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我们经过努力,总结如下经验:

1、重视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等重要,都要得到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活动要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既 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时,教师要引导 1 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我们常说,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我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学得没劲的时候,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学得困难、找不到头绪的时候,教师要启发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想象。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引领下自主探索完成的。实现着“教学相长”,实现着“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着“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2、加强实践教学

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是他们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实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培养。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奠定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一门或几门相关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设计、计算、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 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篇10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关键词]信息能力;素质教育;建构主义理论

[摘要]本文从“信息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信息技术课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三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进而阐述如何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并指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引言]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信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1995年5月日本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了一项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试验研究项目:“100所中小学联网试验研究”。他们之所以投入大量资金实施这个项目,其目的是能培养出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很强的学生。他们认为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对于能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新型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值得借鉴。今年9月份起,我省中学已经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论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1、国家对信息课程高度重视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基础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极有远见地对基础教育提出了从培养目标到课程内容的信息课程要求。我国也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中国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到,争取全国有10万所中小学、万名中小学生能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到,全国有15万所中小学、3000万名中小学生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到20,争取在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

由此可见,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已归结为人才之间的竞争,而人才之间的竞争,已归结为信息能力的竞争。

(2)信息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理论,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对学生的信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会明显不同。笔者在讲述计算机的逻辑组成时,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观看《开天辟地》教学光盘中相关片段。结果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参差不齐。正是因为信息能力的差异,才导致学习能力的差异,从而引起学习效果的明显不同。

(3)信息技术课会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

由于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点,使得计算机课能够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课会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在这里,强调的不是计算机知识点本身,而是对知识的使用方法,对知识的整合创造的能力。例如键盘练习和英语学习相结合;用“画笔”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贺卡制作;用word进行作文、板报、校刊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等。通过对同一知识点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的多次重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乃至培养学生素质的大问题。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社会以及历史赋予我们的这一神圣的使命。

二、论如何培养学生信息能力

笔者认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在以前的计算机课中,笔者发现,老师讲得好,学生尽力地去学,学生对于计算机课上讲的知识把握比较好。但他们只是单纯地去学习计算机这一门课程,很少有人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如学生在学习Excel使用工作表数据库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学生能根据老师要求以很快的速度建立一个数据库,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排序、筛选等操作。但当我问学生“请大家想想,我们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什么问题?”时,却有大部分学生回答不出。说明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很好的信息意识,这与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点相悖,这也是以前计算机教学的失败之处。

笔者认为要上好信息技术课,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

1、上好第一节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节课中应让学生懂得信息的概念以及从国家对信息课程的重视、计算机工具性的特点、信息课程越来越向综合性课程方向发展等方面来讲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学习计算机,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可请高年级这门学科学得好的学生讲讲他们的学习心得,做学法指导,让学生对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以后的学习中才不至于盲目不知所措。

2、教学形式应多样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有办法教好学生的。考虑到现在整个社会都很重视信息产业的现状,许多报刊、杂志以及电视节目上都有相关报导。而且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网络知识,一些新的软件。考虑到这一点我在我所教的班级每一星期让学生推选一位小博士,在这一周上课前花5分钟时间让他给大家讲讲这一周时间中他所了解的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信息、以及自己的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不仅激发起学生学习这门科目的兴趣,而且使全班同学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紧跟时代脉搏。

3、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当前,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毫无疑问,这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而且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多媒体相结合,将发展出一种适应21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笔者曾就这种教学模式,做了一点尝试。在高中课本第一章第三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枯燥、难懂,学生不太爱听,如果使用课件辅助教学效果比较好;并且高中学生已具备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不需要老师过多讲解;而且高中生计算机水平特别参差不齐,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的学生早就掌握,有的学生还从没接触过。我就考虑做这样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件。这个课件通过学生机房服务器装到每台学生机上。而且每台学生机可以上Internet。我制作这个课件的意图是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文字资料库、图片资料库以及积件库,供学生自学;学生认为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时可选择进入测试模块。在测试模块中提供一些测试题,满分为100。只有测试分数超过80分得学生才能说明你达标检测过关。只有这时才可以通过老师提供的一些链接去网上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当然只提供了与本节课所学知识相关的网站)。否则还必须重新学习、做测试题。从而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要求,扩充他们的知识面。

4、设活动课、选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在信息课程的教学中肯定会涌现出许多电脑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能给予培养和正确引导。

目前中学的活动课、选修课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程序设计;二是应用软件使用。学习程序设计对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中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信息交流。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多媒体软件制作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大胆构思、创新。结果学生做出来的软件创意很好,不拘一格。有的学生有感于语文课本中“庖丁解牛”这一课文,制作了一个“庖丁解牛”的动画,并从中悟出一定道理;有的学生有感于妇女能撑半边天制作的“半边天”也很生动形象;有的学生根据地理课本中学习的水循环制作了“水”的软件,通过水循环的原理告诉人们要节约水的道理;更有一位同学有感于微软的IE浏览器浏览网页比较烦琐,自己用Authorware5.0制作了“简易浏览器”来浏览网页,在参加江苏省第三届OEH中学生多媒体软件制作大赛中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活动课、延伸课的延伸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能力,在整合各科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的创作更是他们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素质教育。

三、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坎坷的句子有哪些下一篇:水浒传读书随笔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