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归纳总结

2024-10-17

一元一次方程归纳总结(精选6篇)

一元一次方程归纳总结 篇1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题型归纳总结

一、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类似,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也可归纳为:“审、找、设、列、解、验、答”七个步骤。(1)审:审清题意,弄清已知量与未知量;(2)找:找出等量关系;

(3)设:设未知数,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设法,因题而异;(4)列:列出一元二次方程;(5)解: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6)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7)答:作答。

二、典型题型

1、数字问题

1、有两个连续整数,它们的平方和为25,求这两个数。

2、有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的和是6,如果把它的个位上的数字 与十位上的数字调换位置,所得的两位数乘以原来的两位数所得的积就等于1008,求调换位置后得到的两位数。

练习:

1、两个连续的整数的积是156,求这两个数。

2、一个两位数等于它个位上数字的平方,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3,则这个两位数为()A.25 B.36 C.25或36 D.-25或-36

n2、传播问题:公式:(a+x)=M 其中a为传染源(一般a=1),n为传染轮数,M为最后得病总人数

3、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练习:有一个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96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流感?

3、相互问题(循环、握手、互赠礼品等)问题 循环问题:又可分为单循环问题

11n(n-1),双循环问题n(n-1)和复杂循环问题2n(n-3)22例

4、(1)参加一次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共比赛45场比赛,共有多少个队参加比赛?

(2)参加一次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两次比赛,共比赛90场比赛,共有多少个队参加比赛?

5、一次会上,每两个参加会议的人都相互握手一次,一共握手66,请问参加会议的人数共有多少人?

6、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同学各赠送1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设全组有x个同学,则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A.xx1182 B.xx1182 C.2xx1182 D.xx11822

练习:

1、甲A联赛中的每两队之间都要进行两次比赛,若某一赛季共比赛110场,则联赛中共有多少个队参加比赛?

2、参加一次聚会的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5次,有多少人参加聚会?

3、初三毕业晚会时每人互相送照片一张,一共要90张照片,有多少人?

n4、平均增长率问题:M=a(1±x),n为增长或降低次数 , M为最后产量,a为基数,x为平均增长率或降低率

7、某种商品,原价50元,受金融危机影响,1月份降价10%,从2月份开始涨价,3月份的售价为64.8元,求2、3月份价格的平均增长率。

8、市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由每盒200元下调至128元,则这种药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多少?

练习:

1、恒利商厦九月份的销售额为200万元,十月份的销售额下降了20%,商厦从十一月份起加强管理,改善经营,使销售额稳步上升,十二月份的销售额达到了193.6万元,求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2、从盛满20升纯酒精的容器里倒出若干升,然后用水注满,再倒出同样升数的混合液后,这时容器里剩下纯酒精5升.问每次倒出溶液的升数?

5、商品销售问题

9、某商店购进一种商品,进价30元.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P(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满足关系:P=100-2X销售量P,若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商品要获得200元的利润,那么每件商品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每天要售出这种商品多少件?

10、益群精品店以每件21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该商品可以自行定价,若每件商品售价a元,则可卖出(350-10a)件,但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的利润不得超过20%,商店计划要盈利400元,需要进货多少件?每件商品应定价多少?

练习:

1、利达经销店为某工厂代销一种建筑材料(这里的代销是指厂家先免费提供货源,待货物售出后再进行结算,未售出的由厂家负责处理)。当每吨售价为260元时,月销售量为45吨。该经销店为提高经营利润,准备采取降价的方式进行促销。经市场调查发现:当每吨售价每下降10元时,月销售量就会增加7.5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每售出一吨建筑材料共需支付厂家及其它费用100元。(1)当每吨售价是240元时,计算此时的月销售量;(2)在遵循“薄利多销”的原则下,问每吨材料售价为多少时,该经销店的月利润为9000元。(3)小静说:“当月利润最大时,月销售额也最大。”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

2、某水果批发商场经销一种高档水果,如果每千克盈利10元,每天可售出500千克.经市场调查发现,在进货价不变的情况下,若每千克涨价1元,日销售量将减少20千克.现该商场要保证每天盈利6000元,同时又要使顾客得到实惠,那么每千克应涨价多少元?

6、面积问题

11、如图,在宽20米,长32米的矩形耕地上,修筑同样宽的三条路(两条纵向,一条横向,并且横向与纵向互相垂直),把这块耕地分成大小相等的六块试验田,要使试验田的面积是570平方米,问道路应该多宽?

12、一张长方形铁皮,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4cm的小正方形,再折起来做成一个无盖的小 盒子。已知铁皮的长是宽的2倍,做成的小盒子的容积是1536cm3,求长方形铁皮的长与宽。

练习: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和是14cm,面积是24cm2,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

2、为了绿化学校,需移植草皮到操场,若矩形操场的长比宽多14米,面积是3200平方米则操场的长为

米,宽为

米。

7、工程问题

13、某公司需在一个月(31天)内完成新建办公楼的装修工程.如果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合做,12天可完成;如果由甲、乙两队单独做,甲队比乙队少用10天完成.(1)求甲、乙两工程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的天数.(2)如果请甲工程队施工,公司每日需付费用2000元;如果请乙队施工,公司每日需付费用1400元.在规定时间内:A.请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出.B请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C.请甲、乙两队合作完成此项工程.以上三种方案哪一种花钱最少?

练习: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如果单独搬空,甲需10小时完成,乙需12小时完成,丙需15小时完成,有货物存量相的两个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最后两个仓库的货物同时搬完,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8、行程问题

14、A、B两地相距82km,甲骑车由A向B驶去,9分钟后,乙骑自行车由B出发以每小时比甲快2km的速度向A驶去,两人在相距B点40km处相遇。问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

X 2X

练习: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A、B两地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相向而行,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乙的速度不变,甲每小时比原来多走1千米,结果甲到达B地后乙还需30分钟才能到达A地,求乙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9、银行问题

15、王明同学将100元第一次按一年定期储蓄存入“少儿银行”,到期后将本金和利息取出,并将其中的50元捐给“希望工程”,剩余的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这时存款的年利率已下调到第一次存款时年利率的一半,这样到期后可得本金利息共63元,求第一次存款时的年利率.

练习:某人将2000元人民币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到期后支取1000元用于购物,剩下的1000元及应得利息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银行,若存款的利率不变,到期后本金和利息共1320元,求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利息税为20%)

动点几何问题 例

16、如图,△ABC中,∠B=90°,AB=6,BC=8,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C时,两点停止运动:(1)经过几秒,△PBQ的面积等于8cm2;

(2)△PBQ的面积会等于10cm2吗?会请求出此时的运动时间,若不会请说明理由.

17、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3cm,BC=6cm。某一时刻,动点M从A点出发沿AB方向以1cms 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D出发沿DA方向以2cms的速度向A点匀速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AMN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面积的 1? 9

练习: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5cm,BC7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1)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那么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那么几秒后,PQ的长度等于5cm?(3)在(1)中,△PQB的面积能否等于7cm?说明理由.2课后作业:

1、有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小2,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的 3倍刚好等于这个两位数。求这个两位数。

2、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

小分支。

3、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这个小组共有多少名同学?

4、要组织一场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即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28场比赛,应邀请多少个球队参加比赛?

5、为了绿化校园,某中学在2012年植树400棵,计划到2014年底使这三年的植树总数达到1324棵,求该校植树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数。

6、国家为了加强对香烟产销的宏观管理,对销售香烟实行征收附加税政策.现在知道某种品牌的香烟每条的市场价格为70元,不加收附加税时, 每年产销100万条,若国家征收附加税,每销售100元征税x元(叫做税率x%), 则每年的产销量将减少10x万条.要使每年对此项经营所收取附加税金为168万元,并使香烟的产销量得到宏观控制,年产销量不超过50万条,问税率应确定为多少?国家征收的附加税金总额=香烟的销售额(即单价×销售量)×征收的税率.

7、合肥百货大搂服装柜在销售中发现:“宝乐”牌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迎接“十·一”国庆节,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减少库存.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件童装降价4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可多售出8件.要想平均每天销售这种童装上盈利1200元,那么每件童装因应降价多少元?

8、在一幅长80cm、宽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的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2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求需要金色纸边的宽是多少?

9、如图所示,某小区规划在一个长为40 m、宽为26 m的矩形场地ABCD上修建三条同样宽的甬路,使其中两条与AB平行,另一

2条与AD平行,其余部分种草.若使每一块草坪的面积为144 m,求甬路的宽度.10、甲、乙两人都以不变的速度在环形路上跑步,相向而行,每隔2分钟相遇一次;同向而行,每隔6分钟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得快,求甲、乙每分钟各跑几圈?

11、某油库的储油罐有甲、乙两个注油管,单独开放甲管注满油罐比单独开放乙管注满油罐少用4小时,两管同时开放3小时后,甲管因发生故障停止注油,乙管继续注油9小时后注满油罐,求甲、乙两管单独开放注满油罐时各需多少小时?

12、王红梅同学将1000元压岁钱第一次按一年定期含蓄存入“少儿银行”,到期后将本金和利息取出,并将其中的500元捐给“希望工程”,剩余的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这时存款的年利率已下调到第一次存款时年利率的90%,这样到期后,可得本金和利息共530元,求第一次存款时的年利率.(假设不计利息税)

13、如图,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BC=6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 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点Q以2 cm/s的速度向点D移动.当点P运动到点B停止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问几秒后,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 cm?

一元一次方程归纳总结 篇2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不熟导致错误

例1关于x的方程mx2 - 5x = 2x2 - mx + 3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错解m≠0时, 原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这种题型直接就是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的考查, 学生们必须要清楚地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如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 最高次项的系数必须要是2. 在上述解答中, m≠0, 学生只是很片面地把“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代入到原方程中, 这样就导致了错误的出现. 在这里, 学生还忽略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没有深入彻底地理解好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还有一个前提条件, 就是方程是一般形式ax2+ bx + c = 0时 , 此时a≠0, 因此 , 原方程要先化成一般形式, 再令二次项系数不为0即可.

正确解答原方程整理得: (m - 2) x2 + (m - 5) x - 3 = 0, 令m - 2≠0, 即m≠2, 此时mx2- 5x = 2x2- mx + 3是一元二次方程.

二、忽略了方程无解的情况导致错误

例2若方程3x2 + (a2 + 3a - 10) x + 3a = 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 此时a的取值是多少?

分析这道题目中解题的方向是没有错的, 根据两根互为相反数的条件, 可以用韦达定理表示出来, 解得a1= 2, a2=-5,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 , 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充要条件 , 当a1=2, 或a2= -5时 , 要考虑到方程是否有意义 , 也就是方程中的Δ是否会小于0. 也可以在求a的值时充分考虑到另外一个条件, 如得到不等式的公共解. 在本题中, 要让方程有意义, Δ > 0, 而x1x2< 0即可推出Δ > 0.

此题中也可以把原来解得的a1= 2, a2= -5代入到原方程中, 检查方程是否有意义, 把不符合条件的a的值舍去.

三、漏解导致错误

例3如果实数a, b满足 (a + 1) 2 = 3 - 3 (a + 1) , (b + 1) 2 =3- 3 (b + 1) , 那么b/a+a/b的值为多少?

错解由已知可得, a, b是关于x的方程 (a + 1) 2 = 3 3 (a + 1) 的两根, 整理方程得x2 + 5x + 1 = 0, 所以a + b = -5, ab =1,

正确解答当a≠b时,

分析虽然已知显示a, b是原方程的根, 但并没有具体说明a与b之间的关系, a可能等于b, 也可能不相等. 因此, 要分两种情况来说明和讨论. 但学生们常常会忽略这一点, 很容易就导致错误.

四、忽视隐含条件导致错误

例4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求k的取值范围.

错解由已知可得:

分析上述解法中, 思路还是比较明确的, 就是通过方程的两根的情况确定Δ的范围, 然后解不等式组. 在解答的过程中对隐含的条件却没有考虑齐全, 虽然留意到了1 - 2k≠0, 但却忽略了根号内被开方数的范围 , k + 1≥0.

正确解答1≤k < 2, 且k≠1/2.

总的来说, 一元二次方程所涉及的题型比较多样, 但难度也不是特别大, 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关键就是一些细节方面处理得不好, 这也是常见的丢分点, 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谨慎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并强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一定可以顺利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题目.

摘要: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联的知识还有二次函数.因此, 要深入地掌握好这一知识点, 才能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自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除了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外, 更重要的是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在考试中, 一元二次方程的考查也是相当灵活的, 题型非常丰富, 如果学生们对相关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的话, 则很容易陷入错误的境地.

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教学,错误归纳,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卢霞.重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的数学思想.文理导航, 2013 (23) .

[2]姚小琴.浅议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法.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3 (8) .

解方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3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3χ表示χ的3倍是多少或3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χ表示χ的1.5倍是多少或1.5个χ的和的简便运算。

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这叫做积不变性质)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商不变性质)

4.乘法分配律:a×(b ± c)= a×b ± a×c5、(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简记“·”,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字母与数字相乘简写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6、(P46)a×a可以写作a·a或a²,a²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2a表示a+a7、(P54)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8、(P55、56)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9、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10、解方程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天平平衡原理(即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方法二:利用加、减、乘、除运算数量关系解方程。

11、常用数量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数量)数量=(总产量)÷(单价)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1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13、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4

1.使学生明白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会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并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潜力以及准确而迅速的运算潜力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教学难点:

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什么叫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

2.方程的同解原理

3.解方程中常见的变形有哪些?(以上问题口答)

4.(幻灯片)某数的4倍减去9等于3,列出方程、解方程、并检验

(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本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幻灯片)观察方程:44x+64=328;13+x=(45+x);=+1请找出它们具有的特点:(①只内含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③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

二、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我们将具备上述特点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请学生回答: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师强调:“元”是指未知数的.个数;“次”是指方程中内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0

学生练习并反馈矫正(课堂练习一)

三、师生共同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与步骤:

解方程:例43(x-2)+1=x-(2x-1)

例5-=1

例4:

分析:解这个方程用到哪些变形?(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一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解:去括号,得3x-6+1=x-2x+1

移项,得3x+2x-x=6-1+1

合并同类项,得4x=6

化系数为1,得x=

)(让学生自己小结本题的解题步骤

师强调注意问题:①去括号时,括号前“—”要变号;

②移项时,改变符号

(练习并反馈矫正,一生板演其余练习,课堂练习2)

例5(让学生类比例4先请三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讲评)

引导学生观察例4、例5的解题过程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⑴去分母⑵去括号⑶移项⑷合并同类项⑸化系数为1

四课堂练习(幻灯片)

1.如果x3n+1-3=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n=______

2.已知(m-1)x-(m+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代数式199(2m+3)(1-m)+10m+1的值为__________

3.解方程:⑴(x+1)-2(x-1)=1-3x

⑵2(x-2)-(4x-1)=3(1-x)

=

-122

4.列方程求解:当y取何值时,2(3y+4)的值比5(2y-7)的值大3(学生独立完成,并针对存在问题加以矫正

)

五、学生自我小结:1.学生自己针对本堂课谈收获和体会

2.师生共同补充完善六布置作业:p121②2②③

解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方程5x=11x的解是________

2.当x=_____时,代数式2(x-1)-3的值等于-9

3.当k=______时,关于x的方程1-=的解是0

4.当m=______时,代数式与互为相反数

23x-52x-325.-mn与nm是同类项,则x=__________6.(m+2)x|m|-1-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值为_______

7.3x∶2=4.5∶0.8则x=________

8.x=1是方程2x-a=7的解,则a=_________

9.如果2kx-5=7x-k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____

10.若(a-6)2+|a-b+2|=0,则a-2b=_____________

二解下列方程:

1.2(x-2)-3(4x-1)=9(1-x)

2.

3.(x-2)-3=(x+3)-(2x-5)

4.[x-(x-1)]=(x-1)

-4=-=1.05

5.

-

6.|x-2|-1=1

四解关于的方程:

ax+b-

=1.

2.m(n+3x)-n=(m+1)x+mn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篇5

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解题思路。

3、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的严谨,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移项法则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1、教 法:讲课结合法

2、学 法:看中学,讲中学,做中学

3、教学活动:讲授

四、课 型:新授课

五、课 时:第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彩色粉笔,小黑板,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小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你心中的她

心里想一个数

将这个数+

2将所得结果

最后+7

将所得的结果告诉老师

(抽一个同学,让他把他计算的结果告诉老师,由老师通过计算得到他最开始所想的数字。)

老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

同学:不知道。

老师:那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猜到的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

2、探究新知: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

3老师:大家观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观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

(抽同学起来回答,然后再由老师概括)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同学们从这个概念中,能找出关键的字吗?能用它来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再次强调特征:

(1)只含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为1;

(3)是一个整式。

(注意:这几个特征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3、例题讲解:

例1判断如下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判断,并分别抽同学起来回答,如果不是,要说出理由)

① ② ③

④ ⑤⑥

准确答案:①③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

2、解方程

(1)

解法一:解法二:

提醒:去括号的时候,如果括号外面是负号,去括号时,括号里面要变号

(提示第二种解法:先移项,再去括号。即是把 看成整体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2)

解:

提示

1)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中,什么知识是关于有括号的、2)复习乘法分配律:,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3)问同学们能不能运用这个知识来去掉这个括号,如果能该怎么去呢?抽一个同学起来回答。

4)问:去了括号的式子,又该做什么呢?我们前面见过此类的方程的,引出移项,并强调移项时注意符号的变化。此处运用了等式的性质。

5)一起回顾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未知数的系数相加。

6)系数化为1,运用了等式的性质。

(求解的每一步的时候,抽同学起来回答,该怎么进行,运用了什么知识,同学叙述,老师写,同学说完后,老师在点评,最后归纳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强 调解题格式、)

方程(1)该怎样解?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4、巩固练习

(1)解方程(2)当y为何值时,2(3y+4)的值比5(2y—7)的值大3?解5(x+2)=2(5x—1)

(巩固练习,抽两个同学上黑板去完成,其余的同学在演草纸上完成,待同学们完成后给予点评。)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篇6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1

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问题的逐步探究,最终得到电话计费问题的解决。

首先从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切入课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这样的情景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处理两种电话计费的比较问题中,我创造性引入折线统计图,透过折线统计图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两种计费在时间t等于交点处时间值,两种费用相同;在t小于此值,方式一费用低;在t大于此值,方式二费用低。同时也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即数相结合的思想。

另外在如何将时间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我成功地引入射线这样的示意图,借助于两个时间关键点150分钟、350分钟将整个时间分为三个不同的时间范围,教学反思《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再一次渗透了数相结合思想,也自然地引入了分类讨论思想。

最后在归纳总结的环节中,为了回顾探究电话计费方法步骤,再一次借助形象化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回顾了本节的探究历程。我将电话计费问题画成一棵大树,如何摘取其果实即两种计费谁更省钱问题的答案,经过计算、画图、列表分析等一系列台阶找到方程这个工具,在通过解方程的手段得到方程的解,最后在借助归纳、总结、检验的梯子攀摘到大树的果实。这样的处理既帮助了学生回顾了知识,又从中体会了方程建模过程。

在整节课中师生配合默契,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探究问题,认真地计算、画图,深入思考、大胆发言,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能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不足之处,时间把控不够好,以至于学以致用环节未完成,这影响学生对本节内容及思想方法的巩固。另外教师的课堂用语可以再多些幽默风趣的元素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希望在今后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教学的艺术性,打造精品数学课堂。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2

一、学生接受情况的方面

销售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比较了解,但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并不是很理解,因此教学中应该对这些概念作出解析。比如什么是进价,什么是售价,什么是利润与利润率等等,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搞清楚,否则进难于进行教学。对于公式:

利润=售价 — 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教学中必须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

对于例题方面,学生对于盈利25%是什么意思?是表示进价的25%还是售价的25%?有的学生不理解。同样亏损25%是什么意思也不太理解,教师在此必须作出解析。否则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学中要预见到学生什么地方会不理解,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方向。只有这样为学生所想,帮他们解决疑问教学才能有效果。

总的来说,按上面的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还可以,但对一些变式问题学生的应变能力还不够。

二、教师的教案设计方面

本节课的设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开头的幻灯片的有关的销售广告语“跳楼价、大放血、5折酬宾、入手,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兴趣点,在课件中,利用图文并冒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总的来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三、不足的方面

在销售问题中对于一些含有利润率的应用题,学生不太理解也不会做,比如课本P108的第4题,部分学生不知怎么去找出等量关系,这也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好,这是我们教学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3

本堂课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人课题。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内容主要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的学习。为了加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分别选用了辨别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并要求说明理由;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决问题等。如何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也是本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学生的辨析、纠错,说明检验的方法及如何书写,老师在屏幕上给出板书格式,学生通过练习加深格式的书写。

1、对概念的理解及辨析效果不错。

但检验还是有点问题:

(1)可能格式是用ppt投影出来的而有的学生没仔细观察,板书的时候有学生左右两边还是连在一起写;

(2)旧知遗忘严重,所以前面的复习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导致最后小结比较匆忙。

2、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本设计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对列算式(难度很大)与列方程的比较,分别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从而感受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得出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3、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尝试用算术方法解决间题,但难度很大,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在寻找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及作业的布置等环节中,教师都注意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4、渗透建模的思想。

把实际间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建立一种数学模型,教师有意识地按设未知数、列方程等步骤组织学生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是经过前人的筛选和整理了的,但对于他们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习内容的重新设计,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探究,使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自身的学习活动,把新的知识纳人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重组、整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这就是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5、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

对于例题的处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尝试—交流—讲评—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对于用估算的方法求方程的解时,同样采用了“尝试—发现—归纳”的方式。

6、重视方程思想的渗透也是新课程的一个特点。

本设计一开始就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同一个量,在一步一步的学习中,逐步体现“列方程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同一个量”的观点。在用估算的方法求方程的解时,体现了用具体的数值代入检验的方法。今后还是要对学生加强学法的指导,课堂上引导学生注意一些知识点的特点及应用方法,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4

我授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5.3《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在上课时最后几张ppt还没放电脑就死机了,不过还好没有影响整节课的内容。一些老师给我提了宝贵的意见:臧老师说我在提“化归思想”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比较不明白,我应该再加两句话说“化归思想就是解方程的时候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的过程”孩子们会更加明白,我以后在解释这个思想的时候要更加严密。

初二的一个老师说我在让小组讨论,做对的帮助做错的改正,小组长汇报错因的时候,上讲台来把错误的过程都写到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去找错,这样更能起到让全班学生警惕的作用,这也是我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的,使我的课更加完善。苗校长说了两点建议:1.学生的口号要喊得有激情;2.我上课时对学生的口头禅要注意,对于答错的学生,不能说“好”要说“我们来听听别的学生怎么说的”。

这次青蓝工程汇报课我准备了一周多,在这一周多的时间里,我和组里的组长和我的师傅以及组里的数学,都在为准备好这节课花了很多心思,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特别多,感觉自己成长得很迅速,很感谢咱们学校组织的这项活动,我也很荣幸也庆幸参加这项活动,这个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更加严格要求我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为金华添砖加瓦!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5

一、教材处理

本节课的内容是一节复习课,教学重点是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熟练、准确的解方程。学生对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都已经很熟悉,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对算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即要明白要这样算,还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如去分母为什么不能漏乘,为什么要添括号。让学生理解数学演算过程的严密性。

二、教法学法

1、本节是一节复习课,也可作为习题课,所以以练习为主,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2、通过复习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通过对算理的思考养成周密思考的习惯,通过解题后对结果的检查与验证养成检验与反思的习惯。在教学中,一方面加强训练,锻炼学生的自我解题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纠错”题型的练习和学生的相互学习、剖析逐步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三、不足之处

1、本节课进行十分顺畅,学生对算法、算理回答起来头头是道,也知道该注意什么,但总是有些学生“明知故犯”,所谓的失误率还不够低。

2、这节课算得太多,容易形成学生的疲劳,增加失误率,如何让学生愿意算,乐于算,还需要想一些办法。

四、注意事项

对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课的复习,我们考虑是不是也应该设置一些应用问题,以此增强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6

初三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在这一轮复习中我们教师如能精心策划每一节课(学习目标的确定、习题的分层设计、课堂中学生们的学习方式的选择……),就会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以提升,从而提高数学平均成绩。所以,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的应用》这节课时,我首先仔细翻阅了七年级(上)和八年级(下)的数学书,然后从这两本书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十二道题应用题留做了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们认真写在作业本上,目的在于回忆各类题的相关公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把基础牢牢抓住。

通过课前组长作业的检查,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行程问题单位不统一或设中速度无单位、利润问题弄不清各种价(售价、标价、定价、进价……)的含义、不认真审视题中的关键字眼等等。看到这些“意料中”的错误,我感觉我的前置性作业做到了“查缺”,那么课堂上如何“补漏”就成为了最大的关键。针对课前的检查,我确定了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先通过组内的“群学”解决共性问题,再通过“对学”进行“一帮一”,最后再通过几对“师友”间的相互点评进行全班性的交流和共识,我认为本节课完成了我在备课中设定的教学目标,同学们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方式解决了“独学”中遇到的困惑。

但是本节课留给我更多是思考:如何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学习方式高效地完成初三的各阶段复习?每种方式进入初三又该如何改进和发展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呢?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在摸索中前进。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7

本节公开课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工程与配套问题)。教学目标是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学的重、难点是能准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现将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设计上我通过两方面来突破重、难点:

1、设计简单而对本节课有启发作用的前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完成,使学生在上课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利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形象直观地把已知和未知的条件找出来,有利学生分析理解和找等量关系。

二、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交流与合作的模式:

1、小组内交流,中心发言人回答,及时让学生补充不同的思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这样有利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气、才能和个性,使学生思维更清晰。

2、组外的交流,如果整个组的同学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则可以作为外援到其他组进行帮教,并利用加分的评价机制进行激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既能对后进生进行帮扶,也能引领和鼓舞优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讨论热烈,思维完全放开,有见地的结论不断涌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应注意改进的方面有:

1、把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写出来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改成填空的形式。

2、课堂容量不足,应把重点放在找等量关系和列方程上,解方程部分可省略,这样就可以增加题量。

3、如果能把工作量变式为分数,能提升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

4、提出问题以后,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以上都是有待改进地方。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8

由数学文化中的实际问题导入,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二分之一,它的全部,它们总共是33,求这个数。

师引导学生分析,设元,列方程,解方程,作答。

重点分析了如何去分母。可是大部分的学生不会用短除法找最小公倍数,于是我又给学生补讲短除法。

讲完短除法,再讲去分母的方法。

去分母,就是根据等式的性质2,在方程两边分别乘以最小公倍数后约去分母。学生们在去分母过程中,常踩着几个坑:1,漏乘;2,分子是多项式时忘记加括号。

虽然我一直强调它们,可是初学者都常踩着它们。

我想,虽然强调过,但毕竞这些内容有些抽象,所以学生不易习得。

最终只有通过再针对训练:精讲一个例子,再让生进行只去分母不移项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训练,这样更具有针对性,效果更好。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9

在《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一课教学中,整体设计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解法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合并同类项。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感受到这种解法简单。讲解完成后给出随堂练习2个方程:(1)-4y-1=3y-8

(2)0.5n-3=1.5n+2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练习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课后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有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把本节课困难想到,总以为这节课很简单,没有困难,学生应该很轻松解决问题,以致于课后作业中也出现两大问题。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解题,第二:移项的符号不改变是一个大问题。这一节课后给我的反思是:备课中细致环节还不够准确,课堂上反馈练习太少,另外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学有时还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方法,这样长补短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10

这一节课的教学,是继续讨论如何解方程的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重点讨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②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因为解方程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对方程进行化简的过程,只有找准了方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就能使相对繁一点的方程向x=a形式转化。所以在讲学稿设计上,首先给出学生熟悉的三个方程,让学生根据方程的结构,想到解题的方法,以达到复习和巩固前面学过解方程的三个步骤,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解方程的步骤是逐渐发展的,后面的步骤是在前面步骤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步骤数量在逐渐增加,那么今天是否又要学习新的步骤呢?一个悬念,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

接下来出现一个有括号的方程,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猜想各种方法,去尝试各种解题的途径,启发学生在化归思想影响下想到要去括号。那么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呢?去括号时特别要注意的又能什么呢?当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去括号解方程的一些问题(错误)出现了,主要的有两点,①括号外面的系数漏乘括号里面的项,②去括号时该变号的没变号。

教学片段:学生对去括号知识只会背法则不会运用。

师:3x-7(x-1)=3+2(x-3)怎样去括号?

生1:根据去括号法则,括号外是正号,去括号内各项不变号,括号外是分数,括号内各项变号,结果是:3x-7x+1=3+2x-6

师:如果括号前有分数怎样去括号?

生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去括号,这题去括号是3x-7x-7=3+2x-3

生3:根据乘法分配律,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这道题去括号是:3x-7x+7=3+2x-6。师:正确。

师:怎样移项。

生:把未知的项移到方程左边,已知项移到方程右边,结果是:3x-7x+2x=3-6+7

师:移项要注意什么?

生:变号,这题移项为3x-7x-2x=3-6-7

师:怎样合并?

生:系数相合并:2x=-10 x=-5

这一片段中,生只会背法则不会用法则,有的根据乘法分配律,数字不同括号内各项相乘,有的符号出错,再有移项不变号,合并计算比较差,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虽然作强调,但落实还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是要深钻大钢和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二是要注意教学课的特点,注重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再一个对于简单的教学内容让生自己自学完成任务,教师个别指导,对于较难一点的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再作指导,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11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方程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运用方程呢?我的教学策略是:第一步,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第二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知识。第三步,介绍新知识的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同时为学习有关概念进行铺垫。第四步,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方程的概念在小学已经出现过,初一再次学习方程应该让学生们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因此通过介绍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文化背景,在文化层面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爱数学,展示数学的文化魅力。

2.分层次设置练习题,逐步突破难点。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其中,第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为此我在“练一练”的环节里设置了A与B两组练习,A组练习的题目已经帮学生设定了未知数,重点训练学生找相等关系、列方程;B组练习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设未知数列方程,要求学生能突破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学会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3.恰当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件制作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了许多卡通动画效果,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容量,而且还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课堂练习的解答),及时纠正学生书面表达的错误,规范解题格式,改掉小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解题格式不规范,解题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

4.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教师都是面带笑容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给学生鼓励与肯定,消除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里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1.教学容量偏大,以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如何找相等关系进行总结归纳。本节课在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后,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辨析。课后我想到这节课的难点是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应该淡化概念,如果删去这道练习题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总结归纳找相等关系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因为本节课是初一学生入学后一个月进行的,所以我对许多学生还叫不出名字,虽然课堂上可以用手指着某某同学回答问题,但是课后仔细想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设计上的衔接,而应该是多方位的衔接,其中就包括教师应尽快了解、熟悉学生,这样可以帮助消除学生刚升入初中的许多不适应。

三、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初中的许多数学知识都是小学知识的延续与提高,因此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衔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熟悉并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体系,而且我们还要认识到处理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并非只是小学与初一老师的事情,其实整个中学阶段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在小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的,如初二学习的“轴对称”及“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小学都出现过。

(2)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小学到初中,教学内容更抽象,更加符号化,有一些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这主要是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技巧的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使数学学习越来越枯燥无味,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一进入中学的课堂,就展现给学生一个多姿多彩的数学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体现数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魅力,保持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12

在上这节课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流程: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几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

由于这节课是同课异构,我发现第一位老师上完课,学生做题过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①、②两种情况出现最多);针对以上情况,我在上课时,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进行了小结,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作为本堂课的难点,也就是解方程过程中的移项变号问题,我认为:虽然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了,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移项变号的法则不应是让学生记住其概念,而应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去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去练习,教师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掌握好这一知识点。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备课就是备学生,要充分朝学生方面考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题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探讨和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再者,要有针对性地布置适量的练习,让其巩固,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想:对于本堂课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及时的进行解决,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13

1、我首先复习工作问题中的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效果较好。

2、在解答应用题中,学生对分析问题、寻找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差。在这节课中,我把分析题意、寻找数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特别是用列表格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等量关系。

3、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要领,会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诸如,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找得不清;列方程忽视了解设的步骤等。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表达习惯。对于我来说,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能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解题的方法是我应该不断研究的思路和改进教学方法的关键。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工作问题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解应用题能力较差,原因在于学生不会分析问题、找不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因此我建议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采用列表的方法来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其实列表也很简单,因为工程问题中一般只有三个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而且一般也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甲单独做、乙单独做、合作。通过列表,学生很快可以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到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另外,我建议在讲书本例5之前先补充简单一些的题目。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14

1、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础是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综合知识运用点多,难点在于要正确地把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问题的关键是在去分母,包括正确乘于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正确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学生在做题时要很小心才行,如果其中有一步走错了,特别是去分母这一步错了,后面的功夫便白费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耐心地攻克每一个难点,千万不要在去分母时忘记把没有分母的项也乘于它们的最简公分母。

2、对于一些分母需要变形的分式方程,强调要通过因式分解才能找出它们的最简公分母,在找公分母时还要注意互为相反数的情况,千万不要把问题复杂化,如果能够正确地找出最简公分母并去括号,就接近了成功了。要鼓励学生耐心一些,每一步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任何一步错了都会导致后面的劳动白费。

3、我们在教学中高估了学生,以为教师知识点已经帮学生复习过了,学生就会了,可是在做练习时学生不是错这、就是错那,总之是很难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要真正地能够做到基本训练到位、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是过关的体现。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其主要学习目标为: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熟悉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δ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δ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4、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而易见,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标准教材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本教科书是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主线,χ绕合并、移项、去分母、去括号几大步骤依次展开的,并把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也逐一分散到这四大类型中,这样看起来,线索明朗,难点分散,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不然,教学实践证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很难,除了由于不细心造成符号错误,去分母项问题,教学中并有遇到多大阻碍,而对于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最感头痛之处。如何理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如何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往往使学生们抓耳挠腮,束手无策。所以像本章的知识显得系统性不强,不利于师生的引生的引导和探索,难以让学生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不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认识到这一点,就在七年级两个班中进行对比实验:(1)班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2)班则打破编排顺序,先集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然后再讨论其应用。并把实际问题按照问题情景进行分类:和(差)倍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积变形问题、销售中的盈亏问题、商品打折问题、利率问题、方案设计问题等,引导学生探索类问题的本质,探究其内在联系,构建模型。

本章学习结束后,我们分别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相关无几,而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则有较大差异,打破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的(2)班成绩明显高于(1)班。按照标准教材编排进行教学,强调把握全部问题的通性通法,而七年级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对此感觉难以理解和把握。(1)班学生大多反映解决实际问题时思·不清晰,对于不同的问题不知如何区别对待,而(2)班学生则反映遇到不同的实际问题,脑海中马上就显现出此类问题的通性通法,解决起来有章可循,真正体现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上一篇:对校长的考核评价下一篇:最美青春励志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