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教学

2024-05-24

excel教学(精选10篇)

excel教学 篇1

Excel中有许多优秀的功能可以帮我们方便、快捷地解决日常教学办公中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1.条件格式设置的妙用

手工填写的成绩册上,教师通常将不及格的成绩用红色笔填写。如何在Excel的成绩表中实现这一功能呢?我们可以借助Excel中的“条件格式”功能实现。具体步骤为:全选成绩表,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条件格式”命令,打开如图1所示的对话框。设置条件为“单元格数值小于60”,单击[格式]按钮,从弹出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将颜色设为“红色”,[确定]即可。我们会发现分值小于60的单元格的数值自动变成了红色。

而且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如果有学生的分数统计有错误,更改分数后,及格了的成绩将会自动取消红色的标记,不及格的成绩会自动加上红色的标记。

2.对多张工作表设置页面

打印Excel工作表时,需要对打印工作表分别进行页面设置。其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页面设置的参数相同,可以一次选中多张工作表,同时对它们进行页面设置操作。具体步骤为:按住“Ctrl”键不放,分别单击要打印的工作表标签名称,使打印的工作表同时处于被选中状态,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设置参数,[确定]后就可以直接进行打印操作了。

3.快速输入无序数据

在Excel数据表中,我们经常要输入大批量的数据,如学生的学籍号、身份证号等。这些数值一般都无规则,不能用“填充序列”的方法来完成。通过观察后我们发现,这些数据至少前几位是相同的,只有后面的几位数值不同。通过下面的设置,我们只要输入后面几位不同的数据,前面相同的部分由系统自动添加,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输入量。例如以学籍号为例,假设由8位数值组成,前4位相同,均为0301,后4位为不规则数字,如学籍号为03010056、03011369等。操作步骤如下:选中学籍号字段所在的列,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单元格”命令,在“分类”中选择“自定义”,在“类型”文本框中输入“03010000”(如图2)。不同的4位数字全部用“0”来表示,有几位不同就加入几个“0”,[确定]退出后,输入“56”按回车键,便得到了“03010056”,输入“1369”按回车便得到了“03011369”,

身份证号的输入与此类似。

4.设置顶端标题行和打印选定区域

用Excel分析处理成绩是每一次考试后教师们要完成的工作,最后要打印出各班的成绩册,要求每页都有表头和顶端标题行,各班的成绩册要打印在单独的纸张上。事实上,纸张大小设置好后,在预览时会发现:各班学生的名册有的刚好在一张纸上,有的则不在一张纸上,很多教师通过插入空行和复制顶端标题行的方法来进行打印操作,但如果添加或删除几行记录,整个版面就乱了。

下面的操作步骤也许会给您带来惊喜:

(1)设置顶端标题行: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中的“工作表”标签,单击“顶端标题行”文本框右侧的[压缩对话框]按钮,选定表头和顶端标题所在的单元格区域,再单击该按钮返回到“页面设置”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

(2)打印区域的选择:选定要打印的班级(一个班)所在的单元格区域,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印”命令(不要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印]

关 键 字:EXCEL

excel教学 篇2

通过EXCEL基本知识的初步学习,能够简单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但是纯文字、数字的EXCEL格式表让学生感觉不再新鲜。一张成功的数据分析表,不但要有数据,还应该有漂亮、直观的图形。EXCEL图表应用的学习内容,就是使学生能够运用EXCEL中的“图表”功能处理数据,通过建立图表来分析数据全貌。课堂教学将贯穿“教、学、做、考(查)”合一模式的各个环节,通过启发式、案例式、任务驱动等教学法,使学生掌握EXCEL图表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 教材内容分析

EXCEL图表的应用是EXCEL2002中的重要内容,图表功能是EXCEL中的最常用、最重要的功能,它在数据处理分析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

3 学生基础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职学生,学生能够简单运用所学的EX-CEL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但对数据的内在关系不能很好的从表格数据中直观体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教师应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课堂中有意识的进行把握,把问题化解在教学的相应环节中,通过教、学、做、考(查)环节教学,使他们能够运用图表来处理、分析数据,提高学习兴趣,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

4 教学设计目标

4.1 知识目标

学会在Excel中建立图表的方法,理解图表各个要素的概念;理解工作表中数据与图表之间的关系;掌握图表的常用修改、调整方法。

4.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恰当、自如地使用图表;掌握EXCEL图表较复杂的操作,深化计算机操作技能。

4.3 素养目标

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给学生思维以方向,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5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表的建立方法、各步骤选项卡参数设置、图表的编辑、格式化操作;合理设置、选取数据源数据。

难点:根据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建立图表;图表数据的调整;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6 教学准备

(1)教材内容、案例素材、学生任务素材准备。

(2)教师准备演示案例用EXCEL表格做出来,找相应的数据作一个图表。

(3)检查理论-实践一体化多媒体网络教室是否可正常使用。

7 教学方式

贯穿“教、学、做、考(查)”合一模式全过程,采用“案例式+启发式+任务驱动式学习”法组织教学。

8 教学过程

(如表1)

9 教学检测

采用小组评价表进行,课后小组客观评价后交老师,以便掌握教学效果。检测项目及评价如表2所示。

1 0 结束语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目的,笔者按照“教、学、做、考(查)”合一模式进行的EX-CEL图表应用教学实践,从学习效果和调查问卷来看,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教学班级关于“该内容学习收获如何?”的调查中,70%的学生认为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对课堂活动留下了深刻印象,绝大部分学生有些难懂的知识和技能点在“做”中很容易就掌握了,而且能初步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有35%的学生认为从该模式的教学中启发了自己的思维,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作用。当然,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全面推行“教、学、做、考(查)”合一模式,还有很多的具体细则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只要教师不断强化高职理念,勇于探索、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石明.项目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广州:广东白云学院学刊,2006-01.

[2]欧阳广,付晓霞.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8.

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 Excel;公式与函数;实例教学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Excel公式与函数时,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Excel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技巧,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情分析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学生应当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其中让学生自己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能力培养的第一目标,为今后升入高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无法继续进行高职学习,所以中专阶段的学习可能会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根基。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厌学情绪倾向较大,具有良好的学习意愿和学习品质的学生比重较小,对知识性内容讲解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陈述、解说,学生听讲、记笔记、上机练习。最好采用教师一边进行大屏幕操作,一边让学生练习,当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该课程的目的时,再简单讲解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二、公式与函数

在Excel中经常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等混合运算,也可能对数据进行某些功能求解,例如知道学生的出生日期,怎样计算出学生的年龄?又如知道学生的身份证号码,怎样得出学生的出生日期?在Excel中对于这样的数据进行简单运算,既可以使用公式也可以使用函数来进行处理,在某些情况下,公式和函数可以相互通用,或者两者可以混合使用。

1、公式。公式是Excel工作表中进行数值计算的等式,公式输入是以“=”开始的,公式有加、减、乘、除等简单计算。例如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工人的计件工作量:单价(3.50元)乘以件数(每个工人的实际完成的件数)。可以使用单元格相对引用来计算:=3.50*F3,然后通过拖动柄来填充其他工人的实际工作量。

2、函数。Excel中所提的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先定义好的公式,它们使用一些称为参数的特定数值按特定的顺序或结构进行计算。Excel函数包括500多个函数,将这些函数分类为财务函数、日期与时间函数、数学和三角函数、统计函数、查询和引用函数、数据库函数、文本函数、逻辑函数、信息函数,而实际生活中,最常用的也就30多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并不是将所有的函数都教授给学生,就连最常用的30多个函数也只能是大致讲给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授之以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会根据最常用的30多个函数编辑实际案例让学生来完成实际函数的理解与掌握。然后再根据实际生活,选取难易适中的练习让学生来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选取相应的函数来完成运算,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是Excel公式与函数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三、创新教学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学生学习Excel一般会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所以安排的教学内容都应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并通过课堂讲解后,安排一些相关的实例来进行巩固。同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及侧重点,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难易适中,不要为了迎合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而选取过难的案例,一定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也能保证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使学生能够通过该案例对教师安排的自主练习达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在教学过程后,安排自主练习时,也要围绕当堂课的内容,选取难易适中的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数据、各自运算、比对结果、总结分析完成教师安排的课后自主练习。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最好能够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小综合性质的阶段考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

很多学生在学习Excel公式与函数之初,感觉很有意思,尤其是在某些数据处理中既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函数的情况下,学生一般都会尝试两遍,感觉很有成就感。可是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综合练习操作时,需要使用函数的地方不明显,或者学生知道这个地方需要使用函数,但是不知道应该是哪一个函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启发、引导式,先对所要练习的实例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分析结果让学生自行对相应的函数进行运算,最后由教师检查学生的运算结果,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再进行小组互助教学或教师统一讲解。

例如计算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为多少?这道题一般是在讲过常用函数,如COUNT函数、IF函数等之后的练习题,有的学生直接用眼睛数一数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直接填在表中。题目中只有10名学生,用眼睛是可以数出来的,但是如果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几百人,甚至幾千人怎么数?还有的学生一看计算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函数。可是他们往往不知道用统计函数,找了一大圈儿后,有的学生又会想:“是不是这道题用公式做呀?”而当教师说到这道题也可以改成:“统计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为多少?”这样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想到统计函数,进而找到COUNT、IF函数完成运算。

总之,Excel公式与函数用于运算与处理数据时相比数据库软件来说更容易学习,且也是容易上手的工具软件,且Excel办公软件在实际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应用的范围也较广。

Excel函数运算教学设计 篇4

次营中学

李铁梅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软件中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求最大值函数、求最小值函数以及统计函数的操作。

2、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引导,在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掌握并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的素养。

3、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工具学科,它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因此,要上好这节课,必须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

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他们明白“要知此事须躬行”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利用电脑网络,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成绩统计表),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学、做,优化教学过程,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交流与探究,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教材及学情分析

表格信息加工是信息技术必修课中《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的重要内容,也是Excel电子表格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学校,初中信息技术课几乎不开课或很少开课,因此他们对Excel函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几乎是空白,为了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特地安排这节课。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计算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适当讲解并演示后,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在动手操作探索中发现新知,掌握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求和函数的操作步骤与求平均值函数的操作步骤是相同的,掌握了求和函数的运算,求平均值函数也就迎刃而解,所以sum函数是重点。其中选定数据范围(包括连续和不连续)是本节的难点。

(三)设计思路

1、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数据表,那么如何处理数据表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全体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标来学习。

2、讲授新课(1)认识函数

通过教师的初步讲解演示操作,并适当提示之下,让学生认识函数,初步了解函数的使用方法。

(2)sum、max函数的讲解

在初步了解函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细致讲解、演示sum、max函数,同时在演示过程中,指出函数的功能、操作方法、参数如何输入、使用时要注意什么地方,通过这两个函数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函数的操作步骤及要要领。

(3)average、min、count函数的探究学习

在学生掌握sum、max函数的操作技能之后,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它函数的操作方法并通过实践来证实。

3、教师总结

对整体情况作出总结,对易犯的错误进行强调指出。

二、具体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我们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数据表,比如中考成绩表、教师工资的构成表、企业报表、商店销售表等(请同学们再列举一些数据表),那么我们如何快速地求出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值、优良率、合格率等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表格信息加工的重要内容之一。表格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表格化、表格数据处理和表格数据的图形化三个方面。其中表格数据处理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透视等处理。

在计算工作表中的数据时,利用Excel公式计算有简明、直观的优点,但对于数据过多的情况在处理上较繁琐;另外,利用自动求和(∑)工具能快速求出连续数据的总和,但对于不连续的数据却无能为力。通过本节课Excel函数运算的学习,就能方便地解决以上的所有问题。主要的函数有:sum,average,count,max,min等。

(一)求和函数sum 功能:利用sum函数可以计算出指定区域中数据的总和。

注意:使用这个函数时,要在函数名sum后面的括号中输入用冒号隔开的两个地址,如sum(b3:b7)。

操作演示: 方法一:

①激活I3单元格; ②输入公式“=sum(b3:h3)”,敲一下回车键,I3单元格就会显示出示求和结果; ③把I3单元的公式复制到I4到I12单元格里(或直接拖动I3单元格的拖动柄),计算出其他同学的总分。

方法二:

①激活I3单元格;

②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插入函数,再选择sum进行求和;

③把I3单元的公式复制到I4到I12单元格里(或直接拖动I3单元格的拖动柄),学生上机实践操作

(一):利用sum函数用两种方法计算出工作表每位学生的总分、各单科总分。

反馈:把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加以反馈,进一步加深操作要领。

(二)求平均数函数average 功能:利用average函数,可以计算指定区域中数据的平均值。操作演示:(略)

学生上机实践操作

(二):利用average函数用两种方法计算出工作表每位学生的平均分、各单科平均分。

探究题:

1、如何求出数据表中所有学生语数英(连续)三科的总分及平均分?

2、如何求出数据表中所有学生数理化(不连续)三科的总分及平均分?

3、如何求出任意单元格中数据的总和及平均值?

4、如何改变小数点后面的位数?

提示:

1、由于求平均average函数的操作步骤以及注意点与求和函数sum相同,这里只作口头表达,然后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去探究,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加以指导;如果是多数同学共同存在的问题就马上演示。

2、用函数计算时,还可以计算由多行、多列组成的矩形区域中数据的总和或平均数。这时,函数名后面括号中的前一个地址,可以是矩形区域左上角那个单元格的地址;后一个地址是矩形区域右下角单元格的地址。

3、选定连续数据用到shift键,选定不连续数据用到ctrl键。

(三)求最大值函数max 功能:利用max函数,可以从指定区域的数据中找出最大的数。

注意:使用这个函时,在数名MAX后面的括号中输入用冒号隔开的两个地址,如max(b3:b7)。

操作步骤(教师演示)①打开原始表格(2)②激活C13单元格,输入公式“=max(b3:b7)”并敲一下回车键,C13单元格中就会显示出语文学科的最高成绩78。

(四)求最小值函数min(略)学生实践操作

(三):

1、用max函数找出各学科的最高分。...

2、用max函数找出所有学科的最高分 ....

3、用min函数找出各学科的最低分。...

4、用min函数找出所有学科的最低分。....

(五)统计函数COUNT 注:count函数的操作方法与max相似,所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六)自动计算

有时只需要快速查看一下某些数据的统计值,如某个范围内的最大值、最小值等,这时,可以使用“自动计算”功能。

操作方法:选定单元格后,右键单击状态栏就会显示一个快捷菜单,要以自动计算选定区域的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

学生实践操作

(四):

1、统计出参加语文科考试的人数。

2、统计(C5:J11)的个数。

3、统计所有科目所有成绩的个数。

4、用多种方法求每个学生的总分。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五个常用的函数:sum、average、max、min、count。

2、选择数据时对于连续数据用到shift键,对于不连续数据用到ctrl键

3、根据本节课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调动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素。

课后作业及探究: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作业)

excel教学 篇5

一、教学目标分析

“EXCEL中函数的使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章的内容。EXCEL中的函数很多,功能也非常强大,如能掌握一些常用的函数,将给日常的数据处理带来很大的便利。在本案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让学习成为他们自己的需要。在学习方式上,我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主体性,倡导主动探究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任务的解决,掌握几个较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的名称、功能与用法,进一步理解单元格的引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任务的解决,学生们不仅学到本节课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自主探究、小组协作、查看帮助等),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将带来正迁移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任务的解决,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并加强学生间的友谊,增强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较强,主要是围绕着Excel函数来展开教学的,其主要内容是Excel函数的名称、功能、用法。教学的重点放在: ① Excel函数的功能; ② Excel函数的用法 教学的难点是: ①函数的单元格区域选择

②Excel函数在实践中的运用与拓展;

-1-

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在本节课中,学生应采取自主学习和互相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Excel作为一种在工作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的软件,操作性比较强,如果能够结合有趣的案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课堂气氛也会比较好。

四、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一张学校演讲比赛的得分表,提出任务:谁得了冠军? 师:大家谈谈处理策略。

学生们利用已有的数学、EXCEL知识与平常的处理经验,得出:求出每人的平均分或总分,谁得分最高谁就是冠军。处理方法有自定义公式或自动求和法。大家统一意见后,开始着手工作。学生独自实践操作解决问题,也可以互相交流,协作讨论各自的方法。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教导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求和、求平均数函数)。

生:王静同学得了冠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复习巩固并深化上一节课的内容:单元格引用、自定义公式、等内容的应用,同时引入自动求和、求平均函数,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优劣及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方法,对和种函数的利用取长补短,丰富了处理问题的途径,增长了处理问题的信心,培养了发散思维,并内化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生:老师,在实际处理中,是不是要去掉每位选手得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师:提得很好。谁能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呢?

生:使人为等各方面误差因素尽量减少到最低,让得分更合理,符合统计学意义。设计意图:整合数学知识,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引出新的任务,激起学生控索的欲望。

师:怎么办?大家能否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尝试,培养大家自主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想一试高低。但没过多久,他们发现自己的方法很麻烦,有点灰心。为什么呢?原以为用一下公式就可以解决,但遇到这个问题却不灵了。因为每位选手的最低分和最高分所在的单元格不在同一列(没有规律),所以不能利用填充的办法来解决,要一个一个剔去。学生处于无奈和焦噪状态,这时教师适当点拔。

-2- 师:其实在EXCEL中就提供有求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函数MAX()与MIN(),大家可以试试看它们的功能。

点拔之后,学生有了头绪。有学生打开“粘贴函数”,在里面查找MAX()与MIN()并尝试它们的用法与功能;有学生打开EXCEL的帮助系统,在里面查找这两个函数的介绍与范例并实践。不多一会儿,就有学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慢慢地其他学生也陆续解决。

在此过程中,有交流、有协作、有个别指导,体现在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学生们不仅掌握了MAX()与MIN()的用法,更学到如何自主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信心。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师:同学们,经过这次统计,谁得了冠军? 生:张军强!

学生们表情轻松愉悦,有成就感。教师再次搜集、演示学生们的各种处理方法,总结评价各种方法的特点,判断它们的优劣及适用情形,开阔大家的视野。

师: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比赛的评分系统了,下一次的校园演讲比赛评分就由你们来处理吧!

生:还要老师多帮助啊!对了,还有亚军、季军呢!

五、教学反思

整堂课在一个一个任务破解中展开,学习气氛既紧张又热烈。学生们既有碰到难题时的困惑,又有体验到解决之后成功的喜悦,最后留下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学习,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自主学习的愿望,让他们不会感觉为了学习而学习。

1、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合作交流

无论是设计问题、制定计划、解决问题还是总结评价,都围绕学生进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习又是开放的,在确定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后,学生直接操作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和学习,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结果,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期——学生可能会就一个问题提出许多种解决方案,也可能会提出许多新的、有意义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真正体会到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的过程,而是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预测的。

2、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相结合

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的,所创设的问题是学生关注的,且与当前和今后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所学知识的虚拟平台。甚至可以说是实际平台,-3- 缩短了知识与应用之间的联系时,学生的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他们会尽力学习、掌握相关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实践能力。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迁移应用。

3、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愿意学习(具有学习的动力)、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通过与同伴、教师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不断地反思,调整自身习惯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善于学习,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中的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困难,特别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娴熟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良好的教学设计方案。

首先,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我们告诉学生怎么做,可能只要几分钟,而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得出方案,找到解决的方法途径(手段、工具)却很费时,有时不能实现当堂课教学目标。如果碰到不配合的学生,更加如此。其次,难于形成合适的问题。提炼一个合适的问题是重要的开始,而这个问题又是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展现。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既要融合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们共同协作

-4-

excel教学 篇6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本单元的任务:培养学生对电子表格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Excel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数据、并应用Excel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上单元的学习,学生对Excel电子表格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过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练习巩固的机会较少,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其他学科那么枯燥、单调。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Excel电子表格的感性认识,了解电子表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电子表格的兴趣和意识。

2、初步学会使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和常见函数的使用。

3、养成良好的使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习惯。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5、能够做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图表。

四、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以学生自学和动手操作为主。

五、单元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表

周次

excel教学 篇7

一、沙盘教学系统管理体系及业务流程分析

(一) 沙盘教学系统管理体系分析

ER 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 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模拟的企业运作, 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从沙盘教学管理控制角度上看, 可将沙盘教学系统分为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资源、课程设计过程四个基本要素。教学主体对教学对象的指导, 对教学资源条件的管理, 对课程运作过程各个环节的控制, 这些组织、管理和控制职能把四个要素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 形成沙盘教学管理体系, 如图1所示。 (1) 教学主体。任何课程都离不开教师, 教师永远是课堂的灵魂。教师作为沙盘教学系统活动的主体, 存在于教学系统中, 并通过教学系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 其角色随着课程展开的不同阶段在发生变化, 并引导课程的顺利进行。 (2) 教学对象。沙盘教学管理是对沙盘教学过程进行管理的活动, 教学管理对象是由学生组成的模拟竞争企业, 教师是教的主体, 学生是学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 学生是被引导者。学生角色认领后, 需要投放广告, 获取订单, 进行竞单, 经营运作过程中需要获得贷款、厂房与生产线的操作、下原材料订单的操作、应收款的更新、产品的研发、支付租金、行政管理费、计提折旧、市场开拓等操作, 最后录入报表, 在经营过程中, 随着时需要查看订单、报表等信息。 (3) 教学资源条件。教学资源条件是指教学场地、教学设施 (电脑及教具) 、教学用的实验软件、网络等开展正常教学必须要具备的物质条件。 (4) 课程设计过程。课程设计过程是指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模拟过程, 包括组织前的准备工作、基本情况描述、市场规则与企业运营规则、企业经营竞争模拟、现场案例解析等环节, 每个环节的相互联系, 教师围绕“课程设计”的内容和程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实践管理。

(二) 沙盘教学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沙盘教学管理系统业务流程是指为达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主体与教学对象进行沟通、协调、管理和组织教学等活动, 从而确定各位教学主体及对象的职责、岗位分工、沟通协作及工作流程。高职沙盘教学系统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二、ERP沙盘模拟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一) 业务需求分析

建立一个适应高职会计教学实践的沙盘教学管理系统, 可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能力。通过沙盘模拟教学, 可以把涉及企业结构与管理的诸多内容能够完全展示在沙盘盘面上, 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 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模拟的企业运作, 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 从而使学生的实习内容既丰富多彩又充满乐趣。使得原本千篇一律的实习模式发生了变化, 实习过程趣味性较强。ER 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 可以大力推进高职学院的会计教学改革, 推进高职学院实践教学更好的发展。

(二) 用户需求分析

沙盘教学系统用户一般包括课程教学的任教教师及会计专业的所有学生等, 这些用户的需求分析如下: (1) 授课教师。这类人员是沙盘教学系统的使用人员, 部分的操作由其来进行。其需求是随着课程展开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主要包括:在课程开始阶段引导学生认领角色后, 进行广告的录入, 进行订单的开单工作, 训练期内每年度进行报表的录入, 及时记录模拟企业各年的经营状况, 以保证训练的公平性, 使得模拟课程得以顺利进行。利用其中存储的数据, 以数字和图形方式进行销售、成本、财务等定量分析和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 (2) 学生。根据课程不同阶段不同角色的扮演, 其角色的需求分析是不一样的。各组学生人员的角色分配为:一名CEO (决策执行官) , 负责协调部门经理间的问题, 必要时要进行决策, 每年年末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向本组成员做经营报告并提出下一年的经营目标。一名财务经理 (CFO, 6人组时配备一名出纳员) , 负责企业各部门所需资金的使用计划的预决算, 负责银行贷款种类的确定 (长期或短期) 和贷款的办理, 每年末负责做出企业经营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并呈交给CEO审查。出纳员负责具体的资金流动的实施。一名采购经理 (CLO) , 负责生产所必需的各种原材料的采购和人库, 并根据原材料订单期限的不同做出相应的预测采购成本计划。一名销售经理 (CM O) , 负责参加每年末的产品订货会并竞争销售订单, 可选择地开拓除本地市场外的区域市场、国内市场、亚洲市场和全球市场, 申请IS09000和ISO 140000的质量体系认证, 负责销售订单产品和资金的回笼。一名生产经理 (CO O) , 负责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及生产线的选择和购置。

(三) 数据文件结构设计分析

在通用软件中, 数据必须来用数据库的方式保存, 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数据库, 可由用户或开发者来确定。常用的大型数据库有O racle、SQ L Sever、Sybase, 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有FoxPro, V P等。无论采用哪种数据库文件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数据文件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系统需要建立的数据文件、数据文件的组织形式设计和结构设计。数据文件设计的原则, 是在保证可靠性。存取速度等前提下, 使用最少的存储空问, 存储最多的数据。每个数据文件必须有相应的文件结构来存放某一方面的同类性质的数据。本节以订单、凭证及报表为重点进行数据库表设计, 主要包括订单表、原料订单核对表、记账凭证清单、会计报表等相关数据库进行设计, 设计如下: (1) 订单表。市场需求用客户订单卡片的形式表示, 客户订单是按照市场划分的。订单工作表主要保存所有市场的订单信息, 含序号、年份、市场、产品、编号、数量、单价、总价、账期、ISO、交货期等项目;其中可以直接从软件中复制数据, 并手工输入产品型号 (P1用“1”, P2用“2”表示…) ;如果是违约单, 不用输入产品型号即可;如果是紧急采购, 请手工加入相应订单中的数量;交货时间按实手工填写 (第一季填“1”, 第二季填“2”…) 。如果不从软件中复制数据, 就请手工输入“产品”、“数量”、“总价”、“得单年份”、“账期”栏中的数据即可。具体结构见表1。 (2) 原料订单核对表。特别说明:“实际原料订单”数据来自于流程表;“下线数量”请根据生产线情况和订单情况填写;如果要准确生成报表原材料库存数, 请填写好下年度前两季的预计下线数;紧急采购数量系统自动认为一定采购。见表2。 (3) 记账凭证清单。记账凭证清单工作表的作用是保存所有的凭证, 填制凭证时的项目相同与手工要填的项目基本相同 (具体结构见表3) 。凭证清单工作表主要是用以保存凭证内容, 同时利用EX CEL中自动筛选功能实现明细数据的查询 (即按明细科目排列) 。因此, 凭证工作表既是凭证数据保存表, 又是明细数据保存表。 (4) 会计报表。沙盘系统的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综合费用表。每一年经营运作过程结束后, 各企业要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这张表也是进行后续财务统计分析的主要数据源, 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主要财务报告中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通过资产负债表, 可以了解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了解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评价、预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利润表能正确评估企业的经营业绩, 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可以利用M S-O ffices本身带的电子报表模板中对报表表内公式进行定义, 只需通过定义工作簿取数公式直接从相关工作表中取数计算。各报表的具体格式参见后面的表4和表5。

(四) 系统用例模型

用例模型用于需求分析阶段, 用例 (use case) 用来描述系统在对事件做出响应时所采取的行动, 描述一个系统 (或一个子系统) 做什么。在U M L中, 一个用例模型有若干个用例图描述, 用例图的主要因素是用例和参与者。它通过用例、执行者以及用例之间的关系来描述系统外在可见的需求情况, 使用户和开发者共同剖析系统功能需求的起点。用例图 (U serCase) 是被称为参与者的外部用户所能观察到的系统功能的模型图, 呈现了一些参与者和一些用例,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主要用于对系统、子系统或类的功能行为进行建模。用例的本质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一次交互作用。用例图定义了系统的功能需求, 是从系统的外部看系统功能, 并不描述系统内部对功能的具体实现。 (1) 系统顶层用例。沙盘教学管理系统的主要用例有系统桌面设置、基础数据录入、流程运作、核对管理、查询管理、功能分析等, 其关系如图3所示。 (2) 系统管理用例。系统管理主要由任课教师完成沙盘规则的设置、修改、删除;由学生扮演的不同角色录入经营过程中的贷款、采购、交货、应收款及开发情况等记录;根据报表生成各年度的经营成果等。系统设置用例如图4所示。 (3) 基础数据用例。基础数据录入管理主要由学生扮演的不同角色完成每年度的广告录入, 每季度订单的选择以及经营年度结束后完成相应经营成果的录入等工作。学生与教师都可以查询录入的相关数据资料。基础数据录入用例如图5所示。 (4) 流程记录管理用例。流程管理主要记录经营企业的年初的4项工作、季度的19项工作和年末的6项工作及数据核对等功能, 由财务总监进行控制。数据核对过程主要完成原材料订单核对和生产产能的核对等功能, 学生录入各种产品下线的数量以及自动生成需要的原材料订单, 需要的原料订单数量与实际原料订单数量可以进行相互核对, 可以进行修改。生产产能表的产能源自于原材料订单核对表中下线的数量。学生可以浏览和修改原材料订单与生产产能表。流程管理用例图如图6所示。 (5) 成本计算用例。成本计算用例就是针对ER P沙盘成本项目进行成本计算分析, 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来对其进行成本核算。通过计算分析, 可以理解采取不同成本计算方法对报表的影响, 以及不同成本计算方法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管理不同的指导意义, 也使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应该如何结合使用各种方法来全面向决策层提供帮助决策的相关信息。成本计算用例图如图7所示。 (6) 查询管理用例。查询管理主要提供订单查询、交易查询、报表查询。查询管理用例图如图8所示。 (7) 功能分析用例。功能分析主要完成经营成果的销售分析、成本分析、财务分析、杜邦分析, 并能提供数据导入和导出的接口。功能分析用例图如图9所示。

参考文献

[1]樊斌:《EX C EL在作业成本法中的运用》,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年第11期。

[2]王颖、朱嫒玲、乔梅:《ER 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效果分析》, 《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3]张辉:《EX C EL在财务中运用》,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excel教学 篇8

[关键词]Excel 物理教学 列表 图像

Excel也叫电子表格,是办公软件office里的一个小套件,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制表功能和绘图功能。高中物理有计算、有制表也有绘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恰当地应用Excel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计算方面的应用

计算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很多情况下要进行计算。在教学物理规律前,一般要做大量地同类实验,获得一原始批数据,通过对这些原始数据的计算,得到一些新的数据,分析新的数据,归纳出结论。在教学物理规律之后,为了验证规律和巩固规律,通常要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往往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

在课堂上使用粉笔演算,容易喧宾夺主,干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是根据课程标准设计的。课程标准规定了各个教学阶段的任务和目标。致使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教学目的。这些教学目的,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不重复。也就是说,每一堂有每一堂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学任务各不相同。高中物理涉及到数学计算和物理现象、規律。计算有四则运算、乘方、开方等。这些都是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物理课的教学任务是告诉学生物理现象,帮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数学计算,是借助于数学手段研究物理的,并非物理课教学的真正目的。使用粉笔在黑板上演算的速度比较慢,特别费时间。演算的时间长了,教学物理知识的时间必然短,这将影响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利用Excel计算,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使用Excel计算,只需要把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敲一下键盘,点一下鼠标,答案就出来了,非常快。在物理课堂上,平常需要演算1、2分钟的题目,使用Excel几秒钟就可以搞定。这样,我们就可以从需要计算的地方挤出大量的时间研究物理现象,探讨物理规律。重点是否突出与教学重点内容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比有关。重点内容占据的时间长,重点就突出,占用的时间短,重点就不突出。使用Excel教学,计算的时间短了,相应地教学物理知识的时间就长了,教学的重点也就被突出出来了。

在物理课堂上使用Excel计算,一般在备课的时候设计好计算的模式,教学时把有关的数据填进去,再确定计算的结果。比如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教学重力加速度。把电源的频率控制在50HZ,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把纸带穿在电磁打点计时器上,使电磁打点计时器自由下落,电磁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一串小点。根据这些点,容易得到自由落体的时间和对应的落差(位移),因此,可以利用求出重力加速度。由于初速度为0,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所以,。我们用Excel工作表的A列表示时间t,B列表示位移x,C列表示重力加速度g,在单元格A1输入“时间t”,单元格B1输入“位移x”,在单元格C1输入“重力加速度g”;在C2的位置输入“=”,单击B2,输入“*2”,输入“/”,单击A2,输入“/”,再单击A2,敲“回车”键,把求重力加速度g的方法预先输入计算机。课堂上,把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分别输入A列和B列,在C列自动显示计算结果,即重力加速度的值。观察C列,会发现重力加速度在9.8m/s2附近摆动。

二、在列表方面的应用

如果你留心Excel教程的话,你会发现多数教材有“数据库”一节。这一节主要介绍怎样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数据库是一句好听的计算机术语,说白了,就是二维的数据表。像课程表、工资表、形形色色的统计表,都是数据表。高中物理中相当一部分结论是通过实验获得的一系列数据,再分析数据获得的。在数据表中,数据突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明晰,所以,数据表常常被用来表现数据。高中物理中实验的获得的数据,也常用数据表表现。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使用Excel列表。

Excel可以满足高中物理实验的要求。Excel工作表本身是一个大表格,有256列,65526行,基本上可以满足所有制表要求。高中物理中的实验,目的是归纳一般性的物理规律,实验的次数都不多,有3、5次的,十来次的,超过十次的寥寥无几;实验控制的因素也不超过5项。那就是说5×10的表格基本上可以满足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使用Excel制作高中物理表格简单易行。Excel的工作表是一个庞大的表格,我们只要从中划出一部分使用就可以了,不需要重新画表,节约了制表的时间,赢得了更多的教学物理知识的机会。

三、在画图像方面的应用

表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语言描述,可以用表格说明,可以用图片解释,也可以用图像展现。图像形象、具体、各物理量之间关系明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广泛使用。譬如,教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时,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直线运动”,可以在迪卡儿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其中一条是倾斜的直线,另一条是水平的直线。

使用Excel做图像,能够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用粉笔画图像比较麻烦,需要建立直角坐标系,做各组数据的数据表,描点,连线等。使用Excel做图像非常简单,只要选中表示横、纵坐标的两组数据,点几下鼠标就可以了。例如,我们想利用图像研究速度的变化,在直角坐标系中设定,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在Excel工作表中,A列表示时间,B列表示速度,建立数据表。选中时间和速度,单击“插入”菜单下的“图表”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里选择“折线图”,单击“下一步”按钮,单击“系列”选项卡,在“分类(X)轴的标志”里输入时间参数所占据的区域,在“值”里输入速度参数所占据的区域,单击“完成”按钮,计算机便立即画出速度变化的图像。画图的目的是展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的,所以,画图的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出的图像。利用Excel画图像,缩短了画图的时间,突出了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使学生和老师都把劲使在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点上。

因为Excel是以描点法为基础作图的,所以,使用Excel作图分两步,第一步:建立数据表,第二步:使用“图表”工具画图。

使用Excel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中学生和小学生相比较,形象思维得到进一步巩固,抽象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虽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很多情况下不再依赖于现象思维,但是也离不开现象思维,而且,形象思维在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图像比较直观,一目了然,容易看懂,便于理解,所以,中学生乐于使用图像理解物理规律,常常借助于图象记忆深奥的物理原理,辨别容易混淆的物理规律、现象,使难以理解、记忆的物理知识简单化。

使用Excel教学物理知识,可以压缩非物理知识的教学时间,拉长物理知识的教学时间,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把教学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物理知识的教学中,这样,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

excel教学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习电子表格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探究学习数据的排序方法,体验运用电脑解决数据的优越性。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演练过程体验用过程体会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的快捷与方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电脑基础,掌握了电子表格操作基础知识。【教学要点】

重点:电子表格中数据的排序 难点:电子表格中数据的排序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环境】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电脑,投影仪等辅助设备 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Excel软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1、如何设置小数位数?

活动一: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请学生回答或演示

2、如何使单元格内容合并及居

请学生回答或示例

中?

3、如果我想按照每个人的上网时间的多少排序,以掌握每个

导入课题

人的基本情况,该如何操作呢?今天开始学数据的排序!数据的选取范围的方法与技巧 教与学互动完成 示例:方法一

用鼠标进行拖拉选取区域.学生听、再思考、再动手做 活动二

示例:方法二

按住shift键,单击选择区域的学生听、再思考、再动手做 两个对角单元格

示例:方法三

按住shift键,同时用键盘上的学生听、再思考、再动手做

箭头选择.b.我块不相邻区域的选取: 比一比,看谁做得快 如何进行数据的排序

先做再交流,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教与学互动,演示与动手操作并重,合作完成

活动三 活动四 打开Excel数据文件,做好排序的准备

①选择要参加排序的数据范围 ②选择“数据”菜单中的“排序”

③.设置要排序的主要关键字.说明:因为在选择范围时,选择了表头.所以要选中“有标题行”前的单选钮.④.由于想按降序排,所以选择“递减”(也可递增完成)⑤.单击“确定”按钮.最后要求保存文件,否则排序的信息会无效或丢失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完成下发的样表数据排序

教师巡回指导,提倡小组互相交流合作完成作业

活动五 课堂小结:数据排序的方法,打开统计表文件1.选择单元格区域2.选择“平均”为主要关键字.3.选中“有标题行”前的学生谈一谈一节课学习的体会? 单选钮.4.然后选择“递增”前的单选钮.5.最后按“确定”.最后保存退出关机

课后设计:对你家的全年消费

要求收集数据并完成排序

情况统计后做一下排序? 活动六

【教学反思】

excel教学 篇10

摘 要: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Excel是一个比专业统计软件更适合作为统计学教学的辅助工具,它具有基本运算功能、函数功能、图表功能和数据分析功能等统计功能,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这些功能,有助于彻底摆脱目前统计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Excel;应用

Excel是使统计学教学走出困境的一个辅助教学工具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统计学教学活动也是围绕着数据展开的。由于概念多、图表多、公式多、计算繁琐、抽象、枯燥、难教难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使统计学教学面临严峻的困境。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使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东西具体化、简单化,完成那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并且教师的课堂操作、演示,还可以激发学生课下动手的兴趣。

Excel是目前最适合作为统计学教学辅助工具的一款软件

(1)Excel的统计功能虽然不像专业统计软件那样强大,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2)无论是多媒体教室里的还是学生宿舍里的计算机,一般都装有现成的Excel软件,而那些专业统计软件则需专门购买,而且价格昂贵;(3)大学一般会开设Office软件应用课程,学生具备一定的Excel应用基础;(4)最重要的是Excel软件易学易用,比起那些专业性的统计软件来更受欢迎。

Excel的统计功能及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3.1 Excel的基本统计功能

①基本运算功能;②函数功能;③数据分析功能;④图表功能;⑤表格功能。

3.2 Excel在统计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1)利用ABS函数可以迅速得到一列数据的绝对值。利用Excel的基本运算功能和ABS函数可以方便地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和一组观测数据与其预测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以平均差为例,见图(1)。

计算过程如下:①在阴影部分输入如图所示的内容;②计算均值:单击B7单元格→点击自动求和∑→按回车→在B8单元格输入公式“=B7/5”→按回车;③求平均差:在C2单元格输入公式“=B2-$B$8”(按1次F4键绝对引用)→按回车→在D2单元格输入公式“=ABS(C2)”→按回车→选择C2与D2单元格→双击填充柄→单击D7单元格→点击自动求和∑→按回车→在D8单元格输入公式“=D7/5”→按回车,完成全部计算。

数据的输入是很简单的,计算是非常容易的,具体数据的离差和全部数据的平均差的含义也表达得非常清晰。

(2)利用“抽奖器”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有关随机抽样问题。随机抽样必须设置正确的抽样框,否则,会产生抽样框误差;必须遵循随机原则,否则,会产生系统性误差,而遵循随机原则也会产生误差——随机误差。以Excel中的“抽奖器”模板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这些问题,还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调用“抽奖器”模板的方法:点击“文件”菜单→选择“新建”→点击任务窗格中的“本机上的模板”→选择“电子方案表格”→点击“抽奖器”→点击“确定”。

(3)创建动态图表,可以说明不同参数下正态分布的特征。在图(2)中用鼠标点击均值或标准差的微调按钮,可以清楚地看到分布位置或分布形状是怎样随之变化的。这样,把正态分布的特征与参数的关系通过动态图表生动地描述出来,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记忆得更加牢固。

创建步骤:①直接在带阴影的单元格中输入如图所示的内容;②计算概率密度:单击B2单元格→点击插入函数fx→选择“NORMDIST”函数→指定参数:X指定$A2(按3次F4键绝对引用列),Mean指定E$1(按2次F4键绝对引用行),Standard_dev指定E$2(按2次F4键绝对引用行),Cumulative指定0→点击“确定”→按住B2单元格的填充柄向右拖至C2→双击C2单元格的填充柄完成概率密度的计算;③绘图:选择数据区域A2至C22→单击“图表向导”→选择散点图,按提示完成绘图;④创建微调按钮:在菜单行的空白处点击右键→选中“窗体”→ 点击“微调项”→在G1单元格拖动鼠标创建微调按钮→右键单击微调按钮→“设置控件格式”→“控制”→指定参数:当前值、最小值、最大值、步长分别指定为10、5、15、1,设定“单元格链接”为F1;鼠标右击创建好的微调按钮→复制→粘贴到G2单元格→参照上述步骤把参数改为:3、1、5、1,单元格链接改为F2,完成创建过程。

(4)构建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可以给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在推断统计学的教学中,常常要确定统计量的临界值,尽管多数教材后面附有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但使用起来不方便,我们可以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构建常用统计量的临界值表,以供随时调用。利用NORMSDIST、TINV、CHIINV、FINV函数可以分别构建累计标准正态分布表、t的临界值表、x2的临界值表、F的临界值表。

以累计标准正态分布表为例,其构建步骤为:①如图(3)所示,在工作表的A列和第二行输入z值;②单击单元格B3→点击插入函数fx→选择“NORMSDIST”函数→指定z的参数:$A3+B$2→点击确定;③按住单元格B3的填充柄向右拖至K3→双击K3单元格的填充柄,完成创建过程。

在统计学教学中应用Excel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始终清楚Excel是统计学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或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用Excel的内容代替统计学的内容。如果本末倒置或者混淆了目的和手段,势必偏离教学目标。(2)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课下动手,应用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和Excel来研究他们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这样,将兴趣和学习、动手、研究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宗占红,尹勤等.发挥Excel在统计学原理教学中的作用[J].统计教育,2007,(7).

[2]戴发山.统计学课程教与学探讨[J].高教论坛,2006,(8).

[3]朱建平,范霄文.Excel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上一篇:阅读书目表下一篇:小学创先争优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