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规划

2024-10-25

经营规划(共11篇)

经营规划 篇1

一、建立财务战略风险管理体系

(一) 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定义

战略风险从字面上看可以理解为战略与风险的结合, 是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的交叉。把战略风险理解为对风险的战略管理, 它是以风险作为出发点, 通过战略的思维方式、运作模式来管理风险, 是把风险当成一种行为来进行战略管理, 换句话说风险就是一个企业在同行业中排名发生降低的可能性。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是指在分析组织内外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基础上, 指出财务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并提出风险应对策略, 以减少预期损失的管理过程。

(二) 形成财务战略风险的因素

财务战略风险主要源于战略本身所确定决策正确与否, 财务战略方针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规律以及战略资源、竞争能力结构是否匹配。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四个方面:战略环境、战略资源、竞争能力和财务能力战略。企业财务战略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 一般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创新等环境, 内部环境归结为市场因素, 体现在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市场规模的大小、市场增长率以及周期性因素。行业竞争结构因素, 体现在行业结构分析重复过程, 结构分析对企业的可预测性。

财务战略资源是指财务系统用来完成财务战略目标的人、财、物以及时间等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总称, 是财务系统可以控制和拥有要素的存量与流量, 具有知识性、有限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企业成功和竞争优势的来源。一般包括人力、信息、组织管理、技术、市场、资金资产等资源。企业竞争能力表现为企业运用资源参与竞争的综合反应能力, 包括管理控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等, 体现在支持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实现的程度或不和谐程度, 带来企业发展的战略风险。财务战略能力是财务系统协调财务战略资源的能力, 尤其表现为为了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而组织财务战略资源和运用财务战略流程的能力。包括筹资战略风险、投资战略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利润分配战略风险等因素。

二、以价值为基础的财务战略

(一) 树立以价值为导向的财务战略目标

作为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 可以是利润最大化, 也可以是每股盈余最大化, 还可以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但由于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所获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所获取利润和所承担风险的关系等因素, 每股盈余最大化也没有考虑每股盈余取得的时间和每股盈余的风险等因素;只有股东财富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而且由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所进行的是价值管理, 而价值管理又是综合性的管理工具, 既可以用来推动价值创造的观念, 并深入到企业各个管理层和一线职工中, 又与企业资本提供者要求比资本投资成本更高收益的目标相一致, 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因此, 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就要求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战略管理体系。

(二) 建立以价值为基础的系统和具体的业绩衡量标准

以价值为导向的财务战略须形成一系列的业绩衡量指标, 这些业绩衡量指标既包括财务的业绩衡量指标, 也包括非财务的业绩衡量指标。其中:关键性的财务业绩衡量指标包括经济利润、总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净现值、股价、股票市值等, 关键性的非财务业绩衡量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产品与创新以及员工与服务等。这些指标衡量的目标与价值管理战备目标一致, 并可以对传统的业绩衡量指标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传统的业绩衡量标准主要有产量、市场份额、产值、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会计净利润、每股收益等。在这些业绩衡量指标中, 产量、市场份额指标在提供财务业绩信息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有可能出现在企业亏损的情况下还增加产量和市场份额的情形, 从而不能及时反映出企业价值已经遭到损害;产值、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指标, 忽视了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会计净利润、每股收益指标只注重账面利润, 忽视了资金成本。这些业绩衡量指标体系都有可能损害企业价值。

三、建立柔性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体系

(一) 合理配置企业财务资源

管理资源是指有助于组织实施、调控企业达到其所确定战略目标的管理性资源, 如企业家、管理人才及企业特有的管理控制模式等。例如资金、资产、资源的不足, 可能导致企业运转不畅、对企业营运活动支持度降低, 从而难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产生战略风险。要想实现柔性财务战略风险的管理就必须使其有限的资源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达到最完备、最优的组合和整合, 使更多有价值的财务资源成为共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财务资源的效率, 实时升级财务资源, 并把资源转换成有效的财务战略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合理配置资本金来源、合理设置企业融资结构、优化投资结构、财务风险分析等。

(二) 提升财务战略风险的柔性

首先, 改善财务战略的主体。财务战略主体治理结构及其效率优化是提升财务战略风险柔性的基点, 需要财务战略主体就需要不断调整其组织结构, 优化其治理效率,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财务战略主体应寻求一种拥有高效柔性的组织结构, 具有的特性包括:无边界化 (转化为企业所有部门的责任) 、学习发展性。同时建立健全的财务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 获得真实可靠的财务战略信息, 使财务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战略风险管理。其次, 提高财务战略系统处理信息效能。要让财务战略系统处理信息具有以下功能:智能化功能, 分析企业财务战略面临各种状况并提供相应决策功能;透明化功能, 能够及时、准确的揭示企业财务战略的各种财务信息状况;战略信息的管理功能, 包括对财务信息的预测、决策、控制、监管、协调。最后, 优化财务战略环境。做到净化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效率的财务战略客体环境, 提升财务战略管理人员的主体环境, 净化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的财务战略共享环境。

(三) 建立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文化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文化的知识层面是指企业财务战略的日常风险和危机管理过程中形成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积累, 主要包括对财务战略风险的评估、识别、风险收益权衡、风险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模型开发等。企业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文化知识层面主要体现为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分析和学习能力。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 (1) 完善财务文化测评体系, 通过该体系的测评与诊断充分了解企业的价值取向和风险态度, 发现企业整体的风险文化状态与水平, 找出薄弱环节, 进行改进和提高。 (2) 促进员工互相学习,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倡导相互学习的理念, 形成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氛围、行为规则。 (3) 创新企业文化, 定期对组织成员开展高效的教育培训, 包括向组织成员宣传组织的共同愿景、共同价值观及道德取向, 先进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理论和知识, 不断地强化、改进成员的思想意思形态。

四、基于企业不同时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制定

(一) 企业初创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制定

企业在创业初期一般采取集中战略, 因为初创阶段的企业注重的是生存和进行初步积累的问题, 没有稳定的市场份额。企业既然面对较大的经营风险, 那么在财务战略的选择上, 就不应再让企业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 因而要开辟一个小范围的根据地市场。在投资方面, 集中使用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深入钻研以致精通有关的专门技术, 塑造自己核心竞争力。在筹资战略上, 主要以内部融资为主, 外部融资为辅, 避免过大的负债结构, 降低财务风险。在收益分配上, 采取剩余股利政策, 使得企业有足够动力进行发展。

(二) 企业成长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制定

企业成长期的风险特点主要是:企业容易进入多头投资的陷阱;不能敏锐地抓住进入一个发展前景更好行业的机会, 或者不能集中力量, 加快成长速度。此时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对自身的发展规模不能合理规划、技术开发和巨额的资本投入形成大量的固定资产。企业要想具有长足的发展, 这个阶段就需要有独特的、竞争对手无法迅速仿制的核心能力。走一体化战略使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 使企业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种战略。这个阶段的财务战略制定, 可以进行如下改进。在投资方面, 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化的快速扩张为目的, 进行规模投资, 边投资、边回收, 以增大现金流、扩大市场占有率为投资战略的主导思想, 采取的投资方式包括外延型投资和购并投资。在筹资战略上, 转化为以负债融资为主、内部融资为辅, 确定适当的负债比例、优化资本结构。在收益分配上, 采取发放以较低股利为起点的稳定增长型股利政策。

(三) 企业成熟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制定

企业进入成熟期后, 竞争环境趋于稳定、企业增长速度下降、买方市场形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此时, 企业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及时开发产品的新系列和新用途, 占有市场的主动权。在这一阶段, 在财务方面企业一般处于偿债的高峰期, 筹资活动难以带来正的现金流量。资本能力强的企业将通过兼并、合资等方式实行中心多元化或混合多元化战略, 以现有产业提供的资金支持进入新的产业, 同时分散资本风险。这个阶段的财务战略制定, 可以进行如下改进。在投资方面, 进行多元化投资和非相关多元化投资, 分散或规避风险增加企业资本风险。在筹资战略上, 以股权筹资为主并配合内部利润积累的方式, 降低企业资本成本, 为企业衰退期减轻偿债压力。在收益分配上, 采取固定股利的分配政策, 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稳定股票价格。

(四) 企业衰退期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制定

衰退期企业销售水平和利润急剧下降甚至亏损, 企业产品逐渐丧失其市场地位和知名度。进入衰退期,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组织, 降低成本等方式实施紧缩战略, 增强企业竞争力而最终生存下去。也可以通过专营、合作承包、出售部分或全部业务、资产置换等形式出售整个企业或部分企业退出经营, 实施退出战略。这个阶段的财务战略制定, 可以进行如下改进。在投资方面, 主要是投资紧缩战略, 通过采取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 盘活存量资产, 节约成本支出, 集中全力增强企业现有核心竞争力。在筹资战略上, 内部融资为主, 配合收缩转移的投资战略, 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收益分配上, 采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分配战略, 把部分利益分配给股东, 保持股东对企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月娟.企业战略、财务战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北方经济, 2009 (7) .

[2]周鹏.试论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佑威国际破产案例研究.商业经济, 2009 (5) .

[3]王缨.浅议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科技信息, 2008 (19) .

[4]赵华, 刘会敏.基于理财柔性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 2008 (12) .

经营规划 篇2

2014年1月7日,志高中央空调经营规划会议在佛山高明碧桂园拉开序幕,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管委会领导、M3、P3及以上干部、部分中心经理、部分骨干共计八十余人出席本场年度盛会。

张权总经理在大会上作了《戒骄戒躁、勤练内功、稳健经营、坚持小公司管理模式》的专题报告,他首先对志高暖通2013年的经营业绩表示充分肯定,感谢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他指出,2014年是公司承前启后关键的一年,面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要有危机感、上进心、敬业精神,不能放弃、不能清高,用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推动志高暖通的车轮滚滚前行,为实现志高暖通的“目标牵引未来333工程”第二个3年的完美收官努力奋斗,再建新功。

随后,志高暖通各部门积极响应张总在报告中就营销、研发、制造、品质、营运和财务等六大板块作出的重要指示,有针对性地展开了关于OBM业务、OEM业务、内销价值链、外销价值链、大技术平台、职能平台等多达13个议题的分组讨论会,在公司转型升级全面发展的历史性时刻,秉承以“开放·务实·责任·和谐”的企业精神,与会人员踊跃发言积极探讨,从各个角度发表各自观点并积极建言献策。

在暖通公司营运与品质总监童志军的主持下,张总与营销本部、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等相关负责人举行了意义非凡的责任制签约仪式上,据了解,此次签订结合了2013年各中心的绩效水平,是对各级骨干人员强化责任,增加压力的要求,也是公司秉承“以人为本、价值导向”实现企业效益增长和员工得到实惠的重要保证。

探讨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整合 篇3

摘要: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越来越需要考虑到城市功能的实现与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其城市规划与城市经营管理的统筹整合就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城市经营;整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在我国各地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的现象,这就导致了现代城市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人的想象。城市功能的实现以及未来城市的经营管理与发展越来越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来保证其发展的科学性与稳定性。

一、现代城市及其发展趋势

分析近年来我国各大中小型城市的发展,可以发现我国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有人口流动性增强、卫星城兴起、城市经营复杂化的趋势。

(一)城市人口流动性增强

现代城市的人口流动不再仅仅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涌入,而出现了城市人口向周边地区分流的状况。这是由于现代城市的规模与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其城区范圍内的生产成本、生活成本逐渐攀升,而且在现代便利交通特别是城际快客与地铁、轻轨等的发展下,在郊区生活、在城市中心工作是完全可行的。然而,这种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却使得现代城市发展不得不面临着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特别是以北京为代表的发达城市与以郑州为代表的发展较为迅速的新兴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较严重。

(二)卫星城兴起

卫星城的兴起是在现代城市人口流动增强的必然。在大型城市的周边更适宜人居住的地方由于人口的聚集逐渐兴起小型卫星城市,加上现代城市环境需要,一大批企业、工厂迁出城市区,使得迁出聚集区也逐渐形成小型城市,这些卫星城市的兴起补充了城市发展的功能,填补了城市经营发展中的不足。

(三)城市经营复杂化

城市经营的复杂化主要体现在城市内各功能、系统相对较多且相互直接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不同系统功能会彼此交叉,彼此干扰和影响。因此,对于现代城市的经营管理来说,单纯的划分功能系统分段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如进行城市某主干道扩建工程,仅单纯的进行两侧住房拆迁与道路拓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该主干道扩建的实际需求,包括管线设施、配电输送系统、绿化、施工期间的作业安全与周边影响、施工周期内的交通改线等均需要得到充分的考量与完整的规划。因此,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统筹城市发展与城市经营建设对城市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现代城市科学发展的前提。

二、目前状况下我国城市规划与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城市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城市的未来发展构想以及促进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活水平而存在的,其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着该城市的未来发展是否符合实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否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是否有利于城市地区的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目前城市化运动较为活跃的当下,各地均上马了一大批新建、扩建、改建城市的项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但在城市化运动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却不得不引起人的反思。

(一)城市化过热过快,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

在我国多地进行的城市化运动中,出现了大量的跟风建设。城市管理经营部门并没有对该地区人口流动趋势以及该城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评估,盲目跟风上马的一批建设项目使得城市规模扩展速度较快。但这么做的结果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社会人口基础、社会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基础导致新建的城市区大多无人问津而成为了事实上的鬼城。这在当前我国房价过高、城市生活压力过大的背景下是经常出现的。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资金资源的浪费,也使得城市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社会压力增大。

(二)城市规划缺乏统筹,建设与经营出现冲突

对已有城市的改扩建工程中,常出现建设工程严重影响城市功能发挥的现状,特别是在旧城区改造工程中,项目工程的建设施工往往严重影响到当地城市生活秩序。如工程施工中对居民出行交通的影响,施工噪音、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对周边给排水、供配电的影响等。而在施工初,如果没有对建设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也会产生一条路重复开挖、多次施工的状况。在某城市的管线改造工程中,便出现了四月份开挖主干道整修下水道、六月份开挖整修自来水供线管、九月份开挖整修通讯电缆、十一月份整修供暖管线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三)城市交通压力过大

城市的人口聚集效应使得城区内人口流动量较大,加上商业活动的影响,城市交通压力加大。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状况,这主要是由于原有交通线路没有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而相应的升级改造,导致其无法承担城市交通负荷。而在新兴城市出现的城市交通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并没有充分考量到未来该城市交通压力发展趋势,导致其设计交通线路无法满足长期需要。

(四)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在我国,城市污染已经常态化,虽然在近年来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逐渐加强的背景下一大批污染型企业迁出城市地区,但自主净化功能不足的缺点仍然使得城市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三、解决思路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对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控制是保证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理性规划

城市远期的发展构想需要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该城市在未来地区经济、全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对于港口型城市,以进出口海港为基础的海洋服务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远比生产制造型城市模式发展要更有前途,而在大、超大型城市周边的小型城市在进行发展时,不能盲目的跟风扩建,而要根据大型、超大型城市的发展缺陷对其进行合理的补充,如原料及消耗品的供给、宜居设计、生产型企业迁入等。

(二)统筹建设

对城市新改扩建中的统筹规划不仅是要充分考虑到该建设是否适宜当前建设条件,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要,而更要兼顾城市生产、生活秩序与城市功能的展现。尽量避免施工建设对周边居民生活秩序的影响,尽量减少施工周期与施工频率,降低成本与工作量。

结语:

城市化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在城市规划与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更好地实现城市功能。因此,在规划与设计中,应该预先对城市的远期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并在建设施工中结合城市实际需要统筹建设,以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侯丽鸿.谈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J].山西建筑,2014(03).

[2]张京祥、赵丹、陈浩.增长主义的终结与中国城市规划的转型[J].城市规划,2013(01).

[3]吴生波.我国城市规划和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

[4]全华相.城市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4(04).

经营规划 篇4

一、企业财务战略概述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在一定发展阶段, 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发展战略, 对财务行为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等总体情况, 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描述与概括。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筹资和理财活动都与财务战略息息相关。概括起来, 企业财务战略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扩张型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的显著特征是迅速扩张企业的资产和业务规模。在这种战略指导下, 企业会做出抢占有限市场份额、积极进行外部融资、留存内部收益等行为, 以满足企业快速扩张的资金需求。企业处于“发展时期”、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大、产品平均利润较高时通常实行扩张的财务战略。二是稳健型财务政策。稳健型财务战略的显著特征是平稳扩张企业资产规模的, 稳定增长财务效益。在稳健型财务战略指导下, 企业资产和业务规模扩张比较保守, 而更积极于提高经营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通常是处于“成熟期”, 发展到一定资产规模、行业地位的企业。三是收缩型财务战略。收缩型财务战略通常是企业经营出现危机的“衰退期”企业为了预防财务风险, 抵御经营危机, 协调内部矛盾, 减轻外债压力, 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而被迫实施的自我保护战略。四是混合型财务战略。通常多种产业组合的集团类公司, 会针对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财务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 财务战略必须有为了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而组织财务战略资源和运用财务战略流程的能力。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合理规划

(一) 确定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

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即以企业总体战略为核心和最高准则, 进行企业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企业资产的计划配置与使用, 创造企业效益, 确保企业资金的均衡有效流动。财务战略目标包括投资目标、融资目标、分配目标等。投资目标中重要的是论证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率和资本增值情况, 并明确规定收益指标。所谓融资目标, 即企业在某一项目、某一发展阶段事先规定好的一定融资数量、融资质量等融资任务和融资方案。融资目标的制定要在充分分析市场经营风险的基础上, 明确满足企业常规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保证企业生产成本资金来源的稳定性的融资指标。股利分配目标即股东利润分配指标、股价指标等, 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通常企业会在股利分配目标的指导下做出股利发放的决策。

(二) 企业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科学的财务战略起到了指导作用。要实现这些目标, 还需要有效的实施策略。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要依照企业战略原则, 将战略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的任务, 将战略目标具体化;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 严格控制财务活动和资金流向;建立任务实施的组织体系, 将任务具体分配各部门、各员工的职责中。企业员工不仅要完成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还要积极参与到采取战略的实施当中, 为企业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人员保障和组织保障;对各个阶段性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明确战略实施的业绩衡量标准机制, 为下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提供宝贵经验, 确保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建立财务战略风险管理体系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 企业的收益是伴随着风险而并存的。因此, 企业财务战略的合理规划以最优化、最适用为原则, 科学正确地处理好收益与风险的关系, 在风险中寻找机遇, 做出最科学的财务决策、经营决策。

(一) 合理配置企业财务资源

做好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财务战略目标的组织实施、调度与控制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财务资源, 指的就是可以用来完成财务战略目标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时间、软硬件设备等一切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的统称, 包括企业家、管理人才及企业特有的管理控制模式等管理性资源;生产经营部门、财务会计等战略实施主体资源;还有支持企业正常运转、增加营业额的资金资源等。财务资源具有知识性、有限性和开放性特征, 是财务系统可以控制和拥有要素的存量与流量, 是降低战略危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 财务战略风险体系的建立, 首先必须做到在一定发展战略实施的时间空间内, 将更多可供利用的有价值的企业财务资源进行最完备、最优化的组织与整合, 包括资本金来源的合理配置、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设置、财务风险的科学分析报告等, 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作用, 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此外, 企业还要注意不断升级财务资源, 如优化人力资源素质、将无形资源转换成现实有效的财务战略能力。

(二) 提升财务战略风险的灵活性

首先是财务战略目标实施主体的灵活性。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是实现企业发展和竞争优势的基础。实施主体配置、实施主体能力不足、实施主体行为失误、优秀实施主体流失等对财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非常不利。因此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发展, 不断调整财务战略主体的队伍组织结构, 提高实施主体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优化实施主体的行动效率。最重要的是保证实施主体的灵活性, 将财务战略目标实施主体从主要是财务会计人员, 转化成企业所有部门所有员工, 自上而下、全方面、全过程的进行战略目标实施;实现财务战略目标实施主体的学习发展性, 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

其次是财务战略系统信息处理功能的改进。为了更加灵活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财务战略系统信息处理应该具备智能化功能, 正确分析一定发展阶段企业财务战略正面临着的机遇与风险等各种状况, 并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财务战略系统信息处理还应具备透明化功能, 及时揭示企业财务战略的盈利或亏损等各种财务信息状况;战略信息管理功能也很关键, 涉及到财务信息的预测、控制、决策、协调、监督等方面。

最后要优化财务战略环境。为财务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财务战略管理环境;企业治理结构、管理模式等客体环境;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之间共享环境。

(三) 建立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

财务战略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求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种企业文化, 向企业所有部门、全体员工推广。企业要将财务战略主要日常风险;将相关部门做出的财务战略风险评估、识别、评价、风险收益权衡等分析报告;以及规避风险的相关管理技术和经验渗透到企业全体员工的常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求员工懂得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相关知识, 具备一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分析和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财务风险文化知识测评系统, 了解风险企业文化推广的状态与水平等实际情况, 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为、不端正的价值取向和风险态度, 不断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二是倡导相互学习的理念, 增强员工风险知识的学习能力, 让员工互相学习抵御风险的技巧和经验, 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整体氛围, 以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三是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尤其是在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系统中, 要定期对管理队伍进行价值观及道德取向、先进的财务战略风险管理理念等教育培训。

四、结束语

企业的财务战略对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因此, 企业要立足本企业的发展阶段的实情, 建立科学的财务战略目标, 制定有效的财务战略实施方案, 明确财务战略的标准要求, 在分析企业发展各方面存在的经营风险的基础上, 构建灵活应变的财务战略风险体系, 并不断发展改进战略以达到更好的成效,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 降低经营风险, 完善发展战略, 以便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从而让企业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凤艳.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概述[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32) :214-215.

[2]王晓芸.合理规划企业财务战略, 避免经营风险[J].现代商业, 2009, (26) :135-136.

《企业经营规划》学习心得 篇5

《企业经营规划》学习心得

3月10、11日在重庆渝中区中天大酒店参加了郭存中老师的《企业经营规划》学习,此次课程由联创世纪举办,联创世纪重庆分公司营销总监、客服总监等现场服务,参加此次学习的有巨人通力电梯重庆分公司总经理朱建新、副总经理王永平、华东建筑设计院重庆分院副院长郭炜、重庆尚邦总经理罗水深、重庆咔期特总经理银红、昆明载和电梯总经理和涓宇、宜宾?总经理胡?等企业家,11日晚上与罗总、银总、刘总、朱总一起同郭老师共进晚餐。

通过参加这次学习更加清晰后阶段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经营规划,具体来讲有如下几方面。

其一企业使命宣言与愿景确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如何确定企业的使命宣言,虽然我们企业现在已经确定企业使命与愿景,但让我感觉这个的重要性更上一台阶。

其二关于九大维度的分析,包括政治维度、经济维度、社会文化维度、科技技术维度、行业市场客户维度、竞争维度、流程维度、经营资源维度、组织文化维度,九大维度的分析能够清晰认识公司目前的处境以及发展方向和需要注重的`事项。

其三如何在短暂的三分钟时间内让别人愿意投资,主要从三方面讲解,公司准备做的事情但现在做不到、有了资金过后如何运作、投资方的风险分析,这对以后公司的融资给予了一定的思路。

其四价值分析,通过需求与方案的结合从而得出真正的价值,任何的价值都是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好的方案而形成,首先了解清楚需求,根据需求设计方案从而达到价值最大化,这对公司后阶段的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其五企业价值链的分析,寻找差异化并突出企业优势,并尽可能在企业能够做得更好的环节做好,同时有数位企业家朋友分享自身企业时均提到品牌、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的重要性。

其六企业目标的设定原则和方法,并通过细分目标、由上而下的设定目标、校正目标来更深入的理解目标的设定方法,心得体会范文,这让我们企业在后阶段的目标设定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年初制定目标从不校正,相信采用这种目标的设定方法对员工的情感与激情均有一定提升。

经营规划 篇6

关键词:村镇连锁经营;配送;网络规划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1-0007-02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chain op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rural area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while the network planning is short of systematic and theoretical i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fully analyzing the specialties of chain op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rural are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carcity of research on network planning technology at present, and then proposes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problems which need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rural chain operation;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1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的内涵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在城市地区已经有了较成功的发展,但是如何将连锁经营与配送成功地拓展到广大农村地区还处于不断摸索和尝试中。所谓村镇连锁经营就是指面向农村市场提供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连锁经营业态,它是以农村超市为载体,以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为纽带,以服务“三农”为对象,将若干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村镇连锁经营配送是指服务于村镇连锁经营的现代物流方式,它是连锁经营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销售价格”等基本规范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保障。

2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的基本特征分析

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农村经济的一支生力军,也是发展现代村镇服务业最活跃的领域。它与城市连锁经营在所经营的商品种类、服务对象的消费特点、经营网点的空间分布、物流配送的组织和管理以及经营理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绝不是城市连锁经营的简化或者是直接套用式的克隆,相反,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比城市连锁经营与配送要复杂的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物流配送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城市连锁经营与配送相对而言区域较小,且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各网点之间的距离较短。而村镇区域面积大且交通设施建设不完善,居民点分散,人口密度较小,发展极不平衡,所以使分布的连锁店之间的距离较大,而且每个店门的商品需求相对不大。因此,村镇连锁经营网络布局与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明显不同于城市连锁经营。

(2)在所经营的商品种类方面,村镇市场具有区别于城市市场的显著特点。一是村镇消费市场对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需求并存,换言之,村镇消费人群不仅需要日用品、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同时也需要如种子、化肥、农药和农业生产工具等生产资料,而且对产品的需求因地而异。二是消费需求受季节影响大,村镇购买行为的季节性较强,春耕秋收,每季都有不同的商品需求,旺销期短。

(3)在服务对象的消费特点方面,村镇消费人群多根据价格选择商品,因此村镇市场对冰箱、空调等和生活奢侈品接受程度小,同时一些生活日常用品或食品等,即使有很好的质量,但因价格昂贵在现阶段也很难被村镇消费者普遍接受。村镇消费人群由于自身的素质和生活习惯,一般而言他们对广告接受能力差,消费上盲从性大,且趋同心理强,或多选择当地自产自销的商品,对品牌的认知程度低。

3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网络规划技术的分析

3.1问题的背景

目前,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的网络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规划缺失、布点盲目、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为了搞好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使之健康有序的发展,经营网点的布局和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我国当前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的实践经验,无论业界实践经营人员还是理论研究学者都普遍认为村镇连锁经营要将布局、选址放在首位。选址对于连锁经营企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好的选址等于成功了一半,相反,选址不当经营就很难成功。为此,村镇连锁经营要将选址放在首要位置,合理布局经营网点,走好连锁经营的第一步。同时影响村镇连锁经营效益的另一个方面就是需要突破制约村镇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效率低下的“瓶颈”,解决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脱节,配送规模小,配送成本高的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有一套面向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的网络规划理论技术来指导实践,弥补当前“只求扩展,无暇总结、提高”的弊病,克服在快速发展的潮流下缺乏理论技术指导、往往凭经验和简单的借鉴类比来决策、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落后于实践的问题。

3.2研究现状

总体而言,当前有关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网络规划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还十分缺乏。目前,关于城市连锁经营与配送的网络规划等有相对较成熟的模型和技术来指导。由于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所具有的特征,所以城市连锁经营与配送网络节点和配送中心的规划布局技术对于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的布局、选址来讲,不完全适用,不能生搬硬套。应针对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的特殊情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适合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的网络规划的理论和技术。

现有很多文章都不约而同地涉及到村镇连锁经营网络布局规划,提到它的重要性、原则和影响因素等。但是分析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存在几方面的局限:一是多是从定性的角度,没有上升到定量化的理论高度,没有创建一体化考虑诸多因素的模型以及指导如何进行规划的量化方法;二是纯粹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利用商圈理论、消费需求论等研究连锁经营网络的规划,而忽视或很难考虑连锁经营资源规划与村镇区域基础设施规划、村镇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的协调与配合;三是即使有建立的连锁经营布局、选址量化模型,也过于数学化,建立的一系列复杂深奥的数学模型,往往是理论上顶天,但在实践中无法立地,很难应用于实践。

总之,连锁经营在城市的普及开展,使得在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经营人才等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些一定程度上不是开展面向村镇的连锁经营与配送的技术屏障,相反,缺少多学科综合交叉知识应用的宏观层面的规划和布局,以及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适合我国国情和村镇连锁经营特点的配送中心微观层面的规划和管理技术是亟需面对的问题。

3.3当前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网络规划领域应重点研究的技术问题

(1)村镇连锁经营资源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村镇连锁经营资源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是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网络规划的前提、基础性分析。通常人们对连锁经营资源的理解往往侧重于连锁超市及其构成的网络体系,而忽略了配送网络系统,实践证明,如果将经营网点与配送网络割裂考虑将导致经营效益受损。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因此要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从软件和硬件角度分析村镇连锁经营网络系统、配送体系、设备设施、业务人员等资源的构成,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小波变换等方法识别村镇连锁经营资源的主体要素,然后从技术、经济和环境角度分析影响村镇连锁经营资源的因素,为连锁经营资源的布局规划和评价提供依据。另外,在研究中要结合目前村镇地区也存在一些资金相对充足,经营和管理基础较好的供销社企业和其他零售店,研究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经营资源的优化重组,从而节约村镇连锁经营及配送的建设投入。

(2)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资源规划布局理论和方法研究。应该在充分考虑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的特点前提下,展开村镇连锁经营市场需求的预测模型和方法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村镇区域经济、基础设施规划及村镇总体规划协同的村镇连锁经营网点选址的模型。村镇连锁经营规划既要考虑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区域经济、交通以及土地规划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一定程度上来讲,区域经济、交通和土地规划,是从国家层面进行的规划,更侧重的是社会效益,而村镇连锁经营规划是从企业层面进行的规划,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更侧重于经济效益。所以针对村镇连锁经营网点布局的研究要克服既有研究中对连锁经营资源规划与村镇区域基础设施规划、村镇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的协调与配合考虑不周的弊病。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应进一步进行村镇连锁经营网络节点布局与配送中心选址规划模型的构建及求解技术的研究。由于农村地广人稀的状况,网络节点间相距较远,因此更需要将网点布局与配送中心选址整合考虑,在研究中可以应用双层规划的思想,对村镇连锁经营网络节点布局与配送中心选址进行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上层目标即连锁经营网络布局目标和下层目标即配送中心选址目标过程中,将注意上下层目标函数的决策变量之间隐函数关系的建立和逻辑关系的合理性,避免既有研究中出现的上下层目标函数决策变量隐函数关系不存在,或逻辑关系过于牵强的不足。最后,还需要研究面向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网络规划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及提出多方案间综合评价和优选的方法。

4结束语

村镇连锁经营网点的合理布局及配送中心的科学选址是直接影响村镇连锁经营效益好坏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网络规划技术研究的现状,指出应充分考虑村镇连锁经营的多种影响因素,有效地整合资源,定性地提出了所需研究的技术问题和研究思路,从而构建起合理且可操作的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网络规划技术,为村镇连锁经营与配送的实践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韩晓莉. 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J]. 商业研究,2002,247:141-143.

[2] 胡捷. 连锁店选址的空间地理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5,445:174-175.

[3] 胡卓红. 我国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的问题与对策[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105(7):27-29.

[4] 鲍宏礼,管竹笋. 我国农村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05(5):58-60.

[5] 葛喜俊,刘凯,秦璐. 城市物流节点布局方法研究及实证分析[J]. 物流技术,2006(3):125-128.

[6] 李红启,刘凯,贺国先. 主成分分析法在物流网络节点城市等级划分中的应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34(8):65-69.

经营规划 篇7

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 主要是指从事所在地区35KV及以下电力用户工程专业施工、配电室维护、电气试验等业务的电力多经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特别是2008年8月1日, 反垄断法的正式实施, 公平与竞争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电力系统监管部门和客户的关注, 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也正处在由垄断到竞争的逐步转变, 主多分离 (即主业和多种经营分开) 的改革已开始。在电力建设市场中长期垄断的经营模式, 旧的经营体制正在打破, 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发展的环境处在持续变化的过程中。

随着电力行业体制变革不断推进, 进入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走向市场”的新阶段, 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改变经营方向、经营模式和营销策略势在必行, 优化配置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在新形势下, 坚持“客户至上, 服务第一”, 以市场化为导向, 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 通过现代化的市场营销, 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电力服务,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是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职工应树立的重要理念。

二、限制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虽然大部分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近些年经过集团化运作, 企业实力大有增强, 市场意识已经不断增强, 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 但是大部分企业的主要业务还是因为和主业的历史联结优势而取得, 市场化程度不高, 即使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不断提高市场营销手段和优质服务水平, 由于某些特殊因素限定了市场的竞争力。

第一, 企业性质的约束。作为电力多经企业, 必须将合理、合法规范经营放在首要位置, 不能完全按市场化手段来争取业务。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需通过预算编制确定工程造价, 如要参与残酷的价格竞争, 势必需要以降价来承接工程, 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较难采取灵活的定价策略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管理模式, 致使企业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 严重妨碍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电力体制改革没完全到位, 电力多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延续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基础管理工作混乱。面向电力配电安装市场的营销体系尚未建立或正在考虑之中, 难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电力市场的发展。

第二, 市场竞争能力薄弱。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环境下的产物,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业务承接严重依附于主业的格局, 导致电力多经企业管理方法陈旧, 停留在“坐等”工程业务上门阶段, 不能主动出击了解市场、掌握市场。业务管理还无法做到市场预测、科学预测。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一直以来也是以电力垄断企业自居, 迟迟不能实现由生产管理为主向市场经营为主的转变, 以及从以计划模式为主到以市场营销为主的转变, 官商作风、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犹存。凭借其与主业的联结优势, 取得一定的市场、经营、利润, 但是大部分没有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取得, 因此也导致了大部分企业没有具备应对市场化竞争环境的能力, 一旦联接优势被截断, 垄断被打破、专营的特权被取消, 将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三, 员工身份的限制。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基本上来自于主业, 其关键岗位职工也基本上都是主业人员, 他们多数缺乏管理经营理念, 没有强烈的经营意识。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多年的电力垄断企业, 使得客户不能自由选择工程承包商。这一特殊现象造成电力企业职工工作作风飘浮, 服务水平较低, 思想观念落后于市场的变化, 对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观念、价值观念和供求规律一片空白, 由此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下, 企业经济效益在低水平徘徊。企业性质决定薪酬分配较为平均, 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和灵活的分配手段, 使得营销人员较难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承接业务。再加上落后的用人机制, 招聘来的员工, 面对着“同工不同酬、多干少干一个样”的现象, 自然也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这使得整个企业人浮于事, 效率低下, 难以获得长足的发展。

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亟待提高市场竞争力。不然较难在主多分离后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业务, 打破垄断后的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业务量短期内将较大萎缩, 影响多经企业的收入、利润, 危及生存。

三、主多分离形势下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的经营思路和定位

随着行业改革与市场环境的变化, 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只有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体制, 提升企业和市场竞争力, 在稳定主业所提供的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外部市场, 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才能持续发展。面对企业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 正在经营机制转变的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今后应该怎样走:

第一, 经营思路。紧紧依托电力配电安装市场, 积极发展相关产业, 稳步推进产业延伸, 谨慎探索相关多元化。

第二, 经营定位。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将通过纵向一体化扩张, 从电力配电工程安装向一体化经营发展, 即由电力配电工程安装向电力配电工程设计、配电维修维护发展, 借助资源整合, 产业链向上下游端延伸, 同时做大做强电力配电安装市场。形成企业的三层业务布局如下:第一层面的业务是企业目前建立的主要业务, 这些业务对企业近期业绩影响重大, 应尽可能挖掘潜力;第二层面的业务是企业要投入力量发展, 未来几年可能成为企业业绩重要支持的业务, 这些业务将推动企业的发展;第三层面的业务是企业近期没有资源拓展, 但要关注、研究、或通过联盟学习, 若干年后可能成为企业重要支持的业务, 这些业务将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四、主多分离形势下企业经营策略的思考

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 需要企业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 要求企业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中理清思路, 紧紧抓住战略实现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并以其为突破口, 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条件的切实可行的策略, 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认为, 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首先需要在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指令的前提下, 可以针对企业实际情况, 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 建立科学的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 激发员工潜力

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市场化的人员管理机制和适合企业发展的薪酬体系, 依据实际需求进行人员的招聘和解聘, 促进人员正常流动和良性竞争。

1、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

制定企业的人才战略和规划, 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及时动态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部署, 从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为实现企业整体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企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为此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首先要健全管理人员的选拔制度, 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择优上岗, 公平公正的选聘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竞聘上岗制度, 要以完善岗位聘用制为重点, 通过规范按需设岗、竟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管理环节, 深化岗位聘用的动态管理, 推行聘用制、人事代理等制度, 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逐步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

2、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分配机制。

改变传统单一的人资管理模式, 创建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机制, 建立以价值为支撑、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薪酬体系;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注重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在分配中的作用。建立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实现员工个人工作绩效与个人培训、薪酬、福利、晋升、聘用等挂钩的管理机制, 提高总体工作绩效, 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合理拉开不同岗位间的收入差距, 提高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的收入水平, 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实施员工工资主要与经济效益贡献大小挂钩的功能工资制度, 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功能, 进一步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二) 稳定企业核心业务, 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电力配电安装核心业务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实证研究证实, 集中经营核心业务的企业盈利能力最高, 其次是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 最低的则是那些采取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企业稳定核心业务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打造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品牌。

一是提升品牌的含金量。电力企业长期以来的良好信誉保证了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品牌在创立之初就有很高的含金量。在今后的发展中, 企业要以此为依托, 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含金量。二是提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对于企业品牌来说, 只有具有了独特的企业文化, 才能使之成为一种市场的资源, 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品牌的亲和力, 从而提高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使企业品牌实现保值增值。三是提升企业品牌的忠诚度。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必须不断培养和提升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品牌最吸引客户的是它的预期价值, 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提高是使企业品牌增值的重要手段。四是企业要加大自我包装宣传的力度, 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合适的媒介和载体, 特别是加强建设企业自己的宣传网站并与别的网站加强沟通, 相互链接, 从而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

2、转变观念, 努力提高市场意识、质

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的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一方面在选拔营销人员时要高标准严要求, 要舍得将文化、业务等素质好的人员优先选择到主要的营销岗位, 并提高市场营销岗位的待遇;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营销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既要进行营销理论的系统培训, 又要在营销实践中加大激励考核力度, 不断选拔优秀的营销服务人员走上领导岗位。

(三) 资源整合, 拓展企业经营领域, 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从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出发, 寻找合适的相关多元化业务进行拓展, 取得成功的概率较大。结合多经企业的实际情况, 在企业经营拓展时必须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和拥有竞争优势的领域。

1、拓展企业经营领域的基础保障:

企业发展的同时, 需注重各种能力的培育。 (1) 高等级电压工程施工能力; (2) 配电维护能力; (3) 工程设计能力; (4) 施工成本与质量管理; (5) 市场管理能力; (6) 技术能力; (7) 风险控制能力; (8) 内部管理能力等。

2、拓展企业经营领域的具体做法:

在企业经营拓展的过程中, 必须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针对目标市场的特点开发相应的产品和提供相应的服务。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可利用现有的优势和资源, 逐步从施工型向市场型和经营开发型转变, 业务向电力工程设计的跨越、向配电维护的跨越, 电力工程安装向35KV电压等级以上的电力工程施工跨越。通过收购的方法建立设计院作为控股子公司或企业自己申请工程设计资质, 可通过引进外部技术人才、工程设计人才, 也可与电力院校合作提高施工技术、工程设计能力。同时在企业内设立服务队, 负责配电维护。牢固建立客户回访制, 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和维修服务, 定期进行工程咨询与维护保养的宣传工作;建立自己的服务体系, 为客户提供企业的“一条龙”服务和两年保修、终生维修等服务。

五、结束语

电力企业主多分离改革仍是“十二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多经企业走向市场, 机遇与挑战共存, 多经企业应从对主业的依靠中解脱出来, 利用自己的实力, 尽快适应市场的变化, 在稳定核心业务的基础上, 扩大经营领域, 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我们相信, 电力多经企业只要及时调整战略定位, 落实有关战略措施, 必定能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为更好地适应主多分离的电力体制改革, 电力配电安装多经企业需正确定位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模式, 规划企业的发展阶段, 充分发挥企业现有资源优势和潜力, 调整激励制度和实施管理创新, 拓展企业经营领域, 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主多分离,电力多经企业,经营规划

参考文献

[1]、裴国庆.论如何实现电力多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新科教, 2010 (1) .

[2]、杨亚莉.对电力多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 (理论版) , 2009 (23) .

[3]、谢胜.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发展战略分析[J].大众科技, 2006 (3) .

[4]、黄耀章.电力多经企业的战略抉择[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5 (9) .

[5]、夏军.电力多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研究[J].市场论坛, 2006 (2) .

[6]、张毅.浅谈多经企业的发展[J].价值工程, 2010 (5) .

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管理 篇8

关键词:经营城市,规划,措施,管理

近年来,“经营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正在为人们所接受。所谓经营城市,就是将经营思想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在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下,采取流通、组合、裂变、出租和转让等形式,对城市资产进行有效运作,实现政府对城市建设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在这种形式下传统城市规划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如何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把握好规划原则,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有必要对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寻求解决对策,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事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 经营城市的现实意义

城市聚集了众多的可供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客观因素,拥有庞大的资产资源优势和优先发展优势,开展城市经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1)经营城市能有效地聚集大量资金。因为城市本身就是国有资产,并且是最大的国有资产。经营城市可实现和聚集大量资金,解决发展城市经济资金不足的问题,是经营城市最直观、最有效益的成果。2)经营城市可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经营城市将资产按市场要求进行配置,能大大改善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和美化环境。3)经营城市有利于推进国企的改革。经营城市是以企业为中心,实质是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面上推进企业资产重组、整合,是企业改革深入发展的助推器。4)经营城市能使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土地、房屋等发挥最大的效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等是一笔庞大的存量资产,它们能够直接带来效益,因而可以用市场化手段进行经营。5)经营城市还能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

2 经营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

2.1 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在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四个环节的城市建设中,规划是先导。通过对城市的发展目标、性质和规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重点建筑的规划上,向人们展示城市各个区域的发展前景,努力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争取以特色创品牌城市。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1)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经营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2)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灵活性;3)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4)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

2.2 如何迎接这一挑战

1)搞好经营城市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着手,与之对应的我们要从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入手加强城市规划的管理。通过从城市规划着手,有计划的全面改造城区基础设施,对建成区域进行功能改造和升级;争取适时调整行政计划,使城市规划适应经营城市的需要,体现城市的功能分区特点,优化城市生活环境和经济布局。2)搞好经营城市必须要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土地作为城市最大的资源,也是最重要、最珍贵的资产,在经营城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地收入也成为财政的重要来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通过有偿出让、转让。土地出让转让的关键是土地价值问题。尽管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具体某一块用地来说,它的价值往往由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情况和城市规划确定的开发条件来决定。现代社会,城市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要依赖于土地,而城市土地供给具有稀缺性,其外延式供给数量是有限的。只有相当数量的土地资源、资产集中在政府储备库里,进行土地优化配置,才能形成土地利用布局适当、效果合理及综合效率最高的模式。通过城市规划的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开发商与城市政府收益分配比例,可以为政府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通过规划管理的手段,使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收益回流到政府的口袋中,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3)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规划,规划管理要靠“两手抓”。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如果城市规划不利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就无法对城市建设实施有效的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往往会造成对公众利益的侵害。市场调节的结果也往往使直接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而维护城市正常功能的绿地、道路交通设施等公益事业仍然难以吸引投资,只能依靠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城市规划的调控来解决。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管理工作既不能单靠行政手段进行控制,也不能仅靠市场调节进行规范,而要靠“两手”:a.行政法规“有形的手”;b.市场调节“无形的手”。4)城市规划要为城市建设经营筹集资金。当前城市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设资金问题。没有建设资金,规划得再好也没有用。在国际上,城市建设资金一般有三个来源:a.税收;b.级差地租;c.各种收费,增加城市积累。就我国来说,税收不是办法,规划费用也不是办法,国务院早已三令五申,不许乱摊派。地方政府唯一能掌握的是级差地租。通过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手段,科学的测算,利用级差地租的杠杆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3经营城市的关键点及规划管理的对应措施

城市资产商品化、经营活动资本化、经营手段市场化、经营目的效益化,这直接关系到经营城市运行机制的建立,是经营城市工作推进的关键所在。

城市规划管理的管理措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城市规划管理是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作出规定。2)调控。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3)规范。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考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者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4)保障。城市规划管理对合法利益的保障作用是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5)服务。规划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它的服务主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服务来体现。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转效率、规划管理人员服务质量的优劣、规划局形象的好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效果。例如,规划管理人员的腐败会直接增大投资者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反之,良好的服务会增加投资成功的机会,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

4结语

由上可见,在我国市场化改革日益深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地区竞争日益强烈,经营城市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地经营和改善城市环境,把握好城市规划与投资环境的关系,充分了解和努力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经营的能动作用,以营造最佳投资环境,是城市规划管理者应该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经营规划 篇9

一、林区城镇规划与经营城镇的基本情况

一是秉持生态经营理念, 利用优势规划城镇, 构建宜居、宜游山水城镇。在城镇规划与经营中, 将生态经营理念纳入城镇管理之中, 利用当地的绿色资源,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建设一个绿色的、可让更多人分享的生活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处休闲放松的优美环境, 更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打造了一个放心的健康存折。二是纳入地域文化理念, 依托产业经营城镇, 构建宜居、宜业的山水城镇。以地域文化为依托, 形成了地域鲜明的城镇文化产业。构筑经营城镇的精神世界, 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方面探寻城镇规划与经营的有机结合之路, 向“城在林中, 林在城中”的目标迈进。以此形成产业, 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独具特色的城镇规划与经营方式不仅仅是扮美了山水城镇的面孔, 更为打造山水城镇烙上了拥抱自然的印记。三是本着以民为本的理念, 利用民生工程规划城镇, 构建宜居、最美的山水城镇。任何地区的城镇建设, 都需要破旧立新, 而破旧立新最难破解的是人们的期望值。实现了城镇规划与经营和谐发展, 就是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城镇发展的成果。建设属于所有人的城镇, 扎实做好民生工程建设。在城建工作中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 急群众之所急。漠河县北极村在房屋产权置换和土地征收工作中, 坚持把保护被征收居民的合法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由实施单位按合法建筑面积给予产权置换, 拆一还一, 互找差价。对被政府征收的土地给予补偿, 并对农民给予固定的工资来源, 同时采取自愿的原则, 安置农民进行二次就业。四是采取以商建镇的理念, 利用项目建设经营城镇, 构建宜居、宜游的山水城镇, 两手一起抓, 两手都要硬, 以招商促城镇规划与经营。以机遇、分享、合作、共赢为理念, 吸引了一大批有实力、有诚意的客商和朋友, 充分保障了城市规划和经营城镇的快速发展。

二、林区城镇规划与经营的路径

城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 必须找到一条科学的路径,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破解土地、资金等一系列制约城镇经营发展的难题, 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城镇。

(一) 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山水城镇, 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规划是经营城镇的龙头, 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础依据。结合自己实际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差别化的城镇规划与经营目标。通过引入规划设计的竞争机制, 提升设计效率, 提高设计质量, 降低设计成本, 推动工程建设。在规划时, 要把工业园区的经营纳入城镇总体规划, 逐步实现产城融合。

(二) 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山水城镇, 需要更为优美的城镇环境

要把“绿色”作为林区城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要进一步净化自然环境。以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 以开放式的公园、游园、广场为景点, 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扩地增绿等手段, 增加城镇绿量, 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绿化系统。实现建楼绿一点、建路绿一线、建区绿一片, 努力提升城镇形象。做到“一草一木都是精品, 一砖一瓦都是艺术”, 充分彰显个性, 提升特色。实现城在林中立、房在绿中现、人在花中行的绿化效果。

(三) 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山水城镇, 需要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城镇发展的根基。需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要建设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影院;需要合理布局, 迅速建设一批体育场所, 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等, 以满足群众休闲娱乐、体育锻炼的需要。同时, 要创造条件建设大广场, 满足大型演出需要。需要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要从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做起, 拓展交通渠道, 提高群众的出行条件。要加大农贸市场改造力度, 降低老百姓买菜的成本。努力把更多的专业市场、著名超市、大型购物广场引入城镇, 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 提升生活品质。

(四) 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山水城镇, 需要更为高效的城镇管理

三分建设, 七分经营。城镇经营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城镇的文明程度。需要更加善于经营的干部队伍, 需要更加规范的管理秩序, 在城镇经营上全面引入竞争机制, 为城镇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城管、公安、工商、环保等相关部门要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城镇经营新模式, 推进城镇经营市场化和社会化运行。

(五) 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山水城镇, 需要更加繁荣的城镇经济

经营规划 篇10

中小企业的发展受自身企业性质、企业所处经营环境、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之间同样互相影响, 共同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本文仅研究经营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着企业制定发展战略。

经营环境, 即中小企业发展所处的政治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地理环境等方面的汇总, 这些环境综合组成了中小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发展环境空间, 中小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环境因素。

1. 政治政策环境

所谓政治政策环境即企业所在地区享受的国家以及地方的各种中小企业扶助政策集合。以往, 由于中小企业的“多、少、散、乱”的不稳定性, 导致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不够, 致使很多政策倾斜向大型企业。经过近十几年来, 各种经济危机冲击下,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要程度有了清醒的认识, 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地方政府更是根据地区特点对中小企业制定更加细化的扶助和优惠政策。而中小企业在制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时, 应对国家政策趋向和地方政策有着准确地把握和预测, 使本企业的发展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护航下, 顺利发展。而不是逆着国家和地方政策或者偏离政策, 为企业后期发展增加瓶颈。

2. 经济环境

有这样一种现象, 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中小企业越多, 而且竞争越激烈, 市场经济充满活力, 人、财、物资源流通空前活跃。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 中小企业相对较少, 竞争相对激烈, 市场经济缺乏足够活力。但这并不是说, 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中小企业没有存在的必要, 正相反, 在这些地区, 中小企业受到的竞争冲击较小, 企业根据地区经济环境和自身特点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积极合作实力企业, 运用先进管理理念, 充分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 完全可以使企业做大做强。而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应充分利用地区优势, 制定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战略, 合作大型企业, 保证企业上游和下游产业链完整, 在保持企业优势的情况下, 图谋更高级别的发展。

3. 社会文化环境

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是由该地区地方文化、习俗、生活习惯、消费观以及外来人口长久的文化冲击等综合形成的社会文化底蕴。例如, 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市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 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乌海地区的社会文化是伴随着煤炭资源和城市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 因此, 乌海的社会文化具有浓厚的企业文化、移民文化和新兴的城市文化相结合的色彩。乌海尽管没有自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 没有固有的地域性传统习俗, 但文化融合能力却非常强大、不保守、不排外、不墨守成规;任何新生事物都可以在这里生根开花、任何新观念都可以在这里被接受。由此带来文化上的兼容并蓄, 形成了自己没有地域局限、不受传统束缚的文化特征——勇于创新, 善于吸收, 多元并存。

乌海地区最具特点的文化是企业文化。经济中占绝对比重的工业, 遍布全市的大中小型企业以及从业者一半以上的企业职工, 使得当地的文化构成上, 企业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承包、转制、兼并、破产、重组形成的企业文化, 内容丰富, 影响广泛, 特色鲜明, 并且逐渐形成不同类型的企业共有的一种企业精神:创业、争先、奉献。

因此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时, 要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 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 例如, 该地区的员工普遍追求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荣誉, 则企业应多设置各种荣誉称号, 多种表扬途径, 让员工成就自我价值的实现。如该地区员工以追逐高待遇为主, 则企业应注重提高员工待遇和福利水平等等。利用文化背景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企业周围, 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

4. 技术环境

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相比, 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往往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 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 则不能扩大规模, 降低成本, 不能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大型企业则可以通过引进技术降低成本, 增强市场竞争力, 更加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甚至导致中小企业的关闭破产。中小企业在技术方面主要存在着创新人才的缺乏、中小企业生存寿命短、技术创新低的发展机制还有待加强、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等问题。

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 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就等于缺失了最基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必将被市场淘汰。因此, 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 必须站在自身科学技术水平上为企业谋求长久的发展。如果企业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 则企业应当采用与其他企业联合发展的战略, 在利用其他企业先进技术的水平上, 谋求创新, 以支撑本企业更强劲地发展。

5.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一个企业所在的地区具有的地理优势, 例如我国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区、呼包鄂经济圈等等, 这些地区有着大量的各行各业的大中小型企业, 人财物资源极其丰富, 市场流动性强, 竞争激烈, 企业新陈代谢速度快, 融资相对容易等一系列优势。在此类地区, 虽然同样伴随着竞争残酷等缺点, 但同样伴随着大量的机遇, 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 不但要充分研究本行业的所有企业, 同样也应关注其他行业的企业, 关注企业上下游有业务联系的企业, 寻求更多合作的可能, 为企业多元化寻求尽量多的盟友, 增强企业抵抗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企业的战略眼光也可以放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企业, 利用自身所在地区的优势, 以己之长, 补己之短, 建立长久可靠的业务联系, 增加企业资源流通能力, 总之, 企业应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 为企业谋求更多的机会。

6. 法律环境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中小企业良好快速发展的保证。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法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中小企业竞争方面的法律, 包括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制度等。二是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法律, 如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法、中小企业技术促进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等。

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 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备, 缺乏平等、透明的法律环境, 融资法律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等。因此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财政税收、技术和社会服务的法律环境。

因此, 企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 应当充分考虑地区司法机构在国家中小企业方面法律背景下制定的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 充分利用地区法律所带来的便利, 为企业保驾护航, 尽量不要涉及法律灰色地带, 钻法律的空子, 不能因为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企业长期的发展, 为企业埋下不良隐患。

经营规划 篇11

关键词: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经营管理建议,湖南新邵

新邵县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了全县“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及经营管理建议介绍如下。

1 基本情况

新邵县建置于1952年2月, 是湖南省地理中心县。位于雪峰山脉东侧, 资江中上游, 邵阳盆地和新 (化) 涟 (源) 盆地之间。东北紧连涟源市, 东南毗邻邵东县, 南抵邵阳市区和邵阳县, 西接隆回县, 北靠新化县、冷水江市, 国土面积1 780.91 km2, 人口81.47万人。

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2.1 队伍组织

“十二五”调查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林业局、财政局、发改局、国土资源局、民政局、统计局等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以及由省、市、县林业主管、技术部门组成的专职检查小组。全县按乡 (镇、场) 分6个外业调查小组, 具体完成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任务, 并聘请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2.2 调查内容

2.2.1 基本内容。

确定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 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 (复查) 经营区划和林地区划[1,2,3];调查各类土地的面积和林地权属;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和权属;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按小班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意见。

2.2.2 专项内容。

专项内容包括森林固碳量现状及生态效益调查, 县级城市森林与绿地资源调查, 国家公益林与省级公益林资源的核对、核实, 重点地段空气负氧离子监测, 古树名木调查。

2.3 调查方法

基本内容采用卫星遥感判读与实地验证、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专项内容大部分则利用基本内容的调查成果, 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进行统计、汇总;另重点地段空气负氧离子监测则选择新邵县民政府大院内、白水洞风景名胜区停车场旁、水帘洞瀑布 (白水洞风景名胜区内) 、筱溪电站、白云岩、尧虞塘水库、龙山林场、雀塘镇清水村、赛双清公园等9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段, 采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中心研发的空气负氧离子测定仪器进行现场测定、评定。

2.4 调查过程

调查过程由前期准备、遥感判读区划、技术培训、外业调查、内业汇总、成果审定 (含修改完善) 等步骤组成。

2.5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由自检与互检、专职检查、市级检查和省级验收等步骤组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林地面积

全县土地总面积178 091.0 hm2, 其中:林地107 136.0 hm2 (包括耕地造林21.1 hm2) , 占土地总面积的60.16%;非林地70 955.0 hm2, 占39.84%;森林覆盖率55.25% (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覆盖率为4.07%) , 林木绿化率56.60% (其中其他灌木林绿化率0.90%、四旁树绿化率0.45%) 。

林地中, 有林地91 149.1 hm2 (乔木林地69 731.3 hm2, 竹林地21 417.8 hm2) , 疏林地504.4 hm2, 灌木林地8 844.5 hm2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7243.3 hm2, 其他灌木林地1 601.2hm2) ,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 764.7 hm2 (未成林人工造林地814.5 hm2, 未成林封育地950.2 hm2) , 苗圃地127.8 hm2, 无立木林地面积1 917.0 hm2 (采伐迹地250.3 hm2, 火烧迹地1 584.2hm2, 其他无立木林地82.5 hm2) , 宜林地面积2 828.5 hm2 (宜林荒山荒地2 616.5 hm2, 其他宜林地212.0 hm2) 。

3.2 林木蓄积量

3.2.1 林木蓄积总量。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3 690 726 m3, 竹林8 495.889 1万株。其中:乔木林分蓄积量3 469 682 m3, 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4.01%;疏林蓄积量7 066 m3, 占0.19%;散生木蓄积量109 977 m3, 占2.98%;四旁树蓄积量104 001m3, 占2.82%。

3.2.2 乔木林蓄积量结构。

乔木林分按优势树种分:杉木组870 861 m3, 马尾松组1 971 430 m3, 国外松组215 012 m3, 柏木组57 225 m3, 杨树组425 m3, 桉树组797 m3, 中生阔叶树组122 345 m3, 慢生阔叶树组185 215 m3。

乔木林分按龄组分:幼龄林127 013 m3, 中龄林1 466 024m3, 近熟林1 072 764 m3, 成熟林678 654 m3, 过熟林125 227 m3。

乔木林分按起源分:天然乔木林1 720 107 m3, 人工乔木林1 749 575 m3。

乔木林分按林种分:防护林1 943 840 m3, 特种用途林41 097 m3, 用材林1 484 745 m3。无乔木经济林和薪炭林。

乔木林资源质量:全县乔木林面积69 731.3 hm2, 蓄积3 469 682 m3, 平均蓄积49.76 m3/hm2。乔木林分优势树种单位面积蓄积情况统计见表1。

3.3 森林生态功能

3.3.1 城市绿地与森林。

县城建成区面积716.06 hm2, 绿地面积150.36 hm2, 绿化覆盖面积135.05 hm2;城市绿地率21.00%, 城市绿化覆盖率18.86%;县城建成区城市森林面积37.42 hm2, 蓄积1 147 m3。

3.3.2 森林固碳。

森林总碳储量246.47万t。按地类分:乔木林地167.83万t, 竹林地68.93万t, 疏林地0.45万t, 灌木经济林地2.02万t, 其他灌木林地5.474万t, 未成林造林地1.64万t, 苗圃地0.11万t;按碳库层分:乔木层148.89万t, 灌木层8.655万t, 草本层3.85万t, 森林土壤层6.44万t。

(m3/hm2)

3.3.3 森林生态效益。

根据国内外通用的森林生态效益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计算、汇总, 新邵县在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森林储能、净化大气、营养物质积累等8项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30.19亿元。

3.3.4 空气负氧离子。

在县境内选择9个重点地段设点进行了空气负氧离子测量, 其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2 100个/cm3、等级为7级的有1个点;1 800~2 100个/cm3、等级为6级的有2个点;1 200~1 500个/cm3、等级为4级的有3个点;600~900个/cm3、等级为2级的2个点;≤600个/cm3、等级为1级的有1个点, 即县政府大院 (280个/cm3) , 对人体健康不利。

3.3.5古树名木。

全县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1 069株, 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有45株, 分属9科11属12种;树龄300~499年的有266株, 分属22科25属29种;树龄100~299年的758株, 分属9科11属21种;得到挂牌保护的246株。

4 调查评价

4.1 方法优越

本次调查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调查流程分准备、实施和审查等3个步聚, 流程简明、可操作性强;成功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当前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 提升了调查成果质量[4,5];增加了森林固碳调查、重点地段负氧离子测定、城市森林与绿地调查、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与效益调查评估等新内容;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并拓展了调查成果的应用范围。

4.2 成果切实

全县分2个总体, 其蓄积量抽样控制调查精度均在90.00%以上, 全县抽样控制调查精度为93.08%, 精度可靠;同时, “十二五”调查与“十五”调查相比, 总面积、林地、乔木林地、竹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面积增加, 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减少 (表2) ;活立木总蓄积、乔木林蓄积、四旁树蓄积增加, 疏林蓄积、散生木蓄积减少 (表3) 。林地、森林资源成果如实反映了新邵县在“十五”后的10年中, 在林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可靠成绩, 数据真实、有效。

4.3 综合评价

新邵县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显著提高, 森林面积稳步增加, 森林蓄积持续增长, 全县林业工作转向以生态建设为重点;森林生态环境优良, 有利于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增加区域新型支柱产业;林业后备资源充足, 竹林资源丰富, 林种和树种结构趋向合理;同时, 也存在速生丰产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少, 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下降、森林质量下降等不足。调查成果充分说明了新邵县的林业发展潜力巨大, 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应结合资源特色综合考虑、整体推进, 为早日实现开放、平安、生态、富裕新邵而努力, 谱写新邵县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5 经营管理建议

5.1 构筑治理体系

当前中央对林业改革提出新要求和改革总目标, 把林业治理体系纳入国家治理体系总布局。新邵县应在坚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 加强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防治, 林业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处罚管理等方面,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 把推进新邵县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总目标, 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林业改革, 不断创新林业治理体系, 使林业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更加适应新邵县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要求, 真正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社会主义林业制度。

5.2 严格保护森林

一是与各乡 (镇) 、村逐级签订森林防火、资源保护责任状, 落实保护管理责任, 推行政府领导一把手森林资源消长目标管理责任制, 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二是向上级全面申请项目支持力度, 通过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抚育、公益林保护、退化防护林改造、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经营、森林碳汇、优材更替、珍稀树种造林、低质低效林改造、林业外资项目、矿区植被保护与恢复等工程, 采取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林地利用率, 增加森林面积, 营造改善和保护生态的环境。三是科学合理地发展经济果木林、油茶林、工业原料林、毛竹林等特色基地建设, 增加森林面积和提升林农经济收入, 改善林农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 逐步壮大林企经营实力。四是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制度, 禁止天然林采伐, 实施大径材培育、木材储备战略计划, 构建全县复层林、异龄林、混交林的森林模式, 增强森林生态整体功能。

5.3 提升林地生产力

一是利用国家重点工程和社会面上工程, 加大营造林生产力度, 促进疏林地、其他灌木林地和无立木林地转化为有林地;对立地条件较好、质量等级较高的林地, 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 以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森林质量, 增加森林蓄积, 促进林地生态功能提升;并依托地域、资源优势, 突出产业特色, “宜种则种, 宜养则养”, 开展农林复合经营和林下经济 (生态种植和养殖) , 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生产力。二是以优材更替、退化防护林改造等为依托, 加大树种结构调整力度, 大力发展香樟、楠木、檫树、榉树、红椿、槠树、栲树、南酸枣、银杏、刺楸、山毛榉、木莲、含笑、观光木等优良乡土珍贵树种, 增加乡土珍贵树种 (特别是乡土珍贵阔叶树种栽植面积并营建群落结构稳定的针阔混交林。

5.4 发展森林旅游

当前, 户外旅游是人们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 森林生态旅游更是人们对生态产品多元化消费的渴望和认同, 已成为全世界新型的经济增长亮点。新邵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白水洞、白云岩等地是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最佳载体, 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内, 应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养身、度假娱乐区域, 是促进县域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实现全县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策略。

5.5 深挖毛竹利用潜力

新邵县毛竹林面积21 417.8 hm2, 占林地面积的19.99%,应正确引导和鼓励林农进行毛竹林低效林改造, 挖掘和实现毛竹林规模培育利用产业链;引进和鼓励龙头企业进行竹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创新经营模式、经营理念, 创建特色产品和名优品牌;全面实施“以竹代木”研究与应用, 做大做强竹产业, 让森林休养生息, 更好地服务生态与民生, 实现生态富裕新新邵。

5.6 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

新邵县城市绿地率为21.00%、城市绿化覆盖率18.86%,远低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城市绿地率不低于35%、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 针对城市绿地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低的问题, 必须高举创建森林城市这一标准旗帜, 加大城市绿化力度, 制定城市绿化工作责任制, 确保城市绿地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的稳步提高, 为促进绿色湖南建设率先做出示范。

5.7 强化科技支撑

全面抓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作风过硬、责任心强的林业建设先锋队伍;突出专业技术人才优势, 培养服务于生态与民生林业的创新团队, 提升全县林业科技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强对外联系, 适时组织外派学习、聘请科研院校专家讲座、开展企业行政合作共赢模式等, 不断提高全县的林业科技贡献率, 筑建自身的林业管理、服务品牌。

5.8 健全资源档案

充分利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 建立并健全森林资源档案系统和更新管理机制, 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处理模式, 实时更新森林资源数据, 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动态, 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的资源数据, 以提高林业科学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舒相才, 李松辉, 陈建萍, 等.新岐社区森林资源调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8) :160-161.

[2]黄江效, 上官卉彦, 吴一凡.惠安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江西农业学报, 2014 (1) :102-106.

[3]邱实, 赵广亮, 杨华, 等.基于景观指数的八达岭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 2014 (11) :107-112.

[4]李泽, 杨忠兴.云南省宁蒗县森林资源调查与林业发展建议[J].森林工程, 2014 (6) :22-26.

上一篇:移动服务应用下一篇:AutoCAD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