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动式双语教学

2024-10-18

多元互动式双语教学(共11篇)

多元互动式双语教学 篇1

摘要:构建和谐多元化的高职高专双语文化课堂不能够只靠教师一方努力, 还需要学生贯彻教师的教学方法, 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 这样才能够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提升高职院校的学前英语课堂效率。在多元化高职英语教学课堂的构建方面, 教师要学会另辟蹊径, 要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这样才能够在双语文化素质提升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元化的教学课堂,高职院校,学前双语文化,教学

应试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 我国的英语教学对词汇、语法等陈述性知识的积累比较重视, 而对于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等程序性的知识并不重视, 最终导致教学课堂的模式比较单一, 课堂的教学气氛也逐渐变得沉闷枯燥,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够灵活的应用英语知识, 这样低的教学效率最终会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外语素质不高的情况出现。所以现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双语文化素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我省学前双语文化人才。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多元化的教学课堂在开展之前要将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 而教师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关键所在, 所以为了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紧密,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学校首先要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相关的机构曾经对几个高职学校进行过问卷调查, 在调查结果当中, 80%的学生会希望教师的素质能力符合与时俱进的特点;60%的学生对教师的职称高低不是很重视, 而对于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非常的重视;70%的学生会希望授课教师拥有比较高的学历。这些调查问卷的结果都显示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为了赶上时代的脚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向学生展现授课热情。教师在备课之前,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评估, 摸清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能力情况, 这样才能够在备课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 要向学生展现对学生的热爱, 在课堂之上不能够带着不良情绪上课, 更不能责骂学生来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的每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与鼓励, 学习中所犯的语言错误, 在不影响实际交流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进行责备, 尽量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 利用商讨的形式进行委婉的纠正。当然, 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怕得罪学生的思想, 该严格的时候要严格的要求学生的学习, 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不指正学生的错误。

2.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一观念一直是教师必须秉承的, 在这一理念的强调下, 教师要提供相应的帮助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旁辅助, 进一步加速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在课堂之外的工作时间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仔细的研究,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辅助以自身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够迎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 教师还要时刻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对教学方法及时的改正, 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

二、构建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时一定要从宏观上进行, 既要将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虑在内, 还要将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征等因素考虑在内, 这样才能够设置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般在选择教材时, 教师首先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形势发展, 根据教材设置标准。但是每本书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 总会有一些相对滞后的东西,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踏出教材的禁锢圈, 从其他各种媒体资料上选取适当的补充材料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置工作。例如, 在我国流传非常广泛, 深受学生喜爱的《中国日报》、《疯狂英语》等读物。

三、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有一定的方法, 但是却没有固定的方法, 教师在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之上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教师在选取教学手段时, 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等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秉承的, 最后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进行, 尽量避免出现教师只是拿一本书一支笔进入课堂的现象。

教学中, 评价是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语言学习的评价机制一般都是由语言的学习规律以及特点决定的, 开放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 所以评价机制一定要显现开放性。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普及, 教师应该用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后, 应该选取互相交换作文并进行批改的方式进行评价, 在这之后教师还要选取一篇作文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讲评, 最后要求学生自行修改各自的作文, 最后再交给教师进行批改。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 最终发现将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后,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以往过于重视结果的现象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学生们开始重视学习的过程, 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 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双语文化素质。

结语: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动力, 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也逐渐的成长, 这个过程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非常好的经历。在素质教育大力推广的今天, 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也成为了众多教师改革的主要任务, 在改革中培养学生更多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 提高双语文化素质, 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戴俊霞.人本主义教学法综述[J].国外外语教学, 2001 (2) :17-21.

多元互动式双语教学 篇2

【摘要】小班化是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多方位研究小班化教学领域的各种问题,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新课程改革专家认为课堂教学就是对话的过程,对话就充满着人际交往,如何针对小班化教学特点,介入多元人际交往形式,开启多种信息交流的渠道,从而激活小班化课堂教学,笔者尝试做如下思考。

【关键词】小班化;课堂教学;人际互动

小班化最大的特点是班级人数少,因此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就显而易见,就是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组织开展各类教学互动,学生参与活动的面较大,教学反馈的回路较短,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并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所以小班化班级在儿童个性发展、独立精神等方面对学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课堂人际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小组、教师与全体学生、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个体与小组、学生个体与全体、学生小组与小组、学生小组与全体等形式,因此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班级小组的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发挥人际互动对教学产生的积极作用。

当然由于小班化班级人数较少,人际交往互动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由于人际互动的对象有限,小班化儿童在获取多种信息的途径比较狭窄;同样由于班级人数较少,人际交流的气氛也显得不够浓郁,导致某些教学环节比较沉闷。

如何改变不利因素,充分利用人际互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介入多元人际互动机制,激活小班化课堂教学,使小班化教学充满活力?笔者的思考如下。

一、?n前小研究,引入家长的参与

在小班化教学中,我们在小组合作之前,设置了课前小研究的环节。课前小研究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方式搜集文本的有关信息,同时初步理解文本中的有关语言文字。为了增强课前儿童对文本信息的了解,我们在设置课前小研究时,引入家长的参与,这样儿童不仅可以独立思考、翻阅相关书籍,同时可以与家长讨论,收取来自家长的信息源,丰富儿童的信息量,这对于课堂的交流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教者出示了如下前置性练习。

1.初读课文,记住以下词语,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辽阔 壮观 星罗棋布。

2.个人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听听爸爸妈妈是怎么评价你的。

3.选择两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听听他们有什么看法。

(1)南沙群岛美丽在哪里?

(2)为什么把南沙群岛比作一串串晶莹的珍珠?

(3)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4)为什么说南沙群岛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5)作者为什么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引进了家庭的元素,亲情对孩子来讲是十分可贵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孩子们乐于参与,也能知道大人们是怎么看待儿童的问题。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实时提问“对于这个问题,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看?”,这样就把小班人际交往的人数增加了1~2倍,人际互动的信息源也增加了1~2倍,因为每个孩子的家庭都是一个无穷的智慧保障,不同的爸爸妈妈由于他们的职业不同,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会不一样,这样就增加了课堂人际互动的要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虽然爸爸妈妈没有来到课堂,但是他们的信息、观点已经走进课堂,他们的智慧已经影响到儿童的成长。同时通过课堂交流,孩子们又把课堂的信息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家庭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研讨室。这种学习方式对于人际互动起到积极作用。

二、难点突破,引入不同学科老师的参与

小班化教学由于人数少,教师空间资源就比较开阔,大班额不能施展的活动,小班化教学就显示出它的优势。

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一文后,教者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过了几天,小骆驼又在河边照镜子,小红马又来了,它们会发展怎样的故事呢?我们分小组来编一编故事,并表演出来。教师提示:这个环节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要求一节课的时间完成,每个小组可以邀请一位你喜欢的老师参与。

这时候教室里立即热闹起来,学生们也迅速邀请了5位老师,这五位老师分别是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科学,根据五位老师的指导,小组排演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故事续编很快出炉了。由于不同学科老师的参与,各小组的表演富有不同的色彩,音乐老师参与的小组,选择了《龟兔赛跑》的背景音乐,小骆驼在沙漠里行走就像小白兔一样轻快,小红马则像小乌龟一样沉重;美术老师参与的小组,每一种动物都戴上了头饰,色彩鲜明,场面活跃;体育老师参与的小组语气铿锵有力,动作鲜明生动,还有点恶作剧;信息老师参与的小组,运用多媒体做出了沙漠背景图,让人身临其境;科学老师参与的小组,头头是道,理由充分。

这是一节意想不到的语文课,由于不同老师的参与,人际互动竟产生如此色彩纷呈的课堂结果。通过这个环节,各小组在互动交流后产生了不同的智慧碰撞,语文课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由于不同学科教师的参与,语文课变得开放而有活力,儿童的思维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是从单一思维走向综合运用。

三、我做小老师,引入不同角色

课堂人际互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大班教学相比,小班化课堂空间比较开阔,选择教学的方式也比较自由,小老师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的一种多元互动的人际方式,孩子们通过角色转变,增强人际互动的多样性,并且由于角色转变,儿童的心理也得到多元发展。

在教学古诗《山行》一诗,教者提出:明天的语文课我们学习《山行》,每一个小组教学一个部分,选一位同学做小老师,好不好?顿时教室就热闹起来。

通过抽签,5个小组的教学任务是:1.理解生字词(第三小组),2.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小组),3.理解第1、2两句诗(第五小组),4.理解第3、4两句诗(第一小组),5.课外拓展杜牧的诗(第四小组)。

第二天上课,5位小老师俨然受过专业训练一样,井然有序。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第二小组的小老师突然被一个同学的问题卡住了。有同学问:斜为什么读xiá,而不读xié?小老师十分机智地说:这个问题嘛,请老师回答?人际互动转换得如此生动愉悦。作为老师,本人也十分谦虚地站起来说,其实读xiá或读xié是因为古今读音的差异,同时为了押韵的需要。同学们立即恍然大悟,小老师说:“大家觉得回答得怎样?”教室里立即响起了掌声。

轻松愉快的人际交往给课堂带来生机活力,如此的语文课堂不正是师生平等交流的生动画面?

四、“小博士”进课堂,引入人机互动

在新的形势下人际互动的模式已经不能停留在一般层次水平上,人机互动也是现代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小班化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拓展人际互动的方式。

例如教学《水上飞机》一课,教者制作了人机互动教学课件,把教学内容置于电脑平台、手机客户端,学生只要下载客户端就可以轻松上课,由小博士带领学生走进“水上飞机”,每一个板块都分为:小博士为你讲解、小博士向你提问、你还有问题吗。学生在人机对话中步步为赢,深入了解“水上飞机”外形、兄弟(分类)、用途以及大胆创造新式的多用途“水上飞机”。

这种大胆尝试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形势,也为儿童走上社会,开展多种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多元互动式双语教学 篇3

【摘要】构建和谐多元化的高职高专双语文化课堂不能够只靠教师一方努力,还需要学生贯彻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这样才能够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提升高职院校的学前英语课堂效率。在多元化高职英语教学课堂的构建方面,教师要学会另辟蹊径,要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在双语文化素质提升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元化的教学课堂 高职院校 学前双语文化 教学

应试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对词汇、语法等陈述性知识的积累比较重视,而对于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等程序性的知识并不重视,最终导致教学课堂的模式比较单一,课堂的教学气氛也逐渐变得沉闷枯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够灵活的应用英语知识,这样低的教学效率最终会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外语素质不高的情况出现。所以现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双语文化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我省学前双语文化人才。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多元化的教学课堂在开展之前要将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而教师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关键所在,所以为了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紧密,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校首先要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相关的机构曾经对几个高职学校进行过问卷调查,在调查结果当中,80%的学生会希望教师的素质能力符合与时俱进的特点;60%的学生对教师的职称高低不是很重视,而对于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非常的重视;70%的学生会希望授课教师拥有比较高的学历。这些调查问卷的结果都显示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为了赶上时代的脚步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向学生展现授课热情。教师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评估,摸清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能力情况,这样才能够在备课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要向学生展现对学生的热爱,在课堂之上不能够带着不良情绪上课,更不能责骂学生来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的每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学习中所犯的语言错误,在不影响实际交流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进行责备,尽量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利用商讨的形式进行委婉的纠正。当然,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怕得罪学生的思想,该严格的时候要严格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不指正学生的错误。

2.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一观念一直是教师必须秉承的,在这一理念的强调下,教师要提供相应的帮助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而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旁辅助,进一步加速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在课堂之外的工作时间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仔细的研究,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辅助以自身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迎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教师还要时刻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法及时的改正,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

二、构建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时一定要从宏观上进行,既要将教学大纲的要求考虑在内,还要将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征等因素考虑在内,这样才能够设置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般在选择教材时,教师首先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形势发展,根据教材设置标准。但是每本书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总会有一些相对滞后的东西,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踏出教材的禁锢圈,从其他各种媒体资料上选取适当的补充材料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置工作。例如,在我国流传非常广泛,深受学生喜爱的《中国日报》、《疯狂英语》等读物。

三、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学有一定的方法,但是却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在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之上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教师在选取教学手段时,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等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秉承的,最后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进行,尽量避免出现教师只是拿一本书一支笔进入课堂的现象。

教学中,评价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语言学习的评价机制一般都是由语言的学习规律以及特点决定的,开放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所以评价机制一定要显现开放性。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普及,教师应该用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后,应该选取互相交换作文并进行批改的方式进行评价,在这之后教师还要选取一篇作文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讲评,最后要求学生自行修改各自的作文,最后再交给教师进行批改。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最终发现将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以往过于重视结果的现象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们开始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双语文化素质。

结语: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动力,学生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也逐渐的成长,这个过程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非常好的经历。在素质教育大力推广的今天,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也成为了众多教师改革的主要任务,在改革中培养学生更多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提高双语文化素质,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戴俊霞.人本主义教学法综述[J].国外外语教学,2001(2):17-21.

多元互动式双语教学 篇4

一、差异教学的内涵及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

(一) 差异教学的内涵

关于差异教学东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下了定义。我国学者华国栋在他的《差异教学论》中提出:“差异教学就是在班级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差异, 满足学生个别需要, 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笔者认为简单来说差异教学就是在考虑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而实施的有针对的教学。那么何谓学生差异?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包括个体内差异和个体间差异。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系统内各因素不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如某一学生数学逻辑智能强, 但身体运动智能却相对较弱;个体间差异指人与人间的差异, 如相同的内容, 不同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效果都会有所不同。因此, 差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 包括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等, 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 促进其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 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差异教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差异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看到学生的共性, 更要看到差异, 并且要善于利用这种差异, 将其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 采用立体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使每个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 在差异中得到提高, 培养出不同个性的学生以适应多元化社会的需求。

(二) 多元智能理论对会计双语差异教学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拥有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但这些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有着不同的组合及表现形式, 因此, 每个人的智力特点都各有不同。如演说家、主持人的语言智能比较强, 而舞蹈家、外科医生的身体运动智能比较强。八大智能同等重要, 它们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相对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 不能说谁更聪明, 或者谁更笨, 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个方面有优势, 在哪个方面处于弱势。换句话说, 人各有智, 智各有异, 没有差生, 只有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的不是体现在智力的高低上, 而只是学生智能优势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教育的责任不是去鉴别出哪些学生聪明, 或哪些学生不聪明, 而是要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 从而采用适当的方法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只要为他们创造发展智能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某一智能领域的佼佼者。

这一理论为实施差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面对差异, 教师应形成因内容而异和因人而异的“差异发展”的教学观。改变以“说教式灌输、单向性传授”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 从差异出发, 为了差异发展, 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激发学生的强势智能, 提高其弱势智能,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 教师在进行会计双语教学时, 要充分利用多元智能法“互动式、多向性”的教学特点,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激活、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会计双语的兴趣与动机, 帮助学生发掘和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智能, 为学生拓宽运用自己知识的方式, 拓宽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渠道。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校会计双语差异教学策略

(一) 学习形式分组化

传统教学基本上都是老师站在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 这种方式无形中加大了师生间的距离, 同时也不利于同学间的互动。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智能优势与劣势, 教师应当在对学生差异完全了解的基础上, 进行合理的分组, 以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就会计双语教学而言, 其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有的学生语言智能较差, 英语基础薄弱, 但可能其对会计专业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 而另外有些同学虽然英语基础较好, 但学习专业课总觉得有点困难, 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学生分在一组。这样, 小组成员通过沟通交流, 借助彼此的语言优势与专业优势, 提高学习效果, 达到双赢。再比如有些同学身体-运动智能较好, 因此在会计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而有的同学则自然观察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较强, 但动手能力较差, 这样的同学也可以组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 小组内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 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 强化自己的弱势智能, 在互相帮助中增强学习的乐趣与信心, 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也会促进学生人际关系智能的发展。但应当知道, 这种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 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调整。

(二) 教学目标层次化

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 首先要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的过高, 大多数学生都难以达到, 会造成学生的沮丧情绪, 反之, 目标制定的过低, 又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目标不能仅考虑学习目标, 更要考虑能力目标, 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方面的智能。就学习目标而言, 单一的目标无法满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因此必须制定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教学目标真正发挥其作用。以会计循环的双语教学目标为例, 可设置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 (1) 基本层次:掌握会计核算的流程, 并能用中文进行账务处理; (2) 中间层次:要求学生不仅能用中文进行会计处理, 同时要求掌握英文专业术语, 能够看懂相关的会计专业英文资料; (3) 最高层次:要求学生能用中英文进行会计处理, 同时能用中英文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 并了解中西方会计核算的异同。在这一教学目标体系中, 对于基本层次, 要求所有同学必须达到, 中间层次, 大多数同学也都可以达到, 而最高层次, 可能暂时只有少数同学可以达到, 但老师要鼓励那些达不到的同学, 不要气馁, 虽然暂时无法达到, 但只要努力就可以向那个目标靠拢。这种教学目标模式就好比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阶梯, 有些人可能每次只能上一步, 而有的却能一下子上两步或三步, 但不管怎样最终都会达到终点。

(三) 教学方式多样化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差异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 教师必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智能优势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会计循环为例, 教师要求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做有关会计循环中所涉及到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收集分类。教师通过该任务活动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 这种真实的学习材料有些来自学生的真实经历, 如购物的发票, 坐车的车票这些都是原始凭证, 是他们所熟悉的;有些来自于学生经过其他渠道如网上下载等分析获得的。这改变了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被动方式, 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信息环境, 从而也激发了他们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播放会计人员在会计循环工作中真实的操作视频, 再配以中英文双语的讲解, 然后发给学生真实的凭证、账簿让学生亲手操作, 这一过程既满足了那些身体-运动智能较好同学动手的需求, 也使那些自然观察智能和语言智能较强的同学通过视频观看和教师讲解领会所学知识。此外, 教师还可以采用模拟实物流程、小组观摩、讨论、中英文辩论等多种方式开发学生多种智能, 激发学习动机, 使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觉得学习枯燥, 进而提高会计双语教学效果。

(四) 作业布置差异化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能力扩展阶段。以往教师布置的作业不考虑学生差异, 从题目、要求、形式到答案都是统一的。这种“一视同仁”的作业造成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要正视这种差异, 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把作业分为基础题、巩固题和扩展题。基础题主要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 主要适用于学困生;巩固题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 适用于大多数学生;扩展题, 题型灵活多样, 偏重于理解、想象和知识的综合运用, 适用于少数优秀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做基础题、基础题+巩固题、基础题+巩固题+扩展题、巩固题+扩展题。这种自主选择的“弹性”作业对所有同学来说都易接受。但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为了偷懒都只选择基础题或巩固题的现象, 教师可以采取在考试中增加平时成绩等手段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扩展题。如在讲解完全部的会计流程后, 老师可以要求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理解了英文教材后用中文进行会计处理;而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来说, 要求其用英文做全套账务处理, 并编制报表;而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用英语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组织学生用英语宣读财务报告、质疑讨论。通过这些针对性的练习, 各层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可以有效地减少抄袭现象, 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五) 考评方式多元化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评价理论是在对传统的教育评价的分析、批判与改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它是一种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新的多元评价方式。尊重差异的评价提倡不以成绩论优劣, 不侧重评价学生的弱势智能, 评价更为关注学生所具有的智能种类, 强调识别学生智能的强项和弱项, 以便依据评价结果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 根据评价的结果重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智能强项, 同时加强智能弱项。

然而, 目前众多的会计双语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缺陷或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课程测试中往往简单地以笔试或写论文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这种方式显然忽略了会计双语教学鲜明的综合智能培养特色, 忽视了对学习者综合智能发展状况的检测, 使多元化的智能发展趋向简单化, 从而抑制了有着不同智能发展特点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 就会计双语教学考评而言, 可采用笔试+口试+实践三合一的方式进行考评。不同的学生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善于动手, 这种三合一的考评能够综合考虑学生的差异, 同时也能体现出会计双语教学对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当然在具体考核时教师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考题,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另外, 评价不应当只注重结果, 还要重视过程, 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对在会计双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 用多维度的评价标准来进行多维的评价。

总之, 面对高校会计双语教学的改革, 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学生的差异, 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努力探索差异教学, 全面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树仁:《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8期。

[2]David Gardner&Lindsay Miller.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实施多元互动优化语文教学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优化教学;多元互动

当前的语文教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师主导课堂、以分析课文代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课堂交互主体单一、互动程度不够、深度不深等现象。要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聚焦课程课堂,实施快乐教育”的课改目标,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就必须要在课堂交互主体、互动方式和策略上做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多元互动策略的研究,旨在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多主体的多元互动,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拓宽信息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多元交互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一、注重设计,发挥各自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把教师和学生视作教学活动中的绝对主体,教学设计变成了师生对话的设计,忽视了新课程背景下开放、多元的小学语文课堂的特征,既禁锢了教师创新教学思想,又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深入参与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丢掉了能力;知道了方法,却无法应用于语言实践。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多元互动,就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语文课程、不同的课型,明确主要参与对象和各角色应该发挥的作用,科学设计适合在教学中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在与不同主体的交互影响中,形成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注重活动,实现自主互动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而创设更多语文实践机会是关键。高效的课堂教学观认为,应改变传统以讲授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是一个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组成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活动为载体,实现活动中多个参与角色的互动。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活动中最直接的实践与体验者。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应是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的面和量,在参与中吸收的信息的多少和受到的积极影响的大小。因此,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语文素养的养成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活动的开展,目的不单是知识的传授、巩固,应为学生提供更广的实践机会,更深入的实践操作,从而真正在实践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2、教学活动中主要参与对象的自主互动,相互影响是关键。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促使主要参与对象更自主、更充分的互动、影响,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活动中,这种影响是自主的,是交互的,而不是被动的、单一的。如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默读批注。此时,默读活动参与的主要对象,就应是学生与文本,教师就应尽量减少其他对象的参与,放大学生与文本的反复影响。默读前,提出学生默读的要求,让学生带着要求,去进行较深入的自主阅读,学生通过“读──思──写”的学习方式的反复,通过“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走出文本”的过程反复,让学生在文本中涵泳,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而实现默读目标的达成。

3、教学策略的选择,应以促进学生实践互动为重要标准。科学有效地选择课堂教学的策略,是课堂是否高效的关键。而教学策略的选择,应关注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对象是否能真正参与语文实践,是否能实现深层互动为目标。在识字教学中,生字是学习的主要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借助图片、实物,并创设说、用的活动,实现这二者的深层互动,提高识字教学效益;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是学习对象,学生是主体,利用教材、补充资料,设置默读、朗读、探究读、品读的活动,利用多媒体等实现实践互动,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在口语交际中,语言表达是主要目标,因此所有人都是参与的主体,通过提供说的主题、营造说的情境、创设说的机会,就能实现教学目标;习作教学中,写是主要目标,因此,教师设置写的主题,通过读文本、看图片、参与活动、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引导学生想写、能写、会写,就能实现教学目标。

三、认定目标,搞好教学评价

实现高效课堂建设,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是我们实现高效课堂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教学多元互动的理念,倡导教学活动参与对象实现多元的、深入的互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素养。那么,我们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中,是不是也要关注多个参与对象呢?其实,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学生知识能力及素养的成长。教学实施中,要考虑多个参与对象,他们都是为全体学生的成长服务的。教学评价中,考虑多个参与对象在教学中效果的发挥,考虑组织和实施是否恰当,根本目的都是为达成学生成长这一目标服务的。因此,学生的成长,是评价高效课堂的核心标准,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标准。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语文能力,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习得。小学语文教学多元互动,正是基于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倡导通过组织多个对象参与的,深层互动的语文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的习得、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形成,真正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目标。

多元互动式双语教学 篇6

关键词:双语幼教,音乐教学,多元文化

幼教是教育的基础性阶段, 我国一直倡导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音乐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是幼教中的核心性内容。幼教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透过音乐渗透一定的音乐知识、音乐情感体验、音乐中融合的德育、道理等等, 促使幼儿全面的发展。双语幼教作为特殊的幼儿园, 其面临的不仅是双向语言的全面发展, 而且就音乐方面来说还面临着新疆地区的民族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其他民族音乐、世界音乐等等。从而促使了双语幼教的需求面拓宽, 音乐教学作为幼教中的基础性内容, 它是随着幼教的需求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智力多元化发展与双语幼教的需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在此, 笔者结合实践粗略的谈一下双语幼教需求对音乐教学与多元文化关系的研究。

一、音乐教学是多元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所说的双语幼教不同于一般的英语和汉语双语而是新疆的民族语言和汉语, 诸如:维吾尔族语和汉语。这样背景下的幼教音乐教学从需求上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即:其教学一方面需要全面发展幼儿, 另一方面对民族语言以及精神的传承等等, 其本身是多元化的。尤其在强化以汉语文化为基础的音乐教学中, 彰显民族音乐、渗透音乐教育等则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从而也就促使了双语幼教音乐教学成为多元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双语幼教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基于多元文化的内涵基础之上, 坚持双语音乐教学。

在新疆地区, 民族语言和汉语是共同存在和发展的, 其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积累过程, 这与国外音乐中的诸多音乐流派共同发展相类似。相对于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 国外比较提倡多元音乐教学, 这样能够兼顾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也能够兼顾教育对象的多元发展, 而这也正是双语幼教音乐教学所需求的。从这个角度来说, 音乐教学是多元化的前提和基础, 是其理念实施的阵地。尤其, 在双语这样的背景下, 音乐教学的多元化显得符合情理和实际, 能够从根本满足人性的多元需求, 同时也是对民族语言学习和传承的最佳途径, 这对于双语幼教来说, 无疑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而音乐教学则自然的就成为了多元文化的一个实施平台。

二、多元文化是音乐教学的保障与完善

正如文章上述所说, 在双语这样的背景下, 音乐教学的多元化显得符合情理和实际, 能够从根本满足人性的多元需求, 同时也是对民族语言学习和传承的最佳途径。幼教属于教育的基础性阶段, 双语幼教的特殊性, 使得在探讨音乐学习、发展音乐价值观的同时还有着对民族语言的学习和传承的责任。这样一来, 全面理解多元化就成为了音乐教学的共识。双语幼教的深层次需求也只有多元化的教学才能够满足, 即:以多元化来满足双语不同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 多元文化是音乐教学有效开展的保障和完善。

以新疆双语幼教音乐教学为例, 其教学过程往往呈现出双语的形式, 即:维吾尔族语和汉语。这对幼儿本身学习来说有些难度, 其教学的目的在于, 运用音乐本身的寓教于乐特点来渗透内容、精神、道理等, 借以来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产生音乐情感 (能够随着音乐产生一定的情绪, 诸如:兴高采烈、缓慢等等) , 掌握汉语歌唱、维吾尔族歌唱等等, 其教学需求涉及内容较多。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则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之上形成的, 倡导音乐教学应打破局限, 融合多元的音乐发展多元的智力等。这样格局下多元文化能够为音乐教学提供保障, 为双语幼教的有效音乐教学保驾护航。

三、音乐教学与多元文化的共通性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说, 双语幼教中的音乐教学本身承担着多元化的责任, 诸如:渗透音乐知识、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渗透德育以及最基本的传承文化等等。这相对于多元化来说有着一定的共通性, 即:多元因素且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元素的组合。多元化理论倡导音乐教学的全方面发展, 鼓励其融合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双语幼教的需求正是维吾尔族语与汉语或者说是民族音乐与音乐的兼收并容学习政策, 鼓励民族音乐、民族语言融入到普遍的教学中来, 并与之持续发展。也只有这样, 音乐教学与多元化融合才能够促使双语幼教的可持续发展, 也才能够促使民族语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古代唐朝时期中李世民对外来音乐文化, 及:外族与少数民族音乐和中原音乐的交融发展, 促使了当时朝代音乐的创新, 音乐人才的辈出。这样的音乐教育先例无疑成为当下双语幼教音乐教学所需的借鉴。因此, 双语幼教需求促使并推动了音乐教学与多元化关系的融合, 强化了其共通性, 并以共通性为原点来逐渐拓宽, 最终实现双语幼教音乐教学发生质的飞越。

总的来说, 随着教育界对多元文化与其相关理论的引入, 音乐教学多元化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双语幼教的特殊性以及其需求更是推动了其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强化和深化了音乐教学与多元化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多元互动式双语教学 篇7

1 多元互动式教学的特点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指促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式个性化学习的转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多途径、多方位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参与。其特点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情感放至重要地位, 教师指导性教、

学生主动性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合作, 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发现。指导性教是一种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规定性动作, 指导性教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

多元互动式教学的特点首先是教学从“教”转向“学”,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 给予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散思维, 主动思考。其次, 师生互动下, 教师会受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提高和锻炼了学生沟通水平。最后, 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的改革, 教师在师生互动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特点等, 从而积极采取措施, 不断改进教学。

2 独立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多元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应用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实现多视角、多形式进行师生互动;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首先通过运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课件等技术手段, 为学生进行创造内容多元丰富、图像多样生动、实验实践模拟的多元教学环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其次要应用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方法。在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 教师实时互动展示教学资源中的重点、难点, 延伸教学内容。采用的方法有问题式教学法、主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

2.1 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4], 其特点为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比如核苷酸的代谢与核酸的分解代谢这一章的内容比较琐碎, 要求记忆的内容多, 与同属于氮代谢的氨基酸的代谢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一章有些内容容易混淆。通过在课堂上老师的引导, 同学们对“痛风”这种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的疾病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一个一个问题接踵而来:身边的人有没有患“痛风”这种疾病的?“痛风”有什么要的临床症状?他们平时的饮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得“痛风”?“痛风”为什么又称为“富贵病”?最后在嘌呤的分解代谢中获知, “痛风”是因为饮食或者疾病等原因, 体内尿酸产生过多而导致的疾病;而一般海鲜、动物内脏、啤酒、豆类等食物因为含嘌呤比较多, 所以经常过多摄入此类食物就容易导致“痛风”, 所以“痛风”又属于富贵病。同时, 播放一段“痛风”严重病人的临床症状及生活习惯等的视频, 给学生加深感性认识。并且比较氨基酸的氨基其代谢终产物是尿素, 随尿液排出体外;而嘌呤代谢终产物是尿酸, 因水溶性较低, 过多容易层积在关节中容易导致“痛风”。使同学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得以明确。通过这样一个知识点的深化, 带动嘧啶的分解代谢以及嘌呤和嘧啶的合成代谢的联系, 使学生增加了理解和记忆。类似, 脂肪酸代谢与“脂肪肝”的关系;胆固醇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也以问题式教学方法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他们学以致用, 调整自己及家人的饮食习惯。

2.2 主题式教学法

主题式教学法首先确定一个主题, 以学生为主体寻找答案, 最后学生讨论得出观点。其过程为每章布置一个主题, 一般为课堂内容的延伸或者前沿, 开学前公布各个主题。然后4~5人组成一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团体协作收集资料, 做PPT, 并与老师讨论沟通;课堂讲述10 min;同学针对讲述内容提问, 团队成员回答, 有些师生共同探讨。比如为区分DNA复制这一章中出现的“端粒”的内容, 专门设计了一个主题“端粒及端粒酶研究进展”。通过团队PPT的展示, 学生们产生了很多疑问, 比如为什么会有端粒?端粒为什么要通过逆转录产生?每复制一次端粒为什么会变短?学生通过讲述和讨论, 理解了端粒的产生实际上是逆转录产生的, 而不是复制产生的, 并且了解到了端粒的特殊作用及其与寿命和癌症的关系。从而把这章中不容易理解的东西弄透彻, 并且对分子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3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指从教材入手,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5]。在讲述糖代谢一章内容的时候, 授课之前提出“跑步与能量来源的关系”, 请学生课后查找100 m、200 m、400 m、800 m、1 500 m以及马拉松赛跑过程中, 其能量的来源与糖代谢的关系。学生领到这个题目以后都很好奇, 在网上查找了多种资料。在每章上课之前, 先把这个题目抛出来, 学生分组进行热烈的讨论, 讨论完由组长组织该组的观点。当糖代谢讲完了以后, 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100 m靠肌肉中的ATP以及磷酸肌酸供能, 一般只能供应10 s, 因此也成为最受瞩目的极限运动;200 m是典型的依靠肌肉糖的无氧酵解提供能量;400 m、800 m是糖无氧与有氧代谢结合供能的项目;1 500 m主要能量来源于有氧代谢;马拉松比赛除了要糖代谢功能, 还涉及到脂肪代谢。这样的结论使同学印象深刻, 很好的记住了糖代谢的几个主要代谢途径的反应条件、生理意义等。在随后的讲述中, 把机体能量来源进一步深入, 比如一天不进食靠糖原的分解来维持血糖稳定;几天不进食糖原分解完了, 靠糖异生维持血糖稳定功能, 同时涉及到脂肪代谢;长期饥饿 (比如地震中被埋或者糖尿病) 会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质功能, 并且把脂肪转变成酮体。这些主题使学生对机体功能的复杂性和特点印象深刻。很多同学在讨论中都谈到当跑步的时候会想是什么代谢途径在提供能量;或者得知不能盲目减肥, 脂肪在关键时候发挥重要作用。

3 多元互动式教学方式效果及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贯彻, 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两个专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表现出主动性与积极性, 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改变了以往沉闷的课堂表现,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习效果大大加强。其次,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 表现力以及团体合作精神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后, 教师的业务水平在与学生的互动中, 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不断得以提高。

虽然多元互动式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生更加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 习惯了老师要求什么做什么, 不习惯自己主动, 存在一定的惰性心理。因此, 在改革的过程中, 应该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循序渐进的进行。使得在教师主导下,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发展的双边性活动, 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实现教学双方的最佳效益, 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以发展[6]。

总之, 授课是一门艺术, 学科每年都有新的发展, 学生每届都有独特的性格特征, 多元互动式教学方式需要不断的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作文教学中的多元互动评语 篇8

一、教师评语,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我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学生对写作文存在畏难情绪,每每遇到写作文,学生好像就成了一台死气沉沉、毫无动力的机器。因而,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就要给他们提供积极学习的动力。此外,学生所写的文章反映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因而在了解学生的想法之后,我经常会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将德育在无形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而给学生写评语,成了我实现这两点的有效抓手。

当然,要给学生带去动力,教师就要给出“正能量”的评价。学生畏难是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教师要注重以生为本,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在评语中将鼓励与指导相结合。教师如果能够肯定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用艺术性的话语给他们鼓励和信心,那么学生自然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悟到生活的美好。

例如,学生小许在《我战胜了恐惧》这篇习作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回忆起昨晚的经历,我反思了一下,独自睡觉并没有那么可怕,再说了,我又不可能一生一世都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我一定要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确实是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在习作中做到真情实感的流露非常值得肯定与鼓励。于是,我写下了如下评语:“你的内心感受很直白、质朴,确实流露出了你自己当时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老师为你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欣慰,因为老师看到了你在努力‘学会长大’。”

二、同伴评语,学会欣赏与互助

在我的班级中,学生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只要教师在新授课上稍加点拨,便能很轻松地将一篇习作写好,且质量上佳;而能力差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却困难重重。有些学生甚至连语句的通顺、连贯表达都很难做到,更不要说让他们写出佳作来。

那么,为何不让这两类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习作呢?如此一来,在两者阅读彼此习作的过程中,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便可以“小老师”的身份,去发现写作能力差的学生习作中的问题与不足,以评语的形式给他们提修改建议,帮他们想想将作文写完整、写好的好方法;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则能够在阅读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的习作过程中,学习他们表达与描写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还能学到一些写作方法和描写的技巧。于是,我将这一“资源”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的作用与能量。我根据对班级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分析,分别挑选了5名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和5名写作能力差的学生,让他们以结对的形式互相评价彼此的习作。

三、家长评语,亲子互动

许多为人父母者都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但在施行时却总是无法达到预先设想的效果。其实,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嘘寒问暖、游玩嬉戏、谆谆教导之中,文字的传递也不逊色,可能更可以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良好的沟通应该是以上各种方式的综合灵活运用,习作评语可以说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载体。

多元互动式双语教学 篇9

数学教学过程实质是多元互动的过程, 在互动过程中, 进行互动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主动参与, 并能进行自我调控。通过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媒体、资源等互动的过程, 教学内容被学生理解掌握, 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学生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建构的同时, 能力水平和创新意识得以螺旋式上升, 从而达到教育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

一、教师与教材互动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 教师的作用是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而不是照本宣科教教材。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 要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对教材涉及到的知识以及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加以整合, 对教材内容涉及到的数学思想进行渗透, 把教材知识“化腐朽为神奇”, 把枯燥的数学符号赋予生动有趣的内容或具体的实践操作, 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因此, 在上课前, 教师要充分与教材进行互动。

教师与教材互动, 是指教师在分析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对教材内容以及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整合, 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作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从“教什么”入手, 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教”入手, 设计恰当的导入新课方式, 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 通过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内部潜能,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学习七年级教材《有理数的乘方》时,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导入新课时作了如下整合:

做游戏:一张纸片,

对折1次, 沿折痕撕开, 得到2张纸片;

对折2次, 沿折痕撕开, 得到4张纸片, 即:2×2;

对折3次, 沿折痕撕开, 得到8张纸片, 即:2×2×2;

对折4次, 沿折痕撕开, 得到张纸片, 即:;

对折5次呢?10次呢?100次呢?

通过游戏, 学生切实感受到用简单的方法表示多个相同因数相乘产生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 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具体化。因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合理利用教材, 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 贴近学生的生活, 根据学生的需要, 进行教学设计。要注意尊重教材内容, 创造性使用教材。一般不要照本宣科, 照抄教材内容, 更不能简单的拼凑。有时教材的内容对学生接受知识有困难,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把教材整合, 以满足学生接受能力的需要。

如《有理数的除法》中, 除法法则有两个, 教材内容设计先学习:“除以一个数就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后学习:“两数相除, 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 再把绝对值相除”。我在教学设计时, 发现若按课本设计进行教学, 就存在异号两数相除, 商的符号怎样确定的问题, 于是先让学生自己写出数个异号两数相乘的乘法算式, 逆变为两个类型的除法算式, 从而学生总结出:“两数相除, 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 再把绝对值相除”这一法则。然后通过观察:2÷ (-41与2× (-4) ;-4÷ (-68) 与-4× (-86) 等多个相类似的代数式总结出:“除以一个数就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一法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课本知识前后衔接, 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学习效果很好。

二、学生与教材互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 养成思维创新的习惯, 学生就要提前了解将在课上学习的内容, 同时及时复习已经学习过的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知识 (即: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的内容) , 因此学生要及时与教材进行互动。

学生与教材的互动, 一般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进行。

课前是预习阶段, 也是学习的关键阶段。学生在课前预习时, 认真阅读教材内容,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 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 在教师的鼓励下, 学生预习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学源于思, 思起于疑。学生只有能提出问题, 才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力。课前预习课本内容, 发现问题, 自己想办法解决, 或者通过学生、教师互动解决, 学生就会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是关键。在预习时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助于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预习时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问题本, 把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记录下来, 同时记录自己的思想, 作为知识提升过程中的思维再现,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能及时抓住自己思想, 解决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课中是新知识的形成阶段,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课本知识重点、难点内容的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 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是巩固新知识阶段, 是对前一段时间内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进行反思的过程。温故而知新。通过课后学生与教材的互动, 深化对各知识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 提高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建构所学知识的整体网络体系,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呈螺旋式上升, 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体系, 拓展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三、学生与学生互动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学生活动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活动单位。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 可以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行小组活动时, 教师应先指导各小组学生进行分工, 既各负其责, 又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任务,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提出的简单问题, 在课堂教学前学生互动中得以解决。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进行本课重、难点的分析。面对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学生之间进行观察、猜想、验证,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表达自己的思想, 阐述自己的观点。各个小组讨论完毕后, 汇总本小组意见, 向班级全体学生汇报本小组的讨论情况, 其他学生进行分析并判断, 若认为他们的说法有问题, 可以直接向该小组的成员提问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把数学课堂教学变为数学问题讨论的辩论会, 最后获得统一见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最后结论。在互动的过程中, 强调每个学生都参与互动, 教师要争取照顾到每一位同学,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权。

四、教师与学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是对整个课堂教学各个方面进行整体调控, 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 利用多元互动运作方式, 进行学生与教材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应尊重学生的需要, 鼓励学生自我开发,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民主、愉悦、自主的氛围中学习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变为小组中的一员, 及时发现小组讨论的偏向, 并及时纠正和给予鼓励。若小组讨论不能进行时, 及时引导并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讨论。

俗语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因此学生回答问题时, 要及时进行评价和鼓励。要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进行评价时, 注意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 不能笼统地说:“你真棒”或“你真行”, 要用具体话语:“你的见解很独特”、“你的想法很好”、“你的思考很周密”或“你的观察很认真”等。当学生为见解争论不休时, 教师要及时调解, 注意用不同的思路解决同一问题,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拓宽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多元互动式双语教学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钢琴教学 互动式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155-02

随着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琴作为艺术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如若教师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而开展教学活动,则会降低钢琴教学质量和阻碍钢琴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近年来,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对增强教学成效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开展钢琴教学时,可推进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充分发挥该教学方式对钢琴教学的促进作用。基于此,高职院校钢琴教学能够在多元化背景下得以深入开展。

一、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和制约着钢琴教学的发展进程。教师和学生是钢琴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双方的能力,才能增强钢琴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占据教学主导,为学生做钢琴演奏的示范性教学,而学生或者为旁观者,或者必须遵循教师要求而演奏,致使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在此基础上,如若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参与钢琴教学互动,则学生远离课堂教学,思想麻木,缺乏独立的意志力和学习意识。可见,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如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会降低教学成效,对钢琴教学产生阻碍作用。

(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较少

高职院校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未能对学生加以充分的了解,包括学生的个性心理、对教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知程度等方面,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不良影响。理想中的钢琴教学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师生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氛围,但由于传统钢琴教学方式过于呆板,以“填鸭式”为主,教师或者做单方面的示范,或者完全进行理论讲解,逐渐降低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另外,教师一方面未能根据学生个性、喜好等,而有选择性的开设钢琴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关于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知之甚少,甚至对学生了解深入的知识内容不断重复讲解,而对学生疑惑不解的问题,讲解较少,降低了钢琴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

在钢琴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教师有畏惧的心理,尤其担心被教师训斥、责备等。在此紧张氛围下,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无从谈及提高教学效率。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对教师心存畏惧的学生,不能及时向教师请教自身的疑惑,更害怕与教师的接触。如此,钢琴教学效果得不到明显提升,更难以适应多元化背景的发展需求。

二、互动式教学方法应用于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多元化背景下,对高职院校钢琴教学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互动式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可见,互动式教学方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长期以来,学生对教师有畏惧心理,导致师生关系较为疏远,学生不能及时请教教师心存疑惑的问题,而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较少。在互动式教学中,师生可以加强沟通和交流,为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相一致,对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具有必要性。另外,师生课堂互动频率增加,有助于提高钢琴教学质量。

三、钢琴教学互动式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注意事项

在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有效开展钢琴教学,必须坚持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但是,在坚持互动式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有效把握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教师在开展钢琴教学活动之前,有必要对每位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如学生特点、对教学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等,为更好培养和提升学生钢琴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该阶段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激励,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学习自信心。其次,教师开展钢琴教学时,应注重把握学生课堂中的心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如,学生紧张时,不能完全弹奏钢琴某部分,如若教师有不满的举动,则会增强学生的畏惧心理。再次,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视角着手,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在钢琴演奏中能够正常发挥。最后,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内容而提出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而且为互动式教学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四、高职院校钢琴互动式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应坚持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能够增强钢琴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钢琴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所以,在互动式教学实施中,教师应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采取因材施教策略,并鼓励学生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要促进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有必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保持放松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长期以来,师生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为师生沟通和交流带来障碍,更无从谈及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创设轻松的环境,可增强教学效果。首先,教师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尤其在课余时间,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教师将游戏等活动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忘却课堂的紧张氛围,更加活泼的参与到钢琴教学互动中,有利于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

nlc202309081809

(二)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在钢琴教学活动中,要促进互动式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有利于促进师生的课堂互动和提高钢琴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在鋼琴教学中,多为学生预留创设性的问题,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逐渐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并与学生共同对钢琴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如此,既能增强师生互动,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钢琴演奏练习的机会,并对学生练习成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而且可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同时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三)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要充分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和增强教学效果,师生必须共同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首先,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环节中,并与学生多沟通和交流,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教师自身的授课热情高涨,能够将更多相关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其次,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应积极配合教师,跟随教师的授课思路,及时提出疑惑,不仅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且在课堂学习中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可见,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尤为重要。

(四)教师因材施教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方式而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应对学生的手、乐感等方面加以了解,并针对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给予有效指导。其次,在钢琴教学活动之后,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单独检验,以掌握学生对钢琴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全班学生的通病或个体学生的不足而加强指导,以从综合视角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水平。

(五)鼓励学生不耻下问

在互动式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中,教师鼓励学生具备不耻下问的精神尤为重要。在班级学生中,部分学生对教师有畏惧心理,不能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不利于互动式教学方法在钢琴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对此,教师应打破该束缚。首先,教师应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在学生面前多一点微笑,少一点不满;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斥责,以良好的心态与学生交朋友,改变传统教师的严厉形象。其次,教师对主动提出质疑和请教的学生给予鼓励,能够发挥示范性作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踊跃的提问。如此,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

五、结语

高职院校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时,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增强教学成效,而且对推动我国钢琴教育教学发展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钢琴教学,有必要全面贯彻和落实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基于互动式教学方法,师生在钢琴课程教学中,能够实现有效互动,既有助于师生友好关系的建立,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钢琴教学的发展进程。由此可见,教师应提出钢琴互动式教学的系列策略,主要包括: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教师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不耻下问等。

参考文献:

[1]赵云.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赵娟.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焦静.“快乐与创造”幼儿钢琴教学理念之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景祯.普通高校钢琴公共选修课有效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年.

[5]郭艺术.探析钢琴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的重要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17-218.

[6]钦媛.浅谈钢琴教学中师生间心理情感共鸣点把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191-192.

[7]滕丹.性格色彩学之于幼儿钢琴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8]谢雅君.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践[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多元互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篇11

英语课堂是语言交际与互动交流的过程, 学生只有在积极互动和自由展示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丰富的语言感知, 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英语课程标准强调, 运用合作、实践、互动等模式活化课堂教学, 有利于学生增强认知体验, 并使之转化为语言积累。创设多样化的互动舞台能使学生跳出依赖教材文本识记背诵学习模式, 让他们在主动深入探究中把握相关策略方法, 更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多元化互动能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自由探究, 让学生在深入学习交流中获得丰富思维灵感, 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生成发展。多元互动, 让课堂更有生机活力;多元活动, 让师生配合更加自然、默契 (教育部2012) 。

一、小组讨论沟通, 摩擦思维火花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学要合一”的要点在于“教学生学”, 让学生在自我探知的过程中讨论出“一二三”, 得出“所以然”。运用群体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深度合作, 能使学生在彼此沟通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思维感知。小组讨论模式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明确而具体的话题, 促使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帮助他们在深入讨论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讨论的过程是学生的理解感知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应突出任务引领, 为学生创设具有多样化和层次性的学习任务, 为他们在主动梳理相应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调整学习策略;搜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疑点和精彩点, 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提示, 引导学生在深入探知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感知和运用;关注学生的异议, 鼓励他们在质疑探索中找出疑点和解决方法, 激发学生综合运用激情与潜力。下面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 分析如何进行小组讨论。

在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7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An earthquake survivor’s home page”阅读教学中, 笔者围绕“The damage and characters of earthquake”表达主题大意, 鼓励学生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earthquake?”和“Can you tell us 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earthquake?”问题进行讨论。有的学生根据地震的相关知识, 通过运用教材文本中的相关词汇进行深入介绍;有的学生则结合地震发生的原因及特点, 围绕“How to save ourselves?”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笔者在学生主动交流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点评, 对错误的语法进行指正, 并提共相关策略指导, 帮助学生在深入分析相应的观点的基础上产生敏锐语感。在小组讨论活动中, 学生就各自的理解感知提出相应的看法,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并且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二、组织游戏互动, 深化理解感知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 也是学生获得认知体验的有效方法。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定的互动内容, 借助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让他们在不断梳理知识中形成理性感知。实践证明, 越是丰富多彩的游戏, 越能吸引学生参与的激情和主动性, 越能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知识。运用游戏活化教学过程, 一方面, 能丰富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 强化其实践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 能让学生在娱乐式的学习体验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激情。

在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Friend中“Welcome to the unit”的“Qualities of a good friend”教学中, 笔者结合学生需要掌握的单词, 设计了说反义词的游戏, 即教师说出一个词, 学生说出其反义词, 如教师说left (左) 、学生说出right (右) , 教师说big (大) 、学生说出small (小) 。在学生领会了游戏的规则之后, 笔者就故事中出现的相关单词, 如clever, foolish等与学生进行游戏。单词游戏不仅活化了枯燥单调的单词教学, 还帮助学生拓展了词汇量。另外, 笔者还采用“哑剧”模拟游戏, 要求学生扮演“朋友”, 做出相关神情动作, 让其他同学进行猜测, 鼓励学生就“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quality?”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生根据模拟相关动作, 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别出心裁地模拟其他动作请其他同学猜测。通过游戏角色互换, 学生在主动找出相关特征的基础上修正自己的学习问题和不足, 促使他们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学习途径。通过长期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 游戏能够活化教学, 让课堂更有趣味, 让教材资源更有动感。游戏互动促使学生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快乐表达, 获得丰富体验。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多样化游戏, 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强化理解感知;融入学生的游戏互动, 围绕相应的语言表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引导学生在灵活运用相应知识的同时增强理解识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创游戏,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主动设置相关游戏, 帮助他们在不断学习和运用中增强实践运用能力。

三、运用角色模拟, 自由展示才艺

“说、唱、演”是英语课堂的重要特征, 也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围绕角色进行主动模拟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展示舞台, 能使学生在不断感知思考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角色模拟能让学生带着思想和情感主动走进课堂, 带着想象主动运用英语, 带着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角色模拟过程就是学生由知识积累向知识运用的转化过程, 能使学生在不断活化学习策略和方法中强化感知, 增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下面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 对此进行说明。

在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Wild animal的“Welcome to the unit”中, 围绕“The knowledge of wild animal”表达主题, 笔者就课本图片中展现的六种动物, 让学生分别扮演科学家、动物学家、志愿者、动物等不同角色, 围绕“What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your favorite animals?”和“How are you going to learn from the animal?”两个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同时, 笔者建议学生发挥想象力, 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介绍。有的学生从老虎的外貌和习惯特征出发, 就其特点进行对话;有的学生以教材文本中的基本句型为介绍内容, 给其他学生扮演解说员, 就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状态、价值意义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以“How to protect wild animals?”为主题, 说明保持生态文明平衡的重要意义。学生扮演教材文本中的角色, 跳出了依赖教材的单一学习方式, 在欢乐、愉快的环境氛围中主动进行对话交流, 提高了学习效率。

“让课堂保持生动活泼的状态, 更利于学生睁大好奇双眼深入学习英语。”角色扮演能使学生在主动跟进课程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获得更多认知, 在主动灵活运用相应知识的过程中强化感悟。教师应针对教材文本的不同内容, 多给学生创设不同的角色, 鼓励他们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深化运用;创设与角色扮演相近的环境氛围, 让学生在自觉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放松心情,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结合实践扮演运用, 引导学生运用总结反思的形式归纳学习思维方法, 让他们能主动调整学习方法, 强化综合运用。

四、尝试拍摄视频, 延伸学习内容

互联网与教育结合, 产生了一批以“微课”为代表的视频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虽然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局面。为此, 教师不妨转换角色, 让学生尝试拍摄视频, 将学生拍摄的视频以相互展示的形式深化教学情境。实践证明, 通过拍摄视频资料来活化课程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运用英语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便于学生在发挥聪明才智的过程中延伸学习内容, 能让学生在充分施展自己才艺的过程中获得深刻体验。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拍摄的微视频通过展览的形式呈现出来, 使学生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取长补短。

在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6 Birdwatching的单元导入中, 笔者结合“The interesting and beautiful birds”主题, 引导学生运用拍摄视频的方式, 围绕“My favorite birds”主题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笔者要求学生运用手机拍摄相应的视频资料, 让他们在主动展现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参照。在此基础上, 笔者运用“微视频秀”展览的形式, 让学生主动登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就“What should we do for wild birds?”问题, 有的学生以自己到野外抓拍鸟儿生活的有关场景进行主动交流沟通, 深化学习内容;有的学生通过深入科技博物馆、鸟类博物馆搜集珍禽鸟类的相关图片资料提出“The wild birds are our good friends, we should get along with each other”的观点。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拍摄视频, 一方面,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 主动从教材文本中摘录出相应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 学生在积极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思维灵感, 在主动延伸的过程中深化感悟。

拍摄视频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识记不断深入和拓展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围绕相应的内容主动创设相应的素材, 鼓励学生在积极尝试拍摄视频中获得更多的思维灵感 (郭英平2015) ;为学生准备好相应的主题, 引导他们结合学习内容主动精选和优化知识, 让他们在自我尝试中增强识记运用;关注学生的不同记录, 鼓励他们就各自的拍摄内容主动提出相应的观点, 帮助他们通过耳听、眼观、手动、脑思等形式丰富学习认知, 提供给他们实践运用的机会;多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让他们在主动展现的过程中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帮助他们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归纳学习方法。

结束语

多元互动, 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表现自己, 提供给他们更多自由探学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深入交流中获得不一样的感悟和体验。互动越多样化, 越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 越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英语教学应突出情境趣味化、过程多样化、主体层次化,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发现英语的精彩, 在主动实践运用中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有效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郭英平.2015.浅谈小学英语互动教学[J].新课程学习 (下) , (5) .

上一篇:教材内容模块下一篇:口腔诊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