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颗粒剂

2024-09-25

浓缩颗粒剂(共4篇)

浓缩颗粒剂 篇1

随着磷矿品位的降低, 湿法磷酸中的杂质含量越来越多, 给湿法磷酸的后续生产、输送和储存带来诸多困难。湿法磷酸中杂质的常见传统去除方法有自然沉降法和添加无机絮凝剂法。

自然沉降法[1]仅限于粗大的固体颗粒, 由于自然沉降的动力是颗粒自身重力, 因此沉降的速度比较慢, 所需时间比较长, 沉降需要很大的储槽。

无机絮凝剂有很多种类, 常见的有明矾、三氯化铝、硫酸铝, 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用量大、絮凝沉降速度慢、停留时间较长、受酸碱度影响大、处理效率低、有残留多余的杂质离子等缺点[2]。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加入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去除湿法磷酸中杂质, 具有用量少, 絮凝能力强等优点。曾有报道, 为了提高萃取率和过滤强度, 向磷酸料浆中加入有机絮凝剂[3]。云南富瑞化工有限公司曾使用过有机絮凝剂加快了浓磷酸中固体杂质的沉降速率, 提高了装置生产负荷[4]。

但是市场化的有机絮凝剂只有聚丙烯酰胺和羟甲基纤维素等几个品种, 鉴于聚丙烯酰胺对多金属尾矿和超细轻质碳酸钙等具有良好的沉降作用[5,6], 此实验采用向浓缩湿法磷酸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来加速固体杂质的沉降, 国内还没有这方面报道。

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 对比了自然沉降与絮凝沉降的沉降速率, 以及考察了浓度、温度、用量对絮凝沉降速率的影响。

1实验部分

1.1实验试剂和仪器

甲醇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分析纯) ;硫酸 (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分析纯) ;磷矿粉 (贵州宏福公司提供, 200目, 元素组成见表1) ;聚丙烯酰胺 (淄博静波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分子量1000万) 。

旋转蒸发器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RE-52AA型)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超级水浴恒温锅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DKB-501A型)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上海豫康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SHB-ⅢA型) 。

1.2湿法磷酸的制备

实验采用二水物法制备湿法磷酸, 即用硫酸与回磷酸分解磷矿, 反应温度控制在80~90℃, 反应时间为6 h, 液固比为1 ∶2.5, 经抽滤、洗涤后得到w (P2O5) 26%左右的磷酸, 然后旋转蒸发得到w (P2O5) 50%左右的浓磷酸。

1.3絮凝剂溶液的配置[7]

由于PAM的相对分子量很高, 不易溶解, 先配制成浓度为0.1%的水溶液, 在使用前再稀释到0.05%。

取0.1 g (精确至0.0001 g) PAM, 加入100 g去离子水, 加热使之溶解, 但温度不要超过60℃, 以免其分解。尽量现用现配, 防止陈化, 黏度降低的越快, 絮凝性能就越差。

1.4实验方法

取四个100 mL的量筒, 加入100 g湿法磷酸, 然后分别加入0、4、8、12 g/t的聚丙烯酰胺 (PAM占浓磷酸的质量比) 摇匀, 置于60℃恒温水浴中, 每间隔一定时间, 记录其沉降面高度, 然后绘制沉降速率曲线。最后将每个量筒中的淤渣用甲醇洗涤3次, 于105℃恒温干燥箱中放置2 h, 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称量。

2结果与讨论

2.1温度对自然沉降速率的影响

温度对自然沉降速率的影响如图1和图2。

温度对磷酸中的固体颗粒的沉降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温度的变化直接导致磷酸粘度的变化, 温度降低, 磷酸的粘度增加, 固体颗粒沉降时阻力增大, 因此磷酸粘度增加会延长固体颗粒沉降所需时间, 降低沉降速率。另一方面, 温度又对磷酸中杂质的溶解度有很大影响, 温度越低, 杂质的溶解度越低, 有利于沉淀的析出, 加速沉淀的生成速度。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 不加絮凝剂的浓磷酸的沉降速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当温度达到60℃时, 沉降速率达到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 磷酸的粘度降低, 有利于加快沉降速率, 同时固体颗粒的溶解度会增大, 不利于沉淀的析出, 阻碍了颗粒的沉降过程。结果表明, 在温度达到60℃之前, 温度对前者的影响要大于后者, 因此升高温度, 对沉降速率的提高是有利的。

2.2温度对絮凝沉降速率的影响

向4个量筒中加入2 g/t的聚丙烯酰胺, 分别放置在30℃、40℃、50℃、60℃的恒温水浴中, 沉降速率见图3和图4。

温度的高低对絮凝影响很大, 过高和过低对絮凝作用都不利, 絮凝温度也因体系不同而异。溶液温度过高时, 化学反应速度加快, 形成的絮凝体细小, 并使产生的絮凝体变得比较膨松, 体积较大, 更加难于分离。温度过低, 所需化学反应时间延长, 同时也会导致溶液的粘度增加, 絮凝体沉降时阻力增大, 对絮凝体有破坏作用, 使絮凝体变得细小, 不易分离。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 絮凝沉降的最佳温度是60℃, 随着温度的升高, 磷酸溶液的粘度下降,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降低, 阻尼降低, 沉降加快, 但是温度过高, 反而絮凝效果不好。

图2和图4表明, 絮凝沉降的最大速率比自然沉降提高了很多, 絮凝沉降平均速率约是自然沉降平均速率的2倍, 沉降时间也大幅度减少, 并且得到的磷酸比较清澈, 固体悬浮物明显减少。

2.3絮凝剂最佳用量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 絮凝效果随着絮凝剂的用量增加而增大。但是, 絮凝剂的用量达到一定值时出现峰值, 如再增加用量, 絮凝效果反而下降, 会使形成的絮凝体重新变成稳定的胶体, 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 絮凝剂的用量与溶液中的悬浮物的含量有关。

絮凝剂是通过中和胶体颗粒所带电荷, 降低Z电位, 减小排斥能起作用的, 胶体颗粒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 扩散层很厚, 排斥能处于主导地位, 胶体处于稳定状态, 只有加入适量的絮凝剂, 颗粒表面的电荷几乎全部被中和, Z电位降到最低, 扩散层很薄, 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达到第一能量最小值, 颗粒失去稳定状态, 从而形成絮凝体。

将w (P2O5) =48.5%的磷酸按上述试验方法进行, 测得沉降速率曲线如图5。

从图5中可以看出, 当絮凝剂的用量为4 g/t时, 杂质颗粒的沉降速率最快。此外, 用量分别为0、4、8、12 g/t的磷酸淤渣比重分别为1.56%、2.03%、1.68%、1.49%, 从这个数据也可知用量为4 g/t的磷酸下层淤渣量最多, 聚丙烯酰胺的最佳用量为4 g/t。 将w (P2O5) %=49.9%的磷酸按上述同样方法进行, 测得沉降速率曲线见图6。

从图6可以看出, 当絮凝剂的用量为8 g/t时, 杂质颗粒的沉降速率最快。沉降开始阶段, 不加PAM的磷酸的沉降速率比用量为4 g/t要快, 当沉降进行到12 min时, 后者沉降速率加快。此外, 用量分别为0、4、8、12 g/t的磷酸淤渣比重分别为2.43%、2.6%、2.95%、2.8%, 从这个数据也可知用量为8 g/t的磷酸下层淤渣量最多, 说明此时絮凝效果最好, 聚丙烯酰胺的最佳用量为8 g/t。

将w (P2O5) %=51.5%的磷酸按上述同样方法进行, 测得沉降速率曲线见图7。

从图7可以看出, 当絮凝剂的用量为12 g/t时, 杂质颗粒的沉降速率最快, 而不加PAM的磷酸沉降速率很慢, 表明聚丙烯酰胺能够通过架桥作用, 将小颗粒结合成大颗粒。用量分别为0、4、8、12 g/t的磷酸淤渣比重分别为4.05%、4.3%、5.0%、5.08%, 从淤渣所占比重和沉降速率快慢来看, 最佳用量为12 g/t。

上面数据表明, 磷酸浓度的不同, 导致磷酸里所含杂质量也不同, 使用同样量的絮凝剂, 其沉降速度也是不同的。絮凝剂的用量取决于磷酸浓度及其所含杂质, 磷酸浓度越高, 杂质离子的溶解度越小, 析出的杂质小颗粒就越多, 因此, 絮凝剂的用量就越多。不同浓度的磷酸所需絮凝剂的用量是不同的, 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来确定絮凝剂的用量。

3结论

1) 温度对自然沉降和絮凝沉降都有影响, 温度达到60℃时, 沉降速率达到最大, 同时絮凝沉降平均速率约是自然沉降平均速率的2倍。

2) 不同浓度的磷酸, 即使加入同样量的絮凝剂, 其沉降速度也是不同的, 絮凝剂的用量与磷矿的品位、磷酸的浓度及固体含量有关。

3) 磷酸中杂质颗粒的沉降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絮凝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但存在一个最佳用量, 最佳用量只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断定, 而不能计算出来。

参考文献

[1] (美) AV斯拉克.磷酸 (下册) [M].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 1977.

[2]马青山, 贾瑟, 孙丽珉.絮凝化学与絮凝剂[M].中国环保科学出版社, 1988.

[3]陆江跃, 曹明.新型絮凝剂对提高磷酸产量和降低消耗的作用[J].磷肥与复肥, 2007, 22 (5) :42-43.

[4]王仁宗, 周玉新, 郑治超.湿法磷酸生产中絮凝剂的研究和应用[J].磷肥与复肥, 2007, 22 (4) :26-28.

[5]卢红梅, 钟红, 满瑞林, 等.超细轻质碳酸钙沉降特性研究[J].无机盐工业, 2000, 32 (5) :10-12.

[6]何哲祥, 古德生, 郭朝晖.柿竹园矿极细多金属尾矿絮凝沉降特性研究[J].矿冶工程, 2006, 26 (5) :21-23.

[7]常青, 傅金镒, 郦兆龙.絮凝原理[M].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3.

中药免煎浓缩颗粒临床应用体会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少阳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龄18~66 (41.2±2.25) 岁, 病程4d~5个月, 平均病程28.5±4.5d;观察组患者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0~64 (40.5±3.05) 岁, 病程5d~4.5个月, 平均病程29.5±3.5d, 。参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1.2 纳入标准

(2) 喜呕、心烦、默不欲食、胸肋痞满;寒热乍起, 来无定时; (2) 目眩、咽干、口内有苦涩感; (3) 或利或悸、或咳或渴、或有腹中痛, 小便不畅、脉弦。患者在排除其他病症后, 若与上述任何一种相符, 均可确诊为少阳证。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原方中药小柴胡汤水煎剂, 1剂/d, 分三次温服而下, 每疗程为3d;观察组患者给予以小柴胡中药免煎浓缩颗粒, 温水冲服, 1剂/d, 分三次温服而下。对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在观察期间严禁使用其他类别的西医药物, 但可给予患者生理盐水行静脉滴注作体液支持。

1.4 疗效评定标准

(1) 治愈:1~3d内, 临床相关参数全部消失; (2) 显效:1~3d内, 临床相关参数部分消失; (3) 好转:1~3d内, 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部分体征好转; (4) 无效:1~3d内, 临床相关参数无任何改变。治疗总有效率为临床治愈率和显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的分析处理, 用t检验计量资料, 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参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分别服用中药水煎剂和中药免煎颗粒冲剂后效果均为佳, 组间差异并不明显,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相比, 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2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用药满意度对比

与参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服用中药免煎颗粒冲剂治疗后对治疗过程满意度更高, 组间差异较为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中药水煎剂是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临床应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传统中药煎剂往往以其大包抓药, 大锅煮药, 大碗喝药的特点导致从煎药到服用全过程极为繁琐, 有些药品的熬制还要注意火候, 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药效流失, 应用极为不便。尤其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模式发生巨大改变的形势下, 中药煎剂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例如有时为了取回中药煎剂往往需要往返数次, 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中药免煎浓缩颗粒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且具有多种应用方式, 实用性较高, 疗效确切;而大多数患者也一致认为中药免煎浓缩颗粒包装简洁、密封性好、体积较小而易于携带, 需要时以温水冲服即可, 传统中药煎剂在熬煎、保存、携带以及服药等环节中的诸多不便得到有效解决。可以说, 在传统中药发展历程中, 中药免煎浓缩颗粒的出现是的一次巨大创新, 现代中药由此在临床上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广泛应用, 在推动祖国医学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同时, 更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为实现祖国医学与世界医学的接轨创造了新格局。

综上所述, 与传统中药水煎剂相比, 中药免煎颗粒疗效近似, 且使用更为快捷方便, 受到众多患者的好评,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路宁, 徐筱芳, 邵深深, 等.传统煎法中药与免煎颗粒比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 (5) :784-786.

[2]高世荣, 李玉华.免煎中药颗粒的优缺点浅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7) :9.

[3]蔡平平, 张小艺, 牟林茂, 等.加味千金苇茎汤免煎颗粒治疗急性鼻窦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 16 (9) :73.

浓缩颗粒剂 篇3

关键词:丹参素,丹参酚酸B,质量控制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植物的干燥根部,丹参的有效成分包含脂溶性的蒽醌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1]。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能增加冠脉血流量,降血脂,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2,3],临床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市售的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具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4],其中,丹参素可有效预防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丹参素可增加大鼠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含量,提高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体外矿化能力,使骨保护蛋白基因表达增多,在促使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同时,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5]。丹参酚酸B具有相似的作用[6]。在上述药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组研究了丹参水溶性成分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型骨质疏松的新方法,开发成功抗骨质疏松的中药新药——丹参骨宝,其主要成分为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丹参素等[7]。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尚未建立。本文采用TLC法鉴别丹参骨宝颗粒中的丹参药材,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其中的丹参素和丹酚酸B的含量,建立了一种准确的含量测定方法,可有效控制丹参骨宝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1 仪器和试药

LC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包括四元泵、DAD检测器、在线脱气机、LC1200中文工作站(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E204型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MILLI—Q超纯水制备仪(美国密理博科技公司);四用紫外分析仪(上海顾村仪器厂);GF254预制薄层硅胶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丹参素对照品、丹参酚酸B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丹参骨宝颗粒(本室自制,规格为每袋3.0 g,批号分别为091011、091012、091013)。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颗粒,有独特香气味,规格为每袋3.0 g。

2.2 薄层色谱鉴别

采用TLC法[8]进行薄层色谱的鉴别。取本品1 g,加75%甲醇20 m1,超声20 min,滤过,滤液浓缩定容至5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丹酚酸B对照品,加75%甲醇制成每毫升含2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不含丹参的空白颗粒样品,同法制成缺丹参的阴性对照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2.0∶3.0∶4.0∶0.5∶2.0)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供试品TLC色谱中,在与丹参酚酸B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见图1。

2.3 含量测定

2.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研细的样品0.3 g,精密称定,加入20%甲醇25 ml,称重,超声10 min,放冷至室温,用流动相补足减失的重量,0.45μm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丹参素钠、丹酚酸B对照品适量,置于25 ml容量瓶中,用20%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浓度分别为152μg/ml和292μg/ml的对照品混合液。

2.3.3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相)-0.5%冰醋酸水溶液(V/V,B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0~9 min:10%A,9~20 min:10%A~60%A,20~30 min:60%A~10%A;检测波长为281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和阴性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进样,HPLC分析,记录色谱图。丹参素和丹参酚酸B的理论塔板数大于5 000。试验结果表明,色谱系统适应性良好。阴性对照无显著色谱峰,表明空白溶剂不干扰样品的检测。见图2。

2.3.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液0.2、0.4、0.8、1.0、1.2、1.6 ml,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到刻度,摇匀即得系列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分别取配制好的各浓度对照品溶液20μl,依次进样,记录峰面积积分值。以进样含量X(μg/ml)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经计算得丹参素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84 52X+0.368(r=0.999 6),丹参酚酸B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78 57X+0.682(r=0.999 8)。计算结果表明丹参素和丹参酚酸B分别在3.0~24.0μg/ml和6.0~4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3.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按照上述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每次进样量20μl,以各药物成分峰面积计算RSD。计算得丹参素和丹参酚酸B的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1.20%和0.68%,表明试验方法精密度良好。

2.3.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的样品,按照供试品溶液配制方法,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计算丹参素和丹参酚酸B的含量分别为0.26μg/ml和5.63μg/ml,RSD分别为1.60%和0.94%,表明该试验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3.7 稳定性试验

取相同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1、2、4、6 h进样测定丹参素和丹参酚酸B的峰面积,计算RSD。结果两种药物成分的RSD分别为1.30%和0.86%,表明供试品溶液在6 h内稳定。

2.3.8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配制成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加入丹参素和丹参酚酸B的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并计算回收率。见表1。

2.3.9 样品含量测定

取3个批号的样品,按照供试品溶液配制方法操作,进样20μl,按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外标法计算样品标示的百分含量。见表2。

3 讨论

在薄层色谱鉴别试验中,本文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丹参的鉴别方法[8]进行。由于本品主要含丹参水溶性成分,不含丹参脂溶性成分(如丹参酮等),因此在此研究中将方法略作修改,药典中75%甲醇溶解改为20%甲醇,主要是增加水溶性成分的溶解度,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在HPLC试验中,对药剂成分丹参素和丹参酚酸B做紫外光谱扫描发现,丹参素的最大吸收波长是281 nm,丹参酚酸B的最大吸收波长是286 nm。由于制剂中丹参素的含量较小,为提高准确性,选择测定波长为281 nm。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两种有效成分的检测线性关系良好。

在HPLC试验中,由于样品物质丹参素和丹参酚酸B的化学结构中具有酸性羧基,在酸性流动相中色谱峰的对称性良好,峰形尖锐,有利于防止拖尾,经预试验在流动相中添加0.5%的冰醋酸能取得较好的峰形效果。

在本制剂中,丹参骨宝水溶性有效成分丹参素及丹参酚酸B的含量较高。丹参素是多羟基酚酸,在空气中加热易氧化,丹参酚酸B是由三分子的丹参素和一分子的咖啡酸结合而成,在有效成分提取、浓缩及制剂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环节工艺参数,防止丹参酚酸B的分解以及丹参素的氧化,以保证制剂具有较高的水溶性活性成分含量。

参考文献

[1]杜冠华,张均田.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J].医药导报,2004,23(7):355-359.

[2]肇毅,潘立勤.丹参促进创伤修复机制的研究现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4):253-254.

[3]张晓燕,吴铁,崔燎,等.丹参水提物对去卵巢大鼠牙槽骨骨量的影响[J].中成药,2007,29(2):268-270.

[4]Liao C,Yuyu L,Tie W.Osteogenic effects of D(+)β-3,4-dihydroxyphenyllactic acid(salvianic acid A,SAA)on osteoblasts and bone marrowstromal cells of intact and prednisone-treated rats[J].ActaPharmacologica Sinica,2009,(30):321-332.

[5]邹丽宜,吴铁,崔燎.丹参抑制泼尼松大鼠骨质丢失[J].中成药,2006,28(4):537-539.

[6]孙宇,崔燎,吴铁.盐酸水提法制备丹参水溶性有效部位群及其对成骨细胞活性测定[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3):377-379.

[7]刘力名,吕应年,崔燎,等.正交设计-重复实验法优选丹参骨宝酸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282-283.

浓缩颗粒剂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神经性皮炎确诊病例148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75例, 男性35例, 女性40例, 年龄18~66岁, 平均年龄28.4岁, 病程15天至12年, 平均病程4.8年;对照组患者73例, 男性36例, 女性37例, 年龄19~68岁, 平均年龄29.2岁, 病程18天至14年, 平均病程4.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皮损范围、肥厚程度及瘙痒程度等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临床确诊为神经性皮炎的患者, 年龄18~68岁之间, 愿意与医生配合, 能够按时复诊, 并符合下列标准: (1) 治疗前1月内未口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组胺药; (2) 2周内未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 (3) 皮损范围局限, 皮损主要分布于四肢、颈部、躯干等处, 皮损面积≤5% (体表面积以自身手掌面积约等于体表面积的1%计算) 。

1.3 排除标准

(1) 对所用中药组成成分及复方氟米松软膏过敏者; (2) 皮损处有细菌、真菌或其它病原体感染征象者; (3) 皮肤有糜烂、渗出者; (4) 皮损分布于面部或柔嫩部位者; (5) 孕妇、哺乳期妇女。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乌蛇驱风汤口服, 同时外涂复方氟米松软膏 (香港澳美制药厂, 商品名奥深, 深圳健安医药有限公司经销) 于患处, 每日早晚各涂1次, 将药物以薄层均匀地涂于患处, 并轻轻按摩1~2min, 让其充分吸收。其中治疗组给予的乌蛇驱风汤为华润三九医药生产的单味浓缩颗粒剂, 而对照组为传统饮片合煎汤剂, 药物组成为:乌蛇10g (1包) 、蝉蜕6g (1包) 、荆芥10g (1包) 、防风10g (1包) 、白芷10g (1包) 、羌活10g (1包) 、黄芩10g (1包) 、黄连8g (4包) 、银花10g (1包) 、连翘10g (1包) 、红花10g (1包) 、桃仁10g (1包) 、甘草6g (2包) 。治疗组患者将以上每味颗粒药均置于300mL水杯中, 开水冲服, 每日1剂, 分2次服用。对照组将传统饮片煎成300mL中药汤剂, 每日1剂, 分2次服用。疗程为2周, 每周复诊1次, 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1.5 观察记录方法

患者于药物治疗后第1周及第2周复诊, 不适随诊。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分别进行症状和体征评价。观察指标包括瘙痒、丘疹、鳞屑、苔藓化。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 即0为无, 1为轻度, 2为中度, 3为重度。皮损面积减少程度治疗前均计3分:0分为完全消退, 1分为减少60%~99%, 2分为减少20%~59%, 3分为减少<20%。观察并记录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起效时间。

1.6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四级。疗效指数=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5%;显效:疗效指数为60%~94%;好转:疗效指数20%~59%;无效:疗效指数<20%。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规定完成观察疗程, 无失访病例。治疗1周后,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67%,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1.6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2周后,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41%,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

(n)

(n)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耐受良好, 均未出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神经性皮炎属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且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困难且容易复发[3]。神经性皮炎, 多见于青壮年群体, 其工作压力大, 生活节奏快, 没时间、没经验、没条件、没耐心来煎煮传统中药饮片。中药免煎颗粒剂又称免煎中药,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是将单味中药材通过加工并提取其有效成分后制成的中药饮片新剂型, 它既保留了中药汤剂的优点, 又将中药传统的汤剂转变为一种快捷、简单、方便的剂型[4]。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1周后和治疗两周后总有效率均稍高, 经询问患者进行分析, 认为与个别使用传统中药饮片的患者因煎煮中药经验不足、方法不当、煎煮时间不够而使疗效下降有关。由单味浓缩配方颗粒组成的乌蛇驱风颗粒剂疗效确切, 使用卫生、方便、快捷, 便于携带, 为临床医师和希望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中药配方剂型。

摘要:目的:对采用乌蛇驱风汤单味浓缩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 为临床神经性皮炎患者提供既有效又方便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神经性皮炎患者148例,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5例, 对照组73例, 治疗组采用乌蛇驱风汤单味浓缩配方颗粒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乌蛇驱风汤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及其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 由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组成的乌蛇驱风汤与传统饮片配方的乌蛇驱风汤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单味浓缩配方颗粒的乌蛇驱风汤疗效确切, 使用、携带方便, 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中药配方剂型。

关键词:乌蛇驱风汤,浓缩配方颗粒,传统饮片,神经性皮炎,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46-247.

[2]周宁.乌蛇驱风汤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6) :3418-3419.

[3]孙仁山, 刘荣卿, 叶庆俏, 等.神经性皮炎患者血清β-内啡肽含量测定[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9, 32 (3) :182-183.

上一篇: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下一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