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实践(精选12篇)
投资实践 篇1
融资战略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地支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融资组合,融资战略的制定需要紧密围绕公司战略,制定同步分阶段的战略目标与具体融资策略,以达到保障公司资金需求、降低资金成本和控制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作用。
制定海外电力投资企业融资战略,首先要了解企业行业特点与企业自身资源条件、所处发展阶段,分析融资环境和明确融资发展的边界;其次需要了解企业的分阶段发展目标以及与之匹配的融资需要;最后制定具体短、中期和长期的融资目标和融资策略组合,并通过实践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和改进融资策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海外电力投资特点与融资难点
目前中资海外电力投资企业存在以下特点与融资难点:一是电力投资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建设周期长,需投入的资金规模大的行业投资特点;二是海外电力投资的绿地项目兼具了融资谈判周期长、风险点多,融资难度大的境外投资特点,涉及较为普遍的境外风险包括所在国通货膨胀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政治风险等;三是中资企业在境内进行外币融资的渠道相对单一,对中资企业主体的担保依赖高,综合资金成本较高。
二、海外电力投资企业融资战略的构建
(一)设置战略目标
针对以上行业特点,笔者所在中水电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中水投资)刚从集团的专业国际公司中分立设立,拥有三个运营电站项目、两个在建项目和若干前期追踪投资项目,其中三个项目正处于融资阶段。公司整体受到集团公司的战略支持,三年发展战略对公司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要求较高,公司发展规模亟待扩大,短期资金压力较大,中长期融资战略亟待规划。
对此,中水投资制定了“拓展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缺口;优化融资结构、提升融资质量;构建融资平台,实现持续发展”的短、中期和长期融资战略目标。
(二)制定融资策略
公司针对海外投资业务特点,对境内银行融资、境内发债、内保外贷、境外人民币发债、境外美元发债、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发行、境外投资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境内、外多种融资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制定并实施了以下融资策略:
1.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进行项目融资。为提高资本金收益率和发回杠杆效应,公司对境外电力投资项目要求在同时满足所在国政府、中国投资主管部门、融资银行要求的最低资本金比例进行配套项目融资,并优先选择境内政策性银行作为项目融资的贷款行。在境外电力投资绿地项目上,公司对项目选择时首选政策性银行认可的项目,并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严格落实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条件,以争取最优惠的资金成本。
2.积极与国内银行联系,充分获得国内商业银行在流动资金贷款上的优势,以及政策性银行在项目融资方面的优势,确保公司资金链安全。同时拓宽融资品种,创新融资方式和结构,充分利用各银行特色业务,解决公司个性化需求。
3.积极筹建香港投融资平台公司,开拓海外融资渠道。
建立香港投融资平台公司后,公司筹划了香港公司的控股结构,确立了融资四步规划:
第一步,以投资项目为背景,开展人民币债券和美元债券的发行工作;
第二步,以单个投资项目或项目组合为主开展资本金融资,主要方式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和战略投资者等稀释投资项目股权的方式分散资金压力;
第三步,在投产项目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条件成熟时适时对部分风险可控的已投产项目进行股权融资、债务再融资或者卖断融资;
第四步,做大做实香港公司,形成海外投资业务在不同产业群中不同阶段的项目组合,实现各业务板块独立上市或者公司整体上市,建立可持续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模式。
通过以上逐步开展的内保外贷、内保外债(美元债或人民币点心债)、直接发债、香港上市等业务,用长线资金解决公司资本金不足问题。
4.利用香港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市场上常见的套期保值工具,在开展融资创新的同时,控制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5.充分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海外投资保险政策,根据境外投资项目所涉及的政治风险种类及风险程度,针对性地投保汇兑限制、战争及政治暴乱、违约、经营中断等海外投资保险,以规避相应的风险,同时减轻项目融资银行对投资主体的担保涉入程度。
6.关注和及时申请国家境外投资合作专项资金,降低投资成本。为了加强和规范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完善外经贸促进政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中央财政安排了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促进对外投资合作、改善外经贸公共服务等作用。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合作项目予以资本金投入、直接补助及贷款贴息的专项资金支持。中资企业境外电力投资规模大,财务费用高,如能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将使中方投资主体获得可观的资金收入,降低境外投资成本。
三、海外电力投资企业融资短期战略的实践效果
(一)利用表内外多维度融资,切实保障资金安全
通过融资战略的实施,笔者所在公司完成了境外三个投资项目的融资闭合,解决了三个项目的中长期资金,通过内保外贷融资、可用于资本金用途的外储资金贷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融资、出口订单融资等融资手段解决了首个战略期的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另外通过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及香港发行美元永续债的方式为境外电力投资项目筹措了成本相对较低、资金量较为可观的资本金,满足了公司全部在建项目及数十个海外电站投资项目前期推进资金需求。
(二)合理分担项目风险,减少中方投资主体担保
为节约集团担保资源,合理分担项目风险,中水投资认真分析境外投资项目的经济强度,拆分项目结构,分解项目风险,力争实现有限追索权甚至无追索权的项目融资。经过不懈的努力,在2013年融资闭合的海外控股某水电投资项目,通过与当地电力公司商签购电协议(PPA协议)、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海外投资政治险、与项目贷款行签署包括项目公司股权质押、项目资产抵押、项目公司账户监管等在内的一系列银行协议,最终由股东方只提供了贷款总额11%的担保取得了项目贷款,成功实现了有限追索权的项目融资。
(三)利用多种融资创新模式,全面拓宽融资渠道
通过境内一般商贷、资本金专项贷款、内保外贷融资、境外项目贷款、境外资本市场债券融资方式的实践,全面拓宽了融资渠道。特别是通过境外直接融资过程中的路演及国际评级,境外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得到大大增强,为企业今后的中长期融资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公司的海外投资合作机会,服务了公司的整体战略。
(四)利用融资方案比选优化,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融资筹划与实践,中水投资实现了融资年均综合费率3.79%,较央行同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节约成本近40%,效果显著。
在融资过程中,公司针对人民币债券的资金现金流风险和汇兑风险,采取了美元-人民币交叉货币掉期工具,有效规避了外币融资与用款的敞口风险,并获得了融资成本下浮0.95%的附带收益,达到了融资的风险控制与资金成本节约的目标。
(五)积极申报国家专项资金,减轻投资成本
通过2013~2014年的积极关注与申报,中水投资连续获得了相应的专项资金,虽然资金总量有限,但对于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投资市场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笔者所在公司在实现短期融资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总结经验,正主动策划和推进境外资产境外上市,搭建海外股权投资基金平台,境外电力资产证券化,海外电力并购等系列方案,不断提升公司境外电力资产的流动性,谋求海外电力投资事业的滚动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以投资为龙头,带动集团乃至中国电力行业成套设备与服务出口的战略目标。
投资实践 篇2
实
验
报
告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
一、股票模拟操作:
1、历史成交:
2、资金账户:
二、证券投资实验心得:
把握趋势,顺势而为
这学期开设的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课程是我目前最感兴趣的课程,不论是上理论课还是实验课程,学习的劲头都很足,其他同学对这课的热情也很高,有了其他课程同学们上课的状态的对比,我有发言的权力。
证券投资实务不但有实际操作的空间,为我们以后的个人投资理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关键它的实践结合了过去学过的宏观经济学,会计基础,还有金融、证券等课程的知识,要掌握好它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变不惊的魄力。
这学期开始我也自己尝试做实盘操作,老师也说不要忙着做实盘,但那时我已经进入了股市。开始对于中国股票市场还很陌生,连选股需要考虑哪些方面都不知道,所以理所当然被套了,在很长一段时间才解套。中国股票市场还处于不断完善的不成熟阶段,很多法律还不够规范,监管还存在漏洞,还有政策影响过大,造成中国股票市场是“政策市”还不如国外市
场成熟,所以不能像巴菲特那样做价值投资。普通的投资者倒更像是投机,所以中短线操作和波段操作为主,追逐概念股和短期的暴涨行情。
一开始我是技术分析的迷恋者,所以忽视了基本面特别是宏观经济状况和股票市场的大趋势。开始选股单纯从技术方面考虑,各种指标都预示着未来看涨,但现在深刻认识到逆势而为的危害,在股市这个洪流中,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平安的走下去,在大趋势下,不要抱有幻想,更不要一厢情愿的看好或是看空某只股票,要理性对待波动。技术分析只是前人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过去的行情,技术分析本身就是在历史可以重演的假设上做的判断而已,是根据过去推测未来走势,但经济发展却日新月异,各种因素影响股市行情,谁也无法预测未来走势,只有看准行情,合理预测,顺势而为。
证券投资实验课程,老师要求我们做模拟操作,我也做了,虽然没赚多少钱,但也没亏,我做过实盘所以很清楚,模拟盘无法锻炼实际能力,所以起始100万的资金我最多30%的仓位。模拟盘可以锻炼我们如何把握行情,如何选择合适的股票以及对整个操作过程的把握,但对心理上的锻炼就基本没有了,因为那不是自己的真金白银,做起来不会有心理压力,就算亏得再多也不会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如果真的自己用一百万去投资股票,当出现浮动亏损的时候心情肯定不会轻松,就算有浮动盈利又担心这种行情什么时候会反转,心理压力无时不刻不存在。当技术分析能力和行情把握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心理成熟和承受能力就成了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中国这个大的投机市场中心理的成熟远比技术分析重要,比如能够理性的对待盈亏,设置止损点,并坚决的执行,不贪婪,不恐慌,这些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历练的投资者是无法做到的!也是一个成功的投资
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这也是我觉得做模拟盘不能很好地锻炼实践能力的理由。
再说一说我选股的一些心得,要做投资,如果要控制风险,稳定盈利,首先的看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状况(在中国这点尤其重要),经济形势较好,或是哪个行业发展前景好,就可以进一步选择,在熊市中就得选走势比较强,至少强于大盘的股票,而在牛市中就要选上升空间大的股票,但注意行情的反正。选好行业之后就得看具体的企业,选择企业首先得看企业的发展情况,比如公司文化,运营情况,盈利能力,对未来发展的规划等。然后看趋势,看趋势首先得看长期趋势,一个季度,半年甚至是一年的长期趋势,看大趋势是处于上升通道还是下跌通道,一般肯定是选择处于上升趋势中的股票,看了长期趋势然后才看短期走势,一月或是一周的走势,结合基本的“价”“量”“时”“空”四个因素,与K线走势和技术指标综合分析,K线和技术指标分析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是结合基本面和技术面综合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不知道何时买进何时卖出,每次看到老师一次次精彩的操作,都会感到惊讶,老师对买卖的价格把握得怎么这么准!对于股市新手来说一般都是心血来潮,何时买何时卖没有根据,完全凭自己感觉。往往自己感觉良好,但有人说过感觉良好的操作往往是失败的。在对待盈利亏损时的态度行动也是考验一个投资者的试金石,往往一般的投资者对于亏损倒司空见惯,再买下跌的时候一厢情愿的认为,这个可能就是底了,会涨起来的,但谁知道地板价下面还有地狱价,谁也别想去推测底在哪。但是对于上涨的行情,又感觉坐立难安,因为老是担心哪天行情突然发转,由于难以承受这种压力所以一旦有浮动盈利就
迫不及待的卖掉变成实际盈利,但股价依然上涨之后又不能追高,所以就只能拿着那点微薄的盈利望市兴叹,心理学的预期认为,当投资失利,有所损失时,我们是风险爱好者,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我么往往宁愿选择继续赌下去,希望以后走势对我们有利。青泽在《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中说过一般投资者处理亏损交易时和心理学家的预期一致,结果可能出现这样的局面——赚小钱亏大钱,正好和正常交易原则相反。一个高明的投资者是在顺势交易时,能放胆去赢,在判断失误时,又能果断地壮士断臂。
要时刻谨记,在股市中我们永远只是汹涌大海中的一片树叶,永远不要企图主宰它,任何的逆势操作都是自取灭亡,投资中,理性是最重要的,心理的成熟是做出理性决策的基础。这需要在股市中多年的历练,不断积累经验。
投资实践 篇3
【关键词】证券投资分析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32-02
证券投资分析与实践作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按照培养学生目标的不同分为专业必修课和校任选课,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的应用性较强,非常强调理论和实战的结合,要求学生在掌握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独立实际投资分析的能力,投资如同战场,瞬息万变,能否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投资中灵活运用,这对学生的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深入思考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如何把课讲好,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局面。笔者曾面向全校开过证券投资任选课,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总结。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选修热情高、知识能力有限
学生对于选修证券投资课程较高,由于开设该门课程老师不多,导致中签率较低,有选不上该课程的同学甚至直接打电话请求老师把他名字加上。面向全校公开选修,选课同学背景各不相同,理工科的学生占据大多数,少量文科生如管理、外语类学生也出现在上课名单。调查中发现学生选修理由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拿学分,有的是受家庭成员投资股票的影响,大多数同学希望通过该课程能掌握一些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学生热情很高,但对于股票交易的基本概念、交易规则比较模糊。由于本门课程主要介绍沪深股市A股的投资策略,教师在上课时对于中国股市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会进行详细讲述,但很多学生却知之甚少,有同学认为股票在二级市场的涨跌一定要依靠庄家的操作,个别同学甚至大胆地跑来告诉老师,他觉得只要掌握一只股票大部分的流通筹码,做好几家知名媒体的工作就可以配合操作,完全忽略了影响股票涨跌的宏观和微观的诸多因素。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基础单薄,这给教师在完整梳理和讲授该门课程知识点时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2.教材需要与时俱进、理论和实践脱节较大
证券投资的教材五花八门,很多教材几乎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甚至是原版照抄,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应用这些理论显得水土不服,单纯用这些纯理论解释A股现象,学生就很很困惑,从技术指标分析很多股票明明已发出严重超买信号,为什么股价还能一直飙升。证券市场日新月异,很多交易制度和改革举措一年之内会发生很多变化,国内的教材还在停留在几年前的版本,许多新事物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用来教学明显不合适。笔者在上课时参考了比较权威的《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统编教材-证券投资分析》,最新的版本也只是2012版,不能与时俱进与现实脱离太远,这期间新股发行的方案、定价和上市交易规则均已发生几次大的变化,2015年11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发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刚刚结束标志着2016年新股的申购方法又有新的变化。
3.教学实践环节缺乏,学生缺乏实操的锻炼
作为选修课,学生不可能使用学校的金融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实操目前证券投资学教学目前仍然只能停留在课堂讲授上,案例教学和模拟交易。学生不能亲身参与到市场的实际交易中,对于很多的东西就不能深刻体会。即便模拟交易,脱离了实盘,模拟买入或卖出的股票不会对实盘有任何影响也与实战相差甚远,而且所有这些模拟交易都简单地把投资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忽略了交易背后的人性弱点的放大。模拟交易中面对虚拟交易产生的盈利和亏损,学生都能坦然处之,但在真实的交易环境中,作为一名普通的个人投资者是很难做到心境如水。
二、证券投资课程任选课的一点探讨
针对以目前证券投资课程教学的实际现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教材方面选用
除了指定的教材外,教师应大量准备补充资料,保持讲义的新颖性,除了传统教材中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点,教师应及时结合市场热点将其展开,避免讲授内容的空洞,如结合最新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发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可以追朔到沪深股市最早通过认购抽签发行到市值配售二级市场打新一系列交易规则的演变,新股首日上市价格涨跌的幅度管控及中间存在的套利机会;通过分析2013年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学生可以了解作为衍生工具之一的股指期货对指数的牵引作用,如何利用期指和现货交易的时间差通过观察期指的表现来预判大盘的走向;通过分析近期安邦保险和前海人寿在二级市场频繁举牌万科股票,向学生讲解企业兼并重组中的“野蛮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及由此波及到的二级市场股价表现;诸如此类热点事件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2.授课内容应有所侧重
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教育要加强。传统的讲授会按照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技术指标分析等脉络讲授,作为一门任选课,短短32学时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知识点应该一带而过或让学生自己去看书。以笔者的观点,分析A股市场应重点讲述国家宏观政策面、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中国股票市场自成立之日起,无形之手与资本市场的干预博弈就从没有停止,从1994年的中国证监会救市政策到1996年的12道金牌击穿泡沫;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到2015年6月-8月A股从疯牛到疯熊三周的惊心动魄股灾演绎,监管层面撒出的十几道金牌救市;从2013年提出的自贸区建设到“一带一路”的大手笔,每一项政策的推出对于资本市场的走势影响都是巨大的,作为一名学习证券投资的初学者,一定要对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有着深刻的了解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在投资中做到有效规避风险。证券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风险教育应该放在第一课来进行教育,2014年笔者在第一课时曾以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南海骗局”等例子来警示投资者,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牛市景象迸发又何其相似,利用场外配资加杠杆的投资者大多血本无归。这些鲜活的风险教育例子应该在第一堂课就先告诉学生,让初学者明白资本市场双刃剑的杀伤威力。
3.考核方式的改进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采用何种科学评价手段既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又能有效评估他的投资能力方式,值得授课教师深思。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三方面评价标准,
(1)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必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一定要熟记,如股票除权除息的股价计算,沪深股票开盘和收盘价格的竞价规则、基金A与B的区别等等,这些知识的考核可以通过闭卷考试来测试,在考核中占到百分之五十的权重。
(2)“A股市场第二年投资策略的展望报告”作为期中大作业布置给学生,该作业评估学生对于实际投资综合能力的把握,可以考察学生能否具有较好地投资前瞻性和风险防控能力,报告在考核中占到百分之三十的权重。
(3)实盘或模拟盘交易结果,实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资本市场衡量的更多是人性的博弈,实盘和模拟交易在最终考核中应该占有较为重要的分量。一般的同学可以通过期初老师分配的模拟账号进行模拟操作,期末进行打分评估。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申请实盘测试,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交易的真实性。测试结果应该在考核体系中占到二十的权重。
证券投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改进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身学术研究水平,更应自觉提高自身实际投资能力,以便更好服务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黄德权,对中国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学教育论坛,2005,(17).
[2]孔立平,高 职《证 券 投 资 学》课 程 教 学现 状 与 改 革 的 探 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3]孙晓宇,证券投资实训课程内容的构建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3).
[4] 刘骅,金融类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优化方法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4).
投资实践 篇4
关键词:投资,控制,分析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千万吨级钢铁厂 (以下简称首钢京唐钢铁厂) 项目地处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 是首钢搬迁调整的载体项目, 国家批复总投资677.31亿元, 项目设计年产铁898万吨、钢970万吨、钢材913万吨。项目建设期6年 (含围海造地及基础设施2年) , 分两步实施, 一步工程于2009年5月21日投入试生产;二步工程于2010年6月26日投入试生产。随着三冷轧工程的竣工投产, 到2013年底, 一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
面对这样一个单项工程多、施工工期长、投资金额大、建设要求高、国内外影响大的特大型钢铁厂项目, 在机构新、人员少的情况下, 如何按照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三高”、“四个一流”的要求, 既按期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 又要将工程投资控制在国家批复范围内, 是摆在广大工程建设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首钢京唐钢铁厂项目投资控制与分析的基本思路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与分析, 就是在优化设计方案、建设方案的基础上, 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各环节, 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 收集工程项目的实际投资数据, 进行投资的计划值 (目标值) 和实际值的动态比较分析, 考核实施效果, 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
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工程建设中, 把项目投资控制与投资作为管控整个工程建设投资的重要手段, 对一期工程建设全过程投资控制进行调研, 把一期项目投资控制与效益分析作为管控整个工程建设投资的重要手段, 将投资控制贯穿到各个阶段、各个工序, 并实行严格的考核, 激发参战单位的积极性。根据工程施工进度, 实行动态控制、检查分析, 严格控制资金支出, 并对工程项目建设及投资情况进行追踪分析, 逐阶段进行控制, 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首钢京唐钢铁厂项目投资控制与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 理顺思路, 建立制度, 健全有效的投资控制管理体系
在工程项目尚未正式开工建设前, 定制度、理思路、立规则, 使后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定了《初步设计概算审查管理意见》、《合同管理制度》、《设备采购招投标管理办法》、《工程项目招标管理办法》、《在建工程资金与核算管理办法》、《一期工程投资控制管理规定》、《单项工程投资控制奖励办法》等制度, 并从2005年6月开始, 分作业部分单项工程, 分解单位工程, 再按单位工程进行立项编码, 建立工程项目资金计划管理体系。
(二) 精心设计, 科学论证, 确保项目方案最优化
在编制建设方案大纲、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阶段, 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技术交流, 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建厂经验, 努力使首钢京唐钢铁厂设计方案集世界钢铁工业先进技术之大成, 达到最大限度的完美。广泛征求、充分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优化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 先后召开多次综合性、专题性的专家咨询论证会和审查会, 反复论证, 不断优化和完善, 使初步设计方案更加科学。
(三) 对标挖潜, 结合实际审查概算, 合理确定投资控制目标
通过广泛调研, 收集信息, 行业对标, 学习掌握行业同类工程造价资料, 合理确定单项工程投资控制目标。首钢京唐钢铁厂一期工程共31个单项工程, 300多个子项, 每个单项工程投资概算编制完成后, 都要由专业部门进行逐项审查, 与各大钢厂同类项目进行横向对比, 形成审查意见, 提交公司审议, 审议通过后作为投资控制目标下达, 直接落实到相关作业部和各职能部门执行。
(四) 建立竞争机制, 规范招投标行为, 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 按单项工程确定投资控制目标, 紧跟市场, 结合实际, 确定工程投资。对所有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标、上网公示。选择国内业绩较好的招标公司负责全部项目的招标工作, 每个项目都成立评标委员会, 由招标公司在国家专家网上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入选专家, 作为评标委员会委员, 实行封闭评标, 保证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
(五) 加强项目资金计划管理, 确保工程资金需要
通过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建立和完善了项目管理制度, 改变过去按建设单位或单项工程安排资金的传统做法, 做到了按轻重缓急、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 按单项、按合同细化项目资金支出, 将各项资金收支全部纳入资金预算, 杜绝预算外支出, 严格按计划控制资金支出, 同时强化付款控制、加强监控力度, 满足了项目资金需求。
(六) 强化投资分析, 实施考核与奖励, 调动参战单位积极性
工作实践中, 定期和不定期对投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对工程施工进度、项量完成、资金结算、项目资金的筹措与支出情况,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总结分析, 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及下步工作建议。同时, 对完成投资控制目标并节约投资额的单项工程, 以公司审定批准的投资控制目标为基数, 按投资降低额的3%~10%提取奖励基金, 有效调动参战单位积极性。
三、投资控制与分析的效益和效果
(一) 经济效益
一期工程批复内项目预计完成投资近七百亿元, 如扣除概算外材料价差、工程项量增加和方案变化增加投资等因素后, 同口径比国家批复投资节约3.72%。
(二) 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以资源、能源高效和循环利用,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 对生产中的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固废循环利用, 实现了循环经济理念及和谐发展, 成为环境友好、服务社会、资源节约型示范工厂。
四、结束语
首钢京唐钢铁厂投资控制从一期工程建设管理实际出发, 以概算为基础, 以投资控制目标为基准, 以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组织、工程量计算、资金支付等相关内容为主线, 通过多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地对项目投资目标进行控制, 通过周期性、经常性的动态检查和比较分析, 提供了全过程投资控制管理, 反映了投资决策状况。对于业主进行同类项目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龚维丽.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
[2]张林.谈钢铁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J].河北冶金, 2012.
[3]王会霞.工程造价管理在现代项目建设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 2011.
[4]张立新.建筑施工企业造价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包钢科技, 2011.
[5]王辉.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分析[J].陕西建筑, 2010.
[6]张仿今.工程项目投资的管理与控制[J].建筑.规划.设计, 2007.
[7]邹红.国内钢铁企业基于战略目标的项目投资控制[J].中国冶金, 2007.
投资实践 篇5
我是一名在校的金融专业的大学生,之前一直不明白如何去炒股,自从学校开了个人理财这门课程,我学到了许多关于股票的基本概念,我以为自己已经对股票了解得差不多了,以为自己真正炒起股来,也可以得心应手,但是真正进入到实训阶段,才发觉自己真的一点都不懂,之前自己所想的说出来真的是贻笑大方。不过,通过财经模拟炒股,我真的学到了许多。
我之前对股票一点都不知道,只是从媒体和别人的话语中听到“股票”这个词。这学期学习证券投资学,总算有机会了解股票的知识,而且老师让我们结合理论知识模拟炒股,使我们大家真正的对股票有了一定的了解。
刚开始买股票,会显得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但是凭着老师教过的知识和自己的感觉,刚注册完账号就接连买了九发股份、福建南纸、文山电力、中炬高新、中国石油、申通地铁、福建水泥和ST黑豹八支股票。虽然买的股票数量多,但买的金额都很少,最高的才买了500股。所以剩下的资金还有一大半。这几种股票都没什么作为,福建南纸到现在还持有,不过买的太少了。九发股份之前已经卖了一次,但后来看到它一直在涨,就又买进了一些。之后它也涨了不少,但突然停牌了两个星期,不能交易。而这几天九发股份却一直跌,不过我把剩下的一点资金又补仓了,期望它大有作为。
国石油是让我亏得最多的。因为是新股,对它特别关注,中间买卖了两次。但它差不多一直都是跌。中间有段时间买股基本没做什么考虑,11月15日之前的操作都是很随意的,像梅花伞、澳洋科技、江特电机等几支股票。但之后,考虑的东西渐渐的多了起来,了解的也越来越多。江苏开元是在11月15日以较低价格买入的,然后就涨,中间跌了几天,但我的收益率始终是正的,现在还保持20%的收益率。远兴能源和大恒科技两支股票,买的时候也是考虑和江苏开元相同的情况,但这两支股票买之后差不多都是跌,中间被套牢了,直到最近才有所好转,特别是大恒科技,现在有20%左右的收益率。时代科技、包头铝业和中孚实业买的很失败,几天之后就割肉了。
后来,我认为单单凭自己的分析,很难买到好股。而且,我自己分析的时候无非就是看一下K线图,关心股票的走势等,很少考虑具体的指标(复杂,也不易理解)。所以我慢慢在网上看一些专家股评,这样我就会多一些参考,多一些启发。天士力、郴电国际和国药股份这三支相继买入的股票就是通过专家的介绍知道的。相对来说,这几支股票买的比较成功,收益率现在都是正的。特别是天士力和国药股份的收益率是两位数。所以说,单凭自己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现在的市场行情不太好,自从去年年底到今年10月份,上证A大盘指数一路狂飙突进到6000点,的确很牛。但之后就物极必反,大盘指数降到5000点,然后就上下浮动,基本没什么作为。
我买股票的思路是分散投资,所以我持有的股票基本上都是八支左右。因为我对任何一支股票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就把资金分散开来。这样对我来说,风险就
相对小一些。虽然所持股票比较多,但并不浪费我的时间。其实我花在模拟炒股的时间并不多,因为是虚拟账户,考虑不会太多,常常会想“亏了也对我没有影响”之类的东西。但我仍努力把它当成真的,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学到一些东西。经过一个多月的操作,让我对股票总算有了一点了解,而且都是实际的技能。虽然说如果让我真正入市还差很多,但这段时间的操作还是很让我受益匪浅的,自己也有了一点基础。
下面我总结自己炒股的思路和经验:
1、不要买自己不熟悉的股票,选择几只股票坚持每天观察其走势,关心该公司的一切公告信息,运用专业知识判断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发展前景,再决定是否买进。
2、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投资理念,充分了解一只股票的投资价值,做到不怕、不贪,不以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惊慌失措。由于我们炒股时间短,多数是短线操作,所以要学会控制仓位,尽量不满仓,设定止损,到了止损位就坚决止损。买卖股票不要企望买到最低、卖到最高,因为最低和最高可遇而不可求。要学会多看、多想、多操作,就会熟能生巧,保证资金安全是盈利的基石。
3、要锻炼良好的心里素质。要沉重冷静分析,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保持五分乐观七分警觉。在形势不利的时候及时抽身而退,从而最小化降低损失。
4、买股票前,要对各股进行宏观面分析与技术面分析。在选各股时要多关注一些财经新闻,了解国家最近颁布的政策,选择“利好”股票领域,这对“熊市”里的股票操作尤其重要,因为“熊市”股票波动很大,尤其易受消息面的影响,所以时刻关注财经新闻很重要。不要买自己不熟悉的股票,选择几只股票作为自选股坚持每天观察其走势图,利用k线与成交量,以及macd、bias、kdj等指标进行分析,关心该公司的一切公告信息,运用专业知识判断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发展前景,再决定是否买进。
5、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投资理念,做到不怕、不贪,不以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惊慌失措。由于我们炒股时间短,多数是短线操作,所以要学会控制仓位,尽量不满仓,最好是半仓和三分之一的仓位,设定止损和止赢点,到了止损位和止赢位就坚决卖出。买卖股票不要企望买到最低、卖到最高,因为最低和最高可遇而不可求。要学会多看、多想、多操作,就会熟能生巧,保证资金安全是盈利的基石。
6、要锻炼良好的心里素质。要买卖股票是对人性缺点的最大考验,我们要沉重冷静分析,要有耐性,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保持五分乐观七分警觉。在形势不利的时候及时抽身而退,从而最小化降低损失。
7.长线投资:长线的股票只关注3点,基本面,业绩面和成长性。只要大盘处于低潮的时候,这些股票逢低介入持有。主要是一些绩优股和蓝筹股,比如我持有联通,宝钢,远洋,石化。这类股票不用担心其未来,肯定是向好的。
8.短期投资:关注消息面:这里主要指的是国家的一些政策取向,建设投入,未来的经济政策,发展趋势等等。比如今年5月,联通的重组炒作;不久前铁路板块炒作,每年的两会农业炒作,这种短期炒作都是快进快出。
9:概念性炒作:奥运概念,世博会概念等等,这类股票只要在这种概念实现之前,都是有反复炒作的机会,你可以参见中体产业在奥运前的波段炒作
10:短线的追涨操作:对于前几日表现一般,突然放量上涨的股票,可以在放量当日快速进场,而后次日获利离场。如果连续放量拉升的不追涨,对大盘突然异动的判断:大盘在连续持续低迷,成交量萎缩的时候,某个交易日下午突然出现异动,大幅度拉升。很有可能就是国家即将出台政策利好。
艺术品投资证券化的中国实践 篇6
创新树上,那朵叫做风险的花,既是美好之源,又是规范之必须
天津文交所的乱象,将“金融与艺术品结合”的模式推到前台。人们开始重新评估、质疑和审视这种金融创新的手段。但实际上,天津文交所并非中国第一家类似的机构,也注定不会是最后一家。凡创新必有风险,一如A股市场的逐步完善一样,只有经历过风险和其后的逐渐完善,艺术品的金融创新,才会走向着真正的正常与繁荣。
艺术品金融化已花开多年
事实上,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并非单一存在。早在2010年5月14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通过“拆分模式”,将齐白石、张大千的94幅作品作为理财产品公开发行。
同年7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该“资产包”配置了杨培江四幅油画及八幅宣纸彩墨作品。该“资产包”采取经纪人加发行代理商的组合经营方式,由与艺术家保持了十年代理关系的张宏作为独家授权经纪人,并由深圳市天禄琳琅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担任发行代理商和挂牌保荐人,资产包所有权份额总数量为1000份,份额面值为2000元,总价值为200万元人民币。
发行人(经纪人)拥有资产包“所有权份额”300份,交易商(天禄琳琅公司)拥有100份,这两部分份额作为非公开发行的初始保留权益,挂牌后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余600份“所有权份额”,折合120万元人民币,在市场上公开发行。
与深圳文交所同年挂牌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则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精文投资公司联合投资创立。2010年12月,艺术家黄钢的“红星和箱子系列”等作品,被分成2500份在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发行,成为“艺术品产权1号”。 该产品的存续期为5年,预期年收益率为15%。投资用于预定、购买黄钢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
与其他文交所不同的是,“黄钢1号”仅在上海文交所下设的艺术品投资者俱乐部内发行,俱乐部成员认购后可以相互转让,管理人香地雅道艺术品中心拥有30%的份额,折合人民币750万元,5年内不转让。一旦“黄钢1号”亏损,香地雅道持有的份额将首先承担亏损。
由于发行价格较高且对投资者有身份门槛限制,所以与天津文交所的沸沸扬扬相比,上海文交所的“艺术资产包”项目显得低调不少。至今很难再看到进一步的消息。
上述半公开的市场操作模式,部分地解决了今日出现在天津文交所的风险。
上海与深圳文交所,都将自身谨慎且圆滑地描述为一个文化相关的产权交易平台、产业投融资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产权登记托管平台。而天津文交所直接将艺术品与股票、期权和基金的模式融合形成了一种混杂模式,以“一元一股”的低门槛向公众公开发售。这样的做法,更为直接和明确,但注定潜藏着更高的风险。
成立于2009年6月15日的中国首个文交所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其目的是“为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交易对象提供专业化市场平台”。
成立之初,上海文交所就开始与中国电影、动漫等领域寻求合作。2010年4月22日,上海文交所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签署协议,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之后,双方共同推进了一项“经典激活”的计划,其中包括《黑猫警长2》电影剧本、电影主题曲的征集。
半年之后,上海文交所向外界宣布另一项针对电影的文化资本交易。电影《我的野蛮女友2》出品方之一百腾传播,将5年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委托上海文交所挂牌交易。上海文交所为《我的野蛮女友2》进行版权梳理,明确了版权所属关系。经过多方比较,最终选择将5年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超影娱乐有限公司使用。上海文交所为双方交易进行鉴证,并开具交易凭证,同时保证资金回款安全。这是影视信息网络传播权首次在上海文交所交易成功。
模范生:深圳文交所
上海首次试水之后,文交所模式似乎逐渐得到高层的重视。深圳文交所的成立,成为高层表态认可的重要节点。
2009年11月,深圳文交所挂牌成立。半年之后,2010年5月14日,深圳文交所迁至深圳园博园综合馆向公众正式亮相。《光明日报》将深圳文交所的成立描述成“中国文化产权交易的试金石”。
深圳文交所之所以在成立半年后才如此高调,是因为2010年4月初,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央行、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九部委联合发出《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文件(94号文),明确提出对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建设提供直接融资支持、保险支持和财政支持。
深圳文交所对外表示,其挂牌成立,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精神的重大举措和保障”。
深圳文交所拥有四个股东,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与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各占40%股权、深圳报业集团占15%股权、文博会公司占5%股权。深圳文交所总经理建东曾表示,“文交所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业。”并且认为,“中央支持深圳搞金融创新,这个太重要了。”
有关金融创新的定义,大多是根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衍生而来。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日后,学者们更实际地将其归纳为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深圳文交所从挂牌到正式亮相的半年多时间内,累计可实现交易登记、交易签约项目471宗,金额约85.69亿元,其中实际成交金额59.29亿元,意向成交26.4亿元。在此基础上,深圳市政府明确表态,将连续5年给予总额2500万元财政支持,鼓励民营文化产权进场交易,加强适合于创业板市场的中小文化企业项目的筛选和储备,支持文交所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与日后闹得沸沸扬扬的天津文交所模式不同,深圳文交所也并没有把艺术品份额化作为交易所的唯一项目。该所除将齐白石作品包装后与银行合作形成新的理财产品外,还致力于为影视剧吸引投资,例如深圳文交所曾为电视剧版《画皮》融资300万。
但是不管是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拆分模式”,还是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份额化”,其运作模式都是将一个艺术品资产包拆细,形成 “分拆权益”,让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及流通这些权益,获得艺术品资产包增值所带来的投资回报,从而实现艺术品证券化。
而要完成这一交易,必须经过托管——鉴定评估——发行与交易——退市等几大关键环节,还有贯穿整个流程的保险。与国外完善的艺术品保险不同,在国内,艺术品保险发展格外迟缓,保险公司因为缺乏专业鉴定,参与的热情并不高涨。
但是这当中的专业评估与鉴定,在文交所的交易中是不容缺失的关键环节,谁来评估,也是目前文交所受到质疑的最大原因。
对此,曾经从事过金融投资的资深藏家颜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目前文交所存在的核心问题,是艺术品在分拆发售的过程中缺少学术认证这一关键性环节。与其他交易模式不同的是,分拆在一开始就已经提供了一个价值认定,这个价值是谁?是如何认定的?
“我认可文物局、国家鉴定委员会,但是我不认可这些所谓的文化部专家,而且现在都走的是市场化路线,如果专家不自重,难免会有失公允”,颜明认为,“政府本身是想做好事,通过文化产业产生经济效益,结果到下面执行的时候完全走了样。”
在深圳文交所的计划中,其交易品种包括了文化股权、物权、债权及知识产权(影视作品、数字产品、工业设计、文学作品等著作权)的转让或授权交易,文化创意项目投资受益权、文化产品权益的融资交易,各类文化艺术品拆分权益以及资本与文化对接的投融资综合配套服务等。显然,这是一个比天津文交所更为复杂的体系。
在创新中规范的风险
其实,日后闹出动静最大的天津文交所成立时间早于深圳文交所。2009年9月17日,天津文交所就在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成立公司。但该公司一直苦于相关方案的完善和利益各方的博弈。
随后不久,比天津成立更晚的深圳文交所已经陆续对外发布消息,高调推广自己所代理的文化艺术产品版权。这对于天津文交所来说无形中形成了压力。
在心情急迫、股东施压和风险控制方案不完善的情况下,天津文交所终于开市,并直接宣布以艺术品份额化的方式,吸引普通投资者的认购。相比于上海与深圳,天津文交所这一步走得更加彻底,风险指数也相对更高。
2010年九部委联合发文对深圳文交所表示肯定之后,全国多个城市都开始筹备建立自己的文交所。上述文件鼓励“开发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扩大文化企业直接融资、培养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等”。文件还明确指出,“支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财政注资引导,鼓励金融资本依法参与。完善各类无形资产二级交易市场。”
2010年5月,成都文交所成立。6个月后,有南方报业参与投资的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建立。差不多同时,郑州文交所获批。而据《投资者报》调查发现,如今有超过20个省市正酝酿建立自己的文交所。
就在天津文交所无限期关闭开户不久,郑州文交所传出消息称“有可能4月开市。”因为天津文交所的交易模式受到质疑,而同样采取艺术品份额化上市的郑州文交所,对外声称“将采取与天津不同的方式。”
文交所的运作方式在国内是一个创新。从目前的交易方式上,它的确突破了艺术市场过去的很多模式。但是关于艺术品如何进行证券化和份额化,却一直都是学者争论的焦点。
文交所的相关行为,显然不属于《证券法》的调整范围,但中间却存在很多模糊地带。证券交易“三公”原则的实现,依靠的是相关制度和法律,而文交所在很大程度上却必须依靠其自律来实现。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部经理桂浩明对《中国新闻周刊》感叹,“与其说文交所在配合艺术品交易,不如说是在利用艺术品作为一个符号或作为一个载体在进行炒作,至少不是一种规范的投资行为”。
桂浩明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对这样的类股化交易进行严格控制,“因为现在事实上已经把它份额化,那是否应该考虑把它调整到证券化调整的范围?”
投资实践 篇7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
国际直接投资作为生产资本国际流动的重要形式, 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 国际直接投资得以迅速发展, 其速度已快于国际贸易。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公布的数据, 国际直接投资在2000年达到13880亿美元, 达到了创纪录的高水平。虽然从2001年到2004年分别下降到8176亿美元、7161亿美元、6326亿美元、6481亿美元, 2006年又恢复到12000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各国跨国公司纷纷破产倒闭或者撤回海外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又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国际直接投资规模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态势, 考虑到经济发展规律和投资增长存在的周期波动的规律, 从长远来看, 国际直接投资在经济复苏后仍会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不断发展为国际投资条约与协定日益增多提供了客观基础, 同时也对国际投资协定内容的更新和规则的完善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出现了国际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规范化的趋势。
二、国际投资的自由化发展趋势和表现形式
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国际直接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趋势, 我们首先从定义进行分析。所谓投资自由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减轻或者消除会导致市场扭曲的措施;第二、加强外国投资者享有的特定待遇标准;第三、加强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的监督机制。投资自由化旨在突破传统投资法的规定, 消除对于投资的各种限制, 并且在投资者及其投资之间实行非歧视性待遇, 使投资成为全球性的活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各国国际投资立法都呈现出减少对外国投资的限制, 加强对外国投资保护的自由化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投资准入方面, 东道国享有外资准入管辖权, 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允许或根据什么条件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本国投资, 对一些准许外资进入的行业或部门, 也有权施加种种履行要求。最近投资条约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美式双边投资条约 (BIT)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将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引入投资准入领域, 要求外资在进入东道国前后都享有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这将极大削弱东道国对外国投资进入领域和进入条件的普遍审查权, 使得外资在进入的程序、领域等方面享有极大的自由。这些多边条约的自由化准入规定, 预示出发达国家今后在多边立法场合对准入问题可能采取的基本态度:力图将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推广适用于从准入前到准入后的各个阶段, 并限制东道国履行要求方面的外资管辖权。
第二, 对外资的保护上,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征收及其补偿上。发达国家通常主张对外资征收应根据国际法给予“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 即采用“赫尔三原则”, 发展中国家坚持认为应该按照东道国国内法给予适当、合理补偿。但从1998年的研究表明, 大多数BIT都使用“赫尔公式”, 从ICSID和美国—伊朗仲裁庭的实践来看, 几乎所有的案件都采用“充分”补偿或“全部”补偿标准。
第三, 在投资争议解决的方法、安排上, 最近投资条约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并呈现出扩大仲裁管辖权范围、削弱东道国管辖权的态势。国际投资争议中最复杂而且最难以解决的争议就是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争议。解决这类投资争议的主要途径是协商调解、东道国当地救济、外国法院诉讼、外交保护和国际仲裁。长期以来, 在选择何种方法解决国际投资争议的问题上, 两类国家存在着严重分歧:发达国家及其投资者倾向于选择外国法院诉讼、外交保护、国际仲裁等方法解决争议, 而发展中国家一般倾向于选择本国当地救济或由发展中国家创设的仲裁机构解决投资争议。最近越来越多的BIT明确放弃了“当地救济”的要求, 或规定一旦双方协商不成, 外国投资者即可提起仲裁, 或规定提起“当地救济”与否应由外国投资者决定。最近投资条约采用仲裁方式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仲裁提起需要双方同意。据对1985年以后缔结的BIT研究表明, 绝大多数采取强制同意型条款, 这极大削弱了东道国的管辖权。二是引入了选择性仲裁制度。越来越多的投资条约中规定了多种可供选择的仲裁途径, 备选对象主要有ICSID仲裁体制、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体制、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体制以及其他特设仲裁体制。
三、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的自由化发展及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对外投资条约实践, 主要是与他国订立BITs。自1982年与瑞典签订第一个中外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以来, 截止2005年年底, 我国对外共签订了119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这些协定的签署, 对促进我国和有关国家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早期签订的BIT, 只能说还处于投资自由化的萌芽阶段。“中国的条约在用语上变化非常显著。条约实践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的条约以谨慎和不情愿丢弃传统保守观点为特征”。规定也较为简单, 反映出来的自由化程度也较低。在随后签订的一系列BIT中, 投资自由化的特征日趋明显。这可简单地概括为:BIT调整范围的扩大;各项待遇标准的到位;投资保护水平的提高;争端解决机制的更为有效;投资自由化力度的加强。目前我国所签定的中外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定义条款, 投资待遇, 资本和收益的汇回, 征收和国有化, 争端解决等。从双边投资条约的某些主要条款的变化中可以发现, 我国在对待自由化投资条款的立场上有所松动。在对外资实施国民待遇问题上, 我国在准入阶段不实施国民待遇, 在对外资的经营管理阶段, 20世纪80年代对外签订的投资条约也没有真正确立国民待遇原则。近年来, 我国在对外资经营方面的国民待遇问题上进行了调整, 将给予外资经营的国民待遇作为我国外资政策的主要目标。在投资争端解决方面, 最近我国对外缔结的大多数BITs规定, 可将争端交由东道国法院或国际仲裁管辖, 不再坚持事先应寻求“东道国当地救济”的要求。此外我国对外投资条约中关于外资保护, 也与国际投资规则的自由化趋势保持一致, 我国承诺除非战争、自然灾害等, 不对外资实施国有化及征收。在国有化、征收的补偿标准上, 中外协定中的有关规定也与发达国家坚持的赫尔公式 (即“充分”、“及时”、“有效”) 非常接近。
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 发达国家作为全球投资自由化的鼓吹者和倡导者, 对其发展演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投资自由化不仅是发达国家生产资本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要求, 而且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要求消除阻碍其追逐全球利润的各种形式壁垒的外在表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在参与投资自由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问题。
第一, 投资自由化的内涵是减轻或消除市场扭曲影响, 提高给予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 但投资自由化政策不能与吸引和促进外资增长的政策等量齐观。就引资而言, 在制定政策时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 实行逐步或渐进式的自由化政策, 引进的目的在于发展本国经济, 不能为追求或迎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置本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于不顾, 把引进外资作为发展经济的唯一推动因素对待。
第二, 外国投资对东道国的消极影响。诚然, 我国吸引外资的同时可以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增加政府税收, 扩大就业规模, 促进本国企业的竞争与效率的提高, 开拓进入国际市场, 增加产品出口的新途径等等, 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利的影响。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方向、经营策略往往与东道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一致, 如果对其采取放任的态度, 或疏于管理, 也可能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如民族工业受损, 环境受到污染, 资源遭到破坏乃至经济命脉受到外国投资者的控制。如1994年墨西哥爆发的那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就是墨西哥对外国投资, 特别是对美资在外资准入方面出现导向失误, 以及全面取消对外资的业绩要求所至, 以至引进外资非但没有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反而扩大了外贸逆差, 使其最终爆发了金融危机。前车之鉴, 后世之师, 我们应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第三, 投资自由化政策应当与投资环境中的其他因素结合配套互动才能达到引资目的。外资进人不仅取决于一个国家是否实施投资自由化的外资政策, 更重要的取决于经济因素, 诸如国内市场的大小、国内经济增长的速度、经济运行状况的稳定性、政治普遍的安定、国内潜在市场的存在、基础设施的完善、法制健全与否等这些因素, 它们共同构成一国的投资环境系统中的诸多因素。那种把外资法的自由化和投资自由政策的实施, 认为是对吸引外资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
第四, 我国应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在国际层面上建立或制定投资协议。在参与投资自由化过程中, 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较为一致的利益, 应注重在多边或区域性投资协议问题的协调行动, 加强外资政策的统一立场, 力争建立一个能被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认同的、统一的、透明的投资自由化标准和更公平的投资制度。同时避免利用投资自由化政策时的竞相攀比。东南亚金融危机中, 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 对世人的警示和教训, 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投资自由化政策不应被当作一种相互竞争外资的工具加以使用。
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 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发展, 最近以来, 国际投资呈现出自由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积极参与到投资自由化过程中时, 也要认识到投资自由化的局限性, 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促进建立更公平的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关键词:国际投资,自由化,局限性
参考文献
[1]余劲松.论国际投资法的晚近发展[J].法学评论, 1997 (6) .
[2]卢进勇, 余劲松.国际投资条约与协定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M.Sornarajah.The International Law on Foreign Investment[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234.
投资实践 篇8
关键词:风险投资,融资环境,民间资本
一、国内外风险投资融资环境现状
(一) 国外风险投资融资环境现状
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 , 又称创业投资。由于科技发展程度、投资理念、文化背景不同,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风险资本来源存在着明显差异。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始终保持着多元化的特色, 资金来源渠道相当广泛, 包括各种年金和抚恤专款、保险公司资金、捐赠款、个人资金、公司资金、国外资金和官方资金等。20世纪70年代末, 美国政府修改法规, 允许5%比例的养老基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法人机构开始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 其中养老基金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其次是基金会和捐赠基金。就欧洲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而言, 在种子期和导入期, 个人投资是风险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在其他时期, 银行则是主要供给者, 占全部资本的1/3左右, 这与美国风险资金的主要供给者是养老基金有明显的不同。在欧洲各国中, 只有英国的养老基金已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资本来源的不同对风险投资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由于银行的投资相对于退休金和保险金的投资来说更注重短期效应, 这影响到风险投资的类型和性质。欧洲风险资金来源上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欧洲风险投资的发展。在日本, 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和大公司资金, 各占1/3, 其次是国外资金、证券公司资金以及个人与家庭资金。
(二) 我国风险投资融资环境现状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的成思危认为, 当前我国风险投资的历史机遇有三个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全球风险投资家的关;中央政府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目标;刚结束的两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发展创业投资, 做好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 “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鼓励外商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来华投资”。
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 我国风投的融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外资与企业、政府资金一起构成了目前我国风险资本的最主要来源。
1、外资成为融资的主要渠道。
根据我国风险投资院的最新研究成果, 2005年我国实际新募集的风险资本总量达到195.71亿元, 其中来自外资比例最大, 为33.9%, 其次为企业占30.7%, 政府21.1%。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商机, 吸引了众多海外资本的广泛关注和投入, 越来越多的国际风险投资公司专门设立我国的投资基金或是加大在我国的投资金额。例如, 2005年6月份, 英特尔公司宣布设立两亿美元专注于我国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7月份美国硅谷风险投资公司Accel Partners宣布在我国联合成立总额达2.5亿美元的基金以关注我国科技公司;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于8月份成功募集6.43亿美元, 并计划将其中70%用于大中华区等等。在此背景下, 外资在我国风险投资的份额从2003年的5%剧增到2005年的33.9%, 并成为最大的资本来源。
2、“政府推动型”风险投资。
我国现阶段风险投资的最大特征是“政府推动型”, 与发达国家的“市场推动型”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历史来看, 风险投资由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所推动, 风险投资随政策的涨落而涨落;有政府资金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占了很大比重;政府资金在风险资本中占主导地位。例如, 根据科技部风险投资调研小组在2000年6月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所调查的25个省市的47家风险投资机构中, 政府拥有股权的风险投资机构占90%, 纯民营风险投资机构占2%, 外国风险投资机构占8%。而在国外, 养老基金、保险基金、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是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国际风险投资发展的经验表明, 在风险投资发展的初期, 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从风险投资业较为发达的欧、美、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来看无一例外。在国内, 无锡市政府投资无锡尚德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一点。但风险投资毕竟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不是政策性金融。风险投资发展起来以后, 就要从“政府推动型”走向“市场推动型”, 遵循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本身特有的规律去发展风险投资, 这样风险投资才能走向良性的轨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渠道狭窄、资金缺口大是我国风险投资融资环境的主要特点。政府和银行资金大约占70%, 大大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到9%的比例。居民投资理财渠道不宽, 储蓄存款增速加快, 很少用到风险投资领域。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和其他民间资金等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渠道和运作机制尚未建立。同时, 单个风险资本规模偏小, 一般只有几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很难支撑大型科技项目, 不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需要。因此, 融资环境亟待改善。
二、改善我国融资环境的对策分析
(一) 政府资金必要的引导
虽然政府资金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但大多数资金都是直接对项目进行投资, 这存在一些弊端。而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设立引导基金 (即所谓的母基金) 的模式推动创业投资发展。例如, 著名的以色列YOZ-MA基金, 它不直接对项目投资, 而是参与发起创业投资基金。YOZMA作为创业投资基金的股东, 承担出资义务, 负责与其他出资人共同确定基金管理团队和基金运作规则, 特别是按照以色列政府的高新技术发展规划确定重点投资领域。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在培育创业投资市场、吸引投资、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创业投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美国在早期兴起的直接为开发高科技提供资金的风险投资公司也是得到政府资助和鼓励的, 包括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兴建技术园区和研究中心、减免税收、政府增加科研拨款等一系列措施, 来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另外,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民营和外资均不能填补种子期项目的融资缺口, 而种子期项目多为创新性较强的技术性企业, 为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各级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种子期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近年来, 上海、江苏、天津等地方采取类似的“母基金”的方式推动创业投资的发展取得了一些经验, 但实施的范围和力度都有待加强。除了地方政府, 国家也可以在这方面也借鉴他山之石。新的《创业投资企业暂行办法》也有关于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扶持种子期项目的相关规定。
另一方面, 由于政府资金存在所有者虚缺、预算约束软化等问题, 不利于风险投资的长期发展, 因此, 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具有成熟的运行机制时, 政府资本应该退出, 让其他社会资本介入。
(二) 民间资本、产业资本与其他资本的融合投资
在国外, 民间资本在整体风险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高, 但是一个稳定和持续的资金来源。我国的民间资本力量十分雄厚, 单一的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 远不能满足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需求, 且达不到分散风险、组合投资的目的。私人资本、产业资本参与风险投资, 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 发挥产业资本在风险投资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是目前除政府财政资金外最现实可行的风险资本来源之一。国内许多企业目前正经历二次创业阶段, 由于进一步发展以及竞争等方面的因素, 都面临着改善经营、多元化发展等问题, 一些企业需要通过资产重组, 调整主营方向, 向高科技领域发展。风险投资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资产重组模式, 通过风险投资, 能迅速介入所选准的领域, 同时风险投资的巨额回报前景也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利润增长点。
民间资本、产业资本可以和其他类型的资本联合成立基金进行投资。一是和政府资本的融合。澳大利亚创新投资基金的资金就主要来源于私人投资者和政府提供的杠杆资金。与其他国家的创业投资基金相比,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政府资金与私营创业投资合作, 建立混合基金, 由私营部门的基金管理专家对基金进行管理。私人投资者在创新投资基金中作为主要的投资者, 主要来源于富有的个人、机构投资者以及养老基金等。他们和政府资金有相同的投资对象, 但是和政府相比, 在剩余利润的分配中, 私人投资者可以享受到比政府更优惠的利润分配, 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私人投资者投资创新投资基金的积极性, 从而在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二是可以和外资合作, 建立中外合资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有利于民间资本的良性循环。目前由于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不顺畅, 本土投资机构的发展收到一定限制。例如, 近年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我国公司, 大多是由外国风险投资机构注资、培育、运作并使之成功上市。和外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外资在管理上的优势和国际经验, 在质量和数量上壮大本土民间资本。2006年1月, 上海科技投资公司和以色列CIIF公司签约, 成立了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公司———巨龙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这为今后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外资融合提供了参考经验。三是直接投资模式。例如, 1999年上海市第一百货直接向视美乐公司 (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公司) 投入5250万元风险投资, 用于开发、生产视美乐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 这是我国第一例该模式的运用。
(三) 其他形式资金的补充投资
从美、欧、日等国的融资模式中可以看出, 退休基金、寿险、养老基金、医疗保障基金、商业性保险基金等社会资金也是融资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我国社保制度尚不完善、风投资金的科学运行机制业尚处于摸索阶段, 所以目前该种形式的资金应作为补充投资。在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风险投资时, 应加倍注意风险的防范, 如主要参与后期风险投资和无风险投资等。同时, 对于这部分资金参与风险投资的法律也应尽快完善, 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
(四) 科技园区应发挥群效应
科技园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 依托自己特有的技术人才优势, 将各种风险投资企业聚集到一起, 形成“创业投资广场”,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竞争优势中所谓的“集群效应”。尤其是缺乏国际经验的本土企业和不熟悉本土情况的外资企业在一起可以优势互补。例如, 2006年年初在张江成立的“创业投资广场”, 使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风险投资企业, 这一举措在全国高新区尚属首创。入驻的风险投资企业将得到多项优惠政策:在3年中, 企业可以免付房租;投资张江高科技企业、对企业进行评估、咨询等获得的收入, 都可以享受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等。这必然会吸引大量风险资本的涌入并促进该地区的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
总之, 我国发展风险投资意义重大, 是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我国也具备了发展风险投资的基本条件, 并且大有潜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 只有开辟多渠道拓宽风险资本来源, 改善风险投资企业的融资环境, 才能为风险资本投资高技术风险企业开辟入口, 进而为高技术风险企业直接顺利地融资提供可能的便利渠道。
参考文献
[1]、谢群.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 2007 (3) .
[2]、陈时兴.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模式与政策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8 (4) .
[3]、成思危.风险投资:中国与世界互动[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4.
投资实践 篇9
当前, 伴随我国电信行业发展进入“稳定增长期 (周晴等, 2009) ”, 新技术和新业务不断涌现, 运营商面临着更大范围内的激烈市场竞争, 对于投资管理的“精细化”要求相应提高, 从而进一步凸显了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重要价值。基于以上考虑, 本文尝试对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同时归纳各运营商的相关实践进展情况, 以期通过分析理论的发展趋势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为相关研究和实践部门提供参考。
1 研究现状与趋势
作为项目闭环管理中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 项目后评估正在逐渐成为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 特别是其在企业中的应用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周光中, 朱卫东, 2006) ;然而具体到通信企业投资项目, 目前针对性的理论研究仍处于引入和探索阶段, 已有文献多表现为对实践案例的经验总结, 尚未见到从理论层面对其内涵、价值、方法和规律等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总体上看, 已有研究对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探讨大致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
1.1 对于后评估概念和价值的研究
对于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内涵应用价值, 已有文献基本沿用了常规后评估理论的观点, 认为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指对已完成的通信投资 (或规划) 项目的目标、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等进行的系统的客观分析 (姜伟新, 张三力, 2001) ;一方面通过回顾和梳理通信投资活动, 分析预期投资目标是否实现, 投资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 投资是否取得了预期效益;另一方面则通过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找出投资成败的原因;同时通过有效的评估结果反馈机制, 为未来的投资决策和项目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孙海燕, 2009) 。已有研究认为, 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价值至少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 通过后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梳理投资和项目管理过程, 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进行诊断, 促进项目运营状态的健康化;其次, 利用项目后评估回顾和总结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 发现项目决策与管理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第三, 通过反馈投资决策管理中的有效信息, 项目投资后评估为通信运营企业调整和完善相关方针、政策和管理程序提供依据, 从而有利于通信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翟丽丽, 2004) ;另外, 通过对比总结, 分析投资项目的预期目标、效益指标等是否实现, 项目后评估还可以帮助通信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网络利用率、推广新技术和新业务等 (刘静, 2006) 。
1.2 对于投资项目后评估定位的讨论
整体看, 已有研究对于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定位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演进过程, 且目前仍存在不同观点。较早的研究多借用公共政策和金融领域的观点, 认为投资项目后评估是出资者 (通信企业或国有资产监管部门) 为保证国有资产在通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保值和增值而进行的监管活动, 其目的是从财务和效益等方面对通信投资的进行评价、约束和控制 (李磊, 2005) ;而随着《指南》的实施和企业对于投资后评估价值的逐步认可, 目前投资后评估工作更多的成为了通信运营企业的自发行为, 对于后评估的定位则有两种主要观点, 一种认为投资后评估应主要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项目决策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的, 其关注的重点应是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 提出可操作的改建策略和建议, 强调“对症下药 (王莉, 2008) ”;另一种观点则强调投资后评估的常态化, 认为作为通信投资闭环管理的组成部分, 后评估的目标在于积累投资信息, 规范管理流程, 提供绩效考核依据等 (饶柳, 王力, 2009) 。
1.3 对于投资后评估指标和方法的研究
指标和方法是目前相关领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已有研究围绕各类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内容、指标、方法、程序等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具体而言, 对于后评估内容和指标的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其一, 由于通信投资项目涉及内容复杂、专业差异较大, 部分研究认为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通信投资项目设计不同的指标, 从而构成一套系统化的后评估指标体系;其二, 另有研究针对特定的通信投资项目特点, 如房屋土建项目、GSM工程、规划项目等, 引入了层次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创新方法, 进行了具体的指标设计探索 (邱钧, 2008;韩露, 任定君, 2009) ;其三, 对于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认为通信投资后评估指标体系应具备层次话、操作性等特点, 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的观点 (曾令彤, 2009) , 也得到了大部分研究的认同。
另一方面, 对于投资项目后评估方法的研究则尚处于探索和引入阶段, 多体现为对金融领域投资项目后评估方法的应用尝试, 具体如逻辑框架法、成功度法、对比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的使用案例 (孙海燕, 2009) ;同时, 由于目前通信企业的投资项目后评估工作主要为企业自发开展, 部分研究还对后评估的工作流程、评估主体等进行了研究, 对各个责任主体的分工进行了讨论 (周倩, 2006) 。
1.4 对于投资后评估实施中关键要素的分析
除上述三个方面研究以外, 已有研究还在总结后评估工作实践的基础上, 讨论了影响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实施的其他要素, 体现在: (1) 对于后评估相应的知识管理体系 (信息化平台) 的建设的分析, 如周倩 (2006) 对于投资决策和管理信息的收集方式的设计, 认为基础信息的缺乏是目前制约通信投资后评估工作的最大瓶颈; (2) 对于投资后评估结论应用空间的讨论, 如饶柳 (2007) 认为后评估不应是一项孤立的工作, 其核心价值在于为投资决策、网络建设提供支撑, 因此需要加强后评估成果的分享和应用机制。
2 实践进展与问题
2.1 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实践历程
现代意义上的项目后评估发轫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 主要是罗斯福新政期间为加强政府对重大的社会投资计划项目进行监管而制定的, 在其后西方国家的“新公共管理”浪潮中, 英、法、澳等西方国家大都引入了项目后评估政策;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在随后开展的对其投资项目的后评估工作, 则又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项目后评估的应用范围。目前, 项目后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正在不断完善, 评估内容和对象逐渐增多, 已经成为评估业务部门工作质量和效果, 以及内外部监督的重要工具 (李磊, 2005) 。相对而言, 我国的项目后评估工作起步较晚, 但在近年来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周倩, 2006) ”, 一方面各投资主体积极参与, 自1988年以来先后有国家计委、审计署、交通部等组织投资项目后评估;同时由于我国相对特殊的社会经济体制, 一些自有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央企, 如通信、电力等也相继开展了各类投资建设项目的后评估工作 (韩笑, 2008) 。
具体而言, 2004年广东移动公司在通信领域率先开展了投资项目后评估的试点及推广工作, 共涉及20个地市、五大专业网的五十个项目 (李磊, 2005) ;随着2005年国资委《指南》的颁布实施, 各大运营商相继建立了各自的投资后评估体系, 后评估已成为通信运营企业的常态化工作。以中国移动为例, 集团公司在2005年发布了《关于中国移动投资后评估的指导意见》, 确定了包括两个层次、涉及五大专业网、三大品牌的年度投资后评估框架, 随后开展了试点项目后评估工作, 并于2006年形成了第一批后评估报告;之后, 中国移动的项目后评估对象范围不断扩展, 2007开展了规划后评估工作, 2009年后评估开始在省公司层面成为常态化工作, 2010年则共完成17个省份的总体投资和专题投资后评估工作, 并颁布了新的《中国移动投资及项目后评估工作指导意见》, 对后评估工作的主体责任、内容划分和流程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2.2 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实践现状
总体上看, 自2005年《指南》颁布实施以来, 各大通信运营企业已经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投资后评估体系 (韩笑, 2008) , 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 评估内容上看, 基于通信网络的复杂性和我国运营商的结构特点, 目前各大运营商多建立了分层级、分专业的投资后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 从集团公司到省级公司逐步完善 (王莉, 2008) 。如中国移动建立了包括总体投资后评估和项目投资后评估两大层级的后评估体系, 总体投资后评估主要从整体上考察各专业、品牌、地域的投资情况, 而项目后评估则主要针对业务网项目、新技术新业务项目、支撑网项目、传输网项目、房屋土建项目等五大专业进行考察 (2010年调整了评估对象, 加入了包括TD建设、城域数据网、灾后重建等热点项目) , 从项目的目标、过程、效益、影响、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对其进行后评估, 评估周期一般以年度为单位。
其次, 从后评估的实施主体方面, 各运营商主要采用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 (主要为规划设计院、咨询公司和高校相关研究机构) 的方式开展后评估工作;以中国电信为例, 其后评估工作一般由省公司计划建设部门 (或审计部门) 牵头成立, 由维护使用部门、财务部门、设计单位和第三方评价部门共同组成后评估项目组, 通过对评估周期内的相关投资项目进行调研、分析和整理, 形成后评估报告及相应的整改建议。
2.3 现阶段后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体上看, 投资项目后评估作为改进投资效益、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 (李辉, 2006) , 已越来越受到通信运营企业的重视, 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目前通信企业的投资项目后评估与常规后评估的基础框架类似 (张燕, 2008) , 但由于通信建设项目自身的特点, 在后评估实践中往往遇到一些带有行业特征的问题和困难, 制约了后评估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至少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 后评估基础信息缺乏, 数据收集困难。后评估是对已完成项目的总结和评价, 需要建立在投资项目从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案、竣工验收到投产运行的大量历史数据基础上;由于目前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许多投资项目对于前期决策的效率性要求较高,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可行性研究在范围和深度上较为欠缺, 从而制约了后评估工作在偏差分析方面的效果;另外, 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 如人员调动、部门利益等, 往往给后评估的调研和数据收集等带来难度, 使后评估难以有效的追溯项目信息。
其二, 后评估框架和指标的针对性欠缺。目前通信企业的后评估, 基本沿用了政府和金融领域的评估框架和方法, 对通信企业和项目自身特点的结合不足, 往往无法发现相关投资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李辉, 2006) ;同时, 由于通信运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加之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不断涌现, 固化的评估框架往往难以适应具体项目的后评估需求 (彭若弘等, 2007) , 也在现阶段的评估实践中逐步凸显。
第三, 评估结果利用单一, 反馈机制有待健全。作为投资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 后评估并非目的而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只有当后评估提供的有效信息充分运用到企业的决策与管理中时, 后评估的真正价值才能得到体现;目前开展的后评估工作, 整体上偏重信息的梳理和现状的回顾, 一方面主动发现问题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则由于评估结果的量化程度不足 (彭若弘等, 2007) , 其动态监控作用也难以实现。
3 结语
以上本文主要梳理了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现状。整体上看, 相对于目前已普遍开展的通信企业后评估实践, 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较为滞后, 尚未形成针对性、系统化和有指导性的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理论体系;同时, 相关领域的后评估实践亦仍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在评估信息收集、评估内容针对性和评估结果使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鉴于此, 未来应考虑至少从如下方面加强对通信投资项目后评估的理论探索, 以期更好的服务于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首先, 细化对各类通信投资项目特点的研究, 提高评估内容和指标的量化程度;其次, 进一步关注已有后评估框架、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尝试构建符合通信投资管理特点的后评估方法体系;第三, 在逐步规范项目管理流程的基础上, 关注通信企业后评估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从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和人员配置等方面为后评估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投资实践 篇10
1 教学目标
从金融活动自身的特征看,金融业是一项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人类活动,金融类教育教学必须强调其实践性,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此我们更要通过种种办法把学生带入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使他们思考社会,并考虑怎样去适应和解决社会上的各种金融经营及理财投资等问题。就此而言,应以培养富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金融人才为目标。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真实地参与金融实践活动,了解金融业的业务流程和实际工作运作的特点,切实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营造虚拟场景,开展讨论与案例分析,让同学参与一些纸面上的设想和策划,借助现代网络平台把玩金融模拟交易系统,同样会提升其实践实战能力,从而有助于其以后的发展和创业。开发金融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创设适宜学生创新素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同学们在校能灵活、创新地理解金融原理和方法,进入社会则能创新地分析和解决金融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2 教材选择和使用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处理,这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近年来,我国的证券投资类教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方面国内教材的整体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国外经典和名校的教材不断引进来,教材的可选择余地大大增强。为保证教学质量,我们所用的教材主要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编写的“证券、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统编教材”。立足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资产证券化和交易电子化这一基本趋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要逐步与国际接轨,有选择地使用一些国外的经典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让学生从原版教材中感受国际证券投资的教育思维,是提升学生国际化适应能力的必然选择,这是我们今后的重要努力方向。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近几年来,我们在保持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精华的同时,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改革和实践,收到了较好效果。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
3.1 创立“一个依托、两个适应、两个平台”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第一,“一个依托”:依托行业企业资源,聘请证券行业专家合理设计实践实训等关键环节,指导实训,动态调整课程内容,证券公司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老师注重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第二,“两个适应”:课程教学与证券行业发展相适应,随着证券业的发展变化来动态调整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相适应,采用课堂与实训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第三,“两个平台”:通过证券协会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证券协会以专业社团的身份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操作心得,提高投资分析的能力;通过证券公司理财工作室促进学生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提高投资咨询的能力;促进学生与业内人士之间的交流,提高投资决策的能力。
通过“一个依托、两个适应”形成应用性专业技能;通过“两个平台”,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有效地解决了提高投资综合分析能力和投资咨询与服务能力的问题,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
3.2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
课程教学采用半开放性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讨论、实践作业一般分小组进行。课程中大量图表、符号与数字等信息都是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教学效果好。
3.2.1 课堂讲授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讲授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讲课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并适当地穿插一些课堂提问。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觉去思考、提出专业问题,并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去解释现实状况的特点和成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吸取知识。对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和同学或教师讨论,或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得以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例如,在课堂讲授基本概念、重点及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拟订几个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或可拓展的专题,布置学生去查阅、归纳、整理资料,并进行课堂讨论或撰写成小论文,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如“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利分配与公司价值”等。另外,还可以在每次上课的前10分钟,抽查一个小组作盘面分析与个股点评,以培养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激情。
3.2.2 实践教学
证券投资活动是一个既高度依赖理论又注重实际操作的领域。适应证券投资活动的这一特征,从教学方法看,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关键是做到教、学、练的统一。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拟采用“原理讲解+讨论与案例分析+操作与见习”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首先,以凝练的方式阐释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同学们建立起各种视角的证券投资理论思维框架;其次,再用直观实例或案例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融会贯通;最后,通过模拟炒股和证券营业部参观、见习等提升学习者的市场感觉和实战操作技能。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将教师从布道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领路人、教练员和思维启发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把以学生为本体的教学思想落实到了实处,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合作共事的能力以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利用目前的局域网、网络教育平台及国际互联网,提供学习资源,进行双向沟通,并借助模拟交易平台熟悉证券交易业务。网络虽是虚拟的,但给学生的商业感受却是真实的。这一教学手段体系的运用,直接减少了学生未来适应实际工作的磨合时间和心理准备。以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为例,通过安装《大智慧》等共享软件,可实时观察我国两个股票市场、三个期货市场及香港联交所等市场的运行动态,并进行实时解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证券市场的真实感受。
4 考核模式
随着面向市场,注重能力培养的要求,证券投资类课程一改过去单一的考试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考核。从过去单纯的课程论文形式增加到现今的提问、课堂发言、小组对抗辩论、模拟投资、撰写证券投资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并重的综合考核体系,加大学生上机模拟交易能力的训练和考核,并提高了上机考核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注重证券投资的投资分析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可以认为,新的多样化考试模式可以做到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正确引导,使得每一名学生更加注重对于自身从业技能、素质的塑造,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做一个“高分低能”的学生。
综上所述,证券投资类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实践教学创新为基础,强化实践技能训练。本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亲身“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更深刻地体会、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能够使理论教学模式得以改进和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证券投资类人才。
参考文献
[1]过宏雷,崔华春.高校教学模式的全新挑战与变革契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5):110-114.
投资实践 篇11
关键词:高职;投资与理财;实践性教学
一、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师资力量不足,实训教学能力有限。许多高职院校从事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的教师都是从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如经济学、金融、数学、会计等专业转过来的教学转行而来,对于投资与理财专业理论知识没有系统的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尚欠缺,对于实践教学知识更是缺乏。许多高职院校在师资引进时过多地考虑了学历的要求,而投资与理财学科知识更新较快,缺乏后续培训也使得教师长期脱离了实际。另外,教学任务的繁重也使得很多教师客观上很难有时间和机会去企业真正顶岗实践锻炼较长时间,实践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二)企业目标难以与学校目标统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未能落到实处。目前大多数企业仍然是以追求企业利益为根本,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的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很难进一步深入,基本只是停留在学生在第5-6学期的顶岗实习的阶段,对于这将近一年的实践教学,企业主要是以追求销售额度为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许多实际学习困难难以得到解决。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培养目标不明确。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它是应市场需求在经济学、金融学下发展起来的。由于是新兴的热门专业,为了抢抓机遇,在培养方案的制作过程中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同时各个高职院校都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师指导实践能力薄弱。高职教育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构建成熟科学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投资与理财这样应用型专业来说尤为迫切而重要。实践教学是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就我校的投资与理财专业来看,目前我们的实践教学的形式采用的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社会实践。但是实践教学的课时在教学计划中占的比例较低,开课的实验学时和门数也都较少,基本上是模拟炒股或模拟期货的实训,比较单一、缺乏理财综合方面的实训。
(五)实践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由于投入不足,缺少实践教学的场地和师资,很多学校的投资与理财专业还没有建成一个完善的高仿真模拟实训室,即使初步建成了投资与理财实训室,也不过就是几台电脑和一些实训软件而已,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缺乏真实情境的体验,也无法直接体会证券投资公司或者其他公司业务真实的流程。
(六)实训教材欠缺。现在市场上关于高职高专的系列教材特别多,更新也比较快。和投资与理财专业相关的主要有金融证券系列、金融管理与实务系列等。近几年来又出了高职高专投资与理财专业规划教材。这些教材普遍以理论为主,也没有与之配套的实训教材,给实践课程的实施加大了难度。
(七)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体系不完善。在投资与理财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没有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没有管理制度,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或者流于形式。目前我校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考核偏重于知识的终结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最终结果,轻视或忽略实践过程的操作性,最后的成绩中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校内实训成绩)仅占40%,因此平时的实训表现对最后的成绩影响不大,所以学生基本上只要最后一次考好就行了,中间的操作过程就弱化了。对于校外的实践教学,高职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是两年,第三年就要去企业顶岗实习。许多学生专业能力欠缺,又不愿意长期在一个企业工作,导致流动性很大,最后仅通过他们提交的实习报告来评分,至于是不是完成了实践教学的过程很难评定。
二、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学校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校要建立由专业教师、校外同行专家与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座谈会,与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深度访谈专业论证会等形式,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更精准的定位,形成新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
(二)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力度,为校企合作提供教学师资保障。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建设,一方面在教师人才引进时应对教师实践能力有所侧重,有过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相比从未有过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发现自身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返回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的过程中将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教师聘用制度,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充实学校的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将会为校企合作提供了稳定的教学师资保障。
(三)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建设高仿真模拟实训中心,以贴近投资与理财行业发展趋势,真实体验在企业的工作过程,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技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首先尽量选择投资与理财行业内的优秀企业作为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氛围;其次,实习基地要相对稳定不随意更换。
(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一是完善管理制度。高职院校要严格制定并执行教学规范和各项制度保持实践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学质量。二是要建立相应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出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办法。三是教务处和督导部门应建立实践教学的检查和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定期的考察分析实践教学成果,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校内实践方面,减少卷面考核范围,加大实际操作的考核比重。将平时操作时的表现与效果记入成绩,注重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校外社会实践方面,可考虑实施顶替学分制度,即当学生进行校外社会活动时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且提前录用,可提出申请,经教学院系和教务处审批同意,可以用社会实践的相关成果来顶替校内专业课程的学分,同样顺利圆满地毕业。
(六)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以中高职称教师、专业主讲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从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入手并且逐步拓展,编写完整的突出自身特点的教材、讲义、多媒体课件、实训大纲与指导书,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课程资源库,努力为学生创造立体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七)搞活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培养创新人才,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首先,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采用电子教案、课件、网上教学、答疑与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得教学方式由灌注式向启发式、讨论式和问题引导式转变,形成教学互动,以此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参与意识及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基于高职教育规律,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再者,拓宽培养途径,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发。定期举办模拟证券期货交易大赛,学生可从中体验和掌握诸如投资策略分析、实战时机选择、实战技巧运用、投资理念与纪律等内容,从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与领会。
参考文献:
[1] 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析,杨炜红;杨印山;董浩洁,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9
投资实践 篇12
一、适用范围
作为各种投资条约中的关键术语和核心条款内容之一, “投资”与“投资者”之定义, 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投资条约中那些实质性条款和承诺所涵盖的范围, 也决定了东道国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程度。
1、“投资”的含义
在国际投资条约中, “投资”的定义通常有三种形式:首先是以资产为基础的定义, 其次是以企业为基础的定义, 再次是以交易为基础的定义。最初国际投资条约对投资的定义, 主要采取以企业为基础的定义, 将投资限定为FDI。
NAFTA第十一章在国际投资条约关于“投资”的传统定义基础上, 做出了突破性规定, 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投资”具体形式涵盖了动产、不动产和其他财产权利, 如抵押、质押;公司的股份、债券、股票和其他形式的参股;知识产权, 特别是著作权、专利、商标、商业秘密、工艺流程、专有技术和商誉;依合同授予的商业特许权, 包括通过签订特许权协议、产品分成合同、分销合同等获取利益。不仅如此, 还进一步规定, 一成员国投资者的投资, 系指该成员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拥有或控制的投资。因此, 除了单独由国际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合同引起的货币支付请求权以及与商事交易有关的信用拓展如贸易融资 (但不包括对企业的贷款) 引起的货币支付请求权之外, 任何形态的商业活动, 几乎都包含在NAFTA的“投资”范围内。
2、“投资者”之定义
和投资之定义一样, 有关“投资者”之定义同样在范围上也存在宽松与否之分。许多传统投资条约将投资者划为自然人和企业, 而判断自然人或企业投资者是否属于投资条约涵盖范围的唯一标准, 是该投资者的国籍。企业国籍的判断, 则通常根据缔约国国内法来确定的。NAFTA第十一章所涵盖的“投资者”范围, 虽然也是由一成员国的国民和企业两部分组成, 但其中的国民不仅包括具有该成员国国籍的公民, 也包括该成员国的合法永久居民乃至该成员国认可的其他成员;企业则既包括依该成员国法律设立、组建的一切形式的商业实体, 也包括以分支机构名义在该成员国领域内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由此, 其没有遵循以往投资条约通行的以国籍作为确定投资者合格与否唯一标准的做法。
二、待遇原则
避免外国投资者基于国籍而遭受歧视性待遇, 是任何投资条约缔结的一项基本目标。为达致这以目标, 投资条约一般将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列为条约的基本原则, 赋予投资者这两项待遇。
1、国民待遇
国际投资法上的国民待遇, 要求一国以对待本国投资者的同样方式对待外国投资者, 外国投资者同本国投资者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方面具有同等地位, 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争。完全的国民待遇, 意味着外国投资者与本国投资者之间在投资待遇上没有任何差别, 或者两者之间的任何差别都不得使外国投资者处于任何不利境地。但在实践中, 不同东道国出于国家需要, 往往会对国民待遇的使用施加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主要表现为国民待遇原则上之适用于外资进入后的投资营运阶段, 而不适用于外资准入阶段, 传统的投资条约基本上如此规定;或者表现为国民待遇只适用于一些特定的部门, 其他部门则不适用, 最为明显的就是GATS关于国民待遇适用的规定。
到目前为止, 在国民待遇领域走得最远的投资条约是NAFTA的相关规定。在投资的开业、收购、管理、计划的实施、经营以及销售或其他投资安排方面, 任何一方给予另一方投资者或其投资的待遇不得低于在相同情形下, 其给予本国投资者或其投资的待遇。这就意味着NAFTA的国民待遇适用范围涵盖了投资的所有阶段, NAFTA成员国的投资者不仅在投资进入后的营运阶段可以享受国民待遇, 而且在投资准入阶段同样与东道国投资者的待遇毫无区别。NAFTA关于国民待遇规定的另一项显著特点, 就是明确规定了成员国的州或省等地方政府在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时, 不得低于在相同情形下该地方政府给予其所属本国投资者及投资的最惠国待遇。
2、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基本含义:根据条约, 在某些特定的事项和范围内, 一成员国给予另一成员国的投资者或投资之待遇, 不低于其给予任何第三方投资者或投资之待遇。NAFTA关于最惠国待遇的规定与关于国民待遇的规定相似, 即在投资的开业、收购、扩张、管理、计划的实施、经营以及销售或其他方面, 一方给予另一方投资者或投资的待遇不得低于在相同情形下, 其给予另一方或非成员方投资者或投资的待遇。而且进一步规定, 一方给予另一方投资者或投资的待遇, 应当选择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中之较优惠者。不仅适用于投资开业后的阶段, 同样也适用于投资的准入阶段。
三、征收与补偿
长期以来, 征收及其补偿问题一直是资本输出国与输入国有关投资者权利保护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应为它涉及对投资者财产权的处理, 而财产权一般被视为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征收方式、征收条件、补偿标准等关键问题上, 资本输入国与输入国之间的分歧更是一直存在, 并尤为严重。
1、征收方式
首先在征收方式上, NAFTA第1110条第1款规定:“任何成员国不得直接或间接国有化或征收在其境内另一成员国投资者之投资, 或者对该投资采取相当于国有化或征收之措施”, 从而清楚、明确的承认征收方式有直接、间接之分, 肯定“任何相当于国有化或征收的措施”的存在。体现了对多样化征收方式的防范和禁止。对于直接征收, 即东道国明示的剥夺外国投资者的财产所有权并将其收归国有的行为, 国际社会一般均承认此典型的征收。NAFTA不仅明文禁止间接征收, 在实践中也对间接征收采取较为宽泛的认定标准。东道国的某类措施只要间接但有效的剥夺投资者对其投资的使用或享有, 从而与直接征收一样剥夺了投资者对其财产形式上的所有权, 即属于NAFTA禁止之列。
2、征收条件
NAFTA明确规定一项合法的征收必须是为了公共目的, 基于非歧视原则, 符合公共程序, 做出补偿。如果不全部满足这四项条件, 就构成NAFTA上的违法征收。
3、补偿标准
如上所述, 有征收, 即应有补偿, 否则属违法征收。在NAFTA的成员国中, 美国是“即时、充分、有效”补偿原则的忠实推行者。早在NAFTA成立之前, 美国即通过美式BIT推行这一原则。在美国看来, 实行征收的国家有义务对外国财产所有人支付全部赔偿, 并且这一点构成最低待遇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 国家就必须负赔偿责任。要求对投资之征收实行高标准的补偿, 是美国在与他国缔结投资条约时丝毫不放松的一项条件。
NAFTA第十一章的诞生预示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制定国际投资规则的注意力从WTO框架内的努力转向了通过双边或区域合作, 构建理想的国际投资规则。NAFTA第十一章是迄今为止全球最为全面的国际投资条约。它标志着在外资待遇、征收及其补偿、东道国对外资的管理、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等国际投资法的重要领域里, 观点长期严重对立的美国和墨西哥放弃了分歧, 融入到了NAFTA第十一章中;对于美加两国首次相互达成如此全面的国际投资条约, 意味着发达国家相互间也接受了高标准投资保护义务的约束。
摘要:21世纪的今天, 外国投资在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和促进知识与技术的转移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某种程度上, 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 外国投资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对外贸易。基于此, 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了大量投资激励措施, 试图通过投资优惠政策的竞赛使本国吸收的外资数量大幅增加。NAFTA第十一章为国际投资法领域内的投资者权利保护树立了一竿暂时无法逾越的标尺。
关键词:NAFTA,投资,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征收
参考文献
[1]陈安:国际投资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余劲松:国际投资法[M].法律出版社, 2003.
[3]赵秀文:国际商事仲裁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曹建明、陈治东:国籍经济法专论 (第4卷) [M].法律出版社, 2000.
【投资实践】推荐阅读:
关于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审计的实践与思考08-16
投资控制项目投资06-22
投资选择与投资风险09-21
住宅投资调查问卷(投资)05-30
个人投资金融投资分析06-24
论投资策划与投资决策05-31
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家与投资银行成长的分析10-20
投资环境金融投资管理05-20
投资风险金融投资07-04
被投资企业创业投资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