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

2024-10-04

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共11篇)

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 篇1

随着电脑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 已经显示出它的无穷魅力。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的不少弊端, 利用计算机课件, 创造环境, 化静为动, 化无声为有声, 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 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给学生提供直观、图文并茂的英语环境, 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需要, 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现在新的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 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成为当务之急。教学中, 我们要适时合理地利用多媒体, 达到“轻松教学”的目的。电化教育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都能反映它的独到之处。

在复习上节内容的时候, 可以通过对话问答或习题的巩固, 使用幻灯片放映相关的图片, 学生可以主动回答也可以集体回答, 然后附上答案。这样, 既能最大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 又能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现代教育技术在处理新授内容时, 更能展现它的非凡魅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既枯燥又抽象, 老师上课觉得很累也很乏味, 学生更是难以接受, 注意力容易分散, 当然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在帮助教师教授那些生僻的单词的时候, 可以用幻灯片放映相关释义, 放录音让学生跟读, 还可以提供直观立体的背景知识, 让学生过目难忘。我们以初中英语8A U-nit5Birdwatchers第一课时为例, 这课的目的是通过对话引出观鸟话题, 了解几种鸟类的英文名称和基本特点。教师先提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对话, 以达到锻炼学生听力的目的。教授鸟类名词时, 利用幻灯片出示这些鸟。学生很快就被这些鸟类吸引了, 引起他们的兴趣, 学起来就感到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 他们就学习和复习了这几种鸟及其特点的相关词汇, 这是传统的教学无法达到的。例如:教师出示麻雀的图片, 说What do we call it in Chinese?然后在黑板上写出sparrow, 带领学生领读。老师指着图中麻雀身体的不同部位, 向学生提问:What do we call this part?学习相应的单词:beak、neck、wing、tail、leg。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对麻雀进行描述, 由总体感觉到细节描述。例如:What does a sparrow look like?Is it big or small?What colour are the feathers?What about beak?教师依次出示其他鸟类的图片, 引导学生对其特点进行观察, 积极描述。多媒体为学生提供逼真的画面, 纯正地道的英语,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造了生动和谐的教学情景。这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轻松而圆满地完成了学习和教授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把原来枯燥的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变为生动的、形象的、可视的、可听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动感内容。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电化教育的主体, 并且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更显示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课堂容量增大, 节奏加快,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老师教得得心应手。但是, 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 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工作, 而且要有选择地合理地适时使用。

首先, 要把握教学内容, 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把握教学目标, 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找准教学重难点,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 在寻找多媒体的教学资源时, 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接受水平, 恰当地取舍。否则学生的能力达不到, 他们就没有兴趣配合老师的教学, 而是精力分散, 只是看着新鲜, 听着有趣, 甚至互相讨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东西, 使得课堂乱哄哄的一团, 那样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适得其反了。

总之,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指导课堂教学, 特别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掌握最佳时机, 让它成为我们教学的得力助手。现在新课程标准刚刚启用, 多媒体的使用更会体现它的独特魅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 篇2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日益崛起,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信息技术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在基础教育中被广泛的利用和开发,为当今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它冲击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在教学改革的大潮推动下,信息技术逐步走入了小学英语课堂,它让学生目观其行,耳闻其声,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使教学直观形象化,多元立体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情境,激发情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主体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展。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统式”,教学通常在课堂中进行,课堂教学显得单凋枯燥,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双向的沟通,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图像、动画、声音、视频有机融合,创设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情境,把生活的实景搬上课堂,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使小学英语教学更为形象、生动、逼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如在教学动物单词时,如果按照传统教学带领学生拼读就难免枯燥,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制作动画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动物园的画面,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鲜活的动物园场景,变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并加入不同声音,让学生先听声音猜动物,继而呈现动物,再打出单词,最后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脑画几只小动物,边画边念。这一动画情景的创设,使抽象、枯燥的单词具体化,形象化了,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一种语言要想学习好,听说是基础,也是关键。要提高听说能力,首要的就是听到这种语言的纯正发音。在语音训练阶段,我要求学生首先听清楚,听准确,正确感知标准的发音。为此,我在课堂上多借助于收音机、录音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创设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这种语言。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模仿。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留下准确清晰的印象,同时也纠正了学生发音上的偏差,为其流利地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通过“模仿秀”的游戏,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影像,要求学生对感知到的信息,模仿说出相应的语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奋点,诱发“说”的欲望。如在教学PEP教材三年级下册Do you like pears?时,让学生先看一段Amy和妈妈逛超市的VCD,创造一种真实的氛围。学生观看后,兴奋盎然,跃跃欲试,我趁势指导学生模仿学生有关用语,使学生很快学会了“Do you like …?”“Yes, I do.”“No, I don’t”等用语,然后教师不失时机地消掉课件中对话的声音,让学生充当角色给课件配音。学生们分组给课件配音,进行得投入,表演得得体,进而利用听到、学到的知识去探索、表演。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但掌握了句型的具体运用,还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听说训练,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下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训练,注意力持续稳定,训练效果好。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集体教学在教学内容和进度上一般取决于学生的平均程度;个别教学工作往往不是一个教师能够做到的,而利用计算机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准确地做出学习计划,完成个别化学习所需的大量工作,这对教师来说可以大大减少工作时间,对学生来说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得到充分发展,为每个学生成长提供机会。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好教学目标、教学层次、综合运用能力这三个方面的工作,着重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排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教与学相结合,学生大胆思考,错了也不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相反,更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学生在课堂上增加了视、听、说的机会。通过文体、图形、声音、动画和有关技术模拟特定的英语教学中的人物、情节及场景等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在更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操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利用PowerPoint中的超级链接,进行交互式学习,根据学生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设置,灵活安排进度。如通过直观形象的视觉刺激手段传递信息以满足视觉型学习群体的信息偏爱,通过交互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外向型学习群体的学习兴趣,利用机辅手段发挥触觉型或操作型学习者在“做中学”的优势。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目的,使学生变苦、厌学为乐学、喜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教师也可及时全面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迅速掌握学生个别差异性,对症下药,从而给予及时的辅导。

四、运用信息技术,增大教学容量,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老师在一堂课中要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书写各种单词、重点对话、句式,教学起来相当的繁锁、费力、耗时。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前将所需板书、板画、作业等内容制成课件,在教学中展示出来,就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能在相同的40分钟内,呈现更多的知识,既清楚又规范,图文并茂,又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从而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学到更多的知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利用计算机直接上网查找自己所需内容,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网址,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查询、思考、协作、交流,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利用网络给他们提供的新资源。学生也可将有用的资源传输给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五、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的确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即时信息,但如果只停留在吸收信息上,那么创造的源泉终究会枯竭,信息的大量吸收有助于人脑的右半球形象思维的开发,却会导致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消亡。因此,面对大量的信息,不仅学生要学会进行创新,教师也要进行创新。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编排,围绕教学重点,摒弃一些无关的、不重要的信息,争取教学的最优化,同时也要让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培养独创性人才。当然,学生也要学会创新,从正确的拼音、简单的单词拼写开始,将盲目接受信息转变为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甚至对信息进行批判和补充,发展抽象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教师播放教学内容的动画,讲解其主要含义后,让学生自己想象着进行表演,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创新意识随之得到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 篇3

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信息技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里的抽象内容、情感、意境很难表达出来,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起来乏味,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而现代信息技术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以它丰富的电化教育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教学如虎添翼、如魚得水。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小学阶段,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积累·运用四”的口语交际练习——“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面对这一题目,考虑到本班实际,学生定会觉得枯燥无味,无话可说,于是,笔者想到运用CAI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笔者事先运用CAI课件将文中提示内容制成动画——清清的河水被一群顽皮的放牛娃把牛赶到河里弄得浑浊、肮脏;碧绿的草坪被宠物和人践踏得东倒西歪,垂头丧气;新鲜的空气被工厂的烟雾、废气、尘埃污染,使得周边的环境恶化;雪白的教室墙壁被几个小孩用墨水、粉笔等涂抹得乱七八糟……在课堂上,当笔者把课件让同学们观看后,迅速提出问题:“同学们,谁不愿意在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里生活,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想?准备采取什么行动?”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别提学生参与交际的欲望和兴趣有多浓了。他们痛斥着不爱护环境的人们,呐喊着:地球是我们的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要当环保小卫士!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够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恰当地运用电化教育,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图,让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放映一组组彩色幻灯片和动画片,带学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岛的假想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热爱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激情油然而生。这样,电化教育的运用,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人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知识难点。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但小学生由于受到了认识能力的限制,对一些较为艰深的科学道理、专业名词等往往难以理解,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像、电影及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训练难点,克服思维障碍。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作者在课文中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超声波。并从中获得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得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对于文中的“超声波”“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等略为抽象的词汇,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较难去理解和把握。于是在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清晰感接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光了。可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把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的画面,对于突破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大有益处,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 篇4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积极探究的学习心理特征, 是小学生学习的最有持久力的动力。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 使课文内容形象化, 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由于语文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 或喜或悲、或赞扬或激励,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 营造特定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习作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营造一个毫无顾忌、放胆作文的和谐氛围, 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让学生敢说真话, 敢于表现个性, 真切地体验, 自由地抒发。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以往, 学生对作文课最头疼的是感到没有东西可写, 找不到素材。而这一点在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后, 就可得到彻底改观。由计算机、因特网等构成的巨大的网络资源, 能为学生快速提供大量生动、丰富的写作素材, 所提供的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组织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网上阅读, 能使学生开阔视野, 提高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快速占有大量信息资源和写作素材。网络给了学生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搜索相关的素材, 然后让每个学生根据各自的需要摘抄有用的材料, 一节课下来, 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 还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让写作变得轻松多了。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训练学生的美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 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 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 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 获得美的体验。

打造充满魅力的现代诗歌教学 篇5

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是小学教材中现代诗歌的共同特征。谈到现代诗歌的教学,很多教师总会疑惑: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悟出诗歌的韵味呢?听了几位教师教学《长江之歌》,觉得有些问题很值得思考和研究:

(1) 课堂上,教师以“你对长江了解多少”发问,继而学生展示搜集来的有关“长江”的资料,介绍长江源远流长和对中华民族的滋养。在诸多交流中,学生对长江有了深入的了解,但这个过程占据整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学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仍停留在它表达了什么,歌颂了什么?

(2) 教师立足文本,紧紧围绕诗句进行分析,理清诗文结构,然后将诗句一句一句拆开来理解,时而教师问学生答,时而学生问教师答,时而师生交流共同讨论诗意,课堂氛围非常热烈。但作为听课教师,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3) 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发现学生的讨论结果不甚理想,不符合预先设置的标准答案。于是,纠正学生不理想的答案,精细、全面地讲授自己的标准答案。

上述几个课堂中,诗歌的魅力,教学的魅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失色了,学生没有真正感悟到本篇诗歌所富有的美好情感,更没有体会到诗歌语言所富有的音乐美和节奏美。究其原因:第一,辅助性的资料替代了对诗歌本身的感悟。无疑是舍本求末的做法。第二,以理性分析替代感性认识,以教师解读替代学生解读。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往往一味超限度地挖掘和拔高,使学生不着边际,产生不了美的快感、美的享受。第三,以固定的教学模式替代教师对诗歌本身的研读。如果教师没有针对诗歌进行有效地研读,合理地设计教学策略,所带来的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停留于表面。

除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以多媒体音像材料替代文本为学生感悟媒介,过度拓展而缺少对诗歌本身的深度学习等原因,它们都使语言高度凝练,想象丰富,富有节奏感、韵律美并充满感情色彩的诗歌逐渐失去了它本该有的魅力。现代诗歌教学也成了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了。

二、 现代诗歌教学的审美标准

现代诗歌教学的标准不能简单地割裂成为几点要求。

1. 现代诗歌教学应能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美是最能够激发兴趣的。诗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精神最优雅的表现方式。要让学生走近现代诗歌,首先要让诗的神韵吸引他们,通过朗诵去感悟他们。

诗的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诗人的感情在字里行间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反复、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美感,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人感情基调一致,产生共鸣。在教学中, 教师应是个诗歌的热爱者,用自己饱含诗情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情绪,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如学生配乐朗诵诗歌《长江之歌》后,教师满怀诗情地这样评价:“长江就是这样一路歌声不断,热情澎湃地走向你,走向我,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经过教师感染,学生阅读热情不断升温。

2. 现代诗歌教学应能增进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语文教学,首要应当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只有重视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语文教学才算完成它最基本的任务,而语言新颖、凝练、形象,是现代诗歌魅力的主要来源。品味语言,能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魅力,也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是充满魅力的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长江之歌》教学中, 在读到“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这句时,教师问: 你从哪个字词体会到长江朝气蓬勃?(“走”“奔”)如果我把它们都换成“流”,又怎样呢?(体会比拟的精妙)当读到“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时,教师引导学生与上文相比,同样是“走”“奔”,在这儿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 现代诗歌教学应能促进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现代诗歌中蕴含着极为感性,意味无穷的诗句,它向学生传达细腻丰富的情感。因此,教师引领学生充分感悟诗歌时,可以通过推敲语言,琢磨构思,研究修辞手法等,来领略诗歌中的意义及审美价值。

如教学《长江之歌》,感悟“母亲的情怀”这一环节,教师由浅入深,提出两个问题:“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学生答疑并汇报朗读,大屏幕上相应诗句变色突显。教师随即点拨感悟:透过文字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交流:这是的母亲,因为 。

学生结合诗句踊跃回答:“这是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母親”,因为: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母亲,而且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这是健美强壮、爱满天下的母亲”,因为这里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拥在怀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4. 现代诗歌教学应能激起学生创作诗歌的热情。充满魅力的诗歌教学让学生在“诗”的氛围中徜徉,享受诗歌所带来的独特的美感,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诗人是通过什么样的意境、方法、技巧“生产”出这种“美”,逐渐激起学生写诗的欲望。再加上现代诗歌创作没有了古典诗歌格律形式的束缚,语言上更适合学生释放自己的才思,在充分理解一首现代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诗”,更有助于在其内心种下“诗歌的种子”。

如在学生理解《长江之歌》这首诗后,教师引导学生放宽眼界:除了长江,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赞美?(海洋、长城、老师、母亲……)模仿《长江之歌》的形式,自己也去写一写。说着,教师展示自己的下水文,与学生交流,讨论和原文的区别。在交流中,学生的创作热情会更加高涨,思维也更加活跃,诗化的语言从学生的口中、从学生的笔端流出。

三、 努力打造充满魅力的现代诗歌教学

1. 教师要了解现代诗歌,热爱现代诗歌,能够欣赏现代诗歌所带有的特殊的美感,能够正确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真切情感。从这个维度上说,教师应当有诗人该有的气质,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诗歌阅读量,也就是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学中,教师有了诗人的气质,才能营造出诗的氛围,感染学生,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2. 从教学设计层面来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针对现代诗歌这一特定的教学对象,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出符合教学对象需求的教学方案。首先,要以学生的视角重新解读诗歌。其次,要根据诗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理解:如对于“画面感”强烈的诗歌,可指导学生根据诗歌意境作画;如果诗歌抒发的情感与学生生活相贴近,可指导学生将诗歌改成散文,升华对诗歌的理解。第三,在教学设计时还需要“宽预案,精引导”,现代诗歌中思维发散点众多,要考虑到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于教师解读的思考,珍视学生思维的亮点。同时要注意引导的分寸和方式,切忌过度指导,牵着学生鼻子的“直线思维”。

3. 加大学生现代诗歌的阅读量。对于现代诗歌,除了幼儿时期诵读的儿歌外,到了小学阶段,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导致学生对于现代诗歌产生陌生感,这也是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瓶颈。

为此,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现代诗歌,举办吟诵活动,让新诗在学生心中扎根。

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 篇6

首先,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上好课, 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 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小学阶段, 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 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 运用多媒体,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积累·运用四”的口语交际练习———“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面对这一题目, 考虑到本班实际, 学生定会觉得枯燥无味, 无话可说, 于是, 笔者想到运用CAI课件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笔者事先运用CAI课件将文中提示内容制成动画———清清的河水被一群顽皮的放牛娃把牛赶到河里弄得浑浊、肮脏;碧绿的草坪被宠物和人践踏得东倒西歪, 垂头丧气;新鲜的空气被工厂的烟雾、废气、尘埃污染, 使得周边的环境恶化;雪白的教室墙壁被几个小孩用墨水、粉笔等涂抹得乱七八糟……在课堂上, 当笔者把课件让同学们观看后, 迅速提出问题:“同学们, 谁不愿意在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里生活, 看到此情此景, 你会怎么想?准备采取什么行动?”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 别提学生参与交际的欲望和兴趣有多浓了。他们痛斥着不爱护环境的人们, 呐喊着:地球是我们的家,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我要当环保小卫士!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 只要能够唤起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 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 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比教师的主观灌输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恰当地运用电化教育, 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 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 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次,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 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演示等方式, 创造与渲染气氛, 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 使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 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例如, 《富饶的西沙群岛》, 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在教学时, 可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 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图, 让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接着放映一组组彩色幻灯片和动画片, 带学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岛的假想旅游。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 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 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热爱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激情油然而生。这样, 电化教育的运用, 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 把学生引人情境,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第三,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知识难点。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 能够丰富人的知识、扩展人的眼界、拨动人的心弦, 但小学生由于受到了认识能力的限制, 对一些较为艰深的科学道理、专业名词等往往难以理解, 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 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运用图画、投影、录像、电影及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 突破训练难点, 克服思维障碍。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 作者在课文中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三次试验, 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超声波。并从中获得启示, 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使得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对于文中的“超声波”“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等略为抽象的词汇, 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 较难去理解和把握。于是在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时,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 传到蝙蝠的耳朵里, 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在视觉形象作用下, 学生清晰感接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 思路豁然开朗, 原先的障碍一扫而光了。可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把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的画面, 对于突破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大有益处, 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 激起学生的新鲜感, 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训练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唤起他们的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这样, 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 媒体教育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 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 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 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 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 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用于语文教学中,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创设情境, 可以突破知识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 篇7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是充满知识和浓厚感情的课程,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的文字中都蕴含着美丽的画面以及深厚的情感。而我在这方面感觉一直做不到位, 课堂平平淡淡, 没有光彩, 失去语文课的本色, 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 可以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语文书中有许多写景的文章, 如《颐和园》《桂林山水》《长城》等展现自然的美文。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虽然这些都是著名的景点, 却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此时, 如果单凭讲读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无法领会到“美”之所在。因此, 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面前, 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展示图声结合, 培养朗读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我班学生的朗读存在着多种问题:拖音、停顿不清、缺乏情感。这都说明学生需要有良好的朗读示范。而小学语文教材中60%以上的课文都配以动画或视频剪辑的朗读, 通过对这些光盘的播放, 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 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 我多次适时地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 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荷花》一文时, 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 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 同时出现文字, 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 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 学生朗读声情并茂, 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自己的朗读中, 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增强交流效果, 促进读写结合

教完课文后, 要求学生仿写, 这样, 学生就能从所学的知识中潜移默化, 然后从中掌握有关的知识点, 再有所迁移、拓展。如, 对《巨人的花园》进行续写;根据《蟋蟀的住宅》进行另一种动物的描写等。但是学生常常苦于无话可说, 无内容可写,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学生的写作方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学生之所以会“无话可说, 无内容可写”, 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孩子远离生活, 远离大自然,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他们缺乏写作兴趣, 缺少写作素材。而网络上丰富了视频资料、图像资料、语音资料等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写作素材。

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 篇8

关键词:激发兴趣,再现情境,情感升华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如春风细雨般融入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不可替代的桥梁,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成为当今的重大趋势, 让现代教育技术走进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为学生搭建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平台,为小学语文课堂开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在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想象力等环节上寻找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激发兴趣,黏合文本与情境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对于小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年龄的特点,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堂上更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课堂中,我们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否则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黯淡无光、死气沉沉。 而现代教育技术用形象诠释抽象,由现代马上穿越到古代,让有声替代无声,让学生在学习时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直观而深刻地感知和理解文本,体会文本蕴含的感情,起到激趣生情的作用。

各种体裁、题材、类型的文章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并且孩子的学习兴趣浓厚,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再现情境,黏合生活与课堂

文章生动的语言描述情景, 读者通过想象能进入到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中。 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文章中描述的情景,就能让孩子宛如进入当时的情境中,学习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很多文章描述的情景,孩子因为阅历或者现实的关系,都没有经历过,缺少感性的认识,学习起来自然有难度。 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学习中尽可能地通过生活化的模拟来提高学生感知文本的能力,继而在后续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难完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再现当时的情境,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 圆明园的毁灭》 一文时,在欣赏圆明园昔日辉煌时,就可以观看圆明园的风景、文物的图片,从视觉上直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从心底里产生热爱和自豪感。在学习圆明园被毁灭的片段时,就可以播放电影《 火烧圆明园》 的视频片段,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如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英法联军的贪婪与残暴,对英法联军产生愤慨之情,再与昔日之辉煌进行对比,自然“ 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现教学生活化的艺术魅力。

三、化难为易,黏合生活与文本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总有些难点,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以及生活阅历的原因,在理解上可能有些难度,如果单靠老师的讲述、 讲解或者学生间的讨论,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当语言无法深入解释的时候,就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突破难点了。

如在学习《 七律·长征》 时,由于距离我们现在的年代比较久远,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可能不够到位, 更无法理解作者为什么说 “ 红军不怕远征难”,于是,就可以出示相关的视频 、图片 ,就理解了 “ 铁索寒”和“ 云崖暖”了。

再比如,在学习《 落花生》 中,爸爸谈论花生作用的那一段话的理解,不少学生理解起来很茫然,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花生、石榴、 苹果的生长情况,不知道它们的果实生长在什么地方,所以,就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然后将花生和苹果、 石榴进行对比, 才能明白花生的品质, 读出父亲对花生品质的赞赏。因此,课文中有些难点,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主动学习,黏合教学与个性

课堂是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特别是语文课堂,我们平常说: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孩子应该有自己个性化的看法,而不是千篇一律。 在课堂上就是要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 就让孩子更加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参与课堂活动。 比如在五年级上学期的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 ,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制作课件,将自己收集的关于字谜、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汉字的故事等资料整理成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学生在课外进行收集资料,然后将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学生兴趣盎然,既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又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其他学生在欣赏制作者的作品时,也是非常兴奋,在轻松愉快中了解了更多关于汉字的知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能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又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

五、情感升华,黏合情境与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 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报之入情,悉心品味,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他们兴高采烈地学习着、表演着、创造着,有些段落不知不觉读了一遍又一遍,情感在共鸣中迸发,充分地感悟了文本,让孩子们披文入情、升华情感。

在学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一文时,播放德国奇丽的风光,一个个开满鲜花的窗子,一帧帧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图片,再配上旋律优美动听的钢琴曲,学生宛如走进如诗如画的境界,被德国“ 奇丽的景色”所震撼。 油然而生对这“ 奇丽景色”的赞赏和向往。 而在体会德国这“ 奇特的民族”“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便水到渠成了。 课堂结尾,再播放德国风光和钢琴曲,学生还沉浸和沉醉在那“ 奇丽的景色”中,也对德国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而产生敬佩,轻轻地拨动学生的心弦。

《 难忘的一课》 是一篇真挚感人 ,弘扬爱国精神的文章 ,感人至深。 从课文中三次出现的“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中,读懂台湾师生真挚的爱国情意。 在课堂结尾,可以播放歌曲《 红旗飘飘》 ,然后播放一些特殊历史时刻定格的画面, 如刘翔夺冠五星红旗飘扬、 港澳回归五星红旗冉冉上升 、中国登山 队征服珠 峰插上五 星红旗、神舟飞天太空上飘扬着五星红旗……这一个个场景师生互动, 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用深情的语言描述,学生一次一次自豪地宣告“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浓浓的爱国情感在学生心中喷涌而出。

诚然,现代教育技术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但是也应当适可而止,切勿泛滥。 如果一堂语文课变成现代教育技术的展示课,那就本末倒置了。

感受现代文阅读的魅力 篇9

一、明确基本要求,做到知己知彼

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主要是针对同学们在高中阶段应该具有的阅读水平。考查点主要涉及:明白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传达的意思;明白重点语句的涵义与传达的真正的情感;明白段落自身所具有的含义以及在文章中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在高考时应对自如。以鲁迅的 《祝福》 为例,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分析,能够使我们很快掌握本文所要传达的主要思想。如:小说把 《祝福》 作为题目的用意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们明白了过年做 “祝福”是一个时间线索,将祥林嫂悲惨的一生连接在一起,流露了对祥林嫂无限的同情。再有就是作者把 “祝福”作为题目,体现了一定的讽刺的意思,当鲁镇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祝福的时候,祥林嫂就在这么一个喜庆的节日里悄然地死去了,为祥林嫂的一生更增添了悲剧色彩,强烈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再如:鲁迅先生通过哪些词句来描绘祥林嫂的眼睛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祥林嫂首次来到鲁镇之时,当时还比较年轻,“顺着眼”,是当时很典型的农村妇女的形象;第二次来的时候,年纪比较大了,“眼中还带着泪痕”,表明祥林嫂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是非常艰辛充满磨难的。接着再让学生们讨论祥林嫂最后的眼神,文章主题便呼之欲出。

二、掌握方法技巧,做到活学活用

做现代文阅读时,仅满足于了解一个大概的思路,不能使用科学恰当的方法与技巧去做题是不行的。笔者以为,想要提升高中生现代文阅读的水平不但要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科学的方法技巧,活学活用, 才能在答题的时候做到胸有成竹。

首先,布局谋篇 。 布局谋篇这个是文章中的段落安排,其起到的作用有统领全文 、 总结上文 、 埋下伏笔 、 设置悬念 、 承上启下 、 升华主题等 。 研究文章的结构安排,其实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段落以及段落之间的组成关系进行分析整合的能力 。 以沈从文的 《 边城 》 为例,通过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开端 ——— 翠翠的心事;发展 —— 爷爷的心事 ;高潮 ——— 爷爷试探 翠翠 ;结局 ——— 翠翠听歌 。 通过对文章布局谋篇的分析,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这篇文章,针对阅读题目作出正确的回答 。

其次,修辞方法。要想分析出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有哪些?前提是必须明白涉及到的修辞手法是什么。然后再根据具体内容来探讨修辞方法的作用。在郁达夫的 《故都的秋》 中有这样一句话:“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 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段话通过比喻与对比修辞,表现了南北方秋天的不同,形象生动。

三、讲解抓住重点,做到查缺补漏

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认为现代文阅读应做到这些方面:跳过学生已经学会的;学生主动探究好的老师没有必要去讲;一些不常见的题,不建议学生去做;尽量让学生独立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深入思考时教师不忙于插话,防止学生思维混乱; 课堂授课要讲求效率,减少没有意义的啰嗦……概括起来,其实就是课堂讲解不宜过多,但要抓住重点、查缺补漏。

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 篇10

短短几年问,太湖广场及其周边仿佛变了一个样。九龙仓国金中心、时代国际高端商务楼宇、茂业天地综合体……作为无锡“城市客厅”的太湖广场商圈,如今正华丽转身成集国际会展、现代商务、信息传播、餐饮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商务集聚区。

2014年,无锡地铁1、2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南长区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无锡茂业城、世贸中心等项目整体建设,完善地上和地下、站点和项目间交通的有机衔接,加快南丰汇等项目建设,推动太湖广场商圈早出形象、多出效益。同时,依托九龙仓国金中心、时代国际等高端商务楼宇,创新招商形式,优化业态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帮助企业招商引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机构和品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议经济,做强做特现代高端服务业,努力打造5幢以上亿元税收楼字、10幢以上千万元税收楼宇,真正把太湖广场商圈打造成为无锡的中央商务区。

“两城”:时代变迁的完美见证

在南长区的版图上,运河古城与滨河新城遥遥相望。

小桥、流水、人家……人们对“江南”的美好印象在运河古城里全部都可以看见。吴文化、运河文化、工商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成就了南长宜商、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独特优势。历经16年6轮反复论证,2007年底,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正式启动,经过六年的精心打磨,街区正日渐成为彰显“魅力南长”的一张靓丽名片。随着无锡南长运河古城整体规划方案“出炉”,街区“升格”为古城,这一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后人的细心呵护下,迎来了自己的又一春。

历史前进的车轮从来没有停止过转动。2013年10月22日,天朗·无锡南长运河古城启动仪式在清名桥文化街区璀璨揭幕。天朗控股集团的加入无疑为运河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该项目是以吴文化、古运河文化、工商文明以及名人故居等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为依托,结合该项目在无锡市的核心区位,将打造成为集文化展览展示及艺术品交易、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式体验商业以及休闲旅游等多业态组团为一体,集文化、生活、创意、演绎等为亮点的“最江南”休闲体验文化胜地。

做大名气、做旺人气、做实财气,这是南长人对运河古城寄予的厚望。

做大名气:2014年,运河古城将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快金钩桥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善旅游交通、停车配套和亮化改造,优化古城旅游形象;深化与天朗集团的整体开发合作,加快推进玩具厂仓库、鸭子滩、万迪动力、中萃南等地块开发,打造全国首家文创会议中心、HELLO KITTY亲子主题酒店、天朗千人演艺厅、清名桥水上舞台,形成国内外首屈一指的文化演艺集群、酒店集群和艺术品交易集群。同时,按照抱团经营的模式,古城将加快建设南下塘“老字号”一条街建设,引进王兴记、穆桂英、世泰盛、忆秦园等无锡老字号,以及三珍斋、太极茶道苑、万隆火腿等中华老字号,形成“老字号”特色集聚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加快国家AAAAA级景区创建步伐,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名片。

做旺人气:进一步丰富街区业态,做到餐演结合,重点引进蓝屋(BLUE HOUSE)等国际知名企业,吸引国际国内一线巨星亮相南长,以精品演艺和特色餐饮带动人气和消费,提升商业氛围和商业价值;举办无锡国际运河音乐节、优雅文化艺术节、江南古运河文化论坛等重大节庆活动,营造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特色、月月有主题的活动氛围;增设街头流动艺术表演,开展古运河花船巡游,形成街景、河景的互动式体验;加快永泰片区高端SHOW场建设,引入私人定制设计师集合店,做旺街区南片和东线人气,加快把运河古城打造成为“最江南”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做实财气:加快特色民宿、快捷酒店和高档星级酒店等旅游配套开发,重点引进花间堂、国际青年旅社、丝路集团等特色品牌主题酒店,把民宿客栈发展成为一项旅游产品,做旺“过夜经济”;加大业态调整力度,丰富各类消费产品,借鉴“苏州好风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营销手段,加大线上线下营销推介力度,推进“网上南长街”项目做大做强,以文化创意、特色品牌拓展消费模式、拉长消费链条,将景区的名气、人气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财气。

如果说运河古城是在保护性基础上的创新开发,那么滨河新城的关键字就是“转型发展”。

2013年一年内,南长滨河新城“2341”十大项目全面启动。即“两个产业示范园工程”,智慧终端制造园和物联网产业服务中心;“三个城市公建工程”,包含核心区五星级酒店、核心区运河新天地、安居房;“四个城市基建工程”,包含新苏路、芦中路,高压线改造、运河景观大道、芦村浜河滨水景观带;“一个产业生活配套工程”,即产业生活配套项目。

2014年,南长区将投资36亿元重点实施运河西路下穿、高压线拆改等3个基建项目,滨水商业街、芦村浜河道改造等6个公建项目、传感设备科技港等5个产业项目建设,并以西门子、ABB等项目为龙头,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尤其要重视企业的落地和产出,努力将滨河新城打造成为城市产业综合体发展示范区。在转型方面,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加快推动生活配套区高端商务服务业经济及梁东路两侧地铁经济、总部经济和新商圈建设,努力提高土地资源效率和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加快传统精密制造业的改造升级,积极扶持培育企业上市,做强先进制造业;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领先、实力雄厚的企业,做实物联网产业,推动区域内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街”:百姓身边的十分钟生活圈

太湖半岛街区、阳光时尚街区、西水东·中国民族工业文化街区,三条街区构成了南长板块中的核心商业地带,为百姓打造了方便快捷的“十分钟生活圈”。

太湖半岛街区位于无锡贡湖大道中南路口,凭借太湖大道、贡湖大道、红星路、金城路等快速主干道可快速直达太湖新城、蠡湖新城、市中心、新区等无锡重要区域。整个广场分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医院用房三个部分。其中作为太湖半岛街区的重点工程——明慈心血管医院建设正按计划有力推进。该医院联合美国亨利福特医院医疗技术和德国高水平医疗专家团队,以心血管病、糖尿病为专科特色,是集高端健康保健、医疗、体检、康复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医疗综合体。该项目的落成将为南长全区乃至全市的医疗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为百姓提供心血病管病、糖尿病等专科领域内的国际先进医疗服务。

阳光时尚街区地处无锡市中央生活区中心区域,周边拥有阳光城市花园、朗诗未来之家等众多大型住宅群,且居住人群稳定成熟,辐射商圈范围较广,是百万平米超大型高尚社区阳光城市花园的有机组成部分。2007年开业以来,“阳光时尚生活”特色街区经济效益持续攀升,成为了金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西水东·中国民族工业文化街区是西水东中央生活区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位于学前西路南侧,毗邻西水墩,古运河和梁溪河在此交汇,街区内有2万平方米的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群。街区按照“百年历史街区、时尚商业群落”的定位,进一步确立了“一横以北(特色餐饮酒吧休闲区)、一横以南(异国特色休闲娱乐街)、一纵(创意精品购物小街)”的业态,着力打造成文化突出、异国风情浓郁的商业新地标,为无锡的高端人群带来更为国际化的时尚生活方式。

就近享受就医问诊、健身运动、娱乐休闲、居家养老……梦想中的新型城镇化生活正在南长变成现实。

“四业”:经济转型的有力抓手

南长区是无锡工商业的发祥地。在明清两代,南长区一度成为无锡地区的商市中心,是米市和农产品的集散地,有“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之称,清末民初,成为苏南地区砖瓦生产、冶铸行业和木船修造基地。光绪21年,杨宗廉、杨宗瀚兄弟创建业勤纱厂,开创无锡近代工业的先河。光绪26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相继创办保兴面粉厂、振新纱厂、中新纱厂。此后境内缴丝、机器、粮食加工厂等相继开设。至建国前,当地已有各类工厂60余家,职工18000余人。“千年运河古韵、百年工商繁华”,这既造就了以南禅古寺、清名古桥、南长古街等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茂新面粉厂、永泰丝厂等众多工业遗存,育就了“面粉大王”荣德生、荣宗敬等民族工商实业家,也成就了“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的历史美名。至今,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仍坐落于区内(原名保兴面粉厂旧址),枕着运河,仿佛诉说着那绵延百年的工商传奇。

正是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基础之上,制造业、旅游业、服务业成为了南长区经济发展的老牌支柱产业。几十年来,全区经济呈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随着近几年经济转型发展的趋势和发展背景,物联网产业也逐步崛起,成为南长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南长人用“四业”概括了自己现在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做强制造业、做亮旅游业、做优服务业、做实物联网。

2013年,全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研发机构企业覆盖率全市领先,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有力提升了企业自主研发水平。雄伟精工、新纺实业、明丽雅针织等企业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0%以上。

而作为新生力量的物联网产业,也一样来势汹汹。2010年12月,无锡(南长)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揭牌。这个由南长科技创新及服务外包集聚区升格而来的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目前被纳入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核心区,成为江苏省首批物联网产业基地。2013年6月25日,无锡(南长)国家传感信息中心14个智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项目总额达22亿元。这也意味着南长区内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再次提速。在本次签约仪式中,南长区联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共同建设无锡(南长)国家传感信息产业中心“智慧”综合体,为无锡市打造国家物联网智慧城市再添生力军。

“五特色”:特色发展的弄潮行动

在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当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如今,经济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在全国经济飞速翻滚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南长人为自己的经济发展制定了新一轮的弄潮行动,用“五经济”战略开启了这次破冰之旅,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会议经济:会展经济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产业收入则为9。借鉴美国圣安东尼奥和我国博鳌的成功经验,南长区将整合太湖广场地块附近的南丰汇、市人民大会堂、君来洲际、凯宾斯基等现有会议场所,增强其大型会议中心功能,在相关地块出让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大型会议场所功能配置;深化和社会机构合作,建设大型会议中心,并引育优秀的会议经营企业,借力太博会等品牌效应,将有影响力的会议落户南长,做靓南长会议经济品牌。

文创电商经济:培育壮大深蓝传媒等现有文创企业,积极引进一批业绩好、信誉高、有前景的龙头文创企业,力争范特喜文创等知名创意园区运营管理企业落户南长,并借助其资金资源优势,做活做强N1955等文创园区。同时,抢抓无锡申报跨境电商示范城市的战略机遇,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电子商务楼宇,鼓励渔愉鱼、智农物联等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实施“陶醉南长”微信公共平台、智慧景区、网上南长街等应用项目,加快打造信息化物流服务平台,着力形成繁荣电商经济的“沃土”。

健康经济: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扶持博雅干细胞、天健体育等企业,积极引导以明慈心血管医院为代表的民办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专科化方向发展,并带动太湖半岛特色街区业态提升,实现健康服务产业的链式发展。依托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重点医疗资源,引进和培育“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打造“精特优”的社区卫生服务品牌,扩大健康保健消费。

资产经济:按照“先易后难、先优后劣”的思路,加快建立南长区资产交易平台,把国有和集体资产的定价权全部交给市场,并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分类经营,努力实现“优化一批、转化一批、盘活一批”,不断提高资产的出租率和收益率。更加重视扬名各股份合作社等集体资产的运营管理,抢抓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机遇,鼓励各股份合作社自行改造或者合作开发集体建设用地,增强经济活力。

地铁经济:抢抓无锡地铁1号、2号线开通运营机遇,切实加强与市规划、国土等部门的对接协调,重点打造太湖广场站、谈渡桥站、人民医院站、扬名站、五爱广场站等站点,以及谈渡桥站上盖、太湖广场地下空间、太湖广场至清名路区间、地铁大厦等4个配套项目,形成地上、地下的立体开发,提高商务、商贸经济的产出强度,同时加快促进梁东路两侧产业科研用地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进精密制造园、物联应用创新园建设,打造“扬名特色产业站”,进一步放大地铁经济的辐射效应。

从《悲歌》看现代舞的艺术魅力 篇11

每一个文明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艺术, 他们的主题各不相同, 表现形式各有侧重, 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拒绝被传统的观点束缚。当然作为一个存在的客体而言, 它们也不愿意被人为的概念所规范。现代舞, 从她出现开始就积极地反对古典芭蕾, 其与其他舞蹈艺术相区别的主要观点就是她独特的美学观念, 反对一切的传统舞蹈观念, 乃至为世人所遵循的一切舞蹈准则, 甚至她的特殊的美学观念将舞蹈推到了一种“非舞蹈”的地位。美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舞蹈大师海伦·汤米尼斯曾经这样评价现代舞的独特之处:“它不存在普遍的规律, 每一个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的法典。”

一、现代舞

1. 现代舞的产生背景

像工艺美术发展的历史一样, 当一种风格发展到极端就是其相对风格兴起的预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芭蕾舞在西方达到一种鼎盛的状态, 进入最繁荣的时代。为了达到最极致的视觉效果, 芭蕾舞的很多技术要求都对舞者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这种背景下, 一种提倡解放舞者的身体的舞蹈开始诞生出来——现代舞。现代舞者主张摆脱舞蹈对于演员身体的束缚, 打破程式化的动作语言, 追求自然、生动、自由的舞蹈语言;同时, 现代舞者反对古典芭蕾脱离现实生活的享乐主义, 反对单纯追求视觉效果的形式主义, 主张舞蹈应展现舞者内心的真实情感, 立足于现实生活, 反映当代社会生活。

从现代舞诞生开始, 就全面的反驳古典芭蕾的观念, 推崇自由、自然、真实的肢体语言, 挖掘人们内心真实的情感生活, 并将生活化的动作带到舞蹈语言当中, 现代舞始终将唤醒人类的身体自由作为首当其冲的要求。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 工业文明高调进入到人类社会后, 现代舞能满足人们内在需要的特点逐步展现出来。人们可以通过现代舞, 用自己的身体展现出内心的情感与欲望, 感悟自身的存在。舞台下的观者, 则在舞者的影响下萌生出自省的意识。因而20世纪又被很多舞蹈艺术家比喻为“人类身体全面觉醒”的时代。

2.《悲歌》格雷姆的创作

1930年, 格雷姆创作了现代舞曲目《悲歌》。在舞台展出的时候, 格雷姆坐在一个低矮的凳子上, 她将整个身体裹在巨大的尼龙袋里, 只将手、脚和脸部露出来。格雷姆就像侵泡在巨大的缸里, 缸里充满了愁苦、悲痛, 格雷姆在缸里痛苦的扭曲、挣扎, 发出无声的凄厉。她使尽全力的舞动身体, 好像在寻求解脱与慰藉。她尽量的使身体向上伸展, 好像发出呐喊, 在震撼感染人的抽象之中, 带给观者无穷的悲情和压抑。《悲歌》使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人在束缚中的挣扎。这里不仅有女人的痛苦, 还有整个人类的悲哀——舞蹈第一次表现了人类的悲哀。

格雷姆十分强调人体躯体的能量释放, 像瑜伽信徒一样的亲近大地, 而不再将视角放在身体的线条上。格雷姆要求舞蹈者的身体要像受伤的野兽般痛苦的收缩, 然后以有力的反抗向外扩散。格雷姆的舞蹈的确是对于某种吓人并充满了毁灭性的紧张的制止。它不是一种宽松的艺术, 而是一种相当压抑的艺术, 但这些压抑都老老实实地呆在表层之下。尽管她的形式是紧张的, 她的技术是强硬的, 但她们表现的冲突却已经在某个较为平缓的层面上发生了, 在这里, 力与力相互对峙着, 但又处于平衡之中。

格雷姆的舞蹈总是充斥着浓厚的神秘色彩, 她用有意识的主观活动, 表现人的本能, 进而揭示人的本质。格雷姆认为舞蹈是一种生命的演出, 这是舞蹈具有长久魅力的原因。作品《悲歌》表达了她对身体和舞蹈的敬意, 表达了人的灵魂的哭泣, 即“身体倦怠到几乎难以承受, 即使在睡眠当中, 身体仍难以安歇。”

二、现代舞的艺术魅力

1. 现代舞的直观美

同其他表演性艺术一样, 现代舞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直观性。当观众观看一个现代舞曲目时, 舞台上的人物造型、色彩、道具等, 伴随着大幕的打开, 第一时间进入观众的大脑之中, 形成一种直观的印象。这种印象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判断, 就可以使观众得到审美的快感。当然大多数现代舞作品呈现给观者的直观印象并不像古典芭蕾那样有气派的舞台和华丽的服装, 它所展现给观众的是更接近自然的事物, 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的服装、干净的舞台、还有一双几近赤裸的脚。在剧目《悲歌》中, 大幕拉开的瞬间, 格雷姆的造型, 裹在袋子里的状态便直观的呈现在观者的脑海。格雷姆赤着双脚, 身上的尼龙布紧紧的包裹住她的身体, 她尽量的伸展自己的手臂, 发出无声的呐喊, 寻求慰藉。赤裸的双脚向观者展示了不加掩饰的人体, 一方面使舞者能更加容易表现自我,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观众更加容易产生认同。当然这些直观印象也说明了“真实即美”的现代舞美学追求。

2. 现代舞的内涵美

表达情感是任何一种艺术存在的前提, 离开了情感也就无所谓艺术。现代舞也不例外。现代舞不仅表现思想, 也表现情感, 而且能够表现更深刻、更真实的情感。近代以来, 国内的优秀舞蹈作品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特点:它们既能给观者带来情感上的共鸣, 又能引起深刻的理性思考, 有着更深刻的内涵。格雷姆指出现代舞蹈家应该是懂得创造、头脑清醒的思想家, 而不是只会模仿的匠人。现代舞蹈家的重要品质之一就是思想性和哲理性。格雷姆还创作了《走出迷宫》这一现代舞剧目, 该剧的原型来自于希腊神话故事。剧目的情节冲突发生在阿德涅与牛头怪之间。阿德涅是一个时刻忍受着恐惧, 在迷宫中找出口的形象。她不断痉挛的腹部肌肉, 展现着无时无刻不在的恐惧。但是阿德涅最终找到了出口, 并战胜了牛头怪, 这幕剧事实上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惧。在另一剧目《心之穴》中, 格雷姆讲诉了一个被仇恨吞噬了身体和灵魂的女人——美狄亚。在剧中, 格雷姆极力的挥舞着双臂, 仿佛挥动着一个鞭子, 狠狠的抽打着灵魂。一种深沉的痛苦、凄惨的仇恨, 在升腾的欲望和性中蔓延, 美狄亚在这种情绪中, 身体抽搐, 狰狞的在地上挣扎、打滚。格雷姆毫无顾忌的将人性黑暗的一面赤裸裸的展现在光天化日之下。

无论是一开始的前现代舞, 还是后来的后现代舞以及后来的反后现代舞, 现代舞曲目都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内涵, 也极尽所能的去引起观者的共鸣。即便后现代舞的舞蹈实验时期, 舞蹈家宣称“纯舞蹈”不表达任何的思想内容, 只追求舞蹈的表现形式。但事实上在这些表象之下, 包含着更深刻的思想。比如说堪宁汉的纯舞蹈中就包含着深刻的《易经》思想, 以及很多传统的东方哲学思想。

3. 现代舞的探索美

不管在哪个时代, 展示自我都是一种妄为的姿态。在20世纪初, 这种姿态是最为明显的, 人类社会突破了层层的传统概念, 尤其是对审美概念的突破。艺术家们意识到了时代的挑战, 他们试图寻找回归原始、回归自然、最重要的是回归自我的途径。格雷姆舍弃装饰重重的舞台, 以普通的幕布替代了繁琐的布景, 以低廉的尼龙布取代了华贵的舞服, 用毫不掩饰的人体真实的表现现代舞的纯粹, 格雷姆使舞者的身体回到了初始状态。格雷姆最值得盛赞的地方还在于她打破了现代文明的身体禁忌, 她将舞蹈者的动作重心和身体的发力点转移到腹部。在现代文明中, 身体的下部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伤风败俗之地, 但是格雷姆英勇的打破了这一观点。

格雷姆的舞蹈涉及了复杂的人性, 探索了隐藏在身体动作之后的人性所在。作为杰出艺术家的格雷姆, 她真正的是这个世界上“惟一的”, 她的艺术“像皮肤一样适合自己”。当我们有勇气去触摸人性时, 才更能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力量, 想要I抵抗这种约定俗成的世俗既存力量, 则必须接近我们更真实的人性。现代舞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探索方式。

三、现代舞在中国

当前, 中国现代舞迅速崛起, 现代舞团在国内外都小有名气, 像北京的雷动天下、台湾的云门舞集, 香港的旗舰现代舞团, 广东现代舞团等;现代舞曲目的创作也是层出不穷, 像云门舞集的薪传、水月、竹梦、行草, 雷动天下的冷箭、寻找大观园、再见蜗牛、无以名状等都是享誉东方舞蹈界, 并在西方世界亦有良好的声誉。从这些剧目来看, 中国现代舞的舞蹈语言并没有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舞蹈风格, 而是根据个人艺术表现的需要, 自由的从区域或者民族的文化当中选取。

当然纵观我国的舞蹈文化, 还是很容易看出西方舞蹈文化对我国舞蹈的影响。中国的现代舞在很多方面都借鉴学习了西方现代舞的经验等。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因为西方舞蹈文化的强大, 更在于东方舞蹈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卢卡奇说, 一种真正重大深刻的外来影响被一个民族接受, 必然因为前者与后者的某种内在需求相吻合。

其实从长远来看, 中国舞蹈的发展受到西方舞蹈的影响并不是一件坏事。唯有不断的学习、借鉴, 发展自身, 才能使自身强大。中国舞蹈正处在这样一条路上。此外中国现代舞与中国民间舞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互补。中国现代舞在很多层面学习借鉴了民间舞的表现形式, 呈现给观众更好、更多的视觉冲击, 舞蹈自身也更有综合性和多样性。因此中国未来的舞蹈必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四、结论

“你要做的东西要跟着这个时代走, 这是最重要的。做一个艺术家要思考这个时代在发生什么事情、什么变化, 你在什么位置是合适的。”陶冶在谈及现代舞的发展前景时这样说。格雷姆的“巨匠”桂冠应该说是由无人匹敌的180部舞剧和舞蹈构筑起来的。她的同窗也曾指出:“你想编一个出色的舞蹈吗?那么, 先编出100个糟糕的再说吧!”没有量的积累, 没有一个群体创作的形象, 现代舞的繁荣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个艺术生, 应该开阔视野, 尽可能的吸收现代艺术的长处, 大胆的尝试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 勇于实践, 勇于探索, 吸取传统的营养, 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 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融合在一起,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有内容又有意味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赵丹, 赵黎昕.浅谈现代舞的起源[J].中国化工贸易, 2013 (3) .

[2]欧建平.生命的律动[M].北京市人民文学印刷厂, 1992.

[3]刘青弋.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4]麻孜娜.论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J].大舞台, 2013.

[5]赵越.舞蹈艺术形式审美价值探析[J].大舞台, 2013.

[6]瑞秋·汉森.现代舞的起源[J].http://dance.love to know.com/Origins_of_Contemporary_Dance.2015.04.09.

上一篇:二次气管插管下一篇:控制流道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