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应用

2024-08-18

经营应用(精选12篇)

经营应用 篇1

1 生产经营信息的种类

生产经营信息分为生产、计划、市场、产品销售、原料采购等, 涵盖原材料及动力、产量、罐存或库存、价格、生产状况、市场预测、效益判断等。这些信息有的来源于企业自身的信息统计系统、生产调度系统, 也有的来源于市场信息、网络资讯、客户信息, 均是经过提炼而成, 按不同使用目的提炼出的信息表现形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2 生产经营信息的处理过程

纷乱繁杂的生产经营信息并不能直接使用, 需要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情报, 大致有几个环节:采集、跟踪、关联、归纳、分析、预测, 根据时效性要求信息的处理频次包括小时、天、周、月。

2.1 采集

生产经营信息的采集是信息处理的前提, 信息来源可信度至关重要, 它直接决定我们的信息处理结果正确与否。在采集到的生产经营信息中, 我们把每个类别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 进而抽取一个或两个同样或相似的信息以供使用。信息收集后, 还需要对其进行核实, 以免其出现假象而影响信息处理结果。

2.2 跟踪

由于每一个生产经营信息点都是有它的时效性的, 一旦成为过去, 该点信息就不能作为实时生产经营决策的依据, 但是该点信息却成为历史资料, 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信息走势。为此, 我们需要不间断地跟踪每个点的信息, 把它储存起来, 以供随时查阅和使用。以乙烯产量为例, 我们几乎跟踪每天的产量信息并列成表格, 将其存档, 以便随时调用。

2.3 关联

每个生产经营信息都有与其关联的其他信息, 这是进行生产经营信息分析和预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互关联的信息之间互相影响, 或者互为依托, 或者互为制约, 或者互为补充。在炼化企业, 以乙烯链条为例, 乙烯及下游产品就相互关联。乙烯产量与聚乙烯产量基本呈线性关系, 聚乙烯产量与其他需要乙烯原料的产品产量之间也有关联, 如果聚乙烯产量高些, 后者产量就低些, 反之亦然。不仅产量与产量之间有关联, 产量与原料、产量与库存、产量与瓶颈都有关联, 另外产品与市场关联也非常密切, 非常重要。这些关联是信息处理者必须要弄清楚的, 这样才能有助于深入处理。

2.4 归纳

归纳是生产经营信息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直接影响到信息分析与预测能否成功, 它是对采集、关联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分门别类的集中管理。归纳是信息工作的基础, 它对我们工作的要求较高, 要按照档案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便于我们的快速查找和使用。运用图表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能为我们日后使用信息提供便利的条件, 有些时候, 甚至可以达到想到即能查到、查到便能使用的程度。比如, 我们把乙烯产量、聚乙烯产量按时间序列列出明细, 再绘制成走势图表, 为下一步的处理打好基础。

2.5 分析

生产经营信息分析是对归纳后的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分析生产走势、市场变化规律、供需态势及其变化规律、相关市场的影响规律及程度等。需要运用常用的办公软件绘制高层次图表, 从这些图表中发现规律, 找出关键所在, 既要利用图表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又要利用图表进行纵向对比分析, 还要能够对多图表进行串联或并联分析。然而, 仅仅分析图表还是不够的, 还要把相关或必要的文字信息、资料放到一起进行充分分析。

我们最常做的是对各物料做基本的平衡。以乙烯为例, 通过前面一系列环节得到的乙烯信息包括某一阶段产量、销量、下游产品产量及对乙烯的需求, 计算出它们的日均情况, 然后把这些信息组合, 用产量减去销量和需求量, 可以得到一个数值, 若为正表示有过剩, 若为负表示有缺口。这个平衡分析完成后, 我们就知道这一阶段的生产是否有问题, 或者生产计划是否合理, 或者生产计划的执行是否有偏差。另外, 我们也经常通过把得到的市场信息与产品产量、库存、销量等信息组合起来进行效益计算, 以判断某一阶段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处于良性状态。

2.6 预测

生产经营信息应用中, 仅仅达到分析阶段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任务是进行短、中、长期预测, 是对分析的进一步延伸, 是依据前期的实际走势对今后的变化做出推测, 也就是把初步的生产经营信息情报深加工成高价值的信息情报, 进而作为企业的经营决策的依据。

预测是生产经营信息处理过程的高端, 由于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为实现准确的预测增加了难度。在我们的预测当中, 借助历史资料、图表归纳、图表分析、影响因素的因子系数计算, 从而进行较为科学的预测。在我们分析阶段所得到的结论:包括高层次图表、逻辑关系、变化规律等, 恰恰就是我们进行预测的基础平台, 再考虑到工艺路线、生产状况、设备状态、问题瓶颈等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 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个有理有据的预测。

当完成物料平衡分析后, 就需要继续进行下一步的预测, 根据工艺路线、生产状况、设备状态、问题瓶颈等因素的当期评价及后期评估, 从而判断后期物料平衡。根据市场实际及后期预测, 测算产品效益、单线效益、全链条整体效益, 并与物料平衡相结合, 预排出几个备选方案, 从中选取更切合实际或效益更好的生产经营方案。

3 生产经营信息处理过程各环节的相互关系

生产经营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并不是单独存在和运行的, 而是互动的, 是环环相扣的, 同时在顺序上并不直接相连的环节之间也存在互动关系。

生产经营信息的整个处理过程是一个闭环操作过程。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关系, 从信息采集到信息预测, 环环互动, 信息预测指导和促进信息采集, 信息关联也指导和促进信息采集, 信息关联帮助我们采集信息, 关联信息对于预测起着重要作用, 分析信息帮助我们探寻关联的信息, 信息归纳引导我们跟踪信息。

4生产经营信息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应用

管理和研究生产经营信息的目的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 其分析结果可以很清楚的为经营决策机构提供前期的信息资料和情报, 促使决策机构明白过去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 进而知晓所做的决策是否合理。相比而言, 预测是一种前瞻性的判断, 提供给经营决策机构后, 该机构将参考它进行下一步判断和决策, 从而为企业服务。

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 确定所需关注的信息重点, 既可以按需自制, 也可以按需定制, 既可以生产平衡为重点, 也可以效益测算为重点。不但可以针对某种产品进行专项分析预测, 也可以对某个系列产品进行专项分析预测, 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某项任务前期进行局部或整体分析预测。在我们企业, 大概有几个应用方向。

4.1 日常生产经营

在我们企业, 不但要关注源头、产出, 还要关注生产过程。比如进厂原油、原水、原煤、电、蒸汽等原料动力, 出厂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 不但要关注其量的变化, 还要关注其价格的变化, 通过信息处理手段, 得到产品效益情况及后期效益预计, 进而确定后期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的种类和牌号。

4.2 项目可行性研究前期

在计划开展某个项目前, 需要做专题研究, 涵盖产品市场、产能预期、成本效益等内容的分析和预测, 这是信息处理的高端应用, 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4.3 应急处理

当遇到突发事件而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时, 则需要立即进行全方位的信息采集、归纳、分析、预测, 及时研判出受到影响的关键或瓶颈, 这既有可能是原料中断、产品堵库, 也有可能是动力中断, 还可能是中间环节停运致使原料压库、产品无产出, 等等, 这需要迅速对相应的若干备选方案进行必要地信息预测, 供决策者参考。

4.4 编制计划准备

编制计划前, 尤其是编制年度计划或预算, 要进行广泛的信息调查研究, 要对当前市场做出判断, 对计划期市场形势做出预测;对原料、产品价格走势做出分析与判断, 对产品生产成本进行测算, 对前期产品利润和综合产品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对计划期产品利润和综合产品效益进行预测评估;对当前的原料、产成品、中间物料平衡进行跟踪归纳, 对计划期原料、产成品、中间物料平衡进行预测;评估当前生产装置的工艺和设备技术状况, 判断制约生产装置正常运行的技术瓶颈及其改善预期;分析成熟产品的市场分布、市场占有率及其市场前景, 分析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前景及其工艺技术成熟程度。

5结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信息的管理和研究越来越重要, 它是企业决策的重要参考, 信息分析的能力和分析的深度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而针对信息的科学预测更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而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依据, 它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因此, 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信息的管理和研究工作, 建设科学的、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振国, 柏影.市场经济信息情报在企业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 2007 (4) :9-10.

[2]李振国, 万志强.炼化企业的“计划优化”论[J].化工管理, 2011 (8) :67-69.

经营应用 篇2

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美学应用问题

把美学原理应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一是要在产品设计上贯彻形式美法则,做到既实用便利又美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二是要在营销过程中按照美的`要求来提升营销人员的审美修养,并在广告的视觉美和听觉美上狠下功夫;三是要在企业形象策划上运用美学原理,使之具有艺术性.

作 者:吴杏德 作者单位: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湖北,十堰,44刊 名: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年,卷(期):16(1)分类号:B832关键词:美学 应用 企业经营

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要点与应用 篇3

关键词: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要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57-2

0 引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针对森林来说,可持续的经营理念已经出现,并且其也是当时最为重的话题之一。怎样才能够对森林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培育和经营,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已经成为森林领域中非常关键的研究内容。相关学者利用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的原则,建立了林分空间结构化的森林经营方式,这个森林经营方式对森林空间分布结构对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针对森林的空间结构进行非常高效的保护,进而促使森林能够进行可持续的经营。本篇文章就是针对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要点与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下文中加以阐述。

1 针对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的要点分析

1.1 数据调查与分析方法

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和过去的方式一致,在进行森林经营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林分状态特征进行良好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高效的分析,在进行调查的时候,除了必需进行调查的内容之外,还应该从林分空间结构进行调查,其中包含用来对树木水平布局进行描述的角尺度,对树木多样性和间距进行描述的混交度和树木竞争压力的大小和比值等等。其也存在不同之处,那就是结构森林经营在针对林分状态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会利用林分自然度对林分经营进行分类。在树种组成、林分结构、多样性、活力和干扰等方面选出十四个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其进行准确的计算。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把林分自然度分成七个级别,之后将这七个级别和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进而明确林分的经营类型。在林分特征中选出十个指标,对林分的迫切性进行计算,进而根据计算结果对林分经营的迫切性级别进行确定,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保证其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和发展方向[1]。

1.2 结构化森林经营结构调整技术

1.2.1 保留木和砍伐木确定技术

在针对森林经营涉及的过程中,应针对森林中的保留树木以及需要进行砍伐的树木进行确定,在进行确定的时候,必须要对森林中非常稀少的树木进行保留,针对一些死树、腐树等进行有效的砍伐,同时,针对数量非常多的树木品种中已经长成的树木也应进行砍伐,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森林中的稀有树木和其伴生树木进行良好的修整[2]。

1.2.2 林木的分布格局调整技术

在树木的布局形式是团状的时候,就说明林分中角尺度的大小是一或者是零点七五的结构单元中的聚集分布在参照树一侧的最近的树木为隐藏的调整目标,在对砍伐树木进行确定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树木之间的竞争压力,树木的多样性以及树种的混交等等条件。如果树木的分布非常平均的时候,就说明林分中的角尺度大小为零或者是零点二五的结构单元中平均分布在参照树周围,其中最近的树木就是隐藏的调整目标,与团状树木布局相同,也应该针对那几个条件进行充分的思考。

2 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的具体应用

2.1 林分数据调查及分析

本文以阔叶红松林经营林分作为案例对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试验区在某林区中,其总森林面积为二百一十五平方公里,参与经营的森林面积为一百米乘一百米,其森林的主要类型是红松针阔混交林。采用TOPCON全站仪针对样地的内胸径大于等于五厘米的树木进行定位和检查,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针对郁闭度、断面积、坡度、树种等方面,在之后对各种因素和条件进行良好的分析[4]。林分经营之前的特征在表1中显示,林分状态特征在表2中显示。

通过对表2中内容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针对经营森林的自然度评价以及迫切性进行分析,该经营森林的林分处在次生林阶段,经营类型是抚育间伐型。其主要发展方向为调整树种的组成形式,加强森林中稀有树木的优势情况,减小竞争带来的压力,不断加强森林的整体质量。

2.2 经营设计

按照林分装填评价的结果以及经营方向,针对该片经营森林中的一百二十二棵不良树木进行了砍伐。造成树木出现不良情况的因素有以下几种,病虫害、断梢、弯曲、空心等等,其中包括树木五十株,其中有白扭槭三株,枫桦三株,红松二株,暴马丁香七株,核桃楸二株,柳树一株,裂叶榆一株,苗榆一株,千金榆四株,青楷槭二株,色木槭三株,稠李一株,沙松八株,杨树三株,榆树九株[5]。之后,对森林稀有树木以及其伴生树木的竞争压力和混交程度进行良好的调整,一共有七十二株。

2.3 经营效果评价

经营之后的林分基本状态特征在表3中显示。

从空间利用程度、树种多样性、建群种的竞争态势以及林分组成等方面对经营后的红松阔叶林分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经营之前和之后的森林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郁闭度从零点八五降低至零点八,临汾密度从一千一百八十六株/平方公里降低至九百九十二株株/平方公里,林分平均角尺度为零点四九,并且依然是随机分布,林分混交度为零点七九二,对比经营之前有些许提高,直径分布依然是倒“J”型。森林稀有树木的数量明显有所提高。珍贵树种黄檗以及其伴生树种的优势度都有所提高。

3 结语

结合上文所述,我们能够了解到,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就是通过系统的结构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决定的原则,对森林的空间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并保持空间结构最为优化的森林分布和布局,进而使森林经营能够更加和谐,并且持续发展。针对实际林分来说,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中对于林分状态特征更加重视,相关人员应该针对森林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明确林分的经营目标,就是针对森林的分析结果,对森林经营目标进行良好的调整,进而使森林经营有理可循。针对阔叶林红松林的经营过程中,因为存在着非常多质量不好的红松,导致经营效果有所降低,所以,在进行森林经营的时候,应针对质量差的红松进行去除,确保全部阔叶红松林的质量非常好,进而提高森林经营的整体质量,提高了森林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邵青还.对近自然林业理论的诠释和对我国林业建设的几项建议[J].世界林业研究,2013,16(06):111-115.

[2] 王志新.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吉林林业科技,2013,42(01):130-136.

[3] 孙伟,朱志,丁相君.长白山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2013,42(04):233-235,252.

经营应用 篇4

现代油藏经营管理强调通过人力、技术和金融资源的有效使用,优化开采,以最低的资本投资和作业费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从油藏中获得的利润。它是科学的、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模式,是油田实现可持续有效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油藏经营管理已成为国外石油公司高效开发油田、降低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的基本模式。而我国石油后备储量不足,新的大型油田接替很少,东部已开发的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期,多为低渗透、特稠油,开发环境日趋恶劣,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实施油藏经营管理已是当务之急。我国石油公司也越来越重视油藏经营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2002年中石化明确提出把油藏经营管理作为上游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

但是,结合目前油田开发管理现状,有诸多矛盾摆在我们面前:产量与成本管理的矛盾,长效投入与短期经营承包指标之间的矛盾,油田勘探开发与经营管理的矛盾都比较突出。为探索一条解决油藏开发管理矛盾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努力创立、研究、发展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油藏经营管理模式并勇于实践,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得目的。我们在对油藏经营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油田开发管理中引入区块经营管理的思路,探索油田开发油藏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本文结合我们在我厂采油一矿的推广应用情况,阐述区块经营管理的思路。

1 区块经营管理模式的提出及内涵

作为我厂原油生产主阵地之一,采油一矿所管理的油田主要以纯化、梁家楼等老油田为主,开发时间已达30多年,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75%,13个开发单元存在高压、低渗、非均质性、多层等多种区块类型,各单元差异大,上产稳产难度大,吨油成本居采油厂前列,总成本占全厂成本的三分之一,稳产上产与成本控制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降低老油田开发成本,实现老油田的持续高效开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

“区块经营”管理就是以区块为经营管理的主体,着眼于降低区块开发投入,提高区块产量和效益,分析优化各区块产量、成本、措施结构,做到油藏开发与成本控制相结合,通过建立运行机制、完善经营制度、制定区块考核标准、优化运行程序,油藏、经营和生产等部门协调统一、配套联动、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实现由油藏管理向经营油藏的转变。同时,以区块效益为中心,明确采油矿、管理区和班组的管理责任,落实管理标准,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

2 健全区块预算管理体系,实现开发、生产与成本控制一体化管理

区块经营涉及范围广,既包括油藏开发、生产管理,又包括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为确保有效运行,在采油一矿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油藏、经营、管理部门参加的区块经营领导小组,负责区块经营方案制定、日常协调和组织运行。同时,建立区块经营目标体系,优化区块开发经营方案,结合2010年生产经营任务,将产量、工作量、成本核定到每一个区块,做到了“四定”,即:

定区块产量:把握各区块开发趋势,强化油藏动态分析,在分析前三年各区块产量运行状况的基础上,核定各区块年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和含水上升率指标,确定各区块的原油产量,并把产量分解到每一口单井。

定区块工作量:根据区块配产及产量构成,将新井、措施、维护等增产工作量核定到区块,实现区块工作量与产量的合理配置。同时,根据各区块前三年工作量实施情况,预测出热洗、加药、维护作业、倒油、设备维修等日常管理工作量,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定区块成本预算:在产量、工作量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预算,将油水井措施费、维护作业费、运费、设备修理费、电费等指标分解预算到区块,核算出各区块全年成本计划,实现区块产量、工作量、成本的统一,建立起区块油藏、经营、管理指标体系。

定区块经营方案:根据各区块产量、工作量、成本核算情况,认真搞好区块动态分析和开发方案的论证,编制完成了13个区块的经营管理方案,为区块的优化运行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区块经营的“四定”,实现了区块产量、工作量、成本的合理配置,为优化运行奠定了基础。

3 完善区块经营管理制度,确保经营管理模式的有效落实

落实区块经营管理模式制度是保障。我们在建立区块预算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区块经营执行落地。

3.1 完善区块经营分级承包制度

根据采油矿、采油队、班组不同层级的管控能力,实施分级负责,对每个管理层,做到职责明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班组层面以油水井、站为经营主体,落实规范化管理标准,实行单井承包,将单井的日常维护工作承包到人头,执行单井管理措施,抓好资料录取,提高基础管理质量、减少重复性投入;采油管理区以区块为经营主体,干部承包到区块,承包人负责区块的生产管理、投入产出分析,协调地质、工程技术管理,开展好区块措施优化;采油矿层面,以系统管理为重点,抓好分区块工作量、成本的预算,根据区块经营效益情况,优化成本投入结构,帮助指导基层做好区块效益评价。

3.2 完善区块经营工作量预测及成本预算制度

为及时掌握区块工作量及成本支出状况,采油矿建立区块月度预算制度,每月末各系统管理组根据各区块下一步工作重点,分别做出工作了预测,提交采油矿区块经营管理组审核。区块经营领导小组根据区块动态变化情况及采油矿的月度预算,排出区块月度工作量运行表和成本预算,并下达给各管理区遵照执行。

3.3 完善区块经营评价制度

坚持每月召开区块经营分析评会,由基层单位对区块的产量、工作量、成本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找出影响效益的油藏因素、管理因素,优化调整区块产量、产液、成本投入结构,对区块进行分析评价。为确保分析准确到位,采油矿建立区块经营评价标准,从区块产量、吨油成本、吨液单耗到自然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及机采系统效率、泵效等指标都制定了评价标准,便于区块间的横向对比。同时,建立了《采油一矿区块经营分析模板》,确定了评价内容和程序,使区块效益评价更加科学。

4 优化区块经营管理运行,努力提高区块开发效益

落实区块经营管理模式优化日常运行管理是重点。我们在日常管理上,积极优化运行机制,强化精细管理、节点控制,努力提高区块开发效益。

4.1 推行“四个一”运行机制,提高运行质量

“每天一运行”,实行成本调度化运行,各系统管理组每天汇报当天工作量实施情况、成本支出情况,做到日清日结;“每周一评价”,采油矿每周末召开评价会,对一周来的成本支出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每一笔支出的效益情况,并安排下周预算,缩短成本优化周期;“每月一分析”,每月召开区块经营分析会,由基层管理区分析所管区块产量运行、工作量实施及成本支出情况,优化区块开发工作量。同时,各系统管理组分析生产经营、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对成本支出结构实行总体优化;“每季一兑现”,月度考核根据区块产量、成本完成情况按比例进行考核,季度末一个月实行总兑现,除考核基层单位外,同时考核系统管理组指标完成情况。

4.2 实施系统优化、节点控制,实现效益最大化

在区块经营过程中,根据各区块产量、成本情况做好三方面的优化。

4.2.1 优化产量结构,提高低成本区块的产量贡献率采油一矿所管13个区块中,高成本区块为纯东新区、C69、T84,低成本区块为C47、C56、C6,年初配产时提高了低成本区块的产量比例。一季度强化C47、C56高渗透低成本区块的管理,通过精细注采调配,注足水,保持区块能量。特别是2月份针对C47块注水量大、采液量高的情况,采取了降液、控水、提高注采比的综合调整措施,每天减少采液量、注水量300m3,降低了水处理费用。

4.2.2 优化成本结构,合理调剂项目投入在成本运行上,做到关口前移,为降低作业费,加大了清防蜡剂、缓释杀菌剂、阻垢剂等药剂投入。加大设备维护维修工作量,降低故障率,避免“小修转大修”。加大水处理及水井洗井投入,通过提高注水质量,减少欠注、污染等问题发生,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主动投入、长期受益。

4.2.3 优化工作量结构,降低高风险投入作业费占采油一矿直接生产成本的40.3%,是成本控制的大头,如何提高措施有效率、提高措施增产量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采油一矿细分措施控制节点,优化工作量结构,把成本投向费用低、风险小的高效井层,在油井措施方面,对自然能量较好的S2段实施螺杆泵提液,投入79万元、实施4口,增加日油15.1吨,核算全年吨油成本143元/吨,效益较好。同时,减少了大修、找井况等费用高、风险大的措施。

5 区块经营管理取得的效果

2010年以来,随着区块经营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做到了油藏、经营和生产等部门协调统一、配套联动、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实现由油藏管理向经营油藏的转变,采油一矿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5.1 生产经营任务完成较好

1-9月份采油矿完成原油产量169876吨、超产786吨,按交油气量计算成本节支60万元(吨油成本降低6.67元/吨),效益显著。

5.2 产量与成本的配置趋于合理

2010年各区块工作量和成本的核算是在分析2006-2009年生产状况的基础上完成的,基本符合区块的动态变化规律,产量与成本实现一体化优化。

5.3 各级管理人员的效益意识和经营意识明显增强

区块经营实行采油矿、管理区、班组分级承包制度,将管理权限与责任有机结合,推行区块经营承包,基层干部的经营能力增强,特别是广大技术人员在提出措施前都能够算好投入产出帐,成本控制点前移到生产管理与油藏开发系统,找到了油藏开发与成本控制的结合点。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我国油田开发管理现状,在对油藏经营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油田开发管理中引入区块经营管理的思路,探索油田开发油藏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经营应用 篇5

一、最优化理论基本概述

1.概念

最优化理论诞生于以生产活动和生产经济为主的传统社会经济配置时代,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了理论指导,甚至可以细化到生产过程中各部分内容的具体环节,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得到了根本上的重组,已经不再以生产经济和生产活动为主,而是由企业的经营管理作为保证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内容。但与以生产为主的社会结构相同的是,最优化理论的根本思路未曾改变,仍然适合应用于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具体内容中,而且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目的更加明确,使得最优化理论能够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发挥出更大更稳定的思想优势,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我国企业类型丰富多样,各个类型企业的管理理念也不尽相同,然而其发展目标却是极其相似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企业的自身管理,稳定企业的社会地位,体现企业的社会功能。而拥有最优化理论指导的`企业可以在经营管理的各个阶段遵循正确合理,具有很强科学性的设计计划,有条不紊的发展自身经济,占有市场经济的竞争力的制高点。因此,最优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是指导企业发展过程的具体思路。

2.意义

从意义上来看,最优化理论的基本思路虽然多年来未曾改变,但却始终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无论是生产为主的企业经济时代,还是现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最优化理论都能够从根本上指导企业进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导和管理者的结构和决策,离不开经营管理的目标设定和计划实施,更加离不开企业之间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与成本和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而最优化理论的使用分别作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首先促进管理者结构最优化,保证决策层面的决策合理性;其次优化经营管理的目标计划,确保经营管理过程效率稳定提升;最后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协调和成本质量控制进行优化,降低了企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促进了部门配置的合理性逐渐提升,使得企业经营管理的总体过程全面优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对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其指导意义不容小觑。

二、最优化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领导管理结构统一阶段

企业运营中,最关键的管理部分就是企业领导的管理结构,领导管理层是企业的核心,起到对经营管理的决策和支配作用,是企业的“头脑”。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领导管理结构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计划设定、决策、实施、人员配比和成本以及质量各方面得到优化。因此,最优化理论所指导的第一个环节,就是优化领导管理系统的配置,促进企业领导管理结构的有机统一,促使领导决策更加全面有效。大型商厦的社会功能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消费享受,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快速,消费目的更加明确。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型商厦的经营管理已经逐渐落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大型商厦已经难以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消费服务。居民的消费欲望逐渐降低,转向其他城市甚至国外,对大型商厦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十分不利,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这种消费趋势的改变表面上看起来是运营手段的滞后,但追根究底来讲,运营手段是由大型商厦的领导管理层面决定的,各个部门只是根据决策进行经营与管理。想要从根本上拉回人民群众的消费关注点,首先就要进行对领导管理结构的优化,这就要求企业在最优化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对管理层面人员的培训,发挥管理人员的引导作用,强化管理人员的经济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管理人员的计划安排与决策与各地实际消费情况挂钩,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也就是领导管理人员的思想以及结构优化。

2.经营管理目标设定阶段

在优化管理层面结构,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基础之上,就是要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设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一种灯塔一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看来,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是引导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大型商厦来说,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不能宽泛而谈,而是要具体到各个地区各个城市的实际消费情况中考虑。由于人们的消费水平不同,大型商厦首先要考虑的目标制定因素就是消费者的经济情况,找准自身的经营层次定位,避免制定过高的经营目标,造成消费者群体的流失;其次就是要考虑管理内容,大型商厦的经营内容各有差异,加之定位不同,其管理内容也会存在差别,这就需要运用最优化理论的指导,依据经营内容和层次定位设置科学的管理目标,切忌将目标制定的过高过远,尽量以多个短期的目标作为经营管理的优化过程,再根据企业每个时期不同的发展情况灵活设置长远目标,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目标环节保证最优化效果,促进接下来经营和管理计划实施过程更加顺利,达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3.经营管理计划实施阶段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计划的实施,一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各大企业都有着不同的见解。一些企业认为,经营与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不过是获得经济收益的过程,只要将利润放在实施过程的表面优先考虑,就能保证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另一些企业认为,想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将社会地位的提升作为经营管理计划实施的重点,一切都要以提升社会地位和品牌认知度为主,才能促进经营管理计划实施的进程加快,早日达到经营管理的目标。然而实际上经营管理计划实施的成功与否并不能依靠单一的经济效益或社会地位决定,而是要将二者结合,以综合的眼光看待经营计划的实施。在这一方面,大型商厦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贯穿最优化理论,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加强人员配置的合理性,从计划实施的经营内容和管理内容中分别入手,结合大型商厦经营地区的实际消费水平和经济状况确定以经济效益为主还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另外,在经营管理计划的实施中,要注意各个基本环节的细节控制,进行良好的成本控制,避免因细小环节的把控不当而造成资金的浪费,颁布施行监督管理办法条例,完善对经营管理过程的监督机制,减小大型商厦运营期间的损失,提高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从而达成经营管理计划的最优化实施。

三、结论

对于大型商厦的经营与管理来说,最优化理论无疑是最科学合理的使用型理论指导,不仅适合当今社会的经济结构变动,符合时代发展的一般特征,也能够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细节中入手,结合各个地区大型商厦所处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策略制定,有效降低大型商厦的各方面能源资源消耗,优化成本配置,促进品牌和社会地位的提升,非常有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君.浅谈运筹学最优化理论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18)

[2]孙承波.现代企业经营目标——相关方利益最优化[J].上海企业,(1)

[3]杨冬英,高玉斌.最优化理论在经济决策模型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

[4]胡斌.浅谈最优化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9(2)

[5]郑海洋.金融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现代商业,(6)

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篇6

一、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职业道德、经营理念,以及整个企业人员素质等,其主体是人。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传统作风的总和,是与企业生存和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是企业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也是规范职工思想行为,动员职工努力工作的精神力量,对推动企业的振兴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经营作风、人员素质和公共关系等在社会上和用户中所产生的总印象,其核心是企业的信誉。它要求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要从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地位出发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改善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三是企业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活动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是连接企业内部人与物、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纽带,是顺利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实现企业目标的保证。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目标都要通过规章制度去具体落实和体现。建立健全企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是企业环境。企业环境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职工生产生活的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所以企业必须努力建立良好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保证职工安全、舒畅地进行工作和生活,使其能愉快、积极地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工作。

二、 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是企业竞争取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振兴企业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导向作用。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高度概括。它在职工的思想与意识上发挥作用,把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为职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是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具有尊重人的民主性特点,从职工的心理与意识上,沟通了企业与职工的思想,使职工对企业有认同感,进而产生归属感、自豪感。让大家同处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产生整体意识。这样,可以在职工中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鼓舞职工热爱企业,努力工作的作用。

三是激励作用。企业文化作为内在化的激励因素,能够赋予职工的自发的行为动机,发挥其“目标激励”、“理想激励”、“竞争激励”、“成功激励”等有效手段,开发职工的智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每个人的主动精神和自我实现的欲望,主动地完成本职工作,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使企业发展有强大的力量源泉。

四是约束作用。企业文化有行为规范的特点,是职工思想意识、言论行动的规范。严肃的厂风、严格的厂规、严明的厂纪、严谨的厂容都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这样,对职工中违反厂规厂纪,损害厂风厂容,影响企业信誉的行为产生强大的控制、约束作用。

五是辐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出好的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在企业内部能够统一全员的意志,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必定增强企业的整体能量。在企业外部也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社会信誉,提高企业的地位和知名度。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品牌效应。

建设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职工的劳动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 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科学,能够以有效和独特的作用,促进企业练内功、上水平。因此,必须把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到议事日程。

一是实施文化工程。文化工程是指企业的各项文化设施和各种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是文化工程中的“硬件”,是企业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活动是文化工程中的“软件”,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一要企业选择统一的价值观,并用它统一、规范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企业信念和职工信念的一致,成为推动企业前进的精神动力。二要进行文化设施建设,包括教育、科技、文艺、广播、电视、体育、图书资料等方面的设备和设施,为职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三要开展职工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对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进行政治思想、科学知识、业务技术、经营管理理论、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四要举办文化娱乐活动,利用文化设施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如周末舞会、歌会,各种体育比赛等,通过活动使职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锻炼体质,增进友谊和团结,增强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

二是积极强化行为,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予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成为习惯稳定下来。因此对于符合企业价值标准的行为要不断强化,予以肯定。而强化和肯定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研究职工的心理规律,运用心理活动的控制,思想感情的交流,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使符合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用教育、诱导、启迪、熏陶的办法进行培养,使职工逐步形成与企业协调一致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和归属感。

三是领导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领导者的言行。首先领导者要及时改变价值观念,为职工做出榜样,当好先导,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教育、鼓舞和鞭策职工。使职工把领导者的倡导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并在每一次活动、每一次讲话、每一个文件中都能体现出这种共同的企业价值观。要经常与职工进行广泛的思想交流,让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等方面发挥作用,体现职工群体意识。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具体做法,如对话制度,领导接待日,设意见箱等,鼓励和支持职工主动提出各种建议,使职工切实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企业就是我的家。以平等真挚友好的态度对待职工,达到上下级感情交融。

连锁超市经营管理模式的应用 篇7

关键词:连锁超市,经营管理,分析

连锁超市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某个超市品牌在同一城市不同的地点,或者是不同的城市中开设连锁超市,超市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经营体系,例如华联、物美就是有名的连锁超市。我国的连锁超市出现的时间较晚,相比于国外的连锁超市规模比较小,管理水平低下,运行模式不成熟,所以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要找出原因,合理解决连锁超市内部存在的问题。

一、连锁超市差异化管理策略分析

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很多的连锁超市,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在众多的超市中脱颖而出,抓住消费者的心,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连锁超市应该考虑的问题。实现差异化管理可以提高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企业文化、提供满意的购物服务以及保证产品物美价廉和个性化进行连锁超市的差异化管理。

首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例如我们在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已经购买的衣服觉得不合适的情况,一般的超市在没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是不退换的,一些超市为了吸引消费者就打出了所购商品无理由退换的规定,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物。购物停车一直是城市中的难题,因为超市周边停车不方便,消费者放弃去购买物品;一些超市推出根据购物小票免费停车的服务,以解决消费者的停车顾虑。其次可以经营其他超市没有的的个性化产品,以满足消费求新求奇的心理特点。最后对于其他超市都有的商品,可以采用价格策略,制定低于其他超市的价格,让消费者感觉超市里面的商品价格低廉,从而愿意多购买本超市的商品。

二、连锁超市细分化管理策略分析

连锁超市具有规模大、商品种类多、流动快、利润低的特点,经营者必须要对超市的周边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对连锁超市的市场和商品进行细分,进行科学的定位。

(一)对超市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定位

连锁超市一般是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地点或者是不同的城市开设的,每个超市周边的环境及消费者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连锁超市进行选址时要对超市周边的消费者类型、消费水平,购买能力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超市布局及产品结构。在进行超市促销活动时,也要根据销售者的特点制定,让消费者愿意到超市进行购物,增加超市的回头客。

(二)开展连锁超市的经营目的定位

超市的购买人群大多数是家庭主妇,在超市购买生活的必需品,男性到超市购物的很少,因此超市要根据购买人群的特点展示合适的商品。现在的超市一般是以零售商品为主,销售者去超市购物一般愿意一次性的购买所需要的全部商品,从日常用品到生活必需品,超市应该根据销售者的购买欲望,尽可能的提供比较全面的产品,让消费者感受到到超市可以方便购物。

三、连锁超市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

(一)信息化管理为连锁超市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中,连锁超市要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应该运用信息化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可以把准确的连锁超市的信息记录下来,例如超市产品的购入销售情况、超市发生的各项费用、每月的盈利情况。同时可以及时准确的与其他的超市传递信息,方便超市的统一管理、合理布局,以实现连锁超市的利益最大化。

(二)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结合发展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方便消费者购物。连锁超市也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形态,提供网上购物平台,将自己的产品展示在网上超市,并有相关的人员提供服务,在线解答消费者提出的问题。网上超市可以省去店面费用及人员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实体超市与网上超市相互配合,当消费者在网上订单时,实体超市要及时配备专人配送,超市在进行产品配送时,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见面,具有宣传、推广、收集客户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商品的品类管理

目前,大型连锁超市都非常注重商品的品类管理,将商品分为了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生活杂货、生鲜食品、电器、服饰、五金百货几个大的类型。每一个类型都有非常丰富的品种。在陈列布置方式上,需要应用指示标志与显示标牌,让消费者可以迅速找到想要购买的商品,此外,还可以将相关以及可以替代的商品摆放在一起,分在同一个类别,既可以帮助消费者进行选择,还可以便于连锁超市的管理。

(四)应用科学的服务策略

目前,连锁超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其竞争已经不是商品质量的竞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连锁超市需要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制定出科学的服务策略。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需要为其提供舒适、干净的购物环境,用热情周到的态度来迎接顾客,让顾客可以获取到积极的购物体验。此外,还要调整好商品摆放形式,比如,在夏季可组合防晒防暑的商品群,另辟一个区域设立专柜销售,在冬季可组合滋补品的商品群、火锅汤料底料辅料商品群,这些特色化的商品群能够给许多顾客带来方便和实惠。

四、结语

总之,我国有很多的连锁超市,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是连锁超市发展的先决条件,文中提出的经营策略连锁超市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综合使用,现阶段我国的连锁超市还有一些不足,我们期待超市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规划,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曦,郑智峰.论提升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社会保障动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02).

[2]周永姣.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构建:基于杭州华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3).

[3]余英然.关于超市连锁企业精细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15).

招标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篇8

一、什么是招标投标

招标投标是一种因招标人的要约, 引发投标者的承诺, 经过招标人的择优选定, 最终形成协议和合同关系的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过程, 是“法人”之间诺成有偿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行为。

招标投标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易方式。招标方与投标方相交易的商品统称为“标的”。在项目工程建设中, 这种“标的”指的是项目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物资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内容的标明。

招标投标具有下述基本特征:

1. 平等性, 招标投标的平等性, 应从商品经济的本质属性来分析, 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则是等价交换。

招标投标是独立法人之间的经济活动, 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和规范的程序进行, 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监督。招标方应为所有的投标者提供同等条件, 让他们展开公平竞争。

2. 竞争性。

招投标的核心是竞争, 按规定每一次招标必须有三家以上投标, 这就形成了投标者之间的竞争, 他们以各自的实力、信誉、服务、报价等优势, 战胜其他的投标者。此外, 在招标人与投标者之间也展开了竞争, 招标人可以在投标者中间“择优选择”, 有选择就有竞争。

3. 开放性。

正规的招投标活动, 必须在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和指定的网站上刊登招标公告, 打破行业、部门、地区、甚至国别的界限, 打破所有制的封锁、干扰和垄断, 在最大限度的范围内让所有符合条件的投标者前来投标, 进行自由的竞争。

二、招标的方式

目前国内采用的招标方式有以下五种:

1. 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是由招标单位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工具发布招标公告, 凡对该招标项目感兴趣又符合投标条件的法人, 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单位提交意向书, 由招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 核准后购买招标文件, 进行投标。公开招标的方式可以给一切合格的投标者以平等的竞争机会, 能够吸引众多投标者, 故称之为无限竞争性招标。大型的投资项目宜采用公开招标。

2. 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是由招标单位根据自己积累的资料, 或由权威的咨询机构提供的信息, 选择一些合格的单位发出邀请, 应邀单位 (必须有三家或以上) 在规定时间内向招标单位提交投标意向, 购买投标文件进行投标。小项目宜采用邀请招标。

3. 两段招标。

两段招标是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结合起来的招标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技术复杂的大型招标项目。招标单位首先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广泛地吸引投标者, 对投标者进行资格预审, 从中邀请三家以上条件最好的投标者, 进行详细的报价、开标、评标。

4. 协商议标。

对受客观条件限制或不易形成竞争局面的招标项自, 例如专业性很强, 只有少数单位有能力承当项目, 时间紧迫, 来不及按正规程序招标的项目, 可以由主管部门推荐或自行邀请3到4个比较知底的单位进行报价比较, 由招投标双方通过协商确定有关事宜。协商议标实质上是一种非竞争性招标, 严格地讲不能称为招标。因为招投标行为的核心是竞争, 没有竞争也就失去了招标的原有意义。专业性很强比较紧急的小项目可以采用。

5. 国际招标。

一般指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高科技项目、技术引进项目。油田这方面的重大投资项目一般不多。

三、招标投标的一般程序

招标投标的活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现以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为例进行分析。

1. 招标准备阶段。

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具有招标条件的单位填写《建设工程招标申请书》, 报有关部门审批;获准后, 组织招标班子和评标委员会;编制招标文件和标底;发布招标公告;审定投标单位;发放招标文件;组织招标会议和现场勘察;接受投标文件。

2. 投标准备阶段。

根据招标公告或招标单位的邀请, 选择符合本单位施工能力的工程, 向招标单位提交投标意向, 并提供资格证明文件和资料;资格预审通过后, 组织投标班子, 跟踪投标项目, 购买招标文件;参加招标会议和现场勘察;编制投标文件, 并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给招标单位。

3. 开标评标阶段。

按照招标公告规定的时间、地点, 由招投标方派代表并有公证人在场的情况下, 当众开标;招标方对投标者作资格后审、询标、评标;投标方作好询标解答准备, 接受询标质疑, 等待评标决标。

4. 决标签约阶段。

评标委员会提出评标意见, 报送决定单位确定;依据决标内容向中标单位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单位在接到通知书后, 在规定的期限中与招标单位签订合同。

四、油田在经营活动中招标投标的应用

首先油田要完善自己的招投标的方法和管理体系。

我国的招投标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使用, 因此油田招投标模式要结合自己生产经营模式来确定, 在招投标法的大框架之下创造适合自己的招投标模式。油田的工程建设项目有自己的特点, 一般都是综合性工程项目, 包含土建工程, 油田地面工程 (输油输水和输气管道及其配套, 计量站, 输油站, 污水处理站, 天然气站, 海洋采油输油工程, 配套的输变电站的建设和改造工程等等) 。油田工程项目专业性强, 跨专业多, 投资大。因此油田工程项目一般都要分拆成多个分项工程和多种设备、物资分别进行招投标。

1. 招标文件编制。

招标文件的编制是招标的关键, 采用什么依据什么方法编制招标文件要根据油田工程项目和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根据工程设计方案和市场调查情况, 确定招标的关键指标———标底。具体方法有:专家评审法, 市场调查法, 基本指标法, 工程量清单法等。

2. 招标文件发布。

招标方式一般分为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协议招标。招标文件要在相应的规定范围发布招标文件, 让投标人公平的了解招标信息。油田大型工程项目, 大型设备采购一般采用公开招标, 并且可以分为多个标段分别进行招标。对油站, 气站和水站的内部改造项目, 因为专业性比较强可以采用邀请招标和协议招标, 邀请一些熟悉站内情况的专业施工队伍, 既可以保证施工质量也能够保证施工进度。

对投标人要进行资质审核 (包括施工资质, 人力资源, 技术实力, 设备状况, 资本实力, 油田入网证等等) 。具备规定资质的投标人才能购买招标文件参加投标并安排投标人进行实地勘察。

3. 开标评标。

在规定时间和地点最终参加投标的投标人进行竞标。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在相应的专家库里随机抽取规定人数的评委参与评标。开标必须公开进行, 必须有公证人员在场。评标必须充分体现公开, 公平, 公正的原则。中标单位必须进行公示, 在规定时日内其他投标者没有异议, 那么中标得以确认, 给中标者发放中标通知书。

五、油田工程勘察设计和工程监理也要推行和实行招投标

《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 必须招标。”通过油田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或方案竞选, 促进技术进步, 提高油田工程设计水平, 缩短设计周期, 提高投资效益, 设计招标制度对加快改变油田工程设计水平, 对与国际惯例接轨都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设计招投标的影响面不大、宣传力度不足, 油田对设计招投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甚至还有一些误解, 行政干预过多, 部门之间难以协调, 影响了油田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的推行。油田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龙头, 优秀的工程设计可以节约工程投资, 保证工程质量, 缩短工程工期。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的实现是油田项目投资获取收益的保证。现在油田对工程勘察设计的招标还没有有效实施, 为完善油田招投标管理体系, 要大力推行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招标。

工程监理在国际上既是必须也是非常普及的, 西方监理工程师是项目管理者, 经常在项目论证阶段就介入, 由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项目论证,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帮助业主进行工程设计招标, 工程施工招标。在工程完成初步设计之后协助业主对设计进行优化, 协助完成工程图纸设计。全面负责施工阶段的工程监理, 保证工程投资, 质量, 工期三大目标顺利完成。

我国目前监理招标大部分是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 油田的工程项目监理也都是工程施工和保修阶段的监理。

六、完善评标专家库

油田工程招投标专家库建设不够完善, 由于工程高级人才本身就比较缺乏, 目前的专家人数偏少, 评标专家整体水平不高, 法律意识不强, 对《招标投标法》等法律知识学习不够, 甚至有个别人员还缺乏评委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影响了评标的公正性。因此完善油田工程招投标专家库是非常必要的, 要定期补充专业知识丰富, 法律意识强, 道德水准高, 年轻有为的评标专家。完善的评标专家库可以保证油田工程招投标的顺利进行。

七、防止招投标腐败行为

目前在招投标中存在行为不规范, 违反建设程序, 有法不依, 逃避监督的现象。表现在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和严重违反法定建设程序等方面。确有一些工程主管不知法、不守法, 采用种种方式规避招标或搞虚假招标。有的只对部分工程, 如主体工程进行招标, 而配套工程等则直接发包;有的将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 违规变成邀请招标甚至不招标;有的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弄虚作假, 行贿受贿, 与投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相互串通, 掩人耳目, 搞明招暗定;有的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某些潜在投标人。有的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以及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等等。因此油田招投标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建筑法》、《招标投标法》以及油田在工程管理方面的法规, 提高招标投标的法律意识。通过不断完善和推行油田工程的招投标管理工作来保证油田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为油田的原油上产和创造经济效益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自2000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颁布以来, 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 规范相关规章制度, 逐步形成建设工程招投标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 有效遏制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行为, 对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 惩治招投标活动中的违规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招标投标可以给油田带来非常客观的经济效益, 节约投资, 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 减少浪费, 进一步提高油田的经营管理水平。文章就招标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展开详细论述。

经营应用 篇9

一、油田单井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构建

本文所构建的油田单井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包括:评价目标、开展评价工作的指导原则、评价思路以及模型内涵。

1. 油田单井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目标。

油田单井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包括两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是总体目标层, 即实现油田企业的组织使命, 首先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其次是向社会提供质高价优的原油产品。总的来说, 就是履行油田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促进油田企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二个层次是具体目标层, 主要内容包括为单井的“投、关、停、转”决策提供分析资料, 树立效益理念, 用数据信息说明单井投入产出的效果与问题, 保证每一个责任人可以随时掌握其责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 及时发现单井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进行有效的监测与控制, 改善管理方法及程序, 进而提高油藏经营效益。

2. 开展评价工作的指导原则。

在运用油田单井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对单井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时,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科学性原则。具体包括:设计的评价指标科学、采用的评价方法科学以及所建立的评价制度科学。第二, 战略指导性原则。在开展评价工作时, 要求工作人员从长远的角度对单井在整个寿命周期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避免短期行为。第三, 成本效益原则。油田企业经营的复杂性使得单井效益评价工作很难完美无缺, 具体包括评价指标的选取、资料的收集等。所以在克服这些方面的矛盾的时候, 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导。第四,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模型构建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与我国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 并且在现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运用此模型进行效益评价, 就说明油田单井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3. 油田单井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评价思路。

本文所构建的油田单井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全面考虑油气单井在储量、生产、开发和财务经营各个方面的效益, 在一定程度上对单井的经营效益进行了综合, 并且考虑了油田企业的实际情况,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处理不能量化的复杂指标, 采用层次分析法保证各个指标权重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油田单井综合经营效益评价模型指标集

所选取的指标集的科学性在于是否全方位、分层次和多角度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效益状况。在本文所选取的指标集中, 全面考虑了单井的储量、生产、开发和财务经营方面的效益。针对各个方面的经营效益, 各选取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针对储量经营水平, 本文选取了岩性、剩余可采储量丰度、综合含水率和空气渗透率四个指标, 可以反映油气井储量质量、储量丰厚程度等方面的情况。针对开发管理水平, 选取了年增油量稳定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和含水上升率四个指标, 从维持油气单井产量、控制产量递减和含水程度等方面反映单井的开发管理状况。针对生产管理水平, 选取了产量完成率、机采系统效率、油井综合利用率和油井免修期, 从而可以反映单井产量指标的完成情况、采油机械的运作效率以及油井的利用和维护程度。针对财务管理水平, 本文选取了单井单位完全成本、单井边际贡献率、单井日采油利润和单位油气生产成本变动率, 全面反映单井发生的成本的高低、获得利润的大小以及对油田企业所做的贡献。

三、评价标准及评价步骤

1. 评价标准。

2. 评价步骤。

在所选取的指标中, 由于某些指标难以量化, 以及不同的指标的衡量单位不一样, 因此综合考虑, 本论文主要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 并且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层次的因素权重。以下为评价步骤:

第一, 建立因素集U{u1, u2, u3, …, un}, 此评级体系的因素集主要是{储量经营水平, 开发管理水平, 生产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水平}。

第二, 构造评价集V{v1;v2;v3}。

第三,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集, 在经过油田技术、生产以及财务等方面的专家充分讨论, 达到统一认识的基础上, 得出权重集:W{w1, w2, …, wn}。

第四, 统计专家评价结果, 邀请油藏、技术以及财务等方面的专家对所要评价的单井进行评价打分。假定对单井的每一个方面的管理水平, 不同的单井就每一项因素的统计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第五, 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

第六, 进行综合评价。对于评价对象,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为:B=WR。

第七, 评价结果分析。

四、单井综合经营效益评价模型在胜利油田新勘的运用

结合本文所依托的调研对象———胜利油田新疆某区块, 对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 将单井综合经营效益评价模型运用到所负责的区块油井上, 评价综合经营效益, 为管理中的决策提供建议和指导。

1. 背景介绍和数据资料。

胜利油田所负责的新疆探区共有3个盆地22个探区, 由于新疆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原因, 造成各个区块之间的距离比较远, 联系也比较少, 并且各个盆地区块的勘探开发进度也不一致, 其中只有A稠油区块和B稀油区块两个区块正在处于产能建设, 其他的盆地区块都还在探测阶段。本文以投入产能建设的区块为调研对象收集数据资料, 对其范围内的单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在收集数据资料时, 以各种油井成本费用计算表 (主要包括产品成本计算表, 辅助费用分摊表, 作业成本归集表等) , 区块地质特征资料, 油井产量记录表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资料为依托收集资料, 为便于本论文的分析以及油田数据资料的保密性要求, 笔者将数据资料进行模拟整理后进行单井效益评价。

2. 单井综合经营效益评价模型应用分析。

选取稠油区块甲号井, 稀油区块乙号井和丙号井的单井成本费用数据和勘探数据, 对这几口单井进行评价。

(1)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层次的权重。 (1) 判断矩阵A中, 权重W={0.26, 0.16, 0.08, 0.5}, 其中λmax=4.2013, CI=0.067 1, CR=0.074 6; (2) 判断矩阵A1中, 权重W1={0.19, 0.61, 0.1, 0.1}, 其中λmax=4.104 9, CI=0.035, CR=0.038 9; (3) 判断矩阵A2, 权重W2={0.3, 0.3, 0.22, 0.18}, 其中λmax=4.244 5, CI=0.081 5, CR=0.090 6; (4) 判断矩阵A3, 权重W3={0.41, 0.18, 0.18, 0.23}, 其中λmax=4.153 6, CI=0.051 2, CR=0.056 9; (5) 判断矩阵A4, 权重W4={0.18, 0.36, 0.31, 0.15}, 其中λmax=4.175 6, CI=0.058 5, CR=0.065。

(2) 专家评价。专家评价结果见表10。

(3) 综合评价结果。

从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在储量经营水平方面, 甲号井和乙号井较优, 丙号井是属于良的等次;在开发管理水平方面, 乙号井是属于较优的等次, 甲号井和丙号井是属于良的等次;在生产管理水平方面, 甲号井, 乙号井和丙号井都是属于良的等次;在财务管理水平来看, 甲号井较优, 乙2号井和丙号井良。总的来看, 甲号井的综合效益较高, 甲号井和乙号井的效益次之。

五、单井综合经营效益评价模型运用的保障措施

单井成本管理效益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 因此为保证经济高效的实现目标, 本论文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

1. 制度保障。

任何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组织制度的保障, 因此为保障单井成本管理效益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求油田企业制定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生产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核算管理制度、成本分析制度、人员考评制度等一系列单井成本管理制度, 确保单井成本管理有章可循, 顺利实施。

2. 组织保障。

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组织结构的调整, 单井效益评价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油田企业成立独立的单井成本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应该包括技术、财务和作业人员等, 负责预算编制、成本分析、效益评价等工作, 保证各方面的人都参与集中, 从高层到基层, 从技术到财务。此外, 还应该进行油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升级, 巨大的信息需求和数据分析要求建立功能强大同时保密性高的信息系统, 防止随意篡改数据以及分析出错的问题。

3. 人员保障。

部分油田企业工作人员一直局限在过去的盲目追求产量的错误观念中, 在当前实行油藏经营新管理理念的大环境下, 在油田企业降本增效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中, 必然要求工作人员从过去的产量观转变为效益观, 树立起油藏经营理念。同时新系统的引进, 新方法的运用, 要求企业必须花费一定的物力和人力进行员工培训, 为效益评价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刘广生, 赵振智.成本管理会计 (第二版) .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9

经营应用 篇10

关键词:企业经营,财务预算管理,预算编制

金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基于金融企业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 是金融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开展金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就是要使金触企业财务管理的运筹作用能得以全面的发挥, 促进金触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金触企业目标之间动态平衡的发展, 从而促进金融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1 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1 确保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金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管理系统, 是管理会计的关键组成部分, 也是对企业各类活动未来状况进行有效预计与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 为能有效实施财务预算, 任何财务预算都有其对应配套的管理机制。由于财务管理具有整合、全面及系统等诸多好处, 因此, 从财务管理的形成之初, 直至现今, 已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为保障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2 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帮助金融企业有效规避各种财务风险, 主要体现在投资、筹资风险以及资金回收的风险上[2]。

(1) 投资与筹资风险的规避。资金结构问题是构成企业进行筹资与投资的主要依据, 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是企业得以良好发展的基础, 但这同时也会使企业利润下滑。对此, 会有企业为降低资金成本而选用短期负债的形式以增加收益, 不过这会加剧企业财务风险, 而财务预算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首先, 应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长短期目标以及资金的现实状况, 选择收益或是风险。财务预算的核心是现金预算, 它可通过安排库存现金数量, 在保障企业良好流动性的同时, 还能具备较高的赢利效能。

(2) 资金回收风险的规避。资金的回收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此时需严格管控应收账款。在进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 应有效结合管理及预算机制, 加强并有效利用应收账款的回收, 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回收时间, 以免时间过长而影响资金的使用。当负债公司较容易发生坏账, 财务状况不是很好, 在进行财务预算时便应尽可能减少其他开支, 加强成本控制, 从而促进资金的流动。

1.3 降低收益分配风险

对收益进行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中的最后一环, 它主要包括分配股利与留存收益, 两者之间相互制约但又相互联系在一起。因此可从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上来加强控制, 编制财务预算时, 应在基于企业发展现实需求的基础上, 选用适宜的资金与利润分配方式, 对利润分配及留存收益的分配比率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 加强资金流入及流出的协调配合度, 以达到降低收益分配风险的作用。

2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

传统的生产经营计划是以生产为主导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且直到目前依然是国内很多企业中的主要预算管理模式[1]。随着市场的运转, 诸多金融企业为加强自身竞争力, 便在不断的发展中建立出了一种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即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所囊括的内容较多, 很多企业对其并未形成正确的认知或重视, 往往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便只对该问题进行处理, 而未从整体局面出发来加强预算控制。且有些企业至今还未形成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对于是否需要进行财务预算管理也存在一定的疑问, 加之企业领导层较少参与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编制中, 而财会或预算小组却成为了财务预算管理的编制及其调整工作的主要实施人, 导致财务预算操作性低, 从而使企业财务运转管理的运转受到一定的阻碍。

2.2 预算执行与监督力度不够

金融企业预算是为了帮助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及控制, 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然而许多企业由于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 编制的财务预算弹性不足, 在难以认清企业内部竞争环境的同时, 也无法面对如市场的快速的转变, 从而大幅度降低了预算执行力度。且在分析执行预算结果时, 较少考虑到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些企业会通过一年一次的差异分析活动来对企业财务预算进行评价, 但这种分析的作用仅此而已, 也无法对发挥良好的事中控制作用, 而对预算执行的实时控制, 则是更多企业难以达成的目标。此外, 有效的监督能促进企业财务预算效果的提升, 但是许多企业在执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 未形成有效的监督举措或制度, 程序也比较随意, 往往会出现各种预算外的临时费用, 从而造成预算超支, 导致企业难以有效执行财务预算管理。

2.3 没有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

作为财务预算管理中的一大重点, 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及激励是至关重要的, 但却有调查结果显示, 诸多金融企业预算考核结果无法有效加强员工积极性。这样的结论明显不够客观, 有失偏颇, 如若未在考核后设上相应的奖惩举措, 未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 会导致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同时, 缺乏对预算指标的约束力后, 还可能会降低预算工作的实用及实效性, 使整个预算工作成为一纸空谈。

3 优化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举措

3.1 灵活进行财务预算编制

预算管理的关键便是对预算的编制, 这就需要金融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 能按照预算管理实施的目的, 与相关部门及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预算编制方法应通过不同经济内容的项目进行适当调整, 也就是说, 不同的预算编制有其相应的编制方法, 不可将预算编制固定化, 而应结合企业及市场的具体情况灵活进行预算编制。比如, 在企业无法明确市场价格与企业市场份额时, 需优先使用弹性预算;而企业若是明确了市场情况, 便可使用固定预算。

3.2 全员参与财务预算管理

金融企业领导层应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 做好示范作用, 主动遵守预算管理制度, 严格审批履行预算审批程序, 即便预算比较模糊, 也不可轻易增加或是减少预算外的开支项目, 这会极大影响预算指标的完成[3]。财务部门在对财务预算进行编制时, 应协调与控制好各部门对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 以促进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此外, 最好配备上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工作是建立在从业人员对会计知识、财务知识充分熟悉的基础之上, 因此, 从事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熟悉会计知识、财务知识的专业人员。尽管目前在资质上没有断的要求, 但金融企业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至少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 这样也可进一步确保金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发展与施行。

3.3 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财务预算管理平台, 负责预算计划的制定与成本核实, 以促进财务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及管理有效性, 从而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企业财务预算控制工作要充分结合组织功能, 财务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财务预算规章管理制度后, 需针对各项项目效益执行情况进行定性分析[5]。跟踪监测预算控制管理, 并通过相应的措施将在预算执行中有效融合企业管理策略。在制定规章管理制度, 实施财务预算相关工作过程中, 应着重强调财务部门的重要作用及主导地位。

3.4 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与控制力

(1)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 财务部门是其中涉及到的主要部门, 在前期处理时, 应严格遵循财务预算管理会涉及到的相关重点内容加强执行力度, 并不断强化各环节的财务预算工作, 谨遵财务管理规范标准进行财务预算工作。同时, 还可通过加强审批预算方式加强对各环节的控制。 (2) 财务预算工作的执行及负责人需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各环节进行检查及追踪, 能全面了解各环节的财务状态。若是因不可抗力而导致某环节的执行与预算结果有差异, 就必须针对此类现象做出相应的分析, 并及时申请财务资金管理部门对财务预算管理做出审批, 任何部门或相关人员在审批未通过之前都不可私自调整预算或是做出超预算的行为。

3.5 完善财务预算考核体系

为尽量保证金融企业财务预算审核的客观性, 需成立具有权威与代表性的考核组, 建立一套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且易于操作的考核指标, 并制定出公正合理的考核奖惩制度, 结合企业年终财务结算账务与相关审核情况对企业本年度财务预算状况进行考核与分析[4]。对于业绩考核的评价标准应以先进的预算为基准, 比较分析实际额度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 无论是属于盈利差异还是亏损差异, 都应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此外, 若是在实际审核时, 出现了与财务预算不符或是超出预算的项目, 务必对其具体原因做出调查与分析, 并针对各审核工作提出考核建议, 考核的结果直接挂钩于负责人的薪资待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金融行业的竞争压力也在逐年上升, 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 这就需要针对企业内部预算管理体系进行适当的改革与指导, 以满足实际工作所需, 确保工作能得以有效的开展与进行, 从而促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及其实施, 这同时也能极大降低企业各项开支成本, 提升企业经济收益, 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结构,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飞.企业预算考评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 2004.

[2]刘艳朝.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4.

[3]王新军.浅谈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加强财务预算管理[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09, 02:97-98.

[4]陈冬梅.企业运作过程中的财务预算管理环节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15, 16:213.

视频会议系统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 视频会议系统 发展 应用

为了增强竞争力,现代企业正逐步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基于市场部署和成本控制的考虑,企业需要在不同地点部署研发、生产、销售机构,在全球选择供应商及合作伙伴,这对企业的集中式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实现日益频繁的跨地域沟通交流和快速决策,现代企业需要更高效、更便捷、更先进的沟通方式。面对新的沟通需求,原有的电话、计算机等通信系统已不能完全适应,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交互式多媒体通信技术的视频会议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沟通手段。视频会议以身临其境的可视化远程交流方式替代传统的电话、E-mail及异地出差,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满足集中式管理的需求,让企业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先机,实现持续、快速、高效的整体运营。

1. 视频会议系统及其发展

视频会议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达到实时互动的沟通,从而完成会议目的的系统设备。视频会议系统是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微电子技术于一体的远程异地通信方式,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以共聚一处,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实时交流信息,增加双方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视频会议系统的各分会场终端在对现场人物的图像和声音、主要背景以及相关的资料图像进行捕捉的同时实现图像声音的压缩编码。根据视频会议的控制模式,经过数字通信系统向指定方向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与此同时,终端对接收到的图像声音进行解码解压缩并在显示终端(液晶电视、投影仪等)输出指定会议参加方的图像和声音。

视频会议是一种典型的多媒体通信应用实例。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视频会议的研究,早期的视频会议系统以模拟方式传输,占用很大的带宽,其代表有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可视电话、英国BT公司的1MHz带宽黑白视频会议系统。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微电子、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的理论研究和实用系统研制方面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总的说来,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模拟视频会议、数字视频会议和国际统一标准的数字视频会议三个阶段。

2005年初第一款720P高清视频会议产品问世,拉开了高清视频会议的序幕。2007年Lifesize发布首款1080P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标志着视频会议系统已经进入到了高清时代。与传统的标清视频会议系统相比,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通过提供更为清晰的画面质量、更好的声音效果,提供给与会者高效、高质量的视频体验,使与会者能够更有效的进行会议交流。随着HDTV,HD摄像机等设备的普及,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應用,视频会议系统也从标清时代走到了高清时代。更多的企业和机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清视频会议系统有了更多的需求,同时市场上也涌现出了多家厂商,积极应用高清视频会议新技术,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把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推到新局面。

2. 视频会议系统的作用

针对企业的沟通难题,视频会议系统应需而生,国内外各大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视频会议系统。对于企业来说,采用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即时把握市场,赢得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对于教育机构来说,能够将不同区域的学生和教师连接起来,共同分享课堂内容,互相学习。对于公共机关来说,能够提供即时的信息,增加安全系数,为各种紧急事故提供关键的通信工具。沟通在企业运营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远程沟通方式无非采用电话联系或者出差两种。电话会议虽然可以及时迅速的沟通,但因其具有不可视的局限性,遇到需要边展示产品和资料边沟通的情况就不得不派人出差。往往为了参加一个小时的会议需要花费2天以上的外出行程,伴随产生的是高额的差旅费用,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虽然频繁的出差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极大的延长了决策周期,在残酷的商场,落后竞争对手一秒可能损失的就不仅仅只是金钱了。如何提高沟通质量与效率成了企业领导者必须考虑的事情。

视频会议与传统的电话会议相比优势明显,视频会议能提供直接、全面的视频、音频环境,在沟通交流方面互动性更强一些。召开视频会议不仅可以听到发言者的声音,还可以清楚的看见他的表情、动作,带来真实直观的交流体验。共享文件资料功能可以同步显示照片、PPT、文档、影音文件,让远程教育和培训真正成为现实。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不仅方便企业随时召开内部会议、技术交流,还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异地培训、异地招聘等难题。它使远距离沟通变得更为频繁、效率更高更为高效,从而深刻地影响企业的运行模式、缩短决策时间、同时提高组织内部的协同力和竞争力。

视频会议带来的好处值得人们的考虑。不过视频会议是依赖于网络运行的,在2002年IDC预测的年度IT业界热点技术中,视频会议技术位居前列;国内有关研究机构也曾预测,2002年视频会议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销售额会达到20亿元。目前,各级政府、事业单位、金融证券机构、教育机构等纷纷开始营建视频会议系统,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这种需求还将大幅增加。

3. 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

3.1用于企业内部沟通。分布在不同地域的企业分支机构,借助视频会议系统就可以随时随地与总公司进行沟通,不需要浪费时间在旅途上,为企业缩短了决策时间,提高了公司的运作效率。

3.2与非本地客户进行可视化的互动交流,增强真实感。以往与异地客户沟通需要相关人员多次往返两个城市,费时费力。采用视频会议系统就像面对面交流一样,可以及时了解客户需求。

3.3向公众和目标客户进行产品的可视化推广,增强直观性。俗话说“眼见为实”,通过展示产品,让客户直观的看到产品的外观,工作状态,性能等,比只是拿出几组数据更有说服力。

3.4对分支机构企业员工进行在岗培训。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机构的日益分散,让员工的业务培训和思想工作变得困难重重,集中式培训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视频会议系统将帮助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络的培训教室,让远在天边的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企业远程教育和培训的梦想。

3.5对公司自身或客户进行远程可视化技术支持和维护。通过视频会议软件系统可得到技术人员“面对面”的讲解,有效而快速的解决遇到的问题,大幅度的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满意程度。

3.6视频会议系统还可以与硬件设备灵活结合,架设大型会场,满足几千或者上万的人进行会议,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满足会议需求,并且提高会议质量和项目性价比,同时软件维护简单,扩容方便。

4. 经济效益分析

视频会议技术的诞生,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会议模式,对于那些会议频繁的公司和个人来说,这种先进的会议方式,使他们不再长年东奔西走,节约差旅费用,减少旅途消耗,同时提高了信息传达速度,就等于提高工作效率。随时随地的沟通,使人们更有效的交流,因为可视化的交流是最自然的交流方式。

论财务战略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篇12

一、筹资

企业的运营都离不开资金, 这就需要融资。企业的融资渠道包括: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留存利润融资和资产变现融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 将采用不同的筹资战略。当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 没有必要对外负债, 一般采用留存利润融资, 这是企业最理想的发展状态。但企业的发展阶段是呈正态分布的,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企业在创业期时, 其经营风险非常高, 一般采用低风险的股权融资;当企业处于成长发展期时, 可以尽量利用债务融资, 可避免股权的分散;当企业的经营风险高, 经营状况不佳, 现金净流量减少时, 可以考虑资产变现的方式筹集资金。以上各种融资渠道, 企业必须按实际情况, 采用不同的方法或组合。

企业在筹资战略中, 应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效应。例如:某大型外资集团公司, 承接了一个项目, 需成立一独立核算的中外合营企业, 预计项目投入后5年回本, 投资总额为2500万美元。对于该集团来说, 投资款是有足够的现金流的。按照我国税法规定, 股利必需在企业所得税后分配, 而债务利息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又跟据中外合营企业关于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的规定, 投资总额在1000—3000万美元, 其注册资本应占投资总额的五分之二以上并不得少于1250万美元。所以该合营企业在成立时, 注册资金最低可以为1250万美元, 其余1250万美元投资可采用债务资金。在项目回本时, 投资者可先收回债务资金, 节省了所得税。

二、投资

在做投资战略规划时,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投资的收益性目标, 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 是否可持续发展。此目标可以通过科学的计算分析方法进行方案选优, 找到适合企业规模, 以合适的投资方式进行投资。另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 在投资战略中, 企业应更看重是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以及建立和维护企业良好社会形象。要实现该目标, 则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素质, 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 由于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水平有限, 没有为企业打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使企业的发展寿命都不长。在投资战略中, 还应该考虑与投资相匹配的筹资战略, 如果支持项目的借款期限比项目回收期短, 则项目将难以持续, 如果支持项目的借款期限比项目回收期长, 则要多支付借款利息, 加大了成本。如上例所述, 项目投资回收期为5年, 债务资金为1250万美金, 在规划时应该计算出1250万美元注册资本可以持续多久, 债务资金必须在注册资本快用完时分阶段到位, 并且债务期限必须在回收期后到期, 使企业可以持续发展。

三、收益分配

企业收益应在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 包括债权人、企业员工、国家和股东。

(1) 债权人的分配通常指债务的利息, 该部份利息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 而且债务必须与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战略相匹配。

(2) 企业员工的激励政策包括薪酬、股权和培训。其中薪酬和培训都能直接产生现金流出, 而股权则不一定能产生现金流,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对高管或骨干都采用该激励方式。培训也成为现代企业吸引人才的方法, 企业越来越重视培训, 在企业的预算中, 培训的预算比重越来越大。当然, 企业员工的分配政策, 必须配合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

(3) 国家的分配即是税费的征收,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 某些产业只要合理运用优惠政策, 可以节省税金, 就以高新科技企业来说, 技术合同可以免征营业税, 软件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可以从获利年度起两免三减半,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等。企业在确定方向后, 应做长期的战略规划, 因为有些优惠政策并不是马上见效的, 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才能起作用的。

上一篇:关系型态下一篇:机械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