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表达动词论文

2024-10-04

日语表达动词论文(精选7篇)

日语表达动词论文 篇1

一教材中日语动词意志形「う·よう」的解释说明

日语动词意志形「う·よう」的学习, 一般的教材都安排在初级 (下) 的阶段, 关于用法, 笔者比较了几本国内日语教学常用教材, 总结如下:

由上表可知, 教材对动词意志形「う·よう」的解释对初级日语学习者来说, 有些笼统, 不利于其掌握。在这里笔者将动词意志形「う·よう」在对话中按照说话人的意志表达对象详细说明其用法。意志形还用于表示推测, 是「だろう」的书面表达, 笔者在此不做分析, 重点归纳和总结一下用于表示意志场合的具体用法。

二对话中动词意志形的用法

对话中, 根据场合, 动词意志形「う·よう」所表达的意志有所不同, 尤其与说话人的语气有很大关系。语气的不同, 说话人的感情强烈程度也有所不同。另外, 在不同的场合下, 意志形「う·よう」还可以与「か」「かな」「かしら」「ね」等一起使用, 加强语气, 向听话人表达不同的意思。

1. 表示说话人的意志

(1) よし、明日がんばろう。↘/好, 明天加油吧。

(2) よし、このことを忘れよう。↘/好, 忘了这件事吧。

(1) (2) 句中, 动词意志形「う·よう」表达说话人的自身意志, 句尾读降调, 说话人并不是向听话人传达信息, 而是一种自我意志表达, 表达说话人接下来要做什么的决心等心情, 往往用于说话人自言自语或表达内心想法等。

动词意志形「う·よう」句尾还可以加上「か」「かな」「かしら」等疑问词。

(3) わたしもそうしようかな!/我要不要也那样做呢。

(4) 買おうかどうしようか迷う。/犹豫要不要买。

(5) これからどうして暮らしていこうか。/今后要怎样生活下去呢。

(3) ~ (5) 句表达说话人对自己的行为表示疑惑或者是不能下决心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基本上是说话人自言自语, 所以很少用「ましょうか」「ましょうかな」的形式。

2. 表示向听话人发出邀请

(6) 今度ゆっくり話し合おう。/下次好好聊聊吧。

(7) 今度久しぶりにみんなで飲みに行こうよ。/好久没一起去喝一杯了, 下次大家一起去吧。

(8) みんな一緒に頑張ろう。/大家一起努力吧。

(6) ~ (8) 句的「う·よう」是说话人邀请听话人和自己一起做上述行为。句尾一般读升调。句尾还可以加疑问词「か」, 如下文:

(9) もう、遅いから、そろそろ帰ろうか。送るよ。/已经晚了, 回去吧, 我送你。

(10) 結婚しようか。/我们结婚吧。

上文 (9) (10) 句中, 以疑问的形式向对方提出邀请, 比起 (6) ~ (8) 句给了对方选择的余地, 从语用论角度来看, 更礼貌些。句尾一般是降调, 也可以是升调。升调的时候向对方询问的语气加强。

3. 表示向对方发出呼吁

(11) 身だしなみに注意しよう。/请注意仪容仪表。

(12) ファミリーで子供と遊ぼう。/请在家多和孩子玩玩。

如 (11) (12) 句, 一般用于向多人呼吁做某种行为。多用于宣传、广告等, 希望看到和听到的人能按照呼吁的内容来做。也可以用于个人交往, 如下:

(13) 夜だから、静かにしようね。/夜深了, 安静点好吗。

(14) 朝ごはん、ちゃんと食べようね。/要好好吃早饭啊。

如 (13) (14) 句, 用于个人交往的时候, 往往带有一种轻微命令的语气。

4. 表示向对方提出申请

(15) その仕事、私も手伝おう。/那个工作我帮你啊。

(16) 絵本を買ってあげよう。/给你买本连环画吧。

如 (15) (16) 句, 说话人主动提出为对方的利益做什么。句尾可加疑问词, 如下:

(17) この仕事、私がやろうか。/这个工作我来做吧。

(18) 荷物、僕が持とうか。/行李我拿吧。

(17) (18) 句与 (9) (10) 句一样, 句尾是疑问语气, 给对方选择的余地, 更礼貌些。句尾既可以是降调, 也可以是升调, 升调向对方询问的心情较强。

综上所述, 日语意志形「う·よう」在表示意志时, 既可用于表达自己的意志, 也可用于向对方提出邀请、呼吁、申请。在用于自我意志表达时, 多是说话人自言自语的一种暗示, 是单纯的意志表达, 句尾读降调;而用于对方时, 是要求或希望对方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某种行为的表达, 可以表示向对方发出邀请、进行呼吁、提出申请等, 此时句尾语气能直接体现出说话人的心情以及感情的强烈程度等。

日语表达动词论文 篇2

关键词:自他动词,宾格助词“を”,情感表达

当我们在日语词典中查询一个动词时, 不仅能查到其读音和音调, 还能查到该动词的自他类别。由此可见动词的自他性在日语学习当中的重要性。这正如汉语和英语等语言中有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之分一样。但日语的自、他动词与汉语的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在表达形式上、句法上存在诸多差异, 要正确掌握日语自他动词的用法, 就必须深入了解日语自他动词的特征及其用法, 同时还要认清它与汉语表达之间的差异。本文从自他动词的概念, 自他动词形态上不同, 如何记忆自他动词, 自他动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等角度进行探讨, 从而帮助初学者快速而准确地掌握自他动词的使用方法。

一、自他动词形态上不同

1、自他动词的概念

森田 (1987) 认为“自動詞、他動詞と言えば、原則として格助詞「が (に) ———を」の対応をする。他の対象に対しての働きかけが他動詞で、その主体自体の働きが自動詞だと一応は説明するが、形式上ヲ格の目的語を取るか取らないか、自動詞、他動詞の意味差として区別している”。[1]也就是说, 他动词表示的是主体对对象的动作和作用, 从形式上看, 主体用格助词“が”来表示, 对象事物用格助词“を”。自动词是主体本身产生的动作或某种变化, 或处于某种状态的动词, 主体用格助词“が”来表示。

子供が公園で遊んでいる。

子供がおもちゃをニ階から落とした。

通过运用上面自他动词的概念来判断上面句子当中动词的自他性。第一个句子只包含动作的主体 (子供が) , 表达的是有行为能力的主体的自主行为, 因而“遊んでいる“是自动词。第二个句子动作的主体是 (子供が) , “おもちゃ”是动作“落とした”作用的对象, 并后续“を”格助词的形式出现, 因而“落とした”是他动词。但是, 单单从形态上看是否有格助词“を”来判断动词的自他性还是不够全面的, 还要看它表示的是不是宾语目的语。因为“を”还可以表达动作移动或离开的场所 (魚が海を泳んでいる) 、动作进行的时间 (和平の時代を生きる) 等。

2、辨别自他动词的方法

从自他动词的概念上看, 自他动词在形态上的重要区别是他动词的宾格名词后要使用宾格助词“を”。所以, 在使用自他动词造句子时, 有宾语的目的语要在后面加上“を”。因而在学习一个动词时, 不仅掌握它的音调、意思, 还要掌握其自他性, 才能准确造出句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实际上它也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的, 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 从词本身的意思上判断。

如果一个动词不需要借助一个宾语, 本身能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义, 一般说来应是一个自动词。如「立つ」、「走る」、「座る」等, 其本身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它们是自动词。而「読む」、「書く、「作る」等, 本身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必须接一个宾语像读什么、写什么、做什么等, 才能表达完整, 所以是他动词。

(2) 特殊单词积累记忆。

从词本身的意思上去判断动词的自他性, 一般来说是比较适用的。但是, 日语中的自他动词与我们的母语及物不及物动词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情况比较复杂。像“回答”这个动词, 我们就会很容易受到汉语的影响。造句子时容易想到“回答什么问题”, 在“问题”后面加上格助词“を”, 把它误认为他动词。日语是靠助词连接成句子, 表达各个单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为了避免助词的误用, 必须把握每个动词的自他性。遇到这些特殊动词的自他性, 就要日积月累进行特殊的记忆。

(3) 成对记忆自他动词

从动词的自他性上看, 有的动词只有自动词, 像表示动作的方向性 (帰る、入る、出掛ける) 、描述自然现象 (曇る、晴れる) 、人的感情色彩 (怒る、喜ぶ) 等的动词。有的动词只有他动词 (買う、読む、書く等) 。有的即是自动词又是他动词 (増す、開く等) 。还有一类是有对的自他动词, 它们具有相同的词根, 即汉字的读音相同, 而汉字后面的假名成对应形式。早津 (1987) 提出, 根据“分類語彙表”所收录的4 800个动词, 具有相同词根的有对自、他动词为420对, 占全部动词的55·8%。[2]由此可见, 有对自他动词在动词中所占比例之大, 掌握有对自他动词的规律十分重要。

(a) 下一段活用的词大多数是他动词, 其对应的词是自动词。

(b) サ行五段活用动词多数是他动词, 其相应的同根词是自动词。

(c) 部分五段动词是他动词, 与可能助动词约音而成的可能动词大多都是自动词。

(d) 部分サ五他动词是由自、他动词与使役助动词结合, 变成的使役性他动词。

例如:うごく→うごかせる→うごかす

二、自他动词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通过上面的方法, 初学者基本上能够辨认出自他动词, 并且正确添加格助词

“を”。语言是情感信息表达的工具, 表达同一意思, 选择使用他动词还是自动词呢?像下面这个例句:

お茶を入れた。 (入れた为他动词)

お茶が入った。 (入った为自动词)

以上两个句子都表达出“茶沏好的意思”, 同时他动词“入れた”前面也加上了格助词“を”, 从语法角度看没有错误, 但所传达的情感信息是不同的。日语中的他动词强调动作和行为的主体, 传递给人的信息是别人特意为我做了某事, 从而使人产生心理上的顾虑, 是否接受其行为会给对方带来不同的心理感觉。而自动词注重动作行为的结果或状态, 没有强调动作发出的主体, 只是客观地向对方表达一个事实, 双方都不携带任何感情色彩。这样说话人采用“お茶を入れた。”

的表达方式, 表达出说话人强调“我专门为你沏茶, 你得喝掉。”。听话人接受这信息后, 心里产生了负担, 应该如何去做呢?这样容易产生双方间的冲突。而说话人采用“お茶が入った。”的方式, 就很好地解决双方的心里负担, 只是表达了“茶沏好了”这一客观事实, 对方喝还是不喝都不会造成影响。像下面的例句:

電話を壊した。 (壊した是他动词)

電話が壊れた。 (壊れた是自动词)

这种由于自己的行为导致的损失, 要使用他动词。传递给对方的信息是勇于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 表达为自己的过失行为深表内疚和歉意。如果采用自动词来表达, 给对方的感觉是胆小怕事, 逃脱责任没有责任感。

在选择使用自他动词表达时, 日本人还是比较倾向于使用强调客观状态的自动词, 因为其能委婉表达信息, 避免双方间的冲突。而中国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比较习惯用他动词来表达。日本人乐于用自动词传递信息是源于中日文化的差异。日本是个岛国, 由于自古以来频繁遭受地震、风、海啸, 暴风雪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使日本人祖辈辈形成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本能的敬畏感。这自古以来所形成的自然观深刻地反映在其生活的方面面。森本哲郎就曾指出:“日本人总是对周围怀有一种下意识的恐惧心理……, 但这种恐惧并非是惧怕来自对方对自身存在的威胁, 而是惧怕某种‘麻烦’的突然降临。事实上, 伤对方的心, 使对方感到憎恶与愤慨的做法, 对自己来说是再麻烦不过的事情了。尽可能避开这种麻烦乃是日本人真实的心理。”[3]受这种文化和心理的影响, 使日语语言的表达尽量地婉转地传递信息, 强调这种客观状态去避开主观意志的表达。

参考文献

[1]森田良行:《国文法講座6時代と文法——現代語》, 明治書院, 1987:155-180。

[2]早津恵美子.対応する他動詞のある自動詞の意味的統語的特徴[J].言語学研究, 1987 (6) :79-109。

[3]森本哲郎;《日本語表と裏》, 新潮文库, 1988:126。

[4]孙满绪:《日语语法表现辨析》,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

[5]王文贤:《浅谈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 日语学习与研究, 1997 (2) :74。

英汉日语言中存在动词现象探析 篇3

关键词:英汉日,存在动词,不同表现形式

1. 语言的社会性与动词的核心性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从社会角度来诠释其与意义的关系是一条必然的选择,而人们将话语作为对语言的社会实践,人们在话语中所表达的思想意识是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核心内容,作者或说话者可以运用不同的词类表达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件和事物的观点及态度。

动词具有一套复杂的形式和功能,用于表示动作、事件或状态,是体现时态、体、语态和语气的词类,作为语言的核心元素,是描述事件及表现存在物之间关系的基本工具。

2. 存在动词的界定

根据道格拉斯·柏波的观点,存在动词(esistential verb)又称为关系存在动词,表述实体(entities)间存在的状态。最常见的存在动词是系动词(copular verbs),英语中比较典型的是“be”、“seem”、“appear”等,汉语中有“是”。这些系动词后面往往典型地跟随一个主谓结构,并表现出一种连系功能(linking function),主谓结构直接传达主语的意义特征。其他一些存在动词表达一种存在的特殊状态(“exist”、“live”、“stay”、“着”)或者实体间的特定关系(“contain”、“involve”、“represent”、“有”、『ある』、『いる』)。

存在动词的典型特征是表达一种存在(existence),它们典型生存于存现句中。在英语中,存在动词由存在there (existential there)引导的句子被称为there存现句,根据夸克等人(Quirk et al.)的观点,在there存现句中使用be动词,以及be动词与情态动词、助动词和中间功能动词(verbs of intermediate function)。

3. 英汉日语言中的存在动词分析

3.1 英汉语言中的存在动词

由系动词构造而成的存在句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基本功能都是表示某空间处所存在某事物。

在英语中,存在动词“be”符合独立论元准则:

例1:There is a bag in the room.

我们在分析例1的存现句推导时,一半会把there和in the room都选择进词汇矩阵LA (lexical array),有学者指出这是出于there较in the room“轻”的原因,认为它们都是独立论元并没有违背题元准则(θ-criterion)。又如我们可以分析下面例2、例3:

例2:We teachers should work hard.

例3:you boys are easy to please.

其中we和teachers, you和boys属于共同的题元角色。另外,根据“经济原则”,there比in the room更“轻”一些,因而移动它更省力,句式变换中我们往往移there而不移in the room。

汉语中,有学者研究发现“是”在中国古代的宋词中可以用作存在动词,如:

例4:书漫写,梦来空,只有相思是。黄庭坚《蓦山溪》引自《唐诗宋词元曲全集》

例5:江汉苍茫,故人何处,山川良是。李祁《水龙吟·郎官湖》

在这里我们看到“是”与“在”是同义词,由此也表现出系词和存在动词、介词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在英语中,表示判断和表示存在往往是同源同形的。例如,英语的“be”既可以进入判断句,也可以进入存在句“There be”句型。而汉语中“动词+着”所表现的状态,可以理解为由一种动作转变而成的持续状态,而非一般意义上的静止状态,故动词前一般不排斥动作正在进行的副词“正在”和“在”。

例6:枯黄的草梢上滚动着亮晶晶的小水珠。(张天笑:《康乃馨》)

3.2 汉日语言中的存在动词分析

如上例1的分析,存现动词所移的位置则应该是一个功能中心词的位置。有学者把这个位置表示为Ex,表示存现特征的功能中心词。

在汉语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有”开头的存现句:

例7:有一群人跑着来的。

例8:有几张纸散落在地上。

分析上述两个例子,句中“有”没有实际词汇意义,只是一个形式词,吕叔湘认为这可能表示介绍作用。从动词的角度看,笔者认为上面“有”字作为存在动词将整个句子构成存现句,正如英语中带[+wh]特征的存在句引导词把英语的句子表示为疑问句,[-wh]特征的存在句引导词把句子表示为陈述句一样,体现的是“言内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我们据此可以把“有”看做Ex在汉语中的经典句式。

日语中,以『ある』、『いる』结尾的存现句也比较普遍:

例9:私のような存在は, 社会には必要ないのではあるまいか.

例10:国へ帰ろうか, 帰るまいか, 迷っている.

在这里,『ある』、『いる』是典型的存在动词,『ある』是表示无生命的存在,表示非情物、属于静止的动词,表示所属和所有的存在,但这种表达只可用于人,不能用于动物。同时,它还表示部分集合或种类的存在,或者表示处于某种地位或状态。而『いる』是表示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的存在是表示有情物,属于运动的动词,除表示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的存在以外,它还可以表示短暂的停留或是长期的居住与生活。

参考文献

[1]孙天琦.存现结构中动词的词汇投射过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49 (2) :124-131.

[2]张志军, 高原.俄汉存在动词的语义配价分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8 (4) :186-188.

[3]李莹, 徐杰.汉英“是/Be”存在句的比较研究.渤海大学学报, 2009, (5) :129-133.

[4]田臻.汉语静态存在构式对动作动词的语义选择条件.外国语, 2009, 32 (4) :43-52.

日语动词被动态的分类及翻译 篇4

日语动词被动态由动词的未然形后续被动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构成。

形式为:五段动词未然形+れる

サ变动词的被动态是词干+「される」。一段动词+「られる」

カ变动词的未然形+「られる」

下面谈谈日语动词被动态的类型和翻译方法。

1. 不带宾语的直接被动句句型:甲は乙に~ (ら) れる

昨日、弟は母に叱られました。 (昨天, 弟弟被母亲骂了。) 花子ちゃんは犬に噛まれました。 (花子被狗咬了。)

私は人の前で先生に褒められました。とてもうれしかったです。 (在很多人面前我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很开心。)

危ないところを、彼女は警察に助けられました。 (在危急的时候, 她被警察救了。)

2. 带宾语的直接被动句

句型:甲は乙に~を~ (ら) れる

私は警官に友達の名前や住所などを聞かれました。教えたくなかったですが、仕方がなかったです。 (我被警察问了朋友的姓名、住址等。其实我不想告诉警察, 但是我没有办法。)

私は通りを走っている車を数えていると、突然、ある外国人に道を尋ねられました。そのため、数えていた車の数を全部忘れてしまいました。 (我正在数行驶在马路上的汽车, 这时, 突然有个老外过来问路。这下可好, 刚才数到多少全给忘记了。)

カラオケ大会で、私は一位を取りました。それで、私は学校側から賞品を与えられました。 (在卡拉OK擂台赛上我得了第一名。为此, 我从校方那得到了奖品。)

私は日本人の友達に日本語を教えられました。 (朋友教我学习日语。)

3. 不带宾语的间接被动句

句型:甲は乙に~自動詞+ (ら) れる

忙しい時に、客に来られて仕事ができなくなりました。 (正忙着的时候客人来了, 结果工作也没能做成。) 这种情况不翻为被动较好。

学校から帰る途中、雨に降られました。 (从学校回家的路上被雨淋湿了。)

4. 带宾语的间接被动句

句型:甲は乙に (甲方的所有物) を~ (ら) れる

田中さんは泥棒に財布を盗まれました。 (田中的钱包被小偷偷了。)

私は蚊に足を刺されて、とても痒いです。 (我的脚被蚊子叮了一下, 痒死了。)

私は妹にケーキを食べられてしまいました。 (我的点心给妹妹吃了。)

友達からの手紙を母に見られました。 (朋友的来信被母亲看了。)

5. 人物、动物以外的事物为主语 (主题) 的被动句句型:甲は (みんなに) 乙~ (ら) れている

米国は全世界の人に知られています。 (美国这个国家,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この本は劉先生によって翻訳されました。 (这本书由刘先生翻译。)

昔、日本の家は木で作られました。 (从前, 日本的房屋是由木材建造的。)

ことわざはいつ、どこでだれによって作られたか、分からないのです。 (谚语是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由谁创造的, 都不清楚。)

6. 由原因成分构成的被动句

意思: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某种结果。“因……而 (被, 遭到, 发生) ……”

工場の煙、車の排気ガスなどで、空気が汚されました。 (工厂的排烟、汽车的尾气排放等造成了空气的污染。)

多くの交通事故が運転手の不注意で起こされたのです。 (多数交通事故是由于司机麻痹大意而引起的。)

在以上的情况下都是可以翻译为被动, 但是下面的情况在汉语中看似通顺, 在日语中确实错误表达, 在使用时应该注意。

被害者が短銃に殺されました。 (受害者被手枪杀害了。)

患者が救急車に病院に運ばれました。 (患者被急救车送到了医院。)

日语中的被动句的形式和分类各有不同, 在日语翻译为汉语时, 有时可以翻译为被动, 有时可以不翻译为被动。但是, 如上所示, 有的情况下是一定不能翻译为被动的, 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摘要:日语动词被动态的使用很频繁, 但被动态的使用方式与汉语中被动态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在翻译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作者对日语的被动态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关键词:日语动词被动态,类型,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平, 陈小芬.新编日语 (第1、2册) (修订本)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2]周平, 陈小芬.新编日语 (第二册)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3]刘文照, 海老原博.日本与能力考试3级语法解说篇.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日语表达动词论文 篇5

多义词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译者来讲, 多义词由于其词义繁杂, 在翻译时, 容易碰到不知道如何选择译词的困扰。日语中同样存在较多的多义词。先行研究中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角度来分析日语多义词汉译方法的并不多见。因此, 本文选择日语多义动词「切る」为研究对象, 结合一款CAT软件, 采用基于语义限制的规则方法, 分析多义动词的汉译处理情况。

「切る」的机器翻译现状分析

笔者从「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中抽取「切る」的50个例句。利用网络翻译软件Google和Excite, 对例句进行翻译实验, 以分析机器翻译中「切る」的汉语译词选择情况。以下为部分实验例句的翻译结果:

例句1:さっさとそんな男とは縁を切りましょう。

Google翻译:让我们切的边缘迅速跟这样一个人。

Excite翻译:赶快与那样的男人断绝缘吧。

正确翻译:赶快与那样的男人断绝缘分吧。

分析:Google翻译直接将「切る」翻译为了“切”, 属于误译;而Excite翻译则将「切る」翻译为了正确译词“断绝”。

例句2:彼は言葉を切った。

Google翻译:他挂了的话。

Excite翻译:他切断了言词。

正确翻译:他中断了话语。

分析:Google翻译将「切る」翻译为了“挂”, 属于误译;而Excite翻译将「切る」翻译为了“切断”。二者均没有对「切る」做出正确的译词选择。

例句3:秋元はハンドルを左に切った。

Google翻译:秋元下调至左手柄。

Excite翻译:秋元在左面切了方向盘

正确翻译:秋元往右边转方向盘。

分析:Google翻译将「切る」翻译为了“下调”, 属于误译;而Excite翻译将「切る」翻译为了“切”。二者也均没有对「切る」做出正确的译词选择。

从笔者对从语料库中抽取的50个句子的机器翻译结果来看, 机器翻译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翻译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切る」汉译规则制作的理论与翻译实验

认知语言学认为, 人们可以通过句子中歧义词和与之相搭配词语来确定歧义词的具体词义, 从而正确地选择译词。在词汇学领域, 词语搭配通常是指“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同现。”随着近几年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 词语搭配已成为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教学、词典编纂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搭配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搭配认为搭配是句子中两个或多个词语在一定距离内的共现。狭义搭配则强调语法的限制作用和词语的决定作用。本文采用狭义搭配的定义, 具体到研究对象「切る」而言, 主要考察「Nを切る」, 即名词与动词之间所构成的动宾搭配。

此外, 根据语义选择限制理论来尝试着制作出翻译规则。语义选择限制是指对词语共现时在语义上加以限制。以「指を切る」这一动宾搭配为例, 「指」为表示身体部位类的词语, 与「切る」共现时则选择汉语“割破”这一译词较为合适。这样, 其翻译规则为:如果“N[身体部位类]を切る”, 则翻译为“割破N”。这样, 今后在翻译句子时, 如果是碰到适用于这条翻译规则的句子, 便能很快的帮助译者解决译词选择问题。

笔者根据抽出的50个「切る」的例句以及参考《日本语基本动词词典》中「切る」的句型规则, 通过观察其「Nを切る」结构中名词的语义属性特征 (语义属性参考了《日本语基本动词词典》中的词语特性) , 制定了如下翻译规则, 并将其输入到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当中 (如图1所示) 。利用广东省佛山市雪人计算机有限公司开发的免费版 (V1.33版) 雪人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 (可在其官方网站http://www.gcys.cn/下载使用) (简称雪人CAT) 。

接下来, 笔者从语料库中抽取100个例句, 利用雪人CAT软件, 进行小规模翻译测试, 。翻译实验的评价结果主要针对「切る」的译词选择正确与否进行判断。翻译结果显示:利用CAT软件提供的译词翻译正确的句子数为67句, 错误的句子数为33句, 翻译正确率为67%。以下为部分翻译例句的翻译结果及其说明。

A、翻译正确的例句

例句4:堰を切ったように男が怒鳴った。

CAT软件翻译:男的像冲垮堤坝一般地怒吼着。

例句4中, 「堰を切る」的语义模式正好吻合图中的翻译规则3「{堤坝}を切る」, 因此选择了正确的译词“冲垮”。

B、翻译错误的例句

例句5:彼女は夫の巻物の封を切った。

CAT软件翻译:她切断了丈夫卷轴的封口。

正确翻译:她拆开了丈夫卷轴的封口。

翻译例句5时, 雪人CAT软件没找找到与此句话相匹配的合适规则, 因此给笔者提供了“切断”的译词选择。

翻译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

此次小规模翻译实验得到了67%的有效正确翻译率,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翻译规则的不完善。此次翻译规则的制作仅仅参考了50句语料库例句以及词典的部分例句, 造成了语料数据的严重不足。今后将参考更多的语料库例句, 以期完善翻译规则。

2) 没有利用CAT软件的翻译记忆功能。此次笔者主要是想测试基于翻译规则的方法在CAT软件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如何, 没有考虑到利用CAT软件的翻译记忆功能。今后将尝试利用翻译记忆功能与规则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实验。

结语

日语表达动词论文 篇6

一、「~抜く」、「~切る」、「~尽くす」的用法

将语料库检索出的用例进行分类和归纳, 归纳总结出三者的用法。「~ぬく」的用法被归纳为一种;「~切る」的用法被归纳为五种;「~尽くす」的用法同样被归纳为五种。具体的用法和用例如下:

1.「~ぬく」的用法。

表示在整个过程中意志性的动作或行为的继续, 一般情况动作或行为进行中存在着困难或障碍等受阻因素, 最终还是完成超越的过程。例如:「勝ち抜く」「生き抜く」「考え抜く」等。それが、私の考え抜いた末の結論だ。/这是我冥思苦想后得出的结论。日本にあるものは、ほとんど中国にもある。人材で負けたら、どうやって生き抜いてゆけばいいのか。/日本有的中国几乎都有, 如果在人才方面输掉的话, 该如何生存下去?

2.「~切る」的用法。

(1) 表示“切断”的意思, 前接有“弄断”含义的动词。例如:「断ち切る」、「噛み切る」、「焼き切る」等。そんなことを言うくらいなら、舌を噛み切ってしまったほうがマシだ。/如果那样说的话, 还不如咬断舌头。 (2) 表示移动动作终点界限的达成。前接移动性动词, 如「渡り切る」、「泳ぎ切る」、「走り切る」等。雨が降る前にあの橋を渡り切りたい。/下雨前, 想渡过那座桥。 (3) 表示动作彻底完成, 含有涉及的对象物被百分之百消耗的含义。前接动作性动词。例如:「食べ切る」、「使い切る」、「読み切る」等。それらを私たちはいっしょに注文し、食べ切れないほどだった。/我们一下子点了那么多, 根本吃不了。 (4) 表示事态彻底性变化。前接变化性动。例如:「諦め切る」、「治り切る」、「信じ切る」等。それ (写真) を見て両親は、まだ諦め切れずに泣くばかりだった。/父母看了照片之后, 还是不能放弃, 一直在哭。 (5) 表示极限状态。含有已经形成的状态达到了不能再进展的程度的含义。前接状态性动词。例如:「疲れ切る」、「困り切る」、「「弱り切る」等。女性店員は困りきった顔でふりむいた。/女店员带着满脸困惑的表情转过身。

3.「~尽くす」的用法。

(1) 表示整个空间被填充的很满, 没有空隙。例如:「埋め尽くす」、「覆い尽くす」等。飛行機は空を覆い尽くしていた雲の上に出て、見たこともない壮麗な夕焼けが目の前に広がった。/飞机在布满天空的云朵上空出现, 未曾见过的壮观的晚霞浮现在眼前。 (2) 表示全部消耗对象或对象全部被消耗。如「食い尽くす」、「出尽くす」、「焼き尽くす」等。敵が糧食を食い尽くすまでに時間がかかりすぎるという難点があった。/会花很长时间才能等到敌人把粮食全部耗尽, 这是一个难题。 (3) 表示行为涉及对象全部内容。如「言い尽くす」、「知り尽くす」、「語り尽くす」等。言葉では言い尽くせない感謝の気持ちでいっぱいである。/有很多感谢的心情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来的。 (4) 表示行为涉及场所的全部。如「遊び尽くす」、「歩き尽くす」、「行き尽くす」等。不忍池を歩き尽くして、へとへとになって澤の屋に戻ってきた。/漫步不忍池之后, 疲惫不堪地回到了泽之屋。 (5) 表示由于吃惊、害怕等原因, 导致主体呈现出一下子被惊呆而不能动的样子。如「立ち尽くす」。ジョウナは何秒か、硬直したように立ち尽くした。/常名僵硬地站在了好一会。

二、「~抜く」、「~切る」、「~尽くす」用法比较

通过以上对三者意思和用法的归纳总结, 可以看出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点, 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点。三者之间的用法比较具体如下:

1.「~抜く」与「~切る」、「~尽くす」的比较。

在表示彻底做完某事或某一动作时、三者可以互换, 但尚存区别。「~抜く」含有所必须的行为过程做完的意思, 经受着痛苦而完成的意思较强。例如:

◆一度始めたからには、あきらめずに最後までやりぬこう。/一旦开始了就不要放弃, 坚持到最后!

2.「~切る」和「~尽くす」用法区别。

(1) 表示一次性的事态的完成时, 一般使用「~切る」, 表示复数性的事态完成时, 一般使用「~尽くす」。例如:あの小説を読み切った。/那部小说读完了。 (一本著作) 彼は夏目漱石の本を読み尽くした。/他读完了夏目漱石书。 (夏目漱石的全部著作) (2) 与状态性的动词后表示极限状态时, 使用「~切る」。详见2- (5) 用法。 (3) 「分かる」经常与「~切る」使用, 「知る」经常与「~尽くす」搭配使用。彼は彼女のことを分かり切っている。/他很了解她。彼は彼女のことを知り尽くしている。/他很了解她。 (4) 表示由于吃惊、害怕等原因, 导致主体呈现出一下子被惊呆而不能动的样子时, 使用「~尽くす」。详见3- (5) 用法。

综上所述, 三者在意思和用法上, 可以说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同时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并且差异较大。「~抜く」的意思和用法相对「~切る」、「~尽くす」而言, 比较简单, 易懂, 容易掌握;但「~切る」和「~尽くす」两者的意思和用法比较复杂, 较难掌握。笔者建议日语学习者在学习相似的复合动词时, 除了掌握其本身意思以外, 能够结合大量的例句进行分析、比较, 同时能够较好的感受和体会其使用语境, 灵活掌握其用法和区别。能够根据想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恰当的选择, 以免引起误会。

摘要:复合动词可以说一直都是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利用『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语料库, 对复合动词「~抜く」、「~切る」、「~尽くす」的用法做以简单分析, 仅供参考。

关键词:复合动词,用法,比较

参考文献

[1]『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M].国立国语研究所, 2011.

[2]陶振孝, 巴玺维等.日本语句型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金田一京助等.新明解国語辞典[M].三省堂, 1972.

[4]杉村泰.複合動詞「-切る」と「-尽くす」のV1+V2結合について[J].日语教学国际会议, 2009.

[5]杉村泰.インターネットを利用した日本語の類義分析[J].月刊言語第36巻第7号, 大修館書店, 2007.

日语表达动词论文 篇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力, 也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最重要的特征。人们利用隐喻这个认知手段, 能够解决语言符号的有限性和外界信息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当人们的语言符号不足以用来表达外界事物和信息概念时, 由隐喻思维产生的隐喻性语言就能弥补不足, 使我们的语言系统变得丰富起来并且达到认识外界事物的目的。从历史发展来看, 人类最初和最基本的经验是对具体且能明确定义的事物的经验, 人们总是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陌生的、无形的、抽象的概念, 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 人类凭借这种认知方式来发展、丰富和升华其对主观世界的认知。隐喻思维是参照一个经验领域理解另一个经验领域, 这意味着隐喻思维产生于不同的经验领域之间, 是其相互作用的结果。隐喻思维的产生不是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有相似的特性, 而是客观世界和人的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人们的隐喻思维方式使人们看到了概念之间的联系, 从而产生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投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是在人类创造性地认识世界及自身的过程中进行想象的结果。

二、日语复合动词的语义形成与隐喻

隐喻包括名词隐喻和非名词隐喻, 动词隐喻属于后者。日语是以谓语为中心的语言, 动词是日语的核心词汇, 而复合动词作为日语动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用日语描述客观世界中的现象和人类自身活动时都起了重大作用。日语表达对复合动词需求的无限性和语言中复合动词的有限性, 以及人类思维的隐喻本质导致了大量复合动词隐喻性用法的产生。表示具体行为的复合动词常被用作源域映射到表示抽象行为动作或表示不同范畴事物的行为活动的目标域, 进而生动形象地构建出其他概念域的行为。也就是喻体向本体的映射。喻体和本体互动产生的相似性关联就是隐喻的独特含义。这种相似性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通过主观认知构建的。日语复合动词中有不少是多义词, 无疑它是通过隐喻所进行的语义扩展的产物, 这其中有的是前项动词语义变化的结果, 有的是后项动词语义变化的结果, 有的是前项动词和后项动词的语义变化互动的结果。很多复合动词都是以语义的抽象化为标志完成了语义指向的转变的。这就是隐喻在日语复合动词的语义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三、常用复合动词语义的隐喻

日语中的复合动词, 可以运用隐喻将具体的动作行为活动隐射到自然现象、客观活动、抽象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下面, 以日语复合动词中的“~だす”为例, 探究隐喻在日语复合动词的语义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だす”作为复合动词后项时, 有三个含义。

(a) 向外部移动。

(b) 结果的产生, 新事物的生成。

(c) 动作、行为的开始。

“~だす”的基本意义是指把某物品从某一物体的内部拿到外部, 即 (a) 表示向外部移动, 这就存在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 是一个表示具体行为的动词。而意见、主张、方案通常也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并需要通过人的思维, 表达出来。两者存在相似点, 所以可以构成隐喻。也就是用自身具体的动作行为去描述自身的抽象心理状态、情感的语言表现。

(1) 遺族の心の動きに気を配りながら導く。遺体にさわりたい。添い寝をしたい。手紙を書きたい。希望をひとつひとつかなえていく。遺族は悲しみを吐き出し、死を受容する。

(『朝日新聞』2012.01.17)

“吐き出す”的基本意思是指进到口或胃中的食物又从口中涌出的具体行为, 常被用来隐喻人类发泄内心的情感。例句中的“吐き出す”就是指倾吐内心的悲痛, 属于隐喻的意义扩展。

(2) 苦肉の策から、自分の弱味を殊更に捨て鉢に人の前にあらわに取り出して、不意に乗じて一種の尊敬を、そうでなければ一種の憐憫を、搾り取ろうとする自涜も知っている。

(『惜みなく愛は奪う』)

“取り出す”的基本意思是把某种东西从某个容器当中取出这一具体动作。此句中则属于隐喻的意义扩展, 把情感、思想等从大脑中取出, 引申意为“暴露自己的弱点”。

“~だす”的另外两个含义“结果的产生, 新事物的生成”以及“动作、行为的开始”都是由其基本含义通过隐喻所扩展出来的, 通过隐喻, 将其基本含义“ (a) 向外部移动”隐射到“ (b) 结果的产生, 新事物的生成”或者“ (c) 动作、行为的开始”。例如:

(3) 僕はだんだん八犬伝を忘れ、教師になることなどを考え出した。

(『海のほとり』)

(4) 上機嫌な王の酔った声をききながらも彼はちらり、ちらりと、夕やけにきらめいていた兜の光を思い出した。

(『古き小画』)

“考える”、“思う”都是表示大脑思考的动词。在例 (3) 、例 (4) 中, 把大脑设定为一个空间领域, 大脑中思考的内容作为空间领域中的存在物, 通过“考え出す”“思い出す”两个复合动词, 被转换成新的抽象的思考结果。也就是说, “~だす”运用隐喻将具体的“拿出”这一动作行为活动隐射到了人类的抽象思维活动。

(5) 9月1日には証券業界や証券保管振替機構の幹部、金融庁、法務省などの担当者らが懇談会を開き、現状の問題点などを洗い出す。

(読売08年9月)

“洗い出す”的基本含义是通过洗这一具体动作, 取出多余的土或者污垢, 显现出物品本来的模样。常被用来隐喻通过详细调查来明确事实真相。例句中的“洗い出す”就是属于隐喻的意义扩展。

“~だす”在表示“ (c) 动作、行为的开始”时, 也是运用隐喻把它的空间概念抽象化, 用来表示时间概念。例如:

(6) それ以来「田川の蛸狩」という言葉が友達間にだいぶ流行り出した。

(夏目漱石『彼岸過迄』)

(7) 今にも雨が降り出しそうです。

(8) 急に残業してほしいと言われだして困る。

四、小结

综上所述, 日语复合动词的语义扩展, 都是通过隐喻所形成的。本文以“~だす”为例, 分析了隐喻在其语以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日语中其他常见的复合动词, 例如“~かける”、“~かかる”、“~あがる”、“~下がる”等的语义扩展都离不开隐喻的特殊作用,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逐一分析, 今后将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刘学.动作行为动词语义扩张中的隐喻类型.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下一篇:CFB锅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