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大学

2024-07-14

财务管理大学(精选12篇)

财务管理大学 篇1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大学生创业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传统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受到冲击。大学生创业是顺应社会发展形势、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而创业的成功与否又与创业者个人的创业能力紧密相关。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创新创业不仅需要智慧,也需要知识,财务会计知识对创新创业管理不可或缺。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最为重要的信息,它能有效帮助创业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要做好创新创业管理,必须具备基本的创业能力,尤其是创业财务管理技能,培育创业者的财务管理技能有利于创业获得发展和成功。本文以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研究对象,企图通过研究总结出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的财务管理技能。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影响因素,进而总结出提升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路径与可行方案。

一、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现状分析

为充分了解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现状,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大学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调查访问。我们一共随机派发了问卷100份,有效收回80份,有效问卷比率达到80%,准确度可以有效保证。所调查的男女生比例差不多各占一半,问卷在各年级平均分布,基本上涵盖所有专业大类。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了解被调查者的创业意向,对创业的理解和自我评价,二是了解被调查者的创业能力和素质,主要是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第一部分的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已经达到较高的层次,但自主创业的意识还有待培养。第二部分的调查结果显示,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对创业能力有一定了解,但对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普遍认识不足,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有很大欠缺。

本项目通过建立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评价与分析模型,并通过查阅现有文献找出了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关键要素。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是指协调、控制创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整合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能力。大学生创业中需要具备的财务管理技能包括学习和基本业务能力、数据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财务计划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决策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和财务预警能力。其中,财务管理技能的关键要素包括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决策等等。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学习和基本业务能力、数据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其中,75%的被调查者可以通过借助相关的财务软件,收集整理和处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然而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决策等财务管理关键技能,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培育和提升。

总体上看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有较高层次的认识,对创业所需的能力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创业意愿不强,对创业财务管理技能认识不足,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有所欠缺。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渴望提升自己的以财务管理技能为代表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影响因素分析

(一)创业主体自身因素

1.创业大学生缺乏系统的财务会计专业知识

高等教育体制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设置无疑会造成人才知识和技能的单一,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非财经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财务会计、经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创业过程中需要开展的以筹资、投资、经营和分配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活动缺乏了解。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要自主创业,必须具备广博丰厚的知识,包括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所创新。

2.创业大学生财务管理经验不足,创新创业素质欠缺

大学生往往仅凭一腔热血草率创业,缺乏对创业战略的科学规划和对创业风险的清晰认识,不能准确把握创业的核心要素。大学生在开展创业财务管理工作时经验不足,缺乏基本分析能力、系统构思能力、组织机构整合能力和策划能力,缺乏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价值观念,缺乏市场意识和市场观念。由于经验缺乏,大学生不清楚如何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这些都导致了创业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不强。此外,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缺乏规范的基本程序,缺乏详细的财务工作标准、制度,财务信息难以有效反映创业企业的财务状况,因而创业大学生往往难以有序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二)学校创业教育因素

1.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财务管理技能不重视

目前很多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思想观念上不重视。很多高校只重视就业率,将招生计划同就业率挂钩,造成了高校创业教育的缺乏,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重视,尤其是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此外,高校的专业教学培养计划有所欠缺,对财务会计专业课程不够重视,没有做到对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和正在创业大学生普及财务会计和经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2.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落后,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传统灌输式教育是目前各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高校只是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培养与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抑制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提升。此外,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缺乏创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匮乏,阻碍了对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培养。

(三)宏观创业环境因素

1.创业项目缺乏支持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不够,与创业相关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创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效率低下,真正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创业扶持政策缺乏。政府在创业的某些方面扶持力度比较低,很多政策都是与高科技产业挂钩,市场准入门槛高,并且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所需资金、场地、技术等关键环节支持乏力。

2.社会支持度低

大学生创业社会环境的引力仍然不足,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缺乏。社会上很多人对大学生创业不支持、不认可,大学生创业缺乏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舆论环境。此外,社会也缺乏指导创业大学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创业服务机构。

三、提升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首先大学生创业不能盲目凭着自己的理想而进行,要重视培养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业财务管理技能。大学生对待财务管理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并知道如何进行财务管理。为此,创业大学生必须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创业大学生只有了解创业企业运作过程中筹资、投资、经营和利润分配等内容,才能高效开展创业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2.树立财务管理意识,增加财务管理经验

大学生创业必须要树立财务管理意识,认真对待财务管理问题,通过学习借鉴其他成功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来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风险意识,重视自身财务管理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加强对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视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基础。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同时要按照规定建立财务管理监督审核制度,从而规范并有效开展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配置,不断增强创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创业指导,创建创业服务平台

高校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创业教育,在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尤其是创业财务管理技能。同时高校应该完善专业培养计划,重视创业类课程的教学,对非财经类专业增加财务会计基础类课程,普及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财务管理意识。此外,高校应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各种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培养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供服务平台。

2.改革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加快师资队伍改革,引进创业型人才

高校应改革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把自主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贯穿教育全过程,进一步丰富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重视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提升。此外,高校应加快师资队伍改革,加强对师资队伍创业教育能力的培训,培养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同时高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创业财务管理经验的人才,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和提升创业财务管理技能。

(三)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1.国家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创业领域的相关制度,出台更多的创业优惠政策来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便利。为此,政府要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优化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软环境。政府可以联合银行、高校和企业设置大学生创业基金,对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为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提升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2.社会要优化创业环境,建立创业社会服务机构

舆论媒体要发挥好舆论宣传作用,多报道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事例,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和力量。舆论媒体要在社会上积极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公众进行思想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创业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此外,社会要建立指导创业大学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创业社会服务机构,对提高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尤其是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供帮助和指导。同时要建立一种投资风险社会监督机制,帮助创业大学生降低投资风险,以避免盲目投资,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财务管理技能。

四、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可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也可以将新的创意或者新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创业之路是艰辛、曲折的,因此需要创业大学生具备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本文针对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的欠缺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希望广大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们予以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梅强,宣言.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06).

[2]梅琳.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

[3]崔鹏.当代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

[4]李岩.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J].经贸教育,2012(01).

[5]高桂娟,苏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概念与实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03).

[6]沈树周,段素梅.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策略与途径[J].农业教育研究,2012(04).

财务管理大学 篇2

关于财务管理的论文

1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以及核心内容

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日益成为企业最先进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这种具有管理优势的理财目标逐渐形成了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即价值管理。经过对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对于“价值管理”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观点,对于其核心内容的理解也有着不同的见解。第一,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结构,这种管理模式以企业的价值作为管理的基础内容与核心,主要是通过企业的成本的主要投资人,企业的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基础。目的是计量出企业所取得的效益多少,方便出资人能够更好地控制与管理企业的一切业务,从而使出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在长期的发展中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二,这种管理模式重视的是价值最为管理基础的过程,这种管理手段属于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其管理核心在于:重新定义目标,重新设计管理结构以及构建体系,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不是局限于一种简单的管理方案,而是要重视其在管理的发展中的过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找出企业的不足,需要长期的投入与发展。第三,这种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结合了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过程以及所取得成果相结合起来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考虑到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扩大化出资人的财富。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战略目标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制定,企业业绩取得都是围绕着如何促进出资人的利益最大化开展的,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出资人最大化自己的财富价值而不断完善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制定,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管理者的报酬以及如何对企业的绩效成果的控制。

2中小型财务管理理论的特点

价值管理体系属于一种管理控制系统。首先,要制定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总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围绕着企业的价值开展,如何进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其次,要对于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再次,要选定一个企业绩效评价的标准与最基本的尺度;最后,要定期对企业所取得的绩效用合理评价制度去进行评价,以促进企业能够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要想实现企业的价值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企业的内部员工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教育工作。通过不断培训与宣传工作,使企业的员工都能够重视价值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自觉地去发展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要把价值管理体系融合到企业的管理阶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要在企业的全体员工中实行相应的绩效奖惩制度,企业员工所获得的报酬要与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相关联。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已经开始正式成立了这种管理办法,倡导要制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短期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企业对于不同的员工要设定不同的收入制度、责任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总而言之,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而设定。

3如何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作用十分重要,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资金的投放于使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财务资金的使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的高低以及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作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财务工作不是简单地做好账单的记录,而是要参与到主动的支配与管理企业资金的流动工作中去,满足资金增值的需要。管理者不但要改变以往的旧观念,更要不断强化财务的知识,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重视起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建立强化企业整体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制度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性,审计部门只有独立才能够保障其作用以及有效性,整个企业才能在资产的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浅谈大学财务管理工作问题 篇3

【关键词】大学;财务管理;问题;策略

大学财务管理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院校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就会严重制约大学发展。

一、大学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大学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大学财务管理过程中,学校的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导致了执行力度不到位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理解的不到位,造成执行不一致问题。对新的会计法规学习不够,不能与时俱进,部分人员对财务收支会计制度不完全了解,工作时态度散漫,不能正确处理财务问题。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堆积在一起,就会造成学生不满。

2.财务状况不够透明化

财务工作人员不能够将对学生收费做到及时、透明的反馈给学生,学生、教师对学校财务收费情况不了解,不知道学校将钱投放到何处,也不了解学校使用资金所开展的项目,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心里对学校财务情况“摸不清”。

3.财务人员核算收支不够规范

大学财务人员多,部分人员对财务收支核算不够专业,财务收支核算也不够规范,造成了财务收支状况出差的问题,不能按时记账,记账不规范等问题频频出现,这些问题都加大了学生对学校的怀疑和不满,从而导致了大学财务管理需要加强。

4.学校不能合理使用资金

学校在使用资金时没有慎重考虑,有些资金不能合理使用,造成购置的设备有的闲置,有的使用效率低,造成资金浪费。奖学金,助学金等涉及学生资金的使用中,不向学生征求意见,依仗自身权力对资金支配,容易造成个别经办人员感情做事,出现贪污受贿的问题。

5.大学财务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

国家社会在发展, 学校不能够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大学财务保障机制,导致了院校财务发展管理滞后,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不能高效开展,学生对财务制度不理解,财务人员对管理财务收支责任心不强,导致了财务管理不能得到有力保障。

二、大学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1.大学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学财务会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较弱,内部管理制度不严格,财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存在随意做帐等问题,个别大学财务人员缺少积极性。

2.大学财务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有限

大多数大学会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均衡,业务水平较低,不能够满足大学财务管理需要。学校缺乏相应的培训,缺少激励、惩罚机制,不利于大学财务会计管理。

3.财务会计监督审核工作不完善

财务会计的监督和审核工作对确保大学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起着重要作用,就目前情况来看,财务会计在日常工作中,缺少专门的审核与监督岗位,同时也存在着审核过程模糊,审核不规范等问题。

三、合理解决大学财务问题的有效措施

1.完善大学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完善大学财务管理制度,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审核机制,大学财务人员可以根据本校发展情况,财务状况,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学校状况的管理制度促使大学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大学财务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制度。

2.提高大学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学校要重视对财务人员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大学财务人员也要合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学校要将集体培训和个人自主学习有效结合起来,为大学财务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3.完善财务会计监督审核工作

在财务会计日常信息收集整理时,适当增加审核部门和监督岗位,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善审核方式,优化和规范审核流程,对财务信息进行及时、高效的监督。

4.完善大学内部管理

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大学财务管理条例,制定适合大学财务发展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建立符合本校特点的、科学的内部组织结构。加强管理,各部门要将管理条例落实到实处。

5.控制费用预算

根据需求,学校要制定出年度费用预算计划,预算管理可以优化大学的资源配置,全方位调动教师、学生积极性,控制费用预算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对大学财务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加强电算化建设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大学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处理信息,并且可以有效促使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通过会计信息电算化建设,可以使会计财务信息公开化,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以有效防止财务信息失真。

7.加强大学财务信用建设

良好的信誉对大学财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大学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失信惩戒制度,与此同时,国家也应加强立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

8.加强对大学财务人员管理

严格管理会计财务人员,加强管理,健全完善财务人员管理机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差异性变法。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也有利于其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

9.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法律规范

大學财务会计要以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会计专责法等法律法规作为基础,借鉴相关经验,规范会计行为。

四、总结

通过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对改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大学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篇4

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性、专业性、综合性、政策性的学科。该课程不仅在会计类专业开设,还在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密切相关,也与当前的企业活动密不可分。不过,国内大学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课程内容多年变化小,对公司财务中的难点、重点、新知识、案例涉及较少,这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因而根据财务实践的新形势,本文探讨了提高我国大学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一些新路子,试图通过对大学财务管理教学内容问题的剖析,提高国内大学财务管理的教学质量。

二、国内大学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内容广度上看,国内的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同小异,主要讲述了公司财务中的基本知识,对公司财务中的难点、重点、新知识涉及较少,教学过程中往往对专题内容基本忽略不讲。

从表1国内财务管理教材的内容安排可见,国内的财务管理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财务目标与基本的财务理念、资金的筹集(长期、短期、资本成本、资本结构)、资金的使用(流动资产和长期投资决策)及资金的分配(股利政策或收益分配)等内容。不同的教材对专题性质的财务知识涵盖差别较大,荆新等(2009)仅包括了并购与破产重组,谷祺等(2007)还包括了期权、金融工具、跨国公司财务,赵德武(2007)还谈到了集团财务、知识经济。并且在财务管理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虽然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都会涉及到专题性质的财务管理知识,但很多高校均对这一部分内容要么不讲、要么在高级财务管理中进行讲授。因此,很多学生抱怨,“花了很多钱买了一本财务管理教材,结果后面的知识都不学”!

另外,和国外的财务管理教材内容(见表2)相比,国内财务管理教材的章节内容明显较少,国外最少共26章,国内最多才共15章。应该说,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是高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应该将更多新财务问题逐步纳入到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中,但从国内的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安排上,基本上看不到这一趋向。和国外的财务管理教材相比,主要缺少了期权与金融工具知识,还缺少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或只在风险与收益中略有提及。

(二)从内容深度上看,国内的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部分都是理论上的简单描述,缺少对相关财务理论的深入剖析,只不过是将国外的财务理论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移植,财务案例较少且未中国化。

三、国内大学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

(一)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和非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求不同,分别编写适用于不同对象的财务管理教材,避免不同教材内容上的交叉和重复。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基本上还会学习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这主要涉及专题财务,比如并购、破产、期权、金融工具等等,因而没有必要在财务管理教材中讲述。对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可对专题财务内容略有涉及。

大学财务管理课程重点总结 篇5

2、财务经理的职责:投资、融资、决策、监管主计长和司库的工作。

3、财务管理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

4、与利润最大化相比,将股东财务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具有其积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1)股票的内在价值是按照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折现后的现值,这一指标考虑了获得收益的时间因素和风险因素;(2)股票价值是一个预期值,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公司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保证了公司的长期发展;(3)股东财富最大化能够充分体现公司所有者对资本保值与增值的要求。

5、按照索取权获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索取权(fixed claims)、剩余索取权(residual claims)、和或有索取权(contingent claims)三种。股东对公司收益的索取权是一种剩余索取权。

6、按照取得收益的先后顺序:债权人-优先股股东-普通股股东。债权人分配固定股息。

7、Ⅰ、单一支付款项的终止和现值

复利终值 FVPV(1r)n 其中(1r)n称为复利终值系数,记作(F/P,r,n)

复利现值PVFV(1r)n 其中(1r)n称为复利现值系数,记作(P/F,r,n)

(1r)n1(1r)n1Ⅱ、普通年金终值FVA 其中称为年金终值系数,rr(F/A,r,n)

1(1r)n1(1r)n 普通年金现值PVA 其中称为年金现值系数,记作

rr(P/A,r,n)

(1r)n11(1r)n111] 其中1称为预付年金Ⅲ、预付年金终值FVA[rr终值系数,记作[(F/A ,r, n+1)-1]

1(1r)(n1)1]AA(P/V,r,n1)其中

预付年金现值PVA[r1(1r)(n1)1称为预付年金现值系数,记作[(P/A ,r, n-1)+1]。故以上公式亦写作rPVA[(P/A,r,n1)1] 或PVA(P/A,r,n)(1r)

1(1r)n] 当n→∞时,(1r)n的极限为零,故Ⅳ、永续年金现值PVA[r1 rⅤ、增长型永续年金现值(已知第0期现金流量为C0,每年增长率为g,求现值PV)上式也可写为PVAPVC0(1g)C1

rgrg8、通常将以年为基础计算的利率称为名义年利率APR,将名义年利率按不同利息期调整后的利率称为有效利率(effective annual rate,EAR)。设一年内复利次数为m次,名义年利率APR为rnom,则有效利率EAR的调整公式为:

EAR(1rnomm)1 如果每年复利一次,则EAR和APR相等;随着复利次数的m增加,EAR逐渐趋于一个定值。

9、系列支付款项可以分为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

10、利率由三大因素构成:真是无风险利率(RRFR real risk-free rate)、预期通货膨胀率I(inflation)及风险溢价RP(risk premium)。用公式表示为:利率r=真实无风险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风险溢价。

真实无风险利率=(1+名义无风险利率)/(1+预期通货膨胀率)-1

FV1(1r)nFV11、债券分为零息债券PV和定息债券 PVInn(1r)r(1r)I=债券面值×息票率(票面利率)。若息票率>r必要收益率 为溢价发行。若息票率<r必要收益率 为折价发行。若息票率=r必要收益率 为平价发行。P55例4-1

12、收益率股价模型中的收益率可以分为两大类:到期收益率和收回收益率。债券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 YTM)是指债券按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并持有至到期日所产生的预期收益率。

13、债券价值主要由息票率、期限和收益率(市场利率)三个因素决定。P59-P61

14、现金流量预测的原则:实际先进流量原则和增量现金流量原则。判断增量现金流量,决策者会面临四个问题:附加效应,沉没成本,机会成本,制造费用。其中机会成本不计入现金流量。

15、净运营成本(NWC)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NWC=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 △NWCt=NWCt-NWCt-1

16、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折旧×所得税税率

折旧是因为减少了所得税的支出

17、在确定项目现金流量时,还需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项目现金流量中不包括利息费用。(2)估计通货膨胀对项目的现金流量和资本成本(折现率)的影响时,应遵循一致性原则。

18、投资项目评估准则包括:净现值准则、内部收益率准则、获利指数准则、投资回收期准则、会计收益率准则。P77

19、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是反映投资项目在建设和生产服务年限内获利能力的指标。一个项目的净现值是指在整个建设和生产服务年限内各年现金净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计算的现值之和。其公式为:NPVt0nNCFtPV()PV()。t(1r)在无资本约束的情况下,接受净现值大于等于0的项目,放弃净现值小于0 的项目。当一个投资项目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时,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20、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是指项目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或现金流入量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相等时的折现率。如果IRR大于或等于项目项目资本成本或投资最低收益率,则接受该项目;反之,则弃之

21、获利指数(profitability index,PI)又称现值指数,是指投资项目未来现金净流量(NCF)现值与初始投资额(I0)的比率。其公式为:PIPV(NCF)I0接受活力指数大于或等于1的项目,放弃获利指数小于1 的项目。

22、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PP)是指通过项目的现金净流量来回收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PPT-1第T-1年累计现金净流量的绝对值

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如果投资回收期小于基准回收期(公司自行确定或根据行业标准确定),接受该项目;反之,则放弃该项目。

23、会计收益率(accounting rate of return,ARR)是指投资项目年平均净收益与该项目年平均投资额的比率。会计收益率年平均净收益100%

年平均投资总额如果会计收益率大于基准会计收益率,则接受该项目;反之,则弃之。

24、在完善的市场交易条件下,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与该投资提供的预期收益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25、系统风险又称市场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等公司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如通货膨胀、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战争、政权更迭、所有制改造等。系统风险是由综合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是个别公司或投资者无法通过多样化投资予以分散的。

财务管理大学 篇6

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始建于1868年,是世界著名的公立大学,目前拥有10所分校、3所法学院、5所医学院和教学医院,并受美国能源部委托,管理着3个著名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共有伯克利、洛杉矶、河滨、圣地亚哥、旧金山等10所分校,均提供世界级的教育和科研机会,在校生总人数超过21万,教职员工17万,并有150万校友分布在世界各地。自1939年,加州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共荣获过45项诺贝尔奖;该校在国家科学院的成员人数和获得的发明专利数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科研机构。加州大学学术研究领域涉及150多个学科,是世界上研究范围最广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之一,在农业、医学、技术及环境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二、加州大学校董会

根据加州宪法,加州大学最高权力机构是校董会(Board of Regents),共有26名成员组成,其中18名校董由加州州长任命,任期12年;1名学生校董,由校董会任命,任期1年;其余7名校董为现任加州州长、副州长、众议院议长、州教育总监、加州大学校友会正、副主席及加州大学总校长。此外,加州大学学术委员会正、副主席为校董会的列席成员,无投票权。校董会之下设加州大学总校长(President),负责大学的行政管理;10所分校各设一名校长,具体负责本校区事务。

从法律上来讲,校董会主席由加州现任州长担任,但在实际操作中,由选举产生的副主席行使校董会主席职权,任期1年。校董会通过8个常任委员会行使日常管理职能,分别是审计委员会、赔偿委员会、教育政策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场地和建筑委员会、健康服务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及能源部实验室监管委员会。各类学校事务由相应的委员会归口管理,拟定处理意见后报校董会批准。

三、加州大学财务管理层级体系

1. 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f Investments)

加州大学校董会内设投资委员会,负责制定大学资金的增值目标、管理模式、投资手段、风险控制、投资组合比例等总体政策和指标要求。司库办公室在上述政策指导下,具体执行大学的退休资金、捐赠资金及现金的管理、运营及投资事务,并在风险控制范围内,通过选择、执行并监测投资战略以实现学校资产的保值、增值。通俗地讲,司库办公室的职责是利用加州大学的校本基金进行投资、“以钱生钱”。截至2007年6月30日,司库办公室管理的退休及捐赠资金等校本基金总量已超过730亿美元。司库由加州大学负责投资的副总校长(Vice President for Investment)兼任,现任司库为玛丽·伯格伦女士。司库办公室内设两个部门——投资服务处和投资管理处,员工多为专业投资和财产管理人员。

司库办公室每年都要向校董会提供一份年度财务报告(Treasurer’s Annual Report),汇报一年来的投资策略及总体投资表现,并详细介绍几大主要资金——总捐赠资金(General Endowment Pool)、慈善资产管理资金(Charitable Asset Management Pool)、加州大学退休计划资金(UC Retirement Plan)及短期投资基金(Short Term Investment Pool)的投资现状、市场价值和投资回报率等重要细节。

2. 总校长办公室(Office of the President)

总校长办公室是加州大学整个系统10所分校的“总指挥部”,具有最高行政权,以总校长为核心,下设几位执行副校长,分管学术、预算、社区事务、法律事务、健康事务、商业及金融活动、医学院管理、实验室管理以及加州范围内的农业和自然资源服务等各项具体工作。现任加州大学总校长是罗伯特·戴恩斯先生。

学校管理政策及制度的开发和执行、院系管理、人事设置以及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由负责事业运营事务的副总校长(以下简称事业部副总校长)分管。

事业部副总校长由校董会任命,下设副总校长办公室、预算办公室、行为监督和审计办公室、院系管理办公室、金融管理办公室、人力资源办公室等多个职能办公室。其中,预算编制、设备采购、商业运营、成本核算及分析、审计等相关财务工作由预算办公室、金融管理办公室及行为监督和审计办公室等具体负责。

3. 预算办公室、金融管理办公室、行为监督和审计办公室及校董会审计委员会

预算办公室的最主要工作是设计及编制预算、协调预算和资源管理,具体包括:结合校董会政策和重点,编制并向州政府提交年度预算报告;向院系、学校师生及其他机构提供有关预算的咨询服务;作为加州大学的代表向州政府游说校董会的预算请求;协助总校长开发各分校区资源分配办法并监督各分校区的各项资金使用情况。同时,预算办公室还负责帮助校董会研究、开发公共基金管理的有效办法,并协助各分校校长及其财务官员解决项目计划和预算编制等问题。

金融管理办公室主要为大学执行副主席提供有关金融和商业运营方面的咨询,并对大学的各项目进行金融分析,开发符合大学当前及长期利益的金融政策、战略、计划及项目,还为学校的财务审计、预算编制、商业合同签订以及研究经费、奖学金及工资管理提供建议和咨询服务。金融管理办公室另一项重要工作是负责学校的金融和审计报告,并审核、协调及落实由联邦、州政府、私人赞助者及校董会外部审计人员所开展的各类审计工作。

行为监督和审计办公室负责整个加州大学系统的内部审计项目(包括审计、调查和咨询服务),培训大学的审计人员并制定有关项目目标。结合加州大学校董会审计委员会的指导和要求,该办公室同时负责制定加州大学内部审计政策、程序及操作办法。

加州大学的外部审计一般由校董会审计委员会组织实施。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确保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的正常开展;审核学校内部审计年度报告及外部公共审计员的审计报告,并就重点问题进行质询和讨论;评价大学年度财务报告的质量、可靠性及规范性;评价有关财务、会计、员工行为及族裔问题等大学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系统的功效和具体表现;鉴定外部公共审计员的资质和独立性,并评价内部审计制度及外部公共审计员的工作表现。审计委员会有权要求在审计中出现问题的部门限期制定整改措施并提交其审批。

4. 各分校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

加州大学各分校的财务、预算等事务由一名执行副校长主管,并设立了相应的办公室以协助校领导在学术、预算编制、基础建设及资源分配等事务上作出决策。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该校设立了财务、预算和基建项目办公室,负责学校内部的财务资金管理和质量控制。该办公室下设5个处室,分别管理学校的基建项目、学术计划和预算、信息管理和分析、外部审计和咨询服务、校园空间和校舍管理等事务。该办公室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最重要的财务管理机构。

加州大学财务管理体系的设置形式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类似:董事会可比作“国会”,制定事关学校发展的政策方针和战略决策,行使最高“立法权”;总校长行使最高行政管理权,通过各执行副总校长具体实施财务预算事务的计划和管理,类似“总统”;董事会通过审计委员会等机构聘请外部审计人员对学校的财务运行及项目实施进行审查和监督,这又类似“司法”职能的履行。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校董会、总校长及审计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工作重点突出,又能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透明度,同时,还能通过每年举行多次的校董事会议,做到沟通顺畅、协调充分,避免“各干各事”甚至相互抵触(加州大学服务管理系统层级结构见图1)。

加州大学总校长职位实行聘任制,总校长本人享有高度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权,但其实质只是校董会聘请的“总经理”,必须从董事会制定的总体发展战略出发做好管理工作。这样,既有利于激发总校长及其团队的管理激情和创新能力,为大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大学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延续和坚持,不会因为总校长的个人喜好不同或人事变动而出现大的波动,甚至颠覆性的调整。

加州大学财务管理体系另一特点是将“赚钱”和“花钱”两大职能分别交于校董会“投资委员会”和总校长(由事务部执行副总校长具体负责)。这既是由加州大学数额巨大的校本投资基金所决定——要做好730亿美元的投资工作,没有一个精通投资业务、人员配备整齐的专业团队是很难想象的。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让总校长同时负责校本投资基金的运营和财务预算的管理,在预算资金不能全额拨款或日常开销出现赤字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无节制使用投资基金的回报所得,甚至挪用投资基金本金的行为。对于加州大学收到捐赠款中的很大部分,捐赠该款项的校友或企业只允许大学使用该款项的投资回报,而不能动用款项的本金。一旦违反该法令,必将导致捐款数额的减少,从而使大学陷入信誉和财政双重危机。

四、加州大学年度预算

1. 年度预算制定程序

加州大学年度预算分为经常性项目预算和基建项目预算两部分,都由预算办公室编制,但独立成文,分开提交、审批。

每年7月,事务部副总校长召集预算办公室等部门讨论学校下一年度的经常性项目预算编制并起草预算初稿。在起草及之后的修改过程中,预算办公室需充分征求校领导层、院系代表及学生代表的意见。初稿完成后交校董会做第一次审议。结合校董会的修改意见,预算办公室对草案做相应调整,于9月交由校董会再次审议。在校董会二次审议后,预算办公室完成年度预算终稿,由事务部副总校长在11月的校董会议上作陈述说明。待校董会批准后,年度预算即提交加州政府财政部及州长审批。加州政府于每年1月公布该年度的政府财政总体预算,同时向加州大学校董会公布该年度财政预算拨款数额和方案。在收到拨款方案后,事务部副总校长办公室各部门立即着手制定政府预算拨款中赤字部分的应对方案,调整年度资金的分配办法,并提交校董会审批。批准后,加州大学总校长于3月,分别在加州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及参议院财政预算审议委员会的教育委员会听证会上做陈述说明。加州政府于5月对财政总体预算拨款方案做一次调整,于7月形成最终的年度财政拨款方案。

基建项目年度预算与经常性项目年度预算在编制程序及审批时间表方面几无差异。与后者不同的是,基建项目年度预算围绕校园建筑、场地和设施等硬件的现状及维护、更新等需求,分别为加州大学10所分校列出详细的基建计划和预算申请。

2. 加州大学2008年度经常性项目预算

加州大学2008年度经常性项目预算总资金为181亿美元。资金来源渠道较广,总体可归纳为四个部分:州及校总体投资与学费收入、服务和附属业务收益、企业合同和赞助、捐赠及其他(如图2所示)。

在“州、校总体投资与学费收入”部分中,包括学生交纳的学费15.74亿美元、校总体投入资金5.77亿美元及州政府财政投入资金32.74亿美元。服务与附属业务收入部分占总预算资金来源的38%,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来自加州大学各医学中心,共提供资金42.63亿美元;总预算资金的28%来自企业合同及赞助,其中校与联邦及校与私人企业间的合作共提资金34.71亿。

州政府的财政投入对加州大学至关重要。加州大学本年度的经常性项目预算申请占整个加州财政预算拨款的3.2%。同时,加州大学也意识到州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投入近年来有减少的趋势。由于加州经济最近几年表现欠佳,加州州长已于今年1月宣布将所有部门的州政府财政预算申请方案的资金额度降低l0%,以加州大学为例,在校方申请的财政预算32.74亿美元中,州政府将扣除3.274亿美元。这给加州大学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校方也对此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主要有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现有项目的执行效益、节省管理成本、适当控制招生人数规模并提高学费等。

从加州大学经常性项目预算资金的支出情况看,其中70%用于校内员工的工资、福利、保险等各项支出,20%用于设备维护、使用等费用,剩余10%以奖学金或学生贷款等形式为学生提供资助。自1990年以来,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加州大学的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投入从1990年的近2.1万美元降低到2007年的1.7万多美元,降幅14%;在生均教育经费投入的资金构成中,州政府财政投入所占比例已从1990年的78%(1.583万美元)降至2007年的60%(1万美元),而学生的个人投入从13%(2 540美元)增至当前的30%(5 070美元)(如图3所示)。

3. 加州大学2008年基建项目预算

加州大学2008年基建项目的预算申请资金为3.889亿美元,其中2亿美元用于新建或扩建校舍及其他设施,以适应日趋增长的学生规模,其余的1亿多资金主要用于校舍及设备修缮、维护及装修。

参考资料

1 对加州大学学生校董Dartagnan Scorza先生的采访记录

2 Treasurer’s Annual Report Fiscal 2006-0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3 Treasurer’s Annual Report Fiscal 2007-08,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4 2008-09 Budget for Current Operation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5 Endowment and Similar Funds,Accounting Manual,Universitv of California

6 Principles of Endowment Management-the Seven Key Issues Facing Trustee and Financial Officers,Commonfund Institute,2002

7 Office of the Presiden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ww.ucop.edu

8 Budget Offi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udget.ucop.edu

(作者单位: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教育组)

财务管理大学 篇7

关键词:廉洁行政,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高校廉洁行政是现代大学治理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履行受托责任的基本要求。但近年来爆出的高校腐败案件增多,对高校的形象造成恶劣影响。据中纪委网站上通报出的案件,仅2014至2015两年,就有56所高校的83人被调查[1],其中,招生、基建、科研经费管理已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事实上,高校财务腐败问题与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经常是关联在一起的,良好的财务管理是高校廉洁行政的有力保障。

一、财务管理对高校廉洁行政的效应

高校要廉洁行政,防治腐败,关键是要有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现代财务管理体制,要求合理配置财权,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体制,可以有效协助高校形成内外制衡机制,促进高校廉洁行政。同时财务信息公开透明,也是高校监督机制发挥作用的途径。

(一)规范收支核算程序,确保制衡机制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高校的会计在日常经济业务的核算中除了和企业会计一样遵守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外,还要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制定的财务规章制度,如要求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政策性比较强。

在收入管理上,学校的所有收入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及时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在核算经费支出时,学校财务人员也必须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来办理,先确认该笔支出是否有预算安排、有制度依据,再看审批程序是否合规,相关手续是否完整。如“三重一大”事项是否经过学校党委会同意;达到集中采购条件的货物和服务购买是否有经过招投标部门进行招标程序、是否有经过国资部门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大型修缮和基建工程的工程款结算是否有经过审计部门审计。

在现行的会计核算程序下,各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参与经济活动,相互制衡和监督,避免了权力集中化。正是由于具有规范化的会计核算程序,使得高校会计本身即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防治高校腐败的工具。

(二)提供真实完整财务信息,协助审计机制发挥作用

审计是社会公认的一种治理腐败的有效工具,而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除自身的防腐作用外,还能协助审计充分发挥在腐败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近几年国家对高校的廉政风险关注较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开展了多轮巡视和审计,高校会计作为综合反映高校主体和附属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的信息系统,可以提供真实详尽的财务数据给巡视组和审计部门,以协助上级监管部门和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行使监督权,满足控制风险的要求。其上报的财务报告和披露的财务信息为上级监管部门监督和制约高校的治理活动,发现和整治高校的治理缺陷提供了信息依据。

(三)财务信息公开披露,增强舆论监督作用

2013年开始实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七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公开透明,既可以确保高校内部各层级和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通畅,也可以避免高校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保障,增强舆论监督作用。特别是公开“三公经费”——公务出国、公务接待、公车运行费用,就加大了高校的舆论监督压力,促使高校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廉洁行政,自律自省。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在实践工作中,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对高校廉洁行政有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一)高校会计不能有效履行监督职能

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但是在高校爆发的一系列腐败案件中,职业会计师在防腐中起的作用不大。究其原因:一是经济活动的信息不对称,对于前来报账的教职员工,高校会计人员只能审核发票的规范性和签批手续,对于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无法有效保证。二是受本身业务水平所限,再加上高校会计日常业务量大,会计人员的精力多用于审核、报账、出报表等核算工作,对于经济监督职能不能有效履行。很多高校会计人员对于市场价格并不敏感,加上对各二级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业务也并不熟悉,对于异常情况难以及时发现,起不到监督作用。三是会计的监督职能缺少威慑力,高校对经费违规问题没有规定具体的惩处措施,会计部门对发现的问题无法直接处理,只能上报监审处,对违反经费管理规定的人员进行“内部通报”,或要求负责人把违规资金退回了事。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完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内部控制是一种有效的对权力的制衡机制,能有效防范风险。但我国高校目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还做得不够好,具体表现在:一是目前我国高校很少有建立专门针对内部控制的规范和制度文件。很多高校只是把于2014年开始执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作为内控的文件,而该规范仅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应用指引,使得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只是表面文章,内控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高校领导层和学校教职工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较淡薄,认识不全面,认为内控仅是财务和审计的事情,全校上下各职能部门并没有积极参与进内部控制建设中。三是缺乏风险意识,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方面高校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建立起风险预警系统。在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如基建、招生、财务、人事、后勤和领导班子决策方面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财务信息公开不积极、执行不到位

尽管教育部在2010年就公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但实际执行并不到位。《2015年度高校信息公开情况评价报告》中提到高校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不重视信息更新和日常维护”,公开信息质量欠佳,“缺斤少两”,数据“经不起推敲”。

高校对于公开财务信息并不积极,一是学校领导对此并不重视,目前我国高校提供的财务报告主要是为满足上级监管部门的需要,对于外部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则较为忽视,二是没有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信息透明度并不是高校的绩效考核指标,高校对于公开财务信息的动力不大。三是学校对于公开财务信息并不自信,怕内部某些财务环节有漏洞,暴露出腐败问题,造成行政问责和舆论风波。

三、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促进高校廉洁行政的建议

(一)做好经费监管,强化会计监督

针对前述问题,高校财务要做好经费监管:一是加强经费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规定好各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确定审批权限,明确“谁签字,谁负责”。特别是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更需明确科研、财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科研课题负责人在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科研经费的支出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二是重视基础的审核工作,对于审核岗位的员工明确职责,既要求技术过硬,熟悉国家的票据法规和财经制度,熟悉高校的运行机制和业务流程,了解一定的市场定价,又要有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严格监管科研等各项经费支出。三是加强与学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配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开展对各部门经费开支、经济活动的定期和不定期审计,在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同时加强独立审计的作用,引入第三方审计,在全校建立起完善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共同维护学校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做到全员、全程控制

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性原则,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而不仅局限于经济活动,也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对于高校来说,一是需要学校领导重视内部控制,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从组织架构、治理章程、校园文化建设、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来做好内部控制建设,让全校从上到下都有内部控制的意识。二是需要成立一个内部控制专职部门,直接对校长负责,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业务特点,结合现有的试行规范,制定可操作的内部控制手册并组织落实,拉动全校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并承担相应的职责。三是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注重风险管理,对基建、招生、人事、财务、资产和后勤等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并加强对大额资金支付、对外投资、银行贷款、经济合同的管理和监控。

(三)转变观念,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高校会计信息披露是高校财务发挥反腐作用的途径。高校要转变观念,意识到高校信息公开是同高校形象,高校名誉联系在一起的,是高校廉洁行政的有力措施。高校应完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除了公布教育部在2014年《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中列出的7项关于资产与财务的信息:①财务、资产管理制度;②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③校办企业资产、负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信息;④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⑤收支预算总表、收入预算表、支出预算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⑥收支决算总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⑦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及投诉方式外,一些必要的,公众关注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也应予列示,如高校的三公经费、对外投资、基本建设情况、学校土地与建筑物等,以补充财务报表中的不足部分,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建立健全高校信息披露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公布信息的质量,如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作为绩效考核指标,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同时也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让高校在行政推动和自身重视下,能够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伟晓,邓彦,李华军.我国高校财务治理结构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5(3):104-106.

[2]张欣慧,陈雪.政府公共部门财务腐败问题及治理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2(4):194-196.

[3]乔春华.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1(2):107-110.

[4]武秀娟.新时期我国高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外资,2014(2):76-77.

[5]刘纪波.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5(23):126-127.

浅谈大学文化管理 篇8

关键词:大学,文化管理,策略

一、文化管理的概念界定

“文化管理”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管理学家特伦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于1982年合著的《企业文化———公司生活的典礼和仪式》一书中,书中指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我们的读者灌输一种新的企业生活规则:文化就是力量。”[1]文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就是把管理的软性要素作为管理的中心环节的一种现代管理方式。具体指:(1)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它既不同于此前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也有别于西方的人本管理思想;(2)文化管理是以文化竞争力为核心竞争力的系统的组织管理理论,它强调组织文化建设,重视发挥文化竞争力的作用;(3)文化管理是把组织文化建设作为管理中心工作的管理模式,即文化管理思想、学说和理论在现代组织的管理实践方式[2]。

二、文化管理是大学管理的现代化趋势

文化管理模式在大学的兴起和发展绝非偶然。现代大学不仅是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社会组织,而且是分工精细、协调紧凑的知识社区。大学的有效运行不能没有良好完备的制度、机制和体制做基础,但是仅有这些又远远不够。单纯依赖科学管理的结果是:大学组织结构过于刚性,院系设置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各种各样的制度规定越订越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自主性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大学把人才培养过程变成了工厂的流水线,学术自由和知识创新受到严重的阻碍。于是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意识到科学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管理在吸收科学管理合理成分的同时还要努力克服其弊端,用大学精神和文化作为学校管理的灵魂。目前中国的一些名牌大学对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等文化因素在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都有了日益清楚的认识。他们更加鲜明地把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文化管理作为走向世界一流行列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说过:“一流大学的本质在于其特有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及运行机制”。这实际上标志着大学文化建设成为了大学管理的中心工作。

三、现代大学文化管理的要义

(一)大学文化管理的机理

1. 大学文化管理是一种客观的影响力。

虽然个人的心理、认知具有意识的主观性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但他人的心理、认知以及大学的精神环境对于个人来说,仍然是一种很大的客观制约因素。因此,大学文化管理的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它的软管理特性只是表明管理对人的行为调节要受到个人的知觉、判断和价值认同等因素的缓冲,并不表明它是可有可无或是主观随意的。

2. 大学文化管理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学校中高昂士气、严谨学风的形成,受到师生个体持质、学校的历史传统及其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师生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之间、师生的价值取向之间常常也是不易协调一致的。然而,文化管理发挥作用的基础就在于师生的心理、认知基础上的价值观,它所依靠的是学校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园。所以,一旦学校与师生目标趋同、步调一致,它就获得了一种相对独立性,对学校师生就会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3]。

3. 大学文化管理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激励是学校管理的最重要职能。由于管理对象的需求各式各样,因此就必须采取多种激励方法。一般说来,除了物质激励以外,文化管理所采取的激励方式,主要是满足师生的高层次需求,特别是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发展需要和满足成就需要等。通过文化管理,能够激发师生的工作动机,增加师生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内在激励,使师生不仅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加努力,而且愿意挖掘其内在潜能,发挥其天赋,使师生做出超常的工作和学习成就。因此,学校文化管理还具有较为持久的激励作用。

(二)以人为本是大学文化管理的本质特征

以人为本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与日常学校管理实践中的物本管理相对而言的。学校文化管理要对人进行深切关注,通过学校管理活动和实践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入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学校文化管理确立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的理念赋予现代学校管理以崭新的时代内容,管理既是对师生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师生的尊重、培养和激励。以人为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照顾人、尊重人,它不是一种溺爱式的迁就人,而是全方位的尊重人、发展人、锻炼人、提高人[4]。学校文化管理是真正实现学校“追求个人与学校共同发展”目标的最佳选择。

大学文化管理是对师生的一种尊重和发展。尊重人从狭义上理解是尊重人的人格,从广义上理解应该包括尊重人的能力、人的成绩、人的劳动、人的知识、人的个件、人的兴趣爱好、人的社会地位、人的物质和精神追求等。对师生的尊重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学校文化管理十分注重人的素质培养,注重师生的发展。发展人不仅是指物质上的发展,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发展,能力、水平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其中,提高师生的素质非常关键,师生的培养应该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渠道的。

(三)大学文化管理是一种强调非理性因素的管理模式

理性模式要求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把一切事务都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要求人适应制度。非理性模式以人为中心,认为人并不完全是理性的,还有非理性的一面,主张充分尊重人格、适应人性,并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师生,强调意志、情感、心理等非理性因素对管理的作用,主张制度适应人。管理学从科学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这种重心的转换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对于管理这门古老学科由封闭向开放、由局部向系统逐步深入的过程,同时也显示出管理学从理性管理向非理性管理发展的轨迹。

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人的行为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所以,那种通过对管理过程中各要素加以简化或抽象而建立一套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方法的传统的理性管理模式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必须加以科学的扬弃,而代之以非理件倾向的新的管理模式。

四、现代大学文化管理的现状

由于硬性的要素比较直观,且容易操作,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作用比较快和比较明显,而软要素不好把握和操作,其作用时间较长,并且往往是潜在的,短期内不容易觉察和评价。因此,一些学校的管理者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管理中就习惯于花大力气抓制度、战略、结构等,而不太重视价值观、道德规范、管理艺术等软要素。目前,中国不少学校在管理硬要素和软要素的协调上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学校的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严重滞后于学校战略、结构、制度;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大多强调文明、勤奋、严谨、创新,雷同太多,缺乏特色;学校提出的教育价值观、道德规范,没有很好地在学校战略、制度和政策中体现出来,有些仅仅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口号而已;学校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的过程中对师生尊重、关心不够,缺少应有的沟通,处理问题和解决矛盾的方式简单生硬、缺少人情味,从而导致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紧张,教师心情不顺、队伍凝聚力下降。

大学文化管理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指导。由于目前各学校尚未形成大家较为认同的、有特色的、校园人共享的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观念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这就可能导致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与群体价值观不一致。

五、现代大学实行文化管理的策略

1.坚持以人为中心,努力培育大学的共同价值观。大学文化管理认为,人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内,大学文化管理强调关心师生、尊重师生,千方百计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对外,大学文化管理强调学校要关心社会,真正树立教育为社会服务和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学校管理者要关心师生的感情需要、社会需要,因为只有师生协调一致的努力,才会使学校赢得成功。

2.实行育才型领导。育才型领导实行分权管理,上级和下级共担责任、共同抑制,尊重下级的创造性和智慧。既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又关心下级积极性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干一切工作都依靠配合默契的团队,培养团队精神成为领导者关注的焦点。文化管理就是需要这样的育才型领导。文化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具有民主作风、尊重人、爱护人、培养人,特别是重视培养共同的群体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发挥团队的作用。育才型领导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而是从大学文化入手,以提高队伍素质为重点,以增强学校持久竞争力和凝聚力为目的。

3.把硬管理与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所谓硬管理指的是依靠规章制度、直接的外部监督以及行政命令进行的刚性管理。而软管理则是指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柔性管理。科学管理主要依靠硬管理,而文化管理则要求刚柔并济、软硬结合。文化管理是把硬、软管理两者有效结合的最佳管理方式[5]。大学精神、群体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制度、纪律是强制性的硬要素,但它们要靠大学精神、共同价值观得到自觉的执行和遵守,大学精神、学校道德、学校风气是非强制性的软要素,但其形成的群体压力和心理环境对师生的推动力又是不可抗拒的硬要素,特别是这种软环境的建立和维持,一点也离不开通过执行制度、进行奖罚来强化。软环境保证硬环境。硬管理强化软管理,这就是大学文化管理的辩证法。

其实,大学文化管理是一个管理系统,它不仅包括学校管理的软要素,而且包括学校管理的硬要素,是把学校管理的软要素放到中心位置的学校管理方式和管理系统。没有这个系统的高效运行,学校就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我们要通过大学精神的培育,增强学校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充分发挥精神文化因素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改变重硬轻软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奋发向上的有机体,而不是一个消极被动、涣散疲沓的无力群体。

参考文献

[1]特伦斯·迪尔,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公司生活的典礼和仪式[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9:4-20.

[2]叶柳.简论大学组织的文化管理[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邹广文.文化管理的理论诉求与实践向度[J].理论视野,2007,(6).

[4]唐华生.管理创新: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然选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4):17-20.

浅谈大学班级管理 篇9

1 目前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很强的班级凝聚力。

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 成员之间应该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 集体应该有确定的被成员所接受的共同目标, 成员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各高校的同学大部分认为本班集体是有凝聚力的, 同学之间也能相互信任, 并为建设好班级出谋划策, 但是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 导致大学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1.2 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由于多数的同学认为班级的制度不是由班级同学自己讨论制定的, 在班级中大家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修订班规, 所以导致了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班级的制度建设对于班级的建设至关重要, 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 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较为落后, 部分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类的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实际自我管理的机会, 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3 不和谐的班级中合作与竞争氛围。

高校班级管理中不和谐竞争主要表现在:高校的奖学金等激励行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但由此造成的竞争也很激烈。例如有些高校的奖学金发放制度不完善, 因为单一地用总分来衡量, 不能反映出一些同学在个别科目上的进步。这个制度的结果是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成了成功者, 绝大多数的同学成为失败者, 他们在竞争中永远落选。该制度安排并不符合学校教育是为了促进每个人的发展这样的理念。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学习, 对于学习上还要帮助的同学则关心较少。

2 大学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分析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后, 我们发现这些现象可能反映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等方面更深层次的问题, 当然学生本身也存在问题。但就班级管理而言, 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 而班委会和团支部所能做的大多是遵照校方的意思去落实工作, 所以谈到大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时责任人首先应该是学校。

2.1 对教育目的的片面理解。

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在学校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终身学习观念的养成, 个人人格的完善, 民主意识的建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与他人和谐相处能力等等的培养都被忽视了。在此教育目标的指导下, 学校对优秀的学生的评价、对优秀的辅导员的评价、对优秀的班级管理的评价、对班级所具有的功能的认识、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选择、各种教育方式、管理手段的选择上都会产生偏差。另外, 学校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也没有把握好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水平。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服从”、“统一”, 漠视已进入成人阶段的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尊重、自我成长的要求。

2.2 对学习所具有的个性化特征把握不准确。

学生作为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一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 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的表述方面相同, 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理由;二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基础, 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三是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 因此, 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四是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 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教育者要想成功地促使学习者有效学习或高效学习, 就必须在把握学习者之间共性的同时, 花大力气把握他们彼此之间十分不同的个性。从一定意义上说, 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程度, 就决定了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

2.3 对学校管理的“教育”特性认识不够。

学校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 是一个专门培养人的机构, 学校有其独特的组织和管理特性。学校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 而且学校管理的主要客体———学生更具有特殊性, 是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 他们是具有可塑性和可发展性的。对于学校来说, 追求效率和效果不是学校管理的唯一目的和根本目的,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地方, 学校中的一切活动都无不与培养人联系在一起, 学校的管理活动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和任务, 通过管理活动既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形成学校文化, 又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学校管理活动的教育性往往表现为学校的价值、态度、文化弥散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管理活动之中, 使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就是所谓的“管理育人”。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仅要利用管理这一资源来发挥其教育的功效, 更要谨防不良的管理措施所带来的负面的教育效果。

3 改善大学班级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校方首先要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其次就是推行制度化建设, 在保证管理目标的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 给班委会及团支部以充分的自主管理权。

3.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下, 学生还是学生, 老师就是老师, 学生要听从老师, 对老师的思想观点来不得挑战。尽管可能大学老师愿意和学生探讨, 但由于历来的“威严逼人”型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养成接受性的习惯,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创造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 养成互动的学习习惯。

3.2 以制度建设为班级管理的有效载体。

推行制度化建设, 实施制度化管理, 不仅是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 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管理制度为同学提供了行为标准和行为调控的依据, 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但是在制度“管”学生的环节中, 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制度跟着学生走。学生到哪, 制度跟到哪, 置班级于制度控制下, 做到有章可循, 有约可依, 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力, 使班级目标管理工作规范化, 制度化和程序化。二是制度有操作性。班级制度要在形式上精确, 具体可行, 便于操作。班级制度要在全班广泛征求意见, 反复论证, 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并结合年级的量化管理条例来制定, 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搜集资料, 进行比较, 不断修改和补充, 使之更加完善。三是班级制度的制订应符合下列的基本要求:首先, 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符合学校要求。其次, 科学性。要从班级出发, 遵循教育规律, 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符合学校管理特点。再次, 教育性。要从管理需要出发, 考虑教育目标, 发挥教育功能。最后, 有相对稳定性。在执行中要不断完善, 不能半途而废, 更不能朝令夕改。

3.3 确立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所谓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即系级管理者、班导、学生干部共同进行班级管理的模式。系级管理者是所在系各班级的总负责人, 负责把握班级管理建设的方向, 负责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指导、检查, 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目标的评价机制。班导是班级管理的指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 也是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的责任者;而学生干部是联系班导, 进行班级管理的桥梁, 三者缺一不可。因此, 要不断提高系级管理者、班导、学生干部的业务素质, 强化思政工作、教育管理工作, 做到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完善班导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学生干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机制。采取“系级管理者、班导、学生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以生为本, 和谐共建良好学风班风, 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烦琐和艰巨的工作,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总结经验,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遵循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做到以“生”为本是关键。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扩招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班级人数的增加, 致使大学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然而大学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体现其管理水平, 最重要的是其影响到每个大学生的成长。以人文化管理为指导, 探管理好大学班级的基本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班级管理,人本管理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1]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D].科技信息, 2006 (11) .[2]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D].科技信息, 2006 (11) .

[3]唐忠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冉慨实思考[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6 (4) .[3]唐忠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冉慨实思考[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6 (4) .

财务管理大学 篇10

财务管理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重要作用

1.财务管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必要的前提条件

无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规模是大是小,都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启动资金的多少,决定了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规模大小。启动资金是创业的必要基础,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样,给大学生创业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只有有效地筹集资金、科学地使用资金、灵活地分配资金、及时地回收资金,才能让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很多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初期,都会面临资金方面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因为他们对企业的运行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更容易因为资金的短缺,使企业面临困境。

2.财务管理贯穿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每个阶段

大学生从萌生自主创业的想法到自主创业企业规模的扩大,每个阶段的运行和生产都离不开资金。既然企业运行离不开资金,那么同样资金离不开财务管理。不管是企业创业资金的筹集管理,还是企业运行中的资金分配,或是企业员工的福利报酬,财务管理贯穿和遍布于企业运行的每个阶段。企业的生产、推广销售、人力资源、报销开支,每一项的运行都与财务紧密相连。换句话说,财务资金就像企业的心脏,只有合理的管理和使用资金,才能让“心脏”一直处于健康正常状态。

3.财务管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使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否成功,关键是看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最终是否盈利,要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分析,会计的核算得出最终相关的数据。企业在运行中,不通过财务管理,无法得知准确的数据。在企业扩大规模前,同样要通过财务部门做出相应的市场分析和风险预算。只有这样,才能从财务数据中分析出企业创业的决策正确与否,企业经营方向合理与否,企业的风险大小与否。所以,财务管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具备的基本财务管理知识

1.收入管理方面

收入是指企业在运行中所增加的收益,资金的流入。不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是什么项目、什么规模,最终都会带来一定的收入。如果企业没有收入,那么企业就没有经济效益,企业的存在就毫无意义。初创阶段大学生应做好有关收入方面的基本的财务管理。在产品的销售收入上,如材料的销售、商品的代购等方面都要做好清晰的记录。在财务管理上,如各种收款项的催收、发票的整理和使用,都要及时准确。

2.成本和支出管理方面

企业的运行离不开资金的使用和支出。这些资金的使用和支出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企业的收入。在企业运行中,包括各种各样的开支,如租赁房屋和库房、购置生产设备、购买原材料、生产加工费用、运输费用、支付工人工资、报销差旅和电话费等,这些费用都是企业正常运行所需要支出的费用。如果对这些支出费用不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那么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多数是底子薄、经验差,如果在财务方面不进行有效的管理,那么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良性运行,最终会导致企业无疾而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尽量控制成本和开支,一切支出都应先做好预算和策划,不能盲目冲动,不能应付了事。

3.现金管理方面

企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现金。学会并做好企业的现金管理,对一个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现金管理是指在企业正常运行中对企业所需资金的预算、收取、支出,以及企业的投资等方面的资金活动。不管企业大小与否,企业运行的每一天都需要有现金来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机动性需要等。

4.财务报表方面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在运行初期多数都是能者多劳、身兼数职的。在财务报表方面,很多大学生都是“门外汉”。加强财务报表方面的知识学习,可直观的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情况、资金走向,可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调整企业下一步的经营方向和管理计划。

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财务管理问题

1.缺少资金来源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因为他们没有固定资产和资金的积累、在银行里没有信用、在社会上缺少关系资源,所以其创业企业的启动资金,很多都是自己积累的打工钱、伸手向父母所要的钱或者是朝亲戚朋友借的钱。他们的资金渠道来源简单、资金投入不大、这些创业的企业很多时候因为缺少资金来源,而在创业初期就夭折了。这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中,不乏有前景、有创新的企业,只是苦于没有资金来源渠道,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2.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储备欠缺

大学生普遍拥有较为活跃的思维方式、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同时还掌握了大量科学的文化知识,所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应该相对较高。但是尽管他们善于把握商机、更能寻求捷径,但是在自主创业过程中,他们中有的人却因为缺少财务管理知识,而在创业初期,企业就面临资金方面的严重问题,甚至创业失败。大学生在面对创业的问题上,多数考虑的都是企业的运作、销路等问题,而很少有人关注财务管理在企业创业阶段的重要性。企业是否具有财务管理专门人才,是企业创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3.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在大学生创业的初期阶段,企业规模小、投入金额少,管理不规范,很多大学生都是自己管理、自己营销、自己开展业务。所以,在财务管理方面,大学生都是应用一种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记账。所以有时候,财务管理变成了大学生的一种记账行为。这样显然是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这样的企业会面临着很多财务风险,增加企业失败的机率。一旦企业扩大规模或是转行经营,企业的财务问题,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影响。

4.创业企业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大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都是由他们个人自筹经费建立的。虽然他们开始注重团队意识、拥有合作精神,但是他们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毕竟不足,很多企业又由于资金有限,在创业的初期,往往很少能够聘请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从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至于财务管理制度更是无从谈起。即使有部分大学生对财务管理很重视,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并无精力或者财力来谈及财务管理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

5.缺乏可行性的市场调研

很多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初期,都做过一定的市场了解和调研。但是由于缺乏对市场的系统性认知,往往其了解和调研具有很强的片面性、缺少操作的可行性。大部分大学生存在这几方面的问题:

(1)创业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时候,因为缺少可行性的市场调研,往往都会产生一定的思想误区,导致投资失败,企业倒闭。

(2)投资风险意识不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由于风险意识不足,不能很好的规避风险,使得他们在创业初期会遭遇很强的挫折,影响企业顺利发展。

6.缺少资金的合理化安排

很多高校大学生提到自主创业,很多人的创业热情很高,开始的时候,创业的企业也是红红火火,只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历练之后,很多人就不能持续经营下去了。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未合理安排企业现有资金,未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对一个企业来说,资金的使用和支出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安排和计划。有些资金是用来投资,有些资金是用来发展,有些资金是用来周转。在大学生创业初期,因资金本来就很有限,所以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提升主观意识、重视财务管理

古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财务就是企业保持良好运行的“粮草”。因此,大学生在自主创业前,应把财务管理放在首位,这是创业伊始的重中之重。大学生要在思想上保持企业财务管理的良好意识。不管是个人创业还是团队创业,都应树立良好的财务管理意思,只有这样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加强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储备

多数大学生都是财务管理的“门外汉”,这就需要他们在创业初期,对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有进一步的学习。可通过学校创业指导中心,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也可参加有关财务管理知识的补习班,还可通过财务管理速成班来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在自我学习的同时,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如聘请财会专业的大学生一同创业、聘请财务方面的管理人才等。

3.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要想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必须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不管是在创业初期还是在创业中期,财务管理都是企业运行的命脉。规范管理制度,将企业的收入支出、报销制度、成本核算等一系列的财务管理问题,通过财务部或专业部门来进行管理、统计。定期向企业主管领导上报企业财务状况、财务预算、分析企业财务所遇问题,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4.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虽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始资金来源单一,但是大学生仍然要想方设法的扩宽资金来源渠道。在融资方面,虽然短时间内无法提升信用额度,但是可通过提高自身对融资方面知识的了解,提升小额贷款或者其他融资渠道的资金数额。提升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减少仓库存储等方面都是增加企业资金运转的方式。

5.理性投资,防范投资风险

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时候如果能很好的理性投资,那么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提升企业存活几率。树立投资风险意识,了解投资企业的风险比例,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在运转初期、中期遭遇风险的概率。同时,认真制定企业的风险应对预案,在企业成功运行后,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应对风险机制,这样才能保持企业良好运行。拓宽企业产品信息的获取渠道,保障企业产品在生产和投入市场的过程中,有足够充裕的时间,不被其他产品替代或仿制。

总之,财务管理问题是很多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遭遇的尴尬问题。如何有效进行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是企业良性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财务管理问题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才能使大学生自主创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摘要: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大学生创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近在咫尺的事实。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既是对他们的一次挑战,也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如果能有效应对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那么就能在自主创业的浪潮中拥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郑巧.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13(4):64-66.

[2]赵建荣.“网络报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商业会计,2014(10):96-97.

财务管理大学 篇11

一、河北省某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现状

(一)财务管理体制方面 该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学校集中财力统一管理保证了财务方针、政策、制度的一致性,有利于理顺各种财务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学校各项财经政策深入贯彻落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全局性和高效性。实行“分级管理”对二级单位实行经费项目包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大院系自主权,调动院系的积极性。

(二)预算管理方面 基数加增长编制方法是在编制本年的预算时以上年的支出为基数,这种编制方法固化了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格局,制约了经济结构和事业发展布局的调整,导致核定的支出指标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从而导致预算执行中报告不断,各业务部门都忙于指标的追加,不管本部门能花多少钱也不管学校有多少钱,而财务处则忙于搞平衡,资金一拨了事,不愿意也无能力跟踪监督。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学校一方面财力高度紧张,另一方面却存在资金严重浪费的状况。

(三)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1)预算用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方法落后。“分级管理”对二级单位实行经费项目包干,各项目之间经费不得挪用,在权利分配上限制太多。(2)财务管理基本上处于单纯的数据核算职能上,其宏观调控,参与决策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对资金没有做到动态监控,同时也缺乏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平台。(3)财务管理未能完全纳入法律轨道,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我行我素,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着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的现象。如科研创收、办校外班等收入未按规定上交学校,造成资金外流;用科研经费购置个人消费品及个人生活开支;为索取回扣,购买假冒伪劣设备物资;利用职务之便要钱财;用学校的名义、设备、水电为个人谋取私利等。(4)财务管理机构和组织还不够合理和健全。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责任和权限的有关规定还不够明确。这样就容易出现管理的重叠、漏洞和混乱。(5)某些会计人员素质较差,对违犯财经纪律的现象不能进行有效的抵制。(6)学校的经济监督部门的审计监督作用得不到重视。 (7)财务分析没有开展,对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现金负债比 现金负债比是年末累计外债额占年末现金余额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关系反映了学校现金储备对外债的承受程度。现金负债比越高,财务风险越大。高校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尽管其在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办学目的可能要运用举债手段来筹集资金,但不能把学校的财务状况长期置于“负债经营”的状态之中。因此,现金负债比应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预警临界比率为0.1。

现金负债比=年末累计外债额/年末现金余额

年末现金余额=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债权投资+其他货币资金

该校的现金负债比为19.23。之所以现金负债比这么高,是由于该校投资建设新校区贷款1亿的缘故,根据该校建设新校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可在5年内收回,剔除这一因素,该校的外债为2.5亿,说明该校的财务日常运行状况非常不好,需要借用外债度日。

(二)现金净额增长率 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具有广泛的支付能力。它是学校财务活动和各项事业建设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为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建设的持续发展,保持一定的现金增长率是必要的。现金净额增长率指标,直接体现了学校可支配和周转的财力状况,反映了学校事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财务调控能力和对债务的支付能力越强。预警临界比率为0.1。

现金净额增长率=(年末现金净额-年初现金净额)/年初现金净额×100%

现金净额=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其他货币资金-外债额

该校的现金净额增长率为3.51%。造成现金增长低的原因是该校在2008年把14000万元银行存款投入了新校区建设,即这14000万元银行存款已转化为固定资产。虽然同时2008年该校新增借贷款项1亿元。尽管这会影响当年对债务的支付能力和学校将来的偿债能力,但从综合和长远的角度考虑,该校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加强。

(三)垫付资金增减率 垫付资金数额的多少,反映学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由于垫付资金直接影响到学校事业资金的周转能力,所以,减少垫付资金的占用成为考核财务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垫付资金增减越低,说明资金的运用能力越强,相应地可供支配的周转资金越多。垫付资金增减率越高,可供支配的周转资金越少,学校的支付能力越低。预警临界比率为0,负增长为理想状态。

垫付资金增减率=(年末垫付资金额-年初垫付资金额)/年初垫付资金额×100%

垫付资金=应收票据+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

该校的垫付资金增减率为15%。造成该项指标如此高的原因为该校年末垫付资金中,含有0.6亿新校区建设的暂付款。此外,还应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定期对学校的办学效益进行评价,以保证财务分析的透明度,使学校的预测、决策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对教育部网页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计算,可以得出综合评价模型各项指标的全国平均值,即社会标准,进而可利用该标准对该校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如下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反映财务实力指标得分率83.93%,反映财务运行绩效指标得分率95.52%,财务发展潜力指标得分率只有34%。尽管该校的财务运行绩效已超出了全国平均水平,但该校总的发展潜力确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拨款比例低,收入来源少。由于大部分扩招生不享受国家拨款待遇,使该校的国家拨款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过低,而且该校没有捐款及赞助收入,这就直接影响了生均总经费收入项指标的得分。(2)合并校因素。该学校在合校以后虽然总体财务实力有所增强,但是合并校本身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合校后又需要建设新校区和学生宿舍等,资金缺口很大;此外合并前各学校的财务情况和管理模式并不相同,合并后的整合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几所合并高校的财务风险普遍很高。所以发展潜力中多项指标偏低,财务状况不佳。资产负债率很高,且支出增长过快,垫付资金增长率远超社会评价水平,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均用于学校扩建征地、兴建学生公寓等。(3)商业贷款。近年来高校为了加快发展,采用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有些学校贷款论证不充分,如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是否有用款计划、有还款能力等,盲目贷款,贷款数额超出了学校能够承担的限度,利息成为新的负担,造成了恶性循环。

可见,该校超越现有财力支持,实现超常规发展,是造成财务风险扩大的主要原因。该校首先应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预算管理,落实经济责任制,使学校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避免赤字预算和盲目贷款,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此外对学校的贷款项目财务部门应严格把关,认真审查,谨慎论证,切实落实,切勿使为加快学校发展而申请的贷款变成沉重的包袱。

三、高校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分析与优化

(一)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建立健全合理的、有效运转的内部财务组织机构,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该校的最高财经管理机构是校党委会,财务处作为学校一级财务管理机构,负责学校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财务处内设核算中心和管理中心,组织结构虽有形式上设置,但管理中心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是实质上的“重核算、轻管理”的模式,其后勤、校办产业等基层财务核算机构分别由不同的领导负责人分管,各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形成学校财务管理不合理分割,学校一级财务管理机构很难对各基层财务机构的经济业务实施统一管理和领导,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难以发挥作用。另外,校财务机构的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没有真正落实。

(二)组织结构优化 具体表现在:(1)组成学校财经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总会计师任副主任,并由财务、监审、人事、教务、科研、后勤、基建和校办产业等各部门的负责人及聘请有关经济专家任委员,学校重大经济决策,如财经方针政策、基建项目投资、购置大型设备、教职工的福利及酬金的发放等,由该委员会集体决定。同时,充分发挥和健全财务管理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使财务管理中心真正做到负责日常工作和学校经济政策、规章制度的制订以及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全校会计人员的管理。(2)实行会计委派制,各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人员和会计人员由财务处任命和考核,实行一元化管理,以保证学校的财经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为学校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堵塞会计管理的漏洞,使学校财务的“统一领导”真正落到实处。(3)合理设置岗位,根据业务的繁简轻重和各项业务之间的有机联系来决定人员的分工与协作,实行岗位责任制,作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同时,应当建立内部稽核制度,使岗位之间、人员之间能达到互相牵制的目的。

(三)分级财务管理模式优化 具体表现在:

(1)抓好预算管理。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落实学校的综合财务预算,建立约束机制。预算管理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财务活动的依据。要树立财务“大收支”概念,编制年度综合财务预算,应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与财力可能,以及年度收支增减因素,把整个财务收支活动都纳入年度收支计划,进行资金的全面运筹和控制。加强财务的收支计划性、统一性和完整性,实现校财务全部资金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平衡。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搞赤字预算。收入预算要积极稳妥,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符合实际保证重点。从学校的现状看,教学、科研、后勤构成学校内部的经济活动的整体,但在财务管理上又各有特点。只有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才能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这就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保证重点项目的完成,又要少花钱,多办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勤俭节约,保证人员经费和教学科研经费的正常运转。根据“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新的预算管理原则,实行总量限额静态控制、动态管理。

(2)建立动态控制财务管理的信息一体化平台。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组成网络,搭建高校财务工作的技术支撑平台,保证高校财务从管理到业务上的流程通畅。高校要设置部门经费指标控制账,在正常进行会计核算业务的同时,记录各部门的收入支出情况,以全面掌握各部门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年度费用指标不得突破。对年初没有预算的项目不得安排支出,临时性非开支不可的专项,要在解决资金来源的情况下,经财经管理委员会统一研究和审批。在使资金做到优化配置的情况下,大力挖掘资金的潜力,提高切块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的高校信息系统和网络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对分级财务的监管提供平台,实现一级财务与二级财务的数据共享。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在经济业务发生进行会计处理的同时,将信息集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对外公布使用者可以随时到财务网查询所需要的信息。领导层也可以根据最新的财务信息进行预测分析,进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而且使用者通过网络进入高校在线访问,直接调阅公开的会计信息,实现瞬间沟通,使高校的会计系统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

(3)加强内部审计,强化监督约束手段。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高等学校的经济工作日趋复杂,社会上不正当的经济活动行为也会渗透到学校内部,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建立离任审计制度,追究违法违纪者责任。重大决策集体讨论,以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结合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对财务管理模式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的实证分析,对症下药,找出了该高校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达到了有效提高该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的目的。该实证分析进一步证明,基于经营理念的高校财务分级管理新模式的构建,将创建校园信息一体化、财务绩效评价分析引入到高校分级财务管理模式中,为此模式提供了更为广泛和务实的应用空间,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康智云:《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与理念创新》,《财会研究》2011年第15期。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2010年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大学经营理念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编号:S2010208)、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立项课题“经营视角下地方高校财务风险防范研究”(编号:201102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走向权变管理的大学教学管理改革 篇12

一、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

权变理论亦称情境理论或机变理论,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菲德勒提出来的。“权”即是权益,“权变”即衡量是非轻重、因事制宜。权变理论认为,环境与管理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其中组织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是因变量。具体而言,权变理论的思想观点包括如下内容:第一,权变理论强调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和影响。管理不是一种与外界相隔离的活动,而是与外界具体的环境相联系、相互作用的。第二,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管理行为方式的选择就是依据有关环境的变量用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的。第三,权变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权变关系。所谓权变关系就是组织管理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可见,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权变”,就是权衡应变或权宜变通。同时权变理论表现出系统性、非线性、情境性和动态性等基本特点。

1. 系统性

权变理论认为,管理的各种因素共存于一个系统内,共同作用于管理系统,单纯的某一方面并不能构成管理系统。在选择管理方式时,必须从系统的全局和整体出发,综合考虑诸方面的因素,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在博弈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2. 非线性

权变理论认为一种管理方式并不一定能产生与其相对应的管理效果,管理具有非线性特征。非线性特征正是基于管理的系统性,因为某一种因素并不能单纯决定管理的方向,而恰恰是同与其相联系的其他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着管理的成效。

3. 情境性

权变理论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式或模式,每一种管理行为只是在特定情境下应对特殊需求的方案。权变理论企图在各种情况和条件下都能探寻到在限定的条件下的最佳目标、最佳方案和措施,也就是说适合当下情境的就是最好的。因此,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有效性的发挥取决于其与特定管理情境的匹配程度,管理具有明显的情境性。

4. 动态性

基于管理的情境性特征,权变理论提出管理的动态性理念,认为在管理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实用的、最好的理论和方法,而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随机应变,反对永恒不变的观念。面对管理的动态性,权变理论要求管理的理论和行为方式要根据人、事、物、地等的变化和不同,综合考察各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因素,而作动态的、灵活的调整,以便有效进行管理。

二、大学教学管理实行权变管理的必要性

1. 大学教学管理环境的复杂化需要权变管理

大学教学管理环境的复杂性特点要求借鉴以注重环境变量为特色的权变管理理论。首先,当今社会越来越需求高素质人才,而且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发生着变化;大学教学管理必须密切关注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其次,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学校教育内容,大学教学管理中必须采取权变管理的理念及时吸取外界新的科学知识。再次,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价值取向的社会,这要求大学教学管理应关注外界多元价值观、尊重个性化发展需求,采取权变管理方式应对多元与差异。

2. 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需要权变管理

高等教育在于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需要在大学教学管理中运用权变管理。学生自身表现出的个性化身心发展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中进行因人而异,而不是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基础、性格特征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比如,面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我们单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是不够的,还要根据程度的不同加强对他们的经济资助管理。面对兴趣和爱好不同的大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实施同一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是难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的,因此依据权变管理理论,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置具有选择性的课程体系和自主的学习空间。

3. 偶发的变量客观上要求我们实行权变管理

在一个发展的复杂系统中,我们无法预测任一给定时刻的变化,无法预测这种变化何时发生,只知道它会发生,具有随机性,但是又体现出一定的确定性,是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在复杂系统内,难以用事先确定的规划和计划去应对偶然发生的变量,因为偶发的变量改变了原有的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原有的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在新的偶发的情境下难以产生原有效果。面对偶发变量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权变管理以根据偶发情境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4. 经典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有限性需要权变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仅适合于具有普遍特性的管理过程,而不适合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管理情境。经典的科学管理理论具有有限性,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而大学教学管理恰恰是一个复杂的特殊的过程或系统。首先,大学教学管理目标具有特殊性,即大学教学管理是以更好更有效地培养人才并且着眼于提高人才质量为根本目标的活动,非同于一般生产过程中以追求产品数量和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的管理活动。其次,大学教学管理组成人员具有特殊性,大学教学管理的组成人员有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方面,他们参与的教学管理是一个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群体性交往性的活动,而不是单向的加工制造活动。再次,大学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大学教学活动是一个传授和创造知识的学术型活动,是一种人与人的活动,以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为中心,非同于日常生产中的人与物之间的生产活动。总之,经典科学管理理论的有限性以及大学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大学教学管理活动中不能单纯以经典科学管理理论为思想基础或工具指导管理,权变管理对于解决大学教学管理这一特殊活动中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三、走向权变管理:大学教学管理的必然选择

1. 提高管理者的权变素质

面对复杂的教学管理环境以及偶发的变量等因素,大学教学管理必须运用权变管理策略,但是如何觉察到教学管理环境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偶发变量的发生,以及如何面对复杂的情境转换管理技术和方法,显然管理者的权变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管理者的权变素质就是作为大学教学管理者所具备的洞察教学管理环境、偶发变量以及特殊的管理对象等因素的特殊性和多变性,并且能够根据特殊的情境选择和采用相应的管理方式,以有效实施管理的综合能力。管理者的权变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具备一定的洞察力,主要是洞察管理环境的变化,以及能够及时把握住偶发的变量;其次,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就是面对变化的情境和因素,能够及时而妥善地协调各方面因素,为适应新的管理环境而调配资源;再次,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面对风云变化的社会环境,大学教学管理者能够灵活调整管理策略,进行权变管理。那么如何提高管理者的权变素质?一是进行理论学习,学习权变管理理论的先进思想和理念,用先进的理论武装管理者的头脑;二是使管理者熟悉管理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了解相关群体的特点和现有资源的状况;三是管理者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身所采取的管理行为是否达到权变的水平,在反思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提高。

2. 准确分析环境的特殊性

准确分析环境的特殊性,清楚地把握形势是权变管理的重要条件。管理者只有认清大学教学管理所处的环境,对情境进行分析,权衡利弊得失,才能为选择最佳管理方式提供依据。对环境的分析并不是依靠主观的感觉和主观的判断,而是基于客观的事实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只有适合某种情境的可供选择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大学教学管理环境的变化意味着管理的条件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大学教学管理环境是指大学教学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际环境等方面。准确分析环境的特殊性就是要分析大学教学管理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内部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教学资源环境。那么如何准确分析环境的特殊性?就是要准确估计当前教学管理的目标、对象、内容和情境是否与原有预设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保持一致,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教学管理的目标、管理方法、管理内容及组织结构等变量因素。及时把握偶发性因素,重视偶发性因素所引发的管理变量的变化。

3. 整体考虑和权衡相关管理变量的利益

大学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方面力量作用的过程或结果。大学教学管理并不是由单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单纯的关注或重视某一方面会使得利益失衡,进而影响管理的整体效果。因此,在管理中要整体考虑多方面的管理变量,并且权衡多方面利益,以做出符合多方面力量的最大利益。首先,在管理目标上要协调统一秩序和步调与培养创新和个性之间的矛盾关系,一方面要对教学进行规范和统一,另一方面要在教学中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素质,管理中要妥善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尽量满足两方面的需求以产生最大的动力。其次,在管理对象上,要协调和综合考虑学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大学非同于纯粹的行政机构,大学中不仅渗透着国家和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同时也存在着学术的力量。二者是不同性质的甚至是相对抗的力量,因此,大学教学管理要综合考虑行政权力与学术力量之间的关系,尽量满足二者的利益。再次,在管理主体上,要协调和综合考虑领导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大学教学管理是一个多主体共存和参与的活动,并不是由领导者一方决定管理的方向和方法,而是教师、学生及领导者等主体博弈的过程和结果。

4. 重视非理性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只重视可以量化并能够预测控制的理性因素,而忽视了非理性因素。管理是一种人为的、为人的活动,根本上说是一种人的活动。人是一个理性和非理性相统一的生命体,那么管理必然也是一个理性和非理性相交织在一起的活动。非理性,是指主观精神世界中与理性相对的范畴,是理性思维所不能表达的,主要包括意志、本能、知觉、无意识的力量。非理性管理强调,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且是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论模式;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应当重视对情感、宗旨、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软”因素的长期培育,从而提高凝聚力和竞争力。权变理论主张在管理中要关注人的非理性因素。比如,注重情感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各部门、各科室协调运转,分工合理,人员配备恰当,信息畅通,各部门的责、权、利统一等等。和谐、团结、协作对高校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

5. 合理制定并灵活运用规章制度

应根据不同情境,合理制定并灵活运用规章制度。不可否认,规章制度对于学校工作非常重要,一个成功的学校离不开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可以使学校工作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做到处理问题有章可循。但规章制度只是学校管理的手段,而不是目标。如果不顾具体情况,一味强调照章办事,规章制度本身就会成为目标,并使得真正的学校目标减弱、消失或转移。例如学校中的考试评比制度,教师的签到、坐班制度等,如果处理不当,这些本应是促进教育效率提高之手段的制度,反而成为目标,真正的学校目标消失,进而造成教育效率的降低,引发教师的消极抵触情绪。过于严格的规章制度,会束缚教师个性的发挥,影响教师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影响所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卫东,等.论权变理论及其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2]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上一篇:SF6断路器检修技术下一篇:精神病司法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