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创新实践

2025-01-14

企业审计创新实践(精选12篇)

企业审计创新实践 篇1

尽管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使得我国企业审计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但总体而言, 传统审计理念仍然在企业审计工作当中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 而这也使得当前我国企业的审计工作当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下文将紧密结合浙江地区的TC纺织公司, 对这些不足进行分析, 并进而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创新措施。

一、我国企业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第一,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客观性较差。从机构设置形式上, 目前TC纺织公司中内审机构有的设置于财务部门, 有的与纪检、监察、法律合署办公, 内审机构单独设立的不到50%, 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不能独立地开展工作, 影响工作效率与效果。尤其从公司治理角度考虑, 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 审计监督的职权范围窄, 无法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多层次的监督和协调, 影响价值增值作用发挥。从业务管理归属上目前TC纺织公司内审机构既有隶属于董事会的, 也有隶属于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的, 还有隶属于会计部门的, 甚至有些上市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这种情况侵害了内部审计的客观性, 限制了内部审计的报告层次, 在强调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和价值增值的趋势下, 这样的领导模式会限制内部审计自身发展。

第二, 审计规范化体系建设不完善。首先是审计规范化体系应包括职业道德规范、以审计准则为基础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规范 (张秀叶, 2011) 。目前TC纺织公司建立了一些单项的审计工作制度, 包括《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审计档案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后续审计、基建科研审计等方面的专项审计制度, 同时为保证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行, 建立如特派组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 但这些组织规章制度与审计工作规定尚未形成技术规范体系, 纺织公司尚未建立以技术规范为基础的《审计工作手册》。其次是目前TC纺织公司制定了规范审计质量的相关制度, 包括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审计报告质量评审办法、后续审计制度、审计结果公示制度等, 但并未将质量控制机构建设、审计质量标准、质量评价奖惩制度等形成质量控制体系, 《审计质量控制手册》尚在初步构建中。纺织公司内部审计规范化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第三, 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 阻碍了审计职能的发挥。TC纺织公司财会审计工作的基础理念不足。这首要的表现是缺乏精确的财会审计手法, 致使对财会审计的评价没有针对性, 也造成了TC纺织公司资产的损失。例如, 对现金与固定资产的审计不及时, 使得账户明细难以无法相互印证;对财产所有权的审计问题, 使得公有资产的流失与浪费;对企业虚假报账现象的审计不力, 也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另外, TC纺织公司相关部门的财务权力与职责划分不够明确, 更加恶化了财会审计的力度, 导致了TC纺织公司的财会审计缺乏坚实的基础。

第四, 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财会审计部门及相关审计指标的不合理设计。就TC纺织公司财会审计部门的设立而言, TC纺织公司往往未能考虑到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 导致以财务至上的情况出现, 忽视了其他部门的具体情况, 削弱了这些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最终也使得TC纺织公司财会审计难以形成统一整体。就财会审计指标而言, 部门设置的不合理也间接导致了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合理, 而这进一步提高了部门之间的进行协作的难度, 不仅降低工作效率, 也不易吸引高水平人才。另外, 目前TC纺织公司的财会审计工作并未获得足够的独立性。由于我国现行的涉及法规不够成熟, 尤其是关于审计独立性的问题更是缺乏相关的规定, 使得TC纺织公司在实行财会审计工作时往往会遇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这种独立性不够的状况容易使得TC纺织公司领导人员过多的对财会审计工作进行干预, 从而影响着财会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五, 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过低, 相关部门人员认识存在误区。TC纺织公司对于财会审计的认识不够清晰, 多简单的聚焦于财会审计的监督职能, 而对审计服务的建设却有所忽视。尽管就财会审计的职能而言, 对TC纺织公司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是其最为主要的执行目的之一, 从而保障企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确保盈利, 而这种对监督职能的强调也多出现于公司的规章制度之上 (侯延琴, 2011) 。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 监督职能过多的拥有强制权力的思想, 在缺乏服务理念的指导之下, 不免会导致财会审计工作难以得到企业其他部门的支持。

第六,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会审计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工作, 要求相关业务人员需同时掌握多种知识技能, 并对企业的相关业务活动有着清晰的认识。另外, 不断发展的外部经营环境也要求着财会审计人员需不断的补充新的知识。然而, 我国TC纺织公司的财会审计人员却多缺乏足够的业务水平,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效能的发挥。另外, 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TC纺织公司财会审计人员也未能很好的掌握财会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在当前的TC纺织公司当中, 对于审计工作的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财会审计人员很少能够掌握对于信息化工具的运用。

二、我国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审计创新措施

TC纺织公司面对自身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综合采取了多种手法来对审计实践活动进行创新, 而这也在实际运用当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总体而言, 这些有效的创新措施包括着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建立健全的财务审计制度。TC纺织公司十分重视完善财会审计的相关规章制度。成熟的制度体系是确保财会审计工作科学合理开展的保障, 因此应加强对于制度体系的构建。TC纺织公司针对自身的财会审计工作, 构建了多个方面的制度体系, 包括着财务预算制度、会计工作的委托代理制度、集中会计核算制度、TC纺织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执行制度等多个方面, 确保制度构建的全面性才能够保障财会审计工作的完备性 (周丽红, 2011) 。另外, 对于制度的构建也应注重了TC纺织公司自身的特征, 并相应的完善财务落实制度, 从而最终能够保障所建构的财会审计制度适合TC纺织公司自身的特征, 并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第二, 转变观念, 走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误区。TC纺织公司财会审计工作的重心根据实际情况, 适时下移, 抓实基础管理, 提升效益专项审计水平。TC纺织公司审计科也结合当前面临的形势, 结合企业领导工作部署,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进行风险评估, 确定专项审计项目, 积极开展内部管理效益专项审计。开展事后专项审计, 抓实基层基础管理。另外, 审计工作重心下移, 将制度的执行力落实到一线、落实到基层, 进一步堵塞防范管理漏洞。审计过程中, 认真核查每一环节, 落实每一项工作制度, 对被审计部门、基层单位, 在执行制度和规范管理上, 进行综合评价。强化TC纺织公司责任,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财会审计工作服务水平。企业应深入开展全员参与的审计活动, 重点排查思想意识、工作作风、工作管理、工作落实方面的问题, 针对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 制定解决途径及措施。修改完善审计管理制度, 在审计程序上、细节上进行规范, 使之成为干部职工的共同行为准则, 确保审计工作的廉洁高效。

第三, 转变工作重心和工作方法, 实施参与式审计方式。对于财会审计工作重心的转移就必须有目的的强化TC纺织公司财会审计工作的重点。因此, 公司在强化审计工作重点充分落实好了如下几项工作:首先, 严把审计事前监督关口, 强化重点工程审计。TC纺织公司按照各项工程实际进度状况, 有计划开展现场审计。其次, 严把签约审计关口, 抓好资质及质量审计。TC纺织公司在签约前审计过程中, 认真执行审计处制定的工程、技术服务、修理、物资采购、租赁、劳务等审计要求, 逐项认真审查, 严格把关, 确保签约主体资格合理、各项资质齐全、项目计划到位。最后, 把好基础项目审计关口, 确保TC纺织公司效益不流失。对于技术服务、物资采购、设备修理等基础项目, 企业应做到数量审计精细、质量标准核查精细、市场价格调查精细, 确保企业效益不流失。

第四, 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首先确保财会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这一措施实际上就是财务人员委派制度, 其能够保证审计部门不与其他部门形成利益关系, 从而确保在具体监督活动中能够采取较为公平、公正的措施来开展会计监督活动。其次是强化了财会审计人员业务与道德水平建设。财会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能够保证审计活动采取科学方式的开展, 从而避免错误情况出现。另外, 职业道德的建设在财会审计当中的作用也极为突出, 实际上有不少的财务问题来源于财务人员自身的有意虚假报账等活动。财会审计人员水平的提高要求相关部门需对其进行定期培训, 使之具备新思想、新思维、新办法, 从而保障其能够处理因时代变化而出现的新问题。最后是TC纺织公司从多方面入手提升了财会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王璧云, 2011) 。财会审计工作具有很高的专业性, 不仅需要深入学习研究, 而且伴随新技术的开发也要努力与新技术相融合。财会审计人员在提升自身审计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 也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经济学、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从而在保障自身业务水平提升的同时, 也能够为TC纺织公司的高效率工作运转提供足够的帮助。

三、总结

总体而言, TC纺织公司的财会审计工作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改进也是保障审计效力更好发挥的基础, 因此对财会审计工作有必要进行足够的重视。TC纺织公司在审计工作创新方面的重要举措也为我国其他企业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的变革提供了借鉴与模板。事实上, 企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也决定了其必须自身的相关管理方面进行必要的强化与创新, 走在科学的前沿, 从而发挥出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企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科学化时代, 因此有必要针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适时的创新, 而对于审计工作的创新尤为必要。本文借鉴杭州TC纺织公司在审计创新实践当中的做法, 综合探讨了我国企业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以及转型过程中的审计创新措施。

关键词:企业审计,创新实践,不足,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秀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时代金融, 2011 (9) .

[2]侯延琴: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J].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1 (4) .

[3]周丽红: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J].研究与探讨, 2011 (10) .

[4]王璧云:对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11 (8) .

企业审计创新实践 篇2

2009-9-22 17:43 王玉明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 要】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是对离任领导人员正确评价任期经济责任的有效制度,对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经济责任离任内部审计的实践,对经济责任离任内部审计开展的方法、存在难点以及完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离任审计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先后出台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华晋焦煤有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对所属企业的领导人员进行了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用历史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来分析、评价和看待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既利于提高对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本质的认识,又利于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笔者作为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的实践者,现就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方法、存在的难点及完善措施提出了看法。

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方法

在对公司所属单位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时,采取听、谈、查的方式进行审计。

听:就是在审计过程中听取所在单位对领导人员任期内工作评价情况汇报及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谈:就是与所在单位其他领导、部分业务人员进行个别访谈,对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

查:就是审查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分管工作履行职责情况,同时结合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实施对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及审计调查,取得了相关审计证据,就有关审计事项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审计调查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有效方法。

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存在的难点问题

在对公司所属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一)对重大审计事项认定的难点

1.对存货的真实性确认的难点

(1)存货涉及的账户众多,抽查审计难免有疏忽或遗漏。存货的核算内容包括材料采购(或在途材料)、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很多账户,这些账户属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的发生时间,少则2-3年,多则达5年之久,对其审查通常依据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选择重点账户和近年发生的事项,难免产生审计风险。

(2)存货不仅占企业流动资产的比例较高,而且品种多、数量大,实际盘点工作量非常大,通常要依靠被审单位抽调人员进行盘点,审计人员监督盘点或抽盘也只是一部分存货,因此账实核对的困难多、难度大。此外,有些存货如原煤、精煤、中煤等只能采用经验估计法或理论测算法,难以避免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3)对于在途存货、港口存货,审计人员外出调查取证存在路途远、花费大、成本高等困难,使审计证据的质量难以保证。

(4)对于前任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留下的存货,如果有潜在损失,那么现任领导任期内究竟消化了多少前任领导的潜在亏损,现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混乱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给审计人员分清离接任领导的经济责任,带来很大的难度。

2.对债权债务的确认难点

(1)债权与债务核算中相互混淆,企业没有真实准确地反映,目的在于人为缩小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规模,掩盖债权债务的真实性,造成企业资产与负债、债权与债务结构合理的假象。(2)债权债务单位路途遥远,审计过程发函到对方单位询证,回函率极低,导致对企业债权债务中的坏账损失和有问题的资金难以认定。(3)审计中所属企业请求审计组不要发函到对方单位询证,否则往来单位正好以此为借口找上门来结账催债,使得审计有时无所适从、举步维艰。

3.对重大投资项目及其投资损益的确认难点

由于审计人员受知识面的局限,对企业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效益及风险难以断定和评价,因而往往采取就事论事等回避矛盾的办法,使得企业投资及其损益的真实性难以确认,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风险。

(二)经济责任认定的难点

1.离接任领导人员责任划分界限:

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账户多以及账务处理的不规范、财务管理失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审计中要全面、彻底地划清前任、接任、再后任的经济责任界限难度大、风险大。

2.盈亏不实和潜盈、潜亏的界限

从理论上讲,根据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明亏和潜亏是能够分清的。但在离任审计实践中,有时却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如某些离任领导人员要求对库存产品按现行市价与账面成本计算潜盈利润,而接任者则认为不能就账论账,因为产品销售过程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如质量、价格、销售费用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计算和认定库存产品中的潜盈。

3.直接责任与主管领导责任的界限

对主要领导直接分管的事项,如果发生错弊、损失或风险,是否一定要承担直接责任而不是主管领导责任;而对于其他副职领导分管范围内的事项,如果出现重大问题,作为主要领导是否只承担主管领导责任而不是直接责任。对此,在审计定性处理中有时争议较大。

(三)审计评价的难点

1.政绩量化与非量化的矛盾

离任审计中有人认为,如果企业资不抵债,就不能评价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至少应该表述其管理不善或管理混乱。如果企业经济效益很好,就总结和评价其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而忽视和回避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出现“一好遮百丑”的现象。在量化政绩的尺度把握上确有许多人为因素,从而给审计评价带来一定的风险。

2.审计内容与非审计内容的界限

被审单位的职工有时通过书面、口头等形式,要求审计组审查并答复某些事项,审计人员如果介入其中,往往是非难分,陷于被动局面。

3.任期政绩与发展后劲的关系

一般来说,对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已实现的经济效益指标评价比较简单,而对未来发展后劲的评价相对来说情况复杂,难度较大。

三、完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对策

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范围广、内容多,仅用听、谈的方法是难以达到审计目标的,必须与审计调查结合进行。审计调查既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有效方法,又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的必要环节,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防范审计风险。

(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调查的特点

1.审计调查对象的特定性

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中,需要调查的对象是特定的,即与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审计调查内容的针对性

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中,调查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有:被审计单位账面没有记载而又必须调查核实的事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缺乏可靠性,而又必须调查清楚的事项,如发票要素不全、内容不真实,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从被审计单位账面的审计发现了疑点,而又必须进一步调查证实的事项;根据审计目标和管理部门的要求,需要调查的其他事项。

3.审计调查方法的多样性

审计调查方法取决于调查对象、范围、内容和目标等的不同要求。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内部调查和外部调查,函证调查和现场调查,对单位调查和对个人调查,书面调查和会议调查等。这些调查方法可以相互结合运用,也可以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运用。

4.审计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审计调查能够获得账面审查所不能取得的比较真实的证据,审计调查的结果就是审计人员所看、所问、所闻、所查、所记、所算的和被调查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各种证据资料。调查中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准确、可靠,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账面审计结果相结合,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1.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有关事项,确定审计调查的对象、范围和内容,又在审计调查中适当进行延伸审计,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方法。

2.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有关项目,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如用统计调查法核实经济指标,用试点调查法了解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用重点调查法追查经济案件,用会议调查法征求对被审计人的总体评价等。

3.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所涉及的特定事项,对审计调查材料进行相互联系、客观的分析,使审计调查的内容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具有相关性,而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更重要的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综合利用。

4.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方案制订审计调查方案,合理安排审计调查人员、时间和审计力量及其组织方式。同时,又要根据审计调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方案。使审计调查与经济责任审计在目标要求上达到一致,在组织实施上达到统一,在时间安排上协调同步。

5.根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的关系,搞好几个结合。即:审计与现场观察结合,审计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审计与调查分析相结合,数据统计与事实调查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根据审计调查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审计调查方法,以求得最佳的审计调查效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率。

(三)经济责任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

审计调查结果就是审计调查报告及其产生的作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除了方法、内容上的结合外,还必须注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调查结果相结合运用。

1.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重要依据之一,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包含了审计调查的结果,对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反映了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是总与分的关系。审计调查的结果是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的基础,调查报告必然成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重要依据。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报告对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反映了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高低,审计调查的质量和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效果,在一定意义上说,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能否被充分地利用并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审计调查结果有无分量。审计调查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补充,一个项目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往往是反映总括、全面的情况,而审计调查报告是反映某一方面具体、详细的情况,可以起到补充作用。

2.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结果的运用程度决定审计调查结果的运用程度。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决定了审计调查报告所反映的情况、问题和意见及其范围和方式。

(四)保证审计调查结果充分运用的措施

在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审计调查结果得到充分运用。

1.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审计调查工作依法进行,调查结果客观公正。

2.认真编制审计调查方案,科学确定调查对象、范围、内容、步骤、方法,组织方式等,收集和整理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写好审计调查报告。

3.建立规范的审计调查工作制度,保证审计调查的质量、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4.建立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听取和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及审计调查情况,检查审计调查档案资料,防止审计调查走过场和隐瞒审计调查结果的真实情况,避免审计调查中的舞弊行为,保证如实反映审计调查结果。

总之,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实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人员廉洁勤政的重要措施。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经营业绩和存在的问题给予客观、真实、准确、科学的评价,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衡量标准来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的工作得失,为全面考核、合理使用企业领导人员提供审计依据,推动审计监督与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有序衔接,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 篇3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进行有效内部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企业发展有一定的监督和控制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中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需要充分重视和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负责对企业的财务收集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中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

由于企业管理中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不足,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众多的阻力。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各部门的配合。由于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各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难以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且一些部门由于缺少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对内部审计工作不信任,在心理上会排斥内部审计工作,这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受到多种限制。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局限于企业的财务工作方面,这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审计工作水平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隶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隶属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严重的影响。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既属于经济管理部门又受到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尤其是当二者出现不统一的情况时往往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失去公平公正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并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大都是财务专业工作人员转化而来的,并不是具有专业内部审计工作素质的工作人员。由于这些工作人员缺少内部审计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对企业发展提供有效地指导。企业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是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难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指导建议。

二、企业内部审计创新与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重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促进企业各部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配合。另外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计工作领域,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不断突出审计重点,加强企业财务的收支审计工作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工作,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二)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独立于国家审计工作,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单独设置,由专业的审计人员组成,不能够与企业的财务部门相混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加强对企业工作的实时审计,确保企业管理的顺利进行。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可以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掌握相关的内部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工作经验,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需要加强对现有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另外企业还需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但充实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队伍,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企业还可以组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向其他企业学习,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吸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指导。

(四)完善内部审计方法

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并不十分成熟,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指导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企业可以请一些专家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和方法指导,提高现有的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另外企业还可以吸收和借鉴一些成功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经验为自己所用,改善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技术指导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结语: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企业管理的监督工作,减少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和技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联品.探析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对策[J].学理论,2013(3).

企业审计创新实践 篇4

通过管理创新的工作实践, 开启了内部控制审计新模式, 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控、能控、在控三个关键环节入手进行审计, 以大审计理念为指导, 以标准化流程为思路, 推进内部控制审计项目的开展, 对其他网省公司管理创新都有指导和参考作用。

一、实施背景

1.近年来依法治企的结果表明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具有紧迫性

2012年以来, 国网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依法治企交叉检查工作。嘉兴供电公司接受了来自国网公司华北审计分部、河南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等兄弟单位实施的综合检查。依法治企综合检查, 由各实施单位的审计、农电、财务、营销、人资、经法 (产业) 、监察、物资、发策、运维检修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较全面地揭示了企业重大事项、营销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体企业管理、职务消费等主要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检查以现有的管理制度为准绳, 侧重于检查控制活动的遵循性。从检查的结果来看, 制度的遵循性不尽令人满意。2013年嘉兴供电公司分析了综合检查工作成果, 认为审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 不仅要关注控制遵循性, 更要关注控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其重点在于揭示风险是否得到适当管理和控制。因此, 在充分吸收和利用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成果的基础上, 企业内审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通过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测试、评价, 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审计建议, 以揭示进一步促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完善和提升。审计部门要变被动反馈风险为主动控制。要实现从结果监督向过程监督的转变, 对内部控制从能控、可控、在控三个维度进行审计。

2.内部控制审计的广度和深度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创新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评价、监督和鉴证财务信息以及相关管理信息而专门独立设立的职能机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既不从事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也不直接控制企业日常的业务活动, 而是凭借其职能, 对企业日常的业务活动以及对其他各部门的控制功能实施状况进行监督, 它自然也就成为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主体。但企业内部控制涵盖的范围很广, 涉及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 电力企业风险因素贯穿于所有经营管理环节和业务流程, 且随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系统、全面地检查和评价, 不仅要求执业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较高的胜任能力, 还要求执业人员对企业的状况具有详尽的了解和掌握。但审计部门受到有限的审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难以开展全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同时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全新的审计领域, 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均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该类型审计开展过程中, 必须转变审计思路和方法, 在实践中总结, 在总结中创新, 提升项目实效。

二、成果内涵

内部控制审计的创新与实践其核心在于两点:第一, 以大审计理念为指导建立审计资源统一调配机制, 从计划立项到项目整体完成都进行了充分的资源整合, 全面利用现有审计人力资源, 整合各类专业人才;第二, 以标准化思路为指引, 针对内部控制审计各业务模块的风险点设计完成业务风险检查标准;以可操作性为落脚点, 针对内部控制审计各业务模块设计完成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流程表, 确保内控审计工作的有序化、规范化。经过两年的管理创新和工作实践, 开拓了内部控制审计新领域, 开启了内部控制审计新模式, 使覆盖面广、操作难度大的内部控制审计项目, 具有易上手、可操作的特性, 该经验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三、主要做法

1.以大审计理念统筹配置审计资源

近年来, 随着电力企业的集团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 企业资金、人员的高度密集即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也让审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审计对象、审计流程均发生了深刻变化, 如何调整审计重心, 理顺审计管理体制、合理分配资源, 是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近年来嘉兴供电公司转变审计理念, 有效探索大审计理念下统筹配置审计资源。

(1) 抓住公司重点工作立项, 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合理配置到公司重点、难点的工作领域、工作范围

有限审计资源的配置应满足公司发展和管理的需求, 促进审计职能的转变, 以求得内部审计自身的长远发展。根据这一目标, 审计部门以风险导向审计为指引, 从实际出发, 按照现有审计力量, 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各有侧重地确定重点审计项目。从宏观和大局出发看待和处理问题, 围绕公司的重点工作, 科学确定审计立项, 充分利用现有的审计资源。

具体从内部控制审计项目的立项及确定审计范围而言:2012年以来, 国网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依法治企交叉检查工作。从检查的结果来看, 制度的遵循性不尽令人满意。2013年嘉兴供电公司分析了综合检查工作成果, 认为审计部门参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 不仅要关注控制遵循性, 更要关注控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其重点在于揭示风险是否得到适当管理和控制。因此, 在充分吸收和利用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成果的基础上, 企业内审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通过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测试、评价, 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审计建议, 以揭示进一步促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完善和提升。为此, 2013年嘉兴供电公司首次以XX县供电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立项, 并作为2013年重点工作进行推进。同时审计部门分析了依法治企所揭示出的问题及风险, 以此为切入点, 将内部控制审计的工作范围缩小到极易发生风险的六个内部控制管理模块, 进一步将审计资源与重点工作、重要事项结合。

(2) 建立公司系统审计资源统一调配机制, 合理配置项目人力资源

建立审计资源统一调配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变传统的审计组织方式, 从审计计划的总体要求出发, 打破市、县 (市) 之间的条块分割, 特别是对事关全公司、重大审计事项, 视情况组织跨地区联合审计、不同地区交叉审计、上级对下级审计等等。二是以审计计划为龙头, 做到重点项目重点抓, 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和与上级审计机关的配合, 根据工作需要打破县、市、部门之间的界限, 统一调配审计人员, 以“大审计”的战略方针, 形成合力。三是改变以往单纯地抽调人员的组织方式, 而是根据不同情况, 采用各下级审计部门独立成立审计小组, 上级公司给予指导的审计组织新模式, 既提升基层审计质量及审计成果运用层次, 又充分调动基层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节约了审计成本。四是推进审计工作与公司内部其他专业资源的整合, 吸收农电、营销、财务等专业人员参与审计项目, 建立专兼职审计网络, 有效地借鉴相关职能部门已有的业务检查成果, 避免重复劳动,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五是探索与外部审计专家的资源整合, 形成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优先的审计团队, 为开展规模大、综合性强的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提供保证, 以解决审计力量不足和专业知识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具体针对内部控制审计项目而言:2013-2014年开展的内部控制审计, 在审计人力资源配置上, 主要进行了如下整合:一是根据审计项目的特殊性, 使用相关专业和非专职审计人力资源进入项目组, 主要引入了营销专业人员、财务专业人员。二是为了弥补首次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项目所涉及的专业不足, 特别聘请了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有一定优势的中介机构的审计力量, 加入审计组。三是打破主业和集体企业审计之间的条块分割, 对事关全公司重大的审计事项组织公司集体资产经营中心专职审计员加入审计组。四是审计部门具有长期连续审计的职责, 对公司整体的业务比较熟悉, 审计经验比较丰富。公司审计部门专职审计员, 根据各自侧重的业务范围, 分别担任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营销管理、工程管理工作小组的组长。通过合理配置项目组审计资源, 提升审计项目组的专业合力。

2.以标准化的思路推进审计项目

(1) 统一业务流程, 保障审计工作的集中、高效

通过对制定审计计划、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四个环节的工作规程作出统一规定, 达到加强审计过程控制, 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对审计工作质量建立分级控制与复核制度, 搭建起保证审计内部各种事务有序运转的平台。

(1) 确定审计工作范围、制定审计方案

从电力企业现有的状况看, 系统性、整体性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尚未建立, 开展全面的内部控制审计缺乏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审计人员在判断上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 结果缺乏可比性。因此, 2013年开展的内部控制审计, 以现有的内部控制操作指南为依据, 确定审计调查的业务领域范围。

(2) 确定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必要环节,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 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检查和评价企业各方面的风险因素是否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但从内部控制审计的实际操作角度看, 其具体目标包括:检查评价内部控制健全性;检查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检查评价内部控制合理性。

(3) 明确审计工作业务流程

一是审计人员结合当年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成果, 确定本次内部控制审计所需要覆盖的审业务范围;二是充分吸收和分析依法治企综合检查所发现的问题, 同时根据各部门业务运行情况制作业务风险检查操作表, 明确审计业务关键节点及潜在风险点。 (附表:嘉兴供电公司开展物资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时所设计的业务风险检查操作表)

(2) 审计实施阶段标准化, 确保所有关键环节审查到位

首先, 收集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控制措施、工作总结、应急预案等资料, 区分不同业务范围将资料发送给各审计小组, 对审计业务的风险识别进行评估和检查, 确定被审计单位该业务控制措施覆盖情况, 评估内部控制措施的健全性, 并进一步调整审计中的人力资源、时间资源, 确定重点审计业务。在对内部控制健全性评价时, 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业务程序是否体现了生产经营管理、项目开发管理控制关键点。比如:电力系统基建工程建设管理流程是否标准规范, 是否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项目法人管理制等属于业务程序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二是所有内部控制业务程序是否依据授权、分工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制定, 是否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明确分工负责, 按规定标准 (定质、定量、定期) 处理各项业务, 是否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和岗位间的衔接、协调。

其次, 以业务风险检查操作表为依据, 根据业务流程关键控制节点确定具体审计步骤, 进一步明确业务流程所涉及的部门及其职责, 明确应获取的审计证据, 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 重点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合理性。

一是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察、询问、凭证检查和穿行测试等审计方法。以先利用问卷调查和询问, 对控制环境信息、沟通和监控等情况进行了解, 判断薄弱环节, 并做初步评价。然后依据问卷调查和询问的结果, 抽取一定数量的账表、凭证等书面证据和其他有关证据, 检查是否认真执行相关控制制度, 以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最后利用流程穿行测试, 分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所有风险点进行全面的审计。

二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检查评价, 其重点是检查内部控制的执行记录、制约职能分工、操作状况等, 这些有助于确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有效程度。其重点在于分析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法规、制度规定, 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是否紧密协调, 是否存在相互矛盾、相悖的条款, 是否存在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程序, 是否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及时自行检查并进行修订完善。

三是如果审计人员通过检查认为控制活动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将进一步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了补偿性控制活动, 并对相关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做出评价。

(3) 构建风险评估模型, 规范审计报告

重点在于依据实施阶段的各种测试结果, 运用风险评估模型, 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总体情况进行评价, 具体评价体系如前所述。该阶段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形成的内部控制审计结果, 一是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是对评价过程的总结, 并对评分结果的定性和定量进行分析。二是建议书, 按评价类型可分为管理建议书和审计建议书。管理建议书是对专门内控评价的结果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 指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改进措施;审计建议书是根据后续审计工作的需要和审前评价的结果, 对评价对象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分析。

四、实施效果

在集约化管理的情况下, 核心资源配置方式、主要管理业务流程不断调整, 内部控制关键环节和重大风险领域也将随之变化,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 不论是审计理念、管理体系, 还是工作机制、资源配置和技术方法, 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单纯内部审计工作某个方面的改进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嘉兴供电公司“大审计”理念下的审计资源集约化, 就是要求内部审计机构要全方位地思考, 从审计工作各个环节入手, 整体上转变观念, 合理确定审计工作计划, 抓住重点, 合理调配审计资源, 充分整合内外部审计力量,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标准化审计流程, 创新审计方法, 形成一个良好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 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参考文献

外贸企业转内销成功创新实践 篇5

一、外贸产品联销体

这和我们平常看到的普通外贸服装专卖店不同,是具有品牌形象传播和时尚潮流展示的新模式,如热风,这家起家的品牌服饰专卖店,店名HOTWIND源自“Live Your Life”,即动感生活。形成以自然、活力与动感的休闲男、女鞋品为系列产品,以各种外贸品牌尾货和自建4个品牌为主销产品,配合与时俱进的店面陈列装修,以及比较酷的时尚风格,不仅仅在国内消费市场龙头――上海站稳了脚跟,而且在北京、深圳、南京、武汉、杭州、广州、成都等地,开出了三十余家连锁店。

实际上对许多从事服装、家纺、家具、玩具产品的外贸企业而言,可以建立这样的品牌的专卖机构,实现渠道突围,甚至可以产生异业联盟共同开发市场,比如笔者正在着手考虑建设一个外贸时尚销售平台,将许多质量优异、功能突出的外贸企业出品的产品找到一个销路和展示的空间。

二、网销模式

目前网销已经成为80后、90后消费群流行的一种消费方式,足不出户可以买到天下任何一件商品,对外贸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机会,不管开淘宝店也好,还是自己建电子商城也好,关键是能够设计一套实现能够带动产品,产生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网销模式。这方面目前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平台工具,如博客、微博、开心网、论坛、点评网等,通过事件营销和不断炒作,就能够获得新的突破,比如东莞一家以前从事外贸为主的内衣公司,为了吸引眼球要求公司女员工上班必须只穿内衣,见客户也只穿比基尼,结果成为各大新闻网站的娱乐版头条新闻,销量和人气获得了质的飞跃。外贸企业由于缺少营销意识,而且又怕担风险投入巨大的广告传播费用,那么选用网络进行低成本的营销是可行之路,再如厦门一家外贸家纺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四件套床品仅以成本价出货,加上一系列的网络软文炒作,结果不到一年时间买出了3万多套,把积压的库存消化完了,而且由于品质好,又带来了很多回头客,企业在转内销的过程中进入了良性发展状态,

现在当下流行的团购模式,也能成为外贸企业又做销量,又做口碑回头客的良好平台,如何设计好团购模式也是解决渠道突围的一种突破,具体如何做好团购,请参见笔者的《刘拓:提高销量有方法之做好团购三个关键点》一文。

三、创新定位产品,开创蓝海市场

外贸企业的产品往往多出口到美英日韩等发达国家,所以在品质上和功能上往往比国内产品胜人一筹,但是单纯产品好不行,由于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到了品牌战、产业链整合、渠道整合、资本运作阶段,因此必须对原有的产品重新定位调整,找到能够真正拉动内需的蓝海市场。

如笔者在为世界级毛巾企业亚光策划的时候,发现这样企业90%的销售来自欧美,欧美使用的毛巾克重较重,颜色较深,对中国人而言很难接受,面对这样的一个外贸转内销的棘手问题,除了制定产品改良计划,降低克重,开发颜色亮丽淡雅的产品外,如何突出亚光毛巾的品质和价值是关键所在,由于亚光毛巾采用欧盟的技术标准,不含有柔软剂,生态环保,但是这些并不能触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因此笔者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毛巾定位为化妆品来卖,毛巾也可以因人的皮肤肤质选择不同面料和功能的毛巾,以“看肤质,选毛巾”开启毛巾化妆品化的蓝海市场,如竹纤维毛巾更适合敏感肌肤和油性肌肤,为了突出美容功能,还在一些产品中采用专利的加香技术,开发了独一无二的“香薰毛巾”,而购买毛巾的主流消费者是年轻女性和家庭妇女,这样的定位和产品,正符合她们的内心的渴望,结果在个别地区卖到脱销。产品也一举进入国内单店销售额的高端商场第一八佰伴等全国上百家顶级商场的青睐,成为在强势主流渠道的领导毛品品牌。

因此外贸企业在构建自己内销体系的时候,很关注产品,但是产品本身的价值没有放大,或者转换为市场所认同的价值,所以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只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外贸企业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蓝海市场。

简而言之,对很多外贸企业而言,对做内销前怕狼后怕虎,但是迟早要面对这个庞大需求的市场,面对这样的多层次的市场,外贸企业找到自己和市场对接的平台,挖掘产品或者市场需求的热点,培养和锻炼一只能征善战的营销队伍,就能改变被动等靠要的局面,获得新的层级上的发展。

企业审计创新实践 篇6

【关键词】监狱经济责任;特点现状;原因分析;建议

监狱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监狱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监狱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1.内部审计缺乏真正的独立性

监狱内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在审计内容上与国家审计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职责在法律层面上尚未明确,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内部审计的处理权利,使得审计作用难以发挥。加之,委托部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对象,同在监狱长的领导下,均属于同一级次的相对独立管理部门,这种委托关系缺乏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基础,缺乏相对的独立性。

2.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落实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和保障,但在监狱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成为写在文件中的“纸”度,未能认真落实,没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的职责变成了审计部门的职责,形成审计部门“一于包办”。组织部门不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门之间无法配合开展工作,互相推卸责任,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盲日性。

3.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较高

由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性质和特点导致其具有较高的审计风险,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审计人员综合素質不高带来的风险、审计方法和于段落后带来的风险、缺乏操作性较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带来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会计工作薄弱和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领导干部先离后审带来的风险。

二、监狱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原因分析

造成监狱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以上问题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对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严格的选拔任用和奖惩制度

监狱内部在选拔任用审计人员时没有严格的限制和规定,没有风险责任的追究制度,形成职业风险。

2.获取审计资料的局限性,难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很多时候只能仅仅依靠内部提供的会计资料和相关文件进行审计,仍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上。重查账轻分析,重财务数据的运用而忽视财务分析,注重存在问题而轻视责任,审计的侧重点不突出,使审计的问题难以查深查透,或者根本发现不了问题。

3.缺乏明确的经济责任目标,经济责任界定难度大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界定划分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关责任和客观责任,错误与舞弊责任,违纪与违规责任等。而监狱内部在对中层领导的考核任免中事先并没有明确的经济责任目标,审计

三、完善监狱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1.落实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任用、奖惩、培训制度

监狱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大部分未通过专业考核录用,严重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要提高监狱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优秀的会计人员中考核选拔任用,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另外,要强化对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使其通晓审计、经济、会计、计算机、英语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2.认真落实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

按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加强相关部门的联系,变审计“一言谈”为组织、纪检监察、财务等相关部门“多家议”。整合各个监督部门的力量,形成审计监督、财务监督、组织监督、纪检监督相互结合的新的干部监督机制。经济责任审计要与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受理的群众举报相结合,密切关注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受理群众对中层领导干部违规违纪的信访,从中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加强制度建设,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域

要增强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意识。将审计查出的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落实到人,实现审计结果的全面“人格化”,为组织选人用人提供可靠而具体的参考依据。组织人事部门尽快建立和完善干部管理的新机制,细化中层领导干部考核目标,明确经济责任,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考核干部的必经程序。在凋整干部时尽量做到“先审后离”,真正使“先审计后离任”这一制度落到实处,重视任中审计,做到不漏审、不缺审。

4.采取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将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运用,防范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引入绩效审计已成为必然趋势,除了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外,更要关注效益性审计,运用科学的审计分析方法,以定量确定定性,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绩效情况进行监督、评价,促进监狱经济管理水平和效益的提高,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的良性循环。

5.建立科学统一的监狱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规范审计评价行为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一直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被审计对象的敏感点和多方关注的焦点。因此,必须抱着既对监狱党委负责,又对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既对被审计单位负责,又对被审计对象负责的态度,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统一的监狱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正确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履职、勤政、廉政情况,正确划分责任界限,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审计结果的运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 篇7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不断完善的背景下, 市场竞争也呈现出日益激烈化的趋势, 而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审计作为企业经济预算的保障, 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毫无疑问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 由决策层、管理者与其他人员建立和实施自我风险管理系统, 从而合理保证战略、经营、报告和法律遵守等目标

款项不能及时到账, 误开或重开发票, 以至于无法及时缴纳税款等一系列问题。

三、加强涉税业务使用票据管理的措施

(一) 加强宣传, 领导重视, 提高票据管理水平

高校要加强学校财务管理, 规范校内收费行为, 就必须要重视发票等收费票据的管理。作为财务部门, 应通过管理手册、宣传窗、网站等方式加强制度和政策宣传, 也要经常组织对票据领用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加强对国家有关收费及票据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与讲解。多宣传国家税法和票据管理的财经法规以及票据管理的重要性, 使票据使用的单位领导和个人充分认识理解票据使用和管理工作。针对二级单位部分财会人员税务知识和票据使用范围较为生疏的特点, 专门邀请税务人员进校, 开展税务知识讲座, 发放税务知识资料汇编, 以提高大家的认识, 分清各项收费的性质。通过学习, 使业务人员能自觉遵守国家相关财经法规, 严格执行票据管理的各项规定, 杜绝收费过程中的违纪违法现象。

(二) 主管部门要适应高校办学的新形势

票据主管部门应充分考虑目前高校的具体业务来核发各类票据。根据前述政策,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收据已不适用于高校科研等经济业务活动, 而税务发票也不完全适用。那么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应考虑高校经济的发展, 开展高校收费听证会, 多方调研, 设计新的收费票据, 适合高校收费收入, 满足高校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 针对目前的收费情况, 急需减少票据种类, 降低使用难度。建议管理部门根据高校目前的发展趋势, 整合多种票据的收费规范及应用范围, 减少票据种类, 降低使用难度。这样不但便于管理部门的监督, 也便于使用部门的内部管理。

(三) 建立规范使用票据的管理办法, 正确选择使用票据

实现的过程, 称为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在保护企业财产的有效运行和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等方面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许多大型企业出现了丑闻与欺诈之后, 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使我国企业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成为面临市场风险的内部准备, 进一步确保企业满足市场经济的深层需要。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内部审计模式缺乏可行性

我国现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有两种模式:不管是第一种受监事会或董事会的领导还是第二种受总经理领导, 都误解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实质, 容易受本单位利益的限制, 引发审计风险, 导致内部控制审计往往无能为力, 以致引发审计风险。

票据的规范使用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衡量高校财务管理好坏的主要方面。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票据的规范使用, 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办法。首先, 在岗位设置上要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票据使用、保管人员与出纳不能由一个人兼任;其次, 使用依据方面一定要按核准的收费标准收费, 或按合同约定的价格开具发票;最后, 要确保以真实的经济活动为基础, 不能代开、虚开收据或发票, 要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 正确选择票据。只有正确选择了票据, 才能保证高校经济活动全面合规合法。

(四) 引入现代化的收费管理手段, 做好票据的领用、保管及核销等管理

长期以来高校的收费票据管理手段都比较落后, 手工台账管理很普遍。2010年广东省地税局推出《发票在线应用系统》, 这个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的发票管理问题, 因此它的推广使用非常快速, 得到大多使用单位财务人员的赞同。鉴于此, 高校可否以此为学习模板, 开发以加强高校票据管理为目的, 建立在学校校园网基础上的《高校全生命周期的收费票据管理系统》。从票据的购买、领用、分配、使用、交回、开票相关信息、缴款相关信息、核销相关信息等, 每个环节都从软件系统上得以细化管理, 不仅能记录票据开具、领用、核销等情况, 还可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对接, 将使用票据的收费情况与款项入账情况进行对接, 保证所收款项全额入账, 便于日后查询。

参考文献:

[1]韩卓飞, 牛光辉.高校教育收费票据管理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

[2]白冰.关于加强高校收费票据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 2009 (05) .

(二) 内部审计缺乏权威性

在机构的设置方面, 当前, 企业多数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平行于其他的部门, 甚至某些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审计部门或人员, 这种现象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受到人际关系及各方面利益等因素的制约, 不能真实、客观、独立、深入、公正地开展工作, 因管理体制的各方面制约, 其审计处理往往无法贯彻落实, 久而久之, 内部审计缺乏权威性, 此部门变得可有可无, 无法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 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方向

1. 审计的内容

一般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倾向于将精力投入到查证财务数据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监督生产经营上面, 发挥防弊查错的主要职能, 而不是分析、评价企业管理及提出建设性管理意见, 他们的审计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方面, 审计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凭证、账本、相关资料等。

2. 审计的方式

一般企业内部审计倾向于在事后进行审计, 内部控制评价成为了一种审计手段, 而非独立的审计内容, 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和监督, 没有做到事前预防及事中控制, 无法及时地发现运行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不足, 更谈不上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3. 审计人员构成

尽管内部审计正在逐渐从财务领域拓展延伸至管理、经营等领域, 但很多企业的审计机构人员依旧多为财务专业出身, 专业能力足够却缺乏对企业内部各项相关业务的熟悉精通, 人员的构成也较为单一。

三、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新形势, 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就必须不断的发展创新, 而现代企业要科学化、系统化的实行内部审计制度, 使其最大程度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根据近年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变化,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构

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有意识的培养其超然的地位, 加强其权威性, 是内部控制审计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独立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真正施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首先在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问题上, 就要向建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或者直接隶属于董事会的形式发展。这种机构的设置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客观独立, 并且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而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也可以直接受董事会或者董事长的领导, 只需要向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进行报告, 有效的打破了多重领导带来的僵局, 使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心无旁骜的执行审计工作。审计结果也可以通过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直接下达给相关部门或者个人, 并且限定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反馈审计信息的落实情况。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问题上, 只有董事会有任免的权利。在聘任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时, 也要特别重视其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业务水平, 而且在知识结构上也比较丰富, 不只是必备的会计、审计知识, 同时还精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金融、税务以及建筑、管理、工程技术和国际经贸事务等方面的知识。

(二) 内部审计机构职能定位的问题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 内部审计不再只停留在对企业的简单管理控制上, 而是增强对风险的管理的能力, 并且在进行企业的管理控制上, 形成以风险导向型为主的审计方式。将内部审计的工作价值化, 使其更加经济高效,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定位的改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审计观念的变化

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都离不开内部审计的协助, 而在风险管理方面对内部审计的倚重比例也越来越大。对于内部审计来说, 风险评估和企业管理无疑是未来最具有应用价值的领域。而要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就需要工作人员改变原有的思考观念, 把审计的重点放到对未来的预测和规划上来, 在审计工作经营状况的同时, 把企业的战略计划将要面临的风险一并评估出来, 把内部审计的关注点从企业内部移到企业的整体发展上来。

2.审计目标的明确

把内部审计的目标从提供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 变成为企业规避风险, 发展壮大提供建议。审计目标的改变也可以从侧面促使被审的机构或个人增强责任感, 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也不可忽视对成本的控制, 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形成良好的经济性, 内部审计更加接近企业本身的价值链。

(三) 内部审计的内容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内容已经非常庞杂, 主要以风险管理为主, 对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有涉及。具体的审计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 风险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面对国际市场, 竞争的激烈程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也已经越来越迫切了。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要进行事前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测, 使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二, 企业管理。这也是内部审计一直以来的重要职能, 也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最强有力的工具。第三, 评估组织风险。对组织体系风险的评估要从任务、人员以及管理这三个最基本的组织因素入手, 包括研发、市场、资金、销售和财务等等系统, 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第四, 内部审计的分类。内部审计的类型有很多, 主要的有质量审计和经营审计、财务控制审计和舞弊审计等。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内部控制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 内部控制审计也提升了其价值, 并且跟随时代的步伐, 内部控制审计在不断的更新理念, 突显了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也实现了内部控制审计的真正意义。现在内部控制审计逐渐在向实现现代化和实践性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其重要作用, 帮助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 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为我国企业更健康, 稳定的发展注入鲜活的血液。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作用慢慢显现出来。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企业检验和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也是企业优化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理念引入企业领域, 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之中, 是企业维护自身正当利益和健康发展的现实诉求。

关键词:内部审计,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嘉树.企业内部审计在突破中创新[N].中国邮政, 2009 (04) .

[2]赵源.规范企业内部审计[J].企业标准化, 2004 (05) .

[3]王长生.试论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J].现代企业教育, 2006 (11) .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篇8

一、设立一个与企业集团内部组织机构相适应的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

企业集团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组织机构, 这就决定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既要对企业集团本身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审计, 又要对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和关联企业进行审计, 审计范围空前扩大。另外, 现代企业集团往往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 经营范围横跨多个行业, 又使审计的难度加大。

我公司在设立内部审计体系时, 充分考虑到内部审计的综合性、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人员素质等因素, 实行两级管理制。即集团公司设审计处, 各子公司、直属单位设审计科 (室) , 配备专 (兼) 职审计人员, 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审计网络体系, 提升了内部审计的覆盖面。集团公司审计处作为内部审计的综合管理部门, 其主要职责是对集团及其子公司、直属单位、专业职能部室的生产、经营、建设等经济活动履行审计监督、评价、服务职能, 并对各子公司、直属单位的审计机构及专 (兼) 职审计人员业务工作进行指导。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来监督、指导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由集团公司总经理主管, 一名副总经理协管。

二、创新审计模式的形式和途径

成功的内部审计模式既要满足企业集团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需要, 又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节约审计资源。为此, 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确立了审计转型分两步走的做法, 一是将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效益审计融入到各项传统审计工作中, 在实施传统审计项目中借鉴管理效益审计的思路、内容, 并不断积累管理效益审计经验。二是取得一定经验后, 逐步开展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效益审计项目。

1. 以管理效益审计视角开拓传统绩效审计工作范畴, 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持。

我公司从2003年开始对所属参控股企业、直属单位和关联企业的资产经营责任 (绩效) 完成情况进行审计, 采用单纯核定被审计单位年度经营绩效为主要审计目的的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 该项传统审计项目转变为向公司决策层提供各单位真实财务数据、资产经营状况、年度经营绩效、揭示经营风险及集团层面和集团专业管理层面存在的管控薄弱环节为主要内容的审计工作。在绩效审计报告外, 有针对性地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产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具专题报告, 引起集团公司领导的重视, 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措施, 有些审计建议提交到集团公司董事会研究, 形成董事会决议, 各业务主管部门及时采取相应举措, 规避了经营风险。

2. 积极开展同级审计, 开创新的内审领域。

随着管理、内控风险审计的不断推进, 内审工作会涉及同级的职能管理部门, 以往由于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设置、定位, 以及对同级监督认识等方面存在着偏差, 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近几年通过不断摸索, 我公司对同级审计进行了积极尝试, 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

3. 探索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审计,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建设项目由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和不可逆转等特点, 蕴藏着较大风险。以往我公司内部审计将审计重点放在工程结算审计上, 直接效益显著, 但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未能有效控制。目前, 我公司初步尝试以工程的概预结算为切入点, 实施工程领域的风险管理审计, 降低建设项目的投资及管理风险。审计实施中重点关注以下风险点: (1) 投资决策风险, 关注导致项目决策失误及决策程序失控风险。 (2) 设计管理风险, 关注设计方案失误, 设计变更内部控制风险及设计档案的安全性风险。 (3) 招投标风险, 关注规避招标、肢解分包、串标等导致的舞弊风险。 (4) 合同管理风险, 关注合同签订及执行中合伙方资质及违约的信用风险。 (5) 设备和材料采购供应, 关注供应商的信用风险;设备和材料的质量风险;不按时交货的进度风险以及采购价格失控的风险。 (6) 工程管理方面, 关注合同履行风险;工程进度风险;设计变更、不可抗力产生的增加投资风险。 (7) 工程造价方面, 工程造价部门与其他环节管理脱节及外委结算审核的内部控制风险, 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工作质量失误造成的工作质量风险。 (8) 财务管理方面, 关注建设资金使用及资本性支出与生产性支出混淆的风险。以上风险点根据工程具体情况, 按照风险高低进行排序, 将工程管理控制的薄弱环节作为审计重点, 有效防控建设项目的管理风险。

4. 加大审计整改力度, 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在转变目标定位, 树立为管理服务理念的同时, 还应该重视内部审计的实效性, 另外, 在提交审计报告后, 并不意味着审计任务的终结, 内审人员还应对执行审计意见的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和调查, 以确保审计意见得到落实。只注重发现和揭露问题而忽视督促问题整改, 发现的问题会不了了之, 审计的最终目标就不能实现, 审计的作用会大打折扣, 督促整改是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延伸, 是推动审计成果向管理行为转化的重要手段。

企业审计创新实践 篇9

关键词:财务审计,运行模式,创新研究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财务审计运作模式,这是企业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财务审计运行模式不仅可以保证财务审计职责的执行效率,还可以增强领导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进而当审计部门提出意见时,领导的重视下,采纳意见并积极地解决问题。对于企业内部传统的审计模式,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随着企业的发展,适应时代的变革,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也得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国企业财务审计运行模式的工作现状

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在财务审计运行方面,由于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所建立的审计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同时恶性循环,组织地位不被重视,缺乏相应的运行机制,导致审计工作的困难。

1、财务审计范围的局限性

我国大多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多是指财会工作, 而关于其余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内部预算控制制度并不算在财务审计的范围内,这并不利于财务审计的工作,为其增加了很多的工作困难。因此,即使大多的企业内部制定了相应的部分审计财务制度,但是在实施的范围上来讲, 还是比较缺乏的,大大地影响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运作。

2、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不被重视

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在财务审计的建设上往往是不重视的。迫于要求,建立了一些财务审计的规章制度,但并未按照其实行。在财务审计工作上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大多企业认为,财务审计工作就是自找麻烦,在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上可有可无,而且占用了人力物力,也不能为企业创造很大的价值和直接利益。有的企业甚至审计人员也是兼职的,审计工作长期是消极怠工,造成审计机构的不稳定,不被重视。

3、财务审计地位不明确,权威性受限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并没有明确企业财务审计机构隶属什么样的部门,在企业中处于什么地位,由哪些人员组成;因此,各个企业道德财务审计机构设置都是各有各的特色。有的企业的财务审计机构直接由行政部门负责, 有的由财务会计负责,直接汇报总干事或者副总干事,又或者直接由企业组织架构中的董事会、总经理等全权掌控,自我监督,自我运作。很多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使得财务审计地位不明确,缺乏权威性,形同虚设。不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长期以往必定对于企业是恶性循环,丧失其存在的功能性。

二、财务审计基础工作创新分析

1、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制度

任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财务审计工作方面还是其他工作方面,都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同样要做的是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制度。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工作准则是保障企业运作的前提。创新财务审计工作机制,制定财务审计工作者工作守则,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强化工作机制。制作财务审计工作执行标准,明确其职权,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实施执行,使得财务审计功能有效发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对财务审计人员进行考核监督,更加有效地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2、建立专业专门的审计工作管理机构

由于我国各个财务审计工作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因此徇私舞弊、消极怠工的审计工作时有发生,不仅不能发挥财务审计功能,同时降低了企业内部财务运作的效率。 缺乏一定的管理和监督,造假现象也成为了常态。建立专业的专门的审计工作管理部门,从对审计工作者进行时时的培训、抽查、考核外,加强财务、出纳等管理人员的财务审计的概念以及工作机制的认知。从而进行规范化管理, 不仅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执行、有效监督,而且最重要的是完善企业的财务审计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财务审计提供有效的信息,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运作。

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创新

一个企业内部具备良好的审计工作机制,适合的财务审计运行模式,一定是具备优秀的财务审计人员。因此如果一个企业要加强财务审计的管理创新工作,审计人员的管理必须跟得上企业的创新要求。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创新是企业财务审计运行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地学习、培训、交流,提高专业素质, 保证不断提升预算执行绩效,发挥最高的效益。创新工作思维、使用新科技,结合互联网思维,加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的创新,为企业的高效率高收益运作保驾护航。

4、重视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地位。

在企业内部,长期以来审计人员的地位是不被重视的, 并且审计工作人员并没有什么实权。因此企业要转变思想,重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人员,财务重要的举措,提高审计工作者的地位,挖掘其潜力,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可以增强财务审计人员的创造性、主动性、 积极性,明确财务审计工作的定位,科学管理。只有提升、 重视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地位,财务审计部门才会真正发挥其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5、完善创新企业财务审计的方式

一个企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先进科技的发展,一个不与时代共进退的企业始终是会别淘汰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组成企业的各个部门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也是不断改进与创新的。想要提升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各项工作,保证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企业财务审计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必行之路。因此转变陈旧的落后的财务审计模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审计范围,将财务审计工作全面细化,整合优化资源, 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企业财务审计执行程序创新分析

1、财务基础审计创新

在审计的基础工作上,从对审计工作者思想工作做起,让其重视审计工作,理解、接受财务审计思想。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按照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做好对工作内容及文件的记录,并对基本的工作任务进行审查。确保基础的工作记录是正确的、可信的。

2、财务流程审计创新

在企业内部运行财务审计模式一段时间后,分析财务审计工作在流程操作方面对企业各个部门的影响,此时审计工作已经被审计工作者接受,审计工作趋于稳定。审计流程的分析,可以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提供导向,提供一定的指导性。

3、财务流程绩效审计创新

此阶段是企业内部成员基本熟悉审计系统多要求的流程,重点向逐渐转向分析、改善环节,以审计相关的各项制度为基础,对企业财政审计工作进行缺点分析,并确定改进措施。例如判定审计过程中执行环节出现问题,则只需要加强遵循审计即可;财务流程过程中的审计工作,更有利于对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

4、财务目标审计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到了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目标化,将目标分为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分析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财务审计要求,只有将目标明确细化,在审计工作上才具有可操作性, 才能将目标一步步实现。因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小部门发展,审计部门亦是如此。创新财务目标审计工作,将财务审计工作发展为企业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1、提升内部审计组织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企业内部的审计管理运行模式,首先选用优秀的审计工作者,根据审计工作的要求、特点,选用计算机、工程、管理和法律等专业人才,结合审计人员的比例结构,建立一个专业的优秀的审计团队,提升审计组织的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2、重塑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在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采用“董事会负责制”,就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 审计部等,一级对一级负责。不同的审计管理模式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创新管理模式,将管理模式实现最优化,为企业的发展增砖添瓦。只有严谨的良好的管理运作模式的实施,企业内部的审计组织地外才具有权威性、才会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明确审计管理职责及业务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要求企业的财务审计管理工作分工明确、业务清晰,并且保持联系,做好衔接工作。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正确的财务审计数据信息、才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工作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析,并对后期的工作具有指导性。明确审计管理职责,可以促进审计的监管工作。审计监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对企业内部财务审计运行模式的创新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企业审计创新实践 篇10

由于中西方经济、文化、思维的差异,CIA资格考试与国内存在诸多显著的不同,具有典型的美国式考试风格。例如:(1)一个人常年不休假,天天加班,这在中国,将是劳模、是榜样;但在西方你工作从不假手于人,总是一人独干说明其中肯定有“猫腻”,则是存在舞弊的迹象。(2)观念新颖,与教科书关联度弱。CIA资格考试内容紧跟时代步伐,考题经常会涉及当今国际内部审计和管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尽管其知识点是基础性的,但超出了教科书范围,至今没有一套特别权威的、涵盖CIA考试全部内容的教材或辅导书,而且主题鲜明,综合性强———尽管考试分为“内部审计程序”、“内部审计技术”、“管理控制和信息技术”以及“审计环境”四个部分,但它们之间仅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彼此界限并不十分明显,每一部分考题都包含多门相关课程的内容,不像中国国内的科目考试,如考“财务会计”就只考“财务会计”内容。(3) CIA考试考查的范围比较广、考得比较“杂”,它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财务范畴,把内审视野拓展到整个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希望内审人员是一个“杂家”。而国内类似考试主要局限于财务会计范围。(4) CIA考试的题目比较“活”,往往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正确的答案,通常与实际场景相结合,要模拟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解决问题,也正因为如此,答案往往是四个选项中相对来说最好的一个,这个最好是相对而言的,并非绝对的最优,因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不大可能实现理论上的最优,有些决策是各利益集团互相角逐、妥协的折中结果。而且非常有趣的是,美国是一个极重视民主国家,如果IIA给出的官方答案比如说是C,那么如果全球有一定比例的考生却选了A的话,那么会尊重大多数考生的意愿选A和C都算正确。(5)重视IT技术实践应用。美国属于信息技术发达国家,在此方面进步较快,日新月异,CIA考试在IT部分考查的内容,每年都会与时俱进,增加部分新内容。这绝非仅是日常的实际应用那么简单,而是要从一个企业整体角度来看待信息战略、信息技术,从理论上了解较为广泛的相关IT知识。

归结起来,美国人的价值观包括:正直、诚实、重视信用;重视法律的力量、关注公共利益、环保意识强烈;解决利益冲突时先后顺序是:国家、社会公众(法律)、职业团体(职业准则)、企业(企业内部的规章)、个人(公德意识);重视民主、平等、重视团队合作等等。以上简单介绍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经济、文化、思维的差异,并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从独立性到客观性

在传统观念中,“独立”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也被认为是保证内部审计效果的一个重要要求。然而,从本质上说,客观是一个更为根本和广泛的概念,是内部审计职业的显著特点。而目前“独立”的要求,则对内部审计人员造成了不必要的约束,它限制了由谁来提供服务以及可以提供哪些服务。而且把“独立”凌驾于其他概念之上,会使内部审计部门在提供服务时相对于外部服务提供者处于竞争的劣势,因为后者往往处于“更独立”的位置上。

内部审计部门能为企业增加价值就是因为他们对改进经营与控制的分析与建议是客观的。独立是为了保证客观,是一种手段,而客观才是最终的目标。试想如果审计活动是独立的,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反映事物的客观面貌,那这种活动就没有效率和效果,甚至造成决策失误,十分有害。反过来,只要保证了客观,就不必要死守独立不放。长期以来,人们经常混淆了目标和手段的区别。虽然目标和手段应该是统一的,但是将手段作为目标则必然导致目标的异化,导致手段最终失去意义。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原来倡导的以规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模式,由于一味以规则(即手段)为重,最终导致不少公司钻规则的空子,发生了安然和世通等等假账丑闻。目标是第一性的,而规则,甚至于原则,都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手段。方向错了,则手段再完善也只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于更快速地偏离目标;方向对了,则所有的手段都可以因此而发展起来。为了保持客观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师:(1)不应该参加任何有可能损害或者假定会损害他们无偏见的评估的活动或关系。包括可能与组织的利益有冲突的活动或关系。(2)不应该接受任何可能损害或假定会损害他们职业判断的东西。(3)应该披露所有知道的重要事实,只要如果不披露将会歪曲对所审查的活动的报告。

二、“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理念的提出,使得这一职业充满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传统概念下,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代理成本而设计的,人们不关心它对企业经营的贡献,因为这种贡献往往是间接的无形的。而在如今的高度竞争且成本“过敏”的市场上,各大公司纷纷将其业务流程分为增值过程和非增值过程,然后尽可能地压缩非增值过程,期望公司内每一个人都为其创造价值。归根到底,一个组织只有具有价值才有存在的必要,也才能够存在下去,否则在社会上必无立足之地。因此任何活动,只有为企业创造或者增加价值,才能为组织所重视,才能存在下去。内部审计如果还固守过去的阵地,只能被淘汰出局。新的角色定位要求内部审计积极参与价值创造活动,这样才能为自己的继续存在争得一席之地。内部审计如果不以增加组织价值为目的,则为组织所不容。内部审计在参与价值创造的同时,要向世人昭示其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贡献,让公司的管理部门、董事会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了解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才能保持和提高职业地位。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应把成本降低的幅度或效率增长的幅度等作为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绩效的标准,这样做会削弱其工作的客观性。因为内部审计工作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往往是间接的。

同时,内部审计关注的活动也因此提升至组织整体的层次,而不再是过去针对个人或某一部门的活动。其目标的核心定位于帮助一个企业达到战略目标,即增加价值,还将内部审计与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和关键成功因素联结在一起。关注层次的提升,使得内部审计从一个局部职能的“功能性思维”转向从整体价值链来考虑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从全局、长期着眼,促成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有效合作。这也在实质上扩展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并要求在内部审计人员的招募、培训、团队构建活动中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三、转变观念,扩大知识面,学用结合

1. 提高沟通能力。

内审人员履行职责时,要做到正直、独立、客观、勤勉并非易事,除自身努力外,一定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内部审计师主要受股东的委派对经营管理层实施内部审计,因此一定要向审计委员会进而董事会,最终向股东负责。内审做得好与坏,由股东说了算。做事不由股东,累死也无功。为此务必争取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支持并取得受查者信任。他给你力量去发挥正当该做的事,而受查者的信任让你的工作不只顺利,还让你觉得有尊严。在日常工作中应努力做到:向上沟通要有胆,水平沟通要有肺,往下沟通要有心。通过倾听、反馈,运用讲话艺术等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2. 提升管理水平。

内部审计应该作为公司管理层的服务者,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目的,改善机构运作并增加价值。内部审计范围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因此知识面宽,涉及面广,它早已突破了传统的财务范畴,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水平。企业迫切需要内部审计通过一套系统、规范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及控制、治理过程的效果。

3. 坚持不懈学习。

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专门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这种专业胜任能力。特别是内部审计人员要跟得上计算机化时大环境的变迁来创造自己的附加价值。科技的发展可以带动管理方法的改进,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本身的快捷、准确、可靠性,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使内部审计技术手段从手工审计逐步向计算机辅助审计过渡。应进一步改进审计实施手段,提高审计的信息技术含量,增强审计监督服务能力。具体措施是:要突出数据库、网络建设以及相关专业软件、业务模型的开发应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IT审计、远程审计等,尽快建立起强有力的审计信息化支撑平台,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虚心学习,多做调查研究工作,尽快进入角色,提高服务质量。

企业审计创新实践 篇11

【摘要】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评价实践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内部审计的措施。

【关键词】 内部审计;COSO内部控制框架;风险评估;定量化

自从现代公司制度形成以来,公司治理就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其中治理控制更是公司治理的主要核心内容。由于治理控制实现方式不同,可以把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外部市场控制治理模式和内部控制治理模式。外部市场控制的治理模式由于公司和外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这种治理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公司突然申请破产保护,此后公司丑闻不断;2002年6月的世界通信会计丑闻事件,彻底打击了美国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由此产生的信任危机对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我国的“郑百文”、“麦科特”、“东方电子”、“银广夏”、“蓝天股份”、“中航油”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日益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一、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

(一)内部控制及其评价

1.内部控制的内涵——COSO内部控制框架

为防止和杜绝安然、世通等类似事件出现,美国国会和政府加速通过了《萨班斯法案》,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标准,要求公众公司的管理层评估和报告公司最近年度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侧面承认了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1992年公布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也称“COSO内部控制框架”)。COSO框架正式成为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的参照性标准。

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用以促进效率,减少资产损失风险,帮助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法律法规的遵从。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有如下目标: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基本经济目标,包括绩效、利润目标和资源、安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包括中期报告、合并财务报表中选取的数据的可靠性)和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COSO内部控制框架有五部分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2.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及范围

(1)企业控制环境。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为依据,对企业进行测评。主要有: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等管理架构是否合法运作和科学决策;是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管理层及业务环节是否开展内控培训,让内部风险防范成为高管的共识;是否培育良好的企业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创造全体职工充分了解并履行职责的环境。

(2)企业风险。在对企业风险防范作测评时,应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建立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是否建立审计委员和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政策法规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进行持续监控;是否对已发现的企业风险有控制措施。

(3)企业控制活动。企业管理层为确保风险对策有效执行和落实所采取的措施和程序,主要包括批准、授权、验证、协调、复核、定期盘点、记录核对、财产的保护、职责的分离、绩效考核等内容。

(4)企业信息与沟通。在对企业信息活动测试时,重点审核公司是否已制定公司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管理政策,确保信息能够准确传递;确保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及内部审计部门及时了解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经营和风险状况;确保各类风险隐患和内部控制缺陷得到妥善处理;公司的日常业务包括资产、财务管理等是否实行流程表单化管理和建立ERP系统。

(5)企业检查与监督。在对企业该项活动测试时,要重点审核公司是否已制定了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办法,该项工作是否在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下,有风险管理部门或审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途径——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一方面可以对企业及各部门的经营活动及其绩效对照各种可参照的标准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企业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获利能力,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对照各种适用、先进和理想的标准进行评价,促进控制系统的不断更新与优化。

因此,内部控制评价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来进行,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通过内部审计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2)通过内部审计评价企业风险(3)通过内部审计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活动;(4)通过内部审计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与沟通。

二、内部审计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无法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

在2008年出台的《企业内部基本规范》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目前上市公司中大多采用第一种模式(其治理结构图如图1所示)。

该模式中的审计委员会等都是为公司董事会服务的职能机构,从实际意义上讲都不是监督公司董事会的职能机构,这种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财务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把被审计对象当作“对立面”,不利于企业内部工作的协调运转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该内部审计只对董事会负责,成为了董事会的一个服务机构,而忽视了对股东及各利益相关者乃至全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从独立性上说,没有建立独立监事制度。我国公司中的监事会成员都是由内部监事组成,没有建立独立监事制度。大多数监事会成员兼任公司中的其他内部职务,容易受到公司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制约与限制,监督独立性和客观性差。

(3)从股权结构上说,一股独大使监事会形同虚设。我国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国有股和法人股往往居于控股地位,形成人们所说的“一股独大”现象。一股独大使的大股东可以凭借其控制权,控制股东大会,进而控制董事会和监事会,甚至向公司指派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形成对公司的绝对控制,使得监事会形同虚设。

(4)从结果上说,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权力失衡。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权力制衡机制难以形成,董事会权力过重而监事会形同虚设,无法行使其应有的职责。这种机制下的内部审计是低效甚至失效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形同虚设,无法行使其应有的职责。

(二)内部审计的评价标准过度倾向于定性标准,对内部控制的现状反映不够充分

内部控制体系评价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是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控制体系效果的重要内容。而评价机制实际上也是一种反馈机制,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进行准确评价,以实现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再控制”。

我国虽然以COSO内部控制框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系统已经建立,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范中也多项涉及到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要求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但在内部控制标准的建设上,没有对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评价提供实质性指导,从而造成不同公司的管理层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多数企业也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规范,而且多数停留在定性标准的层面上。而定性评价活动受评价人员的主观判断影响很大,因此很难准确、明晰地反映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评价作用的发挥,使得“再控制”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三、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地位

由于传统组织模式不利于独立、客观的进行,所以必须将内部审计委员会设置在局外,让其可以独立的进行,而监事会是最佳的管理机构(这种模式如图2所示).

这种审计模式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都很强,有效地防止了“一股坐大”的发生,兼顾大小股东的利益。监事会作为监督,它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而是代表所有股东监督董事会、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单位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为此,它也需要有一个独立的部门和一批专门人员对整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直接向它报告。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应回避自己曾参与过的管理活动的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部门成员不能参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只承担对其进行评价和建议的审计责任。这种审计模式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都很强,能够建立起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的直接信息交流。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存在内部审计人员被临时抽调担任一些非审计工作任务,以一个管理人员的身份参与执行管理工作,或出现临时调入、调出内部审计人员情况。此时,则不应委派这些人员参与审查自己曾负责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二)将定性评价指标定量化

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一般主要利用审阅、询问、观察、调查表、文字说明等方式,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精确性,在多变的环境下,更需要选择一套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经济效益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在结合传统评价方法上,应该进一步对其进行经济数量分析,精确掌握其可行性。

我国很多学者对美国COSO报告进行了全面介绍和研究,并运用COSO报告的标准与评价方法,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面对我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败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建议在COSO报告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内涵与外延统一、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该体系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关联性、全面性、整体性。因此,可以将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定义为:属于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范畴的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内涵与外延相互统一的一个整体。将内部控制的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结合(其评价标准框架图如图3)。

然后将各子系统的评分(百分制)列入下表(表1),最后进行综合,根据评价结果进而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2008(5)

[2]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9~14

[3]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6(6)

[4]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S].2001

[5]赵铁石.对内部审计本质、原则和规范的思考[J].经济师.2007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与探索 篇12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实践,探索

1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

目前,政府审计部门开展的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范围较小,虽然在部分领域已经有所成效,但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整体。如何全面有效地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分析。从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一是审计资源不足; 二是审计环境还不够良好; 三是审计主体素质有待提高; 四是审计观念落后; 五是工作评价体系需要健全; 六是审计方法措施要先进; 七是要有效利用审计结果。

面对以上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下面笔者就个人的思考做出简单的论述。

2 有效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路径

2. 1 合理利用企业内审的力量解决审计资源不足和审计主体素质的问题

要想做好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必须具备足够的经济知识,同时还要有生产、技术等与企业效益相挂钩的知识。由此可见,这项工作必须由政府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和内审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例如: 对于那些下属分支机构比较多的单位进行审计时,由于审计资料量大,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这时,可以让内审人员对其进行协助、把好关,这样将大大提高企业经济审计的工作效率。

2. 2 参考社会审计的成果,减少审计环境的不利影响

虽然部分社会审计结果受到质疑,但有些还是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此我们要合理利用。例如: 在某企业的审计报告中显示: 其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同时比例偏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审计人员可以进一步地去分析,经过分析我们发现: 应收款项重要集中于某个业务员所负责的某个区域,涉及的业务单位大多是破产倒闭或查无下落的情况。经过深入的调查,最终得出个别业务员贪污、挪用公款等,将其移交检察机关进行处理,从而为企业挽回了损失。

2. 3 选择同行业的历史数据作为评价标准

虽然政府财政部门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有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也制定了具体的评价细则,但由于企业的多样性,它不能满足所有企业效益审计评价的需求,因此在审计实践工作中,我们可以对国家的评价体系做一下微调,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服务。同时,我们可以选择同行业的历史数据资料作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标准,根据企业管理特点,测算出同行业、同规模的评价标准值。同时为了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需要了解企业历史发展变化情况,以上年的经济效益指标和历史最好指标为标准,进行近期与前期对比,找出引起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正确评价。

2. 4 确定具体的审计内容,改进审计方法

2. 4. 1 业务经营审计

第一,我们要审查业务经营的具体计划,对他们的计划进行分析,同时更要审查他们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反馈。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对业务经营的计划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例如: 计划的制订、计划的执行、成果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我们便会得出某个企业对市场调研是否准确,是否有长期而有远见的预测,费用是否控制在计划之中等。

第二,我们要审查业务经营的产供销三大环节,找出经营中的优缺点。经营决策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贯穿在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决策的科学性会直接影响到产供销三大环节。例如,有的企业在之前注重产品更新和技术改造,效益较好,之后便不思进取,几年过后效益大大不如从前,甚至出现大量亏损,最后导致企业无法生存下去。

第三,分析各要素的利用情况。主要是劳动力、资金两大方面。某些企业人力过多,人浮于事,管理层人员占企业的30% 以上,工资高,造成生产率低的现象; 在资金利用方面来看,有负债率高、周转速度慢、设备老化、利用率低等现象。

2. 4. 2 管理审计

第一,要侧重分析领导机能和组织机能。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中,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构成是我们调查分析的重点方面。他们共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领导机能,更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方面之一。重点了解领导层是否秉公办事、原则至上、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对于官僚主义、任人唯亲等不良现象要给予排查。对于人浮于事、管理经费高、浪费无度等众多不良现象都要进行深入的调查,以为企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分析控制机能。控制机能的完善与否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方面,控制机能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根据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完善企业内部制约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比如有的企业虽然已通过了ISO9000 标准质量体系认证,但各项内控制度未被严格、有效执行。在供应口,各项原材物料未严格进行招标或比价采购,有的材料配件未进行严格质量检验,导致出现大量产品质量纠纷。销售方面制定的销售政策不尽合理,对销售人员没有约束力,造成应收账款损失较大等。

第三,注重投资决策审计。企业不能得到良性可持续的发展,大多是因为决策失误造成的。我们在审计投资决策时,应该从决策是否民主、决策是否符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决策是否有前瞻性、决策是否有市场前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开展合同审计。这项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合同是否合法、是否公开透明、是否按程序进行的、是否有相关部门严格把关了、合同价格是否合理、合同变更是否经过审批、合同内容是否严谨等。

第五,审计资金筹措的不规范性。这一点关乎群众的切身经济利益,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从而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第六,审查企业有无违规担保以及担保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有些企业出于某些原因,为其他企业违规担保,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况。对于这点,我们也要严格审查。

2. 5 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结果是企业改善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企业各级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审计结果,解决企业正常运转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为了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要想方设法做好此项工作,在实践中总结方法和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给予解决。审计人员在积极地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过程中,要强化效益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下,让我国的经济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爱荣.武钢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实践与探索[J].审计与理财,2014(7).

[2]李珊.关于企业内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4(19).

[3]张琳.经济效益审计浅论[J].铜陵学院学报,2006(3).

[4]吴春平.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和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

[5]徐小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2(7).

上一篇:实践体系下一篇:信息论基础